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精选2篇)
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 篇1
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就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试点答记者问
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确保财政政策执行到位,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财政部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吉林、上海、青岛、海南、四川、陕西等6省市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试点工作,由财政部驻上述6省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具体实施。这是基层财政监管政策的一项重大突破。日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就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问:目前基层单位财政管理状况如何?财政管理有哪些模式?
答:目前170个中央部门所属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约2.1万个。从调查情况看,中央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存在数量多、级次不统一、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模式可分为四类:一是“财政部—中央部门—基层单位”模式,中央部门负责对基层单位实施财政管理,如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事项;二是“财政部—中央部门、专员办—基层单位”模式,采取中央主管部门、专员办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单位进行管理,中央部门与专员办各有侧重、相互制约,如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直接支付审核;三是“财政部—专员办—基层单位”模式,主要授权专员办对基层单位实施财政监管,如非税收入监缴、财务会计检查等;四是“财政部—基层单位”模式,由财政部直接对基层单位实施监管,如财政授权支付、票据管理。
问:目前基层单位财政管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就总体情况而言,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从近年来的监管情况看,基层单位政策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产闲置浪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09年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时发现的违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基层单位。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基层单位财政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监管模式不统一,监管覆盖面较小。由于对涉及基层单位的各类财政监管事项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不同财政监管事项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管理流程多样,管理主体和责任不统一,各财政监管事项相互脱节,尤其是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缺乏有机衔接,无法形成监管合力,管理效率低下。
二是中央部门内部管理成效有限,未能对中央部门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各中央部门对预算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人员配备等存在较大差异,中央部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后勤保障部门,人员配备相对薄弱,部分中央部门财务机构对所属基层单位管理作用有限。同时财政部未对中央部门管理所属基层单位财政财务情况开展有效的后续监管,中央财政对基层单位监管“缺位”、“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三是未有效利用现有财政管理数据信息。目前,“金财工程”等相关信息系统所采集的预算资产等数据和信息未能对财政监督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专员办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缺乏专门财政监督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监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建立台账和事后检查上,严重制约了专员办监管作用的发挥。
四是基层单位在预算、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未得到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大多数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远在北京,所属单位众多,管理链条长,对当地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请示审批事项不能得到及时的答复,财政改革的新政策新制度得不到及时的传达贯彻,基层单位执行政策过程中的意见和呼声不能及时反映到财政部。部分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事项存在“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
问: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哪些方面?
答:一是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截至2007年底,中央160多个部门下属6100多个基层单位占用的资产占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的93.6%;仅行政政法司联系的62个中央部门所属基层单位2007年决算支出就占这些中央部门决算支出的92.8%。中央部门预算安排的资金以及形成的资产主要由基层单位使用和占用,而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需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财政管理。
二是基层单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专员办对基层单位实施综合财政监管将改变以事后检查为主的监管模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性监管,将帮助基层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政策,提高预算资产财务等管理水平。调研中基层单位也建议财政部从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高度,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使专员办成为促进基层单位加强财政管理的服务机构,及时宣传财政政策,反映基层单位呼声和各类实际问题。
三是专员办监督职能调整和优化的需要。近几年来,专员办对基层单位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已涵盖预决算审核批复、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等大部分财政管理事项,积累了一定的监管经验。但以检查为主的工作模式,监管覆盖面较小,总体上督促基层单位规范财政管理的成效有限。调整专员办监管模式、充实监管内容、提升监管层次,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专员办职能进行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四是金财工程的不断推进为实现综合财政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建立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平台,使专员办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和预算司、国库司、行政政法司现有的数据采集渠道,持续、动态汇总分析基层单位的资产、财务、会计等财政管理信息,可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实时监控和财政数据的综合利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单位资产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为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并积极为基层单位提供政策、信息、培训服务,有效提升基层单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问:综合财政监管的方式是什么?财政监管事项有哪几项?
答:探索建立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通过非现场监管实现对基层单位监管范围的全覆盖,通过现场检查突出监管的重点:一是建立财政监管信息采集机制。二是注重对各类财政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三是指导基层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四是有重点地开展现场检查。
综合财政监管事项主要有7项:预算编制执行、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
问:下一步工作安排有什么打算?
答:首先,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开展基层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实施办法》等配套制度,规范专员办工作内容,为专员办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建立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体系,实现基层单位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化,是专员办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基础。要利用现有的金财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专员办与财政部、主管部门管理信息共享,解决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财政部、专员办、中央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研究开发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规范的监管成果利用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财政管理。
最后,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一是要向中央部门和试点地区基层单位宣传专员办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意义,听取基层单位对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积极争取基层单位的理解和配合。二是要加强对试点专员办的培训力度,引导专员办调整监管的理念、方式、内容和方法,对财政业务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通过试点实践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加强基层财政监管的对策浅析 篇2
当前基层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挪用现象客观存在。表现为财政专项资金,特别是项目建设资金被“乾坤大挪移”,或挪用于其他项目,或直接作为日常公用经费。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不仅在审计部门披露的报告中经常出现,各种媒体的报道上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屡查屡犯。
(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一方面,一些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并不是关系民生、急需兴建的项目,或者工业布局不尽合理,雷同的产业项目过多;另一方面,部分财政项目实际上未完全按标准建设,工程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骗取侵占较为普遍。除了项目资金外,还有不少发放、补助到个人的财政资金,如低保、医保、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等资金,由于涉及的受益人数众多,很易让不法分子“混水摸鱼”,最终导致财政资金被套取或侵占。
主要原因
造成基层财政监管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错误思想认识的制约
一是地方政府不愿狠管。分稅制改革后,国家的财力大多集中在中央,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基层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各部门基本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的低水平运转。
二是主管部门不想被管。上级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不是发到特定个人,就是要用于工程项目。
三是财政部门难以严管。财政部门明知道资金使用中存在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但如果都按制度管严了、管狠了、管死了,将费力不讨好:不仅主管部门牢骚满腹甚至心生恨意,地方政府也会对财政部门不满。这样,财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很难严格管理、监督和查处。
内部运行机制的制约
一是事权不清晰。目前,县镇两级财政在事权划分上职责不清晰。
二是信息不顺畅。
三是支付不直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对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然而,这项改革推行几年了,不少县级财政资金,特别是涉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都由财政部门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付款。
财政队伍现状的制约
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县级财政内部,重收入组织和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思想意识仍然长期存在。二是力量上亟待整合。三是素质上有待提高。从事财政监督检查既要有较高的财政政策水平,又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基层财政困难的制约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原因,中西部地区县镇两级财政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大多属于"吃饭型"财政,仅能勉强保低水平的人员工资和机关基本运转,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都依赖于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
对策建议
调整财政分配体制,保证基层财力
据预测,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10万亿,财力应该说比较充足。因此,国家应该改革现行的财政分配体制,让基层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开支按得到合理保障,使基层不再为“吃饱穿暖”而起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之心。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1、统一两个支出标准。统一制定全国公职人员的收入标准,通过落实收入标准来缩小个人的收入差距。
2、增加财力性转移支付。对于个人工资和机关运转经费,各级财政安排预算时必须优先按既定标准保证兑现到位。对靠自身财力无法保证这两项支出的地方,中央应该既给政策标准,又给足资金,通过增加财力性转移支付足额保障。
改革财政工作机制,夯实监管基础
1、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资金监管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所在,县镇财政必须分清责任,共同履职。
2、实现信息互通。一是县财政局的资金分配文件、管理办法成文后,必须同时发送到县财政局监督局、相关镇财政所和纪委、审计部门。二是财政、审计、纪委这三个监管单位应该互相传递检查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三是财政内部的业务股室和专职监督机构的检查报告,必须及时传阅知晓。
3、把好监管结点。一是镇财政所要切实做好源头控管,严防上报资料不经审核或审核流于形式。二是各镇、各主管部门申请资金的资料,必须有资金使用所在地的镇财政所审核签章,没有当地镇财政所签章的,有关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均不得受理,这必须作为一条硬杠杠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到位。三是对于各镇、各主管部门报送的申请资金的资料,县财政局必须从其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这四方面严格审核,时间允许或必要时还要认真抽查核实。四是财政资金必须实行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掌握监管的主动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查处并督促整改。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延伸监管触角
1、成立专门机构。事在人为,加强乡镇财政所监管,先要在乡镇建立一支专门的监督检查队伍。湖北省在这方面已经先行迈出了一步,专门发文要求组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组。
2、加强教育培训。从事监督检查,需要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各方面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3、整合现有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应科学整合和有效使用财政内部的现有力量。县财政局应以安排检查任务、培训检查人员、组织重点抽查和加强事前审核为主。镇财政所应将力量放在事前审核和全面检查上。
另外还要强化查处问责力度,提高监管效果。
1、加强组织领导。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作为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通过这种非常举措,促使各级领导干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主动关心、支持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为加强财政监管创造有利环境。
2、严格工作考核。对于各镇的监管工作,可以从机构人员、业务培训、任务完成、信息上报、发现问题等方面,对镇财政所和县局包联股室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优、安排资金和个人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努力实现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3、依法追究责任。一是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县财政内部相关股室应根据处理处罚决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调整被处罚单位本年度预算执行、预算追加和下年度预算安排。二是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应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予以行政处罚。三是对于违纪违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移送纪检、监察、司法等机关的,必须按规定依法移送,有关接受机关要依法做出处理,按要求向移送机关反馈。四是对挪用财政资金性质较为恶劣、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件,通过媒体公告其违纪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对其他部门和个人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沙洋县财政局)
【基层财政监管的重大突破】推荐阅读:
基层财政会计05-23
基层财政干部11-08
浅谈基层财政档案的重要性10-21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09-28
2023基层财政干部先进事迹材料07-17
夯实基层基础的重大工程08-26
财政监管08-19
财务财政监管06-11
乡镇财政监管05-18
加强财政票据监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