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带来的改变(精选12篇)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1
毫无疑问, 我们都期待当下的阅读教学有所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是, 改变的切入点在哪里?
群文阅读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
所谓“群文阅读”, 指的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模式
从林文宝 (台湾) 、祝新华 (香港) 、于泽元、倪文锦、崔峦等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和李玉贵 (台湾) 、蒋军晶、杨纯彦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可以提炼出群文阅读的基本模式: (见右上图)
1. 呈现学生关于议题的初始认识。所谓议题, 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涵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 它具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议题呈现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说出来, 也可以是让学生写出来。如, 蒋军晶老师执教《最后一句·诗》, 课前问学生是否“关注诗的最后一句”, 并让学生谈谈对“诗的最后一句”的看法。李玉贵老师执教的《角色性格相对多元与简单概念深化拓展》, 课前要求学生用一个词写下自己“印象中的老人”。这个环节既是了解学生对将要“集体建构”的议题的初始认识, 以备进一步建构提供参考, 也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以开启群文阅读的“引擎”。
2.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群文中的一篇, 充实初始认识。群文由围绕议题的多篇文章 (一般为三篇及以上) 组成, 篇与篇之间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整体。而具体的阅读则是在议题的统领下从某一篇切入, 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必要的总结提炼, 获得基于此篇的议题的理解以及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等。凡议题之内的是重点, 议题之外的可忽略。拒绝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是群文阅读的基本思想和运作路线。如, 蒋军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群文中第一首诗《阳光》 (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 发现最后一句与前三句“不一样”, 并且“不能调换顺序”, 进而悟出最后一句的重要作用。李玉贵老师则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指导学生阅读群文之一《艾玛》, 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探讨“艾玛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通过写批注、找证据, 以及讨论分享和追问, 发现艾玛这个老人的“多元个性”, 修正和充实了对老人的初始认识。
3. 师生共同对阅读此篇的策略、方法和获得的认识等进行“知识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第一篇文章, 获得认识, 接着更加自主地阅读多篇文章。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 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是否将其“知识化”, 即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达成目标而运用的阅读策略或方法———此策略或方法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 是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 学习有方法的阅读” (李玉贵语) , 也是课标再三强调的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目标要求。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知识”, 就能“独立阅读”而“不需教”了。如, 李玉贵老师在学生阅读《艾玛》探讨“角色性格相对多元”之后, 和学生一起回顾阅读过程 (其实也是思维展开过程) , 总结阅读的策略: (员) 有证据地推论。批注, 写下自己的观点;圈画, 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 (圆) 追问。对自己 (或同学) 的观点及证据进行追问———“真的吗?“”有没有其他可能?“”这样可以吗?”通过“三问”来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猿) 回扣议题。让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刻画人物的多元个性。“有证据地推论”和“追问”是普适的阅读策略“, 回扣议题”———探讨人物多元个性———是本课的训练点。“知识化”是教学最重要的一环, 是教师作用最直接的体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下往往取决于是否“知识化”, 是否及时、有效运用“知识”去学习。
4.运用于其他篇目的阅读, 以不断完善初始认识, 建构关于议题的新认识。学生有了第一篇阅读的感性经验, 又获得了第一篇阅读之后的知识 (当然, 这一“知识”在第一篇阅读时已经在运用了) , 就立即运用此知识到相似或新情境中, 通过运用“盘活”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 关于议题的初始认识也得到丰富、完善和提升, 建构起关于议题的新知识结构, 完成群文阅读的目标任务。如, 史剑波老师的《“事实核查员”文章一组》,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篇《这个故事是虚构的———评〈爱迪生救妈妈〉》, 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核查文章”的一般方法, 然后阅读群文中的另两篇《亲爱的母亲, 这是什么道理?———读〈陈毅探母〉》《“被写信”的孩子———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完成上表。再次对上述三篇文章的“核查内容”和“核查方法”进行总结。核查时, 要特别关注“时间”和“史料”———这就是知识化的过程。最后迁移运用———让学生试当一名“事实核查员”, 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提出质疑并说明所疑之依据。
二、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
群文阅读不仅是对单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挑战, 更是对信息时代的主动应对, 不仅要提高阅读效率, 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和分享 (“集体建构”) ,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证据地思考、多维度地思考、辩证地思考, 以此实现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放学生的思想的价值追求。
读一篇毕竟有限, 而围绕议题读多篇则充实丰盈, 使学生对议题的认识或因多篇而深化, 或因多篇而多元, 或因多篇而升华。如, 学生在蒋军晶老师的《最后一句·诗》的群文阅读课上, 对诗歌最后一句的认识———或“点明中心”、或“深刻一些”、或“画龙点睛”、或“出乎意料”———在《阳光》中是这样, 在《涂鸦》中是这样, 在《最难的单词》中是这样, 在《“死”了十二次》《花一把》中还是这样。由此, 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最后一句”、创作诗歌时也要在“最后一句”上推敲琢磨的理念就深深地植入学生心田了。学生在袁野老师《故事里巧妙的结局》的群文阅读课上, 对故事结局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认识, 在《神射手的儿子》《老鼠夹》《艾米利凯生病了》《摩尔根掉进井里去了》中得到印证, 同时对自己创编故事, 尤其是故事结局的安排有深刻启示。学生在李玉贵老师的《角色性格相对多元与简单概念深化拓展》的群文阅读课上, 对老人的初始印象或是模糊的, 或是刻板的, 或是片面的, 但在阅读《艾玛》中发现老人艾玛的个性却是“自信”又有点“犹豫”、“开心”又有点“不开心”“、乐观”又有点“悲观”“、喜欢有人陪”又有点“喜欢独处”、敢于“大胆尝试”又有点“害羞胆怯”。而这种“多元个性”在其他篇《爷爷的煤油灯》《花婆婆》中也得到印证, 从而对老人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这就是重新建构。推而广之, 学生阅读其他诸如关于“儿童”“少年”“青年”的群文, 同样会发现“多元个性”, 进而重新建构对“人”的多元个性的认识———这就是“诞生新观念”。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走向
从教学形态层面看, 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 必将如“读报课”“读网络课”“整本书导读课”“文学作品与由其改编的电影的对比阅读课”一样, 去拓展、充实和丰富阅读教学的形态, 使阅读教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从群文阅读自身发展层面看, 群文阅读必将由浅入深、由窄拓宽地发展, 如, 由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 由课堂 (学校) 到课外 (生活) , 最终走向完全自由的阅读———会阅读、终身阅读。如下图:
四、群文阅读带来的挑战
1. 群文阅读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挑战之一:教师的阅读素养 (阅读志趣、方法、习惯, 阅读量、阅读面、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 , 尤其是儿童作品的阅读素养, 要足以应对为议题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 (书籍) , 解决群文之“文”的量与质的问题, 确保选文篇幅适宜、内容适宜、情感适宜。
挑战之二:教师的教育观念, 要足以应对为儿童阅读研定恰当的议题, 并能清晰而有理据地回答“为什么”。目前的大多数教材基本上按照“主题” (多为人文主题) 来选文。那么群文阅读的议题与教材的单元主题的关系是补充、拓展、细化, 还是毫无关系地另起炉灶?笔者参加了一次以“群文阅读———行进中的思考”为主题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从课堂看, 其议题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关于文章内容;一类是关于文章形式;一类是关于阅读思维方法。第一类, 可以看作是教材主题的延展;第二类, 可以看作是教材主题的补充;第三类则另辟蹊径———触及思维品质, 指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于释疑的能力。此外, 崔峦先生在总结研讨活动成果时, 还提到诸如获取某方面的信息, 某种文体、某位作家的作品赏读, 某些学习策略等议题。
挑战之三: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 能否应对诸如设计阅读流程 (作业或练习———任务驱动式教学) 、组织讨论与分享 (实现对议题的集体建构) 、群文中第一篇教学的度的把握 (既有别于单篇阅读教学的教, 又让学生从这一篇的教中获益而迁移阅读其他篇) 等群文阅读教学的特殊要求。
2. 群文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挑战
挑战之一: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否跟得上。当然, 阅读速度是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是在有技巧的阅读中 (如怎样略读、浏览、跳读、扫读, 怎样扩大视野、一目十行) 形成的。不管是单篇的阅读教学还是群文阅读, 都要重视并得法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挑战之二: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能力、倾听能力、交流能力和分享精神能否跟得上。群文阅读相比单篇阅读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才能达成“共识”, 实现对议题的集体建构。由此, 群文阅读将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变为现实。
3. 群文阅读给学校乃至家庭、社会带来的挑战
学校: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杂志以及网络资源, 是否有足够宽敞的供学生阅读的场所, 是否有足够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 (办法、举措) , 以展示、分享和表彰学生阅读的成果并形成制度, 建构真正属于儿童、指向学习、促进成长的“书香校园”。
家庭: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报、杂志以及网络资源, 是否有浓厚的“亲子阅读”的氛围。
社会:是否有足够多的为儿童阅读而创作的作者, 是否有足够多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场所, 是否有足够浓郁的全民阅读的氛围。
期待群文阅读积极应对挑战, 进而带来改变的机遇, 同时收获改变的成果。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2
《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学时学习古文时,老师解读为:“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意在让我们培养和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中,我们很多人也不像读书时代能严格有效地坚持学习习惯,会以工作太多、太忙、太累为借口,减少学习时间,放松学习要求。可在“学习强国”上线之后,它给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似乎带来了一些改变,一些好的改变……
如果要问每个人早起睁眼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在“学习强国”问世之前,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拿手机、刷微信、看微博,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随着水滴落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跃处屏幕,一天的学习进程便开启了。在“学习强国”里,我们可以浏览当天的时事新闻,参与热门话题讨论,了解国家领导人的新动态新思想,熟悉国家发展的新举措新变化……从以前毫无目的地玩手机逐渐变成自觉自律地登录“学习强国”,洗漱的同时收听一则新闻短视频,上下班在公交地铁上收看前一天的《新闻联播》,工作休息时间和同事朋友讨论今天的新闻大事,项目工地的学习活动不在是以前那种枯燥的文件学习,而是集中观看“学习强国”里面的各种爱国教育片以及反映新中国巨变的纪录片,支部党员还可以在学习群组里汇报学习情况,分享学习心得;每天睡觉前不再是熬夜失眠,而是问自己:“今天‘学习强国’到位了吗?”“学习强国”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新闻消息、图片美文、视频学习,漫长无聊的上班路上仿佛也变得有意义了,对时间进行碎片化和科学化管理,做到了随时随地学。日常问候语也从“你吃了吗?”变成“今天‘你学习强国’了吗?”“今天你完成积分任务了吗?”,营造全民学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除了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学习强国”也改变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以前三五好友在商量去哪里玩的时候,不是网上搜攻略,就是向去过的好友咨询,现在“学习强国”里《每日一景》栏目会应时应景地为我们介绍美丽祖国的秀美风景,西藏林芝的“人间四月天”,山东莱阳杏花盛开,山西运城五老峰出现的云海奇观……有高清图片,有动态视频,有详细介绍,吸引着屏幕前的人迫不及待地制定下一次旅行计划。以前我们通过人口相传获取信息,后来书本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大多数人都是靠去上网了解信息,使用最多的就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互联网信息虽然快捷方便,也存在信息混杂且缺乏系统的问题。在“学习强国”里,我们可以系统、完整、真实地学习知识、获取资讯。《每日一曲》栏目会告诉让我们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和过程,《每日人文地图》会对民众进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伟大祖国的壮美山川和人文历史、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每日科普》栏目会告诉我们又有了哪些改变生活的科技创新发明,《每日鉴赏》栏目带我们回味古代诗词,感受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底蕴。栏目丰富,信息真实,方式多样,这不是比互联网上的信息更具吸引力吗?
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单身男孩子在刷学习强国,那就嫁了吧,原因有三:一是党员,靠谱;二是有正式工作;三是勤奋好学,可如果你们看到我那已入耄耋之年的外公也在刷“学习强国”,是不是更会投去惊讶、佩服的目光?外公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身体还算硬朗,会简单地操作智能手机,坚持锻炼,坚持读书看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还常常跟我说他在部队的事情。前不久,外公摔伤了腿,在床上一趟就是三个月,因为病痛的影响,外公很少读书看报了,即使能下地走路了,也没心情遛弯了。放假回家,我给他的手机下载注册了“学习强国”,教他如何操作。外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感到非常有兴趣,将注意力都转移到研究“学习强国”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外公发语音告诉我,他已经能简单操作了。他告诉我最爱的就是看《国家记忆》这一类的纪录片,感受新中国发生的改变,也爱看《开国大典》《秋收起义》《血战湘西》等老电影,回顾光荣历史。我帮他把手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视上,外公说,这里面的视频既没有广告,又非常清晰,而且我想看什么都有,比以前看电视可方便多了,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新潮”一把。现在每次放假回去,外公都会让我教他解锁
“学习强国”里的新功能,“学习强国”让他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决定》带来的人生改变 篇3
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二胎”
【百姓视角】媒体工作者小王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妻子“报喜”:“我们可以生二胎了!”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大都支持这一政策调整。
【决定看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解读】“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民众意愿,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启动‘单独二胎’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
房产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租、卖哪个更划算?
【百姓视角】家住北京宣武门的孙女士有三套房子,其中两套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看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的消息,她心里打起算盘:“是租出去合适还是卖了少交点税金划算?”
【决定看点】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解读】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全会的提法意味着对整体房地产税收体系的调整。对于房地产税的立法和改革可能涉及到一揽子的增减调节,而不仅仅是房产税一项。”
退休
渐进式延迟退休
【百姓视角】临近花甲的老干部意气风发:“还想多干几年!”50多岁的普通职工却“不想再干了!”多个网络调查显示,“一线工人盼退与领导干部盼延”的意见争议比较突出。
【决定看点】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渐进式’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又能缓解养老金压力。以前提‘研究’,这次明确为‘研究制定’,体现了改革的决心,意味着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
物价
推进资源价改,民生必需品加大“人文关怀”
【百姓视角】西安市民张女士家去年天然气开销为900多元,她担心资源价改后花销再加大。
【决定看点】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解读】“重点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保障稳定供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说,“但水、电、油、气等也属于民生必需品,加大对困难群众补贴,制定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是本轮资源价格的应有之举。”
劳教
废除劳教制度,司法保障重大进步
【百姓视角】“假设:一个犯人,犯罪轻微、证据不足,可能因一纸行政命令就劳教一年。而如果证据充分,他可能只需要判半年,这本身就不公平。”一位法律专家说。现在,这种不公平可以破除了。
【决定看点】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解读】“废除劳教制度是对民意的回应,是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废除劳教制度而加强法制建设,是对人权和司法的尊重。接下来教育矫正立法将是改革的关键。”
土地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
【百姓视角】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农民殷孝英近日很高兴,因为由政府部门的人来对她的农房进行测绘及估价,告诉她这个房子在银行能值几十万元。老人家说把房子卖了就去城里和孩子们相聚。
【决定看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解读】“决定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显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创业
营造创业环境,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百姓视角】北京语言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和几位同学想开办一家翻译公司,但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却难住了他们:“希望创业基金能帮忙渡过难关,圆大家的创业梦。”
【决定看点】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解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决定强调了政府责任,着力破除“拼爹”等就业不公平制度障碍,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向上流动。高校毕业生是创业的生力军,整合高校就业创业基金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帮扶体系,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医疗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契约服务关系”是亮点
【百姓视角】69岁的北京居民老王家门口就有一个社区医院,但每次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如果这种‘契约’关系能像家庭医生一样,再多些人文关怀,那就不用再去挤大医院了。”
【决定看点】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解读】“这次改革特别关注加强基层医疗力量,切中了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结构弊病。”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说,“契约制度一旦建立,医生便要负责相关家庭的病史、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大病早期发现等事务。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在未来是可期的。”
教育
探索统考减少科目,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
【百姓视角】北京101中学高一学生小杨平时成绩不是很稳定,一向担心高考发挥失利的他对决定意见很期待:“机会越多,负担越小,希望越大!”
【决定看点】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解读】“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是打破‘分数决定命运’现状的需要,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改革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学校和学生选择权都会扩大。”
落户
户改瞄准破除城乡壁垒,大小城市门槛“高低有别”
【百姓视角】北京朝阳区的“群租客”小黎回老家就业的想法更坚定了一些:“大城市很难落户,小城市可能机会更多!”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外来人口。
【决定看点】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4
体检的程序主要是在空腹八小时上的前提下对受检者完成抽血化验 (包括血常规、生化、免疫、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和超声检查。还有不需空腹的内、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妇科等临床科检查, 以及心电图、放射、骨密度科检查, 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加做脑电图、胃镜等其它项目。
1 传统体检模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自2003年建立以来, 每年的体检量约五万多, 目前人数仍处于上升趋势。我院传统的体检模式是受检者或者单位先到体检中心办公室预约体检时间, 选择所要体检的项目, 然后去会计室缴费。工作人员按照所要体检的人数和项目手工开出相应的体检单:血常规、生化、B超……受检者或者单位拿到各类化验和检查单后, 自行填写名字、性别、年龄等信息, 最后在所约定的时间到体检中心, 拿着一叠化验和检查单去相应的各科室体检。体检完后所有的单子交由体检中心汇总。工作人员等各项体检结果出来后把同一名字的各类单子一一对应、整理、装订后交由主任医生综合诊断, 得出体检结论。整个过程全部手工操作, 任务繁重, 人手不够, 而且由于字迹潦草, 发出的体检报告偶有出错, 尤其体检后, 资料的整理、统计、汇总等难度大, 非常耗时, 工作效率低下。
2 体检信息系统特点
2007年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上建设了体检信息系统, 跟以往传统的体检模式相比, 它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1 预约流程上只需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把一些基本信息通知体检中心。
体检信息系统就可以根据基本信息生成一个条码, 打印出体检通知单。体检者或者单位只要在体检日到登记处领取体检单, 即可进行体检。体检医生通过通知单条码调出该人信息, 进行体检内容的录入。最后电脑汇总, 由主任医生审核, 打印出体检报告。
2.2 体检项目的组合, 生成几种不同的体检套餐
便于根据不同需求情况进行选择。只需一张通知单 (所有体检信息都在通知单的条码上) , 免除一叠叠手工单子的烦恼。而且套餐在各项总和的价格基础上存在一些折扣。
2.3 与医院LIS的无缝连接
体检流程的血液、生化、尿体液的样本由体检信息系统从LIS里调用信息, 根据检验项目生成条形码, 将项目与条码相对应, 通过专用的条码打印机打印生成条形码, 在化验的时候, 可通过扫描器直接取得相应的检验项目, 减少了工作量和误操作。检验项目由检验设备给出结果后, 检验结果自动传入体检信息系统生成报告。
2.4 与各功能检查设备的连接
心电图、放射科、超声检查、骨密度等科室, 通过接口, 调用体检单条码中生成项目的对应信息进行检查, 结果通过设备传回体检信息系统生成报告。
2.5 自动分析结果
可以根据检查中的相应结果自动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并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2.6 报告的保存和发布
体检的信息易保存, 便于汇总查询。生成的总检报告可以通过打印、装订成册。分发给受检人员或单位。也可以通过条码号 (姓名) 及密码网上查询。
2.7 查询统计
包括体检人员到 (未) 检查询、登记预约查询、项目情况查询、个人体检信息查询、单位体检信息查询、科室工作量统计、单位项目统计、项目收入统计、科室费用查询、疾病汇总统计、体检费用的统计等。
2.8 医生能方便、有效、快捷地使用体检资料, 为相关科研课题提供服务。
3 小结
体检信息系统实施应用至今, 随着体检量的日益增多, 其重要性越发的体现。该系统可以合理安排体检项目, 规范了体检流程;网络传输各种检验、检查结果,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规范的体检结果报告, 并能进行分析, 使体检报告更具科学性;建立体检人员个人档案, 保证健康状况资料连续性, 能方便、快捷地进行逐年体检情况追踪。彻底改变了过去繁杂的手工操作的传统做法,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体检质量和业务水平, 进而加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 尹燕.体检系统业务流程的框架结构及其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 2008, 2 (1) :69-70.
[2]曹芸静.体检信息系统的使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 (3) :210.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5
物联网的到来给安防未来带来的十大改变
哪些细分市场在支撑安防产业?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金融、司法、校园、医疗、能源、商业零售、部队。现在就来一一介绍这些细分市场的详情。1.平安城市
平安城市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
平安城市就是通过三防系统(技防系统、物防系统、人防系统)建设城市的平安和谐。一个完整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由技防系统、物防系统、人防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来完成安全防范的综合体。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主要有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2.智能交通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智慧停车、智慧交通设备专业供应商|
3.智能建筑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按照“十二五”末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计算,该比例提高近一倍。未来三年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25%左右,2013年市场将超千亿规模。4.金融
金融行业是监控联网起步较早的领域。自 2006 年开始着手联网建设以来,各大银行加快安防联网建设步伐,预计未来几年各大银行将加大力度新建或完善联网安防监控系统。着眼于提高银行安全防范能力、并为银行日常业务操作提供监管服务的金融安防监控联网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将安全防范功能与银行具体业务流程关联起来的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将成为行业需求趋势。5.司法
目前除了司法部的指示精神外,各省市监狱管理局也将监控布点扩容作为工作重点。如浙江省监狱管理局《关于视频监控三大现场全覆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而广东省监狱工作“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全省监狱安防系统,争取实现全省监狱狱内监控全覆盖。”
透过近三年开启的监狱安防标案中也可看出,绝大部分项目还是将着重点落在扩大监控范围。在这扩容过程中,技术架构呈现多样化,有“标清为主、高清为
|智慧停车、智慧交通设备专业供应商|
辅”的纯数字化系统,也有模拟摄像机搭配数字编解码的模式(模拟摄像机清晰度普遍要求在540TVL以上)。同时,考虑图像的再利用,通常会将前期设备接入平台,并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
此外,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监狱对布点进程及高清监控应用已处于理性、平稳的发展状态,本着“先重点、后覆盖”的原则稳步推进。以前文提及的浙江某监区为例,其实施的新方案限于周界及生活区域,公共区域标清、高清以及周界高清被划入二期方案实施。
6.校园
校园安防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紧急求助、呼叫系统、对讲系统、一卡通等各种硬件设施保障校园安全。由于一连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导致校园安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首部《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出台,引领校园安防新时代。2010年1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科技处与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在广州联合召开广东省安防企业工作会议,会上,省公安厅与教育厅联合颁布广东省《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表示,该地方标准是我省首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也是我国首部《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该标准由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多名安防专家共同研究编制而成,于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7.能源
能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需求日渐趋曾,开采生产的任务量大。而能源领域由于行业属性、作业场所及对象特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何确保能源生产上各个环节的安全;如何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确保能源建设者的安全,加强能源生产的安防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国家能源财产,我们有必要针对能源领域的安防特殊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目前,在国
|智慧停车、智慧交通设备专业供应商|
家政策以及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下,大量的安防产品和系统应用于这一领域,从而极大地推动能源安防市场的发展。8.医疗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采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拒不交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烧纸钱、设灵堂。在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区的医院,甚至还发生过患者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迫切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从而全面保障医院的安全。
针对国内医院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件,卫生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等众多部委员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不久之后,卫生部又联合公安部下发了《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至此,平安医院建设开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平安医院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重要载体。针对医院业务流程特性,设计出一套合适的安防系统,无疑是构建平安医院的一个重要步骤。医院安防系统建设既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安全、智能化管理的集中体现。
9.商业零售
现阶段,业界关于“智慧商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什么是“智慧店铺”?个人认为是,充分利用智能视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购物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商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商铺”的技术架构与物联网框架类似,至少包括感知层、分析层、应用层三个层次,也只有这三步都做到位才能称得上“智慧商铺”。
“智慧商铺”感知层由包括摄像机、报警器等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对商户有价值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分析层读取前端采集的数据并生产想要的分析上传给应用层;应用层使用到分析层输出的结果,协助商家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经营
|智慧停车、智慧交通设备专业供应商|
10.部队
随着全球军事技术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为进一步加强部队的管理,提高部队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水平、维护部队的战斗力、保障部队设施的安全,建设营区安防保卫系统势在必行。
在军队里,现代化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控制集成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安全是首先需保障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部队人事管理、进出车辆的管理、物品存放的管理等。并能通过视屏监控系统直观及时的观看到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重要车辆的进出时间,以及枪械等重要物品的监督。增强安全保障措施,是军队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建设数字化的营区安防保卫系统,标志着营区安防的中心,正在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时代转变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监控系统时代。其实质就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将视频监控、人事管理、门禁通道管理、物品出入管理、巡更管理、远程抄表、传感设备报警等各子系统融合,实现了图像和数据的专网传输,各项管理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及报警设备的联动反应。
数字化营区建设是军队安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营区建设和管理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并且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营区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6
其实不论是在云技术还是智能化系统方面,科幻片中的情节都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着。Altair亚太企业解决方案副总裁 Rajesh Chhabra先生说:“云计算正在一点点地渗透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抛弃沉重的独立工作站,选择智能化、便携化的移动终端。而这些移动终端都连接在云端,并通过云端连接享受 HPC技术提供的高速运算能力。在这样的平台上,你将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收发邮件,处理公文,甚至完成复杂的大型三维设计工作。”
日前,记者在Altair 2015中国技术大会上采访了 Altair亚太企业解决方案副总裁 Rajesh Chhabra先生。多年以来,Rajesh Chhabra一直致力于云计算、HPC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他认为,建立高智能化、高自动化的基于云平台和 HPC技术的万物互联网,正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而云技术与 HPC技术的普及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天边飘来一片云
1983年,SM提出“网络即是电脑”(“TheNetwork is the Computer”)的新概念,向人们描绘了以云计算为基础,高性能计算为目的云端平台的雏形。2003年,Altair收购 PBS Pro,并发布了 PBS Professional,为用户提供集群管理式的网络计算支撑技术。2006年 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Cloud;EC2)。2006年8月,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 ·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SES San Jose2006)首次正式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开启了云计算应用的新时代。
“云”是对网络的一种比喻,云计算也就是基于网络的互联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以授权的形式把网络中庞大的信息化资源快速地,按需求共享给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投入为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计算、信息及数据服务。云端提供的资源可以包括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系统平台、服务和数据等多种形式。云计算平台通过连接大量的运算单元,整合出强大的计算能力,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每秒 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这些运算能力可以轻易地帮助用户完成超大规模的物理场仿真、气候模拟甚至全球性的市场规律预测。“在云计算时代,你只需要一个平板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够掌握这样强大的计算能力了。 ”Rajesh Chhabra说。
云计算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与存储空间,也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与协同的平台。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整车设计过程非常复杂,很多企业在研发新车型的过程中,都会对整车进行解构,把部分设计承包出去,由外包设计公司来完成。在这期间,整车厂商与外包设计公司的协作可以完全基于云平台完成,包括设计意图的探讨、草图修改、设计方案评估以及整车装配与调试等都可以在云端完成,以此优化协同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传输速率对云平台运行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Rajesh Chhabra介绍说,Altair的云平台可以将复杂的数据以图元形式进行交换,把数据转化为像素,大幅压缩了数据大小,提高了传输效率,使大量数据以最快的速度在用户与云端之间,多个用户之间,甚至多个用户群组之间完成实时交互。
HPC:由云化雨
“云计算技术就是一台基于网络的大型计算机,它的运行环境需要完全适用于任何网络,包括私有云专用网络和公共数据中心。而对于工程师来说,仅仅提供以硬件为基础的云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还需要云平台为其提供全套的专业 HPC解决方案,增强云平台的软实力。”Rajesh Chhabra说。
HPC技术带来的改变更多的是在技术与工程方面,在工程中应用的高性能计算产品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特性,包括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应用集成、远程可视化、数据管理、工程与负载分析以及更专业的云业务模式等。2015年 6月23日,Altair正式发布了 PBS Professional 13.0通用版。这款软件可以支持上百万个运算核心的扩展,并且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反映模式。它能够确保在云环境中采用智能、策略驱动和拓扑感知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调度和管理。同时,通过简化的、基于web的方式对作业进行提交、管理、监控和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
Rajesh Chhabra说,作为一家既提供 CAE解决方案又提供 HPC解决方案的软件供应商,Altair的最大竞争优势就在于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Altair提供的 CAE云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简化对 HPC基础设施的访问来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满足工程师跨设备,跨地域的工作需求。而基于PBS Professional的云解决方案HyperWorks Unlimited则能够完成对仿真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在私有云层面保证仿真分析的高效运行。此外,Altair还与 Microsoft共同推出了 Azure PBS Works,允许用户通过任意可联网设备访问 Azure中的云端高性能计算资源,大幅降低了云平台的应用成本。
基于云平台的仿真应用更加灵活。企业不必购置大量软硬件设备来搭建仿真平台,也可以减少 CAE软件部署与系统适配方面的麻烦,大幅缩短了应用前期的准备周期和投入。同时,对于那些实力有限,但对仿真计算能力需求很大的中小企业,以及对仿真需求呈周期性摆动的企业来说,灵活的云端仿真模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记者后记: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7
一、微博在广播节目运用中的特点
与现有广播节目短信平台比较, 微博平台在广播节目中的广泛应用, 为广播节目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在节目中, 微博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地发挥, 使得广播节目克服很多自身的缺陷, 显示出了全新的特点。
1. 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强大互动性
相较于单回合、形式单一的短信平台, 微博能帮助广播节目更便捷地让听众实时参与互动, 主持人随时随地以微博作为平台向听众发布节目内容, 甚至图文并茂进行交流。而通过回复粉丝留言, 真正地实现了多回合、大范围的互动。
2. 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广泛参与性
各档节目和微博相互关注, 主持人或记者从微博听众粉丝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在节目中能传播更贴近听众生活需求的信息。而节目之外的时间, 节目工作人员也可将内容发布到微博上, 让听众之间集思广益, 形成一个围绕节目及话题的庞大听众交流群。例如, 某些求助信息一旦通过微博进行发布, 就会有大量热心粉丝爆炸式地转发, 有心人就会纷纷出来排忧解难、提供线索、共商对策。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 使节目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粉丝数量与日俱增。
3. 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传播瞬时性
利用广播的快速制播的优势, 户外记者即时将新闻现场所发生的事件及最新进展向听众进行报道。同时还可在微博关注相关新闻进展, 并及时将动态发布, 记者也可透过身处第一现场的听众报料, 让整个报道更快速、更真实、更立体, 让听众充分地享有知情权, 使广播与听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交通广播一直引以为傲的一大特点就是广播的伴随性。在车上, 你可随时打开车载收音机收听节目, 包括路况和音乐等资讯。但毕竟收听客户端的可移动性有局限, 广播节目很容易中断与听众的伴随, 变成了碎片化收听。而微博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 听众可以随时跟进广播节目和新闻的最新动态。
4. 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形象可塑性
媒介品牌形象对于广播的影响力尤为重要, 而在网络时代,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的新工具, 也给广播更好地树立形象提供了新机遇。若是希望事半功倍地提升广播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更多公众认可, 就要巧妙地利用微博进行一系列的公关宣传活动。
二、微博给广播节目带来的改变
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 符合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也是广播媒体进步的体现。广播节目微博运营, 带来了受众、市场以及广播节目本身的改变。
1. 受众的改变
十年前的广播收听主体还是以家庭听众为主, 并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听众的文化低、收入低、消费能力低和年龄偏高。但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车载广播的听众成为广播受众的新主流。不但使广播听众的量发生了变化, 而且也有了质的变化, 事实上能购买小汽车的群体是具有一定的消费力的, 而且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另外, 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使各地的广播实现了在线实时收听, 校园大学生、室内的白领们也成为了新一批的忠实听众, 因此, 受众面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微博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 微博不仅改变了广播节目受众的结构, 而且还改变了受众的收听习惯。上世纪80年代末, 听众听广播的黄金时段依次是夜晚、早上和中午, 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在业余时间进行信息补充;90年代的时候, 电视的普及令晚上的时段流失了一部分听众, 收听广播的黄金时间依次变成:早上、夜晚和中午, 早上的收听率明显前移了。如今, 收听方式更加多样化, 手机、电脑或者汽车上都可以随时收听广播, 广播变成了“白天媒体”。微博的出现让一切的碎片时段都可成为广播的黄金时间, 通过微博可以关注到广播节目的进行状况,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随时打开广播收听, 这使得很多人会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去收听广播。
不仅如此, 建立了官方微博的广播, 也可利用我们本身所掌握的新闻资源和记者信息资源, 将即时资讯或突发新闻用精简的文字, 用最快速度透过微博进行发布, 能很快形成一个关注相关消息的听众群体, 以群广播的模式来形成自己的“意见领袖”。
2. 市场的扩大
无可否认, 微博的受众群和广播的受众群有一定重合, 但也有不重合的范围, 如在工厂上班工作的人是不会上微博的, 或在封闭空间里上微博的人是无法收到电波信号的。只要我们在官方微博将当天节目的资讯内容发送, 不仅让固有收听广播的微博群用户接收到, 而且也会吸收本来不是收听群体的微博用户, 甚至让他们用网络实时广播的方式去收听。甚至利用微博的“可能感兴趣的人”或“人气用户”功能, 让对微博内容产生兴趣但平时没有收听广播习惯的新粉丝前来关注。
广播媒体官方微博的建立, 提升了广播节目的知名度, 原先很多不收听广播的人、不知道节目的人都成为了节目的听众。而且通过官微对节目的不断宣传、预告, 听众的忠实度也会上升, 有不少人会通过微博了解到节目播出的具体时间和内容, 从而准时收听节目。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微博+电波”模式的大市场, 微博很好地弥补了广播的不足之处, 加强了对受众的吸引力, 扩大了市场。
3. 广播节目本身的改变
微博在广播中应用, 加速了广播频道的分众定位, “广播”向“分播”发展, “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 更多的广播频率已经在整合资源, 向“专业台”过渡。这样有一个好处, 可以充分发挥个专业频道间的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互补、整合, 形成一个广播联盟, 让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去选择收听。现在广播联盟已不少见, 例如很多手机的收听软件可以支持收听全世界很多的广播电台节目, 还可以按照地区、电台类型等进行分类查询, 上亿的听众可以随时随地去收听任何一个网络广播。可以说, 互联网一定程度上让广播得以再生。
以广东电台为例, 近年已经将旗下各系列台分类为新闻频道、珠江经济台、音乐之声、城市之声、交通之声、文体广播、股市广播、南粤之声。其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位群体, 无论私家车、商场、公共场所等空间都是各频道使尽浑身解数争夺受众的阵地。
三、微博让广播节目带来的新问题
微博运营给广播节目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1. 缺乏权威性所带来的社会争论
微博是一个供大家讨论问题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所以官方微博对一些事件发表的看法并不能像节目中的观点一样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官方微博的看法经常会引起持不同意见人们的争论, 甚至是双方在网上的论战。2012年6月19日, 南方人物周刊驻京记者曹林华和南昌一家报社记者发出的两条侮辱航天员刘洋的微博引发广大网友怒斥。经中原网记者交涉后, 南昌记者删除自己的微博, 并在微博作出道歉。这件事情虽然是两个记者个人的行为, 但也为广播媒体的官方微博敲响了警钟。
2. 缺乏规范性所带来的上级压力
网上的信息发布同样存在一个言论的监管问题。在现有条件下, 很多微博的内容真实情况难以核实, 广播媒体官方微博也不例外, 转发的内容有时无法保证其真实性。有些微博编辑更会因为一些尚未弄清的问题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 私人化痕迹过重, 这使得电台将会面临很大的上级压力, 所以确立一个广播媒体官方微博行为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缺乏规律性所带来的受众流失
“云计算”给校园带来革命性改变 篇8
关键词:“云计算”,工作模式,学习模式,娱乐模式
互联网技术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近十年来发展迅猛, 其应用出现新模式——“云计算”。“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彻底改变了旧有的互联网应用摸式, 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亦将给校园带来革命性改变。
1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将无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以提供各种IT服务。在互联网远程数据中心, 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 具有超级强大的运算能力, 可以为用户提供任意服务。用户只要通过简单的个人终端就可以共享资源, 就可以完成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动态管理几千万台计算机资源所具有的总处理能力, 并按需分配给全球用户, 使他们可以在此之上构建稳定而快速的存储及其他IT服务, 而所有数据处理都是远程, 用户无须知道资料存储在哪里, 计算在哪里进行。
在19世纪, 如果企业运转一台机器, 只能自己建造一个动力运营部门, 最初利用的是水力和蒸汽, 后来是电力。而当电力传输方式发明之后, 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任何人只要处于一个网络中, 就可以方便地获得来自遥远异地的电力。
同样, 像电力一样, 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 取用方便, 费用低廉;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 可以按需分配网络资源和服务。简言之, “云计算”就是一种以租赁计算能力及存储空间, 来达到规模效益的模式。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随处可见, 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 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 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2“云计算”的特点
经济实惠。用户无须再投入昂贵的成本购置电脑硬件和软件, 省却本地安装和维护, 没有数据管理成本, 也不必配备更多的技术人员, 只要向“云”提出需求, 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资源, 如带宽、存储空间、计算能力等。“云计算”还将改变信息产业的格局, 软件行业和信息服务业会更加规模化、集中化、精细化, 终端设备会更加简洁、丰富、轻量化和个性化, 泛计算成为现实。
价格便宜。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 可以采用及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 “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传统系统大幅提升, 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而运营商则可获得丰厚的利润。
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更可靠。个人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容易造成数据丢失。而“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多计算节点和可互换等措施, 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并且“云”是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 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无须人为参与, 这使得云计算具有极大的安全性。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 用户按需购买, 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例如只需使用5%的资源, 就付5%的价格, 而不必像以前那样, 为100%的设备买单。按需分配的计算方式充分发挥了大型计算机群的性能, 这一新趋势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以极低的费用享受到顶尖的IT技术。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 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之所以称为“云”, 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边界模糊;在空中飘忽不定, 你无法也不需要确定它的位置, 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无限可能, 为我们使用网络资源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高度灵活性。能够兼容不同厂商的硬件和软件产品, 兼容各种低配置外部设备而获得高性能应用。人们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手机、手表等廉价的“云”端设备, 同步获取“云”中的文件、照片、电子邮件、视频、音乐、游戏、应用软件等等。
3“云计算”改变校园的工作模式
云计算的出现, 改变了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促进了科技创新, 催生传统信息产品转型, 新产品在云环境下应运而生, CPU、服务器、终端设备、各种应用软件都会有革命性的需求, 市场重新洗牌, 新机会频现。整个信息产业的格局改变。
云计算的计算模型也是革命性的, 它使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单位或个人无须支付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 只须向互联网购买或租赁计算力, “一切都交给互联网吧。”
云计算不仅是技术的革命, 也是商业模式的革命。给我们学校的工作方式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校长、老师们的办公桌上不再需要笨拙的方箱子了;不必为装软件、防黑客这些电脑软硬件的维护烦恼了;也不必为操作失误、数据丢失而郁闷;想要的如带宽、存储空间、计算能力等所有资源, 只要向“云”提出需求, 举手就来;不用的也不必去买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办公费用大大减少。
学校里的机房、电脑的软硬件安装维护、数据管理工作没有了, 因而有关技术人员也不必配备了, 甚至机房也不必配备了。少了一个环节, 省去许多麻烦和费用。教务、会计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因此更加轻松方便, 他们之间将更容易沟通协调。
4“云计算”改变校园的学习模式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知识灌输型教育, 这样的教育, 杨振宁预言上世纪末会大量产生诺贝尔奖的情景没有出现, 钱学森呼唤大学培养世界级的优秀人才何时出现呢?教育不变革, 创新人才出不来。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 启发式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要利用云计算环境, 钻研教材, 围绕培养目标, 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互联网, 搭建导教、导学教学平台, 把纯粹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成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塑造素质的全方位教育模式。
学生们在云计算环境中学习, 查阅、获取、利用课程资源十分快捷、方便, 无论是学习、作业, 还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施, 都可以自主地安排。和老师的沟通方式, 和同学的交往方式、已有的知识, 现成的成果, 学生们通过云计算的简单终端随手可取, 计算等精细费时的工作交给云计算, 要做的是用大脑的创造性思考。云计算所改变的学习模式对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影响深远。
5“云计算”改变娱乐模式
将电视机接入网络, 利用云计算, 人们可以享受“云娱乐”。
2009年3月20日, 海尔响应用户需求, 在推出全球首台模卡电视的基础上, 发行了全球首张网络模卡, 开了电视插卡一件上网的先河:无须电脑、鼠标、键盘, 只用一个遥控器便能轻松畅游网络世界。
作为拥有4万部网络高清大片资源的搜狐, 抢先打开了海尔模卡电视高清影视频道, 让用户随时能免费享受到即时的、海量的网络大片, 使消费者进入云娱乐时代。对于爱看电影的用户来说, 接入搜狐高清影视频道看电影, 省去了到电影院的钱和时间, 又省去了下载电影的麻烦, 高清画质弥补了电脑上看电影画质不清的缺陷;对于没有电脑的模卡电视消费者来说, 买一张网络模卡就能上网, 经济又便捷, 还节省空间;更重要的是, 电视机、电脑、电影院三种模式之间只须通过一个遥控器自由切换, 给酷爱电影、喜欢上网的朋友带来了福音, 同时为一些从未上网的用户敞开了大门。
6“云计算”的未来应用
未来如手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行动装置, 都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今年2月, IBM公司和美国空军签订了一份试验性合同, 为美空军建立一个能够安全地支持国防和情报网络的云计算系统, 以使军方的网络安全更有保障。云计算首次进入军事领域。
将来的云计算不仅具有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 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 都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轻易实现。云计算将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海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中应用, 结出累累硕果来。
参考文献
[1]高瑞.云计算带来的行业创新及应用案例, 2010, 5.
[2]杨扬.云技术基础架构与校园云的构建, 2010, 5.
APP新政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篇9
2016年6月28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文简称APP新政),这部旨在加强对APP信息服务规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保护个体合法权益的规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第一大改变:野鸡平台和黑心APP终于有人管了
APP新政有望终结我国APP市场的“乱世”局面,让随意传播暴力、色情淫秽、谣言等违法行为的信息,让赌博、招嫖、诈骗、盗取隐私的违法APP无迹可寻,让家长更放心孩子上网,让公众更放心下载应用,让恶意扣费和私走流量成为历史。
新政规定,提供APP信息服务的,“应该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APP平台应该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进行备案。“相关资质”说的就是主营APP业务的资质,比如,医疗类APP就需要相关部门的资质证明、视频类APP就需要相关许可证、信息发布类APP要有相关资质等等。这都集中反映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产业市场重构的需求。不管产业技术发展如何,“互联网+”也好,分享经济也好,都是法治经济。没有法律规制的结果,必然导致无序。纯粹利益追求的商业行为,就会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伤害到用户的合法权益。实践中,大量违法APP滥竽充数,用户下载容易,卸载难,明明已经关停的APP却在背后偷偷跑流量,一个简简单单的手电筒APP,却可能成为用户手中的“间谍”,窃取用户信息,动辄发送商业性广告,更有甚者,还将这些信息转卖出去。
我国这些年产生的APP乱象实在太多,几百万的APP监管实在太困难,而且相关资质审核部门也太过繁杂,仅依靠某一部门的特殊性管理,这对于治理乱象而言实在是难上加难。新政明文将各级网信办作为执法和监督的主体,由网信部门去协调各个部门,统筹规划,终结“九龙治水”的局面,毫无疑问,这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对于APP经营者来说,“一个婆家”远比“七大姑八大姨”好得多,这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营者的制度成本,有利于APP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大改变:互联网+政务时代即将到来
我国政务公开程度发展得很快,“三微一端”普及量在世界都是前列。不过,据统计这些政务APP之中,存在大量“僵尸号”,很多号的影响力实在不够。同时,“互联网+”政务的时代要求,可不仅仅是做到“公开”,更多的还是要求政府办公事项要通过APP“链接”起来,实现“便民化”地“电子化”和“高效性”。
以前我们在APP所取得成就,仅代表在工业革命3.0时代的成绩,信息公开和单向发布绝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工业4.0时代的政务公开,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传统的政务公开,这部分大都属于“单向”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方面;二是,公共服务,这是政务APP便民化和办公化的的体现,未来的政府办公大厅人满为患的情况将成为历史;三是,双向渠道,政务APP不仅承担信息公开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舆情反应、反馈、接受投诉、举报、建议和意见、评价、投票等方面的效果。
APP新政强调了“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积极运用APP的要求,这也是“互联网+”政府的最好体现,新政将成为促进我国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升级转型的主要举措,“互联网+政务”的形式将让社会公众成为新产业革命的最大受益人。
第三大改变:正式开启APP的权利时代
从民事权利角度讲,APP是一个权利的集合体,既包括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也包括使用者的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等人身和财产权利。APP新政从以下几个角度重申了这些权利,从此以后将正式开启APP权利时代。
第一,用户信息权的保护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了隐私权、个人信息权、数据权、安宁权等相关权利目前还都在隐私权范围之下。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最直接规定,就是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将搜集和使用用户信息确立成三个基本原则: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
1. 合法原则
必须强调的是,“合法”既包括法律法规等强行法规定,又应涵盖“网民协议”等契约规定。对于一些门户网站利用“格式条款”和“霸王条款”,以“约定”的形式规避侵害他人隐私的情况,不应属于“合法”范畴。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约定”为无效条款。
2. 正当性原则
“正当”性原则是针对信息使用目的来说的。结合民事法律相关原则,正当性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为网民利益。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是个性化服务,对网民个人信息的搜集和利用是达到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依意愿”当然是“正当性”最主要的表现性之一。
其次,为公共利益。这里讲的公共利益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基于社会公众长远、整体的利益。
再次,依职权。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于涉案确有必要搜集的信息,相关信息报有人有义务进行协助工作。
最后,为了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信息搜集,也必须事先告知被搜集者,而且信息研究时不得随意曝光。
3.必要性原则
必要是指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必须满足正当性要求包括合法和符合社会善良风俗,使用和收集均限于最初确立之目的,与该目的保持一致,并应采取公平合理的收集和使用方式。其中必要原则一般也可以理解为限制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限制收集和限制使用。
限制收集是指个人信息的收集应该有法律上的依据或者当事人的同意,对信息控制者的收集方式要加以限制。其中对信息控制者收集方式的限制主要是指收集个人信息,必须告知收集该个人信息的性质、用途和收集者身份等事项,禁止用不合法、不公正的手段收集。OECD的限制收集原则中就指出个人数据的收集应该采用合法和公正的方法,适当的情况下应当通过数据主体的明确同意或默许。欧盟1995年指令的第6条、第7条也做了类似规定。
限制利用是指个人信息在利用时,也应该严格限定在收集目的范围之内。限制利用在OECD指导纲领中是一项独立的保护原则,欧盟1995年指令第6条中规定,对个人数据的进一步处理不得背离其特定目的,台湾个人资料保护法第5条规定,个人数据之搜集、处理或利用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范围。
此外,依据必要原则,除了在收集和使用阶段,信息控制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限制之外,在完成收集信息所确定的目的后,信息控制者也应当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存储在信息控制者的数据库中,时间越长其泄露、损毁的危险就越大。欧盟1995年指令第6条规定保存个人信息不应长于信息收集或进一步处理的目的所必要的时间。对于保存超过目的所需时间的,且被用于历史、统计或科研的个人信息,应该提供适当的保障。
关于个人信息的保存时限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面临的新问题,法国近期针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存时限做了详细的规定。法国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中建议个人信息保存的期限应根据其用途确定。与网站访问相关的网站访问者数据,包括日期、时间、互联网地址、协议、所访问网页等最终可以检测网络攻击或确定网站访问量的数据,其保存期限应当与数据处理目的相协调。2008年4月,欧洲27国一致通过决议:建议搜索引擎保存用户信息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我国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最少够用原则:要求只处理与处理目的有关的最少信息,达到处理目的后,在最短时间内删除个人信息。
第二,用户隐私权保障
尽管就目前法律体系看,隐私权与信息权是同一法律基础,不过,未来发展方向则是信息权与隐私权绝不能够用一个隐私权加以涵盖。在网络经济背景下,隐私权更容易退居二线,信息权则可能上升为一线概念。就APP新政的隐私权保障来说,这些规定非常具体。
1.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新政出台后,用户在使用APP时会面临大量选择性指令,大家千万不要嫌麻烦,这都将直接涉及到用户自身权利保护问题。
2. 类型化了侵害隐私权的情况。
新政对“开启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动录音”等功能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涉及到用户核心隐私的范畴,未经用户事先同意,任何人都不得侵害。
3. 不可捆绑无关程序。
捆绑销售本来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所禁止的范畴,不过,在APP市场中,技术的隐蔽性让这些捆绑查无踪迹。新政的规定,将隐蔽性的外衣脱掉,将“实打实”、“干净”得APP摆在我们面前。
第三,保障知识产权
我国APP市场最大的乱象就是没有办法保护“创新”。单从技术角度讲,APP设计和开发并没有难点,一款仿造的APP多则一礼拜,少则几天就可以完全克隆出原版APP,甚至还有通过“克隆”来以假乱真,借树开花的欺诈行为,还有的违法者将相似的APP夹杂了大量插件或广告。这些行为不仅明显侵害了原版权人的知识产权,也阻碍了创新,严重侵害了商誉和用户权益。
因此,APP新政再次强调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将知识产权法落实到新政新规中,这将极大遏制违法侵权行为,最大程度地促进、鼓励和保护创新。
第四大改变:真实信息认证制度为用户权益保驾护航
网络实名制是网络经济和法治发展的基础,没有实名制去破解虚拟性,就好比与虎谋皮,达不到网络治理的效果。
我国对网络实名制的法律制度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回帖实名制,到电信实名制,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到中央网信办《账号十条》。实名制一路走来发展至今,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效,极大遏制了网络诈骗、黄赌毒泛滥和网络侵权情况的出现。
APP新政将网络实名制分成两大层次:一是,要求APP提供者对注册用户的实名制;二是要求APP商店对上架产品提供者信息的实名制审核。对APP提供者注册信息的实名制内容并非是单一的,用户既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号码实名,也可以通过身份证等其它信息实名。目前,我国电信实名制落实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绝大多数移动电话都有了实名认证。当然,如果可以的话,APP经营者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平台合作的方式达到实名制效果,例如,通过某某平台账号登录,而其他平台实际已经通过《账号十条》等法律法规完成了实名制,所以,这样做也不妨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好办法。但是,若实践中那些合作平台的相关实名信息是虚假的,那么,APP经营者和这些平台也都需要承担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处罚。
APP商店平台对APP提供者真实信息的审核也至关重要,这是双向实名制的重要构成部分。按照新政规定,这些实名制将作为备案和信用体系建立制度的基础。
可见,实名制并非是目的,而是达到网络法治化,减少网络侵权,维护网络诚信的基础,也是构建网络诚信制度的基础。如果APP经营者或平台没有履行实名制程序,除了按照新政等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外,还要依据我国侵权法及其司法解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为他人的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大改变:APP诚信契约时代到来了
契约在罗马法时代就被称为“法锁”,这是确立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准则,契约神圣一直是诚信社会的基石。
APP新政将APP经营者与平台之间的服务协议明确化,将“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公约”作为契约的主要构成部分。这是遏制以内部协议推卸责任的主要手段,这些协议不仅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根本,而且也是法治的宣言,是一种利用民事契约精神所反应出的诚信宣言。结合之前北京市网信办出台的APP自律公约精神来看,未来APP发展规制仍主要需要自律,契约与平台公约就是自律的基础,也是诚信的基石。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10
移动互联网, 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 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伴随着4G时代的来临, 移动智能终端价格门槛的不断降低,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全面爆发, 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正在来临。
二、移动互联网现状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 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 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2014年,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 成为拥有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截止2014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突破了8.5亿, 预计到2015年, 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规模将突破2万亿 (中研网数据)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都会发生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移动互联网对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
1、社交模式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交活动正变得越来越细分化, 易操作, 更加注重时效性、趣味性和互动性。PC互联网时期, 我们更多考虑的是降低社交成本, 对时效性有一定要求, 趣味性和交互性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硬件水平更多显得是自娱自乐。比如用手机QQ比发短信节约费用, 发E-mail比邮局来得更快, 上人人网或者QQ空间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比偶尔的朋友聚会夸夸其谈显得更有趣更具互动性。微信、微博为首的移动社交应用工具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社交行为。她们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基本上实现了时时对话;更强的趣味性:新闻、游戏、购物, 名人动态只要你能想到的都能在你的移动终端上展现;更强的互动性:随时随地分享你看到的, 感觉到的, 发生在你身边的一切并且能立即引起讨论和关注;更强的可操作性:语音识别系统让操作变得更简单。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商店的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400万个, 而根据艾媒咨询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中即时通讯和社交类占比63%,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 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都能在一部移动终端中记录并体现, 而如今大多数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2、消费行为的改变。
我们从一个钱包出门, 到一张银行卡出门, 再到一部手机出门, 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对我们日常消费行为的改变。在移动互联网下, 手机既是人们消费信息的来源, 也是人们消费行为的载体, 同时还是人们的支付渠道。从日常生活, 餐饮娱乐, 衣服鞋袜到家用电器甚至租房买房, 都可以用手机一站式解决。人们不必再通宵排队或者是守在电脑旁等着购买车船飞机票, 手机APP随时随地预定;出门不再担心打不到车, 打车软件帮你搞定;餐厅酒店KTV不用再苦苦排队, 各类团购应用软件随便挑;租房买房都不必现场看房了, 直接手机视频直播;交水费、电费、燃气费、医院挂号……移动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现金或者刷卡支付正在渐渐变少, 二维码扫码支付, 手机在线支付, 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等等移动付费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普及, 甚至发红包都用手机了, 2015年微信和支付宝的红包大战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行为习惯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1、信息来源及传播渠道大众化、专业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的成为了一个信息接收点,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发生点。新媒体的崛起和自媒体的发展, 使得人们如今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 信息获取正越来越大众化。伴随着信息大众化而来的是各类信息的专业化, 信息发布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 越发注重在某一个领域的精耕细作, 这些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医疗、教育、政治时事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不用再为了信息来源渠道或者信息分门别类而苦恼。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人们发出自己声音的成本变得更低廉, 更便捷, 更具时效性。在获取这些好处的同时, 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信息大众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类虚假信息, 不实报道, 网络诈骗也是层出不穷。如何规范网络信息文明化, 合法化, 也是当今政府及社会各阶层不得不面临的重大课题。
2、商业模式的变革。
从以前的C2C、B2C到如今的O2O, 微商, 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经济甚至是互联网经济本身的冲击是巨大的。各互联网经济大佬们为抢占手机屏幕, 争夺支付终端, 手段频出, 各种对抗在2015年的红包大战中汇成一曲高潮。
移动互联网对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带了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 关于这种变革至今业界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 也没有一家企业做出了成功的模板,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笔者认为无论何种变革都不能脱离消费者行为习惯, 在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巨大商机的同时, 仍然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 人才是一切变革的根本。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 人们的行为习惯被迅速改变, 这种改变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而迅速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社交模式。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 探讨了这类改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基因破译将带来哪些改变 篇11
“炎黄计划”主要分三步:去年10月完成的“炎黄一号”黄种人基因组序列图谱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炎黄99”计划。旨在进行99个人类个体基因组测序及多态性比较,构建黄种人的医学遗传多态性图谱。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疾病研究等医学和健康相关的应用研究。
尴尬的测试结果:2005年,DNA研究的开拓者詹姆斯·沃森同意由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为自己绘制完整的基因组图谱。正式测序是在2007年3月。在此之前的两年时间,454生命科学公司提取了沃森血样,逐个识别沃森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总共用了67天时间为这些碱基对排序。从而绘制了沃森的基因组图谱。
沃森曾公开表示。非洲人的智力低于白种人。观点一经公布。就遭到世人的质疑。而最为尴尬的还是后来沃森个人基因组所透露的信息。
冰岛的一家解码基因公司对开放于网站的沃森的个人基因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后发现,沃森的DNA图谱中含有黑人的基因,其基因组中的黑人基因数量是欧洲白人平均水平的16倍(多数欧洲后裔只携带不到1%的黑人基因)。据此,解码基因公司的研究人员说,沃森的曾祖父母或外曾祖父母中可能有非洲人。
尽管对沃森个人基因组的研究结果会有相当多的解读,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即人类不论种族,其基因是相互渗透的;即使有差异,但从基因层面来说也是比较小的。
看基因的“脸色”生活 美国塞莱拉遗传公司的创始人、现年60岁的文特尔的基因组则体现了个人健康与遗传关系的特点。他的父亲59岁时就死于心脏病突发。文特尔的基;因组显示。他患心脏病的概率大于一般人,因此最好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早餐食品。所以,在他的早餐食谱中只有一碗麦片和一杯加了少许红糖的脱脂牛奶,以减小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当然,文特尔的基因也给予了他安心享受蔓味的权利,比如他在晚上可以放心享用牛排大餐,因为他所拥有的一个基因大大减少了他感染疯牛痛的风险。DNA分析还为他的蓝眼睛找到了决定性依据,那是一个名为0CA2的基因。不幸的是,文特尔的CFH基因发生了变异。这让他因老年性黄斑痛变而失明的风险增加了4倍。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一研究成果距离具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有10年时间。今后,当一个人具有遗传上的某种潜在疾病时,可以通过检测自己的基因组。找到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即患病的根源,如心脏病或癌症。医护人员可以针对受测者的遗传状况,制定一份包括饮食、锻炼和药物等多方面内容的疾病防治计划。这样,就可以使有潜在疾病的人健康地活到75岁以上。
改造带来的改变 篇12
无人值守商店解决方案由一家来自意大利供应商Datalogic得利捷提供。这个解决方案在刚进入中国时,曾经遭遇“水土不服”,而如今亟待变革的零售业开始拥抱数据化解决方案了。
那么,这会是2016年实体零售店的新趋势吗?
无人值守店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服务场景,除去酷炫的外设,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线下顾客大数据的搜集化为无形。在中国,大数据在零售领域的运用,电商功不可没。但实际上,在电商产业爆发前,沃尔玛“啤酒+尿布”的经验、塔吉特给19岁少女推送婴儿尿布的案例早已开创了大数据在零售领域应用的先河,但,那时的背景是PC机从流行到横行,搜集数据的方式略显费劲。
沃尔玛推算线下消费者行为的方式的传统方式是统计购物小票。周五,有足够多的成年男性去买啤酒时顺带拿一袋尿不湿,沃尔玛的工作人员便是从这些千千万万的数据中找到商品的关联性,而且,自从有了啤酒加尿布的经典案例后,沃尔玛便鲜有类似案例曝出。
而塔吉特这家大卖场数据搜集方式也不容易,先是通过“迎婴聚会”的线下活动,以登记表的形式对在册的、怀孕两周的女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这些模型非常实用,例如通过追踪,塔吉特发现,许多孕妇在发现怀孕后,会购买大包装无香味的护手装,到第20周,便购买补充钙镁锌铁这样的保健品。数据模型推算出某个时间段孕期妇女需要的商品便进行DM投放。
这样的案例在早年已经传播至中国,但国内的实体零售似乎没有太重视这些案例的价值,到今大才重新发现甚至回过头去向国内的电商学习大数据的技巧,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过去的市场供小于求,生意好做,运作粗放。
二是电商的冲击让实体零售重新认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零售界经过数次探索,发现全渠道是未来零售的趋势,而大数据又是全渠道的基础。
三是线上零售不仅分流了线下零售的消费者,而且还在短短几年内培养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习惯的消费群体,与电商的冲击相比,线下零售最害怕的还是面对新消费习惯的适应。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国内零售业如果照搬沃尔玛和塔吉特的大数据方法,不仅水土不服,而且还有成本困惑,沃尔玛在早期架设卫星锅去做连锁店面的同步数据工作,而塔吉特几乎是在用数学的方式去做数据挖掘工作。到2015年,中国零售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出来,大致分为几种思路:
万达飞凡的思路
通过为被合作零售卖场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通畅的移动商用环境,这就好比修建一条信息高速路,便于其汇聚从停车、到到店消费、店内导购、再到排队吃饭、看电影等场景应用。
飞凡还做大会员体系,传统的方式是LV与PRADA分属两家的会员,飞凡不仅要将这种条块分割的品牌会员体系统一到一个会员卡上,而且还整合其他行业例如机票、电影院会员、餐饮会员等各个领域都整合在一张卡上,一个消费者用一个账号就能够管理和累积积分。
这种做法类似于支付宝与传统银行,传统银行的账号体系是“垂直型”,而支付宝为“水平型”,可别小看这种体系的细微改变,水平型账号体系更适应信息社会的时间碎片化、内容碎片化、选择碎片化的消费者,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目前,大会员体系实施起来的难度在于如何激励更多的商家和行业加入到其中,一旦大账号体系成功了,其背后的各种数据又将能催生出新的商业价值,就像马云说阿里做电商是为了获取制造业的数据,消费者的数据,做物流也是为了得到物流领域的数据。互联网玩到底,终极目标也是直至数据而去。
无人值守商店解决方案
无人值守商店在欧美是零售很常见的形态。不过,当这家意大利解决方案商Datalogic(得利捷)来到中国推行“无人值守店”,却吃了不少“闭门羹”。
“自去年开始,我们才发现许多零售企业,尤其是超市忽然变得友好起来,”得利捷中国的CEO章大胜告诉钛媒体。
无人值守商店的解决方案是智能硬件+数据上传云端+数据后期分析的方式,像前文出现的消费者甲进到福州永辉超市就得到推送洗衣服消息的方式便是得利捷的“功劳”。
这种方式首先需要超市会员卡,每当消费者进店便开始自助扫描会员卡,然后每取一样商品,都可以在手持终端上扫描,这样做的形式有将收银端前移的进步意义,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后台则是对于某个会员消费情况的掌握,以及从总体实时推算每日最受欢迎的货品,供超市方补货提供数据依据。
无人值守商店的方式目前需要连锁企业前期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设备,Datalogic得利捷在做的是数据服务上硬件的附加值,同时,由于消费者自助方式的引入,会减少超市工作人员的数量,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在逐年上升的,这也许是它在搜集大数据之外的另一层意义。
2016年1月,得利捷发出公告称,它在2015年全球的销售额达到5亿3千万,其中有10%来自中国市场。
得利捷大中华区CEO章大胜告诉钛媒体记者,2015年得利捷在零售领域获得了逆势增长。得利捷从2013年起就开始在思考中国零售业界的问题,先后提出零售业的供应链效率问题、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直至无人值守商店的推出,都给困惑中的中国零售商提供了一种转型思路。目前,很多连锁超市也是在积极“试错”,但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所以最后都成了合作伙伴。
如今,得利捷总部已经决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中国零售业的转型正在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第三方支付工具走到线下
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聚焦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这两家巨型互联网企业今年频繁将支付工具渗入线下,也给实体零售带去了便捷的顾客行为数据搜集。
微信支付的总经理耿志军说:“每一次支付都是一次沟通,一次起点,一个数字化顾客的开始。”这个在腾讯内部只有100多个人的团队现在把微信支付的线下视为一个连接器,支付在几秒内就完成,但“之前与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耿志军梳理了传统零售电商化的三条路径:“一条是自己搭建平台;第二条是入驻大电商平台;第三条是用互联网的方式与线下实体的商业逻辑进行叠加,打造智慧零售服务体系。根据微信支付的监测,一单支付收银能在几秒钟内完成,背后是一个账号体系,支付让用户关注企业公众号,而一个企业公众号就等同于一个APP,得到的用户“最低也是企业的潜在用户”。
传统零售的支付行为,收银结束后,这个顾客就与卖场没有太多关系,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一次支付意味着企业得到一个数字化用户,这个顾客的性别、地理位置、个人购物习惯等都在微信后台有所累积,这也为企业累积了精准营销的账户。“从微信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做三件事:账号、流量,做用户的事;服务和社交做沟通的事;支付和数据是在做交易的事。”耿志军这样总结。
2016年的实体零售店或将发生改变,因为以上三种线下大数据的搜集方案都是零售行业愿意去尝试的。
至少,从成本上来看,有些方案不仅没有增加实体零售的负担,反而会得到某些补贴,例如第三方支付工具走到线下,采取的是微信、支付宝补贴消费者的方式吸引用户到店消费;Datalogic得利捷的方式可以让传统零售自我转型少交“学费”,将欧美的成熟解决方案拿来就用,还有可能为实体零售减少人工成本。
【改造带来的改变】推荐阅读:
系列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四)——机组改造带来的问题和安全隐患09-29
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小学作文11-20
危机带来的教训05-15
廉价带来的希望05-25
等待带来的惊喜05-25
错误带来的商机06-10
课改带来的春风06-18
网络带来的烦恼06-23
支持带来的烦恼09-05
李白带来的感动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