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4-10-09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共5篇)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1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 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 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 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 车轮是圆形, 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 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 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 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 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 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 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 ,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 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 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 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 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 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 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 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 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 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2

在当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无论是基本知识面的覆盖程度, 还是在技能培养的专业程度上, 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其在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中, 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现阶段超过90%以上的普通全日制高中都开设了美术课或是艺术赏析课, 并且在课时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不断趋于完善。但同样属于艺术学科中的舞蹈、音乐、表演等学科, 却难以在高中课程中普及, 而这实际上就与美术学科因其自身的本质特点而在高中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一、美术学科较之其他艺术学科而言本质有所不同

艺术的定义是指人依靠着本身心理的需求而呈现出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教育领域内的艺术学科包括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等, 其中, 美术教育因其实践简单, 应用广泛的特点, 无论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彰显出的重要价值, 还是在与其它学科相比的教育成效上, 都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这实际上就与美术学科的本质特点密不可分的。现阶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高中的教育内容都以完成高考作为最终目标, 这无疑会使得与高考无关的艺术学科难以推广。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美术学科在社会上已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其最明显的表现为美术专业升学的比例大大增加, 因此, 相较于舞蹈、表演等社会需求量较小的艺术学科, 美术学科已经成为了莘莘学子升学的又一方向, 故能够在应试教育这样一个背景下被广大的受教育群体所接受。此外, 美术学科的低门槛性也是其形成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对于表演、舞蹈等学科, 艺术对于环境的专业性和学生素质的专业性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毫无艺术基础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 美术学科方能成为高中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学科。

二、美术学科本身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美国教育专家研究成为,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不断形成, 因此, 在这阶段的品行和道德教育对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过程往往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的高中生, 最需要的就是一颗勇于坚持梦想的心与能够辨别美丑的双眼, 美术学科作为一种涵盖实体与非实体类型并借助视觉手段来传递信息的视觉艺术, 在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美术课本中, 美术概念被划分了九个模块, 不同模块的内容往往集时代性与基础性一体, 以确保能够充分展现美术的重要魅力。而每一幅出现在高中艺术课本中的艺术作品中, 往往都隐含着一颗为了艺术和梦想披荆斩棘的艺术家的心。相关的高中美术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感悟到不同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无疑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终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思想价值观, 而这恰恰是其它艺术学科难以达到或是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方能达到的。可以说, 美术学科本身就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的过程发挥着其它艺术学科难以比拟的导向作用。

三、美术学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部分高中生而言是进入高等教育环境的一个台阶, 但对于一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 却是受到正规教育的最后机会, 因此, 这一时期的教育成果往往能够对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Mr.Cole曾说过, 青年的感情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都需要有表达之处。而高中的美术课程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通道, 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发泄情感的同时, 还开拓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进而从侧面推动了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 部分高中的美术课程中除了较为普遍的艺术鉴赏课以外, 还有一定的课时为艺术实践课程。在艺术实践课程过程中, 学生往往可以通过手中的材料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 进而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而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自主的创作过程, 不仅会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 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创新精神, 最终达到升华自己综合素质的优秀目的。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日益上升。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史, 不难看出艺术的发展情况是衡量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现阶段, 我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 开始加大对以美术教育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而高中时期的美术教育在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方针的指导下, 也已经对整个国家的教育成效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在美术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分析力度, 并联系我国的实际国情, 使得美术教育能够为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一份独特的贡献。

摘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美术在高中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往往会对于学生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此, 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美术为何在高中艺术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美术学科,高中艺术教育,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余启明.高中美术教育多样性研究[J].艺术探索, 2012, 5 (11) :90-91.

[2]陈梦海.对高中艺术教育现状的反思[J].美术教育, 2008, 9 (11) :67-68.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3

根据笔者从教初中英语这些年的经验和总结, 2000年以前的初中英语课程涉及并提及跨文化教育, 但所占的比例不多, 教学大纲也未做太多的重点要求。2000年以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材在教学大纲里提到“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教育, 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 扩展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 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了解文化差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世界意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已经把跨文化教育提到了日程上, 而且充分肯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册第一单元一篇课文的topic就是first name, middle name, last name以及外国人在取中国名字时因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而出现的笑话。在这篇文章中清楚地区别了中国姓名与外国姓名的排列顺序以及中西方人的家族观念。到2003年英语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这次的课程改革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提高跨文化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英语教学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语法的做法, 将交际和文化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初一上册已经对Chinese name和English name作了区分, 中国著名演员成龙Jackie Chan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课本里。第十三单元中出现了很多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名称, 如America, Spain, Australia, Brazil, Canada, France等等。在下册又增加了两个Culture units, 其中谈到了世界热门话题———足球:中国女足 (Steel Roses) 的世界历史地位以及外国足球的世界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国外的传统节日, 并且这些节日很多都引进了中国, 如Christma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而中国的节日也出口外国并有了一定的影响, 如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等。初一下册第二单元的Animals里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表达对动物的喜好以外, 还要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地域, 如Where are pandas from?Where are koala bears from?Where are lions from?等这些都涉及跨文化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可以知道外国的很多东西。又如在学完初一下册的第三单元“I would like a large pizza.”后, 笔者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饮食, 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美国的麦当劳、英国的三明治、日本的阳春面和料理、意大利的通心面、德国的酸牛肉、印度的咖喱等等, 包括它们的历史来源, 让全班学生大开眼界。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七嘴八舌地建议老师多进行此类活动, 因为他们能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无形中, 英语吸引了他们, 变成了他们感兴趣的科目, 他们不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 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而学, 学习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过程。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也是跨文化教育重要地位的体现, 更是提倡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4

一、理论概述

儿童文学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很早便已形成,因面对特殊人群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并没有被列为休闲读物。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如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小说、散文、曲艺戏剧等,适合0 - 15岁儿童、青少年读。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 完善、强化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想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文化知识的基本素养,能够正确的理解社交礼仪、社会生活,逐渐进入真实、美好的世界。儿童文学从某一方面讲,它可展露、表现学生的心声,把儿童的奇思妙想融入到一个个故事中, 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思想中,进而完善、强化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小学生并没有学习语文的成熟概念,他们在接触儿童文学后,会对语文有重新的认识,一方面,儿童文学中蕴含着教育要传导的知识文化、思想精神,另一方面,儿童文学转化成了教学教材,有利于老师引用、选择, 且还特别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完全可以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诉求和教学任务。

2. 发挥语文教育的“美”、丰富教材资源

“美”是语文文化特有的情感特质,儿童文学它不但蕴含丰富文化和思想,还能让小学生掌握文字技巧、文化内涵,拥有较为独立的思维。首先, 语文教学如果完全用知识、理论来衡量,势必会让儿童失去“读书”“识字”的乐趣,把教学知识融入到儿童文学中,让儿童透过寓言故事,识字、学道理,这种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与青睐; 其次,小学教育的关键是素质培养、能力训练,其在教育任务、目标上的设计并不十分重要,儿童文学可填补小学教育中文化思想知识方面的资源空缺,把思想的美、情感的美、语言的美寄托在文学作品中,不单一呈现、独立展示; 最后,小学生的课本阅读量越多,代表着其掌握、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越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与初高中不同,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外”资源完全是由儿童文学来承载的。

三、提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价值的对策与方法

上文提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在不同教育路径、方法中都对教育实践有鞭策、推动作用。但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想法正在枯竭,大部分小学只能周而复始的使用比较出名的儿童文学作为教材资源,因为与以往的儿童文学相比,新创办的儿童文学在内容、思想上都存在弊端与不足。此外,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课程教学的课时安排急速缩减,儿童文学教育很难完整落实,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综合上述两点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出相应调整,以改变现在儿童文学的应用现状,具体措施办法表现在两方面:

1. 鼓励、促进“新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创新

社会时代不同了,以往创作的儿童文学虽然能够发挥到启示思想、纠正思维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在新的教育时期,广大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教育研究专家应立足于现代小学教育的理念与原则,明确儿童文学发展趋向与道路,创造、研究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尝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推广、应用。

2. 创新儿童文学应用教育的方式方法

传统儿童文学教育局限于传教模式,教学方式古板,为此,可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引入儿童文学,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儿童文学相配合的“3D”动画,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找到对应的“文字”,进而更加熟悉文字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亦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儿童文学中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还原,甚至于改编,通过教学处理, 让儿童文学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使其蕴含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引入儿童文学中的角色,警示、启迪学生,诸如不动脑筋的赵大化、贪吃贪睡又贪玩的猪八戒、愚蠢的秃秃大王、骄傲自满的“天才”杂技演员、木偶的奇遇、马良的神笔、下山丢了玉米追小兔的小猴子等,一个个鲜活的动画人物,会为学生树立好的与不好的榜样,引导儿童正确思考、行为。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5

关键词:创意思维,儿童美术教育

随着这些年生活经历以及艺术实践的深化, 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深入探讨, 如何在自己的美术教育中运用创意思维, 成为当下美术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按照美的规律施行一切教育。注重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的塑造,思维上的开发,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而作为新时期的美术老师,对创意思维的理解及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创意思维类于艺术的个性化。个性化即是自我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觉醒,审美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社会生活使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作为儿童美术教育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在教学中使用创意思维,要求个性化,我们才能不断地培养孩子在创意、创新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我们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用一种全新的创意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研究教学,这是我们美术教育老师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任何创新都是思维之花结出的实践之果,没有成功的思维就没有成功的创新。只有创新者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而创新又和联想和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

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比知识更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产生的美感形成了特有的印象,而对视觉形象的记忆又随着人的思维活动形成了知觉与感觉形象的联系。我们在运用创意思维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能力比知识重要,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想象能力,而创造力的源泉就是想象力。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同的才能,不是空洞的美,而是发自一个绘画者的内心真实的美,主观的情感渗透,将其融到作品中去,进行再创造呈现出来,而作品中倾注了自己凝练出来的丰富的情感。这样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从而与别人达到思想上的沟通,产生共鸣,如果没有了情感作品就会没有感染力,失去作品本身的物征。

儿童美术的教育是绘画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绘画的前期阶段,想象力的开发和运用,是创意思维培育的必经之路,也是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新时期的美术教师不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的健全发展,在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使用音乐、诗歌,甚至体育训练等来配合我们的美术教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挑起他们绘画的欲望、带动他们丰富的联想,从而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单一的思维,因为单调而乏味,会让儿童对绘画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要让学生在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意思维。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运用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美术的教育价值,重视美术创作的过程,要把创意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必修课来完成,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创意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重要项目。

很多美术学者研究了关于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这并非是一个主观臆断的猜测,而作为学生角度来说,在课上每一次相对独立的思考,课下独立解决一个问题,都在相当程度上培养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美术技巧更是对创造品格、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的一种提高,教学中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学方面适当的安排,提供思维参考材料、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采用启发和促进思维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创作,使学生受到鼓励,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去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自己的作品中去,达到与别人的交流中,由画来达成共鸣的效果。

教师的行为对受教者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让受教者创新地去学习思考,跳出单一思维,进行多方向的思维活动,把思维推向创新的境界。教师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儿童从一般常识性中解脱出来,让所见所闻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创造想象出有充分根据的合理的新形象、新东西。

绘画基础是否牢靠尤为重要,只有牢固的基础,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理论理解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受教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现头手并用,并精于问题的自我解决。

上一篇:茶餐厅营销方案范文下一篇:有轨电车比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