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精选7篇)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 篇1
一、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规定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计算方法是:先将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使用的税率及其速算扣除数。
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公式中只减了一个速算扣除数, 全年一次性奖金相当于采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 这将导致税前所得多而税后所得少的现象, 比如税前18002元 (注; 本文例证均不考虑纳税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数的差额) 的税后所得额为16306.8元, 比税前18000元的税后所得17460元反而少1153.2元, 这种现象称为纳税的不合理区间。总结起来现行税法存在6个不合理区间【18000, 19283.33】, 【54000, 60187.5】, 【108000, 114600】, 【420000, 447500】, 【660000, 706538.47】, 【960000, 1120000】。
由于不合理区间的存在, 纳税人纷纷将12月工资与全年一次性奖金进行适当组合, 在不违背税法规定情况下, 使纳税筹划成为可能。纷纷建立数学模型, 将其归纳为一个带有分段函数的优化问题, 但这些都是针对单个员工考虑的, 假如单位有n个员工, 则需要n个员工的数据逐个代入模型计算, 实际工作中对财务人员而言, 这种方式缺乏可操作性。
综合上述因素, 我认为解决不合理区间的根本途径在于纳税公式的改进, 应采取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找税率, 速算扣除数, 然后用该数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再乘以12个月的计算方法。既将全年一次性奖金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改为; (全年一次性奖金/12*税率-速算扣除数) *12。这种方法虽然税负减少, 但更适合那些以全年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白领阶层。
如全年一次性奖金18000和18002元为例, 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的税额为540元和1695.2元, 多发奖金2元就多交1155.2元的个人所得税, 若用改进后的公式计算, 纳税额为540元和540.20元虽然多发了2元, 多缴纳0.2元个人所得税, 符合税负公平的原则。
二、税前扣除数的确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就工资薪金所得为例, 在2011年发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条修正中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3500元的主要依据是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测算依据。据统计, 2010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3元 / 月, 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算, 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2167元 / 月。2011年按平均增长10% 来测算, 城镇就业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为2384元 / 月。可以看出, 此次调整考虑了纳税人家庭负担因素, 人均消费水平因素。而实际上算在国家统计局的依据数据中,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购建房支出和自有房屋拟租金, 也就是说目前高昂的房价下, 买房费用包括每月为此所承担的利息等庞大支出, 没有统计进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中;在家庭负担因素中没有考虑夫妇一方工作单独负担家庭费用等情况。从我国个税的征收历史看, 2006年1月1日税前扣除数从800元元调至1600元, 2008年3月1日税前扣除额从1600元调至2000元, 2011年9月1日由2000元调至3500元。从开征个人所得税至今, 三十多年过去了, 中国实际GDP与1981年相比翻了10倍, 资料显示, 2010年中国名义GDP约为1981年的80倍, 实际GDP约为1981年的20倍, CRI约为1981年的5倍, 而免征额仅仅由800元上升到3500元, 与“十二五”规划中的“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的提法相悖。
笔者认为在免征额的计提上, 应考虑相关经济指标, 并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 制定有一定弹性的免征额区域, 给予不同地区一定的选择权, 同时建立免征额定期调整制度,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在统一免税额。在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上, 不宜笼统的依规定统一的且是单一的税收扣除标准, 更全面的考虑家庭因素, 除基本扣除外, 按具体情况来增加附加扣除, 以合理调节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 照顾人均低收入家庭。
另外, 税法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 (简称“涉外人员”) 在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基础上, 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平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 附加减除费用适用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原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2800元, 既涉外人员每月在减除2000元费用基础上, 在减除2800元费用, 减除费用总额为4800元。
其实现行涉外人员工资薪金所得总的减除费用标准高于境内公民, 从税收公平原则出发, 应逐步统一内、外人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三、个别条款可操作性不强, 太过于固化
税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税款, 按月预提, 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 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 再按12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缴纳的税额, 多退少补。
这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但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而且在操作上计算繁琐, 不利于扣缴义务人操作, 也不利于税务部门人员的稽查。扣缴义务人常常负责单位所有雇员的纳税工作, 职工每月工资是不同的, 单位职工又多, 如果要根据每个职工每个月的工资情况来计算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笔者认为税法是有一定强制性的, 但应强调抓大放小, 放过数额较小的税额, 放宽数额居中的税额, 加强数额较大的税额的征管。并对数额较大的纳税所得额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对居民纳税人的征收范围不够科学
国际上居民纳税人制度一般采取半年标准, 而我国则根据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长短分别实行90天规则, 1年规则, 5年规则 , 与国际相比, 这一标准太过宽松, 使许多按半年可确定为居民的个人在我国却作为非居民, 轻易的避开了本来可以征收的那部分个人所得税。
笔者认为, 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上有待拓宽, 如, 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 红利所得等应对其进行征税。还应在对涉外人员的纳税征管上与国际接轨。
五、在纳税征管方式上的建议
代扣代缴的征管方式最容易管住的是普通工薪阶层, 而对高收入人群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人群难有效监管, 为此应建立个人财产实名制, 通过信息化, 网络化来进行纳税监督, 这样不仅体现了税收公平, 完善了税制也扩大了税源。
六、结束语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出台, 是汲取了以往的经验, 进一步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加强了对高收入人群的纳税征管, 但是真正实现税负公平,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看是有难度的, 这有待于法律的完善, 信息化、网络化的加强, 人力的配合。
参考文献
[1]王炳荣,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财会月刊, 2012;6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及趋势探讨 篇2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趋势
政治体制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政治体制的改革能够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建立民主制度,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振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党政体制、法制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和巩固,还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宪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1]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实现了公开的听证会、征集机制,实现民主立法渠道的拓宽,改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的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党合作机制,有助于全国人民的团结,形成统一的战线。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协作用得到了提升,能够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对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此外,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也得到了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在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人大审议重大事件。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取得了显著地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可以借鉴之处,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只能自己摸索,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依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政治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件敏感性比较强的工作,因此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脚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还存在着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合理,政府的权力不集中,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脚步。此外,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完善政治体制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不会像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为人民群众带来具有的经济效益,因此人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性不高,而且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变革,群众的参与性不高。[2]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处理好决策、监督管理等职能,明确自身的定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等现象。同时,加强政府的机构改革,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使政府的职责、机构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避免机构重复、职责交叉等现象的出现。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此外,政府的工作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廉洁、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接受人民的监督,建成受人民拥护的政府。[3]
2、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扩大民主党派的人员,政府中的民主党派工作人员的比例可以适当地增加,加强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制度化,向民主党派及时传递信息,召开协商会议,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做好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人民权利行使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管理力度,做好预算审计工作,在人大委员中增加基层劳动群众的数量,对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委员会人员的年龄和学历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委员会履行职责的能力。
4、实现基层民主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应不断完善城乡社区群众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提高群众自我教育和监督的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基层管理工作中,实现基层民主,促进政府职能以及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党、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良好的效果,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與进步。
参考文献:
[1]袁金辉,陈安国.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六大动力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4(3):34-35.
[2]张立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J].理论界.2011.2(4):20-21.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 篇3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很多业务上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例,现今很多银行都将理财业务作为自己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英美这些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他们的银行体系已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都处于一个很成熟的状态。虽然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对于英、美以及欧洲等这些经济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才发展了那么一小节,但是对于它以后的发展蓝图来说,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我国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发表相应言论,根据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数据来看,总的来说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都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具有良好的基本面,经济呈良性发展的趋势没有变,我国在多个方向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居民的收入也会越来越稳定发展,所以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经济增长带给大家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然而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就会想着怎么去保值、增长它。所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选择购买各大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各大行之间的竞争状况,可想而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因为没有太多空余的空闲、精神与体力,而且也没有多少掌握与了解怎样在合法的情况下去管理自己的资产,看着口袋里满满的搁置着的钱,许多人都不懂怎么弄才能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所以,人们更寄希于在专业的运作机构(即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的帮助下,定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实现管理资产所产生的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商业银行要基于目前实际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理财产品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怎样的收益。思量商业银行现在,出现了哪些问题,然后怎样去解决,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基于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更加深层次地摸索对这个项目的进程,让它实现更好的改进以及更全面的深入诠释,进而揭示对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提高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的进程具备相当一部分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所以,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有一定的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虽然说国外的银行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由于整个欧洲受到二战的破坏,在长时间内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的银行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但是进入70年代后,由于全球经济得到大规模的改善,这些地区的银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在短短几十年间,我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且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在未来长期都将会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状态,整个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将会逐渐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会成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根据相应数据表明,银行业在个人理财这个业务板块开始实行长期稳定的发展,个人理财的收益率也随着银行业的理财水平的提升在逐步提高,以美国为例,近年来银行业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能够有一个12-15%的回报率。另外通过对发达国家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如果个人理财业务越做越好的话,居民将会更愿意在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也会上升,银行能够从个人理财业务获取的回报也会较大的提升。随着银行业在传统规模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小,同时银行业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所以个人理财已经成为各种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整体来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很晚,但是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自从我国在1996年第一次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以来,在后面极短的时间内,许许多多其他的商业银行也相应地模仿照做,纷纷不约而同地出品了自己银行所有的理财业务产品。就在那一瞬间,许许多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办公点也逐渐出现。当然,这个时候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这块大蛋糕也被外资银行虎视眈眈着,也想从中占得一块。不少的外资银行唯恐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分别在一些大城市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即提供理财服务的点),掠夺自己的市场份额。就这样,由于我国人民群众的资产的增加,钱越来越多,想要合理的处置这些钱的需求一直地增加,个人理财业务这块蛋糕也也来越吸引人。
到了2006年,随着各大外资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即金融方面)全面发展,各自的关于这项业务的占有已经到的最激烈的局面。所以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需要对此进行思考,如果在外资银行进入的环境下获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如何提高自身的理财服务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问题开始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急需思考的问题。
最近过去的几年,因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十分的收益大,而且持续的增长,而且国家对于这个业务的松紧也持续放得很宽,它现在变得极具优势,可以成为绝世武器。从个人理财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发展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这种阻碍作用将会越来越小,所以说我国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态度是影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国家的发展态势来看,这方面的阻碍效应将会越来越小。
1.3 本文框架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主要内容是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本身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叙述。
第二章是文章的理论介绍部分,主要是对个人理财相关的理论定义进行相应的介绍,主要内容有什么叫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以及各类别的特点。
第三章是文章的核心研究部分,从多个角度研究当前我国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哪些问题。最终发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面,主要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国民理财观念差、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人才、购买途径不方、缺乏对于对象的针对、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根据这几大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分析。第四章的研究是基于第三章的内容而来,在第三章中我们提出了个人理财业务开展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们在第四章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7个方面来阐述解决方案:1,完善我国金融管理政策;2.提高国民理财观念;3.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理财团队;4.加强人才的管理与培养;5.互联网产品的发展;6.细分理财市场,把握市场需求。7.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第五章是结论,主要是对文章的所有工作进行相应的总结,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概述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资金和风险能力等多方面的特征,然后为客户提供相适应的财务服务,服务的内容主要有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根据运作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这两种。
理财顾问服务主要就是对客户提供一些咨询服务,通过财务分析与规划这两方面来做好客户与理财经理的沟通,如果客户有意向,理财经理可以推荐一些理财产品给客户选择。
还有一种综合理财服务,是指用户会和银行代表签订相关的理财合约,合约中会约定好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银行在进行理财操作和资产管理时一定要遵守相应的约定,但是我们进行综合理财服务时,最重要的就是双方需要协商好收益分享和风险承担着两个问题,而且要将协商方案编写入合约中。
个人理财业务的本质是指客户将资金委托给银行,银行对这些财富进行代管,在代管的过程中会产生收益,而银行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手续费,这种方式目前已经成为资本发达地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关于如何理解成熟的理财服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银行由于具有自身的优势,掌握的信息较为丰富,这种信息包括客户信息、投资信息以及相应的金融产品信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与客户签订理财协议时,双方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沟通,银行必须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测,为客户推荐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是基于与客户进行沟通,然后双方能够有充分的了解,银行通过发挥自己在投资方面的专业性和特长,最终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一整个过程。
2.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类
目前理财的品种很多,有很多类别。但是根据收益能否保本我们可以将理财产品分为三种主要理财模式,第一类是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常见的形式有国债和定期存款,第二类是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常见的形式有余额宝等各种宝宝类产品,第三类是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常见的形式有基金。除了根据收益是否保本分类外,还可以从投资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债券为主,第二类是以私募为主,第三类是以境外投资为主。一般来说,通常按照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投资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每类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客户类型进行业务分类,可以分为:
1、按是否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业务:(1)理财顾问服务
客户到达银行后,可以在银行对自己进行风险测评,使客户了解自己投资特点,如果客户有意向进行个人理财投资,银行会安排专业的理财经理与客户进行沟通,针对客户的投资预算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理财经理为客户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以及进行相应的理财规划。
(2)综合理财服务
综合理财服务从服务内容来说比理财顾问服务更加宽广,除了能够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外,还可以全面接收客户的资金,由理财经理出面,直接对客户的资金进行投资,综合理财服务的重点在于双方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就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沟通。相较于理财顾问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更加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如果我们对综合理财服务进行进一步划分,我们可以分为理财计划和私人银行这两种:
理财计划-------特定目标客户群体;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
2、根据客户类型进行业务分类,理财业务可分为(1)理财业务(服务)
理财业务是面向所有客户提供的基础性服务(2)财富管理业务(服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面向中高端客户的服务(3)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私人银行业务一般只面向那些高净值的高端客户人群进行服务。
2.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投资的类别有很多,例如存款、基金、股票以及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是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的常见渠道。但是我们需要清晰的明白,这些理财产品都有其风险性、盈利性和灵活性。这些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些理财产品,我们将会从三个方面来对理财产品进行分析。风险性主要受投资方向影响较大,同时部分投资方式可以做到保息。盈利性是指理财产品到达一定时期后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收益率。灵活性是指理财产品的退出机制,部分理财产品可以随时终止,而部分理财产品属于固定理财的方式。
第一种是债券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市场,如果将债券市场进行细分,可以按照发行主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债券,最常见的就是国债,一般是国家用于长期建设而向公告中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由于有国家背书,所以国债这种金融产品一般在市场中大受欢迎。第二类是金融证券,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第三类是公司债券,主要由大型公司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发行。债券投资的优点是产品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然后投资风险也较小。
第二种是信托类理财产品,整个信托理财产品的生态链为融资方、委托方和受托方这三方组成,融资方对受托人提出自己的融资需求,受托人再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相应的资金募集,然后委托方也就是客户由于信任受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受托人,双方会约定一个收益期限和收益回报率。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相应的资金募集,然后委托方也就是客户由于信任受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受托人,双方会约定一个收益期限和收益回报率。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存在问题
虽然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分类,可以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对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缺乏专业人才、没做好产品的形式落后以及定位分类以及隐藏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且当前我国国民还是缺乏相应的理财观念。
3.1.1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并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当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在金融方面的业务范围的规定来看,这些商业银行不得进行保险和证券方面的业务,只能代销一些保险和基金产品,能够展开的金融服务范围非常的窄,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
除此以外,由于当前我国在个人理财业务上还有大量的空间和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所以中外很多银行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业务,并且已经就市场份额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争夺。
通过将国内外就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发现中外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面各自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由于国外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营,而且整个商业模式都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对国内的银行施加了较大的压力。而且外资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较高,而且产品方面形式也能做到多姿多彩,理财方案可以进行较多个性化定制,而且服务上科技化的力度很强,而且这些外资银行能够对全球化的客户进行服务。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国内银行,我们会发现国内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除了在网点数量比外资银行有优势以外,其它诸如服务和产品上都有很多欠缺之处。
3.1.2国民理财观念差
目前,我们中国人的理财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老一辈的人认为存入银行就是最保守的,最安全的,但没有意识到,随着物价的上涨,缓慢的通货膨胀使得他们手里的钱正在连续不断的减值!甚至还有更保守的埋在地下,随着氧气的氧化、雨水的侵蚀、虫蚁的啃咬,当他们想要拿出来再用的时候,情况可想而知。而年轻的有一大部分不懂得怎么理财,没有很好的理财观念。炒股怕股价下跌,买理财产品怕最后理财公司不兑现承诺。最后又全部放到银行内存放。要知道,学过理财知识的人应该懂“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明白怎样才能尽量去逃离和躲避这些各种各样未知的风险。
3.1.3缺乏专业人才
当下,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都是乖乖地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客户主动上门来开工的。殊不知,这样的工作方式,流失掉多少赚钱的机会。专业的工作人员,是不会轻易的浪费路边的“肥肉”的。专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财知识,当客人问起来,不会答不出来,具备一定的营销意识,懂得如何让更多的人来购买自己的理财产品,懂得如何自我推销。并在售后,还有回访等。处以服务行业,就要有自己行业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态度。要知道客户才是上帝。
3.1.4销售产品的形式落后以及定位分类不清
目前,人们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跑去银行了解,经过实务实地考察以后才敢去投资购买。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应的应交设备差,与外国的相比天差地别,当别的外资银行都在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专门的软件或者自己的pad去进行一系列的客户资产分析,去服务别人的时候,我国大多少的都是在进行人工柜台服务。而且,都说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里很赚钱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好,而面对最有钱去使用这项业务的人,专门为他们提供的定位服务,却很少。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但是当前还没有公司进行这方面业务的开展,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另外很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大多采用搬抄的模式,没有与地方特点相结合,所以在进行产品定位时要尽量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3.1.5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
由于目前各大银行为了争夺个人理财的市场,所以在产品宣传上对收益率略有夸张,同时没有对理财客户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设计产品时也没有分析客户就风险与利益这两者平衡的能力,同时对于资本市场没有成熟的监控体系。另外在产品推销时,银行网点和理财经理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不会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或者说提示不足。另外在客户挑选理财产品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偏好评估,导致客户没能选上自己青睐的产品,或者说选择的产品亏损严重,使得客户无论是在客户体验还是在产品收益上都做的不够好。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2.1缺乏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政策规定,直接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纵向发展。使得银行对于客户收益的增值缺乏主动积极性,不利于资源的分配。而这样一种政策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大多都差不多的情况,在业务上没办法进行差异化发展。此外,由于新中国1949年才成立,我国很多东西都是在这之后才开始有所发展的,但是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运营经验,个人理财业务也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开展业务过程中已经能够做到系统化和程序化,国内在这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
3.2.2国民理财观念差
国民理财观念差,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个人的学历知识参差不齐,所具备的理财观念就大同小异了,再加上老一辈一些不良的观念 的影响,导致我国
人民的理财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导致了“有钱不懂怎么花”了,更别说什么“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理财观念的风险规避。
3.2.3缺乏专业人才
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业务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工作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国家的政策导向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客户进行服务时服务态度要好,同时在业务水平上要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特点,还要有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但是对于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这种优秀理财人员目前处于高度缺乏的状态,很多理财经理在专业素养上或法律法规都有一定的欠缺,当然也有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例如在给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没有就产品的风险性给客户有一个清晰的强调。
3.2.4销售产品的形式落后以及定位分类不清
由于销售形势比较落后以及定位分来不清,导致当前这种购买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大大降低了办事的效率,也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量的降低。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整个金融产品的销售能够做到电子化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和购买上来。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将精力集中在高端客户,但是庞大的中产阶级也具有强大的理财需求。看看现在中国现在的购买力有多强,就知道了我们普通老百姓里有多少闲钱。以及淘宝附带出来的余额宝,就知道其实在小虾米这一块上,也是可以分得一杯羹的。
3.2.5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
目前除了部分行业内认识或者专门研究个人理财这方面的爱好者,除了国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银行还存在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可想而知银行关于宣传方面有银行多么的薄弱,这期间错失了多少潜在的客户,潜在的交易。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4.1完善我国金融管理政策,提高国民理财观念
为了更好的支持我国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我们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宏观引导,从当前我国所执行的金融政策来看,还是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这些不合理之处往往阻碍着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有工作激情,完善金融管理政策,使更多的银行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使更多的银行工作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得客户更加愿意把钱投资出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以一直发展下去。银行的理财人员要定期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财知识,积极地向客户推出合法、有利于客户资产增值的理财产品。适时地推出一系列宣传活动,带动理财业务的的发展。
4.2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理财团队 刘永祥,吴庆,张静等几位学者于2007年发表的相关文章中,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思路方面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理财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需要员工齐心协力去打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网点设置的基本原则,同时实事求是是网点设置的生存态度,实际中找到基本原则与生存态度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彰显个性,分类营销,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努力打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招聘和挑选优秀个人理财能手;创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各类风险,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提供制度性保障。但是以徐炜、孙炜和周航等为代表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呈现出注重“批发”轻视“零售”的经营理念、理财服务技能需要提升、合格理财人员缺失、由于理财服务认知不同导致的差异现象尚未解决,策略上还需完善、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品种不够丰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善:
对于技术层面来说,银行需要建立出坚实的管理系统,上面能够有业务信息、客户信息以及经济信息;对于组织架构来说,需要做好科学理财是开展业务的关键,加大力度和速度培育理财经理团队;在经营方式方面,要明确客户需求目标,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在营销方面,需改变经营观念,树立较为有新意的营销意识、有助于加强创新力度,让理财业务种类多样化、试着“客户关系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行业的差异性、客户的个性多样化等因素,分层次服务会较为人性化、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收入水平不是很高的行业的客户,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门槛,或者说制定出相应的互联网个人理财产品,使理财更加的方便,也节省银行的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各大银行制作出差异化的产品,避免恶性竞争。同时还要合理拓宽金融服务的边界,将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互合作,使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进一步丰富,银行还要多组织员工的培训工作,使银行内的理财经理业务更加娴熟,职业素养更为优良。
4.3加强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理财客户经理应是在自身对银行金融、证券等各方面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求能熟练运用营销技巧,结合专业知识,满足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总的来说,合格的理财客户经理必须是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对这种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资源非常缺乏,因此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首先可以通过聘请符合或者基本符合这种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到本部理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巩固加强业务员对证券、金融、基金等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谈话技巧、仪容仪表、服务客户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让他们迅速成为理财“多面手”。除此以外,通过绩效评估对个人业务能力的肯定并制定与之相对等的奖励制度不失为一种激励的好方法,既能激励业务员迅速成长,同时也能防止本行流失人才。除了行内的理财人才,还可以挖掘如保险证券等行业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到本行兼职。
4.4发展互联网产品,细分理财市场,把握市场需求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提“互联网+”的概念,不过的确互联网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想而知,互联网这一块的大蛋糕,还是可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其发展前景可谓无可限量。所以说,对于银行业来说也应积极与互联网结合,在已有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的基础上,继续重视对这方面的投资,使我国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能够做到信息化和自助化。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发展更多互联网简单就可以了解并购买的方式及产品是极佳的选择。更进一步说,网上交易更大地节约了前来了解理财业务客户的招待费和交易支出,两全其美。最关键的是商业银行在对个人理财产品进行设计和销售时,应当建立好后续的服务工作,及时向客户汇报相应的理财产品的状态。同时国家监管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对于要重视理财产品销售规范的执行情况,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风险提示工作,让客户对产品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果没有做好相关工作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4.5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客户享有知情权,业务员在对客户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应详细完整地告知客户每个产品的风险结构,让投资者了解产品的风险系数和如何操作产品,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来指导个人理财产品从设计到宣传、销售和售后整个过程,另外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要定期向客户通告,如果存在隐瞒的情况,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处罚。
第五章
结束语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 篇4
摘要 阐述了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农业推广的改革创新思路。
关键词 农业推广;特点;现状;问题;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17-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features and issues during promotion of agriculture,and offered reform and innowation idea on how to promote agriculture according to ou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motion;features;status;issues;reform ideas
目前,我国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经济强国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研究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应措施,才是有效提高农业推广的实效[1-2]。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可以分为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2种类型。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通过改良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其主要形式表现在农业技术指导方面。而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使教育推广对象获得必要的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农业推广工作对推动农村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3]。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现实的农业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业技术推广要运用一定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推广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大致分为以下3种。
2.1 大众传播法
其具有权威性、时效性,主要是通过文字纸质印刷品媒介和视听媒介传播,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其高速度、大容量、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突显出来并迅速成为传播的主力。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及时向农民宣传最新的农业政策法规,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等信息,以便他们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他们介绍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最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2 集体指导法
其具有推广效率高、方便双方沟通互动及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解决问题的特点。集体指导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小组讨论、示范、培训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面对面地互相交流和学习,并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优越性的现场展示和介绍,吸引和鼓励农民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接纳和采用。
2.3 个别指导法
其具有针对性强、沟通双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但信息的发送量有限,而且成本高、工作效率比较低。它的主要形式有农户访问、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同推广对象进行沟通,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做法,目前根据我国推广农业推广实践来看,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常见。
3.1 项目推广
项目推广就是项目计划型的农业推广方式,是相关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推广实行传递服务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根据各级农业及国民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以支持,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技术生产中去,来实现政府的农业计划目标。它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其运行特征表现为无偿性。
3.2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配套的综合服务,采取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过去推广与物资供应脱节的状况,又为农业推广取得一定效果提供了物资保证。
3.3 技术承包
技术承包是推广单位、人员与相关单位或农民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的承包合同,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方式主要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定酬技术承包、联效联质技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集团承包等。
3.4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就是指农民具有自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素质和购买新技术的意愿,在推广人员的中介和协助下,向技术发明人购买新技术。
3.5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是指运用科研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并且将这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或对现有产品、工艺及技术等进行改进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3.6 企业加农户
企业加农户是指相关企业直接与农户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公司的新产品、新农药等,并派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3.7 民间组织加农户
民间组织加农户是农民根据需要自发联合起来,成立合作协会等,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中央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比起国外农业推广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机构设置的原因导致农业推广部门受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大,系统内的管理弱化,只能在业务上进行指导,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权,发挥的效果也有限。
4.2 农业推广队伍存在各种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单一,人才结构比例失调,缺乏综合性推广人员,无法适应目前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存在年龄老化的情况。三是由于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也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四是农业推广人员缺少培训机会,通常每年只有1次,而且存在培训较为随意,缺乏规范性。
4.3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短缺
乡站缺乏基本设施,不能满足农户自主经营后的多样化要求;“三定”工资、福利不能落实导致推广人员难以安心本职工作等等原因使得推广的效果不明显。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途径
5.1 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
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也在中央会议上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优先保证农业支出,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强化国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等农业推广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障[4]。
5.2 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
要想加快农业发展,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可以调动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农业推广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导模式[5]。
5.3 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推广人员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创新型、实用性技术的要求,因此对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要不断加强,全面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从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6]。结语
总之,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具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要面对各种挑战,挑战主要是来自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及国家整体的改革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不断更新农业推广理念,改进农业推广体制,加强农业推广的教育,才能适应当今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四化”同步。参考文献
[1] 赵振华.浅谈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233.[2] 关松涛.试论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2(8):188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 篇5
人类发展至今,巳经进人了管理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管理来维持秩序,并获得更好的发展,且这种管理必须是有效的、快速的,否则,整个机构组织也只是一盘散沙。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明显的问题。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是行政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行政管理效率的定义
行政管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如立法、执法等。行政管理效率是组织成员在圆满的完成所属社会组织、团体下达使命与任务的基础上,投人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率成正比[1]。不能简单的将行政管理效率看成是数量变化和加减,还需要注重行政管理效率质量的高低和所用时间的长短。
行政管理效率一般包括三个管理层次:决策层次、管理层次以及执行层次。决策层一般在组织或团体的高层,如公司董事长,其根据实际情况为国家或者企业进行规划、决策、沟通,并形成决议,能够决定行政管理效力的高低。管理层一般在组织或团体的中间人员,如各部门领导,根据决策层所下达的任务和规划,进行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面负责整个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的问题;执行层次一般为组织或团体最底层成员,如公司员工,需要完成中间管理层次下达的直接任务,追求的是机械效率。只有这三个层次的效率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保证整个组织行政管理效率的高标准。
二、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现状极其低下,不说逐渐落马的各种“老虎”“苍蝇”,更有几十年国企倒闭的新闻屡屡传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变得懒散和不思进取,每个人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消磨时间,致使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繁杂。虽然我国巳经进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但是,我国的行政机构仍然众多,大多职能重叠交叉,以至于老百姓办一件事情往往需要连续跑好几个部门,且效率低下。
(2)人员冗杂。机构众多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员冗杂,领导众多。在一些部门设立不少虚职、副职,造成了职务贬值,有的人有职无权,有的人有权无职,职业划分不明确。另外,一些部门除了编制员工之外,还有不少临时工,裙带关系让整个行政管理变得难以运作,致使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程序拖杳。我国的行政管理机构中,不少“领导”都特别在意其领导地位,要求下属员工任何事情都需要报备,需要集体讨论,造成会议不断,问题悬而不决,以致造成工作失误,部分领导甚至抱着“无能领导”的观念,觉得领导能不能干无所谓,只要手下员工能干就可以。出现问题之后,往往没有直接的负责人,大都集体承担,不了了之。久而久而,员工工作情绪低下,人浮于事。
三、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改革措施
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现实问题,但是不论如何,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首要前提是改变行政工作人员的观念,树立全局观念、人才观念和时间观念,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行政机构。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正常高速运转,必须有合理的行政机构。对于职能交叉、业务交叉的部门要及时进行合并,或撤销,尽量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行政目标和编制,且各个部门之间比例要协调。执行、监督、反馈、咨询四大系统要同时为决策中心服务。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缺失,但也不能此消彼长,要形成一定的比例。
(2)明确人事任命制度。目前,行政机构的人事任命制度不清晰,其制度余现实情况分离,造成执行层次的工作人员工作激情不高。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必须制定明确的人事任命制度。根据行政管理的授权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除此之外,还要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3]。比如,完成多少工作业绩可以升职;工作几年以上可以加薪等等。让基层员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和努力方向,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效率。
(3)提高部门合作效率。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像是一台即将运作的机器,而只有每个零件都互相合作,齐心协力,这台机器才能高效运转。所以,行政管理机构内各部门的合作效率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各部门员工,以及领导都要具较高的政治觉悟,拥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提高整个行政机构的运转效率,不能因为个人纠葛而故意在合作中拖后腿。作为决策层人员,要有意识的通过培训、素质拓展等集体性的活动,增进团队情感,及时解决部门争端,提高部门合作效率。
四、结语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 篇6
一、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的现状
在此次《决定》方案出台前,早在2008 年3 月,国务院便颁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 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试点。各试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精神,对本地区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经过七年的改革实地实践,5 个试点省市的各项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下述阶段性成效:
(一)增强了事业单位员工的自我参保意识
目前,我国试点地区普遍实行的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如上海市现行的具体做法为:养老保险缴费由国家、单位与职工共同负担。其中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按本人月工资总额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为职工设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该种做法改变了事业单位员工传统的依赖国家和单位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个人的自我参保意识。
(二)有效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受到人员流动问题的困扰。各试点地区通过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职工在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解除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化管理
从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许多改革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如上海市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局,统筹负责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同时成立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养老保险的管理与经办能力建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不仅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更是今后改革工作的方向和趋势。
(四)有助于发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互济功能
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对养老基金采取统一的管理和支出模式,可以有效发挥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功能,从而实现高效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目标。现阶段,我国改革试点地区大都建立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采取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部分积累原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各单位的局面,有利于发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互济功能。
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难点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决定》方案的出台有助于深化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诸多期待。然而,纵观《决定》全文,不难看出其只是规定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的总体框架,而对具体的细则和操作条款却无明确的安排,这难免会给改革的顺利推行带来诸多障碍。为此,笔者接下来将着重探讨在《决定》出台的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障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统筹对象和保险范围统一划分的前提下未表现出地区间的实质公平
就目前而言,尽管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方案,但就具体的实施细则却并未出台统一的可行性措施。从以往改革的地区看,上海市将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到养老保险范围;而合肥市则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排除在外,仅将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纳入保险范畴;还有地方甚至出现了在同一统筹地区将正式职工纳入保险范畴,而将合同制职工排除在外的现象。上述情况均会导致不同地区同类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同一地区的同类事业单位人员在享受养老待遇方面存在差距,此次改革并未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潜行存在,转轨成本巨大
现阶段,由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当前企业的抚养比例大概为3∶1,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抚养比例则低至2.5∶1。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现在现付制,个人账户“空账”将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移到了后代,形成养老金隐形的支付风险。随着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逐年减少,退休人员的逐年递增,这个问题会显现。改革要坐实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学术界预计,一次性支付转轨成本将需要9.1 万亿,而2010 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额为8.31万亿,也就意味着改革需要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来弥补,如何消化转轨成本,是目前面临的难点。
(三)待遇下降与福利刚性的冲突
长期以来,养老保险双轨制的运行造成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普遍高于企业退休金的二元格局,如今实行养老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由单位保障转向社会保障,个人每月分别按照工资的8%和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即相当于月工资12%用于缴费,势必会降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其退休后的待遇也会受到影响。然而,福利存在却是刚性的,原本我国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就比较高,现在实行改革,待遇反而降低了,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消费需求的增加、物价水平的上涨等现实问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虽然《办法》要求建立职业年金,但是职业年金如何建立,如何运行,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四)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社保基金最常用的保值增值手段就是将基金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收益不佳,我国证券和股票市场体制和监管也都不成熟。存款和国债利率一直低于通货膨胀率,社保基金实际上一直处于贬值状态。与原有的社保基金一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也面临保值增值的难题。
(五)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困难
《决定》里规定:“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一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根本区别,如果不能出台具体的转移接续办法,企事业之间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势必困难重重,由此也会导致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受到阻碍。
三、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尽快完善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自由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证。2011 年7 月的《社会保障法》并没有包含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而是授权给国务院另行规定。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部分法制上的缺失,加之新政策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跟上改革的步伐,会导致改革缺少法律的保障而难以顺利进行大面积的推行。另外,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次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完善的法律制度能稳固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成为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问题上,可以考虑尽快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加入《社会保障法》范畴,统一社会各机构部门的养老保险法律。
(二)填补改革形成的成本和财政空账
在财政空账的问题上我国可以借鉴瑞典、波兰、意大利等留个国家实行的“名义账户制度”。名义账户制是现收现付制度和储蓄制度的混合型,这种“记账式”而非真正存储的模式来缓解我国目前改革养老的压力。
(三)逐步成立专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因按规定纳入统一的账户进行管理,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是刚性政策,所以需要赋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合理的执法权,保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发放应从原单位发放交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比如银行邮储等机构。退休人员的管理也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减少各单位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养老金的计发也要根据实时物价以及当地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整,保障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水平。
(四)提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水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养老金项目单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都是地方统筹,而各地方的制度参差不齐,地方基金存储规模小且分散。有的地方基金使用率低,财政负担过重,而有的地方基金的使用率高,养老负担较大,这些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贬值等风险。在改革运行过程中出现地方管理冲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国家可以借鉴企业改革的办法,逐步实现统筹互济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上比较宽裕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省级,财力相对而言较紧张的地方,则实行市县级统筹。
(五)职业年金制度及辅助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职业年金的缴纳应以单位缴费为主,职工个人缴费为辅。自愿存储养老保险,常见形式为商业保险。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商业保险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目前的商业保险普及率还比较低,从人均持有人寿保单数量看,日本人均持有7 张,而我国却只有0.2 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购买商业保险,提高养老金水平。
(六)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配套制度改革随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分类公益性、行政性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保留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度,对行政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公务员制度,对盈利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改革,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可实行激励性绩效工资制度。退休制度改革,据统计,2013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 亿,预计到2050 年,会提高到4.87 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为了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可以采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减缓我国养老负担和压力。
摘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受到我国政府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5年初,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以下简称《决定》),并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该决定一经公布立刻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考虑到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涉及面较广,此外,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因此,拟就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现状、改革难点以及化解对策进行一一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现状,改革难点,化解之策
参考文献
[1]冯菲.事业单位养老路在何方——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44-145.
[2]李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2):11-13.
[1]白重恩,赵静,毛捷.制度并轨预期与遵从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4,(9):119-144.
[2]王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王晓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李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我国中小国企改革现状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国企;改革;现状;对策
一、我国中小国企改革现状及成效
党的十四大指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随着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国企也迈开改革步伐,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征程,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坚持“立足实际,一厂一策,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国有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
例如,河南省周口市共有中小国有企业152户,已完成改制147户,其中,整体出让31户,股份制改造56户,破产53户,其它形式的7户;改制企业涉及职工67360人,资产25.9亿元,改制后安置上岗43570人,并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全部退出。
通过改制,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初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也发生了转变。改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例如周口市安装公司、沈丘县广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分别维护和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安装企业和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扩大了职工就业。周口市棉纺织印染厂破产重组后的新企业周口鑫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推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及分配机制,抓住变革机遇,瞄准国内外市场,以生产高支高密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织物为主导产品打造公司品牌。投资3.5个多亿人民币,完成了原有15万锭设备的技术改造并设计、购进、安装堪称国际、国内一流的2套清钢联、20台新型村田自动络筒、5套高档精梳机以及最新问世的立达转杯纺纱机设备。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已发展成为周口市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完成棉纱产量10625吨,同比增长9%;棉布产量1200万米,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收入27800万元,同比增长12%;上缴税金895万元,同比增长8%。
国有企业改革,职工的身份得到转变,经营者的责任得到加强,科学管理,制度管人,在企业经营中得到了体现。员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进一步增强,学习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企业改制后,“国退民进”,企业发展真正成为广大股东自己的事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实成为股东最强烈的愿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已成为周口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莲花味精在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得到恢复性发展,组建形成了年产30万吨味精、30万吨高级面粉、4万吨谷朊粉、20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2008年,莲花股份公司累计实现各类产品销售收入25.19亿元,实现税收6240万元。
郸城县化工厂、郸城县热电厂、郸城县铁合金二厂、郸城县液糖、周口地区中药厂、周口地区啤酒厂麦芽车间等8个改制前处于停产、半停产、关闭壮态的企业,改制后组建河南财鑫集团,通过技术改造,加大投资,上大项目,目前已拥有资产24.254亿元,职工4065名,年经营收入34.6468亿元,创税利3.2032亿元。产品已涵盖有色金属、生物、化工、热电、液糖、制药、印刷、皮革、园林等行业,成为河南省百强企业之。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收购郸城县生物化工厂、周口地区搪瓷厂后,通过技术创新上项目,目前已拥有资产5.6亿元,职工867名,年经营收入5.8亿元,创税利1.1亿元,是全国乳酸行业的龙头老大,亚洲第一。
二、中小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国企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中小国有企业的职工的认识和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落后
个别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改革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畏难情绪,怕触及矛盾,工作上缺乏责任感、紧迫感,致使有些国有企业丧失了改制的最佳时机。有些企业职工思想保守,对一下子解除全民工身份不能完接受,企业一旦对外转让,上访人员随之增加,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改革资金不足
有些企业存量资产是靠银行贷款积累形成的,况且存量资产质量较差,很多企业资不抵债,现有的资产还不能足以偿还银行债务,造成不能按劳动政策及时缴纳“两金”,没有资产来置换职工的身份,安置职工困难,例如:河南省淮阳县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9亿元,而安置职工最低成本就要3.2亿元,缺口达1.3亿元。有些企业采取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的方式缓解困难,结果造成恶性循环链,致使改革困难。
(三)资产变现难
由于多数企业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甚至有的已停产多年,区位优势不明显,造成企业资产变现时缺乏吸引力,资产难以变现。还有不少企业因为破产清算多年不能终结,造成资产迟迟不能变现,极大地增加了改制成本。
(四)职工利益保障难
大多数企业资产变现后,由于资金不足,职工利益很难保证,存在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三金等现象。例如,周口市2003年以来,改制企业共拖欠职工经济补偿金38141万元,工资和社保费53436万元,其他费用20988万元。
(五)改制程序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改制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存在有低估土地价格低估实物资产现象;有些改制企业在资产转让环节,暗箱操作,不公开拍卖,私下采取协议转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解决我国中小国企改革问题的对策
要保证中小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就要不断进行总结、进行探索,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就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提高思想认识。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级部门应做好领导组织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组织工作。如周口市太康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土地、劳动、人事、国资、工商等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工作的进行,为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次,依法规范操作,确保改制质量。坚持拟定企业改制形式,确定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过职工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批准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特别是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企业改制办公室选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介入,并接受职工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企业要明确改制思路和目标。通过开放推进改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中小企业改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把国企改革变成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企业改制引进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营销理念,引进产品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改一个做大一个、改一个搞活一个、改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确保改制工作实现新突破。
第四,要多渠道解决好改革资金问题。解决企业改制资金的思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拍卖改制企业的土地解决一部分。有关部门要将国企改革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将改制企业土地尽量规划为商住用地,以便提高拍卖收入,用于支付改革费用。二是对一些资产质量好的企业通过改制回收一部分资金。三是财政部门安排部分资金,补充国企改革专项资金。重点解决那些既无资产又无土地拍卖的企业和一些非生产性的小企业的改制。
第五,要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生活保障、离退休职工生活费、协保留岗职工薪酬待遇问题最为敏感。要严格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就抓紧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确实无法解决或要求不合理的,耐心做好劝导说服工作,教育职工群众按着正常合法渠道、程序反映和解决问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改革探讨】推荐阅读: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07-29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之我见06-27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07-29
混合所得税制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启示07-24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10-09
党国英: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05-30
我国个人所得税05-30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05-19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发展05-31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