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2024-09-09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共12篇)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1

汉字在本质上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数千年来,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汉字的形体虽多有变异,但又一脉相承。演变至今,每一个汉字都有特定的形体和含义。“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教学中我们对“字理”的分析,既可以从“形”的演变来推测“义”的延伸,又可以通过对“义”的探讨来解释“形”的建构。可以说,这种形义结合的识字教学法,是所有识字方法中,对汉字的文化和精神阐释得最为深刻的一种方法。因此,从当下着眼,字理识字法有利于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字理识字的研究则有利于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研习和传承。

一、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适用内容

小学低年级指小学的一、二年级,也称第一学段。201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本学段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 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同时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者将以上内容中适用于字理识字法的部分归类总结如下:

1.偏旁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形旁和声旁。部首是特殊的偏旁,它具有字形归类的功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偏旁部首的学习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之一。小学生识字初期,对偏旁部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认字速度和猜字能力。偏旁部首通常都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有些依然保持着原来形态,一目了然,如“门”“日”“山”;有些却形态大异,但含义依旧未变,如“礻”“衤”“攵”。字理识字法的运用,可以展现出偏旁部首背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由来。

2.独体字

根据《简化汉字独体字表》的统计,独体字共有280个。笔者对不同版本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一学段中,学生们要学习的独体字有220个左右,近乎总量的80%。按照《六书》理论来解释,独体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查而可见,‘上’‘下’是也。”无论象形字还是指事字,它们在造字之初都接近于图画,字形本身有很强的表意特征。字理识字法恰恰是通过对字形演变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与独体字的识字规律十分吻合,所以在独体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是值得推广的。

3.表意特征明显的合体字

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习的1 600个左右汉字中,除去220个左右的独体字,其余部分都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结构不太复杂,表意特征比较明显的汉字。本学段学生对图像记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文字记忆的效果。字理图生动、直观,学生们很感兴趣。在教学中适度加入字理识字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合体字中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应用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并不广泛。教师或碍于资料查找困难,或困于使用方法迷茫,或囿于知识水平有限,日常教学中往往不会选择这种看似费时费力的方法。然而事实证明,字理的恰当引入,往往能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攻克学习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例如,学习“至”字。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至”的字理图(,甲骨文),并这样描述“至,从最早的字形来看,它就像一支箭从天而降,落到(重音强调‘到’)地面上的样子,最下面的一横就代表地面。所以从字形上来看,这个字就代表着‘到,到了’。”

“至”平时我们经常会用到,比如至今、至此、至于。然而大多数人却并不了解这个字的含义,更不晓得它的由来,所以经常会跟它的同音字“致”混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至”字甲骨文字形的分析,让学生们明白了这个字最初的含义,避免日后误用。

2.提取部首,归类识字

部首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每个部首都代表着一定的含义。由同一部首构成的汉字往往都属同一类别。在日常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们养成按部首归类识字的思维习惯。这种分门别类、化零为整的思维习惯将大大减轻学生们的记忆负担,为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礻”。“礻”由“示”字变化而来。最早的“示”字表示拜神祭天用的石桌(,甲骨文),后来嫌一条腿不稳当,又在桌子两边各加了一条桌腿(,大篆),从字形上看,就与现在的“示”字差不多了。由于“示”字所代表的石桌是拜神祭天用的,所以带有“礻”的字都与神灵、祈祷、祭祀有关。

了解了“礻”的含义后,在学到“礼、神、祝、福、祖、祥”等同一部首的生字时,学生们都能很容易地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了。

3.动作演示,多维体验

字理不仅可以通过图像来展示,有些字理用动作来演示会更加准确、直观、生动。

例如,学习“看”。教师做动作,学生猜字谜。教师将手举至眉梢,做眺望状。学生们高呼“看”!教师随即板书(,大篆),让学生们一起根据字形做动作。讲到这里已不需要解释,左上角的部件代表手,右下角的部件代表目,动作摆出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看”字。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活动环节,可以减缓他们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原则

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字理识字教学的优势,也愿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入这种方法。但字理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运用,一定要遵循该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依据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来设定教学内容和难度。

1.引入字理要准确

字理识字不像拼拼音、数笔画、加一加等识字方法那样简单,可以拿来就用。它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切不可想当然地信口胡诌,一定要查找到翔实可靠的资料。教师更不能为了图生动、有趣,而自造理论。这样做表面看似乎很热闹,课堂上教师花样百出,学生们边玩边学,效率挺高。但这种不准确的信息一旦扎根在学生脑海中,就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误导。对字理的解释,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就好,引入课堂时一定要保证科学、准确。

2.讲解字理要适度

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到讲解适度。有些字简明易懂,学生们早已熟识,这样的字就不必过多解释,仅出示一下字理图,划清汉字类别即可。例如,“山、水、田、土、木”等。有些字虽然常见,但字义并不为大家熟知,且常常被误写、误用。这样的字就要从字源上讲明讲透,并将其本义和引申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运用。例如,“司、矢、行、本、危”等。

讲解字理时,教师不要为了追求完整、透彻,而面面俱到,将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每一次字理演变都呈现出来,只要选择其中最能清晰地表示其本义的字理图,解释清楚即可。但无论怎样取舍,都要本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模式的原则,切不可为字理而字理。

摘要: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架构汉字音形义的桥梁。新课改以来,识字教学研究逐渐升温,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梳理和探索。本文以字理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对该项识字教学的适用内容、应用方法和运用原则进行了实践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适用内容,教学方法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孩子尽早、尽可能多的识字,就能够更快的利用汉字进入阅读,因此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会出现各种困难,因为识字过程是相对枯燥和乏味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站在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出了很多的方法策略,其中以激发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识字并无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字许多学生早已认识,你再叫他们读呀读,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翻来覆去老是这么几个游戏,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新奇感了;可能是反复的机械抄写使学生全无识字的乐趣。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张表情奇特的面孔,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结构,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识字教学中,如能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教授低年级的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对生字字理的渗透,也就是教给学生运用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有一定目的的,有一定理据的。抚今追昔,汉字虽经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许多字理仍然清晰可见,能“视而见意”。

字理识字教学运用直观手段把看去点点画画的枯燥无味的符号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等,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又介绍这个字是怎样在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创造出汉字来的。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一节课教授的是“耳、口、日”等生字,教材中所采取的形式就是图形结合,利用象形文字识记生字。课堂上,我没有单纯的只是让学生以识字为目的,而是给学生讲解了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运用字理识记生字。例如在讲“目”字时,我在黑板画了一个简笔画的眼睛,并告诉学生古代人们最开始写的“目”就像画画一样,然后我开始逐渐板书演变,边画边讲解,顺便用一个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目”字。这样学生简单机械的记忆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填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高涨了很多。

中国的很多汉字都是形近字、同音字,学生在分辨形近字、同音字时往往出现偏差,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字的字理掌握不到位,造成经常滥用形近字、同音字的现象。因此,在低年级就要开始教学生利用“字理”识记生字。例如讲到“树”时,要顺便让学生认识“木”字旁,并告诉学生凡是和树木有关的生字都带有“木”字旁,并不断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如教授“林”字,问学生“为什么‘林’是木字旁?”“因为有树木才能成林,所以‘林’是木字旁。”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绝对不会将“林”和“淋”混淆。

三年级第五课《翠鸟》中有一个词语“苇秆”,“秆”字学生在书写时写成了“杆”,于是在纠正生字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字理。我出示了“稼”“稻”等几个带有禾木旁的生字,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些生字为什么都带有禾木旁吗?”并告诉学生凡事和庄稼作物有关的字都有禾木旁,进而说明“苇秆”也是一种作物,因此“秆”也带有禾木旁,而木字旁的“杆”一般是指利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杆子,例如“电线杆”“木杆”等,它们都不是自然形成的作物,所以是木字旁的“杆”。这样讲解后学生对生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再后来的书写中犯此类错误的现象的确少了很多。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 篇3

字理识字教学及其现状

对字理识字教学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字理可拆分为“字”与“理”,字自指文字,理则指道理且道为理先,因此字理实指汉字的结构与演变规律;字理识字则是根据汉字的结构与演变规律去认识汉字;字理识字教学容易理解,但将其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结合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所在。

字理识字教学法本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由贾国均先生首创。今天字理识字教学专家黄亢美对识字教学的论断则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然而当下的识字教学挑战在于:一方面,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更多的指向对汉字本身的研究,而忽视了识字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构建心理;另一方面,现在小学生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另类”(如GG、MM、尼玛等)且又与识字心理相关的过程会影响学生对汉字的构建。其中,尤以后者的影响为甚,因为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心理,会忽视生字学习的严肃性,会漠视生字本身的意义。而字理识字教学恰恰可以对此矫正。

基于学生的字理识字教学研究

如上所说,当下字理识字教学的挑战在于判断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特点,这是因为已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准确地触摸小学低年级所要教的汉字的表意性,但已有成果又不足以面对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及其他研究者重点进行了这样的研究:其一,对小学低年级的生字进行研究,选择适合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汉字;其二,采用活动探究的方法实施字理识字教学,并积累多个案例以寻找其中的规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构字心理的规律;其三,针对现在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寻找有效的字理识字教学的策略。现以一则教学案例来说明。

在最初施教时,笔者选择了“人”字作为字理教学的引子,这是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学生原本是认识的,但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以让学生能够建立“字”与“理”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就应当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字进行字理联系的教学。教学时,首先用PPT投影一个站立的人的图形——图形的呈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最为感性的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的;然后呈现出古体人字:、,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其与刚才所呈现的人的图片有类似之处,但这个时候用来表示人的已经不是图片,而是一种符号了。由于图形与符号之间存在着形的相似,因此可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两者的联系,当最后呈现“人”字时,学生便会感觉这样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类似的汉字很多,教师可以适当重复,关键在于建立字理之间的意义联系。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更为复杂的字理联系的教学,实际上研究也就进入了以字理联系实施生字教学的阶段。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1”中有“燕”字,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字,怎样让学生识得该字呢?笔者结合字理教学的思想,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几幅不同角度的燕子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较为完整地体现出燕子的外形呢?最终学生选择了从燕子的背部观察的视角,然后尝试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所认识的燕子,学生画出了这样的形状:,这个外形与“燕”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教师此时应借助于学生的思维,通过图与符号含义的逐步演变:淡化图示含义,强化符号含义。这个过程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只要学生是瞄准“燕”字就行。最后当教师呈现的符号时,学生的思维就活了起来,当他们对照“燕”字的写法时,头脑中便会多一分字形发展的过程,而不再是机械的笔划记忆。

字理识字教学的更高水平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字理之间的联系,譬如汉字的“汉”字,有了一定字理联系直觉的学生会意识到:左边的三点水就表示河流(汉水),“汉”本为“漢”,右本指粘土。水土滋养的就是华夏文化与文明的人种。有意思的是,当笔者将“漢”字写在黑板上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笔划太多啦!”当笔者让他们猜想时,他们却也能够想到水指河流,而右边的尽管不懂,却也猜出应当与人有关。这样的联想,可以证明字理教学的意义。

收获与反思

字理识字教学并非全是益处,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字理识字如同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一样,其表现出来的“耗时”等特征,决定了该识字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可以说字理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播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拥有一项识字的本领,可以在中高年级的生字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研究的一大收获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多地喜欢从图形向符号过渡,这是符合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发展心理的研究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将少数汉字的繁体字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尽管这不在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之内,但考虑到中华文化在汉字中的血脉,考虑到近年来有识之士呼吁对繁体字的尊重,笔者以为这样的尝试是值得的。而事实也证明,只要迈过了笔划繁杂这道关,学生会对一些形义俱佳的汉字保持长久的兴趣。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4

实践证明, 巧妙运用字理的识字教学, 不但形象生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加深了感性认识, 培养了理性思维,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作法如下:

一在直观形象上明字理, 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图片、多媒体演示和体态模仿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 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 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将这种方法用在辨析易混字形的字理时, 优点显著,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汉字构形理据的理解, 牢记汉字的正确字形。

1. 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提出:“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会意字、象形字的教学中, 可以先根据字义画出形象逼真的图画、符号, 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画、符号来认识、理解生字。识字教学中的绘图法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引导、鼓励他们自己画出图画, 进而探索出符号, 再启发他们将识字与自己的画画结合起来, 把汉字画出来并加以说明。让学生在有趣的绘图活动中掌握识字方法, 让学生成为识字教学的“主人”。

2. 让识字教学演变成“小电影”

多媒体教学可将呆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汉字的形和义的关系显而易见, 一目了然。如教学象形字“日、月”, 可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 弯如镰刀的月亮, 慢慢演变成象形字, 再逐渐变成简化字。如“鱼”的教学, 先用多媒体出示彩色鱼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兴趣, 集中注意了解鱼的形状, 再出示黑白色图片, 用粗线勾勒出鱼的外形, 然后出示鱼的象形字, 使学生了解到“鱼”是根据鱼的形状变来的, 最后出现对汉字“鱼”的分析 (鱼头、鱼身、鱼尾) , 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字形。又如教学“鸟”, 先出示一张头上有彩色翎毛的小鸟的投影片,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鸟的象形字, 使学生了解“鸟”字是根据鸟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最后出示楷体“鸟”字, 并对其进行分析 (翎毛、鸟头、眼睛、身子、尾巴、爪) , 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强化字形。学完“鸟”字, 我把“鸟”的一点擦去, 问:“如果鸟没有了眼睛会怎样?”“什么也看不见。”“对, 眼前就会乌黑一片。‘鸟’字去掉点就是‘乌黑’的‘乌’字。”“乌鸦全身羽毛乌黑, 连眼睛也看不出来了, 所以‘乌鸦’的‘乌’字与‘乌黑’的‘乌’是同一个字。”这样既学习了“鸟”, 又认识了“乌”, 并形义结合的区分了“鸟”与“乌”这两个易混淆的形近字。利用多媒体教学, 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 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演示给学生, 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 把理解汉字字形的难度分解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

3. 一切尽在体态中

七、八岁的孩子好动、好玩、好模仿。

而汉字中有许多字贴近学生生活, 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示, 如教学“捉”字时, 可先让学生表演怎样捉虫子, 通过表演明确“捉”实际上包含两个动作, 即手脚并用, 如此“捉”的理解记忆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二在故事儿歌字谜中析字理, 优化识字效果

1. 寓字理识字于故事之中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 又喜欢听故事。实践证明, 讲故事是进行启蒙教育的好方法。教师可收集一些祖先造字的小故事, 让学生从中理解汉字的由来, 并掌握汉字的字形。教学中还可让学生自由编故事。如教学“拔”字, 一个学生说:“‘拔’字指一个小朋友用手 (扌) 拔萝卜, 拔呀拔, 萝卜长得太嫩了, 结果拔得汁 (丶) 都滴出来了”。这样用简短的小故事, 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调动他们识字的兴趣。

2. 寓字理识字于儿歌、顺口溜中

儿歌浅显、易懂、活泼、好记, 深受低年级儿童的欢迎, 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学样式。顺口溜简单易记, 朗朗上口, 识字教学中适当打造儿歌、顺口溜, 可对学生识字、辨字、记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创编儿歌、顺口溜教学生识字,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编儿歌、顺口溜识记生字。如“天晴晴, 水清清, 请你来, 做事情。小朋友, 爱眼睛, 小蜻蜓, 夸你行!”再如学生自编儿歌:“上学去, 背书包;吃饱饭, 不要跑;洗衣服, 用水泡;过新年, 放鞭炮。”在儿歌中, 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利用顺口溜识记生字, 学生学得轻松, 记得容易, 且通过比较, 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3. 寓字理识字于谜语中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 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在教学中, 可适当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 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六”的谜面可记为“两只蚂蚁抬根棍, 一只蚂蚁棍上困。”“非”字可记为:一个猪槽两头通, 六头小猪两边排。“众”字可记为“一个人, 两个人, 一个在前两个跟, 团结起来力量大, 人多谁也不离群。”在教学中我们还可开展字谜比赛, 让学生自编字谜, 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 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 又在村中——树, 一月长半斤——胖, 一刀将牛角分开——解……尽管学生的字谜很幼稚, 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通过巧用字理, 一个个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一幅幅图画, 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化的内心视像, 中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就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字理识字教学 篇5

“心得”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 现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在我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吕俐敏博士关于“聚焦汉字教学,提升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后,更理解了“心得”一词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汉字的起源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我比较关注识字教学,但是有些现象着实让我担忧:有的老师把讲读字与认读字混为一谈;有的老师只是盲目地让孩子描红而不从兴趣出发,走他孩童时期识字的老路;有的老师方法单一,所有的左右结构的字都用加减法记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兴趣就在单一枯燥的加减中慢慢地消失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教会孩子方法是我们教学的催化剂。

在一次识字教学评优会上,经历了几节大同小异的课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评委眼前一亮: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家”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没人猜得出。老师接着写“家”,学生纷纷笑着说:“里面有猪、猪!”可还是猜不出究竟是个什么字。老师笑了,接着写,全班学生屏息凝神,听课老师也瞪大了双眼,当老师的“家”字还没停笔时,孩子们已经喊上了:“家,这是家字。”随后老师又写了一个“家”字,并告诉学生:“这四个字都是‘家’字,我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写的。最早的一个是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你能猜猜它为什么这样写吗?”孩子们开始想象„„这一环节是我们看到了字理识字的广阔天地。

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篇6

一、追根溯源,据形释义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明是也。也就是说,这样一类字,就是画成所表达的那个物体,画的时候,构字线条随着物体的形状做曲折的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但是这些字在楷化、简化之后,形、义并没有失去联系。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象形字时,即可利用这种字理的演变,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来巩固字形,理解字义。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2课《口耳目》一课时,我对“口、耳、目”这三个象形字都采用了追根溯源、据形释义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质量。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字理识字软件。第一幅为实物图画,我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在观察概括的基础上,演变为金文,最后演变成简化汉字“口、耳、目”。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猜一猜各部分分别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在轻松地识记字形中初步感知了字义,知道了“口”的本义就是嘴,“耳”的本义就是耳朵,“目”的本义就是眼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形义联想,趣中获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座右铭。识字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而且耗时多、见效慢,很多时候只认字形而不知其义,更谈不上准确运用。在一年多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引导学生进行形义联想,他们的识字兴趣相当浓厚而且识字效率特别高。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日月明》一课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采取创设情境、编故事的教学方法,在复习“日、月”字义的基础上,识记“明”的字形,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的本义。我是这样设计的:太阳有哪些优点?你知道月亮有哪些优点吗?那么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会怎样?你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大家创编一段故事吗?有的同学说:“太阳和月亮是一对兄弟,太阳是哥哥,白天为人类放射万丈光芒。月亮是弟弟,给在黑夜走路的人照亮。有一天,天突然特别亮,仔细一看,原来是兄弟俩手拉手玩呢!”又如在教学“休”字时,我这样设计:一个人路走得太多了,又渴又累,突然他看见了一棵树,便靠在了树上,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休)他要干什么?(想休息一会儿)这样激发学生进行形义联想,促进了学生学习字形与字义的协调统一发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辅以动作,察而见义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辅以动作来识记汉字,这样更直观,更富有表义性。例如:让学生将手放在眼睛的上面来表示“看”字。教师单腿站在地上,另一条腿踢出伸直,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身)“灭”字的学习放手让学生做动作。有的学生将纸条点燃,然后拿了一把铁格尺盖在上面,火一下子就灭了。用动作来表示字形,讓学生在仔细观察动作后,更透彻地理解字义。

另外,还可以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关注字理,或者引导学生组词造句,引申本义。无论如何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识字时,要注意把握字理解析的深度,要充分关注各年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根据实用义运用恰当的语言或方式灵活解析汉字构字规律,科学运用字理识字,探源而行,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气氛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第三小学)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7

一.据理识字

据理识字即根据字理去认识汉字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 依据字形结构去理解汉字, 当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意思, 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作为教师, 首先要在备课时下功夫, 对每一个汉字要深度地分析。教师要掌握这一特点, 用依据汉字的字理, 根据规律记忆, 同时在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整体和统一性。如教授“支开”的“支”字, 让学生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只须用简笔画, 粗线条勾勒出一只手画面, 结合讲解, 学生即可正确理解“支”字的意思, 支, 手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达到对“支”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就是据理识字法。这种据理识字, 是有目的地识记, 自然记忆深刻, 掌握牢固。

二.看图联想法

看图联想就是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比较适用于象形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图, 由图识字了解汉字的本义, 分析汉字构造的本源, 了解汉字与汉字的形、音、义方面的联想, 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 教授“川”字时, 可展示“百川”, 以具体画面表现出“川”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川”字各部分的构成, 析形解意。如此形义结合, 达到明理效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三.部件知义法

有许多汉字音同字却不同, 也就是意义不同, 究其原因是每个汉字的部件不同。通过对同音字的对比使每个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义。如教授“燕、艳、咽、焰、砚”这几个同音字时, 对“燕”字作重点分析, 可以先展示“燕子”的实物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外形, 然后对照“燕”字进行比较,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表示的是燕子头部, 中间部分的“口”表示的是燕子的身体, 分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就如燕子的翅膀, 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 这个“燕”字, 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 口吞食物的“咽”, 以及火焰的“焰”等绝不会再混淆。这种对比明理, 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记忆清晰明了。

四.拆分会意法

现行语文教材中, 识字教学的安排基本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 “六书”构字基本都涉及。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象形字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也有一部分指事字, 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还有会意字和形声字, 这两类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而成, 因此教好象形字, 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多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也容易找出规律。例如先教“田”和“力”字, 再教“男”字;先教“木”, 再教“水、本”;以及先教“火”, 再教“炎、焱”, 如此等等, 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音形结合法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借助形体构造表义的, 是非常典型的表义文字, 在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 可以从字形分析出字义来, 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运用到汉字中的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如“足、跳、跑”等系列字都与“足”有关;再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 只须先教好基本字:“包”“莫”, 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在教学中, 学习“灭”字, 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 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火) , 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 火就会灭了, 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 它的音形义迎刃而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掌握识字规律, 更好地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

六.趣味猜谜法

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趣味猜谜的方法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字理识字方法。根据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趣引学, 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出发, 给枯燥的方块字以活灵活现的描述, 给汉字以灵魂, 童真童趣,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生喜欢了, 感兴趣了就愿意学习汉字了, 在教学中, 学生们非常喜欢猜字谜, 自己编字谜, 在识字方面得到了量的积累。如字谜“门里有人”, 谜底为“闪”;谜面“春秋不算热”, 谜底为“秦”;谜面“马儿走进门”, 谜底为“闯”;谜面“日月在一起”, 谜底为“明”;谜面“吃一半拿一半”, 谜底为“哈”。再如“白水是泉、二人土上坐”等等韵味十足的字谜读起来琅琅上口, 使学生兴趣更浓, 收效更佳。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8

一、图示法

在“六书”造字法中, 象形是基础。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 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在象形字的教学中, 我们可出示图画或实物, 在图和字的对照比较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对“燕”字的教学, 我们先让广大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 然后与文字“燕”字进行比较, 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 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 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北”像燕子的翅膀, 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么一分析比较, 学生明白了古人造字的原理, 在写“燕”字时, 就没有学生将“燕”头部的那一短横漏掉了, 因为少了那一笔, 燕子就没有了圆圆的脑袋, 燕头就没画完整, 那哪行呀!

二、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 就是将字体分解成若干个构件, 让学生了解和分析构件的意义, 然后再将这些构件组合在一起的方法。例“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三日为晶”“小土为尘”。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这个字的整体, 当分开后还可以学习分体。又如“聪”, 由耳、口、心和两点组成, 两点代表眼睛, 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变得聪明。合成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 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三、演示法

在会意字的教学中, 有部分汉字需要创设情境, 用人的肢体语言、实物或合作的表演等表示字理, 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目的, 从而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汉字。如我教“看”字时, 这个字体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记并且也不是很好写。但是我要是用肢体语言展现给学生就会变得简单化。我把手放在眼上方, 瞭望远方, 问学生:“教师在干什么?“有的调皮的学生就说:“教师变成孙悟空了。”这个时候学我边写边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看“字, 上面是一个”手“字, 下面是一个“目”字。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识字,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歌诀法

汉字让我们广大学生学起来是比较烦躁的, 尤其是有些汉字笔画繁琐而且结构难掌握。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把繁琐的汉字变得简单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进行字形教学, 既有趣味性, 又有思考性, 学生喜闻乐见, 识字效率高。例如, 为了区别“辛”和“幸”, 我抓住它们上半部分的不同, 用“一点”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福”两词体现字义, 并编成儿歌“辛苦一点, 幸福十分”, 沟通形、义联系。又如为了加深对“页”字旁的理解和印象, 我们可编儿歌:“页字旁, 头有关, 一颗脑袋一顶帽, 一条领带系颈上, 一把胡须真漂亮, 脸颊红红精神好。朋友朋友别烦恼, 工作顺利心情好。”儿歌中有8个带有页字旁的字, 学生通过对这些字的揣摩分析, 即了解了“页”字旁的含义 (与人的头部有关) , 又轻松地认识了一大串带“页”的字。这些儿歌深入浅出, 既体现了字理教学的特点, 析形索义, 因义记形, 又照顾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用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进行讲解, 生动活泼, 对学生汉字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五、猜谜法

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教师对于一些字的外形特点, 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这个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 也是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络。这样, 可以更好地营造我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大大地提高我们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 教学“春”字时, 我采用课件设计了一个“字形魔术”, 即用鼠标点击“春”字时, “春”字依次化解成三个部件“三”“人”“日”, 接着出示风和日丽、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背景图, 随即三个部件活动起来不断旋转着又拼成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字。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 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 欢呼着:“再变一次!再变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于是就对字形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我随即编成一则有趣的字谜:“三个小儿乐悠悠, 红日晴天去春游。”又如字谜:“又在村中” (树) ;“座位不正” (歪) ;“田里干活出力气” (男) “十字尾巴弯弯, 算算比十少三” (七) ;“因为自大一点, 惹得人人讨厌” (臭) ……这些带有韵味的字谜朗朗上口, 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并且, 潜移默化中, 学生感到了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 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 小学生这个阶段是初步认识知识的阶段。我们广大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 顺者则兴, 逆者则衰。我们的学习也是有规律的, 包括我们的识字。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 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 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 逐渐形成自己识字的能力, 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从而, 提高我们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习, 认识汉字和词语。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 通过这些规律达到让学生快速识字并牢记于心的方法是每个小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文章通过图示法、合成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几个方面的讲解, 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字理巧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9

汉字字字有理。所谓“字理”, 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 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 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让学生见形知义, 牢记于心。

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 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 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 顺着文字的记忆, 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 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 表达着她所代表的那种意义, 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 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 心头自然会升腾起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在我们语文教材的封面上, 孩子们早已见识了“册”这个生字, 如果我再让他们读呀读, 孩子们肯定一点兴趣也没有。如何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呢?我联想到了语文第九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阅读材料《“册”“典”“删”的来历》。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我决定通过溯源图教学“册”这个象形字。

课上, 我问孩子们, 想不想看看古时候人们读的书是什么样的?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顺势出示了一幅竹简图让孩子们看, 同时告诉他们: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 因为当时还没有纸, 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这种竹片或木片, 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 记载一件事, 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 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 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东汉元兴元年 (105年)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书写的材料竹片或木片才逐渐被纸代替, 书写成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接着, 我通过“分解——组合”教孩子们讨论“典”“删”这两个会意字。当我出示“典”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时, 孩子们兴趣高涨, 情绪饱满, 小脸涨得红彤彤的, 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孩子说:“‘典’字下面的撇、点是两只手, 小心翼翼地捧着捆好的竹简, 说明这份竹简很重要。”另一个孩子说:“‘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当我出示“删”字时, 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删”字的字理, “是竹简上有了错字, 用刀片刮去。”无须反复抄写就记住了“删”的字形结构, 而且记忆深刻。

提高识字效率

每个汉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尧”, 因其功高盖世, 后人尊称其为尧。故“尧”有“高”的意思。“晓”, 即指太阳升高了, 引申意即为“天亮了”、“通晓、明白”……

小学语文老师虽然不是汉字学专家, 但了解一些汉字学知识, 懂得一些常用汉字字理, 确实对识字教学大有益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引进字理, 传播传统文化, 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教生字“雁”时,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书空, 课后让学生抄写, 尽管反复操练, 识记的正确率还是很低。如果利用字理来教学“雁”字,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说文解字》告诉我们:“隹, 鸟之短尾总名也。”隹是一种短尾巴鸟。“雁”是由“厂”、“隹”和“亻”三部分组成的。“厂”是山崖, 单人旁“亻”指的古时男子向女子求婚, 须射雁以赠之。通过这样的字理讲解, 学生对“雁”过目不忘。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还发现哪些汉字带有“隹”字?在课外学习中, 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包含着“隹”的常用字, 如:集、雀、雏、雌、雄、雕等, 这些字都与鸟类有关。当然, 也有不少包含“隹”的字与鸟类没有关系, 如:堆、锥、椎、谁、推、唯等。这些字虽然同鸟类没有关系, 可是它们的读音可都和“隹”有些接近。也就是说, “隹”在与鸟类有关的字里, 是表意的形旁;在与鸟类无关的字里, “隹”是表音的声旁。

纠正错别字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程度, 在据义构形的时候汉字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 它们的区别往往只在那么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撇、一捺, 学生很容易写错, 如鸟——乌、竟——竞、既——即、矢——天等。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 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 运用字理教学, 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

如对“篮”和“蓝”字的识记, 我是这样引导分析的:“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篮球运动始于美国, 起初没有篮板和篮环, 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一只篮子, 把球往竹篮里投, 为此是“篮球”而不是蓝色的球, 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篮”球写成“蓝”球了。

为让学生自主探索, 形成自己的识字方法, 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自主性。我让学生讨论探究, 怎样区分“辫”“瓣”“辩”, 有学生沉思片刻, 立刻站起来说:“辫”是辫子的辫, 它和班上的女同学编成的辫子形状很相似, 你们看辫子编的不是“纟”呀!关于“瓣”, 它和花果有关, 外面有一片片的瓣叶, 里面的“瓜”多像花蕊。“老师, 我和王强在争辩呢!不用语言行吗?所以辩论中的“辩”中间一定是‘讠’”。

我想, 经过大家的讨论, 这样的错别字大概不会再出现了吧!

提高审美能力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 具有独特的魅力。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她深远的意义指向, 使汉字书法成为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 像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通过识字、写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字理识字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识字之中,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山川的“川”时, 我应用字理识字, 让学生明白“川”是河流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 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使学生生动、真实、身临其境地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 我让学生写写“川”, 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 强化发现美的效果。令我欣喜的是, 孩子们写的“川”笔画苍劲有力, 间架结构得体。此时, 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训练思维方式

字理识字让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 思考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有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联想, 不仅加深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遇到一个生字, 学生会思考:这个合体字是形声字吗?如果是, 形旁和声旁是什么, 形旁表示什么意思?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个生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怎么区别它们?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我还能找出哪些和它同声旁或同形旁的字?在自学一课生字时, 学生会独立思考:这课生字有多少难学的字, 用什么方法解决等。有的汉字还成为学生研究的课题, 学生在追问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汉字的故事》 (吴东平著)

[2]《字理教学手册》 (黄亢美编著)

[3]《字理新说》 (刘家齐编著)

[4]《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9年第6期,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要从汉字抓起》 (李菁李泉荣著)

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 篇10

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基础学科,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有丝毫马虎。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步接触汉字教学必然会觉得力不从心,分析汉字的构成可以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遵循特定的构造法则,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制度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字理教学法综合概述

字理教学法是以汉字的构成规律为研究出发点,通过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市政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提高现代社会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在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汉字的构成、来源以及含义具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根据汉字结构的不同字理识字有图示法、演示法、联想法等多种形式,而且,字理教学对语文教材基本没有要求,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汉字结构的统一特点就是点和线,对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发展历史等进行分析,可以将汉字的创造大致归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六类。对于没有语文基础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汉字不仅要会读、会写,还应掌握汉字相关的字义,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无疑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对此,字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简化。简化汉字的复杂度,从内部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汉字进行规划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汉字期间具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汉字的内涵。

(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元素和全程指导元素就是汉字的发音、形态以及含义。字理识字教学法从汉字创造根源出发,巧妙的利用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直观精准的方式对汉字进行剖析,从而使识字教学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此外,字理识字教学法敏感的抓住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将抽象的思维逻辑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理解汉字,并吸收相关语文知识。

四、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析造字法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汉字并非凭空捏造,相反的,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造字原则。运用字理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必须承认的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有待加强,但是他们却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模仿力。象形字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外在关联,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爪”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观察几幅鸟类的爪子,以绘画的形式较“爪”字呈现在课堂之上,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网”、“田”、“月”、“山”等汉字字理教学中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字理识字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合任意一版的语文教材,因为字理教学法是立足汉字宏观全局,针对每一种形式的汉字都有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字体构造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每种方式的精髓所在并做到可以随意切换。例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图示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对于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可以将点拨法与歌诀法进行联合运用,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汉字应用能力之后,教师还可以将猜谜法引进到课堂教学中。

(三)反复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通过对汉字的透彻理解,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发生。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文的灵活性与积累性,灵活性是指语文知识范围极广,内容多变,因此,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字理识字教学法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良好的现实考擦依据,是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高效的一种手段。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2,23:251-252.

[2]袁勇.字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情感读本,2014,35:73-74.

[3]胡建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字理识字”法[J].学周刊,2014,27:228-229.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11

一、巧记字形

在小学阶段,学生写字多笔画、少笔画的现象很突出。有时候,老师也无奈,只能让学生反复多读几遍,多写几遍,学生写得哈欠连天,昏昏欲睡。而对于有些字,教师可以分析字源,依据字理,让学生明白字理,掌握字义,了解这个字本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就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而且记忆深刻,解决多笔少画的难题。如“染”学生容易将“九”写成“丸”。这时依据字理就能很轻松解决识字的难点。“染”从水,表示在水中浸煮,从木表示草木中提取的颜料,“九”表示数量多,从“九”表示了染色要经过多次浸、煮,体现了工艺的复杂、劳动的艰辛。再比如,“醒”的偏旁“酉”,学生很容易写成“西”。这时,字理又可以帮上忙了。和学生分析“酉”是古代的酒壶,而这种器具上都刻有漂亮的花纹,现在“酉”中间的一横,就代表了美观,告诉学生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笔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横。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是乱用形近字,如“冠”、“寇”混淆。教师可结合介绍华夏先祖的冠礼仪式来介绍字源。“冠者礼之始也”,在冠礼仪式中,长者为青年戴上帽子,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冠”的部首“冖”表示帽子,意思是一个人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而“寇”的部首“宀”表示房子,“宀”下面的部件表示手拿棍子。那么,“寇”的意思是一个人手拿棍子跑到人家的房子里去行凶,即强盗、侵略者。在这样的追本溯源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探究了字的本义,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区别和记忆。

二、明晰字义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选择学生喜欢的猜字、编顺口溜等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在教学“一碧千里”的“碧”时,编顺口溜识记,如一个王老头、一个李老头坐在石头上。学生很高兴,也易于准确识记字形,对于字义却是特别茫然。长此以往,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学得懵懵懂懂。在细细品味后,发现这样的教学出现了浅尝辄止的遗憾,陷入了为认字而识字的误区。依据字理,可以实现音、形、义的统一。如“野火烧不尽”中“尽”字,通过分析字理,可以看出上部分像倒过来的筐,下面的两点表示筐里的东西都掉出去了,这时筐里什么也没有了。由此,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尽”的音、形、义。

还有一些笔画繁多的汉字,如“慈”,教师可以分解笔画部件,帮助学生理解“幺”是小的意思;心字底,是心脏的象形,与心思有关,通过溯源了解“慈”的本义是母亲的关怀,引申为仁爱、和善。教师讲关于汉字由来的有趣故事帮助学生追本溯源,掌握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不仅准确识字,增进了感恩之情,而且感受了祖国传统文化。

三、掌握规律

识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规律和方法。依据字理,以一带多个,可以轻松识字。如教学“品、晶、森、众”这一类字时,可以请同学找出相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由相同的单字“口、日、木、人”重复三次,再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蕴含着三个以上表示数目多,所表达的意思加强了。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教学重点放在形声字的形旁的探究上,抓住时机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形旁与构字之间的意义关联进行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学习汉字的方法。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汉字的古、今衍变过程,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掌握足、手、水、火、言等字所蕴含的意思及变成偏旁时简化的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识字兴趣、识字方法,就能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自主学习,也就打破了以往的那种“机械识记——反复抄写”的怪圈。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字理教学,也不是字字分析字理,课课运用字理,要因字而异,切不能主观猜测、随意想象,更不能强人作解。

溯源说清字理,适当联系字源,是识字教学中的一条蹊径,着眼在“巧”。恰当地分析字理,汉字将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笔画的组合;恰当地分析字理,识字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读读音,写写字,而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知识、一幅幅画面。恰当地运用字理,既让学生轻松识字,又了解了汉字文化,实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诗如画的汉字引领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借助“字理”识字写字 篇12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课堂上给予生字词教学的时间并不多,需要精打细算,既不能像低年级那样从字音、字形、组词、字义一步一步地教,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学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学中有选择地抓关键字、难点字,抓学生容易混淆或者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字理识字教学法,不但轻松识字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字理,从品味汉字意蕴开始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的规律。让学生发现并依据这种规律弄清汉字音、形、义的关系,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进行识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认识生字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情感色彩,同时提升自主识字的能力。

1. 图文结合学习象形字

对于难以识记字形的象形字,采用欣赏图画的方式,展现形体演变过程,在图与文的巧妙联系中识字,充分发挥学生形象记忆的优势,让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鲜活起来,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寇”,形难记,义抽象,可出示“寇”金文。,宀,房屋;,元,人头;,支,持械攻击。造字本义:侵入民宅,袭击主人,武力劫掠。篆文。学生观赏后,对“寇”的字形与意思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日寇”的意思就水到渠成了:日本人持械侵入我中华国土,武力掠夺。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深处涌起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2. 了解部件间的联系学习会意字

会意字非常有意思,几个部件的意思加起来就是字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拆字的部件,发挥想象力,揣摩各部分的意思,再推测出整个字的意思,也能明白该字的形成过程。如教学《桥》一课“祭奠”一词。首先利用识字课件展示我们的祖先虔诚地用手把肉块等供品摆放在祭台上进行祭祀的情景。然后把古文字“”拆开由三部分组成:上边是左右结构。左边像“月”的字,实际上是“肉”字的变体。诸如“肚”“腹”“肠”“脸”等字中的貌似“月”的字,都是“肉”字的变体。凡是和鬼神有关的字往往从“示”如“神”“祈”“祷”“祭”“祀”等。这一礼仪要求祭祀者要在被祭祀者的祭台上摆放肉类以享逝者。“奠”的古文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装着酒的酒瓶子;下边“”是一个“大”字。意思并非表示要大个的酒瓶子。这里的大字,实际上是两只手的变形,在小篆中还能依稀看到两只手的形状。这种礼仪要求祭拜者要恭恭敬敬地双手拿酒祭洒灵前。学生惊奇地发现,延续几千年的祭祀情景竟然融入在这两个字的书写中,学生在感叹汉字中蕴含着无穷奥秘的同时,也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 举一反三学习形声字

形声字的基本构字规律是“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而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若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特点来理解和识记,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教学“销”,首先出示“肖”字,让学生回顾它的读音,然后在“肖”字周围加上“钅、氵、宀、雨、刂”等不同偏旁,分别形成“销、消、宵、霄、削”等汉字,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音与“肖”有关,字义分别与各自的偏旁有关,在充分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别给这些形近字组词,就不会出现同音字乱代的现象。当然还应该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义。例如“忄”与人的心情有关,“扌”与人的动作有关,“月”与人体部位有关。这样的识字过程充满情趣,既有趣地识记其形又清楚地了解字义,学生往往学而不厌。

二、字理,在分析汉字中寻找规律

汉字经过长期演变,字形与字义之间原本密切的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联系不再密切,有的失去了联系。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对每个汉字都进行字理分析,课堂时间不允许,也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字理识字时,要在分析汉字的字理中寻找规律,考虑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

1. 掌握重现率高的基本字

通过中、低年级的学习,大多数结构简单的字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如“隹”字像喙利翼长的鸟,其特点是飞动中猛禽的动态,所以有展翅的形态,隹以鹰的形象为代表(翅膀大、强而有力、有利爪,可以向下垂直俯冲)。其次还有雕。“隹”和“追”同音,可从侧面说明这种猛禽善于追捕其他的鸟和小型动物。猎鹰的功能之一也是由于其动作迅猛而准确可代替主人去追捕猎物。雁、隼、准、準、進、雕、舊、鷹都反映出隹的善动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汉字全都是基础字,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这些基本字后,就可以对高年级的许多汉字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2. 区别易混淆和写错的字

汉字中易混淆和易写错的字大都是字形相近,比如将“冶”写成“治”,“冷”写成“泠”。对“氵”旁,大家都知道是表示“水”义。但要分析“冫”的意思和作偏旁的作用,还是需要字理知识的。“冫”在甲骨文像水面结成冰时上拱或裂纹的形状,字的音、义都是“冰”,是“冰”的初文(即刚开始的写法)。以“冫”为意符的字大多与寒冷、凝结等意思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凋、冬、寒”。“冶”字是用冰块的融化比喻金属的销熔,所以用“冫”旁;而“泠”指水的清凉而不是冰凉,所以是“氵”旁而不是“冫”旁。这样分析形近偏旁,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形、义,避免了混用,而且很好地掌握了“氵”和“冫”两个形近意符的知识。

三、字理,在书写汉字中提升

上一篇:写话能力下一篇:直流供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