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2024-05-27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精选9篇)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1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

2014年初国家教育部发布声明称,从2015年起全国高考将会掀起新一轮改革,主要内容为,1、英语分值降低且逐步淡出高考,由一年一考变为一年多考

2、语文、数学、理综和文综分值逐渐提高

3、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作为高考参照

4、文理将不分科

5、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

根据今年初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来看,中国传统的高考选拔方式将有所改进,且面向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更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方向迈进。类似国家性质的大事件一经宣布,势必将引起一轮全民大讨论,这次的高考改革方案也不例外,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全民参与的大讨论,国外各大媒体也在相继报道我国的这次教育改革,当然意见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三派:积极乐观派、中立派、消极贬低派。

以下三段为三派对于高考改革的看法:

积极乐观派:高考改革首先利于英语教育的改革,对于中国人来说,外语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一门用来交流的语言。以退为进,淡出高考,意味着外语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有现实价值,这样的外语学习,才更能彰显其工具性。语言学习本身就是终生学习,而不是一考定终身的事情。现在提出一年多考,消除了单次考试的偶然性。毕竟语言能力通过一次考试是不能完全反映出来的。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策。高考之所以要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全方位来选拔各类人才。高考教育制度的改革,每年都千变万化,其初衷是出于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立派:应该承认,现行高考制度确实存在一些缺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确有必要。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但是,在高考过程中,配套制度的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考评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比如,由于城乡发展、教育资源配饰不均衡,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与新生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考考录依据,计入总分,农村孩子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消极贬低派:一年一考变为一年多考未必能减负,不能拿平时的加负换来高考的减负;招生环节存在严重腐败现象,分数不够钱来凑;一年多考可能带来高中教育的成本的增加;没有改变以分数来衡量能力的标准------

通过以上三种声音的争辩,我相信每个人心中大概都会有自己对于高考改革独特的见解,但无论何种声音都是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关注。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虽已然脱离了高考的锢囚,但是依然有责任为中国教育的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以下是我对于高考改革的浅见: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官员选拔制度,后来演变为科举选拔制,到目前为止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行的不断变革与更新的高考选拔制,而选拔的对象与去向则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国家通过设立一定的制度来选出更新社会建设的力量,无可后非,但就教育方式和选拔方式而言则是重中之重,非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可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也无法为国家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制度设立以后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肯定会有问题出现,问题出现后就要及时解决,但面对中国13亿人口的规模,几亿青少年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教育管理,不得不一步步考虑,从点到线到面的逐步试点验证成功之后才可全国范围推广。而此次的高考改革,教育部只是给出了初步方案,然后由社会进行讨论,及全国之智慧来共同应对眼前不得不解决的系列现有制度问题,进而完善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公开化,而且制度的制定也全民化,是一个民主国家的直观体现。

对于过去和当前中高考所存在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无外乎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化、教育根本目的的曲解化、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招录环节的腐败化等等。而真真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不考虑到全国各地的教育统一化、资源配置合理化、高考附带制度的完善化、教育的实用化等等,每一项建议的采纳,必定有其合理与不合理的一面存在,但往往我们要选其利大于弊的一面,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更不存在没有丝毫瑕疵的制度,有的只是一步步完善的制度,更好的制度。

所以,面对此次教育部推出的新一轮高考教育改革方案,我们不但要关注,而且要参与,为的就是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完善的教育制度的诞生。

时间:2014-9-7

制作人:李振帅

学号:2220***班级:2013级园林一班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2

一、高考英语改革的原因

要探究高考改革的原因,就要先看英语考试的发展史,从而找到对于高考英语的看法,挖掘改革的原因。

1977年 ,我国恢复高考 ,英语考试随之恢复 ;1983年 ,英语首次纳入中考科目;1984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87年,大学英语四级出台;1989年,大学英语六级出台;1992年,英语成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2007年, 英语考试加大对读写的考查;2013年,多地高考英语开始酝酿改革。其实早在清朝时期,英语就已经开始成为各学府的招生指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的英语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应的等级考核制度陆续出台,后期英语在高考中已经和语文、数学并列成为三大主科目。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在中国的地位。那么既然英语看起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要对其进行改革呢?现在的英语改革原因无非在于两点。

第一,为了增强国人学习汉文化的热情。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书写中文汉字,更多使用高科技的产品,从而大大削弱了国人对于母语的热爱。随着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使人们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像语言等)失去了主动性。2013年8月2日开始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热播,引燃人们对国语“久违”的热情,汉字书写能力退化之忧,进一步引起人们对汉语教育的反思,为何母语如此“低落”?

与此同时, 我们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宁波某一高中高一学生进行采访, 了解并比较学生花在英语和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整理得到数据:有38%的学生每天要花一个半小时及以上时间在英语这门学科上, 而只有12%的学生每天花在语文的时间上到了一个半小时。由此,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多于语文。为了拾起对汉语的热情和信心,相对降低了英语所处的地位,从而使学生能更加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英语的霸主地位具有历史原因,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全球出现了汉语热。截至目前,我国已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面向大中小学、社区和企业教授汉语,推介中华文化[1]。这样就更有必要推进中国人对于自己母语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第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强,以及在这样的英语考试制度下学生们能否真正学好英语,这有待考验。英语在我国并非官方语言,使用频率不高,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不会英语是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的。许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与英语关联不大,例如会计、工程师、语文老师,所以英语对他们来说并非必须学。因此,减弱对于英语的学习即以英语作为试点科目,存在其合理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功利化的导向下,中国英语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的确,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以语法、阅读为主的“哑巴”英语,却很少开口大声说出来,同时大部分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很少有纯正英语的出现,这种无环境熏陶的语言学习方式必然会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现在英语考试(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上海师大附中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学习了很多年的英语, 近80%的孩子在3到6岁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为何英语会有这样的状况? 这就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所以高考英语改革势在必行。从高中英语的考试形式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然后从传统的重视成绩、重视刻板的分数向重视技能、重视英语的运用转变,培养与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及综合型人才,这或许就是改革的真正原因。

二、高考英语改革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改变全民对待英语的盲目和被动态度 。

高考英语改革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于英语的功利、盲目和被动思想,可以减少为了某个目的而学习英语的现象,从而推动英语从单纯的考试、升职的敲门砖回归到对外交流工具。因此可以净化整个英语学习环境。

浙江英语高考改革后,英语可以进行两次,选分数高的一次作为高考成绩,这相对来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以试卷为载体的考试,评价英语学习效果,这从根本上就把语言学习的评价标准弄错, 这样的标准让学生过度追求英语知识的学习掌握, 力图将每一个语法点都弄清吃透,而忽略了英语学习的本质,也加重了学习负担。

(1)削弱英语作为学科的功利性 ,增强国人对英语作为工具的运用和操作能力。

改变国人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的盲目态度, 改变人们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时髦、高品位的象征,以及追求升学、升职的功利性工具, 使人们认识到英语的本质不是一项学些枯燥语法知识和需要背大量单词的学科, 不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而是国人了解国外文化和与外国友人交流的工具。交流需要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 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很少出现或者受到重视。

(2)提高学生对其他科目的重视度 ,减少学习压力。

在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后发现,65.8%的学生认为这次英语高考改革可以减轻英语学习压力, 他们会把部分时间转移到其他学科上,22.2%的学生认为不会减轻英语学习压力,12%的学生认为会加重英语学习负担。从此可以看出:高考英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语文、数学等其他科目的重视度,尤其是语文学科,强化学生对母语的学习,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证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第二,会使学生减少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 从而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其他薄弱的科目及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 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免不是一种压力的释放。第三,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齐步走的教育安排,鼓励并支持每一位同学基于自我,自定步调,“能飞则飞”。例如对资优学生来说,新的高考方案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前完成高中学业, 提早进行大学先修课程学习的时空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为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时空保障,因为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自主时空。

2.有 利于把教育重心从应试教育逐步过渡到全面的素质教育。

将英语改革为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 客观上有助于突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重视语文学习,从而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改革,突出基础能力,淡化一次性选拔功能,改善以往的一次考试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减小偶然性,加大综合素质的权重,实现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接轨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成高考改革的目标任务。

(1)有利于在职教师采取更开放的教学模式。

本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了宁波某高中高一年段的英语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7名,针对此次的英语改革,他们表达了不同看法。5名教师一致认为此次改革能给他们的教学方式带来契机, 有利于他们采取更为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他们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非以往的应试技能。

改革后,英语作为社会化考试,学生、教师和社会不会再用应试的眼光与刻板的试卷来看待它。之前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有着很强的不公平性,英语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并不是作为知识来学习的,更多的是一门技能,与同是语言类的语文相比,英语是一门外语,从一开始就不是理解和深入,而是反复强调、记忆和运用。现在的英语教学并没有与其他科目进行区别, 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了英语却不会用。英语改革变为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后,这必然导致学校不会进行过多的英语试卷测试, 学生不用进行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这给英语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教师此时便可灵活地使用开放的教学模式,摒弃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英语会话、听说练习。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这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方式、学生的水平、社会上的考试情况来进行随堂测验。可以说,如果高考英语改革真的能够进行下去,那么英语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将会大大提高。在未来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信息,强调语言学习的多输入、多接触和多练习。教师可以将学习过程活动化,将活动交际化,让课堂活动既丰富又有序。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注重语言的运用,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合作活动,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让英语课堂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2)有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定位自己 ,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不管高考英语怎样改革, 国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都不会弱化,我们还需要在越来越国际化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社会仍然需要大量英语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英语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名教师对英语国家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不了解,那么怎样进行跨文化交际呢,怎样传授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呢? 因此,针对此次英语改革,让英语专业学生再一次清楚地全面了解现状,看清整个社会对英语的所持态度,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学习对策,有利于他们更加注重英语专业基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全方位提高英语能力。

三、高考英语改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了宁波某高中高一学生,了解到23%的人认为此次高考英语改革后, 相对减少了英语尖子生的优势,加重了他们在薄弱学科上的学习压力,从整体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并且有10.8%偏科的理科生表示,他们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度下降了,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因为如果想要在学科领域学有所成或有所成就,就必须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故步自封永远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涉及英语的从业者、大学生等。在2011~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连续三年被列入本科“红牌警告专业”,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到,公办学校英语教师的就业市场趋于饱和。所以,高考英语改革后,社会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不容置疑地会下降,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四、对高考英语改革的建议

1.要强调素质教育 ,培养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

此次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给广大英语学习者减负,但是如果仅从考试次数的增加实现这一目标,就无法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素质教育强调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只有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才能达到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正常交流的水准 ,而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问好阶段,真正将英语融入生活。

2.采 用多向 、多维度的测评方式 。

如果采用多维度的测评,如学生的翻译习作、作文习作、文艺表演等, 不再局限于以一套完整英语试卷上的分数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或许外语教育效率就会有改观。当前中国英语教育效率的低下原因并不在于对英语的学科定位过高, 而在于英语教育理念、方法和评价制度之间严重脱节[1]。当前一些地方陆续出台高考英语改革方案,据了解,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将从150分下调至100分, 并逐步向一年两考的社会化考试过渡; 浙江从2009年起对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并从2014年起实施英语学科一年两考的政策。以上措施很大程度上对英语的考试形式做出了较大的变动, 但其评价方式仍未有所改动。

3.培养与其他技能结合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

在高考英语改革的大环境下, 英语课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中小学对于英语教师等的需求量或呈下降趋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尝试将英语这门基本语言技能,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拓宽今后的就业道路。

五、结语

此次高考英语改革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但更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是让所学的英语更实用, 贴近生活工作需要,促进个人发展,但是仅仅在考试形式上做出了变化,并未对今后的考试内容、难度及评价方式做出清晰的说明。英语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作为与世界交往的媒介,在高考英语改革中利弊并存的大环境下,我们应理性看待高考英语,主动关心与了解,对改革有着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提出意见并参与其中。

摘要:作为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英语长期以来在各中小学处于重要位置。随着各地高考英语改革方向逐渐明朗,浙江省的英语考试改革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学习英语却不常使用和对母语即中文不够重视两个方面探索英语改革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可能对社会各界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高考英语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3

【关键词】《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  社会公平  学业减负  “高门槛”标准

2014年,迎来了中国教育改革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浪潮,《2014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和试点实施冲击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原有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的丰富多样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尝试以关键突破口——高考制度和录取制度为着力点,逐步深化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方针,综合各方面因素尝试制定并监督落实符合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学业轻松化开展、社会公平良好实现、社会整体素质上升等目标的各项调整任务,包括“文理不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等。虽然《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确实起到推动社会教育和社会自身的发展,但当中可能出现的新型的甚至影响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的“高标准”门槛也不容忽视。接下来,本文将试对其中部分“高标准”门槛进行讲解和分析,试图为新方案的更好实施提供建议。

一、门槛一:英语考试社会化,一年两次,从会考走向等级考

英语分数的下降无疑会赢得絕大多数的掌声。综观中国学生的求学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量与其他科目综合起来的花费基本能够相抗衡,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对将来的求职,英语考核一直处在一个不会被忽视的位置,这在社会中已是一种理所当然。反观《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对英语考试的多项调整,包括下降英语考核的分数要求、英语逐步退出高考并向社会化等级考试过渡、一考变多考等等,尝试为寒窗苦读十二年的中国学生减轻升学压力和阻止英语难关的妨碍,但当我们比照现实环境就容易发现这种设想很有可能事与愿违,首先,“即使英语学科退出全国高中统一的考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录取不看英语成绩,不代表学生可以松懈英语的学习”1;次者,“因为考不好的学生肯定想下次考好些;考的还不错的学生也会想下次争取考得更好些,而且社会化的外语考试也要以分数计入高考总分,这更是每次必考了。于是‘一考变多考’成了‘大多都多考’,‘多考’让多数学生‘增负’了”2;最后,当下的英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正正会影响到新方案的良好实施。所以,《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很有可能在落实的过程中无形地给学生造成了又一层负担和升学困境,也很有可能因为思想人会错误造成的英语成绩不达标而错失升学良机,成为了考生报考的新英语门槛,因此这些误区应尝试在试点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去找到克服的良方。

二、门槛二:文理不分科,撤重点留本科,高考、录取竞争大

文理是否分科一直是社会教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科考试”和“3+X”无疑就是对这一话题两大方向的不同尝试。截至《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和试行,中国各地仍是以“分科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却是对“3+X”的写照,尝试坚定以往的摇摆不定和打破一贯的“各管各”。此外,“消除一本线、单划本科线”的决定也十分让部分考生和家长感到惊喜,因为这则决定让更多考生在填报上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让考生不被“重本”这一门槛所拦截。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些东西,第一,文理不分科虽然让学生的学习更为全面合理,却同样让学生加重了学业负担,学业要求从“术业有专攻”变成了“样样精通”;第二,当文科生和理科生一起钻研所有科目时,理科生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会比文科生有优势,而这种难以改变的认知能力造成了双方间难以缩减的差距;第三,消除一本线并不意味着各高校不能自主划定或者调整录取范围和要求,所以当靠近本科线的学生为谋取更好出路而不顾分数高低妄下填报不相称的升学志愿时,难免出现此类优等生失去继续发展的机会;第四,文理不分科、撤重本留本科共同造成的结果显然就是考场的竞争压力较原来的有所增长,报读人数可能会出现专业结构不平衡、录取学位无法满足等情况。因此,上述的条件门槛抬高了学生顺利报读和升学的难度,抬高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所以也应在上述方案的实行中积极寻求制衡的方法。

三、门槛三:综合科目可考六挑三,形式任选等级考、会考

根据《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初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需在剩余科目中挑选三科作为综合科目考核内容(总分为180分),形式可选取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和会考(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但无论选取那种形式,最终成绩都会被换算成分数计入高考成绩作为考核成绩。虽这项改革内容很好地满足了“偏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等级可以考查多次,且为学业水平考试,考‘等级’学科,你考难了是‘增负’,你考易了我‘好对付’。同等级的考生自然不少,要区分高下进行有效选拔,就又要看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了。‘语数外之分贵如油’,‘得语数外者得天下’。假如语文、数学满分各180分,外语满分150分,三科都满分共510分,从510分(实际情况多集中在300到400分之间)中要区分出众多考生也绝非易事!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对语文数学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不排除有这样的高三复习课表,每周10节语文课和10节数学课,其余课时‘拼外语’、‘拼等级’(还未考等级的学科),甚而出现一些学校高二学生考试三科全得A了,高三只开语数外体的现象”3。由此可见,综合科目的等级考试仍存有缺漏之处,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业规划甚至在实施时背离了原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们又再次落入了考试的牢笼里。所以,综合科目的教学和考核很容易在缺少把关的情况下出现目的型教学设计和目的型学习规划,让原本的“全面发展”演变成“部分全面,部分涉猎”,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克服“偏科”的压力,却为据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设下了分类门槛,设下了更高发展的本不应存在的能力门槛,而这也需通过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解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需不断调整,进而上层建筑也需相应更新,《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是在中国改革新时期下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青少年成才、关怀青少年成长的体现。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提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特点,但其在无形中有可能形成的“高门槛”标准确实会妨碍学生们的更好发展和人才选拔的更好开展,需不断加以思考、审视和修缮,以制定出在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条件下较为完全地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与前进。

【参考文献】

[1]况汉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浅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4(6):64

[2]任勇.高考改革的辩证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4):2

[3]李小宁.英语“一年多考”——高考改革的“第一刀”[J].教学与管理.2014:76-78

[4]熊丙奇.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的“硬骨头”[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27

[5]陈美华,陈祥雨.从英语高考改革看当前我国语言政策规划[J].贵州社会科学.2014(6):120-124

况汉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浅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4(6):64

任勇.高考改革的辩证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4):1

2014年高考备考方案 篇4

江口淮阳中学高三年级组

一、现状简析

本届高三年级由应届生八个班和两理一文的补习班组成,共十一个班,五百多人。由于高考招生录取线逐年下降从而导致了补习生生源越来越差。应届生中尽管尖子层面不大,待发展生太多,但招生的总体质量水平仍高于往届,因而领导和师生的期望值奇高。这让本年级组“亚历山大”。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弘扬“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的淮阳文化精神,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教学氛围,竭尽全力地实现新的跨越。

三、总体思路

形成“一个团队”,抓好“两个建设”,注重“三个层次”。即形成一个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关克难的应考团队;抓好班风学风和教风研风的建设;拔尖优等生,狠抓“临界”生,确保特长生。精简会议,务实工作,尽量不“扰民”。

四、主要工作

(一)教育工作

做学问,先做人。要学生高考成功,先教其文明做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不文明做人,贴上的标签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某某单位,如果出国,贴上的标签就是中国。所以,学会做人至关重要。故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施教。学生应该摈弃陋习、从善如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此,教育工作应常抓不懈,力争以人为本,让全体师生在美的氛围中充分发展。

1、加强正统灌输

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正统的思想,诸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礼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让学生明荣辱,知耻知止。

2、落实常规管理

①按时作息。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作息的良好习惯,摈弃下自习后“开夜车”白天“昏睡”的陋习。

②讲究卫生。卫生工作除轮流值班外,各班“自扫门前雪”。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摈弃“乱丢乱扔”的陋习。

③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摈弃“以破坏公物为荣”的畸形心理,为自己也为他人留下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讲究文明礼仪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讲究文明礼仪是素质高的表现。作为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应有起码的文明礼仪修养。应力争做到穿戴大方、打扮得体、举止文明,反对出格。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做心怀宽广的君子,不做心底狭隘的小人;树立“有理想、有事做、有爱心”的幸福观,反对不思进取、无所事事、自私自利;践行“吃亏是福”的观念,反对损人利己的恶行。

5、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不断强化安全意识,防打架斗殴于未然,预防并杜绝水、火、交通等安全事故。

(二)教学工作

坚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学思想,践行“点燃激情促主动,功在课外抓预习,摸清实底移起点,月结周清堂堂实”的教学理念。

1.明确目标,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认真研究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断搜集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动向,根据高考标准、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

2.集思广益,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优化学科教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力争做到“三共享”(资料共享、信息共享、佳题共享)、“四统一”(统一资料、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更新教学理念,废除“满堂灌”,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特征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优化习题、精选试题

根据学科特点及高考对学科知识、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进行学法指导,力求事半功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做练习,尽量剪辑高考真题或精选高考模拟题作考题,从而增强适应性,以期熟能生巧。

5.重学情,讲实效

从学生实情出发,因材施教,查缺补漏、拔尖辅优不搞一刀切,一切以有效、高效为宗旨。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利用辅导课、自习课等加强个别指导和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要实行目标激励,让其跳起来摘桃子。每次月考后,班主任要召开诸葛亮会议——班科联系会,互通情报,集思广益,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奋斗目标,落实新的辅优责任。对个别“希望之星”的辅导,每个科任老师要建立该生的《成长档案》以助其成长拔尖。对临界生、潜能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弱项学科的辅导,要遵循“先查病、后治疗,再进补”的原则,做到“三补五多”,即补信心、补态度、补方法,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帮助他们突破“临界”。

6.重视体艺生

艺体见长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一定要发扬光大。术科要进行有序的专业素质训练,本科达线率应在80%以上。文化课的补习应借鉴去年的成功经验,力争文化本科上线90%以上。

7.注重相关信息的搜集,以期用他山之石来攻玉。

(三)关于师生管理

1、教师管理

应聘老师一般都是有“金刚钻”才揽“瓷器活”的,但为了规范行为,落实常规,特采用“事故管理”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所谓“事故管理”,简言之就是凡是有违“按时作息,令行禁止”的行为则进行“事故记载”,每违规一次则记教学(教育)事故一次。姑且不论如何处置,但记录在案可作为评价的依据之

一。(相关奖励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学生管理

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每个学生给一百分的基分,奖励加分,违纪扣分。由班主任掌握。量化分数作为学生评价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相关工作

1.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2014年1月结束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2014年4月完成第二轮复习,知识梳理。

第三阶段:2014年5月完成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2.考试安排

①摸底考试:2013年8月底;

②实行月考制度;

③参加铜仁地区的“诊断性考试”;

④参加省教研室的“模拟考试”;

⑤参加省招办的“适应性考试”。

3.学生大会:

①2103年9月初,奋战高考动员誓师大会;

②2014年2月26日,高考百日冲刺动员誓师大会;

③2014年6月高考前,考前心理疏导及应考指导。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篇5

2014年高考在今年的6月份开始,志愿填报也开始受到高三家长的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大事,很多人都将其称为第二次高考,也有许多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不论如何,将高考归结为“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是不为过的。高考志愿填报成功了,将会锦上添花。下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专业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报吧!

第一步:理清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思路

高考志愿填报就是根据考生的分数选择出适合的学校,再根据孩子的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出自己想学的专业和自己想就读的地域,然后这四个因素交叉匹配,就选择出来最适合我们孩子的志愿来了。

第二步:学会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学会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

职业规划线主要分三大部分:

首先要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有哪些专业,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是干什么的,就业环境怎么样,未来发展怎么样。

第二大部分就是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性格选专业。

对许多考生来说,专业对应着将来一辈子从事的职业q60146331,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最后就是根据孩子的能力与潜力来选择专业了。

第三步:学会从填报技巧的角度来填报高考志愿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我省受次参加全国的新高考中,由于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特别是高三全体教师在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弘扬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自我加压、奋力赶超的精神,使我校再013届的高考中,取得了二本以上录取402人,其中一本114人,二本以上录取率达到49.9%的好成绩,高考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2014届复习备考中,将再接再厉,认真分析总结2013届复习备考经验,拟定2014届复习备考方案,使其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更具有指导意义,有效地强化高考目标管理,争取在2014届的高考中完成各项高考指标。

一、备考领导小组 组长:陈家健

副组长:覃亚夫 胡文毅 王忠祥 罗明军 沈安秀 成员:高三年级各班班主任各学科组长

语文组组长:秦才芳

成员:高三年级语文教师 数学组组长:王

成员:高三年级数学教师 英语组组长:黄尚宏

成员:高三年级英语教师 理综组组长:杨斌

成员:高三年级理综教师

物理:杨斌

化学:刘小兰 生物:吴穗梅

文综组组长:李德刚

成员:高三年级文综教师

政治:李德刚 历史:陈

艳 地理:霍义军

三、复习要求及进度

1、各学科要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方案》及《新课程改革高考考试范围》,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在两个月内完成由教务处为各学科提供的《五年高考真题汇编》的解答和研究,并作出2014年本学科考试说明的解读和预测,使其在各轮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另外,在复习中要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2、2013年9月—2014年3月,完成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立足教材,多加强基础方面的训练和巩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复习中要充分揭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实现实质性的理解和记忆,有效的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3、2014年3月—2014年5月,完成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搞好专题复习,在专题复习中,要紧扣考纲要求,适当对复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引申,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考点、必考点以及专题复习中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和方法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各种精选高考真题和模拟试卷中的经典试题的练习,做到练在平时,赢在高考。4、2014年5月—2014年6月,完成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要重视教材的回归,以课本例题、习题为主线,有针对地进行插缺补漏(特别是要重视高考对新增内容的要求),并合理有效地对总复习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外,各科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克服学生考试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和信心,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月考进度及考试内容。

各学科根据高三年级组月考时间安排,确定每次月考的考试范围,并要注意控制好月考考试卷的难度。

五、高考拟达目标。

1、数学、英语、理综力争达到省平均分和及格率;语文、文综力争超过省平均分和及格率。

2、一本、二本上线率达到黔南州中上水平。

3、抓好音、体、美等体艺类学生的特长训练和文化知识的复习迎考工作,使体艺类学生的上线率超过去年学校的上线水平。

六、各学科对每次考试要认真分析总结,写出质量分析,并积极探索试卷的讲评方法,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

七、积极参加贵阳教科所组织的模拟考试或省教科所组织的模拟考试,总结每次考试的得失。

八、认真组织好适应性考试,并对适应性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完成第三轮复习,迎接高考。

2020年山东高考改革方案 篇7

1.考试科目,文综理综取消,实行3+3模式

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合格考试的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重要依据。

合格考试的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过程性学习成果”和“专项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操作规程等全省统一制定,各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施测合格考试的考试时间: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参加合格考试的时间不早于高一下学期末;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其他科目的合格考试均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合格考试的考试成绩:合格与不合格。等级考试的考试成绩是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等级考试的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自主选择3个考试科目,条件成熟时,增加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得选择不合格科目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等级考试的考试时间:每个科目只为在校学生提供1次考试机会,时间是高三学年的上学期末等级考试的考试成绩:成绩分为5个登记,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自主选择的3个科目的等级考试成绩纳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有效期为12个月。2.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2017年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从2017年秋季开始,进入高中的新高一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与高考挂钩?又是怎么具体实施的呢?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记录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查询。3.录取模式“两依据一参考”,学考分量变重

考生能够考上大学,录取模式很重要。山东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两依据”一是指统一高考成绩,二是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新高考规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等级考试科目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设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纳入高校招生录取。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每门课程学完即考,称之为“一门一清”。

4.志愿填报 先选专业,后选学校

(1)“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意味着考生报考先选专业,后选学校。这种报考模式,可以解决目前平行志愿中退档和被调剂这两种考生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2)先选专业,后选学校,即一个学校只能报考一个专业。过去一个学校多个专业的模式是,比如你选择了山东大学,专业允许报3个(通常都是6个,写3个是为了简要说明),你选择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服从专业调剂。这里存在两个风险:一个是档案进入了山东大学可能会被退档,另外一个是报考的3个专业可能都没有录取你,你被调剂到别的专业。以上两个结果都不是你所希望的。

(3)新的报考方式,允许你报3个院校志愿(院校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不同),你选择山东大学+数学,山大+物理,山大+化学。注意,这里没有服从专业调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档案投到了山东大学,你就一定会被录取到三个之一。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一)考试科目与考试组织。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条件成熟时,增加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得选择不合格科目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其中,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过程性学习成果”和“专项测试项目”、评分标准、操作规程等全省统一制定,各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施测。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修I内容。

三、考试对象与时间

(一)考试对象。

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均应参加合格考试。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所有人员均须参加等级考试。

(二)考试时间。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参加合格考试的时间不早于高一下学期末;艺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和下学期的4月份;其他科目的合格考试均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等级考试每个科目只为在校学生提供1次考试机会,时间为高三学年的上学期末。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随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

四、考试成绩呈现与使用

(一)成绩呈现。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等级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

(二)成绩使用。合格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等学校使用,其中,将学生自主选择的3个科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等级考试成绩有效期为12个月。

学生在校期间因未通过合格考试而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离校2年内可继续参加有关科目合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核发毕业证书的依据。

其他考生合格考试科目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可认定为具备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山东省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由各市教育局核发。

由外省转入的学生,已在外省参加合格考试的科目,由转出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我省审核认定。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我省重新参加考试。学生转出到外省,由我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因休学后复学到下一年级的学生,原等级考试成绩无效,需重新参加考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五、考试管理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在教育部指导下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考籍管理和组织实施考试等有关工作。

学业水平考试实行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省教育厅成立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由厅长任主任,有关分管厅长任副主任,基础教育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省教科院主要负责人任委员;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兼任,基础教育处处长、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任副主任;基础教育处承办办公室日常事务。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协调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考试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负责题库建设,组织命题、报名、考试、阅卷、分数统计、等级划定、成绩公布、作弊考生的处理等。

省教科院参与命题工作,负责试卷评估分析。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参照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分工确定本区域内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职责分工。

(二)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校要开设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确保命题质量。建立省级学业水平考试题库,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命题,做好试题补充更新,加强题库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组卷水平。做好试题的评估和分析,保证每套试题题型结构合理、内容准确、难度与区分度适当,切实提高命题的科学化和专业水平。

(四)严格考试管理。按照国家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试组织与阅卷程序,统一组织阅卷(考核),统一标准和方式。严格试卷保密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保障考试经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费收支文件,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确保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顺利实施。

本方案自2017年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内地民族班及内地民族散插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含随班就读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外籍学生参照执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一、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系统评价,是培育学生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四、记录程序

(一)写实记录。从高一新生入学起,每一名学生都要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客观记录能够体现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并及时整理完善。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网络管理平台。

(二)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能反映其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标志性成果等有关材料,由学生向学校提出入档申请。

(三)公示审核。学校成立审核小组,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核查,审核结果连同相关材料在教室内、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所有入档材料均须学生、审核小组成员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的原始材料要保存至学生毕业后2年。

(四)上传确认。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每学期的入档材料、学生的简要自我陈述和教师对学生的简要评语上传至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一旦上传,任何人不得修改。

(五)形成档案。省教育厅将学校按学期报送的学生入档材料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进行汇总,为每个学生形成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对学生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

(六)查询。在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中设定查询功能,高中学校、学生及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按照设定权限进行查询。

五、材料使用

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引导学生在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定期展示集中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主要特点和突出表现,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本科高等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或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权重。

本实施办法自2017年入学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

山东2020高考将增至4天

等级考试本省自主命题 来源无忧考网:https://www.51test.net 原文地址:https://www.51test.net/show/8826496.html

【导语】无忧考网高考频道从了解到,山东2020高考将增至4天 等级考试本省自主命题,具体如下: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省教育厅同时印发了《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政策30问》和《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高中学生40问》,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进一步解读相关政策,3月28日,就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高考试卷如何命题、2020年后高考填报志愿数量等社会各界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采访了山东省教育厅负责人。

1、在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将来的专业平行与我省现在夏季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有什么不同?

答:高考综合改革后,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由“学校+专业”变为“专业(类)+学校”。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

一是志愿设置形式不同。目前的志愿是由一个学校加若干专业组成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选择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改革后,志愿由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组成,学校的招生专业(类)被分成若干个志愿单位,考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来确定填报的志愿,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二是志愿设置数量不同。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我省考生数量和招生高校数量较多,改革后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投档单位,因此志愿设置的数量将相应增加。

三是投档线不同。“学校+专业”模式下,以学校为投档单位,每一个学校只有一条投档线。而改革后,投档直接投到专业上,同一学校内会出现不同专业(类)的多条投档线,各专业(类)之间的投档线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2、根据《方案》从2020年起,等级考试安排在语数外考试结束后进行,这是否意味着高考科目将增加到6门,高考时间将由现在的两天增加到四天?将等级考试科目放在语数外之后考试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2020年起,我省夏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按国家统一考试安排进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在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结束后进行,等级考试科目共有6门(每名学生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计划在6月9日-10日完成。

这种考试办法保持了现行高考考试模式,其优点在于:

一是避免等级考试时间前置带来的扰乱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利于高中学校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充分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

二是避免学生提前进入临考状态产生焦虑情绪,同时避免学生因高三下学期只剩国家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集中备考而导致的学习疲倦。

三是这种时间安排更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

3、有人担心在学生选考科目时,会出现选择物理科目人数减少的情况。我省如何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答:我省《方案》在试点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

一是目前的制度设计可以防止对物理学科的投机性放弃。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考生如果想修读有物理要求的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无法通过回避物理的方式实现,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正确选择选考科目。

二是理工类专业招生计划多,考生报考该类专业录取机会多。根据《指引》规定,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把物理确定为必选科目。理工类专业是支撑我们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性专业,国家需求量大,招生计划多,录取机会多,就业前景好。考生选考物理科目,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选择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科学选科。本轮改革试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高中要做好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选考,遵从自己的内心愿望,按照兴趣、爱好、志向,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坚决放弃功利化选科行为。

我省在试点过程中,经过制度引领和理性引导后,如果仍然出现物理选考人数严重下降问题,不能够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将借鉴其他省市相关做法,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4、山东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之后,学生自主选择的三门等级考试科目,将按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其规则和优点是什么?

答: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为: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我省等级计分办法的优点是:

一是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夏季高考实行3+3选考模式,每个学生等级考试选考的科目不同,由于不同科目存在试题命制的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差异,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山东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以山东省历年高考成绩大数据为基础,经过严谨科学测算,确定了8个等级区间所占比例。这样进行比例划分,符合山东考生的实际整体状况,能够较好地体现山东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确保等级区间制定的科学性。

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决定考生录取状况的是考生成绩相对排名。考生成绩依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能够保持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了考生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区分度。山东是高考大省,考生基数大,增加考生间的成绩区分度,即是满足录取的需要,也是促进公平的需要。我省的等级计分方式,能够实现考生成绩分布在尽可能多的分数点,大大增加了考生成绩区分度,满足了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确保了我省考生在招生录取中利益的最大化。

5、在《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春季高考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高职(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多数会向春季高考中倾斜?

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明确,2020年后夏季高考以本科招生为主,春季高考以专科招生为主。这种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确立后,要求我省高职(专科)招生计划安排逐步向春季高考倾斜,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安排将逐步调整为以春季高考为主。

6、我省是全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试点省份,2020年起,我省高考试卷是否将由我省独立命题?上海、浙江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对我省的考生有没有参考价值?

答:2020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试题由全国统一命制,等级考科目试题由我省独立命制。

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我省的等级考试题命制依据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实际,其试题与浙江、上海试题在试卷结构、内容要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7、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各高校要制定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请问选科要求何时公布?

答:目前,教育部正指导全国高校填报2020年各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经过一定审核程序后,预计于4-5月份面向社会公布。

8、合格考不合格可否参加高考?合格考如果有一门不合格,选考时避开这一科,能不能参加最后的高考录取?实施新高考之后,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高考?

答:按照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规定,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夏季高考必须为高中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合格考任何一门不合格,都无法具备上述资格,所以考生必须将所有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科目达到合格后,才能参加高考录取。

根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我省2017级学生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符合夏季高考报名条件的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等级考试只提供1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9.2020年后,我省夏季高考会设置多少个志愿?

答:实行“专业(类)+学校”模式后,投档单位数量将大幅增加,我省将相应增加考生的志愿数量,具体数量需参考以下因素:

一是在山东招生的学校与专业(类)数量。目前有大约1700所高校在山东招生,其中本科高校1084所,招生高校的数量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高校选科要求确定后,如果在山东招生的专业或专业(类)比较多,那么下一步志愿设置数量会相应增多。

二是目前我省志愿填报的数量。现在我省本科普通批考生可填报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下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考生可填报的明确的专业志愿就有72个,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则相当于填报了学校的全部专业,因此将来的志愿应该多于目前的志愿填报数量。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8

2014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2014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教师的工资问题是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密切关心的问题,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资制度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制约了不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年轻的中小学农村教师,工作任务重而工资水平低。

一、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我国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二、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教师的收入

我国的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2014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1.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3800元,大专教师4100元,大学教师4500元。(随国民经济增长)2.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60元,随着教龄增长2014年最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课时工资: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优秀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试论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 篇9

(二)【2014年 公务员 工资 改革 调整 方案】: 截至目前,已有15个省份先行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81元。工资人事制度方面,尹蔚民介绍,2014年将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价和调整机制。” “2014年,我们还将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尹蔚民说“在县以下机关全面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晋升空间有限的问题。据了解,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公务员工资现状:

(一)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演变从建国初期到2014年中国公务共经历了1956、1985、1993、2006年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1956年第一次工资改革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各种职务由高到低共分3xxxx等级。其中最高的国家主席、总理工资月工资为404.8,最低为一般工人,为25.xxxx,高低相差16倍。随着时间的发展,职务等级工资制度逐步演变成了属人工资制度,出现了管理高度集中、职级不符、劳酬脱节、功能单

一、机制僵化的弊端。导致机关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

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第二次工资改革,开始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

上一篇:人才市场实施方案下一篇:高二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与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