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2024-09-30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共11篇)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作者:陈信勇 金向英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6期

[摘 要]当前的农民工医疗救助缺乏有力的措施加以保障。面对农民工对医疗救助的迫切需求,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存在诸如立法缺失、救助经费缺失以及不平等理念的制约等问题。实行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鉴于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并借鉴其他国家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救助方案。对农民工医疗救助的设立,采取分两步走的方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目前,先建立过渡性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救助;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篇2

一、天津市城市贫困人口现状

所谓城市贫困人口, 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低收入家庭成员。他们是城市中一个脆弱性高、发展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

(一) 城市贫困人口规模。

据天津市民政部统计, 按照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市人口数计算, 2008年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63万人, 到2009年底为17.94万人, 截至2010年底为19.79万人, 其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3%上升到1.6%, 呈现增多的趋势, 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 城市贫困人口中失业者不断增加。

2006~2010年, 天津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由15.1万人增长到19.8万人, 增加了4.7万人;而贫困人口中的失业人口从4.0万人增长到9.3万人, 增加了5.3万人。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逐渐下降, 增加了城市贫困人口的整体数量。

(三) 城市最低保障金增长速度缓慢。

天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4, 283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24, 293元, 增加了10, 010元。然而, 同期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均发放从2006年的2, 175.4元增长到2010年的4, 702.4元, 仅增加了2, 527元, 其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四)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2006~2010年天津市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分别为3.3%、9.2%、13.2%、8.8%、11.0%,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增长分别为-3.1%、4.0%、9.1%、12.2%、4.9%。以2010年为例, 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金为4, 702.4元, 仅为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的40%。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过快, 大大降低了城市贫困人口对医疗需求的可及性。

二、天津市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现状、问题及原因

医疗救助是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 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 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 以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2006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开始了试点工作。

(一) 天津市医疗救助试点从2006年的5个区到现在基本实现了市内全覆盖。

救助范围由城市低保、特困救助对象扩大到因大病至贫的特殊救助对象。财政部门发放的救助资金从2006年的774.2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 447.8万元, 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基本形成。2011年在和平、河北区推行家庭责任医生试点工作, 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基本框架模式初步建立。

(二) 天津市城市医疗救助稳步发展, 缓解了城市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

1、医疗救助覆盖群体有限。

一部分低保边缘人口虽然患有重病或慢性病, 长期支付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生活拮据, 但由于其收入尚可, 没有被纳入城市低保。另外, 一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也应被纳入到救助对象的范围中。这些人口的户籍所在地与他们的实际居住地相冲突, 一旦患病, 就只能是能拖就拖, 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2、申请审批程序繁琐。

一是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理解能力较差, 社会关系少;二是医疗救助的实施主体涉及民政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等诸多部门, 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而且都倾向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行政程序以节约成本, 导致了效率降低。

3、定点医院限制就诊空间。

医疗救助部门为救助对象指定定点医院的做法, 虽然有利于监督和管理医疗救助实施情况, 但是从救助对象的角度来看, 这种做法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救助对象就医的选择空间。

4、救助介入时机偏后。

目前, 天津市各地区都选择以事后救助为主, 这种模式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由于贫困人口缺乏先行垫付全额医疗费的经济能力, 导致未能完成全部疗程就中途放弃治疗;二是他们由于无法预知治疗将会产生多少医疗费用, 担心无力承担其中的自付部分, 因此尽量减少开支, 这样会对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缺乏对医疗救助机构服务质量和救助效果的评价机制。

天津市大多数试点地区都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救助的主要提供机构, 而医保定点机构多为二级及以上的综合医院。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阻碍了救助对象获取医疗服务, 这就需要政府选择那些服务优良、成本低廉的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救助的提供主体, 并对服务质量和救助效果进行监督、评价。

2、预防保健意识不强。

由于预防保健意识淡漠, 为了生存透支健康的现象随处可见, “小伤小病”不就诊, 就诊者则相对病大伤重, 人均医疗消费较高。并且疾病治疗投资收益是一个短期回报过程, 而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投资是长期回报过程。在追求高效益、高节奏的今天, 人们容易重疾病治疗、轻疾病预防。

3、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根据对试点地区贫困居民入户调查显示, 55%的贫困居民尚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相关城市医疗救助政策, 而接受救助的对象中80%以上的居民是由民政部门或社区居委会民政专干主动上门提供的, 尚缺乏自主申请和利用医疗救助的能力。因而, 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提高贫困居民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 将有力促进医疗救助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三、完善天津市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问题的具体措施

天津市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会对医疗救助的实施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改善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目标也会受阻。因此, 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 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

将排除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那部分贫困人口纳入到医疗救助的覆盖范围之中, 能更有效的发挥医疗救助的功能, 增加贫困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同时, 从贫困人口的构成情况看, 还应包括更为广泛的人群——贫困家庭中的儿童、老人和残疾人。

(二) 简化申请程序和报销程序。

民政部门应尽可能的简化申请程序和报销程序, 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加强沟通, 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 方便医疗救助对象的申请与报销, 从而避免增加贫困人口申请救助的时间成本与经济负担;此外, 政府应采取各种宣传形式,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讲解医疗救助的各项具体政策。

(三)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依托、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于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使居民能够在方便地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还降低了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因此, 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

(四) 预防优先、防治结合。

疾病预防的费用要远低于疾病诊治的费用, 虽然疾病诊治能在短期内得到回报, 但从长期效果来看, 疾病预防的作用要远大于疾病诊治的作用。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在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过程中, 必须纠正过去以疾病诊治为主的做法, 而是应该转移到以疾病预防为主的方面。

(五) 建立医疗救助质量评价体系。

对医疗救助进行全过程、动态地质量评价有利于医疗救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从而保证医疗救助的实施效果。医疗救助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出鼓励社会公平的导向, 同时应该注意效率的问题。该体系可以从医疗救助政策方案、医疗救助政策执行过程和医疗救助政策过程三个层面开展。

(六)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政府在逐步扩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医疗救助的同时, 还应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医疗救助。包括医院和社会团体等许多方面都应自发地进行医疗救助, 如医院发放救助卡、发行福利彩票, 社会或慈善组织为贫病人员组织开展的义诊和无偿义务医疗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徐祖荣.社会转型期城市医疗救助的理论和经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篇3

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城镇因病致贫迅猛增长,“看病难,看病贵”在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使得贫困群体医疗救助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为:其一,医疗救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医疗救助中的责任划分,使得医疗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其二,城镇医疗救助形式多样,但是不同的救助形式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与沟通,致使救助效率未能达到最佳。其三,医疗救助资金筹集困难,各级政府对医疗救助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尚未构建起健全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体制,导致资金筹集与使用欠缺稳定性、持续性。其四,医疗救助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城市的公立医疗不但没有承担起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的责任,而且还存在诱导患者非理性消费的行为,加之很少有社会福利机构参与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工作,从而导致贫困群体难以享有医疗救助服务。

完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的建议

构建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全面考虑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问题,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强对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的法律支撑力度,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以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依托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体系。在医疗救助体系中,要根据贫困群体的不同成因进行区别对待,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救助途径妥善解决医疗问题。如,针对不能按时缴纳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应适当调整政策,通过调低缴费率或缓缴保险费等措施,保障贫困职工享有医疗救助的权利;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等贫困群体,要采取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医疗救助方式。城镇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财政收入情况,针对贫困群体构建多样化的医疗救助方式,满足贫困群体不同的医疗救助需要。具体如下:一是门诊救助。可以对城镇贫困群体实行部分或者全部医疗费用减免,主要包括挂号费、检验和诊疗费、医疗及住院费等等。二是大病救助。当救助对象患有重大疾病,且需要住院治疗时,可享受一定金额的救助金,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给予一次性支付。三是临时救助。各个城镇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临时的救助基金,以此来解决贫困群体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问题。四是专项补贴。可由当地财政部门每年按照救助对象的医疗需要,并以专款专用的形式拨付一定数额的经费,从而实现小病包干、大病补贴。五是慈善救助。由当地的医疗机构和慈善组织以无偿的方式为贫困患者提供诊治和捐助。一方面可由福利医院、慈善医疗机构以及红十字会等公益性组织,对城镇贫困群主进行免费义诊或是定期到社区、街道进行义诊。另一方面可由当地的慈善组织向社会进行募捐,筹集到的所有资金全部用于城镇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

健全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体制。医疗救助资金是针对城镇贫困群体开展医疗救助服务的基本条件。为此,应当健全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体制,保证资金筹集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靠性,使其满足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所需。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应当加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明确医疗救助资金的筹资渠道。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系统,在此基础上畅通其它途径的社会支持,如慈善募捐、爱心奉献等。其次,实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税收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医疗救助筹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征收社保工薪税,通过法律的手段强制筹资,以此来稳定医疗救助资金的筹资渠道及资金来源。最后,应对现有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体制加以完善。医疗救助涉及的部门较多,如劳动部门、社保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等,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医疗救助资金的管辖权,并将资金交由某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解决资金管理分散、职责不清、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评估医疗救助及运营体系。为了保障城镇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质量,应当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救助及运营体系进行评估,为政府掌握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情况、出台医疗救助政策提供有力依据。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调查考核医疗救助覆盖率。这里所指的覆盖率实质上就是医疗救助的涉及范围,它的比例参数即接受救助的贫困群体人数与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体人数的比例关系,当该比例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表明国家应当增加医疗救助服务的涉及面。二是调查城镇贫困群体的患病率。这里所指的患病率即贫困群体中患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在进行此项调查前,需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统计,并对该疾病对弱势群体的威胁程度进行评定,若是威胁较大,则应当作为调查的重点。三是对实际就诊的人数进行分析。即对救助前后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若是城市医疗救助机构的就诊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表明救助体制的效果显著,反之则说明救助体制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仍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总而言之,对城镇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是一项利国利民,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财政收入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方式和措施,强化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城镇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切实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医疗权利。

五保医疗救助请示 篇4

关于五保户申请解决医疗救助的请示

XX县人民政府:

XX青山村10组五保户XX,男,现年40岁,因肢体残疾,于2012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X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共用去医药费90549元,已在相关部门报销38008元,尚欠医药费52541元。

由于五保户XX属肢体残二级,行动不便,丧失劳动力,无经济来源。此次住院手术费用高,在相关部门报销较少,难以支付尚欠债务,导致其生活十分困难。再加上我乡财力十分有限,无法支付尚欠的52541元,特申请上级解决医疗救助。

当否,请批复!

(此页无正文)

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主题词:五保户 医疗救助 请示 主送:XX县人民政府

农村大病医疗救助 篇5

2012年10月27日,我市下发《建立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对全市所有参合农民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2012年7月1日至本意见施行前,以及持续住院至2012年7月1日后出院发生的属于大病救助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相关证明,参合农村居民回参合地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办理。

1救助范围

所有参加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及随参合父母享受新农合医疗待遇的新生儿,凡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列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1.参合农村居民第一诊断或主要诊断患有这22类重大疾病的,其住院和大病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自然,下同)累计3000元以上(含3000元)部分和政策范围外个人自负费用(自然,下同)累计3000元以上(含3000元)部分。

2.除上述22类重大疾病外,参合农村居民当住院和大病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累计2万元以上(含2万元)部分和政策范围外个人自负费用累计4万元以上(含4万元)部分。

3.对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外费用规定其占医疗总费用比例上限,一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10%(含10%,下同)、二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20%、市级及市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30%,高于上限的范围外费用不予救助。

2救助标准

患22类重大疾病的参合农村居民,其住院和大病门诊纳入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负费用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外费用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

除患22类重大疾病外的参合农村居民,其住院和大病门诊纳入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负费用累计超过2万元以上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外费用累计超过4万元以上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3.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费用和救助金额累计时间按自然计算,救助额封顶线10万元。

22类重大疾病:儿童白血病(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0-14周岁)、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BH4缺乏症、危重孕产妇等。(来源青岛晚报)

青岛开始试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青岛日报2012-10-27 08:50

所有参加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及随参合父母享受新农合医疗待遇的新生儿,凡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列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参合农村居民第一诊断或主要诊断患有儿童白血病(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0-14周岁)、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BH4缺乏症、危重孕产妇等22类重大疾病,其住院和大病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累计3000元以上(含3000元)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政策范围外个人自负费用累计3000元以上(含3000元)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

除上述22类重大疾病外,参合农村居民当住院和大病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累计2万元以上(含2万元)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政策范围外个人自负费用累计4万元以上(含4万元)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

对新农合报销政策范围外费用规定其占医疗总费用比例上限,一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10%(含10%)、二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20%、市级及市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30%,高于上限的范围外费用不予救助。

本报讯 为切实减轻参合农村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负担,缓解部分参合农村居民因大病致贫、返贫或因无力支付大病高额医疗费放弃治疗的问题,近日,市卫生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意见》规定,该制度的执行时间从今年7月1日算起,救助费用和救助金额累计时间按自然计算,救助额封顶线10万元。《意见》规定,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以政府补助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自愿资助。各区(市)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负责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累计结余医疗救助资金不得超过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10%,结余资金结转下年救助使用。当医疗救助资金超支的,由当地财政垫付资金进行救助,垫付资金由当地财政从下一医疗救助资金中扣减。

农村医疗救助申请 篇6

我叫李xx,女,现年45岁。现住中卫市镇罗镇九塘村5队,现有6口人生活。

婆婆,现年80岁,身患多种疾病,现在年龄大,各种并发症,身体虚弱,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长女,现年20岁,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稳定收入。

次女,现年16岁,在中卫中学读书。

儿子,现年12岁,在小学。

我于12月因病在宁夏医科大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全身疼痛无法行走。四处借债花费了12万多元先后在宁夏医科大、宁夏五医院等医院医治,都没有结果,现在回家治疗,落下了目前瘫痪在床,需要长期服药,还需要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丧失了劳动能力。现在,我没有生活来源,全家人仅靠丈夫一个人打工务农,每月2千多块工资来维持生活,并且这几年来还欠下因住院治病借的`债有10万多元未还清,再也没有多余的钱继续用于买药治病,生活十分困难。

听说有大病救助这个政策,可我又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申请,朋友给我介绍了“西吉万象”平台,我只好通过这里来求助》

今特请求能给我于绝境中送来一点温暖,能解决我大病医疗救助的一部分费用。盼指准,万分感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李xx

澄城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篇7

澄城县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就医难问题,紧抓社会救助的制度短板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完善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全面提高住院救助标准,明确救助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的合规费用,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实行全额救助,对低保对象按7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4.5万元;取消低收入家庭救助门槛,按50%比例救助,年度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3.2万元;降低因病致贫家庭救助门槛,按30%比例救助,年度封顶线为2万元。新政策的出台落地,有力推动医疗救助提质增效,目前已兑付医疗救助资金470余万元,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篇8

摘要: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并基于医疗改革实行十周年的背景,围绕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工作状况、权利保障情况、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和家庭生活状况设计了相关问题,在新农合制度大背景下期望获得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状况作出合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合;医疗保障;山东德州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状况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到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已经推行了十年,在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我们关于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无疑对该方面的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山东省德州市处在山东省和河北省交界处,承接了大量的农民工,目前,德州市本地农民工184.9万人,外来农民工约有5万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州又承接了将近15万的返乡农民工,所以德州市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上,特别应针对医疗权益的保障问题有必要做出有效政策。在2012年8月和9月份,我们小组对德州市农民工较为聚集的企业、工地、餐饮点进行了为期大约十五天的调查,由于亲身接触到了农民工群体,所以在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较高。共分发了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0%。这一调查虽不足以全面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上分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根据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群体的基本概况如下表:

分析以上数据,可看出,被调查对象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

般在30岁以上。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75%,小学及以下学历为25%。分析认为,这些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多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即农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因升学无望而辍学或者家庭贫困亟须补助的年轻一代,他们直接告别乡村,进城进厂打工以挣钱补贴家用或为自己未来积蓄资本。从总体上来说,现代的农民工群体其文化素质是要高于改革开放之初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更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为开放。从收入角度来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2000元以上,其比例高达40%,收入在1200元以下比例占到了10%。这就反映出仍旧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地位较低的现状,但近几年来有扭转的趋势。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在第一代农民工逐步退潮之际,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的打拼历程,因技术、人脉等各种原因,致使这一代年轻的群体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也拉低了农民工群体的总体收入水平。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农民工大多从事餐饮服务、建筑业、交通运输等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比例占据了总体的70%,这也是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从外出时间的比例表明,农民工大多是以第二代农民工为主力军,外出务工半年到两年的所占总调查人数50%,而10年以上的群体几乎为零。

三、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农民工自身医疗保险权益的维护,开展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主要是从农民工对该制度的了解和普及,以及农民工对该制度的期望上做了量化,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析。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参保比例可知,在德州市打工的农民工参保比重较大,高达80%,可在一定的情况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工用人单位能够较好地落实政府的相关要求和政策,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参险种类上来看,虽然用人单位主要是注重对现阶段从业人员的权益的保障,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所占比重最大,分别高达30%和40%,但是对于养老保险40%和失业保险10%的投保比例可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用人单位,为达到政府的基本规定而做出较为保守的措施,以压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但在长期来看,对于农民工失业和养老的过低投入必然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影响到就业导向。所以,政府在引导用人单位的同时也要对农民工做出相应保障力度的深化。

其次从未来的憧憬上看,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保情况表现出不同层次上的担忧。从自身认为重要性上来看,医疗保险占到50%,说明在农民工心中,对自身健康的保障和维护仍旧是最为重要的,但是农民工自身对于以后的发展保障意识不是很强,例如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只分别占了5%,15%。可见对农民工该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对于看病报销机制上,并结合医疗转移重要性,可得出,大约80%的农民工认为实现地区的转移是重要的。从看病报销上来看,调查中50%的农民工在看病中是要求回家报销的,只有30%能够在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报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报销机制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现实中,农民工所参加的医疗保险大多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也就是其参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乡村,这种状况下的医疗保险并不能减轻其在城市的医疗负担。至于工伤保险,参与者也多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相对父辈而言,其风险意识相对较高,但是其参加比例却仍然较低。针对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出发,设计问卷中对于保障重大疾病问题上,数据显示调查群体中85%的农民工表示选择重大疾病,在调查询问当中,不少农民工表明平时的小病能够自己承担费用,但是大病、难病就导致自身经济状况难以支持和为继。从医疗费用大小与救治选择的角度来看,倘若医疗费用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负担水平时,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放弃治疗,这部分人占到了5%,但是选择借钱继续医治的调查者比例占到了45%,选择回家治疗的占到30%,说明部分农民工在选择就医地点时存在着户籍和地域的不便。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无疑是处在被忽视的地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参加城市医疗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只能在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望而却步。

四、小部分调查群体的分析研究

虽然有80%的调查群体已参加医保,但仍有将近20%没有受益的调查群体。其次还有部分在打工期间应住院而未住院的调查群体,如下表所示:

在未参加医保的调查群众中和可列举的原因中可得出调查对象中的农民工对于维护自身权益中存在很大的缺失,认为自己身体好没必要的占到30%,而单位没有给参保的占到了35%,说明仍旧存在部分用人单位过分压榨员工,违反政府规定。而其他的如“不知道能否参保”和认为“参保手续繁琐”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比例较小,但是仍旧可以反映出我们部分少数农民工对此项政策措施的敏感性不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很缺乏,并且在调查群体部分农民工认为“适用范围小”和“流动性不方便”可以看出农民工对此项政策还是不很熟知,导致了参保意识欠缺。

针对于“打工期间应入院而未入院”的群体中可见农民工在外打工缺少社会和单位的关爱,自身的社会认知感很差。因“无人照顾”而未住院的群体到达40%,可见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外拼搏是极其艰辛和不易的。而排到其次的“经济原因”则占到了30%,可见看病的医疗费用的确成为多数农民工无法住院就医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作忙”和“一般不报销”分别占到了14%和16%,可见,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和用人单位对政策的落实密切相关。

五、小结

1.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处于新农合政策边缘。当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让城市人获得社会医疗保障时,同样身处城市的农民工却被排除在这两项制度之外,农民工却因为身处城市而难以真正被这项医保制度所覆盖,新农合对这个特殊群体意义微乎甚微。

2.地方政策的针对性不是很强收效较小。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但收效甚微。农民工城市化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此外,这些论著提出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案上明显局限,就现阶段而言,对于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解决的指导意义不大。

3.农民工长期游走在城乡边缘,缺乏较为稳定的福利政策保障。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民工医疗保障这一块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目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题中之义。我们从新农合的大体系下重新探究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出路问题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层面上看,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学者的重视。其中,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尽管如此,目前依然没有一项真正能为农民工提供切实的医疗保障的制度出现。因此,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尝试从创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一课题,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

农村医疗大病救助清单 篇9

1.患者的两张彩色免冠照片

2.资金账号确认书:必须提供户主或配偶的身份证号码及账号,最好是患者的,必须是信用社折子。

3.合管办报销单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治疗费用总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5.入院证明及出院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病历首页;转院审批表

7.户主与患者身份证,无身份证或旧身份证的一律调户籍证明

8.全家户口本复印件,户口未在一起的提供结婚证,(两半户的,是城市户口的要在户籍所在的社区写便函,写清本户口上成员的工作、收入、困难程度等)。

9.合作医疗证复印件:全家庭成员的一页、患者照片的一页、后面支付金额(报销记录)的一页共三页都复印;

10.农村低保证:户主第一页、本领取的一页都复印

11.个人书面申请书

12.便函:要写清患者的家庭成员、工作、收入及困难程度等情况

说明:以上材料缺一样不予受理。

城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篇10

第一条根据《xx省人民政府转发民政厅等部门《关于xx省城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和省民政厅等《关于新增xx市等29个县(市、区)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单位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规章制度

第二条城市医疗救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条在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之前,城市医疗救助暂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和农村困难家庭同样享受双重医疗补助,补助因患大病住院和特殊门诊病例所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后,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脱钩,再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

第四条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实行属地管理。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三)多方筹资,多种方式。

(四)量力而行,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

第五条现阶段救助对象为具有我市城镇居民(含自带口粮)户籍的下列贫困群众: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含城镇五保对象)。

(二)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

(三)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赡养义务人)。

第三章医疗救助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城市医疗救助范围主要是将医疗救助对象纳入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因患大病以及特殊门诊病例所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城市医疗救助比例、最高补助标准和特殊门诊病例补助标准等参照《xx市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一)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参加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新农合同等住院补偿标准,所缴纳的每人每年个人缴费(包括各级财政补贴部分)由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资助支付,专款专用。住院报销补偿不足部分由市财政统筹解决。

(二)医疗救助对象当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市合作医疗中心审核认可),按合作医疗报销金额的50%给予救助。“五保户”和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在xx市范围内的定点医院的住院治疗费用,经“双重报销”(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和医疗救助报销)后的总额占住院费用总额仍不足80%的,按救助80%的标准给予补足。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合计救助总额封顶线为10000元。

(三)对因病需要住院但由于无人照顾原因无法住院的“五保”对象生成的医疗费用(以定点医院出具的票据为准),救助金额按医疗费用总额的50%标准给予救助,“五保”对象门诊医疗费用救助不超过6000元,“五保”对象门诊和住院救助总额不超过封顶线。

(四)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的住院费用经“双重报销”(同上)后,再按规定由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基金中给予医疗补助。

(五)对患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重症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特殊门诊病种(凭定点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书为准),医疗救助对象当年累计门诊费用达1000元以上,且不再有其它方面救助的,其当年门诊医疗费用超出1000元的部分(以定点医院出具的票据为准),按40%给予救助。当年累计救助总额原则上不超出5000元。

(六)对患有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白血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病种(以卫生医疗部门出具的医疗诊断书为准)每例增加一次性救助1000元,一次性救助额不计算在封顶线范围内。

第七条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本项医疗救助范围: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标准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

(二)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四)因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以及保健、康复等所发生的费用。

(五)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费用。

(六)《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不属于合作医疗补助范围的情形。

第四章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篇11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的医疗问题,通过拨款和捐助等多渠道,实施专门的帮助与支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涵盖城镇居民、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区域差距明显、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大部分社会困难群体仍游离于医疗救助范围之外。针对于此,笔者对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经验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建议。

一、 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经验

(一) 政府要充分体现了医疗救助职责

国外医疗救助资金来源稳定,多数国家政府提供的资金充足。以英国、法国和美国为例说明国外医疗救助制度充分体现政府的责任。在英国,以财政预算安排国民健康保险支出,对低收入者、高龄人、残疾者、无收入失业者等特定群体,提供普通群体的免费医疗服务外,还给予一些需个人自付的医疗费免除,包括药品费、牙医费、挂号费、手术材料和部分麻醉费等。法国于2000年1月开始实施CMU《普惠制医疗保险法案》,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参加公共医疗保险,对于年税收入低于7775美元(6600法郎)的人不缴纳参保费用。由财政预算承担低收入人群的自付部分,商业医疗保险也为贫困人群提供一定经济补偿。对于无收入居民,政府为其提供100%的医疗疾病保险,从而实现95%左右的人口拥有医疗保险。美国为老年人和贫困人群、军人制定专项项目。包括老年人健康保险项目Medicare、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项目Medicaid、退伍军人医疗计划。在费用补助方面贫困者不需缴纳起付线和共付费,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补偿。虽然政府只负责承担少部分人费用,但从政府支出来看,2014年美国医保费用支出占财政比例45%,如加入税收补贴的话,已接近60%。可见,国外医疗救助实施中充分体现政府职责,提供充足资金,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障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二) 医疗费用补偿方式实现多元化

国外医疗救助补偿方式多元化,包括挂号费、医药费、住院费、药品费等。如瑞典医疗费补偿主要集中在挂号费与医药费上。规定当年累计挂号费、医药费超过一定数额时,超额部分可享受政府补助甚至完全免费。患者去医院或转诊的路费超标时给予一定补偿,长期病号的一些长期必用药品费免除。普通群体住院时,住院标准设有最高限制,实际费用很低,特定人群住院时免费。澳大利亚实施独具特色的药品津贴计划(PBS)和医疗费用支出“安全网”。目前,PBS药品目录大约有2500类,每年更新约600多类,大多数处方药物都属于PBS补助范围。公民购买PBS目录内的药品支出达到临界值时(2012年临界值为1363.3澳元),仅需付费5.8澳元,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医疗费用支出“安全网”方面,个人支付的费用一旦超出临界值(2009年,对于拥有医疗优惠卡的低收入家庭,其达到安全网的临界值是555.70澳元,对于其他的病人则是1111.6澳元),病人将会得到其自付费用80%的额外补贴。国外医疗救助从多方面实施了费用补偿方式,达到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医疗补偿标准由医院性质区分

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建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医疗补偿标准由其医院性质区分。如法国以医院性质制定病人担负的医疗费用比例,医院建有公立医院、定点私立医院和普通私立医院。在非定点私立医院就诊,社保局对其费用报销的比例较低,如果患者在公立医院、定点私立医院就诊,社保局将报销的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的比例分别达70%、65%。再如澳大利亚公民在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个人自付比例仅约16.6%,由政府出资补偿,其提供的公共医疗费用支出占总医疗费用的72%。在私立医院就诊时,个人需支付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的15%和25%,当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可享受免费待遇。巴西结合免费医疗制度和私人健康保险制度两种方式,对于贫困人群到公立医院就诊、体检或申请其他预防性服务均免费。政府根据特定人群的医疗费用,对公立医院按期拨付方式进行偿付。此外,政府规定私立医院必须向中低收入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服务,每年免费服务均可自行决定。国外医疗补偿标准因医院性质而异,公立医院的补偿标准远远高于私立医院,满足了社会各界不同医患群体的医疗需求。

(四)针对高龄化人群的医疗救助要突出

高龄化人群是医疗救助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和新加坡针对高龄化人群的医疗救助最为突出,补偿力度较大。瑞典针对老年人,政府出资为其修建养老院、退休者公寓等老人服务设施,提供免费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署对其还给予一定额外补助金,且针对照料高龄化者的服务人员众多,基本实现了提供1对1的服务。新加坡政府对于老年人设立了乐龄保计划。乐龄保计划主要针对65岁及以上公民给予医药津贴,有效解决了老龄人口医疗保健问题。2014年新加坡政府拨出80亿新币设立了建国一代基金,不以个人经济情况区分终身资助满65岁及以上的国人在医药方面的开销。这笔由财政预算支付的专款,预计未来至少20年里承担建国一代的大部分医药费。瑞典和新加坡均强调医疗救助制度中照顾高龄化人群的政策责任,为其提供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

(五)要建立相关医疗救助基金

医疗救助基金是政府为帮助特定人群支付医疗费用而专门建立的捐赠基金,对于医疗救助制度的实行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如韩国通过颁布《医疗保护法》,规定无劳动能力、无收入者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支付范围涵盖其从门诊到住院服务的全部医疗费用;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者,其门诊医药费用以及一部分住院费用由医疗保护基金承担,其余的住院费用可无息贷给。1993年新加坡政府出资建立了医疗基金项目。医疗基金从第一笔2000万新元捐赠开始,每年捐赠金额达1000万新元。每一个公立医院都建有审批申请和发放基金的委员会,针对特定人群提供帮助。从1993医疗基金运行以来,共有上万人申请并得到了帮助。据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2005年28万人受医疗基金的帮助,2012年达58万7400人次。同年,医疗基金中提供给急症机构和长期护理机构贫困病人的资金分别达8600万新元和1600万新元。针对高龄患者提供的总援助金额为3320万新币,增幅达19%。医疗救助基金不以公民社会经济地位为根据,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社会共济原则。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制度标准混乱,申请程序繁杂

目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标准混乱,申请程序繁杂。一方面,缺乏全国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各地方政府纷纷依据自身发展情况颁发地方性救助规章政策,如烟台201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烟台医疗救助办法》,江苏2016年3月6日落实城乡农民享受医保待遇及关系转移接续新政,青岛2016年6月9日实施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新政等。医疗救助制度的标准混乱,一定程度上使各地医疗救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申请医疗救助程序繁杂。由于医疗救助工作在民政、财政、卫生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相互合作,协调步伐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但是,这些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分配和有序的联系,均从各自的角度开展工作,导致医疗救助资金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申请者获得医疗救助的过程漫长。而英国申请者可在两个工作日内就能得到救助资金,但在我国至少需要十五个工作日。

(二)医疗救助覆盖区域差距明显

与国外医疗救助制度相比,我国医疗制度在救助覆盖区域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长期存在且各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人口分布等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同地区医疗救助情况也各不相同。对城市居民来说申请医疗救助的过程并不复杂,接受救助不会很困难,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申请过程复杂、手续繁多,且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行政审批过程冗长拖沓。据新华网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临时救助650.7万户次,其中,城市家庭333.5万户次,农村家庭317.2万户次,城市家庭受助次数明显高于农村家庭。此外,城市之间医疗救助范围、资金投入力度存在差距。在发达城市医疗救助范围较广,资金投入力度较大,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医疗救助覆盖了全市有需要的大部分弱势群体;但在中西部落后地区,医疗救助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覆盖范围较小且资金投入不够,差异化明显,并且仅有一小部分特需人员才能得到救助。从财政下拨的资金来看,如2015年某市获得中央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仅为3000多万元,而有的其它市竟获得医疗救助资金高达近7000万元,救助资金差距较大。

(三)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医疗救助工作必须依靠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开展,为了保证救助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国家把医疗救助纳入了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但是,医疗救助资金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财政对医疗救助的投入仍有不足之嫌,资金投入总额不足,无法应对贫困患者增多及医疗费用上涨的情况,供需矛盾尖锐。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农村低保月人均医疗救助水平分别达98元、139元,同比增长12%、15.8%,虽然获得部分提高,但这些补助是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另一方面,医疗救助资源筹集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建立规范、稳定、长期有效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主要依靠政府下拨资金,而社会捐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总收入中,中央财政投入占63%,地方财政投入占32%,社会捐赠占了不到5%。综上可知,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与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所需资金还有较大差距。

(四)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部分地方存在医疗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救助范围狭窄等问题。虽然2015年21日民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救助对象范围,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还表明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人员等纳入救助范围,还增加了救助金额总数,但是仍有少数城乡低保中的一般保障对象未能充分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流通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据凤凰光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市规定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年度救助限额可达11万元,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仅有3.5万元。可见,医疗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可行性有待提高。

三、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多方筹资方式

从国外救助制度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需提高医疗救助制度有效性,保证其稳定的资金渠道和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我国可持续资金筹集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政府方面,可以借鉴英美国的做法,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政府责任与义务,充分重视政府的基础性地位,有效发挥其在资金来源渠道中的保障性作用。同时重视社会各界力量,加强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比重,采取多方筹资方式,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规模,大力发展民间捐赠,带动慈善机构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包括个人、企业、社会、慈善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国际组织等),全面促进医疗救助事业的快速发展。并建立专门捐助机制,以期保证医疗救助的长期有效性。

(二)建设医疗救助相关法律,加强协同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应借鉴国外经验,参照美英两国的《社会保障法》与《济贫法》等,从法律层面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虽然,大多地区政府部门管理中已明确了加强卫生扶贫工作内容,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弱势群体医疗救助依然缺少强有力经费方面和法律层面的保障。对于弱势群体医疗救助难题,应当采取由民政部门主要带头负责,多部门协同管理的模式。卫生部、财政部,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共同保障弱势患病群体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通过提高法律内容的针对性与明确性,使医疗救助有法可依,并且通过建设统一完善的法律,明确医疗救助各环节的有效实施。保证有限救助资金的救助效果与效率,进而推进我国医疗救助事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救助者方面,应明确救助对象,确定其法律权利与义务,核实其收入水平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和标准等。而对救助部门方面,我国应严格审核救助程序和资金来源,确保救助方式的合理性。并对资金滥用或筹资困难等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协同管理措施,杜绝挪用和骗取救助资金等不良行为。

(三)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一体化建设

2015年12月9日我国正式实施《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目前政府应按照《意见》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统筹一体化建设。通过整合城镇居民、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针对目前城乡和农村发展的自身特点,重点考虑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医保与大病保险保障需求,遵循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统一筹资标准。从正面宣传并引导医疗救助一体化的建设,学习各地区成功经验,及时关注公众反馈,通过网络等方面对社会预期及时回应,努力整合并营造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加快推进各医疗救助机构结算业务合并工作,如通过合并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结算业务,提高医疗救助效率。建立就医,人员以及费用信息流通共享平台,加强农村地区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衔接性。扩展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困难群体覆盖率,实现住院或大病救助的“零门槛”。此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及时解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群与特困人员的医疗服务问题,切实提高医疗救助保障制度的及时性与可及性。并且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基础上,实施多部门协同管理办法,最大化利用城市困难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四)规范医疗机制,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也大幅度上涨。基于此,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明确的医疗救助运营机制。由专门医疗管理机构规范药品生产流程,确保药品流通安全,监控药品使用渠道,控制药品价格。通过规范医院以及医生的医疗行为,医疗程序等方法减少医疗资金消耗。国家民政部门与医疗相关部门需共同建立疗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定协议的方式确立双方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促使针对医疗检查,药品,治疗等方面的收费合理性。应明确规定医疗救助基金范围内的诊疗服务,药品名称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医疗费用,解决大量不合理的救助资金消耗问题,大力提高医疗救助中就医困难的病患群众救助水平。另一方面,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制,全面监督其医疗程序,加强其在运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诊疗技术过程中的合理性,严格管控不合理支出,费用过度消耗等问题,进一步节约医疗成本。

(五)采用预先救助方式,注重边缘群体

医疗救助制度按救助时间分为预先确定受助者和事后垫付医疗费用两种方式。从国外医疗救助制度来看,除新加坡外,医疗救助制度多采用预先救助方式。预先救助制度,有助于医疗救助机构通过身份准入方面的审核来控制医疗费用。但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中,预先救助制度的占比低,对于提高边缘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有限。因此,我国应积极采用预先救助制度,在疾病风险发生之前,依据边缘群体收入水平或其他条件,确定被救助对象,为其提供相应证明,该人群患病时可直接在医疗服务机构享受相应的卫生服务,产生的费用由医疗救助机构直接与医疗服务机构结算。所谓边缘群体是指,收入水平高于相应的医疗救助资格线,但难以负担高额医疗自付费用的群体。预先救助制度偏重于边缘群体,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计划,有利于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大鹏.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J].中国民政,2016(07):34-35.

[2]宋悦,韩俊江,郭晖艳.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3(01):46-47.

[3]闫海,张照静.论我国医疗救助的法制改革[J].中国卫生法.2015(06):4-5.

[4]赵福昌,李成威.国外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46):52-54.

上一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结下一篇:感恩节主题班会主持词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