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精选9篇)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组建或并购子公司来整合产业链,塑造综合竞争优势,提高规模经济性,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因此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对整个上市公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完善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其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价值
1、有利于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和舞弊问题。上市公司惯常利用子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甚至虚构利润,子公司成为“藏污纳垢”之处。震惊一时的“银广夏”就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采取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大肆虚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披露重要子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以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识别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必要条件。
2、有利于准确评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设立子公司是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的组织架构安排,对子公司的投资可以反映出公司的投资战略。这些投资战略是否成功,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一般来说,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营,其盈利能力、扩展前景和成长风险是不同的。如TCL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并购扩张、进入移动通讯设备等新的经营领域,都面临着与传统家电业迥异的经营风险。严格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结构,分析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风险。特别是在上市公司本身不是经营实体、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难以具体反映公司核心经营风险和收益分布的情况下,充分披露重要子公司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有利于严格监控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送股、参股、管理层收购等途径在子公司持股的现象逐渐增多。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一机制,通过与管理层持股的这些子公司之间进行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或贷款担保、分担费用等方式,向子公司(实质为持有子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转移利润,侵占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掌握真实、完整的子公司会计信息及其背后的重要交易信息,将有利于股东、政府监管部门等监控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变动,约束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
二、我国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分部报告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要求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应按“风险和报酬法”,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的要求确认报告分部,披露分部信息。但在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分部划分随意、分部信息提供不真实的情况。在子公司经营的行业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按行业报告的分部信息更难以反映每个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和风险。例如,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连锁超市、综合百货(同时经营物流配送、物业管理、进出口贸易等业务),母公司不是经营实体,公司净利润几乎全部来自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和武汉中百便民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重要子公司均属同一行业,即零售业,其具体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在行业分部报告中就无法揭示出来。可见,仅从分部的角度进行信息披露无法提供相关子公司的充分信息。另外,我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分部信息在相关性较强时其可比性却严重不足,而当可比性较强时又缺乏相关性,两者难以兼得,分部信息能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能力很有限。
2、关联方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如子公司的名称、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变化等基本信息;如果和子公司发生关联方交易,应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目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包括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进行利润操纵、利益输送等问题较为严重。关联方交易是否合理的关键是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但大部分企业利用新准则未对此做出强制规定而仅披露关联方交易性质、金额,这样很难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作出正确判断。
3、中国证监会相关信息披露规则,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主要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主要产品或服务、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如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还应介绍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等数据;当单个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大幅波动,且对公司合并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司应对其业绩波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但这一规定并未得到很好执行。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未对子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要求。
三、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基于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为构建一个公开、有效的证券市场奠定基础。
1、完善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例如,规定上市公司在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占整个公司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0%时,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该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该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经营风险;而当净利润占比超过50%时,应完整地披露该子公司的整套财务报表,以便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如果上市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应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性质、购销交易的价格,并对比列示市场公允的交易价格。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及其主要家庭成员持有子公司的股份,应详细披露持股情况(数量、比例、时间、作价)、该子公司的盈利、利润分配、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等,以揭示上市公司对该子公司有无利益转移问题。
2、强化独立审计监督制度。为了增强独立审计的有效性,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应在有关监管规则或执业规则中明确规定:负责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须特别关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子公司,亲自进行审计,降低审计风险。而“银广夏”一案中,其子公司“天津广夏”的财务报表就是由子公司单独聘请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为防止上市公司规避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财务指标标准(如净利润占比10%等),应重视对表面上未达到披露标准的子公司的审计测试,以查出被隐藏的子公司的重大亏损或负债;设计与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识别可能导致与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交易和事项,并将价格、利率、担保和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明显不合乎逻辑的交易、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等异常交易作为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计;如果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负责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主审会计师应严格评估其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拟利用的工作进行认真复核等。
3、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应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决策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明确由公司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对设立管理层持股的子公司的专门投票表决制度、构建独立董事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与此同时,还应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一个发达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也能促使公司经营管理层设法提升公司的价值(包括减少对子公司的利益输送),避免企业价值降低成为收购的对象,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责任编辑 屈艳贞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2
一、我国三大油气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三家公司在实施重组改制后,将其中的核心业务部分改组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三大油气公司的经营活动至今仍有相对固定的地域范围,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主要业务是我国陆上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中海油的业务则主要在我国海域上。本文主要的研究资料来自三大油气公司的年报。
1. 油气储量披露现状。
关于油气储量以及开采状况,中石油是三家公司中披露得最完整和最详细的。从三家公司的年报中,均可以清楚地看到年度勘探量的国内油气储量变化数据,主要的油气储量资料包括探明及未开发的油气储量、新增的油气可采储量和对以前估计值的修正。探明储量估计按照独立工程顾问公司De Golyer和MacNaughton编制的报告披露。此等储量估计是按照各油气区(而非同一区的个别油田)编制,并按各期间终结时的价格及成本计算的估计影响作出调整。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储量估计仅包括其认为可依照采矿许可证现有年限进行开采的原油和天然气。同时,就披露的数据来看,没有体现国外油气储量的年初、年末相关数据及非常规油气储量的披露。在这个方面中海油有所改进,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数据的披露都比较详细,并且在披露方式上与其他两家公司不同,其更加接近于国外石油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模式,非常注重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对于油气储量的确定方法和单位,我国没有相关规定,三大公司的年报主要依照美国的方法计量,即油气储量数量单位为桶和立方英尺。
2.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和开发成本现状。
我国的油气会计准则规范了油气企业从事矿区权益取得、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油气开采活动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三大公司在这几个方面总体上趋同,但具体计量及摊销方法尚存在一定差异。
(1)矿区权益的取得。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这方面依据的政策是:矿区取得成本中的探矿权成本计入地质勘探支出,然后转入当期损益;矿区取得成本中的采矿权使用费计入管理费用,或先计入无形资产,再摊入管理费用。而中海油由于享受国家的优待政策,不需要缴费。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我国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单独披露和汇总披露,以及按照地理区域分别披露,在年报中均未有所列示。
(2)地质勘探支出。三大油气公司均采用成果法计量其油气生产活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其他勘探费用以及探矿权取得成本等计入地质勘探支出,于期末结转为地质勘探费用。但是相关处理的资本化时点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在建工程勘探油气井的成本,中石油是根据该油气井是否发现探明储量而决定是否资本化,而中石化是在该油气井发现探明储量前先行将其资本化为“在建工程”,之后如果未能发现探明储量,则予以费用化,计入损益。发生钻井勘探支出时,中石油是先计入地质勘探支出,当发现商业性油气时,将其结转为油气井及相关设施,而中石化却先计入在建工程,当发现商业性油气时,将其结转为油气资产。中海油对于油气勘探支出的披露很特别,分为合作勘探投资和自营勘探投资两个方面。合作勘探投资发现商业性油气时按不少于一年摊入生产成本,同时计入合作勘探投资摊销;合作勘探投资未发现商业性油气时,在次年按季计入销售成本。而对于自营勘探投资则在发生支出次年全部摊销,记入“自营勘探投资摊销”和“销售成本”科目。
(3)油气开发的支出及生产成本。中石油最早改革了其油气生产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成果法。其对国内90%股份股东的报告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对香港和国外10%股份股东的报告则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现有资料进行调整。其后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石化也存在类似的做法。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对国外上市的股份执行的准则是统一的,即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国内则执行各自内部会计制度,没有统一的油气生产活动信息披露规范。但总体上三家公司都是按照地理区域披露相关成本,先行资本化,再按一定的方法摊销到有关生产成本中去。问题是,没有对累计折耗和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及其计提方法等给予详细的披露。此外,国外对于重大的未探明矿区的资本化成本的份额有单独披露的要求,我国没有相应的规定。
3.油气生产活动经营成果现状。
中石油的披露完全参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69号———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披露》(SFAS No.69)的要求,按照“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的方式呈列,扣除所得税项后的数据表示最终生产活动经营成果。其“销售及其他经营收入”项主要是第三方销售及板块间销售,而“费用(成本)”项中包括了除所得税项以外的其他税,但没有给出具体的税项名称,表外也没有相关的税项计算依据及方法的解释说明。
中石化的披露大体与中石油一致,不同之处是:一方面,中石化的“销售及其他经营收入”项主要由向非联属方所提供的销售及向上市集团的其他分布所作的转让两方面组成,其中转让的价格以向第三方销售的价格为基准;另一方面,在表后有对税项的相关补充说明和开采权使用费的说明,较之中石油更加详细,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数据的理解、分析。
中海油将经营业绩的披露放在了年报的前端,与上述两家公司不同的是未参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披露要求,主要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披露说明。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均采用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及结构变化图表示,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提供根据财务报表计算的相关财务指标、主要产品产量及投资数据的年度对比。对于上游产品(原油和天然气),国内外的数据披露突破了传统方式,税项分类明确、详细,尤其是历年所得税税项的对比及年度其他具体税项的图示说明。
4.探明油气储量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的标准化计量披露。
SFAS No.69要求油气生产企业按地理区域列示已探明储量的未来开发和生产成本、未来所得税费用、未来现金净流量以及折现值。我国对此没有相关规定,所以中海油的年报中没有相关披露。这是两国油气会计准则中有关信息披露规定的最显著区别。但是中石油与中石化还是依据美国油气准则的要求在其补充披露材料中呈列了年初、年末探明油气储量经贴现的未来现金流量标准化度量及其变化,数据是按照各期间终结时的价格和成本、现行适用税率及10%的年贴现率计算的。由于价格的变动,结果不一定能反映估计探明储量的公平市值,但可以作为一般的参考依据。
二、改进我国三大油气公司信息披露的建议
上述差异或问题的存在,使我国油气企业提供信息的成本大大增加,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差,不利于国家对油气行业的治理。因此,必须改进我国油气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对我国油气企业的会计核算加以规范。
1.重视对油气储量信息的披露,增加对非传统油气储量的披露。
油气储量是油气开采活动进行的基础,也是油气公司得以正常经营的前提。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国内的报告对储量信息披露得过于笼统与简单,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我国油气储量信息的披露现状确实有待改进。因此,既要报告油气储量的变化数,又要对国内外年初、年末相关数据进行披露,体现储量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同时,应该考虑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实行有差别的披露方式。例如,按照油气分布图来进行描述,既清晰又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当然,在国内披露油气储量数量时,最好采用国内民众普遍接受的计量单位如吨、立方米,而不是用桶或立方英尺,以便国内投资者理解。另外,通过新技术的开发,非传统油气即沥青、页岩、煤层气等的储量已成为油气总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开发的难度大,但是在油价高位运行背景下,只要技术上取得突破,非传统油气的开发极具经济性,将给传统的能源结构带来革命性的调整。所以,增加非传统油气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给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储量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 改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的披露,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的油气会计准则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借鉴国外相关准则的优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美国为代表的油气会计理论的研究比较完善,是我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在油气生产经营活动与勘探活动的信息披露上,美国无论是经验还是体系,其优势显而易见。因此,加强对国外油气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学习,对推进我国油气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油气公司的运行机制也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有选择性地分析研究适合我国油气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披露的规范。例如,油气资产价值体现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投入成本上,而成本支出将作用于整个油气资源的开采过程,因此,油气资产的折耗以油气储量为基础更为适宜;不同的经营活动也应有不同的折耗依据,油气开采取得成本的折耗基准应是探明储量,而对油气的开发成本应以探明开发储量作为折耗基准。同时,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勘探井和勘探参数井完钻时的会计处理、油气混合产量的成本摊销、累计折耗和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及其计提方法等方面,我国需要继续研究和制定相关披露规定。对于国外重大的探明未开发储量开发情况以及当年在探明未开发储量转化为探明已开发储量方面的投资和进展,油气公司应说明其探明未开发储量在五年或更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开发的原因。
3.完善对经营成果信息的披露,丰富信息披露形式。
对于综合化(一体化经营)油气公司或包含油气生产活动的混业经营公司来说,油气生产活动的成果是油气生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及投资者决策至关重要的依据,因此三大油气公司均有所披露。但是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对于经营成果信息的披露没有规范化,导致披露的深度及形式各具特色。鉴于此,首先,我国应进一步规范经营成果信息披露的标准,使各个油气公司有“法”可依。其次,学习中海油的披露方法,在披露方式上也应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文字描述,增加运用图形如直方图、曲线图、地区分布图等进行直观、形象的说明,如对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性信息的揭示,加强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对于重大变化的原因,通过详细解释使信息需求者能够透彻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再次,税项的披露也是年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应规范并细化税项的分类,并在注释中说明各个税项的计算依据及方法,便于信息使用者合理预测企业的税收状况和发展前景。
4.标准化度量规范化。
我国应尽快将探明油气储量未来现金流量标准化度量纳入准则中,同国际惯例接轨,降低储量信息转换成本。在借鉴国外披露方法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储量价值的评估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评估价格,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以公司当年年底的基准日单一定价进行报价,其容易受短期价格浮动、储量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变动较大,代表性也比较差。因此,一方面可使用本财务年度内12个月的平均值进行储量评估,另一方面为了保持数据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预期价格披露。
摘要:本文主要借鉴美国的油气会计准则, 通过分析我国三大油气公司年报的油气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并结合油气行业的特点, 在把握国际油气会计信息披露走向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油气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以期对我国油气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油气公司,油气会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李志学, 刘德.油气矿业会计.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
[2].林金高.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3].查道林, 冯永志.中美油气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范之比较.财会月刊 (综合) , 2006;12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会计监督体制
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财务信息以公开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从该定义中可知,会计信息披露的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为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披露体系而努力着,在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经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查处的案例正逐渐增多,信息披露行为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从所查处的案例类型来看,其中会计信息的虚假陈述占13%,而隐瞒会计信息的披露却占70%,这充分说明相比虚假陈述,上市公司更可能采取隐瞒会计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上市公司隐瞒或者虚假陈述会计信息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判断,并将损害到债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而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是怎样?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虚假陈述情况严重
虚假陈述指的是对有关事实不作出如实陈述的行为,这其中也包括歪曲和捏造事实的行为。对会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特征,将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是近几年存在于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較为严重的问题。它的表现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盈利预测存在恶意操纵现象;2.利润失真严重。
(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除非经市场监管部门的同意或者有正当的商业理由,否则一项重大事件的发生,上市公司均须及时披露与之有关的信息。这也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及时性,同时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而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市场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是忽视了“及时性”,各种会计信息披露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滞后性。
(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不规范。研究最近几年的信息披露状况可以看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方面的信息披露不规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 对关联方式形成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2.交易披露范围不完整。3.交易要素揭示含糊。4.重大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披露缺乏时效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不规范以及虚假报告情况严重,其对利益相关者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和价值判断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后果,并严重地扰乱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那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披露财务信息的环节来看,能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披露的有公司管理层、监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而监管机构主要是指证监会,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相较而言投资者只能被动接收财务信息,故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微小且有限的。假如上述主体都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办事,那么就可以避免会计披露失真的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各主体利益违背市场规则办事、行为的不正规性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
(一)公司管理高层行为的扭曲
管理层行为的扭曲,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两种:1.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缺陷与委托和受托人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缺陷。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1)股权过度集中于不能流通的国有法人股和国家股,导致不合理的股权结构。(2)董事会独立性欠缺,未掌握控制权。(3)股东大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过于形式主义导致质量不高。3.高收益与低成本的失衡致使行为扭曲。
(二)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的扭曲
许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查处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中介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同样存在歪曲情形。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缺乏风险意识。2.对工作缺乏责任心。3.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三)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
会计系统自身本就有着局限性,这使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从内容上满足使用者的所有需要,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是特定企业的信息。2.会计报告不披露未掌握的信息。3.会计报告不披露会计系统并不是其最佳来源的信息。4.对于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的信息,会计报告不披露。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分析可得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其不能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且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投资需求,我们丞需优化该信息披露体系,以达到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利用相关者需要的目标。
(一)健全会计系统运行规范
1.会计规范体系层次要清晰。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采用的是集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并举的模式,如此一来,充分考虑到了在生活实践中会计工作的灵活性,也使其不会丧失其法律上的严肃性。
2.会计规范体系内容要协调。这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体系规范的重心。在我们目前使用的会计规范的内容上存在着矛盾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优化企业会计制度的步伐,让会计制度能够为企业发展发挥出更多的积极进作用。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机制
促使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规范化,丰富多种会计计量模式,缩小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改革会计报告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不断增加,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内容及种类相应的应不断丰富,改革传统的报告成为当务之急。
(三)认清会计环境并改善其中的法律环境
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披露基础理论产生了冲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对象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资产的定义必须要修改,同样的,修改会计要素的定义也变得十分必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会计的使命是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这不仅是会计发展的目标,更指引了会计发展的趋势。因此,会计发展的方向是向利用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在时代背景下,将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会计主体,形成多种会计分期假设的形式,要求会计不但提供货币信息还应提供所必要的非货币信息,并对持续经营假设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四)完善会计系统运行监督机制
在监督体制中我们应加强构成要素中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力度。首先,应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改变现有的收费方式,为了更好的防止注册会计师的自利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违规惩罚力度。其次,展开会计职业界的互查行动。鉴于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自我监管能力差、社会公信力差、审计质量控制不规范等情况,致使在我国会计职业界的互查行动变得十分必要,而在具备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中更有必要进行同业互查行动。最后,应努力开展审计规范建设和行业自律组织建设的工作,深入完善审计工作者的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构建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计规范体系。(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4:120-126.
[2] 刘峰.信息披露:实话实说.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5:27-30.
[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加01.北京:中国财证经济出版社,2001:1-4.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篇4
(一)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与辅助职能
首先,政府监管机构如财税部门、审计机构等应加强对中小公司的审计监督力度,并与制定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规范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保证其执行力度,让中小公司的债权人、外部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明确其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政策变化的原因结果。
另外,建议可通过对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抽查,使中小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真实稳定。
其次,降低中小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
对于中小公司,多无强制对外公开报表等财会信息的要求,这也是其外部投资人少,公司资金多在公司创立时由投资人直接供给或向银行借款,对财会信息需求不大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但是如今,随着中小公司的发展,其规模与融资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部投资人,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愈见端倪。
但是中小公司仅可凭信誉体制实现,其高额的费用和烦琐的程序所导致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大多中小公司难以承受的。
只有降低披露成本,才能有效加强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升公司经营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二)健全公司法律环境
首先,不断完善《公司法》《会计法》等基本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筹资、经营、投资等各方面的过程,并辅以诚信为基础的道德建设,构建长期的诚信体制,为中小公司营造一个透明健康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拨正公司的经济发展轨迹。
其次,着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披露制度是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外部规范之一,是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直接依据。
当基本法律制度健全完善时,可在结合我国基本情况的条件下,适度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尤其是加大对会计造假公司的单位负责人的惩罚力度与赋予会计工作者以独立性。
如提高罚款金额,从造假成本入手;改变目前会计工作领导体制,创造敢言能言的氛围。
毕竟单位负责人对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完整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
再次,应重视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中小公司的财会工作人员大多由公司负责人的亲信担任,尤其小公司更为普遍,这种亲信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属无证上岗。
试问这样素质的财会人员如何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如何能够满足公司会计环境的要求呢,如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石呢?因此,加强中小公司财会人员的素质建设尤为重要。
建议应强化财会证件的管理,对于持财会证件的人员,应注意其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而对于财会证件培训班,应加强其师资及教学质量的经常性监督考核,以保证财会证件的权威性。
除上述以外,跟踪回访制度的完善也是有力手段之一。
跟踪回访对于解决少数单位屡查屡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巩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成果的反映与保障。
监管部门要坚持施行并不断完善跟踪回访制度,使跟踪回访制度规范化,不再是纸上谈兵或一纸空文。
(三)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可靠,确保制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是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制度,因此加强中小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是规范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假账发生,包括中小公司主动改进自身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程序和审核签批制度。
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注重实行过程中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以此才能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每个中小公司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符合要求的披露会计信息的工作程序,并严格贯彻执行,实时跟踪改进。
其次,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中小公司为公司债权人、公司投资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资信评级的报告,从而能够向政府税务机关、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提交各种真实及时的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
以此达到规范公司经营运作,增加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目的。
再次,中小公司管理者要提高自身对财会人员的重视度。
公司应积极提高公司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对在岗财会人员定期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适时给予奖励与惩罚,从而优化会计队伍结构。
并努力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执行水平高、专业素质硬、职业道德良好、结构层次合理的财会队伍。
(四)注重会计中介机构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本应对中小公司会计报表等信息披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大多集中于公众利益实体,其作用并未完全得到发挥,从而降低了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也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因此,要注重会计中介机构的作用,挖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潜能,从而提高中小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健全其发展。
二、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中小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5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
1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
公司作为一个系统,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企业会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等,让他们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进而进行决策来调节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对该企业的投资、信贷等活动,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实现有利的现金流量,从而使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寻求高报酬、低风险的投资和信贷机遇。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或少数方凭借其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优势,通过他方合法权益的损失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性。
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
2.1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衡机制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和专业会计人员、董事会、监事会等有重要关系。可见,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密不可分。另外,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体系,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与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
2.2 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
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系列问题的影响具体见以下方面。
2.2.1 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公司所有权安排
公司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组合,在控制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时代,受托人不可能像维护自身利益一样去维护所有者的利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经理人员很难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代理人可能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来掩盖其对自身利益的不合理维护,使得利益相关者失去依据,无法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2.2 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的效果
会计信息披露为委托人提供判断经营业绩的依据,委托人选择代理人并把自己的资产交付经营,之后就要依赖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评价其业绩效果。会计信息能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因此,激励的充分有效、监督的及时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获取和利用了充分披露的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就会加大委托人的监督难度,激励机制也会失灵,从而使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失去效果。
2.2.3 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帮助管理者协调公司的利益分配和经济关系
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减少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并提供诸多评价业绩的财务指标,决定管理者与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而有效约束管理者的行为,达到激励、控制、约束管理者的目的;另外,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会计信息对外部竞争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信息支持,保证了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形成足够的代价,缓解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害。
总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障,而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又可以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寻找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也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3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危害金融秩序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其形成原因也来自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成果,因而会计人员难免需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职业估计、判断与推理,这种情况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有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故意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粉饰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从而引起了会计信息失真。
(3)执法力度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严重的原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不仅由于利益驱动,同时也因为对于造假者来说,造假的预期成本会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也很低。可见,我国的执法不严格,惩罚力度不够,法制约束力度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会计信息披露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由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息息相关,因此探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措施探讨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恶化,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效率,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4.1 规范股东大会运行机制
规范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改善国有企业以往“一股独大”的局面,制定能体现大多数投资者意愿的公司章程,从而能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4.2 完善内部监管机制
制定并推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董事任职标准,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经董事会批准披露的会计信息实行董事负责“问责制”,加强其责任意识。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扩大监督范围,切实履行其监管职能。
4.3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弱化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利益动机,规范个人收入和业绩挂钩制度,建立合理的报酬结构,增强经理人对公司的责任与归属感。
4.4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与健全外部控制权市场,通过兼并和收购外部企业来加强对董事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4.5 完善会计制度
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减少法规漏洞的产生,使得可能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活动置于更严密的监督之下,增大企业造假难度。
4.6 加大执法力度
财政部应完善细化具体执行法规和条例,加大对财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与检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另外,加重对会计信息披露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4.7 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的共同作用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职责分工与相互监管。在外部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力度,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以及职业道德意识,加大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合作造假的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8 发挥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
新闻工作者、电视广播等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及时向社会曝光各种社会事件以及法律法规状况。
通过探讨以上措施,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会计信息不对称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一定能够改善,市场机制运行也必定更顺利。
5 结语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篇6
会计信息又称会计系统信息反馈,是指通过会计凭证,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起来,再通过账务,进行加工处理,揭示出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各种信息。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
近年来,国家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开始逐步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披露过量”或“披露不足”的现象。披露过量信息,是指某些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通用性小,对决策的作用不大。如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股票发行、上市、交易等信息与股东结构、数量以及他们的持股信息。因为,现实的证券市场中,只有少数特殊的信息使用者才需要这类信息,因此,其通用性很小。此外,披露过量信息有时也会产生误导。因为,在证券市场中披露的无关会计信息如果太多,极可能使真正相关的信息反而被掩盖起来,这样会影响预测和决策。
披露不足信息,是指某些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投资风险,是介绍可能对发行人的发展前景以及产品销售、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经营收益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股市风险,是介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原因,说明股市风险与投资风险的联系,提醒投资人对股价波动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实际上,在这种要求和规定下披露出来的.风险信息(不确定性信息)是一种信息集合的简单列举与陈述,相关性比较差。信息使用者在获得这类信息并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这类会计信息并不利于作出决策。
2.会计信息的客观偏差问题日益明显。客观性偏差,是指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依赖的相关信息转化技术、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法律与法规存在的缺陷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引起的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与上市公司实际会计状况之间的偏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客观偏差问题日益明显,通货膨胀等不可抗力因素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客观偏差的影响更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它不再是一个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客观偏差的主要因素。但是,加入WTO后,又将出现哪些不可抗力因素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客观偏差的产生乃至扩大?如果出现的话,该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
然而,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原因,如信息披露技术、业务人员素质,也会使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客观偏差。如果上市公司没有采取完善的信息披露技术,没有雇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或者没有采取最恰当的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客观偏差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因此,这种状况也亟待改善。
3?披露的会计信息含量不高。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含量不高。衡量会计信息含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为多个经济成分“共享”,能否为各类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存在供不应求的矛盾,表现为宽型信息需求结构与窄型信息供给结构的矛盾,以及高质信息需求与低质信息供给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中期报告中表现尤为突出。
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西方先进国家、国际会计组织相比,在某些理念与具体处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与国际接轨”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以中、美两国中期报告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从依据的理论基础来看,我国持的是独立观,视期中期间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的会计期间,每个中期经营结果的计量应该适用于与年度报告相同的会计原则与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解决对策
由于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的学者们越来越看重披露的自愿性的会计信息,且这种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很重要的一个补充。我国的经济情况日趋稳定,资本市场亦日渐成熟,这就为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将对其的发展提上日程,同时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一、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
通过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筹资成本,而且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现如今资本市场中的竞争相当劲烈,要想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内容,而且还非财务方面的内容,如公司形象、品牌效应、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等。如果上市公司非常愿意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会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及时被外界所了解,而且还能使投资者作出相应的判断,便于后期的投资。同时,自愿性会计披露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一举两得。
(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一旦上市公司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极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内容不完整,极具主观性,此时需要花费投资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是自愿性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以使投资者对公司的各项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有利于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盈利情况的分析,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同时能够降低其搜集公司信息的成本,从根本上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并使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优化公司结构
总的来说,上市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这部分属于定量的信息。但是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是定性的信息,该类信息能够进行计量和预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才能进行。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可以提高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同时还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与高质量财务报告关系
企业的会计信息经过专业人员一系列的收集整理,成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财务报告。拥有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证明公司拥有着优良的管理策略以及盈利措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市场上不准确其信息不对称的自愿披露的会计信息,从而不至于使得国家的管理对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做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同时也集中地表现了自愿披露的目标。同时当管理层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够带来更低资本成本的时候,其就有了更强的想要自动将会计信息进行公开的自觉性。
三、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基本概述
(一)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FASB曾明确指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是上市公司为了增加自身权益和降低融资的资本而自愿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这种形式的披露没有明确的限制,其内容形式以及披露的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愿行为。自愿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多是为了向投资者证明公司的实力,从而提升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以便获得更高的估计价值。这种形式的会计披露存在一定的优势,降低了证券市场当中的信息不队称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资本运行的效率。
(二)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基本原则
在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会计披露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三种原则:第一种是诚实守信的原则。只有诚实守信的公司,其在上市之后自愿披露出来的信息才是值得人信耐的,投资者其作出的投资的决定才能够有正确的参考因素;第二种是充分完整的原则,虽然上市企业在自愿披露内容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性,但是其披露的信息一定要是完整的,仅仅对于好的部分进行披露是不利于投资者对整个公司的情况做一个正确的理解;第三种是客观适当的原则。由于会计披露是以自愿方式进行的,因此上市公司必须以客观适当为原则,坚决不能为了公司的利益而故意提供虚假的信息。带有主观色彩的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并不够真实,容易误导投资人员。
(三)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
与强制性披露会计信息相比,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方面是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拥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第二个方面是上市公司所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种类繁多,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没有对其进行限制;第三个方面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会计信息在形式上非常的灵活多变,上市公司主要是采用文字以及图表的披露形式,有时为了使得信息更加直观,则会采用趋势图以及柱状图等;第四个方面是自愿披露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披露的内容不确定,披露的形式途径也不能够确定,这就为评价这种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
四、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自愿进行信息披露意愿较弱
实际上,大部分上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定期年报、中报和临时报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借助电视、报刊等有关媒介对信息进行披露。日前,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披露时通常采用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披露,但是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并不是很高,我以为存在下列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管理层人员认为自愿性的披露会加重企业的披露的成本,不愿意付出额外的资金;第二个因素是企业比较倾向于选择性的披露。企业一向喜欢披露一些好的信息,而不愿意去披露一些信息,这样就把自己的弱点直接暴露给了对手;第三个因素是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可能会泄露出公司的重要的竞争点,管理层认为披露过多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自愿性信息披露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并没有很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有一个明确的限制,这种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相关机构所成立的规范其地位不高所以对上市公司并没有产生约束力;第二个方面是立法是落后于实际的,这就造成上市公司对法律漏洞的利用,同时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认知程度不足。正是因为缺少这种立法的依据,也就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手段对会计披露信息进行整顿。
(三)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信息数量不多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信息中涉及到的数量通常指的是信息量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在投资者决定投资之前,一般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而且对公司将要面临的风险与机会,过去的规划与实际成绩、未来的规划等都比较关注,虽然部分上市公司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相关的披露,但是他们所披露的信息一般不是完全自愿的,即使自愿也是千篇一律或者三言两语带过,未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反映,从而导致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其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断,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四)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不高
我们口中的可靠性主要指的是投资者在使用上市公司自己披露的内容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所使用的内容是否是充分可靠的。一般来说,有些业绩不好的企业害怕由于披露不利的信息使得投资者看低企业,往往都不愿意主动地去披露业绩不好的内容或者是选择性的去披露一些内容,这样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这样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损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五)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自愿披露时,选择的会计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考虑来进行披露的,这个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标准,同时在于投资者进行信息的交互的时候,这些比较随意的信息是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的。上市公司对于披露的内容都是选择好的内容进行披露的,所以这种内容是非常不充分的,其做的不好的方面我们根本看不见,所以这种形式披露的价值信息不大。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在进行自愿性会计内容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20010年到20015年,我国IPO上市公司中能够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多,每年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而且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只披露一年,未能够年年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未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保护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等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导致外界对上市公司不太了解。此外,上市公司对盈利预测性会计信息也未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披露,尽管有一些上市公司进行了这部分信息的披露,但是由于内容过于简单,披露的程度不够,定性分析的过于简单,而定量分析并不常见,从而误导了一些投资者,与可能会将事件升级到法律层面上,造成消极的影响。
五、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策略
(一)重视培养有效的会计需求主体
国家应当加大对个人投资者的相关教育工作投资者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其作出的决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自愿披露有着很大的决定因素。而且投资者应当对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有利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树立好的形象。现在我国国内的投资者主体是中小投资者,所以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大力地支持,培养其对于市场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决策的水平。
(二)建立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激励机制
首先应当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能够有效地管理公司,并且要使其的行为与公司的利益成为一体。当公司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管理者有意见的时候,投资者要以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正确的决策。要解决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纠纷,迫切要求我们建立起相关的监督体制,例如实行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人员进行物质奖励,使得其能够全新全新地进行工作,这些机制的设定都需要以自愿性会计披露的基本原则为依据。
(三)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披露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完善
我们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对规范以及标准进行完善:首先,我们应该对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信息披露的规范也应该从自愿性会计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有关的指标进行规范和完善;其次,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内容,并进行探讨,从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披露提供方向。
(四)加大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
改变政府的监管方式,加大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监管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遇到被动的事后处罚时我们应该吸取经验避免下一次它的发生,把其主动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同时政府所采用的行政化的监管的模式应该转变为市场化的监管模式,这样才能够避免行政化监管的劣势,即管理的程度不均匀。转换模式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解决方法。
(五)规范和完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内容
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为了避免披露信息混乱或者出现差错,一般需要对会计信息披露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规范和补充完善,具体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能源节约与利用、产品高能、环境保护、关注产品质量提高、控制污染等支出;(2)前瞻性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拟定,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3)公司背景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主要经营的业务、公司的管理目标、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4)财务状况回顾。准确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并能够预测公司的发展,根据有关信息分析出公司的盈利状况;(5)物价变动信息。物价的连续变化会对公司的财务信息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6)研究开发信息。其能够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反映。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相当的不完善,有许多的制度还没有制定。所以,我们借助国外一些公司在自愿性地披露会计信息上获得的成功的经验来完善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自愿性地披露会计信息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同时能够培育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有效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朱继祥.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与自愿性[J].价值工程,2013(28):203-204
[2]曾亚敏.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声誉影响[J].商,2014(25):117-117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 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概述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一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则是指上市公司依据国家或法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规范的报告格式,通过适当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的制度。
我国法律规定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有以下内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即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主要是重大事件公告、上市公司的收购或合并公告;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证券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其他信息。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而言,在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中小型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在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是客观现象,中小投资者为获得必要的市场信息,主要有三种选择:第一,通过亲自调查研究。第二,通过所谓的“内部消息”。第三,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其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公司的价值分配过程具有公平性: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公司各利益集团提供所需的信息,促使公司各利益集团创造更高的公司效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公司的会计信息大都掌握在公司管理者手中,他们大多为保证公司利益而选择性的披露会计信息,因此破坏了在上市公司价值分配上的公平性原则。
二、各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简析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大都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公司管理者为了公司自身的利益总是有选择性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也会有选择性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与隐瞒,管理者总倾向于暴露对自身有利的会计信息。下面是对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阐述。
对于选择性信息披露而言,包含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对披露内容的选择,公司往往不希望披露自己的弱势而仅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二是对披露时间的选择,如果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进行披露,可以达到对正面消息的强化以及对负面消息的弱化的效果。而对于延迟性信息披露,体现出了信息具有的时效性。研究发现,公司较晚披露会计信息会获得比较早披露会计信息相对弱的市场效应。投资者总希望弱化坏消息的影响,增强好消息的反应,所以公司习惯性对坏消息延迟披露,对好消息尽早披露。
对于策略性信息披露而言,相对于传统信息披露先进行市场交易再披露信息的、投资者导向和政府强制的被动披露模式,策略性信息披露的流程是先制定出一个市场目标,而后才有会计信息的披露,最后设计进行经济交易活动。策略性信息披露并非单纯向投资人披露信息,而是为了某种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披露。此外,对于模糊性信息披露。公司对于负面消息的反应强烈,为避免负面消息的影响,管理者往往会采用模糊性言语和手段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引导市场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策
首先,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我国目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正性,规范公司的会计行为,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与健全的地方。关于对会计法律体系的完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经济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完善对审计准则体系与注册会计是审计法制的建设;增强《会计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性;加快会计迈向国际化的整体步伐,使得会计准则体系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时俱进。
其次,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质。拥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应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这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理论等方面的專业知识进行认真学习与灵活运用。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经验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有正确的了解与运用,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一专业知识性很强的工作。
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该设计一种代理人愿意签订的、能够令委托人满意的契约或者合同。利用激励手段,加强个人利益与信息披露成本之间的联系,让员工自觉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活动。另外还可以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鼓励股东积极参与股东大会,强化监理会的监督能力。通过对制度与环境的改变向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压,使其披露不真实不及时的会计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
此外,不断加强中国证监会的监督能力。中国证监会作为中国市场的监管主体对提升市场中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增加其数量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证监会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披露的规范化问题,证监会监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运行轨迹的正确性。为做好证监会的监管工作,中国证监会应该做到以下内容:及时修改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监管条例,对存在虚假信息或者重大披露问题的上市公司加大处罚力度,如可以利用罚款警告、摘牌停业、没收非法所得或者采用刑罚等手段进行严格处罚。
参考文献:
[1]梁海林,何永达.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财会研究.2011(04)
[2]杨国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
[3]任纪霞.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篇9
另外,上市公司作为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在新的环境下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帮助企业制定与WTO贸易规定相适应的经营战略,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形成的障碍;并且还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环境情况,有效的影响政府决策和投资者的资金投向。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据耿建新等对30家上市公司在1992年至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的调查,以及尚会君等()对127家污染型行业的上市公司在1992年至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调查研究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还不足以满足供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觉性也不高。
(一)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本文选取了冶金业、造纸业、化工业、纺织业、化纤业、医药业6个污染较大行业的20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这些公司包括:冶金业的宏达股份(600331)、江西铜业(600362)、中国铝业(601600)、吉恩镍业(600432);造纸业的岳阳纸业(600963)、博汇纸业(600966)、恒丰纸业(600356)、青山纸业(600963);化工业的沈阳化工(000698)、上海家化(600315)、三友化工(600409);纺织业的天山纺织(000813)、美欣达(002034)、凤竹纺织(600493);化纤业的春晖股份(000976)、江南高纤(600527)、南京化纤(600889);医药业的四环生物(000518)、千金药业(600479)、康缘药业(600557)。
这6个污染行业均属于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规定应进行环境审核的污染行业。
根据这20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和自发行上市以来到现在公开发布的年报,笔者对其中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招股说明书中上市公司主要以定性化描述和定量化披露来反映环境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发行人基本情况”、“发行人业务与技术”、“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财务会计资料”、“业务发展规划”、“募集资金及运用”等项目中。
在年报中体现出环境会计信息的评估指标集中于“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这三项,其中“董事会报告”中的业务发展规划、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提示、募集资金及非募集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中的关联交易、其他重大事项等,“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的在建工程、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营业外收入、支付经营活动的有关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中。
上市公司所包含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可以分为定性化描述和定量化披露的内容。
其中定性化描述的内容包括环保风险提示(对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的说明)、环保交易活动(企业开展环境卫生、绿化等项目的交易情况)、环保措施(反映企业的环保目标、环保制度、生产工艺及产品的环保措施等)、环保成果(企业取得的环保成果及贡献)、环保优势(是指企业在技术、资源、政策等方面所占据的有利于环保的条件)等,定量化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指标(如企业披露的污染物排放量、环保设备利用率及处理率等指标)和环境费用(企业披露的费用支出、环保设施支出、环保税金等)等。
从行业上看,由于行业之间的发展状况、生产特点各有不同,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造纸业、冶金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相对较多、较全面,而医药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比例则相对较少。
而且从披露的各项内容来看,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存在着不同的披露重点,表现出了一些行业特征。
如冶金业的上市公司都无一例外的对企业的环保交易活动和环境指标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披露,但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则对这一项目中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
从时间上看,如果不考虑各年度内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环境影响,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保措施”与“环保成果”两项内容在逐年增多。
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分析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上,而是能够对其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并介绍环境治理后的改善程度及环保成果与贡献,并总结企业所具有的环保政策、自然资源、环保技术上的优势。
这表明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正视其生产经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已积极展开
环保对策,不再单一的将环境问题作为影响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来反映。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综合本文所调查的这20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还不够充分和规范,不足以满足供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首先,从披露的项目上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于环保投资和环保支出等方面,而对环境负债、环境资产的披露则几乎没有。
其次,从披露内容看,还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如几乎所有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都将环保风险总结为“当前面临的环保风险是国家可能提高环保标准致使公司的费用、成本增加”,趋于模式化;而且同一信息在不同章节中多次重复的现象较为严重。
再次,从披露的详细程度方面来看,大部分公司对于公司所承诺的环境保护及改善措施缺少系统的说明,如环保设施的使用效率、治污费用的测算方式、国家环保政策的具体要求以及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等等很少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可参考的意义不大。
最后,从披露的定量化程度来看,无论是招股说明书还是年报,都非常缺乏充分的定量化信息、预测性的信息。
即使偶有定量化的信息多半也是集中于在招股说明书中对近几年的环保费用进行披露,进入年报的很少。
二是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差别很大,定量化信息太少,又缺乏固定、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之间或是同一公司在不同年度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带有较强的随意性。
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各自的偏好自行选择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
三是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觉性不高。
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明显低于招股说明书,这是因为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明文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政策风险”和“募股资金运用”这两处披露环境信息,但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却暂时还没有关于环境问题的强制披露要求。
另外,上市公司披露的定量化信息、预测性信息、负面的环境信息较少也是自愿披露程度较低的表现。
四是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比较零散。
目前上市公司对于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信息通常是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来处理的,如许多公司把环保设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来处理,在报表中很难判断各项固定资产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程度如何;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环保机关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以及企业设置环保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经费支出,被列入管理费用中核算;违反环境法规交纳的罚款、赔款和停产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
这些问题致使一般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到较为全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五是披露的环境信息实用性较低。
上市公司披露的众多内容中绝大多数是对过去发生的事项的反映,如排污费、绿化费、税收减免、环保认证等;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内容,如环境诉讼、奖罚、环保投资等事项,在披露时有很大的随机性,使得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连续性,降低了环境信息用于企业决策时的相关性。
另外,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大部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负面的信息披露很少;对于某一事项可能产生的影响也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多数非专业的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的环境状况,如企业对于募集资金进行投资项目的披露通常只是反映其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但究竟该项目可能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防治则没有具体说明。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和建议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我国还没有明确环境会计报告体系框架,没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有关。
本文试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应当披露的内容进行有益设想。
根据环境会计的目标,结合上述污染型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笔者认为应当设置环境会计要素,以此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作尽可能定量化、规范化的反映,对不能定量化的再以报表附注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
这些用以反映环境会计信息的环境会计要素应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负债,具体说明如下:
(一)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事项中已经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环境资源。
可以将环境资产分为环境流动资产和环境长期资产,环境流动资产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等;环境长期资产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机器、设备等相关的环境固定资产,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专利技术等环境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等。
环境资源是指人类以土地、森林、草原、水域、矿藏等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和由自然资源派生的生态资源,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披露了企业的环境资源,如岳阳纸业(600963)、博汇纸业(600966)就在招股说明书中以定性化的方式披露了企业拥有的较好的土地资源和水域资源。
一般而言,环境资源可以划分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和企业自行构造的环境资产两大类。
从本质上讲,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这些自然资源也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由于传统会计和现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自然资源的价值一直未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予以合理确认。
为此,环境会计应弥补传统会计的这一缺陷,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可以确认价值的自然资源进行计量。
由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属于“公共物品”或是“准公共物品”,故建议以因子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进行计算。
如先假设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有x1,x2,x3……xn等n种,并将目标公司、行业领导企业以及参照企业所各自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列出,以c1,c2和c3分别代表目标公司、行业领导企业以及参照企业,则企业和所拥有或控制
然后在选择出主因子和计算因子回归估计值的基础上,计算出各样本企业的方差贡献率总得分,也即目标公司、行业领导企业以及参照企业的自然资源拥有量综合得分,并以F1,F2和F3分别表示。
最后以F3(即行业领导企业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基准,并计为T采用系数调节法将各样本企业的自然资源拥有量计算出来;则目标公司所拥有或控制自然资源的价值即可以计为:F-・T,F2。
当然,这种方法仍然带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可以作为一个供参考的初步方案为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提供思路。
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角度出发,目前应将企业拥有或控制,但难以计量的自然资源作为一项非财务信息计入会计报表附注中,以适当的表明企业的环境优势,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导向。
(二)环境负债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认为:“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
在环境会计系统中,环境负债是对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的反映。
这种环境责任主要是由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强制实施的义务,不但包括企业在生产中排放污染物应承担的相关责任,还包括生产结束后运输、丢弃有毒害物质造成公共场地
污染而应在未来支付的污染治理成本、健康赔偿成本及污染调查研究费用等环境责任。
环境责任产生于已经存在的与环境有关的债务中或预期可能发生的与环境破坏有关的损失支出中。
环境负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为进行环境保护而借入的银行借款;二是应付的环境支出,如企业因进行环境治理而发生的购入环保设备及材料的应付款、应交纳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项应上交国家的费用和税金、应付的环保机构经费及环保机构人员工资及其他薪酬等。
对于这些企业已经发生的环境负债,若有明确的债权人、债务时间和金额,就可在环境会计系统中确认、计量并在报表中披露。
对于预期可能发生与环境破坏有关的损失或支出,可作为或有环境负债,应参照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关于或有负债的披露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反映或有环境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以及或有环境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三)环境成本 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环境成本,可对环境成本进行多种分类。
【【研究与探索】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推荐阅读: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论文07-04
职业探索研究现状08-27
探索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10-03
研究与探索09-06
网络攻击的探索与研究论文10-31
创新研究与探索10-02
园区团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09-23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10-09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