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2024-07-13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教案(共12篇)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篇1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

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科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所谓整体素质,一是从学生个体来说,不仅要求重视智育而且要求重视德、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地培养学生个性。二是就学生群体来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物理学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先导学科,在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掌握物理知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运用,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的变化发展其根源在事物内部矛盾,变化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等,从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介绍我国近代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科技的丰硕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述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不受国外高官厚禄的引诱,毅然报效祖国的故事均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渗透。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篇2

《诚实的孩子》新授前, 老师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曾子杀猪》, 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 看看列宁是怎样做到诚信的?”通过这样的导入, 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调动学生内心, 隐埋的情感, 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 去认识诚信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使思想得到升华。

二、读讲中渗透

1.以情激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 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出共鸣。

2.形象分析。文章的思想性是内含在精心组织的语言文字中的, 所以语文的德育思想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 人物、事件来实现。教学《九色鹿》一文时,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调达为人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每个词义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让学生感受到调达灵魂的肮脏, 从内心对他产生鄙夷。

3.朗读和表演。通过生动的朗读, 能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朗读前, 启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情感, 提示朗读的要求, 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很容易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自觉地感受作者寄寓在语言文字里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中渗透

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 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小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 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 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 善待身边的人和事。

四、润物细无声的“无痕”策略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不经意的不留痕迹,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凸显的策略是:

1.钻研教材, 寻找德育渗透点。

2.明理提升, 落实德育渗透点。明理提升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 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和提升。这里的明理和提升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 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 养成有爱心、能帮助他人的新一代优秀个人道德品质。

作为教师, 从古至今其职责不仅仅是教书, 还要育人。不论何时, 我们都要把德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 语文课同样要做到这些, 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用不同的形式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有一种教育,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 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 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 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 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 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 丰富性等特点, 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 需要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

关键词:导语,读讲,拓展,渗透

参考文献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探析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4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素为“五育之首”,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值得认真研究的大问题。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做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两者融为一体,就能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大力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相关的书,出相关墙报,办相关小报,写相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管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单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很多现代中学生的言行仪表形象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错误影响,不能正确认知美与丑,现在不少中学生常常以丑为美,以散漫为自由,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以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无时无刻不在转化教育学生。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运用在学校中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资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清晰、最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语文学科本身就有涉及内容广博,包罗万象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避免教师呆板地教,学生死板地学,给课堂带来一种清新活跃的感觉。现在有很多学生厌学逃学,最初的原因就是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能带给学生更多新鲜信息、新鲜知识,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重新引回课堂,达到育德育智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教学活动是学校中用的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语文课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又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受到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为完成以上德育教育任务,我制定了以下学科渗透计划。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本册教材安排得20篇文章进行了归类结合本册教材所涵盖的德育因素,安排阶段性的、持续地进行德育渗透。

1、进行“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景观”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江畔独步寻花》等课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2、进行“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冀中的地道战》、《革命烈士诗二首》、《狼牙山五壮士》、《丰碑》、《毛主席在花山》等课文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3、进行“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养花》、《落花生》等课文的阅读相继进行渗透。

4、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这项教育可结合课文《蛇与庄稼》、《彩色的翅膀》等课文的阅读教学相机进行。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本学期教材了写景、记事、写人、状物的作文类型,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相继进行各项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要通过实际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磨练,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目标,但愿这份渗透计划能够很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内容。

周文琴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5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尤其要注视德育渗透,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等,使得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我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辅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世界艺术,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学期主要内容以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教学包括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的能力、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自己动手的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学习态度来继续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求知欲,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三、具体措施

1、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绘画来感染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要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

2、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3、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培养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学会独立,自尊、自强、自重、自立,做一个有用的人。

4、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多种形式渗透德育,如通过比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竞争精神;命题作画,如植树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从多种角度加强德育,通过活动,增加友谊,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在互相竞赛中,取长补短。

5、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育工作的实质性和领域的拓展性,增强时代气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特长得以有效持续发展,培养健康个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及其活动中,将尽可能多的与德育结合,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社会有用人才!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高一下历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6

文德民族中学

文综组莫跃勋

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但是,若果一个学生没有健康的思想,优秀的品质,我们教育也不能称之为成功。而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6个班的历史教学,教学内容是必修2。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特制订如下的教育计划,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塑造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尽量用生动,详实的的实力,事例吸引住学生,从而帮助他们从中分析,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体会到其中饱含了劳动人民的血泪,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

其次、于“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因此历史新课改在关注了政治史之外,也更多的关注了经济史和文化史。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能显示“英雄本色”。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中,我除了讲到屈辱中的自强,奋进中的爱国之外,更讲到了文化环境的保护,以培养学生于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便是“英雄本色”。如:在讲到高中历史新课改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我重点点出了大跃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爱生态。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才能成为一个文明人,成为一个将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爱国其实并不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润物无声”。

最后、“入”与“出”之间显德育。身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转折期。一方面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很多问题,而另一方面却由于知识的欠缺,对问题认识的不全面,从而导致很多困惑。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在自己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谈到,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迷惑,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先做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定期给学生开专题讲座,从而具体而微的化解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全面的成长。

据我了解,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学生的困惑之一,处理不好以致影响学习。因此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改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时,我简单的介绍了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面对反对派时的做法,从而引导学生怎样去处理意见不同时的人际关系。得出一致意见:在人际关系中,主动、心存善念是关键。在讲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引导学生,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小而化之就是家与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要发展就必须先融入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入”。接着利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结盟,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到,融入集体之后,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不要放弃自己的见解,可以“和而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出”。做到“入”和“出”的结合,“求同存异”,便能轻松化解人际关系中的不愉快。而这正是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告诉我们的真理。

品生品社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改革倡导全面的质量观,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只是教学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而课程目标是有机统一的,任何割裂课程目标诸要素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因此,我国要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德育载体的品生品社学科的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二、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课外活动,发挥品生品社课的导航作用 1.加强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落实道德实践 2.教学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加强德育实效

结合学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在品生品社课上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教育,加强德育实效;开展小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等。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咨询”,促其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自治、自律、自理,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开展题为“让家长,老师开心的笑”的演讲比赛,促进尊师爱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组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等。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1.抓住各种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精神文明宣传月,开展“学雷锋,学做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学做人,发扬一个好传统,学做事。”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尊敬师长、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进取教育;利用“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等。

2.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为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如:举行一些活动课,通过自由辩论、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良好的品德。

4.通过红歌,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升华 品生品社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可以用音像资料和歌曲,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德育实效。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篇8

生物组

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生物新教材德育渗透,我们计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和生物实验课,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科学发现史,如酶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发现等。每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它包含了多位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物新教材生物科学发现史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科学素质的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学生实验,在进行实验课的过程中除了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外,学生分组实验,还可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通过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利用“小资料”和“课外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多个“小资料”和“课外读”中都介绍了我国生物科学各方面的新成就,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信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细菌战让学生记忆住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又如“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明确了调查中要特别关注我国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看看祖国的生物科技发展情况,想想自己的努力方向,以报告会的形式总结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促使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3 利用生物学的本身特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新教材中的观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学科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通过认真地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生物教材的编排、选材、组织教材或者是阐述教材都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比如,(1)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的思想。局部是整体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整体又表现出局部不具有的特征。例如,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但细胞器不能脱离细胞而独立存在。由细胞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

成的统一结构———细胞,表现出了生命活性及整体性。(2)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发展始终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生物新陈代谢中同化与异化的关系,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此观点。(3)内、外因关系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如,教材中讲述诱发细胞癌变的内外因、决定生物性状的内外因、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等,都能帮助学生形成内外因关系的观点。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爱因斯坦在1935年悼念玛丽 居里夫人逝世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二 生物学科中进行渗透教育的方法提升生物教师自身德育素养

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2 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渗透

根据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师实验教学示范课,尽力开好开足学生生物实验课。依照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要求,组织学生生物研究性学习、课外考察、参观访问,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树立科技兴农思想。

历史学科德育方法初探 篇9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教学方法的再现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会油然而起么!所以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传统。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一件教具的使用,往往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3.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儿,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

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帝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二、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1.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几年来在省市历史教研会的组织发动下,活动开展得很广泛,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几年来我们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了二百余张历史人物画像,制作了几十件模型教具,有些教具还在省市的评比中获奖。

3.利用历史文物进行德育利用文物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曾从三个方面开展这项活动。(1)考察历史古迹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学生先后参观考察了凌源红山文化遗址、仙灵寺商周遗址、义县北魏万佛堂遗址、兴城明代古城和山海关古长城等地。使学生看到祖国悠久历史,壮丽山川,认识到人民江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2)进行文物收集几年来师生共收集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有古币一百多枚,还有原始人使用的石器、红山原始人类的遗骨、明清瓷器、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等,还收集了志愿军援朝使用的茶杯,解放战争时用过的子弹等。通过对文物的收集和考证,学生们的思想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3)进行“文物”展览我们将收集的文物分类、编号、考证,书写说明词,然后进行展览。几年来我们曾多次进行了“伟大祖国在前进”,“中国古代货币”,“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等展览。由于文物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真实、信等特点,易为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三、历史教室的作用

我们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历史教室,室内近四百件教具都是师生动手制作的,这在目前是国内仅有的。这间教室以反映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主,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利用历史教室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可以进行教学、教研,特别是可以发挥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德育工作。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1989年又开辟了一间以反映中国近代史为主的国情教育室。这两间教室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顺序,通过教具、实物、图片的展示,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反映了近代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反映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展览内容始终贯穿着二条主线。一条是通过大量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于创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另一条是通过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民族昌盛,国家富强。通过国情教育,广大学生了解了过去,放眼于未来,感到责任重大,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完成四化大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我们的作法还受到社会的重视。各级领导、新闻机构和广大干部职工都来参观学习。到现在为止,已经接待了四千余人次,受到广泛的好评。

语文学科德育工作总结-德育 篇10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导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辛行搀学,寑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嬺好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佽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语文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11

一、语文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2、仁爱教育。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结合所教授知识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

3、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

教材中许多篇章都是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讲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文章,让学生学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扛起社会责任大旗。通过写作进一步加深学生责任感,进一步体会爱国之情。

2、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观看相应影视材料等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把握文中情感。

3、选取经典教育资料进行潜移默化教育

利用每周早读时间,或播放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听读,或印发相关诚信、励志等材料让学生朗读,或利用课前五分钟和学生一起阅读德育美文,进行潜移默化教育。

渗透心育教案 篇12

四4班 蓝晓飞

活动背景:

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

2、自卑怯懦型,这类学生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活动目标:

学生通过活动,寻找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解决如何与人共处,团结合作的问题,使自己快乐起来。活动理念:

1、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沟通。教师应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活动准备:

课前准备自己最开心的照片贴在黑板上

“长与短的告白”表演(实物与相应的告白词)《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诗朗诵 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黑板上贴上去的照片)看到这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好美,好绚丽,真心希望他们天天快乐,笑口常开,请同学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这些可爱的面庞。

2、学生自由发言

师:可是因为同学相处出现了问题,使同学之间冷眼相对,这样怎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

3、请听故事《骆驼和羊》(播放录音)

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也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鲜又多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可它舍不得这一片小草,这回,小羊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的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4、听完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呢?谈一谈看法。A不要看不起人别人

B学习好的不要鄙视学习差的。

C不要嘲笑别人,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去帮助。

D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语文课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才,必有 所用,人各有所长,应相互取长补短。

师:(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也没有消失,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间万物各有长短,下面请“听长与短的告白”(学生边背边用实物演示,贴近生活更有说服力)

A、长长短短存在于世界万物中间。

。牦牛的犄角很长,它能很好的抵御外来侵犯;蚂蚁的触角很短,但它亦可将蚂蚁间获食的信息交换。B、10000米的跑道很长,但它却可以磨练人的意志;50米的跑道很短,但这几秒的路程却也可教人在竞争中生存。

C、长笛很长,它悠扬的乐声可深深侵入人的心田;口琴虽短,但它轻美的节奏亦可将人真实的心灵召 唤。

D、粗壮挺拔的树木可抵挡风沙的侵袭;低矮的小草也深深抓牢土壤,使风沙吹不起半点尘烟。

你还有哪些告白?学生自由说。

6、教师小结:长有长的价值,短有短的价值,只要能被很好的利用,它们都可以创造新的辉煌,人也是这样,各有长短,也许你在这方面的优势比我明显,也许我在哪方面强你一点。长长短短各有其用;长长短短密不可分;长长短短相互依存。无论长短,都是最完美的事物,不要抱怨,不要哀叹。只要将长处充分发挥,你就能成为有价值的人。无论谁,都有说不尽的长与短。只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学会去欣赏别人,就能找到一片自己的天空。

7、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欣赏,欣赏又有何作用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身边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来欣赏他们,来个优点“轰炸”如何?

(1)学生互相谈谈身边同学的优点。

(2)、谈一谈对别人欣赏后的感受(自由谈)

师:欣赏他人也是自己学习、进步、提高的过程,你尊重、理解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友情,你就会觉得快乐;欣赏别人的同时,也要欣赏自己,悦纳自己。被人欣赏是一种快乐、幸福,能找到自信,会更加努力。

8、参与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三人一组,分别遮住一人的眼,绑住一人的双手和另外一人的双腿,代表不同的人自身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再给每组两个球,代表贵重物品。要求三人团结合作。将贵重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理念: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1)轻松有趣的游戏结束了,你有何收获? 只有彼此欣赏,团结合作,才能将一件事情做成功。

9、请听诗朗诵《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细细地欣赏自已周围的人与事,你会发现生活本来就很美好。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冲洗掉你内心的嫉妒和烦燥。你能欣赏别人学业的精湛,你的成绩也会步步提高; 你能欣赏别人品格的纯正,你的心胸也会像大海一样掀起波涛。你能欣赏大地的每一道晨曦,你的心情就会被彩云围绕; 你能欣赏天空中的每一丝细雨,你就会有一个明净而清新的头脑。你能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你的前程就会被金色的阳光笼罩; 你能欣赏父母遗传给你的各种特点,你就具有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容貌。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使你充满自信,永不烦恼; 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使人生更绚丽,生活更美好!

10、师总结: 人生难免会遇到烦恼和困难,希望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快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变得宽容,欣赏别人的优点,提高完善自己。活动反思:

我们老师,现在最缺少的还是方法。在心理健康课上,我的经验少,方法自然就少,有些问题,还是不能及时打破砂锅问到底,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上一篇:富川瑶族自治县地方税务局文件下一篇:描写雪景的优美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