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学反思制度

2024-05-22

8教学反思制度(精选12篇)

8教学反思制度 篇1

富源四小教师教学反思互动制度

一、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学习科研的习惯,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行反思互动,教师在经常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强学习与研究能力,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向教师传递最新课改信息。

三、学校应在鼓励教师个人研读的基础上,组成各类学习研究小组,为教师平等对话、相互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形成崇尚研究共同探讨的良好风气。

四、定期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

五、教师要撰写教学反思随笔,包括成功之举,教学“败笔”,教育故事等,每周至少1篇。

六、学校每月要举行一次以学科为组织单位的专题集中反思互动活动,教师围绕专题要认真准备发言提纲,积极发表意见。

七、教师在反思中要确定个人的研究课题,使教研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每位教师必须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八、认真总结校本研究的实际绩效,大力表彰在反思互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

8教学反思制度 篇2

关键词:教学反思;绿色生活;环境保护

绿色生活、环境保护、关心健康等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是新版牛津英语8 B Unit 8 A Green World的中心话题。在教学中,让绿色生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驻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在8 B Unit 8 Reading教学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渗透绿色生活的教育,围绕绿色生活、环境保护为中心问题,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打造Green life的创新课堂,现将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简单加以梳理,以飨共享。

一、导入,渗透绿色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是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汉语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为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1.Free talk,直入主题,谈论Green life

利用图片,展示我们的地球在“哭泣”,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There are many pollutions ,such as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and so on. Our planet is in troubl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we do? 启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如Turn off computers when we are not using them. Reduce waste等等。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局限于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2.Background,介绍瑞士风光,为新授做铺垫

借助于瑞士风光的图片,以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country?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clean blue lakes.进一步介绍瑞士的背景知识: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因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世界花园之都”,瑞士成功的环境保护依赖于全面的环境立法、严格的执法守法以及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Reading教学,渗透绿色教育,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8 B Unit 8 Reading的教学目标既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还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写一篇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以促其学以致用。

1.听力训练,捕捉主要信息

学生在了解了瑞士的背景后,教师以Switzerland has a World Environment Day. When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而启发学生听录音并捕捉问题的答案。提出更多的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等问题,让学生再听录音,带着问题捕捉主要信息和抓住关键词的听的技巧。且所问的问题与中心话题Green life密切相关,在学习知识、强化技能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

2.说的训练,说什么,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在Reading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听和读,忽视说的训练和写的练习。在这篇文章中,说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小觑。

(1)说问题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说的方式很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等都是说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人讲、众人听,教师问、学生一问三不理,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昏昏欲睡。鼓励学生大声说出来、踊跃发言是英语课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的任务型的问题设计是激励学生说的方式之一。

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people try to do in Switzerland? Does Switzerland have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等,这些问题把学生带进Reading中,带领走进“世界花园之都”、感受绿色环保的气息和人文文化。

(2)巧妙设计讨论题,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理解、掌握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We often call Switzerland“Green Switzerland”,Do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reen” her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green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两人一组以Make a greener world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再进行pair work对话,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使用新知识。

3.Reading教学,以写促读

Reading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写,多数教师只关注听、说、读,把“写”置之于阅读教学之外,每一单元一篇作文也就是task中稍有问津。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在这篇reading教学中,以Green life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可以写“世界花园之都”的环保的体会,可以写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可以针对当前的污染严重问题,而谈谈污染给社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可以写要想过绿色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等,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总之,这节课以Reading统领教学始终,但又不仅仅局限于reading的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中心话题而设计任务,听、说、读、写,无一不紧扣绿色生活这一中心话题;教学中,传统媒体如图片的运用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完美结合,通过音、形、画的情景交融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绿色生命、绿色家园、绿色生活之中,让绿色生活在英语课堂驻足,让绿色生活成为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桑亚红.试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动画世界,2011(11).

[2]李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6).

《识字8》 教学反思 篇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自己的教学,这三点目标应该是基本达到了。

本课中的儿歌浅显易懂,还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文贵自得”,自己读懂的东西,远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儿歌所蕴含的内容,体验儿歌所表达的情感,最终达到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诵读儿歌。

“包、苞、饱、炮、泡”这几个字,学生学习的难度应该不大,加之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几次,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内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记忆生字,领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生自己获得的学习成果,应该会记得牢固一些。

为了落实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包”字的组词是在我有意的引导下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包”的多重词性:名词、动词、量词、姓氏。其它几个字说到与课本上相符的词语,就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备课时我预设到“饱满”一词理解会有难度,便准备了豆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挑出饱满的豆子,并联系实际让学生也做到精神饱满,以此加深印象。

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会,还是为了会学。在总结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我让学生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学习了“吐”字,并出示了一些与“包”有关的形声字,有待学生以后自己去认识,去运用并体会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我去改进:在总结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我拓展了一首学习形声字的儿歌,本意是想帮助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识字。但我只是在范读之后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收场了。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本环节的教学失去了实效性。我应当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再读一读、背一背,真正记住这首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良好的教态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风格,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我在教学中教态有些死板,良好的教态应该是大方、亲切,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的(微笑+鼓励+精神饱满+应变能力=感染人)。

《识字8》教学反思 篇4

第一句: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我先让孩子们理解“初三初四”和“十五十六”都是农历中的日期。顺便告诉他们农历和阳历的区别。然后理解“蛾眉”。“蛾眉”是古人用来形容女子弯弯的眉毛。这样一说,孩子们自己就能说出初三初四的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漂亮的眉毛;十五十六的月亮是圆圆的,像个大圆盘。也就明白这一句是在讲月亮一个月的变化,是在告诉我们天文知识。我又给孩子们看月亮阴晴圆缺的图片,告诉他们有关月亮变化的具体知识以后我们会在科学课中学。

第二句: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这句比较好理解,我没有做任何提示,孩子们自己知道了这句是在告诉我们怎么辨别方向。早上看太阳,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他的对面就是西方;晚上看北斗星;北斗星所在的位置是北方,对面是南方。我们看了北斗七星的图片。

后面的三条都是气象谚语,也基本不用我说,孩子们自己都能说的像模像样。

理解完这几条谚语,我们再回过头来学生字,我给了孩子们两分钟自学。之后开火车抽查,呵呵,全部通过。作为奖励,一起读光盘中小女孩吹出的泡泡中的词语。开开心心的结束了一堂课。

英语教学反思8 篇5

每个班级外面的墙上有五块作为展示各学科或学生风采的展板,按学科分一人负责一块展板的设计和布置,虽说周一开会就开始布置了任务,但是那几天都忙着教学,我们英语组的老师都忙着为谭老师参加县里的英语教学大赛做准备,所以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周四学校发出通知,周五下午检查各班的文化墙布置,我们才真的着急了,英语教学反思8。大家开始热火朝天地动起来了,周四早上还是一片空白的展板,像变魔术般,到了中午三三两两地开始丰富起来,晚上基本上已经是丰富多彩了。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要准备制作7块展板的我,从早上进办公室开始,我就着手进行策划,找资料,打印,中途上了两节课,给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创作,画画,中午找了几个学生帮忙剪纸,又是一个中午过去了,紧接着上两节课,真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啊,教学反思《英语教学反思8》。下完看马上开始接着准备,到了晚上7点半,准备基本完毕,终于可以上墙了,贴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从41班开始看着自己的成果,有说不出的开心,一天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展板的内容有:学生作品、英语对话、英语小贴士等。

人的潜能真的是巨大的,只要用心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我国古代的公证制度”等8则 篇6

宋代之前,一般只有土地、奴婢、牛马等买卖需要经过官府公证,到了宋代,遗产继承也成了需要公证的行为。相关史料记载,宋代的遗嘱必须由官府盖章认可,发给公证文书。在田宅买卖方面,宋代沿用了“税契”制度,规定田宅买卖需要经过公证。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继续使用“税契”制度。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贯彻,明清法律规定,凡是典卖田宅不办理税契者,笞五十,契内田宅价钱一半没收。明清时候还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公证文书,称为鱼鳞册,专门对田地的所有和过户进行登记。鱼鳞册也称鱼鳞图,其主要内容是对土地面积、地形、土质优劣及上中下等征税等级进行公证,为征税提供依据。

最早的保龄球场

保龄球又叫“地滚球”,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据说起源于德国。但最近意大利考古学家在距埃及首都开罗以南90千米处的地方发现一处古代建筑遗址,其中保留着一条室内保龄球道。专家初步推断,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保龄球场。据介绍,这项运动应该由两个人参与,一个人扔小石球,另一个人扔大石球。他们同时扔出石球,很有可能大石球沿着球道滑行,阻止小石球进入中央的凹坑,参加游戏的每个人会轮流扔小石球,能多次将小石球扔进凹坑的人就会成为获胜者。

全球人均寿命最新排行榜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最新档案显示,在全球人均寿命排行榜中,欧洲小国安道尔居首,国民人均寿命83.52岁。澳门人均寿命82.27岁,仅屈居安道尔之后,在长寿榜上排第二。日本排第三,另一个欧洲小国圣马力诺和新加坡紧随其后。中国香港排第六,平均寿命为81.68岁。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排名较后,分别排在第51和103位,国民平均寿命分别为77.56和72.88岁。美国排第45位。全球最短命的是位于非洲南部的斯威士兰国民,平均寿命只有32.23岁,这与该国患艾滋病人数众多有关。斯威士兰人口113万左右,当中38.8%(近44万人)染上艾滋病。

我国古代的“博士”称谓

早在唐宋,一些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被称为“博士”。唐《封氏闻见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这里的茶博士指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博士”的名称最早起源于战国时齐、鲁等国,是官职名。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博士地位的下降,加上虚衔来表示尊敬抬举,以取悦对方。久而久之,一些茶技高超、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知识面广的茶客也誉之为“茶博士”。

汗衫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

汗衫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已普遍穿着汗衫,但那时的汗衫不叫“汗衫”,叫法很多,其中有叫“无裤衣”的。裤,即袖子。“无裤衣”就是没有袖子的衣服。那时的汗衫有棉、夹、单多种。按赵宦光在《义证》一书中的说法:“半臂衣也,武士谓之蔽甲,方俗谓之披衫;小者日背子。”到汉魏时期,汗衫专指单的了,《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上讲:“(杨)阜尝见明帝帽,披缥绫半袖,(杨阜)问帝曰:此于礼法何服也?明帝答曰:是背子也。”可见当时帝王也穿汗衫。汉代时,还有把“汗衫”叫“中单”的,据《事物纪原》中记载:“汉高祖与项羽战,汗透中单,遂有汗衫之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阳历

中国自古以来有两种历法并行:一为根据月亮与地球关系确定的阴历,今通称农历;~为根据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即是中国的太阳历,却并无“阳历”之名,所以常常被人误以为也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之称,由来甚古,《易》汉学中早有“卦气说”,是把《易》卦与气候结合起来占验的学问,相传为西汉的孟喜所总结,用的就是=十四气节。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初候”“中候”“末候”。每个节气为十五天,故每候主五天,共七十二候,均有文字相系,如“蛰虫始振”、“鸿雁来”、“草木萌动”等。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二十四节气与公历完全一致,有时会相差一天,但与阳历则毫不相干。

英国考古发现5000年前口香糖

英国考古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不久前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块白桦树皮焦状物,上面还带有牙印。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口香糖,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这名学生的导师、英国德比大学的崔弗·布朗教授说:“这个由白桦树皮做成的焦状物中含有化学元素酚,具有杀菌的作用,所以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很可能普遍认为,通过咀嚼口香糖可以对抗和橡胶有关的传染病。”他表示,这枚口香糖上明显的牙齿印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哥窟曾是全球第一大城

近日科学家借助高技术手段发现,柬埔寨著名的吴哥窟寺庙群周围,曾经是一个灌溉系统发达的农业城市,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工业化前全球最大的城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柬埔寨吴哥窟寺庙群周围是一个个分散的居民点。科学家们用高科技绘制的新地图显示,吴哥窟地区包含的不只是分散的寺庙,它是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千米的古城遗址,“大吴哥城”是工业化前世界上最大的定居点。专家们利用土地调查、小型飞机和美国宇航局提供的雷达卫星,发现了1000多个人工湖和至少74座以前未知的寺庙遗迹。该工程证实,吴哥是9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座大城市,拥有一套先进的灌溉系统。古吴哥城的灌溉系统使居民能够密集地种植水稻,所有较大的蓄水湖都有蓄水和泄水装置,该地区的每处水源都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但这也是导致吴哥衰落的原因。为了腾地灌溉,吴哥大片森林被砍伐。灌溉系统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带来了上层土壤流失、侵蚀和人口过剩等问题。

中国古代的畅销冷饮

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各来年的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唐代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元代以后,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带来了冰淇淋的出现。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冰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8的加法》教学反思 篇7

第一个问题是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出现问题,没有及时换掉,而是继续使用导致课堂开始PPT出现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抱着侥幸心理,没有认真的去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复习导入的方法有问题,没有与新内容进行合理的衔接,言语出现混乱,学生们也就没办法理解我即将要讲的内容,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跟教师出现开头的失误后内心产生些许慌乱,逻辑不明确,言语不精练有很大关系。第三个问题是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评估错误,教学内容设置过多,没有及时巩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实际探查学生接受新内容的能力,并且有些急躁。

这三个问题的出现都与我有关,我觉得这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要改进的方向。首先第一个问题的改进措施:任何事都要有足够的细心,公开课中出现的任何小问题就要赶紧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提前换好新教室,让学生在更稳定的环境中不受外在干扰,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第二个问题的改进措施:备课时就应认真考虑新旧内容交替的相关问题,数学知识本就是相关联的,只有做好了衔接学生才不会觉得新内容很难,从心底接受它,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今后我会多询问老教师,增加课堂中的专业性,争取做到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非专业失误。还有就是出现失误后不能及时稳住心态,想出应对策略,好好地化解掉课堂小插曲。修炼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张,我会当做终生课题来学习。第三个问题的改进措施:应在平时就做到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大致评估,然后根据不同学习情况制定对应学习内容,学习策略 ,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并要对新学习的内容多加强化,不能把知识流于表面。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8篇) 篇8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我认为,若在学习课文前,设计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和体验,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12册课文《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语文课上,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告诉学生:“今天,大家都来当一回盲人,体验一下双目失明是什么感受。”学生一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我又宣布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由另一人搀扶到目的地。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为了亲身体验,我也参与了这次行动,我和学生韩枫一组,带着蒙着眼睛的韩枫在操场上走,我走得挺快,目的地很快到了,韩枫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对这次教学安排有了一点疑虑:这节课这样让学生体验是不是无效劳动?该我蒙上眼睛了,韩枫拉着我向前走,就在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心中多么紧张害怕,总怕一脚踩空或撞上什么东西。我走得极慢,紧紧拉着韩枫的手,心中除了害怕还有对韩枫的歉疚,当我终于走到目的地的时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进了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眼前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总觉得前面像有悬崖峭壁一样。”有的说:“太难受了,我特别想把布拿下来。”有的说:“再次见到阳光,我感到了光的美好。”有的说:“我觉得脚下像是有个洞,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心里特别害怕紧张。”“……”

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书,认真读起来,他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严肃深沉,当他们读到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读到海伦与这个有声有色的精彩世界完全隔绝靠触觉感知外界事物时,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当他们读到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书写、算术时,当他们读到海伦考上大学,毕业后献身于福利教育事业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海伦的尊重、敬佩和崇拜。

这一堂课,学生学得是那么积极主动,那么自觉自愿地深入学习课文,他们正是有了当“盲人”的痛苦的深切体验,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才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学了《海伦.凯勒》这一课,我的心被震撼了,对我们正常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物、情景,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多么神奇美丽呀!”“这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让我体会到双目失明的恐惧,我同情盲人!我更佩服海伦的奋斗精神!”“跟海伦.凯勒比,我们是多么得幸运!我们难道不能比海伦更强吗?”

也正是由于有了亲身体验,我也被课文感动,被海伦感动,被学生感动……

篇2:《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细细研读了文本。本文主要从“不幸、抗争、奉献”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海伦·凯勒的动人事迹,从而让学生领会并学习她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说海伦是“不幸的”、“不屈不挠的”、“坚强不屈的”、“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在体会小海伦的不幸时,我让学生们仔细品读第一小节,抓住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孩子们静下来默读课文,边读边钩钩划划在书上写感受。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我抓住“有声有色”这个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眼中“有声有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又让他们来对比想象生活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中的小海伦的悲惨生活。

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海伦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因为第一小节中有这样一句‘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课文虽然从整体上介绍了海伦·凯勒的生平,但还是太肤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前我精心备的课派上了用场。我引用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自述:“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我,我拼命的想挣脱他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我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海伦,你不能和别人交流,你的苦恼无法倾诉,你甚至都不能叫一声‘妈妈’,你会怎样做呢?”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中,我读出了他们对海伦的同情和理解了。

在引导学生们理解海伦的`爱心时,我又适时地告诉他们,虽然海伦的遭遇在常人的眼中是不幸的,但她没有抱怨,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上帝待我不薄……”。正是因为这种不抱怨,才有了她不屈不挠的奋斗,才写下了那么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才造就了一位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的人—海伦·凯勒。

整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情感得到了升华。但是因为仓促,所以在情感教育上没有让他们多说一说面对坎坷,面对厄运该怎么做。

篇3:《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体会不幸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聋。

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紧扣主线,感受不屈不挠

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在教学“学习盲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在教学“练习说话”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思考认识到自己是靠听觉来学习说话的,体会到了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让“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析起来。

三、文本拓展,感悟伟大。

课中再现海伦的语言,补充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段,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书林漫步,徜徉于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冲出黑暗》等作品中,学生沉浸其中,将情感付诸笔端,缓缓流淌于纸上且听来自孩子们心灵的话语。

篇4:《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歌德:“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王崧舟老师说: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廓清了语文的边界。即:“内容”是第一边界,“涵义”是第二边界,“形式”是第三边界。

“内容”——人人看得见,不稀奇;“涵义”——“有心人得之”,范围在缩小;而“形式”呢?“形式”对大多数而言是个“秘密”,只用拥有一双“语文的眼睛”,才能看得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海伦·凯勒》的教学设计,下面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抓住主题,丰富内涵。

本课的文眼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不屈不挠”。是什么力量使小海伦从无声无色的世界走进了有声有色的时间?此时,我抓住了一个词——不屈不挠!但是仅仅扣住“不屈不挠”,对于海伦的理解就显得单薄了。于是,我想,在教学的时候,不要讲那个有着光环的海伦,应该讲那个普通的小海伦,因为她的普通,孩子们才容易接近,孩子们才与她有着共同的语言,也正是她的普通,她的成就才显得那么不容易,才伟大。在这样的思考下,研读课文,就读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渴求”、“爱的灌注”等丰富的内涵,使得“不屈不挠”显得更丰满了。

二、关注形式,注意方法。

语文老师读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涵,更要关注课文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篇课文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盲文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课上我让孩子读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为这个才六七岁的小女孩心疼。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的原意来体会,她的学习就像“海绵吸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另外,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省略号、破折号,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比阅读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体会同样是体现小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者的写法是一样的,进而进行写法的指导。

三、解读文本,适度拓展。

文本是花,拓展是叶。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将文本的内涵变得丰富,让学生思考得更远。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有很多和课文相应的情节,比如说水的启发、学习盲文时的艰辛、学习说话时的专注、回家前的心里独白等等。

我是不是将它们全部引进课堂?不,我做出了选择,学习说话和学写盲文可以通过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体会出,水的启发可以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感受到,而回家前的心里独白,文中没有,让孩子读一读就更能走进小海伦的内心,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海伦一路走到现在,除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有爱,家人对她的爱,她对家人的爱等等。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填空说话太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影响了孩子自由表达的情绪,导致了精彩生成的降低。还是那句老话: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5:《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围绕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海伦凯勒》一课该如何设计呢?显然,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典型的写人类的文章。而海伦凯勒是一位多么不寻常的一位女性啊!基于对文本体裁的认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当然,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篇6:《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 凯勒》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教育学生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最好不过的一篇课文了。因此,本文的“教”就最大限度地提升文本的震撼力,让学生感同身受,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愿意主动的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今天我进行的是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教学目标是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及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因为孩子们提前已预习过课文,所以为调动听课积极性,我从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的一句评价“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华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引出本课人物。并通过展示人物地位,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展示生字词

本课共6个生字,通过请学生带读字、并组词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同时了解班内学生生字词认识度。

2、展示生词

本次我一共出示了20个课文中的词语。先让学生齐读,然后以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读,最后齐读。

3、生字辨析。

本节课我一共展示了两组生字辨析“躁、燥、澡、藻”和“绕、挠、晓”通过分析比较部首及部首所代表的含义,掌握形近字的.辨析方法。

4、初读课文

课文一共八个自然段,指名8位同学分别朗读。然后简单点评。

5、多音字学习

展示文中多音字“扎”和“刹”。让学生随堂查字典,请最先查到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读音并组词。全班齐读多音字,并读出每个读音后所表示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分段。指名回答,然后ppt 展示段落大意。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感情充沛。

⑵听第一自然段朗读录音。

⑶提问:听完后,你们的心情如何?(学生答:沉重、低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指名答:因为她的遭遇很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⑷出示课文第一段。通过ppt 图片(学生生活实际的照片)理解“有声有色”和“无边无际的黑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物遭遇的不幸。

因为孩子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不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塞住耳朵,让他们实地模拟一下,这样再进行教学,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更能走近海伦身边,走进海伦心灵,更能在自己的心灵上引起震动。

⑸品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提问:假如你是凯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本次课,是我在十里庙小学的第一次观摩课,也是我校“推门听课”的冰山一角。本次课共有10位老师参与到观摩中来。程结束后,各位老师也对我的教学过程给出中肯评价,对“查字典,理解多音字”、“第一段教学过程”等环节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我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优点:

1、查字典环节的设置,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重要意义。

2、生字词辨析环节,讲解仔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素养。

3、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通过展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图片理解词语。

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用语应简洁明了,板书有序,字迹工整。

2、导入语,以提问的方式切入主题,让学生来交流故事人物背景。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3、由于是教授五年级学生,生字词教学时间应适当,不可过长。并且,要挑出难写生字,进行范写,然后指导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写作姿势。生字词要挑出重点词语,不可展示过多。

4、学生分段朗读过后,应进行“生生评价”,把评价权留给学生。

5、读中感悟,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把握,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不可一味灌输。

6、把握好教学步骤和教学节奏,主次分明,环节有序。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同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倾听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意见。 让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快成长起来。“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一起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战略。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李长红老师所说,“多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将每一节课当成同学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同学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篇7:《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伦的经历。要想让孩子走进海伦,必须让孩子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读出文章所没有提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由概括的语言展开想象,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丰富海轮的经历。

文章开头描写了海伦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无语的世界中,她为此脾气越来越暴躁。为了让学生明白她为何会这样,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紧闭嘴巴,试试看能坚持多久,写一篇体验日记。很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还觉得好玩,后来都忍受不了,感受这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海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美丽的献花她看不见,慈爱的妈妈她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她也看不见;悦耳的乐曲听不到,万籁的声音听不到,就连妈妈的呼唤也听不到。她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而且,所有的苦楚又没法述说,憋在心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这样的体验,在学习课文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就轻松多了。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课文写得很精彩,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悟,从中感受她为了和人交流,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例如,在教学学盲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描写刻苦地句子,写批注。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地心血,做了常人难以做到地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地原意来体会,她地学习就像“干燥地海绵”,就像“渴极饿极的急需食物的`人”;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海伦学会盲文后,打开眼界的那个片段时,我让学生和第一段对比读。我读:“从此,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生读:“我常常感受到一阵微风吹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海伦此时的心情。学生说,从这段想象中体会到了海伦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兴奋。她从没有看到过世界什么样,却能真切的感受“微风的柔”、“花瓣的美”,可见,知识对海伦的重要及给她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用一句话写出最想说的话。不一会儿,一句句话诞生了。“海伦,你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真令我佩服!”“海伦,看到你,想想自己,我恨惭愧,我一定以你为榜样。”“海伦,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以海伦为榜样,共同努力学习吧!”……很多学生都写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的不屈不挠,都表示要向她学生。这样,榜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竖起。

篇8: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我认为,若在学习课文前,设计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和体验,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12册课文《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语文课上,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告诉学生:“今天,大家都来当一回盲人,体验一下双目失明是什么感受。”学生一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我又宣布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由另一人搀扶到目的地。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为了亲身体验,我也参与了这次行动,我和学生韩枫一组,带着蒙着眼睛的韩枫在操场上走,我走得挺快,目的地很快到了,韩枫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对这次教学安排有了一点疑虑:这节课这样让学生体验是不是无效劳动?该我蒙上眼睛了,韩枫拉着我向前走,就在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心中多么紧张害怕,总怕一脚踩空或撞上什么东西。我走得极慢,紧紧拉着韩枫的手,心中除了害怕还有对韩枫的歉疚,当我终于走到目的地的时候,才长舒了一口气。

进了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眼前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总觉得前面像有悬崖峭壁一样。”有的说:“太难受了,我特别想把布拿下来。”有的说:“再次见到阳光,我感到了光的美好。”有的说:“我觉得脚下像是有个洞,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心里特别害怕紧张。”

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书,认真读起来,他们读得那样认真投入,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严肃深沉,当他们读到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读到海伦与这个有声有色的精彩世界完全隔绝靠触觉感知外界事物时,有的`学生眼睛湿润了。当他们读到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书写、算术时,当他们读到海伦考上大学,毕业后献身于福利教育事业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海伦的尊重、敬佩和崇拜。

8和9认识教学反思 篇9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习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8、9的组成。学组成,从5以内的开始,一直让学生进行操作。就是用圆片代替实物,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以前总是要求学生分出一种即可,然后大家交流,总结出全部的。学到了8,考虑到一种对学生来说太简单了,而且学生从来没有记录过分的结果。于是,今天我尝试着让学生会分几种分几种,并在本上记录出分的结果。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下面几种情况:基础好的直接在本上写出8的全部组成,根本就不管操作了;稍差的还是只分一种就不再分了;只有几个同学是分一个写一个,完全按照要求去做的。看到这种情况,我只好带着学生又从头到尾分了一遍,记了一遍。看来永远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该带着做的就得带着做。

《8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11

首先我创设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带小朋友拍电影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乐于学习。在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就极力为有序作铺垫,通过分气球引导孩子有序地复习了2-7的.分与合。接着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些抽象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让孩子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孩子加深记忆也是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最后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练习,如:手势操、找朋友、智力大冲关等,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已经学习了20分钟后,最容易思想分散的时候,用上这样生动的学生热爱参与的情境活动中,既轻松有巩固了知识,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超市购物”这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整节课用去数学乐园游玩为线索,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篇12

一、注重算法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通过之前“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两种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在这节课上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且还要让他们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基础好的学生多喜欢“做减想加”的方法;对于占大部分的中等学生来说,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还不能熟能生巧,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自然慢正确率也不会很高,我就重点指导了“破十法”;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分步减”的方法去计算;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是允许他们用“数的方法”去减,但是还是努力让他们试着接受其它的.方法。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我们要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全面出击”与“重点指导”相辅相成

新课改计算很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数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与“不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主观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就过分强调或限制。“想加算减”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数的方法”很“笨拙”,但对于没辙的孩子管用;“破十法”易于理解,知识点相对独立;“分步减”有的孩子喜欢。教学时,我们在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的同时还是要注重计算方法的优化,只不过不能要求他们每一种方法都掌握,方法太多也会让他们陷入“无所适从”的脑空白状态。

三、多种形式,趣味练习

方法再多,还需要到实践中去应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是相对枯燥的内容,退位减又是计算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猴子过桥”,走一步,算一道题,要是哪个学生算错了,小猴子就会掉进河里,学生对于这样的练习就会兴致很高……

上一篇:虚拟语气练习二下一篇:社保退休调档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