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精选12篇)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1
原标题: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 受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质量的提高、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2013年, 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 进口煤也步步紧逼, 国内煤炭企业在内外双层夹击下, 一时“兵败如山倒”。同时, 2013年, 雾霾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雾霾形成的原因, 除了汽车尾气和天气之外, 燃煤备受指责。2014年, 煤炭市场供应过剩情况有增无减, 煤炭价格也难以回升。正基于此, 煤炭行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向内部要效益成为煤炭企业的首要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 它通过业务、信息、资金的整合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因此, 建立适合煤炭企业特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是完善煤炭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最佳方法。
一、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笔者所在冀中能源葛泉矿自2013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许多问题, 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受到了阻碍, 很难发挥全面预算的真正作用。
1、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得到全员的重视。
在煤炭企业, 部分部门“只抓安全生产, 其他事情不管”, 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全面”。这些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混为一谈, 认为预算是财务上的事情, 与其他部门无关。还有一些把预算就当作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的作用只是控制企业各部门的费用支出, 并不知道预算管理其实是一种综合管理。片面的认识影响了全面预算的实施, 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涉及企业各个方面, 不仅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还包括预算控制、分析和考评等活动, 才能使得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之中。
2、预算编制缺乏调研。
葛泉矿是冀中能源下属矿井之一, 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并不完整, 仅仅包括生产规模、各项费用等, 预算的编制主要针对完成总公司分配任务指标, 更多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编制预算, 而不是在充分调研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准确的预算标准, 预算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从而影响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 忽略了长期发展战略, 只注重眼前的经营活动, 导致各个时期编制的预算很难衔接。编制预算时, 没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未来变动的因素, 只是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或是主观地估计预算数, 甚至照搬以前预算期的预算数作为本期预算数, 与市场动态脱节, 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目的。
3、预算调整不严肃。
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求预算编制具有刚性, 只要预算编制完成后就要执行, 不得任意变动。但实际上, 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动的,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改, 才能使预算尽可能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于确有必要进行调整的预算, 应当及时修订。但在实际情况中, 部分部门以各种各样的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资源投入的理由, 提出各种改变预算计划的要求, 在缺乏严格的调整方案审议过程的基础上, 仅仅根据领导批复即办理预算外资源投入, 不但严重违反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批准程序, 且严重损害预算的严肃性, 这样使得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两张皮, 最终必将损害预算的效果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4、预算执行和考核不力。
煤炭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预算执行更加重要, 企业的领导者虽然是预算推行者, 但在实际执行预算时往往会打破原定的预算计划, 根据他自己的意愿对预算进行调整, 导致预算成了领导说了算的局面, 使得预算没有实际意义。再者, 职能部门也考虑自身的利益, 对预算进行调整, 降低预算控制力度, 导致预算不能彻底执行。在煤炭企业, 安全是重中之重, 当预算项目和安全发生冲突时, 肯定会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却出现一些情况是把不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的预算项目都归于是由于保证安全生产, 这样就用安全生产来掩盖了预算考核的准确性。目前还普遍存在预算考核不当的现象, 考核的随意性很强, 对预算结果的评价不准确, 不能充分发挥预算考核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全员重视预算管理, 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层次多、范围广、过程长、指标繁琐、关系复杂、管理困难等特点, 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应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是所有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和实施者, 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 要通过宣传改变那种认为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的现状, 强调每位员工既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主体, 也是预算管理的客体, 对预算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关系着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这就决定了企业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应该对人更加尊重, 努力地发挥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中。
2、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充分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法, 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积极性。首先在车间、区队层面设置预算核算岗位,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预算员, 使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深入基层, 使预算管理工作落到每位员工身上;其次, 改变目前由财务部门代编的预算编制方法, 指导基层车间、区队编制本单位的预算。通过这些基层区队预算员, 应充分调研和掌握企业的历史数据, 是预算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和分析历史数据, 剔除历史数据中的偶然因素, 并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动态, 确定预算标准。这样预算的数据才更具有实际意义;最后, 根据业务性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需要总量控制的预算业务, 可以尽量简化, 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需要重点控制的预算业务, 要采用详细的预算编制方法, 如建立数量金额式的预算表格, 使预算项目尽可能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实际结合, 发挥预算指标指导业务活动的作用。
3、健全、规范预算调整审批制度。
首先, 为规范预算调整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企业充分发挥三级预算管理机构的作用, 细化预算调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明确预算调整和预算下达、执行的程序;其次, 还应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减少预算调整的发生, 应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应严格遵照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规范进行。再者, 预算的调整一定要与业务相联系, 根据预算业务的发生投入相应的资源, 有业务有预算, 没有业务即使有预算也不能发生。审核各部门预算调整申请计划时, 要求提交支出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不合理, 即使企业尚余很多预算仍然不予批准;最后, 将增加的预算纳入预算总额进行管理、核算和比较, 不能拿安全生产做幌子, 严禁越权审批和在预算外增加资源投入情况。只有采取这样的预算调整控制, 才能真正杜绝预算调整管理的混乱局面, 从源头上遏制浪费预算资源情况的发生。
4、强化全面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
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煤炭企业要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对生产、销售、预算管理、财务等信息管理软件进行集成, 形成一个信息平台, 在这一信息平台上能够自动的跟踪、分析全面预算执行情况, 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一旦达到预设的临界预算值就进行自动预警, 以此保障预算执行落到实处。同时, 加强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包括信息部门与各预算执行主体之间、存在业务关系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信息的交流推动预算执行的落实。
严格执行预算考核奖惩制度,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和严格的奖惩, 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预算考核是以各级预算执行主体为考评对象, 以预算目标为考评标准, 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比较, 据以评价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 并予以相应的奖惩, 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考核制度执行过程中, 对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以及奖惩制度应该综合考虑到出现差异的原因, 分析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还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只有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才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 煤炭企业由于自身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 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充分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 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企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宁, 张文根, 王建.煤炭企业集团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之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 2013.4.
[2]刘育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索[J].财会月刊, 2007.4.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2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炭安全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规范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3%,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产煤每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5年五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5670、5791、6434、6027、5986人;2005年1-5月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23起,2006年为4746人,2007年为3786人。因煤矿安全事故受伤人数更多。
特别是震惊中外的辽宁孙家湾和山西朔州矿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带来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
问题:一 科技水平低、装备落后二 地质条件不好 三 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不完善 四 煤矿工作人员安全知识不足 五 思想观念不正确
一科技水平低、装备落后、地质条件不好
中国煤炭行业长期以来都是粗放发展的高危行业,科技水平较低、装备落后。造成矿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瓦斯。实际上,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美国的高透气性煤矿中都是先抽取瓦斯再采煤,既能将瓦斯作为能源利用,同时保证了采煤的安全性。但在我国,低透气性的煤层使得瓦斯提前抽出成为难题。
最近几年,国家对煤炭行业采取了加大整合的措施,这使得百万吨死亡率大大降低。不过,管理手段虽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煤矿不是搞不好,关键是很多企业在重大科学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产能。” 目前,“好采”的煤矿仅有神东、兖州、六安等有限的几处,只占全国1/3的产能。即使国家加强整合,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煤和瓦斯突出等基础科学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应该认识到,当前煤矿的事故解决之策首先应该问科研人员。”“管理虽然很重要,但如果事故频发就说明根本原因是科技水平不够。”而我国,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企业化之后,就一直缺少专门的科研机构研究瓦斯、冲击地压等基础科学问题。,煤炭部撤销之后,我国缺少一个顶层设计的部门来整体考虑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解决巨大的煤炭产量面临的技术难题。
以科学产能为基准提高门槛
科学产能是指装备、技术、人才、资源的总和。而长期以来是有资源就有产能。迫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行业进入的门槛没有限制。实际是只有资源,但另外三者都很欠缺。目前,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咨询研究课题组采纳了“科学产能”的提法,在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等条件下认为,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科学产能不宜超过30亿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谈到煤炭科学产能时指出,地方必须牺牲目前的GDP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煤炭的科学产能。
我国煤炭企业最应该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利益,如果追求经济利益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衡量一个企业的标准也不应该是赚多少钱,而是事故少、环境友好、安全标准高、科学开采。
针对于目前中国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以及某些地方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国家更应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建立相关的科研机构,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淮南煤矿是我国有名的“老大难”煤矿,地质条件特别恶劣,开采难度很大。而近几年,淮南煤矿却摸索出一条世界水准的“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淮南标准”。作为这套技术的科研带头人,袁亮介绍道,这套技术的巧妙之处在于泄压后,地应力释放,透气性增加,可以在采煤的同时抽出高浓度瓦斯直接利用。这就是一个利用科技减低事故发生率的很好的例子,可见科技水平的重要性。
二 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不完善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
2)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3)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赔偿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4)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5)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超能生产是祸首,从目前情况来看,安全投入普遍不足,一些个体煤矿连起码的安全装备都没有,基本上不具备开采条件。在一些年产量不足10万吨的煤矿,吨煤生产成本大约12元,其中矿工每人每吨的工资成本为3至4元,根本没有什么安全投入。
同时,由于煤炭开采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行业,必须从安全技术手段上和管理水平上加以提高。现在不单是小煤窑,大型企业集团也事故频发,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本来设计年产300万吨的矿井,却年产600万到700万吨,这怎么能不出现问题呢?”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专业人士特别指出了目前煤炭行业超能力生产所造成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目前煤炭价格比两年前大幅上扬,受行情看好与高额利润刺激,煤炭行业超设计能力生产与频繁“扩能改造”现象成风,许多煤矿纷纷挑战生产能力的“极限”,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加速煤炭资源枯竭,更成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祸首”。通过数字可以看出,全国27个产煤省区中,有20个省区超产,其中19个省区超产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50%措施: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1)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定出安全级别,政府部门进行核查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给予定级,发放安全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还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已评定级别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确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并决定是否降低或取消安全许可证。煤炭企业为了取得安全许可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安全级别,就会按照评价指
标的要求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仪表的投入,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基础,即“硬件基础”。
2)强制煤炭企业进行商业保险,并实行浮动费率制
政府以强制性政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根据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级别,采取浮动费率的形式收取保险费,作为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安全级别高的企业,保险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保险费率高;通过研究商业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保险费率对煤炭企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3)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
煤炭行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国家所赋予法律效力的政策,成立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所有煤炭企业要按一定的标准提取安全基金,交给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形成同业工伤保险基金。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有权对政府提出重新评价煤炭企业级别的建议,有权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予以强制性停产,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和确定煤炭企业的赔偿标准和监督执行赔偿;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实际上通过基金的运用不断地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进行着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
4)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并通过与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商业保险公司、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的良性互动机制,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最优化目标,最终通过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5)提高事故死亡赔偿标准,改变我国能源结构
山西省推出了煤炭事故死亡矿工赔偿金不得低于20万元的新标准。由政府强制规定一个较高的最低死亡补偿标准,并确保死难者亲属拥有向煤矿企业索取更高补偿的权利,不失为一条遏制矿难的有效途径。
像这样对于改变煤炭行业事故高发的举措,建立安全生产的法规、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从业者准入资质、提高赔偿标准、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等都是必要的。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核能比例占到总能源消耗比重的30%,如果我国能够将核能发电比例提高到20%至30%,一年至少可以节约几亿吨煤,这样能源压力就可以大大减轻。从大局上考虑,我国应该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去年我国的煤炭产量是19亿多吨,而且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递增,在完全改变这种能源结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尽快发展核电,此外在风能、水能方面也应该加快发展。
煤炭行业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这也正是目前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本意!
三煤矿工作人员安全知识不足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煤矿井下采掘一线80%以上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较差的现象,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当他们安全意识淡漠,不掌握安全技能、不重视保护自己的时候,矿主和高管人员要切实加强下井矿工的培训工作,要切实抓好上岗前教育,要安排相应的时间和课程,让他们真正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切匆图形式,走过场,培训合格后才能让他们上岗下井。千万不能为了赶进度,抢任务,多挣钱,从劳务市场找来壮劳力就让他们下井。
四 思想观念不正确
在煤炭行业,存在着两种奇怪的思想。一种思想是“死人是正常的”,煤矿事故频发使很多人对煤矿能否长治久安产生了怀疑,那个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一度被戏称为死亡指标。一种思想是“事故是别人的事”,很多职工怀有侥幸心理,挣钱不要命,忽视自身安全,认为抓安全事不关己,这种安全主体错位的现象在煤炭行业普遍存在。
对此,南屯煤矿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煤矿虽是高危行业,但只要措施得力,煤矿不发生事故是完全可能的;煤矿抓安全必须树立信心、高位定标,不是少死人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能死人。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4-2
0 引言
政工工作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开展日常经济活动的思想保障。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煤炭企业面对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设备、资金等硬件的支持,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政工工作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对煤炭企业来讲,要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加强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政工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不断贯彻的方针,提供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保证企业政治思想的先进性,能够保证企业始终坚定党的指导方向。通过在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对企业政工工作开展研究,能够充分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完善方针对策,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当前大部分的煤炭企业员工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情况,对政工工作的认识程度还存在片面性,不能够对政工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政工工作思想认识存在缺陷使得政工工作的效率不高,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煤炭企业中的部分人员不能很好地开展政工工作,对政工工作的质量不能很好地保证,对企业的政工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煤炭企业在调整机构的过程中,合并和压缩了当前的政工机构,使政工人员数量减少,存在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的现象,不利于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队伍缺乏稳定性
当前煤炭企业存在重视技术人员,轻视党务管理人员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更加重视生产,过于轻视政工工作。在薪酬安排上也更加偏向于技术人员,使得政工人员的薪资待遇同技术人员相比较低,这样就给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使得政工队伍的稳定性不够,人员流动较大。还有就是,煤炭企业把企业的生产效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忽视政工工作,使得政工工作的效能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大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2.3 政工人员素质低下
政工工作要求政工人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强、综合素养高,要求政工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政策性。当前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匮乏、政治素养低的情况,对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前煤炭企业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同时领导又没有重视起来,使得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的较为艰难,影响了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良好开展。
3 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3.1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
首先,对政工工作队伍结构的优化要从专业结构这一角度进行科学配置,通过根据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专业性、知识性以及政策性,能够打造一个促进企业发展的专业化团队,通过配置政工工作队伍结构,将煤炭企业政工工作队伍打造成能够实现管理高效性、工作准确性的专业化团队。
其次,对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的结构优化要从年龄上进行,煤炭企业政工团队应该全力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行事作风严谨的青年员工进行定向培养和教育培训,通过培养青年干部有效地将煤炭企业政工工作队伍进行优化,促进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合理开展。
3.2 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了市场的激烈竞争,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是异常的激烈。因此作为煤炭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快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员工能够始终跟着企业的发展规划向前迈进。作为煤炭企业应该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对企业员工采取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措施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把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企业发展。
3.3 加强政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面对新时期煤炭企业政工工作,要提高政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通过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教育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更好地投入到煤炭企业工作中。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政工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班来不断强化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培训工作中,要求对企业员工开展马列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要的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还有就是,通过开展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政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促进政工队伍的建设。再就是,通过安排企业领导与企业的政工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引进先进的政工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吸取新的管理经验来提高政工工作,通过更新管理方式来不断地提高企业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去完善企业的政工队伍建设工作,促进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持续进步。对于煤炭企业政工工作来讲,通过加强政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3.4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同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生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对政工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将企业政工工作同实际的生产工作紧密结合,将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积极地开展政工工作,为企业树立正确的思想标杆,扫清员工思想上的障碍,让那个员工能够以坚定的信念去进行企业的工作。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构建起企业和员工思想上的桥梁,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与时俱进。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等功能,利用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实现大政方针以及各项政策的宣传、传达,使企业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与竞争实力。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政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时会存在一些多多少少的问题,影响到政工工作的良好开展,不利于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的良好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几点优化措施来改善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主要有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等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完善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蔡建栋.浅析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4:108.
[2] 陈宏.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236+239.
[3] 苗雄伟.提升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8:35+39.
[4] 王丹.浅议新时期煤矿政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青年时代,2015(18):96-96.
[5] 石英格.浅议新时期煤矿政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9):100-100.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煤炭销售,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 我国煤炭需求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但我国煤炭企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煤炭行业异常严峻, 煤炭价格和煤炭企业股票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存在原煤库存增加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加之国外低价煤炭的大量涌入, 给国内煤炭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煤炭企业只有认清形势, 并在保证煤炭生产和努力打造优质品牌的基础上, 全方位做好煤炭销售方面的工作, 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自身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煤炭价格影响因素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煤炭价格呈现上下不规律波动状态, 但与一般商品医院, 煤炭价格由其本身价值决定, 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整体上看, 煤炭价格影响因素主要有: (1) 供求关系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增大、运输能力不足等因素, 使得煤炭供不应求时, 煤炭价格上涨;当煤炭需求量减少, 国外煤炭大量涌入, 供过于求时, 煤炭价格下降。 (2) 煤炭生产成本的影响。一定的情况下, 煤炭生产成本越高, 其销售价格也就越高, 反之, 煤炭生产成本下降, 其销售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3) 煤炭运输费用的影响。煤炭销售过程中, 涉及运输费用问题, 这也是影响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运输方式, 其运输速度、效率、价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如公路运输速度快、效率高, 但由于我国对超载运输的查处力度大, 造成了煤炭运力不足, 因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煤炭价格也随之增加。 (4) 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为确保能源合理配置, 确保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国家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了出台政策、价格补贴、限购保护等宏观调控手段, 对煤炭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2. 煤炭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目前, 我国经济逐渐回暖, 煤炭价格有了较明显的回升趋势, 加之国家对能源行业的全新调整, 煤炭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都刺激了煤炭产量的大量增加。但就我国当前形势上看, 我国煤炭行业销售, 渠道较为单一, 长期以“生产商——中介商——消费者”及“生产商——消费者”模式为主。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 而且利益双方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 从而增加了管理难度, 在煤炭销售实际中产生利益关系的相互交叉, 关联交易等,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 由于突然大幅度增加的煤炭产量和不断减少煤炭需求量对比鲜明, 煤炭库存不断累积, 大大增加了销售的压力, 这使得煤炭出口成为必然。但我国煤炭企业品牌意识不高, 国际竞争实力有待提高, 如何转变销售观念, 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当今煤炭销售的全新出路。
2.2 煤炭销售信息化程度偏低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 煤炭销售房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 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普及, 煤炭销售面临全新机遇。但从目前情况上看, 我国煤炭企业未能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对市场最新动态掌握度不足, 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与市场不相适应。虽然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 尤其在煤炭销售环节, 传统的销售理念不仅影响到煤炭销售效益, 而且阻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煤炭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2.3 缺乏高素质销售人才
与一般商品不同, 煤炭销售需要集专业性与业务性为一体的高素质销售人才, 且须对市场环境变化及价格波动有一定的了解。目前, 国内专业煤炭销售人员较为缺乏, 加之行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销售人员后备军不足, 销售技能主要依赖经验传递。同时, 煤炭销售人员的市场意识不高,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 较难根据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的变化情况对销售策略做出判断和调整。这直接影响到煤炭实际销售业绩, 也不利于国外市场的开拓, 对煤炭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作用。
3. 煤炭销售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创新销售观念, 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煤炭依然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资源, 短期内, 我国“富煤缺油”的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 因而煤炭销售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创新销售观念, 确保煤炭销售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进行。同时, 煤炭企业应在坚持市场导向基础上, 充分掌握政策环境变化情况, 并对产业结构作出调整, 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为销售渠道的拓宽奠定坚实基础。此外,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煤炭出口大国, 煤炭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打开国际市场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当前煤炭资源打造独有品牌, 并积极获取政府的政策扶持, 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促进煤炭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2 利用先进技术, 不断创新销售方式
信息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普及, 为煤炭销售及煤炭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煤炭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 丰富销售渠道, 为煤炭销售工作服务, 全面提高市场份额, 从而在销售上获得全新的突破。同时, 煤炭企业还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 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扩大的盲目性, 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回去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除此之外, 煤炭企业还应加大信息化建设, 及时捕捉市场信息, 以最新的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动态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促进煤炭销售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煤炭企业只有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支撑, 收集、分析、综合国内市场的变化, 并充分掌握国家关于煤炭销售的宏观调整政策, 以此调整销售计划, 从而切实提高煤炭销售业绩, 实现质的突破。
3.3 加强销售人才队伍建设
煤炭企业应加强对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重视, 充分重视销售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销售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彻底转变传统以经验为主的销售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 煤炭企业还应积极引进思想观念新、业务水平高, 知识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销售人才, 充实销售人才队伍, 确保煤炭销售工作的高效进行。此外, 还应不断完善业绩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不断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煤炭“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小结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 同时也是煤炭消耗大国, 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煤炭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经验,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煤炭销售价格始终处于不规律上下波动状态, 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 煤炭企业须转变经营理念, 在提高煤炭产品质量的同时, 以销定产, 加大市场氛围, 以正确的营销理念确保煤炭销售的顺利进行,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谢先伟.基于ASP.NET-AJAX架构的煤炭销售系统设计方案[J].煤炭技术, 2011, 30 (10) :279-280
[2]梁栋.煤炭销售企业和煤矿信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15) :24
[3]邱占芝, 巨贝贝.网络化煤炭销售决策专家系统关键技术[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3 (4) :97-101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5
李瑞军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市内地方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煤炭企业总体情况
(一)资产负债概况。我市自2005年开始,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对矿井进行整合重组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地方煤矿277对(不含19个复采改造单元)。从税务、金融部门提供的情况看,截止2011年10月,企业总资产4,518,803.21万元,总负债2,505,775.22万元,所有者权益2,012,027.99万元;企业账面赢利374,186.65万元,账面亏损69,292.61万元;企业在各大银行存款数为213,497.22万元,贷款总额875,109.72万元。
(二)建设生产情况。277对煤矿总生产建设总规模为6,189万吨/年。具体情况见下表:
截止2011年10月,全市原煤产量累计4,494.97万吨,同比下降5.99%。地方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288.9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69.36%,同比下降14.51%。洗精煤产量完成731.0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73.10%,同比下降24.16%。焦炭产量完成237.2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65.91%,同比下降20.10%。截止2011年11月20日,全市六证齐全矿井57对,产能573万吨,年前预计能建成进入试运转煤矿96个,新增产能2106万吨,2012年,预计建成进入试运转煤矿19个,增加产能690万吨,届时,全市煤炭产量将达到 6700万吨以上。数据表明,当前煤炭企业依然具备一定的投资实力,而且扩大投资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随着整合技改工作的跟进和市场前景看好,全市地方煤炭产能将逐年上升,效益、安全都将日益好转。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停产、整合、技改等使煤炭产品产量同比下降;煤矿大多都有银行贷款,一些煤矿存在民间借贷;多种原因特别是政策因素导致业主投资等待观望的态度明显,部分煤矿进退维谷,有的已选择向外地投资。
二、影响煤炭企业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调整变化过快。2005年开始的第一轮整合拟将全市矿井从543对整合为289对; 2011年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47号),要求六盘水在2013年底达到兼并重组的企业集团为42个,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200万吨/年。后又提出将全省企业集团总数减少到50个,企业集团规模从原来的200万吨/年提高到500万吨/年,并且集团数量指标不分配到各地(州、市)。下一步国家和省提出的政策措施还会有什么变
化难以预料。仅6年时间煤矿就经历了4次政策调整,从开始的关闭整合小煤矿到后来的建设煤炭企业集团,煤矿都面临关闭、整合、重组的可能和选择,盈亏分析和利弊权衡企业都难以进行,是去是留部分企业只能等待观望。
(二)业主反映有的政策执行难度大。一是部分矿井难以实现集团化改造。部份地方煤矿所处资源块段地质构造复杂或在国有大矿的边角块段,整合和兼并重组做大难度较大;二是正在建设矿井停建损失大。一些矿井按原政策正在建设,新政策要求停建使煤矿投资难以收回,如2011年6月10日,黔府办发电〔2011〕15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六盘水市煤矿生产建设关停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市30处规模9万吨/年及91处规模15万吨/年的在建煤矿一律停止建设,对规模21万吨/年及以上建设矿井,9万吨/年及以上联合试运转和生产矿井必须在2011年底前进入集团化改造;三是电煤任务过重,自省以下层层分解任务,有的煤矿严重超设计能力承担电煤任务,正在建设矿井与正常生产矿井一样按井型承担电煤任务指标,同时,完成电煤任务的矿井,有的也没有拿到及时足额的电煤款;四是矿权重叠和政策变更产生了一些遗留问题。如盘县的31对地方煤矿与国有大矿矿权重叠的问题久拖不决,政策变更使一些原来合法煤矿因证照不能及时延期和变更而成为不合法煤矿,致使煤矿长期处于停产停建状态,管理人员大量流失,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企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以500元/吨和850元/吨的煤炭销售价大概匡算煤炭企业的吨煤成本(不同区县略有差异)。见下表:
其总成本为不出境470.65元、597.47元,出境673.35元、800.17元(出境煤炭每吨再次征收202.7元原煤规费),而当前原煤市场价也就700—1000元/吨左右,但供给符合电厂煤质标准的煤价一般都在500元/吨以下,且电厂还以自己的质检标准先压质再压价。据测算,煤矿每向电厂供应一吨电煤,如果按市场价算,盘县一吨煤损失约在300元至500元左右(出境和不出境);钟山区一吨煤损失约在275元左右。税费负担过重、利润空间过小,使个别企业面临停产,此外,一些企业因为电煤导致的“封关”政策,使外部原有市场逐渐丢失。
(四)审批和办理证照难度较大。企业的每一次升级扩能,都要进行新一轮近12项的证照手续审批,加之手续的办理涉及较多相关部门,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在省,各种设计及评审等费用过高等因素,致使各项证照的办理程序多,耗时长,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合法手续。省有关部门审批权限不明确,相互之间互为前置条件,推诿扯皮,煤矿业主反响较大。
(五)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过大。一是因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煤矿事故人均死亡赔偿一般要在20万元以上,较大事故业主还要被问责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一起事故可能导致全行业停产整改,一停产整改就没有产量没有收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让很多业主反响较大;三是煤炭监管“责、权、利”不匹配,对煤炭行业监管人员强调责任多,政治待遇过低,各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和市级煤炭部门,一方面部份领导职位长期空缺,另一方面,技术干部和管理班干部多年不曾有提拔,影响了行业监管队伍的稳定性,监管职能容易出现缺位、越位等现象。
(六)投资环境、部门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为:公路、供电、土地等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跟不上煤矿生产建设需要;煤矿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民间借贷;工农纠纷、地质灾害纠纷等矛盾时有发生。此外,检查过多过滥、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和业主的投资热情。
三、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请求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策调整变化过快的问题。建议省高度重视、正确面对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进行充分调研,结合各地区、各煤矿的资源储量、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在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我省的煤炭产业实施意见,并注重保持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关闭、整合、重组等重大政策要具体明确并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兼并重组政策,同时要结合煤矿建设和生产的规律性,允许一些特殊矿井有一定过渡期限。二是对电煤、证照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煤炭生产建设和整合重组的有关问题。三是尽可能向国家反映调整我省上网电价定价问题,使电煤供应市场化,逐步建立完善的煤电供应机制和电煤供应管理体系。
(二)着重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1、一是在总结完善市级以往煤炭产业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市的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针对全市煤炭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抓紧出台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推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建议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建立我市招商、安商服务考评办法。完善出台一个由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点包保、帮扶(或挂任名誉顾问等),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一年一考评,畅通企业与部门的联系沟通渠道,实实在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文件。
2、开展一次专项活动。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三访”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风清气正干部队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决定》的要求,针对煤炭行业开展一次服务煤矿业主专项活动,宣讲和宣传各级煤炭产业政策以消除企业疑虑,同时以实际行动协调解决煤矿业主反映强烈的电煤供应、负担过重、审批繁琐、工农纠纷、融资困难等问题,全力打造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
3、启动煤炭企业转产发展规划和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发展规划,作好有关转产和发展接替产业的战略安排。及时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对转型投资的煤炭企业予以重点保护性扶持。优先发展一批以煤炭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转产发展园区,优先审批项目规划和用地计划,优先解决融资瓶颈问题,积极向省争取给予省开发区同等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煤炭企业按吨煤提取“转产发展资金”的制度,资金由企业自提自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
4、在落实全省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步伐的同时,梳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按一、二、三产业分类,抓紧研究一批、成熟一批就推出一批发展前景好、各种投资额度皆有、企业利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6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前进,使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日趋增大,同时煤炭企业的发展领域亦得到了相应的拓宽。在市场经济高速前进的当前,煤炭行业所需面临的市场竞争亦日趋激烈。在此种形势下,怎样切实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有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便成了国有煤炭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虽然如此,我国诸多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煤炭企业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一、当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低下。煤炭行业属于粗放型产业,其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比较低,对职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普遍不高,通常情况下,身体好、能吃苦,具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职工的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国诸多煤炭企业的在职职工整体素质均不高。鉴于职工的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致使其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安全事故频繁出现,给企业的人力及物力均带来了特别大的损失。就目前而言,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低下,企业管理者未给予人力资源管应有的重视,是制约其可持续前进的根本因素,也是造成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核心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人才培养已然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然而我国诸多煤炭企业却并未将人才培育视为自身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根本就没有创建与自身现状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比如用人上民主机制不健全,条块分割,管理粗放型等。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缺乏或落后,势必会导致企业出现如下几方面的不足:其一人员冗杂;其二职工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三职工责任意识低下,工作不细心等。诸如此类不足的存在,必将严重阻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核体系及薪酬激励体系不科学。众所周知,科学的考核体系及薪酬激励体系对于煤炭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特别深,所以当前国内诸多煤炭企业仍然存在考核体系不恰当(如绩效考核管理“粗放”型),薪酬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薪酬结构及总额与员工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此类现象的存在势必会挫伤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解决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方法
创建一整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转而言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煤炭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创建一整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实现劳动力的最优利用,将职工所具有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进而促进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至于如何创建一整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煤炭企业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推行定岗定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创建完善的人力资源资本评估与审核制度,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三是创建人力资源投资及保障体系,切实促进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应当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重视,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提升。在国有煤炭企业前进历程中,企业相关决策者应将人力资源部门和别的部门分隔开,给予其管理效率应有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摒弃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前进的眼光实施人员管理。
创建恰当的绩效考核体系。恰当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可以有效地促进职工工作主动性的提升,同时对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亦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煤炭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出发,创建恰当的绩效考核体系:其一,拟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依据;其二,选用恰当的绩效考核手段;其三,把贡献考核与水平考核完美地结合一起;其四,将职工素质、能力及工作绩效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实施综合评估。
创建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鉴于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系国有煤炭企业管理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对于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国有煤炭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创建恰当的薪酬激励机制:跳出传统工资理念的限制,创建一整套完备的激励体制(比如丰富激励手段,包括长期激励手段、精神类回报等);以职工工作表现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薪酬高低的依据,合理拉开诸类职工的收入差距,逐步建立依靠业绩和能力来支付报酬的制度化体系等。
注重人才培育。就当前来说,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所以煤炭企业应当给予自身人才充分的重视,形成“塑造人才”的意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说到怎样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方面,煤炭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给予自身人才充分的重视:第一,制定人才培育长远规划,定期举办培训,有效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二,借助选派优秀员工外出深造的方式,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的可持续运转,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借助创建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充分的重视,注重人才培育等诸多措施,促进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7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定位偏低, 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层面。
在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尽管企业明白自身人才结构的不合理, 却缺乏对人力资本培育和运用的战略性设计, 缺乏完整地选拔和培育人才的机制。
2. 缺乏绩效考核工作, 公正、公平的报酬与福利体系难以实现, 激励机制不健全。
考核覆盖不全面, 考核深度不够, 执行有效性差, 没有与工资体系有力挂钩等问题普遍存在。由于针对部门和个人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考核的绩效指标体系、权重体系都没有完善, 无法真正体现煤炭企业激励机制的公正、公平原则。而且原有的岗位技能工资计算体系很难松动, 虽说职务、职称、工种岗位不同, 工资档次也不同, 但在同一档次上“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
3. 缺乏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设计,
难以让员工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造成煤炭企业缺乏建立良性的用人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依据。岗位任职资格通常是由岗位分析得到的, 而职业生涯发展设计是为员工规划其未来在企业中可能的成长道路, 即未来可能的岗位、职务发展前景, 并提出员工应储备的知识、技能。煤炭企业用人机制僵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人才储备、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煤炭企业受传统计划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影响非常深, 提升、重用人员都是由上级任命, 往往导致一些具有真才实学、任劳任怨的人才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待遇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他们会因过分追求管理职位和较高的收入, 而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根源就在于煤炭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选拔依据, 多数国有煤炭企业评价、重用和提拔员工的主要标准仍然是能否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 这直接造成许多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
4. 缺乏全面的人力成本分析职能, 不能有效配合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
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往往集中在生产作业环节, 涉及材料成本、动力设备成本、管理费用等, 而忽视了企业为了获得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招聘、录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福利等费用的支出。
5. 煤炭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素质相对较低, 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 更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但目前煤炭企业人才队伍本身就缺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 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人事是权力部门”的意识强, 而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的意识弱, 这将严重制约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6. 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技术, 管理手段的落后制约了煤炭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部分煤炭企业在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 往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仍简单停留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层面上, 缺乏重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念, 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技术。岗位分析与评价方面的工具、方法缺乏, 往往停留在仅仅了解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基础上, 无法将此工作与人力资源规划、培训、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联系;国有煤炭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比较大, 委托代理关系不清晰, 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不合理, 激励者与被激励者的角色不确定, 难以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有效激励机制难以被激活。
(二)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就煤炭企业而言, 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 仅仅具备了培训开发的职能。即使在培训开发方面, 也存在许多问题。
1. 培训意识不强, 经费受限制。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煤炭企业对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危机意识淡薄, 培训管理工作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甚至有的企业认为, 培训工作和培训机构是企业的包袱, 对于员工培训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投一点经费, 培训设施不全、手段有限、师资力量没有保证, 这使得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2. 培训范围狭窄。
煤炭企业考虑较多的是岗位的适应性培训, 集中表现在对新招一线工人的上岗前培训。国有煤炭企业实施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也不超过50%, 近一半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在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方面, 国家要求对现场作业人员在操作多台机械设备、担任设备维修、改进作业方法、实行岗位轮换四个方面进行培训, 而许多煤炭企业对现场工人进行后三项培训的比例均不到50%, 这就必然导致工人对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认识不够, 降低了作业效率。
3. 缺乏对员工潜能的开发性培训。
国有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状况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受教育水平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当这种状况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时, 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发员工的潜能, 特别是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他们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目前多数煤炭企业重生产、轻经营, 重已有能力、轻潜能开发, 加速了人才的流失, 潜能开发的不足使煤炭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提升管理水平。
4. 培训的针对性差, 效果不显著。
由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 煤炭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没有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团队建设等充分结合在一起, 与员工自身需求结合不紧密, 目的性模糊。
5. 缺乏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由于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针对性差等问题, 培训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员工在培训后的感受, 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否在工作中得到应用。煤炭企业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培训, 忽视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 从而影响培训工作的深入进行。
为了抓住新的发展契机, 摆脱困境, 煤炭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加大对高科技项目的投入, 这就更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 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的管理理念, 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成熟度看, 培训开发已经非常成熟, 职业生涯开发正在完善过程中, 而组织开发不仅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应用难度较大。基于煤炭企业的现实状况, 人力资源开发应首先完善培训开发, 并在适当的条件下推动职业生涯开发和组织开发。具体内容包括:
1.培训开发。舒尔茨在其著作《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除了靠增加劳动力和物资投资以外, 更主要靠人的能力的提高。从人力资本的概念出发, 培训开发就是一种投资, 而在通常情况下, 有效的培训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培训所花费的成本。
培训开发就是指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 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 使其胜任本职工作并有所创新。人力资源部门和员工的部门主管共同负责组织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培训内容主要是围绕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等进行,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应增加有关建立工作关系、克服陌生感、接受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2.职业生涯开发。职业生涯是一个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同职务所构成的轨迹。从企业和个人的不同角度出发, 能够得到对职业生涯的不同理解。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畴内,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的职业生涯开发活动, 这是一个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并达成均衡的规划和开发的活动, 即个人的职业生涯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开发的同时, 企业也获得利益的增长。企业的职业生涯开发是比较复杂的活动, 它主要通过培训、咨询、辅导、教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3.组织开发。是一种通过改变雇员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 来促使他们共同努力以改进组织绩效的活动计划, 包括必要的组织重组和设计、调查反馈、敏感性训练和团队建设等, 所谓组织开发是指赋予呆滞化、肥大化的组织以活力, 谋求其进一步的发展, 使其组织体更为健康的措施和方策, 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全体成员为开发对象, 以全体成员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以形成和培养更有价值的组织习惯为最终目的。
组织开发的定义已经超出了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范围。组织开发的内容基本上包括组织学习、团队建设、企业文化、职务再设计、学习型组织等内容。要按照实施条件和难度对目前组织开发的内容进行划分, 如职务再设计等。目前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其只能将初级形式的组织开发纳入人力资源开发的范畴。
摘要:当前,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定位偏低, 激励机制不健全, 缺乏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及全面的人力成本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者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先进的管理办法、工具和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 企业存在着培训意识不强、经费受限制, 培训范围狭窄, 缺乏针对性, 效果不显著以及缺乏培训效果反馈机制。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要重点做好培训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和组织开发。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教育学会课题组.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R].煤炭高等教育, 2003-03
[2]赵曙光.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8-10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在建立现代煤炭企业制度中, 如何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对加快将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做大做强, 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必将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而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人”, 对于当前煤炭企业来说“人”是发展之源, 制胜之本。人力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更新观念和转变生活方式,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存发展并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特殊来源, 人力资源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 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资源,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依靠。现国有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从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无论是改革管理体制, 还是引进煤炭深加工技术, 最需要的是人才;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并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匮乏正是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专业单一、比例不合理
长期以来,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一直由工程技术、统计会计、文教卫生和政工等几种专业人员组成, 而且绝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都从事采掘业或与采掘业有关的工作。如今面对国有煤炭企业市场化进程, 发展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多种经营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的技术人才, 尤其需要懂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及金融类人才, 因此, 以采掘业为主的现有人才专业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 煤炭企业必须调整人力资源的专业构成。
2. 人员短缺, 流失严重
由于不满足煤炭企业的现状等原因而调离、辞职等, 年轻技术人员的流失已经在部分企业中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一方面是煤炭企业流失人员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是煤炭行业很难吸引到人才, 近几年招聘需求专业的正规大学毕业生十分困难, 即使是采矿专业的毕业生也不愿到煤炭企业工作, 而且这种情况还越来越严重。人才短缺已严重的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 是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 大部分煤炭企业仍然缺乏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长期的计划管理,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留有深刻的行政管理的烙印, 工人和干部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在管理人员中实行比照政府机关的级别制, 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待遇与之不相匹配, 这种模式强化了技术人员的“仕途”观念, 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去追求管理职位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就使企业大部分技术人员失去发展空间, 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激励不足, 从而影响企业技术进步, 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 部分企业改革了单一制的职务结构而实行职务双轨制, 即将职务分为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个系列, 给专业技术人员以发展的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问题。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 做好职务分析, 以工作为中心设置岗位
要改变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缺乏的情况, 首先必须做好职务分析与设计, 通过职务分析, 以工作为中心设置岗位, 从根本上改变因人设岗的情况。在进行职务分析与设计时必须注重责任与权力的统一, 在双轨制的基础上, 分权才是解决专业技术人员激励问题的根本办法, 没有分权, 职务双轨制就是空谈。国有企业中管理职位的权力过于集中, 而专业技术职务几乎没有任何对人、财、物的支配权力。因此, 在重新进行职务分析的过程中应根据职务的需要合理分配权力, 权力与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相匹配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
2.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由于难以吸引外部人才, 只有依靠自主培养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培训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煤炭企业应认识到人员培训关系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给予高度重视。作为严重缺乏人才的煤炭企业, 在保证培训资金充足和按时到位的前提下, 应建立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计划, 培养对企业有认同感的员工,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可以减少学历学习, 而向本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倾斜, 尤其应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人才的培养。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应尽量做到培训计划具有特色, 能反映本企业的风格、特点和文化, 努力建立有特色的内部培训体系。
3. 实行灵活的分配制度
煤炭企业一方面面临人才短缺, 外部的人才不愿到煤炭企业来工作, 另一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满现状, 大量流失的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了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问题, 除了认真做好工作分析与设计, 做到责任和权力统一外, 还要改变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分配制度, 实行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灵活的分配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可以实行科研成果的利润比例提成、节约成本奖励等多种分配制度。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通过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最大限度的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潜能,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结束语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9
1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指很多的煤炭机电单位设置了煤炭机电管理部门, 但是没有充分的发挥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作用, 并且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是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了煤炭机电的生产方面, 没有发挥机电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造成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不重视。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领导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一味的注重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生产, 在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方面投放的精力比较少。甚至一些领导人还一味的削减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 使得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不足, 起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其次就是由于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在担任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职位的时候, 身兼数职, 表现的非常的不专业。这也是导致煤炭机电管理部门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即使有的一些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设置了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 其工作人员也多, 但是工作人员在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是相当不专一的, 缺乏足够的机电设备管理知识和经验, 也会导致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如果煤炭机电设备管理这一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并且这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以及发展就有着积极的作用。
1.2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 在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比较低的, 并且其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是比较低的。甚至好多的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的岗位上拼硬的都是一些技术比较低下的临时工, 缺乏专业的训练以及专业的技能。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 文化素质低下, 其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没有能够安稳的工作。再加上煤炭机电设备也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训练与技能训练, 使得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也就使得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在工作单位的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的发挥到作用。同时这也会给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煤炭单位是一个高风险, 低收益的单位, 好多的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在煤炭单位工作, 也就是说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在吸引技术人才这方面显的比较薄弱。吸引的大多数是文化素质比较低, 专业素质不够硬的一些临时工, 这些临时工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 在煤炭机电管理部门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还有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培训部门没有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 专门的培训, 影响到了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效果, 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煤炭机电部门的正常运作。因此,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问题应该急需得到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正规化, 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方面的运转。
1.3 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
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不断驱使, 煤炭企业或者是煤炭单位把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到煤炭企业或者是煤炭单位的经济生产上, 在煤炭机电设备的保养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比较少的, 甚至对煤炭机电设备的运用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煤炭企业的煤炭机电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换代, 反而是应煤炭单位经济利益的驱使, 不停的生产与加工。这就会使得煤炭机电设备处于一个高负荷的状态之下。再加上煤炭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管理缺乏一定的措施或者是制度方法规范, 这就是的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造成煤炭机电设备保养不到位, 主要的原因在于煤炭机电设备的领导对此不重视, 不注重煤炭机电设备的进一步管理与更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一些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来, 也没有充分的落实机电设备管理制度。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炭单位的外部环境。煤炭单位的外部环境是比较恶劣的, 粉尘比较大, 对煤炭机电设备的腐蚀也是比较大的, 如果不经常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擦洗或者是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 也会造成煤炭机电设备的保养不到位, 也会使得煤炭机电设备的不到更好的保护。因此, 为了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的长远发展以及长远的运转, 煤炭单位应该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定期的管理, 促进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如何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要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就应该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怎样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呢?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过程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标准。首先应该制定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坚决执行安全奖惩考核制度。煤炭机电管理的各个科室部门应该准确的科学地做出自己的安全目标。其次, 还应该积极地开展安全隐患和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最后, 强化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现场管理, 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和交接班制度, 严格遵照制度来实行, 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就应该及时的解决。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处理紧急事件能力的训练, 以此来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2 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其次就应该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运用新的、先进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 而且要学习现代化机电设备管理理论。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还应该走出去, 去别的先进的单位学习方法, 学习人家现今管理单位的经验, 并且与先进的煤炭机电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还可以组织一些机电设备管理的专家或者是学者到单位组织讲座, 让更多的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之中, 来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并且掌握更多的技术。从而为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 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
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 也是解决煤炭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之一。加大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指的是完善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落实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还有就是定期的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 来保证煤炭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还有就是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的落实制度,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认真对待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 严格要求每一项程序, 严格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
3 结语
总之, 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直接回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煤炭企业的前景发展, 甚至直接会影响到煤炭企业的顺利生产与长远发展。因此, 加强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管理,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煤炭企业应该着重的发展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 加强对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质量与管理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茂军.浅谈现代煤矿机电设备管理[J].中国煤炭网, 2008.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10
成本管理, 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 是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重要前提, 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和劳动成果的综合性指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企业参与竞争的成败, 煤炭企业探讨研究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因为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要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就要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 便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问题。企业只有在成本管理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才能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煤炭企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生产方式与其它行业不同, 煤炭企业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大, 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企业受地质条件、外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生产成本也不相等。在一些外部因素无法消除的情况下, 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加竞争力, 就必须改革旧的成本管理模式, 创新发展国内外同行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 把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中心环节, 加大成本管理思想宣传, 增加企业全体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灵活、适当地借鉴和运用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 找出一条适合企业自己的成本管理成功之路。
笔者在煤炭企业工作多年, 比较了解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目前, 一些大中型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遇到了重重困难。许多企业亏损严重, 资产负债率高, 资金周转困难, 产品成本高, 生产水平低, 技术装备落后, 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一些小型煤矿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 机电设备老化落后;由于对安全生产重视的不够, 导致事故频发。事故发生后, 企业又要赔偿伤亡者家属抚恤金与医药费, 这些又需要一大笔资金。还有导致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状态的转变比较慢。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煤炭系统每个企业都是以相同的平等身份参加竞争的, 政府和行政部门并没有进行指导和干预。在竞争中, 每一个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哪一家企业创新能力强, 改革发展快, 哪一家企业就会跑在煤炭系统的前列, 这种竞争完全是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在竞争中, 生产成本和成本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很多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成本管理改革和创新, 没有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 没有很快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 所以造成了企业亏损、倒闭的局面。
一、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原煤生产成本费用偏高。据笔者调查走访得知:煤炭企业70%
~80%的材料主要用于原煤生产。引起原煤生产成本费用高的原因是: (1) 材料费用高。由于煤矿的地质结构造、储存条件、储存数量等条件限制了矿井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开采方式,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木材、皮带、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材料物质的投入和利用效益。为了避免水、火、瓦斯、断层、煤尘、冒顶等事故的发生, 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还必须支付一些辅助生产和安全保护材料的支出。这些材料的费用在煤炭企业全部生产成本中需占一大部分比例;而因一些企业的粗放型管理, 井下材料浪费严重, 机电设备老化、落后, 返修率高, 电缆、皮带等可循环使用材料回收复用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原煤成本。 (2) 人工费用高。众所周知, 煤炭开采属于密集型产业, 矿工大多数在井下工作。生产环节多, 工作地点分散, 并且经常移动, 形成了多工种、多工序的联合作业。因工作环境恶劣导致矿工的各种津贴补助比其它行业高。这样, 矿工的福利、待遇、薪酬、在原煤生产中也占据较大比例。再加上企业为安全生产提供的防潮、防护药品在原煤生产中又占一定的比例, 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影响着原煤生产成本。 (3) 井下电费、折旧费、修理费用高。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综采、挖掘机及大型设备的投入运转, 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也增加了吨煤的电力支出。由于矿井开采范围是由近而远的, 电力运输、通风的距离越来越长, 导致修理费用提高, 一些大型基地设备年久失修, 废旧淘汰也需要折旧计提, 这些费用在生产成本中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2. 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手段陈旧。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煤炭企业一直是高投入, 低效益, 资金和劳动呈密集型形式。由于观念落后, 思想陈旧, 管理方法粗放, 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进行成本控制, 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 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成本分析所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 但与国外先进的理念与管理方法仍不能接轨。目前、煤炭企业基本仍停留在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上, 而对其它方法运用很少。在成本管理手段上, 好些企业的会计部门配备了计算机。但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等财务会计方面的核算工作, 且利用率较低。而真正用计算机进行成本预测、决算、核算的企业很少。还有一些煤炭企业成本信息失真, 原始记录不真实, 定额资料僵化, 出现假账真算, 费用分配混乱的现象。如此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 陈旧的管理手段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成本管理很难迈上新的台阶。
3. 部分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制约了成本管理发展。
笔者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经常感到:我国煤炭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成本管理知识低下, 高层管理者失误现象严重, 价值取向与企业或社会的长远利益不一致。有的生产成本管理人员不知道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成本管理, 或明知成本管理能帮助煤炭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但为了短期利益, 却不重视成本管理的策略。比如, 一些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仍然在财务会计上, 对成本管理不重视。大多数企业仍把会计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投向财务会计上, 而管理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状况导致成本管理受到限制, 再加上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也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发展。企业决策人和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 缺乏远见卓识, 对成本管理没有进行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其实, 成本管理是一门知识面非常广泛、深奥的学科, 需要成本管理人员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其内涵与精华。笔者希望业内同行深钻业务, 敬职、敬业, 做一名称职的成本管理人员。
二、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它同企业的每个部门, 每个单位, 每个职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经常与业内同行一起探讨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并外出学习、考察同类企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不断地学习国外煤炭企业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深深感到: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必须进行开拓、发展、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才能使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完善其体系。
成本控制是成本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 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并完善其体系。煤炭企业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定额, 并以各项定额为指标进行预算控制。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定额体系。要求预算部门按照预算管理项目分工, 对预算指标进行连续全面的监控, 企业决策人根据分工情况授予各层成本管理人员以相应的管理权限, 并制定严格的制度, 不经授权, 任何人不能越权操作;每一项经营业务在执行之前, 必须按照该项业务的授权程序, 报经授权人员或部门审批, 未经审批不得办理;同时, 建立有效成本预算管理考评制度, 严格落实成本预算管理责任制, 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各单位负责人、专职预算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奖惩分明, 使单位负责人、预算员、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只有这样, 煤炭企业才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2. 树立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笔者认为, 首先, 煤炭企业决策人与高层管理者要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内涵, 学习并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成本管理。要清楚地认识到, 在现代化成本管理理念中, 生产成本不仅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还包括作业面设计、物资采购、技术改造、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环节。因此, 要想强化成本管理, 必须在加强原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的基础上, 加强工作面设计、物资采购、销售管理、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其次,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及全体职工的素质。要想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必须提高他们的成本意识, 因为成本意识能使管理人员养成自觉地将经营活动与成本、收益进行挂钩考虑的习惯, 能有准确判断成本效率的能力和提高成本效益的意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还要搞好成本管理人员与全体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生产人员的成本意识, 通过工艺设计来降低生产成本,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在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同时, 鼓励全体职工改革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并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生产成本升降结合起来, 实行自主管理, 这才是降低生产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3. 完善成本责任制, 加强材料、电费、修理费、采购资金、可控成本的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WTO后, 一系列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体系已在我国煤炭企业应用, 并产生了良好效果。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完善成本责任制, 加强材料、电费、修理费、采购、资金可控成本的管理。煤炭企业要实行预算控制制度,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严格按照消耗定额或目标成本进行制定, 并根据企业各项成本测定的开支严格限制和监督, 力求使预算在目标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因为, 作为成本管理人员, 其职责就是搞好生产材料、电费、修理费等可控成本的管理, 发挥好监督部门的作用, 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搞好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的工作, 做到物尽其用。对耗电量较大的机电设备要根据生产特点和时间确定开机时间, 以杜绝设备空转, 节约电力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采购人员在采购时要坚持优质、价廉、实用的原则, 把采购成本降到最低点;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计划发料、领料, 以降低材料成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合理高效地调动企业资金, 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使企业资金合理快速地运转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系统的管理工作,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热切希望战斗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岗位上的同行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成本管理经验, 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 力求发展, 勇于创新, 闯出一条适合自己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功之路。
摘要: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 又是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重要前提。文章在剖析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 从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完善其体系;树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加强材料、电费、修理费可控成本管理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良栋.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创新成本管理.中国煤炭, 2009
[2].史海涛.浅议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煤炭, 2010
[3].魏小云.煤炭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大同煤矿科技, 2008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 煤炭销售;销售问题 ;销售策略
由于我国煤炭市场存在着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为:总体煤炭资源相对较丰富,但总体分布却不尽平衡,煤炭市场的开发与销售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煤炭需求市场的集中度较低,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市场的煤炭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特称。我国目前的煤炭产量完全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对于优质煤炭需求的满足能力还较为欠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的广阔。尤其是我国的煤炭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和不断发展之后,煤炭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煤炭市场机制基本成熟。因此,煤炭销售企业应该对当前的煤炭市场进行正确的认识与把握,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煤炭营销策略来做好基于买方市场的煤炭销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 煤炭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挖掘技术的提高及矿产勘探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煤炭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质量不过关且处于一个无序竞争的状态。这直接导致我国的煤炭企业再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生存与竞争压力。
1、 市场整体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煤炭产量的迅猛增加与我国需求的现对减少直接导致我国的煤炭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从金融危机缓过来以后,我国的煤炭价格开始持续的回升、上涨,这直接刺激了煤炭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炭企业的生产。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关闭了一批产能低下且安全措施不够完善的私营小型煤矿。同时,对一批大型的煤矿企业进行了技术升级及管理改造,提高了这些煤炭企业的产能与规模,使得其产量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煤炭需求呈现出相对降低的趋势。这一方面是我国基于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始对国家的能源需求进行结构性改造,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同时,由于钢铁产量开始回落,尤其是随着房地产发展放缓,国内建材市场的需求减少。再次,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对煤炭采取库存和囤积的措施。这些因素都导致煤炭市场的需求关系呈现出整体性的供过于求的状态。
2、 煤炭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由于我国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呈现出煤炭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煤炭市场为卖方市场。这是导致我国煤炭生产适量不过关,掺杂和掺假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一些电厂甚至会由于没有煤炭发电而倒闭。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部分企业开始进行无限制的大规模扩张其生产规模,通过提高产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原煤的产量是有限度的,为了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一些销售企业开始在煤炭中加水。这种行为实现了短期利润的迅速增加,但是却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障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由于煤炭生产企业开始大量的囤积煤炭,希望借此影响甚至控制煤炭的市场价格,影响市场销售。
当前,煤炭的生产与销售主要是以电力生产用动力煤为主,而其它的普通用煤的品种较少。同时,由于技术附加值低等问题,导致我国的一些煤炭生产企业不在意煤炭的深加工。尤其是面对煤炭需求呈现出多层次需求的市场情况,我国的煤炭品种不能满足需求,这也是造成煤炭囤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煤炭销售企业信息渠道亟待畅通
煤炭企业销售信息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销售质量,而信息渠道的畅通首先需要提升煤炭企业销售信息的信息化水平。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销售环节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水平与方式的状态下,与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格格不入。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其一,煤炭生产与销售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没有注意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升级与更新;其二,煤炭销售人员的整体销售业务素质需要提高,尤其是对销售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其三,由于国家对煤炭销售方面的规定及扶持等政策还较少,没有发挥出引导和扶持方面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企业想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应该建立起信息化模式,让企业了解和接收到更多的市场信息,这样在销售过程中能提前预知市场动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
二、 提高我国煤炭企业销售水平的若干策略
1、 以销定产,扩大出口量
由于国内煤炭需求的持续稳定,煤炭企业在生存时不能盲目的进行生产扩大化。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与有序,应该通过建立以销定产的原则,以市场信息为基本导向,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实际生存策略。在国内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应该积极的建立起国外煤炭营销渠道和网络,通过占领并扩大煤炭的国际化市场份额来提高销售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煤炭生产的质量,实现煤炭品种的多样化。
质量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煤炭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通过建立起企业自己的信誉度以及质量可信度来提高企业的销售量。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之后,企业应该考虑品牌的影响。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产品生产策略。然后积极地跟踪市场信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增加生产煤炭的品种,这样能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给销售业绩的提高奠定基础。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 篇12
一、存在问题
现代煤炭企业,经营机构遍布全国,其分布广泛的分公司是其骄傲之处。但是在光环的背后,是无奈:对于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子公司来说,它们都会独立地开设银行账户,这种情况阻碍了各个子公司间资金流通性;这种情况势必使得一部分子公司付出的利息会大大地增加;相反,其它的一部分子公司的资金流动停滞,造成资金闲置的浪费。在没有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时,公司的财务经理就“不患寡而患不均”。
为了解决上面出现的问题,在一个大企业内部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将上述问题化解。因为经过企业内资金结算中心的统筹运转,可以将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合理地分配调整,以此来避免上述现象。但是在其中,将涉及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定位资金结算中心的问题就尖锐地摆在面前,资金结算中心是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呢?还是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部分呢?我们是将资金结算中心作为独立考察、自主经营的部门呢?还是将它的盈利算在企业财务内部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本企业内部自己调用资金的话,是不是也需要支付利息给结算中心呢?从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贷出的资金怎么样才能保证被按期归还回来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面前,要想良好地运行,必须谨慎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解决措施
(一)内部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的准确定位
要准确地给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定好位,首先要清楚它的工作职能,它的职能就是管理好企业内部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它应该与财务分离。同时会计工作具体;相对于财务会计的工作,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比较抽象。总起来说,我们可以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看得相对独立,将其与财务部门并列。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内部结算中心不是一个自行盈利的部门,必须属于财务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这个部门的经济利益直接属于大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这个部门必须根据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结算。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资金结算中心的利益是不可计算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借贷出去的资金得不到利息,又何必借出去呢?况且还要冒着不被偿还的危险。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各个子公司进行借贷,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多利息,同时这些借来的款项没有利息的存在,不存在成本。如此以来,本来相对有约束的子公司的借贷问题就成了没有约束的了,资金成了可以随意调动了。这样的话,得到利益的子公司必须对自己享受到的这个好处付出代价。因为总公司比分公司更能够被信赖(这实际上有些像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让债权人总是更加放心),钱不被偿还的可能性也大大地减少了。
(二)职能设计明确
对于煤炭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问题,必须要结算中心做到和银行通力合作,建立企业和银行部门之间的终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公司随时可以利用这个终端系统查看各个机构内部的账户余额,从而可以达到宏观调控企业内部资金的目的。
1、及时将各公司营销的货款收回来,降低资金的外流动,提高资金利用的质量
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营销系统的庞大虽然具有不可逾越的优势可在,但是同时也出现很大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的资金需要面对收回慢的挑战,资金在外流动的多,运转起来就出现弊端。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企业内部采用将资金账户一起并到与其合作的银行里,利用银行的宏观结算系统,降低企业资金在外流动的最大性,尽量做到让资金尽早收回到公司的账户上来。
2、实现网内资金融通
当企业内部的子公司处于现金急需,而子公司内又没有那么多的现金的时候,子公司所在的银行可以先垫支这部门现金,当然前提条件是总公司的存款的数目要比这部分现金的额度要高才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不收取利息。
(三)灵活运作
1、账户开设的运作规定
对于开设账户,应注意: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子公司在银行开设账户的时候,必须要同时开设收入户和支出户。
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一切能收入到本公司的款项都可以收入到收入户里面,只有公司需要调度的款和支付出去的款项才归到支出户里面。当然对于每一个开户的子公司,都要有一个限性的规定,需要在存款的方面要限制,超出这个限定的额度,银行可以有权利将多出来的资金转到总公司的开户上。
2、资金调拨程序与控制
具体调拨方式如下:每一个子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收支计划管理资金,可以通过结算查询得到剩余的款项后,审视公司内部的运转是否良好,然后再根据经营管理的要求,只要这个要求是在一定的限度内的,都可以支付资金;如果这个要求超出了限度的额度,要有资金管理者先向公司的领导提出申请,领导同意批示后,资金管理者才可以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
三、结束语
我们在这里谈到的这种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存在的问题,在煤炭企业内部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只要能根据文章中提出的几种解决措施来进行运转的话,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消除的。
参考文献
[1]迟永红.浅议教体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4)
[2]贾瑞秋.浅议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2010(04)
【煤炭带来与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网上购物带来的问题07-06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07-03
系列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四)——机组改造带来的问题和安全隐患09-29
煤炭企业生产代价问题07-05
煤炭企业会计核算问题08-10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问题12-09
危机带来的教训05-15
廉价带来的希望05-25
等待带来的惊喜05-25
错误带来的商机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