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革命》读后感(姚)

2024-09-04

《教学革命》读后感(姚)(通用10篇)

《教学革命》读后感(姚) 篇1

“先学后教”促素质教育实施

增江二小姚晓冰

在暑假,有幸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感受颇深,他详细介绍了“先学后教”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会学、学好;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还具体说明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思想细节和操作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读了他写的书,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寻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先学后教”确实是实现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新课标指出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注重学生可持续力的提升,只有这种能力提升了,学生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终生学习,终生受益。而蔡林森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正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事实证明它是可行的正确的。、在书中,蔡林森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的章节中提到:为什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本人对这个内容体会也挺深的。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以育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读书的习惯,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如读书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说话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能力等等。

对比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老师的初衷也是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但实施起来效果并不是那么好。课堂上老师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不把课本上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一遍,就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知识点。这种不注重实效地“满堂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样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些能力,但并不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只是部分的学生。课堂上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不愿读书不愿思考,好像学习是老师的事而不是他们的事,他们只是在旁听。因而我们应该像蔡林森提倡的那样,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其次,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机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养成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紧张、快节奏的习惯,磨练意志,形成耐心做事等品 1

质,培养了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很多品质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培养中形成的。由于几千年的习惯势力影响,中国不少家长溺爱小孩,什么都包办,使孩子缺乏独立精神和信心,胆小怕事。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们也生怕学生不会而“满堂灌”,因而造成学生学习不主动,也嫌老师讲得太多而容易分散注意力。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不依赖老师,充满自信,由旧知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教学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再者,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为能够当堂完成作业,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运动时间,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达到全面发展。

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我们扪心自问,学生“减负”了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一个原因正是低效的课堂。课内不够课外补是很多老师的“法宝”。教师惟恐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没有把课上的内容转变为已有,就给学生布置海量的课外作业,除此之外辅导课上也没有针对学生、有目的地辅导。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潜心打造“40分钟高效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上只讲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而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再重复。蔡校长的话说,老师的任“是把学生引上自学的高速公路”,因此,学生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像考试一样紧张。作业当堂完成,课后自然无需作业,真正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因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不愁学生掌握不好知识。“四清”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每个教师都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教学账结清,让学生真正能减负。

当然,我们无论学习了哪些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或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适时适度地来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蔡林森先生的“先学后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来尝试,让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阵地。要实施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教学改革——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良好途径,研读蔡校长新著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到教学必须革命!。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姚香梅 篇2

青山泉白集小学 姚香梅

听说《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很畅销,我想应该是让人感觉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吧。在网上下载了全书内容,却又没有了兴致去看,总感觉面对着电脑看书,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感觉。到图书室借来一本,一翻开这本精彩动人的书,我就不想再歇手了,直到我如饥似渴般读到最后一页。这是一本震撼我的心灵,令我愉悦又令我沉思的杰作,尤其是现在到处弥漫着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环境里,我以为《窗边的小豆豆》真不愧为一本好书,这样的大背景下的著作,更显得精致而珍贵了。

我佩服作者的匠心独具,为她的书起名为《窗边的小豆豆》,我对“小”字很感兴趣。

一、从这本书的外形来看,本书是一本小书,书的装订不大,封面上有个小女孩的插图,背景颜色是和小女孩很搭配的充满温馨感觉的粉红色,手里捧着它的时候仿佛就是自己最心爱的宠物小宝贝。另外,这本书的内容字数不多,17万5000字;

二、本书讲的是在一所名叫巴学园的小学校里的故事,而且这个小学很小,校舍只是六辆废旧电车改装成的教室。全校不到50人,另外,本书主要讲的一个小女孩在巴学园的上学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名叫小豆豆。

三、小豆豆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平民,她是小老百姓的孩子,每天都在平凡的小事里获取成长的快乐,感受着身边的新奇和美妙。

四、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写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小林宗作先生。而且是以一个小孩的口气和表达方式来写的。书中记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小日本的国家里。

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意图绝不是想说这些的吧!我挖掘浅显文字的背后,她到底想说什么。学校小,孩子小,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渺小,事件小,小、小、小、小,但是,这50个孩子和老师,以及小豆豆的妈妈,小吗?我认为,不但不“小”,而且应该说是个堂堂正正的很“大”的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形象是伟大的,灵魂价值是高尚的,但是,黑柳彻子偏偏用《窗边的小豆豆》来叙述,她把文字背后的“大”字给隐藏了起来,充分地调动了我的想象和理解,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说服力量。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青山泉白集小学 姚香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东京,直到一天夜里被B-29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毁。我对日本民族有着根深蒂固得民族仇恨之思。但是,巴学园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这个小学校里随时随地都充满着乌托邦的气息,沉浸书中描绘的境界,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没有备黑暗和世俗、战争所摧毁的童心。他们用自己呼吸的频率,发出“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偏激又深刻,从体内散发出自由思想的力量,巴学园里的每个人都可以让我感受到他们都是一个个纯粹的人,一个个富有个性精神,有爱心,独立的人,心灵的清澈和敞亮让我感动地想流泪。他们每一个都只是一朵小小的苔花,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渺小或者不起眼而放弃了怒放的权利。就像是巴学园这个小学校,就像是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他们朴实无华,不媚不俗,但是他们像玫瑰,如牡丹为自己惊艳地开放。“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他们正在自信地、自由的、自然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著作,我把它归为教育著作。面对着充满真挚、真情、真智慧的文字,我不能无动于衷,行走在字里行间,我总能找到那些我让人发笑更多的是感动和回味的情节。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问题”孩子,一年级就被退学了。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很难管教,在课堂上她总是要站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宣传艺人,恳求表演艺人为她们做表演;她一次又一次掀起自己课桌的盖子,觉得学校里的课桌和家里的不一样,很感兴趣,所以,挠有兴致地掀起课桌的盖子。结果是只能被老师视为不遵守纪律到走廊里被罚站。可是,我也感觉小豆豆并不是那种不明道理的孩子。现实的教育太过单调和乏味,更多的是一种强制学生。自从小豆豆进入巴学园学习,她始终保持性格单纯开朗,心地善良的个性。从来不嫌弃那些有身体残疾的孩子,她总是为他人着想。她的同学泰明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路很不方便。但是小豆豆依然很有兴致地和泰明一起玩。他为了让泰明能爬上“自己得树”,她很乐意地帮助泰明,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可是泰明怎么也不能从梯子上爬到树上,于是她有下来,用手拖住泰明的腿,用头顶住泰明的屁股,经过努力,终于她让泰明和自己在树上可以放眼看世界了。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形象总是一次次跃然纸上。校长的女儿美代喜欢她的蝴蝶结,当校长请求她上学的时候可以不带吗,她很乐意地答应了,她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学会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的确,在巴学园,和年龄没有关系,所有的人对对方得苦难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一点也不知道从身边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巴学园中很自然的事情。总之在书中讲述了每一个小故事,都能体现出小豆豆身上与她年龄相符的特质——充满童真的淘气的纯真和天真。

每天午餐的时候,小林校长和他的夫人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海的味道”(鱼或者是红烧海味之类的食物)和“山的味道”(蔬菜和肉);每次吃饭都要唱歌,还有一个节目就是让学生轮流给大家说说话。即使是只说了简单的一句话,也给出表扬和鼓励。

巴学园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燃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老师能够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的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因材施教,是是最有效的上课方法。孩子们每天都在清新的电车里,坐在自己喜欢坐的位子上,迎着柔和的风儿,高高兴兴地上课。

特别是在把巴学园的运动会上,小林校长更是良苦用心,他设计的运动会每一项的“第一”都是由个子不高的高桥君拿下。他是个永远都不会再长高的孩子了,在他怀有这种身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小林校长就给了他“不要忘记第一名时的自信。”直到多年以后,那个在运动会上拿第一名的高桥君升入明治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后在电气公司担任重要的职位,而且还娶了一位温柔的女孩,事业的成功总能让他想起运动会上的光荣和喜悦,记忆是那么清晰,他的眼睛还和小时候一样那么有神,正是因为巴学园良好的教育,他的性格才更加的完美,小林校长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小林校长不仅看到了眼前的事情,他还考虑到了几十年以后的事,并乐此不疲地培育着巴学园的孩子。他一直对高桥君说着一句话:“你绝对能做到!”这句话无疑也影响着高桥君的一生„„“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林校长尊重和信任孩子,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在自然的成长里快乐成长。

这本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更多的是流泪的感动。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看到了巴学园的教育理念很多值得我学习的。

一、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二、从单纯的知识教学走出来,着眼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要愉快地接纳,对他们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

四、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快乐中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

正如小林老师所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青山泉白集小学 姚香梅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这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说过的一段话。

《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主人公是个调皮捣蛋又充满童趣的小女孩,她的身上有每个人的缩影,可爱、单纯、善良、爱玩耍。然而她却因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那位“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笑着听她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巴学园”的午餐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是校长为了不让大家挑食,蔬菜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学方法是,每天孩子们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自修,下午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边弹音乐边跳韵律操„„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塑造了一群群善良、优秀的孩子们。

通常,大人们要是看到了小豆豆在做的事,会说“在干什么蠢事呢”或是“太危险了,快停下”。而小林宗作却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诸如此类,让老师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里来。正像小豆豆第一次来巴学园的时候,校长先生听她说了四个小时的话那样。发生问题的时候,校长先生总是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们说的是借口,先生也会认真地听下去。当的确是“那个孩子做错了”,而且,“那个孩子自己知道错了”的时候,先生就会说:“请为这件事道歉。”

小豆豆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她对大家都很友好,特别是当有的朋友因身体上有缺陷,被别的学校的孩子欺负的时候,即便外校的学生一拥而上,小豆豆也要拼命地保护朋友,哪怕自己被弄哭;遇到受伤的小动物,就不顾一切的照顾他们。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和善良在小豆豆转学前的学校里都被忽视了。那些老师都几乎没有发现越是小孩,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即便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有理由的:一个人成长以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可以找到童年时期的根源。

那么,我们呢?也是老师的我们是不是也曾经或者正在忽略着很多孩子的善良和美好呢?这本书让人在笑声和感动中深深思考:现代教育应当如何理解和发掘出每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一生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我们都应该记得这句话。然后,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中除了教育和管理之外更应该多些“等高、等距、等爱”的宽容和耐心。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青山泉白集小学 姚香梅

作为教师,看完《窗边的小豆豆》我感到汗颜、无奈、憧憬„„说实话很难用确切的语言来形容此时的感受。

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地完成着教学任务,也认真地履行着作为教师的职责。同样是教一年级,在读书中第一章的时候,我在那个女教师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孩子出现问题,与家长交流是必然的,可与家长交谈时陈述着孩子行为的种种,虽然自己觉得很负责,很客观,但每次谈话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会听孩子连续说四个小时的话吗?不会。我会让孩子在我身上爬上爬下吗?不会。我会每时每刻考虑到特殊孩子的心里感受吗?我没有做到。我会„„太多自省的答案让我明白做教师的我离小林校长的距离有多远,“爱生”爱得远远不够,“知生”知得远远不足。

爱是一种由内而发的一种情感,是关注所在,是兴趣所在,是快乐所在。与书中的小林校长相比,我只是把教师当作一份工作,而没有当成一份事业。为工作我们会努力去把他做好做完美,然而孩子不是模具,不是整齐划一的,当与大多数人有不同时,当自定目标有差距时,挫败沮丧接踵而至,要么硬来,要么规避,要么听之任之直至爆发。想想,也许自己总是在黎明最黑暗的时候放弃了,为事业我们会忍受挫折,爱与坚持是我在小林校长身上所看到,他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所有挫折,但他坚持着,因为他在其中感受着快乐,这给我启发很大。

知是一种了解,我没有花过四个小时去听一个孩子说话,我主导着我和孩子们的谈话,我知道他们吗?我了解他们吗?看完书后我细细地想了想,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我没有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在寻求他人的认同,尤其孩子,认同感支配着他们的行为,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在行为上会不自觉的参与,重复。“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做到。

今天的自省,是为了明天的修正,“你真是个好孩子”从心底让做教师的我对我所有的孩子说出这句话,一如“巴学园”的小林先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青山泉白集小学 姚香梅

今天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看看身边熟睡的女儿,禁不住想,如果他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的妈妈„„如果我是巴学院的老师„„那么多的如果让我浮想联翩,内心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真的感触颇深。

每个经历过童年的成年人,在成年后的许多行为都有童年记忆的投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说得深奥些是心里层面的东西,说得通俗点即所谓:三岁看七岁,七岁看到老。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工作者,可亲身的经历,让我对此深信不疑。小豆豆的经历应该说是个特例,羡慕她,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羡慕她。每个人从内心,从生命的本性来说都是向往自由的,任何一个孩子在无知时,在还保持着生命的本真的时候,他都是自由的,对自由的热爱时不时会在人的举动,言语,表情中显现。童言无忌,所有的忌讳都是后天在环境中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之中,让我们似乎忘记了,啊,自己也曾有过如此自由的时刻,无论这个时刻是长是短,它就湮没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而小豆豆的言行为我们寻找到了找回它的路。亲切,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微笑,因为我们也曾经懵懂;悲伤,因为我们也受过伤害。感同身受,似乎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了。我们被限制了,我们被同化了,未被同化的,被放弃,被遗忘,又有多少“巴学院”能让小树自由生长,而不是被种在被水泥地框好的坑里呢?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已故的小林校长如果了解中国的这句话,他也会会心一笑的,在他的眼中孩子都是善的,都是好的。“真是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最爱听到的话语,真诚的赞扬,沉甸甸的信任是每个学园里的孩子最珍视的。这份真诚和信任不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应珍视,也最希望得到的吗?这本孩子的故事让我自省,也让我内心泛起温暖。

独生子女制度,造成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唯一,且不论其中的优与弊,单从我个人而言,孩子的降生,让我感受这个生命对于我而言的非凡含义。几乎每个母亲都爱孩子,无论是怎样的爱出发点都是无私的。小豆豆的妈妈让我钦佩,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弃这在古今中外有许多类似的事例。在这本书中,让我从母亲的角度看到的不是豆豆的母亲怎么做,而是豆豆的母亲是幸运的,就如小豆豆一样。

作为母亲当然希望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给孩子,当孩子被他人责难时,母亲痛心,当孩子获得赞扬时,母亲高兴。就象前文所言,如果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不受压制的环境,度过自己的童年,有一群善良的,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教孩子,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无论是家中还是学校中都让他的性格,人格有着正常的发展,这似乎比在小学阶段就学完初中的知识来的重要的多。

《教学革命》读后感(姚) 篇3

近来,学校发给了我们一本《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由于学校的繁杂事务太多,因此,只能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教学革命”是蔡林森老师多年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受益匪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强调了学生内因的作用。蔡校长在书中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以篮球作比喻,学生假如是一个充满了气的篮球,那么我们教师轻轻一拍,球就可以弹得很高,假如学生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我们做教师的,无论你用多大的力,恐怕篮球也不会拍起来,自己费力不小,教学没有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个充满了气的篮球呢?所谓“气”在这里指的是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种模式,才能让学生好思、勤学、苦练,让学生的内因真正发挥出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楚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

“教师能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确实是依靠科学,遵循规律,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

这是师德要求,是教师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成为了蔡林森校长眼中“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说明对学生的指责、讽刺、挖苦、嫌弃、不公,就不能使每一名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不能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取得进步、收获成功,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授人以渔”的课堂,没有方法的传授,没有能力的培养。有的只是知识的重复训练,教师恨铁不成钢,从早到晚实施“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容器,怎能谈得上能力的培养呢?这样的教学真是让人堪忧。

《教学革命》读后感(姚) 篇4

姚庄子小学 教务处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将县教育局镇教育办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我校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认真落实我校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服务育人“理念,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优势教育建设和特色建设,全面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全体教师的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的办学竞争力而努力奋斗。我们的追求是“细化管理、务求实效”。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学常规管理则是我们始终抓实抓好的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本学期,教务处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管理要质量。

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1)本学期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进一步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力度,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严格执行两个“四不”原则。(执行课表:做到不占、不挤、不挪、不改;课堂教学做到:不晚堂、不空堂、不乱堂、不拖堂。)继续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查堂查座制。本学期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由语文教师上课,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规范学生的写字意识。

2)严格执行《姚庄子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深入贯彻落实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严把教学“五道关”,即备课、上课、作业与批改、辅导学生以及质量 抽测,实行每月一次检查和期末教学流程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与教师综合考评挂钩。

3)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教务处将组织对部分中、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跟踪听课,摸清课堂教学情况,做好指导工作。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生“学”,不断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以学论教。督促教师重视并切实落实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本学期将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抓月检,促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将加大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力度,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重点抓好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将根据《姚庄子小学月考评方案》要求对教师的备课、作业、单元检测等实行每月一次检查,并签字盖章,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作业实行整改。对音、体、美、微机、科学等综合学科实行期末全面检测制,音乐主要检测学生的乐理和唱歌,美术主要检测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和剪纸,体育主要检测学生的体育技能、技巧,微机主要检测学生的指法、五笔打字和画图,科学主要检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撰写的科学实验报告。从而使常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抓考试,促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继续加大力度整治了考风考纪,认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并及时召开各学科试卷分析会,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抓家校合作,促学生健康发展。

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评价的作用,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学期至少要进行2次家访。

5、抓毕业班教学,促学校办学影响。加大毕业班管理力度,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研讨交流会、复习迎考会。确保毕业班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使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做到:“一读”(坚持每天上网或从刊物上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二写”(写教学随笔或教学叙事),“三上”(上汇报课、研讨课和观摩课),“四会”(教学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做到“六个一”(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上一堂体现课题思想取向的研讨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类文章(教后感、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均可),发表或发布一篇教育教学专业论文,创作一个带有新理念的多媒体课件或编制一份有一定风格的试卷。同时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每年要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2、加强教师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教育资源网的上传和下载培训和督查工作,确保全体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考核合格。

3、积极参加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各类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三)、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本学期将大力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教研活动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实效,在“新”字上求突破。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语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定为数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将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定为英语教研组活动,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综合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根实际情况制定好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所开展的活动要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作用,各教研组一学期要开展活动6次以上,各备课组一学期要开展活动10次以上。

2)加强课题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申报工作。做好已立项的县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县级语文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研究工作。各课题组要定期开展活动,收集整理好各项资料。

3)总结教育教学经念,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叙事和教学论文,开展教学叙事和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交一篇教学叙事和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体会。并将优秀教学叙事和教学论文结集出版。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5

“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阿图·葛文德

读完《清单革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小的清单能够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我以前不曾想像到的。

作者从观念上给我上了一场生动的思想转变课,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并不是说说而已,承认自己不完美,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哪么容易。然而,哪些低级的、可以避免的错误确实曾经在我及我周围上演着,无论现实版、历史版还是未来版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阿图•葛文德告诉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人不是万能的,无论你是多么优秀!

“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没有人相信我们会蠢到在所有地方犯错误,但诸多的失误与不良后果仍然时时刻刻在周围发生。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在非常狭窄的专业上,掌握所有需要的相关知识仍然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如作者开的“左耳”专业与“右耳”专业的玩笑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在临床上是如此普遍,阿图•葛文德深刻地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降低犯错的机率,需要团队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清单固然可以带来一场革命,也需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我以为,清单的完美应用有赖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由正确的人执行正确的清单。清单是为解决问题而诞生的,脱离实际的清单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使我们陷于所谓清单的海洋而变得茫然无措。清单内容要简单至上,从来没有全面的高效,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情况,冗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所以清单制定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应该认识到,在最危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主角毕竟是人而不是清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防范错误的科学。只有团队中每个人的观念都改变了,每个人都认识到清单所带来的好处,主动去执行,清单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即使清单再科学、再详尽,执行它的人没有激情、缺乏主动性,缺乏解决问题的欲望,清单也只能

是一张废纸而已。

人们常说的“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找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那么《清单革命》中的“无知之错”,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人;而“无能之错”,则是正确的人没有做正确的事。清单革命中,所谓清单,其实就是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的原因和方法;所谓革命,就是把知识应用于各项操作的规范上;而清单革命我个人理解为一次思想观念上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里,阿图•葛文德讲述了制作清单的要点,在一些“关键点”上,而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反过头来,用清单的原则对我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对比,就会发现我们的流程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张张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的清单,只不过是我们的清单往往成了大而全的所谓操作手册。而阿图•葛文德的革命清单则要求我们具体的解决一个个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在谁来制作清单,或谁来制定规范的问题上,阿图•葛文德提出权力下放和简单至上,以人为本和持续改善四条原则。从操作人角度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完善更新以保持清单的安全、正确、可靠。清单由团队中每个人写,人人参与,每个人承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权力下放不是真正的放权,而是将规范细化再细化,让每一层次的个人都有属于该级别对应的规范。简单至上,很好理解,简单、可测、高效即可。以人为本和持续改善,则是不要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的意思。

编制清单,我认为以下的几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1、清单列出的检查点必需清晰明确,使用者在清单上列出的这些节点执行检查程序。

2、选择合适的清单类型。

3、清单内容千万不能太长。

4、清单项目或节点的用语要做到精炼、准确,尽量使用使用者所熟悉的专业术语。

5、清单的版式要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6、无论在编制清单的过程中多么用心,多么仔细,清单必须接受实际使用的检验,要经过编制→检验→更新→再检验 的过程。

为了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为了别再为那些错误付出沉痛的代价,让简单有效的清单在我们的工作中成为一种习惯吧!

XX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6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他以医疗领域为主线,同时添加了航空、建筑等领域的案例,以及调查数据采集信息以及分析,全方位的剖析了“清单”这一工具在各行各业的使用情况、争论内容。一直到现在,虽然许多人非常认同“清单”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讨论、优化的空间。

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

我们常常在做事中,尤其在合作中,会出现疑问:该做的几乎都做了,但就总是有一件事情谁都没有做。我们到底能掌控多少?有哪些事情根本不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实际上,在人类所有的实践领域中,知识及其复杂性与日俱增,同样,人们正确实施所掌握知识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大多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领域,对于失败的正确处理方法不是处罚,而是鼓励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经验和接受更多培训。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由于复杂性造成的失败远比因为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失败多得多。即使是某些领域的超级专家,他们知道更多的重要细节,并学会了如何掌控特定工作的复杂性,但终究会有复杂性远远超出个人可以掌控的范围,专家也会出错。

美国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静脉置管插入10天后,就会有4%发生感染。在美国每年有8万人发生过此类感染,死亡率达5%~28%。插入导尿管10天的重症监护病人有4%会发生膀胱感染,而接入呼吸机10天的病人有6%会发生细菌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45%。综合医疗措施的各个环节,每治疗一种疾病大约有178项治疗措施,医生为了挽救垂死的病人,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并保证每天对病人实施的178项治疗措施都不出错。

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的增加,驾驶飞机早已不是一位飞行员能够完成的任务了。尤其是应对突发危机、复杂环境,更显得是手足无措。专家们需要面对两大困难:一是人类记忆和注意力的谬误。重压之下,人们特别容易忽视一些单调的例行事项;二是人们会麻痹大意,会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这样我们就十分明确我们的“清单”的重点是什么了,它就是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的列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

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强制函数”。每件事或每个人,都是一个不确定因子,这些不确定因子共同构成一个函数。因子越多,结果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虽然非常不同,但他们的核心都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集中注意力。而这些就完全不是“清单”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了,所以一位超级专家就必须掌握好自己的判断与既定规程的平衡。

在建筑领域,中世纪以来,建筑大师负责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并监督整个建造过程,巴黎圣母院、圣彼得大教堂、美国国会大厦等。20世界中叶开始,大师消失了,建筑过程每个阶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超出了个人能力的极限。这时候让合适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作为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进行充分讨论,那么严重的问题是可以被发现和避免的。过去几十年里,建筑领域的最大进展就是对进程跟踪和沟通过程不断完善。能够有效进行讨论的前提就是充分授权,同时起到了分权的作用。为了获得成功,我们要把一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结合起来,他们就是自由和协调,而且我们还需要不断跟踪各项工作的进度,清单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清单有好坏之分,糟糕的清单模糊不清、不精准,而且冗长、不便使用。优秀的清单往往非常精确、高效、切中要害,即便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也便于使用。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人而不是清单,所以清单一定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所调整。许多领域中的先进工具、理念,并没有得到业内认可,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非是人们懒惰或情绪抵触,而是因为新知识没有被系统的转变为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

在变化越来越快的商业环境里,清单让众多商业人士具有了一个额外的优势,那就是效率。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脑力,不让你的头脑被复杂的检查项目所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7

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抓到要扣班主任费,要叫家长来配合教育,每当这些时候,难免会问自己,甚至有的时候,就是在课堂进行的哪个关键时刻,你就会心中涌起好多个问号?天啊,我是做了什么孽!我干点什么不好,非要当老师?难道我就不能离这群孩子远一点?但是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必须很快地被按下去,因为课还要上,冲突还要面对,人生还要饮下这碗苦涩的酒。

什么,你说换一份工作?也许这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无论做任何工作,哪怕你是那种衣食无忧的人,也还是要面对生活啊,也会有问题需要全力以赴解决的。

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学会,我就学不会?为什么同样是老师,他的班级风生水起,我的班却是黯淡无光?难道真的是我能力不行?与其抱怨、嫉妒、破罐子破摔,不如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切问题,知识给你答案。记得有一个本书叫《清单革命》,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清单革命,远不仅仅是说在自己的行事日历上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行程,尽管那相当重要。作者的意思是说,任何一种职业,都能够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案。让清单体来帮助我们避免许多原本可以不发生的失误。

作者劝告我们,清单最好简洁明了,经过思考,我列出了五条来检测每节课。

1。教室环境怎么样?

2。学生状态怎么样?

3。教学设计怎么样?

4。我的心态怎么样?

5。这节课效果怎么样?

革命孤独读后感 篇8

他们活着无疑是国家最大的财富,在英国莎士比亚所占有的地位可想而知,如果让他们选择,人们宁可要莎士比亚也不要拿破仑。因为在某一程度上,这些有才之士,他们的生命力能决定整个国家的文脉,他们所赋有的个性能创造艺术上,美学上多大的创新,甚至有时候能奠定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但是他们为了自身的信仰牺牲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相信如果让历史重新选择,他一定会选择让这批人好好活下去,因为每一个真正不怕死,敢于为自己信仰牺牲生命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死,他们更应该好好活着,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化。所以人们是否也能真正考虑到这些人,他们死推动着革命的进步,在另一方面上却又阻碍着文脉的发展,与大局到底是得还是失?想必没有那么容易判断了吧。

《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我非常感动。他们都十分勇敢,面对残酷的环境他们宁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刘志丹。

刘志丹在1903年冬生于陕西保安县。他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于是,他想改造社会,复兴中华。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1926年他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在这期间,他带领着革命军打土壕,分财物。这时敌人带领大批部队向革命军发起了进攻。他带领革命军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组织大批部队再次攻击,这次他们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

之后,刘志丹带领着部队在三交镇展开战斗,他的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在指挥部队发起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临死前他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新媒体革命读后感 篇10

最好的时代

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很少从电视,报纸或者杂志上获得信息,取而代之的方式是:从朋友圈里朋友转载的文章,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的报道,微博里热点话题,以及从网易新闻,QQ新闻APP里的看推荐里的消息。

最开始听到自媒体这个词,也是从微信公众号里得知的,直到这次看到仇勇先生所写的这本书 《新媒体革命》,说实话在此之前并未听说过这个作者,也并没有深入了解过究竟什么叫做自媒体,自媒体与原先的传统媒体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会拥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次参加了吴晓波读书会的打卡活动,囫囵吐枣读完了这本书,原来仇勇先生有在传统媒体里工作过,然后辞职开始也进入新媒体行业,他有在书中大概的定义了新媒体和自媒体,原来新媒体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的表现形式。

个人的理解是:新媒体类似于如今的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品牌,自己满意了,就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新媒体也有了生产方式和行为特点,定价机制上的创新。

印象深刻的,尤其是他在书中所说的,与打车软件Uber的崛起时所得到的启发一样,新媒体也许创造的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那有可能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化。在垂直细分的行业里,做精做深,深挖目标受众的内心诉求,打造自己独有的优势和拥有核心的品牌,用建立社群等方式,积极互动,来满足受众对媒体的真正的需求,拥有自己的竞争力。

如今新兴的新媒体,仇勇先生所罗列提到的国内以及国际上的新媒体的编年史,以及附录里与12家公司的创始人的访谈内容,比如牛文文,澎拜新闻,吴晓波频道,36KR 以及爱范儿等,个人觉得这是书里的一个亮点之处,可能也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外行人,并非媒体从业人员,看了访谈录之后,再看看前边作者对于新媒体概念的定义以及描述,也是能够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而这些新媒体们,正是由于他们不断创新,受众也因此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有价值的信息。

在我看来,无论对于新媒体来说还是传统媒体,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拥有着各式资源的媒体们,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终会有所变革,也都将会找到出路所在。

新媒体革命简介:

作者:仇勇

这既是古典媒体的大裂变年代,也是在线媒体开启的新闻业的黄金时代。信息流动的新法则不仅改变了媒体业,也在重塑公关、传播和商业的面貌。总之,这个世界的连接方式不一样了。而且,这一改变是不可逆转的。在这个全新重启的在线时代里,无论是从信息的获取还是商业本身,信任都变得比以往更重要。写作本书的原因,一方面是想与诸位探讨媒体、公关、传播的困境和出路,另一方面,则是关于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取信任的思考。

上一篇:医院医疗器械流程下一篇:结构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