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2024-09-20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共11篇)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1

摘要: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从教学设备、指导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提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工作过程,教学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其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就职后必须具备较强的设备操作知识和技能。而掌握设备操作知识和技能, 不能只通过书面语言或以口头语言来进行学习, 还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才能获得和掌握。实践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 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各高职院校均把实训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和课程改革的力度。如何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对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实训设备要“先进”, 接近实际应用

实训教学的硬件要求首先是设备。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备必须是当前的行业中大量采用的设备。俗语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所以要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优化管理, 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方式, 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还可以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将实验 (实训) 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 还应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 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硬件条件。

二、实训指导教师要“技术过硬”, 加强实训指导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可以通过让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 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目前的社会需求, 为今后实训课程的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实践实训基地中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实训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 经常到学校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教学内容要“量身定做”, 理论联系实际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要求, 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生产现场 (主要是学校的模拟生产现场) , 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 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通过课题训练和项目制作, 从而掌握设备操作、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 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基于实训教学的目的, 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从教材中生搬硬套, 而是要根据本校的实训设备, 实训条件以及学生的已具备的知识等条件, 开发、编写相对应的实训课程指导书。其教学目标应由该由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老师及相关的企业、行业专家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来共同确定, 其教学内容应以该行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 建立工作任务与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的实训讲议和实训指导书, 对学生来讲才是最实用、最适合的实训教材, 以此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 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任务驱动”, 重视技能培养

实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要完成这一任务, 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训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先讲授课程的知识点, 再安排学生实训, 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 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是一种至顶向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立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中首先设立教学情境, 构建具体课程内容, 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作分析表, 在课程中根据工作任务的分析来进行实践场景的设置和任务安排;并且根据各种能力要求来设置和构建具体课程教学活动。通过安排教学情景下的具体课程活动来实现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实训而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 逐渐形成职业技能, 获取知识, 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的实训指导。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教学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五、教学评价“综合考虑”, 做到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可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实训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注重知识的记忆, 一般采用笔试的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来进行评定,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实训课程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课程评价的方法也与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针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特点, 在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评价。注意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贡献, 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评价方法有:过程行为记录法、交谈法、技能操作法、工作计划、实践报告、各类测试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实训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实训任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综合考虑”, 既考虑过程评价, 也要注重实际的工作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和创造更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使实践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实操技能,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少岩、王丽英.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5月

[2]宋慧珍.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反思[M].硕士论文.2011年8月

[3]杨俊林.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模式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月

[4]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月

[5]张凌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与动态实施[J].职教论坛.2012年3月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2

摘 要

实训课承担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功能,其功能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今年,高考实训科目比分再次提高,如何提高电子电器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每个电子专业教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本文认为,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一是保障学生在实训中的安全,并就如何保障学生安全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了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入手,就如何尊重学生心理成长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从而多管齐下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安全意识 心理特点 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模式

引言: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专业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是职业学校电子专业造就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电子专业实训课教学质量,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足课前准备及操作示范,为上好实训课保驾护航。

提高实训课质量的基础是能完整地上好每堂实训课,而上好每堂实训课的前提是安全要有保障,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与电联系紧密,作为学生,特别是初学者,电类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方法有限,若教师不重视实训安全,出现事故也是迟早的事,离开了安全所做的实训教学无好的质量可讲。前段时间,上海和厦门的两所大学实训室爆炸就是个惨痛的教训。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实训教学意识。教师不注重学生操作安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重视操作安全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也就谈不上提高质量了。

进实训室前,教师应首先根据所上内容,列出所用仪器,搞清楚供电电压,清楚每样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在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集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并进行操作示范,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用,为什么这么用,为什么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遵守操作的规程的后果是什么。并可以搜集相关案例及视频,上好实训安全课,进而使学生提高警惕,做到安全意识根植于心。

同时,教师应充分准备安全教学教案及课件,集中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及触电急救知识,以及用电起火的安全处理措施等,这些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要重点讲解,争取学生人人理解,人人会动手操作。比如:实训安全课上,我问学生们,如果电器起火了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其中有学生答道,将电器扔出去,也有学生答道,用水扑灭等等,然而这些回答都是相当危险的处理措施,如果教师不讲,学生在遇到了相同或类似的情况时,就会用不当的处理措施来处理,后果就非常严重了。不仅灭不了火,还会造成更大的次生伤害事故。

所以要想上好一堂实训课,教师必须首先上好安全防范及操作示范课,让学生理解安全用电,进而主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安全,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避免次生伤害的发生。

二、尊重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一味的高压政策。

大多数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开始从外化向内化转变,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变得特别活跃。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小孩了,往往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大人了,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成熟的,对身边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所以中职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一切遵照大人的意思来做了,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安排。同时往往中学生还存在惰性心理。

由于中职生自我管控性较差,学习惰性较重,往往达不到教师要求的理想状态,此时教师可能会想,专业如此重要,你却不学,真是不知上进。同时可能会不注重学生心理特点,一味采取高压政策控制学生、强迫学生学习,或者认为该生“孺子不可教”,给学生贴上贬义的标签。具体实践时,教师往往忽略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才是推动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内在力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心理,在尊重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为提高实训课质量创造源动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实训课提供源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内在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上好实训课的又一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以成功的产品为目标,以能力为示范,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产品套件,准备套件时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所准备的套件应兼具新颖性、实用性。例如:收音机、报警器、延时开关、功放等,课上由学生自己选择套件,对套件进行检测、安装、焊接、调试,直到组装出合格的产品。

课前教师应自己动手准备产品样品,从而熟悉产品特性,进而能分析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做到心中有数,在实训过程中就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教师应力求学生经过实践努力后,能成功制作出一个产品,由此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下次实训时,学生就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感。

四、注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相关性,理论与实训结合提高实训课质量。

传统的学校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确实非常重要,但它还不够,还需要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所以近年来,中职学校全面启动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今年的高考电子类科目实训比分加重,与理论并驾齐驱来考核学生成绩,由此可见专业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理论也是服务于实践的。部分老师认为只要理论知识学扎实了,操作技能就是水到渠成,稍微练习练习就行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学不好,只要实训课多动手就可以了,显然这些想法都是偏激错误的。

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完善的,所以在学生实训前,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即可验证理论,这样的实训教学才有依据,有理论,有意义。

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实践依托于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训课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就更谈不上好的实训质量了。

五、以项目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和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更好地整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探索,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应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来作为学生的实训任务。教学中充分考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选用恰当的教学项目,并确定每个教学项目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形成以教学项目组成的课程体系。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育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功放电路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 --- 制作TDA2030功放电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该任务,并使静态和动态参数满足要求,能重放出高质量的声音,可以把该项目分解成几个分项目,包括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故障排除)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当学生遇到故障不能实现正常功能时,还必须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整机性能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直到故障排除。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时,学生便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知识、技能所带来的乐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下一个学习任务,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开阔敏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加多样化,从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相对普、重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转变人才观,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上好学校的实训课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自主探索能力的技术人才,最终培养出综合能力极强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于提高车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车工实训教学考核

0 引言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的任务,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才是各生产单位迫切需要的,这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车工实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车工这一工种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2-4周的车工实训过程中所进行的课题内容较多,要在这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车工工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关键在于改善车工基地建设,以及在组织好实训课堂教学、培养好学生的纪律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使车工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文章针对我院车工实训的教学工作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 完善车工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担负的责任,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完善车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履行这一责任不可忽视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是高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实训教学和工学结合的场所,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先决条件,所以要办好高职院校就必须建设好与学校办学规模、工种设置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基地。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实训教学比重大,体现了以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车工实训基地的状况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完善其建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完成车工实训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车工实训基地经过学校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场地的面积和设备的数量上都较能满足车工实训教学的要求,但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和完善。

车工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注重于车工场所的面积以及所具备的车床数目,而忽视车工理论教学应具有的条件。学校车工教室过于陈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简陋的教室环境,使得学生产生车工理论课程不如实际演示操作重要的误解,同时也疏于认真听讲、做笔记,导致其后的操作中只是一味的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而不能真正明白其含义。另一方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初次接触车工这一工种,而在理论教学中只进行二维图形的绘制和讲解,使得学生脑海中很难对车床及每个教学项目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疑惑,理论课程的意义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综上所述,为车工理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添加多媒体教学设备,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为理论教学注入活力使讲解更为形象、生动,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和不足,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拓展教学思路

在车工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车工这一工种的操作技能,也要从文明安全生产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对实际生产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使得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要让教学活动尽量的贴近实际生产单位的生产活动。笔者暑期在空军某修理厂实习的过程中,对该厂车工车间整洁的工作环境,5s的生产管理模式印象深刻。如何将这种实际的生产环境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是实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学中上好第一堂课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学伊始就应当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实训教师可从指引学生参观熟悉厂房环境开始,而后认真讲解“车工安全操作章程”,动手演示车床保养,工、夹、量具、刀具在工具箱上如何整齐摆放,以及如何打扫和保持厂房的环境卫生。在开始实操培训前,要在学生适应厂房生产活动上花一定的功夫,先建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注重安全,严守纪律,勤整理、勤打扫的意识,把这部分内容当成实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内容上,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方向,实现甄别不同专业的内容不同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引入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将车工教学内容分为:车外圆、车圆锥、钻孔、镗孔、切槽切断、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特形面、滚花、攻丝套丝、车偏心、车沟槽等多个教学模块,然后根据学生专业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模块,实现模块化教学管理。例如假设针对模具专业的学生,车工实训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车床设备操作技能,并能对模具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及加工,可以对其进行车外圆、车圆锥、钻孔、镗孔、特形面、滚花、攻丝套丝、车沟槽这五个模块的教学,其他与其专业关系不深的模块就可以略去。以模块化的形式整合教学,先分后合,让学生在短时间的车工实训教学中有目的、有效率的学习到跟自身专业相关的车工知识。

3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不同的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有别的,需甄别对待,在车工教学中应该本着以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时对积极性强、操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教师要提高要求,让其戒骄戒躁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对主动性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多辅导、多激励,使其努力完成教学中的每个单项内容。在对学生实训考核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让车工实训的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实际操作中,可将车工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分为单项考核和综合件考核两种。单项考核可在每天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例如考核台阶轴车削、锥体车削、螺纹车削等;综合件考核可在实训教学中段和尾段进行,例如进行锥度螺纹轴的考核等。前者考察学生对所学车工教学内容的通过率,后者考察学生对实训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贯通能力,以单项考核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综合件的考核来拔高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的成绩。

这样的考核方式能较好的检查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 总结

文章结合车工实训教学实际情况,在提高车工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浅谈了对车工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的粗浅见解,并提出以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车工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制定两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训成绩加以考核的思路。期望学院的车工教学能够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邓志博.机械加工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

[2]黄锦阳.车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0:2.

[3]陶立环.车工实习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2009:7.

[4]赖桂芳.车工实习教学必须与产品生产相结合[J].职业教育,2010.

[5]詹志贤.车工实训五步走[J].职业教育,2010:2.

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4

1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俗话说:要想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身为一个钳工实训教师,自己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钳工基础技能,还有就是要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将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准确地传达教授给学生。具体方面包括:

1.1丰富的钳工理论知识

钳工是机械及相关专业一门最基本的专业课程,要想做好钳工工作,必须要有丰富地理论知识为基础,如:钳工的工作场合、工量具使用、操作要领等等,都是一个钳工必备的知识。

1.2扎实的钳工操作技能

钳工工艺是作为钳工岗位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包括现在许多的数控加工中都要用到基础的钳工技能,尤其是在机械维修岗位,甚至于维修电工方面都要用到这些技能。

1.3细致的实训讲解能力

要想把学生指导好,除了自己要会操作外,仔细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找准重点在什么地方,琢磨难点怎么解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问题,而有些问题还会不一样,实训教师应根据情况具体进行分析,不断讲解,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1.4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

作为钳工实训教师,除了能完成基本的钳工技能教学外,还要对存在一定难度的钳工工艺进行分析,以满足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深化和拓展,比如说,前几年安徽省举办的中职类学校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比赛,如果教师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工艺分析,又如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完成比赛。

2积极探索专业层面,激发学生兴趣

钳工岗位又分为好多种,如何教会学生正确面对以后的工作内容,确定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就要从社会的岗位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学” 向“我要学”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2.1改变教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 将一些常用的技能和技巧,总结成口诀, 帮助学生记忆,以便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采用口诀法加以形象的概括后,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另外,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后,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2.2改变内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可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操变得有趣、实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完成了任务。

3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分层教学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能有稍微懂事、积极跟进学习的学生很少, 所以,教师在实训教学时,就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同学在操作技能、技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坏、动手能力的强弱、分析能力的高低都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各项条件好,工件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条件相对差一些,工件做得慢而差, 这就需要我考虑因材施教,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钳工量、提高钳工精度等。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传、帮、 带的形式,在学生中实行“师徒结对”,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学习, 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也促进了班级学生中的学习氛围。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诱导学生教学

钳工实训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喊累的实训课程,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当然是好事,但如何让学生能轻松开心地去参与学习和实践就不是什么简单事了。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作者根据几年的尝试和实践后,发现让学生参与教学后,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刃磨钻头时,教师首先做演示,把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请几位同学进行操作,再分别让大家总结,分析这几位同学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时应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用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5

摘要:文章就所担任的“金工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从加强组织管理、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三方面来提高“金工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工实训;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金工实训”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涉及的知识领域广,学时比例大,教学设备多、用电量大、耗材广、危险性强,因此加强本课程的组织管理是开展好“金工实训”教学的保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制订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金工实训”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组织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1.安全是做好实训教学的前提

教学事故往往是因为不遵守劳动纪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和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还可能给学生带来终身的遗憾。因此实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安全。

2.规范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核心

在实训中,要遵守行为规范、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维护保养设备、节约材料、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加工工艺规程的良好职业素质。实训时教师先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然后学生按照规范的加工工艺加工。

3.严格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保证

实训教学工作要有严格的科学制度和管理规范。实训结束,教师要对学生所做零件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实训成绩,并填写在实训卡上。

4.有序是实现实训目标和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条件

实训教学安排必须条理清楚,过程清晰。如钳工实训可按照以下步骤有序进行:实训车间参观—安全知识培训—虎钳使用—量具使用—画线操作—锯割操作—锉削操作—钻孔操作—铰丝操作—其他加工方法操作(錾削操作、缠簧操作等)。

二、培养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1.创新教学方法

实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等一些最新教学方法应用于“金工实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思考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技能比武,提出新观点或新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也可举办小创造与小发明大奖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2.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教师借助“金工实训”这一平台,不断推出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或工件)的一些改进与创新活动。首先在学生中成立科技小组,让学生积极参与改进或创新方案的设计、修改,并亲自动手完成相关作品。要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或任务)中的矛盾,解决技术问题,进而设计相关机械或控制装置,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作品设计。科技创新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三、开放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1.教学组织开放

实行开放式的组织形式,就是要打破传统金工实训工种的限制,变单一工种的操作为多工种的同时操作。以往的车、钳、焊等工种的操作实训中,一个班的学生只进行一个工种的实训,受设备数量限制,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很少。现将车、钳、焊同时进行,每个学生一台设备,增加了学生的实训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内容开放

开放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金工实训内容的固定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内容的实训,激发学生实训热情。在传统的金工实训如焊接实验中,以堆焊为任务,束缚了学生思维。为此在焊接实验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实施不同的实训任务。开放式的实训内容使各专业学生根据任务设计实训方案,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金工实训”的教学质量,须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遵循“安全、规范、严格、有序”的原则;始终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模式,实行教学组织开放和教学内容开放,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久顺.提高《金工实训》教学质量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2,(9):75—76.

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钳工实训,钳工教学课堂策略

0引言

“钳工技能不能撂, 毕业工作真需要”。这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 在和过去钳工实训教学的老师说的。随着钳工技能更加趋于应用化, 钳工实训课程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钳工实训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钳工技能, 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此, 进行此项策略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课程设置策略

“课程设置是关键, 知行合一靠苦练”。“练”是说钳工总体课程应以实训作为出发点。“苦练”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与行为。一个层面是提高实训教师自身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训教学能力; 另一层面是指导、引导学生, 让学生动手进入实训中课程中, 苦练成职场需要的人才。教学中除介绍相关工艺及其起源、应用范围等, 还应当对钳工实训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工具、工艺、工装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细致的阐述。在基础课程中, 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训意识和实训能力以及今后毕业的职场意识, 帮助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 教师还应当制定实训课程的规范和制度, 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融入实训课堂中。在开展实训课程时, 除明确实训课程的总体任务目标外, 还应当具体明确每一课时的目标, 使每次课程的目标呈阶梯递进式, 逐步推向中心目标。课后的考核对于教师评估每节课的任务设置和学生的完成情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策略

“学动手先动脑, 手脑结合才学好”。一直要把钳工思维贯穿在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 教师应当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实训课程之所以会成为职业技能课程的主干课, 最直接的原因是实训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熟悉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教师要做到下述几个步骤: 其一, 标准动作讲解。尽管学生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是, 重新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二, 教师示范。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距, 教师应当在学生动手之前进行一次动作标准的操作,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 进而锻炼技巧。其三, 教师指导。在进行系统的观摩学习后, 学生应当自己动手操作。此时教师应当进行细致的指导。 此部分应当是实训课的主体部分, 是实训课程的核心。其四, 教师总结。对于实训课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教师应当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钳工技能。例如, 在进行攻丝操作实训时, 需要遇到多种材料的攻丝。因此, 不同材料的底孔直径计算、钻头选择以及攻丝操作中的手法、切削液的选择都是关键, 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介绍一带而过,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很容易顾此失彼, 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前的示范至关重要, 先行引导、同学讨论、教师总结、示范观摩, 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3提升教师指导效率策略

“理论十遍讲过来, 一遍示范全明白”。教师讲解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因此, 教师的指导应当准确而有效, 能够切中要害, 直接帮助解决同学们的实操问题, 减少对于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过度讲解。其次, 教师应当在实训开始前反复强调安全问题 ( 如绝对不能戴手套, 佩戴护目镜、不允许敞怀等) , 确保学生的操作规范, 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由于钳工有着很多发生意外的可能, 因此在实训课堂上, 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保护学生安全上。如果能够在实训真正开始前就确保学生明确安全操作规范, 就可以帮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中。

4提升实训规范程度策略

“实训过程必规范, 上课当做去上班”。较之正常的课程, 实训课程有着更高的灵活性, 学生容易懒散。由于钳工是一项技巧与熟练度并存的技术, 因此, 学生练习的频率和练习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钳工技能掌握的质量。实训课程的课时数量是有限的, 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是增加学生训练时间的重要途径。提升课堂实训效率有下述办法: 首先, 提出“上课如上班”的理念, 组织学生按职场中工厂、车间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实训; 按规范的工厂、车间管理教学, 减少学生之间无意义的交流; 教师应当及时组织课堂纪律, 确保学生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其次, 教师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工、卡、量具使用规范。其中, 应包括使用时间、各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对实训的各项行为均进行规范。

5结语

“提升能力是重点, 实训任重又道远”。提升专业技能的能力方式只有一个, 即加强练习, 重点是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 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 教师在钳工实训课程里便承担着这样的重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基本操作水平, 直至养成良好的钳工技巧。因此, 学校的课程设置策略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尤为关键, 是把控课堂节奏,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所在。随着研究的愈发深入, 笔者认为, 道路虽远, 但职业院校钳工专业实训教学一定会有着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敏昌.高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2 (3) .

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策略探索 篇7

随着钳工技能趋于应用化, 钳工实训课程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 钳工实训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钳工技能, 完成从一名学生向一名技术工人的转变,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中职钳工实训质量, 大力加强中职钳工实训工作, 提升中职钳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尽管我国各级各类中职院校普遍重视钳工实训教学,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中职钳工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仍有个别中职院校对钳工实训的重视不足, 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需要引起重视。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形势下, 各级各类中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钳工实训教学, 大力提高实训质量, 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工人。

1 中职钳工实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 对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也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职钳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人才, 而加强中职钳工实训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1 培养优秀技术工人

随着我国“工业2025”的大力实施, 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 同时对技术工人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钳工是我国实施“工业2025”的重要支撑, 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钳工队伍。对于中职院校来说, 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大力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才能为我国“工业2025”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 进而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扩大优秀技术工人队伍。

1.2 提高学生发展能力

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阵地,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除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外, 最为重要的还有要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 这就需要加强钳工实训, 通过卓有成效、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训教学, 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 进而提高自身的创业与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中职院校高度重视中职钳工的实训教学, 大力提高实训质量, 使中职钳工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通过实训能使钳工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1.3 强化中职教育成效

实训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各级各类中职院校在实训教学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而中职钳工实训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衡量中职院校教育水平标准就是中职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因而只有高度重视中职钳工实训教学, 大力提高实训质量, 才能使中职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不仅提升中职院校钳工专业的竞争力,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职钳工实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理念缺乏创新

目前, 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钳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个别中职院校在钳工实训方面还存在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就实训、抓实训的问题比较突出, 如在钳工实训中, 不同材料的底孔直径计算、钻头选择和攻丝操作中的手法、切削液的选择都十分关键, 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介绍一带而过, 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顾此失彼, 而在实训方面, 很多中职院校并未进行系统化的安排, 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导致钳工实训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影响了钳工实训的效果。

2.2 内容不够多元

钳工实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高度重视实训的范围, 实训内容必须多元化, 否则实训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当前中职院校普遍都进行一些钳工实训教学, 但在实训内容方面仍不够多元化, 导致实训效果不佳。比如, 一些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内容、评价、形式等都比较单一, 还未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这直接导致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特别是由于中职钳工实训内容未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导致中职钳工实训教学实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不强, 导致一些学生尽管接受了实训, 但对未来就业以及职业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2.3 平台相对较少

尽管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的过程中都有较好的实训平台, 但受到资金的限制, 钳工实训平台仍然相对较少, 在钳工实训教学方面缺乏良好的基础, 甚至很多学校在使用已淘汰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实训教学, 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达到目前的水平, 不利于中职钳工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一点要引起重视, 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对于中职钳工实训来说, 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更多的实训平台, 既要充分利用好校内的实训平台, 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 提升实训平台的科学化水平, 但目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更多的是在校内进行实训, 虽然也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但相对较少, 制约了钳工实训的发展。

3 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对策

3.1 创新中职钳工实训理念

理念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创新中职钳工实训理念, 提升中职钳工实训的科学化水平。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加大对钳工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将钳工实训与市场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紧密结合起来, 提升实训的前瞻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方面, 要将提高钳工的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科学的实训模式, 重点对学生进行钳工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发展能力。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与创新能力的培训, 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 以钳工实训改革为突破口, 着眼于适应企业需求、推进学生充分就业, 开展科学化的实训模式。

3.2 增加中职钳工实训内容

在我国大力实施“工业2025”的新形势下, 我国工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 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实训内容的创新与拓展, 使中职钳工实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多元化。要将规范化作为钳工实训的重要内容, 由于钳工有着很多发生意外的可能, 因此在实训课堂上, 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保护学生安全上。如果能够在实训真正开始前就确保学生明确安全操作规范, 就可帮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中。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的过程中, 还要高度重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增加更多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一全化、系列化的培训, 这样能够使其思想更加清晰,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打造中职钳工实训平台

要想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 最从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更多的实训平台, 使中职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平台的改革和创新, 除自身要建立更多的实训平台外, 还要将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中职钳工实训平台, 如可大力开展订单式实训、企业化实训等多元化的实训模式, 加大与工业企业的联系, 建立合作联盟, 既可将工业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同时也可以通过订单的方式为工业企业培养优秀的钳工, 这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中职院校还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实训平台打造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设立更多的企业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够经常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实践, 了解更多的钳工操作技术。中职院校还要加大对自身实训平台的投入力度, 既要争取更多的资金, 也要以建立更多模拟化的实训平台。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我国对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我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 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钳工实训教学, 着力提高钳工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发展能力, 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优秀人才。尽管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高度重视钳工实训教学, 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中职钳工实训理念缺乏创新、实训内容不够多元、实训平台相对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开展钳工实训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实训模式, 重点要在创新中职钳工实训理念、增加中职钳工实训内容、打造中职钳工实训平台等方面狠下功夫, 推动中职钳工实训步入更加科学化、效能化的轨道, 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优秀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吴自达.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3) :155-156.

[2]马庆玉.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的策略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6, (2) :156.

[3]李霞.探讨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5) .

[4]周虎.钳工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5) :173-174.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8

一、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

职业学院的学生, 往往是第一次接触车床, 大多会表现出好奇、好玩, 非常想亲手开动它, 而把安全要领忽视了的特点。经常出现工件没有夹牢, 受力飞出, 三爪扳手没有取下来却去启动操纵手柄, 退刀方向搞反引起工件飞出, 装卸工件时不按下急停 (保险) 开关等问题。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都暴露出来, 所以操作机床之前要对学生认真地进行安全教育, 这是一切实训课的前提, 把车工安全危险性讲解清楚, 通过工厂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 一个个血的教训来说明这些安全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违反了哪些操作规程, 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育学生牢记安生知识, 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这是一个合格车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合理分组

工科类学生一般较多, 普遍40人以上, 为了便于管理, 合理使用机床, 一般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4人比较合适, 每小组使用一台床, 轮流操作, 操作时只能一人操作, 其他同学在旁观看学习, 巩固操作要领, 同时也可以起到监督操作者是否动作规范, 及时提醒不规范动作或事故隐患。

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 协助指导老师管理好本组的同学, 合理有序地进行训练, 同时在纪律方面, 机床润滑、保养、打扫, 安全方面都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对小组长提前培训, 让他们提前掌握车工技能相关要点, 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去管理, 指导本组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指导老师的繁重任务和顾此失彼情形。

三、重视基本功练习

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面对基本功操作没有耐心, 做一两遍就不愿做了, 就直接想开始车削零件, 这就好比一个练武的人不练内功, 不增长自己的内力, 一心只想练哪些看上去很吸引人的套路, 到头来套路练得很熟, 可是力气不大, 在实战中很容易被对手挡住, 动作施展不出来。即“所谓练武不练功等于一场空”。

对于我们车工也是一样的, 比如, 大、中拖板的双手协调运动。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 学生在实际车削中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熟练、动作生硬、进退刀方向搞反, 以致工件飞出或报废。

四、教学内容由浅而深, 循序前进

1. 先从基本操作入手

(1) 了解机床的型号、意义、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功能; (2) 讲解车床的传动原理, 各手柄操作方法, 应用场合; (3) 控制按扭的使用, 操纵手柄 (正、反转) 的操作; (4) 主轴变速, 进给变速的方法; (5) 手动控制大、中拖板的协调运动。

2. 基本要素 (外圆、端面、成形面、螺纹) 的车削

(1) 外圆对刀及车削, 外圆尺寸控制, 大、中拖板手柄刻度的使用; (2) 端面对刀及车削方法, 长度尺寸控制; (3) 锥面的车削, 成形面的车削, 螺纹的车削。

3. 综合零件的车削

为实训专门设计的零件图纸, 其中包括车工基本车削技能的结构, 包括外圆、台阶、锥面、退刀槽、螺纹, 它是整个车工实训的综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检验, 根据学生综合零件的车削精度、粗糙度、结构正确性, 以及花费加工时间, 可反映出学生车工操作的技能水平掌握程度。

五、合理使用项目教学法

根据学院条件、实验设施、学生素质等综合因素, 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车削项目任务。任务应模拟工厂车间车削的图纸, 让学生在实训期间, 每人完成一件指定的车工作品, 零件的难易成度要把握好, 太易学生很容易加工出来, 调动不了学生激情, 太难大部分学生作不出来, 失去信心,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 素质肯定不同, 要照顾到每个学生, 这项目标准没法制定,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项目任务设计成几个层次, 可以多设计几种零件图, 难易不同, 让学生自己选择, 那么先进生为了挑战自我, 当然会选择难一点的, 那更刺激, 更有成就感。后进生自然会选择适应自己的比较容易一点的零件图来加工, 这样也不会伤到后进生的自尊心, 因为选择权在他们自己。老师也不要说出哪个零件容易, 哪个难, 这种办法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完成这个项目任务,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开展小组竞赛并及时奖励学生

根据时间的充裕量, 灵活地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 我们常会抽出一点时间举行三爪卡爪 (正、反爪) 装卸竞赛, 通过比赛增加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互助, 集体荣誉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们的做法是:各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学生代表该组参加比赛, 比赛内容是将正爪和反爪各安装, 拆卸一遍, 看谁用的时间少, 谁就优胜, 如果安装不正确, 则取消比赛成绩。全班评出第一名到第四名, 分别给予获胜组每人加分, 以示表扬。学生比赛成绩出乎预料, 普遍在2分钟之内完成, 最好的学生在1分11秒内完成, 这个成绩甚至超过老师水平, 听到这种表扬, 学生无比高兴, 兴致更加盎然。

七、适当增加一些观摩内容

如果时间还充裕,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项目内容后, 我们会灵活地安排一些加工观摩内容, 老师用加工一些更复杂的零件, 让学生体会到车工技术的高深和无比魅力, 激励他们要不断地学习操作, 积累经验, 完善自我, 促使他们今后朝着高深的层次去努力, 去挑战, 去实现自我。

总之, 几年下来, 笔者感觉到实训课不能呆板地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要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 激励学生的实训兴趣, 以实训目标为中心,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让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情绪, 浓厚的兴趣。要善于表扬先进生, 也要鼓励后进生,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一份压力, 一种挑战, 一点收获, 能做到这些, 我想我们的车工实训教学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9

1.1 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卫生职业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如生理、药理、解剖等基础实验室, 护理、临床实验室等。其应该满足的要求是: (1) 教学仪器、设备都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利用率比较高, 软、硬件设施配套。 (2) 实习自开率应达到90%以上。

多数专业应建立具有真实 (或仿真) 职业氛围的实验室, 比如各个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实验室中的模拟人及模拟装置, 就可以使学生进行心肺复苏、静脉输液、肌肉注射、胸腔穿刺、腰椎穿刺、吸氧及置导尿管等仿真操作。这些项目的开展, 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当前各个卫生职业学校重点发展的方向, 可分为毕业 (生产) 实训基地和课间实训基地。

(1) 毕业 (生产) 实训基地: (1) 多数专业 (院校) 建立了稳定 (2年以上的合约) 的校外实训基地, 这也是当今卫生职业学校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比较适合, 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应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的机制。大部分卫生职业学校都有相应比较独立的实习管理部门, 并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 应该说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习效果, 有一部分学生就是通过实习给带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较好的印象, 最后被实习医院留用。 (3) 加强校外实习的过程管理。有个别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时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 甚至出现旷工、旷寝, 处理这类问题时比较棘手。但是, 现今各个卫生职业学校对学生发生的这类问题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处理方法及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在这里, 笔者不再赘述。

(2) 课间实训基地:目前多数卫生职业学校在课间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上还比较薄弱, 建立课间实训基地的卫生职业学校寥寥无几。原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在2004年对在校的中专及“3+2”高职学生进行了技能教学的尝试, 应该说它是在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课间实习取得较好效果的典范。这也是因为原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是医院办校, 且黑龙江省医院是省级医院, 是该校学生课间实习的主要基地,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学校安排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 每周有6学时的时间到医院各个科室进行实习, 从熟悉医院的环境、各个科室的分布及特点开始, 通过与各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接触, 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在医院工作的适应能力, 同时对常见的基本操作 (如量血压、测体温、做心电检测、记录呼吸和脉搏等) 能够尽早掌握, 尤其是在患者面前进行操作时能够比较熟练。学生通过课间实习, 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2006年9月, 笔者利用学校开展技能教学的现有条件, 申报了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护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一些资料 (如近3年的《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及《护理学杂志》等) 的查阅以及有关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步教学内容的网上查询, 笔者发现大部分相关研究只是涉及对大、中专护理技术或临床护理单一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或初探, 且在我省现有的36所正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 迄今为止没有一所学校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因此, 我们研究此课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建议适当调整对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这2个学科课本知识的课堂讲解时间, 即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精讲或少讲, 把一些较难理解或比较抽象的内容调整到课间实习中去。如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脓性痰静止后出现的分层现象, 在课间实习中就可以观察到, 还有对胸部叩击协助排痰法、端坐呼吸现象、黄疸、心肺复苏、简易气囊呼吸器操作的观察等。这样就增加了课间实习的内容, 使一些在课堂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通过课间实习以比较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一次课间实习中, 实习的内容是健康史的采集方法, 笔者让学生代表对一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 在判断患者的定向力时, 学生直接问患者说:“您的定向力正常吗?”要知道, 大多数患者并不懂什么是定向力, 而医护工作者判断患者的定向力是否准确, 应通过与患者的交谈, 根据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判断力的准确与否推断出来, 并不该直接询问患者其定向力是否正常。虽然我们在课堂上将定向力的问题讲解得很清楚, 但学生因为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比较少, 在接触患者时比较紧张, 加之对要提出的问题掌握得不够准确, 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如果我们平时加强课间实习, 让学生在课间实习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患者接触, 就会降低学生紧张的程度, 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活跃,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黑龙江省医院在2007年组织了一次公开竞聘临床带教教师的活动, 将总院及2个分院的优秀护士集中到临床带教岗位上,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对课间实习生的管理, 二是提高课间实习生实习的质量及效果。在课间实习中, 临床带教教师经常与学校任课的专职教师沟通当前学生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进度, 进而根据教学进度调整课间实习的内容, 同时学校任课的专职教师也可利用课间实习的机会给进入不同科室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如观察泌尿科及循环科患者水肿的特点,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如笔者就经常根据当前授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让学生在课间实习中, 收集相关的不同系统的病例, 并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 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提出护理计划, 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 然后再与临床具体实施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临床中, 学生对患者提出的护理诊断的项目比较少, 护理计划重点比较突出, 采取的护理措施与课本上的内容基本相同。通过对学生收集病例的探讨, 加上课堂上对病例的分析,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真正进入实习阶段时, 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更早地掌握各项实践技能, 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迄今为止, 原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已为多家大、中型医院输送了很多优秀护理人员, 根据多家医院的反馈信息显示, 该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因此, 学生每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表明, 在对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中,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尤其是加强课间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2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1) 应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制订实训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教材。如课间实习, 建议每周安排6~8学时, 中专学生持续4个学期, 高职学生持续8个学期,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组织实施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校内外) , 主要是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教师每年可以利用一段时间到校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进行参观学习, 有利于提高其理论教学质量。在校外实训基地, 要专门培养一批有临床经验的课间实习带教教师, 同时学校也应组建课间实习教研组, 由专业教师与课间实习带教教师紧密配合, 共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3) 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有些医院在技术应用研究中, 积极推广应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学生通过课间实习, 能够尽早地了解这些知识, 大大开阔了视野, 也为其今后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 组织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资格的鉴定工作。

(5) 承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训任务。

3 实训基地建设要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服务

(1) “十一五”期间, 国家计划要在职业教育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 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并通过这些基地的示范作用, 引导全国1.5万多所职业院校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 带动近20余万个专业点, 为2 000余万名在校生提供实训条件。目前, 中央财政已投入8.5亿元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支持全国各省442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

(2) 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论述。 (1) 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勤工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2) 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要求职业院校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模式建设。 (3) 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和关键, 课程改革也是为培养模式的这一转变服务的。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部分中职学校为了应对当前环境下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急需状况,设置了计算机实训课程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网络人才。然而由于盲目地跟风开课,计算机实训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虽然耗费了较多的精力却没有获得较高的成效。对此,中职学校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多种方法途径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以及完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

由于计算机实训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所以课程开展应该贯穿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训等手段进行实训教学,以此来达到培养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的。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应用性,以此来表现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牢固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验完成时,其原则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实训题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使各组学生自由地多次地选择并完成由老师挑选的参考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專业能力。

1.1实训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实训要具备独立性、完整性也并且具有一定的帮助功能,通过图形来说明以及辅助,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及技能,明晰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构,并且能够进行上机调试,完成实验后还要进行报告以及总结。

1.2实训报告的相关要求

一般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要求的实现都具有比较具体、清楚的过程,所以要对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报告,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还要有一系列的清单,设计实训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实训之后还要对收获进行总结。

1.3实训教程时间的安排

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的教育模块的衔接以及配合非常紧密并且不断地深入,因而设计课程时,不仅要充分地思考课程的完整性、实用性和独立性,还要全面地考虑课程的特点,以恰当的方式开展技能训练。

2.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内容肤浅

如今,在很多中职学校中,教师教学的理念还没有更新,课程的设置相对肤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训所用的教材相对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由于部分学校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学内容虽然有所增加,然而又不够重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实用,缺乏实际的意义。

2.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还不够牢固,所以也不够重视计算机的重要性。实训教学一般以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热情度不高。

2.3教师能力有限,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因为部分中职学校聘请的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或者专业不对口,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所以其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的质量很难提升上去,阻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2.4轻视专业实践,学生操作能力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核多半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很难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具备很好的笔试成绩,其操作能力却很难进行提升,相对来说较弱。

3.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举措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近年来,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能培养在不断的加强,然而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以及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对实训的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以及灵活性;另外,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展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导致难以衔接实际环境;由于没有做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而且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的教学中,要促进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另外,中职学校要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要与实习单位一起制定实习计划以及相关的评价标准,来促进专业教学的展开,使学生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同。开展教学时,还要重视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以及实习,尤其要重视开展生产性实训。中职学校在不断地展开专业实践、完善实训体系时,还要努力地进行深入的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

3.2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建设

在实训的建设中,不仅要了解实训教学的真实含义,还要从充分考虑其他方面,具体有:首先,教师应该熟悉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现实状况,对市场进行分析,以现有教材为依据重组教材,宣传工单式教学。其次,开展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由于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训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实训教学的建设。计算机实训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要了解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模拟的方式将类似的项目设计成适合实训的课程内容。由于项目来源于实际,所以确定项目时要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并且项目的主题要足够明确,测评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思路要清晰,一方面促进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增强,另一方面让学生开展自学,不断地开发自身的自我发展本领,真正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后,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条件有限,课程的展开会受到较多复杂因素的限制,所以在实训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灵活地变通,以多种方式促进实训的展开,同时不断地跟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企的合作。

3.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即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和对理论、技能的要求,积极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观念以及知识,对计算机学科进行探索,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自身对学生的观察研究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相关教育部门要制定一定的政策来

支持和激励具有合理结构、优良素质和足够数量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敏锐地察觉并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4.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最终成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专业教师自身的努力,还要靠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引导、政策的激励与支持,对此,此课题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国庆.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6):153-154,157.

[2]张童真,宋津.浅谈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4):171-171.

[3]韩宇春.中职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之我见[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9):26-26.

提高热处理实训质量 篇11

现行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当前招生情况,中职学生往往都是在应试教育中成绩较低的,进入我校学生的理论水平普遍较低,加之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上好实验实训课是关键,它不仅是为了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使学生适应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当前在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当前电子电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1.1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强化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工艺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在训练其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为进入实际生产一线打下一定的感性知识基础。具体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方法;掌握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了解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调试等基本内容与工作程序;熟悉线路板的手工制作及设计基础;掌握各类低压电器的使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电气产品的安装及调试以及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实训过程中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等。

1.2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的优点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诸多优点,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了电工电子课程本身的特性。电子电工课程本身的实践性非常突出,加上中专学生的培养方向为技能型操作人才,因此,一味的在教室里靠书本进行学习,既不能将课程的实质内容传递给学生,又不符合中职学生的培养方式,而实验实训课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

(2)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动力,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合理设计的实验实训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激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实验实训课程允许学生犯错误,只要在保证安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允许产生缺陷,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自发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并借助实践平台实现创新,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4)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后,学生大胆尝试,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或相互之间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对于合作精神的强化以及工作意识的提升都有极大帮助。

1.3 电子电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3.1 学校建设方面的问题

(1)课时比例设置不合理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中专学校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上,前者受到重视较多。学校设置的电工电子课程课时明显不足,产生了学习内容与实际操作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不足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更不符合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

(2)课程教育存在偏重

在实验与实训中,目前出现偏重于实训而轻视实验的现象。实训重视传授的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技能,尽管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好,技能水平也较高,但是唯独缺少了创新能力,老师教什么就学会什么。实验部分强化理论基础,更培养学生创造力,无论对设备水平还是对指导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实施中往往出现望而退步的现象。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主要依靠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数量,市场上电工电子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资金限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导致实践设备水平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校方不具备自己随时更新教学基地的能力,因此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实现,又存在学生过于分散的现象,实验实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3.2 老师、学生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素质不满足教学要求

教师既教授理论课又指导实验实训课,造成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专职的实验教师配备不足,导致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利用往往不在行、不统一,不能很好的养护设备,也不能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往往对于不确定因素的解决上不够果断、不够彻底,因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性不强的现象,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好奇心过剩,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各种仪器设备都感到稀奇,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满足好奇心上,不注意听老师讲述的内容,因此在操作时,往往引发问题发生;二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大部分抱着玩一玩、轻松一下的心态进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稍好些的学生也存在作出老师要的结果即可,不求甚解。再加上考核对于实验实训课程的要求较低,更增加了学生的不重视程度。

2 提升电子电工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2.1 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要每年保证对专用实验室的投入,及时更新老旧仪表等实验器材,尽量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同时要注意开放使用,健全实验室的使用制度,不是为相关单位来访参观、示范评估做样子,而是真正将实验室用于实处,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实验实训教学需求为本。为此。我们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不同的实验室做不同的规划。一些专业最基础、最核心课程的技能训练,例如维修电工实验室,我们确保每个学生独立一个岗位,保证两个班可以同时开出,设有2间实验室。PLC综合技术实验室、智能楼宇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实验室、现代电工等实验室。我们把利用率、先进性、有效性放在前面,PLC综合技术实验室,涵盖了PLC基础技术、特种电机、变频器、触摸屏、基本工业网络技术;对于PLC基本技能我们就配备了每2人一台的设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带着学生制作一些小的教具,完善实训条件,适应教学。在实验室管理上,我们有完善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实验实训的开出,确保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展,保证了实验实训100%开出率。

(2)建设统一社会实践基地

中专学校学生走出校门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学校要根据这一特点,通过与企业互动合作等多种方式,对口培养学生,建立统一的、长期的、固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和状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又能够避免学生分散实习带来的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搭建由企业、行业协会、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等。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开展共建三个基地:“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校外教师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等“三个基地”,使校企合作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2 从主观能动方面进行优化

(1)合理调整课时和授课重点的比例

要按照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要求,合理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设置,尽可能向实践部分倾斜,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过程中,和天津职业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行课改探索:将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例调整为50%和50%,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搭建模块的学生培养课程体系和完善了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素质模块(含选修课)、专业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在满足电气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确定了以核心课为主线的课程系统。全校师生重视实验和实训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实验室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的老师进行管理,提升“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升理论课程教师专业技能素养,注重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建设了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一是根据专业性质制定实验实训项目,探索学生选课模式,设立大纲规定的指定实验实训课程和学生自选实验实训课程,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设立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方式,比如手工焊接授课之前,通过多媒体简单直观讲解电烙铁握法、焊接五步法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同时也能留出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大力推动“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引进实验实训;三是采取引导、启发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的问题,要做好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也要加强监督,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是要防止错误扩大。例如,在制作波形发生器之前,先分析常见的波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自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大胆想象,并勇于动手尝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科学调整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更是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直接标志,优质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对于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的考核中,实践部分的比重要大于理论部分的比重,在考核方式的设定上,要符合教育大纲要求和社会用人标准,更要突出实验和实训的成果检测。例如,通过给学生设置任务,要求达到某种结果,让学生自行设计、选择元件和实施操作,根据最终结果进行评判打分。学生掌握了考核的方式和程序,也就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学习提升。

(5)提升学生自控能力

中专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调节能力,通过加护式的后仰摔、抗挫折训练等方式,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矫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克制由好奇心理引发的干扰,专心听取老师讲解。实验实训引进车间班组“6S”管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等内容。各种区域清晰明了,通道明确、畅通,不会到处随意摆放物品,一目了然的实习实验场所,使实验实训场所物品摆放有序,既能减少实验耗材的浪费,保障安全,提升学习效率,又学生自我形象,提升学生荣誉与归属感,促使学生主动产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意愿,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同时使我校实习实验中无形具有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效。

3 结束语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在中专电工电子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学生科学的进行探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永恒的话题,是与时俱进的。提升课程质量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甚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使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高法.《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刘高山.专业课程项目化项目内容的设置探索[J].职教论谈,2006,8.

[3]张志云.电子技术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上一篇:高校创新成果转化论文下一篇: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