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共8篇)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1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年以来,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经过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执行农村税改政策,基本实现了“三个确保”的总目标;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业税收征管认真推行省局提出的“三个转变”,创新推出了“政府领导、地税征管、部门配合、村社协税、公开办税、集中征收、自觉纳税、征收到户”的农业税收征管新模式,规范了税费征管,初步理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我市税费改革通过前年、去年、今年上半年的实施,各县区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
一、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计税面积不实,一些地方下达的计税面积大于农户签字面积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多出部分老百姓意见大,上访不断,仅去年农户计税面积大于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须纠正就达万多亩,调整农业税基数多万元。由于诸多原因,各项占地未及时核减农业税计税基数就达亩,税款万元。据调查统计全市计税面积不实,须调减计税基数万亩,调减农业税基数多万元。
×
(二)是有的乡镇政府和协税护税组织抓农业税征收工作显得不是很有力度,没有把农业税征收工作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工作相互推委,一些乡镇干部认为,收税是地税部门的事,而协税护税组织认为,他们不属于地税主管,而且为征收农业税做了很多工作,地税部门确没有给相应报酬。征收农业税必须依靠他们宣传动员,催收尾欠,现在他们不直接征收税款,工作缺乏积极性。
×
(三)地税征收人员相对较少,征收网点还显得不够,在集中征收期,有的地方特别拥挤,征收力量相对不足,有的地方服务质量还不很高。
×
(四)农业税收政策不完善,法规不配套,有些地方征收管理不规范。一些村社干部没有接受税务部门的委托,也越权收取农业税,有些用于还债,致使部分已收农业税款无法入库。
×
(五)征收到户后尾欠大,强制执行非常困难。我市外出打工人员数量多,情况复杂,举家外出,土地抛荒严重,大多数农户既不办迁移,也不办土地转包手续,人一走了之,应交的农业税也不管,另一部分是土地委托他人耕种,但又不交农业税,仅去年全市就有农业税多万无法收取。土地转包缺乏明确的政策,一些农户相互攀比,不对去年欠税农户进行催缴,将会影响已交农户的积极性,今天别人不交农业税,明天我也不交。强制执行又有很多问题,一是不容易找到人,二是农民家除了生产,生活资料基本没有法律、政策规定可执行的东西,因此,农业税尾欠将越来越严重。
×
(六)税收成本高,税收经费偏低,基层要完全实现“三个转变”,运转相当困难。
×
二、对策及办法
×上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地税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巩固、规范、完善、配套”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农村税改政策,依法征收农业税费,确保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
(一)、认真执行农业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
×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中办发号),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区、县要统一安排,以第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为基础,对反映出来的计税面积大于农户签字面积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要报县上的主要领导,坚决进行纠正,进一步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对退耕还林、自留地、宅基地、非政策性占地,按照四川省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川税费改革办()号文件规定据实核减计税面积,但经营性占地要完备相关手续。
×()有的地区常年产量超过政策规定上限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整。
×()按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
×()不准将应由经营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生猪经营环节税收转嫁给农民,对税费改革前的农户欠税暂缓清收。
×()协税和护税组织人员不得直接征收农业税税款,各级地税机关也不准委托协税和护税组织人员直接征收农业税。
×
(二)、加强农业税征管,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确保农业税任务的完成×()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正确执行
×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还要认识到农村税费改革的艰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2
(一) 关于农村土地补偿标准的伸缩幅度过大的问题
国家《土地管理法》中第47条明确指出:征收耕地的经济补偿费用包含土地补偿费用相关的基本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同样, 根据条例可知: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要以该耕地征收前的三年平均年产值作为考量标准, 即征收前耕地的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需要按照安置的农业人口数去计算;被征农用地资源的附着物及青苗的补偿费用, 需要结合地区差异, 即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标准而定。但总体而言,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两者总和不能超过其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同时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是依据农用地所达成的收益倍数而定。这可以看出我国农用地征收标准确实存在较大幅度, 尤其是补偿标准应达到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其本身界定的标准是个范畴界定, 是一项可变数值, 这种补偿标准本身就已构成了一种地区差异。
(二) 农用地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福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城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实施意见中:一类区征收水田的补偿标准5.25万元/亩, 非经济林1.78万元/亩, 而因城市发展土地拍卖可达千万元/亩。这就是说对农民进行补偿未能过多考虑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之本"的意义表达, 而体现的是彻底买断农用地补偿过于"廉价", 且这不得不被农用地被征收的农民主体所接受。这也是造成征地难的主要原因。
(三) 农用地补偿方案执行不够公开透明
现实生活中许多农民并不知道自己被征收的农业耕作土地补偿标准是如何界定的, 仅是以征收权属文件勒令通知形式向农民表达农用地征收这一项事实, 但对征收用地的具体补偿和安置费用的方案, 农民却未能参与, 仅仅是得到一个通知结果。假如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有异议并想求得经济救济则很难, 这是因为在《行政复议法》中的14条以及30条中都已经提出了约束限制条例内容, 即条例解释内容为:如若对土地征收裁决不服的, 仅能向国务院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 并且是一次性复议终审, 这使得求助的农民主体想获得救济扶持也无力回天。
2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研究
(一) 健全征地补偿机制, 提高相应土地补偿标准
(1) 改进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依法依程序征收土地。
国内现阶段对征收农村农用地补偿策略更倾向于"适度补偿", 这不仅使农民主体得不到"补偿意义"上的充分补偿, 并且有碍社会层面的公平意义表现。因此,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应转化思想, 将"适度补偿"逐渐改为"公平补偿"。认真实施"一批准、两公告、一登记"制度, 依法依程序征收土地,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 强化土地征收补偿的具体标准界定
一方面, 可以结合土地现存地理位置所在, 包括土地的利用途径和不同地区经济差异等要素进行客观评估, 以取消原征收执行标准中的"原用途"补偿界定。另一方面, 需要将农村用地按照现实中农村征地补偿所需逐渐扩宽其补偿子项, 逐渐加大补偿范畴。比方说, 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地 (或边角地) , 既不利于交通设施建设, 实际剩余土地利用效率又低, 最终使农民失去土地的这一项事实, 可针对该情况借鉴日本的《土地收用法》中提出的74条内容针对的"剩余地补偿"条例, 即土地征用与被征用地相邻的土地不成形状或者实际面积过小, 不能被开发时, 则应提供土地权利人损失补偿。也就是说这些剩余土地, 政府或使用土地的业主单位应予以征收补偿, 以使提供土地权利人造成不该有的损失。
(二) 强化土地征收的信息公开化
对土地征用的补偿及安置费用如何界定这一问题, 应公开其相关的征收补偿信息内容, 使社会各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其中, 以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 防范于暗箱与黑幕操作。同样, 土地征收直接关乎到农民主体的利益, 在实践中保障农民主体对失地补偿及安置费用界定程序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同时, 在征收土地实践中, 要将土地的征收所属用途、具体执行补偿标准、以及最终安置界定补偿途径告知农民。也就是在征地前, 就征地地点、范围、主体、用途、补偿标准等情况召开征地听证会。
(三) 建立失地农民主体的长期保障机制
对国有荒地资源及未能及时开采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再生产开拓, 即提出重新开展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建项目。同时, 由地方农村自治组织机构开办多项农业产业开发项目, 以利于安置当地失地农民。此外, 应将这一部分的失地农民主体纳入到国家社保体系中来, 使其享有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等, 解决后顾之忧。
3结语
改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用地补偿这一项改革进程工作, 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因此, 这就需要国家及地方行政机关能够逐步改进农村用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及安置措施, 以确保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 又保障了农民主体的生存之本, 使其更具有自我生存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国内农村土地征收补偿, 分析了国内农村征地补偿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征收,征地补偿,透明,公开
参考文献
[1]苏雪菁.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以被征地农民权益的维护为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6) .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3
关键词:农业税 乡镇基层政府 问题 解决对策
2006年1月1日,全国32个省份免征农业税,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历史到此结束。减免农业税,是广大农民欢呼雀跃的事情,也是乡镇干部翘首企盼的改革。然而,农业税减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乡镇基层政府却更艰难了。
一、乡镇基层政府面临的困难
1、巨大的经济负担
农村减免农业税后,乡镇,这个应为农村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基层组织,不但难以完成自身的变革和新生,而且还会影响到其职能转换和职能实现。由于债务缠身,债主频繁逼债,政府机关内的稳定和治安不能保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更是难上加难。
乡村不良债务增多。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和乡镇政府没了收入来源,上级核定的税收转移资金有限,乡村不良债务矛盾日益突出。据1999年农业部调查统计,全国乡村两级债务约为3600亿元;专家估计,目前这一数字可能增至6000亿元。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全省1480个乡镇的统计汇总表明,无外债乡镇仅有58个,占3.92%;乡镇债务在50万元以下的385个,占26.01%;50万元至100万元的319个,占21.55%;100万元至200万元的381个,占25.74%;200万元至500万元的263个,占17.78%;500万元以上的74个,占5%。
乡镇部分职能出现“真空”。免征农业税后,乡镇管理职能弱化,部分职能出现“真空”,农村公益事业面临困难。税改前,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是农村义务教育主要经费渠道,税改后,乡镇教育经费缺口则明显扩大。如贵州省铜仁市税改前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共1002万元,税改后财政转移支付为546.89万元,减少了455.11万元。税改前,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农业税提留,各村“一事一议”自筹资金解决等,税改后,农民不愿再为农村基础设施出资,甚至以“摊派”、“乱集资”为由抵制“一事一议”。农村中的水利设施毁坏、输电线路老化、村级公路桥涵毁坏等问题,完全依靠乡镇来解决,而乡镇得到的财政转移支付仅能保干部工资发放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基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显得力不从心。
各种支出增加加大乡镇财政压力。税改后,乡镇财政支出口径依旧,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以贵州省为例,近年来出台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调资等政策性支出,以及上级部门下拨教育、卫生、农业等专款时要求下级配套,还有计划生育、教育、卫生、农业等支出要求按法定比例增长,乡镇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乡镇机构撤并困难重重。由于种种原因,乡镇撤并工作进展缓慢,虽有文件却难以落实。以河南为例,河南省委、省政府早在2001年9月就下文要求进行乡镇撤并工作,并要求在2002年1月底前结束。但是该文件精神至今没有得到落实,全省动作最快的虞城县,当时合并了3个乡镇,后来也因人员、债务等问题难以化解,又恢复到原来的格局。
2、错位的成本负担
改革是要付出成本的,这种成本目前几乎是层层下移,最终全部压给了乡镇。改革的阵痛、改革的付出和改革的包袱全由乡镇承担。
改革切断了乡镇经济之源,也遏制了农民负担产生之源,中央用转移支付来解决乡镇改革之后的生存所需、发展所需,但是转移支付资金却被层层截留,到乡镇和农民手中的资金少之又少。2月22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乌兰察布市三级有关部门截留克扣征地补偿款的案件,41名责任人和2个责任单位受到处理。在2005年3-4月,乌兰察布市建设高等级公路时,市有关部门直接截留克扣征3860万元。随后,该市4个旗县和部分乡镇在转拨征地补偿款时又克扣1526.9万元。该市征地拆迁办直接挪用近300万元,用于发放补助、招待和出国旅游等支出。
将各种债务转移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例如普九、农电改造、水利建设、乡镇企业欠款以及清退的农业税、特产税等都由乡镇政府承担。
由于乡镇无力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所需的成本,只好转移到农民或者举债。有迹象表明,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滞后,免征农业税后,农村乱收费已向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在中西部很多地方,农民外出打工、结婚登记、新建房屋等都要交纳不菲的费用。
3、沉重的精神负担
开展工作缺乏相关信息只能消极应对。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吴理财对湖北省4个县(市)乡镇干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干部平均月薪为654.3元,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52.9%的人反映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乡镇干部最苦恼的是,改革把乡镇干部当成“牺牲品”,每次乡镇改革都造成乡镇干部人心浮动。一些乡镇干部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对改革工作不满,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不公平,方式不合理。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孳生对工作的厌倦情绪,或采取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脱离群众,不愿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组织纪律涣散,工作难以落实,矛盾积压难解,基层形象丑化等问题。部分乡镇干部反映,虽然表面上乡镇仍然管理着地方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地位,但由于税收管理职能弱化,乡镇面临巨大的权限危机,无法用行政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乡镇干部权威性和优越性逐步丧失。
财政困境加剧导致乡村社会矛盾激化。取消农业税后,随着财政困境加剧,一些乡镇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县乡政府,向农民非法征收超额规费,同时减少公共服务的提供;农民为了避免过度盘剥,会采取抗议、暴力对抗、越级上访等较为激烈的手段,乡村社会的各种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工作开展也会遇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干群矛盾。
二、相关建议
各方普遍认为,免征农业税后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还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政府不能单在农业税上做文章,还必须实现乡镇治理模式的转换。目前各方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央和省市通过各种方式给乡镇减负
专家认为,在农民减负后,中央和省市应将化解乡镇债务提上议事日程,迅速做出决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政策,出方案,将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一环。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投入。此后10年,韩国政府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取消农业税后,上级部门应加大协调力度,加大转移支付资金数量,确保乡镇机关和村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现阶段,可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卡的制度,并将县级财政体制外开支的“尾巴工资”,一并纳入财政工资卡,以减轻乡镇政府的压力,稳定乡镇干部情绪。对于行政业务经费,可考虑根据县级财力,以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基准数额,按乡镇实际人口计算拨付。
2、对全国乡镇进行分类改革
工商业在乡镇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乡镇改革。对其中工商业基础较好、群众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乡镇进行扩大乡镇自主权试点。
工商业有一定基础,但农业仍是乡镇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这些乡镇一般财政状况较好,农民负担较轻,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干群矛盾比较缓和。改革可维持现行乡镇建制不变,重点放在理顺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明晰事权和财权上,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农业为主要产业或基本上纯农业的乡镇。这类乡镇地处偏僻,可利用资源频繁,乡镇政府和农民负担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矛盾问题突出。乡镇改革要“扩乡、精县”,减少县政对乡镇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这些乡镇在行政管理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经济上一般比较落后,乡镇政府处于“全能政府”状态。这类乡镇改革应尊重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内,由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改革模式。
3、分门别类解决乡镇债务
要对乡村债务摸清底数,清理归类,哪个方面造成的债务由哪个方面承担责任。对于订阅各级党报党刊、建党支部、村委会活动场所以及学校、绿化、道路、防汛等各种达标验收等由基层组织进行的开支,很大一部分都有上级组织和部门摊派的痕迹。对于这类债务,要认真清理文件,核定所应该承担的债务。对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历次改变在基层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决策部门解决。另外对于乡村组织自身“不正之风”形成的债务,应由省级以上党政部门派工作人员下来,组成清理债务小组,由农民代表参加,把债务分解到造成该项具体负债的每个责任人,由责任人偿还。同时,对于多年积累的村级债务,要集中清收农民历年欠款,按照先易后难、先短期后长期的思路,引导帮助农户制定好还款计划,依照还款能力逐步还款,使不良债务逐步化解。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张锐.连云港.乡镇政权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Z].“三农中国网” 2005.12.22.
[2]徐勇.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的思考[Z].“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12.26.
[3]吴理财,朱红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乡镇干部的所思所想――对湖北省乡镇干部的问卷调查》[O].中国农村经济,2005.11:61—67.
[4]周芙蓉.破解减免农业税后乡镇工作困境亟待机制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6.2.8.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4
(合肥学院09工程管理一班万占强)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征收现象越来越普及。在征收过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很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改革的思路。关键词:土地征收、征收补偿、征收程序
所谓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以强制方式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并给予被征地人补偿的行为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征收现象越来越普遍,将日益成为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不少地区尤其是城市近郊已经出现农民不务农、无田耕种的现象。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群众生活归困于土地问题,而其中60%左右是直接由征地引起的。由此看来,如何改革当前的土地征收制度,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已经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了。
一、农村土地的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偏低,且分配不合理,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1、补偿标准不合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值倍数法”计算标准。这种补偿标准较土地实际产出价值而言往往脱离实际。现在我国的农业大部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了,是集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型农业,土地的产出已完全不是普通的粮食或蔬菜价值可比的。但在计算补偿费用时,仍按照传统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之比来测定前三年的农业产值,这样形成的土地补偿额当然不能反映被征耕地本身的实际产出价值,且往往偏低。
2、补偿范围不合理。《土地管理法》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物权法》四十二条规定了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但现有的法律没有考虑可能给农民造成的其他损失,如对残留地、对相邻土地损害的赔偿。
3、补偿方式单一。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方式主要有金钱补偿和劳动力安置两种方式。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劳动力安置办法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单纯的金钱补偿无法真正安置失地农民的生活。农民失地后大量涌入城市,由于缺乏技能和知识,无法在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待仅有的一点补偿金额用完后,失地农民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的依靠。
4、补偿费用分配不合理。在实际补偿分配过程中,争议最多的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首先是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费一般先经乡政府,再经村委会,最后才到农户,资金拨付一般也是直接到乡财政,只有个别地区直接到村。这往往造成各级政府、村委会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相互争抢土地补偿金,或通过各种名义克扣征地款,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凭借权力分割征地款项,导致真正的所有权主体不能享受应该享有的利益。其次,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安置补助费是为了确保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而给予的补助,由安置单位享有,但现实中常出现未按规定足额发放,甚至完全没有发放到农民手中,而是被层层截留。
(二)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欠缺司法救济
1、征收程序中土地权利人参与程序不够。《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虽有公告和听证的规定,但缺乏农民实际参与听证的程序保障。公告在土地征收中是一种后置程序,只作为附属程序置于批准之后,目的也只用于权利登记,不是与农民协商,对征收并不起监督作用。“听取意见”只是流于形式。不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有何意见,国家都
可以先征地。这样在征地程序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民毫无发言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完全处于弱势一方。
2、土地征收程序不透明,缺乏公正的土地价格评估机构,容易形成暗箱操作,导致真正拥有土地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被排除在外。
3、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属纠纷的救济途径,而不包括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处理。发生纠纷后,法院往往以征地补偿案件不属于民事案件为南不予受理,司法保护不能实现。而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征收各方不能对征地补偿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征收部门裁定,而且该裁定为终局裁定,相对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而现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起相应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而且这种由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难免有失公平;同时也容易使政府陷入征地纠纷,争议裁决的旷日持久战中。
(三)土地征收条件不明确
我国《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实施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 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由此可见。我国宪法和法律均以“公共利益”作为对集体土地征收的条件。
那么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它的概念、范围都包含了哪些方面。对此,我国的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滥用征收权。不管是否真正为了“公共利益”,都打着“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的幌子,肆意侵犯农村集体的所有权、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由于立法没有就“公共利益”的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概念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扩大到了所有的经济建设领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集体土地产权的弱势法律地位。
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完全清晰的承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模糊不清,这样很容易导致国家强制公权的侵入。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在土地征收问题上缺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
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对于土地所有者集体来说,“集体”是个集合名词不是法律上的概念,不具有某种确定的指向性,农民缺乏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这类似于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缺位”。该组织成员不以个人身份享有和行使集体所有权,并且不在集体财产中享受任何特定份额。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一般由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所有权,但村民委员会并非一级国家机关,只是村民自治组织,并无保护村民利益的动机,结果土地集体所有,表面上似乎人人都有实际上变成了无人所有或乡、村干部小团体所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名存实亡,带来了政府无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权利,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行政权力化的倾向。
2、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法律地位不平衡。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不完全的权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尊重。
首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最终处置权是属于国家的。最典型的就是当国家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时,国家只需要通过征收集体土地就可以了,被征收者只有无条件地服从,没有协商的余地,更不得阻挠。此外。集体土地流转制度供给不足。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封闭运作为特点,没有直接入市的权利,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经国家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出让、转让,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根本无从体现。
其次,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理应给予合理的补偿,但这种补偿不是等价的,国家对征地补偿的标准有最高数额的限制,且这种标准是以产值的倍数为依据的,缺乏市场因素的考虑,不具有公平合理性。
(二)立法不完善。
1、在我国没有单独的土地征收法或土地征收条例,相关的制度都散见在少数的单行的法律法规中。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仅薄弱,而且相互之间存在不相衔接的问题。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征收程序虽然做出了的规定,但这些程序的规定过多的强调征地一方的权力,农民利益未受重视、土地征收应当是征地一方和被征地一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双方地位不平衡的情况下,立法对国家征地应当有一套程序来限制国家的权力和保障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免受非法征地的侵害,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上诉权,使农民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2、制定征收补偿标准的权力随意下放。《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对土地征收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规定了具体的计算标准,但对其它方面则下放权力。有时权力被违法再度下放,导致补偿标准不统一,而且标准层层降低,严重侵害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并且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对补偿标准规定了一个较大的幅度范围:6到l0倍,最高不超过30倍。地方政府根据授权,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政府既是利益分配者,又是利益获得者,被征收方又极少参与征收协商谈判过程,这就导致很多地方政府滥用自由裁量权,常常按照法定最低标准给予补偿。
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思路
1、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防止土地征收权的滥用。
一般而言,公益在现代国家,系以维持和平之社会秩序,保障个人之尊严、财产、自由及权利,提供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等为其内容。总结各国对“公共利益”的规定,具体分两种表述形式:一种是概括性规定,其特点是概括性强,操作的弹性大,但是容易导致征收权的滥用:另外一种是列举性规定,特点是详细具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征收权的滥用。像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规定,而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采用的是概括性规定。为了防止土地征收权的滥用,我们应当通过立法严格限制“公共利益”的范围。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其限制在以下几方面:国家机关和军事用途;交通、水利、能源、供电、供暖、供水等公共事业或市政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绿化、慈善机构等社会公共事业;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但以公益为目的的;其他由政府兴办的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
2、导入市场机制,确立“合理补偿”的原则
针对我国目前对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规定不明朗的现象,我国应当在借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确立“合理补偿”的原则。以市场价格作为征地补偿的标准,以市场谈判的方式确定补偿费用。该原则的确立,一方面可以切实保护被征收土地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也可以避免现阶段实行“完全补偿”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担。同时,还应当适当扩大补偿的范围,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为此,一方面应当建立完善的土地评估制度和土地评估方法,在对被征收土地进行科学的评估后,以市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合理地确定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另一方面,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要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为确保土地补偿费用的公正分配,一方面应当确保村民会议的自治权,排除行政和司法的过多干预,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分配方案的合法性审批制度,防止村民会议自治权的滥用。
3、完善土地征收程序,确保征地民主
由于我国法律对土地征收的程序性规定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需要制定统一的《土地征收法》进行规范。农村土地征收的具体程序应该包括:首先应该是征地单位持相关的项目批文或设计书向有权批准土地征收的土地征收批准机构申请,申请人应就征地的目的、条件、补偿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申请提出之后,批准机构要正式通知被征地者,并就征地事项举行听证会,并最终由批准机构根据自己的调查和听证会上双方的意见做出决定;申请批准后,征地单位与被征地者就征地的补偿标准等问题进行谈判、协商,共同确定征收赔偿方案,意见不一致时,由批准机构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裁定,以保证补偿方案的公正性;最后由征地单位按照补偿方案缴纳土地征收补偿费用,之后征地单位获得征收土地的所有权。
参考文献:
[1]郭洁.土地征用补偿法律问题探析[J].当代法学,2002,(8).
[2]卢丽华.加拿大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借鉴[J].中国土地,2000,(8).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5
(县政协六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补和实行良种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家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无税时代的到来,是我国农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同时也给免征前的农村税费尾欠的清理和乡镇债务的消减提出了新的课题。
今年4—5月间,我们从政协机关和县财政局、农经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在各乡镇政协工委的共同配合下,对26个乡镇自1995年撤区并乡以来到2004年底的农村税费尾欠和乡镇债务进行了调查,并到醴陵市、新邵县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农村税费尾欠数额大,乡镇债务包袱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此应积极探索途径,清理农村税费尾欠,消减乡镇债务。
一、我县农村税费尾欠大,乡镇债务包袱重
1、税费尾欠大,部分村底子不清。根据各乡镇初步统计,全县共有历年税费尾欠余额3401.12万元,其中2002年底前农业税421.46万元,2002年以来农业税及附加695.62万元,乡镇统筹款768.07万元,村提留435.66万元,公路集资339.12 万元,教育集资326.11万元。
这些税费尾欠,大多属上清下不清的情况,即已由村干部垫交,村民欠村、居委会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欠乡镇,如岩口、滩头、雨山铺、周旺、桃洪镇等。当然也有下清上不清的情况,村民已经缴纳,但资金被村组干部挪用,组长未与村结账或者村未与乡镇结账。由于村级换届和年代久远等原因,部分村税费尾欠底子不清,无法填报上来。如六都寨镇有6个村,北山乡有5个村没有填报数字。滩头镇所属的90个村(居),全都没有统计上来,所报139.83万元仅仅反映了村民欠镇财政的尾欠数额,因此有些村的尾欠账目实际成了一本糊涂账。
2、乡镇债务规模大,财政偿债能力差。据调查,全县乡镇债务为16767.03万元,其中基金会上级注入资金4625.89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2047.6万元,办公楼建设727.3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132.3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480.43万元,担保扶贫贷款810.02万元,承贷承还扶贫贷款995.5万元,财政周转金1057.1万元,欠发补贴233.68万元,垫交财税收入625.87万元。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4个,其中滩头镇1986.78万元,桃洪镇1339.5万元(城东指挥部负债不包括在内)、六都寨镇1118.18万元,金石桥镇1080.8万元;负债500万—1000万元的乡镇11个,500万元以下的乡镇11个,负债最少的罗洪乡为196.5万元。
乡镇财政偿清能力差。根据调查,2004年底的乡镇债务余 额为当年乡镇财政收入7657万元的2.19倍,为当年财政支出6263万元的2.68倍,比2002年至2004年这三年乡镇财政支出16659万元还多108万元。
3、尾欠收缴难,债权清收难。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近年来农村税费尾欠逐年增加,清收难度逐年增大。如鸭田镇反映,全镇30.34万元农业税尾欠中,税费改革后尾欠金额达25.8万元,户数达2880户,其中欠镇4.3万元。
同时,乡镇现有债权质量差,主要是基金会借款、扶贫贷款、财政周转金等。这些资金沉淀多年,呆账、坏账不少,很多已成无效债权,事实上难以收回。如金石桥镇反映,该镇还有未收回的基金会借款294万元,2004年专门安排6人清收,收回资金还不到6万元。司门前镇反映,该镇未收回的基金会借款、扶贫贷款共168万元,基本上已是呆账、烂账。
二、税费尾欠和乡镇债务成因复杂
近年来,我县农村村民拖欠税费情况相当严重,其中既有村民本身的原因,也有乡镇和村组干部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就村民而言,有4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举家外出,多年未归,从而无处收缴。如岩口乡龙井村反映,该村7组25户,全家常年外出的就有12户。二是家庭贫困,或因老弱病残,或因天灾人祸,从而无力上缴。据司门前镇调查,全镇特困户税费尾欠共42万元,占总尾欠的39%,其中吉山村尾欠500元以 上的贫困户有22户,1000元以上的有3户。三是故意抗交,抗拒或有意拖欠的‚钉子户‛占有相当比例。据调查,全县共8045户,金额达391.98万元。四是因矛盾纠纷未解决或对解决不满意,迁怒于乡村干部,以不交税费相要挟。
2、就乡镇和村组干部而言,也有工作不到位、不得力的问题。有的根本没有到农户中去收缴,有的村务不公开,有的不及时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小沙江镇龙凼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纠纷,先后10余次请村里调处都未见答复,从而拒交税费。从此次调查情况来看,村组干部挤占挪用税费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虎形山瑶族乡税费尾欠有60%集中在村组干部手中,特别是组长。水洞坪村的现任组长收缴税费44092元,都未与乡村结账,一些老组长、老村干部手中也有9000余元,个别人已经不在人世。
3、就有关政策而言,片面地强调减负也不利于税费的收缴。省政府三令五申对2002年以前的农业税实行挂账,省政府减负办2004年多次强调不准催收2003年以前的税费尾欠。这些做法和提法,没有注重税收征管法律的严肃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对故意抗拒或有意拖欠税费的农户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基层干部对税费尾欠的收缴束手无策。
乡镇财政负债,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上级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1、税费尾欠引起乡镇负债。部分农户长期拒交税费,带动 许多有上缴能力的农户也争相效仿,造成农村税费尾欠逐年增大,是乡镇债务的成因之一。如滩头镇139.83万元,岩口乡58.45万元,雨山铺镇160万元,桃洪镇36万元。
2、政策性因素影响,历史包袱沉重。基金会的政策性兴办与关闭,财政周转金的政策性发放,扶贫贷款由乡镇财政承贷承还和担保政策的实施等造成了巨额亏损,其后果由乡镇承担,其主要原因应是上级政府的决策失误。从1999年4月基金会关闭,时间过去了6年,乡镇政府至今有4600余万元注入资金未曾归还,其中滩头、桃洪镇、石门、荷香桥、六都寨都在300万元以上,成为一个沉重的债务包袱。财政周转金和扶贫贷款的发放,款项投放随意性大,项目可行性差,还款来源可靠性小,相当部分资金成了呆账、坏账,无法收回。如桃洪镇欠历年财政周转金291万元,扶贫贷款150万元,两项占债务总额的33%。南岳庙乡1997年搞养鱼基地,乡财政投入扶贫贷款20多万元,没有见到经济效益。
3、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过大,没有量力而行。公路、水利、学校、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事关居民的生产生活,事关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自有资金的不足,税费尾欠又难以收缴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往往一边争取上级资金,一边举债开工,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同时国家的政策是上面只补助部分资金,大量配套资金要靠下面筹措,实际上乡镇根本拿不出资金来配套,但为了争取项目,只好借债和欠账。特别是前几年的中小 学危房改造、普九达标,标是达了,但全县尚有基建欠款2000多万元,其中金石桥镇366万元,桃洪镇324.6万元。近年来却有不少学校因生源不足而闲臵,造成巨大浪费。
4、乡镇机关人员过多,乡镇领导缺乏长远打算。特别是近几年来乡镇所属部门人员急剧膨胀,有的一个站所工作人员达到40-50人。根据县财政局统计,1995年全县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为1605人,2004年达到了2795人,增加了1190人。七江乡乡长李博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该乡现有在职人员106人,平均每人每年按8000元工资计算,即需100万元,还需办公费、差旅费等。司门前镇现有在职工作人员108人,编制人数仅73人,正常运转经费缺口每年在100万元以上。
同时由于乡镇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变动频繁,缺乏长远打算,诱发短期行为。对乡镇班子的考察评价机制也不完善,考核全凭民众投票,提拔注重表面政绩。‚一个人的政绩,几届人的包袱‛的现象经常在乡镇发生。
5、财政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税收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速度。不少乡镇财源枯竭,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困难很大,只好变着法子完成任务,有的从富裕乡镇或有关部门买税,有的从银信部门贷款交税,有的让干部职工拿工资垫税。有的买税成本高达20—30%,甚至40%。麻塘山乡反映,为了完成财税任务,往往是工资刚到账户上,马上又原数返回垫交完成任务。二是税收征管责权倒挂。乡镇普遍反映,他们不是税收征收主 体,但每年除派大量干部协税外,完成任务还要给税收主管部门发奖金,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三是财政分配体制不公。长期以来,整个财政体制头大脚轻,收入向上集中,支出向下转嫁。有的人说:‚现在中央干部过美日子,省里干部过好日子,县里干部过紧日子,乡镇干部过苦日子。‛
三、农村税费尾欠和乡镇负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税费尾欠数额过多,乡镇债务规模过大,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解决,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心理平衡感、社会公平感和政治向心力,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影响乡镇政府信用和形象,将有可能导致农民负担反弹,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1、影响人民群众的心理平衡感、社会公平感和政治向心力。近几年为了保稳定,对那些故意抗拒,有意拖欠者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税费尾欠不能清收到位,依法缴纳者心理极不平衡,相互攀比。调查中,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普遍认为现在的政府软弱无能,对欠款户没有一点举措,一味忍让迁就。和谐社会强调公正、公平,如果守法的交了,刁蛮的就算了,社会哪还有公正公平可言,政府哪还有威信可言。现在省政府提出挂账措施,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不收了,民间涌动着一股要求乡镇和村组退还所收各种税费的潜流,将可能导致乡村两级组织无力招架,导致党群、干群关系僵化,最终保稳 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虎形山瑶族乡富寨村因税费尾欠没有清收,在今年村级换届选举中,部分村民抵制选举,致使该村村支两委换届延长两个多月。
2、影响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动摇党在农村的基础。为了完成乡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多数村采取村干先行垫交,然后再向村民收取的办法。如果税费收不上,尾欠的黑洞就由村干部本人填平。调查中,有的村干部反映,当了多年的村干部,工资没有领到多少,债务倒是欠了一身。据统计,全县村干部自有资金垫交税费达683万元,从银行机构贷款427万元,向私人借款203万元(附表三)。麻塘山乡八角楼村支部书记伍先池,为了完成南麻公路修建任务,私人借款4万元来付工程款。但群众集资款收不上来,借款至今由他一人背着。
同时村干部对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的欠款户,上级三申五令不准抵扣的政策很不理解。滩头镇朱林村的支部书记说:‚扣就不准扣,收又不准收,我这个村干部真是当得太窝囊了。‛调查中,有的村干部问我们,现在保稳定,你们只怕农民闹事,怕不怕村干部上访?由于尾欠的影响,相当部分村不敢办事,难以办事,部分村无人想当村干部。如司门前镇杨柳村,2001年以来,当选的村主任和秘书都不愿上任,村务由支部书记一人担当。桃洪镇反映,部分村干部因欠工头工程款,只好在外过年躲债。
由于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一些乡镇干部身在曹营心在 汉,工作上出于应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得事的思想普遍存在。乡镇涉农站所人员过多,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很少进村入户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3、影响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税费尾欠收缴难,乡镇负债多,乡村两级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盯上了扶贫、以工代赈、教育、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不少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有的根本没有用到项目上去。据调查,全县有314.9万元专项资金垫付了税费(附表三)。巨大的税费尾欠,使村级工作无法运转。羊古坳乡刘家排村有历年税费尾欠15.9万元,各项工作一直无法正常开展,更不用说为民办实事了。罗洪乡严胜村有各种税费尾欠7.3万元,去年冬和今年初两次冰冻使该村电力杆线遭受严重损坏。第二次冰冻共需恢复资金8万多元,部分村民要求村委会将税费尾欠收上来,用于恢复供电。从正月初四起停电,到我们4月底调查为止,该村尚未恢复供电。
乡镇债务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严重制约了整个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一些喊了多年的基础设施项目因资金紧张而搁臵,一些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小型工程也因资金匮乏而得不到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是缺乏资金支持。雨山铺镇党委书记廖友学讲:‚现在我们镇里债务缠身,一些村要求解决建设资金,我真的是爱莫能助。‛
4、损害政府信用和形象,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过去所搞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欠账很多,现在税费尾欠又不准收,乡镇财政根本无钱支付。有的拖欠已达10年之久。承包者往往采取堵路、挖渠、锁门等手段,逼迫乡镇还债。乡镇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跑借贷,应付支出,应付包工头的逼债、告状、打官司,应付民工上访。特别是每到年关,更是不敢开手机,不敢在机关露面。周旺镇党委书记周玉祥说:‚乡镇政府春季是‘发展公司’,夏季是‘创收公司’,到冬季则成了‘躲债公司’。‛无奈之下,一些乡镇便变着花样向农民乱伸手要钱,加剧了农村干群关系的紧张。
四、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清理税费尾欠,化解乡镇债务 发展,是区域经济永恒的主题。但是,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是多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也不仅仅是竖起几座高楼,更不仅仅是多修了几条路,多修了几座桥,而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处于矛盾凸显期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关注建设背后的巨额乡镇负债,关注农业税免征前所遗留下来的巨额农村税费尾欠,倡导公平公正,通过在全县的调查和到醴陵、新邵等地的考察,我们认为,税费尾欠和乡镇债务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税费尾欠的长期挂账后患难除,新增债务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稳妥、切 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清理农村税费尾欠,化解乡镇债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分类处理农村税费尾欠
1、实事求是、如实汇报,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清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要统一思想,实事求是地向省、市汇报我县农村税费尾欠的现状、成因及影响,汇报我们的计划和打算,争取上级从政策上、宣传舆论上给予我县相应的支持。一是要从舆论上允许依法组织税费尾欠清收,不再提挂账的口号。过去的税费尾欠,乡村两级都已如数上交,没有收上来的完全由村干部和乡镇财政垫付,挂账实际挂在乡村两级的账上。长期挂账,基层根本没有财力承担。二是要从政策上允许扣缴。取消农业税不能解决所有的农村问题,实行粮食直补也不是哪一个领导、哪一个部门对农民的恩赐。对有税费尾欠的农户,要允许用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资金实行抵扣。当然,抵扣范围要明确,思想工作要先行,操作程序要规范,抵扣数额要公开。
2、统一思想、加强教育,营造清欠的良好氛围。要学习借鉴新邵、醴陵的先进经验。新邵县2003年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以严塘镇为试点,全面清收农村税费尾欠,仅严塘镇就收回历年农业税尾欠70万元。醴陵市按照‚摸清底数,分类处理‛的原则,2004年申请法院执行435起,收回农业税尾欠28万元。要通过摆事实、讲危害、摆道理、讲出路,在全县上下形成清理农村税费尾欠势在必行的共识。
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取消农业税、取消统筹提留款,从税收制度上消除了对农民的制度歧视,但并不意味着农民不交任何税费,也并不意味着以前的税费不应该负担。特别是要加强对欠款户的教育,使之增强税法意识,从而自学履行交纳税费的义务。
3、摸清底子、分类登记,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一是要对有税费尾欠的农户,全面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分清税费尾欠成因,分类核对。二是要对村居委会干部领取的税费收据进行一次彻底清查、缴销,把群众已经缴纳而被村组干部挪用的税费底子澄清。三是要对税费尾欠张榜公布,录入乡镇农税网。
4、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积极清收尾欠。对税费尾欠要实行分类处理。对确有困难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要依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采取减交、免交的办法。对有矛盾纠纷需要解决的,县直有关部门和乡村要认真调处,化解社会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抗拒不交和有意拖欠的,要动用司法程序,下发《纳税通知书》、《限期纳税通知书》、《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对仍抗拒不交的钉子户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各乡镇要安排专门的清欠工作力量,做到能收尽收。
在清收工作中,要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 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有税费尾欠的党员,要责令其限期缴纳。对挪用、贪污税费的村组干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清欠工作的领导,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机关联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层层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对重点乡镇、村,要由县级领导带队,组成专门工作组,从宣传发动,到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督导。
(二)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乡镇债务
1、清理债权、盘活资产,以结零为目标,消化乡镇债务。一是要根据债务发生的原因,重新核定利率。属于报酬性、公务性欠款以及利转本的,一律作一般往来处理,不计利息。属于民间借高利贷的,一律按银行利率重新认定利息。二是盘活资产资源。要对全县闲臵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闲臵资产和资源实行拍卖、租赁。既提倡用现金购买,也允许用债权购买。
2、争取资金、县乡分担,缓解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历史债务。要利用国家扶贫和湘西开发的有利条件,争取有更多的扶贫资金和转移支付向我县倾斜,缓解乡镇因保工资、基金会、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造成的欠债。根据县财政承受能力,县组织以工代赈、扶贫、水利、教育、公路、交通、城建等职能部门协调,对负债多、偿还难度大的工程项目,确定适当的分担比例,核 实经费来源。县里要果断地停止一切达标升级活动,整顿报刊发行秩序,严格禁止‚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的所谓‚给政策‛和以奖励、补助等形式要求乡镇出钱出力的‚钓鱼工程‛。
3、发展经济、增加税源,壮大乡镇财政实力。县乡两级要把经济工作重点放在新建富税企业上,着力扶持聚税、创税、积极纳税型企业,淘汰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生产作坊型、管理落后型的‚四型‛企业。通过支持和扶持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突出税收最大化,以此增强乡镇财政实力,化解乡镇债务。
4、建立机制、深化改革,从体制上严防乡镇债务反弹。一是要深化乡村机构改革。要裁减村居干部,实行村支两委交叉任职,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同时要下决心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撤并乡镇站所,压缩机关编制,分流机关工作人员。要学习醴陵经验,对编外人员全面清理,严控吃皇粮的人。二是要继续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农村学校,抓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精简冗员。三是要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村账乡管‛,实行财务公开,大力推行报账制,彻底取消村级小财政。试行‚乡财县管乡用‛,规范乡镇财务开支,避免新的债务发生。四是转移支付资金向乡镇倾斜。对中央和省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要按省里的要求,重点保证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和乡镇政府运转,重点用于保工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5、加强领导、严格奖惩,建立减债考评监督机制。一是要 成立由县四大家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减债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减债会,督查室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领导小组每半年一小结,每半年一调度。二是要制订消赤减债‚路线图‛。乡镇财政债务,在确保全年财政收支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原则上5年内要消化完毕。三是要实行‚四个纳入‛,即把减债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纳入乡村干部岗位责任制,纳入干部政绩档案。四是严格奖惩。对有新增债务的乡镇,要实施责任追究。对减债抓得好,没有新增债务的乡镇,县政府要给予一定奖励,所得奖励继续用于偿还债务,对有关责任人提拔重用。从而做到奖罚分明,把减债工作落到实处。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6
一、收入
1、票据供应渠道不统一。有的单位收入使用的票据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
接供应的;有的单位是一部分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供应,另一部分由财政部门供应;财政部门审核单位收入时,只能审核财政票据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单位的收入情况。
2、财政票据与自制票据混合使用有的单位为了逃避财政监督,单位收入时,按政策规定收取的费用使用财政票据;超标准收费的部分,使用自制票据。这样极易造成单位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用以方便日常支出。
3、收入不开票现象个别存在。大部分执法执纪部门所依据的政策、法规都有伸缩性,其面对的行政相对人又是些违法乱纪的弱势群体,所以个别单位或其工作人员有的时候把公务活动当成有偿服务,把权利商品化,从中谋取私利,导致被罚者不索取或不敢索取票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支出
1、实行集中支付后,支付中心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同步核算,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实质就是财政在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前,进行事前监督,但支付中心实际上只能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发票日期、经办人、审批人签字等项目上进行审核,虽然可以逐步规范单位的票据使用情况但对单位票据的真实性却不能保证。
2、县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部分适用的是定额税,税务部门也往往根据单位税额完成情况发放税务票据。只要完成了定额税,税务部门就供应票据,对单位的税票控制不严,从而造成单位不合理支出能够变通为合理支出的较多,也较容易,使支付中心对单位支出的真实性很难,也不可能负责。
3、县、乡两级许多实际支出由于是在农村发生或与小商贩、个体户打交道,往往没有正式票据,单位发生支出只好用白条。如果支付中心拒付这些白条,单位也只能对票据进行变通,但这往往又影响了单位支出的真实性。
三、对策及建议
1、统一票据供应渠道。为了从源头控制收入,应对票据供应渠道进行统一,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供应票据的,应在财政部门备案以便财政部门能从源头控制单位的收入,使单位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2、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稽查力度。财政部门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日常与专项相结合,事后与事前、事中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违纪情况加大处罚力度,使单位不敢触摸“账外账”或“小金库”这根高压线。
3、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集中支付后,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将处于一种更开放、更透明的环境,这就要求从预算收入水平出发,细化、量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减少临时预算,科学反映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使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合法化、合理化、科学化、准确化,为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创造条件。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7
市水务局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深化水价改革、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税费和谁资源费征收制度,建立合理水价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平衡水资源供需。五年来尽管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该文从水务规费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根据工作体会,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1 存在问题
近年来,武汉市水务规费征收管理处水规费征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水规费征收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少数地方政府从部门和地方利益出发,以招商引资、减轻企业负担为由,采取发文件、批条子、打招呼等方式,要求水利部门不征或少征水规费,给水规费征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各类开发园区,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有的提出“三免五减半”(即三年内免缴税费、五年后减半征收),水政执法人员收费时,有的都难以入园区,更谈不上收费。
二是企事业单位依法缴费意识不强。
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依法缴纳水规费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水利投入还是国家的事,与我无关,不能依法履行交费义务,托交、欠交、少交、拒交水规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给征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规费征收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及不配套问题突出。
水规费征收应收而未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制约手段不强,如水资源费征收是按用水量来确定,如没有计量设施征收就没有依据,往往估计一个交费额度。二是执法不到位。因征收对象分布很广,有不少被征对象提出延缓交费或有意拖延等情况,即使多次上门也难以征收到位,执法难度大。三是征收依据不实如水土保持补偿费是以企业销售额来确定征收额度,但企业往往提供的数据不够真实;采砂管理费是按销售量来计算,但采砂户的销售量无法准确计算。
四是征收队伍不健全及人员素质低,收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人们目前收费队伍的现状及管理方法、手段远不能适应收费工作的要求。
有的收费人员本身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工作中一旦遇到企业提出的法律政策问题时,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拿不出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不能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和司法强制手段配合征收。
2 解决措施
2.1 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做好水规费工作的组织保障
水规费征收工作均由水政部门征收,收费人员很不固定,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效率较低。有的收费人员本身对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在工作中一旦被征收单位问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问题时,不能给予圆满的解释,也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更不能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和司法强制手段配合征收,往往造成费源不应有的流失。因此,水管单位应结合单位内部人事改革,专门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和原则性强的人员,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原则性强、爱岗敬职的综合素质高、精、专的专职收费队伍,实现收费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2.2 广泛宣传和热情服务是做好水规费工作的必然要求
只有做好水规费的政策宣传工作,才能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要充分利用每年三月份水法宣传月和十二月份法制宣传月有利时机,采取散发宣传单、宣传画、有声喇叭、电视滚动字幕等各种形式,走向街头,走向乡镇,走向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规费征收政策。在收费中宣传,在宣传中收费,让规费征收的依据、范围、用途等政策深入人心,提高纳费户的缴费意识,营造良好的收费环境,实现收费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水规费征收工作难度大,经常面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以及被征收单位不理解的冷言冷语。作为收费人员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耐心解释,本着“在收费中服务,在服务中收费”,实行“一上门、二沟通、三协调、四执法”的工作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在收费中热情待人、热心办事,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处理问题,积极推行人性化收费,树立水利部门的良好形象。
2.3 完善相关水法规是做好水规费工作的根本保证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相关法规政策,避免因水法规时效滞后,造成水规费征收的被动。针对部分纳费户不愿提供上年度产值或营业额以及用水户不愿安排计量设施等,在修改相关水法规时,应明确可操作性的处罚措施,才能实现水规费的足额收取。
2.4 减少和排除行政干预是做好水规费征收工作的重要前提
地方行政干预对收费工作影响很大,地方行政干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政府领导对水规费的种类、用途、标准等不了解,干预收费;另一种是怕收取水规费影响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收费人员首先要认识到收费是水法规赋予的一项任务,是水管单位的职责所在,要理直气壮收费,并敢于、善于做好收费工作。针对上述情况,收费单位应主动上门,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宣传政策,争取理解和支持。由于一些单位地处基层,不少工作还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还不能因为收费问题与地方关系搞得太僵,所以还要有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他们撑腰,必要时,上级部门应帮助他们做好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保证收费工作顺利开展。
对于一些企业依仗政府支持,不愿缴费的,在反复做工作未果的情况下,可运用法律手段,提起行政诉讼,但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可靠的证据,严格按照合法的程序,确保能够胜诉,这样可以对其它缴费户起到震慑作用,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不断提高收费到位率。
参考文献
[1]沈大年,梁瑞驹,王浩,等.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篇8
关键词 农业;农村;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对策建议;重庆市武隆县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十二五”是武隆县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的五年。如今,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可小觑。
1 污染现状及原因
1.1 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污染较重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发展、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面贡献极大。但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而化肥主要构成成分是氮素和磷素,它们会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河湖,严重污染水源,影响水质。据统计资料显示:武隆县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着3个方面的问题。
1.1.1 施用量偏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2013年肥料使用量受价格等因素影响,呈波动性增长,2013年全县化肥总用量为19082 t,达历史最高,随着人们科学施肥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全县化肥总用量有所减少,2015年,武隆县化肥施用总量为17 520 t。
1.1.2 施用结构不合理
武隆县农户普遍存在着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肥的现象,氮肥用量普遍偏高,磷肥投入比例较低,有机肥的施用率较低。
1.1.3 肥料利用率偏低
根据武隆县近几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测算得知,武隆县水稻作物上化肥当季利用率氮为33.2%,五氧化二磷为43.0%,氧化钾为37.9%。
1.2 农药的过度施用。
由于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武隆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越来越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多。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杀伤天敌,增加病虫抗药性和防治难度,造成了农产品的有害残留;同时,对水层、土壤、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由此可见非同一斑。
1.3 水产养殖污染较低
2015年武隆县池塘养殖面积183 hm2,其中专业化池塘养殖133.2 hm2、山坪塘养殖49.8 hm2,在专业化池塘养殖中鲟鱼为主的冷水性鱼类流水养殖面积共4 hm2、大鲵驯养繁殖及养殖3.07 hm2,水库养殖263 hm2,河沟养殖194 hm2,其他养殖方式(如棘腹蛙驯养繁殖及养殖等)6.87 hm2。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及其他养殖方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很低。
武隆县普通池塘单产仅为586 kg/667 m2,在全市全国均属于单产较低的水平。武隆县普通池塘养殖所投喂的饵料残余和鱼类产生的粪便基本能通过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等有机物分解,且武隆县普通池塘养殖普遍采用混养模式,在主养的给食鱼类中达养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鱼类,很好地防治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大大减少了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极大地减低了池塘养殖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水库养殖、河沟养殖均武隆县均根据水库或河沟的天然渔载力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或鱼种,在不投喂任何饲料、肥料和药品的条件下(现在水库、河流均已禁止网箱养殖、投饵养鱼和施肥养殖),鱼苗或鱼种摄食水域内的天然植物、动物、细菌进行生长,鱼类作为二级以上的消费者通过天然植物、动物、细菌的利用,变废为宝,对水库、河流进行水质净化,降低富营养化的风险,不仅不污染环境,还起到了优化水域环境的作用。因此水库养殖、河沟养殖是相当环保的产业。
从武隆县池塘养殖所使用的鱼药来看,主要使用的鱼药有水质调节剂、杀虫药和消毒药。水质调节剂主要有聚氯化铝(在自来水厂处理生活用水时采用,处理后达到人饮用标准,因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各种微生物菌类(如酵母菌、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生物复合肥等。水质调节剂主要起到杀灭或减少水体中对鱼类不摄食甚至有害的浮游生物,培养鱼类喜食浮游生物,达到改良养殖水体的目的。由此可见,水质调节剂的使用几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渔业生产中鱼药的杀虫剂最多的主要是菊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大量使用时对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养殖鱼类在养殖密度较低、水质状况良好寄生虫对养殖危害并不大,很少出现因寄生虫感染而出现鱼类死亡的现象。随着人们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池塘水质调节日趋合理,养殖户对杀虫药的使用也比较注意,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杀虫剂。消毒剂主要使用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异氢尿酸和三氯异氢尿酸,主要利用它的强氧化性,杀灭细菌。这些药在水中迅速分解,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防治措施
2.1 树立环保意识,建绿色家园
武隆属于山区,经济落后,农民“靠山吃山”,靠砍伐柴禾煮饭取暖,因此,保护生态和农民生存的矛盾相当突出。农户最大的希望就是增收、提效。为了追逐利益,他们不惜破坏环境,更不懂得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要破解保护生态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就需要坚定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别无选择。
2.2 开展“肥药双控”,实现科学种田
武隆县于2011年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行动,根据国家级生态区(县)建设有关指标的要求,要求全县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80 kg/hm2;在全国优美生态乡镇创建中,也对农药使用强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根据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和全国最美乡镇创建的要求,结合武隆县实际,提出“肥药双控”的目标,在确保粮食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实施县内耕地化肥施用强度力争低于280 kg/hm2。耕地农药施用强度控制在3.5 kg/hm2以内。
2.3 推广农技,发展生态农业
一方面,继续推广普及保护性传统耕种技术,将部分秸秆腐化后进行还田,鼓励使用沼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生态种养殖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凤来乡的“稻鳅鱼”一体化养殖就是在田里种水稻,水面养鲫鱼、泥里养泥鳅。水稻、鲫鱼和泥鳅‘生活在一起,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全都是原生态的,充分利用稻田资源进行纵向养殖。
3 对策
3.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肥药双控”的公共产品属性加上农户的逐利性,使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以提高农户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武隆县近几年来实施“肥药双控”的各项补助政策主要是依据市有关文件制定的,比较零星而分散,扶持力度也不够大。随着武隆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对“肥药双控”工程的扶持力度也应该加大,扶持范围也应该扩大。为此,建议:一是提高配方专用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推广施用补助标准;二是继续保持植保统防统治服务补助力度;三是对于生物农药、高效低使用量农药实施推广补助;四是对于实施“肥药双控”工程每年安排一定的示范经费和工作经费。
3.2 积极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
统防统治是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农药减量控害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做到“一扩大、二深化、三强化”。一是扩大水稻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开展和增加经济作物统防统治服务,增加基层植保服务组织、机手和机动喷雾机数量。二是深化推进方式。在条件成熟的村积极探索“整村推进”服务模式、签订连锁服务协议。三是深化服务。做到服务组织市场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理念社会化。
3.3 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肥药新品种
3.3.1 大力开发推广配方专用肥、商品有机肥
配方专用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成果,是武隆县土肥技术人员多年来努力的结晶,而商品有机肥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资源、解决环境污染有效手段,是开展农田地力培育、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武隆县农田施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测土配方技术的支持下,大力推广配方专用肥的使用,扩大推广品种、数量、面积和范围,争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乡镇、大宗农作物。针对武隆县农田有机肥投入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的实际情况,继续鼓励农户利用畜禽养殖排泄物,增加有机肥投入量,大力商品有机肥。
3.3.2 积极引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农药和农药新剂型
与化学合成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毒、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具有用量更少,残留少的特点;农药新剂型具有分散性、附着性好,利用效率提高等特点,是农药减量控害的主要替代品种和剂型。因此,要加大推广施用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制剂等生物农药的力度,并给予适当补助;推广低使用量、超低用量,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高效农药的应用;扩大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烟雾剂、超低容量喷雾剂、静电喷雾剂等新农药剂型的使用比例。减少农药使用损失和浪费,提高农药施用效率。
【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推荐阅读: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困难与思考对策11-03
税费改革法律探讨09-07
对农村税费改革问题论文06-23
税费征收08-26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思考07-18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