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教学(共11篇)
推拿教学 篇1
推拿是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推拿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搞好推拿课堂教学,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对教师课前备课的具体要求外,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1 掌握理论,理解动作要领
手法学习,首先注意课堂讲授,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讲解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清手法定义及技术要求,强调对手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剖析手法的动作要领,并注意分析手法之间的异同点,特别是相似手法,分析手法所要达到的力学效应等[1],同时讲清手法的规范化、适应症和禁忌证内容,详略得当,启发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手法操作要领,进行正规手法操作。
2 示范教学,手法操作到位
推拿教学中有许多实际操作的内容,仅靠语言的表述很难,因此加大教学中学生的直观认识,不仅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而且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是极其重要的[2]。示范教学,可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通过示范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结合理论加深理解。
2.1 间接示范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推拿手法的录像、VCD、DVD等视频,反复观摩手法的演示,博采众家之长,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2.2 直接示范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老师亲自示范,身体力行,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使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强化训练,突出技巧掌握
推拿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学生实践能力也是衡量针灸推拿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3]。手法的熟练程度及如何精确地运用手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实际操作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加大了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在练习时,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及时总结,对有代表性的错误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和讲评,使学生接受更多的规范化的标准手法操作练习。
4 情景体验,培养实践能力
重视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使学生提高推拿手法操作技术水平、临床应用能力,我们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手法的感悟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即两人为一组,互相为对方的“患者”,增加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缩短了与临床的距离。操作者悉心体会手下的感觉及其手法的动作要领,按照“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受术者既可体会一名患者的感觉,又可做为评价者。通过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既理解了患者,又加深了手法的理解,通过对操作者手法的评价和交流,从中也能发现自己操作手法时的不足,取长补短;教师巡回检查,必要时亲自在“患者”身上示范,让学生亲自感受正确、规范的推拿手法[4],利于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5 以考促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采用突出技能掌握的教学目标,以操作考核为主,结合理论与平时考核。通过考试促进学习,加强学生手法训练。
5.1 平时成绩
主要是平时的练习和提问,在平时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5.2 理论考核
以基础知识、动作要领及手法之间的区别等为重点,
5.3 操作考核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法评分标准,从手法的吸定部位、压力、动作频率、幅度、轨迹、方向及熟练程度等几方面进行考核,每一项考核内容都赋予了不同的分值和扣分标准,由学生随机抽签,进行实际操作,每个签上有5种手法,由两名考官同时打分,取平均值做为其操作考核的成绩。
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技能教学的重视,学习掌握推拿手法基本技能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推拿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乎病人和全体人群生命健康的科学。推拿教学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加强临床实践,具备丰富的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合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授课艺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推拿,教学,手法
参考文献
[1]王朝宏.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手法教学探析[J].中医教育,2010;29(3):62
[2]郭现辉.《推拿学》教学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8):600
[3]李迎红,王德瑜.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探析[J].光明中医,2010;25(2):320
[4]许建文,雷龙鸣,黄锦军.《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刍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114
推拿教学 篇2
【关键词】中医推拿;情感目标;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4-02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情感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实现情感目标,护理学科常用练习的方法,而中医推拿学科一般采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中医推拿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中医推拿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能力、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在教学法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中医推拿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1 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挚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2 要培养学生爱好中医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中医推拿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中医对人体的益处,与人治病是最大的乐趣,只要我们勤于苦读,用于实践。就没有度不过的难关。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3 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中医推拿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中医拔罐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悟性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中医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差、悟性较差的学生,要多予以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学会用赞赏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 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 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并把带着自己独特感悟的情感传达给他人、感染他人。在此基础上, 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
第二布置整洁、优美的实验场地。实训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第三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
第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中医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样,教师的行为举止就能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多表扬,少批评,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如此。凡是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加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学中医的信心。激励即是给予鼓舞性反馈,催人奋发,使人上进。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 ;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 80%,以至更多。考察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他人的肯定,属外在激励;另一类来自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属内在激励。从学生学习发展来看,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
推拿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1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推拿学科重视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推拿学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创立了“五段教学法”[1],即:“观、读、讲、练、习”。“观”是授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教学提纲,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推拿录像;“读”是进行自学,阅读材料及相关内容,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讲”是讲述、定向质疑及指导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学习;“练”是通过讲授—示范—模仿—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自练和互练。通过这种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推拿学的学习兴趣与独立性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习惯。
2 注重手法操作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推拿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手法操作技能,就成为教学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实验课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对手法进行学习交流,规范手法操作。坚持小班上实验课,充分利用现有的示教标本、陈列标本、模型、挂图、录像资料等教具,教师作简明、清晰地示教与演示,精心指导学生练习。为了加强学生自己的练习,成立了大学生推拿协会,在学生中挑选手法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由他们带动其他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集体进行练习,学科教师定期进行指导,纠正、规范学生的手法操作。通过早练习、反复练习,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手法基本功及操作能力。
3 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推拿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推拿学科全体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建立起了一套实践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一对一进行相互练习、体会手法,相互提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社会实践,每周带领学生在周六、周日到各社区进行推拿义诊服务,使学生在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实际病例的讲解与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每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在基层为患者服务中增长才干。利用推拿门诊,带领学生在门诊及病房进行课间见习。
4 采用多种形式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使用计算机光盘、录像带、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推拿的教学中具有许多优点,特别是针对推拿手法的操作性强,仅用文字描述难以领会其实质的特点,同时教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把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视听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演示实验、录相等用于教学。另外,我们还制作《推拿学》精品课程,将推拿学课堂教学全过程制作成音像资料,上网供学生随时学习。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教师的知识更新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教学相长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人才,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文就近年来我校推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做一总结, 以期与同道共享。
关键词:推拿,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华兰, 张世卿, 徐丹慧.推拿教学“五段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 2003, 22 (2) :12-13.
推拿教学 篇4
据中医正骨培训网介绍:学员分享,我今年23岁,大学刚毕业,是中医世家,祖父辈、父辈在我们湖北老家都是有名的老中医,父亲有自己的诊所,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医正骨推拿,也想着能像父亲一样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中医正骨推拿店,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经营,于是我大学毕业便回到了家,整天在父亲的诊所,一来帮父亲照看诊所,而来从父学习中医正骨推拿技术,不觉已经两个月过去了,可是我却感觉一点真正的技术都没有学到,父亲也很无奈,父亲的中医就是跟随祖父学的,而卧同样跟随父亲学习,为什么就学不会呢?两个月来我和父亲都一直没有找到原因所在。,于是父亲便决定送我走出去学习。
【学员分享】:在经过几个星期的考察后,我们选中了宋氏一次性复位法门诊临床教学的方式。在宋教授这里既教中医理论、教看片子、问诊、号脉、也教正骨手法、针灸、经络调理、刮痧等等。现在我已经学成回到老家,在我父亲的门诊部实习,我的父母亲对我的成长很是满意,即将为我筹备独立开店。我们全家都感谢宋教授,同时也感谢宋教授的门诊教学方法。
无需文化程度和专业基础,学期1个月,学员就业月入2万至3万,毕业后均可考取高级按摩师资格证。
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
【授课专家】
宋教授:1965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师承家父学医,是历代世家。在国内外培养多名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融合自身几十年临床经验,并结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对脊柱养生的理论体系、脊柱疾病的生物力学失衡机制、手法作用机理、手法操作和应用规律,乃至脊柱及附属结构的信息反馈调节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炼出一整套简单易学、实效快速脊柱调理技术,能够帮助学员快速直接跨入行之有效的治疗高手行列。
【课程概况】
1、示范教学。老中医正骨“宋氏一次性复位”培训带徒弟,对学员讲解传授看x光片能力,讲授运用正骨手法临床诊断的能力。
2、教授学员掌握脊骨骨骼部位知识,学员有机会门诊临床,跟随教授实习,有动手操作学习的机会。
3、“宋氏一次性复位”老中医正骨培训手法在治疗法方面的应用及方法,临床现场手法示范手把手教授,培训专家由宋教授亲自门诊示范教学。
4、结合学员毕业后在实践中的应用,挖掘整理祖传脊椎矫正技法,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分析研究发病机理,针对患者病情状况,采取不同手法治疗。
5、实际操作,针对患者病情状况,采取不同手法,讲解传授创新和发展的“颈椎,胸椎,腰椎,尾椎一次性复位法。
依据中医理论、阴阳平衡及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养生、保健调理中的科学性,融汇南北名家之长;综合学习拨筋、点穴、正骨,配合砭法、针法、炙法、罐法等内病外治的疗法。传授疗效显著的独家秘笈。让学员真正能够做到学有所长、学能立用、立竿见影。
推拿教学 篇5
【摘要】分析推拿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探索推拿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能力教育,从基础手法训练开始到推拿实践应用设计渐进式教学,通过执业医师考核标准检验,开展全过程、多元化的推拿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推拿教学;高职高专;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0-01
走访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总结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反馈,分析校院培养之间的需求差距,寻找共同培养的对接点,根据推拿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探索适合的推拿教学方式及培养方案,从推拿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生测评等方面来改革推拿教学,有目的的开展推拿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高职高专推拿人才培养的质量。
1推拿岗位能力分析
1.1中医推拿师岗位能力①能进行诊断,收集相关信息;②能做好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③能运用推拿,配合药物治疗人体疾病;④能进行保健及恢复推拿;⑤能指导或实施人体预防护理,耐心解答疑惑;⑥能做好用具清洁和资料的整理保存。
1.2推拿岗位能力培育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能熟悉中医基础及推拿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2根据岗位工作能力,改革渐进推拿教学
根据执业医师考核及推拿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培养情况反馈,我校在推拿教学中,探索培养推拿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面向医院推拿科、康复科、保健机构的技术岗位,从事推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改革阶段渐进式推拿教学。
2.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设置阶段渐进教学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相关推拿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推拿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能力要求,同时根据推拿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规律,来构建以推拿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培育职业能力为主的推拿教学体系。建立突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执业医师考核能力为教学标准,使推拿教学与执业医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推拿医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的推拿三段渐进式教学,如下:①基础训练第一段:根据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反映,有少部分学生基础手法力度及深透不足,或练习不规范、用力不当后出现自身腕关节的劳损,希望学校加强推拿基础手法训练督促及劳损预防,所以改革在推拿手法练功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加强基本手法强化练习,又要重视手法的规范性练习,积极注意防范手法练习损伤。改革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都请学生演示手法操作,抽查基础手法训练情况,如反复抽查?法操作练习,逐步纠正错误,指导规范练习,防止手腕受伤,不仅打好了基础,而且通过鼓励表扬学生操作演示,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熟练操作第二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手法训练的督促指导,而且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推拿操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操作感受体会,指导学生来不断熟练手法操作,通过持久的实践练习,来储备推拿职业岗位所需的体能,具备熟练的推拿岗位操作所需的技巧。③实践应用第三段:重视开头,坚持以生活实例及典型有效案例开头,引导学生积极进入主动学习过程,再通过推拿治疗教学实践、保健按摩室对外服务及医院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等,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来学习,结合推拿岗位工作的实践,勤于思考,并站到患者方面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思考,知道如何去关心爱护患者,逐步学会用中医推拿知识技能来解决推拿岗位的常见问题,逐步拥有推拿医疗保健岗位所需的良好的职业能力。
2.2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不断改进推拿教学方法①以能力为本位:教学中加强互动,以学促教,以教授业,既重视每一个学生手法操作能力的真正掌握,又重视所有学生期末理论及技能测试的相关教学反馈,能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促进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对手法都边演示边讲解,规范操作要点,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模仿,然后再规范练习,老师又边示范,边巡视练习,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学生操作,同时通过故事形式融入推拿职业岗位中可能出现医疗状况,进一步讲解操作要求、注意事项,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在练习过程中就获得一定的职业规范及实践操作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给一切学生提供机会,设置工作情景,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推拿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针对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常例积极解析,如在学生中寻找实例来进行现场案例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分析处理,相互操作比较,再通过比较及讨论,产生推拿职业知识技能的纵横联系,而成绩评价考虑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放弃传统的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坚持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使学生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③以就业为导向:以推拿执业标准为依据,以推拿职业活动的要求,以职业行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推拿职业素质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部位操作、常见病案例教学,以部位推拿或疾病治疗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能灵活就业。④开展启发合作式教学:按照学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知识技能,设计安排内容启发学生先自学及组织思考,后自行组织开展教学,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分成组织人员、教学人员、推拿人员、摄像人员等等,或模拟推拿保健行业经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团队成员的角色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使每个成员的各种能力均得到发展。
2.3坚持执业医师标准,全程规范多元考评推拿成绩理论占50%,实践占50%,根据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办法进行,执行全过程能力培养考核方式,以课堂测试结合期末考试,不仅平时抽查每个学生手法操作演示,加强跟踪指导督促没有掌握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手法操作,而且期末学生技能考核,由学生相互为模特,按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进行测评,再进一步再指导和规范学生手法操作。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重视基本知识与方法的评价,又要注重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结果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融入执业医师考核标准,根据推拿职业能力培养的推拿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①按执业医师推拿技能考核标准考核,根据两届推拿成绩分析统计后,教学改革后积极开展全程能力培养考核指导,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重视自身技能练习,而且熟悉了三站式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及相关标准,学生过关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学生们得到了医院患者、家人及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②根据调查表反馈,通过改革后有95%的学生反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有明显帮助,认识到推拿是一项前景好的医疗保健学科,感觉到推拿教学中动手多,实用多,有学习动力,体会到了推拿的保健力量,缓解了就业时的压力。
总之,改革后的渐进式教学,遵循了人才培养循序渐进规律,全程相关,层层相扣,创新了让学生积极进行早晨推拿练功,课前手法抽查准备,晚上推拿操作训练,自学部分内容讲授,业余保健按摩实践,手法比赛交流提高等培养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练习思考机会,使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能灵活运用推拿,形成了规范的执业推拿技巧。
参考文献
[1]蒙俊健,刘名东.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下旬,2012,(1):134-135.
[2]蒋利群.针灸推拿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4.
谈《推拿学》的实践教学方法 篇6
1. 重视推拿练功,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推拿练功是推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拿练功,学生提高健康水平,使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各项机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推拿是一种脑力和体力结合的劳动,通过练功可以较快地恢复机体消耗的体能,为学生的手法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推拿练功时,老师通过带教,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医传统功法,如易筋经、少林内功等。坚持练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功力,对学生手法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 注重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即通过三尺讲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虽然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扎实、牢固,但动手能力差,而推拿手法强调的正是动手能力,仅用文字描述难以领会其动作的特点。因此,根据其教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系教师在手法教学中全程应用Flash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课件以所选教材为蓝本,以推拿基本手法为主要单元,各个手法从手法定义、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临床应用、示范练习等动态按钮分栏目切入浏览框,于浏览框中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示意图文等呈现各栏目主要内容,使手法动作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成效。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拿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生既要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较强的手法操作技能,这就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系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实验课在总课时的比例,基本上使手法操作与理论的比例达到了1∶1。教师在实验课时坚持分小班上课,利用多媒体、按摩床等教具,作清晰、规范的示教与演示,让学生模仿操作,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纠正。动手操作既可为学生架起丰富感性认识的桥梁,又可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在教师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慢慢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认识推拿的本质。通过手法操作将教学概念中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直观地体现出来,以突破学生的认识难点,可以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教师对于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手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提高动手能力。例如:以往我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灌注式教学,而我们现在则是先不讲,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然后适当纠正、点评,完全是一种自主式的独立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以临床病例或休闲保健进行推拿示范,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进行答疑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4. 注重课外学生动手能力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推拿的理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十分有益。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利用学校的附属医院,带领学生在推拿门诊进行见习,让学生掌握推拿治病的每一种操作手法。学校成立了大学生推拿协会,通过教师的辅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每周六、周日老师都会带领协会成员到各社区进行推拿义诊服务,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教师实际病例的讲解与示范操作有所得。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运用所学的推拿知识到社区下农村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到基层为患者服务,深受百姓群众、社区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欢迎。又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院学生自愿到地震重灾区开展医疗服务,其扎实的推拿手法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受到了灾区政府与群众的表彰。我系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开展推拿手法的实践技能比赛,学生参与热情高,明显地提高了推拿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动手能力,增长了临床知识。鼓励推拿协会,利用本系的推拿实验室,每天中午和晚上为学院师生开展医疗服务,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及实践技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学生通过学习,对实践操作课程形成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5. 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方法
《推拿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生实践技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把提高学的生动手能力作为抓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其中最显著的是考试的改革。《推拿学》期末考试实行闭卷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期末成绩中,把实践技能考核列为推拿学的必考内容,并占总成绩的30%,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具体规定了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操作考核包括手法的动作要领、手法力度及注意事项等。并且规范了实践技能考核过程:要求教师对学生一对一地进行考核,确保质量。这些实践技能考核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推拿学》的另一关键是解决学生体质太弱、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问题,因此在考试中便把推拿练功纳入考核体系,占总成绩的20%。这样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但会注重手法的练习,而且会加强功法的锻炼。通过多方面考核学生推拿手法的准确性、规范性及在临床的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纠正不足之处。
总之,要有一个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操作推拿时体会每个手法动作的特点。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手法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褚海林, 詹洪生.推拿手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 2000, 12, 24 (增) :14-15.
推拿手法技术教学中之WTA核心 篇7
1 推拿三步教学经验之谈
我校推拿教学团队总结出的“师承相授———三步教学法”成效卓著。其中, “初与师合”阶段, 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授的动作要领, 每一种手法操作起来外形与教师的相似,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起步阶段;“形神相似”阶段, 学生推拿手法操作在外形与“功力”上都能达到一定要求,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重要阶段;“终与师离”阶段是学生通过反复练习, 手法达到运用自如、灵活、协调、纯熟的境界, 也就是由技术上升到艺术,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升华阶段。
2 推拿教学之WTA新解
2.1“Watching”观察力, 是学习推拿手法的基础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 以此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诚然, 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时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 对于视力缺失者同样适用, 他们只是以其他感官来完成他们的观察活动) 。对于推拿手法的学习, 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的观察是“初与师合”阶段的一块基石。在学习推拿手法技术过程中, 预备姿势、运动形式、用力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求学生不但从理论上记住动作要领, 而且要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的形与神。例如, 教师示范掌背滚法时, 学生要怀着领略手法精髓的目的仔细观察, 可以发现掌背滚法的动作结构是由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复合而成, 很多学生观察时就忽略了手法的着力部位是掌背而非小鱼际, 所以仔细全面的观察是学习推拿手法技术的基础。
2.2“Thinking”思考力, 是产生推拿功力的源泉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活动, 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作用力, 即有目的地、针对性地收集关于思考对象的信息, 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在仔细、全面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 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 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推拿。只有观察而缺乏思考的行动将有很大程度的盲动性, 如在揉法手法学习过程中, 观察标准手法后, 要把握住其本质 (也可以认为是“神”的方面) :着力部位要吸定, 使受力部位的皮下组织随其而动。如果不思考只从外形上加以模仿就很容易做成摩法, 因为这与摩法操作的外形极其相似, 但摩法操作的着力部位不吸定。因此, 要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中做到“形神相似”, 架起形与神之间的桥梁, 形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 就得靠思考力。只有把握手法的本质, 才能拥有产生手法功力的源泉, 才能将手法灵活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2.3“Acting”行动力, 是传承推拿手法的催化剂
行动力, 是指策划战略意图, 具备超强的自制力, 同时能够突破自己, 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 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能力没有达到的事, 制订计划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实现的能力。学习推拿手法, 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 就要下定决心攻克手法技术的难点, 由不会到会、由形似到神似, 最终将手法技术提升为一种艺术, 即自己做得得心应手, 给人一种赏心悦目、通体舒畅的感受。这一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这当中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挫折。比如, 在学习单个手法时, 从简单的模仿到思考深层次要领, 再加以表达, 不是一蹴而就的, 刚开始可能注意了动作形态但忽视了发力的技巧, 如滚法、一指禅推法等操作要求“沉肩、垂肘”, 而很多学生操作时会不经意将肩部耸起或将肘部抬起, 这会让一部分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 动摇信心。另外, 在学生基本掌握单个手法操作后过渡到实际运用时, 也将面临挑战, 诸如此类的突破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意志力, 以应对一次次蜕变的阵痛, 从而不断完善能力。掌握人体各个部位成套手法操作的程序, 注意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连接、变化, 理解并体会起手手法、主要手法、辅助手法、结束手法的选择和目的等, 真正掌握推拿手法技术, 并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力量大小和对推拿手法的理解, 通过“量”的积累, 产生“质”的变化, 扬长避短, 形成自己的特色, 将手法演绎成为一种艺术, 真正将手法传承并光大。
综上所述, 学生只有运用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思考力和强大的行动力, 在推拿手法学习过程中才能收效显著, 它不仅使学生在“筋骨皮”, 而且在“精气神” (也就是在身心) 上得到全面的磨练与发展。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中由“生”到“熟”、到“巧”再到“变”, 不断突破, 不断升华, 从而把握推拿手法技术的精髓。这“三力”形成推拿教学“WTA”核心, 它符合思维规律, 相辅相成, 将为推拿事业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医传统技艺推拿手法的传承是永恒的课题, 在我校三步教学 (即“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 的基础上做些新的探索, 总结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WTA核心, 以飨同道。
关键词:中医,推拿手法技术,WTA核心
参考文献
推拿教学 篇8
1 培训基本情况
1.1 课时安排
利用晚上和周末课余时间, 分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两部分上课, 理论5周, 每周4学时, 实践12周, 每周教师授课2学时, 学生自己练习2学时, 总学时约70学时, 第13周考核。
1.2 教学内容安排及授课方式
理论授课采用大教室合班上课, 理论课中讲解推拿概念和特点、简史、流派、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处理和推拿介质等推拿学基础知识;然后讲解操作难度大的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推法、拿法、摇法、扳法等手法的基本概念、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推拿的诊断方法因新生无临床基础没有讲解。
实践课采用小班小组练习方式, 每小班40人左右, 分10组, 每组4人。讲授练习基本手法8周, 配合理论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练习 (有高年级学生在旁指导) ;讲授并随堂练习保健推拿操作套路4周。
1.3 考核方式
采用抽取答题卡方式, 每卡5题, 2题理论问答, 3题手法操作题, 每题20分, 总分100分, 考完后对学生提供正确答案, 以考促学。
2 考核结果及其分析
2.1 考试结果
考试结果如表1。
2.2 结果分析
缺考22人, 占13.84%, 这是给了最后补考机会后结果。原因分析:有部分同学报名时随大众, 不是真正来学推拿的;学习中发现推拿是体力劳动, 手法练习比较累, 逐渐放弃;有些同学有其它安排忘记或放弃了。
不及格为63人, 占39.62%, 及格96人, 及格率为60.38%, 若除去缺考的22人, 及格率为70.03%;低分段人多, 高分人少, 60~79段85人, 占53.45%, 90分以上仅2人。从教学及考核过程中分析如下:
结果显示, 理论学习效果较差。许多同学考核中不明题干意思, 答非所问, 有些同学一个临床应用都说不上。原因分析: (1) 对理论课不重视, 有些同学是奔着推拿实践课来的, 理论枯燥难理解, 兴趣缺失; (2) 新生无基本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 理解内容较困难,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 上课时间为业余时间, 自己另有安排, 主观缺课。基于以上3点, 理论课逃课现象严重, 又是大合堂授课, 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实践操作部分考核中出现问题: (1) 知道操作不知道名称; (2) 不知道操作要领; (3) 操作体位摆放不正确; (4) 操作不熟练、不柔和, 没有深透和持久, 力度把握不好; (5) 不同专业差异大, 高考体育生的运动人体专业学生操作上手最快, 临床、康复治疗和护理专业次之, 药学、公管、英语等专业最差。
就其原因分析: (1) 操作练习上课不认真。授课手法操作先讲解再示教, 讲解中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 练习时依样练习, 出现会操作不知道名称、不明操作要领现象; (2) 练习强度不足。新生兴趣变动很大, 推拿练习是需要恒心和耐力, 真正练习是比较辛苦的, 部分新生在家未受过苦, 练习中一旦手腕酸痛就停止练习, 不能够按时按质完成训练任务; (3) 医学基础知识差。解剖课与推拿课在同时开课, 讲解到解剖位置和术语时, 学生听不懂, 出现在考试中有解剖术语理解不了和不知摆体位现象; (4) 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大。体育生身体基础条件好, 对动作要领的把握快, 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学效果更好; (5) 班组差异大。操作上手快和肯下苦功同学可以起到很好的先锋带头作用, 同组同班的同学相对手法就好, 练习时也愿意下苦功。
3 教学体会
通过对大一新生半年来授课, 为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和教学效果, 笔者有如下教学体会:
(1) 兴趣引导把学生“留”在教室内。
注意结合新生的特点, 少讲解专业性强的专业术语, 多讲生活用语, 便于理解;举例要照顾学生的成长经历中见闻, 避免学生听后茫然;多穿插临床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临床的方方面面。
(2) 注意控制难度, 避免学生知难而退。
大一新生无中、西医的基础和临床知识, 讲解太浅专业性、系统性体现不了;讲解太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困难, 会放弃学习, 注意贯穿以前生物中人体解剖和生理内容讲解。
(3) 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注意交互穿插, 环环相扣。
在理论课中穿插实践操作, 实践课中贯穿理论学习, 理论和实践课时相对应, 不可脱节[2]。
(4) 注意模范带头作用。
发现上手快, 操作好学生注意多加鼓励, 积极正确利用学生“攀比”心理, 形成互帮互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5) 考核方式调整。
本次考试5个题目中理论问答2个, 分值40分, 得分偶然性较大, 教学效果差异体现不明显, 今后改为笔答试卷, 分值仍占40%, 题量增加, 涵盖面广, 减少考核结果偶然误差;3个操作题目注意难度和体位摆放的调整, 尽可能均衡。
摘要:推拿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除了中医院校的部分专业开设有该课程外,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很少单独开设推拿手法课程。针对其教学和考核过程, 撰写教学体会, 以期与同行交流, 促进推拿手法的教学和传播。
关键词:西医院校,推拿手法,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义凯, 李世杰.综合性医科大学开设推拿学选修课的必要性[J].按摩与导引, 2002, 18 (6) :62-62.
推拿教学 篇9
1 教学设计
推拿手法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具体实践。
1.1 推拿手法的理论教学
理论指导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也是教学实践应当遵循的必然规律。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掌握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1.1.1 推拿的一般常识
推拿的一般常识包括推拿适应症及禁忌症,推拿的体位要求,推拿介质的使用,推拿注意事项,推拿治疗的原则等。
1.1.2 推拿手法
按法:术者手指或手掌于患者体表垂直向下循序加力积压的一种手法。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掌按法慎用,婴儿禁用。术者操作时应配合呼吸,自然而沉着。临床应用:《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可见按法是止痛的重要手法之一。
摩法:术者手指腹或掌置于患者相对局部有节律的适度摩擦称为摩法。注意事项:方向可以是圆形、波浪形、螺旋形,是重要的衔接手法。《石室秘录》记载:“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临床应用:《厘正按摩要术》记载:“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主要用于调和,梳理。
推法:在按的基础上作直线运动的手法。注意事项:根据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相适宜的力量。临床应用:《一指阳春》指出:“一指禅推法是通其血气,气滞血凝,百病生焉,故推以通之。”是疏通气血重要手法。
拿法:以拇指与四指或掌相对用力,夹住患者局部,捏而提之的手法。注意事项:手法沉稳而柔和,力度适中,不可拧、扭、挤、扯、掐等动作。临床应用:《医宗金鉴》指出:“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是调整结构,活血化瘀的重要手法。
揉法:在按法的基础做圆周运动的手法。注意事项:由浅入深,蓄积能量。临床应用:《厘正按摩要术》指出:“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婉转回环……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保健脏腑的重要手法。
还有拨法、搓法、点法、滚法、摇法、牵法、抖法、击法等许多推拿手法相关知识的学习。
1.1.3 运动损伤的知识
解剖分析:主要掌握相关运动损伤部位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症状分析:主要掌握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分析:主要掌握相关针对性检查方法以及先进的仪器检查;诊断分析:运用综合知识确诊运动损伤;治疗分析: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康复治疗分析:主要掌握制定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设计康复体操;预防分析: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的相关知识等。
1.1.4 中医经络与常用穴位学习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常用穴位如手阳明大肠经中的: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1.2 推拿实验室推拿手法教学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就要对其进行手把手推拿手法教学。
1.2.1 推拿手法用力技巧
各种手法运用部位、方向、时间、效果等。例如,推拿手法当中的揉法,有拇指、食指、大鱼际、小鱼际、掌根、单掌、双掌等揉法。拇指揉法一般适用于穴位,而双掌揉法是腰背等局部,在练习时要掌握全身用力,由下而上循序用力,要求柔和而深透。掌心紧贴患者体表肌肤不产生移动,而透过肌肤使患者肌肉层甚至更深层次带动全身晃动,从而产生能量传递。揉法的方向是:右手于患者肌肤表面为逆时针,左手于患者肌肤表面为顺时针。大力揉动时速度为每分钟80次,轻柔地揉动时为每分钟120次。
1.2.2 推拿手法的练功方法
推拿手法的练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能训练,上肢力量练习,下肢力量练习,腰部力量练习,手指力量练习等。例如,上肢力量练习以哑铃和杠铃练习组合为主。主要练习前臂肌群,上臂肌群的力量。如肱二头肌可以进行:杠铃弯举3组,每组12次;哑铃弯举3组,每组12次;哑铃交替弯举3组,每组12次;单臂哑铃弯举3组,每组12次的组合练习方法。
1.2.3 推拿手法局部练习方法的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全身各个环节的推拿技巧,包括颈部、背部、腰部脊柱及其周围组织,还有肩、肘、腕、手指上肢各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膝、踝下肢各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例如,肩关节推拿手法治疗练习,就采用局部线段循经络方向,以穴位为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基本分为四个局部:肩上局部为肩井穴———肩髃穴———臂臑穴,肩前局部为肩髃穴———肩前穴,肩后局部为肩髃穴———肩贞穴,肩下腋窝局部为极泉穴———少海穴。体位患者侧卧位,术者于床边直立。推拿手法以揉、拿、推、搓、点、捋、摇、击法为主进行练习。两个同学为一组反复练习,以熟练自如为标准。
1.3 学生对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患者的观摩教学
第三步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运动损伤治疗中心,指导学生系统的学习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全过程。从患者的接诊、问诊、初诊、确诊到推拿手法治疗,康复体操整个过程认真做笔记,有疑问立刻提出,对指定患者的运动损伤跟踪观摩,了解患者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累临床推拿手法治疗经验。例如,肩关节组同学观摩的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方法,理论知识已经非常熟知,肩关节局部推拿手法也很熟练,主要观察老师在治疗中,推拿手法应用的重点在哪里,时间如何分配,力量如何掌控,穴位重点是哪里等。
1.4 学生在实验室有针对性的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针对性的各个观摩小组,将本组观摩学习的内容在实验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肩关节组同学已经跟踪观摩了一个疗程的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整个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应用已经认真、系统地观摩学习,两人一组进行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练习。具体步骤是:每天观摩后在运动损伤治疗中心即可进行练习,然后到实验室再进行练习,一个疗程结束后再反复练习1周,为推拿手法治疗实习做好准备。
1.5 学生对运动损伤患者初步推拿实践
在老师指点下学生开始对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的实践,但由于推拿手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不断与患者交谈询问患者感受,了解自身差距,实习学生的整个治疗过程也只能作为推拿手法治疗的准备工作,在实习学生操作结束后,再由老师给患者进行系统治疗。
1.6 学生独立完成运动损伤的推拿治疗
在学生对患者初步推拿手法治疗实践进行3个月后,经过学生在对老师局部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操作,老师认为满意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
2 教学方法
在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中,教学方法也应当创新和改革。
2.1 讲授法结合视频以及解剖模型综合教学法
在推拿一般知识的学习中主要运用讲授法,而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如解剖分析、症状分析、特殊检查分析、诊断分析就要用视频结合解剖模型进行讲解了。在长年的教学中,结合运动损伤临床实践拍摄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观看。
2.2 示范法结合练习法
在推拿手法实验教学阶段必须运用。教师反复示范,经常在学生身上示范使其掌握推拿的位置、力量、体位。学生在老师示范后练习眼到、身到、手到、心到,动作要准确,练习要认真、刻苦。
2.3 观摩法与实践法相结合
对于运动损伤的患者老师在治疗时让学生反复观摩,并认真学习、比较,找差距,找不足。然后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对患者的推拿手法治疗中吸取经验,提高技能。
2.4 循序渐进与针对性相结合
按照系统教学步骤,使学生逐渐掌握推拿手法治疗的技术,对于运动损伤个个击破,绝不急于求成,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地学,一关一关的过。
3 讨论
《体育保健学》推拿手法教学是本门课的难点也是重点。而很多教师将这一部分内容只作为简单的实验课程,课时安排也非常少,使学生只做了解而不能完全掌握。而有些教学单位,没有运动损伤治疗中心,无法使学生有实践机会,只能纸上谈兵。根据《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时安排,实验五十二按摩的基本手法、五十三穴位按摩、五十四保健按摩、五十五运动按摩、五十六治疗按摩一共五本分构成。[1]如果要系统完成这些(下转第86页)(上接第68页)实验使学生完全掌握并应用到实践中去,首先要高度重视推拿手法教学,其次,一定要有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推拿在中国几千年临床实践中,为解除病患痛苦,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激发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缩短病理过程,促进病体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骨心法·治法论》指出:“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手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泄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才是推拿手法的精髓,要使学生不断领会推拿手法之精髓,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推拿手法,使其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成为社会可用之才。
摘要:文章根据多年《体育保健学》推拿手法教学经验,以及长期推拿治疗运动损伤的临床实践研究,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推拿手法教学方法,即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推拿手法,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运动损伤,推拿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推拿教学 篇10
摘 要:目的 以《经络腧穴学》实训课为例,研究PBL教学法在针推新设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针灸推拿专业(中国功夫方向)班级61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PBL教學法组)37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24人。两组均进行形成性成绩评价和终末性成绩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PBL教学法组的形成性成绩、终末性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解决新开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PBL教学法 新设专业 中医实训课 经络腧穴学 中国功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52-02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提高办学水平的着眼点放在“学科交叉,特色突破”方面,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培养特色型复合人才[1]。从2009年开始,我校也与登封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创性的开办了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充分体现了区域办学的优势。然而,新专业的开办,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PBL教学法作为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教学模式[2~3],即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4]。因此,在以往开展PBL教学法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在新设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国功夫方向)的《经络腧穴学》(《针灸学基础》)实训课中,开展了PBL教学法并进行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1 实施方案
1.1 研究对象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中国功夫方向)班,61人。
1.2 研究内容
研究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针灸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情况及成绩进行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
参照以往经验,根据教务处有关实验分组的规定,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本班61人分为2组,实验组37人,作为PBL教学法组,对照组24人,实施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内再随机分成7个PBL学习讨论小组,每组人数5~6人。
1.3.2 主要的教学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
遵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涵盖全部实训课章节(18学时),包括基本教学内容:腧穴的定位方法、点穴认经(十四经与十四经穴)。
PBL教学法组:选取相关内容的典型案例,每个章节编写1~2个PBL教学案例。提前安排好教学场所,并准备好有关器材,教会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和检索医学资源。开学初及授课前两周将相应教学案例等资料发给或告知学生,学生以PBL实习讨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学习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做出问题答案,形成讨论提纲,并在实训课当堂演示讲解。
传统教学法组:课前提示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堂即将讲解的章节、内容。
(2)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PBL教学法组:①学生演示并讲解经络的循行和腧穴的分布;②学生们分组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③学生总结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得失;④教师总结评价本堂课。其中每个小组分别选1名同学做中心发言演示,其他同学指导和补充,全体师生共同参加讨论,自由发言,讨论主持人由同学轮流担任并负责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由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并对演示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鼓励性评价。
传统教学法组:课堂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并将重点、难点作详细讲授。教师教授结束,由学生自行对本次课内容进行练习。
1.4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均分为形成性成绩和终末性成绩两部分进行评价。形成性成绩(40分制)来自每次实训课教学内容结束后的考核,为实践技能考核。评价环节主要包括对腧穴定位的掌握、各种取穴方法的运用、腧穴定取位置的准确性、腧穴定位的意义和应用、经络的循行情况等。终末性成绩(100分制)来自期末考试成绩。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形成性成绩比较(见表1)
2.2 终末性成绩比较(见表2)
3 结论
PBL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形成性成绩、终末性成绩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PBL教学法在学生的形成性成绩和终末性成绩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
4 讨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学科、新专业的开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科交叉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然而,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新专业教育模式的矛盾、课程不能完全兼容的矛盾、教学资源整合利用障碍的矛盾等[5]。这些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形式就是教学任务量大而课时量缩减,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我校对新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是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计划照搬照抄或者简单修改,也不是对我校原来的优势专业课程的拼凑,而是在开设的同时改接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如此以来,一则避免了新开课程的门类、数量众多繁杂;再则避免了课程相互间的耦合不够[6],不能形成优化组合,反而会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校新开设的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国际推广项目,以针灸推拿学教育和英语语言训练为基础,以少林武术和太极拳为载体,实施“针灸推拿+中国功夫+英语”的套餐式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精针推、通功夫、懂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程,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中医针灸及科研人才的必修课,而且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7]。其实训课程部分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较强,决定了它在针灸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研究表明,PBL教学法符合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探索性、主动性,更加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既解决了新开设专业知识版块增加和课时减少的矛盾,又解决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信息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课时消减的矛盾[8]。这一教学方法在我校新开设的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的引入,再次证明了这一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优越性。
本研究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引入了形成性成绩。形成性成绩作为期末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组的形成性成绩、终末性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证明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不仅实现了理想的知识教育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PBL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解决新开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伶俐,潘莉.发展交叉学科:21世纪高等学校创新的主题和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3(4):39-41.
[2]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 [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10(3):189-214.
[3]Price KJ,Eijs PW,Boshuizen HP 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Educ,2005,39(4):394-401.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5]吴绪平,王述菊,陈邦国,等.试议《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1):63.
[6]夏明,管婧婧.关于在高等中医院校建设食品专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4):274-276.
[7]王衛,魏连海,孟向文.《经络腧穴学》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4-275.
[8]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推拿教学 篇11
1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目标
1.1 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灸推拿学是建立在庞大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的, 对针灸推拿基础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在该课程中尤为重要。针灸推拿具有治疗手段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特点, 在预防治疗、养生保健中的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仅理论研究明显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 全面培养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已经成为针灸推拿专业的重要目标。
1.2 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灸推拿学与现代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联系紧密, 可通过学习并融会贯通中医及西医理论, 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进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复合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技能, 还要掌握西医理论知识, 熟悉社科常识, 了解科技发展现状。通过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建立针灸推拿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模式, 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 复合型人才更有利于将针灸推拿学由理论型转向研究型, 进而促进针灸推拿学的国际化。
1.3 突出培养外向型人才
针灸推拿以其绿色、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在西方国家备受关注, 各国学者对以针灸推拿手段防治疾病产生了浓厚兴趣, 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3], 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方法防治疾病, 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设立学校进行针灸推拿培训, 如创办了四年制中医药针灸学院的加拿大, 拥有近10个针灸专门学校的法国,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也设立了针灸推拿相关课程, 可见针灸推拿学已逐步走向国际化。因此, 将培养外向型人才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目标, 使其在熟练使用外语的基础上, 将针灸推拿理论和技术推向国际医学领域, 已是必然趋势。
2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综观我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 其突出特点体现在:教学方式灵活;对针灸推拿学科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尽管如此, 目前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该学科的发展。
2.1 培养标准参差不齐
虽然针灸推拿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渐渐被高等院校和社会认可, 但开设针灸推拿专业的院校差异较大, 有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院校, 也有普通本科学校;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有大专学历也有博士学历[4]。院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和生源差异导致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目标不一致, 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 影响了专业发展, 阻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医中药学, 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知识体系[5]。然而, 目前我国开设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多为中医药院校, 社会资源相对匮乏, 学生示范教学和见习机会相对不足, 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同时, 中医院校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相对薄弱, 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 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无法满足针灸推拿专业发展需要。
2.3 教学内容相对局限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实践平台单一, 临床教学不足。此外,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中、西医研究存在矛盾的地方, 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 教学质量不高。
3 基于实践平台创新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
3.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调整课程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巩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 二者都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动力。而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 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梳理和模型展示以及学生提问等环节, 学生源源不断地接收中医针灸推拿理论, 为日后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 我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的课程较为局限, 特别是西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课程较少, 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应适当增设西医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类学科课程, 形成完整的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体系。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和国际医学前沿, 紧跟医学科研步伐大胆创新。另外, 加强对外语教学的重视, 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 鼓励其阅读国外相关文献, 了解针灸推拿在国际领域的研究现状[6]。
3.2 统筹多种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占重要位置, 但中医理论、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等知识较难理解, 部分知识更是与西医理论相悖, 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因此, 针灸推拿专业课堂教学应做适当调整。首先, 应用形象化教具。相对于西医的器官而言,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穴位更为抽象, 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 因此, 利用可视化教具和多媒体演示,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 增加读书交流环节。中医理论多出自于经典文献, 对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解无疑可促进对针灸推拿理论的理解。教师可采用讲解经典方式, 也可让学生根据兴趣阅读并理解经典文献, 然后组织演讲或小组讨论并提交报告, 让学生自主学习、增进理解、强化记忆、掌握精髓。再次, 定期开展知识竞赛,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学习针灸推拿知识的兴趣, 为实践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3.3 整合多种实践途径,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 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整合多种实践平台, 适时让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操作, 体会针灸推拿的奥妙, 探究针灸推拿的内涵。实践课程由最初的演示到准确掌握经络循行、穴位定位和针灸推拿基本技术, 最后让学生进行针灸推拿综合训练, 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达到教会学生准确识别穴位、辨证治疗疾病及发现新思路的教学目的。 (1) 建设校内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使之成为临床应用型人才。 (2) 拓展校外实践平台, 利用校外资源,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医疗服务的可用之才。 (3) 建立社区实践平台, 成立医疗服务站, 让学生定期在社区进行针灸推拿宣传, 普及针灸推拿常识, 树立专业信心, 培养社会责任感。 (4) 鼓励学生假期实践, 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 让学生假期参加医疗服务和宣传活动, 让更多群众了解针灸推拿知识。 (5) 院校间定期开展针灸推拿技能竞赛, 让学生从活动和比赛中获得并巩固针灸推拿知识。
4 结语
针灸推拿是中医文化的精髓, 已被国际医疗界认可, 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目前, 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不断丰富, 推动了针灸推拿专业的快速发展。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当前针灸推拿教学的局限性为鉴, 在建立实践平台的基础上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让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接受更高质量的教学, 在步入社会后能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对推动针灸推拿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富春.针灸推拿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针灸, 2012, 32 (10) :865-870.
[2]Lehmann H.Acupuncture in ancient China:How important was it really[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3, 11 (1) :45-53.
[3]Reinhold T.Acupuncture worth its cost in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Pharmaco Economics&Outcomes News, 2013 (683) :8-27.
[4]张建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J].中医教育, 2011, 30 (2) :27-29.
[5]张英, 孙国杰, 谭晓曙, 等.从专业课程设置看针灸推拿人才培养[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5)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