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通用14篇)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2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输血工作从组织落实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输血工作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严格控制输血差错,输血不良反映。现将本输血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保证院内输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院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室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输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院内输血知识培训,全院医技人员每年进行二次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认识。
三、2012年全院全院共输血12人次,共输血11300ml,其中去白悬浮红细胞42u,普通冰冻血浆2900ml,成分输血率100%。输血量较
2011年减少3600ml,成分血输血率较2011年提高28%。
四、每个输血病人输血前血色素均小于70g/L,100%符合输血指征。输血后血色素均能达到预期效果,100%达到了输血治疗的目的。
五、临床医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准确、规范、完整地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进行血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减少了医疗纠纷的隐患,规避了输血纠纷。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2
1病历的抽取与检查
1.1病历抽取方法, 在电脑上查取2012年上半年所有实施输血行为的临床科室的病历, 共抽取输血病历200份, 其中内科输血病历40份, 外科70份, 妇产科60份, 儿科30份。
1.2病历检查内容
对所抽查的病历采取直接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
①输血病历首页记录, 包括所输血液成分, 数量, 填写的血型等
②输血治疗同意书, 检查同意书的内容是否逐项填写完整, 患者及患者委托代理人、经治医师签字是否规范
③临时医嘱中, 在备输血前, 有无显示初查血型
④输血病程记录 (包括手术中进行输血的患者记录) 是否规范完整, 输血记录有无单列记录, 有无注明输注品种、单位、血袋号以及输注后效果、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⑤输血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⑥患者有输血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是否进行及时处理, 是否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并回送输血科
(7) 出院小结的诊疗经过中有无输血情况记录
2结果
2.1病案不合格率见表1:
2.2不合格病案具体分析如下:
(1) 病案首页中血液用量未填写, 或填写与实际不符, 其中1例填错血型
②输血治疗同意书中项目填写不全, 缺少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经治医师未签名
③输血前未初查血型
④患者输血后, 5份病历中有7次病程记录中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输血病程记录过于简单, 没有说明输血理由及进行疗效评价, 有的只写了血液成分名称及用血量;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输血, 但病程记录或手术记录中没有体现, 有的有记录但血液成分或用量错误
⑤输血护理记录漏记, 或记录不规范, 没有注明输血开始及结束时间
⑥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了输血治疗, 经治医师在出院小结的诊疗经过中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3总结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输血;管理;疗效评估;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4-01
困擾输血界的问题主要是血制品的持续短缺,为满足临床正常用血,除了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以外,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血液资源,将有限的、宝贵的血液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用血涉及科室和环节较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滥用血制品和给血错误依然存在。各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强输血科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对宝贵的血液资源进行全程控制,我院输血科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效输血的评价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行的运作,现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输血知识
输血科既是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也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科室。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测测血型、做做交叉、发发血的检验科血库,我们还肩负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职责。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它的使用适应症非常有限,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存在滥用的情况[1]。输血工作犹如“双刃剑”,力求“趋其利,避其害”,输血科应该定期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例如血液质量、成分血适应范围、不良反应的确认和处理、新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收集,提交到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找到较适宜的解决方案,至少每年进行一全院用血科室医生培训,若有条件可以邀请当地临床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成分血使用范围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临床医生的困惑,提高全院临床用血理论的整体水平,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二、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积极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输注
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人情血”、“安慰血”过多,自体输血很少,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机会[2]。如何有针对性的掌握输血适应症,将临床输血分为内科输血和外科输血两大类,特别是对内科慢性失血的处理,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针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需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降低或已丧失功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的高低不是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指标,而最好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者暂不输血,慢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科医师同时要起到指导临床外科医师合理用血的作用,对每例拟输血患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血量<800 ml,不必输血。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麻醉科需向输血科提供出血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凝血系列指标等,将其基本参数列入到整体输血方案中。出血量在800~1500ml输注红细胞即可,出血量1500~2000ml, 增加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出血量>2000ml再增加冷沉淀。出血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血液成份去止血,有止血功能的血液成份有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
三、输注血液制品后疗效的评估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血液输注疗效进行评价。对于输注红细胞得患者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输血疗效进行评估,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期望血红蛋白值=输注红细胞单位数*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血容量-输注前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期望血红蛋白值,与输注后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值之间的比较、评价;对于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输注后1小时或12小时对其PPR进行评价: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血小板总数*2/3)[4]。对所有的疗效评估进行记录,对符合输血目的达到输血效果的输血过程进行关闭,对疗效欠佳的输血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努力做到每一次输血合理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医生对输血指针的把握差异导致临床输血疗效评估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四、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文档对一次输注全过程进行管理
让信息化全程参与临床输血管理,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又快又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行为,促进了输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5]。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对每一份临床用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满足规范的用血流程:从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指针评估、临床输血全程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临床用血疗效评估等。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完成输血各环节的记录,月底对其总结分析,对临床输血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从而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抢救和防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输血事业日益发展和输血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输血观念、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发展到输成分血,由原来单纯支持治疗到安全、合理、科有效。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仓储(收血、放)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
[2]刘志军,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1,31(11):518-519.
[3]王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J].重庆医学,2004,12(2):125-127.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年终工作总结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输血治疗更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检测技术的局限,以及新病毒的出现和未知病毒的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还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即便是经过严格程序检验合格的血液,也可能会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几率。此外,输血还可能出现过敏、溶血、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2012年我们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将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多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
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四、监督了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定期检查血液贮存管理情况,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输血病例都符合输血指征。成份输血率达到99%以上。全年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剑阁县中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5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医院开展输血工作的管理、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输血安全。
二、制定院内各种血液成份与安全输血的医疗政策。
三、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监督本院输血业务工作、输血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等输血新技术、新理念,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四、分析、评估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发生原因;定期组织分析、评估特殊输血病例或不合理输血病例;组织专家对重大输血差错、事故进行鉴定,并向医院提交总结性报告和结论
五、加强血库与临床各科的联系,处理、协调临床与输血工作之间的各种问题。
六、掌握医院血液使用情况,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014输血管理委员会文件 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和人事变动情况,现对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适当调整,现公布如下。
巩义市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银宽 医院院长 副主任委员 卢跃峰副院长
委 员: 白龙伟 康晓军 杨晓琴 李延敏 徐遂转 杨俊红 宋 磊 康会涛 贾延庆 李露江 张俊香 孟秋丽 杨素贞 乔孝武 康海霞赵仁兴 王艳红
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部门:医务科(由宋磊同志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输血科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输血科。办公室主任: 康晓军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在委员会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医务科、输血科负责召集并做好会议记录,并负责准备会议资料。委员会会议须有2/3以上人员参加为有效。
3、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报院长或院办公会同意后生效。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制度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国家在输血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3)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本季度的输血工作,并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及时反馈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
(4)医务科和输血科负责执行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或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院长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医务科为具体负责临床用血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医务科、供血库共同负责临床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三、认真贯彻临床输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我院临床输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四、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五、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不定期检查临床合理输血、输血文书书写情况。
六、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七、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进行教育培训。
八、分析临床输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九、指定医务科、输血科负责临床紧急输血、特殊输血、大量输血的审批、会诊和指导。
十、临床用血科室主任为临床用血管理责任人,有义务对科室临床用血安全进行培训、指导,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
十一、每年至少召开4次输血委员会工作会议,动态监控临床输血的制度落实。审核输血计划和实际输血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
十二、承担上级主管部门或我院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十三、在发生紧急状况或平时我院库存血量难以保证临床输血需求时,巩义市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应急处理指挥工作,是全院临床输血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1、办公室接受院长、主管院长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全院临床输血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2、负责组织召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会议,并做好记录。定期组织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输血情况,对临床输血质量进行评价、总结、公示,提出整改意见和处罚措施,对持续改进情况进行持续追踪,不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3、每月对临床用血科室和输血科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抽查临床输血病历,对输血病历质量和医生掌握输血适应症情况,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析。
4、每季度对临床输血检查情况进行总结,上报医务科,做为医疗考核的重要指标。
5、定期组织临床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有效输血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和安全合理用血知识。
6、定期编辑临床输血管理和合理用血知识简报。
7、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病人病情危急等危急情况下,由办公室主任请示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启动《巩义市人民医院临床输血应急预案》,并在主任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7
1 成分输血的理论
成分输血是指以现代的分离技术, 对采集的全血迅速将有效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分离成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 选择输注其所缺乏的成分而达到有效输血的目的。
依据科学实验证实, 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温度是不相同的:红细胞一般为 (4±2) ℃, 白细胞和血小板为 (22±2) ℃, 新鲜冰冻血浆为-30℃以下。为了使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必须将各种血液成分分离, 按各自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一般说来, 血液保养液提供的保存期是针对 (4±2) ℃保存条件下的红细胞输入受者体内后存活率≥70%的标准而言的。现有的ACD-A或CPDA保养液提供的保存期是35 d, 完全可以满足这一质量标准要求。离体后于 (4±2) ℃保存的白细胞5 h~7 h即失去功能, 3 d开始溶解, 5 d基本上全呈破碎状, 但细胞上广泛分布的人白细胞抗原 (HLA) 抗原性依然存在。既往输过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HLA抗体的患者, 应用此种血液制品后可引起非溶性输血反应。离体后与 (4±2) ℃保存的血小板12 h即失去功能, 24 h即有明显被破坏的迹象。主要原因是血小板遇冷后在形态上发生变化, 由盘状变为球状, 容易聚集和破坏, 输入人体后, 其存活期短, 但其表面携带的抗原性依然存在。血小板表面有三种抗原:ABO、HLA-Ⅰ类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 , 其中HLA-Ⅰ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在 (22±2) ℃条件下, 国产袋可保存1 d~3 d, 进口袋可保存5 d~7 d。离体后6 h凝血因子的数量及活性即开始降低, 尤其是不稳定的Ⅴ (第五) 和Ⅷ (第八) 因子, 但在-30℃以下所有凝血因子均可保存1 a。所以, 富含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要在采血后6 h内完成。即使 (4±2) ℃保存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完好, 但200 m L全血中含有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达不到临床上的最低治疗剂量 (仅为1/10治疗剂量) 。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低治疗剂量的绝对数分别为1×1010个和2.5×1011个。
2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与全血相比, 成分输血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疗效高, 针对性强。特别是可以将血液成分提纯, 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血液制品。把多个供血者的同一血液成分混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 输注后疗效显著提高。如一个70公斤体重的患者, 血小板减少, 有严重出血, 血小板计数为10×109/L。要将血小板提升到50×109/L, 大约需要3200 m L全血, 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患者根本无法耐受如此大量的血液, 但机采浓缩血小板一个治疗量 (≥2.5×1011) 容量约150m L, 输注后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再者, 医院输注的全血多是库存的, 血小板、凝血因子的活性基本消失, 对于需要这些成分做治疗的患者毫无意义。2、安全性高。血液成分非常复杂, 红细胞血型有26个、400多种抗原, 而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也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因此, 全世界人群中除同卵双胎外, 血型几乎没有完全相同者, 成分输血最大程度避免了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 只选择患者缺乏的成分, 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避免或降低了免疫反应的发生率。3、成分输血可避免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电解质紊乱等输血不良发应.4、成分血稳定性好, 浓缩包装, 便于运输和保存。贮存于ACD保养液中的全血在4℃一般只保存21d。分离提纯的各种血液成分, 在适宜条件下可长时间保存, 有利抢救治疗的需要。干燥剂型血液制品更具有长期保存和便于运输的特点。5、一血多用, 一份宝贵的血液可进行分离、提纯, 分别制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各种不同成分, 有限数量的血液可供更多病人的治疗, 既节约血源, 减轻社会、个人负担, 又使血液的各种成分得到合理、科学的利用, 避免全血输注所造成的浪费, 这在当今血源紧缺的形势下尤为重要。6、血站制备可长期低温储存的冷冻红细胞和血小板, 解冻处理后即可输注, 极大的方便了偏型、稀有血型及急需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抢救。
3 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及其适应症
随着血液成分离技术的进步和分离机的广泛应用, 成分血的品种不断增多, 质量也不断提高.现常用的品种有。
3.1红细胞制剂包括浓缩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 主要用于治疗各科急慢性贫血;
3.2粒细胞制剂, 仅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对抗生素无效的患者;
3.3浓缩血小板制剂, 是治疗各类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的唯一疗法;
3.4新鲜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迅速补充各类凝血因子及用于血浆置换术;
3.5血浆蛋白制品, 其中白蛋白、血浆蛋白溶液用于血管内外白蛋白的缺乏, 而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 治疗某些免疫缺陷等;
3.6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等因子, 用于治疗血友病甲、低纤维蛋白血症、严重创伤、出血等[1]。
4 输全血治疗方法可能产生的缺陷
免疫性过敏反应与免疫性溶血反应, 多是因为输入一些无必要的血液成分 (抗原) 而引起;发热反应, 多因输入死亡的白细胞、血小板而引起。 (因血液在4℃~6℃库存天后, 白细胞、血小板全部死亡) ;非心源性肺水肿, 因白细胞发生凝集后堆积于肺毛细血管而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多因输入HLA抗原引起, 此抗原大量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中;微聚物形成所致的反应, 多因输入库存1周后的全血所引起。全血库存1周后, 白细胞的核和血小板形成约20μm~80μm大小的凝聚物, 若大量输入, 则会发生肺功能不全。
5 成分输血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生旧的输血观念未变, 他们认为全血“全”, 出什么, 补什么。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 没有全血就输“红细胞+FFP[2]”以达到输全血的目的。许多医生给患者输注FFP是为了扩张血容量、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不仅效果不好, 而且冒很大风险。扩张血容量可以用其他胶体溶液, 增加营养可以用氨基酸、脂肪乳等, 增强免疫力可以用丙种球蛋白, 这样做不仅效果好, 而且没有风险;个别输血科或血库不能或不愿抵制这种不合理要求, 或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而主动搭配FFP;血站、输血科有富裕的FFP供应。成分输血的目的是:一血多用, 节约血源;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FFP与红细胞搭配使用或者把FFP当作扩容剂、营养液、免疫增强剂来使用, 都是不合理应用[3]。这种用法不仅违反了成分输血的宗旨与原则, 不能达到成分输血的目的,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大大增加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
6 讨论
全血是制备成分血的原料, 它能同时制备出红细胞、FFP、冷沉淀等各种成分, 因此, 推行成分输血能做到一血多用, 显著地节省了血液资源[4]。成分血具有高纯度 (成分相对单一) 、高浓度、体积小等特点[5], 故能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 减少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节约血源等优点, 是今后输血疗法的发展方向, 同时, 也要杜绝不合理使用成分血的现象, 树立新的成分输血观念-缺什么, 补什么的观念。总之, 用于治疗由于缺乏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所引起的疾病。这样可以一血多能, 充分发挥血的最大作用。我国《输血法》也规定了医疗机构要推广输血新技术, 重点是成分输血, 制定了等级医院成分输血达标的具体指标.如今, 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医院、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输血现代化的方向, 它使人们在接受输血时更安全、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阎东河, 姜美林《现代临床输血技术》2003.799102.
[2]单闯.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新观念[J].现代实用医学, 2003, 15 (9) :583-585.
关于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篇8
关于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技术水平,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现将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制度、职责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委员会由院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负责人组建而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输血科(检验科)。
二、委员会成员组成(一)主任:钱丰,业务副院长
(二)办公室主任:兰昌容,输血科(检验科)主任
(三)成员:钱萍,医务科科长
胡利群,护理部主任
付永秀,内一科主任
赖俊波,内二科副主任
徐勇,外一科副主任
李永定,外二科主任
陈金凤,妇产科主任
周中秀,儿科主任
周林,新生儿科主任
何剑,急诊科副主任
三、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承担医院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特此通知!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9
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加强临床用血指导,使医疗用血更安全、更科学,更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情况,现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现公布如下。
主
任:匡英全 副主任:胡静斌
成员:莫阳娇吴华伟
李胡萍
各临床科室主任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检验科,由李胡萍负责日常工作。附件: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在委员会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医务科、检验科负责召集并做好会议记录,并负责准备会议资料。
3、严格执行国家在输血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4、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本季度的输血工作,分析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并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及时反馈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
5、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医务人员参加临床输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和安全合理用血知识。
6、临床用血科室主任为临床用血管理责任人,有义务对科室临床用血安全进行培训、指导,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
7、在发生紧急状况难以保证临床输血需求时,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应急处理指挥工作,是全院临床输血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
8、医务科、检验科接受分管院长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全院临床输血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9、每月对临床用血科室和输血科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抽查临床输血病历,对输血病历质量和医生掌握输血适应症情况,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析。
10、每季度对临床输血检查情况进行总结,上报医务科,做为医疗考核的重要指标。
临床用血计划
为完善我院血液管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有关规定,加强血液库存科学管理,避免浪费资源保证临床用血的及时和用量,保证急诊用血的供应,经过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本计划
一、年用血计划:
1.统计上一年每月的用血总量,各种血液制品的用量。2.统计上一年的成分用血率,总结归纳,提高成分用血。
二、特殊血液的计划用血:特殊血型(RH阴性),要提前通知血修水县血库进行预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1.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结合月质量检查,对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检查人员:由医务科、院质量检查小组成员。
2、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5份。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要求,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三、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3、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上报医务科,经请示院领导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四、《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并根据备血量,要有各级审批签字。具体申请详见我院《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管理制度》
五、输血相关病程记录
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及适应证的评估情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色素等。
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将输血过程以“输血记录”的形式记入病历:内容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历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检验科,并由检验科报送修水县血库。
3、经治医师应当将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包括症状、体征、红细胞、血红蛋白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续输血指征等。
六、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
1、《临床用血申请单》交修水县血库保管、《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存放在病历中保管;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10
关键词:安全输血,护理,管理
自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多,安全输血已经成为输血领域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是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临床输血护理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熟练掌握应用输血护理技术,加强输血理论学习,掌握各种成分血的输注方法,了解输血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处理,做好输血护理工作,是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安全输血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讨论规范输血护理,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1 培训和胜任评估
1.1 加强输血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对输血过程所涉及的所有临床护理人员,组织其经常学习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定期举行对输血新技术、新观念理论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常用的各种成分血应熟练掌握输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技能,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效果,提高医院输血技术的整体水平。
1.2 加强学习效果评价,严格评估胜任
只有完成了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内容,通过了与输血工作风险水平相适应的胜任评估考核并注册的专业护理人员才可参与临床输血过程。
2 规范输血护理,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2.1 强化输血护士技术操作规范,严格遵守输血查对制度
2.1.1患者身份核对
护士在采集配血标本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当面核查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身份,患者必须佩戴身份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必须与患者身份腕带上的信息完全一致。
2.1.2 血液标本采集
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标本的贴签,应在患者身边连续完成,不宜中断。采集标本时要求有两名医护人员在场,按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个完成,认真查对,避免混淆。采集标本时不允许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右旋糖酐、脂肪乳和肝素等可干扰配血结果,应在输注前抽取血标本或标识备用。采血者必须在采血管上签名。
2.1.3 血液标本运送
血液标本的运送必须由经过培训和胜任评估的工作人员承担,标本送达后和实验室人员认真核对标识信息并确认,同时做好标本交接登记,严防采错、送错、漏送配血标本。同时对患者身份标识信息修改或补充,应对此“零宽容”。对输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发现,输错血液事件主要是人为差错所致[1]。
2.2 加强责任、质量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2.2.1 血液成分领取
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双方应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确认制度”[2],不能流于形式。一名医护人员一次只能取一名患者的血液,一次最多提取800 ml血液(抢救大出血患者除外),同时记录取血日期和时间及取血人员身份标识信息。
2.2.2 血液成分运送
血液制品的运送要稳、轻,避免剧烈震荡,气候寒冷时要注意保温运送,以防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2.2.3血液成分输注
输注前双人在床边再次对接受输血的患者身份进行全面核查,无误后,呼唤患者的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小儿或语言障碍者,应由其父母或陪护者证实患者身份,并将其与患者身份腕带进行核对,护理人员应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效果,熟练掌握各种成分血的输注操作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输注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若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血液应在离开温度控制的储血冰箱后4 h内输注完毕。如果取血后患者不能及时输注,血液制品不得存放在病房或家用冰箱,且血液成分的领取、运送、接收,都必须有明确的审核跟踪记录。
2.2.4 加强输血过程中的护理监护
临床输血护理工作应严格管理,加强监护,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保证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护理工作者应主动加强学习掌握各类输血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处理原则和常规。输血前应告知患者及陪护者,如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巡视,在开始输血前60 min,开始输注后15 min,输血结束后60 min内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表现、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排尿情况、皮肤黏膜情况,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手术患者要注意刀口渗血情况,在随后24 h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输血反应。尤其最初的20 min,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2.3 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文书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与输血直接相关的条文明确了“无过错输血造成不良后果的”属非医疗事故范畴[3],但必须有完善的输血医疗文书作保证[4]。如何证明输血过程中的每个工作环节安全无差错,完整规范的输血病历记录了整个输血过程,可证实特定标准已被采用,是安全输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3.1 建立良好的就医环境
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用娴熟的技术、和蔼热情的态度,让患者感到舒心、安心,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的配合输血治疗。
3.2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因人施护
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心理需要实施不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解除患者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达到输血治疗的目的。
3.3 加强输血宣教工作,普及输血知识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治病救人,又可以传染疾病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前应了解输血风险的客观存在,获得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确了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承担的输血风险。
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是输血实施过程中最开始和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做好输血护理工作,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郭永建,褚晓凌.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及其对我国输血安全的启示[上].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90-996.
[2]郭永建,王洪燕.持续规范开展临床审核是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的关键.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326-330.
[3]邱艳,张评,高国静.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21-923.
输血科工作总结 篇11
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带领和关怀下,在院各科室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下,全科职工齐心协力,注重抓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输血科的标准操作,较好的完成了科室要求输血科目标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合临床输血工作:积极配合临床个科室常规和紧急供血输血工作,准确、及时、无差错。帮助科室人员和新来的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输血科的各项工作和交接工作。
二、积极开展输血科室内血液使用的安全质量控制和认真参加和学习血站组织的加强输血科质量质评工作各项会议。及时向领导汇报和落实参加的会议精神。
1、输血科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血型正反定型操作,输血科冰箱的温度控制(恒定在2~6℃)。
2、积极认真参加向其他单位学习工作:
通过参加此项学习,提高了我科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整体素质:
1、按照实验室验收标准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全科人共同努力和帮助下,建立健全了科室管理文件(包括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各级人员责任),质量管
理文件,输血科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实验室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等等。为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配血效率和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输血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受领导关心和帮助指导,至此在精神面貌、工作热情、工作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四、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从整章建制抓落实入手。落实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去进行各种操作,按照仪器维护按日、周、月、年维护要求去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按照所开展的工作要求、特点、项目去开展业务学习。今后力争抓出成效。五、二零一二年工作任务、目标:
1、继续认真落实综合目标管理,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医院管理年的标准以质量为生命,全面提高输血科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2、积极配合临床输血工作,进一步加强输血安全和效率。
3、认真学习、撰写论文、抓好帮助新进人员的各种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1、血库管理中,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一丝不苟,形成惯性,仍有些欠缺。
2、思想教育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多奉献,少索取,精诚团结。
3、输血科质量控制体系中,应注意加强每一系小环节,从而保证配血输血质量,准确无误。
4、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的比率,合理利用血液,杜绝浪费。
输血科负责人:刘宏伟
2015年输血分会工作总结 篇12
2015年是分会成立的第三年,是分会开展学术活动的第二年。在医学会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及柳州市各医疗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我们分会按照年初拟定的计划逐步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2015年12月23日召开分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工作会议,总结如下:
一、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术活动。1、2015年4月28日开展分会第一次学术活动会议,总计9家医疗单位,共计19名输血工作者参加。由柳州市工人医院及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派代表讲课。2、2015年6月30日开展分会第二次学术活动会议,总计8家医疗单位,共计24名输血工作者参加。由柳州市工人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派代表讲课。3、2015年8月25日开展分会第三次学术活动会议,总计10家医疗单位,共计37名输血工作者参加。由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柳铁中心医院派代表讲课。4、2015年10月27日开展分会第四次学术活动会议,总计9家医疗单位,共计23名输血工作者参加。由柳州市龙潭医院及柳州市中医院派代表讲课。
在我们召开的4次学术活动中,每次学术活动平均有9家医疗单位、26名输血工作者参加,积极性都很高。
二、2014-12-29日召开分会主委会议,总结2015年分会工作,拟定2016年工作计划。
三、进步:
1、今年已经是分会学术活动开展的第3年,以往没有参加的学术活动如谭中人民医院、柳钢医院、荣军医院、二空医院等今年多次派人参加。
四、存在问题:
1、参加学术活动的人数增长不明显,今后还需要多多宣传。
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分会的宣传工作,让更多医疗单位和输血工作者参与进来。并努力申请一个更加宽敞学术活动场地,以便我们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柳州市临床输血分会
临床输血总结 篇13
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及临床各科主任参加 会议由医务科长李建军主持。
输血科主任对2012全年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总结,结合各科室输血病历记录的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并细化分析了三级医院评审中对输血管理的要求,希望相关科室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科主任积极发言,积极探讨了血液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实施的方案,术中与麻醉科共同进行血液稀释进而节省血液资源的一些相关经验。输血科对输血指征控制及应用新技术对血液输注严格把控进行了交流,为加强合理输血管理增加了保障。输血科预计在6月份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培训。
输血病历总结2月份 篇14
输血疗法作为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较广泛,输血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也越来越大,临床输血是血站及医院医疗、医技、护理众多人员先后参与,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不规范操作,都可能影响输血治疗,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医院输血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临床各科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医院各临床科室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掌握用血的指征,完善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加强输血后疗效评估,严格掌握大量输血、备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安全有效用血。
医务科对我院2014年2月的32份输血病历(妇产科6份 ICU 3份 内四科13份 外二科3份 外一科2份 内五科2份 外三科1份 内三科2份 外四科1份)进行检查,我院在临床输血病历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一、输血表单问题 长期以来,临床输血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临床输血的第一个环节——规范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却很少被重视。我院大多数医生都能认真负责的填写申请单,少数医生责任心不强,记录不完整,不及时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造成项目空缺,有些医生不重视填写的重要性,认为只是一个手续而以,有的不知道规范填写的要求,甚至无申请(主治)医师签名,另外在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监管,制度执行不力。
①无输血表单(输血前评估、输血全进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主要科室有外一科、外四科 外三科。
②表单不全,主要科室有ICU 外二科。
③输血表单放置顺序不对,主要科室有内四科、内三科、内五科。④输血表单为老单子,主要科室为ICU 外二科。⑤输血申请单无主治医师签字,主要科室有内五科。
二、输血病程记录问题
输血病程记录详细能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隐患,临床医生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准确、规范、完整地记录病程,这种做法不但是科学用血、规避输血纠纷的重要措施,而且是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部分科室输血治疗病情记录不完善,一带而过,过于简单。
三、输血指征问题
临床输血指征掌控不严格。临床输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对血红蛋白在9克以上或手术用量在400ml以下者,除家属亲友互助献血外,原则上不得申请用血。(116706 李井成在外四科手术时输血300ml)。
【输血委员会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输血管理委员会2015工作计划09-15
输血委员会制度10-13
61号关于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通知07-29
输血工作总结10-29
基层医院输血工作管理06-13
医院输血科工作计划09-16
2022年输血科工作总结06-15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05-16
输血记录07-18
输血知识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