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共9篇)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1
创新机制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xx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材料
xx县辖22个乡镇,299个建制村(社区),现有基层党(工)委41个(其中乡镇党委2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608个, 有党员13159人,其中农村党员7217人,占全县党员的54.84%,有村(社区)干部1183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这条主线,切实履行县委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推进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机制创新,狠抓责任落实、抓制度规范、抓重点保障、抓载体创新、抓考评激励,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抓龙头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一)严格选任程序,调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2011年是乡、村党组织换届之年,通过对推荐、考察、选举等环节严格把关,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全县22个乡镇新当选的116名乡镇党委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年龄35岁以下的占到46.60%,平均年龄为36岁,保持了以3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乡镇党委班子中都至少配备了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22个乡镇均配备了1名以上的女干部。全县村党组织委员的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岁,其中,69人年龄在35岁以下,10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女 1 性成员85人。在村支部书记当中,35岁以下的1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41人,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如土地乡小湾村,通过选优配强支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带头人,使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在经济能人型党支部书记唐少雄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风气有了明显转变。近几年,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大力实施村级党员干部“健脑工程”。把专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调训计划,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3年轮训一次,每年举办1—3期培训班。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360多万元,举办了8期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各乡镇党委也把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其他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县委还成立了一支由党校教师、农业专家、乡土专家组成的流动教师队伍,不定期的深入各种养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46个,树立党员科技示范户900多名,平均每个村有3名以上党员科技示范户。此外,还建立了村干部学历教育奖励制度。认真实施“一村一大”培训工程,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的村干部奖励2000元,取得本科文凭的奖励3000元。全县共有600多名村、组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 文凭,其中13人取得了本科文凭。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广大村、组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政治上更加可靠,行动上更加有力。
(三)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经验足的人才队伍,xx县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干部队伍梯次结构建设。要求各村要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名的人数培养村组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要从村组后备干部中提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从村民小组长中提名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支部委员人选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党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人选原则上要有担任专职村干部2年以上的经历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按照“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科学育人、选人、用人,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各级领导联系帮带、县委组织部跟踪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组织发动全县年轻干部参加各类选拔考试等方式,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2009年,全县有2名年轻干部经过公选被录用为处级干部,有4名年轻干部被录用为全市战略后备干部;2011年,有2名村委主任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二、抓管理增活力,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工作“村为主”的实施意见》、《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 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一)创新保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县自2008年起开始实行“村为主”目标管理,采取县乡两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仅2011年,全县就安排1300多万元经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2012年,又新增投入200多万元,使整个村级运转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的运转经费达到了5万多元。为保障基层干部的基础待遇,全县共安排7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其中1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从今年起,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50元。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则参照行政干部管理模式实行“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并根据农村劳动力年平均收入水平,建立了村干部基本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80元/月,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近700元/月。为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退后有所养”这一目标,我县在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专职村干部任职期间参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一定标准的,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其中支书、主任每年按10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800元,其他专职村干部按5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40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林权改革、征地拆迁、项 目建设等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村干部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为此,我县专门建立了村干部受打击报复补偿机制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2万元为专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另外,对遭受打击的村干部给予1000元以内的经济补偿,并严厉查处打击报复行为。通过发挥全县村干部受打击报复处理“110”的作用,切实保障村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2010年8月,同益乡太坪村村委会主任雷依田在主持修建通村公路过程中,被前去阻工的村民打成轻伤,想到这些年为村里尽心尽力办事,村民反倒不理解,委屈的他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得知这一情况后,县组织、公安以及乡政府立即介入调查处理,为其主持公道,并送去了600元补偿金,使其打消了离职的念头,工作起来干劲更足了。
(二)创新考评机制,激发工作斗志。为加大村组干部的管理力度,我县陆续出台了《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管理办法》以及《xx县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组一级并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通过细化职责、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对村民小组长实行考核分类管理。每年先由支村两委对村民小组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类别,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类村民小组长由建制村进行表彰,每人 奖励200元,同时可按比例推荐人选到乡镇(场所)参与“先进村民小组长”的评选;被评为“先进村民小组长”的,由乡镇(场所)进行表彰,每人奖励600元,然后按照比例推荐人选到全县参加“模范村民小组长”的评选;全县共评出60名“模范村民小组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每人奖励1000元。二是对专职村干部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专职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将与个人业绩考核奖励报酬直接挂钩。其中,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每人发奖励报酬3000元,“合格”等次的2000元,“基本合格”等次的1200元,“不合格”等次的不发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是对所有建制村进行“村为主”目标管理考评。按照优秀村、合格村、基本合格村和不合格村进行分类定级,凡因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村直接定为不合格村。对评出的农村工作“村为主”目标管理优秀村,县委、县政府将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授予奖牌并奖励村集体1000元。
(三)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开展了 “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奖励1000元,并由县财政拔专款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每月可领取600元以上的养老金。为加强对全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后续管理,县里又出台了 《xx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将开展 “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优秀支书(主任)进行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0元。此外,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县里设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基金,鼓励专职村干部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领办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凡新发展生产经营型项目所新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包括老企业、老项目扩大再生产后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内(含5万元),20%用于奖励村干部,超过5万元部分,再提取10%用于奖励村干部。
三、抓活动促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效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尽快缩短城乡差距,县委、县县政府从全局出发,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提高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村”活动。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按照“先进支部抓巩固、一般支部抓提升、后进支部抓转化”、“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差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积极组织全县126个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包企业结对共建,并引导全县100个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党支部与100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党 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科学发展观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驻点(乡)村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2011年,每个县直机关单位都投入了不低于5000元的帮扶资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员共筹措资金1549万元,共救助困难农户52.6万元,硬化通村公路62.11公里,修建村综合大楼26栋,修建农田灌溉水渠2365米;帮助企业建立种养经济合作组织9个,发展种养大户270个;开展普法、安全、计生等知识培训106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提质,净化了乡风文明。
(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更好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2010年以来,xx县精心组织包括县处级干部在内的12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帮扶措施,即扶持联系农户发展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帮助其找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对符合条件的联系农户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联系农户掌握至少一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加工劳动技能;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影响带动一批农户支持并参与县乡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活动开展两年多来,结成帮扶对子2377对,实施帮扶项目295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378个,用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党员干部改善对群众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促使机关干部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履职,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了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全面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阵地”的要求,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在全县开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并出台了对自建的活动室每新建一栋奖励2万元,每修缮一栋奖励2000元的奖励措施,在全县掀起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热潮。自2006年以来,全县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省级规划项目118个,县级“以奖代投”项目18个,村级自建项目153个。建筑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资金总投入达8092.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入35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94.4万元,县级投入192.8万元,村级自筹资金达7238.5万元。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在八、九十年代初期兴建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今年,我县又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工程”并加大了财政投入,对所有在今年12月之前验收合格的新建活动场所,由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以奖代投资金。同时,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的标准,要求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平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台、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的纽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阵地,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抓创新求突破,努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程 根据上级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项目,力争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优争先上求突破、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上求突破。
(一)实行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为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使全县农村(社区)党支部紧扣“五个好”目标,扎实工作,加快发展。我县出台了《xx县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场所)采取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创先争优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文化、经济建设、村级事务、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9个项目。考核结果分为一类党支部、二类党支部、三类党支部三个类别,并由各乡镇、场所针对不同类别的党支部实行跟踪管理。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乡镇(场所)推荐的一类党支部中评选出30个“红旗党支部”,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2000元奖励;同时还将评出30个“三类党支部”,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挂牌限期整改,此外,还要求“红旗党支部”按照1+X模式与三类村(社区)党支部进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其在党建、村务管理、产业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后进党支部共同发展。
(二)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管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从2012年起,将在全县党员中实行星级管理。根据“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结合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五星”,满星设置为“五星”。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党(工)委、直属机关党支部推荐的“五星”级党员中评选表彰60名“红星共产党员”,其中乡镇、场所和农村(社区)党员中评选25名,县直机关党员中评选15名,县属事业单位党员中评选15名,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评选5名。获奖人员给予1000元物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近年来,x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注册登记的有418家(国有企业仅3家),从业人员4261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非公经济对我县GDP贡献率超过75%,财税贡献率超过95%。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探索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011年年底,全县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集中组建了45家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20个组建任务数,完成任务 的225%,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69家。为促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双强六好”的目标要求,xx县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着手,于2012年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方案》,以更强的工作力度推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在党建工作上加强指导。要求各乡镇党委要把一些长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改制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以及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纳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人才库,为辖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建立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二是在工作经费上提供保障。采取“财政扶持、党费补贴、企业资助”等办法筹集经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配备电教设备、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报刊图书等,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津贴。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范畴,按照属地原则由乡镇党委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推荐企业主要出资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委员时,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重要依据。
五、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县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工 作机制,促进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积累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新意识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县结合县情提出的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党员星级管理、加强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党建创新活动中得到迸发。创新活力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创新实践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责任意识是根本。“千重要,万重要,抓落实最重要”。基层党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就在于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抓好落实。近年来,我县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感觉到,如果职责不清,责任意识不强,党建工作就落实不力,抓党建促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我们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了基层组织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促使各项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团结意识是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取得事业胜利、工作顺心的保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创造发展的合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实践证明: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2
近年来,浦东新区检察院以专业化和社会化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加以科学化、系统化。在一些重点领域,如中国商飞公司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建设,迪士尼项目动拆迁和主题、配套工程建设,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设廉洁保障中,检企联手、共同研究职务犯罪预防措施和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形成了有力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合力。
1.以预防项目化管理、预防措施配套,形成针对性、有效性预防目的为基本动力。以项目化管理狠抓落实,对创新的试点工作和重点工程按照项目化要求进行立项、指导、监督、检查,努力做到内容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以预防调查、检察建议、警示教育为手段,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廉洁环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预防创新项目给予支持;以政策体系保障预防项目创新,构建立体预防政策支持体系,以取得实效。例如检察机关、中国商飞公司专家型人才“服务八法”就是预防项目管理的成效。
2.以规范化、标准化、成效化为重要手段。在浦东率先构建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模式和标准,以及制度设计导向等区域标准在内的具有浦东特色的专业化预防标准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专业化预防工作可持续发展,并以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标准为依据在浦东深入开展专业化预防创建示范实例活动。如“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建设,排查重要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防范措施,形成标准和操作手册,与工程建设合规管理同步运行。
3.以规制体系建设为重要保障。将预防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融入各类规制体系,形成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和办法;通过规制落实预防创新目标,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浦东“二次创业”提供廉洁保障的总体设想等规划机制,把预防创新项目的廉洁目标分解、细化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同时强化规制的权威,通过规划协调统筹各个方面的预防廉洁目标和创新经验。如检察机关与区纪委、监察局、建交委联合发文规范重大工程争创“双优”活动,把廉政责任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
1.以传统管理制度滞后为核心的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障碍。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要围绕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力,检察机关有责任提供廉洁、监督、法治保障,亟待深化、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现代社會组织体制方面,在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检察机关提供廉洁服务和过程制度设计,使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循序渐进,有待建立和加强;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检察机关要注重源头治理,动态管理,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检察建议,预防咨询,提高立法建议、决策参考水平,提高干部管理现代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法治水平,促进和谐,亟须拓展和深化。
2.以城乡二元分立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廉洁目标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廉洁发展,加强制度指导,营造廉洁、绿色环境,体现公平正义,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责任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亟须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扩大预防廉洁覆盖范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建设廉洁教育覆盖示范亟待由点向面铺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廉洁教育向农村延伸机制有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强廉洁教育覆盖面的机制有待完善和深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廉洁目标和服务廉洁保障有待突破。
3.以职能权责分离交叉重叠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环境更加廉洁文明。在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要克服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相关部门拥有的职权与承担的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一方面,单纯由省市进行统筹手段,力度有限,亟须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横向纵向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打破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层级,对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廉洁管理,进行分类和分区域管理。区分国有出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以及社会民众,到社会、社区、人的管理的转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构建社会廉洁目标、阶段效果和总体要求,亟须政治勇气和智慧,建立运行有效的整体预防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深化基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着力点
1.推进廉洁目标覆盖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科学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改变以往检察机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预防主体对象范围过窄,难以设计整体社会廉洁意识培养的弊端,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依法委托从事公务以及国家出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及其他领域,加强重点领域的预防措施,细化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力,试点公有制经济条件下行政领导权与财政支付决策权的分离,让员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廉洁建设捆绑发展,真正做到民主监督,加强廉洁要求、监督检查、制度设计和执行力,深化预防廉洁教育模式和方法,扩大廉洁目标覆盖面,拓宽预防领域,体现针对性、有效性的预防着力点,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筑牢党员干部制度防线和思想防线,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频频发生,促进廉洁文明生态社会建设。
2.深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预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的重点要放在预防监督机制建设上,突出专业化和科学化,形成干部清正不想为、政府清廉不能为、政治清明不敢为的廉洁环境,亟须专门检察机关和社会化行政执法机关以及街镇、社区联合,发挥各自专业化优势,体现检察机关专门化特色,加强重点预防思路设计和对策,研究廉政预防制度、措施和工作方式、方法,部署阶段性预防重点工作,形成有的放矢的整体预防措施和工作合力,大力传播专业化和社会化廉政预防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增强预防实例的警示教育功能,完善各项预防配套制度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3.强化社区预防宣传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准确把握社区预防工作的側重点。充分利用检察机关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开展警示教育,开展预防咨询活动,研究相关单位或机构如何完善各项预防机制;组织召开以案论法或廉政座谈会,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政教育图片巡展,廉政公益广告上电视,警示教育片播放,扩大廉政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二是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咨询活动。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调研等不同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改进预防工作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帮助民众排忧解难。三是针对社区群众反映的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职务犯罪的现象,进行梳理,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组织预防调查分析,提出前瞻性思考,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知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廉洁守纪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新时期国家工作人员亲和、便民、诚信、高效、廉洁的社会形象。
4.加强预防干部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检察机关预防工作在某些地区往往有它的局限性,处于一般的实践活动,有时显得人手少,忙不过来,力不从心,很少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深入研究,以至于预防效果有时不够明显,一边预防,一边大要案频频发生,在群众中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今后要加强的重点有四。一是要大力宣传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实施办法》,作为政府采购和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必经程序,使群众知晓违纪违法的行为要纳入犯罪记录,影响营商环境,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二是要深入研究健全公有制经济模式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科学有效方法。不要停留在一般宣传教育的主观基础上,而是从客观上研究制约违纪违法的措施,堵塞漏洞,使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推进预防监督法治化进程,真正使人民监督权力,让廉洁成为习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在陆家嘴地区发布廉洁信息,营造诚信金融城,廉洁你我他的国际化金融环境,进一步推进体现廉洁指数形象的展示。四是及时研究总结,回过头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推广预防监督工作的新做法、新措施和新经验,引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有效预防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全面提高预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村部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篇3
夏集镇党委
今年以来,夏集镇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村党组织阵地建设,按照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17个村(居),新建3个,扩建6个,完善功能8个。目前的村综合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集便民、医疗、文体活动以及党群议事于一体,不仅是村级组织工作的根据地,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战场,更是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一、调查摸底,科学规划。一是强化宣传。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事宜,统一党委一班人思想。召开各村支部书记会议,专门部署村部建设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党委在加快村部建设上的态度,认识到村部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各村(居)分别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争取党员和群众理解支持。二是调查摸底。对各村村部现状和功能发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照“面积是否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基本功能尤其是公益性服务功能是否具备”主体指标,因村制宜,谋划好实施方案。三是科学规划。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美观大方” 的原则,要求各村统筹规划村部建设。对新建村部的,与国土部门对接,尽可能在交通便利、群众集中居住、人口密集地段选址规划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王桥村在三村合一的中心地段,子婴河社区在集镇人口密集地段,三洋河村在两村交界中心地段、通达公路旁分别选址新建了村部。对原有村级办公场所和村办小学经改、扩建可达标的,明确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适当增加建筑面积,确保达标。对基础好的村部,加强功能完善,绿化环境,达到美观大方。
二、明确标准,认真实施。一是明确目标。本着“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原则,规范建设“五室两超市一广场”,强化功能发挥,把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建成党员之家、群众之家。二是统一标准。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制作“村综合服务中心”牌子,统一制作村“两委”标识牌,统一办公场所名称,统一制作各室活动内容,统一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信息栏,统一制作国旗杆,悬挂国旗。三是多方筹资。充分挖掘人脉资源,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通过“财政补一点、与携手1+1结对部门争取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等途径,筹措了一定资金,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四是注重质量。新建的村部,通过招标方式,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建筑队施工,落实质量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管。
三、强化领导,严格考核。一是建立班子。成立了党委书记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4
四师工会按照兵团工会“建组织、夯基础,突出特色、增强活力”女工工作新要求,在强化工作意识、丰富工作内容、帮扶困难女职工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带动女工工作创新发展、提升水平。
一、规范组织建设,落实机制保障
师各级工会女工委组织普遍开展建章立制工作,修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四师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考评细则》,在规范建设的原则、标准、工作要求、考核制度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团连两级工会建立健全女工组织,还对一线女工主任待遇问题做出了要求,“对连队、车间兼任女工主任的,应根据各单位的情况和女职工工作量给予每月150至200元补助。”开展女工工作专题调研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工会女职工工作调研的通知》,确定了三项调研内容:女职工权益保障情况、女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情况、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办实事情况,采取报表、问卷与撰写调研报告的方式全面开展女职工情况调研工作。师工会深入部分团场就女工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指导,18个团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上报了调研报告,重点团场工会还组织了深入基层单位的专题座谈走访活动。此项调研是近几年来针对女职工群体情况进行的一次较为广泛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女职工基本情况。师团工会女工委认真梳理分析当前女职工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明晰了女工工作的思路与努力的方向。
二、突出活动载体,营造工作声势
师女工委从实际出发,重点开展女职工“提升素质、巾帼建功”系列活动,突出“幸福女性、快乐工作”时代主题,制定实施《四师工会女工委关于开展“幸福女性、快乐工作”主题实践活动的方案》,旨在创新工作载体,抓出几项最能凝聚女职工,最有利于女职工发展的工作,做到主题引领,重点实施,普遍参与。利用“职工书屋”学习的平台,组织女职工广泛开展书香“三八”读书活动,收集征文250余篇。师工会在《伊垦工运》上举办书香“三八”有奖征文专栏,刊登35篇征文,对征文活动进行评选奖励。读书与征文活动,提升女职工发现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丰富女职工的精神世界,通过女职工及家庭的辐射带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为发挥女职工在文化娱乐中的主角作用,师工会精心组织开展“中国梦、巾帼美”女子健美操大赛,展示女职工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工会的组织协调下,各单位拿出资金、调配人员、加紧排练,共有22个单位组队参加,335名队员参加比赛,也是师工会近些年来组织的规模较大的一次职工文体活动。聘请裁判的伊犁师院教授评价说,“在伊犁州只有兵团的单位才能办出这样有水准的大赛,堪称体操表演的盛宴”。根据行业和女职工特点,深化“巾帼建功”新的工作载体,结合“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推行争做“巾帼岗位明星”活动,促进女职工岗位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各团场工会女工委围绕多元增收和自营经济发展,为女职工致富能手提供帮助与服务,为女职工致富带头人营造发展环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召开专题现场交流会。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劳模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女职工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拓宽维权渠道,保障女工权益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5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和对季节性事故的防范,切实做好秋、冬季安全生产工作,通信工区制定了秋检工作“三字诀”:
“严”盯控,强化过程控制。成立秋检领导工作小组,对工区秋检工作总体负责、动态考核。督导各班组高质量的完成秋检工作,确保台账记录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细”铺排,加大设备排查力度。综合往年秋季设备检修进度精心安排秋检推进计划,将总配线架、交换机、OLT、ONU、传输、数调、光电缆引入柜、电源柜、平面调车、无线列调、区间设备、电缆径路、防雷、接地、消防设施等项目作为本次秋检工作检查巡视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强”管理,严格问题整改责任制,工区将秋检工作与安全生产大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对秋检期间自查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发现整改不认真、不彻底、质量不高等情况要一律推到重来,确保秋季设备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6
关键词:自控型;班组建设;轨道车;安全;管理
南宁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配属轨道车54辆,设轨道一、二、三车队及高铁一车队共计四个班组,分部在南昆、南广、湘桂沿线各点,管辖1500公里左右铁路线路,为我段电气化铁路线路检修、维护服务,点多线长,失去集中管理、现场卡控的基本优势,管理难度加大。推行自控型班组建设,增强班组活力和管理能力,成为我段管理班组关键所在,主要做法:充分调动职工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积极性,抓好班组核心建设,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规范班组管理,强化轨道车运行安全基础,提高班组自控能力建设。
1 强化职工思想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职工深刻认识自控型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自控型班组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积极性,为自控型班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 加强班组核心建设
坚持把车队长、车班长的推荐和任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保证车队长、车班长具有较高的个人威信、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处事水平,在组织班组日常学习、车辆运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圆润班组团结氛围等方面具有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能力和态度。尊重工班长在管理办法制定、职工奖励、违章考核、设备保养运用、车班人员搭配等日常管理方面的意见,在不影响安全大局的情况下给予工班长更多自主空间,调动好、维护好工班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关键岗位党员带头,勇挑重任,关键时刻党员上,使党员、业务骨干作用得到最大展现,真正发挥车队党员、业务骨干在自控型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3 促进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
首先,要统筹全年学习计划,逐月落实学习内容。其次,学习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实时性,紧贴轨道车行车安全工作。理论学习方面,以注重行车规章、车辆构造原理为主,岗位练兵重点以轨道车故障应急处理为主。学习内容注重实时性,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工作重点加强业务学习,比如防洪防汛季节,要注重汛期特殊行车办法等方面的学习;春运工作时段,突出春运相关工作的内容。教学实行自行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车队长每月下到各车班进行安全工作指导,除了要集中组织司机学习重点行车知识外,还要检查车班司机学习写实情况,通过口试、岗位实作等检验学习效果。
车间、车队善于挖掘潜能,鼓动职工自我学习,注意奖罚分明,奖励表现积极的同志,对于学习态度拖沓的要及时提出批评,对于学习不达标的要按规定考核。给予职工展现能力的舞台,通过组织参加车间级、段级、甚至局级技术比武等活动,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志有展现自我的舞台。
4 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结合车间轨道车运用工作情况,修订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建立车间、车队及班组管理办法,完善各项检查台帐,明确岗位责任制,强化逐级负责制,使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规范车间干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建立检查、落实、考评管理机制,使自控型车间、自控型班组建设形成有序可控的工作机制,使之深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
5 用活制度,提高班组自控能力
5.1 突出岗位自控
要求车间轨道车司机明确岗位职责,实践“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总体工作思路,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对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具有良好的落实能力,执行轨道车司机作业标准化方面要“快半拍、高一格、好一档”。
5.2 狠抓作业互控
按照“互相提醒、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原则,切实做好段、车间、班组三级互控管理。车队长要做好车班安全预想,把握住安全局面。做好班组成员之间互控,车队要实时掌握各机班人员组合情况,要注意业务能力或工作态度上的强弱搭配,培育好当班司机敢于监督对方的良好氛围,创造更多能够反馈问题的途径。做好结合部工种间互控,利用接触网工与轨道车司机同去同归的条件,加强安全互控,及时跟网工区工班长沟通,促进互控机制的落实。
5.3 强化班组的自主管理
在不影响安全生产和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给予班组自我管理的自主空间,包括机班人员调配、交接班办法、设备的日常保养组织、材料备品的管理等方面;充分调动职工维护班组团结、共同承担安全风险,努力创造和谐班组的良好氛围,使各车班在远离车队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具有独立组织日常生产、处置一般突发安全事件、解决轨道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能力,真正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强的车班。
6 自控型班组建设开展成效
通过自控型班组建设的深入开展,自控型班组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在车间干部、职工中得到认同和支持,各车队基本实现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安全可控、质量达标、核心有力、业务过硬、环境和谐”的总体目标,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确实提高了班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6.1 职工思想得到正确引导,班组保持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经受住了铁路新形势变化对班组战斗力的考验。
6.2 团队核心利益得到共鸣,学习能力适应铁路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6.3 为充实我段轨道车管理制度作出了实质摸索和贡献,进一步完善了“重联单司机作业标准”等管理办法和管理细节,车队、车班台账得到有效地整合优化,增强了班组的活力,夯实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6.4 班组核心建设得到加强,骨干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6.5 可视化管理得到深入落实,车班作业车、车场、料库、备班室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7
求创新 抓落实
各地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湖南——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推进科学跨越、加快富民强省的先导工程。为加强组织领导,湖南省迅速成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等9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地市、企业、高校、机关开展调研,形成《关于推进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积极创办湖南学习网并尝试推出手机版湖南学习网,成立湖南省干部学习促进会,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平台建设。围绕党委政府关注、干部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切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集中攻关,推出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努力形成理论宣传立体化、理论普及大众化、理论研究前沿化、理论学习组织化的良好局面。着重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创建、争当学习型党员和学习型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大课堂、“三湘读书月”、社科普及月等五大活动,努力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积极组织省内各级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刊发文章和系列报道、评论,宣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部署要求、工作进展和有益经验。
吉林——组织开展“六个层次”调研活动,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全省范围认真组织开展“六个层次”调研活动。一是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地市,通过召开座谈会、旁听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了解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的主要措施、方法途径、体制机制等方面情况,深入总结基层探索创造的鲜活经验,梳理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二是开展书面调研,专门向20多个省直有关部门、九个市(州)发函,共征集到100多条建议,落实体现到制订的具体实施意见中。三是开展问卷调查,两次召开有关部门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研究设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省党员干部对学习的认识和需求。四是召开专题研讨会,召开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单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意义、目标途径、考核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五是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宣传工作进行讨论,丰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宣传的载体和手段。六是发现培育典型。总结发现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
辽宁——依托“四个体系”,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一是构筑学习方法体系,以领导干部学习带动党员干部学习,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委(党组)、学习型党支部(党总支)、学习型领导班子以及争做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型党员的“三创两争”活动。二是构筑学习考评体系,明确考评的标准和办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构筑学习培训体系。在培训规划上,组织实施党员干部系列培训工程,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效果。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党校、干校集中培训,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以及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开展学习培训。在培训阵地上,坚持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的积极作用,筛选确定一批体现科学发展、反映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践教育基地,完善基本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逐步提高培训质量。四是构筑学习服务体系。注重加强省市县三级理论宣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讲师团作用,办好大型社科公益讲座“辽海讲坛”,进一步扩大学习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发挥自身优势,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建设理论网站和信息网络交流平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网络化的服务。
江西——探索“六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一是“请进来学”与“走出去学”相结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座谈,积极开展外出参观、调查研究等活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和做法。二是“授课式学”与“互动式学”相结合,积极运用论坛、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采用研究讨论、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手段,促进广大党员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得到提高。三是“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渠道在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改进个人自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四是“传统方式学”与“现代方式学”相结合,坚持运用好过去组织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不断扩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五是“书本上学”与“实践中学”相结合,使学习成为提升工作水平、破解发展难题的原动力,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六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相结合,运用读书节、读书会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手段,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着力推进学习日常化、普遍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
四川——发挥省委中心组带学促学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提高学习自觉性上发挥引领作用。省委坚持把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武装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考核评估。省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审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学习。党委中心组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坚持学习、带头组织理论宣讲、带头加强学习辅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带头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科学设置主题,在提高学习针对性上发挥指导作用。每年年初,由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省委中心组年度学习主题和计划安排建议,报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审定后下发全省各地各部门参照执行,同时指导各地各部门拟定好年度学习计划。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在促进学习规范性上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四川实际出台了《市(州)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考核办法》,形成了学习组织、集体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汇报通报、督促检查、学习考核、档案管理等一套制度体系,有力促进了省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四是扎实改进学风,在增强学习实效性上发挥表率作用。省委中心组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理论学习的着眼点始终放在分析解决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上。在省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问题,撰写一批理论文章。
范文网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8
作者:陈存根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970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为推动新时期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重庆市委深入研究把握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生命线,作为破解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核心要求,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务实推进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为党员干部作用大发挥、经济社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党政公信大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大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重庆经济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3;市民生活满意度达 89.3%;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达 93.8%;组织工作满意度从2008年全国第23位上升到2010年第4位。
建立落实“三项制度”,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身边群众的制度规范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充分发挥群众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声音传播下去,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当前,一些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制度和方法抓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不落地、难到人、作用弱,以致群众感受不到基层党组织就在身边。因此,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执政根基,仅解决基层组织有人、有钱、有阵地办事问题还不行,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促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服务群众。
从2008年起,重庆市委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基层是党建工作主战场、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国家大事、教育组织管理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基本职能”三大理念,在全市8605个村、2308个社区党组织全面建立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一是书记接待。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要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周固定一天,其余时间“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全天候接待群众。3年共接待群众476.6万人次,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有事无处找人、找不着人的状况。二是成员走访。村、社区“两委”成员分片包干,一年内对辖区每户群众至少走访两遍。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要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全覆盖走访慰问,确保他们有肉吃、有衣穿、有人帮。全市已走访4622万户次,覆盖97.8%的城乡居民户,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把群众工作做到了每个人头。三是办理答复。对群众反映的一般事项,由接待人即接即办;对重大事项,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汇总梳理、分类办理。村、社区不能办的,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结答复。3年全市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66.4万件,帮助解决308.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6.5%,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实践证明,“三项制度”通过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核心任务和刚性职责,找到了基层党组织一家一户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办法,不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了地、生了根,让基层干部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而且使党的群众工作进了户、到了人、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广泛开展“三项活动”,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机关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方式问题
领导机关干部是否具备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是否掌握“人见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反映党的执政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干部队伍中“三门”干部占相当比例,一些干部不缺文化知识,缺的是基层实践历练,缺的是同老百姓的深厚感情。长此以往,不仅干部会出大毛病,党也会有大危险。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就要抓干部的宗旨教育;而抓宗旨教育,仅靠传统说教、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实践载体,找到一条让干部在基层历练党性作风、筑牢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的新路子。
从2009年起,重庆在狠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活动,切实推动各级机关干部眼朝下看、人往下走、心往下沉。一是“三进三同”。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一个月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来,全市有26.1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撰写党性分析、调研报告、发展规划 35.7万份,递交入党申请书4300份。干部在与群众摸爬滚打中亲身体验群众生活劳作的艰辛,找回了对衣食父母的真情实感,普遍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育。二是“结穷亲”。市领导、市管干部和市级机关干部、区县管理领导干部每人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常来常往,投入真情,做到穷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全市35.4万名干部“结穷亲”57.6万户,帮扶钱物5.6亿元,送去致富项目 16万个,解决困难 41.1万件,帮助就业19.3万人。三是“大下访”。组织各级“一把手”带头,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市20万名机关干部下访群众200万人次,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投入98亿元,解决信访问题20.8万件次,其中不少是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积案。
实践证明,开展“三项活动”,不仅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将风险化解在了萌芽状态、矛盾排除在了基层,更是锻炼了干部、历练了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党群关系。群众纷纷感慨“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深入实施“三万计划”,着力破解新形势下促进各类人才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向引导问题
推动各类人才到农村为群众服务,是建设新农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点在农村,短板在人才:一方面,大量人才闲置在城市,有的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农村人才极度匮乏,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项目、资金因缺乏人才难以落实到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干部人才资源,引导城市人才上山下乡、服务农民、奉献社会。
从2008年起,重庆着眼于让广大人才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大力实施“三万计划”,推动城市人才“裂变”、农村人才“聚变”。一是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用5年时间选派1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目前已择优选派8427名,其中担任村书记85人、村主任102人。同时还规定,对服务满2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促使大学生村官沉心静气为群众干事,保证年轻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养成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二是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每年从农林水利等25个系统,选派1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为了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我们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为突破口,改变过去单纯凭论文著作晋升职称的做法,加大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实绩晋升职称的权重,引导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群众家。目前已选派19601人次,落实项目1.2万多个、资金13.7亿元,推广实用技术5000余项。三是万名干部驻村计划。每年从区县、乡镇机关抽调万名“改非”干部和年轻干部驻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或“两委”负责人,保证全市一村一名驻村干部。目前已选派18196人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69个,治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376个。
实践证明,“三万计划”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方针,通过引导各类人才往下走,既盘活了人才资源、造福了广大群众、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又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对待群众有感情、服务群众有本事、奉献群众有业绩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推行完善“三维考核”,着力破解新形势下激励领导干部心系群众的驱动机制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心里有没有群众,是不是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决定人心向背。而干部怎么想、如何干,直接受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左右。但考核是道“世界性难题”,实践中还存在业绩考核难量化、品德考核难做实、官评官难逗硬、民评官难参与、考和用难结合等问题,以致有的干部只唯上不为下。要从根本上激发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动力,就必须在考核内容上更加注重民生,在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民意,在考核结果上更加注重使用,切实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坚持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根本导向,以扩大民主、听取民意为重要路径,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三维考核”科学机制。一是工作实绩靠算账。改变过去光听述职画勾打分的做法,由31个部门一笔一笔算账评绩,实绩权重占考核总分的60%,重点加强对群众衣食住行用和“民生十条”落实情况的考核,引导干部专注抓发展、全力保民生。二是干部形象看测评。让熟悉干部的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直接给干部打分“画像”,每年参加民主测评的干部群众达4.5万人。创新德的考评办法,将“对群众冷暖不上心、工作不负责”、“插手项目,为亲属、私营老板谋利益”等10种表现作为指标,开展反向调查,与传统的正向测评相互补充印证,干部的“德”由群众来检验。三是执政效果问民意。将干部的职责任务,转化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并可直接感知的家庭收入、看病上学等13项指标,委托民调机构按常住人口2‰抽样调查,每年电话民调7.8万个,入户调查7000多户,民调权重达30%。市委根据考核结果,3年来提拔重用183人、诫勉谈话82人、调整交流72人、免职改非6人。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篇9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理论建设 思想基础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06-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做出了重要决定,同时用简明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概括。因此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深入探讨思想理论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认真思考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对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加强基层理论建设
1.1 深刻认识思想理论建设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从建党至今,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科学理论的武装下,我党才得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可见思想理论建设对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对基层党组织而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定践行者,更要对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深刻和清醒的认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组织上、作风上以及廉洁自律上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也是基层党组织对思想理论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认识前提,能够保证党员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做到组织和行动上的统一,能够确保基层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认识到思想理论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才能在纷纷繁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在困难和艰险的发展任务下,承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开路先锋。
1.2 认真查找思想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发展中,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客观上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趋势、改革方向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对此认识模糊;同时在基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培训的覆盖面不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党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培训;更为严重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面对不同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很多党员干部信仰迷失,导致了实用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行为的泛滥。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认真查找出思想理论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在思想理论建设中不断加以完善与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1.3 在实践中探索并把握住思想理论建设的规律性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我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实践活动,它不是现成的,而是党的各级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再探索、再前进的过程。加强基层思想理论建设,必须遵循和坚持勇于和善于探索的方法论原則,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敢于创新,在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中找寻出许多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认识,并从中得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些规律性结论。在党的发展史上,我党在不同发展时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不断探索其中的规律性所在,而规律总是隐藏在繁芜丛杂的表象背后,因此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对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才有可能将其掌握。当获取了更多的规律性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能够得到更加积极、主动和前瞻性发展。
2 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共产党人正是有了坚定的共同理想信念,才会执着奋斗、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党的十八大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概括。它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等。这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基层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坚守并不断夯实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的、创造性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统领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必须坚持的科学价值观。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是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应当努力营造科学发展观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强化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2 树立稳定和谐的社会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基层党组织作为保持和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需要基层党组织来具体贯彻和落实,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旦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出现偏差,都会引发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在头脑中树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2013年底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学习,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通过常态化、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学习,使之根植于每个党员的心中;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育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导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高建生.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J].前进,2014(7).
[2] 李德顺.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的思想理论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推荐阅读: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推进特色专业建设10-11
谯东镇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06-27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09-23
大力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12-03
创新机制推进节能减排10-07
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11-15
创新党建机制 推进创先争优09-12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10-14
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创新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