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要性

2024-10-13

家庭教育重要性(精选12篇)

家庭教育重要性 篇1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近年来, 家庭教育,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就当前这个热门话题进行分析探讨, 希望引起各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心理

望子成龙, 自古皆然,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科学研究表明, 除了先天疾病、低能儿外, 几乎没有不能成才的儿童。只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科学的教育方法, 绝大多数儿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才。可是当前家庭教育思想异常偏激, 教不得法, 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心目中可以说是个盲点。如果不注意科学的培养, 孩子即使有了敏捷的头脑, 强壮的身体, 也难以在今后生活的旅途中有所作为, 甚至半途而废。家庭是孩子到世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引起每一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来看

家庭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生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前期是孩子大脑生理发育最快时期, 一般孩子到七岁时, 大脑重量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量。在此期间, 如果孩子脱离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就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就是长大以后, 无论如何补救, 也永远达不到他们本来应该达到的智力水平。世界上已发现的“狼孩”“熊孩”就证明了这一点。孩子早期的智力发育, 决定于个体生存时间所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教育的作用。而孩子在此期间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父母身边度过的, 家庭如能给以足够而科学的教育, 就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实践证明, 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人的天赋能力所决定的,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 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科学研究还表明, 孩子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培养有一个“关键年龄”阶段, 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心理发展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最容易形成获得, 失去这个关键时期, 就会失去难以弥补的机会。如二至三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年龄;四至五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四岁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五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等。孩子的这些关键期, 都是在家庭中度过。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家长应抓住这些生理心理的关键年龄期, 不失时机向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孩子今后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家长对良好个性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孩子从婴幼儿到青少年成长中不仅是智力、身体迅速发展期, 也是个性品质萌发和逐渐形成期。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孩子就会养成一些不良性格, 以致给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因为这个发展时期, 孩子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由于孩子情感丰富, 爱好奇、富幻想, 识别能力差, 表现出较大可塑性, 家教不好, 极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诱惑, 以致走上犯罪的歧路。由此可知,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发展来看

从民族、国家的发展来看,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 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社会道德风尚。所以法国的福罗倍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里, 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正因为如此, 古今中外一切有真知灼见的人, 都对家教十分重视。我国古代早就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孔融让梨”的家教故事,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教子之道;明代吕近溪的《小儿语》文中说:“儿小任情娇惯, 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 分明养个仇人”说明教子不可娇纵惯养;清代教育家陆世仪说:“每见人家子弟, 父兄未尝注意督率, 而规模动定, 性情好尚”说明父母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陆世仪还指出:“教育儿童, 齐家轻则是更为重要。”人生第一课上不好, 以后则“虽有良师, 化诲亦难。”说明早期家教的重要性;孔子说:“少若成天性, 习惯如自然”是说早期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 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 给人们以后成长发展打下了基础, 对终生都有影响;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他说:“生了孩子, 还要想怎样教育, 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 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 但既已分离, 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既我, 所以更应尽教育的义务, 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 所以也应同时解放, 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因此他决心:“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 合理的做人。”为我们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做了楷模。我们今天的处境和条件与鲁迅先生相处的时代完全不同了, 但是“因袭的重担”还没完全解除。尽管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们比较重视生理需要和智力开发, 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很落后, 望子成龙心切, 片面追求子女一技之长的做法普遍存在。怎样做父母和做怎样的父母, 才能使孩子成为“独立的人”、“完全的人”, 仍然值得我们每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 需要大批具备现代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观念能力的人才, 培养人才就要从小开始。对此, 有远见的父母, 无不倾心关注。为了明天, 为了未来, 作父母的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 学习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 把家教工作做好。

家庭教育重要性 篇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学习场所

3岁前,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托儿所;3岁至6岁,人的主要场所在幼儿园;7岁至15岁左右,主要场所在小学和初中;16岁至22岁,主要场所先后在高中至大专院校和社会,其后主要是社会。家庭是人最初的社会化场所,担负着人实现正常社会化的使命。

许多教育学家断言:人的初始条件将对他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期间社会行为的培养,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幼儿园和学校)时能够很快地适应幼儿园或学校的各种规则和行为规范,并被同伴和老师接受、认可,从而树立“我是受人欢迎的”这样一种自信,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

家庭这个小社会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为人的性格、习惯大都是在一生的最初几年里形成的。

在家庭这个课堂里,我们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而且要像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要教孩子做人,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做人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孩子到了学校里,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我们要培养“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于社会”的儿童。

家庭教育重要性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 案例 心理障碍 重要性

如今的教育,学校已不能完全再独当一面,需全方位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更存因其不可替代性,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百度百科]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美国通常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但是当今社会,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扔给祖父母,扔给学校。殊不知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下面就两个真实案例分析说明家庭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二、案例两则

小芳和小丽(化名)都是文理分科后分到班上的。小芳较为内向;小丽较为外向。在高二下期,两人先后爆发出了心理问题。

(一)學生心理障碍基本情况

1.小芳,家住农村,有一小10岁的弟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打工地点也不远,就在当地,家庭状况还可以。小芳从小学起就在外婆和舅舅家住,由于外婆特别严厉,所以小芳经常被关在家里,到初中时就已经很内向了。

2.小丽,家住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工作较好,家庭条件富裕。初中时在外住宿,高中时在家住宿,走读生。和同学相处良好,性格开朗,只是略“娇气”(同学评价)。高二下突然爆发出很强的厌学心理,对“强迫”她来学习的父母相当不信任,双方爆发了冲突和争执。与之交流后,发现小丽初中在外地就学,感到被同班同学强烈地排斥;且小丽身有疾病,容易尿频,所以她感觉老师不喜欢她。不愉快的初中生涯使小丽对送其到外地就学的父母产生了怨愤之情,并在逐渐与父母疏远。

(二)心理障碍分析

通过小芳和小丽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两人均是对感情比较敏感、渴望关爱的人群;在青春期,二人的父母均没有陪伴在身边,有强烈的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并逐渐由对父母由期待转为失望和不信任。由于不同的外界环境,小芳在想象中寻求安全感,日渐封闭内向;小丽在同学身上寻求安全感,日渐“活泼开朗”。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二人的人格发育均出现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外在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引导尤为重要。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

由此可知,小芳和小丽的心理障碍问题在中学中是很正常的,只是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已经发现的问题,双方父母是怎么应对的呢?

(三)父母对问题的应对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芳父母的应对:文理分科后,进入新的班级,小芳的父亲每个月替小芳请一个星期的假,从这里其实已经看出了,小芳的家人实际上已经意识到小芳的心理问题了,并且采取了药物治疗。正是因为感觉小芳“痊愈”了,父母在高二时期放松了对小芳的关注,更加关心更小的弟弟,安全感的缺失使小芳情况急转直下,不听课、不做作业、自言自语……而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几次之后,家长拒绝与班主任交流,并说:“腿在她身上,爱去哪去哪”。

2.小丽父母的应对:小丽心理问题爆发出来之后,父母积极与班主任联系,和小丽谈心,召开家庭会议想办法,母亲甚至请长假陪伴小丽。小丽正视了自己的问题,敢于说出自己在初中时的难堪和痛苦。最终小丽和父母一起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一年后小丽继续了自己的高三生涯,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

从上诉两则案例中我们看到,同样是因为青春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同样因孤独感造成的心理障碍。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应对,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人生。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敢于面对问题的家长,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三、结语:班主任可以做什么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目前很多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不具备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帮帮忙”。

1.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与家长联系。

2.做好家长培训,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进行简单的家庭教育培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状态,指导家长在本阶段如何关心爱护学生,减少摩擦,如何与孩子谈心,遇到早恋、厌学等问题如何处理。面对高三学生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等等。

3.通过与家长面谈、通话等对学生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提供可行性建议,让家长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家长。

4.通过建议家庭活动加强情感交流,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4

一、学龄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 80后家长陪孩子一天时间少

80后大人们曾自由自在, 现在要赡养家里四位老人, 还要照顾孩子的成长。使他们工作压力大, 百分之八十的年轻家长感觉到抚养孩子不容易。当调查到家长周末会怎么安排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多数家长会安排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但在安排内容上, 家长说会带着孩子出去玩。

(二) 多数儿童接受隔代养育

在如今的工作环境下, 80后年轻的父母迫于生活和经济等诸多压力, 只能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抚养。老人虽然在养育孩子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但毕竟在思想观念上跟年轻的父母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认识隔代养育优点和缺点。

1、优点

一方面, 老人对照顾小孩儿有足够的经验, 还可以把时间都投入到孙子孙女身上, 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心。同时可以让老人身边有孩子的陪伴, 不让老人感到儿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另一方面, 年轻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更加专心于自己的事业。

2、缺点

第一, 老人会将自己年轻时没有照顾到自己子女的那种愧疚的心情, 放到孙子孙女身上, 从而导致溺爱孩子。第二, 会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最后, 老人思想文化低, 在抚养孩子过程中难免会有旧时的思想, 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养育方式是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自我修养。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港湾。然而有些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 使孩子精神上也会感到无助。当父母言语发生冲突时, 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导致孩子经常以暴力的形式与他人解决问题。总之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建立和谐家庭教育的要求

(一)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 彼此信任, 使孩子切身感受到伟大的父爱与慈祥的母爱, 体会家庭的温暖。利于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成长, 从小就学会爱父母、爱同伴以及身边的人。

(二) 尊重孩子个性特征

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家长对孩子要面带微笑, 多与孩子讨论沟通。避免总是对孩子进行说教, 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同时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孩子, 充分理解孩子, 和孩子成为朋友,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使孩子能够健康、积极成长。

(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 在孩子进行学习的时候, 家长就不要去打断孩子的学习。家长要给孩子制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不仅方便孩子们学习, 还会提高孩子学习质量。另一方面, 作为家长不要总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 因为每个孩子的与生俱来的天赋与能力是不一样的, 应当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父母平日里也要多看报纸书籍等等, 积累文化知识, 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在家庭中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为孩子带来学习动力。

(四) 家长要言传身教

家长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乐观的心态, 为人要低调正直, 热爱生活。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进一步提升。家长也要教会孩子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勇敢面对。

总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所以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发展, 家长要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为孩子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任务, 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家庭变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大连海事大学.高小明.2007

[2] 、《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邹强.2008

[3] 、《家庭教育的科学理意和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5

人这一生中要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想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在家里,爸爸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经常意见不同,这就需要父目双方及时沟通达成一致,只有标准一致,孩子才会无从选择,知道自己该究竟怎么做才是对的。

中国家长在对待孩子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去比较。孩子在无穷无尽的抱怨和批评中会逐渐失去自信和尊严,情况严重则会自暴自弃,长期下去在心里会产生一种“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想法,这会让孩子形成自卑、胆小、不主动等性格缺陷。

同样,也会有很多家长出现相反的情况,给孩子过多的“赞赏”和“肯定”,让原本美好的鼓励变质,让孩子渐渐变得自以为是、自大,导致他们听不见去任何好的建议或是善意的批评,认识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所以,在正确的时间给孩子恰当的赞赏和肯定,才会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好性格。

每个孩子一出生,在家里度过的时间占2/3,从他出生的第一时间起,家庭教育就已经在无形中产生了。家庭教育是伴随一生的教育,因此会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想要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经历连续、不间断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连续性,家长是其终生的老师。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想一个没有没自制力的个体,不能明确看见首尾,因此,“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教育会养成孩子做事不连贯,坚持性较差等不好的习惯,只有认真坚持专注的家庭教育方式,才会养成孩子持之以恒的性格。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体系;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语言和行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他们是孩子人生最初始的老师,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家庭里面,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对孩子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将严重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下面我结合自身体会讨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教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还是其重要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也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家庭里接受最初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有效的,它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同时,家庭教育还可以补充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道德品行,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家庭教育可以很好地加强这方面的效果。教育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更是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权威过重

家长在家庭中起顶梁柱作用,拥有权威是正常的。同时,家长的权威也可以保障家庭教育执行下去。家长越有权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越显著。但有些家长权威过重,跟孩子缺少沟通,不能正确把握孩子心理,从而减弱了家庭教育的积极意义。

2.松严失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需要连贯和稳定,从而实现长期有序的教育。但部分家长过于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的个性逐渐消失,也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言多于行

教育不仅需要口头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亲身行动示范给孩子。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4.溺爱和盲目乐观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有些溺爱,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表现出了盲目乐观。溺爱孩子会导致家长和孩子的发展动力都减弱,盲目乐观会带来眼高手低的结果。

三、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长,在孩子人生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方法:

1.正确维护家庭与学校关系

孩子在学校接收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部转移到了学校。而是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一起教育孩子。家长需要主动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积极确定孩子的教育方向,从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2.家长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家长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同时,孩子自身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正确的行为会树立正确的榜样,错误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引导。

3.与孩子平等交流

尊重长辈是中华美德,但家长过于强调这点就会与孩子形成代沟,不利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孩子心理丰富,内心也没有成人坚强,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解决心理困惑,引导孩子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家长工作忙,可能会导致没时间与孩子交流,但及时交流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4.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学习型家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构建学习型家庭,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意见,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1)需要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的,哪怕是客厅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有固定的學习时间。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这样给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时间和空间,让家长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发挥。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习惯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教师角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发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欣荣.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都市家教月刊,2014(8):102.

[2]黄河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评论,2001(4):24-27.

[3]郭华,徐东.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错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1):149-153.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7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 那才是最基本的。”可见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 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不能片面的理解为知识文化上的教育, 我们提出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是道德教育, 能力教育, 树人教育。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敬畏道德, 树立梦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举一个关于两个孩子不同家庭教育的故事。有一个学习很优秀的孩子, 可每次考试总不能拿第一名。“为什么我的成绩总不能让自己满意呢?”孩子很苦恼。爸爸没有说话, 拿来一张纸, 并画了一条直线, 说:“想办法让直线变长吧!”孩子想尽办法, 可最终还是没有做到。爸爸没有说什么, 只是在这条直线的下面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我明白了, 要想让自己很优秀, 最好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做的还要好才可以。”孩子很开心。另一个孩子是小组长, 他很想当班长, 却总不能实现愿望。孩子很失望的跟爸爸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爸爸什么都没说, 却跟孩子下起了跳棋。孩子棋技不差, 却还是输给了爸爸。“要想获胜不要光想自己怎么样才能赢, 还要考虑让对方如何输才行……”“知道了, 要超过别人最有效的办法不在于如何为自己搭桥尽快前行, 最根本的是善于阻止别人超过自己。”孩子恍然大悟。很多年过去, 两个孩子走上各自的岗位。第一个孩子用父亲的“长线”理论鞭策自己, 所到之处, 单位垂青, 事业有成。第二个孩子用爸爸的“拆桥”理论做航标, 结果不仅没有功成名就, 而且根本就没有单位接纳这种小人。家长的一言一行, 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透过榜样的作用, 刺激孩子的内心。家长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两种家庭教育, 给孩子换来的两样不同人生, 足以证明了一切。

二、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自信。一个人, 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 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挫折不算什么”……然而, 孩子们是很脆弱的, 他们缺乏自信, 缺乏上进的勇气。长此以往, 孩子就会成为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 那不是我们想看到的。那么对于家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渴望被尊重, 尤其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既然是尊重, 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其次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经常鼓励孩子做一些他们认为很困难的事情, 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并适当的予以挫折考验, 建立孩子过硬的心理素质。一点小小的成功, 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 更要鼓励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 不退缩, 不低头, 昂首阔步, 勇往直前。举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故事。第一天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她的儿子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 就像多动症一样。然而她告诉自己儿子, 老师表扬了宝宝, 而且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儿子很开心。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 老师说她的儿子学习太差, 似乎智力有问题……然而, 她回到家却对儿子说, 老师对他充满信心, 因为他不是个笨孩子……从那以后她的儿子更努力了。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老师说她的儿子考重点高中希望不大。但是她却对儿子说, 老师对他充满信心, 考重点没有问题。高中毕业了。学校让她的儿子去取第一批的录取通知书。她预感儿子被重点大学录取了, 因为在报考时, 她对儿子说过, 他一定能考取重点大学。当儿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递到她的手里时, 突然转身跑到房间里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 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 可是,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听了这话, 妈妈也掉下了眼泪, 十几年了, 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作为家长,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分数, 弄得孩子每天都很紧张, 其实父母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 能力培养, 让孩子更具创造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 我们更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经常与孩子沟通, 倾听孩子的诉说, 做孩子及时的辅导员, 做老师的好帮手。社会上许多教子成功的例子都表明了:家长如果能够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 担负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 就可以保证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但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 又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 个人素质, 工作性质的不同等, 差异较大。所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非正规教育, 它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指导。

总之, 教育体系是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系统, 家庭教育鲜明的时代特点, 决定了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现代社会的家长, 除了转变教育观念外, 还应该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参考文献

[1]齐欣, 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5.

[2]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3]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6.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篇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外流动,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将儿童留置在家中交由长辈照看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国内将该特定群体的儿童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并不在于学校与社会教育,更重要的则是来自于家庭教育给予的引导,由此来看,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找打国家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简单而言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具体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决定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程度。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离开居住地,导致留守儿童取法良好的、系统的家庭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出现思念父母的现象,而出现了上课注意力分散严重、放学回家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如国内相关研究针对河南省某乡镇小学的全部学生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超过7%的留守儿童成绩处于低下阶段,甚至全年级每个班的倒数几名几乎被留守儿童“包揽”;70%的任课老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集体生活欠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了普遍性厌学,且年级越高此种表现愈加明显。

第二,家庭教育决定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日后日常交往的模式与其日后的社会行为模式,而行为问题也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成长阶段,尤其是对整个社会、人情关系都开始产生自我理解,但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与认同,也无法获得同龄正常儿童的父母交往,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非常容易出现偏差认知,最显著的就是偷盗、斗殴、撒谎和逃学。根据国内社科院对湖北省武汉市某乡镇留守儿童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60%以上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中出现了不遵守学校、社会规则的行为,其中以斗殴、道歉、撒谎为主,在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反映在校的90%留守儿童会出现“拉帮结派”的行为,经常以游戏厅、网吧、溜冰场为互动场所,且超过50%的留守儿童出现了逃课、顶撞的行为,甚至破坏了班级的学习氛围,给其他同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家庭教育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在正常的家庭交往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通过交流完成的,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关教育,正确引导子女的情绪与思想,让子女的思想不会出现偏激性想法,其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绝对性地位。在我国将留守儿童定义为处于8-16岁之间青少年,该时期,其品德、性格都正处于发展与定型阶段,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得到正常的引导与关爱,就会导致孩子无法获得相应的心理需求,随后就会形成一种相对自卑、自私的情感,甚至会出现偏激性格,某些学生如果其隔代长辈经常打骂就会导致其出现非常严重的逆反与叛逆情绪,这种性格缺陷会伴随其一生。根据河北省妇联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的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后会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感,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而我国每年自杀儿童中60%属于留守儿童。

二、完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与教育问题的关键应该从完善儿童教育角度出发,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应该代替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并给予积极的健康知识教育。学校应该设定社工师职位或培养专业的心理老师,定期和留守儿童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心声,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的想法,找到弥补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发挥学校教育功能,但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尤其是直接涉及学生隐私的信息,应该以不以伤害学生自尊为原则。

第二,外出的家长应该多和留守儿童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使得原本正常的家庭模式改变,因此也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不能间隔太久,最好每周一次,在交流的内容上不能只关心孩子的衣食问题,还应全面了解孩子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对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利。现在辽西北地区农村电话已基本普及,联系非常方便。另外,父母还应和孩子的监护人、班主任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做到赚钱和子女教育两不误。

第三,积极发展县域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农民之所以外出打工无非就是想多赚钱,如果当地就可就业,他们就不会远离家乡和子女。因此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在政府主导下,让稀缺资源重返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的必要问题之一,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与方法需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找打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主要由家庭教育决定的,后者对前者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应该以建构完整的家庭教育为中心,坚持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多方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重要性 篇9

一、引起重视

目前,教育正呈现出一种逐渐趋于幼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行为举止,将是孩子在教育启蒙阶段最好的范本,因此,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课。在这一阶段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正式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前,他们与生俱来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从言行举止,到行为习惯,幼儿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的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这一重要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修养,对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具有良性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氛围

家庭对于幼儿来说,是人生的起点,他们从家庭开始,一步步地去进行对世界的感知。家庭是一种自由形式的课堂,幼儿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为孩子做好榜样。例如,家长需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吸烟,一方面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将坏习惯暴露在孩子面前。还有,家长需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中,有过犯罪记录的孩子,大都是家庭不幸福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因为琐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有问题及时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三、辨别是非

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需要保持幼儿心灵纯真的一面,但是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也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丑陋的一面,让孩子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这项教育的同时,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态,不要让孩子被负面的情绪所控制,而是让孩子仍然能够保持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辅导,使心灵变得强大,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四、自己动手

目前,一些家庭中,普遍存在父母外出上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由于祖辈的过分溺爱,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孩子甚至养成浪费粮食、不尊重长辈等等的坏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除了对幼儿进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自己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体会到长辈的辛苦和关爱。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性格,教育他们去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这种教育下,易于培养幼儿自尊、自强、尊老爱幼等性格特征,为幼儿以后的素质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沟通

学前教育阶段中的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对父母有着极大的依赖,许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都是通过号啕大哭引起长辈的注意,然后通过长辈的帮助使问题得到解决。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锻炼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在面对问题时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幼儿在和小伙伴闹矛盾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追究谁对谁错,而是让孩子表述事情的经过,然后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做错的孩子向小伙伴道歉,教育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并且在事情过后,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仔细分析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在孩子下一次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就能通过自身的能力使问题得到解决。

六、协同合作

对幼儿的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家庭教育或者是幼儿园教育其中任何一方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教育,而是应将这两种教育相结合,通过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配合,制定更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起到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家庭要监督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上是否适合幼儿学习;而幼儿园要监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否因为溺爱而忽略了对幼儿的正确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起到一种奠基的作用,对于幼儿将来的成长及发展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需要家长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积极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建立起互通的教育空间,使幼儿得到更健康、全面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目前,教育正呈现出一种逐渐趋于幼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行为举止,将是孩子在教育启蒙阶段最好的范本,因此,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学前教育研究,2014(1).

[2]周洪波.学前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7).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篇10

家庭中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人, 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人生之大事, 也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父母亲的全部希望。但在现实生活中, 教育孩子并非像理想中那样愉悦, 总会生出很多烦恼, 甚至是痛苦, 费尽心血都换不来理想效果。例如孩子的逆反心理, 轻则不听话, 重则叛逆, 厌学, 自卑, 压抑, 孤僻, 过度敏感, 更有甚者出现儿童心理发育偏异:或是行为操守偏异, 或情绪障碍, 或身心疾病的出现。而儿童方面却同样出现问题, 觉得很苦恼:如总觉得自己怎么去努力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自己有很多的想法总也不能得到理解。

在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今天, 机遇与挑战共存, 如果仅以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教育孩子, 以古板的方式, 以居高临下的态度, 以训斥的口吻来教育孩子, 笔者认为成功的机率不会太高。如果更以一种毫无原则的迁就, 满足其不合理要求的方式, 期望他们在新世纪中的未来取得成功, 那必将注定这种教育是失败的。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这充分说明了人类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多向性, 多层次性。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 是成长过程中的人, 是终将独立生存在社会上的人, 而不是家庭的一件东西, 一件玩具, 更非由家长们支配的附属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每一特定的阶段均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知, 记忆, 想象, 思维和注意为实现的, 心理学中对上述几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认识过程”。人对根据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又称之为“情感过程”, 人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而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所需付出的代价又称之为“意志过程”, 此“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合称为“心理过程”, 是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的统一体, 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共同部分。心理学上认为共同心理过程在每个具体人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稳定的特点, 称之为个性 (人格特点) , 其将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风貌之差异。例如在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上的不同将为心理行为的定向导航则相异。又如在能力气质性格上差异而出现明显的个性色彩, 因此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及非智力因素形成状况, 走近孩子的心灵, 采用积极, 灵活的方法, 激活孩子心理, 因人施教, 将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 要使孩子健康成长笔者有以下两点看法:

家长充分理解“宽容”的深刻内涵, 学会用“肯定”来对待孩子。宽容是提供心灵氧气, 点亮心灵正气的火把。宽容不等于放纵。宽容包含着理解, 容忍, 指导, 纠正等多个方面。惩罚只会产生抵触和逆反, 更不利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会宽容别人的, 甚至会苛刻待人的。宽广的胸怀需要宽松环境来孕育的。儿童自小成长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 甚至会遭遇挫折, 关键在于家长站在何种角度来处理这类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摒弃打骂体罚等不文明的传统做法, 从关爱的前提下, 耐心细微的思想交流方式, 相互沟通, 让幼小心灵受到震动, 促使孩子主动认识错误所在, 引导孩子主动改正方为教育上策。

“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动力。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的进步, 希望父母不要把自己和别人相比。一旦失去肯定, 内心的失望, 失落乃至无助将会使他们失去方向感。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换位思考, 充分理解孩子对肯定的心理需求, 充分认识肯定对孩子的心理激励作用。我们应该相信孩子, 信任他们, 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闪光点, 有着可贵的积极因素, 并加以培育, 将有助于克服孩子的消极因素。

浅谈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阶段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8-01

小学阶段一般是指7岁至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就像一桶熔化的铁水,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会变成不同的形状。长大的孩子就像是变冷的铁砣子,形状很难改变。所以,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步入小学之后,除了正常的学业外,还有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孩子多才多艺,在学校是聪明的下一代;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孩子极易丧失信心,对事情的看法不合常理,作出许多极端行为。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得到真正地全面发展。

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家长认识偏颇,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从几个月就开始进行早教,锻炼孩子的音乐、数学、图形、色彩等各种能力;4岁以后开始加入特长班的行列,绘画、主持、舞蹈等;5岁以后,周末补习、假期补习,孩子踏上了繁重学习的征途。我们发现,现在的父母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忘在脑后,在孩 子面前仍旧表现出恶劣言行和坏习惯。

1.2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

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这些老人精力有限、教育观念滞后、溺爱孩子,家庭教育非常有限。有的父母创业阶段无暇顾及孩子,赚钱以后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用钱来弥补一切,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着大人过生日请客、请学生吃饭、花钱请人完成作业。还有的家庭因意外、离婚等成为单亲家庭,这种“特殊”让孩子变得非常敏感、自卑心理严重。

1.3“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想影响。

当今社会思想开放,教育理念也不再是上世纪末“唯上学和参军才是出路”的观念,很多人认为无论哪行都可以成功,上学变得“无用”,过早的锻炼孩子的经商能力和处事能力。现在很多小学生在校园里做起了买卖,写作业明码标价,帮同学买东西2毛,帮同学打扫卫生5毛。

2.如何加强家庭教育。

2.1做一名的合格的家长,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家长要想教育孩子,必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家长要充分利用血缘关系的动力,提高自身的道德魅力、思想魅力、人格魅力、心理魅力等,用良好的综合素质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也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谐的家庭环境离不开和谐的夫妻关系,父母双方尽量避免争吵,如果争吵不可避免,尽量避开在孩子面前争吵。

2.2加强和老师的沟通,认真参加家长会。

孩子进入小学,父母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应孩子在家的表现,全面了解孩子。家长会时,老师不仅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更要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每一个变化告知家长,和家长一起清除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

2.3家庭教育要持之以恒,要有足够的耐心。

有些学生成绩下降了,家长就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过了几天,家长就放松了,今天应酬明天美容。或者,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遵守跟孩子约好的某个约定,遵守了几天就找各种理由放弃,降低了在孩子心目中的信赖感。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父母没有持之以恒,不能持之以恒的父母如何来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呢?家庭教育既要爱更要严,平时以鼓励爱护为主,对于孩子的无理需求,家长要严厉的拒绝,孩子在既严又爱的环境中,会不断向前发展。

2.4多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应多参加社会或学校举办的各种亲子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也很乐于接受,这种效果会比较理想。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习惯、品德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改变,所以一定要进行积极地、全面的发展。新世纪的社会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学校和家长联手,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磊.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韩颖.浅谈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8)

家庭教育重要性 篇12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许多家长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因此, 父母和孩子由“朝夕相处”变为“朝思暮想”。孩子的行动失去了父母的约束, 在学校很容易出现违纪现象。

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 平时违纪的学生, 如果父母在家, 总是主动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 及时改正缺点, 把精力转到学习上;如果父母不在家, 则认错态度较差, 且屡教不改的现象严重。老师对转变此类学生的思想颇感棘手。由此可见, 农村的家庭教育让人担忧, 以下几种家庭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单亲”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这里的“单亲”家庭教育, 是指夫妻有一人长期外出打工, 另一人留在家里照顾家庭, 教育子女。由于家里农活较重, 夫妻二人任何一方留在家里都是既当爹又当妈, 有的让孩子做过多、过重的家务活, 对孩子的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单亲”家庭教育这种方式本身存在缺陷,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数达不到理想效果。如果男性留在家里, 因劳累、郁闷, 态度变得粗暴, 当孩子在家做错事或在校违纪 (迟到、旷课、不写作业等) 时, 只是武断地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体罚, 很少从根本问题入手去解决问题, 使孩子产生惧怕心理。有的男性在家赌博或喝酒, 使一些孩子从小染上一些恶习, 这些坏的习惯, 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学习;若女性留在家里, 文化水平不高, 教育观念淡薄, 认为孩子吃好穿暖, 有病带去医院看, 就尽到自己的责任, 由于当母亲的心肠软, 想教育孩子却严不起来, 结果孩子把母亲的话当作耳边风, 依然我行我素。这些“单亲”家长平时有太多无奈, 很少跟孩子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 学校和家长相互隔膜, 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隔代家庭教育的护短现象

隔代家庭教育就是夫妻双双外出打工, 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进行抚养教育。这些老人对孩子怀有浓厚的亲情, 对孩子一般都不进行严格教育。许多事情都替孩子去做, 如洗衣, 做饭等, 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心理, 削弱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他们对孩子过分疼爱, 总怕孩子在社会、学校受到别的孩子欺负吃亏而进行反面教育——千万不能被别人欺负, 谁欺负你, 我就替你找他算帐去。有了祖辈的撑腰, 孩子有恃无恐。即便孩子犯了大错, 他们的反应也多是进行庇护或轻微责备孩子。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不服从别人和教师的管教, 对孩子以后发展很不利。因老人与孩子之间的代沟, 以及教育方式上的不恰当, 他们之间容易形成隔阂。

三、委托家庭教育的排斥心理

委托家庭教育是把孩子托付给亲戚 (一般是舅舅、姑姑、姨妈等) 这些亲戚多数只是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 很难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和管教。孩子平时学习进步与否, 不愿意说给他们听。孩子认为:“父母都不管我, 你算什么, 想管住我, 没门!”结果有的亲戚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 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这些互相排斥的心理使孩子内心倍感孤独, 容易养成偏激、懒惰的习惯。当这些孩子违反纪律时, 老师去家访往往得不到家长的配合, 孩子的亲戚又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所以他们的缺点也很难得到纠正。相对薄弱的家庭教育让学校教育显的苍白无力。

四、兄长式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兄长式家庭教育就是由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家中照顾弟弟妹妹。这种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的有益方面, 是由于他们生活在相同的环境和在同一所学校读书, 有许多相同的志趣和学习任务。大孩子为了树立好的榜样, 往往进行自我约束, 管理和教育弟弟妹妹认真读书, 他们之间的影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同时, 小孩子乐于接受大哥哥、大姐姐言行的影响, 有时比大人或老师的说教效果还要好。

但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大孩子毕竟也是教育的对象, 思想还不成熟, 即使到青春期年龄, 他们在没有父母监督自己的情况下, 也难真正约束自己的行为, 有时难免会给他们的弟弟妹妹带来负面影响。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毕竟都是孩子, 像这样让一个年长的孩子去管理、照顾年幼的孩子的起居和学习, 无形中加大了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更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从上面几种家庭教育的情况可以看出,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真正有效地进行农村家庭教育, 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 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我提出几点建议:

1、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社会重视家庭教育, 提高认识, 使社会、学校、家庭携起手来共同教育好新一代。

2、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 努力做

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之在思想上与学校保持一致, 使他们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让孩子的父母担负起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来, 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

3、作为教师, 特别当班主任的应

直接从孩子的言行、穿着与表现等着手, 多去家访, 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用慈母般的无私之爱, 用严父般的理性之爱浇灌幼小的心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 用学校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某些方面的不足, 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生命的背景下一篇:考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