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

2024-09-03

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共10篇)

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 篇1

关于鲁迅研究课程的一些感想

这学期我们开了一门鲁迅研究的课程,在课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鲁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起初,我对鲁迅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他的文章过于尖刻犀利,深奥难懂,但是经过靳新来老师的讲解,我不再这样认为了,而是开始理解鲁迅,理解他的作品,以及他为反封建传统所做的斗争,慢慢地发现了他的伟大并从心底膜拜起他来。除了鲁迅,靳老师还教给我们很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我意识到,在上这门课程以前,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中文系学生,文章写不好,思想也很狭隘,但是自从上了这门课后,我们时常会被靳老师生动风趣的讲授所感染,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丝毫不觉得枯燥或是无聊。在课堂上,老师谈鲁迅,谈他的作品,谈当下的文化现象„„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老师的讲解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讲解鲁迅作品时经常会联系当下时事现象,让我们对自己以及社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才发觉以前“全是发昏”。老师也经常会推荐一些书让我们去看,这些书大多是一些富有内涵的佳作,看过之后的确增长了不少见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水平。渐渐地,我也开始学会自省,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缺点,并想办法纠正。虽然我并没有一下子改变,但我明显发现自己相较以前有了些许进步,看了一些书,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所以我很感谢靳老师,感谢他给我们上了这样一门有意义的课。通过上这门课,我们对鲁迅有了更为真实的认识。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对文学乃至社会变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纸笔做匕首投枪来反封建、反传统,批判国民劣根性,拯救国人麻木的心灵,大力呼吁民主自由,反对封建愚昧落后。为此他倾尽一生,至死都不忘与封建势力作斗争。鲁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反传统最深刻、最猛烈的文化启蒙战士,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之无愧的文坛巨匠,中国的“民族魂”。提到鲁迅,人们首先会想起他的小说,象一把犀利的刺刀刺进敌人的胸膛。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正是这种真实的写照,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他的几篇经典作品,都是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伤逝》和《铸剑》。《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以一个狂人的口吻道出了世风的日下和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狂人”并不狂,而是先觉者的象征。《孔乙己》从一个12岁小伙计的角度写出了旧知识分子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以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来表现封建文化的腐朽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担忧。《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就如小说集的题目那样,是鲁迅彷徨时期的真实写照。《祝福》也是通过旁人来描述的,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伤逝》则是鲁迅唯一一篇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作者将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铸剑》则是选自《故事新编》,作者是想借神话传说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小说的主题是复仇。作品塑造了两个人物,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人的不同就在于:眉间尺是为父报仇,这是一己之私;而宴之敖不只是为眉间尺报仇,而是为一切遭受苦难的人民复仇。实际上,鲁迅正是与《铸剑》中“黑色人”相似的一个绝望的、向黑暗世界反抗的复仇者形象。“黑色人”明显带有鲁迅自我人格的痕迹。少年眉间尺就是鲁迅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值得一提还有鲁迅的杂文,虽然没有在课上讲过,但我认为还是应该读一读的。鲁迅的杂文深奥难懂,但却是最具批判性的,充满了浓重的火药味。只有在鲁迅手上,这种文体才能表现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只有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才能发现其伟大之处。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讲话的人,是反封建专制最彻底的人,是为了美好的将来而不懈努力奋斗和执着追求的人。

今后,我们还应多读鲁迅的作品,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鲁迅永远是我们年轻人的向导,他的光芒将一直闪耀在我们的心中。

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 篇2

一、把握教材特点

(1) 将过去注重知识目标转为能力目标。此套教材形式多样, 图文并茂, 老教材用的是黑白插图, 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用了彩图形式, 首先在视觉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教材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如每单元前都给出了一个“课题”, 并提出了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 每一节前都有一个探究活动, 不再像老教材那样过分注重知识系统性和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新增的板块我们可以看出, 这套地理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运用与获取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2) 注重学生地理专业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课题”中, 体现了相关的目标, 如让学生搜集地理资料, 或撰写地理科技小论文, 或办地理板 (墙) 报等, 而且提供多种形式, 如在游戏中或在小品中体现地理专业知识。这些形式, 使学生学会了将知识融会贯通, 让思维得到了发展,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对教师来说也达到了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3) 本教材与生活密切相关。这套教材改变了旧教材在内容上的繁、难、偏、旧的状况, 本来地理这一学科源于人们本身所生活的环境, 反过来又指导人们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与人地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之一。为此新教材编排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如过去工、农业是与资源分章编排, 而新教材为了体现与生活相关, 是这样安排的:土地资源与农业, 矿产资源与工业等, 教材在语言上也体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如, 你家乡的什么, 你所在的城市怎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了地理对生活有很大的用处。

(4) 本教材与时代发展同步, 如本教材增加了“国家与地区”“国际合作”的相关知识。

二、精心组织课堂

(1) 课堂导入。俗话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成功的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的方法很多, 例如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导入;用课前布置学生自行搜集的资料来导入;用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导入;用每课前的探索活动导入;从热点时事导入……总之导入的方法多, 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 抓住学生的心, 提高他们的兴趣就是好的导入。

(2) 运用适当的教法。人说教有法而无定法, 每学习一节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有什么样的年龄特点, 已有知识状况怎样, 要采用什么教法都很重要!地理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上地理课除考虑一些基本方法外, 还可灵活运用其他方法。如在教学生读图识图时, 在地图上辨方向, 学生感到很难, 我就根据学生上下左右方位感强的特点, 让学生先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然后把方位转变为相应的方向,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在此基础上, 再教有指向标、经纬度的图就更容易了, 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再如学习《海陆分布》一节时, 就用了“看、画、剪、拼”等方法。看:就是让学生观察大洲大陆轮廓特征, 记准它们的基本式样。画:就是能够绘出大洲大陆轮廓简图。剪:就是要求学生把画的轮廓剪下来, 记住模样, 能根据单一轮廓就能认出是哪一个洲。拼:把剪下来的大洲根据分布重新拼, 并根据学生的拼合情况, 提出注意经纬度。经过这一过程的训练, 海陆位置这一难点就轻松突破了。填图记忆法的效果也很好, 如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 要求学生画出行政区划图, 并选自己画得最好的几幅保留好以后要用, 后来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资源时, 叫学生拿出来把相关的人文信息、山川地貌、矿产资源等内容, 在图上标出, 使之对中国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挖掘学生潜力。过去教学时, 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泛泛而讲, 教师累、学生烦, 师生关系紧张。新教材章前课题中给出了课题目标, 也教给了学生课前准备。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 能力得到培养, 从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 正确使用教材。教材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相对成体系的材料, 是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的, 教师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 要深入教材, 发掘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而且还要超越教材, 发掘教材外富裕的资源来丰满它。一句话,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5) 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学。过去教师在地理课上讲图时只能动手画, 在黑板上, 有一定的局限性, 后来出现了幻灯机, 再后来出现了多媒体教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校设备情况进行多媒体教学。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节, 内容多且难, 若采用常规教学法一节课很难完成任务, 为此这节教学我特别采用了多媒体, 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让学生观察并在图上找亚洲的位置范围及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类型等, 并简要分析成因, 结果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效果也很好。总之, 多媒体既满足了学生的视听,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加强“人文地理”教育

当今时代, 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针对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 现代人片面发展、急功近利的状况, 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人文地理的教育。

(1) 现代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新的时代强烈呼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也担负着素质教育的任务。例如使学生在地理中掌握从事生产、生活、交际所必备的地理常识, 而且在公民对团体、对社会对地球资源对环境的负责心方面所有提高。

(2) 加强人文观点和意识的培养, 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的人文观。无论哪门学科, 它都是以人和人类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所以通过初中地理的教学, 应使学生具备人文地理教育应有的思想, 如科学进取观、世界合作观、可持续发展观。

(3) 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过去教师教地理, 重视地理书本知识的传授,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地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很多,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谈谈教学《认识时间》的一些感想 篇3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我校的电化教学装备还相对落后。全校仅有一台电脑能在教学中发挥使用,且全校15名教师每周每人只能有一节课的机会,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至今未能在学生中开设电脑信息课,故电脑信息课只能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没能真正学到(掌握)电脑信息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至今对电脑信息知识还是一巧不通。

关于项目风险的一些感想 篇4

平台投资人凡是认识我的我都营销了一遍,接到最多的询问就是:“投资你们平台会不会有风险啊?”、“你们投资的项目风险大不大啊?”、“你们利息这么高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赚这么高的收益啊?”诸如此类的发问,被问得次数多了,自然引起了我自己的思考:自己做了这么多项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风险呢。

说起风险,教科书上会说一大堆理论,百度上搜索“风险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一堆官方的没有任何逻辑漏洞的风险解释,当然我全然相信,但是做了这么多项目,貌似一条我都没用过。其他论坛也讲过许多“风险的分类”、“贷款发放流程”、“如何评估风险”云云的帖子,他们说的都对,但是真的严格按照他们的流程走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喝水都要死人啊。于是乎我在想,决定一个项目风险的重要因素究竟是什么?最终得出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项目团队!

有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说:靠人是不能把控风险的,要依托系统,因为系统不会带有感情,客观公正,所以更能把握风险。我觉得这个观点说的很对,系统会严格根据数据筛选,保证每一项指标合理。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是黄光裕需要借款100万呢?根据系统判断,在监狱里的人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所以一定不能给黄光裕借款,好吧,系统赢了,但是换个角度,一个作用数百亿身价,在监狱里都有办公室的前“首富”将国美电器2000万股权质押给你,还给了你一套北京3环的房子做抵押,那么风险从何而来?所以,系统提供的结论只能参考,风险还是在于方案的设计,而方案是由团队设计的。

看了上面的例子,更多的人会说:2000万股票质押了,3环的房子抵押了,早就覆盖本息了,当然没风险啦!我觉得这个观点也对,足值抵押了,大不了我们就卖他的股票卖他的房子肯定亏不了。但是,黄光裕案子涉及到了某国级领导,国家处于战略考虑,把黄老板给弄死了,你借的钱还没到期,呵呵……。这个时候应该有人要翻法律文件了,根据法律规定,身前债务由资产继承者承担,所以还是能打官司的嘛,我完全同意,但是这个时候为了继承这笔巨额财富,七大姑八大姨全出来了,人人都说我是继承人,结果一个继承官司打了10年,你还不知道谁是债主,这十年别人都赚了多少个100万了。所以,资产抵押并不安全,风险是你知不知道借钱的人背后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还是得团队来找的。

“那我们就给大型国有企业放款吧,那种企业铁定不会不还钱的,出了问题还有国家兜底,这肯定没问题了吧”。这个观点算是说道点子上了,就风险而言,国资背景的大中型企业肯定没有问题,主要原因是这类企业被赋予了国家信用在里面,按照国际通行的信用评级标准,国家信用尤其是美国中国这类经济大国排名第一位的,所以跟国有企业合作相当于和中国政府合作。但是,这类企业在大型金融机构都像是菩萨一样被供着,你想跟人家合作?“我不跟你玩儿!”

“感觉黄光裕这样的客户都这么大风险,我们以后还做不做信贷项目了啊?”,其实举黄光裕的例子是大家都认识他,说起来有体验感,我要说云南昭通有那么一老头儿,我觉得大家都懒得看了,我只是想说,这些风险都确实是存在的。

如果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就不投资,那金融行业应该早就解散了,但事实上,金融还是我们能看到的最赚钱的行业,这是为什么。我们来尝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下“钱”是什么。

“钱”这个概念差不多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了,历史上曾经给出过无数官方解释,我不想赘述了,我对各种经济学家的概念做个总结,钱就是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资源包括人脉这种虚无缥缈的资源都是可以用钱量化的,因此“钱”这种东西可以通过交换资源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带着这个结论我们继续探讨,一个需要资金的企业或者个人本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钱”这个东西,而是需要通过钱去解决问题,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接了一个大订单,但是却原材料,导致订单无法生产,那么如果你能借给他原材料,让他的订单得以生产,那么企业就不再需要钱了,因为你直接解决了他当下要通过钱解决的问题。

那么钱是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呢,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们继续探讨这个生产型企业,还是这笔订单,变个条件,这个订单的内容是帮伊朗生产“浓缩铀”,订单量100亿美金,这个订单是诱人啊,但是钱能不能买到原材料“铀矿石”呢,我觉得就算是“***”开的工厂也得考虑考虑“米国”人的感受吧,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说完“钱”是啥,“钱”能干啥,我们说说“利息”是啥,关于利息是啥,这个问题专业的角度来讲“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站在我的立场上来讲,利息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的回报。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开篇的一个问题“利息这么高,干啥生意能挣这么多钱啊?”,如果我们把这种利率理解为解决问题的回报,那么这个问题就容易解释了,因为有些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解决也可以放在以后解决,有的问题早解决比较好,还有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对于问题的不同,企业愿意付出的成本差别就比较大了。还是举那家生产型企业的例子吧,接了个大订单,老板一高兴,所有的钱都拿去买了原材料,结果投入生产发现,机器设备过时了,产品次品率奇高,找人修了几次都没办法,只能买新设备了,新设备买加装得10天,订单30天得交货,这把老板急的,虽然设备挺便宜,但是哪有钱买啊,这个时候有人借他钱,说利率40%一年,借30天,如果您是老板您干不干?这怎么都得干啊,因为这个问题太紧急太重要了,一天都不能耽搁啊!所以,“干啥生意能挣这么钱?”答:“帮人解决问题的生意”!

说完钱,说完利息,就该说说风险了,我们平台有没有风险?答:必须有!飞机撞了NEO 不是不可能的呀!美国总统被人弄死了四个啊!我们怎么可能没有风险呢。但是,我们为什么没坏账啊?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给自己贴个金:我们是一只牛逼!靠谱!经验丰富的团队!现在我们聊聊怎么让我们没坏账的事儿吧。说之前,强调一个概念,风险不等于坏账,没坏账不代表没风险。让我们从头开始讲吧,一个优秀的金融企业是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这个流程从项目尽职调查开始,所谓尽职调查就是还原一个企业家的一生,从老板出生到企业现在的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找出来,老板从哪儿来,上的什么学,做的什么生意,靠什么完成了原始积累,而又为什么走向了现在这条道路,有什么性格,见过什么人,经营企业遇到过什么事儿等等等等,咱那调查报告动辄就几十页,字数比《史记》还多,每一个调查报告都是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啊!就说个细节吧,我们要求一定要找到这个老板没有小三的证据!为啥了解这么详细,因为我们是要去解决他的问题,有的问题是我们解决不了的,只有你事无巨细的调查了这个企业,你才能发现这个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你才能知道你hold不hold的住,为啥调查有没有小三,因为有小三说明跟老婆关系不好啊,这一不好就可能离婚啊,这一离婚就不知道这企业有多少钱得分出去咯,这事儿你一解决问题的人肯定hold不住 啊,那就别碰这事儿了。

这第一步我们找到了他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些等着钱治癌症的哥们儿就这么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第二步,我们需要了解他的需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和他现在的发展是不是相关,一卖二手车的想借钱去研发艾滋病药物,这事儿我们可hold不住,要是借钱多收点二手车,这事儿靠谱,为啥,因为他专业啊,干了几十年这事儿,他肯定知道怎么赚钱。那还有这么个情况,一包工头,干了几十年工程,突然想搞房地产,你说他专业嘛,他没干过,你说他不专业嘛,又跟房地产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这怎么办,没问题我们团队有房地产专家,我们的专家见过百八十个从包工头变成房地产的老板,让他来看看这哥们儿有没有这素质。我们层层剥开这个企业的外壳,找到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钱能解决的,那就上吧,但是怎么能找到这个核心问题,团队的专业素质!那遇到专门骗贷的人怎么办,这个市场上有一群骗子,他们会把一个项目包装的很漂亮,也会跟你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其实很多很多的金融坏账都是这样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引申一下,一个正常企业也有可能给你一个感觉非常不错的理由融资,但当他们获得资金之后往往会挪作他用,这个时候怎么办。人可以说谎,但是数据不会,有人说数据可以编造,对,但是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正常数据可以解释关于这个企业所有的经营行为,一个编造的数据只能体现一部分,为什么,因为企业是动态发展的,数据也是动态发展的,一个时点的静态编造是无法追索以前的经营行为的,同时,一个行业的数据是有客观规律的,掌握这个行业的数据变化,就可以轻松的做出判断。有没有一种可能,一个编造的数据既符合企业发展状况,又符合行业规律呢,肯定有,但是如果企业有精力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他可以去国家发改委了,这种神一样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可以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呀!

上面两步走完了,这个企业的问题就被我解决了,企业蓬勃发展,其乐融融啊,但是貌似缺了点什么,大家应该发现了,这时候该还钱了,也就是说我们该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我企业拿了你的钱蓬勃发展,我不还你你能把我怎么样!我们是一个解决问题者,解决问题者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制造问题的能力!说到这里,有个专业名词,叫“违约成本”,看字面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如何保证企业借了钱能还,一方面是他得有钱,即: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他不得不还钱,即制造问题。通常违约成本越高还款意愿就越强烈,这个时候就说到了上面问题,抵押资产的方式,抵押资产的价值如果远远高于借款的价值,对于借款人而言是很愿意还款的,前提是资产保值,如果抵押了一套房产半年掉了7成的价格,借款人肯定是不要资产了,因为不划算了。所以,抵押了资产不一定安全,因为资产不一定保值。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收购资产,而是增加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那么怎么增加借款人还款意愿呢?

当违约的损失足够大,那么还款意愿就非常强烈了。怎么增加借款违约成本,方式有很多种,俗话说打蛇打七寸,那你选择的方式方法是基于你对企业的了解,知道他的七寸在哪里,设置相应的方式方法增加他的违约成本,而不是一味的要抵押物,要资产,但是现在很多信贷机构,都以抵押物为风险的最终标的,本着“大不了我打五折卖他的房子”的态度,这样的处理导致他们忽视了真正的风险点即企业本身,结果呢,抵押了人家的房子,结果房子不能行权,一个官司打了四五年,换回来一个破房子,发现里面还住着人,为了卖这房子变现,又花了一笔钱,算来算去还不如当时就直接花钱买下来得了,这还是房地产不掉价的情况下,面对这样的金融机构,我无下限的鄙视他们!正确的做法是打企业“七寸”,比如:一个房地产项目,企业投资了1个亿,交了地价做了基础之后没钱了,法律规定必须建够3层才能预售,这时候他要借款,说用土地抵押给你,你要是拿了土地,你傻逼了,这项目到了预售阶段,你是释放土地还是不释放土地啊,你释放相当于你把地还给人家了,你不释放这房子又没办法卖,僵持很久你还是把土地释放了,那你当时的抵押多无聊。那么这个企业的七寸在哪里,在于他前期投入的1个亿资金,那如何让他违约之后这1个亿打水漂,你直接过户这个企业的股权,老板不还钱项目归我了,这老板还不得削尖脑袋还钱啊!

增加违约成本这事儿我们团队律师老专业了!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给你弄麻烦,后来学了法律,现在又在我们这儿干他最喜欢的恶心人的事儿,所以我们基本没怕过借钱的不还钱。

说了这么多,也差不多说完了,最后集中回答一下那几个“天问”:

1、问:“我们投的项目有没有风险?”答:“有!借款人被花盆砸死的风险我们无法规避。”

对化学教学的一些感想 篇5

发布时间:2008-10-27 15:58:5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踏上工作岗位,我就幸运地担任了初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只有我一个化学教师,在很多的教学过程中我只能在摸索中进行,其中的过程有着许多的酸甜苦辣,但却收获颇丰。在过去的一年教学时间里,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在工作过程中却有着很深刻的休会。

我们知道: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就是我们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学好化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学好化学不能拼命的赶进度,打好扎实的基础更重要

学好基础知识,就是要学好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做到每个章节过关。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自身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而为了留更多复习时间的做法,很可能就会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囫囵吞枣”,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掌握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其二、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要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同时,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开阔知识面;而且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学到比较实用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

其三、抓好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这是化学教育界的共识。化学实验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的成功教学更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与些同时,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应当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在在

平时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一部分的力度,使这一部分内容得到分较高的分数。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性实验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其

四、重视化学学科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化学在中考中的地位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同时,许多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增加了化学教学的难度。这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克服学科自身的缺点,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点,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做教师首先要备好课,上好课。备课工作非常的繁琐,即使课备好了,上好课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作为新教师的我觉得要把每堂课上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更加不容易。除此之外,每天还要批改作业,给同学讲解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

其五、上好课的同时,做好课后的工作

由莫言获奖引发的一些感想 篇6

北京时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作家莫言。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报道,我除了感到对中国当代文学得到世界认同的自豪感,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

自从莫言将获今年文学诺奖的传言出现,国内便兴起了一股莫言热;一时间出版商纷纷加印莫言作品集,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在各大书店一再脱销......一时间原本低调的中国作家莫言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人物。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3月份因为逝世纪念日重新被人们想起的诗人海子。人们举行了各种活动来几年海子,感叹着理想主义的式微;又高举着理想主义的旗帜,为海子的离去叹息不已。然而我们并不关心现实中诗人的死活和理想主义的真实处境,如同今天热捧莫言的我们并不了解中国文学的境况和寻根文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只是沉迷于消费,那么一切意义都可以被消解。我们将海子和莫言们一个个放上神坛,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合情合理,令人愉悦。然而三月过去后人们便忘记了海子,仿佛理想主义从未来过。那么十月结束时,我们是否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忘记莫言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可能造成危险的境地。当代国人极少能冷静、客观地评价事物;国人对诺奖的期待程度,从之前丁肇中等人之被热捧可窥一斑。如今莫言获奖,受到狂热追捧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维斯瓦娃获诺奖时被感叹“可怜的,可怜的维斯瓦娃”,原因在于一个写作者如果被做演讲之类俗事缠身,便很难再写出优秀作品了。如今的中国,也极有可能造就一个“可怜的,可怜的莫言”。

如果莫言很快被忘记,那便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在轻小说、网络媒体风行的当下,传统文学逐渐变得不再受重视,普通大众需要的不再是艺术价值而是欢乐的好故事,很少有人去体会文学中的普世价值与人文关怀。如果再乏人关心,文学将会“已经倒下,已经死去,已经冰凉”。

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 篇7

一、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必要性

水墨画说得明白简单一点, 就是用毛笔与水墨在宣纸上塑造形象, 抒发性情。并且把握好其特有的“精、气、神”。而“笔墨当随时代”的笔墨精神是水墨画发展的核心思想, 那么如何做到呢?是完全的保留传统继续下去, 是完全撇开传统另辟蹊径, 还是简单的“择中主义”走所谓的中庸之道。显然这些看法多是片面的, 要用思辨的思维批判地继承传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合理地保留下优秀正确的部分, 结合时代的要求, 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旧的教学观念, 利用民族优秀的艺术语言, 吸收更多、更广发的艺术形式, 为发扬民族艺术, 提高传统艺术的影响力而创造一个开发、科学的教学环境。在新的时代精神指导下, 如何继承与发扬是美术教育界所迫切关注的问题。儿童水墨画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我认为只要具有“以人为本”开放型的教育观念, 饱满的教育热情, 这种偶然将会变为诸多的必然。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 作为老师, 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把握。

二、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

只让学生欣赏现成的作品还不够, 还要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创作过程。可以通过录象或者教师现场示范, 让学生亲眼目睹水、墨、色在宣纸上的渗化交融, 使学生在干、湿、浓、淡、清构成的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得到美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对于水墨画欣赏到一定程度以后, 学生就会产生自己创作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通过一系列水墨画的欣赏、讲解、讨论, 学生对水墨画是很有好奇心的, 对毛笔、宣纸、墨等绘画工具也同样很新奇, 这为学好水墨画打下了基础。然而学生心理特点造成了对事物的新鲜感不会很久, 如果在学习中不保持这种状态, 要不了多久学生们会失去对水墨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让他们保持新鲜感、好奇心, 就要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采用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水墨的特点, 所以在讲好游戏规则后让他们尽情的玩。学生们在画满一张宣纸后的总结中会发现许多的东西。比如说宣纸会吸水, 还会渗开来、墨加水后会变淡、毛笔躺着画笔画会很粗, 竖起来画就变的细等等。其实他们发现的这些就是本课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如果课前老师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强制学生学习的话, 可能效果比进行游戏的方法差远了。

三、深入体验生活, 扩展学生优秀的一面

一般儿童在水墨画教学中, 扩展学生优秀的一面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一般以临摹、写生、创作为主, 内容无外乎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 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 也采取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 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 此现象目前引起行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一般让学生深入到生活, 在表现中运用游戏的心态, 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 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四、在设疑中精彩展开,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 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总喜欢尽力找出其原因。对于质疑, 一提倡, 二鼓励, 三引导。层层的质疑问难, 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 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因此, 在教学中, 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 借问题促探索, 借探索促发现, 借发现促创新。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堂美术课上, 我教学生们怎样画苹果。刚画好苹果, 一名学生就提出:“老师, 你为什么不把苹果画成长方形的呢?”我微笑着问:“你准备画方形的苹果吗?”学生回答说:“是的, 因为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 不小心, 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 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我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 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 那把你的所想用画面表现出来, 好吗?”学生把苹果画成方形, 显然脱离了生活实际。但是却是学生灵动的体现。作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 应当首先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 并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 使学生勇于质疑, 善于质疑, 树立“不惟书, 不惟上”的探求精神。

总之, 水墨画创意教学遵循儿童年龄思维特征, 成为儿童心里健康的促进因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 让儿童通过不同的绘画内容, 不同的表现的形式, 畅游在水墨之间, 感悟在水墨之上, 领略在水墨之际, 广泛增进了儿童美术素养。水墨画创作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 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在课堂上, 没有纯粹的“理念”, 一切的细节同时都是“理念”。因此, 转变理念, 就让我们从细节开始。

摘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深入生活, 扩展学生表现面。在设疑中精彩展开,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的一些感想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生活;学习习惯

谈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琐碎感想。

一、教师的教学实践现状

大多仍是“课堂灌,课后练”的模式。虽然教师们也绞尽脑汁在课堂上用些“小动作”“小花样”来进行“探究性”教学,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体现出素质教学的要求。这犹如在一张黑白照片上涂上颜料,充当彩照一样,看起来很是别扭,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初中化学新课程目标要求不仅是了解或掌握课本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截体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学生终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而目前社会、家长关心和重视的仍是升学率,评价学生和老师能力的标准仍是考试和分数。分数的多少决定能否升入重点高中。分数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成果的好坏和奖金的多少。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优劣又怎能仅靠一张试卷客观和全面地得到评价呢?例如,在上“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时,要想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现状,就应更多地让学生去实地调查乃至取样实

验,对水的状况形成自己的感知,这样才会有真情实感。若为了应付考试,大可不必,只要让学生多记、多练习一些“水资源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的相关习题,考试时去“活搬活套”便能奏效。多讲、多练仍是现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有着时间短、见效快的功能,提高分数几乎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唯一目的。

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

我们青少年从小学到初中大多在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和督促下,生在高楼里,长在教室里。课余时间大多被课后作业和虚拟的网络所占有,不了解自然,很少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风霜雪雹、春花秋月、热胀冷缩等自然现象缺少体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日常现象和自然规律缺乏应有的好奇心。比较感兴趣的是电脑游戏、动画片、明星、歌曲等。平时我有过这样的调查:

①你平时是否留心过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书?(全班只有两位同学说“是”)

②你会烧开水吗?你知道点火开始时锅底会有什么现象?(全班有一半的同学未烧过开水,知道现象的占23%)

③你见过生石灰吗?“发”石灰时有何现象?(能较好回答的占10%)……

自然科学的“根”源于大自然和生产生活的实践,而把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空间最小化,学习是从知识到知识,不知道知识从哪里来,也不管知识到哪儿去。没有一些自然规律和日常生活现象作铺垫,对学习更高级的知识缺少相应的表象,想象力就不够丰富,理解上也会很吃力。例如,“氧气为何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学生缺乏对“有的气体能溶于水”这一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所以一半的学生回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教学中我设问:通常情况下,有没有气体的密度会小于水的密度?没有,那任何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吗?再让学生去思考,这样教和学很是费劲。多媒体的应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利。使用多媒体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而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画面替代不了真实的客观世界。在家看看风景片,就不需要外出旅游了吗。十多年前,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理论和概念及计算都比现在的深,大纲考纲的要求也高的多。那时教学方式基本上靠老师的一张嘴,学生也能够轻松地接受和理解。因为那时的学生贴近自然生活,也就亲近了化学。鱼养在鱼缸里,再多的营养、再好的呵护,也只能供观赏而已。

三、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关于水的第一节教学后,我设计了《水污染调查表》,让学生课后完成,一周后收上来,又跟踪调查。结果是80%的学生抄袭或凭空撰写。如:“铁生锈的深究实验”我十天前布置,检查时很是惊讶,全班仅有三组(6人)做了准备……可以说目前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实验的情感与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很不吻合。课堂上喜欢沉浸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课后忙于应付老师一张张练习卷。习惯于抄抄写写,不会探究,不想探究,信手可得的小实验也懒得动手。下课时老师整理着演示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喜欢围着问这问那东摸西看的学生也不多了。这些现象说明些什么?给我们何种启示呢?知识就是财富。阿基米德探究出浮力定律后,兴奋地光着身子奔跑在大街上,而我们的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后,没有一点兴奋而是增添一份负担,因为会有一堆相关习题在等着他,又怎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这也许是危言耸听吧!但愿这种感慨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新时代孩子们普遍的现状。

素质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在返璞归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少些成人化刻意的“精心”设计,少些纸上谈兵。不要动辄达到这个目的,培养那个能力。

司法考试复习的一些感想 篇9

写在前面的话2010年司考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2011大战的战鼓正在响起。笔者有幸参加2010年全国司法考试并顺利通过,挥洒汗水近三月,有着一天复习大捷的喜悦,也有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喘不过气,更有初次参加、对能否通过的惴惴不安。在这场战役中有自己的刻苦、勤奋也有众多优秀校友优异成绩的鞭策,更有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还有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信息学院、福建省图书馆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特别是女友钟升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复习的简单介绍

一、用书

1、卷一(三大本之一)2.、真题(众和教育的八届真题、法院版)

3、法条(指南针的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民法、商经专题讲座(09万国法院版)

5、新起点的论述题模板式答题技巧训练(法律出版社)

6、法条增补法律出版社《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增补法律法规及重点法条解读》

7、练习卷三校AB卷

二、时间:6月5号-9月11号。

三、同伴:肖跃华、吴坤荣等。

四、辅导班:没报

五、复习顺序:刑法、民法》诉讼法、商经》卷

一、论述题,最后穿插复习。

六、地点: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信息学院、家里。一些问

题的论述

1、准备时间司法考试的准备时间在3-4个月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司法考试本身具有的内容庞杂、考试时间集中(两天考完)、试题数目较多、思辨性较强等特点决定短时间的突击准备想要通过是相当有难度的。据说02年第一届司法考试时司法部邀请的北大法学院数位教授的准备时间也大多在三月以上(也有位没通过),何况现在新法规更多、试题更灵活。司考复习资料http://司法考试

但准备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毕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间太长很容易搞得身心疲惫,到关键的最后冲刺阶段提不起劲,往往得不偿失:复习最后阶段是最有效率的阶段也是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天复习一卷绝对不是神话,而且这种大

面积的复习使得知识最终融会贯通这对于做对知识点众多的选择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要不要报班报辅导班的优点在于:能较好把握学习进度、在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不明白的问题有老师为你解答、有些老师上课内容较有深度.......辅导班有上面这些优点但往往缺点的存在也很可怕。首先一个就是知识的缺漏,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关系老师只能是根据他的经验把认为是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大家,一些知识点没办法讲到。很多司考“砖家”号称讲课能讲到百分之八十的知识点,可您想,又不是他出题,题目只是百分之八十里面。现在的司法考试考的越来越细,在做题的时候4选一错一个全错,掌握百分之八十跟没掌握压根就没区别,还浪费时间。第二个问题就是老师给你资料,上课给你讲,难题给你分析,可你问问你自己你有多少时间在思考?你还有思考的时间吗?考司考就是考思辨,自己的思辨能力难道不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吗?难不成考试的时候你还指望老师给你分析?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很难说是自己的东西也很难记住。最后面就是报培训班的人各式各样:有公检法的、有律师界的、大学生、其它行业的、有法学科班的、非科班的,科班里面又分什么学科比较好的,学历有专科本科的研究生,博士的,要你是老师你怎么上课?是根据中等水平上课吧。可你是什么水平只有你自己知道,课程又那么紧,消化不了等于没学。填鸭式教学你自己也不是不知道。各学科的复习

1、民法:民法的法条比较凌乱不建议系统去看,可以用来查阅。李建伟的专题讲座相当有质量,值得一看;

2、商法、经济法:商经法多分小,除公司法、劳动法分值比较大有必要系统复习外(可以只看法条),其它相关法条掌握比较费时间,如果时间比较紧倒不建议系统看,可以看看专题讲座之类的或者看重点法条。

3、卷一:把书翻烂即可其中宪法建议看法条复习。

4、卷四:平时一定要动笔写写

5、其它学科:看法条

6、新法条:一定要重视,考的简单而且分值不少(估算最少20分)是重要的捡分点。

7、试题:

不在多关键要有质量,不在难度关键在消化。真题多做有益,不断重复,可以先分学科做复习完一卷后分卷做,模拟题最后两星期做几套倒不妨。李鸿斌2010年12月17于福州屏山后记

1、朋友A:请问为什么要写这篇日志哪?答 :因为司考的经历太值得纪念啦!!

2、朋友B:请问为什么要写这篇日志哪?答:没通过的不敢,通过的不说,很少人告诉别人一个真实的复习流程,想为大家做点贡献啦。

读张彤禾《打工女孩》的一些感想 篇10

那是一个上海最普通的上班早高峰,时间接近9点,人流紧张、拥挤地从车厢涌出赶往市中心写字楼。陕西南路地铁站台上一个20多岁的男性农民工坐在站台的地板上,背靠着一根柱子,身边放着一个硕大的三色编织袋,抱着自己的膝盖伤心地痛哭。那样伤心欲绝的哭泣让我再也没法忘却,他不是乞丐,面前没有“借我5元买包子”的纸条,他没有向任何人乞讨或是请求帮助,他只是专心致志地一个人坐在地上哭泣。一个20多岁的大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伤心的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是什么让他这样伤心?身边的编织袋仿佛说明这是一个刚来上海或是正要离开上海的打工仔。难道是被人骗了?被拖欠了工资?辛苦赚来的钱被地铁上的小偷偷走了?不知道,一切都只是猜测。

我路过他身边,看了一眼手表,马上就要到9点了,快迟到了,迟疑了几秒,我默默地混入了如织的人流中,和当时的每个人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我刚走过他身边的时候我就后悔了,可是我却没有停下我的脚步。我想我总可以,起码总应该去问一声“你怎么了?需要帮忙吗?”但是我没有,我什么也没做,一声不吭。

在我们不断抱怨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开始,有没有想过,你可能也是这冷漠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道“上至老右派,下至红卫兵,几乎人人都自称是牺牲品。”,“如果你在这一切运动中一直保持沉默,那么当你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机器中血肉横飞时,你要知道,不是别人,你,你自己,是自己的掘墓人。”

但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除了问一句“需要帮助吗?”,以及在微博上的各种转发以外。

《打工女孩》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跟那些农民工打工妹没什么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我出生在上海,他们出生在农村或是小城市。我没有生活的压力,不愁吃穿,这可能是我跟他们唯一的区别。

我们公司的财务部占据了一个楼层,我每次到财务部办事,躲在密集的格子间里的同事们都面无表情,无比安静,忙忙碌碌地忙于手头的工作。

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大家才恢复了活力,叽叽喳喳,三三两两挤在电梯间的楼道里聊天,间或传出爽朗的笑声,和工作时的她们完全判若两人。

我们公司财务部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0/1,流动性极大,似乎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公司财务的所有政策和规则,每一个工作都被按照功能,公司,部门

等细分到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格子间。当这个人走了,会立刻有一个人来填补这个格子间的空缺,悄无声息地工作着。

她们跟外来打工妹的唯一区别可能是,她们休息时谈论的是假期去哪个城市或是国家度假,而打工妹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旅游这档子事。

读这本书能让我想起很多,我又想起了一次跟男友一起在地铁上听到的一段对话。一对虽然穿得很城市化,但还是能一眼看出是农民工的年轻情侣,男的接到一个电话,是他的一个朋友打来的。男青年大声地讲着电话,以至于我在完全听不到对方讲话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知道整个对话的内容。

大意是,男青年那个朋友的女朋友快过生日了,他想问男青年借钱给女朋友买个像样的礼物。男青年大声询问他准备买什么,对方说想买一台数码相机送给女朋友,因为他女朋友喜欢拍照。男青年立刻质问起他来,“为什么要送数码相机啊?一台数码相机要多少钱?什么?要1000块钱?你为什么要送数码相机呢?送点别的不好吗?比如送一些花,买个蛋糕都可以啊,你为什么要送数码相机,这玩意儿,真是搞不懂啊!”

刚巧那段时间我和男友也准备换相机,听到这段对话,我俩面面相觑了好一会儿。我们那段时间讨论最多的也是相机,纠结于要买sony的哪一款微单,是4000多的Nex-5R呢,还是3000多最新的那款Nex-3N,我们还计划之后要买一个中高端的单反。但是听到一个农民工为了买一台1000多块的数码相机还要问朋友借钱,朋友还对他的这一行为各种质疑批判,我有点懵了,并不是同情,也没有愧疚,只是当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突然展现在我眼前,可能只是露出了它的一角而已,但已经足以使我惊讶,难过了。他们跟我仿佛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过着两个世界的生活,不会有交集,也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但是他们跟我一样也有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们背井离乡,可能付出了比我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他们却得到的那么少。

何伟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一直视而不见的世界,张彤禾的这本书也同样,呈现了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每天走在路上,我们多少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打工仔,外来妹,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喜怒哀乐。城市里的人习惯性地看不起他们,对他们不削一顾,取笑他们的杀马特造型。

书里大部分的农民工努力实现的第一个梦想和目标就是在公司里做文员,秘书,前台接待员或是销售助理。人不愿意成为机器,不愿意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机械手臂,每天做着同样的

事。但是成了文员,秘书之后呢?其实工作只是变着花样的让你成为了另一个制造零件。所以一个人的终极梦想到底应该是什么?看着他们成天为了生活压力工作存钱。我每天没有工作压力,上班下班,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了不断地升值加薪?为了有一个工作而工作?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我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们,其实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他们可能并不祈求别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帮助,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座右铭就是“人只能靠自己”,他们可能只有在讨薪或是受伤,自杀的时候会得到一点社会的关注与讨论,但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只是尊重和平等。

在第一届中国达人秀上有个来自河南郑州的女孩叫雍梦亭,她在一家电子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她的打扮很非主流,她自己也说她喜欢非主流,她跳的舞更是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台下的观众从一开始的嘲笑,嘘声,到最后的感动流泪。中间评委问起了她家里的情况以及工作的情况,这个女孩始终给人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即使她的父亲由于车祸腿部受伤,并且重病缠身,全家都靠她一个月2000块钱的辛苦工作维持生活。但是从她的诉说中听不出丝毫的苦难,她不像其他选手上台就是准备好了一个苦情的故事而来,酝酿好了一腔悲痛而来,她居然是快乐的!让人吃惊和震惊的快乐!她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她忘我舞蹈的时刻,也许只有在那一刻,才是她将她还无法体会到但切实存在的苦楚宣泄出去的唯一途径。

上一篇:高三学子给母校的毕业赠言下一篇:财务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