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共12篇)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1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3年度)
2013年是医院迎接等级医院复审的关键一年,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更显为重要,为此,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二、目标
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常规;杜绝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和减少一般医疗纠纷投诉,使医疗质量管理按照PDCA环在不断持续改进中提升,促进医疗安全。
三、质量管理组织及考核组织机构
为从组织上确保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推进,健全和完善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组织体系,保正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正常运行。(图: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四、分级管理及考核
1、分管院长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每季度)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等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检查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和医院质控科对全院质量执行实时监控,即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对查出的质量问题直接向相关科室反馈,要求科室作出整改措施,对整改效果给予评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各科室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反馈到当事人,每月组织科内讨论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共同查找原因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安全。
4、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质量研讨会,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为增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职责、考核标准作决策;总结季度质量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提升。
五、考核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
1、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每季度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医疗安全教育与防范 年内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及各项条例,举办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讲座、培训2次,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完善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落实医疗告知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3、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 医务人员的“三基”能力及“三严”作风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协同医务部开展医、技、护人员诊疗技能、急救技能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利用多渠道开展医学新知
识和新技术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三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4、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1)认真落实处方、医嘱用药点评制度 药剂科临床药学开展处方用药、医嘱用药分析、点评和评价,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与临床沟通改正,每月通报点评结果,重大问题在《医院药讯》上通报,促进合理用药。
(2)巩固和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在认真总结我院2012年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今年我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达到以下指标值:
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②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③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⑤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⑥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⑦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质控部门每季度运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对门诊、住院和I类切口抗
菌药物临床应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对超标科室按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予处罚通报,并限期整改。
5、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病种、《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及河池市卫生局《十五个单病种付费》要求,各临床科室根据现在本科病种诊疗范围遴选出1-2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要求入组率≥50%,入组完成率≥70%。
科室临床路径单病种实施小组每月收集本科入路径病例数、住院天数、各项费用、变异例数、路径执行率等相关资料,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入路病例数的相关资料上报医务部;医务部每季度组织临床路径单病种评价小组对全院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讨论变异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不断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具体方案详见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6、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根据卫生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第三版要求,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住院环节病历、终末病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严抓三级查房制度落实,督促上级医师及时审签病历。
科主任、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检查本科室病历完成情况,指导住院医师、试用期、实习期医师书写病历。质控部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病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应科室并督促整改,及时纠正病历运行中的缺陷,提高终末病历内涵质量。
加强门诊病历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度,要求接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门诊部主任每月监控门诊病历质量,有督查结果记录;质控部门每季度不定期抽查门诊病历质
量,对不合格门诊病历按《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门诊病历管理规定》(河市三医[2011]25号)予处罚通报。
7、重点科室质量监控
(1)重症医学科(ICU)质量监控 按照重症医学科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的要求,指导协助科室完善各项制度、职责和操作流程,完善各种资料台帐登记本。督促核心制度落实,重点抓危重病人的病历书写及值班、交接班记录,各种监护仪运行情况,医务人员各项诊疗技术和急救技能操作的规范和熟练程度。
(2)急诊科质量监控 保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准确填写接诊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和现场接诊情况,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加强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技能操作培训与考核,要求达标率100%;保证各种急救设备、交通工具、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六、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反馈
医务部、质控科、院感科、保健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月、季将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质控科负责汇总资料,并以月报、季报形式向临床、医技科室反馈,各项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中层干部选拔及留用挂钩;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对不遵守诊疗规范而造成重大医疗责任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部 2013年1月30日
医疗指标值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3、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4、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医院感染率≤10%。
12、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4、CT、MRI、大型X光机(CR、DR)检查阳性率≥70%
15、甲级(合格)病历率≥90%。
16、处方合格率≥95%。
17、成分输血比例≥85%。
18、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9、平均住院日≤15。
20、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1、病床使用率85—93%。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3、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2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6、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2
2012年7月12日,为规范朝阳区医疗美容服务依法执业行为,保障就医人员的医疗安全,切实维护安全有序的医疗美容市场秩序,在2012年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北京市《2012年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制定了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专项整治工作意在通过深入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完善医疗美容服务监管制度,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安全有序的医疗美容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安全就医环境,促进首都医疗美容服务和谐健康发展。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3
会议指出,2013年全国医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医疗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会议要求,2014年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将医疗管理工作纳入深化医改的大局,做到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宏观有设计、微观能落地,认真做好各项医疗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服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设置规划的调控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建立疾病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启动疾病应急救助工作;三是继续完善医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四是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五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和“平安医院”建设等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会议期间,河北、上海、山东、湖北、广东、宁夏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围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县医院建设、推进血液集中化检测和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分管医疗管理工作的主任(厅局长)和医政(医管)处处长,部分委直属单位和委预算管理医院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023年中考体育考试工作方案 篇4
襄阳市202x年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项目设置及分值
1.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14分);
2.男、女生立定跳远(8分);
3.男、女生一分钟跳绳(8分)。
三、考试组织
全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教育考试院负责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教育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襄城片的市直学校由襄城区教育局组织实施;襄阳市东风中学由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
四、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考试时间从202x年3月底至4月底结束,各县(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考试时间。
体育考试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为保障考试公平、公正,一个县(市)区只设1个考点。要集中优势资源,选择一所场地符合要求,交通便利,便于封闭集中设置三个项目的学校作为考点。各地要按参考学校远与近、参考人数多与少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考试,进一步优化考试流程,提升考试效率,减少对考点所在学校的影响,原则上每天安排的考试人数不少于400人。考点实行全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试区域。所有项目尽量设置在室外,如设置在室内的,要保证通风良好。考点要有400米(不少于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考点内应设置“长跑考试区”、“立定跳远考试区”、“1分钟跳绳考试区”、“医疗救护点”、“开水饮用点”、“带队人员休息区”等区域,还应配备充足防疫物资,设置考点体温检测场所、留观室。
五、考试器材装备及使用要求
各地用于体育考试项目的考试器材必须符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规定,经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的智能型测试仪。考前做好测试器材的购置、检修、维护、调试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器材不得使用。每个点应准备至少5套不同颜色号码背心,每套不少于10件,确保体育考试有序分组进行。要配备足够的摄像头,能够对各项目进行全程无死角监控录像,长跑项目起点、终点、弯道各一个监控点,其他项目各1-2个监控点,要确保考生和监考员都在录像的监控范围之内且录像硬盘容量充足。录像数据每天随考试成绩进行备份,考试录像保存至中考成绩公布后6个月。
六、人员配备
各考区要组建包含考试管理人员、医疗和疫情防控人员、体育专业人员、考试器材技术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共同组成的体育考试管理专班。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机构负责人要担任体育考试的考点负责人,对考试组织、考试安全、考风考纪负总责;选择非初中学校的人员担任考官,负责操作测试器材,记录考试结果;考试机构工作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检录、引导等岗位,专司协调和监督工作,不操作考试器材;长跑项目要在弯道安排专人或采取相应措施监视考生跑错道、抄近路等违规情况。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禁止有直系亲属参加本次考试的教师担任考试工作人员;禁止初中学校老师担任监考员。考试工作人员应先参加纪律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知晓工作的严肃性,熟悉岗位职责、流程、评分标准和方法。各考区选聘的考试工作人员报市教育考试院后,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七、考试流程及操作规范
每名考生的三个项目必须在半天内连续完成,要坚持同一套器材、同一场地、同一测试人员,一把尺子量到底。考试过程中考生不戴口罩,及时做好手部清洁。考生按准考证号编排的分组秩序,至少2人(在保证考生安全的前提下最多不超过10人)一组,佩统一的号码背心,由监考员(引导员)携带所在组别《体育考试核对单》及准考证检录入场。检录员要认真核对考生本人和准考证上的照片是否相符。入场后,考生由专人引导依次参加各个项目考试。考试操作流程为:分组点名检录→跳绳→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离场。本组学生完成所有项目考试后方可取下号码背心离场。
(一)男、女生一分钟跳绳
1.场地要求:室内、室外均可(室内场地净空应在3米以上),地面平坦。
2.考试方法:可多人(最多不超过10人)设为一组,同时考试,考生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1次,1分钟计时结束,计数停止。
3.考试流程:考生持准考证验证--领取跳绳--自行调整适合自己跳绳的长度--计数器复位--开始跳绳--计时结束--听取测试结果。
(二)男、女生立定跳远
1.场地要求:室内、室外均可,场地要平整,水泥平地为宜。
2.考试方法:每次测1人。考生在起跳线后起跳,两脚自然开立,由静止开始预摆起跳,不允许踩线,起跳时不允许助跑、垫跳。如在起跳后落地时没站稳,出现向后退,退至什么地方站稳时,成绩应算站稳后的成绩。每人测试二次,取最大值。
3.考试流程:考生持准考证验证--从两侧进入起跳区--两脚自然分开在起跳线后站好--开始测试 --受试者跳出,落地后,从前方离开垫子--再测一次--听取测试结果。
(三)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
1.场地要求:400米(不少于300米)环形跑道。
2.考试方法:考生至少2人(在保证考生安全的前提下最多不超过10人)一组,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起跑指令后起跑并开始计时,到达终点时计时停止。
3.考试流程:分组考生持准考证验证--领取经信号匹配过的计时器(腕表、背心等)--按考试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入跑道候考--起跑--到达终点--上交计时器--听取测试结果。
八、考试安全
1.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管理机构和初中学校要把学生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和考试安全。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参照《襄阳市202x年普通高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考试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请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安排一名防疫副主考,专职负责防疫常规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考点在防疫副主考指导下完善考点防疫工作流程和处置流程。要设立医疗救护点,配齐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与当地医疗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准备专用救护车辆。考试实施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考试安排和考点申报表于202x年3月20日以前报送市教育考试院。
2.要加强对师生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学生体育考试前的健康监测和筛查,尤其是要重视对学生心肺功能的检查。要制作《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家长知情同意书》(见附件6),发放到每一个考生家长手中,做到人人知晓,满足考生及家长的知情权。从考前第14天开始,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考生由所在学校负责,考试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负责。考前考生身体状况异常和监测发现身体状况异常的,须经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等逐一专业评估,凡不具备正常参加考试的条件,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考试工作人员出现身体异常的要及时诊疗,考前3天内有发热症状的不得参与考试工作。
3.各考点要对考试器材、场地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和消毒。每场开考前要逐一检查器材是否运行正常、安放平稳;检查跑道是否平整,有无杂物,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要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安全使用考试器材,杜绝因考试器材和跑道的使用和管理不善而造安全事故。每场考试前,要安排专人做好器材消毒和学生手部清洁,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各初中学校要对考生进行考试规则、考风考纪和防疫知识的教育,组织考生有秩序参考。提醒考生赴考点出行时准备好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不戴口罩等要求。统一组织考生乘车的学校,必须联系有客运资质的公司承担运送任务,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驾驶员驾驶车辆,并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司乘人员要全程配戴口罩。参考学校要有校级领导带队,实行带队老师包保责任制,将每一名考生的安全落实到人,确保考试期间考生绝对安全。
十一、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为加强考试的组织领导,市教育考试院成立以院长王启波同志为组长的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体育考试进行监督指导,考试期间市考试院将派督察员到各地检查考试实施情况。各地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考试的巡视检查,切实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监督。
2.建好工作台账,实行考试工作日报制。要认真建好体育考试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主体,真实、全程、实时记载。考点负责人要记载当天考试结果汇总情况、检录入场人数、评分结果、手工修改考试结果等内容;项目负责人要记载考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参考学校、参考人数、考试过程实施、异常和偶发事件等内容。考试结束后,所有工作台账都要整理归档,以便全面、真实反映考试实施的整体情况。每天开考前或考试结束后,指定专人通过微信工作群,报告当天的考试实施情况。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在公司及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推动工作创新,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两个主体、落实安全责任,夯实监管基础,突出重点环节,深化专项整治,加强自身建设,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推动我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发展。
二、全年安全目标
1、全年无轻伤以上事故。
2、轻伤事故控制率在0.01人次/万吨以下。
3、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率为100%。
4、隐患整改合格率为100%。
三、隐患排查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质量标准化严格把关,以查“三违”查“隐患”,杜绝各类事故为重点,坚持每周二、周五隐患排查,摸清、搞准我矿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井上、下各作业地点、井下停掘巷道、运输提升系统、机电设备管理、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火工品管理与使用、地面土建工程、矿区内交通、水沟清理、防洪、防雷电、所有职工住房、厂棚、库房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发现隐患立即进行排除,并坚持周三雷打不动的安全例会,向职工认真贯彻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及时总结上周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及下周的安全工作部署。
四、严格值班制度。
矿领导及科室长严格执行了入井带班制度,并实行现场交接班,认真填写了当天和当班的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处理结果,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20__年应急救援预案、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同时强化制度的落实,利用周三安全例会、班前会进行贯彻学习,真正使制度能扎根于每位职工,使执行制度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起到促进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
六、强化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全矿职工观看安全培训录相带,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在职工中营造了自觉守法、守纪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我矿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1、认真组织开展“六月安全月”活动。按上级部署,结合我矿实际,在总结__年“六月安全月”活动的基础上,围绕活动主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活动氛围。
2、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重特大煤矿事故的典型案例,开展“3.18”警示教育日活动,加强全社会关注煤矿安全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6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致力行政审批质速双提,促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产业政策引导、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为工作重点,助力全区市场主体稳健增长。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4万家,同比增长7.2%,其中,企业24883家,个体工商户2XX37户,分别同比增长11.7%和3.7%。
一是力推“网上办”实现“零跑动”。
通过畅通各类咨询通道,加强宣传力度,强化网上审批力量,全力引导企业通过“零见面”方式在网上申请、办理业务。至目前,全程网办企业数已占到办理总量的70%以上,并通过预约办、邮寄办等方式进一步弥补了部分办事群众无法网上、掌上办理的短板。此外,多维简易的企业注销新模式也得到全面推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二是立足“放管服”提升“满意度”。
坚持需求导向,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打通惠企便民“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上门驻点办理、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等个性化办事举措,有效提升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设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窗口也因其优质服务多次获得“示范服务”五星窗口、“最多跑一次”改革优胜五星窗口、“区巾帼文明号”等多项荣誉。(二)致力全方位安全监管,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加强法制审核,规范处罚程序,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构建安全监管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以来,共开展执法检查20446户次,作出行政处罚案件409件,其中大要案107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7.65%和167.5%,罚没款总额达614.4万元。
一是加强全链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目前,我区共有11831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近2年年均同比增长近20%,其中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130家,食品生产企业62家,食品流通主体5706家,各类餐饮单位5933家(其中大中型餐饮1749家,备案小餐饮3545家,学校食堂100家,养老机构食堂9家,企业食堂530家),开展网络订餐餐饮单位2129家。今年以来,我局在落实好各项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建成全市首个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将宁大步行街及周边餐饮单位列为食品经营数字化智能智治试点,项目投入数字化改造资金70余万,通过应用场景驾驶舱大屏、食安智能可视化看板、数字化应用掌上终端、数字信息公示触屏“四个视点”将信息数据归集赋能并进行展示,实现数字化应用场景可监控、可查视、可点接、可感知。该项工作获得省市场监管局章根明局长批示肯定。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常态监管。通过多部门联动,全面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运用“浙冷链”系统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全链条追溯管理,全区已有314家经营者激活使用“浙冷链”,累计赋码37719个,累计扫码61809个,赋码率、扫码率稳定在99.5%以上;累积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及环境、外包装核酸检测6443份,结果均为阴性。创新药品医疗器械数字化监管。全区13个疫苗接种点接入“疫苗冷链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实现疫苗使用环节冷链数据在线管控。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赋码溯源”,纳入第一批试点的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完成相关设备的采购及调试,正加紧开展设备验证及软件配套工作。
二是加强全周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加强对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的同时,督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管理制度,做到设备、人员双证齐全有证。此外,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五进”活动,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的教育宣贯力度。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演练体系建设,在每年定期开展2-3场专题演练的基础上,2020年我局在石化区成功举办了两起大型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压力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罐车侧翻泄露应急演练,其中后一起为全国性的应急演练),较好地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了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依据。扎实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35440台特种设备进行赋码,实现赋码率100%,组织开展电梯维保质量、停用特种设备专项排查清理、医用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检查,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是加强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把好市场准入关,做好了全区39家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日常检查工作,督促企业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确保源头产品质量安全。统筹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完成抽检任务176批次,其中生产领域57批次,流通领域119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6.5%和78.9%。畅通消费投诉渠道,今年共接举报投诉3200起,已办结3114起,办结率XX.31%。培育放心消费单位1626家,放心工厂159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741家,放心消费商圈5个,进一步优化了消费环境。(三)致力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助动区域经济高位发展
2022年,我区商标申请量1930件,注册量1633件,累计有效商标17463件,同比增长13.8%;发明专利授权462件,同比增长57.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37件,同比增长19%,全市排名第三。新增“品字标”企业7家,发布“ZJ制造”团体标准6项,新增参与对标达标企业数量40家,发放品牌标准战略补助资金3174.74万元,并进一步引导企业发挥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在品牌发展和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
一是平台建设夯实基础。
2020年建成绿色石化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2022年建成磁性材料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服务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NB市某区骆驼商会品牌指导服务站、某区农技协会品牌指导服务站、中科院NB材料所初创园品牌指导服务站三家品牌指导站已完成“一站一品”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区基层品牌和知识产权工作平台的建设。二是领雁工程打造范本。
建立全区企业质量奖培育库,制定省政府质量奖培育工作方案,并梯队化落实推进。2020年,ZJ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得NB市人民政府质量奖,NB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NB市人民政府质量创新奖,区内企业质量提升成效显著。2022年,ZJ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NB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申报ZJ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三是优质管理谋求提升。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大卓越绩效管理项目建设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80家企业导入国际领先的卓越绩效模式(其中今年4家),助力企业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二、特色亮点工作目
一是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全区现有有证农贸市场17家,目前已完成移交12家。我局始终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抓紧抓实,按照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加快实施项目进度,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8家农贸市场改造如期完成,市场整体形象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城区二星级及以上市场100%全覆盖,乡村一星级及以上市场100%全覆盖。二是小作坊聚集化试点。
全区目前共有食品小作坊19家,其中米面加工坊9家、豆腐加工坊5家、卤味加工坊2家、其他3家。除个别名特优小作坊之外,其他普遍存在环境脏乱差、软硬件老旧、日常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和隐患。为从根本上改善、提升我区食品小作坊的整体水平和档次,今年我局牵头对全区食品小作坊进行集聚化试点。选址于骆驼新菜场第三层,改造建筑面积约1680平方米,建设工程已于2022年7月中旬动工,目前已完成水电、地面、墙面及部分吊顶。预计可于9月中下旬完工,9月底前完成智能化改造,并计划于10月份督促首批试点小作坊完成集聚迁入。我局从“规范化”、“智慧化”、“品牌化”三方面着手,逐步引导小作坊由“低、小、散”向“名、特、优”转变,着力打造某区食品小作坊“小而美”“小而精”的整体形象。三是用药用械服务惠及民生。
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送药上山进岛”便民点的建设,全区共建设7个偏僻山区的便民服务点,满足当地村民购药需求;建成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5家,帮助群众解决就医、用药需求;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工程建设,全区4个民生药事服务站提前揭牌运行,配备专业的药师人员,设置药事服务台,提供优质的用药用械指导服务。四是数字赋能打造首条“阳光餐饮”示范街区。
以宁大步行街为食品安全领域数字化改革落地试点,将餐饮服务食品经营环节全链条、全周期的人员健康、食品采购储存、食品加工操作以及涉及其他政府部门如文明平安、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等和食品经营相关联的基础信息数据在线上进行归集、分析并进行数字化赋能,成功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首个“阳光餐饮”街区食品安全数字化应用场景。2022年6月11日,全市“阳光餐饮”街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在某区召开,标志着NB首条高质量“阳光餐饮”街区创建成功并上线运行。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继续对标上级部门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维稳维序保安全为基石,持续延展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三比一讲”行动的热忱和干劲,抓好落实补短板,勇立潮头走在前,为推动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贡献更多的市场监管力量。
(一)深入开展“数字化改革攻坚行动”
随着省局“浙冷链”、“ZJ外卖在线”、“ZJ企业在线”、“ZJ特种设备在线”、“ZJ公平在线”等十个应用系统的落地,我局积极寻找跑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通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和个人侧数据,在上半年“宁大步行街阳光餐饮示范街区”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多跨协同,共享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完成“纸质健康证”向“电子健康证”的转变,进而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在重点突破上做示范、在实践探索上当领跑。
(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助跑行动”
推进质量提升大行动,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注重知识产权、品牌建设、计量帮扶、认证认可、注册登记等多维度跟踪服务,为
企业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快“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的建设。
(三)深入开展“市场秩序保畅行动”
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市场监管的首要职责,努力打造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升级版”。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跟踪监测和风险研判机制,排查药品药械潜在风险,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积极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预付卡领域及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监管专项执法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等,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与价格监管和反垄断监管。
(四)深入开展“民生实事惠民行动”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7
为提高疗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方案要求,特制订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及实施措施。
1、每月3日前,科主任将科室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具体实施安排,记录在科主任工作记录本上。
2、每日做好晨会规范,危重患者日报、传染病及死亡病例报告、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处理情况。
3、详期记录院周会及科内各种工作安排.并将各实施措施记在科主任工作安排记录本上。
4、每周四下午组织业务学习或各种病例讨论,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或各种讨论记录本上,记录要完整、真实。业务学习内容:医疗核心制度、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操作技术规范、“三基三严”等。
病例讨论内容:每月开展至少两次疑难病例讨论,每例死亡病例必须在规定吋间内讨论。
5、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各种医疗文书书写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不少于两次,科肉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内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运行状况的督导评价,并对当月所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以及院质量检查组检查所发现及反馈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奖惩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6、严格执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医院对发生的医疗质量投诉或纠纷案例召开讨论会议.分析原因、确定纠纷性质、对存在缺陷的个人和科室制定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科室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专题会议一次,对发生的医疗质量投诉或纠纷,科室及责任人都要写出情况汇报和改进措施,对每例构成赔偿的纠纷或差错、事故,都要进行个人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不和不足的分析、总结。
7、每年第一季度,第一个月初布置“三基三严”培训、临床诊疗操作技术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导培训与考核计划。第一季度第三个月中下旬进行科内考核(笔试),有记录(有试卷);第二季度按时参加院内考核;第三季度安排科内临床技能考核;第四季度参加院内统一考核。科内考试考核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结果。
8、科内会诊及时,环节通畅规范。
9、认真执行行卫生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管理;加强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临床诊疗技术项目达到二级水平。定期进行科内自纠自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有科室报告及医疗技术档案。
10、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病情评估、知情告知、医患沟通及时准确。严格执行《住院危重患者日报制度》、《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严格执行紧急抢救危重病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除紧急抢救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并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
11、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大额医疗费用患者报告制度》,尤其是抗生紊应用合理规范。
12、严洛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医疗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不漏报。
13、科内每月质量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全年考评结果累计与年终评先以及科室人员招聘挂钩。并将每月科内质控结果及奖惩措施、整改措施等相关记录复印件于每月30日前上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西华县人民医院非手术类科室医疗质量管
理主要指标
1、床位使用率80%-90%
2、、床位周转次数≥25人次/年
3、平均住院日≤12天
4、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率100%
5、死亡病例讨论率100%
6、危重病人报告率100%
7、出院病历一周归档率100%
8、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及时报告率100%
9、入院诊断符合率≥95%
10、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11、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75%
12、医疗事故发生率0
13、医疗差错发生率0.5%
14、住院病历甲级病历≥90%无丙级病历
15、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履行及临床危急值告知率100%
16、三级医师查房率100%
17、危重症日报率100%
18、需输血病人成份输血率≥85%
19、药物及抗菌素合理应用,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80%,治疗性应用抗生素送检率≥40% 20、各科处方书写合格率≥95%
21、药房有处方医疗签名留样,门诊处方医师签名与药房留样符合率100%,门诊处方符合率100%
22、各种检查单据申请规范率≥95%
23、彩超、CT、MRI、检查阳性率均≥50%
24、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25、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26、院内急诊会诊≤5分钟;接到急救中心或120求救电话后3分钟内出诊
27、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28、29、大额医疗费用报告率、告知率100% 治愈好转率≥90% 内科六病区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及实施措施
本科认真学习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及相关规定,规范医疗行为。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科质控医师、质控护士为成员的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内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内科六病区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冯战胜
成员:工巧灵 工华巧 马莉 张元培
l、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要求人人熟练掌握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医生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和病历管理制度。科内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医疗安全专题会议,对全科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教育。
2、严格落实医疗纠纷分析讲评制度,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增强全员法律意识.对每例医疗纠纷进行讨论学习,从技术、服务、责任心等方面发现问题,找出科室管理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漏洞和不足,并利用案例进行全员教育,汲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3、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病情评估、知情告知、医患沟通及时准确。
②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紧急抢救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及流程,除紧急抢救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
③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
4、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进行药品和器械临床实验、输血以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取得患者书面知知情同意。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使用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理解的语言,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诊断,治疗操作的目的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使家属充分理解临床医疗工作的风险,尊重病人及家属的选择权,并保护患者隐私。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防止医疗废物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宜,特制订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业为民的理念,全面普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法律法规和知识,以深入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主题,以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宜为目的。
二、总体目标
通过培训工作,提高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重要性认识,树立执业为民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改善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益,防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原则
积极推进、协调开展、逐步完善、规范有序、注重实效。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
置培训工作的领导。
(二)拟写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培训课件,做好宣传培训基础工作。
(三)组织开展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四)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完善长效机制。
五、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六、培训内容
(一)相关法律法规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标准和警世标识规定》
(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三)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知识常识
七、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八、培训地点:院会议室
九:培训师资:聘请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十、培训安排:根据工作实际,每年组织二至四次培训。
十一、培训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培训工作,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
(二)注重培训实效,防止培训走过场。
2023年兔年春节值班方案 篇9
一、日常防火值班安排
每天安排县林业局党委班子成员1人,股室长、值班人员各1人24小时不间断值班(见办公室安排的值班表)。
二、森林火险期值班安排
久晴未雨、气候干燥等火灾易发时期,值班做如下安排:
1、县防火指挥部领导2人带班,县林业局党委班子成员1人、股室长、值班员各1人24小时不间断值班(见办公室安排的值班表)。
2、物资储备库保管员付小智对所有防火机具进行检修,各种扑火器材要保证性能完好,准备好机油、汽油等物资,确保能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3、森林防火消防车司机罗兵24小时待命,确保车箱满水,做好消防车检修及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消防车能随时赶赴火灾现场。
4、森林防火专业队伍成员彭琪瑶、胥龙、张傲、姚三林、罗炎、易阳、候仕刚、许维中、张良、熊强、候磊、李魁、曾鑫赶至营房24小时待命,严阵以待,时刻保持高度戒备。
5、局党委成员、森林公安全体干警、谢宏武、方波等人员保持手机畅通,24小时待命。
6、办公室确保值班、值守人员就餐。
2014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篇10
2014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2014年,医务科将本着稳定、创新、发展的思路,着重强化制度建设,依法执业,规范操作。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管,着重提高医疗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深入群众路线,以病人为中心。今年在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路。
一、建立质量控制“工具”
1、质量管理计划使用“甘特图和PDCA循环图”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用“鱼骨图”
二、建立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1.一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制定各部门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实施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2.二级: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各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下设医疗小组长。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对科室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考核,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3、三级:全院医务人员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人人参与,全程监督”制度,每一位职工不仅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更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应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严格遵照医疗操作规范,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自觉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院外部分医疗等多个组成部分。
(一)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操作规程的情况。
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规范、操作等的培训及考核,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考核均达标;每月下科室考核医护人员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等情况的知晓度,旨在提高全体
医护人员对医疗卫生法规等的熟悉程度及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的提升,提高基础质量。
(二)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规范的治疗方案中。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等。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点,医务科从源头入手,从基础抓起,将不断强化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的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核对床号、姓名和
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3)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药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药事科: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瓶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输血科:
(1)血型鉴定相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输血后,血袋标本保留24小时,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7天,以备必要时查对。医学检验科:
(1)采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5)发报告,查对科别、床号。医学影像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部位及目的。
(2)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心电图、超声: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部位。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部位、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复核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结果。
手术室:
(1)术前查对:接患者前要查对患者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外,还应查对术前准备情况是否完善,如术前检查、术野皮肤准备、术前用药、是否禁食、有无发热、女性患者是否月经来潮等。(2)术中查对:麻醉前对患者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进行查对;还应查对手术部位是否正确、有无仪器、金属物等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物品等。(3)术后查对:术毕需要对手术使用器械、物品进行查对;查对贴电极片皮肤;各穿刺处、引流管等是否安全牢固等。
(三)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考核,各科室每月要有一次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三基三严考核达标;加强全院职工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全院职工医疗安全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及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常规;定期开展各项应急演练,提高医疗实战能力。分时段、分科室、分级别对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考核。
(四)、抓好环节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将核心制度落到医疗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待产、围术期、危重病人等环节管理,对新生儿科严格监控。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控,对医疗技术欠佳、责任心不够强的医务人员,科室
必严格监控。
(五)规范临床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因病施治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在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1.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手术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确认,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认真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川省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切实搞好抗菌药物分级使用。使医院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思想。
3.在疾病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检查。医师对检查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要与所做检查的医师共同讨论后做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临床诊治。
4、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指导和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诊治方案。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本院或当地易购的药品。
5、充分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嘱和处方等医疗文书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项目是否合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经济,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执行情况。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的正确性,有无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过度用药、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作为重点。
6、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医院对医师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要进行干预、通报、处罚。对此类现象严重的科室从重处罚,对“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的医师停止处方权。
(六)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质量情况
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强化病历书写质量和病历管理。要求科室医务人员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及各种必要的告知书签字,完成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分析辅助检查,给以合理的治疗措施,让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找到保护自己的重要依据。
1.病历环节质量检查
书写时效性检查:科室医疗小组长对当天的入院病人进行实时监控,查看病历完成情况、查看病历记录情况、查看
辅助检查结果的及时返回和分析情况。医务科将根据电子病及病程记录书写情况。
病历质量检查:每月随机抽查各临床科室运行病历2-5份,对病历书写质量、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术前讨论、疑难病历讨论、麻醉前后访视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输血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等内容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
2.终末病历检查
终末病历要及时归档,每月病案科将对不按时归档的病案进行通报。每月儿科、妇产科交叉检查终末病历20份,并将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将对归档的病历进行抽查。
(七)医院感染情况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器具及检验防护用品的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开展医院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各种监测,并对监测进行分析。加强病原菌的送检。
(八)合理用血,输血指征的掌握、输血四种表格填写与执行情况、输血反应、输血记录、输血感染监控和输血技术
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卫生部第85号令要求执行,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2.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3.制订继续教育和用血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4.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5.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6.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及时通报用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九)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
医务科将修订原有的15个临床路径,并增加我院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每月科室对本科室开展的临床路径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方案。
(十)药事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部门的质量监控。药事科:
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医疗机购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麻醉药品、精神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负责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定期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数据。3.定期组织人员抽查处方和出院病历,检查处方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并对其进行评价。医学检验科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资格。
2.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并能有效的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每天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实验室标本验收。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进行全程质控。3.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临床检验项目及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医学影像科(B超室、心电图、放射科)
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医技人员应严
格遵守《执业医师法》和有关超声诊断仪、放射诊断仪,超声引导技术等的管理制度,对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应予拒绝。在超声诊断科室要制作醒目、规范、长期的“禁止胎儿性别鉴定”警示牌。有特殊情况时,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每月要有临床随访登记。
临床科室
1、严格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每天医疗小组长对新入的病人和危重患者必须亲自查看,做好病历实时监控。
2、每月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自查,对医疗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对技术薄弱的环节及时进行培训。
(十一)医疗缺陷监控管理,医疗投诉、纠纷、事故的监控管理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积极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尽可能避免医疗过失发生。对存在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苗头,一线医师要及时上报医疗小组长和科主任,科室及时提前介入,组织多种形式的会诊讨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并做好相关记录,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生医疗缺陷、差错、事故及时记录和上报,每月科室要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
分析评估,提出整改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二)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秉着“以人为本,以病患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1.门诊有就诊咨询及其他便民服务。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温馨,服务标识规范、醒目。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已实行电话预约挂号,积极推行复诊病人预约诊疗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且做好相关记录、统计。
2.门急诊与住院、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服务流程合理、便捷、连贯。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人员工作效率,缩短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时间。
4.以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为前提,合理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手术前平均住院日。
(十三)进一步细化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和定期考核的标准和措施,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服务态度:要求科室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加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沟通方式培训:依据患者的病情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分清谈话对象,对不同文化水
平和素质的人在语言、文字、词句上要有所不同;要注意礼貌,态度要和蔼,又不失严肃;反复解释,又要无懈可击。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通过阅读医学杂志,参加学术研讨和不断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医疗行为中。要求科室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
4.对危重病人和疑难患者,科室一线医护人员及时请示报告,组织科内科间会诊,开展病例讨论,形成正确的处置方法。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
(十四)宣传教育工作
1.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编写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采取现场讲座、孕妇学校、展览展示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识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服务百姓健康行”等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技术的管理
医院实行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是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 的安全、有效。
(二)医疗质量管理
1.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每月一次基础医疗质量督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由医疗质量(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参加的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2.科室管理小组应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医院对医疗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针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整体督办制度,限期整改,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
每月科室按时上报医务科相关的医疗指标,医务科将汇总和分析。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医务科定期召开科主任例会(每月科干会结束后),通报医疗督察中各科室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五、年度完成各项指标要求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95%(6)住院孕产妇死亡数0;(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5/1000;(8)处方合格率≥95%(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100%;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95%; 10)发药出门差错率≤1/10000;(11)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5%(12)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13)院内感染率≤10%(14)院内感染漏报率≤10%(1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1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2%;(17)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18)影像诊断与临床主要诊断的符合率≥90%;(1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20)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1)成分输血率≥90%;(22)病床使用率≥90%;(23)平均住院日≤12天;((24)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0%以上;(25)剖宫产指标应呈逐年下降趋势;(26)病床周转次数≥29次;
(2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28)完成指令性任务为100%;(29)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完好率≥96%;(30)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为100%;
医务科
2023年世界水日活动策划方案 篇11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在艺术情境中体验美育、感悟智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并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普及学生艺术教育,挖掘、发现和推动我校学生中的艺术人才及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为其全方位、多元化地搭建展示平台,
二、活动主题:
“红领巾牵手中国梦——个人才艺展风采”
三、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淤溪中心小学。
承办:淤溪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22日(周五)下午
五、活动地点:
学校多功能教室。
六、活动项目:
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
七、活动方法:
1.比赛以班为单位报名,初评后选出质量好的节目上报参加学校比赛。
2.个人比赛。每个节目时限最多在5分钟之内。
3.大会只提供音响及2个麦克风,其他所有器材和用品一律由参赛者自备并提前做好准备。
八、人员安排:
音乐类筛选负责人:__(每个项目筛选六名同学参赛)
美术书法类筛选负责人:__(绘画统一命题《我的中国梦》)
音响、摄影、摄像:__
报道组:__
现场组织:__
评委组:
音乐类:__
书画类:__
★ 世界水日活动方案
★ 世界水日教案
★ 世界水日讲话稿
★ 世界水日口号
★ 世界水日演讲稿
★ 世界人口日活动策划方案
★ 纪念世界水日讲话稿
★ 世界水日宣传标语
★ 世界水日红领巾广播稿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12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按照卫生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和省卫生厅关于按照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部署开展活动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继续把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
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一)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
1.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加大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技术为重点,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风险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市卫生局网站宣传各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协调市主要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地方媒体,做好本辖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服务、突出安全。继续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的良好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1.贯彻落实八部门《泰州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志愿者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相关工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2号),医疗机构要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1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1.市卫生局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建立质控网络,开展各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医疗机构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报送质控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3.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心血管介入诊疗和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四)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重点要求: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3.贯彻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
4.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做到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服务。
5.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做到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设备、人员等符合基本标准。
6.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同工同酬。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并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医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逐步扭转由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
3.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做好16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鼓励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医院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执业氛围。
(六)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重点要求:
1.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下发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重点加强细胞治疗技术管理,对本辖区细胞治疗产品或技术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立即停止未经批准的细胞治疗产品或技术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
2.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3.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申请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4.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5.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成立本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8.建立临床药师制,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4.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血液透析室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5.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答》,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规定,严禁非法采集血液。
2.二级以上医院应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和检查工作。
3.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指南,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4.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周、月临床用血计划,并对医务人员用血情况开展评估。
5.医疗机构应为输血科(血库)配备合理的技术人员、设备设施,输血科(血库)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血液储备计划,做好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6.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及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建立定期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工作机制,重点加强针对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十三)继续开展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专项督导检查活动,认真做好市中心血站等级评审工作。
(十四)继续开展医院病历质量评比活动,按照分组管理要求进行检查。
(十五)开展医院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比活动。
(十六)开展医疗机构辅助诊疗科目质量、安全、服务工作督导检查。
四、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0年5月)。
完成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各市(区)卫生局根据本方案,结合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制定本辖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对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医疗机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机构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
(二)组织实施(2010年6月—2011年3月)。
1.贯彻落实。各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督导。自2010年6月中旬至2011年3月中旬,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广“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检查方法:市卫生局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检查标准,组织对本辖区30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其中包括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3家,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10家,民营医院5家。市卫生局派出督导员对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工作进行督导。
(三)总结交流(2011年4月)。
2011年4月底前,各市(区)卫生局及时将本辖区内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总结上报市卫生局医政处。市卫生局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2010活动总结报告。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2011“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杜绝松懈情绪。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应常抓不懈。
各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质量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各市(区)卫生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活动部署,既要加大检查、指导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又要探索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要有重点、有措施、见实效,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三)明确活动目标,动员社会参与。
各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围绕活动核心,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地推动活动开展。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动员新闻媒体支持和积极参与,宣传推广一批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转向常态。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各地要结合2年来的活动经验和体会,逐步研究形成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
【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总结09-04
医疗质量及安全教育计划11-07
桓台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年工作汇报10-16
按年医疗质量检查内容07-17
2023年医疗组工作计划09-20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11-22
医疗质量考核方案11-09
巴州区红十字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10-05
2023年一季度医疗纠纷及投诉案例分析会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