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31

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的作用是什么(精选5篇)

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的作用是什么 篇1

中医理疗推拿按摩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腰酸背痛、气血不通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中医理疗推拿按摩来改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种治疗手段的原理是通过推拿和按摩我们人体中的各种穴位,以达到舒经活络的目的。下面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的具体作用。

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 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我们人体的各个穴位都和身体各部分机能的作用息息相关的,通过推拿按摩的理疗方式能够对穴位进行良好的刺激,以帮助所相关的机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或是发生疼痛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症状,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的作用是什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60例,均符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 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4~59岁,平均41.75±8.22岁,病程3~23年,平均7.53±1.25年;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6~62岁,平均43.18±7.53岁,病程2~21年,平均7.13±1.8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①牵引疗法:患者取端坐位,颈部前伸15°,牵引力以其体重15%为准,20min/次,2次/。②电刺激疗法:将电极片贴在疼痛、麻木明显的部位,选择脉冲疏密波,20min/次,2次/天。③电磁波治疗:在离皮肤20~40mm处对准病变部位进行电磁波照射,温度40℃,20min/次,2次/天。

1.2.2 观察组

在上述牵引、电刺激、电磁波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理疗治疗。①针灸:患者端坐位,选用直径0.32mm、长25~50mm毫针,取穴以肩井、风池、后溪、肩髃、天枢、曲池、外关、后溪为主,留针20min。②推拿:患者取坐位,颈前伸15°,以揉髃法揉捏肩井、风池、后溪、天枢、肩髃等穴位,60~90次/min,6min/次;医者由患者背后用手掌托住其下颌,另一只手掌扶住枕部,将其头部慢慢向前上方牵引,直至其臀部离开椅子,2min/次,2次/天。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3]

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轻,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22例,有效5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4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6.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属于“眩晕”、“头痛”、“痹证”等范畴,与颈部经脉“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有关,多由气血失调、气血不畅而发。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的坐姿会对颈部神经与肌肉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对椎体造成牵拉,导致脊柱扭曲、侧弯等。

针灸是颈椎病治疗的主要手段,针刺改善颈椎变部位微循环,刺激类吗啡样物质分泌,提高疼痛阈值,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通过针刺还可使阳气聚集,疏通经脉,以发挥活血通络的功效。手法推拿可使颈部紧张、僵硬的肌肉放松,矫正错位逆乱的组织和关节,舒筋活络,同时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改善头晕、麻木等症状[4]。另外,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5%(P<0.05),提示中医理疗疗法可提高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缓解颈椎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培燕,吴绪荣.穴位注射加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30-31.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86-387.

[3]罗平,刘忠象,李梦雅.点穴按摩操配合药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193-1194.

中医推拿对老年人身体的保健作用 篇3

关键词 中医推拿 老年人 保健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老年人的增多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的同时,逐渐步入老年的人们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也都会产生变化。老年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岁与20岁相比,体脂多出部分可达体重的10%~20%;而细胞内水分却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消化(消化食品)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如不适当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促进衰老过程的发展。如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对食物消化能力明显减退。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减轻。据估计脑细胞数自30岁以后呈减少趋势,60岁以上减少尤其显著,到75岁以上时可降至年青时的60%左右[1]。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心脏生理性老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使心肌硬化及心内膜硬化,导致心脏泵效率下降,使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使心肌本身血流减少,耗氧量下降,对心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甚至出现心绞痛等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老年人气管及支气管弹性下降,常易发生肺泡经常性扩大而出现肺气肿。血流速度减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组织细胞功能减退及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呼吸作用下降,对氧的利用率下降。随着年龄增加,骨骼中无机盐含量增加,而钙(钙食品)含量减少,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减低,脆性增加,故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症,极易发生骨折[2]。肾脏萎缩变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功能减退,加上膀胱逼尿肌萎缩,括约肌松弛,老年人常有多尿现象。

人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通过各种医疗保健手段的努力,确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使之在健康状态下延年益寿,以推迟死亡的到来,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可以改善和增强各内脏系统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协调性,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据其体质及所处环境、季节,有针对性的预防各种老年病的发生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3]。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用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心肌收缩;捏脊,可引起胃腸蠕动增快;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推拿尚可引起血液成分和代谢变化。综上所述,推拿的作用,主要是改善机体的功能,但并不是推拿只能治疗功能性疾病,对器质性疾病无能为力。人体某一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必然表现出功能性障碍;被称为功能性的疾患,也可能有形态改变。治疗疾病,有的是直接改善器质的病变,使障碍的功能得到消除;有的是通过调整功能,使器质病变得到恢复。推拿治疗器质性疾病的途径是后者。例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这种器质病变,经过腹部和背部的推拿,改善胃肠功能,使壁龛愈合。

中医推拿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通过擦法使冻僵的肢体暖和,用揉搓法消肿祛疲,用摩法止痛等。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在唐、宋时期就非常盛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的加强,中医推拿日益得到重视,并已继续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马永兴,陆佩芳,竺越,等.整体衰老机理的多因性及其干预[J].现代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10(1):12.

2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37-539.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篇4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主治: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抽动症推拿穴位是什么? 篇5

抽动症症状时轻时重,抽动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轮流出现。紧张、学习压力过大、过度兴奋或疲劳等因素诱发。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在“扮鬼脸”、“学坏样”而责骂,反而使症状加重。抽动症有暂时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三种类型。抽动症的治疗常需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期、广泛应用。很多早期抽动症患儿的家长,常顾忌药物副作用而不愿接受治疗,以致延误病情。近年来我们采用耳穴疗法对抽动症儿童进行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方法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耳穴疗法是由医生在儿童耳郭的相应穴位以75%酒精消毒,清洁后,取剪成O,6厘米×O.6厘米小方块的胶布贴王不留行子压耳。通常在抽动症儿童脑,肝、肾、神门、脾、胃、皮质下等穴位中选用4-6个穴位,也可再根据儿童不同抽动部位加用相应穴位。耳部压子后,由家长协助每日揉压穴位两三次,每次每个穴位揉压约1分钟,至耳郭发热、发胀、有酸痛感能忍受为度。每周更换1次,每次贴一侧耳穴,两耳交替,5次为1疗程。治疗1个或2个疗程后,症状多可逐渐缓解。也可同时辅助服用肌苷及维生素Be等药物。

耳穴疗法对暂时性和慢性运动性抽动症儿童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疗效欠佳。治疗效果不好的儿童仍需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另外,如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

上一篇:低级思维和高级思维的读后感下一篇: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电子政务工作自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