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论文

2024-11-04

水利论文(精选8篇)

水利论文 篇1

水利镇水利工作汇报材料

水利镇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26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镇水利工作做一个简要汇报。2012年以来,我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省长到大田调研水利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中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推进水利发展,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群众,全面推进我镇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闽中最美名镇”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我镇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内人口为7245人,分布23个行政村,项目于2011年9月下旬动工,至2012年3月底全面完工。主要建设内容有,完成引水管道铺设39.5公里,管网铺设59.5公里,完成过滤池7个、简易池19个、清水池34个,其中有7个村为管网延伸,完成项目总投资2353.58万元。

二是小农水项目工程。项目于2012年3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3条总长共1495米的的排水沟、3座长为42米的引水堰建设、完成电灌站2座、现浇蕖9条总长为16.52公里等项目建设,1600亩瓯柑喷灌项目正在建设。三是水库和小山塘除险加固工程。2012年我镇共计划

对郑门水库、康林水库两座水库及后楼往坑院、上隔洋两处小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建设。其中,郑坑水库于今年7月5日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完成投资150万元,完成高压旋喷、溢洪道出口排洪渠1405米挡墙浆砌,完成大坝外坡整理、铺设预制块23000平方米,完成大坝迎水坡、新砌石12000平方米,完成启闭房等建设;康林水库,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于10月份9日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于11月份动工建设;王坑院、上隔洋两座小山塘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准备工作,计划与本月30日进行招投标,预计于12月底完成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我镇城镇项目繁多,由于镇财政财力吃紧且上级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很难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严重制约着我镇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此外,由于2011年饮用水工程资金被划至2010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内,至今项目资金未能得到落实。

二是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我镇现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无法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需求,而且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水利似懂非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效指导水利项目建设工作。

三是建设进程不快。由于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部分配套管材的采购未能及时跟上,导致部分项目相对滞后;其次,由于部分项目各项前期准备手续繁杂、审批过程较长,导致项目及时按期开工。同时,由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致在建设过程中与当地农民群众因占地等问题纠纷不断,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给项目建设进程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缓慢。

三、下一步打算:

我镇将以此次现场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国家小城镇改革战役项目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牢一切发展机遇,用活一切有利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在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水库和小山塘除险加固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要采取副科领导与部门挂钩负责制度,把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以部门挂钩、群众投工投劳、社会帮扶的方式,大搞“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全部解决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间环节多,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探索,着力解决好建设与管理问题。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一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统筹项目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资跑项,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级投资计划。二要进一步调整镇财政支出和预算内投资结构,将水利前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水利资金,建议上级部门出台专门性文件,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将各部门的涉水资金打捆使用,真正达到涉水资金形成合力和规模的目的。三要完

善“一事一议”制度。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奖补办法,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

三是加强工程管理。严格项目管理,明确和规范水利设施建设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审批、物资供应、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关。同时,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衔接和协调,加强对施工队伍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组织纪检监察人员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廉洁自律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水利论文 篇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兴建农田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但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发展,有悖于目前社会提倡的生态平衡理念。因此必须将农田水利建设从传统建设方式向环境水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 工程案例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东西宽38km,南北长47km,总面积984km2,其中,耕地面积6.84万亩,山地面积119.1万亩,水域面积5.5万亩;2003年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崇头镇、石塘镇、赤石乡等20个农村饮用水项目。近年来,为切实保障全县农民饮水安全,确保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云和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在县城自来水厂一、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的基础上,全县还建成4座乡镇级水厂(崇头水厂、赤石水厂、石塘水厂、紧水滩水厂)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246处,分布于全县三镇三乡四街道。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20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3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包含蓄水系统、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建设形式,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见下图),自建成后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灌溉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的建设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的建设特点是变水害为水利,统一“人、地、水”三个因素,很好地改善了农田水利环境和周围生态景观。都江堰的建设可谓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工程,从图中可以看出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从而满足了基本的灌溉需求。可见,好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发展,而且对周围环境具有平衡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降低水利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但是,现在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很少会考虑这些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建设,而且工程建设忽略了水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工程技术人员盲目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对河流区域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河道堵塞、淤泥等,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4.2 水利设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必须严格遵守规程规范,否则可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式各样农药、化肥的研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量,但是在农药和化肥应用过程中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将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排入水渠中,导致水体内氮、磷、钾含量过高,不利于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对生物饮用水带来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破坏整个流域内水资源,导致生态失衡。

5 从传统水利向生态环境水利转变的措施

5.1 灌溉方式的转变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合理的农田灌溉方式,特别是在降雨量比较少的地区,必须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稳定粮食产量。而过度灌溉也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田灌溉设施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勘探,从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农田灌溉能够解决农作物缺水问题,同时促进农作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也会导致土壤中矿物质流失,也可能将水中的盐分带到河流中造成土壤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内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水环境污染,达到环境保护和农业增长的双重效益。

5.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小规模重实效建设

a.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定向使用;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集中项目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民间闲散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打造亮点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进步。

b.继续推进产权改革。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

c.全面铺开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国家试点县工作。从2015年开始,云和县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管一体化”“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移交”“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农民质量监督员工作长效机制”等六大试点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5.3 实施公开招标、发展民营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是群众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在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工程性质和收益范围正确使用“一事一议”规定,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民主决策。云和县在水利兴修时比较注重采纳群众的建议,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治水。治理大沟、中沟的过程中一般在满足排涝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另外在规划村塘改造的过程中,利用废旧坑塘、老河道和旧窑址等进行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成本。云和县各个乡镇兴修水利工程过程中一般采用验收制度,在工程质量保障的情况下一般均能够通过验收。在兴修水利工程时专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验收,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工程建设方面,一般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以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在节省建设资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

5.4 优化农田水利蓄水工程

蓄水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很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农作物生长中的缺水问题。如果蓄水设施建设不够科学,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计划,而且修建过程中尽量在自然湖泊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既能够减少投入成本,又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又能够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5.5 排水渠道上的改造

农田排水系统在整个环境水生态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内部生长的水生物对氮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从而能够很好地减轻农田废水对水环境的破坏。因此,兴建农田水利系统时,必须将药品考虑到排水系统设计中,同时选择合适的建设材料,这样能够为农田中的益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作物生长中农药的使用,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5.6 加强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比较滞后,而且由于过去人们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很难实际应用,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要优先建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的水利设施,加强巩固已经出现病害的大型水库,预防水库出现危险,促进农田水利完善发展,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同时提高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同时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并在严重缺水地区推进缺水重点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并结合“蓄、引、提”,因地制宜地规划一批中小型水库,积极鼓励农民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乡村用水问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并建立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系统,构建专业的防洪抗旱服务,积极完善应急预案。

6 结语

农业是我国发展之根本,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更好发展,而且能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收益。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农田水利建立必须从传统水利建设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而且要保证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初的农田一般仅依靠自然河水和雨水进行灌溉,而后由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农水建设发展到今天开始重视环境水生态。传统农田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用水需求,而且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概述了传统农业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的过程。

探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篇3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1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至关重要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2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关系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道路。我国的科研、教育单位,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单位;对怎样建好、管理好工程,坚决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另一方面,应从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转向从规划设计上、政策法规上进行指导,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与管理,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由水利单位去管理和经营。实现了这—转变后,逐步重视并加强资源水利工作,同时水资源科研、教育与规划设计监测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也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发展。政府就能公正、合理地分配、调度与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各个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单位,如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以及防洪、排水等部门,都会按照统一的规划,通过工程水利而实现众多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4 采取措施,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1)要广泛开展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学习研讨,提高认识,特别是广大的各级水利工作者。(2)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促进资源水利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水资源的质与量的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的管理与保护。还必须从法规、机构和体制上作出努力,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要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机构和队伍建设。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充实业务骨干,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升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加强对资源水利各项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4)在当今以工程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水利工作中,要开始转变观念,站在资源水利的角度来看待防洪、除涝、供水、引水、养殖、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在政府水利行政管理上,要逐步从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投入、管理、科研、教育方面,加大资源水利的分量與比重,以加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唐会燕.《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问题》.

论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篇4

摘要:简要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工程水利 转变 资源水利

一、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重要又紧迫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关系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道路。我国的.科研、教育单位,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单位;对怎样建好、管理好工程,坚决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另一方面,应从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转向从规划设计上、政策法规上进行指导,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与管理,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由水利单位去管理和经营。实现了这―转变后,逐步重视并加强资源水利工作,同时水资源科研、教育与规划设计监测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也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发展。政府就能公正、合理地分配、调度与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各个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单位,如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以及防洪、排水等部门,都会按照统一的规划,通过工程水利而实现众多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三、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四、采取措施,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4.1 要广泛开展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学习研讨,提高认识,特别是广大的各级水利工作者。

4.2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促进资源水利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水资源的质与量的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的管理与保护。还必须从法规、机构和体制上作出努力,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3 要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机构和队伍建设。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充实业务骨干,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升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加强对资源水利各项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水利的科研与教育以及勘测设计等业务部门,制定这方面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推动资源水利的快速发展。

4.4 在当今以工程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水利工作中,要开始转变观念,站在资源水利的角度来看待防洪、除涝、供水、引水、养殖、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在政府水利行政管理上,要逐步从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投入、管理、科研、教育方面,加大资源水利的分量与比重,以加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水利论文 篇5

第 24 号

《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已经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 长汪恕诚

二〇〇五年七月八日

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水利部对有关水利行政许可的部分规章进行了修改。水利部以前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发布)

(一)第二条“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修改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纳入下阶段设计文件中。”

(二)第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开发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依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篇章,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资概算。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参加。”

(三)第三条第二款:“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修改为:“凡征占地面积在1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三款:“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垦荒坡地、申请采矿、以及其他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应当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

(四)第四条:“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生产建设单位负责。具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必须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具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由有关行业组织实施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该行业组织制定。”

(五)删去第五条。

(六)第七条“项目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后,方能办理其他批准手续。”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

(七)第八条第二款:“中央审批立项的生产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50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不足50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0万立方米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款:“地方审批立项的生产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款:“乡镇、集体、个体及其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其所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八)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60天、30天内办理审批手续。逾期未审批或者未予答复的,项目单位可视其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已被确认。“对特殊性质或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延长时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修改为:“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各一式3份。

“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审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申请之日起20日内,或者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但是,技术评审时间除外。对于特殊性质或者特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日内不能作出审查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或者个人。”

(九)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前已建、在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本规定负责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补办审批手续。”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审批条件如下: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

(二)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有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达到主体工程设计深度;

(五)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

(六)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得当。”

(十)第十二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者进行施工准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当事人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可以处1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一)删去附件1和附件2。

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令第16号发布)

(一)第五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第八条“在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修改为:“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应当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

(三)删去第九条。

(四)第十二条“收到验收申请”修改为“受理验收申请”。

(五)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

门应当自受理验收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验收结论。”

原第一款:“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办理验收合格手续,出具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证书,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

一。”作为第二款,修改为:“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验收结论之日起10日内办理验收合格手续,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2月21日水利部令第17号发布)

(一)删去第四条第一款“并对资质证书的发放实行总量控制”。

(二)第十二条“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在报水利部前,应当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修改为:“申请取得甲级资质的,应当报请所在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报送水利部审批。”

(三)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1日至6月30日集中受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申请。”

(四)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资质申请时,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将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三条“水利部或者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向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作为第二款,修改为:“水利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或者收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同意颁发资质证书的,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第十七条:“对资质证书实行年检和日常检查制度。年检工作由发证机关组织进行。

“年检期间为每年3月1日至31日。”修改为:“发证机关及其委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持证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第十八条“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者年检不予通过”修改为“由发证机关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

删去第(一)项。

第(四)项“不参加年检或拒绝接受日常检查的”修改为“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七)删去第二十四条第(五)项。

以上规章根据本决定修改后,现重新公布。

水利论文 篇6

1.我国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从哪时开始,10.水利建设涵盖多种工程建设。你能说出其中熟悉的五项吗?

答:水库建设、供水工程、水电站建设、农村人畜饮水、水利渠道、防汛抢险、抗旱救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水工程等等。

11.我国水利普查的国家领导机关是哪个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是哪些机关?

答: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的是地方人民政府的普查领导小组。

1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谁在哪年提出来的? 答:毛泽东主席在1934年提出来的。

13.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后十年水利建设的投入将达到多少个忆? 答:4万个亿。

14.党中央国务院2011年1月29日下发了一份重要文件,俗称一号文件。请问这文件叫是什么? 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15.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对水利提出了哪几条新的亮点?

答:一是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二是水利影响保障供水、防洪、粮食安全,还具有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作用。16.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哪“五个坚持”?

答: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

17.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需要突出加强的水利薄弱环节有哪五个方面?

答:一是农田水利建设,二是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到哪时结束,共要多少年时间?

答:2010年9月开始,2012年12月底结束,共用三年时间。2.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标准节点时间是哪时?

答:2011年12月31日24时。3.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内容共有几个方面,你能说出其中的五个吗?

答:共有8个方面的内容。地下水取水井、灌区、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水土保持、经济社会用水、其他有关情况。4.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主要普查哪些内容?

答:主要普查我国水利现状和江河湖泊、地下水、地表水和有关水利建设的现状。5.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会影响到用水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收费吗?

答:不会,这是国情调查,与收费无关,请接受普查的人们放心。6.2011年水利普查主要分几阶段开展,各是什么内容?

答:分两个阶段。一是清理登记阶段,二是预普查登记阶段。7.水利普查表的填报由哪些人员负责?

答:由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等人负责。8.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怎样产生的?

答:由当地普查领导机关根据情况选聘。9.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敬业爱岗,热心服务,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等。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解决西南等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四是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五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8.要解决过去水利建设各方面薄弱环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措施包括:要全面做好规划工作;加大投入;关于农田水利的问题;加强能力建设。19.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文件提出了哪“三个把”的总体要求?

答:一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二是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三是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20.我国是水资源贫泛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多少个大中城市水资源不足?请说出五个缺水城市? 答:600多个。北京、上海、沈阳、西安、银川、西宁、成都、重庆等。

21.一号文件划定“三条红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2.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水利发展改革的的五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二是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四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五是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23.把水利建设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发文机关是哪个、文件名称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4.水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哪部法律提出来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5.你能说出哪几部有关水的法律名称?(答出三部以上有奖)

答: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等等。26.你能说出三句与水有关的经典名句吗? 答: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产之要,水是生态之基,江河不择细流...27.天下重农耕,水利要先行。请你在说出日常生活中水的五大好处? 答:(思考,无答案提供)

28.你能说出五个与水有关的成语吗?

答:山光水色、山明水秀、山清水秀、山水相连、水天一色、如鱼得水、山高水长、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过鸭背 水火无情、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深火热

水秀山明 水涨船高 水中捞月。。29.我国水利普查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几次?这次普查到何时要全面结束? 答:一次,到2012年12月底结束。

30.我国在开展各项普查中,你知道开展过哪些行业普查吗?

答:经济普查、土地普查、森林普查、水利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31.计划生育是国策,那么保护水资源是不是国策?它是怎样论述的?

水利论文 篇7

1 为何要开展创新工作

1.1 提高水利灌区管理的技术含量

最近几年, 国家积极的开展城建活动, 此时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农业在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已经没有多大的分量了, 因此很多区域的国家机构不关注农村发展, 不重视其环保工作。此时广大农村区域的环境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它的污染规模较大, 污染点众多, 而且来源很多。通过开展创新活动, 能够明显的改善当前的环境。对于城市来说, 在其建设的时候, 因为一些单位和民众没有将环保思想放到一定的层面上, 加之污水管线设置不当, 导致很多废水被排放到生态之中, 此时就杀跌很多的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1.2 技术创新对水利灌区管理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灌区管理投入的基础上, 抓好安全管理, 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 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 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抓好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水利灌区工程和水土资源及其他优势, 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利灌区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灌区建设做出贡献。

2 水利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 灌区节水灌溉对策

由于灌区的情况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每个区域的具体特征以及当前出现几率较高的问题, 认真开展节水该工作。第一, 要时刻将管理当成是关键的工作点, 做好宣传工作, 切实提升群众的节约意识;调整水价, 确保价格体系灵活;创新体制, 提升管控能力, 调整布局, 从之前的单向节水变为综合节水;调整作物布局, 尽量少种植那种需水量大的作物。第二注重发展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脚步, 确保相关的项目能够完善;推广使用新工艺, 结合灌区特征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形, 引入优秀的灌溉工艺, 对于高附加值的作物则要重点发展蔬菜滴灌、果树微灌、大田喷灌, 针对那些无法运用喷灌的植物就要使用膜上灌溉方法;完善自动化管理流程。

2.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的掌握水利灌区信息

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灌区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 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该体系不但能够被有效地运用到智能设备上, 实现无线电话之类的功效, 还具有自主查阅以及信息查询之类的功效。通过上述我们得知, 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我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因此项目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快速地进行决策。

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RTK技术的概念

RTK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 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实时的运算。该技术目前被大量地应用到水利项目之中, 它可以将传统模式创新, 最终起到提升效率的意义。

3.2 RTK技术的优势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 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 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3.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怎样将该技术运用到灌区之中是当前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的一个要点。在过去的时候, 我们的测量工作都是依靠三角网等来开展的, 很显然这种方法不仅仅浪费时间, 浪费资源和人力, 最主要的是它的精确性较差, 加之在外业活动, 我们无法保证它的精度。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 在测试的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定位的精确性, 假如测试好以后, 回到室内发现精确性不达标的话, 还要再次返回到场地之中测试。在目前的测试工作中, 一般都使RTK技术。它的优点比较显著, 通过使用该技术, 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精确性, 假如精确性达标的话, 使用人就不需要再次测试了, 最主要的是我们还能够得知观测的品质。总的来讲, 通过使用该技术能够我们能够明显的提升工作效率。除了上述之外, 它还能够被用来测试地形。在以前的时候, 我们测试地形的时候, 先要在被测区域设置控制点, 进而在该点上面配置对应的设备, 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 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 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 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 此类点都必须和观测点保持通视, 它对人数的要求也较高, 最少要两个人一起操控, 而且如果精确性不达标的话还要重返到测试区域之中再次测试。目前通过使用RTK, 只需要一个人带着设备到被测试区域停留两秒, 编入编码, 就可以获知定位点的精确性了, 很显然这样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除此之外, 该技术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它不会受到外在气候以及地形等要素的干扰, 断面测试工作开展的时候非常简单, 效率也很高, 能够明显的节省资金和劳力。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 当前灌区管控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 才能够确保灌区的效益得以实现。该项工作是当前灌区的关键工作。要想真正的发挥出其防洪以及浇灌等的意义, 就要从体制上革新。具体的说要提升技术水平, 而且要借助优秀的管理理念, 同时还要做好投资工作, 最终才能够提升总体的管控水平。

摘要:由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 此时生产以及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 在这个背景之下, 人们开始关注水利灌区。当前灌区的管控能力以及技术等还有一些缺陷, 因此要想获取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借助优秀的技术来提升管控的水平。作者具体阐述了技术创新相关的内容, 目的是为了带动灌区发展。

关键词:水利灌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祁万莲.青海省水利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灌区发展研究, 2007 (6) .

[2]郭雨田.基层水利灌区管理应与时俱进[J].江苏水利灌区, 2005 (3) .

[3]向旭.对水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广东水利灌区水电, 2005 (1) .

[4]张兴波, 刘作慧.RTK技术在农田水利灌区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灌区科技, 2010 (5) .

水利论文 篇8

【关键词】 水利资金 监督管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了落实好一号文件精神,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充分认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

2008至2010年,全区水利投入63.8亿元(其中:2008年12.7亿元,2009年20.4亿元,2010年30.7亿元),集中建设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项目。为保证水利投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资金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水利资金检查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就是要严格按照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和政策规定,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关键点,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严格资金控制管理,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1.2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水利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的重点与财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向纵深发展,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必须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在注重资金筹集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的安全管理;在注重资金拨付环节的监管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管;在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项目法人单位滞留、挪用建设资金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而在概算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水利资金安全运行,是今后水利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

1.3加强水利资金安全管理是保证干部安全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区水利建设处于投资高峰期,水利投资渠道和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利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系统、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跟踪建设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监督管理,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等四项制度,对保证干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近几年我区重点水利工程资安全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水利建设的规范有序推进,有效维护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

2. 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抓手,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水利资金是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是水利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1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是水利部门的基本职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分析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制订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要把资金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紧抓实。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各方面力量,把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2进一步加强项目法人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和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防线,努力实现资金零距离、无缝隙监督管理。严格按内部牵制原则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出纳的职责权限,坚持会计出纳分设、票据印鉴分管制度,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以项目法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2.3突出合同管理环节,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域,是体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水利项目实行“四制”管理的核心,也是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短板,其执行落实情况对水利项目建设影响重大。因此,必须把加强合同管理作为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招投标阶段,注重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把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预付款、计量支付、价款结算、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等涉及资金安全的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中加以约定,从源头上为开展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条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把工程价款结算关口,认真履行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批准的必要程序;在项目法人内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核准签字的支付程序;工程竣工后,严格竣工决算审查审计制度,并预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待工程通过审计,满足运行管理条件后支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环节的管控,坚决杜绝合同签订和管理上存在的纰漏。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2.4进一步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的督查检查。

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财务检查,了解掌握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改进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落实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2.5进一步加强水利财会队伍建设。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训财务专业技能,也要培训工程实务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培育高层次的水利财务会计领军人才梯队,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引领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

上一篇:小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下一篇:不简单的夹珠子作文300字_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