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2024-10-13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精选10篇)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1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王 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具有超强想象力的人都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从儿童时期就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体做法如下:

1.在唱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唱游课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地把孩子们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创造、想象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东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教师再进行诱导,逐步统一动作,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游课。

唱游课通常会结合舞蹈来进行。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音乐、美术、舞蹈等作为姐妹艺术,向来是紧密相关的。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时,展示新疆舞的特点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编舞,自唱自跳,再把所体验到的情感到歌曲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且不管学生的动作是否千奇百怪,我们都不予限制和约束,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

2.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的歌词大都比较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歌词,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在学习《摇篮曲》(中国乐曲)时,有两句歌词是:“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两句拟人化的歌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风婆婆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让学生轻柔地朗诵,在脑中形成一副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绪带进歌曲中演唱,发现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由此可见,借助歌词、旋律等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效果是很明显,也是最直观的。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音乐教学论文 )例如:还是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笔者的做法是先借助课本插图,找学生讲故事。然后,在笔者的带领下读歌词,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很快地了解到,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热心、爱护自然的少年。在读歌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小声地在下边展开自己的想象,发展阿凡提的故事情节了。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叫了一个学生上台继续讲述他自己编得精彩的阿凡提的故事,同学们很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随之笔者自然地问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回答“想”,尤其是那个编故事的孩子。通过歌词,学生好像看到一个少年保护自然生态的优良行为,想象阿凡提爱护大自然的画面,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这让学生在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我们要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课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从内心地感受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使学生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演结合起来。如结动画、电影、图片进行欣赏,使得欣赏更引人入胜。课本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4.在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创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同一个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过的歌曲让学生分组演奏,或分别用不同节奏来表现音乐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2

一、绘画活动中导入的重要性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关键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

1.故事导入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 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 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 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 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 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 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 好不好?”这样, 调动了幼儿的兴趣, 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 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绘画《吹泡泡》时,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 吹泡泡, 吹出一大串, 五颜六色真好看, 小朋友们拍手笑。从而引发幼儿想画泡泡的兴趣。

3.歌曲导入

大多幼儿都爱唱歌, 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幼儿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儿》, 可先让幼儿演唱《春天》, 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激发幼儿想把春天画下来的愿望。

二、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运用不同方法对两组幼儿进行绘画引导, 请一组幼儿直接画画, 要他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 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 有的“埋头苦画”偏不看……10分钟过去, 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然后来到二组, 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 有在桃树下观察抚摸, 叽叽喳喳的, 有弯着腰嗅花香的, 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10分钟过去, 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 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 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 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 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 想象力丰富。当然, 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 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 强调观察, 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三、绘画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幼儿才会主动思考, 并自学采取行动。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 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 其结果也很不理想, 孩子们也未必能真正学懂。相反, 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幼儿会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 他们的表现会很投入。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如画《蝴蝶》, 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 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 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 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 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 背景幼儿自由添画, 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3.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如中班绘画活动《太阳》, 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 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 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 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通过提问, 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 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 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四、绘画活动中结尾的重要性

如果说, 充满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一堂美术课得到美的升华, 所以恰当地运用结尾, 能使幼儿百学不厌, 寓学于乐。

1.鼓励式结尾

在辅导幼儿学画过程中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 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游戏式结尾

教师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作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画《小熊过桥》, 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小熊过桥的动态形象后, 最后进行“独木桥”的游戏, 从而教育幼儿勇敢坚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幼儿受到了教育。

3.故事式结尾

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结尾的一种快乐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创作画《秋天的水果》, 在启发幼儿画出各种秋天的水果后, 还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水果, 讲一段关于水果的小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对水果的了解, 也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展览式结尾

教师在完成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让幼儿互相欣赏美术作品,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手指点画《梅花》, 在活动最后, 可组织幼儿开一个梅花展, 让幼儿既能欣赏到别人的作品, 又激起了幼儿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五、绘画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 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 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1.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 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 让幼儿互相欣赏, 互相评价, 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 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 使幼儿得到满足。

2.尊重幼儿

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 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 因此, 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 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六、绘画活动中注重幼儿绘画水平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 在绘画中也不例外, 有的聪明灵活, 有的思维较呆板, 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

1.将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如果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 那么基础差的一部分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为此,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采用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进行指导。

2.关爱能力较弱的幼儿

在幼儿群体中, 个体之间差异有时是惊人的, 我们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不应歧视, 而且应给予特殊的关照。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规律;感性认识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类型。美术教育属于一种能动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就是传授学生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提升他们的智力。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儿童的思维和心智,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培养应建立在他们的身心差异上。美术教育是现代文化和思想传播的媒介,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儿童的个性化表现和个体适应力是美术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美术课程,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出儿童的潜能。应以发展感觉为主,使儿童个性和想象力得到全面发展,逐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想通过美术教育来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要条件就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通过自我认识和表现来发展自我。

二、提升儿童的感性认识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主要通过观察来了解和认识世界,因而,教师应创造多种方式让儿童通过感官来接触大自然,寻找有趣、新奇的事物让儿童自己去观察,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奠定基础。教师应定期带学生走出教室,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他们观看丰富多彩、种类多样的花草树木,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以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让学生画“我的家”时,可带他们出去观察房子、树木等,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包括房子的样式、颜色、窗户形状、树木等,结合自身的所见所想来画出自己的家。另外,教师也可通过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风格的房子,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归纳出房子的差异。通过各种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个性化的绘画。总之,要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让他们通过眼睛去认识客观事物,并进行探索。

三、美术教育的游戏化

儿童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等均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因美术教育的特点和儿童的特殊性,有学者指出,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应以游戏切入,再通过兴趣来引导,这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儿童美术教育游戏化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儿童将画画当作游戏玩,将绘画用的工具作为新的玩具,而画画都是根据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喜欢的事物来描绘的,没有固定的思维和构思,画画就是学生观察、想象及创造的一个过程,是脑、手、眼一同动作的具体过程。所以,教师应将趣味性和好玩性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对美术教育进行游戏化处理,指导学生去观察各类事物,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并鼓励他们勇于应用画笔,通过自己的符号来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事物以及内心的想法。比如:“猜猜我的画”游戏就是让每个学生画出一个水果,再让他们相互猜画的是什么水果,并描述该水果的特点。如此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的创作。

四、以儿童为教学主体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原因在于儿童在创造中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其作为被动接受者,也不能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要求学生,如此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在评价儿童的绘画时,不能从绘画的专业性进行评价,而应重视他们通过绘画所体现的成长变化,对他们的绘画予以肯定并鼓励,如此能不断提升儿童的自信心,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让儿童将美术活动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完成,而不是教师要求其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美术教学的主导者,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儿童的想象及创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快乐、不开心等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将美术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童真、乐趣等自由地表现出来,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把握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不同方面来落实好美术教育,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6):22-24.

[2]罗明.浅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江西教育,2010,11(07):201-202

想象力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篇4

★ 想象力作文

★ 如何培养想象力

★ 怎么提高想象力

★ 幼儿想象力训练

★ 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力

★ 有意识的想象力训练

★ 关于想象力高二作文600字

★ 想象力更重要经典美文

★ 蒙氏教育随笔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篇5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也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可见,想象力是何等重要。那么想象力从何而来呢?吴克杨先生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落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该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优美情境,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于生动鲜活、色彩靓丽的形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色彩鲜艳、翩翩起舞的彩蝶画面,配上悠扬的音乐、动听的解说,把学生带入了“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的蝴蝶王国中。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谷中的一只蝴蝶,生活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会如何欢迎游客;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如此仙境,会有怎样的想法„„在这如此美妙的情境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字、学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图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中的第一行“白日依山尽”,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问:“诗中描写的阳光为什么是傍晚的阳光?”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回答。又如《乡下孩子》一课配有插图,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编出了有趣的诗歌:拾一把稻穗,谗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拿一根骨头,逗一逗谗嘴的花狗等。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配着插图的课文。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美插图。插图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丰富学生想象的凭借。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画面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大胆地进行想象,让插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角色表演,唤起想象

“角色表演”是根据故事、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动作,运用想象,创造性地进行的一种表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角色表演是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积极地感知、理解、迁移和运用,用形体、动作、表情、语言来表现角色,通过合作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情景,拓展文字空间。为了演好角色,孩子们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想象表演的对象,感受角色的表情、动作、内心情感等,大脑思维被充分激活,思维碰撞的火花随处可见,可贵的想象被有效唤起。在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青蛙登山的艰难,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创设了“青蛙登山”的情境。戴着头饰的“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一阶一阶地往上跳,没跳上几下,很多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累死我了,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趁势仰在台阶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登山途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内容,真正感受到小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扩展课文内容,训练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准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要进行创造想象,应该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只有厚实的知识的积累,才是产生想象灵感的沃土。

苏教版的教材选材典型生动,语言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极富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如《水乡歌》一课,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水乡的特点编儿歌。大家都成了小诗人,他们编出了内容各异的儿歌,有“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东南西北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有“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条鱼,沟里渠里都是鱼,条条船上装满鱼。”有“水乡什么多?田多。东一块,西一块,田地一块连一块,块块田地大丰收。”还有“水乡什么多?灯多。千盏灯,万盏灯,家家户户都有灯,一闪一闪放光明。”

又如《云房子》一课,讲到小鸟造的房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小鸟还会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呢?让学生联系白云千变万化的特点展开想象,于是“有的像圆圆的大西瓜”,“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方方的盒子”,“有的像美丽的向日葵”就应运而生了。每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五、创编故事结尾,放飞想象

教材中很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叙述到结尾时忽然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此时,教师若能抓住机会,放飞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创编故事结尾,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狼和小羊》结尾这样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对于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大灰狼能否得逞,课文并没有交代。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有的说“大灰狼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张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忽然,猎人出现了,他标准灰狼,一声枪响,大灰狼中弹身王„„”还有的说“小羊一边哭一边哀求大灰狼,‘求求你,放„„’没等他说完,狼就把小羊咬死了”„„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学生中有的想象狐狸因为平时太狡猾,恶有恶报,最后被毒死了;有的想象乌鸦为了教训狐狸,第二天把一块大石子涂成肉的样子,狐狸上当了,把牙硌掉了;有的想象狐狸离开后,乌鸦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狐狸的洞前,一起教训狐狸;有的想象乌鸦回到窝里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小乌鸦接受了教训,长大后不再上当了;„„。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想象大胆而奇特,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6

承扬古典精髓,突破传统范式,激发儿童想象

摘要:儿童水墨画取自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又不属于传统中国画的范畴,仍应归属于儿童画的一种,只是借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一些技法的儿童画。儿童由于对客观事物有着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特殊的认识与感觉。他们的这种“特殊”与水墨画中的简练、概括、以及在造型要求上“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手法是很合拍的。对水墨画的学习,能大大加强了儿童的想象力。大量的事实证明,儿童掌握一些水墨画的知识与技巧后所描绘出的形象,总是那么朴实、天真烂漫、可爱动人。

关键字:儿童

水墨画教学

想象力

游戏

一、引言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所喜爱的绘画形式之一。水墨画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化,尤其是它纯正的东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要求老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所以关注和体现国画教育的人文性,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国画人才为目标了,而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理解中国画的基本造型特点,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为目的。而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主要是以提高儿童的学画兴趣,从中掌握一些能够接受,容易表达的作画方法。让他们借助毛笔和水墨的功能来表达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才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创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儿童水墨画教学要重点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与现代”。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注意儿童“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先掌握中国画基本的程式化表现法,然后再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儿童化的水墨画作品。

二、实践策略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水墨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水墨画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水墨画教学它深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能使儿童的想象力活起来。

(一)游戏激趣,点燃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激活想象的翅膀。在小学期间,儿童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主要处于低幼期,在小学期间进行水墨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水墨教学也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水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水墨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学生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1.玩墨游戏

儿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加上水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为色,因此墨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之“墨分五色”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于用水”之说,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画就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谈的变化。这是水墨画的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变化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要利用墨创造

图(1)

美的愿望呢?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刚开设水墨画课时,我没有在那里大量的讲墨色、笔法、墨法,而是引导学生用一瓶墨一支笔和一碗水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逐渐发现墨里加水量的多或少会产生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自然了解墨分五色。在运笔中了解笔法分中锋、侧峰等等。笔的运用时会产生不同的笔迹会出现例如“飞白”“渐变”等观赏感 图(2)观效果。在教学画“墨色的变化”时我也是利用玩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或点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生宣纸的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什么颜色怎么画或画什么,同时也因为水分的多少或者时间的长短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更大了。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所起的作用如图(1)图(2)。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2.溅墨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水墨画的教学上,在展现学生的个性方面我们时常会习惯于“目中无人”,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独特感受。常常让学生照猫画虎,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再现,“千人

图(3)

一面”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局面呢?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溅墨游戏”。“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汁的笔溅一块或几块墨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能自主地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中国画创作效果甚好。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图3)。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思辩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就是水墨游戏的神奇魅力,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儿童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3.泼墨游戏

简单的水墨游戏活动,启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开始懂得

水墨的美,喜欢上中国画艺术。水墨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画,将墨泼于纸上,进而整理加工成画的“泼”“画”结合的画法就是中国画中传统的墨法――“泼墨”。它可以先泼后画(图4)也可先画后泼(图5)。另 图(4)

外水墨画有着它独特的绘画方法,它不同于蜡笔画,可以用铅笔把图绘

图(5)画好再慢慢着色,而水墨画只能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象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基于这一点泼墨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儿童胆小不敢下笔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泼墨再让孩子们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儿童来尝试。这样儿童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他们的作业中可看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4.印墨游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总是比较难表现的一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果让我发现用玻璃来印画能很好的表现那水墨淋漓的山和水(图6)。由此我联想到能否可以让儿童也尝试一下印墨。于是我在教水墨鱼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把鱼画在光滑的桌面上,再用生宣去印。结果这节课的气氛和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5.接龙游戏

图(6)

绘画接龙即由不同的学生接连着画同一个对象。我们传统中国水墨画在培养儿童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总是以儿童画得像传统的中国画为满足,很少让儿童

自主感悟、创新思维和自由创作等。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儿童学习水墨画,只需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让其随心所欲的发挥其想象和表现力,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稚拙可爱的形象。如我在教学《戏剧》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观看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再分析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图(7)

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戏剧人物的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四张长卷上共同完成四幅画。每一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画一至两笔接连着画如图(7)图(8),既比速度又比创意。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

(二)贴近生活,放飞想象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近儿 图(8)

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童生活并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这样就能放飞儿童的想象。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水墨课一开始你就以传统的国画教学让他们机械地临摹你的范画的话,由于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很容易产生厌烦。这 图(9)

图(11)时作为教师的你如出示的是一则动画故事或是一个新鲜的游戏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很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水墨画艺术的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

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 图(10)

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

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我们也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传统的中国画教育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并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我总是选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为主题。如描绘“我的家长”(图9)、“窗前的花”(图10)、“海底世界”(图11)“春天”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变换工具,自由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最为奇特的,尤其是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不受世俗和界定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是以学生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强 图(12)

图(13)14)调尊重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落笔,大胆表现,随心所欲地选用他们的作画工具、颜色、方式,来表达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感受自然地表现在纸上,流露在画中。在教学中我突破工具材料的局限性,提倡在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如允许学生用水粉水彩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这样儿童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儿童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我还发现可以在宣纸

上用油画棒、蜡笔等特殊工具材料来作画。例在画《鸡》时(图12)(图13),在表现了大小鸡时,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我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这样儿童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图14)等方法。不仅如此我还采用了非常西化的喷绘(用牙刷蘸水粉往宣纸上喷颜料)这样使儿童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寓学于玩,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创设新评价,丰富想象

教学评价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水墨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儿童心中的语言,了解儿童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能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不注重儿童情绪体验的词或句子。评判一幅少儿国画作品优劣的标准应该首先应看有没有童真童趣而不是笔墨技巧。儿童思维意识所表现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反映的应该是儿童的生活观和世界观。这样的作品如按“六法”要求也同样是“气韵生动”的。以生活题材练习代替机械的技法学习,以儿童感兴趣的题材入画让学生自由表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再适时指导,可以使他们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儿童作品的肯定会使儿童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的去作。

总之,儿童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它工具如勾线填色相比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没有具备艺术素质的民众。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应当从儿童抓起。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参考文献:

1.杜卫、陈鹰主编《儿童美育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7

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出职业中专学生的几大缺点。 (1) 基础知识掌握量不够。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不好, 有些学生在进行较难的计算时容易出错, 比如分数的通分, 有些同学还不会。在教《电工基础》这门课时, 我发现少数同学不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更有极少数学生不知道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基础知识差, 给专业课的授课带来很大的麻烦。 (2) 学习能力弱。首先,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上课听讲效果很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知识的关键, 课前预习, 可以使上课听讲效果更好。课后复习, 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其次, 分析问题能力弱。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 老师讲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老师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 对知识死记硬背。遇到问题, 等着老师给出答案, 下课不看书, 也不会查找资料。最后, 表达能力弱。部分学生在朗读部分段落时, 会读错句, 对所读内容也不会归纳总结。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思考后知道答案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基础知识差, 学习能力弱, 学生在辛苦学习之后并未获得相应的成功, 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 对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缺乏学习兴趣, 只会使学生陷入学不好、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

培养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要教会学生精读与浏览, 学会抓书本的重点。要教会学生查阅资料, 学生基础差, 在预习时, 通过查阅资料, 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比如《电工基础》中电阻的串并联一节, 学生可以先翻阅初中物理上相关内容, 了解两个电阻的串并联特点, 再学习多个电阻的串并联就容易得多。查阅资料, 可以弥补知识点的缺失。比如《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中,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需要用到电磁感应原理, 这应在高一物理中讲授, 但有些专业并未讲过, 这时, 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弄懂电磁感应原理, 那么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也容易懂了。其次, 培养学生就某一单元材料进行学习总结的能力。温故而知新,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总结, 巩固已学知识, 为知识的运用打好基础。再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的乐趣就在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比如我在讲《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中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时, 引导学生先分析几个图形符号的意义、它们的关联动作, 再由学生讨论它的控制原理, 最后请学生讲述。学生的兴致很高, 多数学生都能讲出。在讲述时, 注意纠正他们的词不达意,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完整解答问题之后, 对自己的信心很足。所以, 面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松开起动按钮后, 电动机不停转”时, 兴趣更高, 很快就找到答案。最后, 培养学生提出学习任务、科学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的能力。职业中专学生的自习时间较多, 只有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才能充分利用时间, 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自学能力, 能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 不断学习新知识, 跟上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要发展, 科技要创新。职业中专学生是社会的一线工人, 只有能理论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 有创新能力的工人,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黑牡丹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邓建军, 从一个职业中专毕业的普通维修工, 到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晋升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这与他不断学习新知识分不开。所谓“活到老, 学到老”, 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是职业中专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更需要拥有自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所以职业教育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职业中专学生的现状, 比如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 讲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好处。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学能力,现状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69-02

想象是启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金钥匙。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就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想象越丰富,那么其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就会越有情趣。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两者的关系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习作教学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的空间变大了,思路打开了,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她们的智慧、想象都是无穷的。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

2、广泛阅读,增加积累,提升想象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每天30分钟自习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陪学生一起读。在读的时候,我往往很专注,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且有意让学生看到,让他看到你所看的书并对它产生兴趣,有一种想看的欲望。在这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学生在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他快乐的同时,那些词汇、段落、结构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同时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

3、丰富生活,诱发动机

(1)作文是学生认为生活和生活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理解,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参与的过程。许多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因为远离生活,缺乏题材。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鲁迅先生也说:“对于任何事,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写作的欲望就大大缩短了距离。

(2)生活有多广阔,作文世界就有多广阔,所以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出社会,拓宽写作空间。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他们写作的广阔天地,那里发生地一切,都给人以启发、教益,那是他们写作的大课堂。我利用星期日领着孩子走出课堂,组织孩子们大热天去做小买卖,面对炎炎的烈日,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劳累,从而体会父母的艰辛。继而写出了《假如我当超市的售货员》、《我帮妈妈做家务》等文章,由于学生体验生活,构思新颖,感情真挚。他们不但懂得了什么是生活,而且能真实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3)我们还应观察引导,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远”观“近”察,处处留心,时时注意。观察可以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

“没有想象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江泽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而言也是非常的重要。可见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是每一个人民教师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那么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呢?

1、在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并有明确的想象性。在想象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学生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对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使想象的形象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要训练学生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并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与分析,使有用的表象朝着一个方向奔涌,对无关的表象加以抑制。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人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如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时,人的心情就会愉悦,会因之而产生一系列美好的遐想,这样人的情感就会影响到想象力。更多的时候忧愁郁闷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怕的情景,而乐观愉悦的情绪则会让人想象到一些美好的情景。“情景交融”就是这一道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写作。

3、发展语言,提高理解。想象要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并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这不仅影响到表达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想象的水平,使想象仅仅停留在直观阶段,而不能上升到表象的本质概括水平。如,在一次题为《生日的礼物》的作文练习中,多数同学能按“生日前想礼物,生日时得礼物”的顺序写出事情的经过,但语言太贫乏理解单一,因而表达也就没有个性。

讲评时,我要求学生修改时补上“感受”;(1)生日想礼物,怎么想?心情怎样?(2)生日时得到礼物?心情怎样?有什么感想、联想?在作文中补上“感受”,语言的个性也就突出了,理解就更深奥了,如,同是盼礼物,性急而外向型的孩子是吵着要,内向型的孩子则在焦急中默默地等待;家贫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则抱着既盼望又担心的矛盾心理,想得到自己喜欢的生日礼物,但又担心使爸爸妈妈为难……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9

题目:

《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单位:漳平附 小 作者:罗语心

联系电话:*** 字数:3220

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常说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是,越向高年段前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每况愈下,除了无法一蹴而就的教育体制外,美术学科也没有发挥它该有的功能。美育在这一程度上是起了很大的先导性作用的。因为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美术老师是打开这扇门的媒介。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王子》中,小王子和飞行员见面时,让飞行员画的那只羊,就是对儿童思维的诠释,有趣,敢思,创造。

那么,应该要从哪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观察与感性。少儿一进入艺术殿堂就必须培养其敏锐的感觉,用眼睛去观察与测量。无论是构图还是比例都只能凭自己的感官,绝不允许观察时用工具在实物上量,表现时又用尺在纸上量。否则,我们将犯下大错,促使学生走入歧途。例如教孩子们画树叶或者粉笔盒时,其椭圆形的宽扁程度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比例都必须先用眼睛去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测,在画面上表现也只是能凭感觉去指挥手。从前,每当我新接手一个班就发现有大部分的同学把一些工具带进美术课堂。尽管我每次在课堂间隙强调、阻止、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时要花一学期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奏效。所以,启蒙老师的思维方式,传道方法对学生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遵循系统性原则,自始至终教孩子们建立独立的感性语言,无论是学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要严格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训练感觉的能力。一旦学生步入正轨,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理解与理性。我们提到感性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就不要理性的分析,知觉与感觉是紧密相联的,用感知的形式去认识事物才是完整的。例如孩子的画一片树叶,第一感树叶是椭圆形,第二感树叶有个尖尖的形状,第三感才发现树叶有个蒂把与叶筋。孩子们对树叶形象的理解已基本准确了,再进行描绘便渗入了理性的成份,至于表现的准确与差异是不能强示的,正因为有了差异,学生的作品才会呈现千姿百态,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如果我们随便让学生把树叶放在纸下描红或在纸上套画,造型是准确了并且千篇一律,但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却被“拐仗”所代替,天真的儿童就会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体系。

最后,技能与思维。有创造力并不是意味着你要忽视技能的重要性,相反的,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在《指纹画》一课教学中,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不讲具体的知识,只要求学生 自己动手创作;另一个班在讲了圆印法、斜印法、侧印法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前一个班学生的作品虽有创 造性表现但随意性强,由于没有技法指导,画面杂乱。而另一个班学生的作品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因有技法的交融和灵活运用,而使画面美观、耐看。通过这一课的对比教学,我体会到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抓住每个环节,用语言和行动来引导和塑造。

第一是启发儿童自愿学习。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就好比《蜻蜓飞飞》这一课,先让学生了解它的结构,在创设情境,它会飞到哪里去?使单纯的蜻蜓造型课变成了想象的敲砖石,打开了学生思维创造的大门。美术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儿童们经过启发,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当听到老师说现在开始画时,他们就全神贯注地画起来,没有淘气的,也没有说话的,全班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在纸上作画的唰唰声。

第二是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地学习。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学会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 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讲《我和马儿在一起》中,讲到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它可以在海里大施身手也可以飞到天上去腾云驾雾,所以它的身上长着翅膀和鳍,看到我画的长着翅膀和鳍的马儿,学生们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没关系,我知道接下来的课堂练习,我一定会看到千奇百怪的马儿,也达到了我训练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教师都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我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是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他们树立信心的关键环节。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如控制能力比较差的一名小朋友,画画时总是有头无尾,好好的画一上色就涂得乱七八糟。当他经过努力受到同伴表扬,又得到老师给他盖上的一个表扬图章时,他今后的创造欲望一定会加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评价作品还是一个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全班儿童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儿童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尽量让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看表法有时我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从来不给儿童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我们还可以经常让儿童搞集体创作。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保持儿童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家庭教育在想象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97-02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很有益处的。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都深有体会。所以孩子的想象是大胆的,是无拘无束的,犹如一块块尚未开发的“宝藏”,但当我们面对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时;我们究竟要如何去挖掘,如何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市教研室专家李芬老师到我团调研时说,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中的每一个空白激发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去挖掘,方能绽放出绚丽的火花。我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让学生仿写比喻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秋天的图画》时,在学生读到“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黄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我趁热打铁,放飞学生的想象,说:“你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描绘我们二十七团秋天田野美丽的图画吗?”只见同学们踊跃举起小手。生:辣椒穿上红红的衣裳。生:西红柿露出红红的笑脸。生:冬瓜披上白白的纱衣。生:啤酒花挂满一串串绿绿的葡萄。生:包谷露出黄黄的牙齿。生:棉花咧开白白的大嘴。生:葵花害羞地低下圆圆的脸。生:.......是啊,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如泉水喷涌而出。

二、通过续想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教《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时,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生:啊!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知道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生: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生: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无边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生:多亏小鸟帮助,要不,我还自以为是呢!在教《清澈的湖水》这一课时,我说当扔香蕉皮的小男孩看到小洁跑上岸把紧紧攥着的面包纸扔进垃圾箱时,他会怎样?生:他的脸变得红彤彤的。生: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生:他想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生:他以后要向小洁学习,要保护环境。

三、引导孩子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决不是凭空在头脑中产生的,必须源于周围事物的启发。语文教学中那精妙的思想,离不开优美传神的语言、色彩鲜艳的画面。我们看到小学语文课本上大多课文图文并茂,这些插图把运动着的具体事物静止地反映在画面上。图画是静止的,但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那静止的画面融入丰富的情感,让其变成活生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再现出来,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瑰丽的想象平台,将别有一番景象出?F。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我再播放音乐,学生边看星空图边听音乐,陶醉在美丽的星空图里。这时我说:“小朋友看到这美丽的星空,你想做什么?”生:我想和星星说悄悄话。生:我想飞到天上看看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生:我想和这个小女孩一起乘坐小船飞上月球。生:我想乘小船飞上宇宙,去看看天上有没有外星人。生:我想去月宫找嫦娥姐姐玩,还有那可爱的玉兔。就这样,孩子们在美丽的图画和美妙的音乐声中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

四、用充满感情的配乐朗读创设学生想象的情境

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是什么》时,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随那优美的萨克斯乐曲用舒缓而柔美的声音朗读:“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之后我问:“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朦胧的眼睛纷纷发言。生:我好像看到小水珠正在睡觉,还在做梦,梦很甜。生:我好想看到小鱼正在给小水珠唱《摇篮曲》。生:我看见了小水珠在江河里奔跑,正在比赛呢!生:我好像听到了海浪哗哗地拍打着海岸。生:我好像看到了雪白的浪花。孩子们陶醉在我的朗读声中和优美的音乐当中,任想象在空中遨游......五、发挥想象,补充丰富文本略写内容

上一篇:四面山镇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庆祝和表彰方案下一篇: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希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