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共10篇)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1
中医推拿的学术特色与临床应用
摘要 推拿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人类最初自发的防病治病手段古已有之。《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痪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踌。故导引按踌者,亦从中央出也。”推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与其他学科互为依存,相互借鉴合作,比如按踏(推拿与导引)、正骨疗法(推拿与正骨)、指针疗法(推拿与针灸)、膏摩(推拿与外科)以及小儿按摩(推拿与儿科)等。
关键词 经络理论,推拿,学术特色,临床应用
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中医推拿作用原理 1,疏调经络
经气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经气的盛衰直接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强弱,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推拿手法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并通过调整神经的反射作用,进而调整内脏功能来实现的)2,协调脏腑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两个对立双方的正常协调关系遭到破坏所致,亦即脏腑功能紊乱所致,推拿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并通过经络与脏腑间的联系,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活血行气
推拿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与加强脾胃的功能,引起胃运动的增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脾胃的升降,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有利于气血的化生并且通过手法在体表经穴’部位的直接刺激,使局部毛 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起到活血的目的)中医推拿治疗优点 操作简便
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受任何医疗设备及时间地点限制,操作时仅凭医生双手或肢体其他部分,运用不同的手法技巧进行;并且只要按照操作要领去做,通过反复实践,就能够熟练的掌握,如推拿手法中的推法,按经络循行或在某些穴位上进行推拿,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副作用小 推拿疗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不同于药物治疗,只要手法恰当,操作认真,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从生理和药理上来讲,一般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功能减弱,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都相应的提高,易出现不良反应,而推拿不但没有此反应,而且能使患者得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疗效显著
推拿疗法对某些病症不仅有独特的疗效,而且还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手段以弥补其他疗法不足之处,对某些疾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没有痛苦,老幼皆宜)如慢性脾胃虚弱导致消化机能衰退的患者运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摩法,揉法,可起到健运脾胃’促进消化机能的作用。中医临床应用
1张琴明等运用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以下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称之 “经行腹痛”或“痛经”,常见于婚前女性尤其是女中学生和大学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素问·举痛论》曰“„„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中医推拿学认为,经行腹痛的发病机理是“不通而痛”,而治疗原则就是“通则不痛”;“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以按(按揉)法治疗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的实证痛经;“缓摩为补”、“轻推,顺推皆为补”以及“以通为补”,故以摩法和推法(平推法或擦法)治疗气血虚弱痛经。现代医学认为推拿的作用机理,仍然是以“前列腺素、子宫
血管痉挛及其微循环障碍”和“神经传导、脊柱紊乱及其腰-盆腔神经高敏感性”的研究为主,尤其是推拿手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从而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加速病理产物(PG等)清除,改善微环境,使疼痛减轻。采用按揉腹部经穴、摩腹、擦腰骶疗法可改善盆腔(子宫)血供和血流速度及其内脏功能 2,李明君中医推拿治疗失眠
失眠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不寐”、“健忘”、“惊悸”、“神 思病”等范畴,失眠症病机较为复杂,且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常使患 者造成不惜要的思想负担,影响健康;且失眠症患者往往身体素质较 差、免疫力较低,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西药治疗失眠症往往带有成
瘾性及疗效下降现象,长期服用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推拿手法可直接作用于人
体经络穴位上,可在短期内调动人体的经络气血,促进全身气血的 疏通畅达,通过辨证施治平衡人体脏腑间的平衡,调节人体的生理 机能,从而改善失眠、健忘等阴阳不和的病理基础。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岁内,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刘振寰等对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家庭康复按摩法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其主要是将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相关的部位及经络、穴位,一方面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生理的变化,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颅内脑组织的血氧供给,促进水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吸收,使损伤的脑组织得到修复再生,达到恢复脑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的目的面通过刺激各经穴点,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作用,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通肢节的功能从而达到调整脑瘫儿童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推拿手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有效防止肌萎缩。另外,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使肌肉的黏滞性降低利关节作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王小佶中医推拿辅治退行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指膝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的改变,进而发射管了结构为了等,并能够累及到患者的关节囊、滑膜及其他的关节部位,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最终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又被称为退行性膝关节炎。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的“骨痹”“痹症”“鹤膝风”等,其指出“病在骨”“屈伸不能”等。其认为,人到中年后,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进而导致“不荣”,则产生疼痛,加之长期的劳损,导致骨脉瘀滞不通,则出现疼痛。中医推拿疗法,是使用推拿的手法对患者疏通经络,是粘连松解,进而改善其血液循环,达到有效的治疗的目的[5]。归纳起来,我院使用的中医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滚拿、点穴、按压、软组织的松解、提拿揉髌和牵拉关节的手法。结合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整了膝关节的平衡,进而将其作用在患者的髌骨软骨上,以达到有效的消肿止痛和祛瘀的作用。此外,使用推拿疗法还可以扩大膝关节的间隙,使血液有效扩散,并较大地减少关节的积血,避免滑膜炎与关节的粘连。我院还对血海等穴位进行点按,有效改善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水肿进一步消退,使关节液代谢恢复正常。结语
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人体体表通过经络、穴位与内脏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推拿按摩疗法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内脏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对体表经络、穴位进行推拿刺激,也可以通过经络将治疗疾病的“信息”传达给有病的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然而,在现今治疗科室层层细分的大背景下,推拿疾病的治疗谱似乎有越走越窄的趋势。推拿学术传承发扬颇为困难,毕竟一切传承最终都是为了临床治病救人而服务的,若是仅仅成为一本书或一段视频,则失去了最本质的意义。如何发扬中医推拿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等优势,做到传承与发展并存,是需要各方扶持,通力合作,从而解决甚至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2
关键词:管遵信,慢性肾衰,中医药疗法,学术思想
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管遵信教授临证五十余载,潜心研究肾病的治疗15年,创立“管氏肾病五联疗法”,针、灸、药并举,心身同治,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取得了突出的疗效。笔者有幸随管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慢性肾衰的学术思想述要如下,以飨读者。
1 立足整体,注重调衡,以平为期
整体观是中医思维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管教授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与神,身与心,阴与阳,气与血,脏腑与经络,各体系内部及各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种整体联系贯穿并体现于临床的各个方面,诸如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的产生则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人体气机紊乱、阴阳平衡失调造成的,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用相应的方法调整人体功能,使之达到协调、平衡、稳定的状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管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病机变化极为复杂,病程中常常呈现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兼证繁多等特点。慢性肾衰病程演变的一般规律,起始为脾肾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或减退,升清降浊之功紊乱,浊阴郁滞,日久化热酿毒,进一步使气血阻滞,正气亏耗,从脾肾气虚发展为脾肾阳虚,阳损及阴,阴损初期便是气阴两虚,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肾阴虚,阴阳互根,最后阴阳俱虚,精气耗竭,气血离守,脏腑功能全面衰败,病情危笃。
本病虽定位于脾肾两脏,但疾病后期由于水毒潴留,或上犯脾胃,或扰动肝风,或蒙蔽清窍,或入营动血,或水毒凌心射肺,从而出现种种五脏六腑受累危象[1]。因此在治疗上,必须有纵览全局的眼光。管教授临床立足整体,从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入手,察其不衡以调之,以平为期。“管氏肾病五联疗法”就是管教授“立足整体,注重调衡,以平为期”思想的主要体现。
1.1 取法———针、灸、药并举,重用灸法,身心同治
鉴于本病气血阴阳俱伤,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兼证繁多等病机特点,治疗过程中其病理变化非常微妙,温补则燥,则助邪热,重竭气阴,滋腻柔润,则碍脾胃,更长湿浊,如临证中常见温补之后出现口干舌燥、牙龈出血、出血等症,也有滋阴之后出现脘闷纳呆、呕恶加重等证候。管教授有机综合应用针、灸、药,三种疗法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治身与疗心同施,身心同治。管教授“五联疗法”中有一联为灸、两联为针、一联为药,一联为心理调摄。
针与灸本来是两种性质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所长。《灵枢·官能》篇中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然而针灸向来并称,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共同的基础。现代研究表明,针灸作用均具有整体性、良性、双相性的特点。其作用机制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复杂中枢整合,机体多水平、多途径的复杂调节[2,3,4]。
《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针刺可以疏通经脉、调和血气、平衡阴阳,早已是几千年医家的共识。灸法的主要功效,在古代的有关文献中,曾不止一家与不止一书多次地指出:“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使热邪随火气发散,火就燥之义也。”表明灸法同样具有温通与温补的调衡作用。可见针灸作用的最大优点在于双向调节,即阳虚者其效可以扶阳,阴亏者其效可以救阴,且扶阳而不伤阴,救阴而不伤阳。这在汤液来说,就不能与之相比。然而针灸是以激发人体所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主,在人体功能衰竭至一定程度时,针灸这种激发方式已不足唤起机体反应[5],不能发挥补充支援的积极作用,此时则恰恰是汤液的优势所在。因此,管教授主张针、灸、药并举,用针灸以通经络、调平衡、促功能;用药以补不足、泻有余、调物质。正所谓“知针知药,固是良医”[6]。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灵枢·天年》说:“五脏安定,血脉利和,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指出了生命活动(生理)和精神﹙心理﹚活动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理和心理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当疾病过程中出现脏腑失调等病理时,就会表现出异常的情志活动。例如《灵枢·本神》指出:“血气有余、肝实者善怒,血气不足、肝气虚者善恐;神有余、心气实者善喜,神不足、心气虚者善悲。”《理虚元鉴》指出:“虚劳之人,其性情多有偏重之处,每不能槽节其精神,故须各就性情所失以为治。”疾病,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或者带来诸多痛苦的病症,本身就是一类刺激因素,可引起患者剧烈的心理反应,使之处于强烈持久的恐惧、忧郁、焦虑、颓废等消极的情感状态,并产生失落感、不安全感等。这种精神情感状态又进一步干扰了患者的内环境平衡,削弱机体的防御机制,以致在心身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7]。那么打破这个恶性身心循环建立良性心身循环是治疗取效的重要一环。现代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较少的疼痛、症状和更高水平的健康有关[5,6,7,8]。积极情绪对减少身体疼痛和恢复身体功能有重要作用。拥有积极情绪是远离各种疾病和尽快恢复的有效途径[12,13]。
管教授在十余年诊治肾病的临床中,深切体会到这些肾病患者,都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心理压力大,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绝望,非常影响针药疗效的发挥。于是立足中医“形神合一”的整体生命观,心身同治。将“乐疗”引入了肾病的治疗,培养“乐、善”的心态,以此打破消极情绪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以“乐、善”为主导的积极情绪与健康之间的良性循环。
1.2 用穴———调衡脏腑,重用俞募
“管氏肾病五联疗法”中有隔药饼灸和穴位注射两联都用到了体穴。本病的病位非常广泛,虽以脾肾为主,但晚期五脏六腑均可受累,在疾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忘记中医的整体观,管教授在用穴方面更具特色,治疗重用命门、关元,以激发人体原动力,同时重用五脏背俞穴,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并配以相应募穴,《灵枢·卫气》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说明了脏腑之气可以通过气街与其俞、募穴相联系。俞募相配,更有利于发挥其协同作用,调衡一身脏腑阴阳。
隔药饼灸的处方基本固定[14],一组脾俞(或肝俞)、肾俞、命门,一组中脘、关元、足三里,两组隔日交替使用,或都用。穴位注射常用穴位有肝俞、肾俞、脾俞、肺俞、心俞、三焦俞、气海俞、膏肓、京门、期门、中府、章门、中脘、气海、关元、曲池、内关、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每次取背俞穴2~4个,四肢穴每次各取1~2个。其他穴根据临床症状临证加减。主阴之穴与主阳之穴同用,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调理脏腑,注重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多脏同治,脏腑互调。
1.3 遣药———用药中和,顾护脾胃,善调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云:“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胃者,五脏之本也”,所以百病皆可以因脾胃虚而生。脾胃受损,五脏六腑难以荣养,而诸病从生,百药亦难以施用。管教授临证非常注重顾护脾胃,在方剂中经常有炒谷芽、炒莱菔子、砂仁、鸡内金、麦冬、玉竹、大枣、甘草等和中养阴益气之品。尤其本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他强调用药务必中和,不温不燥,不滞不腻,且少用峻烈,若遇紧急情况,如患者水肿严重,危及心肺的时候,必须用逐水峻药,如甘遂、芫花等,也应中病即止,不宜使用时间过长,以防伤正[15]。
管教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寄居之所,也是脏腑气化功能的原动力,对于慢性肾衰而言,虽然病机复杂,但总以肾阴阳失衡为根本[16]。对于一些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肾阴、肾阳的变化更加微妙,管教授在减停激素的过程中,辨证精确,用药灵活,堪称经典。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中医认为是属于强阳之物,纯阳燥热之品极易耗阴,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会造成阴虚阳亢之象,管教授治疗时先以清热为主,选方为五味消毒饮加减。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时配伍补肾阳中药,如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等,在补肾阳的同时,注意配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水通淋的药物,如天葵子,才能有助于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以防止激素减停过程中的症状反弹。将激素造成的阳亢假象消除后就转入第二个阶段,以滋阴扶阳、渗湿利尿为主,各方面情况开始好转后,进入第三个阶段,此时以滋阴为主,选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以达到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从而使机体“阴气和平,阳气闭秘”。
2 辨治重视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
管教授学贯中西,一向重视中西医结合,临证注重“病证结合”,认为辨病有助于从整体、宏观把握疾病的病位、病势及发展变化规律,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抓住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可为辨病提供分析、认识疾病生理、病理演变规律的方法和导向,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能抓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又可照顾到其特殊性。同时将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纳入到中医的辨证之中,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也有利于判断病情进展和分析疗效,还能在一些疾病无证可辨的情况下(如早期患者虽有血肌酐增高,伴大量蛋白尿,但常无任何症状,有些患者是通过体检才得以发现)为中医论治提供依据。在慢性肾衰的诊治过程中,管教授“重视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分期辨治
管教授临床对慢性肾衰常常按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不同分期进行辨治,这也是病证结合的一种模式。
管教授师根据血肌酐浓度来分期用药,管教授发现肌酐浓度低于443μmol/L时,即西医分期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临床多见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初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治疗是补脾肾之气为主,以参芪地黄汤加味[黄芪、党参(太子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白术]为主治疗。脾肾阳虚证是脾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治疗以补脾肾阳气为主,以真武汤加味(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肉桂、仙茅、巴戟天、肉苁蓉等)为主。血肌酐浓度高于443μmol/L时,即西医分期的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这一阶段往往出现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此时气血阴阳都要补,治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白术、茯苓、党参、白芍、当归、黄芪、熟地、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为主。继续发展出现肝肾阴虚证,治疗以杞菊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枸杞、菊花、菟丝子、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最后发展到阴阳两虚证(多见于尿毒症期),治法就是阴阳双补,方用地黄饮子加味(熟地、山萸、肉苁蓉、巴戟天、附子、肉桂、五味子、茯苓、白术、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旱莲草)。管教授强调,不论病属何期,都要注意湿浊和血瘀等实邪的处理,“久病必瘀”,可用解毒活血汤,湿浊可用五苓散或温胆汤斟酌灵活使用。
2.2 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分病辨治
慢性肾衰是由多种肾脏疾患引起的慢性持久性肾功能减退,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呈现全身多系统症状的一个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肾衰原发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Ig 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损伤、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发病不同,其病理机制不同,进入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进展预后亦有所不同,管教授认为临床针对慢性肾衰原发疾病辨病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如针对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因其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方面相对较重[17],治疗时活血化瘀药力量就加重,如加用水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管教授师还自制降糖茶辅助降糖。对于以Ig A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免疫相关性肾病为原发病的慢性肾衰,均有发病年龄小、先天禀赋不足的共性特征,此类患者脏腑功能尚有幼稚之嫌,病情易反复[18,19,20],管教授治疗时重培补后天以滋养先天,强调此类疾病贵在缓图,切忌贪功冒进。同时注重调节其机体免疫力,重用免疫调节作用较强的灸法。另外,还要兼顾不同病种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Ig A肾病多属脾肾气阴两虚,湿浊内蕴化热;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以肾阴亏虚为本,热、瘀阻络为标。治以滋肾养阴,兼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狼疮性肾炎也以肾阴亏虚为本,但热毒更盛。治疗上以滋阴清热解毒为主。
管教授重视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善于吸纳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但始终坚持运用中医理论和思维方式,衷中参西,做到诊断与治疗上的病证结合。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3
【关键词】 风湿病;痹证;中医;学术思想;曹东义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3.010
曹东义教授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对风湿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很多种具体疾病,所涉及的病名超过400种[1]。路志正[2]教授注重湿邪在痹证诊治中的作用,多采用利湿化湿、祛湿胜湿法治疗,他把干燥综合征命名为“燥痹”,把痛风命名为“浊痹”。娄多峰[3]教授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虚邪瘀”。朱良春[4]教授对痹证虚损病机十分重视。曹东义[5]教授认为,风湿痹证是一个“由虚到损”的变化过程,提出补虚益损治风湿的诊治观念。笔者有幸随其侍诊、查房,多次聆听他对病情的分析,现将其学术思想整理浅述如下。
1 尊经典、重证候
曹东义教授深研《黄帝内经》理论,尤其对“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之论有着深刻的认识。随着气候的变化,万物开始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自然规律所左右的生长壮老已,必须了解把握。候,可以是气候、物候、病候,总之是外在的表现;道,是规律、道理,概括了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曹东义教授认为,这就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比较早的论述,观察证候变化就可以推知人体阴阳气血变化的机制。这一观点比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提出“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论述,有更高的概括。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也是较早按照证候来研究病因的学术著作。
风湿病的发病及加重均与气候有关,并且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而引起肢节疼痛。风邪善行数变,故行痹表现为关节游走疼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寒气胜者,气血凝滞不通,发为痛痹,表现为关节冷痛。湿为阴邪,重浊黏滞,阻碍气血运行,故表现为肢体重着,痛处不移。汉代的《说文解字》及《神农本草经》曰:“痹,湿病也。”风湿病以夏、秋为主要发病季节,而加重在冬、春季,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 重动静、察阴阳
曹东义教授认为,动静是《内经》的基本概念,人体的动静只是一个现象,其背后反映着阴阳之气盛衰的深刻机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曹东义教授认为,动静之中见阴阳,万物的生长变化,疾病的进退都离不开动静,观察患者的动静,就可以判断风湿病的进退,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3 重阳气、察邪正
人体运动的基础,是阳气推动的结果。督脉循身之背,由于督脉总统一身之阳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发生腰脊强痛,即强直性脊柱炎。阳气下降,风寒湿阴邪容易侵犯和留滞,所以会出现肢体关节困乏无力,或者出现晨僵。“动而生阳,静而成阴”。随着活动增加,或者自然界阳气逐渐隆盛,晨僵也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些说明了邪正进退的变化。治疗后病情减轻,晨僵也可好转。提倡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适当地活动各个关节,住院患者早饭后均统一做康复操,以辅助治疗。证候变化背后,反映的是阳气盛衰,邪正斗争的结果。
4 重脾胃、助运化
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一般风湿病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湿盛则肿,无力为虚,不通则痛,反之亦然。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骨关节病关节肿胀、有积液是因为湿邪盛,无力是因为正气虚,疼痛是因为血脉不通畅,即“不通则痛”。临床多数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均有损伤脾胃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用药时,应先固护胃气,并适当选用兼顾健脾作用的药物。
5 重治虚、防损伤
《内经》认为:“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其合也。”风湿病初起表现在筋脉皮骨,病久而不愈者可内传入脏,故古有脏腑痹之说。病邪入里一旦形成脏腑痹,则更伤五脏。五脏伤,则肢体关节之症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脾司运化,主肌肉。脾胃生化不足,气血虚乏,出现四肢乏力,肌肉消瘦,甚则肢体痿弱不用。肾主骨,肝主筋。因风湿病主要病变在骨及关节,日久形成骨痹不已,进而成肾痹,最终致骨质受损及关节屈伸不利和/或肿胀变形。在治疗上多从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入手。曹东义教授的这些见解,都可以从《内经》之中找到依据,说明中医的理论是从细致观察病情不断总结出来的。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25岁,以腰背部僵痛、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5年、加重1周为主诉,于2006年6月
29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受凉后出现腰痛、右膝关节肿痛,晨起明显,夜间翻身不利,就诊于河北省某医院。实验室检查示HLA-B27阳性,红细胞沉降率32 mm·h-1。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治疗。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白芍总苷、复方夏天无等药治疗后,病情好转。后病情时好时坏,1周前受凉后出现颈部、腰背部僵痛,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加重,来本院要求中医治疗。现主症:颈部、腰背部僵硬、活动受限,右膝关节肿痛,蹲起困难,遇冷加重,得温痛减,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舌淡苔薄白,脉弦紧。X线检查示脊柱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大偻,证属寒湿瘀阻,肾虚督寒。方选补肾调督方加减:补骨脂20 g、骨碎补20 g、续断20 g、鹿茸10 g、狗脊30 g、熟地黄30 g、羌活10 g、独活10 g、茯苓10 g、姜黄10 g、白术10 g、炒麦芽12 g、白芍30 g、炙甘草10 g、川牛膝20 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用30剂,诸症好转。此后在上方基础上加减,守方调理半年,病情稳定。嘱患者每日活动各个关节,坚持做风湿科自创健身操。
按语: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以腰骶部疼痛、颈腰椎活动不利为主症,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凡人之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其病机为肾虚督空,寒湿瘀阻,风寒之邪壅滞颈、背、腰、下肢关节等而患病。曹东义教授重视督脉的调补,故选用经验方补肾调督方,其中补骨脂、骨碎补、续断、鹿茸、狗脊、熟地黄、羌活、独活、姜黄壮督脉之阳以补虚;茯苓、白术、炒麦芽健脾护胃。方中诸药正中病症,故获良效。
7 参考文献
[1]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9-135.
[2]路志正.中医湿病证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70-575.
[3]娄多峰.痹证治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3.
[4]朱良春.朱良春医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07-124.
[5]曹东义.“补虚益损”在风湿病诊治中的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38-41.
收稿日期:2014-06-06;修回日期:2014-12-12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4
我是王春亮,在青州开着一家祖传按摩店,从小受奶奶的熏陶,自己也成了一名按摩工作者,说来也快,这一干就是十年,我为按摩痴,我为推拿狂,这十年用奶奶传下来的按摩疗法治好了很多医院里束手无策的病,为很多人解除了痛苦,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他们有给我送锦旗的、有送鸡蛋的、有直接拜师学艺的、有给我努力传名的、有给我扔下几万块钱的、、、、我没有读过名医名著,没有学过大专院校、很多理论我还说不出来,但是这几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我的很多手法、经验、技术、治病病的土理论和很多医学专著上的理论不谋而合,感谢奶奶,我们王家几代的按摩手艺差一点就葬送在父亲手里而失传,我只是学了奶奶一半的手艺啊,我奶奶在的时候,街坊邻居、上村下村、十里八乡,谁家的孩子有个病、谁家的人扭着腰、谁家的孩子脱了臼,我奶奶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活就去,从来不要钱,为此父亲也看不到按摩的希望不想学,再加上父亲那一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对中医打压很厉害,所以父亲把按摩扔下来,当时奶奶很伤心。
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对按摩很感兴趣,没事就跟着奶奶给人治病,给奶奶打下手,从十五岁开始正式学,十八岁奶奶就去世了,奶奶是眼里含着泪水去世的,他放心不下我的医术,感觉对不起列祖列宗,没能把祖传手艺传下去啊,又怕我不能把按摩手艺传下去,发扬好,奶奶临终期盼、担心、愿望、执着的眼神,我到死也忘不了啊,您放心奶奶,我不会改行,我不但把按摩事业做下去,我还会做好、做大、做强、把您的医术发扬光大、传播海外。奶奶现在我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王春亮’推拿按摩商标;成立了‘王春亮推拿按摩研究所’,开上了分店、加盟店;结合您的手艺技法独创了很多专有新技术,都是当今推拿按摩疗法的最前沿技术,全国很多推拿一线的工作者来学习深造,很多医院大夫来求学进修,还有外国学子呢;我让很多大字不识一个人、小学文化的人、农民工都成了按摩大夫,他们有的开了店,挣的钱比我还多;有的在家乡治病救人,成了名人;有的娶上媳妇,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做梦都没有想到,出国按摩一年挣了30多万;下一步我准备成立青州第一家按摩医院、成立按摩学校、举办按摩比赛大会、成立全球首家按摩博物馆、把每年的8月6日定为按摩节、8月8日定为按摩日、申请专利证书、全国加盟连锁、全球按摩女神评选、在泰山上开按摩店、在国际航班上开设按摩店、在大型国际邮轮、长途动车组开设按摩厅、高速路休息区开设司机按摩减压厅、建一座按摩岛、开设社区按摩医疗,奶奶您在天堂看着我是吗,你在保佑着我,给我指明方向,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王春亮推拿按摩集团一定会飞黄腾达;中华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一定会发扬光大、全球开花;每天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着痛苦,给人们带来的永远是健康、快乐、享受、舒服、美丽、长寿。
青州市王春亮推拿按摩研究所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篇5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主治: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中医针灸推拿师求职简历 篇6
yjbys
性别:男
年龄:41岁
求 职 位:中医针灸推拿师
期望薪资:面议
目前职位:中医针灸推拿师
学 历:大专
工作经验:10年以上
现居住地:杭州下城区下城周边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自我评价
十几年临床工作经历。能熟练运用针灸,推拿手法,药物,理疗仪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尤其对头痛,失眠,落枕,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伤筋,中风偏瘫治疗有一定造诣,能诊断治疗骨伤科常见病,会使用各种理疗仪器,熟悉中西医康复流程,有两年中西医结合康复住院医师工作经历(书写病历·,医嘱,值班,治疗)。为人稳重,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善于沟通,适应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
工作经验
某中医院
1993-7 至 -3任职医生薪资1000-元/月
工作职责:能熟练运用针灸,推拿手法,药物,理疗仪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尤其对头痛,失眠,落枕,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伤筋,中风偏瘫治疗有一定造诣,能诊断治疗骨伤科常见病,会使用各种理疗仪器,熟悉中西医康复流程,有两年中西医结合康复住院医师工作经历(书写病历·,医嘱,值班,治疗)。工作期间曾两次在省级大医院进修(三甲)。
某保健品公司
2010-3 至 2010-12任职理疗师薪资1000-2000元/月
工作职责:针对会员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宣传保健养生知识,咨询,简答常见病的调理和日常保健。介绍本公司产品
杭州某中医门诊部
2010-12 至 -2任职中医针灸推拿师薪资3000-5000元/月
工作职责:运用针灸,推拿手法,药物,理疗仪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主要治疗头痛,失眠,落枕,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伤筋,单纯性肥胖,中风后遗症等和其他内科病。
教育经历
-9 至 -7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
兰华雁专业证书执业医师证 4月由四川省卫生厅颁发
进修结业证书 6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颁发
进修结业证书 6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颁发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7
1 临术资料
寒湿泻患儿共收集69例, 均为门诊治疗, 多数患儿是经过多种治疗方法无效后由其它患者介绍而来。其中男36例, 女33例;年龄3个月~2岁, 平均年龄11个月;病史长者5天, 短者2天。
2 中医辨证
小儿寒湿泻, 大便次数增多, 清稀, 多沫色淡不臭, 肠鸣腹痛, 小便清长, 食欲减退, 而色淡白, 口不渴, 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 脉迟或濡, 指纹色红。
3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为原则, 视不同的病情, 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 循经推穴, 调整脏腑功能, 起到补、温、通、散的作用, 使气血调和, 经络疏通, 脏腑安和, 阴阳平衡,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愈目的。治则是: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
取穴及手法: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揉脐中150次;推三关2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振颤按揉脘腹10分钟。
辨证加减:呕吐者加推下天柱骨300次;揉中脘150次;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100次;拿肚角3次;体虚者加捏脊3~6次。
手法提示:在运用振颤手法之时, 要令患儿仰卧, 术者一手按于腹部, 加一手掌面托在腰部, 施以振颤手法, 使腹部透热于腰, 再使腰透热于腹。
治疗时间及注意事项:每日治疗1次, 6日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应停服中西药物。宜喂流食, 不宜过饱过饥。在推拿治疗过程中, 如有轻度脱水者, 应让患儿口服糖盐水补充体液。 (糖盐水的配制方法为清洁开水500ml+白糖10g+细盐1.75g) 。
4 疗效判定标准
大便每日1~2次, 性状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或超过24小时未解大便者为治愈;大便每日2~8次, 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者为有效;连用6次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5 结果
69例患者中治愈60例, 占87%;有效8例, 占11.6%;无效1例, 占1.4%;总有效率为98.6%。
6 典型病例
董某某, 女, 8个月。腹泻4天。患儿大便每日20多次, 水泻伴蛋花汤样, 多沫, 小便量少, 呕吐, 食欲减退, 口不渴, 在儿科门诊输液加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腹泻不止, 于发病第5日转到我诊所治疗。体格检查:T37.5℃, 咽不红, 舌淡苔白, 脉迟, 指纹淡红, 囱门轻凹, 皮肤弹性稍差, 啼哭无泪。大便化验:红、白血球未见, 脂肪球未见。诊断:寒湿泻。治则: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处方:推三关200次, 揉外劳宫200次, 补脾经150次, 推大肠100次, 推下天柱骨300次, 揉龟尾150次, 推上七节骨150次, 捏脊6次, 揉脐中150次, 振颤按揉脘腹10分钟。另嘱家长给患儿口服糖盐水适量, 饮食母乳或易消化流食少量多次。经过上方每日1次的治疗, 3次后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每日1次, 成形, 小便量正常, 色淡黄清。为了防止复发巩固治疗1次, 上法停用推下天柱骨, 余穴同上。1个月后电话随访, 自治疗之后, 大便每日或隔日1次, 成形, 食欲增加, 比病愈之前体重增加1kg, 精神佳。
7 临床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二者共同完成包含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 胃喜润而恶燥, 脾喜燥而恶湿, 脾胃阴阳相合, 才能维持人体消化吸收之功能, 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易虚易实, 寒湿泻若重呈久, 亦易引起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虚, 水谷不能腐熟, 过化失职, 反之又伤脾胃。又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湿盛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 故脾虚湿盛二者互为因果, 互相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小儿机体一旦感受寒湿二邪, 乳食不节, 喂养不当等均易损伤脾胃, 使脾胃功能失司。现代医学认为寒间断泻除了病毒感染因素之外, 还与腹部受凉会使肠管蠕动亢进, 液份增加有关, 肠的运动分泌与植物神经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推拿治疗小儿寒湿泻之关键, 便在于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调整和恢复肠胃的生理功能, 调节机体抵抗力, 加强吞噬细胞的作用, 促进正常菌株的生长, 从而达到化湿止泻之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肠胃疾病, 过去在腹部习惯用传统的摩法和揉法,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 腹部是治疗小儿寒湿泻的主要部位, 用振颤法为佳, 若与揉法配合应用, 更能奏效, 手法刺激量要轻, 还要柔和, 特别强调要深透, 使其作用由表达里。振颤法之振动波逐渐温热渗透以至达到脏腑器官, 组织及腰部, 从而达到温补脾胃及肾阳, 调节内脏植物神经, 改变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调正肠胃功能, 使肠蠕动亢进转为正常, 实现温中散寒之目的。笔者通过临床实践, 轻手法有抑制镇静之作用, 重手法有兴奋的作用。轻重若运用不当, 疗效不但不明显, 甚至还会使泄泻加重。故手法运用的轻重亦是关键。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8
2.学员第三年即可由我校送至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带薪实习,优秀学员可获得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结业证书;
3.学员参加我中心师承导师面试考核并取得入学通知书后方可报名;
4.名医师承班学员毕业后由我中心负责推荐国内或国外高新就业。5.名医师承班报名学员需高中以上学历。
两个月理论、一个月见习(名医师承班三年)师承班特别说明 学制
解剖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概论、针灸学、推拿学、中医美容学、中药学、推拿基本手法、全身保健推拿手法、头面部保健推拿手法、腹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
重点课程 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火罐刮痧艾条疗法、毫针基本操作、颈肩腰腿疼痛治疗、面瘫治疗、中风后遗症、中医祛斑祛痘治疗、中医减肥、女子痛经、痤疮
1.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和咸阳国医职业技术学校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颁发证书 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成绩合格学员本校负责推荐就业,医疗单位、养生机构、美容院、药店(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
负责安排(费用自理)
本人身份证原件、身份证正反复印件3份、最高学历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照片红底6张,近期免冠证件照
报名携带资料 电子版一份
1.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陕西中医学院综合楼7楼国医培训中心
咨询地址 2.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西段段家堡十字国医培训办公室
3.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民生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培训教学实习基地
咨询QQ:
微信账号: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9
201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遴选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我院201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遴选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杨继国
成员:王军
高巧林
张永臣
杨佃会
井夫杰
秘
书:孔庆悦
二、拟接收专业人数
专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本科 针灸推拿学本科(英语)针灸推拿学本科(康复医学)
合计
人数 0 37 15 52
三、工作安排
1、报名
学生提交教务处转专业申请表;个人历年成绩单和学分绩点班级排名(导出格式:正方教务系统-成绩管理-查询、打印-个人成绩打印-个人历年成绩单-输入学号-查询-点击右键菜单-单个打印),转出学院盖章;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出版著作、发明专利等个人证明材料复印件。有违纪和课程不及格记录的同学不允许转入针灸推拿学专业。
2、资格审查
学院视报名人数、转专业意愿、学生班级排名、特长等情况综合排名择优确定参加笔试和面试人员。
3、笔试
笔试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学院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4、面试
依据笔试成绩确定参与面试人员,学生自我介绍,尤其是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获得的奖励等,并陈述转专业理由。拟转入针灸推拿本科(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用英语作简要介绍。
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依据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转专业学生,解释权归针灸推拿学院。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 篇10
其中为这些早产儿提供相适应的早期刺激的研究近年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中医经络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为此,我们在部分早产儿中试行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并在其体质量方面评估按摩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生命体征已经稳定3d以上的早产儿200例,其中100例实施了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男女比例为108∶92;胎龄均>32周;Apgar评分为9分以上,这些病材按住院号奇偶号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各100例,两组在生长发育和一般情况(体质量、身高、头围、喂养方式和父母健康情况等)上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普通组给予常规的一般早产儿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普通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疗程20d,从中医推拿的第1天开始到第10天及第20天,对照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浮动情况;从出生到20d分别记录患儿的喂奶量和睡眠时间,并予以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病例资料用(χ—±s)代表,采用t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普通组和干预组早产儿体质量对照比较如表1。可见实施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后,干预组和普通组的体质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 。
注:与干预组对照相比,*P<0.01
普通组和干预组早产儿进奶量和睡眠时间对照比较如表2。可见实施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后,干预组和普通组的进奶量和睡眠时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
3.1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前提准备:
(1) 对早产儿的护理环境应做好充分准备,最重要的是保温,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一般把早产儿的护理温度保持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早产儿体温一般保持在36~37.5℃之间,如果波动于该范围之外应该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做相应处理。 (2) 减少光线和噪音、疼痛的刺激,这对于保证早产儿的注意力不分散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3)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者应该是经过系统中医推拿专业培训的具有丰富中医护理经验的护士,在按摩前应该先消毒、涂搽维生素E成分的润滑油,面带微笑,双手按摩前还应该对搓发热,保证早产儿的按摩温度适宜。
3.2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的时间:
干预组早产儿在经过24h观察期后,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血氧饱和度90%~95%左右,无呼吸暂停及其他病理现象,可以在下午洗澡后,在喂奶后一个时辰以后开始中医经络推拿按摩,2次/天,每次大约15min,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减,均以患儿的适应情况为依据。
3.3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的手段:
西医治疗中管该种方式为抚触,但是没有相应的中医理论为依托,方式较为简单,效果也不如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好,我院实施的早产儿中医经络推拿按摩主要是以重要穴位为依托,例如合谷、关元、足三里、涌泉等,按照相应的步骤,循环按摩,达到早产儿良性刺激的目的。下面就我院早产儿的实际中医经络推拿按摩情况做一详细介绍。
具体方法: (1) 头面部:用双手的拇指从额头中间向太阳穴处往外按摩,到太阳穴按摩时,顺时针和逆时针再各揉5次,两手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用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1]。 (2) 胸部:首先双手分别放置在早产儿的胸部,交替从前胸的乳头下缘向上推拿至肩部,期间要注意避开新生儿的乳房,右手和左手交叉循环进行;然后双手再分别从早产儿的胸前外侧下方向对侧肩部交叉推动按摩,成一个比较大的交叉。反复循环3次。 (3) 腹部:首先把早产儿的腹部划分为四个象限,患儿的肚脐为原点,可以用食中指开始按摩,依次从患儿的第一象限,呈顺时针滑动至第二象限,要注意避开新生儿的脐部。做这个推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用温柔的音调向患儿说“宝贝、我爱你”,随后按摩关元穴,最后用手掌根部轻柔患儿的脐窝神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次。 (4) 四肢:双手抓住早产儿两手臂,从肩部到手腕,自上而下轻轻挤压,边挤边捏,像挤牛奶一样,同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用拇指按摩腕部合谷穴位[2]。对下肢与上肢相同,注意按摩脚踝足三里和足部涌泉穴。也可以按照补脾土-推肾水-运内八卦-推上三关-揉足三里的经络方向进行推拿按摩,具体就是先用左手固定患儿的左手大拇指,使其螺纹面朝上,然后用右手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轻揉患儿的左手大拇指,大约10次,然后换患儿右手交替进行10次;操作者用左手由患儿指根向上推至指尖30次,随后换至右手同样动作重复30次;将早产儿的右手四指固定,另一只手在患儿掌心顺时针运起,注意要用拇指从乾开始运起;操作者用中示指自腕关节向桡侧部推动按摩30次;双手拇指分别按摩足三里30次。背部:患儿呈俯卧位,操作者双手平放于患儿背部,从肩部向臀部方向滑动,拇指用于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群,要注意经络走向,注意重点穴位的按摩。
4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经络推拿按摩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早产儿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胎弱、胆怯,是由于先天胎禀不足,脾肾两虚,脏腑行气失于充养而引起的,中国按摩疗法已有2000年历史。并被用于各种疾病治疗及正常人的健康保健。经络按摩就是充分发挥经络的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运行,充分发挥经络的作用。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刺激婴儿经脉,穴位,经筋,皮部,达到早产儿健身的一种物理方法[3],利用推拿手法加速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功能,补肾壮阳,祛邪扶正。通过疏通经络及健脾补肾的作用,可以改善患儿的消化功能,增加大脑调控和整合作用,使其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自然和谐,功能更趋于完美,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早产儿由于胃部体积小,胃部发育不完善,极其容易造成蠕动无力,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适应的情况,所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可以提高早产儿肠道喂养成功率,从而增加患儿体质量。有研究表明,通过对患儿经络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皮肤刺激,增加迷走神经的活力,从而产生更多的促胃激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导至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加速早产儿体质量的增加,加快其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中医按摩还会促进儿茶酚胺的增加,这对于相对于正常的新生儿发育欠缺的早产儿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研究集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中医推拿手法,较之于常规西医抚触手法更加注重中医经络理论的应用,着眼于穴位的按摩,这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早产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薄弱,更需要合适的按摩手法进行良性刺激,尽快使他们恢复和同龄患儿同样的发育水平,通过中医经络推拿按摩这一传统医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情感和抚摸接触,可以有效消除患儿的紧张感,增加其安全感,睡眠增加,可以积极促进其生长发育,体质量增加。本文独创了“补脾土-推肾水-运内八卦-推上三关-揉足三里”的早产儿推拿方法,一方面可以经络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达到健脾补肾、调和阴阳、滋阴清热、消除积滞、增进食欲和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患儿睡眠时间,增加进食奶量。使相应的脏器功能发生运作,增加胃肠吸收能力,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中医经络按摩还可以通过触觉感受器,经脊髓传到大脑,由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从而增加胃肠蠕动功能,提高胃肠道内分泌激素功能,使早产儿对于营养物质吸收效率提高,体质量增加[4]。
实践证明,对早产儿进行中医经络按摩具有疗效确切,见效迅速的特点,可尽快增加患儿体质量,将中医经络理论引入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改善其生长发育状态,对于加强围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观察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的效果延续性,我们还积极的施教该方法于患儿家长,这样患儿在出院回家后可以由家长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中医经络推拿按摩,然后通过定期随访,可以进一步观察其出院后的疗效,便于改进和完善。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中经络推拿按摩对于早产儿出生后的不同时期的体质量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早产儿按住院号奇偶号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各100例, 普通组给予常规的一般早产儿护理, 而干预组则在普通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经络推拿按摩, 疗程20d, 最后记录并对照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浮动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早产儿体质量变化相对于干预组的数据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的体质量增加, 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经络推拿按摩,早产儿
参考文献
[1]周蓉.抚触促进剖宫产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 5 (1) :98-99.
[2]蒋惠珍.抚触对早产儿发育及影响的临床评估[J].西南军医, 2010, 12 (4) :118-119.
[3]姜惠.经络按摩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 2007, 6 (1) :85-87.
【推拿的中医学术思想】推荐阅读:
中医推拿的手法及其原理08-31
中医推拿10-07
中医推拿手法06-21
中医推拿与西医结合09-27
中医经络推拿按摩12-01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05-08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07-06
中医小儿推拿培训学校07-27
关于召开“2011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学术年会”的通知09-21
中医优势病种学术创新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