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2024-05-15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共11篇)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1

近几年来,**县编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以及省州机构编制部门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推进行政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和创新,以创新管理为突破口,以检查监督为主线,以扎实服务为立足点,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强与组织、财政、人事、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加强与领导沟通,争取领导重视,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增长。特别是严格控制党政群机关行政人员编制,取得一定的成效。总体上全县党政群机关编制实现了无超编进人,行政编制约有结余,消化了所有的行政单位使用地方事业编制(政策性的除外)。使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一、争取领导重视,为机构编制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机构编制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同时机构编制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领导当好参谋,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功能。机构编制工作既是政府工作,也是县委的工作。县长是编委会主任,亲自抓机构编制工作。县委书记非常重视和关心机构编制工作,**的机构编制工作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领导,为机构编制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编办主动向领导汇报机构编制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每次解决机构编制方面问题的方案,县编办都积极主动向主管机构编制的几位领导汇报,做到事前备案。所以,每次提交的机构编制方案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和县委常委会通过率都达到90%以上。县领导也非常关心和重视机构编制工作,为机构编制工作排忧解难,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强调机构编制纪律,在研究人事调配时严把编制关,确保人事异动在编内进行。

二、严格机构编制工作纪律,严控机构编制增长

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历来是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县编办严格审批制度和办事程序,强化机构编制计划管理、实名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完善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创建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县农机局),推动我县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近年来,一些部门要求增加机构编制、机构升格的呼声不断,机构编制有反弹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管。一是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湘发[2003]2号、湘办发电[2004]56号、州办发[2006]8号等文件精神,在机构设置和升格、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等方面把好关,严格控制机构升格、超职数配备领导、超编制进人,特别是党政群机关严格控制在编内进人。政策依据不足的机构设立、增编和机构升格报告做到不予受理、不予提交,非组织安排的超编进人和逆向调动不予办理。二是严格执行“编制部门统一承办、编制部门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制部门一个文件下达”的机构编制工作“三个一”规定。凡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事宜,各部门须先报编制部门,经编办审核后,提交编委会研究后,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批。三是坚决执行中央编办提出的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并于2006年起,编制人事管理工作纳入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规定“不依据政策、编制程序乱签意见,乱进人的,每人次扣2分”。同时切实加大违反机构编制规定的查处力度,严禁违反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事情发生。

三、强化机构编制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检查监督是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我们围绕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和促进各项改革深化,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围绕实现行政编制“零增长”目标,进一步强化检查监督,为有效控制行政机构编制增长发挥了作用。

加强对编制使用情况监控,提高编制使用效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编制资源。根据职能部门工作发展趋势,科学调整编制。对职能弱化的部门,严格控制进人,编制实行“退一减一”逐步消化。对任务较重,职能强化部门需要增加的编制,从职能弱化部门减少的编制中调剂。2007年县编办筹集17名行政编制分配到13个超编较多且职能强化的经济部门,既加强了对职能强化的工作支持,又有效地消化了超编人员。

四、创新工作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县编办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用解放思想、服务为民、创新发展的理念,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工作环境。

一是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加强机构编制制度建设,是转变旧的管理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权威的重要前提。县编办

探索出一系列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的刚性管理制度与办法,如: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使用通知单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等。为了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泸办发[2007]39号)文件,明确了实名制管理的内容、职责、程序以及检查监督

等具体操作环节和要求,使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2008年全县已全面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

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管理相互监督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只有在按规定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录、聘(任)、调任手续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开设账户并发放工资。对超编进入的人员,组织、人事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任)、调任手续、核定工资,财政部门不得纳入统发工资范围。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2

关键词:机关,机构编制,管理,科学配置,执政资源

一、认清当前在机关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编办”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各级“编办”承担着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编织管理工作, 但即使设立了这样的专门工作部门, 部门的职能是明确的, 部门工作还停留在按部就班的保守状态, 对于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规避却明显欠缺思考和更富有实效的做法, 与时俱进的探讨明显不足, 直接导致隐患的频频发生, 致使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二是注重形式方面的多, 强化监督机制的力度不够。职能部门在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确实发挥了设计者和组织着的作用, 出台了一些具体而详细的规定或措施, 构成了宏观上管理的大格局, 工作在设计层面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开展。但是由于监管职能的缺失、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科学的设计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 或在实际的部门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致使以往就存在的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影响了政府部门职能的发挥, 影响了财政经费的科学合理支出, 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比如, 近几年经常被媒体曝光的政府机关个别部门吃空饷的问题, 就是监督管理缺失形成的。

三是“官本位”思想虽然已经被反对和被警醒, 但惯性作用尚未根除, 长官意志仍然或左右工作的运行, 工作随意性得不到有效的管控, 致使岗位超编、领导职数超员的情况时有发生, 出现了政府部门人员膨胀、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

四是立法工作亟待完备。以上现象的发生, 直接叩问机构编制管理上的立法问题, 正是由于法制的不健全, 才给一些胆大妄为之人以可乘之机, 使他们率性而为地“任性”, 虽然我们也出台了一些诸如管理条例、暂行规定, 但是这离法的约束力还是相差甚远, 和法的震慑力相比还不在相同的层面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是必须扎实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机制。由于这项机制建设是转型期的前奏曲, 是实现科学配置执政之源的基础, 所以, 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落实。要确实将本单位的编制和人员的关系明确起来, 做到定编定岗到具体的人, 确保编制性质、编制数额、领导职数、编制结构的各要素和本单位实有人员情况相对应起来, 真正实行编制和人员之间的紧密结合。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岗位职责, 明确实现职责的详细标准, 是岗位人员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状况。这样做目的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不至于发生人才资源浪费和财政不必要支出的情况, 实现严格控制住编制总量和有效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的目的。

二是精细管理科学构思, 向细化管理和科学管理有效率。在制作《机构编制管理手册》, 实行《机构编制管理卡》的基础上, 要借助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大好形势, 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 建立完整全面的数字信息库, 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所形成的各种情况输入信息库中, 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依据, 以避免因人为形成的不良问题的发生。

三是强化监督工作的落实力度, 加大监督作用的发挥效能。不能把监督当做口号来喊或作为秀场来走, 要真实构建有效的监督网络和开通任何有效的监督渠道。建立资源共享的数字信息库, 就是要便于各职能部门发挥监督作用。比如“编委”应当确实履行审核审批权力, 凡是增加的机构或人员, 在没有“编委”确定的情况下确定无效, 同时告知财政部门不给予发放相关的一切费用, 这样就形成了部门之间的监督。各级政府要确实履行下管一级的原则, 上级部门应当经常查阅下级的数据库, 要经常实地开展核实调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予以解决。这样就畅通了上下级的监督制约渠道。

四是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到法治的层面。这是需要在全国的范围内予以考虑的问题, 应当借助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大环境下, 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 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到法治的层面, 把已经取得的科学有效利于发展的办法利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对落实不好, 甚至是明知应为而不为的情况, 通过立法的手段强化打击和治理的力度, 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发展的怪圈, 铲除“吏治腐败”滋生的土壤, 要通过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立法彻底解决阻碍机构编制管理深入开展的顽症或痼疾。

三、结论

总之,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科学化的新生事物, 是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增能增效的有力举措。为此, 我们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应当在强化自身的大局意识和前瞻意识上下足工夫。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 提高这方面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尹群.区县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0.

行政:成立跨区域机构 篇3

“现在的城市规划,往往只是宏观政策,尽管超过了简单的画图、设计的层面,但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经常会有政府间的高层论坛,但这个论坛并没真正解决问题。”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注册城市规划师张大玉说。可见,一体化的前景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

毋庸置疑的是,环北京经合区在下一步发展中,将会有更多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如何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将北京经合区概念推进?关键要从机制方面创新,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增加政府间的协调,在政府的决策、经费的投入和分配上发挥引导作用。

或类政府机构

“真正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性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规划与领导,让各区域有一个平台,进行公平的对话和协商。政府需要更好地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对于区域间的合作给予鼓励和支持。”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区域财政研究室主任傅志华说。譬如,产业结构调整、环保领域合作,由首都规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组成跨地区宏观决策和协调机构。

记者了解到,美国为更好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在几个州政府间设立一个非政府性质的机构。这类机构专门负责区域间的合作,运作资金由几个区域政府共同承担。各区域政府给予该机构开展跨区域合作的权利,甚至在税收上也提供优惠。

在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曾有专家建议设立一个小规模、长期的区域协调组织,以监督战略性框架的实施,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编制规划,共同签署相关协议。在某些特殊的地区可以编制一些次区域规划,如长江沿岸地区,以协调解决一些相似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应该淡化行政级别,按照经济规模、人口等,分成大中小城市来给予地方相应的管理权限。”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吴唯佳开出这样的药方。

他认为,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布局,应更多地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切入,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同时应更多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区域间的协调工作。

多中心共建

“从规划的角度,如果环北京经合区内单纯以北京为圆心,向外逐步扩散分布,将会出现越偏离圆心、越难以发展的局面。”张大玉比喻说,北京作为人口输入型城市,就像一枚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劳动力,致使北京出现交通拥堵,人员过于密集,居住环境恶劣等现象;同时也影响了周边河北地区的劳动力输出结构,不利于当地的发展。

纵观国际知名的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大巴黎都市圈,不难发现为打破区域格局,同时减缓区域中心城市的压力,国际上通常采取卫星城或类似概念。一方面通过卫星城的发展带动以卫星城为小中心的辐散地区,同时运用反磁力原理,缓解大中心的城市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城市周边建设绿化隔离带,避免核心城市的无限扩张。

国内专家对卫星城概念也表示认同,吴唯佳说:“卫星城的建设,无疑是打破区域局限性的一个尝试。例如廊坊大学城不仅为北京市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廊坊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生机。”

采取以北京为大中心核心城,周边发展卫星城市,或者选择发展较好的中型城市作为小中心的模式,可以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以及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同时,城市之间建设高速交通设施,然后在交通干道两侧发展“卫星城”,即完善这一地区的发展,又可以从功能上承接一部分首都的压力。

张大玉针对这样的规划模式补充说:“从规划的层面,北京作为首都、政治中心、文化名城、经济大市、金融之都是不是能够放弃一些,做出一定让步,从城市的定位上不要过于求全,将一些发展的机会扩散到周边地区,这样才能真正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性,实现经合区内各地区共同发展的初衷。当然这也是双向的,河北能否有实力承接这样的机会,能否拿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还要看河北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理念调整为先

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殊行政职责造成区域间壁垒难以突破,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严重阻碍河北地区发展的根本因素,称之为“灯下黑”。

对此,吴唯佳一语道破:“人的理念才是根本。”

单看北京行政区域内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八区,而一些远郊区县的发展相对落后。即便从行政角度把北京和河北周边统一归为一个行政区域,虽然可能在资源统筹上获得一定便利,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实际上,区域发展战略应敦促各地减少地方保护政策,加强合作。这一点,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知道:谁主动,谁就早受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协商的主导权往往集中在大城市,真正的需求方往往是周边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实力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认识、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4

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岗位,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旦考上之后,就不会担心因为中年危机的到来而失业,而乡镇或者是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职人员的大头,特别是事业编制更是如此。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事业编制有可能改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编制吗?

首先,参公编制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其单位的性质仍然是属于事业单位,只是人员的待遇、晋级都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规定来进行的,参公单位的设置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而且参公编制数量也是有严格的数量规定,一般按照公务员总编制数量的比例来设置参公编制数量,因此,不可能因为改革的原因,就增加相关的参公单位或者是参公编制数量。

其次,对于事业单位改革来说,虽然按照相关政策,涉及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必须改为行政机构(参公机构),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很少出现。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先进行的是行政机关的改革,而在这一步改革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将很多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到所属主管机关,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将各执法支队的执法权力收归至所属主管机关,这样在行政机关改革完成之后,各执法支队已经没有了相应的执法权,最终就很难改为参公或者是行政机关,而在紧接着的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多数事业单位执法支队都是通过合并的方式,转为了机关服务中心,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最后,对于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事业单位来说,其执法权力基本上都在乡镇政府,而各站所基本上都是属于办事机构,而且乡镇本身是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的,在执法的时候,一般都是由乡镇政府组织相关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共同执法,因此,乡镇的事业编制站所本身是没有任何转任参公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的依据的,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上到下进行改革的,特别是乡镇这一级,即使有相应的编制名额,也很难落到乡镇头上,多数会被县级政府机关进行综合调配使用。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5

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意见》(宁党办发„2007‟4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政府令第8号)、《宁夏回族自治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宁党办字„2014‟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关是指县委各部委,人大机关,政府各部门及派出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机关。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 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员额、领导职数和编制结构、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等。

第四条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编委)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等工作的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编办)是县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在县编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机构编制管理应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和“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三个一”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和“五不准”等规定。建立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实现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

第二章

职责管理

第六条 职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职责配置。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和工作实际赋予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管理权限等。

(二)职责调整。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入、划出、取消。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职责配置原则和依据

(一)配置原则。机关单位应当遵循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在机构设立时一并确定,并根据政府职责的转变,适时调整。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有一个机构承担;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承担的职责,应当划清职责分工,明确主要管理部门和协助管理部门。

事业单位应当遵循事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并在机构设立时一并确定。

(二)配置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上级相应部门职能设置情况;现有工作运行情况。

第八条 界定机关单位职能的程序

(一)部门申请。部门(单位)对所承担的职责有异义时,应专题报告县编办,并提供相关依据。

(二)审核确定。县编办经仔细核对、认真研究后提交县编委会议审定,重大事项的调整需报请县委、县政府审批。同时,不得将机关的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

第三章

第九条 机构设置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

第十条 除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明确要求外,按照机构设置实行限额管理的要求,限额外不再增设新的行政机构,不再增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凡是部门能够承担的职能,不得要求再设议事协调机构,已经设立的机构管理 要逐步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机构设置的程序及权限

(一)申请。县党政群机关、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增设、撤并或改变机构名称等,应向县编办提出专题报告。陈述理由,包括设立机构的目的、机构性质、名称、职能、规格、隶属关系、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经费来源,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文件、有关政策依据等。

(二)审查。县编办接到部门或单位报告后,应根据现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审查,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三)审批。确需设立的行政、事业机构经县编委会议审议后,按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报自治区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应当根据其职责配置情况,确定为全额预算、定额补助和自收自支。

第十四条 经批准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及时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四章

编制管理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除后勤服务岗位外,不得将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混用。事业单位不得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经费形式的事业编制。不得跨层级调整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及单列管理的教职工、卫生院等编制。

第十六条 按照编制“总量控制、分级管理”的规定,由编办在自治区下达的行政、事业编制总额内,提出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意见,报县编委会或党委、政府审定。

第十七条 县编办要根据各部门、单位职责的变化,适时提出编制动态化管理意见,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第十八条 因工作需要增加或减少编制的,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可直接向编办提出申请,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需经主管部门同意上报编办,由编办提出意见按程序提请编委会研究。

第十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原则和人员编制管理规定。

(一)进人审批原则

1、坚持“编制审批先行”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必须有编制空缺。

2、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的原则。

3、坚持科级领导配备按职数管理的原则。

4、坚持人员顺向流动,严禁逆向调动人员,严禁事业人员调入行政机关。

(二)人员编制管理规定

1、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凡按规定批准设立的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按要求核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并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管理。切实做到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工资统发“三统一”的动态管理。

2、县党政群机关、乡镇(街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录用科员、办事员,必须在编制限额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录用,或在公务员队伍中选调,方可列编。

县党政群机关、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县编委核定的编制数额,除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调整、政策性安置人员可列编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按照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有关规定,由单位主管部门在编制限额内提出进人计划,经组织部、编办、人社局审定,请示县编委领导同意,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后,按照规定程序,参加由自治区人事厅统一组织公开招考录用的人员,方可列编。

3、人员调配、新增人员用编程序。

(1)申请。机关、事业单位调配人员,必须在有空编的前提下,由进人单位填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部门下属机构需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写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编制人员现状、拟调配人员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附本人申请报告(盖接受单位和调出单位公章),报县编办。新增人员属于政策性安置的,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部门提前向县编办抄送安置计划,县编办根据空编情况商组织部、人社局等部门提出安置意见。新增人员需公开选招(调)的,用人单位要向县编办上报用编计划,写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编制人员现状、拟调配人员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等。

(2)审批。县编办审核调配、增人单位人员编制情况,提出意见后报县编委会审批。经县编委会研究同意,属于人员调配和政策性安置的,经编委主任签字后,县编办核发《控编通知单》,交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新增人员属公开选招(调)的,按规定程序由组织、编制、人社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财政部门凭组织、人社部门调配、新增人员有关手续核拨经费。

4、科级领导职数使用程序。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由县委组织部按照核定的领导职数控制使用,用编时,由组织部与县编办共同审核。

第二十条 列编、退编规定。

(一)列编程序。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按规定程序办理完调配、安置或选招(调)聘手续后,用人单位凭组织人事部门调动、安置或选招(调)文件、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到县编办办理列编手续。

(二)退编程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出、退休、离岗、在职死亡的,用人单位都必须及时到县编办办理退编手续。人员调出的凭组织、人事部门调动文件和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办理;退休、离岗的凭组织、人事部门审批的审批文件和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办理;在职人员死亡的凭单位介绍信和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办理。

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职务变动后,现在单位和原单位均要及时凭任免机关的任免文件、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到县编办办理列、退编手续。

各单位凡不按时办理列、退编手续的,在人员调整、人员招录等方面将不予考虑。人员调整与招录截止时间以各单位办理列、退编手续2个月前为准。

第二十一条 编制管理纪律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遵守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执行用编审批规定,按章办事,依法管理,需使用编制进人的,要按照本办法要求事先履行编制使用审批手续,无编制空缺的,不得申报使用编制,不得签署意见接收人员。

对于不执行进人控编管理办法的,编制部门不得办理列、退编手续,组织、人社部门不得办理调动和社会保险手续,财政部门不得办理工资和经费拨付手续。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遵循依法办事、惩

监督检查 教结合、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加强对职能履行情况监督检查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各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快职能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第二十三条 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宁党厅字„2014‟3号)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编办、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共同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十四条 县编办负责全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适时督查、专项督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对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机构编制事宜必须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申报程序办理,未经县编办审核的机构编制事项,县委、县政府和编委会不予审议。县编办在审核涉及机构编制事项时,各种会议纪要、领导讲话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下发的文件,均不得作为申报和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 全县各单位应当按时年审本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证》,按要求向县编办提供其机构设置、编制管理和人员情况的统计数据或情况报告,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县编办做好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编办应当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需要,适时开展对部门或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和编制使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机构编制管理违反党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宁党办„2010‟37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宁党厅字„2014‟3号)有关规定,予以追究责任。

第六章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在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县编办负责解释和修订。

附 则

附件

机构编制管理相关制度

一、机构编制管理 “三个一”制度

涉及机构编制审批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由党委、政府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一支笔”签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家行文。

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

凡涉及职能调整,事权划分、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增减等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权限,报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需报党委、政府审批的机构编制事项,应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提交党委、政府审批。

上级业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下级业务部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核定,不得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作出规定。

各单位、各部门下发文件、草拟领导讲话和召开会议时凡涉及机构编制相关事宜,须先征求编制部门意见,否则,一律无效。

三、机构编制“五不准”规定

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四、机构编制“七个不得”规定

1、政法系统使用地方自定编制的人员,必须以统一考试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录取。凡考试不合格人员、其他不适合在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均不得使用政法专项编制,要逐步予以清退。

2、原地方自定的用于政法机关的编制一律核销,不得继续使用。

3、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政法机关。

4、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机构,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编制也不再专项下达和单独统计。

5、各级党政机关都不得在行政编制限额外进人。

6、不得新批事业编制用于党政机关。

7、不得将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混用。

五、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 篇6

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确认指南

一、网上报名确认的对象

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录用公务员考试并资格审查通过,考区选择辽宁省的考生。

二、网上报名确认的网名、网址

辽宁人事考试网:

三、网上报名确认的时间

2011年11月2日10:00至2011年11月7日16:00

四、网上查询下载打印准考证的时间

2011年11月21日10:00—2011年11月27日16:00

五、网上报名确认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选择考试地点:

为方便考生就近参加考试,今年我省设置两个考试地点(城市),分别是省直(沈阳)和大连,考生可自愿选择,一经选择不得更改。

(二)上传照片:

1、要求上传近期正面免冠二寸(34×45毫米)证件照

2、格式:jpg格式

3、存储大小:20KB以下

4、根据上述要求提前准备好电子版照片后,再登录网站进行报名确认

5、照片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可到就近的照相馆、照片冲印服务中心等部门或自行使用相关软件预先处理好电子版照片。

(三)网上支付考务费

1、考务费缴纳标准:每科50元人民币,不收取手续费。

2、指定网上银行: ①中国工商银行 ②中国建设银行

考生可任选其一进行网上缴费

3、注意事项:

①如考生或亲属持有上述银行卡,但未开通网上银行业务需提前到储蓄所柜台办理网上银行开通手续。

②如考生或亲属没有上述银行卡,需提前办理银行卡及网上银行开通手续。

③网上支付考务费时,一定要详细记录您的缴费订单号并妥善保管,以备后期核对缴费情况及领取发票。

4、网上支付考务费的疑难问题咨询:

电话咨询:中国工商银行:24小时客户服务电话:95588

中国建设银行:2

4小时客户服务电话:95533

5、索取发票:网上缴费考生如需发票报销,在网上报名确认结束后,持订单号、身份证到省人事考试局一楼索取发票。

六、享受考务费减免的考生,在上传照片审查通过后,于11月

2日至3日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或特困证明及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等相关证明,到省人事考试局一楼(考试地点选省直的考生)和大连人才服务中心人事考试部(考试地点选大连的考生)办理相关手续。

七、更改错误信息的考生

1、姓名中明显的错别字、身份证号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个别数字。在上传照片审查通过、网上缴费后,于 11月3、4 日持本人身份证到省人事考试局一楼(考试地点选省直的考生)和大连人才服务中心人事考试部(考试地点选大连的考生)办理信息更正手续。

2、更改考试地点。于 11月3、4 日持本人身份证到省人事考试局一楼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再进行网上确认。

八、报考涉密部门的考生,于11月2日至3日持本人身份证、电子版照片直接到省人事考试局一楼办理现场报名确认(不采用网上报名确认)。

九、网上报名确认详细操作流程

(一)登录

请考生于2011年11月2日10:00至2011年11月7日16: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Http://,点击快捷通道中的“网上报名”进入,考生输入本人姓名、身份证号、报名序号,则显示您的报考信息。

(二)选择“考试地点”

为方便考生就近参加考试,今年我省设置两个考试地点(城市),分别是省直(沈阳)和大连,考生可自愿选择,一经选择确定不得更改。

(三)照片上传

在左侧用户功能栏“照片维护”,上传二寸电子版照片,按照提示的照片要求(jpg格式,大小在20KB以下,大小为34×45毫米之间)上传近期证件照片。

(四)等待照片审查

照片上传后,24小时内将对上传的照片是否合格给予回复,照片合格者为审核通过,照片不合格者为审核不通过。审核未通过的考生,根据提示信息,重新上传照片信息,再次等待资格审核结果。

(五)网上缴费

(1)审核通过后,点击“网上缴费”按钮进入选择缴费银行界面,按照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网上缴费。

(2)报考人员在网上缴费后,须及早登录报名系统查看本人的交费状态是否为“已交费”,如果显示为其他状态,请及时与省人事考试局联系。

(六)等待打印准考证

1、缴费成功后,本次网上报名确认工作完成,请考生于2011年11月21日10:00—2011年11月27日16:00再次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查询、下载打印准考证。

2、报考涉密部门的考生于2011年11月22日—23日到辽宁人事考试局一楼凭身份证领取准考证。

十、网上报名确认咨询电话

1、考务咨询电话:

(省直考区)024-23447331(大连考区)0411-84618661

2、技术咨询电话:024-23447326

3、缴费咨询电话:024-23447308

十一、地址及联系方式

1、辽宁省人事考试局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综合楼B 座一楼大厅。

2、大连人才服务中心人事考试部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7

笔者认为, 确认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是行政赔偿, 还是民事赔偿, 前提是要明确房屋登记行为是行政行为, 还是民事行为。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 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行为。质言之, 行政行为指向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民事行为也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通则》第54条对其定义是,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行为指向的对象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

从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定义可知, 要确定房屋登记是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 一是看该行为由谁实施, 二是看该行为的指向对象是什么。

房屋登记应该由谁来实施?《房地产管理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 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管理全国房地产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房屋登记办法》第4条规定“房屋登记, 由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登记机构办理。本办法所称房屋登记机构, 是指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 (房地产) 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负责房屋登记工作的机构。”可知, 房屋登记由国家行政机关实施。

房屋登记指向的对象是什么?《物权法》第9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未经登记不生效力。按《房屋登记办法》第2条和第7条的规定, 房屋登记是指登记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将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据此可知, 房屋登记并不能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只是将申请人因民事行为设立、变更、终止的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予以记载, 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对房屋物权关系的合理干预。故房屋登记指向的对象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房屋登记机构管理房屋物权登记这种国家公共事务。

鉴于以上论述, 房屋登记无疑属于行政行为。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体制的原因, 这种行政行为由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登记机关直接行使, 或者委托非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行使。

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房屋登记机构发生登记错误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时, 应当履行行政赔偿义务。《行政诉讼法》第67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 有权请求赔偿。因此, 受害人通过行政诉讼得到的赔偿应当是行政赔偿。在司法实践中, 《行政诉讼法》第1条和第58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 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违法的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 行政机关将被判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房屋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应当是行政赔偿。

但是, 《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34条规定, 赔偿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据此可知, 房屋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属于民事赔偿也是于法有据。《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152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给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机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 这一规定也支持房屋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属于民事赔偿。

检察职能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 篇8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改革方案的设计应当有一个基本遵循,即应当以检察职能为依据和导向,并为检察权的规范运行和检察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检察机关的发展历程,内设机构的变动呈现出两条较为清晰的脉络:一是检察工作的专业化所引发的业务细分,二是检察职能的多元化所带来的职权扩展。我国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多和乱两个方面。“多”是指内设机构的数量过多,影响检察业务的顺利开展;“乱”是指各地检察机关在机构设置上不统一,即使同一类内设机构在领导职级、职数、编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设置标准混乱——检察职能标准的缺位;实用主义主导——内设机构功能的异化;行政化趋势——对司法规律和检察工作规律的违背。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与检察职能密切相关,检察机关现行内设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对检察职能的认识不够清晰。各项检察职能包括:追诉性法律监督、救济性法律监督、制约性法律监督、矫正性法律监督、规范性法律监督、保障性法律监督。只有正视各项职能之间的差异和制约关系,对检察职能进行适当的分离,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性质不同的检察职能及相应职权,才能使检察权运行符合权力监督制约的基本要求。

以检察职能作为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和导向,要求内设机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一项检察职能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设机构行使,但一个内设机构一般不行使两项以上的检察职能,特别是不能由同一内设机构行使两项以上存在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职能。第二,内设机构的形式应当与其承担职能的规律特点相适应。第三,内设机构的职责和职权配置应当与其承担的检察职能相一致,同时兼顾权力运行的成本和效率。

(摘自《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43-59页。)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00871]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9

A001:人员基本情况主集

姓名:在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正在使用的本人姓氏名称。出生日期: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日。岗位(身份)标识:事业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

个人身份: 该人按人员管理规定划分的个人身份,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公务员、现役军人、无业人员、工人聘干和其他等。

部门: 本人工作所在的科室。籍贯: 该人祖居所在地。

人员类别:本人在所在科室的职务情况,部门领导、内设机构领导及其他。

身份证号: 本人持有公安部门现行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编号。

参加工作时间: 经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该人参加工作起始日期。

占用编制情况: 占用编制情况分为:机关的行政编制、纪检监察编制、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工勤编制、其他编制等;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编制、财政补贴编制、经费自理编制、企业化管理编制等。

出生地: 该人出生所在地。婚姻状况: 该人当前婚姻状况。

现身份起始时间: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取得现身份的具体日期,选调生的公务员身份以其录用为公务员的审批表批准时间为准。

前离岗时间:按有关政策已离岗人员的离岗时间。离退休人员只需填写“A001人员基本情况主集”信息即可。

照片:本次必须采集。两寸免冠彩色照片,图片电子版为jpg格式,大小不得大于50KB。

A002:人员基本情况副集(一)

公务员登记标识: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标识: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标识。退出现役军人(武警)标识: 指该人退出现役转业、复员、退伍情况。

非在职人员标识: 标记是否为非在职人员(指不占编制人员,如机构改革离岗人员等)。政治面貌:加入何种党派。参加党派时间:加入党派的时间。

A007:学历及学位子集【请将最后学历设置为当前行】

所有取得的学历学位均要由参加工作前取得的最后一个学历学位由低到高依次填写。

学历:由国家认可的该人在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正式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代码。学历为高中及以下,所学专业和学习形式不用填写。

学位:所获得的学位情况。所学专业: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

学习完成情况:该人该阶段学习完成情况:毕业、肆业或中辍。

学制:指接受学历教育在校学习完成学业的规定年限。学习形式:取得学历学习的形式。入学时间:该人取得该学历学习的起始日期。

毕(肄)业时间:该人完成该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

毕(肄)业学校及单位: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肄)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

A009:职务(聘用、技术等级)子集 【请将最后职务设置为当前行】

所有担任过的职务均要按照类别和时间先后依次从进入机关时的职务从低到高开始填写。职务名称: 指担任党派职务、行政职务和社会团体职务的具体名称。

职务层次: 该人职务的层次,包括公务员、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工勤人员等各类层次。

职务属性: 指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情况。

任职日期: 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

任职机构名称: 与该人所任职务相对应的工作机构及工作机构部门名称。

当前任职状况: 表示本人是否在任、在职或不在职。

领导班子成员标识:是否为领导班子成员。

免职时间: 按干部管理权限,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人大常委会或人民团体会议批准免去职务生效日期。

A025:流动情况子集

进入现单位方式: 分为国家统一分配、调动、招收录用及国家公务员交流情况等。进入现单位日期: 由本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认定的该人进入本单位工作的日期。

调出现单位方式: 该人调出或离开本单位的情况分类。

调出现单位日期: 由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发的该人调出、退职、除名等文件的日期或者因其他原因实际离开的日期。

来往何单位: 指调入职工原单位名称或调出职工去往单位名称。

批准日期: 由具有法定管理权限的机关批准该人该次辞职(辞退)的日期。

A029:个人员简历子集

本子集从参加工作时间开始填报。

起始时间: 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的开始日期。

终止时间: 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的结束日期。

所在单位: 在某一时间内具体工作单位的名称。

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 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学习)期间所从事的工作或担任的职务。

A037 奖励情况子集

奖励名称:获得各类奖项的名称。奖励批准日期:获得的奖项批准日期。

奖励批准机关名称:奖励的批准机关名称。

A049教育培训子集

教育培训性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起始时间:参加教育培训的开始时间。学习终止时间:参加教育培训的结束时间。

培训班名称:参加各类院校、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及短期内各级党委、政府系统内教育培训的情况。

培训主办单位名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主办单位名称。

A089: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子集

成员姓名:本次采集只填写本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有关情况。

与本人的关系:该家庭成员与户主的关系。

工作单位及职务:该人当前工作单位名称及当前或曾担任的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团体职务名称。成员政治面貌:成员为何种党派。

注:

1、其中标A006、A030、B008、B016、L001、N001为系统自动生成表格,不需要填写。

机关办事机构职责分工方案 篇10

中诚冀字[2009] 3 号

办事处各部门、各市联络处:

关于办事机构职责分工的通知

经中国诚信万里行河北办事处主任会议决定,办事处内设办公室、对外联络部、法律事务部、信用工作部、事业发展部、宣传部六个部门作为工作机构,现将其职责范围通知如下:

一、办公室职责

负责制定办事处各项工作制度并组织落实;组织实施办事处年度工作计划;承办各部门文件的打印及收发;协调办事处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负责办事处财务管理;负责办事处网站维护和更新;受理社会投诉,负责将投诉材料转往相关部门,并反馈处理结果;承办办事处其他的日常工作。

二、对外联络部职责

负责联络组织经办事处研究决定并授权开展的工作事项;负责各市联络处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向办事处汇报各市联络处工作开展情况;为各市联络处提供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做好“诚信示范单位”培养、创建和推荐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每年推出部分“诚信示范单位”先进典型,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集、整理。

三、法律事务部职责

承办办事处对外所有法律事务;负责指导各联络处对企业进行法律、法规、信用管理知识培训;对授予诚信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进行法律咨询服务;编辑办事处对外宣传资料和刊物;办理办事处其他与涉法事务。

四、信用工作部职责

调查全省诚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有关信用管理、信用评价理论知识,参与制定中国诚信万里行活动委员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指导监督信用评价中介机构实施诚信评价;审查评价结果,确定中国诚信万里行活动委员会对《诚信示范企业》的认定,与银行、税务等其他征信部门的建立联合信息互通;对示范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知识的咨询服务。

五、事业发展部职责

根据河北省诚信建设状况,在做好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加强与各级党政机关、各民主团体、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全省诚信建设健康发展。

六、宣传部职责

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突出“和谐社会、诚信为本”主题,制定诚信建设宣传计划。加强与中央、省、市各新闻媒体联系,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建设和谐诚信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营造“诚实守信为荣、失信失德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2009年3月6日

行政机关机构编制 篇11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此种手段,对于政府的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保险。首先,它使得政府工作公开化,有效的预防了工作人员从中谋取个人利益的可行性。在新的时期,随着各种措施的落实,部门预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中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一些漏洞,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意见。

■部门预算的概括

部门预算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它的实行是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及章程落实的。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包括多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来分:收入和支出。收入包括政府的拨款、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收入等。 支出包括本部门的基本支出,即公用的支出、项目方面的支出和建设学习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漏洞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强调政府财政部门对于财政预算的重视,部门预算渐渐步入正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完美的制度,部门预算在现实实践中仍然存在大小各异的漏洞。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保持认真、高效、严谨的态度。部门预算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基本数据,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要认真研究历史数据,分析历史及近期的发展情况,根据全面的分析、总结,制定出合理的预算制度。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预算机制制定的工作周期短、时间少,工作人员即便搜集历史资料、整合现实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就使得材料不够充分,初期的质量就不能完全保证了。

◎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能力差,效率低下。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出现数据错误,或者计划滞后,这样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出现了所谓的“连环效应”。预算出现准确性的错误,使得整个工作浪费过多的时间,然而没有任何的成效。

◎单位本身的缺陷。有些单位不以集体利益为中心,而是充分的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不考虑综合的因素,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举例说某一部门超支后将在下期酌量提高其预算额度,某部门节约后则在下期减少预算额度,造成了“鞭打快牛”的现象。

◎执行、监督力度不足。一个好的预算机制不仅要看工作人员的自觉执行,要看上级部门的执行、监督。有些部门的管理阶层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监管的时候,没有人履行,导致问题不断。这是监管力度不足、上级执行力低下的结果。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意见

◎加强基础性工作构建

1. 搞好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对预算编制的认识。

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以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2. 认真执行预算编制的各个方面,科学的、高效的、可行的制定相应的措施。首先,部门预算不能凭空想象,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整合出基本的数据,学习相关的文件,然后根据要求制定。其次,要结合政府部门的历史情况,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构建预算资金使用的激励机制

1. 目前在预算资金使用的激励机制构建问题上,不妨实行一种预算资金的“部分产权”制度,即在各部门定员定额标准以及项目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同于以前“基数加增长法”,财政部门先以一定的标准将预算资金分配给各用款部门,在此基础上加强预算审计工作,对资金使用合理、科学的才可以在以后年度适当增加这些部门的预算数,特别是科学、合理使用而有节余的部门甚至可以享有对剩余资金的部分使用权。

2. 严肃纪律,追踪问效。各单位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虚增开支。在开支数目的核定中,预算单位往往利用信息优势,不是从预算资金的最优使用效率出发,而是尽量地将开支标准提高,从而导致资金使用的浪费,容易滋长腐败现象;所以要切实执行好“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原则,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加强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制定高效、可行的、可持续的预算机制。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即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算本身是一种全方位的约束。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单位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为了更好的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各单位应当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规范预算执行工作,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民族团结月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扶贫工作党委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