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精选7篇)
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 篇1
当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取代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这不只是单纯的文本上的变化, 而是整个语文教学范式的一次非常重大的教学革命。虽然传统的教学范式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效, 但是在全新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出台后, 其带来的教学变革, 一定会发挥出更加高效性的教学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由原本的有形无意到形意兼备
当前阶段, 语文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更加重视对语文文学中静态语法的分析理解, 特别是在将作者对于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进行研究的体系全部放置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后。例如, 在教学《咬文嚼字》这一课时, 教师可这样导入: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 此神到之文, 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 如文章草创已定, 便从头至尾一一标点。”同学们, 你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哪些作家属于前者, 哪些属于后者吗?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学生开始仔细地回想并回答“前者有李白, 后者有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教师此时需要及时地引入教学内容。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把握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用法, 对其内在的语境含义却很少进行教学。当前阶段中的高中新课标内容强调的是, 语文教师除了要让班级中的学生全面掌握语文语言交流能力以外, 还需要重视并培养班级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不可以直接将语言符号化, 需要将语言的外部结构和文学内在的含义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明确其语文形式的过程中, 进一步掌握其内在的含义, 促使高中生可以在语文语言学习活动中做到形意兼备。
二、阅读教学的改变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指高中生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在情感,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 学生只可以选择被动地接受。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文化素养的差异、成长经历的不同以及个人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强弱, 他们对文章的整体脉络的把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种阅读教学模式, 不仅会使学生失去自己主观的价值判断, 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并一再强调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如今,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主体, 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因此, 高中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文章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不再受限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由此可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形式的阅读到自主解读的转变。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变
当前阶段, 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 写作教学耗费的时间多, 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在教学中, 写作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为了写作而阅读, 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只教授学生写作的特点, 并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仿写活动。在教学记叙文的写作时, 教师让学生熟记记叙文的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还要定期地复习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以及议论文结构的三环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 首先讲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和说明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高中生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专业语文术语, 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学习到写作的“形”。为此, 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强调作文的“立意”。“意”实质上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学生在写作时, 需要充分展现文章的写作主旨, 选取的主题需要积极向上、健康, 并能够切实有效地反映社会发展的特点。
四、结语
自从大力施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后,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转变, 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本亚.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8) :33-35.
[2]朱赶楼.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J].作文成功之路 (中) , 2015 (11) :93.
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 篇2
一、慕课的兴起及其优势
慕课是由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于2008 年首次提出,他们期望慕课能够成为基于连通主义的教学生态系统———即知识不再是终点而是持续开展的活动,众多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借助社交网络和深度讨论等方式推进学习进程并取得学习成效[1]。2012 年,慕课被广为传播。它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融合。虽然促使MOOC诞生的技术并不新鲜,但是MOOC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在整合这些技术时做到了“因地制宜”,为了达到“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制作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这一目的做了很多优化[2]。
(一)MOOC改进了网络视频技术
早在2004 年,Youtube就将广泛的视频应用带到互联网上,早期公开课视频也随着i Tunes U,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得到了很广泛的传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学习下来。为此,MOOC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而是直接为网络课程准备内容。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最重要的是,当视频出现在MOOC上时,不再只是单向的播放,而是被安插了大量的统计代码,以研究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
(二)MOOC优化了论坛讨论
课后的网络论坛已经司空见惯,但MOOC将网络论坛运用到每节课。比方说,在edx平台上,每个视频都有一个对应的讨论区,结合了quora的顶踩机制,通过同学投票,可以方便找出优质问题和优质答案。并且,标签机制使讨论区的内容更结构化、模块化,使很多老师使用第三方论坛作为讨论工具。
(三)MOOC结合运用机器判分和同学互评
机器判分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得到大量的运用,机器甚至能够指出编程类作业中编码的不当之处。而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虽然互评是系统随机分配的,但每次评价都会从3~5 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的公正性,甚至会有其他人对你的评分作出评价。
(四)机器学习跟踪分析MOOC数据
由于MOOC课程参与人数极多,机器学习机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人看过多少次视频,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些反馈能分析出课程设置问题。整个网络课程成为了一个可以反复修正的“电子课本”。而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些数据能分析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五)借力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作为课程传播的渠道和师生交流的辅助平台,也在MOOC学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传统的线下课程中,师生关系很难在学生数量和接触机会上得到很好的平衡,老师也很难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但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学习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比课堂更轻松,传播效果更好。除了在文化上和学生贴近之外,在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些较尖锐评价的时候,教师也能马上予以回复。这样的教学相长,即使在线下也未必常见。
二、企业在线教育的发展困境
随着MOOC模式在国外的成功发展引起人们对在线教育的关注和认识,各个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始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目前在线教育平台教学基本分为四种形式:(1)工具型,如YY,QQ群教育模式。(2)网校模式,如自建网校。(3)录制视频,如邢帅学院部分课程。(4)平台型,如多贝亲、网络平台教学[3]。但是,无论哪种教学类型都还没有将MOOC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而企业要真正搭建起具有吸引力的在线课程确实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一)资源整合的困难
MOOC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与线下传统教育进行补充与融入、融合进而引发进化的结果。但是互联网企业不了解教育行业的特征,教育行业对互联网又不懂,因而要将企业性质的MOOC发展起来,两个行业的融合成为必由之路。这其中的冲击不仅包含着两个在之前还毫不相干的两个行业的文化、体制和风格的冲突,也包含着两个行业里的两群人的相互融合。大量的在线教育还强调技术、模式、交互方式一些带有深刻IT思维模式的表层的东西,而传统的教育行业还在封闭、自我、模仿的精神困局中挣扎,目前这种“表里不一”的错位融合也会引发一些改变,但还远没有达到变革或者颠覆的级别。因此,企业要真正创建出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必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旧观念的根深蒂固
对于在线教育,广大的教育行业管理层已经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但是深刻的影响也就到这一层,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这个月的收入能不能覆盖车贷房贷才是问题。对于掏钱的家长来说,能不能帮助孩子提分上好学校才是至关重要的,至于什么方式无所谓,效果是第一位的。但目前的在线教育包括MOOC对于个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太高,这也不太符合中国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家长对于教育更多的是观望、买单而不是参与,这是现在在线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个渗透和观念的改变也需要制度的变化及时间。
(三)创新突破点找寻的艰难
慕课之所以火爆,无疑与其所具有的特征也就是它的创新点有关,不管是改进视频技术还是论坛互动,正是因为这些创新之处成就了慕课现在的地位。企业要想能够成功搭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无疑也要找到自己的卖点,YY教育号称投资十亿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而它的卖点就在于“名师+补贴+ 免费”。然而企业的在线教育的搭建本就是为了盈利,名师们不可能竭泽而渔,把自己的精髓都在免费在线课程中奉献出来的。所以,显而易见,此方法虽然可以吸引大众眼球,但是却没有可行性。现在好未来、新东方都在布局自己的线上教育平台,但是企业如何找到一个既具备吸引力还具备营利性的结合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突破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和摸索。
三、企业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做好“时”的准备
这个“时”可以理解为时间或者时机。做好变革的准备,在线教育以技术向下渗透传统课堂,积极地寻找传统教育的漏洞和不足,不要想着能很快替代线下教育,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教育是传统与现代融合后的进化,而不会是彻底的替代。传统教育公司也要积极研究互联网的特点,主动思考利用互联网改进不足,做好迎接浪潮冲击的准备,最重要是要懂得哪些要抛弃哪些要保留,以积极的心态放松地去拥抱变化,对互联网精神的认知和心态是极其重要的。双方都需要形成合力去积极地影响现有的家长及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模式,目标用户群的变化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升级,这样双方才都有机会,融合的点也才会产生。
(二)广泛吸引各方面的人
这个人既包含人才也包含学生、家长、老师。学生和家长是变革的核心,他们的需求和意识形态转变直接会影响到整体行业的进化速度,好在这样的变化正在随着互联网一代有了子女而加速发生着,对于核心用户群体的变化保持时刻的关注,并有能力迅速满足他们变化的需求,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这个群体是呈两极分化发展的,有些有先进意识的老师,已经懂得使用互联网武装自己,有些老师还在固守着传统的观念,而大部分老师是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但是还在做着传统的事情。在线教育即便目前不能诱发颠覆性的变革,但是会对老师形成一定的意识上的冲击,下一代的老师一定也是跨界的,是一群有着互联网化思维的老师,是能够将传统教学技巧以新形态呈现出来的老师,而互联网也只是表现形式之一罢了。
(三)积极采用新技术
现在手机早已经普及,移动学习也在悄悄地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中,各种手机报纸、杂志,慢慢取代了传统纸质报纸杂志的地位。当线上教育的发展还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开始。微信在2013 年迅速风靡,成为了第一移动应用,很多学生开始利用微信来进行学习,将学习也变成移动的成为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高思教育最近就在尝试用微信提交作业,延伸教学后端服务,并通过竞争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这样的一种模式无疑方便了很多用户,不用坐在电脑前,任何时候只要你有时间都可以。具体操作步骤,先将作业拍照上传微信,随后学生会收到高思批改完的短信提示,在学员系统里收到老师的批改,给出评语。批改中会显示每道题的对错情况和相应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清楚知道每讲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复习,并与老师留言互动。作业批改后会有专门的显示页面,其中包括孩子的成绩排名和作业时间完成的排名,提供竞争环境。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高思修改的仅仅是作业提交方式,后端的服务仍然在学员系统中完成,但相比以往的纸质作业,无论便捷性、效率,还是数据管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升。
四、总结
浅谈中国信息革命带来的课程变化 篇3
关键词:信息革命,课程,教学
21世纪以来, 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叹, 以此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 一场席卷世界的信息革命随之而来。这次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也给课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新信息技术被大量推广应用于教学中, 使得我们课程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同时也对课程的每个具体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对课程应该进行哪些改造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那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课程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 在教学观念上,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观念, 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观念, 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原则, 贯穿于意识形态之中, 在教育发展中具有统帅、导向、支配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教师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教育要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束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同时更加注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第二,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一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 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讲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无选择地听。教师不能够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限制了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自主支配学习资源, 选择知识点, 建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及适当的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自学, 而且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速度结构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灵活掌握, 这样, 就由传统的“面对面”的死板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灵活自如、形式多变的现代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以科学的手段传递、记录、存储和再现教育信息, 这样既可供个人单独使用, 又可供多人同时学习使用, 并能反复播放, 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和自学, 这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媒体和网络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 而是用来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不再去选择媒体、组合媒体, 而是主要去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进行新知识、新意义的建构。今后, 这种方式将占教学的主要位置。
第三,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更新。根据教育学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播过程, 其中包含教师、媒介、学生三个基本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不同的组合作用方式, 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别适应不同的教育学习环境, 对学生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下面, 重点列举三种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变革而导致的崭新教学模式及其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的“催化剂”, 它能高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选定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策略, 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场景设计等媒体将教学内容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这里的媒体既包含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 也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的现场应用。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等方式接受来自于教师、计算机传递的教学信息, 经过归纳总结回忆, 转换为认知。这种模式中一般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但学生接受积极性需要教师多媒体设计的刺激和引导, 可以说教师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寝室、家中等互联网畅通的任何地方利用各种学习网站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 也可以寻找并购买教材、视听媒体、图书馆平台、互连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学习, 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只是通过编制各种教材、为学生答疑释惑等途径间接地辅导学生。这种模式下, 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节奏可以由学生自己安排和决定, 有利于学生自主自觉学习, 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使教育教学更富有针对性。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模式。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组合构成的动态教材, 同时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 使知识不只是停留在平面书本上, 甚至可以丰富和充实空间立体知识。学生在同样教学时间内, 可以通过多感觉吸收和接纳多渠道信息, 可以学得更多、更好、更高效。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 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 进行师生连线、同伴互教、小组讨论、远程培训等合作性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随时请教老师问题, 提交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既可以个别学习, 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 还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当然, 这样的学习模式要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教育协同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四, 在教学内容上,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将人类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大部分都是教科书上一成不变的固定知识体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更新, 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完全的信息社会, 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全方位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扩充。首先, 新的知识和信息大量涌现, 现在一天的信息量可以相当于过去一年或数十年信息量的总和;其次, 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加快, 周期缩短, 使得教师首先要能更快更好地获取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信息;再次, 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 教师要能及时地吸收和消化, 进而运用于教学之中。
综上所述, 在中国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过程中, 对课程的影响和改变逐渐扩展到了每个细节, 也对于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时空统一性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同时它对于教师、学生、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必将取代某些落后的传统教学,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也必将取代“应试教育”。今后, 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必将会愈来愈多利用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等, 而信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对课程的影响也将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罗慧中.关于提高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 2002, 24:75-76.
[2]徐文胜.提高CAI课件的使用效率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2, 1:80-81.
[3]高爱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5, 2:45-53.
智慧农业带来“绿色革命” 篇4
凡是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 可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咨询申报事宜, 9月底前通过验收认定即可获得相应资助。2015年, 杭州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近500万元, 将根据农业企业智慧应用的具体实施情况, 对其中的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资助。
改造后的农场5000平方米配置1个工人
一边与荷兰的机械公司确认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修改方案, 一边向农业主管部门申请2015年杭州智慧农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金色池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祥这几天很忙碌。在金色池塘乔司花卉生产基地, 农业智能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上万平方米的红掌种植温室大棚里, 几乎看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大型通风湿帘设备会根据棚内温度和湿度的高低进行自动调节;大棚过道上, 是一台台排列整齐的原水净化器, 浇灌花卉的水源经过这些净化器的过滤纯净到几乎可以直饮。
可这并没有让胡伟祥感到满足, 他想让农场变得更“工厂化”一些。按照计划, 到明年年初, 基地三期将全部实施温室内部的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全自动智能化上盆系统、潮汐式灌溉系统的综合运用。“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是‘人动花不动’。智能化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后, 就是‘花动人不动’。所有的花卉移动、浇灌、施肥等流程全部可以依靠苗床自动平移系统、机械手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胡伟祥说。
很少有人知道, 几句看似轻描淡写介绍的背后, 投入的资金量高达2000多万元。这并不是胡伟祥的第一次转型——他是鲜花连锁店“天堂鸟”的老板。2006年, 鲜花生意正火爆时, 胡伟祥看准花卉种植的市场前景, 开始着手种植蝴蝶兰和红掌。不到10年的发展, 金色池塘年可销售蝴蝶兰50万盆和红掌100万盆, 并成为江浙沪地区最大的红掌生产和销售商。“如果我今天不进行智慧化更新, 三五年后, 一定会后悔, 那个时候再想更新就没有机会了。”
大手笔的投入到底能换来什么?决定转型前, 他曾仔细核算过投入和收益。据测算, 智能化操作系统上马后, 农场将实现从改造前1000平方米/人的人员配置调整到5000平方米/人, 节约劳动力80%以上;而潮汐灌溉的水肥回收系统, 则使得90%的灌溉用水和80%的肥料得到收集再利用, 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原因, 真正让胡伟祥下定决心进行技术改造的, 是杭州近两年大力扶持智慧农业的优惠政策和农业智慧化后带来的产品升级。“很多现代农业企业都申请了杭州智慧农业专项扶持资金,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 更是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一种导向和鼓励, 让我们有信心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胡伟祥说。
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智慧农业发展先行区
对新设备改造投注了巨大希望的不仅仅是胡伟祥。近几年来, 杭州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像金色池塘一样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提升设施智慧化水平, 不仅能给现代农业企业带来明显的提质增效, 而且还能为他们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奠定基础。这是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积极向智慧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杭州市农业局产业信息处副处长冯莉说。
杭州市农业局新出台《2015年杭州智慧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继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扶持力度。方案明确:杭州市辖区内的涉农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形成先进适用的物联网应用模式的, 可申请认定为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在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内集成应用物联网技术、无线通讯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与辅助决策支持技术, 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目的的, 可申请认定为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扶持引领, 进一步有序推进我市农业生产、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 提升我市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17年, 希望能建成30个左右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6个左右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力争打造1-2个标杆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行区。”杭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屠国兴说。
智慧农业离不开智慧的主体。由于大部分农民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感到非常陌生,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推动农民“触网”。建设一批示范基地, 让农民感受智慧农业的好处, 加快智慧农业应用。
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 篇5
花色、款式、品种变化得很快,这是服装类产品的特点,因此对服装生产企业的管理生产、库存、分发周转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过季的品种要很快地清出柜台,换上新的品种。存货不能积压,积压的产品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控制存货的数量,保证销售部门有合适的品种放在柜台上,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都可以售出,不会产生大量滞销存货是鞋帽服装业企业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同时,服装企业经常遇到一下几个问题: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装、漏装、多装等装箱数据统计不准确而且慢;盘点需要大量人工作业好长时间才能完成;产品出库同样需要大量人工作业,而且统计慢,往往造成供货周期过长,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库存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也会影响到生产效率,比如:补货周期过长等;库存管理中账、物容易出现差错;不清楚每个产品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产品。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个性化服务要求极强,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信息化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多种多样的款式、供应链管理中,为了防止一方面专卖店断码缺货,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厂的仓库又积压着堆积如山的库存的现象出现,就必须要将专卖店、分公司和工厂的库存信息集成。为了加强采购和库存控制,服装企业需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够精确地跟踪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终产品。此外,降低渠道成本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面对这些问题,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成为了那些正在努力提升品牌价值的服装企业的最佳向导。
2 RFID技术概述
无线射频身份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与传统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相比,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非接触操作,长距离识别: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
3 RFID技术应用带来服装企业的新“革命”
3.1 应用环节
3.1.1 精确装箱
一般的服装分拣装箱都有一定的限定,比如一个箱子能装多少件相同款式(不分颜色、大小)的服装都是给定的。所以在装箱上一般不会出现多装、少装的问题,但同一产品不同型号(大小一致)的产品会出现分拣出错的现象,所以为满足装箱贴标的要求,必须在装箱时人工干预,也就是做到装箱数量、款式的准确。这是保证RFID技术应用在后面各个环节数据采集精确性的一个基础。
3.1.2 缩短供货周期
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交互,所以它在生产产品下线,至入库,盘点,再到出库这些环节上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3.1.3 库存管理
产成品下线装箱后用RFID标签进行唯一标识,对装箱、上货位和上托盘等环节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实现产成品在库存管理中的有效精确定位,实现产成品的实时动态盘存,建立快速反应的库存管理系统,消除库存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障碍。
3.2 工作流程
3.2.1 印标
下达了生产任务单时,标签打印机调取任务单数据(比如:服装的名称,件数,款式、颜色等),按照装箱的数量(比如10个产品装一箱)打印对应的标签,标签可以存储10个产品对应的信息(其中对应的数据就是这10件服装的款式、颜色等相关信息),也可以生产厂家制定的编号形式存在,起桥梁作用与后台数据库产品信息对应。
3.2.2 装箱
按照产品装箱的规格要求,按给定的数量装箱。
3.2.3 贴箱标
把打印好的标签对应的贴在装好服装的箱子上。
3.2.4 入库
RFID的多目标识别优点,在入库时体现的非常明显。在仓库门口布置好读写器天线,无论是单箱进库还是多箱进库,它都能做到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也可以打印进库产品清单。
3.2.5 盘点
盘点的完成可以采用高频手持机的方式进行,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以使用固定式的这种读写器的形式进行。后者可以将产品从仓库用拖车移出,然后,在读写器工作的情况下将产品推进仓库,这样需要的人力和仓库空间就比较大。
3.2.6 出库并打印出库产品清单
按照客户的交货日期,要进行交货。产品出仓然后装车运走,在出仓的时侯,系统就可以读取到出仓产品的箱数等信息,保证了出货的准确、快速。然后可以打印出出货清单和客户的订单比较,检查有没有多装,漏装,错装等情况的出现。
4 RFID技术应用带来服装企业的收益
根据实验资料统计,一套完整的RFID解决方案在服装企业的成功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带来很客观的收益,见表1。
摘要:服装企业个性化服务要求强,花色、款式、品种变化得很快,存货比较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而且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信息化的拉动作用会非常突出。文中通过对服装企业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如何应用在服装企业,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具体效益。
浅谈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畜牧业革命 篇6
1 现代畜牧业需要标准化生产的必然性
1.1 传统畜牧业养殖中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畜牧业养殖户防疫意识差, 圈舍环境落后, 饲养品种杂, 养殖技术水平低, 畜产品安全隐患大, 养殖规模小、周期长, 市场竞争力弱, 价格受市场波动大。这些不科学、不规范养殖, 使农村生活环境恶化, 扩大再生产受到约束, 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步。
1.2 现代畜牧业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是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 是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畜牧业, 是饲料、兽药、种畜禽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
1.3 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
标准化生产在饲养方式上, 实现了由传统的分散饲养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的转变;在工作目标上, 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同步推进的转变;在生产推动上, 由政府号召向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转变。标准化生产的实施, 是养殖业革命性的转折, 代表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实施标准化生产, 坚持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风向标, 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和主要途径。
1.4 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突破口
对畜牧生产存在的问题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和约束, 是改变不合理形式, 维持畜牧生产秩序, 加快发展进程的重要措施。标准化生产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从畜牧大国转变为畜牧强国的必经之路。
2 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产业革命
2.1 生产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标准化养殖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 养殖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符合法律规定。标准化的生产, 一律按照“六统一”原则:统一基础设施改造、统一选用优质畜禽品种、统一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控制、统一疫病防制、统一组织销售。生产方式的转变, 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畜产品质量提高, 生产过程一体化, 市场竞争力增强。
2.2 现代化结构调整, 提高了畜牧科技水平
2.2.1 结构布局的总体调整
各地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 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支持建立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畜禽产品, 发展品牌和特色优势产业。
2.2.2 养殖场的现代化设计
现代化的养殖场, 应有体现标准化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标准化圈舍、排风、供电、饮水全套系统, 原料储存厂房、检测设备、消毒设备、粪污处理系统等, 必要的投入带来养殖效率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沼气池与防疫室的建立, 前者将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 增加农作物产品产量;后者将防疫意识进一步升华, 有效控制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
2.3 科学技术操作, 保证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1 科学饲养和营养水平的改善
运用先进设备、设施改变环境, 采用科学的操作规程规范生产, 营造科学、舒适的生存环境。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无公害食品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养殖过程。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和畜禽生长条件, 合理搭配饲料, 保证畜禽健康生长繁育。
2.3.2 动物防疫检测体系完善
建立科学免疫程序, 保持畜禽群体免疫抗体水平一致性。对饲养员进行专业培训,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消毒, 保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动物防疫体系的完善, 促进养殖业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 确保畜禽产品与自然环境安全与美观。
2.4 规范化的管理, 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4.1 实行标准指导授控管理
将标准化养殖场归入授控管理, 畜牧部门统一指派驻场兽医, 进行技术指导, 严格对饲料, 饲料添加剂, 预混料, 疫苗, 兽药等生产资料投入品和病死畜禽的监督管理。
2.4.2 实行健康养殖档案管理
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建立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档案。对生产过程投入的畜牧生产资料进行准确记载, 如实填写好引种, 饲料、兽药使用、消毒、免疫、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并实行畜产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可追溯制度。
2.5 实行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和谐发展
标准化的生产需要合理的经营方式。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最惠价格机制、相互采购机制、风险分担机制、资金封闭运行机制、技术和管理机制。集食品加工、种畜禽繁育、饲料供应、技术支撑、物流分配, 金融保险和服务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场”模式, 将农业基地和粮食与畜牧密切结合, 为农民增收增加渠道, 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进一步实施标准化生产,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3.1 加强宣传、组织领导
我国还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 需要我们将标准化生产进行到底。加强组织领导, 把畜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具体措施有四:一是提高认识, 加强重视, 多向领导汇报和宣传;二是依法治理畜牧业, 维持良好秩序;三是举办大型标准化养殖培训会提高养户对标准化的技术掌握;四是加强养殖场和小区的带动作用。
3.2 加快标准化饲养基地建设
各级财政应对标准化饲养基地加强建设, 增加扶持力度, 扩大养殖场生产规模, 重点支持养殖场 (小区) 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加快沼气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增强标准化综合与应用能力。
3.3 完善畜禽养殖保险赔偿机制
进一步推行标准化地区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国家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母猪性保险政策, 促进了畜禽生产的快速发展, 增强畜牧业抗风险能力, 稳定和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
3.4 凝聚合力, 为标准化提供优质环境
农机智能化正带来“农业革命” 篇7
在农机领域, 智能化技术正在使得农机从形态到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人机、自动插秧机、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等, 既有单个的智能农机产品, 也有农业智能化系统和平台。随着智能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农机和农业, 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正被掀起。
智能农机显身手
日前, 有媒体报道称, 我国国产水稻直播机迈入智能化行列。据悉,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其研究也是农业科技界重点关注的动态。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种植机械化团队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沉淀, 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33行大型智能化气力集排式水稻直播机, 并在江苏省盐城市临海农场四机场进行试验。据悉, 该项目是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专项经费资助下完成的, 该装备的成功研制填补国内大型气力式智能化水稻直播技术空白。资料显示, 该装备采用折叠式机架, 作业幅宽8米, 作业速度可达10千米/小时, 作业效率75亩/小时至100亩/小时, 播种作业仅由机手一人即可完成, 可适应大型农场及其他规模化种植主体作业要求。
不仅仅是水稻种植机械化, 今年, 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拖拉机也成为智能化载体。据悉, 在山东等地, 拖拉机安装上北斗导航系统, 实现拖拉机的自动调整和自动驾驶, 把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在农业机械上, 它的直线度误差在每百米±2.5cm, 比GPS (全球定位系统) 更精准, 北斗导航农机应用系统适用于整地、开沟、起垄、播种、插秧、施肥、收获等多环节。
此外, 智能化触角也已伸到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植物嫁接上。据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设施栽培国家, 农业对机械化嫁接有迫切需求, 特别是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蔬菜栽培和塑料大棚的发展尤为迅速。现实需求刺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料显示, 中国农业大学在我国开展自动化嫁接技术研究工作的时间较早, 先后研制成功自动插接法、自动旋切贴合法, 填补我国自动化嫁接技术的空白, 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例如,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实现嫁接苗子叶方向的自动识别、判断。嫁接机器人能完成砧木和穗木的取苗、切苗、接合、固定、排苗等嫁接过程的自动化作业, 操作者只需把砧木和穗木放到相应的供苗台上, 其余嫁接作业均可由机器自动完成, 从而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智能化农业创新无穷
除单个农机产品的智能化外, “智能+农业”正在形成农业智能化系统和生态。例如, 在宁夏灵武市,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的目标要求, 2016年, 该市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在7个农机合作社装配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资料显示, 该系统主要功能有北斗定位、实时测亩、农机作业监控、面积统计分析、作业面积和质量核查、农机调度等。系统的应用能及时直观掌握示范区农机分布、有效监控农机作业质量和状态、农机手作业情况等信息, 对突发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关键农时或自然灾害天气前后实施精准调度、集中抢收抢种,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
其实, 不论是智能农业还是农机智能化, 背后都需要打造强大的支持系统。正是在系统和生态建设方面, 已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参与。新闻报道显示, 今年3月10日, 在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 “e田科技”首批200台AGlink智能设备交付国内农机巨头雷沃重工的收割机用户。据了解, 该智能设备是“e田科技”公司为收获机械量身打造, 通过在收割机上安装该设备, 农机手不仅能实现农机故障的自动诊断、预警, 实时监控作业面积及收获情况, 还能通过智能手机APP应用程序, 与农机厂家的服务指挥系统互联, 便于售后服务系统实时查看作业农机位置, 实现对服务车辆的调度和管理, 保障服务的高效、精准。此外, “e田科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还能综合统计分析作业农机的相关作业数据, 可为农机厂家、政府部门等及时提供全国各地的农业作业进度及跨区作业趋势, 为农业生产的科学有效组织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
而在云南, “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方向上, 正在连点成线, 连线成面, 连面成系统, 并进一步打造智能化农业的全新生态。
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农机的智能化进程持续加快, 必将带来农业整体生态的大变革。据悉, “十三五”时期, 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将“智能农机装备”列入优先启动的重点科研专项, 涉及支持农机11个支持方向49个项目, 预计支持资金将达到20亿元。2016年度首批启动包括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任务、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任务、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经济作物高效能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等4个支持方向19个项目。农机智能化高歌猛进。
【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推荐阅读:
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06-13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反思10-09
让评语带来动力教学反思10-18
多元化评价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06-29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带来的选择与改变分析论文12-30
危机带来的教训05-15
廉价带来的希望05-25
等待带来的惊喜05-25
错误带来的商机06-10
课改带来的春风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