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相关制度(精选8篇)
售后服务相关制度 篇1
餐饮服务相关制度
一、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
(三)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
(四)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对不合格食品实行一票否决权;
(五)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
(六)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指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日健康晨检,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年。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未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年内2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五、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
一、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 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曰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 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二、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三、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四、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 和每笔供应清单。
六、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 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七、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八、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 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九、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五、食品采购进货查验及台账记录制度
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兼)职人员应当 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二、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曰期等。
三、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六、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 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 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1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八、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贮存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二、各类食品销售设施设备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存放在清洁的容器或区域内。直接接触食品的应当消毒,非直接接触食品的适时消毒。
三、配备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 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五、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 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六、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七、用于食品加工制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无关的用途。
九、粗加工切配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植物性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 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六、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七、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八、在专用洗拖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涮洗拖布。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十、烹饪加工管理制度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C。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四、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五、隔餐隔夜熟制品、外购熟食品必须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透。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六、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工具、容器标识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后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干净。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擦净。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理抽油烟机罩。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十一、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区域(或专间)及设备,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 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四、餐饮具做到当餐回收,当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顿、隔夜。
五、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 洗涤剂)刷、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 的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沐、无不溶性附着物,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盛放消毒餐饮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采购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营业执照复印件、消毒合格凭证,清洗消毒餐饮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符合囯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九、洗刷消毒结束,及时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处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无积水,池内无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
十、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 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十一、专人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及检查记录。
十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公示制度
一、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
二、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五专”管理:专店采购、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专柜存放(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向消费者公示。备案和公示内容包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名、生产单位、用途、添加食品及添加使用量等内容,如有变更须及时更新备案。
五、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十三、餐厨废弃物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确保废弃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场。
二、应当配备专门的容器或场所存放废弃物,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液体废弃物、具有挥发性气味的废弃物等应当存在密闭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
三、废弃物的处置应当交由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并签署合作协议。
四、不得乱倒乱堆废弃物,不得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单位或个人处理。
五、应建立废弃物处置台帐,如实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以及处置单位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售后服务相关制度 篇2
关键词:土地制度,农地制度,综述
一、土地制度的相关综述
土地制度还未有统一的概念, 基本认为分为城市土地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由于农民的任何生产活动都与土地的占有和利用高度相关,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高度影响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 土地制度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农村土地制度, 认为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相对于农村, 土地制度对城市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陈道 (1983) 认为, 土地制度等同于土地所有制, 在《经济大辞典·农业经济卷》中认为土地制度亦称“土地所有制”, 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宪 (1989) 认为, 土地制度是由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流转制和土地管理制度及其构成的一切有关土地的社会经济制度。周诚 (1989, 2003) 认为, 土地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 诸如土地利用方面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土地所有和使用方面的土地分配制度、土地承包制度等;土地价值方面的地租制度、地价制度等;还包括国家的地籍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狭义的土地制度则只涉及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三大方面[1]。
随着产权在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视, 中国学者开始强调土地制度是围绕土地的存在和使用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关系。张朝尊 (1991) 认为,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关系和土地使用权关系。马克伟 (1991) 认为,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因利用土地而产生对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处分等诸方面关系的总称。土地所有制及土地使用制是土地关系中的最重要的两大方面。高尚全 (1991) 认为, 土地制度是由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土地所有制度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主要解决土地归属问题, 它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土地使用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涉及到土地如何利用和有效使用。对于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产权制的划分是基于当时对产权概念认识的分歧, 现在基本上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21世纪初, 很多学者认为, 土地制度就是土地产权制度, 关于地权问题的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由于土地经济关系需要得到法律上的反映、确认和规范, 产权的法学研究强调法权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 土地制度是一种土地法权关系的制度化。张月蓉 (1992) 认为, 土地制度是在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土地经济关系和土地法权关系制度化的总和, 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郑景骥 (2006) 认为, 土地制度是以土地为媒介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既包括经济关系, 也包括法权关系, 前者属于经济基础, 后者属于上层建筑。一般认为, 产权是法权的本源, 法权是产权的反映。二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 对土地制度的认识逐渐趋向广义和狭义概念两种。认为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 主要有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制度, 即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制度内容。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约束人们土地经济关系的规则的集合, 是关于人们之间围绕土地所有、使用、收益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制度, 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土地经济关系, 是一种经济制度, 即土地经济制度。作为重要的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土地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 即土地法律制度, 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法规上的体现 (刘书楷, 2004;卢新海, 2006) 。一般而言,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三大部分。郑景骥 (2006) 则认为, 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一切有关土地的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使用制和管理制度[3]。基本上顺延了周诚在1989年提出的土地制度广义与狭义概念。
从区域上讲, 城市土地包括三个层次:A城市市区的土地, 即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B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C城市行政管理区范围内的土地, 即包括城市郊区 (县) 范围内的土地。这三个层次的土地构成了城市有限的土地面积, 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 (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消费等) 只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中进行[4]。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限的城市土地是否能集约高效地利用, 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 土地发展权近年来得到中国学者的相当关注, 张安录 (2000) 、胡兰玲 (2002) 、程烨 (2003) 、孙弘 (2004) 等对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城市土地是由农村土地发展来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一大部分农村土地就相应转化为城市土地。于是关于耕地的保护变得严重, 土地管理及用地管制制度主要集中于耕地的保护。
二、农地制度的相关综述
农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简称, 反映农村土地经济关系。与城市土地不同, 农村土地具有特殊性。农地广义上讲是指法律规定由农民集体所有的一切土地, 包括耕地、宅基地、其他公共用地等;狭义上讲是指农业用地, 包括耕种或畜、牧的土地。中国理论界对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
对当代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度的研究, 起源于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实施。1983年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 农村土地制度本身首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重点, 文迪波、梁秩森和知少波 (1987) 、安希极 (1988) 、杨勋 (1989) 、张朝尊和吕益民 (1990) 、雷厚礼 (1991) 等主张土地国家所有制, 李庆曾 (1986) 、李永民和李世灵、魏正果 (1989) 、蔡继明 (2005) 等赞同私有制, 骆友生、张红宇和高宽众 (1988) 、陈吉元、邓英淘、姚刚和徐笑波 (1989) 、周诚 (2000) 等坚持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曲福田、孙鑫 (1991) 、张新光、贾金荣 (2004) 、白永秀、周天勇、胡慧洁和陈曦 (2005) 等主张实行混合所有制等等。
刘书楷 (1989) 认为, 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 基本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基本国情, 农村土地制度改建的重点不是改变土地所有制, 而是完善两权分离机制, 中心任务是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和合理流动机制[5]。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为了提高农业经营者效益, 农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应以更高效率被使用。1998—2000年间对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特别关注, 土地制度创新的实践在部分地区不断涌现, 主要集中于对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率先产生的“四荒”使用权拍卖的总结, 以及对一些发达地区出现的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总结。还试图从实践中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方向, 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学派的理论研究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学者日渐增多。林毅夫 (1992) 认为, 农地制度改革应沿着降低劳动监督成本和提高劳动激励的路径发展;周其仁 (1995) 认为, 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新产权合约及其执行和保障系统间的互相协调;杨学成、史建民、靳相木和薛兴利 (1997) 等认为, 农地制度改革应围绕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 同时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创新。
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耕地大量减少, 农地制度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 2003年以来对三农问题特别倾注, 党中央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主要研究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保护耕地承包权和耕地减少等问题。农地私有或有限的小土地私有制等观点成为大家争论的课题。关于耕地大量减少问题, 杨小凯 (2003) 、牛若峰、文贯中、邓大才 (2004) 等学者认为, 出现征地狂潮、农地交易失控的根源是制度失灵导致的。农地集体所有的“公共性”导致在地权分配的相关主体中, 除了农民和中央政府外, 其他主体都有多征用土地的内在激励机制。土地私有化有助于实现规模经营, 是解决行政性土地调整和农地转为非农地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出路。关于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 也从20世纪末的农地流转必要性及实践研究转为21世纪的农地流转动因、模式、机制以及农地流转市场构建的研究等。研究显示交易成本的高昂、农地产权的残缺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缺位是制约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因素, 认为规范的、长期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农地的配置效率, 有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其中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流转问题的关注热点之一。党中央明文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 有学者认为, 这是变相的土地私有化, 也有人为这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表现, 有助于土地责权明晰。流转问题似乎比所有权归属更显重要, 构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富裕的适宜的农村土地制度尤为重要。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满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对理论和政策的要求, 为我们留有尚待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三、总结
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了相关综述的梳理, 界定了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相关研究领域、范围以及主要关注的问题。中国理论界关于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城镇化建设日渐集中到村镇建设的微观层面, 同时耕地大量减少, 农地制度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保护耕地、农地使用权流转等问题更显重要。
参考文献
[1]周诚.土地经济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140.
[2]张月蓉.完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途径[G]//中国土地经济问题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2:377.
[3]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3.
[4]卢新海.城市土地管理与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8
售后服务相关制度 篇3
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参考。失业、伤残和职业病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赔偿制度在各项制度中,历史最长,且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形式收入中断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源于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于1942年提交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个全方位福利问题的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了国家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九种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个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贝弗里奇报告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但中国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建设为中心仍要贯穿始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初见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它是对全体人民而言的,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贝弗里奇报告在改革第四点中详细讨论到了失业、伤残和职业病保险,工伤赔偿制度于1897年开始实行,1906年全面推开。在各项制度中,历史最长,且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形式收入中断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这项制度要求,对雇员因公和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造成的收入损失,雇主必须承担法定赔偿义务,不管工伤事故是由于雇主直接或间接的疏忽造成的,还是由于雇员直接或间接的疏忽造成的,雇主都要进行赔偿。与普通法规定的由他方过失所造成伤害的赔偿制度为基础不同,这一制度是基于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损失的原则。赔偿的金额与雇员的工资密切相关,但不能超过最高限额。只有那些由于雇员本人严重的故意或不当行为造成的伤害,且未造成死亡或永久性伤残后果的情况,雇主才不需支付赔偿金;其他任何情况引起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包括雇主没有能力控制的事故,甚至是由雇员故意不当行为引起的,但造成本人死亡或严重永久性伤残的事故,雇主都必须赔偿。雇主可自主选择保险公司,雇主可以选择最经济的费用履行其赔偿义务,使得赔偿有章可循,雇员和雇主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贝弗里奇报告也指出了当时工伤赔偿制度的缺点,如工伤赔偿制度是以威胁或提起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来确保执行的;不能完全保证赔偿金的支付等。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赔偿制度的首要目标是尽快让受伤工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劳动和谋生能力,但现行制度在这方面建树很小或者可以说毫无建树。出现这样那样令人失望的局面和后果是很自然的,或许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该制度遵循了单个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受伤工人所需的高于国民健康保险待遇标准的医疗费用和手术费用,均由雇主承担,尽管事故往往不是雇主的过错造成的,甚至雇主没有能力阻止其发生,但却让雇主承担过错方的责任,是考虑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雇主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险,但其保障程度却没有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险那样牢靠。制度规定在所有的索赔案中,雇主和工人都有权用支付一次性赔偿金的办法来解决赔偿问题,这在大多数国家的相关制度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性赔偿金的办法目前还在被广泛应用着,尤其是对那些终身或长期残疾的情况。一次性赔偿金确实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一次性赔偿金无法解决其终生收入来源问题。协商的赔付额不够,或工人将赔偿金肆意挥霍或挪作他用,都是导致一次性赔偿金未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原因。
职业病问题在现代社会被日益提上日程,如尘肺病、化学污染等,因为每个人从事的行业不同,有些是具有危险性的行业,对这部分人的社会保障应相应提高,如果一个职业异常危险,就应当支付特殊报酬,即“风险金”,应对那些事故或职业病风险高于一般水平的职业给予特殊的赔偿待遇,而对其他低风险的职业,不管伤残因何发生,统一给付一般水平的伤残待遇。关于工伤保险费用问题,就向伤残者发放的现金形式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往大都采用风险共济的方式,现多用部分风险共济的方式,通过一般的保险缴费解决费用的发生。部分风险由雇主独立承担,以便用经济手段激励雇主防范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达到这一目的,不必再由雇主承担全部费用,而只需承担其中一部分。为激励雇主预防事故和职业病而征收的特殊缴费,实际只限于那些需要对事故进行特殊预防的行业。职业病造成的伤害很可能是终身的,所以对于职业病的赔偿要在统一的基础上不同问题不同对待,不同的职业可制定不同的赔偿标准。
售后服务相关制度 篇4
1、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查验工作;
2、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便民利民活动;
3、负责村(居 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政务公开制度;
4、负责做好村(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
5、宣传贯彻再就业政策,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帮助失业和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村不 要此职责
6、负责开展各类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
7、负责解决残疾人救助事宜,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8、完成村(社区 党组织和村(居 委会交办的其他任务。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流程图
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熟悉业务,办事规范 恪守职责,勤奋敬业 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举止得体,用语文明 热情相待,真诚服务 资料齐备,注重安全 爱护设备,正确操作
为切实加强便民服务站形象建设,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范。
一、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服务宗旨,为群众提供忠实、高效服务,做到让 人民满意、政府放心。
二、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甘于奉献。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通本职,熟练掌握与服务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
四、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维护整体形象。
五、讲究办公礼仪,服装整洁,仪容仪态规范,佩证上岗,服务公开。
六、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七、树立诚信观念,强化信用意识,真诚对待群众,务必信守承诺。
八、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不吃拿卡要,不损害群众利益。
九、接待群众热情周到,文明用语,语意明确,微笑服务。
十、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诚恳感谢群众提出的建议。十一、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
十二、需要群众填写表件时,要提供示范样本,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
十三、当群众的要求与政策法规相悖时,要向群众耐心解释,不与群众发生争执 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制度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的 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一、村(居 委会成立便民服务站,由一名班子成员和两名工作人员组成。
二、便民服务站是村(社区 的对外窗口,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严守工作岗位,为 群众办事提供优质、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
三、受理事项范围:村(居 委会职能范围内的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群众咨询、反 映问题和要求办理的其它有关事项。
四、便民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便民、高效、廉洁、规范”。
五、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社区工作人员作为首先接待的工作人员,必须耐心解答, 作好登记,并和相关业务站所取得联系,把办事人介绍给首办责任人(首先受理办事申请及资 料的工作人员为首办责任人。首办责任人,对于申请材料齐全可以当日办理的事项即办;对 于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要一次性向当事人出具应补充材料清单,待申请人补充后受理;对材料 齐全的非即办件,受理后按承诺时限办结;对初审后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要帮助申报、跟踪办理直至办理反馈;对因政策、法规限制不能办理或不属于本社区受理的事项,向申请 人说明理由或告知应申办的单位。
六、办事人对违反办理程序、超过办理时限或有意刁难的工作人员,可向乡镇纪委投诉。乡镇纪委对便民服务站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依照程序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七、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一、对需要区政务服务中心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且不需要当事人到场的事项,由便民服 务站统一受理,全程代理办理。
二、全程代理服务的基本程序:
1、申请人填写《代理服务委托书》、工作人员受理申请,明确告知该事项的办理程序和 时限。
2、受理人为代理责任人,对所受理的事项要积极与区政务服务中心或部门联系,在规定 时限内代理办结。
三、对不便到便民服务站办事的老弱病残者,工作人员负责上门审核服务对象提供的办 件材料,并提供代理办理服务。
四、所有的代理服务事项都要填写服务意见反馈表,由申请人对办理结果予以确认,作 出是否满意的评价。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 ,提高行政效能,规范服 务行为,树立良好形象,依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热情接待服务对象并一次性告知便民服务有关事项是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义务。
二、服务对象到窗口咨询(含电话咨询,下同 便民服务事项时,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 性告知服务对象该事项的办理程序及所需申报材料,做到“一口清”。
三、申请办理便民服务事项时,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窗口工作人 员应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和具体要求。申报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并 按规定出具《受理通知书》。
四、窗口要展示申请示范文本和样表,方便服务对象填写。窗口应当备有相关法律依据 文本(含电子文件 ,方便群众查阅。
五、遇到服务对象咨询或申请办理非便民服务站受理范围内的便民服务事项时,应当热 情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不得直接拒绝服务对象的咨询或申请。
六、违反本制度的依照《便民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问责追究。
七、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一、按照职责首次接待前来服务站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的公 共服务事项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
二、对前来服务站咨询、办事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首问责任人应热情接待,详细 了解所咨询或办理的事项及要求,对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应立即协调办理;对不属于本服 务站办理的事项,应向办事人员说明,并告知该事项的具体承办部门和联系方式。
三、首问责任人或承办人员对办事人咨询或申请办理的事项,能当场答复或办理的,应 当场答复或办理;对需经一定程序才能答复办理的,应向办事人员说明原因,一次性告知相 关事项,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对提交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齐 全部材料或作出不予受理的答复。
四、服务站建立《首问责任登记台帐》 ,详细记载首次接待时间、首问责任人姓名、办事 人员姓名以及办理事项、办理期限、办理情况、办结日期等有关事项,加大交办事项的跟踪 督办,确保及时办理并回复办事人员。
五、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一、对纳入服务站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 项,应当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并予以答复。
二、将办理事项、责任岗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以及监督部门电话在办公场所向社会 公布。
三、法律、法规、规章对办理事项有明确时限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时限;没有明确规 定的,能当场办结的应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办结时限,但不 得超过《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办结时限。
四、限时办结的时限以工作日计算,其办理时限从收到相关文件、材料或指令的次日起 计算。文件、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其办理时限从收到补正文件、材料的次日起 计算。
五、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限办结或予以答复、需要延期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书面形式告知原因和理由,并同时告知办理时限。
六、违反本制度的,依照《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转变作风,保障依法办事,树立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一、投诉是指服务对象在便民服务站咨询或办事过程中,对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而提出不良评价、批评和具体要求的行为。
二、发生的各类投诉由便民服务站上一级纪检组织负责受理和处理。
三、处理投诉,按下列程序办理:(一 登记:书面或口头提出的投诉应当即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被投诉人、投诉事项、投诉意见等。
(二 调查: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核实,作出调查处理决定。
(三 处理:不良评价或批评成立的投诉意见应当支持,责令限期采取措施予以改正、补 救、办理或答复。有具体实质要求的投诉,其要求符合规定的,投诉意见应当支持。
(四 问责:投诉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向投诉人作好解释和说明;投诉成立的,依照相关 制度及规定对责任人实施问责。
(五 反馈:书面处理意见送达的同时应将投诉处理情况及时反馈投诉人并作好反馈记录 登记,对处理意见的履行情况跟踪检查。
四、投诉材料、调查核实材料及处理意见每宗一卷,存入档案。
五、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事项
一、政策咨询 提供中央、省、市、区委和乡镇党委可公开查询的文件等;提供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等方面的政策咨询。
二、手续审批 各种行政审批手续办理。
三、党员服务 根据授权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帮助外来人员协调、落实党组织关系接受单位; 为外出党员发放党员活动证,并建立信息档案等;为预备期满处于转正期间的,并符合转正 条件的组织关系属于本社区管理的党员,办理转正手续;做好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
四、信访接待 做好辖区村(居民的来信、来电、来访工作;及时做好村(居民信访登记、解答、询问 和谈心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村(居民反映的情况;对村(居民通过热线提出的问题予以 咨询答复和帮助;协调处理村(居民提出的合理求助要求;对村(居民提出的合理求助要求 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结果反馈。
五、法律援助 解答村(居民的法律咨询,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法律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居 民提供法律援助;提供法律法规等相关书籍和文件的查询。
六、社会保障 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为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信息指导的服务;为 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居民提供代办服务。
七、民政优抚 建立健全困难居民信息库;接受困难居民的救助申请,做好困难居民的救助工作;为社 区居民办理最低
生活保障、老年证、残疾人证等各类证件。
八、人口和计生服务 为社区居民办理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计生证以及提供计生方面的其 他服务。
九、社区志愿服务 组织社区志愿队伍,定期开展普法、护绿、卫生清理等志愿活动。
十、其他综合服务 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提供服务;组织社区居民信息交流。11 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桌面摆放内容
1、工作人员标示牌:设置于便民服务站工作台面,公开工作人员姓名及照片、电话等,同时制作工作人员工作牌,工作人员上班期间戴在胸前,包括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照片 等内容;
2、便民服务卡:放置于便民服务站工作台面,公开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事项;
妇女之家相关制度 篇5
为更好地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合力服务群众,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 “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各分场均要设立妇女之家工作站,要求有固定场所 并挂牌。
二、要求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
三、要设立各种服务台账,建立工作档案,同时公布一 部服务热线。
四、建立一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各类专项的服务队 伍,开展日常服务及专业化服务活动。
五、各分场确定自己的品牌活动,并经常性的开展活动。
六、在重大节日,要围绕权益维护、敬老爱亲、科学教 子、健康生活、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方面开展具有一定影 响力的大型活动。
七、经常为辖区妇女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 高牧区妇女的素质。
妇女接待服务制度
1、妇女之家接待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实事 求是的原则。
2、对群众接待要主动、热情、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尽力做到件件有着落。
3、在接待程序上,坚持做到四要:即一要耐心听陈述; 二要详细做情况记录;三要给予来访者比较满意和符合政策 的解答;四要宣传政策,做好依法维权。
4、对情况属实或要求合理的,要给予支持,及时处理,对妇女群众的心理咨询要耐心、细致,情理并用的给予疏导,并及时回访,做到跟踪服务。
5、对要求不合理或不属妇联范围的问题,要根据党的 政策,国家法令,耐心进行解释, 并按照 “归口管理” 的原则,填写转办卡,并为来访者指明去向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
情况登记和报告制度
1、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侵犯妇女权益的典型个案,3 日内上报乡妇联。
2、对于上级交办的案件,要将工作情况或案件进展情况及时报告。
3、及时掌握辖区妇女权益动态,对本辖区热点、难点突出问题,及时上报。
4、对已调处的纠纷,坚持回访制度,并将回访结果登记入册,以巩固调解成果。
5、各村每月将案件办理情况汇总,上报乡镇妇联。
妇女之家活动制度
一、在“三八”、“六一”、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有影响了的大型活动。
二、组织巾帼志愿者为广大妇女群众开展一些日常服务;组 织专项的服务队伍我广大妇女群众开展专业化服务活动。
三、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儿童成长服 务等服务项目。
四、协调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为特困妇女和家庭提 供救助帮扶。
五、聘请专业人员对服务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服务人员 素质及服务水平。
房产相关税费制度 篇6
房产相关税费制度
一、税费基本知识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货币或实物的一种经济活动,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调节杠杆。税收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l
强制性。国家税收,是由税法直接规定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l
无偿性。国家以税收形式取得财政收入是无偿征收,是一种单方的法律行为。l
固定性。国家税收,是按照税法规定的比例或数额征收。税率是指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我国现行税法的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二、税种与标准 契税
根据法律规定,凡房屋的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的承受人均应凭房地产所有权证和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契约交纳契税,具体契税的税率如下: 买卖契税,按买价征收6%(地方补贴3%)典契税率,按典价征收3% 赠与契税,按现值价格征收6%(地方补贴3%)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因商事活动、产权转移、权利许可证照授受等行为而制定、领受的应税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纳税人为应税凭证的书立人、领受人或使用人。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主要是经济活动中最普遍、最大量的各种商事和产权凭证,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A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探设计、建筑安装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包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等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B产权转移所有 C营业帐簿
D权利、许可证照
E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印花税的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A对一些载有金额的凭证,采用比例水利。税率共分五个档次:分别为所载金额的1‰、0.5‰、0.3‰、0.05‰、0.03‰。
B对一些无法计算金额的凭证,或者虽载有金额,但作为计税依据明显不合理的凭证,每件缴纳一定数额的税款。
房屋买卖合同印花税为0.03%,交易印花税为0.05%,房屋租赁印花税为0.1%。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是国家为了规范土地和房地产交易秩序,调节土地增值收益而采取的一项税收调节措施。
作为普通消费者个人所购房产,如果仅用于自己居住使用,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只有在购房者再转让经营此房产,并获得一定的增值收益时,才有必要缴纳土地增值税。个人因工作调动或改善居住条件而转让原自用住房,经向税务机关申报核准,凡居住满五年或五年以上 1 的,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居住满3年未满5年的,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居住未满3年的,按规定计征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未超过100%的部分,税率为4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未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5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200% 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或称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的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以使用土地的面积为计税依据,向使用国家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
土地使用税在批准建制的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开征,在这些行政区域国有土地的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是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
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所使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土地使用税实行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国家规定大、中、小城市每平方米土地的幅度税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个幅度内确定个体的固定税额。
A大城市(指50万以上至100万人口)每平方米土地的年税额为0.5至10元人民币。B中等城市(指20万以上至50万人口)每平方米土地的年税额为0.4至8元人民币。C小城市每平方米土地的年税额为0.3元至6元人民币。D工矿区域每平方米土地的年税额为0.2至4元。
房产税
房产税是在城镇内向房产的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房屋的产权所有人。产权属于国家的,由经营管理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因此,除房屋产权人外,承典人、房产代管人、使用人也能成为房产税的义务纳税人。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一次扣减10%至30%的余值,具体减除幅度则由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房屋如出租,则可以年租金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为12%。营业税
凡房地产转让、咨询、中介、信息服务及房地产出租都必须交纳营业税,营业税是对中国境内经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或有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其营业额所征收的一种税,其中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
第七节
购房贷款
一、购房贷款形式
(一)按揭
按揭即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它是由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三方共同参与买卖住房的融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帮助供房者(开发商)和购买者完成住房买卖而由银行提供贷款支持的融资业务活动。
1、按揭的前提条件是:购房者必须将购入的房屋作抵押,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回购担保。
2、按揭中的三方关系是通过三份不同的合同协议确定的,如图所示: 房地产商 购房者 银行
(合作协议)
(购房合同)
支付房价款
建房出售
(借贷合同)
住房储蓄存款和分期还款
3、申办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应具备的条件。(1)借款人必须是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2)购房者持有居住地合法的身份证明。(3)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协议,并已支付首期购房款。(4)同意以所购房产作抵押。(5)具备令贷款银行满意的财务状况。
4、购房贷款的额度、期限与利率。银行根据借款者的资信程度、收入状况、申请借款金额等确定额度,额度即按揭率,最高为七成,期限最长为二十年。期限越长,利率越高。(1)可贷额度=家庭月收入总额*(40%-50%)*12个月*贷款年数。(2)可贷款额度即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情况测算的贷款还款能力。(3)按揭贷款最高限额为40万元,同时不超过所购房产合同价格的70%。(4)房产开发商与银行订有《商品房销售贷款合作协议》,银行将根据协议条款规定的贷款成数和年限,结合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计算可贷额度。
5、按揭贷款手续流程及相关费用。
(二)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
1、申办公积金贷款应具备的条件:凡按照上海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常交存公积金的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包括外资、合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凭本人和同户亲属的公积金交存证明,可以向银行提出办理职工购房贷款的申请。
2、公积金贷款的额度、期限与利息:(1)可贷额度=每月家庭公积金汇缴总额÷12%×35%×12个月*贷款年数。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同时不得超过所购房产合同价格的70%。(2)公积金贷款最长期限为15年。(3)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比商业性贷款利率低。
3、积金贷款手续流程及相关费用。
(三)住房储蓄贷款
选择了建设银行的住房储蓄就能在得到存款利息的同时得到将来申请购房抵押贷款的权利。
参加住房储蓄满半年以上,其存款达到规定数额和期限即可获得申请购房抵押贷款的资格,规定数额和期限为:存款达到一万元以上(含一万元),实际存期满一年以上(含一年);或存款达到二万元以上(含二万元),实际存期满半年以上(含半年)。住房储蓄和购房抵押贷款的存、贷的比例也为存一贷五,贷款期可相当于存款实际已存期限的五倍。购房抵押贷款的最高额度为40万元,贷款最长期限为20年。通过住房储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的商品房房源没有什么限制,只要开发商能提供相应的《上海市商品房注册登记表》(现房)或《上海市内销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期房),并同意协办贷款手续和产权抵押手续的,都能通过住房储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另外,购买上海市市级、区级房产交易市场出售的二手产权房也可通过住房储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
已办理过住房抵押贷款的住房储蓄存单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到期支取、续存或转存。存款利息分别按提前支取或到期支取计算支付。
二、选择贷款形式应考虑的问题
(一)贷款期长短的选择
贷款期长短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购房者的经济能力及投资偏好。一般而言,贷款期越长,每月还款额越少;贷款期越短,每月还款额越高。不少专家认为,假如选择一个期限较长的抵押贷款,每月还款额相对就少,因此就有较多的资金累积用于改善生活品质或做其他方面的投资,而且购房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提前付清抵押贷款的余款,以避免长期的利息 3 负担。但是并不是选择抵押贷款期限越长的就越好。期限越长的抵押贷款所支付的利息月多。二)首期付款额的选择
银行规定,购房贷款最高不得超过房价的70%,这意味着必须自备30%的首期付款。如果抵押贷款比例不到30%,则首期付款额会更高。在目前房价较高,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储蓄够首期付款额也有困难,因而选择最高的抵押贷款比例是明智的。在负债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高的抵押率,最小的首期额,是最佳的明智之举。)房抵押贷款合同的签订
申请购房抵押贷款应由借款人与贷款人签订两份合同,抵押合同和抵押贷款合同。根据有关法规,房地产抵押合同应当载明下列内容:抵押人、抵押权人的名称或个人姓名、住所;主债权是种类、数额;抵押房地产的处所、名称、状况、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以及四至等;抵押房地产的价值;抵押房地产的占用管理人、占用管理方式、占用管理责任以及意外损毁、灭失的责任;抵押期限;抵押权灭失的条件;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抵押合同订立的时间与地点;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以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的,须提交生效的房屋预售合同,抵押权人要求抵押房地产保险的,以及要求在房地产抵押后限制抵押人出租、转让抵押房地产或者改变抵押房地产用途的,抵押当事人应当在抵押合同中载明。同时在申请抵押贷款是还应签定借款交通,借款合同应当约定贷款金额、利率、支付方式、还本付息方式、还款期、贷款用途、违约责任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节
房地产保险
一、房地产财产保险
它属于财产保险的一种,投保人可以是团体、法人、自然人等,与居民有关的主要是商品住宅保险和自购公有住房保险。
商品住宅保险是为购买商品住宅的人提供的使其在所购住宅遇到意外损失时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的险种。自购公房保险,是对居民因房改从而购买原租住的公房的险种。两种险种的责任相同,都是对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保险财产的损失进行赔偿。所保的财产只能是房屋及其附属设备和室内装修材料等财产。保险期一般为一年,可续保。
二、房地产责任保险
主要强调房屋所有人、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责任保险,一般称为房地产公众责任保险,它主要承保在房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赔偿责任。
三、房地产人身保险
主要指房屋被保险人遭受因房屋造成的意外伤害而死亡或永久致残,由保险人支付保险金额的险种。
四、房屋抵押贷款保险
会计控制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 篇7
(一)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的法定义务, 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单位的各种错误舞弊现象及不法行为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有些企业会计工作秩序不是特别规范, 乱挤乱列成本费用、隐瞒截留收入、偷逃国家税金, 对外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等现象时有发生。以上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三)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目前, 企业改组、重组、股份制改造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 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流失, 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 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负担较重, 在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内强管理, 外抓市场”, 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 防止浪费,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如今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 对于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 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 全面性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做到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各个方面的控制, 覆盖对人、财、物全方位的管理。
(三) 针对性原则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 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细节, 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四) 及时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五) 可行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实际运用, 操作性要强, 应做到“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六) 有效性原则
应定期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保证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
(一) 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 企业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 会计机构各岗位人员的配备、分工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符合回避制度, 企业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和财务主管, 财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工作;二是不相容职务、岗位要分离;三是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二) 会计核算流程控制
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会计核算操作流程,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并针对各流程制定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三) 预算控制
包括投资、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都要编制详细的财务预算, 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四) 财产保全控制
主要包括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全等。
(五) 成本费用控制
建立和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费用的各个环节都应处于受控状态。
(六) 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控制
重大对外投资、担保、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要制度化、规范化, 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应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不能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办理经济业务事项的全过程。
(七) 风险控制
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一般应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作反向搭配, 使财务风险服务于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的变化情况虽然来源于企业外部, 但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八) 审计控制
主要指内部审计, 是在企业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
四、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 个别企业认识不足, 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有的企业尚未建立比较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有的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存有很多误解, 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很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喊得多, 做得少, 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并没有真正按要求去执行, 以至于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 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不健全;二是偏重事后控制;三是重有形资源的控制, 而轻人员素质、信息沟通等无形资源的控制。
(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检查不力, 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 稽核的范围有限,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 缺乏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
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
1. 会计机构必须相对独立。
坚持会计机构相对独立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前提。首先体现在对会计机构的领导权相对统一, 这是保证会计机构相对独立的前提条件。其次是会计机构对经济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监控, 这是保证会计机构独立行使监控权的要求。
2. 会计机构的岗位职责要明确, 应相互制约。
会计机构的各岗位必须分工明确, 业务流程畅通, 责任明确便于考核, 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只有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岗位设置, 才能保证内部牵制制度的落实, 才能形成互联互控、互相监督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网络, 有效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 设立财务稽查岗位。
财务稽查设在会计机构内部, 受上级财务部门和会计机构负责人领导, 对内部实施监督, 对过程和结果实施控制。设立财务稽查岗位, 是对会计核算的过程和数据资料进行监督的手段, 也是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 会计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和回避制度同样是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 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授权批准机制
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授权批准机制是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舞弊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会计控制中尤其重要。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可以使各职责部门和人员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使目标制定、方案实施、预算执行和监督监控等工作相互分离, 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完成, 可以防止少数人盲目决策和权力过度集中造成的危害, 以便形成管理科学、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的基础是授权批准机制的健全。授权批准包括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 在企业管理中, 最好使用书面授权, 以便于管理行为的可追溯性。企业的授权及其更改, 必须让所有员工知悉。通过授权, 企业内部的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等。
权力制衡和授权批准是整个会计工作得以平稳运作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等问题上, 每一项重大业务不能由同一个部门或某一领导指挥某一部门独立完成, 必须按规定和制度处理相关业务, 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 合理、科学的业务流程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 是以科学、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为主线, 将相对松散、独立的制度融入到业务处理过程的对应环节。业务处理流程的设置对于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业务处理环节必须由下一环节来验证, 业务处理结果必须在财务主管的监控之下。
(四) 实施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它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 通过内审人员经常和定期的审计活动, 达到发现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以消除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各种因素, 它是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 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 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 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五)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的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决定作用。一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得以贯彻;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又承担着监督企业其他人员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因此, 必须重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培训。
档案创新服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档案;创新服务;问题分析
1.档案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1.1多元化的档案载体
目前的档案信息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光盘、磁盘、移动设备、互联网等等都成为了档案信息的载体,而且档案信息的类型也变得多元化,过去只是单一的文字档案,现在还有影音档案、图表档案等等,这些都是人嘛在活动和交流中所产生的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管理的。
1.2多渠道的档案收集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档案的收集带来了更多的途径,利用网络来实现档案的传递工作,这是纸质档案时代所不具备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不仅时间快,而且收集的数量大,覆盖的范围广,能够最大化的丰富档案信息的内容。
1.3多元化的档案服务项目
因为档案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使得档案信息的数量暴增,档案信息服务所面对的对象也更加的多元化,因此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不能够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利用,因此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多元化服务项目纷纷的出现,网络资源共享、网络下载等等服务都能够让档案资源被更充分的利用,而且也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多元化的服务项目为档案的利用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1.4档案技术人员的专业化
新的档案管理时代对于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了,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有现代设备的操作管理以及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涉猎,从思想上来说也更加的先进。档案管理人员除了是信息的拥有者,他们还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将档案进行收集和管理,然后再对其进行利用和开发,这些工作都是通过现代设备来实现的,因此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说,在效率上要高出很多,档案人员的专业化也更加高,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开始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目的就是不希望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因此为档案创新提供了条件。
2.档案创新服务手段
2.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栅陕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2.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现在的电子文件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档案收集都是通过手工完成,而现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能够方便的实现档案的上传和下载,所以档案部门的收集模式发生了改变,可以通过网页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通过后台软件就能够对收集的档案进行自动的归档,大大提升了效率。
2.4开展在线服务
人们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人们对于时效性也更加的注重,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已经在现代社会得以实现,人们希望档案利用也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方便的使用,因此开展在线服务是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档案部门可以建立数据库查询、电邮查询等等服务方式,让档案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和档案馆进行联系、取得服务,也可以在网上对使用者进行交流和服务,像是开通网络咨询等服务,丰富服务的方式,扩宽服务的范围。
2.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目前的市场变化多端,各政府部门的政策也是频繁的更新,因此人们对于党政机关的一些政策性文件的使用变得非常的频繁,档案部门可以开展这方面的服务,为广大的群众服务,满足他们对于这些档案文件的阅览需求。
3.深化服务领域
3.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过去的档案服务都是针对其实也单位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随着社会对于档案信息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群体对于档案的利用有了需求,因此档案部门要拓宽服务的范围,丰富服务的主体,为一些组织和个人的需求提供服务,甚至是可以增设一些特定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3.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售后服务相关制度】推荐阅读:
汽车相关售后服务简历08-22
售后服务费管理制度10-06
售后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07-27
售后服务和质量投诉处理制度06-19
施工、安装售后服务人员管理制度11-12
中小型公司售后服务管理制度05-17
关于外出安装及售后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08-28
海外售后服务10-08
售后服务体系05-22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