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工作总结

2024-10-29

输血工作总结(通用8篇)

输血工作总结 篇1

输血工作总结

输血工作总结1

20xx年,对于输血管理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科室从检验科分离成单独的科室;在这一年,我们第一次在全院进行了系统化规模化医务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在这一年,实行了血型、配血实验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与指导,提高了我院输血实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执业水平;在这一年,我们协助卫生局医政科和市中心血站到全市基层医院进行输血科建设、输血科学合理性调研和技术指导,并帮助七家医院完成了输血资质的验收工作。

一年来,(截止12月20日)输血科用血总量达750000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668200毫升、血浆48150毫升,血小板1152单位,冷沉淀63单位。现就科室在具体工作当中的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借着这次科室独立需要完善各种制度的契机,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业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高,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操作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严防差错的出现,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二、群力群策,不断学习,做好医院输血科的技术能量储备

其他医院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常常会在碰到输血难题时打电话来问。因为能力和知识所限,医院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一时也答不出。面对问题,面对难关,是退缩推诿,还是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我们选择了后者。同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知识面在不断地拓宽,思路也日渐广阔。每次当一个疑难标本被成功地检测,我们会兴奋地讨论实验的几个关键控制点和下次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总结标本疑难所在及解决要素。帮助别人的感觉是快乐的,而自我提高的感觉也是快乐的。在各医院的调研、验收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技术性、及管理文件依托方面的问题,同时邀请我们下去给所有用血科室相关人员授课。可以看出,大家在这方面的知识、技能需求还是很多。普及科学用血知识,提高我县的输血水平,任重而道远。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建立团结高效的战斗团队。

一个压抑郁闷,矛盾重重的科室不可能很好的开展工作,安全团结,具有融洽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一个科室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职工愉快心情的关键,也是高效工作的源泉,是一个真诚,平等,愉快的工作氛围,是每个人在对自己的同事友好友善理解宽容的基础上,愉快的相处,愉快的工作,大家都有集体荣誉感,集体认同感,只有这样,一个科室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团结高效,战无不胜的强大团队,一个和谐的集体,不只是科室内部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平和相处,也表现在与周围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我们科室总是坚定一个理念,那就是不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之。

虽然我们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科室的硬件建设,仪器设置,科室之间交流和对话,还要部分流程的设置改进等方面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明年的工作中,我们会针对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梳理和改进,促进我院临床输血工作更进上一个台阶。

输血工作总结2

200x年xx县人民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工作在州卫生局、县卫生局的监督指导、大力支持下,各用血科室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输血科库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200x年临床用血的各项任务。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我院成立了血液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担任主管领导,输血科负责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务科长进行监督管理。各医院还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为加大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用血的管理力度,我院对临床用血科室加大管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HIV的初筛检测,按照我县卫生局文件要求,受血者血液标本必须由医疗机构送往县疾控中心控制中心进行初筛检测。xx县疾控中心是目前我县HIV实验室唯一的法定单位。这样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更好地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高用血质量,对本院存在的问题,做出整改意见。今年我院输血科的硬件、软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确保了临床输血的质量关。

二、合理节约用血,确保输血安全,按照考核办法,主要针对:

1、年初根据20xx年用血量的xx%,制定出20xx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用血量的计划数。200x年全院共用血 人份。

2、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并根据临床多年形成的申请用血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用血量习惯,降低了备血量,杜绝了“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

3、积极开展输血工作。200x年全年共用成分血 袋。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的好处,及其风险,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

三、积极医院内各临床用血科室人员业务培训

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控制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20xx年我院的临床用血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但我们一定会按照州县卫生局工作要求,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20xx年的临床用血工作。

输血工作总结3

x病区于x月x日17:00进行了输血反应应急演练,演练中医护人员均能按照演练过程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在启动应急预案后能迅速检查、救治,及时有效地做好病员的安抚工作,并上报相关科室及部门。

由护理部领导带领各科室护士长、组长观摩后对演练进行了点评:从现场看人员、病室、物品准备及演练情景设计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参加演练的医护人员分工明确,护士在评估患者情况、确认为输血反应后,启动预案迅速,医生及时到达现场检查,给予处置,并且积极对病员进行安抚,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在临床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因此,我们根据医院制定各种预案进行学习,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应急反应能力,用最短的时间采取措施挽救病人生命,更重要的是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避免意外发生,保证病人安全,要做好以下措施:

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认真执行输血查对制度的“三查八对”,开始输血的前十五分钟严格控制滴数15~20滴/分,并守候观察,病员无不适可加快输血速度,40~60滴/分,加强巡视。

2、当前护士应掌握病区正在输血的病人,一旦病人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携带生理盐水一瓶,输液器一副,血氧仪到床旁查看。

3、评估病人情况:确认(或疑似)输血反应后,应立即呼叫医生,遵医嘱用药,采取相应措施,由另一名护士将剩余的血袋和输血器取回治疗室并与他人再次核对配血实验单,同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通过此次演练,使参加演练的人员得到锻炼,其余护理人员通过观摩对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加深了理解和进一步规范了应对流程及操作,对我科护理应急工作有了极大的促进,更明确了今后应急训练模式。

输血工作总结4

根据我院领导的有关部署,20xx年我院“医疗质量万里行”工作从20xx年5月正式开始,活动分三个阶段:20xx年5月—9月为自查自纠阶段;20xx年9月—10月为辖区卫生局检查阶段;20xx年10月—12月为卫生厅抽查及总结阶段。现将我科20xx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自查自纠阶段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作用,领导全院的输血工作

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自今年5月以来做了两件工作。第一件事是部署我院开展了贮存式自身输血工作,贮存式自身输血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的一种输血技术。由于临床医师对贮存式自身输血的认识不足,输血科工作人员不足,我院之前只是零星四开展此项工作。根据这种情况,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在解决输血科工作人员不足的基础上,加大了临床科室有关贮存式自身输血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临床医师对贮存式自身输血的认识。今年5月至8月我院开展的贮存式自身输血达例。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解决了我院用血紧张的问题。第二件事是对我院的总住院医师举办了一期成分输血的培训。我院是xx最大的医疗机构,受供血紧张的影响尤为明显,为促进我院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工作,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举办了成分血临床应用的培训解决了我院在供血紧张情况下如何科学分配血制品的问题。

在20xx年8月在xx市供血紧张的情况下,我院临床各科室的抢救用血的供血基本得到了保障。

二、科学、合理用血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院历来强调科学、合理用血,20xx年后我院成分血的使用率均为100%,进一步贯彻科学、合理用血我院主要抓严格输血适应症:一方面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不符合适应症的用血申请不予发血;另一方面从血制品的分配上向用血适应症明确的用血倾斜。我院既往术后用浆不少,而血浆置换、人工肝等用浆适应症明确的治疗又难以开展,采用用血分配倾斜政策后,血浆置换、人工肝开展多了,术后用浆少了,用血更加科学合理。20xx年上半年我院临床用血增加15%,远低于我院业务增长量,这是我院进一步贯彻科学、合理用血的结果。

三、保障血液供应,保证血液安全,输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保障血液供应既需要充分了解xx市血液供应紧张的规律,又需要认识我院血液需求的特点,我科充分了解以上规律和特点,制订了适合我院特点的用血计划,不仅贮存红细胞、血浆,而且实现了血小板的计划贮备,实时供给,这就充分保障了我院的血液供给。

保证血液安全:我院重点抓输血科建设,主要措施包括规范输血科管理,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多年来我院输血科基本做到了零失误,零输血纠纷。多年来,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维持在低水平。今年1—7月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02%—0.05%。

由于我科保障血液供给、保证血液安全扎实的工作,我院输血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输血工作总结5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临床用血法律法规,结合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加强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提高临床输血水平,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于20xx年年6月10日在四楼会议室举办了“全院临床输血知识培训”。现将此次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情况概述

此次我院举行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主要为临床输血知识。此次培训由输血管理委员会娄宏伟副主任讲解,历时2小时。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本次培训人员范围主要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手术室医技护人员、输血科医技人员,参训人员达60余人次 。

(2)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具体内容详见讲义。

三、培训效果评估

(一)通过培训使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

(二)全面提升了我院高临床输血安全意识,确保临床科学、合理、规范用血。参培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得到加强,安全用血、科学输血观念得以更新,与会人员均表示会将此次培训所学内容和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用血。

(三)进一步规范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做好血液安全使用工作,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四)此次培训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工作思路及建议。

输血工作总结6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输血治疗更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检测技术的局限,以及新病毒的出现和未知病毒的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还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即便是经过严格程序检验合格的血液,也可能会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几率。此外,输血还可能出现过敏、溶血、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20xx年我们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将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广元市产科急救用血管理规定》,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

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3批8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采供血机构专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 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 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四、监督了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

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定期检查血液贮存管理情况,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全年用血301人,输血病例都符合输血指征。其中红细胞悬液总计1758单位,血浆15100毫升,全血76000毫升,成份输血率80 。2%全年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输血工作总结7

20xx年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工作在昭通市卫生局、区卫生局的监督指导、大力支持下,在医院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用血科室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输血库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20xx年临床用血的各项任务。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我院成立了血液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担任主管领导,输血科负责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务科长进行监督管理。在等级医院创建过程中,我科积极参与医院临床用血各项规章及工作制度的逐步完善工作。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各项行业规范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为更好地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高用血质量,对本院存在的问题,做出整改意见。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完成了对输血科组织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储血室的实验室改造工作、购置储血冰箱、完善相关登记记录,使我院输血科的硬件、软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确保了临床输血的质量关。

二、合理节约用血,确保输血安全:

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合理调配血液资源,严格实行成分输血。截至20xx年11月31日累积完成输血283人次,共用成分血1054袋、血浆69280ml、红细胞悬液812.4u、血小板20u、冷沉淀34u。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测1000余次。

三、完成全院各类输血相关讲座、培训4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了“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全院讲座一次、开展“关于成分输血若干问题的探讨”全院培训一次,“输血不良反应”全院培训一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输血申请”全院培训一次。取得良好效果。

四、存在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科在本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1、需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2、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太少;

3、输血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输血工作总结8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输血治疗更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检测技术的局限,以及新病毒的出现和未知病毒的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还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即便是经过严格程序检验合格的血液,也可能会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几率。此外,输血还可能出现过敏、溶血、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20xx年我们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将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XX市产科急救用血管理规定》,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3批8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采供血机构专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 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 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四、监督了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定期检查血液贮存管理情况,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全年用血41人,输血病例都符合输血指征。其中红细胞悬液总计131单位,血浆1550毫升,全血800毫升,成份输血率:97.2%。全年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输血工作总结9

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带领和关怀下,在院各科室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下,全科职工齐心协力,注重抓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输血科的标准操作,较好的.完成了科室要求输血科目标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合临床输血工作:

积极配合临床个科室常规和紧急供血输血工作,准确、及时、无差错。20xx年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完成输血人次2784人次,临床用悬浮红细胞1239U,血浆224790ml,血小板204人份,洗涤红细胞90U,冷沉淀70U,成分用血比例99。96%。参加全国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共三次次,项目包括ABO正定型、ABO反定型、RH(D)定型、不完全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三次质评成绩均为为合格。20xx年3月参加青海省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均为合格。

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积极开展输血科室内血液使用的安全质量控制和认真参加和学习血站组织的加强输血科质量质评工作各项会议。20xx年4月19日一人参加20xx年输血学术年会,会议中尤其在输血新技术,新方法和输血学科研开展学术交流。20xx年6月两人参加由青海省血液中心组织的20xx年输血质量管理培训班,培训会议对20xx年全省输血质量检查进行督导反馈,20xx年6月20—22日一人参加20xx年青海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会议暨青海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会议汇报20xx年全省室间质评工作督导情况,安排部署20xx年全省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输血科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20xx年6月14日举行全院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积极认真参加学习工作:通过参加学习,提高了我科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室实验室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从整章建制抓落实入手。落实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去进行各种操作,按照仪器维护按日、周、月、年维护要求去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按照所开展的工作要求、特点、项目去开展业务学习。科室管理和自身建设情况: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重点落实了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

四、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工作:

加强了输血前、中、后的检查力度,每月召开一次专业例会,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按照要求落实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定期对输血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评价、分析,制定整改措施。临床输血管理质量,严格落实临床用血、登记制度,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和保存所有临床输血文件及各种记录。

五、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不足:

开展微柱凝集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不规则抗体以及交叉配血,微柱凝集法简单,不需洗涤,对阴性结果不需确证试验,使不完全抗体检测理论“金标准”成为临床的“金标准”。多份标本一次离心出结果,有利于临床大量标本检测。具备准确、敏感、标本用量少、结果保存时间长、易于标准化、操作更安全优点。彻底避免任何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并且进一步完善科内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输血医疗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改进持续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有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回顾一年工作,我科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太少;对输血指征检查不够严格,输血后输血病程及输血后评估监督力度不够,仍存在少数科室未完成输血后评估,输血相关知识全院普及培训安排较少。

输血工作总结10

半年来,输血科在医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各临床科室的大力配合以及科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促进输血科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输血科在20xx年上半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第一点:科学合理用血

加大了对输血适应症的审查力度,使大家更加认识到输血是救治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但它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现代输血的至高理念是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性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

把科学、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血液是无价的,是献血公民爱心的无偿奉献,同时,血源总体来说是紧张的、短缺的,因此,必须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才能保证临床用血。同时,临床用血是一门科学,是否合理也体现科学水平和科学态度。因此,我科再使用时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浪费和滥用各种血制品。

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输血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使业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高,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操作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业务工作。严防差错的出现,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第二点:以质量为核心

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试剂的认购、入库和领用制度,消毒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和报废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

第三点:开展新项目

如血小板配型、血栓弹力图凝血检测等,逐步替代现在的凝聚胺交叉配血法,采用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稳定的卡式抗人球交叉配血法,彻底避免任何差错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进一步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在高起点的基础上确保学科发展。注重业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引进输血方面的的人才,充实输血科的技术力量。

第四点:计划用血

不能把血液作为“补品”给不需要输血的病人。严格审查输血申请单,对不符合要求的输血拒绝发血。我科根据医院规模,床位以及平均每天的用血量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定期向济宁市血站提出用血计划,同时作好输血记录。

在即将到来的下半年,临床用血工作依然艰巨和繁重,但我们一定会按照医院的工作要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再接再厉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输血工作总结11

本5月在我科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输血工作井井有条。截至5月31日,全院用血情况见下表:

输血病历检查结果如下:

1、 输血申请单或治疗同意书填写合格率30%,不合格原因是:输血目的不准确、没达到用血指征、申请血液制品名称与剂量不准确、无医师签名等部分缺少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

2、 输血记录准确、完整率达到50%,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手术科室无输血记录情况严重。无输血评价或输血评价欠准确、评价不及时、评价过太简单。无实验检查等。

3、 非手术科室越级申请现象时有发生。

4、 手术科科室对血浆的输注指征把握不严。

二、6月工作计划:

1.继续严格把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关,坚持每月做好临床输血病历抽查工作并及时上报医务科。纠正我院临床医生用血习惯,杜绝“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

2.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监督和制度的落实,加强临床科室主任、输血科的审核职能,严把合理用血质量关。

3.继续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工作,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输成分血的好处,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医院成分输血率目标达到100%。

输血工作总结12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我科较为完美的完成了本的质控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 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全科人员的配合下我们建立了输血科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万无一失。我们始终坚持输血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和建设,为临床提供安全放心的血液。同时我们结合本科室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输血科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操作,细化分工,使输血科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二 积极参加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落实日常质控工作

本我们参加了省临检中心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卫生部血型的室间质评活动,均取得满分的优异成绩,提升了本实验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可对本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不间断的对比和审查。本科室的每日指控也按规定进行操作,进一步加强了对本科室实验室环境的检测。

三 加强科学合理用血,避免血液制品滥用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临床各科室的配合下,本质控工作的重点之一,科学合理用血取得了重大成果,滥用血液的问题得到了很大遏制。科主任不间断对全员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用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坚持严格审查输血申请单,把控输血指证,对于不符合输血情况的一律不予发出血液。不合理血液制品使用情况的减少不仅节约了血液,也缓解了血液紧张的局面,同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大大减少,尤其血浆制品的使用比起去年减少了将近一半,进一步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工作总结13

一、健全管理机制。医院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输血工作会议。建立了院内输血相关制度、流程,并对输血制度流程进行了培训。编写了《临床输血制度汇编》,加强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医护人员人手一册,方便学习、查阅。

二、强化病历质控。每月随机抽取终末输血病历,针对输血医学文书各项进行检查,包括输血前检查、输血同意书、病程记录、输血适应症等指标。每季度汇总发布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简报一份,对全院季度用血情况进行通报。

三、加强输血培训。针对医师、护理、新入院职工,每年至少组织1—2次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内容涉及合理用血、法律法规等内容,保证用血安全。四、实现信息化管理。引进了院内输血管理系统,实现血液的出入库管理、输血医嘱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查、费用管理、血液库存预警等多项功能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了临床用血,保证了输血安全;引进了冷链管理系统;为手术室配备了自体血回收机,为每个临床科室配备了取血专用箱,20xx年上半年自体血回收达到89例,大大减少了异体用血量。

输血工作总结14

20xx年宾川县人民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工作在州卫生局、县卫生局的监督指导、大力支持下,各用血科室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输血科库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20xx年临床用血的各项任务。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我院成立了血液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担任主管领导,输血科负责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务科长进行监督管理。各医院还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为加大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用血的管理力度,我院对临床用血科室加大管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HIV的初筛检测,按照我县卫生局文件要求,受血者血液标本必须由医疗机构送往县疾控中心控制中心进行初筛检测。宾川县疾控中心是目前我县HIV实验室唯一的法定单位。这样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更好地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高用血质量,对本院存在的问题,做出整改意见。今年我院输血科的硬件、软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确保了临床输血的质量关。

二、合理节约用血,确保输血安全,按照考核办法,主要针对:

1、年初根据20xx年用血量的xx%,制定出20xx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用血量的计划数。20xx年全院共用血人份。

2、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并根据临床多年形成的申请用血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用血量习惯,降低了备血量,杜绝了“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

3、积极开展输血工作。20xx年全年共用成分血袋。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的好处,及其风险,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

三、积极医院内各临床用血科室人员业务培训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控制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20xx年我院的临床用血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但我们一定会按照州县卫生局工作要求,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20xx年的临床用血工作。

输血工作总结15

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带领和关怀下,在院各科室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下,全科职工齐心协力,注重抓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输血科的标准操作,较好的完成了科室要求输血科目标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配合临床输血工作:积极配合临床个科室常规和紧急供血输血工作,准确、及时、无差错。帮助科室人员和新来的人员快速准确的完成输血科的各项工作和交接工作。

二、积极开展输血科室内血液使用的安全质量控制

认真参加和学习血站组织的加强输血科质量质评工作各项会议。及时向领导汇报和落实参加的会议精神。

1、输血科能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输血科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血型正反定型操作,输血科冰箱的温度控制(恒定在2~6℃)。

2、积极认真参加向其他单位学习工作:通过参加此项学习,提高了我科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整体素质:

1、按照实验室验收标准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全科人共同努力和帮助下,建立健全了科室管理文件(包括各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各级人员责任),质量管理文件,输血科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实验室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等等。为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提高输血配血效率和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输血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受领导关心和帮助指导,至此在精神面貌、工作热情、工作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四、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从整章建制抓落实入手。落实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去进行各种操作,按照仪器维护按日、周、月、年维护要求去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按照所开展的工作要求、特点、项目去开展业务学习。今后力争抓出成效。

五、二零一二年工作任务、目标:

1、继续认真落实综合目标管理,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医院管理年的标准以质量为生命,全面提高输血科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2、积极配合临床输血工作,进一步加强输血安全和效率。

3、认真学习、撰写论文、抓好帮助新进人员的各种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1、血库管理中,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一丝不苟,形成惯性,仍有些欠缺。

2、思想教育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多奉献,少索取,精诚团结。

3、输血科质量控制体系中,应注意加强每一系小环节,从而保证配血输血质量,准确无误。

4、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的比率,合理利用血液,杜绝浪费。

输血工作总结 篇2

1病历的抽取与检查

1.1病历抽取方法, 在电脑上查取2012年上半年所有实施输血行为的临床科室的病历, 共抽取输血病历200份, 其中内科输血病历40份, 外科70份, 妇产科60份, 儿科30份。

1.2病历检查内容

对所抽查的病历采取直接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

①输血病历首页记录, 包括所输血液成分, 数量, 填写的血型等

②输血治疗同意书, 检查同意书的内容是否逐项填写完整, 患者及患者委托代理人、经治医师签字是否规范

③临时医嘱中, 在备输血前, 有无显示初查血型

④输血病程记录 (包括手术中进行输血的患者记录) 是否规范完整, 输血记录有无单列记录, 有无注明输注品种、单位、血袋号以及输注后效果、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⑤输血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⑥患者有输血不良反应, 医护人员是否进行及时处理, 是否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并回送输血科

(7) 出院小结的诊疗经过中有无输血情况记录

2结果

2.1病案不合格率见表1:

2.2不合格病案具体分析如下:

(1) 病案首页中血液用量未填写, 或填写与实际不符, 其中1例填错血型

②输血治疗同意书中项目填写不全, 缺少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经治医师未签名

③输血前未初查血型

④患者输血后, 5份病历中有7次病程记录中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输血病程记录过于简单, 没有说明输血理由及进行疗效评价, 有的只写了血液成分名称及用血量;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输血, 但病程记录或手术记录中没有体现, 有的有记录但血液成分或用量错误

⑤输血护理记录漏记, 或记录不规范, 没有注明输血开始及结束时间

⑥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了输血治疗, 经治医师在出院小结的诊疗经过中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3总结

输血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输血;管理;疗效评估;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4-01

困擾输血界的问题主要是血制品的持续短缺,为满足临床正常用血,除了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以外,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血液资源,将有限的、宝贵的血液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用血涉及科室和环节较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滥用血制品和给血错误依然存在。各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强输血科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对宝贵的血液资源进行全程控制,我院输血科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效输血的评价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行的运作,现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输血知识

输血科既是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也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科室。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测测血型、做做交叉、发发血的检验科血库,我们还肩负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职责。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它的使用适应症非常有限,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存在滥用的情况[1]。输血工作犹如“双刃剑”,力求“趋其利,避其害”,输血科应该定期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例如血液质量、成分血适应范围、不良反应的确认和处理、新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收集,提交到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找到较适宜的解决方案,至少每年进行一全院用血科室医生培训,若有条件可以邀请当地临床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成分血使用范围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临床医生的困惑,提高全院临床用血理论的整体水平,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二、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积极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输注

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人情血”、“安慰血”过多,自体输血很少,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机会[2]。如何有针对性的掌握输血适应症,将临床输血分为内科输血和外科输血两大类,特别是对内科慢性失血的处理,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针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需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降低或已丧失功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的高低不是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指标,而最好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者暂不输血,慢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科医师同时要起到指导临床外科医师合理用血的作用,对每例拟输血患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血量<800 ml,不必输血。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麻醉科需向输血科提供出血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凝血系列指标等,将其基本参数列入到整体输血方案中。出血量在800~1500ml输注红细胞即可,出血量1500~2000ml, 增加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出血量>2000ml再增加冷沉淀。出血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血液成份去止血,有止血功能的血液成份有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

三、输注血液制品后疗效的评估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血液输注疗效进行评价。对于输注红细胞得患者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输血疗效进行评估,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期望血红蛋白值=输注红细胞单位数*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血容量-输注前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期望血红蛋白值,与输注后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值之间的比较、评价;对于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输注后1小时或12小时对其PPR进行评价: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血小板总数*2/3)[4]。对所有的疗效评估进行记录,对符合输血目的达到输血效果的输血过程进行关闭,对疗效欠佳的输血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努力做到每一次输血合理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医生对输血指针的把握差异导致临床输血疗效评估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四、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文档对一次输注全过程进行管理

让信息化全程参与临床输血管理,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又快又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行为,促进了输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5]。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对每一份临床用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满足规范的用血流程:从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指针评估、临床输血全程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临床用血疗效评估等。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完成输血各环节的记录,月底对其总结分析,对临床输血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从而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抢救和防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输血事业日益发展和输血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输血观念、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发展到输成分血,由原来单纯支持治疗到安全、合理、科有效。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仓储(收血、放)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

[2]刘志军,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1,31(11):518-519.

[3]王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J].重庆医学,2004,12(2):125-127.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

2009输血科年终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宾川县人民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工作在州卫生局、县卫生局的监督指导、大力支持下,各用血科室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输血科库人员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临床用血的各项任务。

一、科学合理地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提高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我院成立了血液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临床用血的副院长担任主管领导,输血科负责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医务科长进行监督管理。各医院还将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为加大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用血的管理力度,我院对临床用血科室加大管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用血手续和程序,特别是对HIV的初筛检测,按照我县卫生局文件要求,受血者血液标本必须由医疗机构送往县疾控中心控制中心进行初筛检测。宾川县疾控中心是目前我县HIV实验室唯一的法定单位。这样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更好地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高用血质量,对本院存在的问题,做出整改意见。今年我院输血科的硬件、软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确保了临床输血的质量关。

二、合理节约用血,确保输血安全,按照考核办法,主要针对:

1、年初根据2009年用血量的10%,制定出2010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用血量的计划数。2009年全院共用血人份。

2、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指征,并根据临床多年形成的申请用血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用血量习惯,降低了备血量,杜绝了“人情血”、“安慰血”的输用。

3、积极开展输血工作。2009年全年共用成分血袋。认真做好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的好处,及其风险,使患者及其家属放心。

三、积极医院内各临床用血科室人员业务培训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控制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普及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2016输血科总结 篇5

2016年在卫生主管部门和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血站同仁大力协助下,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1.到10月底,全年完成配发红细胞3786.5 单位、血浆272975ML、血小板140单位、冷沉淀693单位,手术室自体回收血140单位,同去年比总的用血量基本持平。

2.结合二甲复评要求,输血科对照规范和流程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按标准规范操作,增强责任心,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今年引进了全自动血型签定仪,对血型进行正反定型,确保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加强输血科质量持续改进,参加的省市级质控均为优秀。全年无血型差错发生、无病人自身因素之外引起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3.对照输血科规范建设要求,今年加强了对合理用血和输血病历的检查,每季度组织人员对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并把考核结果公布在OA上,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院输血病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发现少数病区对输血前后的评估还不够重视,在输血医嘱的规范上普遍存在医嘱不全,血型、品种数量未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2017年输血科总结 篇6

2017年这一年来,在院领导正确领导下在职能科室指导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认真做好血液制品的入库、出库工作,做好输血科各项登记记录及清洁工作,仔细准确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及时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没有输血反应的发生,很好地完成了本的输血任务。本具体的医院输血科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血液质量万无一失,临床用血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在我手中的全员质量意识,全面加强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适时修订完善输血科工作制度、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技术操作等规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坚持“在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所有缺陷都是可以避免的”等质量理念。众所周知:一般病人不输血,输血病人不一般;一般输血没问题,出了问题不一般!“输血工作无小事”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句口头禅。

2,在过去的一年里,输血科一共完成了红细胞悬液657U、新鲜冰冻血浆 17500ml、成分用血比例达 100%,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所要求的指标,交叉配血 355人次,及时参与抢救了 69 例危重病人,多次参与急诊用血抢救工作,无1 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

输血科

2017年12月19日

输血科2018年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科继续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职能科室指导下坚持加强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为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输血医疗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质量改进持续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有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响应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的号召,并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及督查整改工作。

一、为了使输血工作可持续发展,承担医院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实习生的输血教学任务,为医务人员培训输血医疗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在新的一年,为了保障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及时和有效,我科人员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备血,标本接收登记在普通标本接收登记本上,同时作患者血型鉴定。2,血袋入库时,先与取血人员共同核对血袋信息,并检查血袋完整否,血液质量合格否,再填写入库登记并签名。3,输血前检查登记应及时,如输血申请单不完善,应在我科电子信息档案内查询,如实登记。输血工作完后,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将输血申请单补充完整。4,交叉合血登记本登记时,每一袋血对应每一栏信息均应完整,不应有空格。5,护士来领血时,发血和出库登记本及输血记录单均应签名。6,不良反应回单接收时,应先检查护士填写是否正确,在共同做好登记并签名。

2018年我院的临床用血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但我们一定会按照医院及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2018年的临床用血工作.输 血 科

输血工作总结 篇7

1 成分输血的理论

成分输血是指以现代的分离技术, 对采集的全血迅速将有效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分离成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 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 选择输注其所缺乏的成分而达到有效输血的目的。

依据科学实验证实, 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温度是不相同的:红细胞一般为 (4±2) ℃, 白细胞和血小板为 (22±2) ℃, 新鲜冰冻血浆为-30℃以下。为了使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必须将各种血液成分分离, 按各自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一般说来, 血液保养液提供的保存期是针对 (4±2) ℃保存条件下的红细胞输入受者体内后存活率≥70%的标准而言的。现有的ACD-A或CPDA保养液提供的保存期是35 d, 完全可以满足这一质量标准要求。离体后于 (4±2) ℃保存的白细胞5 h~7 h即失去功能, 3 d开始溶解, 5 d基本上全呈破碎状, 但细胞上广泛分布的人白细胞抗原 (HLA) 抗原性依然存在。既往输过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HLA抗体的患者, 应用此种血液制品后可引起非溶性输血反应。离体后与 (4±2) ℃保存的血小板12 h即失去功能, 24 h即有明显被破坏的迹象。主要原因是血小板遇冷后在形态上发生变化, 由盘状变为球状, 容易聚集和破坏, 输入人体后, 其存活期短, 但其表面携带的抗原性依然存在。血小板表面有三种抗原:ABO、HLA-Ⅰ类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 , 其中HLA-Ⅰ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在 (22±2) ℃条件下, 国产袋可保存1 d~3 d, 进口袋可保存5 d~7 d。离体后6 h凝血因子的数量及活性即开始降低, 尤其是不稳定的Ⅴ (第五) 和Ⅷ (第八) 因子, 但在-30℃以下所有凝血因子均可保存1 a。所以, 富含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要在采血后6 h内完成。即使 (4±2) ℃保存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完好, 但200 m L全血中含有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达不到临床上的最低治疗剂量 (仅为1/10治疗剂量) 。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低治疗剂量的绝对数分别为1×1010个和2.5×1011个。

2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与全血相比, 成分输血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疗效高, 针对性强。特别是可以将血液成分提纯, 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血液制品。把多个供血者的同一血液成分混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 输注后疗效显著提高。如一个70公斤体重的患者, 血小板减少, 有严重出血, 血小板计数为10×109/L。要将血小板提升到50×109/L, 大约需要3200 m L全血, 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患者根本无法耐受如此大量的血液, 但机采浓缩血小板一个治疗量 (≥2.5×1011) 容量约150m L, 输注后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再者, 医院输注的全血多是库存的, 血小板、凝血因子的活性基本消失, 对于需要这些成分做治疗的患者毫无意义。2、安全性高。血液成分非常复杂, 红细胞血型有26个、400多种抗原, 而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也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因此, 全世界人群中除同卵双胎外, 血型几乎没有完全相同者, 成分输血最大程度避免了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 只选择患者缺乏的成分, 减少了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避免或降低了免疫反应的发生率。3、成分输血可避免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电解质紊乱等输血不良发应.4、成分血稳定性好, 浓缩包装, 便于运输和保存。贮存于ACD保养液中的全血在4℃一般只保存21d。分离提纯的各种血液成分, 在适宜条件下可长时间保存, 有利抢救治疗的需要。干燥剂型血液制品更具有长期保存和便于运输的特点。5、一血多用, 一份宝贵的血液可进行分离、提纯, 分别制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各种不同成分, 有限数量的血液可供更多病人的治疗, 既节约血源, 减轻社会、个人负担, 又使血液的各种成分得到合理、科学的利用, 避免全血输注所造成的浪费, 这在当今血源紧缺的形势下尤为重要。6、血站制备可长期低温储存的冷冻红细胞和血小板, 解冻处理后即可输注, 极大的方便了偏型、稀有血型及急需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抢救。

3 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及其适应症

随着血液成分离技术的进步和分离机的广泛应用, 成分血的品种不断增多, 质量也不断提高.现常用的品种有。

3.1红细胞制剂包括浓缩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 主要用于治疗各科急慢性贫血;

3.2粒细胞制剂, 仅用于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对抗生素无效的患者;

3.3浓缩血小板制剂, 是治疗各类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的唯一疗法;

3.4新鲜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迅速补充各类凝血因子及用于血浆置换术;

3.5血浆蛋白制品, 其中白蛋白、血浆蛋白溶液用于血管内外白蛋白的缺乏, 而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 治疗某些免疫缺陷等;

3.6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等因子, 用于治疗血友病甲、低纤维蛋白血症、严重创伤、出血等[1]。

4 输全血治疗方法可能产生的缺陷

免疫性过敏反应与免疫性溶血反应, 多是因为输入一些无必要的血液成分 (抗原) 而引起;发热反应, 多因输入死亡的白细胞、血小板而引起。 (因血液在4℃~6℃库存天后, 白细胞、血小板全部死亡) ;非心源性肺水肿, 因白细胞发生凝集后堆积于肺毛细血管而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多因输入HLA抗原引起, 此抗原大量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中;微聚物形成所致的反应, 多因输入库存1周后的全血所引起。全血库存1周后, 白细胞的核和血小板形成约20μm~80μm大小的凝聚物, 若大量输入, 则会发生肺功能不全。

5 成分输血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生旧的输血观念未变, 他们认为全血“全”, 出什么, 补什么。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 没有全血就输“红细胞+FFP[2]”以达到输全血的目的。许多医生给患者输注FFP是为了扩张血容量、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不仅效果不好, 而且冒很大风险。扩张血容量可以用其他胶体溶液, 增加营养可以用氨基酸、脂肪乳等, 增强免疫力可以用丙种球蛋白, 这样做不仅效果好, 而且没有风险;个别输血科或血库不能或不愿抵制这种不合理要求, 或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而主动搭配FFP;血站、输血科有富裕的FFP供应。成分输血的目的是:一血多用, 节约血源;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FFP与红细胞搭配使用或者把FFP当作扩容剂、营养液、免疫增强剂来使用, 都是不合理应用[3]。这种用法不仅违反了成分输血的宗旨与原则, 不能达到成分输血的目的,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大大增加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

6 讨论

全血是制备成分血的原料, 它能同时制备出红细胞、FFP、冷沉淀等各种成分, 因此, 推行成分输血能做到一血多用, 显著地节省了血液资源[4]。成分血具有高纯度 (成分相对单一) 、高浓度、体积小等特点[5], 故能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 减少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节约血源等优点, 是今后输血疗法的发展方向, 同时, 也要杜绝不合理使用成分血的现象, 树立新的成分输血观念-缺什么, 补什么的观念。总之, 用于治疗由于缺乏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所引起的疾病。这样可以一血多能, 充分发挥血的最大作用。我国《输血法》也规定了医疗机构要推广输血新技术, 重点是成分输血, 制定了等级医院成分输血达标的具体指标.如今, 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医院、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输血现代化的方向, 它使人们在接受输血时更安全、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阎东河, 姜美林《现代临床输血技术》2003.799102.

[2]单闯.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新观念[J].现代实用医学, 2003, 15 (9) :583-585.

输血工作总结 篇8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提高输血质量。方法:分析文献中输血中在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血液质量管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结果:输血存在着诸多风险。结论输血工作者要严格操作常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输血;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53-01

The abstract goal discussion blood transfusion existence's question

CHEN Hong

(Guangyuan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Guangyuan,Sichuan,628017)

【Abstract】 The abstract goal discussion blood transfusion existence's question,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mproves the blood transfusion quality. In the method analysis literature transfuses blood in blood transfusion response, blood transfusion spread disease, blood quality control bad and so on unsafe factor. The result blood transfusion has many risks. The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worker must operate the convention strictly, takes the positive effective measure, the control transfuses blood the unsafe factor, reduces or eliminates the blood transfusion existence the question.

【Keywords】 Blood transfusion; Existenc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1输血存在的风险

1.1输血反应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不良反应,称为输血反应,发生率约为1.65%.输血反应可分为溶血性反应、败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及其他输血反应。

1.2输血传播疾病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献血者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输血使受血者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输血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三大途径之一。其危险性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1] 。输血后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为2.4~27.6%, 常常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2]。孕妇因输血而致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容易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骨髓移植患者因输血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死亡率很高。疟原虫感染可产生无症状疟原虫携带状态,当输用这些血液时可发生输血后疟疾。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的与输血安全相关的病毒,如TTV病毒、SEN-V 病毒、新克- 雅氏病毒、SARS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3] 。

2血液质量管理不完善

有的医疗机构中输血指导准则和质量标准控制网络尚未健全,对输血工作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输血管理监督检查的组织亦不健全,缺乏科学客观权威的输血工作质量标准等;输血科工作环节多,如果血源管理不当,献血员体检验血有误,采血过程无菌操作不严,配血发血及输血时粗疏等都会影响输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输血科与临床用血单位尚无快捷有效的信息与反馈系统,不了解输血效果;房屋设施、实验仪器设备比较简陋落后,检测方法和试剂不统一;血源管理、血液质量和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混乱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血液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严重,用血量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职业供血者的比例占50%以上,由于多数献血员缺乏医学和输血知识,异地流动或短期内重复交叉献血现象比较严重,使血液质量难以保证。

3减少输血风险的措施

3.1抓好血液质量管理抓好人员、输血技术、药品器材、仪器设备和时间的管理。抓基础质量首先要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教育纳入单位继续教育之中,要同输血专业理论学习结合机器,讲清对每一袋血都要从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要从质量教育入手,同医德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对血液质量的责任感和严重感。

3.2从低危人群中发展的无偿献血者和吸引健康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合格率为91.16%; 集体组织无偿献血合格率为75.94%; 家庭亲友互助无偿献血合格率为65.84% ,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最高,质量最好。

3.3临床合理用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中尽可能避免血液的丢失,防止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开展微创和小切口手术、不用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术等,减少术中出血,尽量少输或不输血。继续积极开展成分输血。

3.4建立健全输血医疗文书输血申请单必须详细填写,方便输血科工作人员了解患者的情况,有时可用来解释患者的某些血清学现象,有利于正确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如有的癌症可暂时引起血型的改变,新生儿由于抗体尚未形成,反定型可能会定不出。输血医疗文书是整个输血过程的真实再现,具有可证明性。

3.5输血前告知输血前告知是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对于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须先以“告知”的形式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说明用血的必要性和不良反应。告知内容包括:①溶血反应: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②过敏反应:输血后患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出现呼吸障碍、休克等;③发热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h,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率约为2.9%;④输血传播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另外,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败血症;⑤签字:患者及亲属不仅有申请同意输血的权利,也有拒绝输血的权利,但如果同意,须在“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患者或家属、经治医师分别签字后施行输血治疗,此同意书归入病案保存。急诊、特殊情况例外。

综上所述,根据输血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要求输血工作者不仅要严格操作常规,还要把医学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相结合,自觉养成按章办事的约束机制,提高临床的输血质量。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消除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2]牛华.HTLV流行病学,遗传学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27(2):76

[3]高峰.新出现的输血相关病毒[J].全国输血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3:1-3.

上一篇:「值得收藏故事」龟兔赛跑下一篇:八年级物理最新备课组总结_八年级物理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