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2024-08-27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精选7篇)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1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二、选择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影响力逐渐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直观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和利益分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因此,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人大、证监会、财政部等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并不断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性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水平和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基本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也投入大量精力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但从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数据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来看,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时存在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包括法律体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口径以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两个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在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现状并分析了现状产生的根本成因,依据现有的披露体系从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的会计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系统运行规范、会计系统的具体运行及会计系统的监督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关于具体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并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知识经济时代的外部具体环境,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中加入网络化信息披露准

则,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促进证券市场逐步规范,推动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公正”。

四、本文的参考文献:

[1] 蒋顺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4] 龚玉利.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宄.知识经济.2012

目录

开题报告„„„„„„„„„„„„„„„„„„„„„„„„„„„„„„„„I 写作提纲„„„„„„„„„„„„„„„„„„„„„„„„„„„„„„„Ⅲ 第1章引言„„„„„„„„„„„„„„„„„„„„„„„„„„„„„„1 第2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1 2.1信息披露的含义和披露制度„„„„„„„„„„„„„„„„„„„„„„1 2.2信息披露理论基础„„„„„„„„„„„„„„„„„„„„„„„„„„2 2.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3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3.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3 3.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4 第4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4 4.1内部原因„„„„„„„„„„„„„„„„„„„„„„„„„„„„„„4 4.2外部原因„„„„„„„„„„„„„„„„„„„„„„„„„„„„„„5 第5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措施………………………………………5 5.1健全会计系统运行规范„„„„„„„„„„„„„„„„„„„„„„„„5 5.2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5 5.3认清会计环境并改善其中的法律环境„„„„„„„„„„„„„„„„„„6 5.4完善会计系统运行监督机制„„„„„„„„„„„„„„„„„„„„„„6 结束语„„„„„„„„„„„„„„„„„„„„„„„„„„„„„„„„„6 致谢语„„„„„„„„„„„„„„„„„„„„„„„„„„„„„„„„„7参考文献„„„„„„„„„„„„„„„„„„„„„„„„„„„„„„„„7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进一步展开,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加强,而信息的公开透明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恰恰是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全面、可靠、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进行。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披露;会计环境;上市公司

第1章引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监管措施和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通过对市场失灵的矫正,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中国国内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并不充分,具体表现为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入研究不多,并且多为规范的理论研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上市公司应该披露哪些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上市公司目前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这些已摆在我们面前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2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2.1 信息披露的含义和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般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规定的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及信息使用者披露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帀性信息,以及有助于理解、分析和利用这些货币性信息的相关非货币信息。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公开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证券法的核心和基石。规范与管理证券市场的目的就是保证证券市场的有效、安全、有序地运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其中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全面、有效且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所明确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信息的一种基本信息披露制度。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公司概况、主营业务信息、重大关联交易信息、基本财务信息、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以及股东及董事会人员信息等基本信息内容。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企业形象、回避诉讼风险、投资者关系等动机而主动披露的信息,如管理者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竞争优势评价、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公司实际运作情况、前瞻性预测的信息、公司治理效果等,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管理人员自主性。

2.2 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有效市场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1964年奥斯本提出的“随机漫步”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萨缪尔森认为,这恰恰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市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往往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而信息贫乏者则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供给者比需求者更了解商品的信息;掌握信息更多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缺少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来获益;买卖中缺乏信息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所需信息;市场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

现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罗斯提出,罗斯认为代理关系会伴随着代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种决策权而产生。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规模化的生产而出现的。一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分工进一步细化,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方面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二是专业化分工后,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能力代理行使好受委托的权利。但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同,委托人追求的是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的是收入和闲暇最大化,这就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有可能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股利向市场传递企业信息时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股利增长的信号作用。若企业股利支付率增加,则被认为是经理人员对企业发展前景作出良好

预期的结果,企业未来业绩将大幅度增长。随着股利支付率的上升,股价应该是上升的;另一种是股利减少的信号作用。若企业股利支付率下降,股东与投资者便会认为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对未来发展前景作出无法避免的衰退预期的结果,随着股利支付率的下降,股价应该是下降的。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报、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和临时报告。这些报告中包括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是必须披露的。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全国人大、财政部、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首,《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深圳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及其他自律规则为一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更多的参考了国际通行的规范,标准比较高,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促进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逐步规范,逐步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特征,在具体的执行中有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但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原因未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专业判断,或是对于市场上新出现的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原则进行专业判断的复杂交易事项,存在理解不一

致和披露不详尽的情况,影响了投资者对交易实质的判断。

第4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4.1 内部原因

巨大的利益诱惑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造假的根本原因。资金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血液,而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则是血液的供给者。上市公司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增发新股以及配股等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集的资金规模是其他筹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但若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或经营业绩很难达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时,为获取融资机会,上市公司便会虚构利润、隐藏债务,进行利润操纵以获得融资资格。

此外,随着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不断出现,上市公司在运用会计准则原则性规定判断交易的实质并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不到位和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的编制、收入的确认时点和确认方法、政府补助中拆迁补偿的会计处理、理财产品和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准则执行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新的业务模式等方面。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财务结果,有上市公司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和交易的实质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或故意曲解准则,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4.2 外部原因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主要由全国人大、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制定。财政部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而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对发生经济事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而这又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带来不同的财务结果,这就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及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尽管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弥补会计准则漏洞的解释性公告,但由于经济事项的特殊性和复杂程度等,会计准则中对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或是准则虽有规定,但上市公司在实务中存在理解和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来说,还没有在法律层面上予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执行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5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措施

5.1 健全会计系统运行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的层次特征,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要么侧重于法律规范的形式如德国、要么侧重于准则的形式如美国、要么侧重于制度的形式如法国不同,我国会计规范采用了法律、准则、制度、道德规范多种形式并举的模式,这既保证了会计规范在法律上的严肃性,也考虑了会计工作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既考虑了我国未来会计发展的国际化需要,又兼顾了我国现阶段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上原则性与灵活务实性的统一。

5.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在实践中应努力提高准则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会计准则应该由财政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但要充分征求各界意见,在制定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讨论与论证。

2、实行会计准则发布前的听证制度,既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准则的制定中来,使会计准则具有更高的公正性,也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准则与有效地实施准则。

3、随着会计改革的进行,逐渐向民间团体制定过渡,广泛吸收会计专家、审计专家、熟悉会计理论与会计事务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参加,注册强有力的民间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行业的意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增强会计准则的合理性、公平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5.3 认清会计环境并改善其中的法律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对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会计要素的定义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作出修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会计目标。例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总额中的份额将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因此,资产的定义必须修改,否则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应的,其他会计要素定义也要作出修改。

5.4 完善会计系统运行监督机制

会计监管主体是会计监管活动的实施者,会计监管目标的实现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管主体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完善会计监管的客体包括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具体指企业会计行为过程中的参与者及其活动和行为。会计监管的手段是

会计监管的方法、程序和工具的总和,是会计监管主体和会计监管客体的中介。在会计监管体系中,会计监管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会计监管原则是会计监管活动中遵循的准则,主要包括了经济效率的原则以及过程监管和结果监管相结合等原则。

结束语

会计信息披露的诚信危机不仅在我国日趋突显,即使是在被全球公认的“信息披露规范典范”的美国,依然严峻安然大厦的倒塌、世通公司因欺诈而承担的巨额罚金,以及施乐、时代华纳等等这些令人震耳发馈的名字正向世人昭示着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全球普遍性。

本文以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现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得出了以下结论。

1、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五个要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范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网络化信息披露也不成体系。

2、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理论研究不足。本文健全了会计系统运行的规范,建立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完善了会计披露系统的运行的监督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体系中五大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为了保障披露系统的运行,本文提出了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加强会计信息披露运行规范,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会计系统监督,并引如网络化信息披露的准则,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论文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系统,对于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致谢语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还有论文提纲的确定以及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写作。在此,由衷的对她表示感谢。

其次,在完成此篇论文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指导,也

向她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论文所用到的参考文献的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她们对我的默默付出,对我生活和学业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1] 蒋顺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4] 龚玉利.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宄.知识经济.2012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2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 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真实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2013年1月1日《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 与以往相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披露,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问题, 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透明、公正、真实的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下, 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企业各项会计要素与其他相关信息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 这就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真实。其次,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压缩企业利润操作空间, 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我国新会计准则为了避免企业利用存货计价调节利润, 将“后进先出法”取消, 并且重新规定了合并范围, 并引入公允价值,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能够帮助自身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还应具有前瞻性。否则, 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规避经济风险, 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科学性。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下, 企业不但要披露过去的财务资源、当下的财务状况。还要披露未来财务潜力, 这就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 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即企业应着重披露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前瞻性, 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必要性

纵观世界各国,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且对保障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美国政府认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就是中小企业, 日本政府认为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德国政府认为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样, 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国民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必须进行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看,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仅有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就决定中小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含量较低, 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与外界的沟通, 对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因此, 必须健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1.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规范性。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披露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两方面:相关性不足和前瞻性不足。会计信息披露应严格严谨, 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不能随意披露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信息。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减少数据信息披露, 调整利润分配政策、随意披露无关性会计信息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极不规范, 这对外界了解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极为不利。中小企业应规范披露会计信息, 展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增强外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

2.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真实性。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大, 竞争性强, 部分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利益, 往往会公开虚假的会计信息, 如保留无利用价值的项目或披露虚假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是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亟待解决大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 让企业会计人员隐瞒重大信息, 或者仅披露简单的信息, 以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强, 扰乱会计信息使用者价值判断, 严重时会给企业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此外, 披露滞后的会计信息、延出会计报表、减少净利润披露等也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3.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完整性。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这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存在大量披露历史会计信息的行为。这样就导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当下经营状况关联性不强。另外, 在会计软件使用上, 为了节省会计成本, 许多中小企业无视了自身业务的特殊性, 普遍使用同一软件, 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在会计信息传递方面, 上下级财务软件冲突现象较为普遍, 这更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导致各级会计信息之间容易出现冲突。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策

1.健全政府监管体制。优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审计监督。政府财税部门、审计机构应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与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制定部门加强沟通,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格式与内容进行调整, 使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会计信息的辨别程度。定期抽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努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应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的具体情况设置监管机构, 并在各地区进行合理分配,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 积极主动行使监管职能。健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 形成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新的监管格局, 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影响较大的经营指标的监督力度。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是优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关键。首先,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向债权人如银行、金融公司等提供完整的会计报告, 向政府税务机构提交准确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材料, 以增加企业经营运作的规范性,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 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会计机构, 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独立行使权利, 保证会计机构工作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机构的真正作用。第三, 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制度, 调查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 并完善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审查工作的建议机制。及时对审查信息进行公开, 确保企业的每笔收支资金都有据可查, 保证会计审计制度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如组织展开财务工作报告会, 增加会计审计的可信度。及时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核对, 广开言路, 使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经济监督工作, 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3.充分利用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在实践中,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关系密切, 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重要影响。由于种种原因, 注册会计师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不良影响。应充分利用社会会计中介机构,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五、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对我国的经济也会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面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出现的问题时, 应该积极的去发现而不是忽视, 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不应隐瞒。

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政府、中小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只有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才能真正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孙红梅, 蒋娜, 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 2011, (03) :12~13.

[2]何晶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32) :82~8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会计监督体制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财务信息以公开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从该定义中可知,会计信息披露的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为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披露体系而努力着,在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经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查处的案例正逐渐增多,信息披露行为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从所查处的案例类型来看,其中会计信息的虚假陈述占13%,而隐瞒会计信息的披露却占70%,这充分说明相比虚假陈述,上市公司更可能采取隐瞒会计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上市公司隐瞒或者虚假陈述会计信息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判断,并将损害到债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而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是怎样?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虚假陈述情况严重

虚假陈述指的是对有关事实不作出如实陈述的行为,这其中也包括歪曲和捏造事实的行为。对会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特征,将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是近几年存在于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較为严重的问题。它的表现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盈利预测存在恶意操纵现象;2.利润失真严重。

(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除非经市场监管部门的同意或者有正当的商业理由,否则一项重大事件的发生,上市公司均须及时披露与之有关的信息。这也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及时性,同时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而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市场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是忽视了“及时性”,各种会计信息披露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滞后性。

(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不规范。研究最近几年的信息披露状况可以看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规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 对关联方式形成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2.交易披露范围不完整。3.交易要素揭示含糊。4.重大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披露缺乏时效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不规范以及虚假报告情况严重,其对利益相关者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和价值判断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后果,并严重地扰乱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那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披露财务信息的环节来看,能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披露的有公司管理层、监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而监管机构主要是指证监会,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相较而言投资者只能被动接收财务信息,故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微小且有限的。假如上述主体都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办事,那么就可以避免会计披露失真的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各主体利益违背市场规则办事、行为的不正规性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

(一)公司管理高层行为的扭曲

管理层行为的扭曲,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两种:1.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缺陷与委托和受托人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缺陷。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1)股权过度集中于不能流通的国有法人股和国家股,导致不合理的股权结构。(2)董事会独立性欠缺,未掌握控制权。(3)股东大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过于形式主义导致质量不高。3.高收益与低成本的失衡致使行为扭曲。

(二)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的扭曲

许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查处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中介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同样存在歪曲情形。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缺乏风险意识。2.对工作缺乏责任心。3.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三)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

会计系统自身本就有着局限性,这使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从内容上满足使用者的所有需要,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是特定企业的信息。2.会计报告不披露未掌握的信息。3.会计报告不披露会计系统并不是其最佳来源的信息。4.对于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的信息,会计报告不披露。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分析可得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其不能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且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投资需求,我们丞需优化该信息披露体系,以达到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利用相关者需要的目标。

(一)健全会计系统运行规范

1.会计规范体系层次要清晰。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采用的是集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并举的模式,如此一来,充分考虑到了在生活实践中会计工作的灵活性,也使其不会丧失其法律上的严肃性。

2.会计规范体系内容要协调。这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体系规范的重心。在我们目前使用的会计规范的内容上存在着矛盾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优化企业会计制度的步伐,让会计制度能够为企业发展发挥出更多的积极进作用。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

促使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规范化,丰富多种会计计量模式,缩小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改革会计报告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不断增加,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内容及种类相应的应不断丰富,改革传统的报告成为当务之急。

(三)认清会计环境并改善其中的法律环境

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披露基础理论产生了冲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对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资产的定义必须要修改,同样的,修改会计要素的定义也变得十分必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会计的使命是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这不仅是会计发展的目标,更指引了会计发展的趋势。因此,会计发展的方向是向利用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在时代背景下,将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会计主体,形成多种会计分期假设的形式,要求会计不但提供货币信息还应提供所必要的非货币信息,并对持续经营假设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四)完善会计系统运行监督机制

在监督体制中我们应加强构成要素中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力度。首先,应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改变现有的收费方式,为了更好的防止注册会计师的自利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违规惩罚力度。其次,展开会计职业界的互查行动。鉴于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自我监管能力差、社会公信力差、审计质量控制不规范等情况,致使在我国会计职业界的互查行动变得十分必要,而在具备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中更有必要进行同业互查行动。最后,应努力开展审计规范建设和行业自律组织建设的工作,深入完善审计工作者的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构建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计规范体系。(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4:120-126.

[2] 刘峰.信息披露:实话实说.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5:27-30.

[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加01.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1:1-4.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4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

1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

公司作为一个系统,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企业会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等,让他们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进而进行决策来调节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对该企业的投资、信贷等活动,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实现有利的现金流量,从而使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寻求高报酬、低风险的投资和信贷机遇。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或少数方凭借其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优势,通过他方合法权益的损失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性。

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

2.1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衡机制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和专业会计人员、董事会、监事会等有重要关系。可见,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密不可分。另外,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体系,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与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

2.2 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

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系列问题的影响具体见以下方面。

2.2.1 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公司所有权安排

公司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组合,在控制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时代,受托人不可能像维护自身利益一样去维护所有者的利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经理人员很难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代理人可能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来掩盖其对自身利益的不合理维护,使得利益相关者失去依据,无法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2.2 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的效果

会计信息披露为委托人提供判断经营业绩的依据,委托人选择代理人并把自己的资产交付经营,之后就要依赖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评价其业绩效果。会计信息能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因此,激励的充分有效、监督的及时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获取和利用了充分披露的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就会加大委托人的监督难度,激励机制也会失灵,从而使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失去效果。

2.2.3 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帮助管理者协调公司的利益分配和经济关系

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减少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并提供诸多评价业绩的财务指标,决定管理者与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而有效约束管理者的行为,达到激励、控制、约束管理者的目的;另外,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对外部竞争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信息支持,保证了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形成足够的代价,缓解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害。

总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障,而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又可以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寻找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也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3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危害金融秩序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其形成原因也来自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成果,因而会计人员难免需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职业估计、判断与推理,这种情况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有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故意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粉饰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从而引起了会计信息失真。

(3)执法力度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严重的原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不仅由于利益驱动,同时也因为对于造假者来说,造假的预期成本会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也很低。可见,我国的执法不严格,惩罚力度不够,法制约束力度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会计信息披露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由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息息相关,因此探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措施探讨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恶化,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效率,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4.1 规范股东大会运行机制

规范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改善国有企业以往“一股独大”的局面,制定能体现大多数投资者意愿的公司章程,从而能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4.2 完善内部监管机制

制定并推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董事任职标准,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经董事会批准披露的会计信息实行董事负责“问责制”,加强其责任意识。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扩大监督范围,切实履行其监管职能。

4.3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弱化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利益动机,规范个人收入和业绩挂钩制度,建立合理的报酬结构,增强经理人对公司的责任与归属感。

4.4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与健全外部控制权市场,通过兼并和收购外部企业来加强对董事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4.5 完善会计制度

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减少法规漏洞的产生,使得可能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活动置于更严密的监督之下,增大企业造假难度。

4.6 加大执法力度

财政部应完善细化具体执行法规和条例,加大对财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与检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另外,加重对会计信息披露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7 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的共同作用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职责分工与相互监管。在外部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力度,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以及职业道德意识,加大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合作造假的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8 发挥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

新闻工作者、电视广播等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及时向社会曝光各种社会事件以及法律法规状况。

通过探讨以上措施,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会计信息不对称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一定能够改善,市场机制运行也必定更顺利。

5 结语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策

就在我国积极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之际,在美国这样一个被公认为会计信息披露最完善的国家,最近也频爆会计造假丑闻,可以说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及治理的探讨已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那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那些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根治的良方,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缺陷

纵观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带有普遍性

不久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四方面进行核查,并综合考虑公司日常工作的配合情况和受到的奖惩情况等因素。核查结果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587家公司中只有53家公司被评为“优良”,有59家公司被评为“不良”,其余为“合格”;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514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为优秀,201家良好,249家一般,同时有34家为不及格。两地上市公司中信息披露质量被评为“一般”和“不良”的占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带有普遍性。

2、年报新看点走形式,缺乏主动性

初,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在报里披露公司治理结构情况,为年报增加了新看点。然而,仔细阅读之下不难发现,相当数量上市公司的陈述大致雷同,均是在抄袭《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里的条文,内容十分空泛,能够坦然揭示实质性问题的公司屈指可数,即使在证监会派出机构巡检后已经提出整改报告并加以整改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也只字未提整改的情况。

3、信息披露的老问题仍十分突出

近年来,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一直是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致力研究解决的话题,但一些老生常谈的的老问题如今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为文字叙述失真和数字不实,上市公司在招股、上市、再融资和年报、重大事件披露等工作中这个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比如,为了取得上市资格,披露虚假或严重失实的财务信息,如编造虚假利润、提供虚假盈利预测、资产评估失实、虚拟资产重组等;为了迎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有意在不同阶段发布一些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如故意编造虚假的收购消息、随意披露不确定信息;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做不实披露;隐瞒重大信息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如在财务报告中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不加以区别、使用“暂不分配”或“未发现有重大违法违纪交易或投资项目”等类似的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不规范信息披露,等等。

(2)信息披露不充分。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当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开所有法定项目的信息,不得有遗漏和短缺。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都将充分性作为信息披露的首要条件。但是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而不愿充分披露真实的信息,在对外披露信息时,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过量的披露,甚至炒作;不利于公司切身利益的信息轻描淡写,甚至隐藏。例如,在披露公司治理方面信息时,语焉不详,只有结论,没有例证,更没有过程;有意或无意遗漏对投资者决策有重要影响且必须披露的事项,如重大的担保事项、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收购谈判信息、关联方交易等;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信息避重就轻,作半拉子披露;对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写不予重视,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尤其是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往往避而不谈;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偿债能力、分部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性财务信息等方面的披露极不充分,等等。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6

1.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规范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虽然已经有相关的法规,但仅是公司在发行股票时作为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算作是公司资讯的副本。 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基本不涉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碳会计作为更深层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几乎不存在。目前国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指南性文件,碳会计信息披露实际操作性不强。

2. 我国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高污染造成碳会计信息披露困难

根据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报道, 我国当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 5% ,重工业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超过64% ,显然我国已进入 “重工业化”阶段,汽车、钢铁、 机械等制造业和房地产、煤炭、电力等制造业前向和后向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我国进入重工业化时期的重要标志。而这些行业依赖一次性能源程度较深,尤其是碳化燃料、硫化物等,成为我国碳排放比较忧虑的产业。在2010的能源展望中,我国是诸多国家中煤炭需求与消费最突出国家。 碳排放量过高,在节能减排工作以及碳信息披露工作上难度增加,依照我国重工业迅速发展趋势,很可能出现碳信息披露不完整,数据难以估算等问题,很难达到披露碳信息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3.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督力度不够

据分析,碳金融市场处于萌动阶段, 而政府监督是碳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保障, 在政府监督下尽快将环境相关的成本加入到会计记录,才能有完整的碳排放信息。 除法律制度外,严格地执行奖惩需要有碳排放稽核程序,加强政府监管才能保障碳会计提供的碳排放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 全面性、真实性,清除阻碍企业使用碳会计的短期利益的驱动机制。

4.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积极性普遍不高

在CDP项目组到访中国,抽取100家800指数上市企业中,中国企业回应率较所有国家抽样中最低,只有2家企业按照CDP项目要求主动提交碳信息,并积极配合调查,其余企业则因成本或人力等问题避免碳信息披露。

5. 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碳会计是综合类学科,涉及环境学、 会计学、经济学、法律等多门学科,要求会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我国现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组成的财会队伍,均专注于各自学科,而碳会计这种复杂且多元化的学科,必须要求相关人员拥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碳会计处于刚起步阶段,也要求参研人员应变能力、 判断能力等职业素养过硬。我国现阶段在相关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缺乏,制约了碳会计发展。

6. 我国公众对碳会计信息知识缺乏且关心力度较弱

我国碳会计领域刚刚起步,碳信息披露仍存在争议并无定论。百姓虽然追随政府号召进入低碳经济推广,但碳信息披露问题在公众而言毫无概念,加之我国企业对于碳信息披露兴趣不高,公众无法通过有效渠道了解碳会计信息。虽然我国日益重视碳问题,但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碳信息披露的重要监督者、参与者,这也成为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动力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导致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薄弱的原因分析

1. 碳会计概念刚起步, 缺乏强制性法规

工业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企业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主,顾及不到其他利益。国际上现行的碳会计披露也仅仅可做指南,各国都在指导性文件的指引下制定有自己特色的披露方法。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晚,没有模型直接运用,需要自身探索, 以改变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国家没有明文法令强制企业进行碳核算以及信息披露,企业当然不会主动进行披露,企业尽可能将内部事务缩减到简而精,即便披露,在考虑到可比性问题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衡量碳信息披露质量,披露效果不明显。

2. 我国会计理论中碳会计理论实践研究空缺

碳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本身难度大, 跨度广,研究需要有生态学家、会计师、 律法专家共同协商。一些研究项目的定性与取值要科学设置,低碳会计的制度框架没有权威性报告,研究程度不够,碳会计制度没有在企业试行,没有足够的实证经验,达不到经济与环境的双向效益。

3. 我国企业考虑到碳信息披露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问题历来被企业认定为影响利润收益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碳信息披露意味着新开启的成本项目。企业的采购成本是倾向于购买低排放产品或者节能产品, 对成本构成有两个作用: 一是低碳产品价格可能比传统成本高; 二是低碳产品降低企业能耗,降低间接制造成本。企业要进行碳排查和碳足迹的计量,这些要求技术设备有较高标准,企业要引入特定人才和对现有人员培训以达到预期效果,成本增加。

4. 我国主要碳排放的重工业所占比例过高,产业结构尚不完善,披露难度加大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特征, 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消耗, 排放居高不下。我国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而工业主要依赖于含碳燃料煅烧,工业发展加剧了碳排放,加之我国绿化面积较少, 西部开发等原因,国内环境情况相对复杂, 碳信息披露项目预计将会因人口、排量等问题变得繁杂,对我国碳信息披露将会是较大的难度。

5. 企业责任的不明确

碳会计研究是为社会企业共同利益长远发展设置的检测关,但其内容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闻所未闻,企业自然没有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紧迫感,只求自身短期利益, 作出报告的动力不足。再考虑到碳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企业不愿承担过多环境责任,又想维持公众形象,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披露碳会计信息,碳会计信息披露报告质量无法保障。

6. 公众对于碳信息知识关注不够

多数人没有听过或很少听到碳信息披露问题,在发达国家例如法国、英国,政府要求企业本着对消费者以及国家负责的态度,市面产品必须标有碳标签,表明产品由供应链到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碳指数。 我国公众主要通过媒体新闻传达的信息了解与生活相关的信息,更很少接触没有定论的知识。百姓对碳排放与生活质量、国家发展的联系没有深入认识。公众最常接触的是碳排放影响气候,但很少深入了解碳排放与自身相关的利益联系。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人口以及工业发展排放所致。温室气体过多绿化跟不上,必然引起气候多变, 全球性变暖,空气指数降低。企业不进行碳信息披露,则公众很难把好监督关,国家可持续发展进展缓慢,与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碳信息披露发展建议

1. 我国政府针对碳会计披露问题的对策

( 1) 我国学术界应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信息披露方法

目前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因为起步晚, 资质尚浅。碳会计的研究最具权威的要数各国有关部门的相关科研所,碳会计集合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 在我国想要研究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必须令学术界加强合作,进行跨领域战略合作,引进并创新。

( 2) 健全碳信息披露法规

碳会计是一门跨会计、法律、生态的学科,法律法规应作为基本保障,为确保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应出台相关法律限制碳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危害。碳信息披露制度将来很大程度上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文件通行标准,最重要的问题是先建立专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机构负责排放权分配管理工作,根据较为具体的碳排放限制,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与指标配合会计法规、环境法规制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且公信度较高的关于碳排放的法律法规。

( 3) 设立碳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构建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政府应当在碳交易以及披露过程中起到监管的职责,不仅扶植碳经济、碳交易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还要适当宏观调控,确保碳交易与披露在公正公平下完成,积极实行奖惩制度,完善网络治理平台,联合社会监督与同行业监督共同提升碳交易与碳披露透明度,赏罚分明。

( 4) 对企业实行碳交易补贴

我国在刚建立起碳排放交易以及披露框架的初期,作为推广与鼓励,应当采取适度的优惠与补贴政策,进而测试引导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例如我国在深圳率先推行的低碳产品补贴政策,电动汽车 “低碳补贴”; 又如对部分类型温室气体排放实施CDM项目同时,实行碳税优惠政策。可以通过逐年缩减企业所得税作为回报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

2. 我国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应做的努力

( 1) 放眼长期利益,增强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大部分回避碳披露调查,主要还是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社会责任方面没有太高觉悟。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定当是离不开社会监督,面向的也将是社会消费群,必须摆正态度,增强责任意识,不可只局限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应该真正配合政府,关注社会,谋求长远利益。

( 2) 积极参与试点工作,提早进入碳信息披露状态

依据我国目前形势,英国CDP项目组提到我国渐渐重视起碳披露问题,我国最终必定会与世界接轨,加入到碳信息披露行列。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碳披露试点工作, 在反复实践中吸取经验,总结适合自己的披露模式,这将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机遇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 3)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披露

企业是经济命脉的细胞,而贯通企业与国家的巨大神经网络就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已有的法律雏形上( 例如我国已有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 进一步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试行条例等法规。企业严格按照碳排放、碳信息披露法律法规施行交易,规范买卖交易权,将其当做是企业的正规运营看待。

3. 我国应加强碳信息披露知识宣传

社会公众能够起到碳信息披露监督作用,同时也能够监督政府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所以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 一方面可在社区、单位等加强碳经济知识普及,作为科普同样也作为公民日常义务宣传; 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低碳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绿化建设,为节能减排做工作。

我国碳会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相信通过国内相关领域共同研究,不断学习与总结经验,碳会计信息披露会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尽快建立以碳会计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以碳会计核算为依托,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健全机制,并做好碳会计信息披露后续监审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公信度,人民的消费健康,降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实现我国与国际碳会计领域接轨,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为使企业能做出有利于低碳环境的决策,会计作为为企业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角色,有责任进行碳信息披露。本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针对我国低碳方面起步晚、耗能高、产出低的弊端,对碳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完善 篇7

关键词: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会计

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日渐严重,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等,这不仅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这使企业与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政府和社会必须更加重视这个问题,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可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政府为了监督企业是否真正的履行了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出来,这就产生了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也有利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监督。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才刚刚起步,尽管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研究成果还是很有限,没有形成完整而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在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我国企业长久以来都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这样致使企业长期以来只追求利润,忽略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在的企业已经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现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并且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但是我国企业依然在逃避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对短期利益的影响不大,但是影响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正在逐渐的被重视,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不够升入,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健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片面。企业选择性的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对企业积极的、正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完整的披露,而对企业消极的、负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过于简单的披露,甚至是不进行披露。例如,许多钢铁行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员工福利、公益支出的方面,关于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不进行披露。

这是因为我国没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没有对企业应该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规范,这样导致企业可以有选择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自然会选择披露对本身有利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就算企业主动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是企业也不知道哪些信息需要披露,哪些信息不需要披露,毕竟企业可能把所有信息都进行披露。这样致使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对比,利益相关者无法得知哪个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好。

(四)缺少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定性披露,部分企业虽然应用了定量披露,但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很大一部分交易是不能有效的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这导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定量披露产生了困难,对许多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成为了难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体采用何种计价方法,政府和学术界依旧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监管。虽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逐渐的人们所重视,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关于社会责任的明确规定。即使我国已经颁布了几十条关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没有对社会责任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没有响应的部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管,致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保证。虽然有些审计部门开始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并不严格。因此,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不重视,许多企业为了改善自身形象,不仅进行了片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实行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灵活的披露机制。目前,我国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实行强制披露,剩下的企业都是进行自愿披露。在这种规定下,进行自愿披露的企业,尤其是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就会选择不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的企业就会大肆宣传其社会履行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强制披露与资源相结合的披露机制,扩大强制披露的公司范围和社会责任信息的范围,对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的信息进行强制披露,例如,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慈善事业等。

(二)加强理论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理论界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理论界应该加强对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本质、构成、确认和计量方法等。这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和利益相关者认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意义,而且有利于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的建立。

(三)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政府并没有规定会计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性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不披露对企业不利的信息。这样不仅不能对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而且还会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并且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规定。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片面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又可以对相同行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对比,进而了解每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承担社会责任较少的企业进行管制,保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以定性披露为主,这样导致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认为反应社会责任信息的指标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指标、反映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反映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指标。

(五)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目前,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主要是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这样就致使当地政府只注重本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忽略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如果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指标之一,那么地方政府就会重视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这样有助于本地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四、 结语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社会责任快信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进行配合,不断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使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兼顾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宝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J].商业时代,2011(1)

[2] 尹倩倩、杨爱义.政府绩效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效应探讨[J].商业会计,2014

[3] 韩振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中国商贸,2015(2)

上一篇:发现是创新的萌芽作文下一篇:三基建设标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