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投未来发展的思考

2024-10-22

对城投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城投未来发展的思考 篇1

城投,“勇立潮头,破浪前行”

——对城投未来发展的思考

作为城投人,提起城投公司,我们都为之自豪。因为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为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现代城市发展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为功劳卓著。

然而,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急剧膨胀,2010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增长及其连带风险受到了广泛关注,信贷政策调整措施不断出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城投公司的融资偿债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多变的融资政策,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城投公司如何理顺与政府的关系,解决资金矛盾,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缩短“阵痛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城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融资形势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变化

2010年伊始,政府已将清理、整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纳入议事日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称,将“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2010年6月,国务院针对市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问题,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要求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等,这对各融资公司是个严峻的考验。

同时,由于我国面临防通胀、保增长的严峻形势,4月份CPI指数同比增长2.8%,创18个月新高,M2增速回落至21.48%,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加息预期节节走强。

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9.5万亿元,2010年下调至7.5万亿元,同比下降21%;2010年5月10日,中央政府又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各百分点至17%,据17.5%的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预计冻结资 1

金3000亿元。整个宏观政策形势都不容乐观。

(二)信贷政策变化

2009年银监会就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提出“三条红线”,尤其加大了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监控力度;按照银监会“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流程,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6月底完成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自查清理,不规范的一律进行整改、重组、保全;银监会年内将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现场检查,纳入银监会2010年现场专项检查的重点,对银行所开展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草组、风险管理、问题整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各银行等金融机构明确表示将主动加强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控制,力争将政府融资平台客户贷款余额控制在年初水平。并提出在新政策出台前,未经总行业务主管部门核准同意,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新上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已批准同意、尚未签订合同的一律不得签订合同或发放贷款,存量贷款加快回收保全。

银监会明确严格控制对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机场设施新开工项目的贷款,严格控制自由现金流不足,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或担保偿还贷款的新开工项目贷款,严格控制属于“三农”、社会事业、节能减排范围,但不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专项建设规划内的新开工项目贷款。

各银行要求保障项目资本金和完善担保条件,补充完善融资要件,对合规性文件的要求提高。银行对资金的使用调度控制严格,严禁资金使用用途变更,如发现资金用途不符且存在打捆嫌疑的,将会采取提前收回贷款的措施,等等。

这对完全依靠政府担保,没有足够现金流,融资要件不齐全,合规性文件不齐或后补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的城投公司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城投公司现状和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偿债机制,负债率逐年增高。

城投公司对城市建设资金筹措,依然是“老四件”: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土地出让、国债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含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的尝试较少,到资本市场上融资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全国投融资平台的总体负债水平都相当高,负债率普遍超过80%或者更高,已令各方担忧其将威胁到经济安全。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6.5%。而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额才约为l万多亿元。一些城市 的城投公司实际上是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借债公司”,因此继续靠负债融资不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设资金的需要,而且城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威胁。

(二)缺乏形成稳定现金流的经营主业

由于城投公司是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所从事的基本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没有收益,政府划拨的资产大多是一些非经营性资产,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向平台注入不实资产“滥竽充数”,根本起不到资本金的作用。导致一些投融资平台中存在着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以及抽逃资本金的现象。

另一方面,投融资平台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打造自己的主业,形成稳定现金流,单一的依赖土地来获取偿债资金。这些公司偿债来源大多是建立在土地价格上涨预期基础之上,但如果地价下跌,土地出让困难,还款就会发生困难, 将直接导致公司进一步的融资能力和经营运作能力乏弱,此时必须依靠政府对城投公司的扶持才能逐步解决。

(三)地上、地下特许经营权问题

对大多数城投公司而言,城市地下管网和地上户外媒体可以成为城投公司收入的一大支撑,可形成稳定现金流,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未能明确授权,产权主体不清晰,经营主体模糊,在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加以经营和管理时,未能实现地下管网和户外媒体特许经营权垄断和专属的地位,将直接导致资源的流失和经营业务的亏损。

(四)运作不规范,管理模式滞后。

大多数城投公司都无法摆脱地方政府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重建设、轻经营,重形象、轻管理,在财政体制上统收统支,资金高度集中。支出大包大揽,不论大小项目,都必须按计划本子执行,即使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经费追加或调整都必须经过计划的调整,周期较长。一方面城市建设项目过分依赖财政的投资,另一方面财政投下去的资金又没人监管,用款单位资金投资效益较差,没有形成可以进行资本流动的循环投资的体制,阻碍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三、城投未来发展思考

(一)实现战略转型,打造城投品牌

城投公司应确立以“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筹还贷、自负盈亏”的市场投融资主体为目标,通过资产整合,逐步将公司公益性资产与盈利性资产进行分离,同时对公司盈利性资产进行整合、形成公司

盈利性产业,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在确保市级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业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经营业务战略转型,形成以土地储备和土地一级开发、二级开发等长效支撑板块,发掘开发建设道路沿线附属设施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新的收益来源。

(二)创新国有资产营运机制,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

城投公司作为城建资金的运行主体、城建资产的运营主体、城建项目的运作主体,对原有城建国有资产,可以由政府收回产权,明确投资主体,授权城投公司代表政府进行经营,使得城投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这个纽带,以出资人身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或委托管理,充分运用改组、转让、租赁等资本运作手段,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约束机制,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通过对资本价值形态的转化,即通过股权市场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控股、交易、转让、租赁、拍卖等途径,将潜在的资本转化为活资本,通过资本层面的运作实现资本价值的升值。

(三)多渠道融资,建立稳定的偿债机制

为更好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降低政府及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努力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同时,投融资平台应以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信托、企业债券、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潜在的投资者,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

(四)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投融资平台的信用体系与政府的信用体系密切关联,投融资平台信用出现问题,必然将影响政府的信用体系。对此,投融资平台应加强资金统筹,做好现金流和债务分析,建立债务和信用风险的识别、预警、报告和防范体系。

(五)树立市场意识、资产意识、效益意识、全局意识

1.市场意识:城投公司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国有投资公司,首先应该认识到企业化管理就意味着市场化运作,经营行为必须在市场游戏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经营业绩最终还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城投公司必须要有经营理念,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切莫把自己弄成“第二个建设局”。

2.资产意识: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当作商品进行经营,而城市是国家的是市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投公司经营的都是国有资产,因此,城投公司在运作中应努力使之保值增值。

3.效益意识:城投公司运作项目体现的是“政府行为、市场运作”,既然是政府行为,就说明其运作的项目大多具有公益属性,而公益性项目就必须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但市场运作,又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城投公司运作项目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4.全局意识:经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两条腿走路,它绝不是城投公司一家可以完成的。因此,城投公司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加强与规划建设、财政、土管局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沟通,大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深信,经过城投公司不懈的努力、探索、追求,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开拓创新、勇往直前,城投公司依旧是“勇立潮头,破浪前行”。

上一篇:雪球散文欣赏下一篇:上半年经贸办及招商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