推进基层自治(共10篇)
推进基层自治 篇1
推进基层自治,保障人民权利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则是这一基础性工程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是基层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是各方面政治诉求和利益关系得到合理保障的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持续发展的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在基层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
基层民主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是对代表制度民主的补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把代表制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在基层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办理。城乡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由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直接当家作主办理,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有了全面的巩固的群众基础。
二、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协调好党组织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 法,组织开展基层社会工作。加快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要尽快从根本上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解决农民的困难与问题作为己任,把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改变农村面貌作为第一要务,把怎样让农民安居乐业作为一种责任与任务,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经济 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经济、抓服务、抓稳定上来。
着眼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相辅相成,只有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群众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工作的成效体现在为群众服务,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推进基层自治 篇2
关键词:基层自治组织,腐败,政治,职能
一、村民自治组织概述
何谓村民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下简称“村组法”) 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此应分为两部分理解, 第一, 村民自治。所谓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第二, 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不属于一级政府, 而是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由于村民自治组织对农村事务自治所享有权力的高度集中, 使得农村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它的的腐败折射出这种基层民主并没有从制度层面上对村官腐败予以有效制约, 同时也反应出社会主义法制在农村基层仍需加大建设力度。【1】
二、村民自治组织腐败问题根源
(一) 乡镇政府、村支部行使职能界定不清
我国村委会组织法规定, 乡镇政府对于村委会仅有指导职责, 对于村民自治事务不能参与。由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对农村事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交叉, 再加上对于“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的职责理解错误, 导致政府在涉及农村自治事务时过于放松, 指导监管流于形式。村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对于农村基层事务有着不可否认的领导权。但是“村组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支部与村委会职能的冲突, 使得双方在处理基层事务时互相推诿, 村支部不能对村委会形成有效监督与领导。
(二) 村民法律意识薄弱, 政治冷漠化
政治冷漠是公民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 即不参与政治生活, 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2】在基层事务中, 村民往往对于基层民主制度认识不足, 民主意识不够, 对基层民主产生消极态度。这表现在行使选举权时缺乏积极性, 对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表现冷淡, 对于干部监督不到位, 对于干部自行决断村中的重大事务也置若罔闻等方面。而正是这种政治的冷漠化, 造成村委会在执行农村自治事务时往往独断专行, 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没有通过村民会议来决定。【3】即使村委会滥用权利, 也难以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 容易滋生腐败。
(三) 地方宗族势力干涉农村自治事务, 阻碍基层民主政治
在部分农村地区,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地方宗族势力较为突出, 甚至会影响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权和经济权。【4】这主要表现在村民自治组织干部的选举上。地方宗族势力从其利益出发选择干部, 这部分干部也更多的考虑宗族势力的利益, 两者相互利用, 扰乱基层自治, 滋生腐败。
村民自治组织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向前, 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解决好村民自治组织出现的各种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是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的需要。
三、村民自治组织腐败防范对策
(一) 协调乡镇政府、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 明确职能界限
首先, 要理清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根据法律的规定, 村民委员会虽然不是政权机关, 不是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但他是与政权机关密切联系的。对于乡镇政府的的指导监督职能, 在涉及土地、房屋等村民财产利益以及村级财务时, 可以给予乡镇政府更大的监督权力。但是这种监督必须建立在不干涉具体事务的基础上, 即监督而不插手,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村民自治, 又能保证村民自治符合法治, 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5】
其次, 应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职责。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承担着对乡村的政治领导职责。村党组织应该在法律制度范围内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活动, 充分协调与村委会的关系, 把主要精力放在贯彻党的领导、路线、方针, 应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避免行政化的倾向, 引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搞好本村各项工作。【6】
(二) 普法下乡, 提高村民法律意识, 促进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
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广大农村, 村民以及村干部法律意识仍然很低。笔者认为, 在继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之后, 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法律下乡, 培养村民的法律意识,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加强村民法制宣传。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 开展法律知识解答, 同三下乡相结合, 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戏剧、歌曲中, 培养村民的监督意识。第二, 开展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村干部可以进行法律讲座, 让村干部在行使村民自治权利的同时符合法律的要求。当前农村出现的村干部腐败现象, 很多是缘于农村干部的法律素质低。因此, 要想遏制村民自治组织腐败现象高发, 防止村干部腐败, 必须提高村干部的法制意识。
(三) 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 减少地方宗族势力对村干部选用的影响
目前, 村委会选举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地方宗族势力的操纵, 导致村干部素质及能力难以保证, 易出现村干部腐败问题。因此, 减少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 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 让村委会选举按照合法程序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首先选举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 对未经正当程序选举村干部的行为确定无效。其次, 选举宣传工作要到位, 要继续深入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法规深入人心, 才能让农村群众珍惜自己选举权利。再次, 换届选举前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审计。通过考核、审计, 筛选出能力强, 素质高的村干部, 避免将一些不能胜任村委职位的干部选上去。最后,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对于违反村委会组织法的行为, 应明确的规定违反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受到的处罚。【7】加强村干部贪污腐败的刑事立法, 对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在刑法中规定相应的刑责。
四、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的进步, 基层民主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而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但关系到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更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但是这一问题其复杂, 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 共同解决。只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 并坚持其基本原则, 保证村民民主自治, 才能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克服村民自治组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让村民自治沿着法治的轨道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贾芳芳高度重视农村“两委”集体腐败问题[OL]法制网, 2011.3.7
[2]陈幼华高度重视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 2007.第1期
[3]张义纯法治视角下村民政治冷漠原因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李民昌农村宗族势力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OL]人民网, 2006.7.4
[5]黄继艺村民自治与乡镇政府的角色职能定位[J]桂海论丛, 2004.S2期
[6]李夫宝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出路[OL]东方法治, 2009.7.21
更坚决地推进基层自治 篇3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略作梳理就可以发现,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空虚。如果说,2012年,在推进制度变革方面可以做些什么,那么,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变革,推进基层民众自治,应当列入最为优先的议程。
秦汉以来,中国治理体系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样制度却是相当成熟的,那就是基层的自我治理。秦试图以皇权直接管理每个民众,结果是不二世而亡。汉代儒家士大夫汲取了这个教训,通过种种努力,在基层社会建立了以儒家士人为组织和领导中心的社会自我治理体系,政府权力则大体上退回到县一级。此即所谓“皇权不下县”。
正是借助这样的制度,分散的民众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稳定的共同体,并自我生产、分配大多数公共品。由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下来,权力对民众生活的扰乱则被控制在较低程度。不管最高统治权如何转移,这个稳定的基层社会秩序都可以岿然不动。这就是中华文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包括经历若干次狂风暴雨,而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奥秘之一。
19世纪末开始,中国进入现代转型期,很重要的问题正是如何组织民众。最初,精英群体还较有耐心,致力于推动传统的基层自治体系之“新生转进”。不过,由于民主巩固遭遇挫折,世界的观念、政治格局大变,精英群体日渐失去耐心,乃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尤其是50年代以后,基本上是以自上而下的体系,替代了原有之社会自治结构:在乡村,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及村一级政权组织,在城市,则建立单位体制。
不幸,试图由国家直接控制每个人的做法,再度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直接控制个体的体制开始失灵,人民公社被撤销,大多数单位逐渐消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彷徨之后,90年代,政府开始在乡村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应当说,这是对50年代以来治理理念的一次拨乱反正:政府不再试图直接管理每个人,而让民众自我治理。在此制度下,基层社会开始重建秩序。但是,由于种种制度约束,这两种自治都很不完善,至少有两个缺陷是顯而易见的:
第一,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发生于最基层,它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基层国家权力是否保持克制。而对于基层政权组织,也即乡镇、街道办事处,仍然习惯于原有体制,基本上没有把它们当成基层民众自治组织看待,而将其视为自己的下属工作机构。由此,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自治性质大受影响,它们与民众的关系也就大受影响。比如,民众对它们未必信任,这一点,在城市尤其明显。
第二,立法者在设计这两种自治制度时,完全没有考虑基层社会原来存在的民众自治组织,当然也就没有考虑正式组织与非正式兼容,甚至相互依托、支持的问题。比如在乡村,立法者根本没有考虑村委会与宗族等组织之间的关系。
这样,整个中国的治理架构大体上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格局。上层、中层国家权力体系相当强大,而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区两个层面上,治理制度之合理性、治理之有效性,则迅速衰减。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社会实际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治理空虚。
目前暴露的种种问题已经提示人们,必须广泛而深入地变革治理架构。应该说,在社会最基层推进治理变革,恐怕是最稳妥、风险最小的。因此,包括执政党在内的整个社会应当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变革。具体地说,就是推进基层民众自治。
高层似乎已有这样的决心。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也即2015年末,80%以上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而目前,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十分有限。比如北京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户代表选举的比例仅为11%。如此看来,规划所迈出的步伐还是蛮大的。这将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治之深化。
乡村的村民自治相对成熟一些,但如乌坎村事件所标明的,村民自治制度同样需要进行重大制度变革,比如,允许农民建立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等组织,以化解村委会主任专权现象。
在人们对重大改革难以达成共识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于基层,坚决推进民众基层自治,构筑坚实的社会治理根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政治选择。
基层群众自治方案 篇4
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社区工作站计生协会:
现将《坂田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坂田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坂田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
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和完善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自2009年至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和省人口计生委、省
计划生育协会自2010年至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以及市人口计生局、市计划生育协会自2010年至2014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的要求,坂田街道计划生育协会决定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粤发[2006]9号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精神,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加强和完善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国人口发[2004]85号)、《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规范》(国人口发
[2008]66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实施方案》(国人口发[2009]83号)和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粤人口计生委[2010]30号)以及《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深卫人发[2010]261号)的要求,将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到整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之中,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
督,着力完善基层人口计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为推动我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示范社区评估活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狠抓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阵地建设,以“两无”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强化社区自治制度以及自治能力建设,通过培育、树立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探索具有我省特色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三、示范社区标准和要求
(一)自我教育
1、组织社区居民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
2、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计划生育宣传书籍和物品,教育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自我管理
1、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计划生育协会、专(兼)职计生干部、村民小组长或育龄妇女小组长(会员小组长)等职责明确。
2、计划生育工作制度规范。建立社区级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
责任制,按时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例会,计划生育档案卡册齐全。
3、掌握群众生育、节育、不育、避孕和生殖健康动态,对本社区育龄群众的怀孕、生育、节育情况能及时上报。
4、在当地党政部门指导下,民主讨论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体现大多数村(居)民意愿的人口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并得到较好执行。
5、组织开展“诚信计生”活动,动员群众自愿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兑现奖惩。
6、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作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村规民约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民主讨论和研究拟定村(居)集体资产和收益、征地补偿款等利益分配方案时要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且具有本社区特色。
(三)自我服务
1、有规范的办公、服务场所和相关的人员、设施,能够经常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类宣传咨询活动。
2、积极协助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开展查环、查孕、查病、生殖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落实避孕药具发放和育龄群众的随访工作。
3、组织开展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重点帮扶、救助活动。
4、群众能够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知情选择并接受避孕节育措施。
(四)自我监督
1、社区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健全。全面、准确、及时公开人口
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落实情况等重大事项;多数育龄群众能与民主评议本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评议结果与社区及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待遇挂钩。
2、能够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接受和答复群众对计划生育的投诉和质询,并予以及时解决。
(五)指标要求
1、连续三年以上社区无政策外出生。
2、近三年没有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无溺、弃女婴事件,无非医学需要的大月份引产,新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
3、近三年没有因计划生育问题引起的集体上访和严重违法行为。
4、群众对本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较高。
四、活动安排
第一批2010年安排坂田社区。
第二批2011年安排南坑社区、四季花城社区。
第三批2012年至2014年,研究总结,全面推广。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坂田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策划、组织“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组长:曾阳河
副组长:黄树阳陈小周成员:刘忆瑶刘晓明郑丹凤陈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坂田街道计划生育协会。
(二)明确人口计生办、计划生育协会的职责分工。
计生办负责:保障经费,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主要负责:指导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指导基层计生协会积极参与人口计生自治事务,动员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活动。
计生办与计划生育协会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三)开展三级连创,组织做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计生办、计划生育协会可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四)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在考核中,凡获县、市级、省级或国家示范点称号的,给予适当加分。
推进基层自治 篇5
镇龙乡位于横县北部山区乡,是壮族之乡,是革命老区乡,距县城50公里,离南梧高速公路校椅路口约28公里,与宾阳贵港两县市相邻和石塘、校椅、云表交接。全乡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总人口18940人,内辖11个村(居)委会,83个自然屯。有党支部17个,共有党员365名。耕地面积11190亩(其中:水田9840亩,畲地1350亩),有林面积23.5万亩,木材蓄积量5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2%,是横县主要木材生产基地。近年来,镇龙乡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不断完善,村民自治领域不断扩大,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依法自治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抓好村、屯办公楼建设,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础。从1998年以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重点抓好村委办公楼的建设,全乡11个村委,掀起了建设村办公楼的热潮,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群众筹集一点,上级补助一点,村集体开支一点,到2001年,全乡各个行政村分别建设了一栋60平方米以上的楼房,之后,不断扩建,到现在,各村的办公楼120平方米以上,实现的村民自治有场所。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各自然屯也纷纷建起了自己的屯办公室,据统计,全乡83个自然屯,有21个有屯办公室。
二、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关键。从1995年村改委 1
之后,至 2011年已是第六届,今年按照《村民自治法》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差额、竞争”原则,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两委”班子成员。全乡11个行政村(社区),一次性成功选举产生支书、主任各11人,副支书、副主任各11人,委员66人,其中支书主任一肩挑3人,“两委”交叉任职25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届年轻2.9岁;大专文化以上3人,高中(中专)文化36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无论是从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还是能力水平上都得到了全面优化,真真正正选出了百姓满意,党委政府放心,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且不出事的村干部,巩固了基层政权组织。可以说,村两委班子好与差,关系到村民自治的质量。
三、抓好制度建设和村民教育,是村民自治的保证。一是全乡11个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重点制订了《村规民约》,由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每一个村民都有约束力,谁违犯《村规民约》,由村两委领导小组依约执行。通过制度建设,既体现了民主管理,也增加了村民执行政策、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目前,各村委会凡涉及村民利益和集体经济利益的问题,除必须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外,都要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里发展规划、经济建设、公益事业、财务开支、创办企业等都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民主决策得到充分落实。二是我乡以村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村民终身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校、村级文化室的作用,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实施远程教育,建设一批农村书屋,实现图书10000册,为群众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文艺下乡的辐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村组,广泛宣传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等新精神、政策,并协调做好县文工团、县电影公司做好演出工作,现在百场电影进乡村在我乡进行中。我乡每年还开展文体活动,篮球赛、山歌赛等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我乡在破旧俗树新风上下功夫,成立了村组理事会(经联社机构)等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积极行动,使结婚比俭朴不比嫁妆、子女重养父母不重葬事以及抵制封建迷信等新风尚在我乡初步形成。以“致富户、守法户、计生户”为内容,在全乡农村广泛开展活动。
四、抓好农村经济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是村民自治的保障。我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践行科学发展,发展特色经济,打造林业强乡,构建和谐镇龙,加大新农村建设,实现民富乡强” 为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乡加大农业生产发展力度,实现粮食丰收,大力发展甘蔗和蘑菇生产,面积分别发展到100亩和3万平方尺以上。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继续抓好无公害蜂蜜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养蜂业,全乡养蜂达5000箱。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山上大棚养鸡,以米田可、六昌、那旭村为重点,巩固发展100万羽以上,同时抓好本地土鸡、土鸭、土鹅、生猪等家禽家畜养殖,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植树造林,为绿水青山添砖加瓦,稳步发展松木、杉木等多种林木,全乡有林面积达27万亩,人均有林地15亩。我们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健全完善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机构,加强治理服务,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我乡在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们将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学习和借鉴先进村民自治模式,不断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为建设新和谐镇龙而奋斗。
推进基层自治 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推进小区居民自治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统一高效的应对体系,确保各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渠道宣传、全方位发动,引导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街道领导、社区负责、小区主抓、楼栋长落实、全民参与的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共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为全面战胜疫情,推进社区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月12日-2月13日)。以小区内的党员、居民代表、退伍军人为主体,建立一支小区居民自治队伍,细化网格,设立楼栋长。除特殊情况外,按照每户1人要求落实居民志愿者,安排好人员轮班和执勤岗位,确保2月13日前第一批居民志愿者上岗工作。
(二)全面推广阶段(2月13日—2月17日)。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推广小区居民自治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小区卡点、网络等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人脉关系,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向社区申报、登记,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增强疫情防控力量。
(三)总结完善阶段(2月18日—2月19日)。认真总结居民自治工作经验,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居民自治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社区党委(党总支)要加强联防联控居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体系,原则上以80-100户或相对独立的片区设一名楼栋长,实行1名楼栋长包保1个责任区发动n个居民的“1+1+n”工作模式。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在每名楼栋长责任区内设立多个楼道长(核心志愿者),积极培育小区志愿者队伍,着力形成全民参与的自治体系。街道联系社区干部负责指导所联系的社区推进居民自治、落实联防联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居民自治工作中有关问题。
2、强化责任落实。各社区党委(党总支)要广泛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伍军人、业委会成员等带头参与到居民自治体系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楼栋长、楼道长(核心志愿者)作用,结合实际设置疫情防控宣传、消杀及卫生、检查、后勤保障等岗位,制作《志愿报名表》和《花名册》,做好志愿者的登记、统计、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按各小区每日三个班次,工作时间自6:30至22:30的要求安排好居民志愿者的值勤任务,明确居民志愿者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增强居民志愿者主人翁意识,切实发挥居民自治作用。街道机关干部职工、大队、中队城管队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广泛发动居民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3、落实工作保障。各社区要保障好群众参与防疫工作的口罩、消毒液等各类防护用品,要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要根据居民志愿者到岗服务情况,通过开展星级志愿服务评比以及其它评优、评先活动等方式,给予一定奖励,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推进基层自治 篇7
关键词:基层政府管理,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市民社会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成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分析,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随着人权、公民权的确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市民社会中利益整合、权利发展与制度文明是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而其主要实现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民主素养和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
1 基层政府管理的局限性: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阻碍
基层政府管理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一是传统的基层政府较注重组织内部管理,缺乏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回应性。二是由于基层政府内部的个人往往不为寻求组织价值的实现而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耗费在寻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因而导致组织整体效能的下降。三是基层政府失灵使得社会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基层政府是“全能选手”而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全面扩张,但结果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因此,在角色定位失误及多种因素影响下,基层政府总被认为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而效能低下。这促使基层群众自治成为可能。四是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的信息非对称使得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高且透明度低。
2 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
2.1 利益整合是实现良性互动的现实条件
良性互动的现实基础市民社会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伴随私人利益、阶级利益的产生,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有必要的组织和制度的社会组织。首先,社会利益的分化,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对对立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其二,社会利益体系的分化是社会矛盾的真正根源。社会每个独立个体的双重角色使得同一种社会行为在市民社会领域与政治国家领域产生不同的行为性质与利益冲突。因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体的利益遭到抑制或损害,而且事后并未获得相应的补偿。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需要一整套快速的利益整合机制。
2.2 制度文明是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
制度是人类实践和交往活动的产物,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具有强制性和导向性双重作用的社会运行机制。当制度是合理的、有效的、统一的时候,就能使社会系统各单元的目标同系统的总目标相一致,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合理、有序、高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私化与公共利益一致性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成员对利益分配不可能漠不关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制度来指导不同利益之间的选择与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
3 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主要实现途径
实现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需要在利益整合、权利发展和制度文明的基础上,构建有机联系、有序运行和协调一致的公平合作社会。这是一种秩序良好的社会,即由公平的正义价值观加以有效调节的社会。
3.1 加强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民主素养建设是提升基层民主的重要保障
基层民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实现在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互动过程中社会权利的共同享有。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本质就是两元主体在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的引导下,互相信任,协同合作。而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管理中民主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民主素养,已成为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过程中,信任、合作、规范以及社会网络等作为社会关系资源的相互融合和形成社会资本有机统一体的重要保障。
3.2 深化治理理念是实现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前提
“治理”作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其目标就是运用权力引导和规范公民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因此,深化治理观念关键是加强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过程中对公共理性的重叠共识。这是作为公平的正义必须加以满足的政治合法性原则,也是公共理性所支持的立法与公共政策的基础,更是良性互动过程中自由的、公共的、信息畅通的、合乎道理与思想公正等美德的保障。
3.3 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
互动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体与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个体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源,组织也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聚集成员,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合作,可以整合社会力量来治理社会和承担成本,弥补政府的资源和能力的不足。而社会治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原有的一些正式制度难以有效防范互动中各种“搭便车”行为。因此,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完善基层政府组织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法律法规也成为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倩竹.马克思法制思想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推进基层自治 篇8
一、业主自治的由来、基本内容、价值、特点及限制性
正确认识业主自治的由来、基本内容、价值、特点、限制性,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加强业委会建设,依法有序地开展业主自治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前提。
(一)业主自治的由来。业主自治的产生主要缘于以下三个基本原因:一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私有化。二是物业结构的高层化、复杂化。三是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改革导向。
(二)业主自治的物业对象。业主自治的物业对象是除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如建筑区划内属于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
(三)业主自治的价值。业主自治具有现实和潜在的价值。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业主自治可以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二是业主自治可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三是业主自治可以促进公民社会构建。四是业主自治可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四)业主自治的主要特点。业主自治相对于居民自治或村民自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本质上属于私法自治。二是在形式上属于“天然”的自治。三是在性质上属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模式。
(五)业主自治的有限性。在我国开展业主自治活动,必须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使业主自治活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有序地开展。
推进业主自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变革顺应进步潮流的标志。推进业主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从国情、市情、区情实际出发。
二、开展业主自治,必须把加强业委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业主自治从其产生、组织到依法有序地开展,是一个由基层社区党组织、政府行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居委会、业委会(业主大会)、物业管理公司、建设单位等数个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加强业委会建设,发挥业委会作用,处在“内因”的重要位置。
(一)业委会的性质和特点。业委会是依法设立的基层群众的利益性自治组织,是业主管理团体的必设和常设机关,是执行机构,不是一个以经营为目的的实体。
(二)业委会依法获得的职责权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和《业主大会规程》等的有关规定精神,业委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如业委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并与居委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相关工作。
(三)业委会在业主自治中的重要地位。课题组认为,这次调研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条经验就是:依法有序地开展业主自治所涉及到的党的政治和组织领导、政府的依法行政、居委会的监督和指导、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工作、建设单位的应尽职责、区业委会工作促进会的职能发挥等一系列工作的贯彻落实及其成效大小,都与业委会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业委会处在业主自治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地位,是业主自治的“内因”,其他相关组织则是处在“外因”的位置。因此,当前加强业委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应该成为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开展业主自治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
三、业委会建设的重要性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以静安区物业管理区划为单位,以居民区党组织通过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对业委会实现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实务及其取得的实效为调研重点,召开了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业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参加的若干个专题座谈会。下面选择三个小区业委会的情况,以案例剖析形式分析业委会建设的重要性。
静安寺社区(街道)华山居委会华山小区业委会。华山小区业委会共有委员3人,全部是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业委会党支部。业委会成立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三条宝贵的经验。一是抓制度落实。每月按时召开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物业管理公司经理、房管办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等参加的小区物业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及时化解当月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抓物业监督。密切联系物业管理公司,重点抓好财务、项目、维修三个关键环节,大修保质量、小修保及时,严把签字关,为业主当好家。三是抓宣传到位。把深入业主认真听取小区保安、环境保洁、保绿护绿、政府实事、收费标准等涉及业主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问题的诉求,作为主任、书记的一项日常工作。运用每月一次的物业简报和黑板报,结合贯彻联席会议精神和回应业主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业主的政治引导工作。
曹家渡社区(街道)均泰居委会新都业委会。新都业委会共有7名委员,中共党员3名,目前实行党建联络员制度。新都业委会以物业管理党建联建联席会议为实践平台,自觉接受居民区党总支的政治和组织领导,自觉接受街道房管办、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先后建立了三项看似简单但很管用的工作机制:一是例会机制。建立由居委会成员、楼组代表和业委会成员参加的定期碰头会制度,并将碰头会的纪要以简报的形式,在小区告示栏上公告。二是协助机制。业委会与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以成立联盟的形式加强工作中的互助互动。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跨前一步,合力化解各类矛盾。如在制度设计上规定,对于业主交纳物业管理费等事项,业委会负有协助和督促的职责。三是协商机制。近年来,新都业委会通过启动协商机制,召开听证会,几次成功化解了如非机动车停放等一系列涉及小区全体业主利益的事项,对提高业主自治意识和依法有序地开展业主自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南京西路社区(街道)云海苑小区选举业委会的情况。云海苑小区的155户业主中,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约占三分之二,外籍人士中,绝大部分是华裔。2005年8月28日,业主大会筹备组召开首届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了业委会,由李某(美籍中国台湾人)担任业委会主任。由此引发的问题令人深思:2004年8月,李某以业委会筹备小组的名义,向区政府提出要求区民防办立即拆除搭建在青海路、南京西路口用于“啤酒节”活动的临时房。在有关部门核查处理的过程中,李某等人在业主中筹款,定制大幅标语,写上“抗议、惩处”等带有煽动性的口号,从大楼24层处往下挂出10余幅大字横幅和条幅,并鼓动业主在各自的窗口上贴出攻击性标语,持续时间2个月左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当街道组织市容管理人员准备拆除挂在大楼外墙的条幅、标语时,李某等人又以云海苑是私人住宅为由,聚集数十位业主,围成人墙,阻挡市容管理人员进入,还组织人员摄像。想把云海苑小区搞成不要党的领导、不受法律和社会公德约束、不受政府行政部门和居委会指导监督的一块“飞地”。南京西路社区(街道)党工委及时向区委汇报情况。区委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针对李某违反选举规则,将废票作有效票、不按委托人的意愿填写选票等违法行为采取坚决措施,阻止了一起伪选业委会事件的发生。
由此可见,在业委会组、改建和加强日常建设的过程中,对业主自治的阵地如果我们党不充分发挥政治和组织领导作用,政府房管部门和居委会不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必然导致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受到影响和阻碍。
四、对加强业委会建设的建议
目前,在业委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居民区一级的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工站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紧实践探索居民区层面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为此,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治和组织领导。一是把握关键,搞好组建。实施基层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改建工作的政治和组织领导。充分认识组、改建工作是加强业委会建设的头等大事,创新工作机构和工作程序,设立居民区党组织推荐制度。二是党建覆盖,注重日常。基层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实践平台,加强对业委会的政治和组织领导,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坚持长期有效、常态优良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实行属地管理。
(二)加强业主自治意识教育。一是摆上议程,纳入考核。基层社区党组织、政府行政部门、居委会和促进会等相关组织,要把对业主、居民广泛开展业主自治的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项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任务摆上工作议程。二是突出重点,带动一般。首先做好业委会组成人员,业主中的党员、机关干部、楼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这些在业主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群体的政治引导工作,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带动其他业主。三是主动作为,集聚人才。基层社区党组织、区房管部门、居委会要形成合力,共同实施业委会建设人才工程,吸引政治可靠、在社会上和在社区里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知名度的领军人物式的业主参加。四是形式多样,形成制度。区、社区(街道)、小区三级物业管理党建联建联席会议要整合资源,采取组织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辅导、专题交流、媒体推介和主动上门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等方式方法,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并且形成制度,使之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
(三)加大业委会自身建设和外部支撑、外部监督的力度。一是突出重点,提高执行力。合理配置人员,主任、副主任的年龄以男60岁、女55岁为宜,刚刚退休,既有精力又有时间开展工作;吸纳在职的和懂法律、懂财务、懂工程的人员参加业委会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吸收一定比例的女同志成为业委会成员。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加大定期召开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和通报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业主大会制定通过的规则使用维修基金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正确处理基层社区党组织、业委会、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四者关系制度等的执行力度。二是规范诉求,增强约束力。业委会要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依据法定程序制订规范诉求的规则,对业主反映诉求的时间、形式作出规定,促使业主在规则约束下反映诉求。三是积极支撑,凝聚推进力。基层社区党组织、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居委会要形成合力,给予业委会积极支撑。通过各方的合力推进,既使业委会在依法有序开展业主自治活动中有所作为,提高权威、树立品牌,又使业主受到自我教育,得到自我提高。四是落实监督,形成监管力。探索建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和物业管理顾问小组,对依法有序地开展业主自治发挥监督作用。
(四)加强街道房管办的队伍作风建设,增强积极作为意识。一是加强领导,稳定队伍。对房管办这支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党的领导,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争取每一个房管办都建立党支部,书记和主任由一人兼任;一方面要加强行政领导,依法行政。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接受区房管部门和社区(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双重领导和管理,制订并落实领导责任制。对新进人员要加强培训,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招聘人员要设定限制性条件,兼顾人才流动和队伍稳定。二是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两条途径,把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队伍的作风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要结合房管办在加强业委会建设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制订责任制,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制度化,落实到部门和岗位。制订实施细则,主动争取上级房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通过专家辅导、集体研讨、走出去学习取经等途径提高认识和水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对加强业委会建设作出详细规定。全面落实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时间节点,提高培训质量,尽快改变培训工作落实不够的现状。
(五)进一步增强居委会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一是创新设置,组织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可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居委会设置“物业管理委员会”,为居委会在加强业委会建设中依法履行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提供组织支撑。二是交叉任职,凝聚合力。实行交叉任职,从而加强党的领导,整合优化资源,增强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合力。三是明确任务,制度规范。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居委会对业委会履行指导和监督职权的主要对象、事项、范围,通过发挥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体现党对业委会的政治和组织领导。要确定履职的形式和方法,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纳入物业管理党建联建联席会议的日常议程,抓好制度建设。
课题组组长李新华,成员:胡世斌、杨志健、陶志刚、王颉鸣、彭琼林、张军、李本科、汪玉程、李宗荣、邓肇基、郑英豪、张文光、葛稘、蒋泽,执笔:邓肇基
苏桥镇北村推行基层群众自治 篇9
结合本村实际,在村级计划生育日常管理中,注重发挥协会组织作用,探索建立基层群众自治“户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级计生民主管理,切实维护村民利益和保障,推进了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一、家庭动员健全协会组织。北村从每户家庭中选出一名最有议事能力的代表,吸收该代表加入基层协会组织,参与村务、政务户代表工作会议,协商讨论村级计划生育重大事项。“户代表会议”成员身兼两职,既是基层组织的户代表,也是计生协会会员,并可担任协会理事或会员小组长。在此基础上,以“村两委为负责、家庭成员为骨干”建立健全基层协会组织,建立运行机制和联系制度,并将组织网络延伸到每一户家庭中,构建了“村、户、员”协会网络组织,加强充实了基层协会力量。
二、完善会员代表议事制度。根据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要求,建立村级户代表每月议事制度、计生包户责任制度。村“两委会”每月召开一次户代表计生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前由户代表事先征求家庭全体成员有关计生意见、建议,“两委会”根据群众意见反馈及需求确定计生“户代表会议”议题,明确讨论主题,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同时,将代表会议与审议、表决村务政务相结合,将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协商作为重要议程,优先予以讨论、表决。并利用会员代表会议,加强会员组织学习,以最快形式传达学习计生政策、法规,动员每位代表从所在家庭做起,组织、宣传、监督本家庭计划生育工作,将避孕节育、计外怀孕、流动人口管理等难点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家庭中,形成了“以小家治大家,以部局健全局”的工作新思路。
三、“两委”重视负总责。户代表会议由“两委”负责人组织召开,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有异议的意见、建议,实行“两委一把手”负责制,不能给予及时答复的,要求在15天内予以办理。村“两委会”按照公开制度要求,利用多种形式公开议事内容,并由参会代表传达到每户家庭中。对表决有效、群众无异议的村务及计生工作措施,在户代表及协会会员、群众的监督下由村“两委会”组织实施。
推进基层自治 篇10
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动“三农三牧”工作,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主要农畜产品产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农牧民增收步伐加快,水利建设明显提速,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牧区民生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我区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2012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确保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富民强区进程至关重要。实现我区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为此,自治区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农牧业科技创新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坚持科教兴农兴牧战略,把农牧业科技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农牧业科技投入,推动农牧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注入强大动力,力争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2012年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牧惠农牧富农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保持农牧业稳定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面貌不断改善,确保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牧业建设
1、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深化农牧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环境。以现有农牧业科研机构和涉农涉牧高等学校为基础,建立农牧业科研基地、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和区域农牧业科研中心,构建农牧业科研体系;推动一批科研机构由科研开发向科技服务转型,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牧业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为农牧业科技企业,构建农牧业科技产业体系。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双轨并进,自治区级基础性、公益类农牧业科研机构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打造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并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盟市、旗县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区别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性质,逐步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研发中心或科研成果示范基地。公益性农牧业科研活动实行全成本核算,逐步推行科技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和首席专家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技体制。
2、把握农牧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农牧业瓶颈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农牧业特别是在畜牧业科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面向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在农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立足我区基本区情,把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牲畜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促进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研发、转化、推广体系。
3、确立农牧业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农牧业基础性科技研究,重点在生物技术育种、分子育种、乳品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抗逆机理、农业生态资源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草原生态修
复、沙地沙漠治理、生物安全、农畜产品安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优质、高产、抗逆性作物和牧草育种材料创新研究。开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在农牧业勘测、环境监测、农畜产品产量预报、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力争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农牧业发展技术瓶颈研究,重点推进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优势粮油作物和抗旱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肉牛、肉羊、奶牛、绒毛用羊等地方优良品种选育提高及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攻关,动物重大疫病、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攻关,主要优势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不同生态类型旱作区节水农业优化模式与配套技术集成、盐碱地中低产田改良与综合增产技术集成研究,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4、完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整合精干科研力量,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以定向委托为主,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以稳定支持为主,完善农牧业科研立项机制。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完善农牧业科研评价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大力推进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设施园艺、绒毛用羊、肉牛养殖、肉羊养殖、奶牛养殖、草牧场保护建设、旱作农业10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启动建设小麦、大豆、杂粮杂豆、大宗蔬菜、饲料、生猪、家禽、大宗淡水鱼8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完善新型农牧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涉牧新兴产业。加快农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牧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牧业技术交易市场。
5、改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各类科技计划向农牧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保障水平。建立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继续实施新品种培
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涉农涉牧公益性科研专项实施力度。加大农牧业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立与国家配套的自治区级农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搭建盟市、旗县农牧业科技应用推广平台,组建示范推广团队。加强与国内外农牧业科研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加拿大农业部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可持续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牧业技术。
6、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力度,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大玉米、马铃薯、大豆、苜蓿等优势作物和牧草新品种选育研发力度。支持自治区级种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发展,推动场户联合育种,提高供种能力。切实保护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安排专项资金建设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育种新机制。建立种业发展基金,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大力实施动植物良种工程,加强区内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以及海南、云南等南繁育种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农畜产品生产大县(旗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二、提升农牧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
7、加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上下衔接、实际实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县乡两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加强苏木乡镇动植物疫病防控、基层水利、基层林业、牲畜改良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牧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人员工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在苏木乡镇一线工作的农牧业
技术推广人员不低于全旗县农牧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全面实行聘用制度,严把人员入口关,落实岗位责任制,推行旗县主管部门、苏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机制。对扎根农村牧区、艰苦奉献的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实现科技服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
8、强化基层公益性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大力推广能较快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的新品种和实用配套技术,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集成和应用。切实改善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2012年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旗县项目基本覆盖农牧业旗县(市、区、场、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苏木乡镇。大幅度增加农牧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加快把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公益性服务多种实现形式。改进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设备和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牧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
9、引导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涉农涉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牧业技术推广项目,把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牧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牧业技术成果,实现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推广行为社会化。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发展小农户科技园。
10、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强化公益性职
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公益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涉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涉农涉牧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站所创办农牧业服务型企业,开展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化试点,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信息化,着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利用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
三、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队伍
11、振兴发展农牧业教育。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建设。推进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建内蒙古农业大学,支持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内蒙古教学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武川旱农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涉农涉牧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加大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高等学校涉农涉牧专业学生倾斜力度,提高涉农涉牧专业生源质量。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全面推行中等职业免费教育,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牧区的职业教育,鼓励涉农涉牧行业兴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牧区后备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12、加快培养农牧业科技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继续实施“草原英才”工程,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惠牧”工程,落实“百名农村
牧区高层实用人才计划”,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乐于奉献的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继续实施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和引导农牧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牧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牧业领域倾斜。进一步完善农牧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完善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苏木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苏木乡镇从事特岗工作。积极发挥农牧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13、大力培养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加大各类农村牧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嘎查村干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嘎查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牧区发展带头人,农牧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牧区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牧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牧区生产经营型人才。建立由政府组织、涉农涉牧部门主导、农牧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牧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职业农牧民队伍。对未升学的农村牧区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牧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牧区青年务农创业和农牧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
四、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14、加强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农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畜产品流通网络。加大资金投入,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确定的农畜产品双向流通网络、“新网工程”农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大中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扶持,重点支持农畜产品交易场所、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把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旗县和苏木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城乡商
业网点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继续推进大宗农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盟市所在地粮油仓储设施,支持拥有全区性经营网络的大型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企业、粮食流通企业等参与公益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加快发展鲜活农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农户储粮专项建设工程。扶持产地农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护。
15、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打造全区统一的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或自营电子商务平台。扶持“万村千乡”农家店、供销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继续扩大订单农牧业规模,培育发展农牧民经纪人、农村牧区农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在农畜产品流通中的组织化程度。
16、降低农畜产品流通成本。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畜产品产销模式,合理调整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推进农畜产品流通少环节、低成本、标准化连锁配送经营,大力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和“农贸对接”。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农牧业生产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畜产品供求关系。免征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争取国家农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严格执行鲜活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鲜活农畜产品市场进场费、摊位管理费,管好“菜摊子”。
17、确保农畜产品市场稳定。完善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启动建设自治区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准确发布农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确保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认真
落实主要农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牧民利益。进一步健全农畜产品收储调节机制,完善储备制度,调整储备品种,增加自治区粮油储备。认真落实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大宗农畜产品商业收储机制。建立健全农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和采购商数据库,开展农畜产品产销网上对接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农畜产品供应应急调控体系,加强盟市所在地市场应急投放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
18、坚持不懈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改变农牧业灌溉方式,全面实施农牧业高效节水战略。加快实施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更新改造。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覆盖农牧业大县(旗。积极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加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加快发展牧区水利,实施牧区饲草料基地节水灌溉工程。扩大节水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和贷款贴息规模,完善节水灌溉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
19、加强高标准农田草牧场和畜牧业设施建设。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建设。加强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治理,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坚持以水定规模,以发展优质多年生牧草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与旱作人工草地,逐步建立以苜蓿为主,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草业生产体系和牧草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和扶持现代化家庭牧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对牲畜棚舍、饲草料基地、青贮窖、储草棚、机井、农机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
20、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开展大宗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切实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拓展农牧业机械作业领域。以成套农牧业生产工程技术和装备为核心,将玉米、马铃薯、牧草等作物的生产关键环节工程技术和实用高效成套技术装备进行智能组装示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机械装备。积极推广机械深松整地、精量点播、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机化技术。建立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基地,开展机械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创新运行机制,改善推广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农机化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种养大户和农牧业机械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牧业机具,推动农牧业机具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研究建立农牧业机械保险制度。
21、搞好农村牧区生态建设。完善草原保护法规规章,加强草原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草原管护员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非法开垦草原的查处力度,加强征占用草原监督检查。强化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努力遏制草原鼠虫害大面积发生。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落实好林木良种、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林地、湿地、沙地保护。支持发展木材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木生物质能源建设等林业产业。加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加强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农村牧区沼气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开展农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加大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建立原生态保护区。
22、切实加强气象为农牧业服务的能力建设。加快苏木乡镇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干旱、暴雨(雪、冻害等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力争使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接近城市水平。加快建设农村牧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不断扩大防灾减灾信息传播覆盖面,确保至少有一种手段将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传递到农牧民手中。完善苏木乡镇、嘎查村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形成各级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开展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和农牧业气象研究试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提高农牧业气象服务和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
六、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牧业稳定发展
23、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以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线,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要求,依靠科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普及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不断提升农业抗御旱灾的能力。组织实施“稳粮增效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效益。利用好国家粮食奖励资金,继续推进粮油糖高产创建。深入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保护种粮农牧民利益,保持我区保费收入、承保比例和财政补贴比例全国第一的位次。
24、稳定增加畜产品产量。启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扶持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场为重点,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带建设,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牧区启动“生态家庭牧场建设示范工程”,农区、半农半牧区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加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绒毛用羊规模养殖场新建和改扩建力度,提升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和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高优势畜种个体产出效益。抓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牧区建立以户储为主,旗县、苏木乡镇储备为补充的饲草料应急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和方案,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布病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25、狠抓蔬菜基地建设和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结合国家新一
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建设呼包鄂等大中城市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和百万亩环京津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对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日光温室、冷棚、集约化育苗设施给予补贴。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显著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加快研究建立蔬菜保险制度,完善菜农利益保护机制。
26、加大农牧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三牧”的支出,持续加大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牧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牧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牧业研发投入占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牧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大惠农惠牧政策性补贴落实督查力度,确保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公益林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三牧”。切实加强“三农三牧”财政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7、提升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牧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牧区信贷服务。完善涉农涉牧贷款贴息、税收、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种养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和农村牧区基础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科技型农村牧区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开展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支持地方性银行设立村镇银行,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组建信用互助协会和资金互助社。鼓励农牧民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合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有条件的旗县和苏木乡镇探索建立农牧民信用担保基金。积极扩大转账电话、支付结算终端设
备等在农村牧区布放范围,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
28、稳定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政策和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政策,推进包括农牧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牧区集体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加快落实半农半牧区草原“双权一制”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农牧民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联户经营。加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牧区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仲裁工作体系。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力度,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和发证任务。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加强农村牧区改革试验区工作。
29、启动和实施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村建设工程。按照示范带动、点面联动、梯次推进、整体提高的工作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农村新牧区示范嘎查村布局规划、民居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综合确定铺面示范点、重点示范点和整乡推进示范点,加大政策扶持和组织实施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自治区对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规划和建设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盟市和旗县积极配套支持。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择300—500个嘎查村作为示范点,力争用五年时间使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标准较高的新农村新牧区数量达到全区嘎查村总数的一半以上。
30、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加强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嘎查村民委员会主任党员比例。加强农村牧区党员发展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部分嘎查村活动场所设施老化、功能不全,党组织开展活动困难等问题。深入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创新嘎查村干部任用、晋升、考录、退出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牧区
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牧区民生,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加强和创新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做好嘎查村公共服务和村民自治工作,确保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基层自治】推荐阅读: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09-19
江西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08-19
大力推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06-02
发挥“三个作用”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07-30
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10-06
推进基层院四化建设的实施意见10-26
引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化改革思考06-02
创新推进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06-17
滦平县基层建设年活动推进方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