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知识竞赛题(共9篇)
字理识字知识竞赛题 篇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 字理知识竞赛卷
单位:(注明省市)
姓名:
电话:
邮编:
邮箱(或QQ):
满分108分,本卷得分()
一、综合判断简答题
1.世界文字可分为(表音,表意)两大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2.东汉许慎编写的《 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辨识声读,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书。该书共收字(9353)个。
3、汉字的“六书”中(象形 会意 指事 形声)属于造字法;(转注 假借)
则属于用字法。
4、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其中,(隶书)这种字体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5、在“好、妨、姑、婪、嫌、婆、姻、佞”中,含有对妇女歧视甚至侮辱的字是 妨 婪 嫌 佞。
6.“省声”就是形声字的声旁为构形的美观而省掉某些部件。如“豪”《说文》表述为“豕形,高省声”。意为形声字“豪”是用“豕”作形旁,“高”作声旁,但“高”与“豕”上下叠合在一起字形太长显得不美观,竖行排列时甚至容易读成“高豕”两个字,为使其形成方块形状,于是声旁字“高”省掉下面的“口”嵌入“豕”就组成了“豪”。在“家、觉、意、间”中,属于省声字的是(觉),《说文》表述为(从见学省声)。
7.“亦声”就是会意兼形声字。如“婚”字,《说文》表述为“从女从昏,昏亦声”,意为女子出嫁、男子娶女子,所以有个“女”旁;古时嫁娶拜堂多在黄昏之时,所以又有个“昏”旁,会意而成“婚”,这是会意造字法。但是“昏”又表示读音兼任声旁,因而“婚”字就具有会意兼形声的特点。在“妈”、“坪”、“娇”、“嫌”中,属于“亦声字”的是(坪),《说文》的表述为:(从土平,平亦声)
8.对增累式的形声字进行切分是有层次的。如“蹦”,第一层次应将“蹦”切分为“足形,崩声”,第二层次再将“崩”切分为“山形,朋声”。有些字还可以进行三个层次的切分,如“照”,第一层次的切分是“灬形,昭声”,第二层次再将“昭”切分为(日形,召声),第三层次再将“召”切分为(口形,刀声)。
9.某药厂的“胃气冲剂”介绍其功能与主治时说“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嗳气”就是打嗝,“矢气”就是“屎气”,也就是放屁,说“屎气”显得不雅,于是说成“矢气”,这种文字运用方法属于“六书”中的(假借)。
10.在“耳、身、尘、首、面、回、高、染”中,不属于象形字的是(尘 染)。11.在“本、末、禾、亦、寸、女、甘、上”中,不属于指事字的是(禾 女)。12.在“安、笔、罚、顶、盗、翅、突、旋”中,不属于会意字的是(顶 翅)。13.在“锯、攻、逐、顶、放、析、装、闻”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逐 析)。
△形声字形与声的组合方式有些是不规整的,形或声或许会偏于一角—— 14.形声字“腾”的形旁是(马),声旁是(朕); 15.形声字“辨”的形旁是(),声旁是(); 16.形声字“颖”的形旁是(),声旁是(); 17.形声字“荆”的形旁是(),声旁是(); 18.形声字“赖”的形旁是(),声旁是(); 19.形声字“佞”的形旁是(),声旁是(); 20.形声字“修”的形旁是(),声旁是();
△形声字的声旁由于时代的变化读音也会有所改变,但大多数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声符与本字仍保留着“同音关系”(声韵母相同,甚至声韵调都相同,如“湖”本字读hú,声旁字“胡”也读hú)、双声关系(声符与本字韵母不同但声母相同。)、叠韵关系(声符与本字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21.在“崩、恐 清、锤、接”中,声符与本字属于同音关系的是(清锤)22.在“爸、铜、怯、煤、骂”中,声符与本字属于双声关系的是(怯煤)
23.在“摸、悲、杯、效、洋”中,声符与本字属于叠韵关系的是(悲效)
△形声字的形符是表义的,一般是一形一义。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化和楷化,一些形符字出现了一形多义的现象。
24.“须”的“彡”表示(胡须毛发),“彭、彰”中的“彡”表示(声响)25.“影”的“彡”表示(光线),“彩、彪”中的“彡”表示(花纹)
26.“肚、育”的“月”表示(肉体),“朦、胧”的“月”表示(月光)
△运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查字时——
27.“险、阻、阵”等字的“阝”与(山岭高地)有关,所以要查(阜)部。28.“都、郊、鄙”等字的“阝”与(区域地方)有关,所以要查(邑)部。29.“罩、罚、罾”等字的“罒”与(网)有关,所以要查(网)部。30.“热、熟、烈”等字的“灬”与(火)有关,所以要查(火)部。31.“肚、腿、胃”等字的“月”与(肉体)有关,所以要查(肉)部。△掌握常用部首的形义,就能达到教好一个偏旁带出一串同类字的快捷目标。32.“歌”的“欠”字旁与(人的呼气)有关; 33.“顾”的“页”字旁与(头部)有关; 34.“肚”的“月”字旁与(肉体)有关;
35.“祷”的“礻”字旁与(求神拜佛做祈祷)有关; 36.“煮”的“灬”字旁与(火燃烧)有关; 37.“险”的“阝”字旁与(山岭高地及石阶)有关;
38.“都”的“阝”字旁与(区域地方)有关; 39.“珠”的“王”字旁与(玉)有关; 40.“罗”的“罒”字旁与(网)有关;
41.“博”的“ 十”字旁与(各个方向无所不通)有关; 42.“旅”的形旁是(),与(旗帜)有关。
△分别写出下面各字中与手或与脚有关的偏旁或部件: 43.在“采、秉”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和()。44.在“击、尊”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和()。45.在“有、弄”中,与手有关的部件是()和()。
46.在“祭”字中,右上的“”表示(手),左上的斜“月”表示(肉)。47.“盥”字上部左“E”与右“彐”分别表示(左手)和(右手)。48.“舞”下的“舛”表示(两脚),“降”字的“夅”表示(两脚)。49.“登”字上部表示两只(脚趾),“各”字上部的“夂”表示一只(朝下的脚趾)。
△独体字作偏旁字形常有变形,如“清”中的“氵”就是“水”的变形。50.“慕”的“”是(心)的变形; 51.“罩”的“罒”是(网)的变形; 52.“辨”字中间的“〢”是(刀)的变形; 53.“危”、“色”字上部的“”是(人)的变形; 54.“饭”的“饣”是(食)的变形; 55.“都”的“阝”是(邑)的变形; 56.“险”的“阝”是(阜)的变形; 57.“育”、“肖”下部“月”是(肉)的变形; 58.“定”字宝盖头下的部件是(正)的变形;
59.“急”是个用“心”作形旁的形声字,上部声旁是(及)的变形。
△独体字作偏旁组成合体字时,有时为了构形的美观或表义的需要常将字形倒置,如把“病”的“疒”横倒,上面的“亠”就像一个斜躺在床(冖)的人,左边的“丬”横倒就像床形,此人正因病而卧床不起。
60.“化”的古文字左旁是个站立的人,右旁“匕”其实是个(倒立)的人,以此表示变化。
61.“逆”中的“屰”是(人)字的倒写,以此表示方向的相反和颠倒。62.“德”中右上部的“罒”其实就是一个横倒的“目”字,再把“目”上的“十”和“目”下的“一”这三部分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直)字,古人认为人的行为(“彳”是“行”的省形)和“心”(思想)都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德”的标准。
△从字理的角度思考,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打“∨”。(10分)
63.一筹莫展(∨)一愁莫展()‖ 再接再厉(∨)再接再励()64.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65.蜕化变质(∨)脱化变质()‖ 九宵云外()九霄云外(∨)66.见面寒暄(∨)见面寒喧()‖ 络译不绝()络绎不绝(∨)
67.直抒胸意()直抒胸臆(∨)‖ 绿草如菌()绿草如茵(∨)68.目不遐接()目不暇接(∨)‖ 惩前毖后(∨)惩前毙后()69.粮食歉收(∨)粮食欠收()‖ 老生常谈(∨)老声常谈()70.白璧微瑕(∨)白璧微暇()‖ 一言蔽之(∨)一言敝之()71.矫揉造作(∨)矫柔造作()‖ 挖墙脚(∨)挖墙角()
△根据前后的语义和所含的字理补足下面的词语:
72.破(釜)沉舟
‖(班)门弄斧
73.见(贤)思齐
‖ 好高(骛)远
74.鞠(躬)尽瘁
‖ 苦心(孤)诣
75.黄(粱)美梦
‖ 病入膏(肓)
76.相形见(绌)‖ 言简意(赅)
7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78.落霞与孤(鹜)齐飞
‖ 冒天下之大不(不韪)(wěi)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字母序号写进括号里)
79.“彩虹”的“虹”字用“虫”作形旁是因为(A)A 古人认为“虹”是天上的一条两个头的虫,雨后会下来饮水; B “虹”与“红”是同音假借,“虹”就是“红”的意思; C “虹”是一种会做“工”的“虫”。
80..“基础”的“基”是指地基,所以“基”的形旁是“土”;“础”是指(B),所以它的形旁是“石”。
A夯实地基要放石头; B指垫起柱子的石墩; C 指石头垒起的高台。81.“红”、“绿”、“紫”、“绛”等这类表颜色的字用绞丝旁表义是因为(A)A 素丝可染成各种颜色,便于刺绣或纺织; B 植物中有各种颜色;
C “红”、“绿”、“紫”、“绛”是由多种植物熬炼出来的。
82.《火烧赤壁》中曹操军队“丢盔弃甲”中的“盔”是指头盔,用“皿”字作形旁是因为(C)
A 盔一般用器皿做成;
B 盔与盘、盆等都属于器皿类物品;
C 盔外形似盆罐,在外征战翻转可用作器皿盛物。
83.“债券”的“券” 用刀字底表义是因为(A)
A 古时契据刻木而成,用刀一剖为二,各持一半,以便还债时相合验证; B 债据写在纸上,写好后用刀切割下来; C借债要还,不还则要用刀逼债。
84.“誓言”的“誓”学生易将上部的“折”写成“拆”,可这样讲字理(A): A 古人发誓时常将箭或筷折断,以示所说之话如折断的箭或筷不能复回;
B 发誓时往往提高音量,似乎要把树木折断一般;
C 古时打仗前发誓要将敌方身首两断,斩于马下。
85.在下面的三个词语中,与“登峰造极”中“造”的字义一致的是(C),这从“造”字的“辶”这个偏旁可以看出。
A 造纸; B 造价; C 造访。
86.“检查”的“检”用“木”字旁是因为(C)A 检查的本义是检查木材; B 检查时用木尺子测量数量的多少;
C 古代书信或文告写于竹简,封于木匣邮寄,对方收到木匣首先检查是否被信使或他......人拆封过,如果被拆封则检举告发,要其检讨。....
87.现代书写的是简化字,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适当的写繁体字。下面由简体转换成繁体正确的是(A)
A 理发——理髮
B 理发——理發 C皇后——皇後
88.关于偏旁与部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独体字有部首但没有偏旁; B 所有的汉字都有部首; C 所有的汉字都有偏旁;
89.关于偏旁与部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分析独体字结构时用的是“笔画”这个概念;分析合体字的结构时用的是“偏旁”这个概念;查字典时用的是“部首”这个概念;
B 每个字都有笔画、偏旁和部首;
C 偏旁就是部首,部首就是偏旁,统称偏旁部首。
90.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C)诗也会吟”。
A 括号里应填写形声字“吟”,“吟”就是即席吟诵,也就是创作;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原来不会写诗的也会写了。
B括号里应填写形声字“吟”,“吟”就是吟诵、朗诵;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原来不会吟诵诗歌的也会吟诵了。
C括号里应填写形声字“作”,意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后,虽然还不会作诗(写诗),但也能学会吟诵朗读呀。
9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渠”的意思是(C)A “渠”是客家等方言“它(他)”的同音假借字,“问渠”就是“问它”; B “渠”就是渠水,意思是问渠水为什么这么清; C “渠”就是指水沟,水渠。
92下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D)。
A 本人才疏学浅,所写文章多为不刊之论,还望编辑多多指教。B 该文情理相违,错漏连篇,使人不忍卒读。
C 日军由东来犯,高家庄就在乡的东头,不免首当其冲,人员要尽快撤出。D 当中国女排又一次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人人奔走相告。
93.形声字“精”用“米”做形旁表义是因为(A)。
A 谷物去壳后的米是精华部分,糠则是最粗糙的;由此引申出精细、精美等义。B 人要吃饱吃好了才有精神,而这当然离不开“米”; C 在所有的粮食中,“米”是最好的,最精细的。
94.“章”是个会意字,依据字理对这个字的结构进行分解正确的是(B)。A 分解为“立”和“早”,也就是民间所说的 “立早章”;
B分解为“音”和“十”,原义表示音乐歌诗回环往复“十”小段为一章; C 分解为“立”、“日”、“十”,表示为文之艰辛,须“十”“日”方能写就。
95.“冒”是“帽”的古字,“冒”上部正确的写法应是(A)A 是“冃”,“ㄇ”内两短横(=)要悬空,古文字像帽子形; B 是“日”,太阳的意思,戴帽子是为了遮挡太阳;
C 是“曰”(yuē),说的意思,古代官员戴上官帽在朝廷上陈说。
96是“墨守成规”还是“默守成规”?(A)
A “墨”是指战国时善于守城的墨子,意为墨子守城功夫十分了得,但总是守住老规矩不善变化也是不行的。所以应是“墨守成规”。
B “墨”指墨汁,意为老按原来写的计划做而不善变化,所以应是“墨守成规”。C 意为默默地按原来的老规矩做,不善于变化,所以应是“默守成规”。97.在字形字义上与图义最相符合的一个字是(B)。
A 睡 B 休 C 坐
98.在字形字义上与图义最相符合的一个字是(A)。
A 高 B 城 C 楼
99.在字形字义上与图义最相符合的一个字是(C)。
A 赶 B 牛 C 牧
100.在字形字义上与图义最相符合的一个字是(A)。
A 逐 B 驱 C 追
附加题(每题2分,共8分)
1.“修葺”的“葺”是个用“艹”表义的形声字,用“艹”表义是因为:
葺的本义是用茅草盖房子。古代民居多盖茅草,茅草不宜持久,且常易漏水 故常换新茅翻盖,由此引申出修理的意思,所以用草表意
2.“神采奕奕”容易错写成“神采弈弈”,怎样向学生解说其字理才不易写错?
3.“名列前茅”的“茅”常错写成“矛”,可以怎样向学生解说其字理?
4.“荤菜”就是肉菜,可为什么用“艹字头”的“荤”来代指肉菜?
字理识字知识竞赛题 篇2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课堂上给予生字词教学的时间并不多,需要精打细算,既不能像低年级那样从字音、字形、组词、字义一步一步地教,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学中有选择地抓关键字、难点字,抓学生容易混淆或者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但轻松识字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字理,从品味汉字意蕴开始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的规律。让学生发现并依据这种规律弄清汉字音、形、义的关系,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进行识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认识生字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情感色彩,同时提升自主识字的能力。
1. 图文结合学习象形字
对于难以识记字形的象形字,采用欣赏图画的方式,展现形体演变过程,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充分发挥学生形象记忆的优势,让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寇”,形难记,义抽象,可出示“寇”金文。,宀,房屋;,元,人头;,支,持械攻击。造字本义:侵入民宅,袭击主人,武力劫掠。篆文。学生观赏后,对“寇”的字形与意思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日寇”的意思就水到渠成了:日本人持械侵入我中华国土,武力掠夺。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深处涌起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2. 了解部件间的联系学习会意字
会意字非常有意思,几个部件的意思加起来就是字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拆字的部件,发挥想象力,揣摩各部分的意思,再推测出整个字的意思,也能明白该字的形成过程。如教学《桥》一课“祭奠”一词。首先利用识字课件展示我们的祖先虔诚地用手把肉块等供品摆放在祭台上进行祭祀的情景。然后把古文字“”拆开由三部分组成:上边是左右结构。左边像“月”的字,实际上是“肉”字的变体。诸如“肚”“腹”“肠”“脸”等字中的貌似“月”的字,都是“肉”字的变体。凡是和鬼神有关的字往往从“示”如“神”“祈”“祷”“祭”“祀”等。这一礼仪要求祭祀者要在被祭祀者的祭台上摆放肉类以享逝者。“奠”的古文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装着酒的酒瓶子;下边“”是一个“大”字。意思并非表示要大个的酒瓶子。这里的大字,实际上是两只手的变形,在小篆中还能依稀看到两只手的形状。这种礼仪要求祭拜者要恭恭敬敬地双手拿酒祭洒灵前。学生惊奇地发现,延续几千年的祭祀情景竟然融入在这两个字的书写中,学生在感叹汉字中蕴含着无穷奥秘的同时,也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 举一反三学习形声字
形声字的基本构字规律是“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而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若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特点来理解和识记,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教学“销”,首先出示“肖”字,让学生回顾它的读音,然后在“肖”字周围加上“钅、氵、宀、雨、刂”等不同偏旁,分别形成“销、消、宵、霄、削”等汉字,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音与“肖”有关,字义分别与各自的偏旁有关,在充分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别给这些形近字组词,就不会出现同音字乱代的现象。当然还应该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义。例如“忄”与人的心情有关,“扌”与人的动作有关,“月”与人体部位有关。这样的识字过程充满情趣,既有趣地识记其形又清楚地了解字义,学生往往学而不厌。
二、字理,在分析汉字中寻找规律
汉字经过长期演变,字形与字义之间原本密切的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联系不再密切,有的失去了联系。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对每个汉字都进行字理分析,课堂时间不允许,也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字理识字时,要在分析汉字的字理中寻找规律,考虑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
1. 掌握重现率高的基本字
通过中、低年级的学习,大多数结构简单的字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如“隹”字像喙利翼长的鸟,其特点是飞动中猛禽的动态,所以有展翅的形态,隹以鹰的形象为代表(翅膀大、强而有力、有利爪,可以向下垂直俯冲)。其次还有雕。“隹”和“追”同音,可从侧面说明这种猛禽善于追捕其他的鸟和小型动物。猎鹰的功能之一也是由于其动作迅猛而准确可代替主人去追捕猎物。雁、隼、准、準、進、雕、舊、鷹都反映出隹的善动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汉字全都是基础字,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这些基本字后,就可以对高年级的许多汉字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2. 区别易混淆和写错的字
汉字中易混淆和易写错的字大都是字形相近,比如将“冶”写成“治”,“冷”写成“泠”。对“氵”旁,大家都知道是表示“水”义。但要分析“冫”的意思和作偏旁的作用,还是需要字理知识的。“冫”在甲骨文像水面结成冰时上拱或裂纹的形状,字的音、义都是“冰”,是“冰”的初文(即刚开始的写法)。以“冫”为意符的字大多与寒冷、凝结等意思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凋、冬、寒”。“冶”字是用冰块的融化比喻金属的销熔,所以用“冫”旁;而“泠”指水的清凉而不是冰凉,所以是“氵”旁而不是“冫”旁。这样分析形近偏旁,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形、义,避免了混用,而且很好地掌握了“氵”和“冫”两个形近意符的知识。
三、字理,在书写汉字中提升
“字理”让识字不仅是识字 篇3
一、字理让孩子感受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1.我们在字理析解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汉字形义的演变情况
造字之初的象形字图文合一、生动逼真,使人见字而识形,见形而知义。如“日、月”等。之后的会意字组构巧妙,内涵丰富。例如“监”,繁体为“監”,就像一个人弯着腰(亽),瞪着眼睛(臣)向下看着水盆(皿)照面,本义是照镜子。从这个字我们知道了人类最初没有镜子,只好用盆子装水照面修容。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利用青铜磨制出了可以照面的铜镜,于是先后以“鉴”、“镜”表示,以区别原来的水盆镜子。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已不是铜的而是玻璃的了,但我们仍沿用“镜”字,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
2.我们在字理析解中可以让孩子们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再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要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这些汉字不仅仅是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让孩子们感受并传承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3.我们在字理析解中让孩子们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是一种比较能产、科学的造字方法,其表意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汉语词的原始意义,了解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如“财、货、贵、贱”等字以“贝”为形旁,“币、帛”以“巾”为形旁,“钱、银”以“金”为形旁,从这些不同的形旁可知我国古代曾先后用过贝壳、丝帛和金银来作货币,反映了汉族人民对于货币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二、常用字理识字教学法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突破字形这个难关。汉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某个意义有联系,把汉字的形体与这个意义结合起来讲解汉字,呈现给学生的将会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字理识字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图示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体和特征的方法来造字的。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图示的作用重在解决对汉字的溯源问题,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黑斑;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如教学“飞”,可以画一只鸟与“飞”这个字作对照,说明这个字的“ㄟ”是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两笔是小鸟展开的翅膀。
2.语言描述法
语言描述法就是运用精炼的语言去阐明汉字构形原理。这种方法多适合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描述法通过对汉字部件本义的解释,领会汉字组构的意图。如教学“富裕”的“裕”,左有个“衣”,右边有个“谷”,古时候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富裕”了,理解了这个学生就知道它与食、与衣有关,就不会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了。
3.动作演示法
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让火熄灭。“看”把手放在眼睛上方表示“看”,得出“手目看”。又如教学“闻”字时,老师走到门口,手放到耳后作“听”的动作。孩子一下就理解了“闻”的意思了。
4.点拔联想法
联想法是在解析字理时引导学生合理联想,经加深对形、义、音的理解,如教“沙”字,三点水表示“水”,右边是个“少”字。可引导学生想象“河里水少了会看见什么啊?”“水少了沙就出现了”,这就是沙字的由来。教学“春”字,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了,温暖的阳光(日)普照着大地,有三人结伴而行去郊外踏青赏花。得出“三人日下去春游”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学生把“日”写成“目”了。
5.形近字比较法
通过比较可以把汉字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析出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利抓住字与字的本质联系和区别,能让学生轻松区分形近字。如形近字“晴、清、睛、请、情”,首先记住共同的声旁“青”,教师再解释字理,日字旁表示太阳;三点水表示水;目字表示眼睛;言字旁是用言语请求别人;竖心旁表示心态,心情;再如:“飘-漂”被风吹起为“飘”;水中浮动为“漂”,后引申为摇动,也引申为漂洗,读第三声,洗干净后就显得美丽了,又引申出漂亮之义,读第四声。
6.巧编故事法
故事法是指教师运用故事阐明字理的方法。一般要求故事简短有趣。这种方法是各类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方法。再如“染”。古时候人们从山上割来一些草“木”用“水”熬煮出颜色,然后把丝帛放下去煮“九”次(多次),就能把布染成了。所以“染”的右上是“九”而不是“丸”
字理识字系列——总序 篇4
字理识字系列——总序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发现了学生中的两个不变的传统:错别字不变,男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总比女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多。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是八十、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错别字如出一辙。无论何时何地,喜欢语文的男生总是没有喜欢语文的女生多,语文成绩好的男生总是没有女生的多。究其原因是语文要写字,汉字太难写、太难记。历经几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难觅解救良方。九十年代末期,接触了字理教学法后,茅塞顿开。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不识字理,那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那么单调、枯燥、烦人:一个个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识字理,那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字理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是字理教学。那么,什么是字理呢?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其主要表现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但是经过“隶变”乃至当代大规模简化之后,“六书”已不能涵盖所有字形,因此江苏徐州彭城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杨洪清、朱新兰夫妇也与时俱进地对现行汉字的字形进行系统归类、科学分析,将“六书”发展为“十书”。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贾国均总结提出了字理识字法。在进行字理识字实验的过程中又不断完善为字理教学。
所谓的“十书”就是把甲骨文、篆文里的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经过隶化、简化后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明显的字按现行的字形归类为笔画字、部件字、存意字、存音字。原来的形声字现在形存音废的叫存意字,如观,从见,又为部件;骤,从马,聚为部件;阻、租、祖、诅、组,分别从、从禾、从示、从言、从,且为部件。原来的形声字现在音存形废的叫存音字,如宪,“ 宀 ”是部件,“先”为声旁。几部分都无音义的叫部件字,如归、冈、凤、鲁、常、尝、圣、更、今、尺、斥等;直接由笔画组成(不含偏旁、部件)而无义可说的叫笔画字,如乡、寸、八、门等。一些原来是象形字或指事字,现在简化为部件字或笔画字,但是这些字的构字能力特别强,也要寻其字源,把字理给学生讲明白,有助于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寸,篆文为“ ”从又,又表示手,以寸为部件构成的字有寻、夺、尊、导、对、封等,这些字的意思都与手有关。如示,甲骨文象由石头砌起的“地神”之形,以示作部首的字有神、祖、祈、祷、祝、福、祥、社、礼、祚、祗、禄、禅等大多与求神拜佛有关,把示的字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这些字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抓住了汉字的这些组构规律,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理性看待字理识字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为了让学生记得多、记得快、记得牢,一些识字教学法由此产生。字理识字法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运用音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由于字理识字关注汉字的构形理据,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一、字理识字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识字教学法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飞”字,采用图示法:画一只飞鸟与“飞”字作对照,说明“飞”字的“? ”是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两笔是小鸟展开的翅膀。教“牧”字,采用点拨法:“?”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意思是手拿鞭子放牛。教学会意字“拿” “掰”等,这类字动感十足,用演示法教学十分形象。教师依据汉字构字原理,采用多样的方法分析字形与字义,学生因义记形,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减少错别字。
二、字理识字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采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学生边识字边认识事物,可以发展自身的形象思维;在把握汉字大体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在掌握偏旁部首、触类旁通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身的类比思维……如学习“攀”字,一些不善于观察联想的同学只会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联想的方法记忆:山上有两棵大树,树上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树枝,一位大人用手一抓树枝就爬上去了。
三、字理识字有助于感受汉字文化
古人造字时,常把自己的道德标准融入构字之中。如“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可以说,汉字是继承中华文化命脉的载体,离开汉字,就离开中国文化的根,失去至为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教好汉字,让学生去感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由此可见,教师在字理识字中,把由笔画组成的枯燥生字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识字虽然有上述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问题一:一些教师文字学基础差。学生能否正确识记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也与教师的文字学修养有关。目前不少语文教师的文字学基础比较薄弱,相当部分教师教了多年还不知道“热、煮、烈、烹”等字下的四点底是表示“火”,只是机械地说“四点底”。“初”字教了多年,仍不知道为什么是衣字旁。试想如果教师不明白攴(pū)、酉(yǒu)、殳(shū)等这些部首表示什么或与什么有关,教学中又怎么能娴熟而灵活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教师胡乱解析字理,势必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渴望专家能编写“汉字音形义解析”方面的字典,便于教师随时查阅。
问题二:一些汉字无法说出字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先生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警示我们: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他认为,字理识字的局限主要来自汉字本身。字理识字教学对字源有较强的依赖,现今通用的简体字很多都难觅其前身的形象。如今能看到最古的成批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有一半字不认识,认识的字也有许多说不出理据。六书里的假借字,字形和字义没有什么联系,说不出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根据专家的抽样计算,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在50%上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个字都能说出字理,说不出字理的字就不要勉强谈字理。
问题三:教材未按字理识字编排。由于现行的教材未能根据汉字的理据和系统编排,因此在揭示字理时,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学习第六册《古诗两首》中的生字“碧”,通过汉字溯源的方法讲解:“碧”是会意兼形声的字,从石从珀(琥珀),意思是象琥珀般的玉石,珀兼表声,本义是青玉,引申泛指青绿色。虽然解析得很透彻,但是学生不认识琥珀的“珀”(在小学甚至初中的课本中都难觅其踪影。)因此,会阻碍对生字“碧”字形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这就难怪教师在指导学习时,会编出这样的儿歌帮助记忆:“王老头儿,白老头儿,同坐一块大石头。”
问题四:学生主动识字意识不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洗耳恭听、被动接受,虽然在分析字理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能得到了训练,但是主动识字的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能力、识字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因此,字理教学如何变教师传授为学生探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综上所述,字理识字并不是万能的。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凡能说清字理且字理易被小学生接受的,可以利用字理识字,但刻意追求并非明智之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兼容并蓄各种识字方法,才能搞好识字教学。
初探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6
忻城县思练镇中心小学——肖艳凤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并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强烈需求。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采”字时,就可以出示一幅画一只手去抓植物的果实,上面的人手逐渐演变成了“爪子头”,下面的“木”代表植物的植株,用手摘果实就是采摘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也了解了字义,掌握的也非常牢固。再如:教学“笔”字时,可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毛笔,让学生说说,笔杆是什么做的?笔头是什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用的都是毛笔,是由竹子和毛做成的,所以“笔”字的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毛”字。运用这样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动作示范,示意法。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五指收拢——握(提手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
3故事激趣法。
用简单有趣的故事激趣。如教学生字“分”,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项羽和刘邦打了几年仗,双方曾经议和,中分天下”。怎么分呢?分开用刀,刀的左右各有一笔,表示用刀将一件东西分开两边——写成“分”;对于部分暂不解析字理的汉字,也可以运用一些拆字等方面的相关故事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阔”字,可简略地讲述三国时曹操因嫌门大而在门上写“活”字的故事。
4、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动作等帮助阐明字理的方法,一般要求演示内容简单明了,动作明显。常见的有实物演示法、动作演示法和综合演示法。当需要直观教学而又能找到实物进行演示时,可采用实物演示法。如教“尖”字时,可采用实物演示法进行演示。当需要直接教学而又能动作进行演示时,可采用动作演示法。如教“开”字,可以做双手拉门闩开门的动作;教“灭”字,可做用手往下压的动作。综合演示法指实物演示与动作演示交叉使用。如教“寸”字是“手”的变形的同时,用左手指着右手寸口处,以说明“寸”字中的“、”的指事作用,进而说明“寸”的本义;教学“闪”字时,巧用多媒体,先出现一个门框,然后一个小孩在门内一闪,最后由门框、小孩还原成一个汉字“闪”、结合构字原理所作的形象化演示,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实际是在引导学生感受会意字的奥秘。
5、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再如“值、植”两个字,值日要人来做,所以“值”是“单人旁”,“植”是和植物有关,所以是“木字旁”,学生理解了,就不会用错字了。
6、歌诀法。
歌诀法是指教师运用歌诀来帮助学习者识记汉字的方法,多适用于暂不讲字理的汉字。歌诀的一般要求是简易上口,既表示字形结构,又指明字义,可以继承前人或他人的歌诀。常见的有叙述性歌诀是指将字形、字义用歌诀的形式表达出来。如“互”字的歌诀:“上一下一,正七倒七,互相学习。”字谜性歌诀即隔绝式的字谜。如“秋”字的歌诀:“左边绿,右边红;绿的喜雨,红的喜风;喜风的怕雨,喜雨的怕虫。”再如“日”字的歌诀:“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
7、游戏明理法。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识记过去的事物,会产生遗忘的现象。我们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既动脑,又动口、动手,以加深印象。如每人制作一个带虚线“田”字格的识字卡,用来辨认生字,供相邻座位学生互相检查。又如每人自制常见的偏旁和独体字的“识字卡”,在活动课、早读课时间,组织小组开展“拼字”游戏。这样练习量大,趣味性浓,竞争意识强,效果很好。
汉字字理+儿童心理=黄金识字法 篇7
——探寻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课堂之我见
陈吉芳
新课程对识字教学做了重大的改革:其一是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以便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阅读。其二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降低识字的难度,以便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常觉得顾此失彼,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其他语文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少了,又怕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灵动,变得精彩分呈,利用识字教学努力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激发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也就成了我们迫切探讨的问题。
西师实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主要是通过随文识字和归类识字的途径,强调多认少写,先认后写。把要求会认的字与会写的字分开,识写有别,减轻了农村学生的负担,在自主识字方面更是独具匠心,强调从学生识字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识字的能力。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图文并茂、色彩明丽、风格活泼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其主动识字的愿望,做到趣中识字,乐中识字,悟中识字,活中识字。
在教学中,它要求教师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已有的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叠一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字
以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编顺口溜、口决或猜字谜等有趣的方法记字,促使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学生玩得痛快,学得扎实,在掌握识字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的习惯和创新意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上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关于识字教学的理念
现在的识字教学,要着力培养孩子们智能识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其《语文课程新探》中指出:“要把符合儿童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子。”根据学生心理和汉字字理进行教学是最合理的识字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利用识字教学努力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激发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
堂课上,我们可以称呼汉字为汉字娃娃,把学习汉字称为和汉字娃娃交朋友,拉进了孩子们和汉字的距离。如在教孩子们写“厚”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的:“大家要把竖撇写开,要让里边的朋友住得舒服。”这样的说法,很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让孩子们在助人为乐的开心心情下掌握了“厚”字的结构要点。
关于智能识字的教学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为了完成识字任务,简单机械地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多写多练,只能让孩子们望“字”兴叹,不但不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更不能利用识字教学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激发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智能识字,将
一堂堂本来桔燥乏味的识字课上得生趣盎然?那就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汉字的字理特点,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孩子们识字。教师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已有的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叠一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字以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编顺口溜、口决或猜字谜、讲故事、演一演、画图画等有趣的方法记字,促使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学生玩得痛快,学得扎实,在掌握识字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归纳总结了一些适合自己班的有趣又有用的识字方法:
1.表演法:如“呆”是一个会意字,我就让一名学生用肢体来演绎这个字的意思。学生身子站得直直的像木偶,张开嘴巴,一幅张口结舌的样子,学生便很快领会了这个字的意思,并记住了字形,感受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2.图示法:如“套”表示大的长的套在小的短的外面,我就画出波纹图,让学生图文结合认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套”字部件和字义之间的关系,效果很好,激发学生主动识记汉字构字部件,理解汉字字义,领会汉字的神奇魅力。
3.溯源法:如学“厌”字时,学生问我“厌”为什么和哮天“犬”有关系?我就相机出示了“厌”的隶书,带领他们追寻“厌”字的起源:它表示一条狗,得到一块肉骨头,把它衔到一块儿大岩石下,美美的享受。后来人们为了书写方便,省略了那块肉骨头。所以“厌”最初的意思是“满足”,又因为“多而厌倦”,变
成“讨厌”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汉字又多了几分理解和兴趣。
4.猜谜法:平时,我经常叫学生自己想办法识字,他们最喜欢猜谜语了,编了很多外面大人编不出来的字谜:
如“翠”:士兵头上长羽毛。
“温”:太阳出来了,把盆子里的水晒得变温暖了。“丛”:两个小人儿走钢丝。
5.编故事:“5.12”大地震后的几天,我们学“畏”,有个学生的创意让我格外惊喜:他跑到黑板前,画了一个圆说是地球,在圆上画了个地面裂缝似的十字形,他说这是地震了,再在这个地震了地球下面写了“畏”的下半个部件,他说地震了,大家吓得衣服都没有穿好就往安全的地方跑了。绝呀,他让所有同伴了解了字义,不会在写“畏”时画蛇添足地多写一撇了。
生活中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也是现在识字教学所倡导的。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比赛,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为巩固学生识字的教材,使学生识字变得兴致勃勃,而不感到疲倦,学习汉字的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他们越来越喜欢汉字学习,越来越喜欢语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如果能在儿童心理和汉字字理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那汉字教学的教学过程将是
字理识字知识竞赛题 篇8
宁明县城中镇四小 黄李芳
很多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都很吃力。许多语文老师也都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和识字技能,我想对生字的识记光靠记忆是不够的,如果学生对每一个字的意义和造字意图理解了,识记起来是不是会很容易。这学期,我有幸成为字理课题组的成员,和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对字理教学课题进行研究,这半年来我尝试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教学,觉得效果很好,学生对生字理解了,学起来兴致很高,记忆效果也非常好。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运用字理教学法识字的一点体会。
一、讲一些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三、儿歌和猜谜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笔画造型等编成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儿歌。如在教学“坐”这个字时,我让学生猜谜语“二人土上坐”,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了“坐”这个字,书写时学生们发现“土”中一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学“春”这个字时,我问学生“三人一日去春游”打一字是什么?他们猜来猜去都没有猜到,直到我在田字格中写下这个字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同时注意到“春”字中的三横间距同,人字的撇、捺是在竖中线上起笔的。
四、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或实物演示来分析字理,识记汉字。如:在教学“采”字时,就可以出示一幅画一只手去抓植物的果实,上面的人手逐渐演变成了“爪子头”,下面的“木”代表植物的植株,用手摘果实就是采摘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也了解了字义,掌握的也非常牢固。再如:教学“笔”字时,可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毛笔,让学生说说,笔杆是什么做的?笔头是什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用的都是毛笔,是由竹子和毛做成的,所以“笔”字的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毛”字。运用这样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分析字理,掌握识字方法。如:教学“闪”字时,巧用多媒体,先出现一个门框,然后一个小孩在门内一闪,最后由门框、小孩还原成一个汉字“闪”、结合构字原理所作的形象化演示,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实际是在引导学生感受会意字的奥秘。学生学习后,要鼓励他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识记汉字。如:见到“休”,会想到是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见到“坐”会想到两个人在土上坐着,见到“肥”想到用手去抓肉。渐渐地,学生学会了自己去理解生字,学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六、分析字理,区别相似汉字。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分析字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再如“值、植”两个字,值日要人来做,所以“值”是“单人旁”,“植”是和植物有关,所以是“木字旁”,学生理解了,就不会用错字了。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电教教学把一些复合字制成抽拉片、覆盖片,分解组合字的结构。这种新颖有趣的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做到了省时高效。还可以把汉字书写编成口诀,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记住了口诀,也就掌握了书写的要领,易记易学。或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
关于对黄亢美字理识字的批评 篇9
谢谢你昨天寄给我关于黄亢美先生的字理教学会议通知和相关的字理教学材料。
字理是汉字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研究汉字科学教学,就很讲究字理。字理本身就是对每个汉字的构形原理的科学说明,来不得虚假和臆造。但是,自字理识字教学开展以来,我很遗憾地看到,许多人打着字理教学的旗号,所解说的汉字,却有很多是违背字理的,是错误的,臆造的,跟当今小语教师随意解析汉字相同,与江湖拆字几无区别。我斥之为“伪字理”。但没有想到黄亢美先生竟然也有如此的做法。我真为这位名满全国识字教学领域的一代“宗师”感到悲哀和惋惜。
他曲解字理和蒙哄国人的理论,在汉字科学面前就苍白了。当汉字的科学解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他那非科学的理论和解析,便会轰然倒地。
且看其字理教学的理论之一。
他这次寄发的材料仍然宣扬“形声字占汉字的80%以上”,可见其汉字科学知识缺乏之程度。因为“80%以上的形声字”的论断是根据许慎《说文》中的小篆字形确定的,而不是字形已经大变的楷书体。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教的是现代楷书,更何况还是简化字呢。比如“還、環”的声旁是“瞏”,但规范简化为“还、环”,原声旁变成了“不”,是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的“记号”字符——这类字挺多的。现代汉字学就总结有“常用字从简”的规律。常用字从简了,简体字距离许慎的小篆就远了,距离甲骨文、金文更远了。如此,古代的许多偏旁还能做合体字的声旁吗?许多形声字在楷书化后,特别是简化,已经不是形声字了。
除了字形的变化外,还有语音的变化。许慎时期的古音到今音变化很大,那时的形声字很多不是当今普通话的形声字了。比如“江海”的“江”,其“工”的古音是“gang”,做声旁还有“缸、项”等,但是,这些字在今音中还算是形声字吗?至于“海”中的声旁“每”音,更不能表示“海”音了。
关于古今形声字的变化问题,汉字学研究早有指正,并且科学的统计,现代汉字形声字为56.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这些汉字科学知识我们已经耳熟能详,随手举例了。但是,作为识字教育的专家,黄亢美先生竟然还是抱着古代汉字的理论来论证现代汉字,并且作为其识字教学的一条重要理论根据,真是错误啊。这种做法,无异于战国韩非子所批评的“守株待兔”者,拘泥古法,不知与世变通啊。
再看黄亢美先生所公示的字理教学的课例,我看了,真可以用“惊诧”来形容。其课例解字,有些是科学的,但有几个,立见其伪字理的非科学性了。
比如“品”和“茶”字,在其《品字形结构汉字》教例评析解析为:
师:对,像这样一小口一小口的尝出茶的味道,可以用这个词来表示(电脑出示课件“品茶”。)……
“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
师:“茶”字为什么由“艹、人、木”组成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相互交流讨论理解了“茶”字的基本字理:茶叶是长在茶树上的,所以“茶”字下面是“木”字;茶叶是采摘茶树上的嫩芽制成的,嫩芽象嫩草一样尖细,所以“茶”字上面是个“艹”;茶叶是“人”从茶树上采摘的,泡制成茶后给“人”喝的,所以“茶”字的中间是个“人”。)
真是领教了,竟有如此篡改中国文字历史和茶文化的教师!
汉字学研究,“品”字出现在甲骨文,在商朝,而“茶”字的出现,是在唐朝,相差千余年。
“茶”本写作“荼”,指苦菜。现在的“茶“字,古时先写作“槚”(jia)。因有苦味,后来用“荼”表示“茶”义。到中唐,为了区别“荼、茶”二义,将“荼”中“余”的上面一横去掉,写作“茶”。故《说文》:“荼,苦荼也,从艸(草),余声”(古音yu与u同韵),北宋徐铉注解:“此即今之荼字。”《日知录·茶》:“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所以,“茶”的字理就是“荼”中的“余”减去一横,并不是“草木林中有一人”(民间谜语)。如果“茶”中是“人”,那么,“荼”中的“人”是什么?“余”上的“人”又怎么解释?当然,这样歪解“茶”字是为了学生记住这个字。但是,如果给学生讲清“荼”与“茶”的“减一减”的科学关系,学生对这两个形近字是不是更容易牢记呢?
还要补充的是,“茶”在先秦时期是用于药用的,并不是现在的饮料。上网即可查清茶的文化史。所以,“品”字产生时,跟“茶”根本不搭界。
“品”,《说文》;“品,众庶也,从三口。”以“口”表示人,人三为众,“众庶”就是指众多的人。由人的众多引申指物品的众多。由“众多”又引申为类种,类品。由“品类”进而引申为品格,指物的性质。用于论人之品,就叫品德、人品、品行。故清朝刘熙载《艺概·诗概》:“诗品出于人品”。
由物的“品类”又引申为等差(级),如“品次”(次第),故中国有九品中正制,官品位、七品芝麻官等词语。
品的等差,又引申为评论事物的高下优劣,如“品评”,“品酒”,“品茶”,“品画”。“品诗”在南朝梁有鈡嵘的《诗品》,唐朝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由“品诗”、“品画”又引申为品尝,这已是后来之意的。即使如此,“品尝”在最初也是遍尝的意思,之后才有品味之义,如“品茶”——这已是“品”字产生后的许多年后的事了。
以上解析,才是科学的字理。但,这不是我的研究,而是古今汉字学家们前后相继研究的成果。
所以,上述黄亢美先生的理论和课例解字,明显地违背了汉字科学的字理。以上知识,你可以查《汉语大字典》,《说文》(有翻译的),《现代汉字学纲要》等汉字学书籍,以证实。
你从事小语教学,识字教学是躲不过去的一关,建议你看一些汉字学的书籍。当你掌握了一些汉字科学知识和理论,就能认清多种识字教法中的不科学处,就会对识字教学产生新的认识,采用新的教法。
即颂 寒假愉快!
【字理识字知识竞赛题】推荐阅读:
字理识字让识字更有趣08-25
字理识字08-17
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一12-10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09-09
“字理识字”法――象形字教学基本模式10-18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中字理与心理运用探析08-17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10-24
国学知识竞赛题05-27
中特----知识竞赛题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