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024-06-07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共10篇)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1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劳动教育)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略,总结和探索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实践基地的作用,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劳技课的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此同时不断提高学校劳动技术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一)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深化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

3、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搞好劳动技术学科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劳动技术学科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课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有关的理论,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精心设计好劳动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优化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积极开展劳动技术学科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除劳动技术课外,还应通过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陶艺、编织、纸工活动,参观生产建设现场,组织科技制作小组活动等;大力提倡学生自觉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使学生接受到比较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2

绿色, 原本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颜色, 代表健康、和谐、宁静、自然、环保、生命、成长、生机、青春、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 绿色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当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绿色发展。

绿色教育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环保教育, 而是一种尊重人、促进人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是一种更加先进、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理念。

2 提出绿色教育

我园有五十年的办园历史,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占地面积6 040平方米, 其中塑胶场地2 000余平方米, 绿化面积3 000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茏、鲜花争艳、鸟儿欢唱、空气清新, 处处散发着“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以及“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意。这种公园式的办园环境、生机勃勃的基调, 使我园具备了很好的亲近自然、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田野课程的条件。为此, 我园提出了特色办园理念——“为生命添一抹绿”, 就是要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棵绿色的种子, 让每个孩子心中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形成一片森林, 绿化整个地球, 绿化所有的人心。要实现这样的绿色教育, 就要给孩子创造生动活泼、自然和谐、营养丰富的成长空间, 不断增强孩子的绿色生命力与智慧, 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独立自主、阳光自信、率真自然的绿色小精灵。

3 实施绿色教育

3.1 架构绿色课程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儿童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也启发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儿童从学习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开始。

重庆市大足区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好地方, 这里有名扬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有传承千年的龙水小五金, 还有青青龙岗山、长长濑溪河、黄花岗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故居、反洋教英雄余栋臣的故事……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犹如一口泉眼, 为我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汩汩奔涌的源头活水。原双桥区实验幼儿园, 地处巴岳山下、龙水湖畔, 前身为四川汽车制造厂幼儿园, 是一个因红岩汽车厂的建立而创办的幼儿园, 浓厚的红岩重型汽车文化激励了几代人。幼儿园内部绿地面积超过3 000平方米, 小树林四季绿树成荫、鲜花不断, 具有公园式的办园环境。在众多本土资源中, 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 选择了离幼儿园最近的“巴岳山、龙水湖、红岩汽车、幼儿园小树林”作为绿色课程资源开发对象, 一方面丰富五大领域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

巴岳山的山形、地貌、山丘、沟壑、泥土、岩石、山洞、煤矿、树枝、树叶、兰竹、枯藤、木桩、小草, 以及花漾龙水湖的青青湖水、花鸟虫鱼……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品牌的红岩汽车远销海内外, 在很多大型建筑工地都有它的身影, 为中国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历史沿革、生产流程、汽车构造以及红岩汽车人的精神都值得研究和宣传。为了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还依托得天独厚的小树林, 喂养了鸡、鸭、鹅、鸽子等小动物, 开辟了娃娃菜园, 四季交替种植了四季豆、豌豆、胡豆、花生、土豆、地瓜、番茄、葫芦等各种蔬菜以及水稻、麦子, 幼儿园成了小小的生态园, 小树林成了天然的教室。

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只有适合幼儿的、适合本园的才是最好的。因此, 我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兴趣指向, 本园师资水平、设备条件, 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 便于操作的内容, 采用瑞吉欧方案教学和美国项目教学法, 通过一日生活、集中教育、游戏活动等途径, 通过让幼儿现场体验、亲身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在“红岩汽车文化、动植物种养殖、幼儿身边的食物、运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创作美术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开展了“我爱红岩汽车”“幼儿园的鸽子”“青蛙变形记”“种子变身”“金灿灿的稻谷”“麦动”“葫芦娃”“神奇的树叶”“树叶标本制作”“好吃的叶子”“茶乡情”“花花世界”“好吃的蔬菜”“香香的野菜”“四月槐花香”“清明粑儿香又甜”“树桩大变身”“五彩木块”“坛子艺术”“我给酒瓶穿新衣”“鹅卵石涂鸦”“竹片创意美术”“悠悠青花瓷、浓浓中国情”等30余个主题活动, 形成了主题活动网络图和实施方案以及项目教学记录。通过实践, 初步形成了“红岩汽车、动物养殖、植物种植、花仙子、树叶探究、食育、绿色创意美术”等七部分课程内容, 架构起了富有特色的绿色教育课程。

3.2 开发野趣游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室外场地开阔的优势, 将游戏开展的重点从室内转移到户外, 大力开展野趣游戏活动, 培养孩子的野性。投放了长短跳板、大木箱、长木梯、人字梯、汽油桶、汽车轮胎、防腐木建构玩具、竹竿、竹筒、PVC水管等材料。小树林增加了大量拓展玩具, 如攀爬架、滑滑梯、吊环、爬网、爬梯、钻洞、转转乐、梅花桩、荡桥等玩具。在活动中, 老师们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小树林开展了很多游戏, 如有的老师利用幼儿园的大树, 在树与树之间结绳开展走钢丝游戏;有的在两排灌木丛中间牵起密密麻麻的细线, 开展匍匐前进过电网游戏;有的班级将绳索做成的软梯套在Y形树丫上开展攀爬活动;有的班级把小树林设计成野外阵地, 开展炸碉堡、打仗等游戏;有的教师以生动活泼、曲折有趣的童话, 如七个小矮人、营救奥普拉公主等故事为线索组织游戏, 教师给孩子化了妆, 把小树林当成森林, 按照故事情节设计了主题场景, 在游戏中, 幼儿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看懂路线图、选择正确线路, 还要完成翻越千山万水解救小动物等一系列任务, 由于孩子成为了故事中的角色, 因此玩得非常投入, 十分开心。这样的游戏不但充分运用了幼儿园的场地和设备, 也把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渗透了进去, 对孩子的情感、动作、智能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3 形成绿色格局

在绿色教育实践过程中, 形成了六项机制。一是开好三会, 每期通过新生家长会以及学期初、期末家长会沟通幼儿园工作。二是加强宣传, 通过橱窗、家园联系栏、QQ群、微家园、网页等平台, 及时公布绿色教育工作动态, 实现幼儿园工作透明化。三是组织亲子活动, 利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以及传统节日, 邀请家长到园包清明粑、做槐花饺、锯木块、玩泥巴, 增进亲子感情, 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四是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专题讲座、家长沙龙, 帮助家长解决困惑, 建构科学育儿知识。五是引入家长助教, 如聘请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挖红薯, 教孩子们打稻谷、晒稻谷, 上山采茶、制茶。六是挖掘社会资源, 如请交警组织“交通文明行”活动, 请环保局长组织“世界地球日”活动, 聘请园林专家和小朋友走进巴岳山认识植物, 和蛋糕店老板一起联合制作并且售卖蛋糕等等。充分运用家长资源, 弥补教师专业不足, 形成了家园共育、社会参与的绿色教育格局。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3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发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发布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机关各处室应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以保证新闻中心与各处室的信息沟通和媒体来访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

劳动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相互融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贯通,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的领导,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育人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发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合法劳动的意识,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决心。

坚持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的劳动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四、教育体系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劳动教育”课程2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1学分,劳动综合实践1学分。

(一)劳动理论教育体系

1.设置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

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方案,面向所有专业大一新生开设1个学分的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系统性向全校学生普及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通识理论课。

2.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

明确学习的.本质是劳动。在思政类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各专业课程具有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强化专业劳动伦理教育和专业未来劳动发展趋势教育。

(二)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1.生活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在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培养良好个人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学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围绕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在集体劳动中提升个人生活技能,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

2.专业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特色劳动教育资源,将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内容,探索构建通识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系统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劳动实践教育;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帮扶、项目研发、创业实践等劳动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锻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社会调查、科技扶助、支教扫盲、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劳动实践育人空间,为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劳动第一线,感受劳动的魅力,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对生产劳动的认知与理解。

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主题公益劳动;依托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培育学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三)劳动拓展教育体系

1.推进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劳动知识与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榜样人物事迹,创建校园劳动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学生竞赛、专题报告、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铭记校史、牢记校训、传唱校歌等活动,打造校园劳动文化特色。

2.选树劳动教育先进典型

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依托“劳动之星”、“文明宿舍”等评选活动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树立一批优秀典型,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考核机制

学生必修取得“劳动教育”课程2个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通识必修课1学分通过课程考核取得;劳动综合实践学分原则上由学生本人自主申报认定。

申报认定程序如下:

1.学生在第六学期考试周前集中填写“综合劳动情况鉴定表”(见附件)并撰写“劳动情况报告”(具体内容、格式院根据各自情况统一规定)。自评等级要依据充分、客观严谨,相关劳动经历或成绩须附劳动组织单位的证明材料或相应证书。

2.辅导员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初步给出学院评定结论。

3.学院劳动教育工作组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审议表决,并最终审议通过辅导员给出的评定结论,组织录入。

4.学院按照试卷存档要求将学生的全套申报材料归档留存。

5.鉴定为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学分,须在完成相应劳动内容后在第八学期再次申请评定,仍不合格者当年无法取得毕业资格。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争议仲裁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配合劳动教育的开展。

2.注重育人实效

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组,负责本学院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3.强化安全管理

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4.做好监测预警

构建院校两级监督预警机制。学院要强化组织管理,要将学生劳动实践完成情况纳入学业预警考评范畴,督促学生如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学校要将学生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督导与学院年度考核,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七、附则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篇5

一、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劳动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书记、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党务行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组成,指导教师级各班级辅导员及相关教师。

二、劳动课安排原则

1.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安排

2.以年度为周期安排

三、劳动课主体对象:大一新生

四、劳动课培养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五、劳动课的教学内容

1.环境卫生劳动教育:教室、寝室以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劳动。

2.公益劳动教育:团学干部、志愿者组织劳动;庆典和节假活动组织的公益劳动;开学第一周和放假前最后一周的劳动。

3.专业劳动教育:实验实习劳动;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指导教师开展的相关辅导、值日等劳动;重要教学活动安排的.劳动。

4.劳动意识教育:维护生活学习环境卫生;自觉值日和打扫卫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组织分配的劳动任务。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家居生活劳动、公益劳动、专业劳动、劳动光荣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六、劳动课指导教师

(一)学生劳动课的指导教师可由辅导员、学院指定相关教师等兼任,原则上指导教师应具有高校教龄2年以上;

(二)根据学生情况和劳动课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编组,做好课前的组织发动工作;

(三)做好劳动课的考核工作;

(四)做好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工作;

(五)负责学生的劳动课教育教学、成绩录入等相关工作;

(六)劳动课开设期间不得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七、劳动课对学生的纪律要求

(一)学生应在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接受分配的劳动任务;

(二)劳动课期间不得从事其它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三)爱护劳动工具,故意损坏劳动工具的应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按校纪校规处理。

八、劳动课组织

(一)学生劳动课课时和劳动时间安排

1.劳动教育课:1课时(两周),由辅导员授课。

2.日常的每周一、二、四、五日,每日按1节课计算。计4节课。

3.每周三下午集中劳动:2节课,每周日下午集中劳动:1节课。计3节课。

4.课时计算:

每周劳动班级合计劳动课时:4节+3节=7节。

每个劳动班级两周劳动课时,合计:7节+7节+1节=15节。

大型活动或学院安排的劳动课程(如环境卫生、新生接待、大型活动等每半天计劳动课3节课,晚上计3节课):由团学干部和志愿者承担,指导教师:商学院团总支书记。

第2学期,依然按此执勤顺序执行。

九、劳动课的考核与成绩处理

(一)劳动课课时与成绩:

1.累计达到30个学时(按两个学期计算,每个学期2周/班);

2.按百分制进行考评;

3.劳动课的考核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并填写《劳动课成绩考核表》;

4.劳动课成绩由指导教师在劳动课结束后一周内录入教务处管理系统;

5.《劳动课成绩考核表》由学院存档。

(二)劳动课考核成绩

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绩为不及格:

(1)劳动态度不端正,不服从安排;

(2)累计达不到30个学时;

(3)未完成所安排的劳动任务;

(4)学院认定的其他不及格情况。

2.凡成绩不及格或因故不能参加劳动课的须在《劳动课成绩考核表》“备注”栏内注明,由学院安排进入下一届进行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3.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安排免修。

4.学生因故没有完成30个学时的劳动课,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参与其他公益劳动,或以社会(社区)劳动等证明材料证明其劳动表现和成绩情况。

十、劳动课作业范围

1.商学院管理的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环境卫生;

2.班级劳动课教学内容;

3.公益劳动;

4.志愿者工作;

5.商学院安排的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工作。

十一、劳动课经费使用办法

1.劳动课经费主要用于劳动课指导教师和劳动课管理;

2.劳动课管理:由商学院成立的“大学生劳动课管理领导小组”对劳动课指导教师考核后,依据考核评定的成绩发放经费;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6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构建我校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道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三、基本原则

1.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身健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有机融入。有效发挥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实践体验。坚持让学生参与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主要措施

1.将劳动教育嵌入课程建设体系

各专业及专业群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元素,在专业课程标准中适当体现劳动内容和评价指标,将劳动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2.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系部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工匠(劳模)精神进校园”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拓展知识面,形成正确的导向。

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活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3.将劳动教育渗透日常德育管理

每学年(学期)由学生处组织学生外出参加集体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美,享受劳动成果。将劳动实践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篇7

1.劳动教育的定义。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教育, 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幼儿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看法及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等内容。

2.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1) 劳动教育能促进社会能力发展。

第一, 幼儿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社会角色的认知。幼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就社会性而言, 最根本性的难题莫过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而“利他”的品质正是积极的人际关系纽带。劳动正具有这种功能, 这种功能自然而然地会延伸到社会群体、团体的社会关系之中。

第二, 幼儿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劳动中容易摆脱原本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 在共同的团队当中不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 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让自己在劳动中锻炼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在以后踏上社会后, 能够更加容易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

(2) 劳动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和进步。

首先, 劳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劳动教育同时也是对现代素质教育的一种早期启蒙阶段的呼应。现代幼儿启蒙教育拒绝教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对孩子们实施教育, 强调幼儿应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轻松学习知识。儿童参加劳动时, 其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手的灵敏动作能对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良好的刺激, 使脑细胞得到锻炼。劳动本身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发育, 还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成人的艰辛, 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感到劳累时, 体会到家长的辛苦。经过实践教学经验证明: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能够获得书本当中学不到的必须的生活常识, 这也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最为缺乏的。

其次, 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从道德教育的层面, 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实践证明, 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 才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纲要》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技能。

1.利用“三八”、“五一”等节日,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2.参观劳动场景, 认识各种职业的特点, 感受“劳动创造生活”。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 进行劳动教育。如带领幼儿到食堂看炊事员劳动, 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的汗水换来的;带领幼儿参观医院, 认识医生给病人看病也是一种劳动;还可带领幼儿到田野、修理铺等参观劳动, 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3.参加劳动———创设环境, 提供劳动机会, 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教师可在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等方面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区角活动时注重幼儿劳动技能的掌握。在时间上, 每周安排一次集体性的劳动, 打扫卫生、帮助食堂洗碗、分点心、清理食堂等皆可量力而行地带其参与。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原则

1.幼儿劳动教育要尊重兴趣性原则。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 更不能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教师和家长应该在积极引导的前提下, 去发现孩子对某项劳动的兴趣, 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幼儿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 应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家庭生活中, 当孩子们有时候会去模仿家长扫地、洗衣服、摘菜等简单的家务劳动时, 那么家长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劳动技能。

2.幼儿劳动教育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劳动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身心特点来进行,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在幼儿园, 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劳动训练。小班: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 如:学习自己穿衣服、鞋子、袜子等;自己端碗、吃饭;自己送碗;自己擦鼻涕;自己擦嘴、洗手等。中班:从自我服务到为集体服务, 如:用餐前, 让幼儿来分碗、分调羹等。大班:在小中班的基础上, 学习自主管理, 如:整理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 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洗杯子、洗手帕, 乃至帮助老师擦桌子、晾晒小毛巾等。通过分阶段的劳动练习, 幼儿在思想上已由“为我服务”养成“自我服务”, 并逐渐学会为他人、为集体服务, 爱劳动的习惯逐渐养成。

3.幼儿劳动教育要保持家园一致的原则。家长是促进幼儿劳动素质教育的桥梁, 幼儿园是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体, 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生本教育”收获教育幸福 篇8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真正做到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的帮助。

生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下面就我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班级管理中初见成效的几点做法做一下介绍。

一、学期初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主题班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其实不然。后来农民把插秧改为拋秧,却能带来丰收”!学生就如同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化为数条目标和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时,就如同农民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插秧,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愿受他人管制。因此每学期初我都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及各方面的量化细则和奖惩办法。当用经过学生讨论并签名的班规来要求他们时,他们从心理上比较认同。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

二、在班级中实施分组管理模式

班级分组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班级分组管理中,整个班级并不是由班主任和固定的班委全权管理,而是由几个小组共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班主任只是组织者。它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我班实施分组管理的具体操作为:

1.对全班进行分组

考虑到要在各方面进行竞争的公平性,在各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差异、纪律表现优劣、性格的内外向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均衡,根据班级的人数可分为6-8人一组。

2.组长的确定

我们班实行的是轮流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少学生胆小、退缩,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可以领导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点。通过担当小组长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增强了自信心。

3.小组的职责和管理

各小组内部互相合作,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任务。比如管好本班卫生、纪律、出操情况、班级活动等。小组实行积分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由于小组积分是由每个学生争取得来的,而且可以随时加分或减分,小组积分每天都处于动态累计状态,这给每个小组及成员带来挑战,增强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来自小组之间竞争的乐趣。

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竞赛,每周小结,积分高者为优胜组,优胜组可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各小组的积分实行每周一评,并评选出每周的“星级组”。总结时,各管辖组长公布他所管辖的组的积分,对该组的得分、扣分情况作简单的说明,公布各个组员的个人积分,对一周内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班主任再做适当的补充反馈并分发奖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让学生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学生以在这样的班级中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在学习上自我施压,有效约束自我行为。可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

我班的班级文化包括:

一是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统一的班旗、班徽、班规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我班的精神风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基础,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养成宽容、包容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三是设置班级座右铭。班级座右铭的确立与履行,也是对每个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心态。这将有助于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用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毫不畏惧地战胜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篇10

“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十八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全县教育新形象,XX教育局于2017年1月10日召开了“我为教育树形象”动员大会,并出台了教育系统“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县教育局“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各种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党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重点,切实解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两免一补执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学生营养餐计划执行等群众高度关注和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树风清气正、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新形象,促进我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组织学习《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着重解决各位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退步、作风不实、学习研究不深、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树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敢干会干、积极进取的校长新形象。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解决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违规组织或指定学生购买教辅读物等突出问题,树立师德高尚、有爱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生喜爱、群众满意的教师新形象。

(三)继续把“两德三风四争”活动做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加强师德和学生德育工作,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解决学生中不讲文明礼貌、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吸烟酗酒、沉迷游戏、欺凌弱小等问题,树立遵纪守法、知荣耻、文明礼貌、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学生新形象。

三、活动范围

XX学区全体教师及全体中小学生及幼儿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7年3月)

1、XX“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XX 组员: 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固城学区,XX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职责:指导学校制定“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以校为单位开展组织师生开展自查自纠,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宣传先进事迹。

2、宣传发动(1)在开学前校长和学区工作人员会上学习XX教育局“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固城学区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活动范围、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理解开展活动的意义,做到与教育局保持一致,把树形象活动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很好的结合,并指导学校各项工作。

(2)依照教育局“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学区活动方案,结合学校情况制定出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利用开学前的第一个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学区和学校活动方案,让教师知晓主题教育思想,动员教师人人参与树形象活动。

(4)利用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六查六看”内容教育,让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就把树“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形象做为个人品德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树立学生新形象。

(5)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微信管理群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在学校营造舆论氛围。

(二)学习教育(2017年4月)

1、各学校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2、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央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

3、校长认真研读《教育法》、《教师法》、《校长园长专业标准》等教育政策法规,并学习至少一部学校管理方面新的书籍,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以增强校长抓班子、带队伍、提质量、促发展、树形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

4、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教师专业标准》等内容,同时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让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增强纪律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树立高尚师德。

5、利用每周的班会,班主任根据教育局“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学习内容安排主题教育内容,组织学习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社会公序良俗、《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开好主题班会,发动和带动学生全部参与到我为教育树形象的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树立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的学生新形象。

6、按照学习方法步骤,结合学习活动计划,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学校德育处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把学校师生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广播宣传,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三)查摆问题(2017年5月)

校长“六查六看”: 一查工作态度。看是否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思想滑坡、精神萎靡不振,不求上进,做甩手掌柜,不到学校遥控指挥,学校工作连年没起色的问题。二查内部管理。看是否存在管理低层次、低水平,对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紧等问题。三查制度落实。看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力,形同虚设,工作不推不动不督不办等问题。四查依法办学。看是否存在法纪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挤占、挪用公用经费,滥发钱物,挥霍浪费等问题。五查廉洁自律。看是否存在对自己要求不严,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公款吃喝,酒后驾车等问题。六查专业素质。看是否存在办学理念陈旧,学校发展规划滞后,育人文化氛围不浓,不重视教学改革,不关心教师队伍成长,不优化内部管理,不调适外部环境等问题。

教师“六查六看”:

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存在精神不振、职业倦怠,不重视学习、不转变理念,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问题。二查工作纪律。看是否存在上课(上班)迟到早退,不服从教学安排,随意调课、停课或擅自请人代课等问题。三查师表形象。看是否存在举止不雅、行为失范,课堂上使用手机通话,校园内吸烟,酒后驾车等问题。四查职业态度。看是否存在不关心学生,讽刺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五查师德修养。看是否存在在指定推销教辅读物,热衷于校外辅导、兼课、办班等问题。六查专业能力。看是否存在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混乱,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低下,只教书不育人等突出问题。

学生“六查六看”:

一查学习态度。看是否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不按时到校,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二查遵纪守法。看是否存在欺凌弱小,打架、赌博、沉迷游戏,看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等现象。三查交通安全。看是否存在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违章骑车,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学,并行骑车谈话,行走时在路上追逐打闹,驶入机动车道等现象。四查文明礼貌。看是否存在染发,佩戴首饰,说脏话等现象。五查社会公德。看是否存在不遵守社会公德,乱涂乱画,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六查勤俭节约。看是否存在不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不节约水电,同学间攀比吃穿,乱花钱的现象。

(四)集中整改(2017年6月)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的目标、措施、重点和时限,认真做好整改落实

1、加强学习教育。各学校在定期召开的教师例会和教研组会上,安排时间,把有关教育的政策法律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加强政治思想和纪律教育,把“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日常行为的个方面。

2、完善管理制度。一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校务、安全、教学、教师、学生、档案、后勤等内部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分解到人,层层落实责任,人人职责明确,时时规范管理。二是采取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做为“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以争做“四有教师”为目标,在教师中严格执行“六不准”(即:不准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消极度日。不准教师上课迟到早退,不服从教学安排,随意调课、停课或擅自请人代课。不准在校园内吸烟,课堂上接打手机。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指定推销教辅读物,热衷办班、校外辅导机构兼课。不准出现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混乱,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下,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规定。二是建立“一月一自评、一学期一互评、一年一考评”的师德评价机制,广泛开展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的师德考评活动,将考评结果做为教师职务晋升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三是严格落实教育部“六条严禁”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等措施,杜绝有偿家教、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指定推销教辅读物等不良行为,狠刹教育行业不正之风。

4、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严格执行“六不准”规定。二是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遵纪守法、知荣明耻、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的学生新形象。

(五)巩固提高(2017年7月)

一是认真开展“四评”活动,通过家长评学校、学生评老师、班子互评、教师评校长,巩固活动成效。二要及时收集汇总“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把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三要建立“我为教育树形象”主题教育长效机制,使活动常态化。通过活动的开展,及时解决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突出问题,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新形象,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XXXX

上一篇:(通济小学)全国语文研讨会发言稿下一篇:枣核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