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学反思

2024-09-09

8教学反思(精选10篇)

8教学反思 篇1

29、《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0、《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教学时,我紧扣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复述了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读准字音。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见使臣考验智慧——允婚——进藏——带去生产技艺。并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着分两部分来复述:考验智慧和进藏。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说怎么考验的?学生回答: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辨认马母子,第二个是识别真假公主。而后,分三大组比赛复述,一组一个题目,第三组复述两个,学生热情高涨,复述的很好,还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复述进藏的过程,还是分三大组,一组说两个故事,因为进藏的过程曲折,但每个故事内容也不多,所以分开复述,效果很好。分组复述完,然学生自己复述全文,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这节课,我得出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复述故事并不难,可以分几个部分来复述,复述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比赛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活跃气氛,用鼓励语和恰当的评价语来进行调动。

三、分部分复述时要掌握好时间,我这节课第一部分用时稍长,可采用男女生比赛,而后分组比赛。

四、板书要利于学生复述,把整个课文的框架列出来。

31、《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已经普罗米修斯所做出这一切的伟大之处。

在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生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课文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之王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想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只有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才能更快的成长。

32、《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几人一个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8教学反思 篇2

面对事故, 我们需要反思, 反思如何避免事故重演, 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分析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 笔者对此类事故的应急救援有如下思考。

媒体信息整理

天津港有6个专职消防大队, 各自有负责区域。位于吉运二道附近的瑞海公司属于天津港消防支队四大队的辖区。四大队的吴巍称自己是第一个发现集装箱起火的, “大约在22时50分左右, 当时还没有接到119指挥中心的电话。”“当时感觉好像是什么罐子爆炸了, 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爆炸物。但看见起火了, 第一反应肯定是先去救火。”

第一批进入现场施救的开发区消防支队消防员是在12日23时左右接到消防中队的通知, 要求赶往现场施救。

首批进入火场的开发区支队三大街中队消防战士杨克凯称, 当日22时30分许, 中队接到警情——塘沽开发区一带发生火情。中队30余名队员立即赶往现场灭火。现场看到起火的是一堆集装箱。“好多个集装箱摞在一起, 全部燃起了大火, 占地面积大概70 m2, 火苗蹿得足有10 m高。”30余名战友展开队形, 手持水枪朝火苗喷射。

现场发现多处白色晶体, 记者用矿泉水浇到该物上立即燃起火苗, 并伴随火星四溅, 与拍摄的爆炸场景类似。

信息分析

从媒体发布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爆炸现场是露天集装箱区, 占地面积约70 m2;救援人员到现场没有确定着火物质, 没有企业人员指导;消防员使用的是传统的喷水灭火方法;爆炸发生在用水灭火后的30 min左右。

对应急工作的反思

预防为主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为主就是企业, 尤其是从事危化品生产、运输的企业, 要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各环节, 都要突出预防工作。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 进行消防演练, 做好仓库的着火源控制等。

科学救援危化品泄漏、火灾事故的抢险要科学、有序, 这是着火物质特殊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所决定的。盲目的, 无组织、无秩序的救援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根据企业的应急预案、根据该企业的危化品种类、数量、分布及特性开展救援是科学救援的体现。

8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绿色生活;环境保护

绿色生活、环境保护、关心健康等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是新版牛津英语8 B Unit 8 A Green World的中心话题。在教学中,让绿色生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驻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在8 B Unit 8 Reading教学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渗透绿色生活的教育,围绕绿色生活、环境保护为中心问题,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打造Green life的创新课堂,现将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简单加以梳理,以飨共享。

一、导入,渗透绿色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是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汉语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为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1.Free talk,直入主题,谈论Green life

利用图片,展示我们的地球在“哭泣”,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There are many pollutions ,such as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and so on. Our planet is in troubl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we do? 启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如Turn off computers when we are not using them. Reduce waste等等。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局限于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2.Background,介绍瑞士风光,为新授做铺垫

借助于瑞士风光的图片,以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country?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clean blue lakes.进一步介绍瑞士的背景知识: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因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世界花园之都”,瑞士成功的环境保护依赖于全面的环境立法、严格的执法守法以及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Reading教学,渗透绿色教育,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8 B Unit 8 Reading的教学目标既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还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写一篇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以促其学以致用。

1.听力训练,捕捉主要信息

学生在了解了瑞士的背景后,教师以Switzerland has a World Environment Day. When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而启发学生听录音并捕捉问题的答案。提出更多的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等问题,让学生再听录音,带着问题捕捉主要信息和抓住关键词的听的技巧。且所问的问题与中心话题Green life密切相关,在学习知识、强化技能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

2.说的训练,说什么,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在Reading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听和读,忽视说的训练和写的练习。在这篇文章中,说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小觑。

(1)说问题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说的方式很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等都是说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人讲、众人听,教师问、学生一问三不理,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昏昏欲睡。鼓励学生大声说出来、踊跃发言是英语课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的任务型的问题设计是激励学生说的方式之一。

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people try to do in Switzerland? Does Switzerland have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等,这些问题把学生带进Reading中,带领走进“世界花园之都”、感受绿色环保的气息和人文文化。

(2)巧妙设计讨论题,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理解、掌握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We often call Switzerland“Green Switzerland”,Do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reen” her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green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两人一组以Make a greener world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再进行pair work对话,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使用新知识。

3.Reading教学,以写促读

Reading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写,多数教师只关注听、说、读,把“写”置之于阅读教学之外,每一单元一篇作文也就是task中稍有问津。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在这篇reading教学中,以Green life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可以写“世界花园之都”的环保的体会,可以写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可以针对当前的污染严重问题,而谈谈污染给社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可以写要想过绿色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等,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总之,这节课以Reading统领教学始终,但又不仅仅局限于reading的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中心话题而设计任务,听、说、读、写,无一不紧扣绿色生活这一中心话题;教学中,传统媒体如图片的运用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完美结合,通过音、形、画的情景交融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绿色生命、绿色家园、绿色生活之中,让绿色生活在英语课堂驻足,让绿色生活成为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桑亚红.试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动画世界,2011(11).

[2]李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6).

《识字8》 教学反思 篇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自己的教学,这三点目标应该是基本达到了。

本课中的儿歌浅显易懂,还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文贵自得”,自己读懂的东西,远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儿歌所蕴含的内容,体验儿歌所表达的情感,最终达到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诵读儿歌。

“包、苞、饱、炮、泡”这几个字,学生学习的难度应该不大,加之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几次,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内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记忆生字,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生自己获得的学习成果,应该会记得牢固一些。

为了落实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包”字的组词是在我有意的引导下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包”的多重词性:名词、动词、量词、姓氏。其它几个字说到与课本上相符的词语,就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备课时我预设到“饱满”一词理解会有难度,便准备了豆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挑出饱满的豆子,并联系实际让学生也做到精神饱满,以此加深印象。

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会,还是为了会学。在总结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我让学生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学习了“吐”字,并出示了一些与“包”有关的形声字,有待学生以后自己去认识,去运用并体会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我去改进:在总结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我拓展了一首学习形声字的儿歌,本意是想帮助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识字。但我只是在范读之后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收场了。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本环节的教学失去了实效性。我应当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再读一读、背一背,真正记住这首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良好的教态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风格,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我在教学中教态有些死板,良好的教态应该是大方、亲切,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的(微笑+鼓励+精神饱满+应变能力=感染人)。

《识字8》教学反思 篇5

第一句: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我先让孩子们理解“初三初四”和“十五十六”都是农历中的日期。顺便告诉他们农历和阳历的区别。然后理解“蛾眉”。“蛾眉”是古人用来形容女子弯弯的眉毛。这样一说,孩子们自己就能说出初三初四的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漂亮的眉毛;十五十六的月亮是圆圆的,像个大圆盘。也就明白这一句是在讲月亮一个月的变化,是在告诉我们天文知识。我又给孩子们看月亮阴晴圆缺的图片,告诉他们有关月亮变化的具体知识以后我们会在科学课中学。

第二句: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这句比较好理解,我没有做任何提示,孩子们自己知道了这句是在告诉我们怎么辨别方向。早上看太阳,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他的对面就是西方;晚上看北斗星;北斗星所在的位置是北方,对面是南方。我们看了北斗七星的图片。

后面的三条都是气象谚语,也基本不用我说,孩子们自己都能说的像模像样。

理解完这几条谚语,我们再回过头来学生字,我给了孩子们两分钟自学。之后开火车抽查,呵呵,全部通过。作为奖励,一起读光盘中小女孩吹出的泡泡中的词语。开开心心的结束了一堂课。

英语教学反思8 篇6

每个班级外面的墙上有五块作为展示各学科或学生风采的展板,按学科分一人负责一块展板的设计和布置,虽说周一开会就开始布置了任务,但是那几天都忙着教学,我们英语组的老师都忙着为谭老师参加县里的英语教学大赛做准备,所以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周四学校发出通知,周五下午检查各班的文化墙布置,我们才真的着急了,英语教学反思8。大家开始热火朝天地动起来了,周四早上还是一片空白的展板,像变魔术般,到了中午三三两两地开始丰富起来,晚上基本上已经是丰富多彩了。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要准备制作7块展板的我,从早上进办公室开始,我就着手进行策划,找资料,打印,中途上了两节课,给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创作,画画,中午找了几个学生帮忙剪纸,又是一个中午过去了,紧接着上两节课,真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啊,教学反思《英语教学反思8》。下完看马上开始接着准备,到了晚上7点半,准备基本完毕,终于可以上墙了,贴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从41班开始看着自己的成果,有说不出的开心,一天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展板的内容有:学生作品、英语对话、英语小贴士等。

人的潜能真的是巨大的,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篇7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统一观点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合成7?(指名学生回答)

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分圆片,写3个7的分的式子,再联想出3个7合的式子)今天这节课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达成目标的方法]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谈话:拿出8个圆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再移动一个,说说又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圆片,说两句话。自己练习一遍,再说给同桌听。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打开书35页,在书上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指名到黑板上填写。提问:看了8的这几个分的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在小组交流。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应着板书8的另外3个分的式子。

3.谈话: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顺序地找到了表示8的分与合的式子。想一想,有顺序的找有什么好处?(自由发言)

你能有顺序的记住这些式子吗?谁来说说你记忆的方法?(指名回答)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估计有3种方法)

⑴由一种分法联想另一种分法,一组一组按顺序。⑵分成的第一个数由大到小排。⑶分成的第一个数由小到大排,对于每种分法师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加深对8的分合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有序活动的自觉性,再用以练习记忆,而记忆的方法又具有开放性,真正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教学“试一试”

1.谈话:下面你们把小棒拿出来放在桌上,摆成一排,每次移动1根小棒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课本第35页下面表示9的分法的式子里。再把想到的式子写在这4个式子下面。

2.学生自主活动,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提问:你是怎样移动小棒的?当移动1个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移动2个、3个、4个呢?指名在黑板上填写9的4个分的式子,集体交流。提问:你还想到什么?(指名回答)

4.提問:你怎样记忆9的分与合?(让不同想法的学生都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认真检查学习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落实了基础知识]

四、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提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9?谁来说一说?同桌说说,再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评议,既可以评议答案是否正确,又可以评议学生是否能达到有序表述,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两人拿出卡片,做8,9分与合的游戏,师巡视指导。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8,9的分与合时,我把教材的情境改为摆小棒或圆片,把8,9根小棒或圆片可以怎样分?小组合作分完后,再在纸上分一分,分完后再记一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还学会了赞赏与互助,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8

第一个问题是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出现问题,没有及时换掉,而是继续使用导致课堂开始PPT出现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抱着侥幸心理,没有认真的去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复习导入的方法有问题,没有与新内容进行合理的衔接,言语出现混乱,学生们也就没办法理解我即将要讲的内容,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跟教师出现开头的失误后内心产生些许慌乱,逻辑不明确,言语不精练有很大关系。第三个问题是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评估错误,教学内容设置过多,没有及时巩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实际探查学生接受新内容的能力,并且有些急躁。

这三个问题的出现都与我有关,我觉得这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要改进的方向。首先第一个问题的改进措施:任何事都要有足够的细心,公开课中出现的任何小问题就要赶紧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提前换好新教室,让学生在更稳定的环境中不受外在干扰,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第二个问题的改进措施:备课时就应认真考虑新旧内容交替的相关问题,数学知识本就是相关联的,只有做好了衔接学生才不会觉得新内容很难,从心底接受它,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今后我会多询问老教师,增加课堂中的专业性,争取做到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非专业失误。还有就是出现失误后不能及时稳住心态,想出应对策略,好好地化解掉课堂小插曲。修炼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张,我会当做终生课题来学习。第三个问题的改进措施:应在平时就做到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大致评估,然后根据不同学习情况制定对应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并要对新学习的内容多加强化,不能把知识流于表面。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8篇) 篇9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我认为,若在学习课文前,设计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和体验,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12册课文《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语文课上,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告诉学生:“今天,大家都来当一回盲人,体验一下双目失明是什么感受。”学生一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我又宣布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由另一人搀扶到目的地。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为了亲身体验,我也参与了这次行动,我和学生韩枫一组,带着蒙着眼睛的韩枫在操场上走,我走得挺快,目的地很快到了,韩枫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对这次教学安排有了一点疑虑:这节课这样让学生体验是不是无效劳动?该我蒙上眼睛了,韩枫拉着我向前走,就在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心中多么紧张害怕,总怕一脚踩空或撞上什么东西。我走得极慢,紧紧拉着韩枫的手,心中除了害怕还有对韩枫的歉疚,当我终于走到目的地的时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进了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眼前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总觉得前面像有悬崖峭壁一样。”有的说:“太难受了,我特别想把布拿下来。”有的说:“再次见到阳光,我感到了光的美好。”有的说:“我觉得脚下像是有个洞,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心里特别害怕紧张。”“……”

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书,认真读起来,他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严肃深沉,当他们读到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读到海伦与这个有声有色的精彩世界完全隔绝靠触觉感知外界事物时,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当他们读到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书写、算术时,当他们读到海伦考上大学,毕业后献身于福利教育事业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海伦的尊重、敬佩和崇拜。

这一堂课,学生学得是那么积极主动,那么自觉自愿地深入学习课文,他们正是有了当“盲人”的痛苦的深切体验,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才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学了《海伦.凯勒》这一课,我的心被震撼了,对我们正常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物、情景,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多么神奇美丽呀!”“这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让我体会到双目失明的恐惧,我同情盲人!我更佩服海伦的奋斗精神!”“跟海伦.凯勒比,我们是多么得幸运!我们难道不能比海伦更强吗?”

也正是由于有了亲身体验,我也被课文感动,被海伦感动,被学生感动……

篇2:《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细细研读了文本。本文主要从“不幸、抗争、奉献”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海伦·凯勒的动人事迹,从而让学生领会并学习她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说海伦是“不幸的”、“不屈不挠的”、“坚强不屈的”、“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在体会小海伦的不幸时,我让学生们仔细品读第一小节,抓住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孩子们静下来默读课文,边读边钩钩划划在书上写感受。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我抓住“有声有色”这个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眼中“有声有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又让他们来对比想象生活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中的小海伦的悲惨生活。

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海伦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因为第一小节中有这样一句‘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课文虽然从整体上介绍了海伦·凯勒的生平,但还是太肤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前我精心备的课派上了用场。我引用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自述:“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我,我拼命的想挣脱他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我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海伦,你不能和别人交流,你的苦恼无法倾诉,你甚至都不能叫一声‘妈妈’,你会怎样做呢?”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中,我读出了他们对海伦的同情和理解了。

在引导学生们理解海伦的`爱心时,我又适时地告诉他们,虽然海伦的遭遇在常人的眼中是不幸的,但她没有抱怨,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上帝待我不薄……”。正是因为这种不抱怨,才有了她不屈不挠的奋斗,才写下了那么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才造就了一位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的人—海伦·凯勒。

整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情感得到了升华。但是因为仓促,所以在情感教育上没有让他们多说一说面对坎坷,面对厄运该怎么做。

篇3:《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体会不幸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聋。

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紧扣主线,感受不屈不挠

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在教学“学习盲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在教学“练习说话”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思考认识到自己是靠听觉来学习说话的,体会到了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让“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析起来。

三、文本拓展,感悟伟大。

课中再现海伦的语言,补充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段,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书林漫步,徜徉于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冲出黑暗》等作品中,学生沉浸其中,将情感付诸笔端,缓缓流淌于纸上且听来自孩子们心灵的话语。

篇4:《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歌德:“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王崧舟老师说: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廓清了语文的边界。即:“内容”是第一边界,“涵义”是第二边界,“形式”是第三边界。

“内容”——人人看得见,不稀奇;“涵义”——“有心人得之”,范围在缩小;而“形式”呢?“形式”对大多数而言是个“秘密”,只用拥有一双“语文的眼睛”,才能看得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海伦·凯勒》的教学设计,下面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抓住主题,丰富内涵。

本课的文眼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不屈不挠”。是什么力量使小海伦从无声无色的世界走进了有声有色的时间?此时,我抓住了一个词——不屈不挠!但是仅仅扣住“不屈不挠”,对于海伦的理解就显得单薄了。于是,我想,在教学的时候,不要讲那个有着光环的海伦,应该讲那个普通的小海伦,因为她的普通,孩子们才容易接近,孩子们才与她有着共同的语言,也正是她的普通,她的成就才显得那么不容易,才伟大。在这样的思考下,研读课文,就读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求”、“爱的灌注”等丰富的内涵,使得“不屈不挠”显得更丰满了。

二、关注形式,注意方法。

语文老师读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涵,更要关注课文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篇课文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盲文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课上我让孩子读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为这个才六七岁的小女孩心疼。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的原意来体会,她的学习就像“海绵吸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另外,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省略号、破折号,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比阅读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体会同样是体现小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者的写法是一样的,进而进行写法的指导。

三、解读文本,适度拓展。

文本是花,拓展是叶。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将文本的内涵变得丰富,让学生思考得更远。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有很多和课文相应的情节,比如说水的启发、学习盲文时的艰辛、学习说话时的专注、回家前的心里独白等等。

我是不是将它们全部引进课堂?不,我做出了选择,学习说话和学写盲文可以通过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体会出,水的启发可以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感受到,而回家前的心里独白,文中没有,让孩子读一读就更能走进小海伦的内心,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海伦一路走到现在,除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爱,家人对她的爱,她对家人的爱等等。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填空说话太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影响了孩子自由表达的情绪,导致了精彩生成的降低。还是那句老话: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5:《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围绕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海伦凯勒》一课该如何设计呢?显然,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典型的写人类的文章。而海伦凯勒是一位多么不寻常的一位女性啊!基于对文本体裁的认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当然,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篇6:《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 凯勒》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教育学生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最好不过的一篇课文了。因此,本文的“教”就最大限度地提升文本的震撼力,让学生感同身受,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愿意主动的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今天我进行的是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教学目标是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及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因为孩子们提前已预习过课文,所以为调动听课积极性,我从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的一句评价“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华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引出本课人物。并通过展示人物地位,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展示生字词

本课共6个生字,通过请学生带读字、并组词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同时了解班内学生生字词认识度。

2、展示生词

本次我一共出示了20个课文中的词语。先让学生齐读,然后以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读,最后齐读。

3、生字辨析。

本节课我一共展示了两组生字辨析“躁、燥、澡、藻”和“绕、挠、晓”通过分析比较部首及部首所代表的含义,掌握形近字的.辨析方法。

4、初读课文

课文一共八个自然段,指名8位同学分别朗读。然后简单点评。

5、多音字学习

展示文中多音字“扎”和“刹”。让学生随堂查字典,请最先查到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读音并组词。全班齐读多音字,并读出每个读音后所表示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分段。指名回答,然后ppt 展示段落大意。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感情充沛。

⑵听第一自然段朗读录音。

⑶提问:听完后,你们的心情如何?(学生答:沉重、低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指名答:因为她的遭遇很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⑷出示课文第一段。通过ppt 图片(学生生活实际的照片)理解“有声有色”和“无边无际的黑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物遭遇的不幸。

因为孩子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不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塞住耳朵,让他们实地模拟一下,这样再进行教学,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更能走近海伦身边,走进海伦心灵,更能在自己的心灵上引起震动。

⑸品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提问:假如你是凯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本次课,是我在十里庙小学的第一次观摩课,也是我校“推门听课”的冰山一角。本次课共有10位老师参与到观摩中来。程结束后,各位老师也对我的教学过程给出中肯评价,对“查字典,理解多音字”、“第一段教学过程”等环节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我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优点:

1、查字典环节的设置,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重要意义。

2、生字词辨析环节,讲解仔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素养。

3、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通过展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图片理解词语。

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用语应简洁明了,板书有序,字迹工整。

2、导入语,以提问的方式切入主题,让学生来交流故事人物背景。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3、由于是教授五年级学生,生字词教学时间应适当,不可过长。并且,要挑出难写生字,进行范写,然后指导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写作姿势。生字词要挑出重点词语,不可展示过多。

4、学生分段朗读过后,应进行“生生评价”,把评价权留给学生。

5、读中感悟,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把握,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不可一味灌输。

6、把握好教学步骤和教学节奏,主次分明,环节有序。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同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倾听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意见。 让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快成长起来。“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一起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战略。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李长红老师所说,“多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将每一节课当成同学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同学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篇7:《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伦的经历。要想让孩子走进海伦,必须让孩子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读出文章所没有提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由概括的语言展开想象,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丰富海轮的经历。

文章开头描写了海伦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无语的世界中,她为此脾气越来越暴躁。为了让学生明白她为何会这样,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紧闭嘴巴,试试看能坚持多久,写一篇体验日记。很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还觉得好玩,后来都忍受不了,感受这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海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美丽的献花她看不见,慈爱的妈妈她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她也看不见;悦耳的乐曲听不到,万籁的声音听不到,就连妈妈的呼唤也听不到。她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而且,所有的苦楚又没法述说,憋在心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这样的体验,在学习课文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就轻松多了。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课文写得很精彩,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悟,从中感受她为了和人交流,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例如,在教学学盲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描写刻苦地句子,写批注。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地心血,做了常人难以做到地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地原意来体会,她地学习就像“干燥地海绵”,就像“渴极饿极的急需食物的`人”;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海伦学会盲文后,打开眼界的那个片段时,我让学生和第一段对比读。我读:“从此,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生读:“我常常感受到一阵微风吹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海伦此时的心情。学生说,从这段想象中体会到了海伦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兴奋。她从没有看到过世界什么样,却能真切的感受“微风的柔”、“花瓣的美”,可见,知识对海伦的重要及给她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用一句话写出最想说的话。不一会儿,一句句话诞生了。“海伦,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真令我佩服!”“海伦,看到你,想想自己,我恨惭愧,我一定以你为榜样。”“海伦,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以海伦为榜样,共同努力学习吧!”……很多学生都写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的不屈不挠,都表示要向她学生。这样,榜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竖起。

篇8: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我认为,若在学习课文前,设计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和体验,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12册课文《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语文课上,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告诉学生:“今天,大家都来当一回盲人,体验一下双目失明是什么感受。”学生一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我又宣布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由另一人搀扶到目的地。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为了亲身体验,我也参与了这次行动,我和学生韩枫一组,带着蒙着眼睛的韩枫在操场上走,我走得挺快,目的地很快到了,韩枫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对这次教学安排有了一点疑虑:这节课这样让学生体验是不是无效劳动?该我蒙上眼睛了,韩枫拉着我向前走,就在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心中多么紧张害怕,总怕一脚踩空或撞上什么东西。我走得极慢,紧紧拉着韩枫的手,心中除了害怕还有对韩枫的歉疚,当我终于走到目的地的时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进了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眼前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总觉得前面像有悬崖峭壁一样。”有的说:“太难受了,我特别想把布拿下来。”有的说:“再次见到阳光,我感到了光的美好。”有的说:“我觉得脚下像是有个洞,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心里特别害怕紧张。”

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书,认真读起来,他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严肃深沉,当他们读到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读到海伦与这个有声有色的精彩世界完全隔绝靠触觉感知外界事物时,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当他们读到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书写、算术时,当他们读到海伦考上大学,毕业后献身于福利教育事业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海伦的尊重、敬佩和崇拜。

8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主题学习资源;8合1教学设计;多元智能;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 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40-03

目前全国正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类资源体系铺天盖地,主题学习网站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与针对某一知识的课件、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或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不同,主题资源网站按照自主引导原则,直接面对围绕主题呈现的信息和网络资源,开展建构主义语义下的学习,同时灌注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站建设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者普遍认为不能快速地从“资源海洋”中找到适用的动态资源库,基于资源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可操作性不强,效果评价模糊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上述难题,有学者尝试打造主题资源学习社区,致力于为使用者构建有效整合现有主题资源内容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学习环境。

一、 主题学习资源在网络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中的地位及功能

关于主题资源学习社区的构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主题资源和社区系统支撑平台两部分(如图1所示)。[1]主题资源的价值在于更好地研究某主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学习者生活中的日常实践进行应用方面的交流,以达成主题内容思想性的互通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类问题。

主题资源模块在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中实现的功能,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张永忠认为主题资源是主题资源学习社区系统的生命力所在,是学习者参与主题社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而主题资源的来源则是从现有的多类资源中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去粗取精,资源的组织则按照大多数教师的使用习惯编排,促进资源的可操作。[1]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组则认为,主题资源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利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兴趣小组和教师教研小组产生动态主题资源,使原始化资源形成为组织化资源,循环往复。强调了资源产生的过程性和资源组织的灵活性。

二、网络主题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从主题资源学习社区目前的建设和使用状况来看,基于动态资源建设的同步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成为新一轮建设与应用的重点。提升资源的纵深应用效果,使资源不断优化精简,向实时、够用、好用等高效应用方向发展,以达到为有效的教和学提供全新的应用模式的目的。

本文重点关注与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的内容,因此在这里列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主题资源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1. 注重学习者自主知识建构,缺乏人文关怀

基于网络的主题学习资源试图构建建构主义语义下的有效学习,主题选择的标准之一即是问题的情景化、生活化,意识到探究性学习、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具体的情景,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理解,会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去解决他所发现的问题。目前相关的网站建设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机制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 资源组织方式难以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注重探究,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的资源是保障。但建构主义语义下的学习资源的组织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从客观上是以学习者的记忆联想模型为基础,因此对不同智能组合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关注不够,不利于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也不利于学习者运用自身的智能优势解决问题。

3. 对学习者心智启发不强

基于网络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致力于构建集备课、教学、自主学习和产出式资源建设于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应用环境。关于资源,一组与之紧密相关的概念不得不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个体内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迁移学习能力的过程。主题资源学习社区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资源与过程关注更多的是数据的罗列,信息的提供,知识的内化,但智慧的提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以主题资源为主要内容。与以往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不同,主题资源学习社区是在现有主题资源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管理的动态资源更新和基于主题知识的纵深应用两个方面而构建的新一代同步资源学习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应用,最根本的策略无异于从学习者自身出发,开发对学习者最适合的资源库和应用环境,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习者的潜能,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才是最合理的衡量标准。

三、 基于8合1教学设计策略的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

8合1教学设计策略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主管戴维·帕金斯提出的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之一。鉴于多元智能理论在系统挖掘个体智力的有效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8合1教学设计对促进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建构对所学知识的独到见解,发展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义。

1.8合1教学设计策略简介

8合1教学设计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教与学策略,推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8合1教学设计主张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而教、围绕多元智能而教。[2]

笔者认为这里的多元智能是指与学习者个体的智能特点息息相关的不同智能组合方式。而非游离于学习者之外的客观意义上的多元智能。为多元智能而教,发展学习者的多元智能,进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服务的能力;用多元智能而教,使智能成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和手段,基于主题的多种活动方式的组织,要适合于学习者智能特点,要有利于学习者发挥各自的智能优势,保证学习者的各项智能都有机会获得发展;围绕多元智能而教,学习者的智能是多元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理解和学习知识,因此必须使学习者逐步明确他们的智能特点,了解如何开发多元智能,如何有效发挥智能优势,如何加强多元智能,以及如何通过主题学习活动将多元智能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应用当中。

2. 8合1教学设计策略对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

有效的学习是基于有效的资源的,网络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以主题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学习交流环境。作为网络资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给学习者提供了足够的自主空间,无形中造成了学习的盲目和迷失,甚至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有必要在资源的建设中融入教学设计的思想,关注整个教学系统更为复杂的因素。针对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关注资源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以达到高效的使用每一种资源,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能的目的。

关于主题学习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国内学者顾小清第一次做了明确的说明,认为主题学习对于促进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独到的作用。[3] 在主题学习资源建设中应用8合1教学设计策略,融入多元智能理论,使资源在系统化、结构化的基础上,更注重信息选择的多元化。使信息的组织方式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对学习者行为的有效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通过网络这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媒体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的呈现和选择。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基于网络的多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发挥个体的长处。利用个体的优势智能整合资源,加工信息,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8合1教学策略是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佳教学技巧之一,它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2]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对学生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我们能够做的是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同时努力调动学生所有的智能,那么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学习。如果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8合1教学策略,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那么在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中引入8合1教学策略,基于8合1教学设计策略组织整合资源,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适切性和灵活性。给学习者最大限度的选择机会和最合适的学习切入点,这一切入点的实现以学习者的智能特点为基础。

3.在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中融入8合1教学的应用模式探析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以主题资源为主要内容,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以有效的资源为依托,但资源并不是学习社区的重点,重要的是一种基于资源学习的应用机制。基于8合1教学设计的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

8合1教学设计把8种智能都融入到教与学的体验中,个体的智能特点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前提,而个性化以多元化为主要表现渠道。因此,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应该为使用者明确自身的智能特点提供可能。同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每种智能用以解决问题的有效认知工具。因此智能支持单元的智能特征和智能工具的相关内容虽属于静态资源,但鉴于其在基于网络的主题资源学习中的作用,单独作为一个支持单元列出。

8合1教学设计策略在网络主题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1)聚焦内容。使学习者明确学习过程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的各个方面。这里要强调,是在完整的学习主题的组成部分的学习专题中实施8合1教学策略,即聚焦的内容要围绕学习者在一次学习体验中所能够完成的问题进行。

(2)陈述具体教学目标和结果。明确学习结束后,学习者要知道和理解的内容。在运用8合1策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果,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变成一连串趣味性活动,但在学习结束后,大家一无所获。

(3)从“智能工具”中选择适当的工具。依据学习目标,以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者智能特点为出发点,在工具箱的每个智能领域选择一件工具。对于学习者来说,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优势智能相符合的智能工具,最直接的后果是学习者的优势智能会不断得到加强发展,而忽略相对较弱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设计工具资源这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应用相关技术促使学习者尽量选择对实现学习目标和技能发展最有效的智能工具,并促使学习者轮流训练自己的各项智能项目。这也是8合1教学设计策略的寓意所在。

(4)明确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虽然个体对每种智能也会有独到的见解,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对主题的理解,但总有一系列可借鉴的经验为我所用,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多元智能的学习者,有必要为其提供相关的工具资源。学习者借此思考如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恰当使用从智能工具箱中所选工具的方式。即确定自己将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达成对所选主题的理解和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与学习伙伴共享与交流。

(5)确定活动顺序。一旦明确了如何使用认知工具,就要确定各种学习活动的顺序,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要以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中主题资源的建设包括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两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资源库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产生的资源如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学习者对开发智力的有效认知工具的新见解等,都可以成为资源库中可利用的资源存储。因此资源库中的资源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为专题资源、素材资源、工具资源和交流资源。学习过程和资源库是双向的流通的关系。智能支持单元是资源库的一部分,同时智能支持单元还可以从资源库中得到不断的更新,工具资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学习者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四、 小结

资源建设在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资源建设中融入教学设计策略,在相关技术和环境的支持下,提高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控制,避免网络环境下学习目的的盲目性和学习过程的无序性。8合1教学设计策略的优越性在于多元智能思想在资源建设中的应用,资源的开发切实从学习者认知的多样性入手,关注学习过程,关注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忠,陈伟平,郭永进.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建设新探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0).

[2] David Lazear 著,吕良环等译. 多元智能 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 [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顾小清. 主题学习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用模式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梁志华,王海波,张永忠,王翔. 基于网络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设计与研究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5] 陈庆贵. 主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反思 [J].信息技术教育,2006,(8).

上一篇: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需要县级民政局盖章请下一篇:语文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