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共10篇)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 篇1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七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第六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重 点:静脉输液的方法 难 点:静脉输液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学时分配:
一 评估 2min 二 计划 3min 三 示教 10min 四 评估 3min 五 注意事项 2min 六 学生回示 4min 七 教师指导 6min 八 分组练习60min 教学内容:
实习课 静脉输液法
一、评估
1、核对医嘱
2、评估病人
3、评估用物
4、环境及操作者自身评估
二、计划
(一)预期目标
1、患者满意
2、患者紧张、焦虑反应减轻或消失
3、患者基本了解药物作用,输液顺利
(二)准备(示范)
三、实施(教师示教,操作程序见实验指导)
四、评价
五、注意事项(口述)
六、学生回示
七、教师指导
八、学生分十六组练习,教师辅导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课主要学习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课后作业:按要求书写一份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
1、常用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方立珍 湖南科技出版社
2、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站2008年~2009年的1000例输血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在这1000例患者中有632例为男性, 368例为女性;年龄最大为81岁, 最小为1 d;在1000例患者中有153例为急诊患者, 有142例为儿童 (其中65例为新生儿) , 有153例为内科患者, 有163例为外科患者, 有54例为烧伤患者, 有89例为放疗患者, 有48例为耳鼻喉患者, 有6例为整形患者, 有99例为ICU患者, 有93例为妇科患者;经过输血之后有11例发生不适反应, 其中6例为过敏反应, 4例为发热反应, 1例是由血液加温不当引起的非免疫反应, 经过治疗后所有反应症状均已消失。
2 输血护理的流程规范
2.1 血液采集要求:
在输血过程中, 血液的采集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整个输血环节的基础所在, 因此, 对于血液样本的要求也就非常严格,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溶血及污染发生。一旦血液发生溶血及污染, 会导致血液中分子物质的改变, 从而影响输血效果。很多护理人员认为非首次输血的患者完全可以采用其首次血液样本, 无需再次进行验血,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患者多次使用第一次输血样本很有可能会发生溶血性反应。因此, 如果患者需要多次输血, 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每次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这样才能保证患者血液状况的真实性。对于血液样本容器, 流程中也有一定规范, 为了与新型输血技术相应, 我们必须使用配套的器具进行输血。在输血之前还需要确认患者信息, 确保患者身份与血液情况核实无误[2]。在采集血液及领取血液过程中需要双方做好记录并再一次核对患者信息与血液情况, 确认无误后需要签字保存。
2.2 血液输注:
(1) 血小板输注:在输血过程中, 如果不了解成分输注要求从而盲目对患者进行输血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输血效果, 更有甚者会发生输血反应。根据相关输血技术要求可知, 血小板在输注前的保存非常严格, 必须保证在一个震荡环境中, 以防止血小板的聚集, 它的储存温度在23℃左右, 因此必须有一个特殊的保存箱, 而且它的储存时间非常短, 仅有5 d。为了避免血小板在输注过程中产生凝聚, 需要加快其输注速度, 每个疗程需要输注250 m L, 一个疗程需要在20 min以内完成[3]。 (2) 血浆输注:血浆输注有普通血浆和新鲜血浆之分, 二者都需在零下20℃的温度下进行保存, 普通血浆冰冻保存期限为5年, 新鲜血浆只可保存1年。普通血浆与新鲜血浆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鲜血浆里含有凝血因子, 而普通血浆里面则没有。因此, 在进行血浆输注时, 新鲜血浆需要加快输注速度, 普通血浆则没有特殊的要求。 (3) 红细胞输注:红细胞在5℃左右的冰箱内可以存储34 d。在使用红细胞之前, 需要将其摇匀, 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使用规定的输血器。如果需要进行连续输血, 在更换血袋时要对输血器进行冲洗。 (4) 冷沉淀输注:冷沉淀输注时主要是输注凝血因子, 因此它在保存时必须保持冰冻状态, 一般是在-20℃以下进行冷藏。为了避免冷沉淀在升温后失去活性, 需要患者在其解冻后立刻进行输注, 同时必须以患者可以承受的最大速度进行输血。
2.3 血液的加温以患者的看护:
血液的温度如果过低则不能直接进行输血, 需要将其加温。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微波炉、热水等加热方式, 需要患者家属利用人的自身体温进行加热, 比如说家属的腋窝或者手掌。患者在输血时必须有护理人员在现场以备随时调整输血速度及观察患者情况。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随时做好文字记录, 对于患者输血开始时间、血量、结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做好存档, 以便更好地观察患者情况。
3 总结
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确保患者的输血效果,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输血护理流程进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来提高输血护理水平, 保证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输血过程。
摘要:在医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临床输血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地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输血效果, 避免输血反应出现, 对于输血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流程优化, 确保能够合理地、科学地进行输血。以往, 输血技术过于单一, 仅仅有全血输注, 现在, 输注慢慢发展到了各种成分输血, 其中包括: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红细胞输注、冷沉淀输注等, 然而, 在输血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护理水平却远不能与其相配, 对于患者输血护理我们并不能提供与输血技术相应的流程规范, 患者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更好地规范临床输血的护理技术, 本文对我站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而研究出更好的护理流程, 提高患者康复率。
关键词:临床输血技术,护理水平提升,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帆, 王秀民, 王巍, 等.临床用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2 (12) :1672-1676.
[2]孙吉娅, 孙多芬.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的研究分析[J].医药与保健, 2014, (6) :141-147.
输血疗法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篇3
【摘要】 目的:探究輸血治疗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的模式。方法:选择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11例,通过观察这些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这些相关并发症出现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并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11例患者中,分别有6、3、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变态反应、溶血反应;通过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及早发现,所有病例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处理。结论:护理人员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观察并发症的出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症状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对患者以后原发病的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输血疗法;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89-03.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急性大失血时,及时的输血可挽救生命,减轻组织器官的缺氧和休克症状。对长期严重慢性失血的患者,输血可减轻症状,使疾病好转。但是,由于血液成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对受血者有一定的危险性,输血疗法在输注血液成分过程中会导致各种相关的并发症状,例如非溶血性变态反应、发热以及溶血性疾病等,此时,护士如何及时的观察和鉴别并发症状的出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这一问题,并将本病例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疗法的患者,共选取111例患者。研究对象中男性61名,女性40名;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是(43±2.1)岁。其中因外伤引起的有23例,因手术大量出血引起的有61例,因疾病导致的严重贫血有16例,其他原因的有11例。
1.2输血疗法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2.1发热
通过观察发现,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排除疾病本身任何原因而出现的发热,也排除溶血反应的患者有6例,占全部研究对象的5.4%。一般情况下,从输血开始到结束后的一小时之内是发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期,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或者可长达数小时。其具体表现是:体温的突然上升,最高可达到42℃,有部分患者也会伴有寒战和畏寒的表现。当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体温升高并未达到39℃并未伴有严重的寒战和畏寒的表现时,可以通过降低血液输注的速度来缓解症状;若体温进一步升高并伴有严重的寒战和畏寒的表现,则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并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同时应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鉴别诊断是何种原因所致。保留输血器和血袋,以备送检寻找致病原因,并进行登记上报输血科。对患者出现其它伴随症状的应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
1.2.2变态反应
在全部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变态反应的改变,即瘙痒、红斑以及荨麻疹等表现,但没有患者出项较严重的变态反应,例如哮喘、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昏迷等表现。在这些情况下,若仅出现皮肤瘙痒和发红,则可通过降低血液输入速度,缓解患者的不适感;若出现荨麻疹等较严重的皮肤反应,则应迅速停止血液的输注,但同时要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防止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障碍。
1.2.3溶血反应
在所选输血患者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该反应。该反应是在血液输入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状,它能够引起严重的脏器和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以及休克。导致其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输入的血液的血型与患者血型的不匹配;其次患者的血液制品在输入之前受到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改变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性状而出现的溶血现象。这种反应的出现一般都会比较剧烈,往往会在输入20毫升血液左右就会出现头痛、心前区不适感、全身酸痛、高热、寒战、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搏细速甚至会出现休克的表现,继而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身体的异常出血。一旦出现上述的表现,应该立即停止输血。确保患者静脉通道通畅的同时皮下注入0.5到1毫升的1:1000的肾上腺素。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治疗,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床号以及输血编号是否与交叉配血记录单一致,抽取患者血标本和血袋中剩余的血液送输血科进一步检查,确保患者输入的血液的血型与患者的匹配。护理人员也应积极的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重点是:抗休克、防止DIC、防止急性肾衰竭和换血疗法。
2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了解到,输血治疗一般会引起三种常见的相关的并发症,即发热反应、变态反应、溶血反应等。在本研究的111例患者中,分别有6、3、1例患者出现上述的症状,并将结果公布于表1中:
3讨论
由于输血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的广泛性,护理人员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里观察到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可能性,并能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正确处理,会对患者今后的治疗产生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2] 。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任何异常的改变都有可能反映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有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因此更应该慎重而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相关的指标。在血液输入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营造出一个轻松而又井然有序的环境,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消除心理的障碍。在相关并发症状缓解之后,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努力让患者有信心继续输血的治疗,并对其说明诊疗计划,以及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今后的治疗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为患者疾病的治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秀玲,郭红,邹颖,等.心脏外科患者输血风险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259-260.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 篇4
静脉输液与输血: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
第一节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
【定义】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目的】1.补充液体,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及改善微循环血量。5.输入脱水剂,以消除脑水肿、组织水肿。
一、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补充热量和水分。如5%葡萄糖,10%葡萄糖。
(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和电解质。如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等。(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如20%甘露醇等。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
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2)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
(3)浓缩白蛋白: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4)水解蛋白: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3.静脉营养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二、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1)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位置
C针头阻塞-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 D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E静脉痉挛-局部热敷(2)茂菲滴管液面过高
A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
B滴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A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
B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
(4)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A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 B检查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 C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三、常见静脉输液反应及护理:发热、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1.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护理措施】
1)预防: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与医生联系,注意体温变化。
3)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热水袋保暖、热饮;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原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为重要。2)停止输液,联系医生,配合抢救。
3)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4)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选用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3.静脉炎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化学性炎症);
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机械性炎症);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菌性炎症); 【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行热湿敷。3)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4.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胸闷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濒死感觉。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
空气进入静脉,经右心房到右心室,空气量少,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进入肺小动脉,经毛细血管吸收;空气量大,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死亡。
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
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置,使气泡避开肺动脉口 【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2)停止输液
3)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随心脏的舒缩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4)氧气吸入。
第二节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
【定义】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原则】A输血前必须检验血型及做交叉配血试验
B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
C患者如果需要再次输血,则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试验
【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
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4.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预防及控制出血。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适应于血液病病人。
(2)库存血:仅保留红细胞及血浆蛋白。适用于各种原因大出血。4℃冷藏,保存2~3周.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酸性增高,钾离子浓度增高,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警惕酸中毒与高钾血症。(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收集、抗凝、过滤、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病人。2)术前预存自体血:术前2~3周内,定期反复采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要时再回输。2.成分血
(1)红细胞1)浓缩红细胞2)洗涤红细胞3)红细胞悬液(2)白细胞浓缩悬液: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3)血小板浓缩悬液:保存于22℃环境,24小时内有效。(4)血浆: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1)新鲜血浆:包含全部凝血因子。2)保存血浆
3)冰冻血浆:保存在-30℃低温下,有效期1年;应用时先放在37℃温水中融化。4)干燥血浆: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3.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常用5%白蛋白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2)纤维蛋白原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二、静脉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1.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2.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3.严重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
【禁忌症】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输血变态反应者
三、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至40℃以上,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持续1~2h。【原因】致热源引起;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抗体有关;违反操作原则,造成污染。【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血液、输血用具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2)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处理。3)对症处理,给予保暖或物理降温。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5)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2.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轻者皮肤搔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过敏性休克。【原因】1)病人为过敏体质
2)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已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抗原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护理措施】 1)预防
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应少量清淡的饮食。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2)轻者减慢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
3)对症处理:呼吸困难——氧气吸入;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或切开术;过敏性休克——抗休克治疗 4)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5)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3.溶血反应: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一般输血10~15ml后即可产生症状。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同时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致坏死脱落,进一步使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原因】1)输入异型血:abo血型不符
2)输入变质血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护理措施】
1)预防: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核对
2)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保留余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3)维持静脉通路以备抢救时给药。
4)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立即抢救。4.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同静脉输液反应。(2)出血倾向
1)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大块瘀血斑或伤口渗血等。2)原因:大量或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液。
3)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伤口有无出血;根据医嘱输入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临床表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甚至心跳骤停。
2)原因:大量枸橼酸钠与血中游离钙结合,血钙下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下降、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3)护理措施: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5.其他反应(1)空气栓塞
输血护理记录单 篇5
患者
性别
科
床
住院号
血型
型、Rh 性;因需输血,遵医嘱给予输
。1.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号为
; 2.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号为
;
3.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号为。
交叉配血结果(有/无)凝集(有/无)溶血;血液外观(有/无)异常;储血装置(完好/破损);血液(在/超出)有效期内。输血前经
和
共同核对无误。于
月
日()时
分开始给受血者输注
,于
点
分输血完毕,输注后(有/无)不良反应。
(执行人)
输血交接班
交班:详细情况如上所述,请下一班继续观察输血情况。(供血者、血型
型、Rh 性、血袋号为)
(交班人)
接班:于
时
分接班,患者输血情况已明确,同意交接。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篇6
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2、采集血标本时,须做好核对,不能从输液侧肢体抽取,以防影响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3、由护士将患者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送交血库。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共同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临床用血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取回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再次进行“三查八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完毕后,将血袋送回血库保留24小时。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与观察护理 篇7
输血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每个输血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 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1)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各种需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合作。 (2) 对精神高度紧张和对输血有顾虑的患者, 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陪伴, 使患者了解输血的目的、作用和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在心理和身体上接受输血治疗。 (3) 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 避免高声讲话, 动作要轻柔, 避免不良刺激, 使患者焦躁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增加对输血治疗的信心。 (4) 输血过程中各项操作要严肃认真, 技术操作熟练准确, 反复巡视病室, 观察患者,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输血前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血液的领取:在血库领取血液时与发血者共同核对血液的质量是否良好, 血袋管口是否密封, 血型和交叉配血报告有无错误, 血袋标签、相容性标签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 还有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质量, 准确无误时, 方可签字取回。
科室的核对:血液从血库取回科室, 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液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由2名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要输入的血液之间的信息是否有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ABO和RHD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码、血液成分类别及血量等。
输血时, 仍由2名护士在患者床前与患者一起共同核实上述内容, 确认一切信息相符时, 方可为受血者输入。
血液从血库取回时, 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 避免剧然振荡, 否则红细胞会破碎、溶血, 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库存血不得加温, 以避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 不可直接输入冷库血,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 不可过长, 以避免引起污染。
一般治疗性输血注意以下事项: (1)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2)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血液成分时, 前一袋输完后, 要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输注下一袋。 (3)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4) 输血时, 多种成分输血, 先输入血小板, 其次为冷沉淀FFP, 再次为先输入保存期短的血液, 后输入保存期长的血液。 (5) 常温下, 全血和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1单位FFP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完。
常用血液成分和输注 (成分输血)
红细胞, 其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采用双头输血器, 一头接血袋, 一头接生理盐水, 用大号针头选用较粗的静脉。 (2)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一般不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须在制备后尽快输入 (24小时内) 。 (3) 红细胞粘稠度较大, 输注时需要反复倾倒血袋, 轻轻摇动使红细胞混匀, 必要时向血袋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来稀释红细胞, 当发生阻塞时应更换输血器, 切不可强行挤压血袋和输血器管道, 以免造成血管栓塞。 (4) 红细胞内禁止加任何药物, 特别是乳酸林格液、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等, 否则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凝固和溶血。
血小板, 其输入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血小板应在20~24℃振荡条件下保存, 严禁放入4℃冰箱, 严禁静置或剧烈振荡, 避免血小板聚集、破坏。 (2) 血小板从血库取回, 必须立即输入可用常规输血器。 (3) 输入速度越快越好 (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 , 一般80~100滴/分。 (4) 因输入速度过快, 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护理,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5) 同时输入几种血液成分应优先输入血小板。 (6) 因血小板制品较昂贵, 应完全输入,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 (7) 一般应ABO血型同型输入, 必要时, 也可进行相容性输入。
血浆及血浆制品, 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凡冰冻制品 (血液) 需解冻后再输入, 血浆、冷沉淀必须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 (2) 凡冰冻血液制品须在37℃水浴中融化, 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 不得在超过37℃环境下融化。 (3) 完全融化后尽快输注一次输完, 10℃环境中不得超过2小时, 4℃环境中不许超过24小时, 且不可再冰冻。 (4) 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 凡变色或凝块 (包括其他血液制品) 严禁输入。 (5) 血浆输注速度按医嘱并结合患者的病情, 严格掌握 (一般速度5~10ml/分) 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物融化后要立即使用, 应在30分钟内输入完毕。
输血中的操作与护理
首先建立顺畅的输血通道, 我们常用的是静脉输血, 由于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暴露, 最容易穿刺, 是输血最常用的静脉, 其次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 为了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因手术及创伤部位流失, 凡是头颅部、上肢手术及外伤时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其次, 输入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可用成人18G针头, 静脉较细或儿童输血时可用较细的23G针头, 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选用标准的输血器;所有血液成分输入时应要求标准输入器, 连续输入成分时, 输血器应在5小时更换1次, 或每输入4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时更换1次, 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 不可挤压血管, 避免将血栓挤入导管至栓塞, 需要加压输血时, 用专用输血器和血泵或其他方法。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参与到输血的护理中, 因为很多患者的自身体验症状出现在生命体征改变之前, 护士是无法观察到的, 告知患者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如寒战、发热、皮肤潮红、瘙痒、胸闷、腰痛、呼吸短促、焦虑不安等, 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以便妥善处理。 (1) 每袋血开始输入时应先慢后快, 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开始输入的15分钟内, 或最初输入30~50ml/分, 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其输入的速度、患者的反应, 并记录其生命体征。 (2) 在整个输血的过程中要保持血液输入的顺畅, 防止输血管道的扭曲受压、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 若针头出现脱落、移位、阻塞时应及时处理。 (3) 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患者, 倾听他们的主诉, 当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值班医生。 (4) 对于意识不清、手术麻醉、病情不稳定、有多种疾病的患者, 输血中更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每2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 因为这些患者不能主诉输血过程中的各种反应症状, 准确地监测和护理更加重要。 (5) 在巡视中重点观察并记录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 如发热、寒战、面色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或异常升高、胸闷、腰痛、恶心、呕吐、尿的颜色等, 及时发现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减少输血反应对患者的损害。 (6) 如果大量输血患者应注意防止其他并发症, 如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枸橼酸纳中毒、低血钙等, 尤其心功能不全, 年老体弱者。
输血后的操作与护理
血液输完后: (1) 应用静脉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 然后拔针, 用无菌棉球或创可贴压迫止血。 (2) 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 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 (3)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应记录反应症状、当时输血的速度、时间、处理过程及患者恢复情况, 并将原血袋保存, 以便查其原因。 (4) 输血用的血袋、输血器、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封闭袋中由专人送回血库, 至少保存24小时后, 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5) 护士应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放入患者的病历中永久保存。 (6) 在输血结束后的1~4小时内, 每隔1小时都应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诉的症状改变状况。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 篇8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2-01
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对挽救生命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近年来虽然血型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由于人类的血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2个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成分输血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把有效成分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3] 。为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卡,填报送输血科,输血科统计后上报给医务科。
2. 结果
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
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诊病人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人类的血
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而人类自身的血液是有限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进行人工合成,只能来源于自身,因此,人的血液是很宝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4]。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采用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输注治疗,避免了有效成分以外的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本文中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见输注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会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进行成分输血只是输注患者所需要补充的血液成分,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治疗的针对性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成分输血输注的量与输全血相比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节约了血液资源。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和冷沉淀等5大类。
综上所述,输注成分血进行治疗的优点主要是:(1)高效: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高、针对性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的容量很小,但是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很高,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2)安全性高:全血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血液成份输入患者体内所致的不良反应。由于病毒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不同,病毒通过白细胞传播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小。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能够降低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6]。(3)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剂的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全血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不容易保存而血小板只能保存在(22±2)℃且震荡条件下与全血的储存条件不相同而且相对全血的需要量少很多,使用方便,例如: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等几种血液成分的制品,可以分别输给几个需要不同血液成分的患者,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节约了血液资源。(4)价格便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在医院临床的各个科室树立成分输血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血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2]劉备叶,覃灵芝,曾凡萍.临床输血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20):2752~2753.[3]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I):3~4
[5]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6.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控制试题 篇9
科室
姓名
得分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临床输血中常见的错误有:
()A.先采集标本、后贴标签;
B.同时采集两名患者的标本,为防止错误在两只试管上分别标注患者信息;
C.从留置针处抽取标本,不用重新穿刺,方便快捷;
D.患者一入院,抽取许多管血标本;医嘱出来打印标签贴到试管上; E.让患者或家属自己送标本到输血科或检验科。
2、医务人员(含护理和医技人员)应该熟知的输血法律法规有:()
A.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B.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C.输血标本采集流程 D.输血前核对制度
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采集交叉配血标本的步骤有:()A.校对并发送医嘱; B.打印相应采血条码;
C.将采血管贴上条形码,需双人核对无误;
D.携带申请单和有标签的试管到床旁再次核对患者所有信息无误后采集患者的配血标本;
/ 6
E.将申请单和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
4、常见的配血标本错误:()A.采错人;
B.将血样注入错误的采血管中; C.血标本量少或溶血; D.血标本标签模糊,贴错; E.同时采集2名患者的血标本;
5、运送交叉配血标本正确的有:()A.标本采集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送检;B.采用加盖封闭的运送箱,保证标本不受污染 C.患者、家属或未经培训的护工; D.当班护士; E.经过培训的护工;
6、取血步骤错误的:()A.打印取血单并到输血科取血;
B.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三查八对制度);C.仔细检查血液质量、剂量、品种和有效期等;D.双方核对签字;
E.血液未放在封闭的专用的取血箱中;
7、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有:(A.疾病的诊断;B.输血史;
/ 6)C.过敏史;D.妊娠史;E.传染病史;
8、输血护理床边核对的内容有:()A.血液的种类和剂量; B.血液的有效期; C.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D.血型;
E.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等
9、血液输注前还需要进一步做的步骤有:()A.必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有关信息;
B.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或不会说话的新生儿及儿童,还需要与其家属共同确认身份;
C.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0、开始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监测的内容有:()A.输血开始后需要观察至少15min,并记录; B.输血过程中至少30min观察一次; C.输血结束后4h需要观察患者一次; D.输血结束后12h需要观察患者一次; E.输血结束后24h需要观察患者一次;
/ 6
11、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A.发热反应 B.溶血反应
C.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D.过敏反应 E.艾滋病
12、输血常见的症状有:()A.发热 B.寒战 C.头痛 D.皮肤瘙痒 E.呼吸困难
13、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疑是不良反应的一些症状,需采用的措施有:()A.立即报告 B.暂停输血 C.保持静脉通路
D.医生处理症状消除后,将剩余的血液继续输注给患者; E.做好抢救前准备
14、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包括:()A.储存温度为2~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 B.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
/ 6
C.输注过程中若出现滴速不畅,可挤压血袋使血液通过Y型管; D.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 E.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
15、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包含有:()A.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B.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C.可不用输血器输注;
D.因故未能及时输注时,可放在冰箱保存;
E.因故未能及时输注时,可在常温(22±2)℃下暂存;
16、血浆的输注和护理包含有:()A.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B.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C.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D.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E.血浆输注速度应尽可能的快;
17、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包含有:()A.冷沉淀1U容量为20~30ml;B.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C.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D.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需要存放在4℃冰箱; E.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也可以冰冻保存;
18、输血后的护理包含有:()
/ 6
A.输血后护士需常规对病人进行关心和询问; B.认真逐项完整填写输血护理记录; C.输完的血袋应尽快送回输血科保存;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9、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管理内容有:(A.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知晓率达100%; B.输血前护理; C.输血中护理; D.输血后护理; E.心理护理;
20、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A.医院院长; B.分管业务副院长; C.职能科长;
D.各临床输血相关科室负责人; E.护士长;
成分输血的操作和护理(大全) 篇10
【摘要】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医、护、技),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护士是成分输血治疗过程中最后一步操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凝血因子 血浆
就成分输血的操作和护理作如下介绍:
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
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病人。红细胞因制备方法不同分为如下几类。1.1 浓缩红细胞
1.1.1 浓缩红细胞输注的操作,浓缩红细胞比全血粘稠,红细胞积压≥60 %。遵照医嘱取血后,按常规进行三查八对,因红细胞沉积于血袋底部,可用双手缓慢反复颠倒数次使其混匀,用带滤网的输血器,滤网孔径应用标准的170μm ,过滤面积大于30cm ,过滤面积太小时容易被红细胞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微聚物所阻塞,影响有效过滤面。输浓缩红细胞最好选用双针头输血器。一个接生理盐水,另一个接血袋,成人用8 号或9 号输血针。输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和针腔,静脉穿刺后,关闭盐水通道,放开血袋调节器,根据病情调节滴数,一单位浓缩红细胞(400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输注时间最长不超过4h。输注结束放开盐水调节器,冲净管道血液。
1.1.2 输注护理,输注红细胞前严格按照医嘱,核对病人与献血者血型及配血试验等各项内容,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输注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输注速度要适宜。如有阻塞需要更换输血器,不要硬性挤压滤网,避免针腔内有血凝块而造成血管内栓塞。1.2 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除去全血中80 %以上的白细胞和99 %以上的血浆蛋白。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是去掉白膜层(即白细胞和血小板集中的部分)。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血身免疫性盆血及IgA 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而又需要输血时,可输洗涤红细胞或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1.2.1 以上两种红细胞制剂,是开放性制备的,在4 ℃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h ,当收到该制品后要尽快输注。
1.2.2 输注注意事项,红细胞制品内不能加任何药物,特别是乳酸格林氏液、5 %~10 %葡萄糖盐水,以防发生凝集或溶血反应。
浓缩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
2.1 浓缩血小板种类
2.1.1 手工分离血小板,采集新鲜全血后立即分离制备,成品浓缩血小板,外观淡黄色无明显可见的红细胞,如同混浊的血浆,每200ml 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一单位,含量2.4 ×1010个血小板,容量25~30ml。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一般成人可输10~14 单位,即5~7 人份。
2.1.2 机器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供血者采集血小板,每人份可采集约3~5 ×1011个血小板,供1 个病人1 次输用。2.2 输注方法及护理 2.2.1 严格按医嘱执行。
2.2.2 核对受血者和献血者A、B、O 和Rh 血型相同,因血小板制品中含有的Rh 阳性红细胞足以使Rh 阴性受者致敏,所以Rh 阴性受者应输Rh 阴性的血小板。
2.2.3 采用双针头输血器,操作方法与输注红细胞相同。按澳大利亚输血规定,血小板输注不应通过输血滤网以防止血小板粘附于网上影响疗效。但试验证明,使用我国的尼龙80 目滤网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1 ] 2.2.4 领取血小板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数袋备输的血小板汇总于一个袋 内并轻轻混匀,禁止粗鲁振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 发生不可逆聚集破坏。如条件不具备也可输一袋换一袋。
2.2.5 准备好的血小板要立即输注,输注速度要快,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80~100 滴。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如单纯荨麻疹可放慢输注速度,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管道的血小板。
2.2.6 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应于24h 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 ℃振荡保存3~5 天,不能冷藏,防止血小板受损伤失去功能。
白细胞的输注与护理
浓缩白细胞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手工采每单位含粒细胞1 ×109 个,含较多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机器单采白细胞每人份含0.5~2.0 ×1010 个粒细胞。适用于因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或经用抗生素72h 后仍不能控制的感染。
3.1 输注要求
3.1.1 按输全血要求,严格核对供、受者血型和配血试验应符合,用双针头输血器输注。
3.1.2 浓缩白细胞在体内平均寿命只有9 天,分离后室温下有效期仅1 天。所以,收到本品后要立即输注。
3.2 控制输注速度,是减少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病人尤应缓慢输注,因已被HLA 免疫者输随机供血者血液时,90 %以上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 ] 发热机理可能是由于HLA 抗原抗体反应破坏白细胞释放出热原质,为此,输注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反应要及时对症处理,严重者要停止输注。
血浆的输注护理
4.1 适应范围 新鲜冰冻血浆於-30 ℃以下冰冻保存,保持全部凝血因子,保存期一年,适用于抗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按医嘱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要同型输注,不必交叉配血。4.2 融化方法
冰冻血浆使用前应于37 ℃水浴融化,并轻轻摇动血浆袋,使融化后的血浆内外温度一致,其外观淡黄透明,如有异物或絮状物纤维蛋白析出则不能输注。输注时必须使用带滤网的输血器。4.3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速度
输注速度不应超过10mlPmin ,输注剂量一般为5~15mlPkg 体重或遵医嘱。融化后的血浆应在4h 内输完,因故不能输者不得重复冰冻再用。
凝血因子的输注及护理
5.1 冷沉淀(F Ⅷ:C)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 ℃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Y 因子和少量纤维蛋白原,在-30 ℃以下冰箱内贮存有效期1 年。输前37 ℃水浴融化,输注剂量按医嘱执行。
5.1.1 融化后的质量标准,融化后的冷沉淀为澄清淡黄或略带乳光,允许有微量细小颗粒存在,如出现大块不溶物不能输注。
5.1.2 输注方法,用带滤网的双针头输血器,输注速度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为宜。每袋冷沉淀容量仅有20~25ml ,成人一般多袋联用,应随时更换,并用生理盐水冲净袋内残留冷沉淀,输注结束冲净管道。少数病人输注中发生过敏反应,但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症状很快消失。5.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第Ⅰ因子,有很好的止血效果,正常血浆浓度2~4gPL ,最低止血浓度0.5~1gPL。成人常用剂量为8 袋,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维持在0.5~1gPL。输注时护士应注意随时更换血袋。因制备纤维蛋白原时,需要多人份大量血浆混合,目前难以解决输后传播疾病问题,故很少使用,临床若有因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可用冷沉淀代替。5.3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乙型血友病人的出血治疗。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Ⅱ、Ⅷ、Ⅸ和Ⅹ并含有少量的血浆蛋白。
5.3.1 输注剂量及方法,常用剂量10~20μPkg 体重,间隔8~12h 重复上述剂量。每瓶PCC 冻干品用30ml 注射用水于15min 内溶解,溶解后为黄绿色透明溶液,不应有异物或沉淀。重溶后要立即输注,主要防止凝血酶在溶液中生成,以及尽快达到体内血液中的止血浓度,所以重溶后的PCC 不宜静脉滴注,应在3~5min 内快速静脉推注。对合并糖尿病、尿毒症、高危乙型血友病可添加肝素,以免血栓形成。
5.3.2 输液注意事项,在使用PCC 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尤其应禁止使用6 —氨基乙酸等纤溶抑制剂,以免促使发生血栓性栓塞。
成分输血是今后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2010 年我们向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和南阳市中心医院提供成份血18738μ,为6179例病人进行了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证明输成份血明显优于输全血。成份血的输注方法与护理既与输全血有相同之处,也有各种不同成份的特殊要求。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每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及输注方法,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推荐阅读:
临床输血技术08-12
静脉输血安全与护理08-16
输血患者护理记录单07-29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05-17
血型与输血10-14
静脉输液与输血习题11-14
血型与输血教学设计08-08
输血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考核管理制度06-08
输血记录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