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精选7篇)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 篇1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语文版九上)
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绕远。)句译:他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②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毕:用尽。险:险峻的大山。指:直。)句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山,让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③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曾:竟。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句译:凭你的力气,竟连魁文这座小土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要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在哪里呢?
④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簸箕和土筐运土石。)句译:愚公于是带领儿孙中几个能挑担子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⑤ 始龀,跳往助之。
句译:这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帮助他们。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句译:他们运土石,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句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⑧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句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竟连山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⑨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固:顽固。彻:思想的改变。不若:比不上。)句译: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没法开窍,竟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也:表判断,是。而:可是。苦:担心。)句译: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⑾河曲智叟亡以应。句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⑿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句译:拿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个情况。⒀帝感其诚。
句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⒁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断:高大的山。)句译: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马说》韩愈(语文版九上)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句译: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②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句译: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③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句译: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要吃完一石粮食。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句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④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句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尚且。等:一样。)句译: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鞭打、驱使。以:按照。食:通“饲”,喂。材:通“才”,才华。而:却。通:通晓。)句译:驱使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而使它的才华施展出来,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⑦ 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句译:他们还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好马!” 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句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吧。
《与朱元思书》吴均(语文版九下)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句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②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句译: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③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句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④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句译:江水全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⑤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句译:游动的鱼儿和江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比箭还快。奔:马一般飞奔。)句译:湍急的江流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汹涌的波浪有如骏马飞奔。⑦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句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的阴森森的树木。
⑧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句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急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⑨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句译:鸟儿们此唱彼和,声音是那样的美妙和谐。⑩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译: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地叫个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不停地鸣叫。
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老鹰。戾:至。经纶:筹划。反: 通“返”,返回。)
句译:那些想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⑿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上:在上面。)句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语文版九下)①家贫,无从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致:买到。假借:借。)句译:我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句译:我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它)送还主人,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句译: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因而有机会博览群书。④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句译:我到了成年的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句译: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降:减。辞色:温和的言语态度。)句译: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的温和的言语态度始终没有减退过。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句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⑨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句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次。)句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⑪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略无:一点也不。慕艳:十分羡慕。)句译: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⑾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句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人。⑿未有问而不答,求而不得者也。
句译:没有任问题得不到解答,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的。⒀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句译: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⒁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句译: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他们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⒂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句译: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⒃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句译:他写了一封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⒄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句译:我同他分析、论辩问题,他总是言语和缓面色平和。
⒅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亲,父母。故:特意。)句译: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讲讲求学的艰难来告诉他。
《出师表》诸葛亮(语文版九下)① 此诚危急存亡这秋也。(秋:时候。也:表判断,是。)句译: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啊。②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句译: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开张:开扩。光:发扬光大。)句译: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使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光大。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句译:您不应当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⑤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句译:赏罚褒贬各个官员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良实:忠良信实。志虑:思想。简拔:选拔。)句译:这些人都是忠良信实,思想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裨:弥补。阙:缺。益:好处。)句译:这样做就一定能够补救缺失,防止疏漏,收到更多的成效。⑦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句译:这样做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也:表判断,是。)句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原因。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和遗憾。)
句译:先帝没有不对桓帝、灵帝的昏庸感到叹息,表示痛心和遗憾的。⑾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句译: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良能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⑿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句译: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低微鄙陋。顾:拜访。)句译:先帝不因为我低微鄙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句译:我因此感动激奋,就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⒂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
句译: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时刻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21年了。
⒃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句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⒄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句译:让我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恶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句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⒆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句译: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认识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河中石兽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句译: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尊石兽一起陷入水中。(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句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带走呢(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句译:按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句译: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句译: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就主观地推断吗?
(6)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句译: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
伯牙善鼓琴(课标要求)
(1)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句译:钟子期说:
“好啊!山高呀像泰山。”(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句译: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句译: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4)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句译: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
答谢中书书(课标要求)(语文版课本题目《答谢中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句译: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句译: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句译: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潜游水中的鱼竟相跳出水面。(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句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它的奇异的人了。(5)实是欲界之仙都。句译: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想吹也。
句译:林泽之中浮动的雾气、空气中飞动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句译:鹏鸟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向上看天一样罢了。(3)去以六月息者也
句译:(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句译:这只鹏鸟啊,它在大海上运行,将要飞到南海去。(或:这只鸟,将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里。)
《富贵不能淫》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句译:富贵不能使他的心志惑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句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译: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教学相长》
(1)教然后知困。
句译: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句译: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句译: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4)故曰:教学相长也。
句译: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句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句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句译: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 篇2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对序言和跋文还很陌生,相关练笔也很缺乏。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前承诗歌单元,后接小说单元,在整套初中教材中,只有这一个有关序言和跋文的单元,可见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单元4篇课文,将巴金的文章放在单元之首,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序言和跋文在一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先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然后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既重视精读篇目的教学,又注重指导学生对略读篇目的自主学习。单元课文讲授完成后,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目标
了解序言和跋文的特点,尝试写序言和跋文。
四、课时分配
《<家>的序和跋》《读<堂吉诃德>》《科学与艺术》各2课时,《永远新生》、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1课时,写作2课时,自主阅读1课时。
(湖南省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中学 陈志华)
《<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序言和跋文,巴金的《<家>的序和跋》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务必要讲清楚序和跋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它们在一本书中的位置及作用,为以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和“自跋”的特点,领会它们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他对生活的态度及思想变迁的轨迹。
3.培养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谁读过这部巨著,为我们讲述一下故事梗概,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朗读与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学生互相质疑、正音解词:
爱怜 吐露掩饰 累赘 妥当
2.比较阅读,了解序和跋的特点。
提示: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为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本文是一篇自序。
跋一般放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内容大多是评介、鉴定、考释性的。
3.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序和跋的主要内容。提示:《家》的创作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4.自主默读《家》的序。思考: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请你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5.简介《激流三部曲》。
6.自主默读《家》的跋。思考:怎样理解“家”的含义?
(三)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1.序和跋写作相隔22年,22年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巴金对自己22年前的作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四)启迪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五)自主探究
作者在《家》的跋里说“《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观点1:《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的时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观点2: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家》的主题没有过时,反封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熟悉的某部作品写一篇序或跋(300~500字),老师修改后张贴在教室里公开展示。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李仁康段 珺)
《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读<堂吉诃德>》这篇序言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节选自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文章融叙述、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文笔优美,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是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好范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动手对文本进行圈点评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习写作序和跋。
2.从整体感知课文到精读赏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的学习方法。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堂吉诃德》及其作者塞万提斯的图片、录像,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这篇引言主要谈了他少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你的感受会和他的一样吗?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展示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三)走进课文
1.个性化阅读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课文,如串读、大声朗读、默读、小组齐读等。
2.个性化感悟
①在童年的海涅心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文中找依据。
②作者在不同的阶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③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经历对你的读书有什么启示?
3.个性化延伸:摘抄精彩语句
①品情: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词句,细心品味。
②品景: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③品韵:例一:“那片刻的时光,我还回忆得很清楚”;例二:“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丝毫不知道天地间的讽刺,也一切当真……”;例三:“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的描写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五)设计作业,启发思维
猜想以下几段文字可能出自哪本名著(限于四大名著,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情况自选),确认后,谈谈与其相关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举办一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比赛。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黄寒冰)
《永远新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序文知识。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他人之长。
3.懂得艺术创新的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新意的艺术作品难以流传于世,为了使中国的艺术能够吸取外国艺术的精华,翟墨、王端廷主编了《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吴冠中先生为之作序《永远新生》,支持这本书的出版。
(二)阅读·感知·积累
1.自读课文,正音、解词。
2.本文是一篇序文,从表达方式上它可纳入哪一类文章?
3.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对论点展开论证的?
4.介绍作者:吴冠中是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是一位把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精华结合得很好的画家。
(三)探究·理解
同学们对以下几个词或句子有什么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1.异种——(本种)。
2.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
3.保管传统的孝子。
4.盲目崇外的浪子。
5.回头浪子。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吸取了外国先进的艺术(技术)而取得重大成功的例子吗?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李仁康段 珺)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科学与艺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复杂深奥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中的科学术语尤其让学生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将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本文议论中夹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学习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培养严谨的学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艺术(美术、音乐、雕塑……)。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多,如表演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大家曾想过艺术与科学有什么关系吗?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多媒体展示)
1.李政道简介。
2.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扫除生字生词。
2.粗读课文,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论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谈谈科学与艺术有哪些异同。
4.你如何理解“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在文中的含义?
5.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莎士比亚一例的理解。
3.体味文章语言,谈谈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四、课外延伸
小结“序”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小组讨论),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序。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篇3
第一单元
1、家(周国平)
2*、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3、废墟的召唤(宗璞)
4、*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口语交际--漫谈音乐的魅力
写作--感悟自然
第二单元
5、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雪
6、再别康桥(徐志摩)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8、*外国诗丙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一条未走的路(弗罗斯特)
口语交际--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写作--记下你心中的美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巴金)
10、读《堂吉诃德》(海涅)
11、*永远新生(吴冠中)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口语交际--你相信商业广告吗?
写作--一一写一篇小评论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出”一本书
第四单元
13、故乡(鲁迅)
14*、小男孩(魏志远)
15、百合花(茹志娟)
16*、奥伊达的理想(凯瑟林·奥尼尔)
口语交际--趣谈中学生活
综合性学习--我和亲人的故事
第五单元
17、笑(高士其)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9、*善待家园(吴岗)
20*、龙永图趣说WTO(甘远志)
口语交际--时事聚集
写作--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调查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范晔) 四知 私心
22、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与妻书(林觉民)
25、诗词六首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黄鹤楼(崔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口语交际--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
写作--草拟一份合同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 混沌之死 呆若木鸡
27*、周公诫子《孟子》
28、出师表(诸葛亮)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30、诗词五首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凉州词(王翰) 咏煤炭(于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 篇4
课 时 共二课时 有无课件 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休憩、冥想、安之若素”等优美字词,体会文学与哲学的巧妙融合;
2、通过理解作者所述“家的内涵”,引发学友对家的个性思考,激发对家的归属感;
3、培养学友于平凡之事、普通之物中产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三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友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几个比喻句的重要作用;2、体会作者“寓哲理于常情中”的艺术手法。
课前准备 学友预习课文,对文中所引用的名人名言作背景理解;师长作好课件。
学习环节 学 习 过 程 及 内 容 拓 展
【自究预习】
【自习反馈】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分小组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个性体验
【自延提升】
【自测达标】
1、作者、作品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A、理解下列重点生字词
袅袅、 安之若素、一应俱全、 温馨、 闲言碎语、 朦胧
休憩、 摇曳、 黯然失色、 萦绕、 落叶归根、 陶冶
B、从上述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二、互相评议诵读时的优缺点。
三、默读课文引子和第一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初步认识,思考:
1、“引子”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这部分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2、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3、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四、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进一步认识,思考:
1、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2、作者是如何将“家”与“港湾”联系起来的?
五、分小组诵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作者对家的深层认识,思考:
1、在这部分里,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并由此概括本部分内容。
2、作者是如何将“家”与“岸”联系起来的?
第二课时
一、用心聆听课文范读,感受“家”的氛围。听后再有感情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二、整体感悟: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三、写作手法探析:本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能举例分析吗?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2、填空: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五更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是游子_____________的永远的岸。 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深情散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
解题:
“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词语积累: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阅读要点:
阅读本文这类夹叙夹议又蕴含哲理的散文,首先应进入到作者描绘的情景和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作者的所感所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及有关“家”的诗文。2、小作文《家》。
学后反思
王建云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篇5
一、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一般的花都要在春雨xī(____)沥的时候惊醒,青藏高原上的雪莲却常常要等到万物xiāo(____)声匿迹的时候才开花。雪莲特意选择在这个季节开花,其实原因让人惊讶。原来它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避免人和动物的伤害。我的内心不由大雨滂沱(____)(____),人的心是春暖花开还是天寒地冻,难道非要一朵小小的花去证明吗?
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义不容辞 独善其生 神采奕奕 德隆妄尊
不肖子孙 新陈带谢 因地治宜 无所适从
错别字
改 正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动听的歌。
B. 灾难来临,人民子弟兵首当其冲,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C. 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D. 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朋友之间缘分的终结和延续,有时候是由会不会说话决定的。
B. 3月16日,首都一些志愿者来到海淀区振兴小学,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关爱农民工子女”主题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了图书、益智玩具等。
C. 从北京奥运到G20杭州峰会,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越来越呈现出开放、自信、担当的大国形象,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三、名句名篇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语句。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萋萋,白露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中最能体现诗人李白远大抱负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对下面书法作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兰亭集序》――王羲之――行书
B. 《书谱》――孙过庭――草书
C. 《雁塔圣教序》――褚遂良――隶书
D. 《多宝塔碑》――颜真卿――楷书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在近日,全市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教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功课。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也会行动】暑假期间,妈妈准备让你用“泰微课”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
2.“酒酣胸胆尚开张”中“开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蕴涵的情感。
4.这首词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内容或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七、文言文阅读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J①,兢兢②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J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④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J:栏杆。②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③分:料想。④大道:公认的道理。 ⑤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盲子道涸溪 道:__________________
(2)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堕:__________________
(3)乃自哂曰? 乃:__________________
(4)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者: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过 者 告 曰 毋 怖 第 放 下 即 实 地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盲子”为什么“不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选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让人仰望的坚守
世间之事,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唯其坚守,才能造就品质,成就事业。
有一年,导演冯小刚受邀担任一次选秀活动的评委。活动期间,主办方暗示冯小刚,一名有来头的选手,已被内定获奖。冯小刚一听此事,怒不可遏:“获奖人已经定好,还要我来当评委干吗?”随后坚决要求退出此次活动。主办方一下子慌了,许重金挽留冯小刚,他冷笑道:“既然是比赛,就应当遵守基本的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公开。如果让我暗箱操作,我觉得是对其他选手的戏弄和欺侮。你们无论给我多少钱,也消除不了我对其他选手的愧疚感。你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我走人,要么你们取消内定获奖者!”主办方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取消内定获奖名单。冯小刚的坚持,体现了他的规则意识,也彰显了他正直坦荡的人格魅力。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这样说:“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是选择高尚还是选择堕落,其实只在于某一时刻是否做出了“灵魂的转向”。因为在同一条路上,向上转就是向上走,向下转就是向下走。“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一阵子”的成功与荣耀,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彩虹、一抹霞光,只是向终极目标奋进的一个起点、一个驿站。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陶醉其间,那么必然荒芜了雄心壮志;如果以此为筹码索取回报,填充私欲,那么只会背弃初衷。
上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先生的生活陷入困境,冬天连买煤的钱都没有,全家挨冻。季羡林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就把情况向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汇报了,胡适深表同情,便决定赠送陈寅恪一大笔美元。陈寅恪却拒不接受,后来勉强同意用自己的一部分书来换取胡适的美元。这是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特别珍贵的书,价值非常高,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辞典》,市价就超过几千美元,但这一车书,陈寅恪却只收取了两千美元,多一点也不肯收。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境地,也不放弃自己的道义底线;再怎么困难,也不平白无故地接受馈赠。这是心灵世界的一种坚守,这种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为人师者的品质,是一种让人仰望的坚守。
自持之中能坚守,是一种精神。坚守之中有追求,是一种境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举冯小刚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九、文学作品阅读
(1)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了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2)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有改动)
1.以上文字出自《水浒传》第十回,请写出该回的名称。
2.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选文之外的具体事例来分析。
3.请简要赏析第(2)段文字中对风雪的描写艺术。
十、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不变的是乡音,难忘的是乡情。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 篇6
章节题目:口语交际一、朗读
课时 2
教学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重点:学习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技巧;
说好普通话,注意纠正方音对普通话声、韵、调的不良影响。
难点: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读方法,进行语言的再创作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具 课时
分配
讲授与实训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四、作业
10分
60分
7分
3分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具 课时分配
讲授与实训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就是依据提供的书面的文字材料,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口头表达活动。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二、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三、把握作品的基调
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四、朗读的技巧
1、呼吸
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特点是胸腔、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我们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人们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②、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6、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的情境相适应,根据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7、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实训练习:P199-209课堂训练
尾页
教学内容小结:7分
1、什么是朗读
1、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作业:3分
1、熟记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2、进行书后朗读练习
3、进行绕口令练习
后记(执行情况):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并理解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阴晦(huì)
猹(chá)五行(xínɡ)
弶(jiànɡ)脚踝(huái)潮汛(xùn)
髀(bì)愕(â)然 嗤(chī)笑
瑟(sâ)索
黛(dài)
恣(zì)睢(suī)
2、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③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
④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文中闰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此句子)找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填表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聪明勇敢,动作敏捷 迟钝、麻木 语言:
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对“我”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六、精读品析:
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合作讨论并归纳: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过渡: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20年前、后的杨二嫂:39~52自然段 20年前 20年后 肖像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那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 “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对我的态度)
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行动 终日坐着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竟跑得这样快。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3、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
4、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豆腐西施”是本小说中又一个典型而出彩的人物形象,这个过程,既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当然,都需要说明理由。教师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希望最后能达成共识:她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不但要看到她可笑、可气、可恨的一面,也要能发现她可悲、可怜的一面。)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5、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
⑴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⑵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
6、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离开故乡”,思考:(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
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展转、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
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5)、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
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6)、小结:“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7、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拓展延伸:
描画“故乡”,以景传情。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请描画一下鲁 迅笔下的“故乡”,注意色调的选用。【板书设计】
对比
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后
闰土: 小英雄
木偶人
变
杨二嫂 豆腐西施
圆规 【教学反思】
中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作品语言艰涩,主题深奥,实在难以理解。而《故乡》一文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塑造到环境描写,从历史意义到现实价值等,可讲可学可探究的内容太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能接受理解的范围内探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时,我没有分析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而是分析其变化,在人物变化中,分析其语言,在语言描写中,分析省略号这个标点的运用,省略号运用中只分析中年闰土见到我是说的最短的一句和最长的一句。这样处理文本,就引导学生对绪的内容,艰涩难懂的语言轻松地理解和把握了。【反馈检测】
阅读《故乡》最后三段:
1、第一段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是:① 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2、第一段中“我们”是指________,“他们”是指_______,“别人”是指________。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________。
4、第一段中“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中“一气”的意思是________。
5、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推荐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目录08-29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08-11
九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六首》黄鹤楼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07-21
九年级语文下册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08-21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05-10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06-28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课件07-23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复习07-24
四年级语文版上册课件08-08
语文版七年级字音训练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