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共14篇)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篇1
乐山市众通公路货运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源头控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把好从业人员管理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要求》(JT/T912-2014)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从业人员,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一岗双责”的规定,遵守《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
二、公司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安全科、业务科、办公室负责。
三、从业人员的招聘管理由业务科根据业务需要提交拟聘用从业人员的信息申请报公司管理层研究同意后,制作招聘公告、发布招聘信息及要求。公司安全科对应聘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包括: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条件、驾驶证、年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业务技术条件(驾龄、安全行车经历)、酒驾记录、超速20%—50%记录、吸毒筛查记录、违章违纪记录、职业品行等。
四、经审核合格的驾押人员必须参加公司72学时的岗前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方可上岗。岗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正式录用后,公司办公室根据具体岗位确定其工资标准及其他相应的责权利,办理社保。
五、安全科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及从业资格证建档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准驾车型、取得驾驶证时间、从业资格证编号、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通讯方式、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学习和安全活动记录、违法违章违纪处理情况、调离辞退记录等,做到一人一档。
六、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具体培训内容、要求、记录按照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执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应按照规定每2年参加继续教育。
七、从业人员应接受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公司安全科对从业人员发生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纠正,并按照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对其作出相应处罚,或责令其下岗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违法违章违纪情况记录,记录包括违章时间、地点、违章内容、违章处理等情况。
八、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卫生习惯,定期做健康体检及心理职业适应性检查。
九、对不适合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从业人员应上报公司管理层审批,依据《劳动法》办理调离或辞退,由公司办公室提前一个月填写辞退申请,分管领导批准后,办公室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阐明辞退理由,本人到公司结算工资待遇,办理相关手续。调离的人员应进行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聘用从业人员有离职要求的,本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经公司批准后,到期后方可与公司结算工资待遇。公司办公室负责对从业人员的聘用、调离、辞退、辞职等作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十、本制度自二0二一年九月一日执行。
二0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修订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篇2
关键词:军队会计,从业人员,管理
“军队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随着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会计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 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军事经济决策、服务于军队建设。 “人”始终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也是最核心的要素, 所以必须加强军队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 才能促进军队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会计效益的正常发挥。
1现行军队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从业人员选配随意性大
一是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军队会计人员的选用, 基本上是单位负责人或者部门主管领导说了算, 缺乏公开民主机制。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用人体制不仅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和使用每一个同志, 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弊端。二是人员选用受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事设职, 因职择人, 而是因人设岗, 因人设事;会计人员的选用主要不是以实绩为准绳, 而是以领导人的主观评价为依据, 这就很难做到客观和公正, 严重挫伤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1.2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
一是继续教育内容不系统。多年来, 军队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仅仅是军队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 缺乏市场经济、税收、诚信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是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现在军队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考核机构,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学员“混过关”现象。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亟需完善, 使会计继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继续教育考核成绩与后续使用脱钩。军队一些单位对继续教育成绩较好者无任何奖励措施, 在晋级增资、晋升职务方面没有拉开档次, 极大地损害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1.3 会计从业人员考评机制不科学
一是考评标准不规范。目前, 军队尚未建立具体、实用的会计从业人员考评体系及指标, 各单位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这些都导致在实际考评过程中, 难以操作, 考评客观上流于形式。二是考评主体不科学。在军队会计工作实际中, 考评主体是本单位领导者, 这样必然影响到考评的客观公正性。会计人员既然是受上级财务部门的委托来管理本级单位的资金及军队资产, 其相关考评也理应由上级财务部门进行。三是考评结果与使用脱钩。目前, 一些部队单位会计人员考评没有与会计人员奖惩、使用挂钩, 这样的考评就失去了考评本身应具有的含义及意义。
2加强军队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军队会计从业人员选配机制
首先要强化从业资格证管理。我军应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军队会计人员的任职制度, 严把人才的入口关。各级财务部门要对会计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各单位按期向上级会计管理部门报送会计从业人员名册, 然后由总后勤部财务部进行网上核对。对按规定不能继续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 总后财务部有权注销其资格。其次要拓展人员选配渠道。政治觉悟高, 工作成绩突出, 职业道德水准高的会计人员要优先任用。要进一步增大从地方名牌高校毕业生中特招入伍的比例, 加强军地人才互补性。再则要改变用人机制。依制度进行管理, 实现选人用人的法治化。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弊端, 废止“暗箱操作”, 促进选人用人的公开化、民主化。
2.2 完善军队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单位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是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的首要任务。要使他们认识到会计职业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现时性、变化性, 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 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管理。负责培训的教育机构应加强管理, 明确并严格执行培训时间和纪律, 优选培训场所和教师, 有培训考核方案和标准。将会计人员培训的管理情况和考核情况通报其单位, 督促会计人员自主学习。而且继续教育成效要与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必须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成绩与单位的后续使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依此激发军队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更好地服务于后期军队会计工作。
2.3 完善军队会计从业人员考评机制
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军队会计人员考评中, 应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要建立规范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应当包括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将会计人员考评成绩入网, 实行动态考评管理。必须真正建立起军队会计人员考评的有效制约监督机制, 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三要建立考评成绩与人事管理结合制度。将考评结果与使用挂钩, 依据考评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被考评人员实施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会计人员重视考评, 真正发挥考评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正起.军队会计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7.
[2]孙国光, 陈艳利, 刘英明.会计制度设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6) .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篇3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我校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行为,提高效率,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1、各项工作要在学校的领导下进行,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服从学校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考勤纪律,不得迟到早退。
3、工作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
4、严格请假销假制度。请假一天及一天以上的由上级领导批准。请假要写出书面请假条,经学校同意后,方可缺席。因急事无法事先递交请假条的,必须先电话请假,事毕后,再补办手续。
5、离岗不请假按旷工处理。
6、工作人员要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当事人要照价赔偿。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5
1.1
建立一个规范的人员体检和健康的管理制度。保证从事生产的员工和行政部门等员工身体维持在规定的健康水平。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从事生产和行政部门等全体员工体检和健康的管理。
职责
3.1
行政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内容
4.1
健康标准:
4.1.1
从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仓库管理员和行政部门的每一位员工不得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及精神病。
4.1.2
在洁净区从事食品生产的员工除达到上述规定外,还不得患有皮肤病,体表不得有伤口。
4.2
体检范围:
4.2.1
消化系统及粪便检查。
4.2.2
呼吸系统及X 光胸部透视检查。
4.2.3
皮肤病方面检查。
4.2.4
肝功能全项检查。
4.3
体检频次及工作程序
4.3.1
新员工进厂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只有检查全部合格、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员工方可录用。
4.3.2
员工进厂后,每年必须按体检范围项下要求进行一次体检。只有体检合格、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职工方可继续从事生产。体检不合格的职工必须立即停止工作,调离岗位。
4.3.3
平时有身体受伤化脓的员工,必须等病情痊愈后才可以上班。
4.3.4
经体检如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皮肤病或其它可能污染产品的患者, 应立即调离原岗位或办理病休手续。病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后应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3.5
有关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监控人员必须把人员健康作为监控的重要内容,随时关注每个员工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如有疑问有权要求职工立即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以确保岗位上的每位职工的身体健康达到规定的健康水平。
4.3.6
新员工入厂前,必须由质管部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合格后才允许进厂。
4.4
每天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从业人员卫生防护检查表》。
4.5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篇6
一、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定,07年7月4日实施;对从业人员证监会监管、协会自律管理;
二、注意要点
1、面对违规指令抵制,及时报高管、董事会;还不行,报证监会、协会;
2、协会对从业人员执业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3、证监会及派出对违法本法的人员: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
4、机构向协会申请满足:近3年无不良;
5、2年不执业,参加后续职业培训;
6、从业人员辞职、死亡、解聘,10日向协会报告;
7、违反本法及协会自律规则协会纪律处罚,10日向证监会及其相关报告;
8、机构处罚从业人员,10日内向协会报告;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篇7
1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概述
目前对个人的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定义明确且取得共识的概念, 很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和认识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个人的知识管理的定义, 但有一点看法是相同的,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有目的和有意识地获取知识, 并对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与补充, 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
1.1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
高校采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高校公共需要、政府政策、商品知识、采购技术等许多方面。从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出发, 涉及的显性知识主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政府采购政策和法规、市场经济知识、采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法律知识、信息系统知识等等, 专业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采购艺术等, 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专业知识, 比如, 采购合同管理岗位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合同法规、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的监督执行、合同执行程序等等。
隐性知识包括已经显性化的隐性知识, 即采购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解决各种难题的经验和隐藏在采购人员大脑中的经验和感觉。隐性知识比较复杂, 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 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 它往往体现在执行政府采购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具体而言, 主要有下列几种能力: (1) 调查研究的能力; (2) 采购执行能力; (3) 奋力开拓、自主创新能力。
1.2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2.1 是政府采购发展趋势———电子化采购的需要
电子化政府采购核心内容是打破了传统采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障碍, 增强采购信息透明度, 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便利。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实践来看, 无论是效率还是效益, 都会有较大提高, 这种采购方式将是今后政府采购发展的方向。电子化政府采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 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只有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适应新形式下政府采购的需要。
1.2.2 是部门做出决策的需要
目前, 大部分高校都已成立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统一归口部门, 如:资产管理处、设备管理处等, 对个人所在的部门而言, 通过个人的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为部门的决策的创新铺平道路。
1.2.3 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和提升个人知识的应用程度的需要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 能在较短时间内, 有效增进高校采购人员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质与量, 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尝试错误上, 使其有效地建立专业自尊和意识, 在工作情境中做到游刃有余, 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 实现更有效的第一线决策。
2 加强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缺乏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知识获取的途径单一、知识分享匮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提出的策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便于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的理解和运用;其次, 要能够有助于其提高个人专业的发展;再次, 要在此策略运用的基础上使个人知识管理在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中能得到逐步的发展。
2.1 个人层面上的策略
个人层面上的策略是基于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立场, 以其个人本身可以采取的手段或方法来开展实施的。从个人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管理过程来看, 可以将个人知识管理分成个人知识生成管理、个人知识整序和交流管理、个人知识应用管理, 针对这三个管理过程,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的管理。
2.1.1 积极构建个人知识学习网络
知识获取是知识需求的具体体现, 也是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个人获取知识的来源有很多,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分析个人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并结合个人求知方法的特点, 从方便、经济、有效等角度去考虑如何获取知识, 争取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对显性知识, 可以从一切以文字、图表、数据等方式记载的载体上获得。而隐性知识, 不易被模仿和复制, 不易从现成的表述中获取。因此, 善于获取隐性知识是获取知识的关键。隐性知识的传播主要通过人到人的方式, 与拥有相应知识的人直接接触实现知识的收集。勤思考、多提问、细观察、及时总结是获取隐性知识的主要方法。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知识:
一是媒体网络。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 把与采购工作有关的媒体和互联网信息进行分类、鉴别, 并收集成系统, 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二是人际网络。每个人的人际网络都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核心就是尽可能地借助他人的力量, 围绕工作领域专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 一旦建立, 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 首先应该对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因此可以建立一个人物数据库, 详细记录有关人员的具体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目前职务、个人专长、参与的采购项目等, 以便对其进行充分地了解, 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尽快联系到他。人物数据库里的信息不仅仅是高校内部人员的信息, 也应该包括高校外部与高校物资采购有密切关系人员的信息, 如, 领域专家、政府官员、同行、政府招标代理人员、供应商等。
三是培训。培训是高校采购从业人员迅速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 对这类知识不断向纵深方向前进积累。
2.1.2 积极对个人知识进行整序并参与知识交流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作为一种知识工作者, 每天都要接触、使用到很多知识。如果对自己的知识不善于管理, 工作就会紊乱低效, 已有的知识储备也会因无序而流失。因此, 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学会管理个人知识, 在工作中不断去发现、发掘、总结、归纳、整理各类知识,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将显性知识系统化,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更好地为对教学一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个整序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使个人的显性知识更加合理、有序、系统。二是要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式很多,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对采购过程进行反思、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采购典型案例研究等方式, 把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规律等成果以资料、论文等文字形式符号化, 也可以以语言等方式在组织内交流共享。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个人想要得到他所需的知识, 就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 得到别人的认可, 即他必须能与他人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 所以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该转变观念, 不要把个人的知识看作私人财富, 应主动把自身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共享。通过这种交流、共享, 可以使其以较高的效率实现个人知识的更新, 达到“共赢”的局面。
2.1.3 在解决问题时应用专业知识资源
知识只有被利用才能创造价值, 不能利用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个人知识管理中知识获取、知识整序和交流共享等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知识的应用。为了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良好的绩效,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应积极利用技术手段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利用个人知识系统提供的知识渠道去提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利用相关的知识交流平台与采购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知识, 或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并不断提高高校采购从业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其自身认知结构。通过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地运用知识,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才能够对知识加以完善和分析, 去伪存真, 得出通过实践检验的知识精华。
2.2 组织层面上的策略
2.2.1 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使高校采购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需要运用组织学习理论把高校采购队伍及其相应的管理部门构建成学习型组织, 促使其不断学习, 以适应高校不断变革的要求。构建成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就是要在动态的环境中, 以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愿景为基础, 个人和组织不断地学习, 并运用系统思考, 尝试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 进而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以改变或转化整个组织行为, 增进组织变革和创新, 最终达成组织目标。
2.2.2 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设计满足激励对象各种需要的条件, 激发其参与动机, 使其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一套有效的知识激励机制, 在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尤其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知识共享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管理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针对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的特点, 参考激励机制模型,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于考虑:一是奖励性激励: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如, 职务晋升、表彰嘉奖等) 的有机结合, 激励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到知识管理中去。二是惩罚性激励:其核心在于对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知识的考核, 通过定期对其考核相关知识, 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如:每年年终通过考核和评估的方式, 对落后的人员给予减低奖金或者换岗的处理, 以此其他采购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为组织的共同愿景而努力。
2.2.3 加强对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
学校管理者应该为采购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培训, 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如:学费) , 全面提高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其基本工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扫清障碍。高校采购从业人员培训方式很多, 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正式培训和非正式相结合。在正式培训中, 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 培养高校采购从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 可采取类似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二是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上岗后也要培训, 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是经济时代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是促进个人学习、成长的必要策略。因此, 高校采购从业人员要充分重视个人知识管理, 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开拓自己的视野, 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敬华, 金听.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张晓玲.个人知识管理与素质提高[J].经济论坛, 2005 (11) .
[3]陈士俊, 王楠.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 .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篇8
【文章摘要】
目前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还停留在门店自行培训的粗浅模式上,没有经过专门企业经营管理训练的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在门店业务上不具备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通过将联网经营管理沙盘引入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培训中,可以对其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联网沙盘
连锁门店管理人员的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他们既是商业从业人员,涉及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信息管理等商业类学科的指示特征,也需要有一定工科管理基础,如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而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现状具有如下特征。
1 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
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高中和高职这两个部门,大多数在连锁门店从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连锁门店管理培训,而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或者在上岗前进行一定时间的集训,这样的知识及技能积淀是不能满足连锁门店管理一线的要求的。
另外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在协调性、管理性、项目性三个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
1.1协调性
连锁门店从业人员需要以团队的形势进行工作,在高负荷、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在团队内部和团队外部进行相应的管理协调,组织工作,使整个团队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但是,从现实的反应连看,相关的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却缺乏相应的团队合作精神,多数是通过个人的奋斗进行工作,没有教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在团队工作中亦对自己的“角色扮演”并不清晰。
1.2管理性
连锁门店从业人员需要与管理者调换“管理角色”进行工作思考,而不是只站在自身的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相应的工作中,连锁门店管理人员和下属之间的默契程度就决定了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连锁门店管理人员是不能胜任相关工作的。在管理性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和被管理者的服从性,是否能够贯彻管理者的决策而不走样,是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管理性关键点。
1.3项目性
连锁门店的从业人员职业特性决定了连锁门店的工作的项目性比较强,各学科间交叉关联度高,这需要连锁门店从业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升级”自己的知识层面,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通过相关的学习满足不断变化和提高的门店工作项目。特别是在遇到有交叉性的门店工作时,连锁门店从业人员需要能够“调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的学科理论或者技能进行协调,这样才能胜任岗位的项目性要求。
2 文献回顾
在《连锁餐饮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中,郑晓渝认为“通过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胜任模型的研究,需要在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培训上引入新的培训方法”。吴姹彬、陈志英等则认为目前的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尚不能满足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培训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周勇、唐文娟认为连锁门店经营管理者需要通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才能胜任相关工作,如需要在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训练中使用一定先进的培训手段才能完成相关岗位能力提升。郑彦提出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是协调性和沟通性,这是连锁门店从业人员必要的两种职业素养。
纵观目前与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连锁门店的“从业人员胜任模型”研究之上。相关文献都提到了需要通过管理培训方式的改进加强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3 引入联网经营管理沙盘提升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沙盘,sandbox,本意是指军事上用于模拟环境的一种构建表示方式,将经营管理沙盘引入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经营管理沙盘是通过现场进行沙盘操作,而目前通过对慕课(MOOCs)的研究与引用,构建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沙盘。
3.1联网经营管理沙盘的组成
联网经营管理沙盘的在硬件上主要由C/S模式构成,使用人员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可以通过有线或者WIFI等方式连入系统,进入系统后,操作人员通过系统分配好的账号登陆,进入相应的模块进行操作,有CEO(相当于店长)模块,CFO(相当于财务人员)模块,COO(相当于门店运营人员)模块,CIO(相当于门店信息管理人员)模块。在这样的多多角度交叉的模式下,能够全方位地训练连锁门店从业人员的各项职业素养,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相关人员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
3.2系统设置
在界面设置上,沙盘显现友好的操作方式和组成,能够上手即会,而且系统有相关的教学提示,能够在系统自带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并有线下教师对接体系,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训练,体现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设置良好的互动交流环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学生通过系统与教师直接进行问答,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系统记录的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其改进等方式。
3.3系统运行方式
系统的运行需要系统运营商的支持,系统通过开发后,相关的代理通过将系统的使用权限,账号、秘密等进行管理分配,采用门店加盟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与运营。在其中可以引入“威客”(威客的英文Witkey是由wit智慧、key钥匙两个单词组成,也是The key of wisdom 的缩写,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模式,通过威客模式启发学员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通过兴趣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工作训练,满足门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4 结论
在目前的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提升中,需要引入相关先进的培训方式,主要需要通过引入互联网平台的沙盘培训方式,运用慕课、威客等新型培训充实连锁门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在采用互联网开放平台进行连锁门店人员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从思想观念上跟进时代需求,主动转换培训观念,不再采用单一的培训方式。二是要使用先进的培训技术,引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分析获得学员准确的个人特性,能够对培训有提升的参考价值。三是要广泛开展,不要只在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区域中进行,通过互联网开放平台,类似于开放性网络百科等相关开放性互联网智慧平台进行教学,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联网经营管理沙盘的培训效用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中国上海:复旦大学, 2008.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篇9
二、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喉炎症、牛皮癣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治愈后凭方可重新上岗。
三、每日向安全管理员真实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
四、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口罩上岗。工作中,不准穿拖鞋。接触不洁物或入厕后,双手必须清洗消毒。
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理发、勤洗澡、勤换洗衣帽。上班不带戒指、耳环、手表,头发不得外露,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得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六、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严禁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如吸烟、随地吐痰、揪鼻涕和嘻戏打闹等。
七、从业人员不得直接抓取食品或用菜勺直接尝味,销售糕点、面食必须使用清洁的食品夹。
八、从业人员做到指甲无污垢,先消毒冲洗后方可上岗,不得面对着食品说话、打喷嚏、咳嗽等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九、不得带衣物及私人物品进入食品处理区。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篇10
一、本公司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超市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外贸从业人员职场英语需求分析 篇11
【摘要】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场英语有其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结果总结了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具备外贸知识;具备通用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知识面广泛,综合素质高;做人讲诚信,有道德。学校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手段与方案。
【关键词】外贸行业 职场英语 国际贸易 行业英语 人才培养
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普及,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产品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而英语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公用语言,所以外贸工作人员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日照市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发展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等蓝色产业,主要出口的产品有农产品、石材、铁矿石,煤矿、镍矿、锰矿、五金等。在对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入职已久的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比较过硬,但英语水平也就仅仅局限于少数的专业词汇和一些最基本的英语表达,在跟合作已久的客戶交流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但如果是新的客户,交流起来又会比较费力,所以普遍感觉自己的业务发展受限于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新入职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毕业生对所从事的行业又不熟悉,所学的英语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与所从事的行业吻合度也并不是很高,感觉也比较吃力。
一、外贸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英语基础
能看懂信用证和往来邮件,能用英文填写单证和回复邮件。外贸从业人员需要能用英语表达公司经营的产品,基础生产工艺,推销信函,交流谈判等,并且掌握展会英语,谈判英语,电话英语,接洽英语,合同英语,单证英语,商旅英语等。外贸从业人员对职场英语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外贸职场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外贸职场英语是以普通英语为依托,但又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只有掌握普通英语的基础知识,同时精通专业词汇,才能在职场上得心应手。其次,外贸职场英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外贸过程中,很大的精彩之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应用语言这一方面。再次,外贸职场英语还有不相关性的特点。在与客商的交往中,通常会谈及很多专业的知识,但如果我们与外商一起去餐厅吃饭,或在车上刚刚接到客人或带客人去某地游览风景,聊的多是与业务不相关的东西。所以平时要关心诸如地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体育、历史典故等等,这样才能与客商轻松交流,对方也会更愿意与你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一些看似与外贸没有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却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为你挣得主动的商业地位。在对外贸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外贸公司对新入职的毕业生有特定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外贸常识,这是从事外贸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并了解日照外贸行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趋势,在某些场合下能自己做出宏观判断。
2.毕业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通用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尤其是流利的口语,同时还要具备在职场上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要掌握所要从事领域的行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各种场合下的常用表达法,实现校园英语与职场英语之间的衔接,缩短毕业与就业的瓶颈。
3.毕业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广泛阅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4.毕业生要具备综合的素质。要善于与人交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同时要善于处理分析问题,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做出清晰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独挡一面,同时又不失团队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二、高职院校可以从对外贸从业人员的职场英语需求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1.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 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学习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实用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有用的知识,将来到工作岗位上拿来即用的知识,降低毕业后知识的淘汰率,使学生毕业就能顺利就业,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
2.继续扩大订单式培养,企业委托式培养的规模。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制定专业性强的行业英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过硬,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到委托行业去顶岗实习,亲身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做到边工作边教学和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实现用人单位、学生和教师的三赢局面。
3.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平时要多举行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队员分工合作。
4.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具备再高的技能,如若不能做一个有德之人,根本不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要充分注重到这一点。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讲诚信,学生才算是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夏南.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环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金星晖.影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5.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篇12
1 社区药学从业人员结构调研
自从药品零售面向社会开放后, 药品经营企业增长迅速, 2000~2008年期间, 年均递增19.2%, 增长速度不仅快于全球医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也快于我国GNP的增长速度。据统计, 目前南通市 (包括农村) 药品零售企业约2 100多家, 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买药难、买药贵的问题, 但是对照卫生部《关于申办零售药店基本要求和条件》的规定, 专业药学人员则严重匮乏。调查显示, 南通市药学从业人员中具有专业资格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只占总人数的30%, 许多非药学专业者甚至是初中学历水平以下或者不具备医学背景的人员从事着药品经营与药品调剂工作, 此外, 卫生室、个体诊所中多数也没有专职的药品调剂、养护、管理人员, 往往是集医生、护士、药事管理于一身。目前, 社区药店的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业务能力还不能胜任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社区药学服务。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由于药学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 使药品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不仅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只有对社区药学从业人员进行药学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 才能全面提升社区药学服务质量, 确保社区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 社区药学从业人员培训网络建立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各级卫生院校已成为社会医药卫生人员培养的摇篮, 高职学校参与社会培训来促进学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已渐成趋势, 这也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的今天, 利用学校和社会教学资源, 为社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区医药卫生服务人员显得尤为必要。但以往对于药学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补课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几种方式[4], 由于培训内容只注重职业道德或者专业培训等某一方面,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也很难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因此, 构建系统化培训网络对提高社区药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极其重要。
3 社区药学从业人员培训网络构建方案
社区药学从业人员的系统化培训机制的建立是在对社区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开展专业调研认证、明确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完成的,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研究确定药品零售企业法人代表、质量负责人、药品销售人员等岗位 (群)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研究确定各岗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根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研究确定社区药学从业人员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明确专业技能项目、要求、考核途径。涉及的内容包括:岗位标准的制订, 编写相关教材, 录制远程教学片 (包括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理学、药理法规、用药指导等课程) , 制订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人机对话试题库等。其设计思路见图1。
多元化培训网络体系, 以社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实现教、学、管、评一体化的培训网络, 以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设备为平台, 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技能培养、改革教学与评价方法等, 营造职业氛围,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网络, 为培养合格的社区药学人才奠定基础。根据社区药学人员基本情况确定技能培训内容和方法并实施培训, 尽快构建药品供应网, 保证药品质量;采取多种教育与培训方式, 提高社区药学从业人员素质、增加药学从业人员数量, 从而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保证社区民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尽早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总之, 社区药学从业人员系统化培训网络是建立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基础上, 把社区服务理念贯穿于培训过程中, 在形成政府-学校-社区 (包括农村) 三级培训管理网络的同时, 分别从培训的课程目标设置、教材编写、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建设、教师结构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制订、人机对话建立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改革, 形成完整的多元化培训网络体系, 为培养社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员建立良好的平台, 实现可持续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而有利于社区药品从业人员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提高, 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社区,药学从业人员,系统化培训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忠壮.关于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调研[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1) :1~7.
[2]付咏丽.我国农村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 2006 (8) :570~572.
[3]王琼, 柳港生, 巫庆珍.基层医院药剂人员的状况与教育对策[J].海峡药学, 2005, 17 (1) :131.
[4]社区药学人员基本技能岗位培训和考核方法初探[J].中国药房, 2008 (13) :126~127.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篇13
一、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人事部报到后,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人事部必须立即通知所在部门予以调离,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14
1、目的:
为加强食品质量,创造一个有利食品质量管理的优良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内容
3.1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2员工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3.3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
3.4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悬挂营业场所内,以备检查。
3.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晰无效。
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销售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内容
3.1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3.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做好登记,3.3,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公司员工负责每日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3.4,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3.5,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3.6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存储,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备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边环境卫生,3.7,对损坏的卫生设备设施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3.8,各类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
进货查验制度
1.目的
为了履行经营者产品质量法定责任和义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6条、33条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五条,制定本制度。3.内容
3.1购进食品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证明票证,并对票证分类建档备案,需要查验和索取的票据具有体内容,由《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作出规定,3.2 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3.2.1 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3.2.2 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3.2.3 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3.2.4 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产品使用期,保质期)和失效日期
3.2.5 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3.3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3.4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5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应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或误导宣传的内容。
【货运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09-03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12-02
新闻从业人员管理制度06-27
学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08-03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08-08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doc07-08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制度08-10
公司爆破从业人员管理规定10-03
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规范10-09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