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春雨案例

2024-06-09

关春雨案例(共2篇)

关春雨案例 篇1

北京市第六届《京美杯》征文

最美遗愿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作者姓名:关春雨

工作单位: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十一楼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gcyglh@sina.com

最美遗愿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设计思路:

作为德育课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事政治,面对时刻都在发生的那么大量的时政、生活新闻内容,如何恰当选取教学内容,使学生爱学,又能真正入脑,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艰难的课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进行评选与颁奖展示他们的事迹,通过了解,学生很少有人看,即使看了,也没有真正从事迹中有所感悟。根据“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笔者选取了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事迹作为了教学内容。其原因主要是:

1、何玥的年龄与学生接近(学生是十五六岁)。

2、何玥的事迹随时都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

3、面对9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只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利己思想严重的现实,何玥的事迹是一个最好的教育素材。

4、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艺术教育管理条例中教师树立大美育观,在学科美育中渗透珍惜美好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的教育。

教学目标:

在了解何玥事迹的基础上,对癌症致命性、器官移植必要性有所认识;提高对事物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增强关注他人、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作为时事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通过了解事件、分析事件内容,从而有所感悟或启发,进而思想得到升华。根据学生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

1、观看视频。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录相,让学生了解何玥的事迹。视频可以在听和看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刺激,有利于提高兴趣、识记内容。

2、数字展示。展示每年我国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既提高了学生对何玥遗愿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又通过这么的具体数字,使学生能够产生心灵的震撼。

3、带着问题看视频。看视频前首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一可以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二可是避免学生盲目的看,三可以看的过程中就让

学生能够有所思考。

4、回答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又可提高学生观察、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每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件事、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要有哪些人?从而引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重温一下中央台的《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的事迹》颁奖晚会的内容。

2、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前首先出示个问题。

(1)何玥因什么原因死亡?

(2)她的遗愿是什么?

(3)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了什么?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什么?

3、观看视频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回答。

4、出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和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数。

让学生对这些数字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5、进行调查。

你是否愿意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

教学成效:

1、学生对于何玥的事迹确实有所感动,一部分人还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2、对于12岁的女孩就能够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学生从心灵深处确实感受到了“最美女孩”、和“最美心愿”这个称号的意义。

3、对于“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目前,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已经达到了100万左右,而真正能够做上移植的只有1万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万到30万,但是每年做上肝移植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很多需要心脏、肝脏、肺脏的患者在等待中就不在了。”确实有所震撼,同时也出了环境污染造成癌症增多的环境问题。

4、“你是否愿意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所疑虑,认为自己离死还很远,签署这个也没多大实际意义。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还是从何玥的事迹中得到触动,有了一定层

次的感悟,特别是对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内容到形式,学生还是很喜欢的,学习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问题的认识也很深刻,然而,面对现实社会中不和谐的声音、事件不断的发生,如郭美美事件、南京彭宇案等,使得许多的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一部分人对真实东西提出的质疑,从课上个别学生对何玥事迹不置可否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现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所以,这既需要我们教师从日常生活中能够给学生一个行为世范,也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更多的采取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是更主要的,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给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创设一个真正健康的环境。

关春雨案例 篇2

一、案例简介案例一:甲与乙之间存在工程承包关系,甲为发包方,乙为承包方,双方的承包合同约定:工程款为300万元;甲方提供材料的,材料费在工程款中直接扣除。工程完工后,因工程款支付问题协商无果,乙在诉讼时效届满前一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支付50万元未付款,甲在答辩期内主张其中45万元为甲所供材料,应在工程款中直接扣除。法院安排第一次开庭是起诉后50天,开庭前,双方的举证期限均已届满。开庭时,乙认为甲主张的45万元材料款实际上是乙方提供,而甲举出证据表明45万元为甲供材料(其中有甲与第三人的审计报告,报告表明增加工程50万)。法院以认定事实为重,要求各方对己主张事实补充证据。第二次开庭,乙未举证,认为是包工包料,时隔两年确实难以举证,但肯定该45万元材料费是乙提供的;甲提出补充证据进一步证明45万元为甲供材料。法院再次给乙15天时间要求其提供证据以查明事实。第三次开庭前,乙撤诉。两个月后,乙再次起诉,认为工程款为350万元,其中包括合同约定的300万元以及增加工程50万元,甲已支付250万,另有甲供材料为45万,诉请甲支付55万工程款。案例二:甲诉乙离婚,开庭时,甲方撤诉。6个月后,甲再次起诉。第二次开庭审理时,甲方认为这是第二次起诉,不愿调解和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属“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法院则认为甲第一次起诉后撤诉视为从未起诉,因此甲认为其是第二次起诉离婚的理由不能成立。

二、法理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第129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在司法实践中,除对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以外,一般对当事人的撤诉,都是准许的。当然,若被告提起反诉、第三人提起诉讼,则成为另一诉的当事人参与了诉讼。民事撤诉行为,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自治行为,《民事诉讼法》对之进行规定,体现了“不告不理”的原则。撤诉与按撤诉处理的法律效果基本一致,都是视当事人从未起诉。但隐含的效果却是,在起诉时诉讼时效中断,撤诉后,当事人获得两年内再次起诉的权利。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一)撤诉可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简称《证据规定》)的相关规定成为一纸废文《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民事撤诉的两个问题———从案例看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陈礼华*摘要:民事撤诉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一种法定诉权,但在实践操作中,会成为规避有关诉讼义务的一种手段,从而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初衷背道而驰。法律制度的创设应当完整严密,否则,就会在自身的问题中丧失尊严和权威。关键词:撤诉举证时限二次诉讼*作者简介:陈礼华,男,浙江横远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2008年第4期法治研究78民事撤诉的两个问题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案例一中,乙在第一次开庭审理前举证期限即已届满,法院根据查明事实的需要允许其补充证据,都是在诉讼请求之内的事实。乙在庭审中获知甲与第三人有增加工程的审计后,认为该增加工程是其完成的,甲应付除承包合同约定300万元以外增加的工程款50万元。根据《证据规定》,乙应在举证期限内增加诉讼请求,一旦举证期限已过,如果增加这一增加工程款的请求,那么势必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但如果另案起诉,那么无论是在诉讼时效方面(仅增加工程量的诉讼时效也应从工程完工日起算,与承包合同的300万的诉讼时效起点是一致的),还是“违反一事不再审”(增加工程量是承包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乙应当在承包合同纠纷诉讼时一并提出)原则方面都可能存在极大的诉讼风险。因此,乙选择了撤诉再次起诉,这样就规避了《证据规定》应在举证期限内增加诉讼请求的规定,同时,又不违反“一事不二理原则”,而且在诉讼时效上没有任何问题,可谓一举三得。至于案件受理费损失一半,对于整个诉请的数额而言只是区区小事。这样的结果,恐非《证据规定》设立的初衷。《证据规定》之所以要规定举证时限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包含着防止诉讼过分迟延和当事人诉讼突袭的法理价值,目的是通过在期限内举证、确定诉讼请求,实现庭审

上一篇: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法下一篇:国庆节放假前安全教育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