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共9篇)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1
现代健康产业中的保健业越来越备受重视, 中医推拿事业也随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推拿手法技术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也是研究运用手的各种动作技巧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 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一项中医传统实用操作技术。在推拿手法技术教学中, 我校采用中医传统技艺“师承相授———三步教学方法 (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 [1]”, 取得很好的效果。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 进一步做了些探索, 现就这些做法作基本的介绍。
1 推拿三步教学经验之谈
我校推拿教学团队总结出的“师承相授———三步教学法”成效卓著。其中, “初与师合”阶段, 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授的动作要领, 每一种手法操作起来外形与教师的相似,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起步阶段;“形神相似”阶段, 学生推拿手法操作在外形与“功力”上都能达到一定要求,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重要阶段;“终与师离”阶段是学生通过反复练习, 手法达到运用自如、灵活、协调、纯熟的境界, 也就是由技术上升到艺术, 这是学习推拿手法的升华阶段。
2 推拿教学之WTA新解
2.1“Watching”观察力, 是学习推拿手法的基础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 以此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诚然, 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时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 对于视力缺失者同样适用, 他们只是以其他感官来完成他们的观察活动) 。对于推拿手法的学习, 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的观察是“初与师合”阶段的一块基石。在学习推拿手法技术过程中, 预备姿势、运动形式、用力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求学生不但从理论上记住动作要领, 而且要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的形与神。例如, 教师示范掌背滚法时, 学生要怀着领略手法精髓的目的仔细观察, 可以发现掌背滚法的动作结构是由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复合而成, 很多学生观察时就忽略了手法的着力部位是掌背而非小鱼际, 所以仔细全面的观察是学习推拿手法技术的基础。
2.2“Thinking”思考力, 是产生推拿功力的源泉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活动, 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作用力, 即有目的地、针对性地收集关于思考对象的信息, 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在仔细、全面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 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 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推拿。只有观察而缺乏思考的行动将有很大程度的盲动性, 如在揉法手法学习过程中, 观察标准手法后, 要把握住其本质 (也可以认为是“神”的方面) :着力部位要吸定, 使受力部位的皮下组织随其而动。如果不思考只从外形上加以模仿就很容易做成摩法, 因为这与摩法操作的外形极其相似, 但摩法操作的着力部位不吸定。因此, 要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中做到“形神相似”, 架起形与神之间的桥梁, 形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 就得靠思考力。只有把握手法的本质, 才能拥有产生手法功力的源泉, 才能将手法灵活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2.3“Acting”行动力, 是传承推拿手法的催化剂
行动力, 是指策划战略意图, 具备超强的自制力, 同时能够突破自己, 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 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能力没有达到的事, 制订计划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实现的能力。学习推拿手法, 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 就要下定决心攻克手法技术的难点, 由不会到会、由形似到神似, 最终将手法技术提升为一种艺术, 即自己做得得心应手, 给人一种赏心悦目、通体舒畅的感受。这一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这当中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挫折。比如, 在学习单个手法时, 从简单的模仿到思考深层次要领, 再加以表达, 不是一蹴而就的, 刚开始可能注意了动作形态但忽视了发力的技巧, 如滚法、一指禅推法等操作要求“沉肩、垂肘”, 而很多学生操作时会不经意将肩部耸起或将肘部抬起, 这会让一部分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 动摇信心。另外, 在学生基本掌握单个手法操作后过渡到实际运用时, 也将面临挑战, 诸如此类的突破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意志力, 以应对一次次蜕变的阵痛, 从而不断完善能力。掌握人体各个部位成套手法操作的程序, 注意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连接、变化, 理解并体会起手手法、主要手法、辅助手法、结束手法的选择和目的等, 真正掌握推拿手法技术, 并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力量大小和对推拿手法的理解, 通过“量”的积累, 产生“质”的变化, 扬长避短, 形成自己的特色, 将手法演绎成为一种艺术, 真正将手法传承并光大。
综上所述, 学生只有运用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思考力和强大的行动力, 在推拿手法学习过程中才能收效显著, 它不仅使学生在“筋骨皮”, 而且在“精气神” (也就是在身心) 上得到全面的磨练与发展。在推拿手法技术学习中由“生”到“熟”、到“巧”再到“变”, 不断突破, 不断升华, 从而把握推拿手法技术的精髓。这“三力”形成推拿教学“WTA”核心, 它符合思维规律, 相辅相成, 将为推拿事业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医传统技艺推拿手法的传承是永恒的课题, 在我校三步教学 (即“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 的基础上做些新的探索, 总结为推拿手法教学中的WTA核心, 以飨同道。
关键词:中医,推拿手法技术,WTA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德瑜, 李迎红, 雷伟.推拿手法三步教学及其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1, 31 (6) :905-906.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2
一 定义:按摩亦称推拿,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二 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之前,指甲要剪短(主要是指甲易擦伤皮肤),手要清洁(每次按摩之前之后都要洗手,注意按摩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手),天气寒冷时一定要把手搓热再按摩(病人感觉不是很好)。按摩者和被按摩者都应该选择合适的体位(按摩者如果体位不合适,易伤腰、背)。按摩方向一定要按照淋巴流动方向或向心性按摩,淋巴结所在部位不宜按摩(颈部、腋部、腹股沟部)。按摩一般来讲应由轻到重再到轻,各人所能承受的力量不一样,应人而易,及时询问病人的感觉,切忌粗暴动作。按摩介质的使用A 起润滑的作用,减少皮肤的摩擦(滑石粉)。
B 这些介质本身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的作用(扶他林、镇骨水)。禁忌症:A 肿瘤 B 妇女例假和妊娠期C 血友病和紫癜患者D局部皮肤病、淋巴炎、淋巴腺炎、脓肿E 急性闭和性软组织损伤,轻者24小时以内,重者48小时以内,不宜按摩 F骨折和关节脱位
三 基本手法(均匀、持久、柔和、有力)推摩(推法):在身体一定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抚。
此手法有四种,分别是手掌推、掌根推(多用于开始或结束动作)、手指推(四指推,多用于治疗中的弹拨)和拇指推(多用于面部)。擦摩(擦法):用拇指、四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手掌、掌根贴于皮肤上做来回直线型往返摩动,作用力主要集中在皮肤,起到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提高皮肤温度.分为拇指指腹擦法、大鱼际擦法、手掌擦法、掌根擦法。揉法:分为指揉(指腹紧帖皮肤回旋揉动)、掌揉,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轻揉的作用:镇静止痛。
重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粘连,软化疤痕。揉捏:拇指与食指或中指相对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在某一部位同时做持续揉捏动作。
动作要领:拇指与食指相对,手成钳形,掌心和各指紧贴皮肤,腕关节放松,沿相心方向做有节律旋转或转移,动作缓慢、连贯、有力。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肌肉酸痛、解痉、活血化淤。此手法多用于四肢。
5搓:用双手手掌或小鱼际在肢体上做快速往返的搓动。
动作要领:双手掌相对,放在被按摩肢体的两侧,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动作要轻快协调,双手力量要均匀,速度、频率一般由快到慢。作用:主要是消除肌肉疲劳,应用于四肢较多。按压:是用手指指腹或手掌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指按压注重于穴位,掌按压注重于腰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作用:镇静止痛,肌肉放松、消除疲劳、使轻微错位的关节复位。叩打(拍打)多用于结束手法A 虚拳B 切法 C拍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主要应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像肩、腰、背、大腿的前后侧。抖法:小幅度快速度摆动肌肉和肢体的方法。作用:放松肌肉关节。运拉(拔伸):多用于指关节、踝关节、颈部等。
四 治疗性按摩手法滚法
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以前臂尺侧为轴,连续做旋前、旋后滚动,均匀有力,有节律的逐渐向前移动,不能跳动和摩擦。
作用: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松解粘连。
多应用于腰背、大腿和肌肉丰厚的部位。弹筋(快速提捏)
动作要领: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肌腱速提速放。
作用:刺激神经、促进血液畅通和缓解肌肉紧张。
多应用于慢性肌肉损伤、肌肉酸胀和肌肉痉挛。分筋(弹拨):用手指指端垂直于肌纤维或韧带走行的方向拨动。
作用:分离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多应用于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理筋(顺筋):用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的方向将其擦顺的方法(注意一定要用油性介质,否则易擦伤皮肤),均匀、持续、有力,梳理其筋,反复数遍。
作用:调和气血、理筋归位。
应用:四肢软组织扭错筋结,腱鞘炎及肌肉和韧带损伤。刮:用指端在病变部位做单向刮动,均匀有力,避免损伤皮肤。(提高痛域原理)。
作用:松解粘连、消除硬结(硬结来源原理),改善病变部位,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
主要应用于治疗末端病(如:腱鞘炎、肌腱损伤、肌肉起止点损伤)。切:(竖刮)用指端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向近心端切压皮肤。
作用:较快消肿。
主要应用于肿胀。扳:颈扳、腰扳。注意点;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运用方向相反,不要一味追求“弹响”。主要应用于小关节错位、紊乱。背法:主要作用是牵伸腰背肌筋膜,放松腰肌,恢复生理弯曲,纠正腰椎小关节错位。
五穴位按摩:点、掐穴位有酸、麻、胀、重的感觉,用劲持续有力半分钟到一分钟,使用按摩方法得到针灸的效果,但相对于针灸,它的作用深度太浅,类似于哈磁五行针。
在急救当中,像晕厥掐人中穴,牙疼掐合谷,腰背痛掐委中,肚子疼掐足三里等。(取穴属于针灸内容)。
六身体各部分的按摩颈部 轻揉——揉捏——弹拨——轻揉或揉捏——垂叩——扳腰部 轻揉——推——点按穴位——衮——推——扣击——扳上肢 轻揉——摩擦——推——点按穴位——揉捏——搓抖——运拉
4下肢 轻揉——推——点按穴位——扣击——抖动(小腿)——搓——牵伸(踝关节)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护理专业 推拿手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01-0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中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经验,就推拿的手法教学方法略陈已见。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提倡互动式、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用这种教学法方法,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做到乐于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中职护理专业的岗位要求是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推拿手法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理论教学方法
(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讲到“擦法”操作要求时,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擦法通常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这时教师叫一个同学上讲台并在其手臂上做完擦法后,设问:“同学被擦部位的感受?”引出:皮下因摩擦生热,加速了局部血液循环,这时毛细管充盈,如果擦法操作完后再使用其它手法操作,就会引起该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现瘀血、青紫,所以,擦法通常作为治疗结束手法。学生通过问题式启发教学进而又得知,在临床应用中为什么擦法可以治疗“寒症”和“虚症”。故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这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在讲授“滚法”定义时,学生很难理解与熟记,教师在讲解时不是直接解授定义,而是逐句分层次剖析该手法的操作要求、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发现并看懂这一手法操作时的着力面(手背近小指部份);着力点(第五掌骨小头掌背侧);手形(手掌呈空拳,手指自然屈曲);肩、肘、前臂和腕各部位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边演示边讲解,使复杂的定义简单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这种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手法人体操作打好基础。
(三)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例如:摩擦类手法的摩法和摆动类手法的揉法,手法操作动作形态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摩法操作时不带动皮下组织,而揉法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但是,纯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这时,教师在自己腹部用掌摩、掌揉;在面部取迎香穴用指摩、指揉边讲边操作,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训教学法
推拿手法操作技能的掌握,都必需经过一定量的反复多次的练习,特别是操作技巧复杂、难度大的手法,需要反复练习的次数就越多。示范——演练——矫正的实训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并在反复练习实践中巩固,强化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一)教师演示手法和学生模仿操作相结合
教师在演示手法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精讲手法的定义、动作要领和操作要求,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熟练、规范的演示操作,便于学生模仿。如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技巧性较高、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在沙袋操作演示时,边讲边分解动作进行示范。一是姿势:端坐,挺胸拔背,呼吸自然;二是沙袋摆放的位置:沙袋放课桌正前方,一手拿紧沙袋底部;三是操作时上肢要放松:做到沉肩;肘关节微屈下垂略低于腕;悬腕;大拇指伸直,第一指节指面着力在沙袋上并平行于沙袋的宽,垂直于沙袋的长,其余四指自然屈曲,手握空拳;四是摆动频率:摆动均匀(左右摆动,上下移动),每分钟保持在120至160次左右。在人体操作演示时,教师具体的针对某部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个手法在人体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用力的角度、方向、频率、时间长短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操作。这种详细的分解示范后,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分步骤进行模仿操作,也便于教师纠错矫正,达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课内采取互动式教学和分组训练,可有效提高手法技能教学
笔者目前所教班级,多为70多人一个班,因此一个人演示,学生多人观看,很难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针对这一情况,通常在沙袋操作和人体操作示教后,先让全班学生按教师的口令整体练习,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找出手法操作好的同学担任组长,与其他学生组成7个操作小组(每组10人),告知组员要模仿组长的手法操作,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的、极积的对组员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以优带差的帮扶形式节约教学中教师重复演示和纠错,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二是强化了学生对正确手法操作的观察、模仿和评判,以点带面,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训练手法的积极性和纠错率。
(三)课后组织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延伸课堂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课学时毕竟是有限的,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去延续和补充学时,这种方式是手法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推拿手法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花大量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手法的操作,如果只按常规教学课时安排,是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手法技能操作的。所以,一定要在课后,按照好、中、差的比例搭配分组,在合作练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笔者认为组织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延伸课堂实践教学,提升知识技能,同时它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提升和巩固手法技能教学的有效形式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推拿义诊服务。一是服务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测量身高、称体重、量血压,还鼓励学生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会群众一些常用穴位的手法按摩;二是教师在现场可以针对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讲解与示范操作,并鼓励学生积极跟患者交流,根据问诊对一些常见病如:头痛、颈项强痛、肩周炎等进行常规的推拿手法操作。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诊治疾病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社会认可的成就感。
四、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法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技能操作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教师在示教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和手法操作时,学生只听教师讲授无法理解。如讲“滚法”手法操作时,学生对着力点、着力面、前臂旋转、腕关节屈伸角度、手握空拳等要点很难理解到位,致使学生的手法操作,长时间不能掌握要领,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利用多媒体可将手法操作方法分解成系列动作图片,这样就可以动画显示每一个动作的手形,接触面积的大小,用力的方向、轻重等,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观看手法操作,加强手法的直观教学效果。再次,通过多媒体示教,一是避免学生挤成堆看教师演示;二是避免教师分组示范并对相同的问题手法重复纠错。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视频,即加强了学生操作练习的模仿性和趣味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合理设计学生学业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属于教学评价的一个层面,它是对学生学业进展和行为变化的评价。推拿手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手法的操作技能。
(一)创新评价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手法学习和训练后,可以让学生以自荐或推荐的方式,在班上进行个人手法操作展示。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在观看手法操作展示时认真做好操作中每一个动作的记录。待展示的学生操作完后,教师请同学评判操作者在整个手法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最后教师在同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规范的点评,并提出如何纠正的方法。这种教学法方法为同学提供表现自我、展示才华,演示技能的舞台,激发手法技能训练的热潮,达到手法技能培养“早训练、多训练、反复训练”的目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摩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完善手法的考核内容
手法考核应该以理论成绩、手法操作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理论成绩就是卷面的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是依据学生沙袋操作、人体操作,并根据学生手法操作时的仪表仪态、动作要领、熟练程度等综合评估学生操作技能;平时成绩是依据学生的课堂提问、操作训练的态度、作业、出勤率等进行评判记录。通过理论和手法技能的考核,鞭策学生熟记理论知识,同时激励和促进学生课后练习手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手法的实践操作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推拿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讲解准确,演示到位,训练规范,不断矫正,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手法操作学风。注重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拿手法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129-131.
[2]杨淳.推拿手法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学,2008,26,(4):75-76.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4
关键词:侧卧位推拿,颈部功能运动,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颈部长期劳损, 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或骨质退行性改变引起神经根受压, 导致颈椎动脉、颈神经根、颈部脊髓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1,2,3]。本病多发于46岁以上的人群, 男女皆可发生, 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临床发病起初见颈肩部疼痛不适, 颈项强直;神经根受压时出现颈肩痛、颈枕痛;第5颈椎以下受压时, 出现颈僵, 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 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沉重、抬手无力、持物坠地等症状[4,5]。
对于本病的治疗,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以近5年来具有代表性的65例病例作为参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 均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其中男37例, 女28例;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2岁, 平均56岁;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3年。诊查:多数患者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颈部后伸受限。当颈部候伸或向患侧弯曲时可出现上肢和手部放射性麻木和疼痛。压顶、叩顶试验阳性。X线可明确诊断。颈椎骨折脱位、先天性椎病融合乳突炎、椎管内疾患、肿瘤患者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2 治疗
1.2.1 常规治疗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通经活络、解除痉挛、滑利校正关节。取穴:风池、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手三里、合谷、颈肩部压痛点等。手法采用推、擦、揉、点、按、滚、弹拨、拔身等。 (1) 推揉, 滚拿舒经法:以右侧在上为例, 患者取健侧卧位, 头部微前屈, 头侧下部垫枕, 使颈部略侧向健侧, 医者站于其头后, 左手扶其头部, 另一手掌推、擦鱼际滚冈上肌、肩胛区, 颈后部肌肉。再用多只轻快拿揉颈部反复数次。 (2) 揉拨点按通经法: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站于患者头后方, 用一手扶其肩部, 另一手用拇指, 从肩胛下角拨揉督脉及两侧夹脊、冈上肌、斜方肌外援、枕骨下缘, 反复数次。在施术过程中, 反复点揉, 风驰、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再用拇指或十指弹拨, 尺三里 (小海下2寸) 、手三里等。痛点条索样物触多次弹波, 点按。 (3) 拿揉滚打伤肢法:患者体位同上, 医者站于其后方, 用双手多指轻快拿揉上肢。用小鱼际滚伤肢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反复数次, 多指, 敲打伤肢。 (4) 颈部拔身理筋法:患者取仰卧位, 医者站于头上。用双手四指交叉, 拖于患者颈部向头上方, 做缓慢牵拉。后用双手多指, 上下梳理颈椎两侧夹脊。
1.2.2 颈部功能运动法
(1) 健颈操: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做颈部前驱、后伸、颈部左右测区、顺时针, 逆时针环转。前驱下颌尽量靠胸;后伸眼睛向后上方看;左右测区耳朵尽力靠肩。 (2) “米”字操: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 以鼻尖做先横, 后竖, 写米字。 (3) 五劳七伤向后瞧:患者取坐位, 双手扶膝。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头慢慢先向左转, 瞧向左后方, 头旋至最大限度, 稍停片刻, 正头复元 (右侧同左) 。 (4) 犀牛望月事: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下颌向上, 眼睛看向上方, 左右寻找, 好似看月, 稍事片刻头部复原。注意事项: (1) 每次治疗时, 动作需缓慢;幅度由小至大。 (2) 每次治疗时, 选择1~2个动作结合手法治疗。 (3) 患者在做上述运动时, 需配合呼吸, 应全神贯注。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治疗疗程。
1.2.3 其他疗法
配以其他适当的辅助疗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如盐带热敷、火罐疗法、颈部牵引、中药熏蒸疗法等。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原有症状与体征消失, 颈椎活动自如,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与体征减轻, 偶有颈部不适感, 颈椎活动轻度受限,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有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颈椎活动受限, 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 (1) 近期疗效:治疗65例, 按上述标准, 治愈48例 (73.84%) , 好转14例 (21.54%) , 未愈3例 (4.62%) , 总有效率95.38%。 (2) 远期疗效:治愈48例中, 6个月内复发3例, 复发率6.25%。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功能稳定和人体外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颈椎因关节错位和肌肉、软组织长期积累性损伤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7]。脊椎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 维护脊椎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 (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 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 损伤上述组织, 均可发展成为颈椎病。通过手法治疗, 使原已紊乱之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 达到消除疼痛而恢复功能的目的[8]。另患者取健侧卧位, 换侧在上, 此时, 换侧斜方肌、斜角肌、项韧带以及钩椎关节周围滑膜相对保持松弛状态, 头微前屈, 并略偏向健侧, 可使椎间孔相对扩张, 神经根位置相对表浅, 有利于手法渗透施术, 再加以推揉点按揉拨等针对性手法来调整颈肩周围肌肉, 促进神经根周围水肿消除, 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本身的压力, 恢复了颈椎局部的内环境平衡[9,10]。
若想使颈椎病获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 颈部功能锻炼必不可少。如“井”字操、犀牛望月操等, 长期锻炼加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颈椎内环境及其周围软组织平衡均可起到极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临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准确治疗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而治疗期间以及平时的康复锻炼和适合的运动是预防此类疾病及巩固疗效的重要保障。使用本套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近期、远期疗效可靠, 操作方便, 痛苦小, 效果好, 值得广大同道借鉴。
参考文献
[1]叶伟胜, 万瑜.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4:147.
[2]吕明.推拿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4]王云凯.中华推拿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687.
[5]马树泉, 蓝世隆.颈椎病中医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3.
[6]王和鸣.中医骨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55-258.
[7]邓晋丰, 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08-216.
[8]谭洪福, 王惟恒, 马新建.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
[9]王海泉, 廖卫东.颈椎病无创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87-107.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5
1 教学设计
推拿手法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具体实践。
1.1 推拿手法的理论教学
理论指导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也是教学实践应当遵循的必然规律。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掌握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1.1.1 推拿的一般常识
推拿的一般常识包括推拿适应症及禁忌症,推拿的体位要求,推拿介质的使用,推拿注意事项,推拿治疗的原则等。
1.1.2 推拿手法
按法:术者手指或手掌于患者体表垂直向下循序加力积压的一种手法。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掌按法慎用,婴儿禁用。术者操作时应配合呼吸,自然而沉着。临床应用:《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可见按法是止痛的重要手法之一。
摩法:术者手指腹或掌置于患者相对局部有节律的适度摩擦称为摩法。注意事项:方向可以是圆形、波浪形、螺旋形,是重要的衔接手法。《石室秘录》记载:“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临床应用:《厘正按摩要术》记载:“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主要用于调和,梳理。
推法:在按的基础上作直线运动的手法。注意事项:根据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相适宜的力量。临床应用:《一指阳春》指出:“一指禅推法是通其血气,气滞血凝,百病生焉,故推以通之。”是疏通气血重要手法。
拿法:以拇指与四指或掌相对用力,夹住患者局部,捏而提之的手法。注意事项:手法沉稳而柔和,力度适中,不可拧、扭、挤、扯、掐等动作。临床应用:《医宗金鉴》指出:“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是调整结构,活血化瘀的重要手法。
揉法:在按法的基础做圆周运动的手法。注意事项:由浅入深,蓄积能量。临床应用:《厘正按摩要术》指出:“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婉转回环……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虞矣。”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保健脏腑的重要手法。
还有拨法、搓法、点法、滚法、摇法、牵法、抖法、击法等许多推拿手法相关知识的学习。
1.1.3 运动损伤的知识
解剖分析:主要掌握相关运动损伤部位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症状分析:主要掌握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分析:主要掌握相关针对性检查方法以及先进的仪器检查;诊断分析:运用综合知识确诊运动损伤;治疗分析: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康复治疗分析:主要掌握制定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设计康复体操;预防分析: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的相关知识等。
1.1.4 中医经络与常用穴位学习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常用穴位如手阳明大肠经中的: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1.2 推拿实验室推拿手法教学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就要对其进行手把手推拿手法教学。
1.2.1 推拿手法用力技巧
各种手法运用部位、方向、时间、效果等。例如,推拿手法当中的揉法,有拇指、食指、大鱼际、小鱼际、掌根、单掌、双掌等揉法。拇指揉法一般适用于穴位,而双掌揉法是腰背等局部,在练习时要掌握全身用力,由下而上循序用力,要求柔和而深透。掌心紧贴患者体表肌肤不产生移动,而透过肌肤使患者肌肉层甚至更深层次带动全身晃动,从而产生能量传递。揉法的方向是:右手于患者肌肤表面为逆时针,左手于患者肌肤表面为顺时针。大力揉动时速度为每分钟80次,轻柔地揉动时为每分钟120次。
1.2.2 推拿手法的练功方法
推拿手法的练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能训练,上肢力量练习,下肢力量练习,腰部力量练习,手指力量练习等。例如,上肢力量练习以哑铃和杠铃练习组合为主。主要练习前臂肌群,上臂肌群的力量。如肱二头肌可以进行:杠铃弯举3组,每组12次;哑铃弯举3组,每组12次;哑铃交替弯举3组,每组12次;单臂哑铃弯举3组,每组12次的组合练习方法。
1.2.3 推拿手法局部练习方法的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全身各个环节的推拿技巧,包括颈部、背部、腰部脊柱及其周围组织,还有肩、肘、腕、手指上肢各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膝、踝下肢各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例如,肩关节推拿手法治疗练习,就采用局部线段循经络方向,以穴位为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基本分为四个局部:肩上局部为肩井穴———肩髃穴———臂臑穴,肩前局部为肩髃穴———肩前穴,肩后局部为肩髃穴———肩贞穴,肩下腋窝局部为极泉穴———少海穴。体位患者侧卧位,术者于床边直立。推拿手法以揉、拿、推、搓、点、捋、摇、击法为主进行练习。两个同学为一组反复练习,以熟练自如为标准。
1.3 学生对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患者的观摩教学
第三步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运动损伤治疗中心,指导学生系统的学习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全过程。从患者的接诊、问诊、初诊、确诊到推拿手法治疗,康复体操整个过程认真做笔记,有疑问立刻提出,对指定患者的运动损伤跟踪观摩,了解患者体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累临床推拿手法治疗经验。例如,肩关节组同学观摩的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方法,理论知识已经非常熟知,肩关节局部推拿手法也很熟练,主要观察老师在治疗中,推拿手法应用的重点在哪里,时间如何分配,力量如何掌控,穴位重点是哪里等。
1.4 学生在实验室有针对性的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针对性的各个观摩小组,将本组观摩学习的内容在实验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肩关节组同学已经跟踪观摩了一个疗程的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整个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应用已经认真、系统地观摩学习,两人一组进行肩袖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练习。具体步骤是:每天观摩后在运动损伤治疗中心即可进行练习,然后到实验室再进行练习,一个疗程结束后再反复练习1周,为推拿手法治疗实习做好准备。
1.5 学生对运动损伤患者初步推拿实践
在老师指点下学生开始对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的实践,但由于推拿手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不断与患者交谈询问患者感受,了解自身差距,实习学生的整个治疗过程也只能作为推拿手法治疗的准备工作,在实习学生操作结束后,再由老师给患者进行系统治疗。
1.6 学生独立完成运动损伤的推拿治疗
在学生对患者初步推拿手法治疗实践进行3个月后,经过学生在对老师局部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操作,老师认为满意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损伤的推拿手法治疗。
2 教学方法
在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中,教学方法也应当创新和改革。
2.1 讲授法结合视频以及解剖模型综合教学法
在推拿一般知识的学习中主要运用讲授法,而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如解剖分析、症状分析、特殊检查分析、诊断分析就要用视频结合解剖模型进行讲解了。在长年的教学中,结合运动损伤临床实践拍摄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观看。
2.2 示范法结合练习法
在推拿手法实验教学阶段必须运用。教师反复示范,经常在学生身上示范使其掌握推拿的位置、力量、体位。学生在老师示范后练习眼到、身到、手到、心到,动作要准确,练习要认真、刻苦。
2.3 观摩法与实践法相结合
对于运动损伤的患者老师在治疗时让学生反复观摩,并认真学习、比较,找差距,找不足。然后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对患者的推拿手法治疗中吸取经验,提高技能。
2.4 循序渐进与针对性相结合
按照系统教学步骤,使学生逐渐掌握推拿手法治疗的技术,对于运动损伤个个击破,绝不急于求成,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地学,一关一关的过。
3 讨论
《体育保健学》推拿手法教学是本门课的难点也是重点。而很多教师将这一部分内容只作为简单的实验课程,课时安排也非常少,使学生只做了解而不能完全掌握。而有些教学单位,没有运动损伤治疗中心,无法使学生有实践机会,只能纸上谈兵。根据《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时安排,实验五十二按摩的基本手法、五十三穴位按摩、五十四保健按摩、五十五运动按摩、五十六治疗按摩一共五本分构成。[1]如果要系统完成这些(下转第86页)(上接第68页)实验使学生完全掌握并应用到实践中去,首先要高度重视推拿手法教学,其次,一定要有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推拿在中国几千年临床实践中,为解除病患痛苦,改善机体生理功能,激发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缩短病理过程,促进病体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骨心法·治法论》指出:“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手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泄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才是推拿手法的精髓,要使学生不断领会推拿手法之精髓,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推拿手法,使其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成为社会可用之才。
摘要:文章根据多年《体育保健学》推拿手法教学经验,以及长期推拿治疗运动损伤的临床实践研究,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推拿手法教学方法,即推拿手法六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推拿手法治疗运动损伤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推拿手法,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运动损伤,推拿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6
1 现行教材中的分类方法
现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推拿手法学教材中,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按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按手法的作用效果分类、不分类。
1.1 按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1]
可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振动类、运动关节类。其中,某些手法的类别归属略有不符。如揉法,本属于摆动类手法,但具备部分摩擦的特点,在操作时要求带动皮下组织进行环旋运动,即皮下的环旋摩擦运动;再如拨法,本属于挤压类手法,但仍兼有摆动的[2]动作特点,在操作时,要求深按于治疗部位后,以上肢带动拇指针对肌腹、肌腱等组织进行单项或往返拨动[3]。教学中如按此种分类方法进行讲述,会造成部分手法无法归类或类别归属模棱两可的现象。
1.2按手法的作用效果分类[4]
可分为放松类、温通类、助动类、整复类。就某一手法而言,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以拿法为例,除了放松止痛、活血祛瘀、消除肿胀的作用外,还有温经通络、解表发汗、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以及外感头痛、感冒等症状[5]。如仅将其归类为放松类手法,多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推拿手法的思维局限,尤其视障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误认为某一手法仅有某一种作用,从而影响其后期在推拿临床工作中的手法选择、配伍等实际运用能力。
1.3 不分类[6]
部分教材在介绍推拿手法时并未对手法进行分类,这样虽可避免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所引起的争议,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发现,不分类的对推拿手法进行讲解,多会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紊乱,在课后复习时,还会出现知识点的错乱或遗忘。
上述的推拿手法分类方法,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对本学科发展的贡献,并且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为这些局限性,才产生了多种分类方法。对于视障学生来说,由于视觉功能受损,原本应由视觉来感知的外部信息只能通过其他通道来感知,比如听觉和触觉。但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视障学生在理解上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并由此造成他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的能力也相对较差[7]。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对于手法分类这部分内容,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全面介绍现有的手法分类方法及意义[8]。这种概念性的理论讲述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环节时,无法做到彻底全面的理解,并容易产生各种失误。因此,在教授视障学生推拿手法分类时,需要一种相对简单直观的推拿手法分类方法及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现有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手法力的方向,将一指禅推法等22种手法分为垂直类、水平类、垂直水平类及复合类四种。并以此将推拿手法进行分类教学。
2 手法分类及详细说明
2.1 垂直类
指手法力的方向垂直于治疗面。此类手法包括按法、点法、拍法、击法。其中按法和点法为持续地垂直按压治疗面,拍法和击法与治疗面的接触时间相对较短,但力的方向仍垂直于治疗面。
2.2水平类
指手法力的方向与治疗面平行。此类手法包括推法、擦法、搓法、摩法、抹法、捻法。其中摩法虽为环旋摩擦运动,但其力的方向与治疗面平行。
2.3 垂直水平类
指手法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治疗面的基础,然后再与治疗面平行。此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法、拿法、揉法、拨法、捋法、捏法。此类手法力的方向有两个,且有先后之分。包括一指禅推法在内的7种手法,在操作时均在与治疗面有一定垂直方向的压力之后,再施以与治疗面平行的力。以拨法为例,其操作要点是以拇指罗纹面深按于治疗部位(垂直力),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做单方向或往返用力推动(水平力)。
2.4 复合类手法
指手法力的方向相对复杂,由多个方向共同组成。此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摇法、拔伸法、扳法。
3 相应的教学方法
3.1 合理安排教学单元
将手法分类与手法各论结合,穿插讲述。纵观多版推拿手法学教材,推拿手法分类多属于手法总论部分的知识点,即在详细介绍每一种手法操作之前,集中讲述手法的分类。学生往往只是机械记忆所授内容,对手法分类中所提及的手法,多不甚了解。因此需在集中讲述后,再将手法分类中的知识分散讲授,在讲授一种分类后,即对该类中的手法加以详解。
3.2 由浅入深,分段教学
通过上述分类方法,不难发现,四类手法的难度依次递增,垂直类手法相对简单,复合手法最复杂,尤其是垂直水平类手法,更是以前两类手法为基础。因此需建立分段式教学模式,即以每一类手法的学习作为一个阶段,共四个阶段。并以此对学生展开分段式考核,完善知识架构。
3.3 兼顾其他
推拿手法的分类代表了前人的经验,不同分类方法的讲授,有助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推拿手法学相关知识,为今后按摩推拿理论及临床思路的学习打下基础。
4 教学效果
按上述手法分类方法及相应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本校针灸推拿专业大学2年级24名学生进行讲授,并在集中讲述后、四个阶段结束时及学期末,共6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考核。
4.1 考核内容
本次考核仅考查学生对手法名称的记忆情况,要求学生有关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及应用等具体内容则另行考核。
4.2 考核方式
口试。在3分钟内说出每一类手法中各手法的名称,有且仅有一次改正机会。
4.3 考核结果
学生对所介绍的手法分类方法及相关分类方法中手法的记忆率能够达到100%。学生在集中讲述完手法分类的内容后,即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但随着阶段式教学模式的逐渐展开,对每一类手法的记忆愈发深刻,且对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也不会遗忘。
5 结论
本文将现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推拿手法学教材中所采用的手法分类方法加以归纳、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视障学生学习特点。将推拿手法分为四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分段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以及22种推拿手法。视障学生在学习推拿手法时,过于繁琐、复杂的理论知识,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推拿手法的分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临床。因此,如何协调好学生-教学-临床之间的关系,探寻出一种切合视障学生特点的推拿手法教学方法,则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总结。
摘要:目的:通过合理设计推拿手法学中推拿手法分类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视障生椎拿手法学教学质量。方法:将现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推拿手法学教材中所采用的手法分类方法加以归纳、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视障学生学习特点。将一指禅推法等22种推拿手法按作用力的方向分为垂直类、水平类、垂直水平类及复合类四种,并建立与之相应的分段式教学模式。结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该分类方法以及22种推拿手法,在期末考核时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率到达100%。结论:通过将推拿手法简洁明了地进行分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视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推拿手法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推拿,手法,分类,视障生,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之虹.推拿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郭洪科,谢刚泰,翟行冲.揉法推拿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3,19(1):3-28.
[3]韩明舫,白岩,徐平,等.拨法的应用与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40-641.
[4]于天源.按摩推拿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出版社,2012.
[5]萧言菘,闫明茹.按摩推拿学手法操作形式名称功效与应用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23-125.
[6]王之虹,于天源.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贺荟中,方俊明.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3,(2):41-44.
落枕的推拿手法评述 篇7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落枕的发病率呈不断地上升趋势。在落枕的治疗方法上一般采用中医的推拿手法, 这种方法, 起效快, 疗效显著。但是目前关于落枕的推拿手法研究上大多是关于推拿手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实证性研究。该文从落枕病因的认识出发, 从而不同的落枕推拿手法进行评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出不同治疗方法的适用病症, 为今后落枕的推拿手法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落枕的病因机制的认识
1.1 肌肉损伤
由于睡眠时的睡姿不良, 或者睡觉时所用的枕头过低、过高或过硬。使得头颈部处于过分伸张或过分屈曲的状态, 导致颈部肌肉 (尤其是胸锁乳突肌或者斜方肌) 因长时间被牵张而使得一侧肌肉紧张。较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使得颈部气血运行不畅、络强硬不和, 导致颈部静力性损伤, 动作受限等。
当颈部长时间处于某种状态时骤然转动, 颈椎小关节发生扭动, 关节间隙拉大, 关节囊滑入, 恢复到原来姿势时, 关节囊卡住, 发生疼痛。
1.2 风寒湿邪的侵袭
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写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当颈部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时, 风、寒、湿病留在颈部的肌肉、筋骨、关节, 造成进步经络堵塞, 气血运行不畅。颈部寒凝血滞、筋络痹阻使得肌肉发生痉挛, 造成颈部活动受限等。
1.3 肌肉积累性疲劳
因长期进行低头的动作 (如伏案工作、游戏、低头族等) , 使得颈部的肌肉发生了积累性疲劳, 导致了颈部肌肉的保护性收缩, 局部肌肉僵硬, 疼痛不适。同时, 肌肉的积累性疲劳不仅仅出现在一侧, 有时两侧同时出现症状。
1.4 其他
患者患有其他疾病如颈部外伤、颈椎病、肾虚等, 也将导致落枕发生。
2 落枕的推拿手法评述
2.1 单纯性的推拿手法治疗
关于落枕的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 早在1964年就有了实证性研究。虽然现今关于落枕的推拿手法治疗大多都是推拿与其他方法相配合的治疗, 但是单纯性推拿手法的研究也没有就此而止步, 在临床治疗中也逐渐完善和细化。
早期的推拿手法所采取的体位是仰卧—俯卧—坐位, 现今的体位一般为坐位, 体位变换减少。刘建华 (2013年) 根据不同颈部肌肉的行走路线疼痛将落枕分为斜方肌型、胸锁乳突肌型和肩胛提肌型, 找出不同类型的最佳推拿手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落枕的新穴位如落枕穴 (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的掌指关节后5分处) 、扭伤穴 (位于阳池至曲池连线上1/4处) 、闪腰穴 (位于桡骨茎突至肱骨外上髁连线上1/4处) 等, 王锡友 (2010年) 研究得出采用常规的推拿手法与点按新落枕穴治疗落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推拿手法 (如寸劲推拿手法) 和按揉具体穴位 (如肩中俞穴) 对落枕的治疗, 且疗效明显。
单纯性的推拿治疗采用以多种手法对颈部肌肉按摩和点按颈部的相关穴位等舒筋通络的方式对颈部紧张痉挛的肌肉进行放松, 使颈部气血运行畅通, 经络舒畅, 疼痛减轻, 达到治疗的效果。单纯性推拿手法适合于落枕的初期以及症状较轻的患者。
2.2 推拿手法与针刺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与针刺配合治疗落枕的临床研究在2000年左右出现。在治疗中一般先采用单纯性的推拿手法, 然后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所取的穴位大多为风池穴、后溪穴、昆仑穴、落枕穴、养老穴、大椎、悬钟等, 且针刺一般采用的是泻法进行强刺激。落枕病发的3~7天内, 应用针刺的配合疗法效果较好。
同时, 也有一些特殊的针刺配合疗法, 如, 腹针配合疗法。倪卫平 (2012年) 在研究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落枕时取腹部中脘穴、商曲穴、滑肉门穴、下脘穴等 (疼痛位置不同, 所取穴位略有不同) , 先腹针治疗后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且疗效甚好。在倪卫平的研究中针刺与推拿的顺序与一般的疗法不同, 这有可能与在腹部取针的缘由相关。
2.3 推拿手法与经络配合治疗
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手三阳经脉是从手走头的走向, 足三阳经脉是从头走足的走向, 督脉起于胞中, 上抵头面, 行走在腰背正中。因此, 颈部附近经络较多且联系密切。
落枕患者因颈部气血不足, 经络阻塞, 造成局部脉络受损。因此, 在落枕的推拿手法治疗中所取的穴位也大多在这七条经脉中, 采用推拿手法也大多按照经络的走向进行的。刘海涛等 (2012年) 就依循经络进行推拿治疗落枕进行了临床实证研究, 他认为“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通过治疗可疏通颈部气血循环, 缓解疼痛, 改善活动度, 且临床疗效较佳。但是目前关于推拿手法与经络配合治疗落枕的专门研究还较少, 需加强经络在推拿治疗中的应用。
2.4 推拿手法与药物配合治疗
现今, 关于推拿手法与药物配合治疗落枕的应用较多, 且药物的种类也较多。
王林华 (2007年) 在治疗落枕时将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适量地涂抹在患侧后进行推拿手法治疗, 疗效满意。凝胶局部应用可穿过皮肤到达炎性反应区域发挥作用, 缓解急性炎性反应且起到了较强的镇痛作用。将推拿手法与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配合使用, 进一步加强推拿手法的解痉镇痛作用。
苏赐明、雷龙鸣 (2008年) 运用云香精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及凡士林保护皮肤的功效, 在进行落枕的推拿治疗前在患侧颈部涂抹云香精, 等其略干后再涂抹少许医用凡士林, 再进行推拿手法的治疗,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陈威、吴耀持等 (2009) 在对落枕的治疗中先采用理筋、拔伸整复的推拿手法, 最后再对患者颈部局部肌肉痉挛处进行中药熏蒸, 对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颈部疼痛和上肢疼痛有明显的改善。
对于推拿手法配合药物治疗落枕的研究中应依据病因、病情的不同, 采用不同功效的药物配合, 如, 因风寒湿邪的侵袭而导致的落枕应采用祛风除湿的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多数临床研究没有对不同病因病情的患者进行区别治疗。
3 结语
落枕的病因机制分为肌肉损伤、风寒湿邪的侵袭、肌肉积累性疲劳以及其他如颈部外伤、颈椎病和肾虚等。落枕的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能放松颈部紧张痉挛的肌肉, 能活血理筋, 适用于初期及病症较轻的患者;推拿与针刺的配合治疗适用于落枕病发的3~7天内;推拿与经络的配合治疗应得到加强;推拿与药物的配合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来采用不同功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唐巍东.落枕推拿辨治体会[J].按摩与导引, 2004, 18 (2) :37.
[2]刘建华.推拿治疗落枕32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4) :126.
[3]王锡友.推拿治疗落枕5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10, 17 (5) :12-13.
[4]倪卫平.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落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 (5) :342-344.
[5]刘海涛, 邹来勇.循经推拿治疗落枕48例[J].河南中医, 2012, 32 (4) :483-484.
[6]王林华.42例落枕推拿配合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19) :98.
[7]苏赐明, 雷龙鸣.推拿治疗落枕52例临床体会[J].按摩与导引, 2008, 24 (2) :24.
消除无氧运动的推拿手法 篇8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其实是酵解时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
1.1、机械损伤学说
早在1902年,Hough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了“组织撕裂”假说,他认为运动后发生的肌肉酸痛可能是由于肌肉和/或结缔组织撕裂所致。机械损伤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周围结缔组织的损伤,以及肌纤维的机械损伤。Hough认为未受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损伤,疼痛是由肌肉内结构的损伤引起,包括肌纤维损伤和结缔组织的损伤。
1.2、肌肉痉挛学说
Devries基于肌肉酸痛时EMG显著增加,提出“局部缺血一痉挛”假说,认为运动引起参与工作的肌肉局部缺血,缺血引起疼痛,疼痛导致肌纤维痉挛,而肌纤维的痉挛进一步加剧了局部缺血,形成恶性循环。Devrie S等指出,肌肉疼痛激发了1个正反馈的环路:缺血引起肌肉收缩,进而产生痉挛,引起某些致痛物质(如P物质等)产生,进一步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的强直痉挛,从而致使更多的致痛物质产生,使局部疼痛加重。
1.3、乳酸
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乳酸是疲劳物质之一,是身体在保持体温和肌体运动而产生热量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我们身体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糖分。血液按照需要把葡萄糖送至各个器官燃烧,产生热量。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丙酮酸,丙酮酸和氢结合后生成乳酸。如果身体的能量代谢能正常进行,不会产生堆积,将被血液带至肝脏,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热量,疲劳就消除了。堆积乳酸的肌肉会发生收缩,从而挤压血管,使得血流不畅,结果造成肌肉酸痛、发冷、头痛、头重感等。
2、推拿的现代医学作用原理
2.1、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推拿可以直接或间接的的促进肌肉的收缩,促进血液、淋巴的体液循环。使肌肉额外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也可以加快乳酸等有害物质的排除或吸收,可以改善肌肉的活性,比如肌肉的弹力、张力和耐受能力,充满活性的肌肉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消除肌肉疲劳,能够延长肌肉做工时间。
2.2、解除肌肉的痉挛
肌肉痉挛是一种自然的生理保护机制,但持续的肌肉痉挛可挤压穿行其间的神经、血管而形成疼痛。推拿解除肌肉痉挛的机制有三种;一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是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致痛物质含量;二是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使局部的痛阈增高,来降低疼痛;三是使用一般按摩手法解除痉挛和肌肉紧张,如拔伸、屈伸、弹拨等。
2.3、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推拿对损伤组织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在临床上对肌肉、肌腱、韧带等部分断裂者采用了适当的推拿手法进行理筋,将断裂的组织理顺复位,一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二是可以促进短程免得修复复合。实验证明,家兔被切断跟腱缝合后约两周的时间里给以适当的按摩手法,能够明显的促进断裂层面的复合,其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接近正常值,结构强度也提高了。
2.4、促进水肿、血肿的吸收
推拿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过加快静脉血和淋巴液向心性回流,减轻局部胀痛,可以有效的降低组织之间的压力,消除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降低疼痛感,并且有利于水肿和血肿的吸收消散。
2.5、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在中枢作用方面,有人以较强的手法刺激健康人的合谷和足三里穴,发现脑电图中α波增强,说明强刺激经穴推拿引起大脑皮层抑制,因而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可以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状态;而在颈项部施用节律性轻柔手法也使受试者脑电图的α波增强,达到与经穴强刺激同样的效应。失眠患者接受推拿时,常常在推拿过程中入睡;而嗜睡者在推拿后却神清目明、精力充沛,说明推拿对中枢神经系统既可产生抑制,又可使之兴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6、在内脏植物神经的影响
人们发现在颈项部采用轻柔手法推拿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舒张,脑血流量显著增加;用肌电图测定颈椎病患者颈部两侧肌肉的放电情况,则发现推拿后,患者紧张性肌电活动消失或明显减少,这也可能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实现的。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能使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肤温度升高;而按压下腹部和捏拿大腿内侧,则可引起膀胱收缩、加速排尿与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和尿素氮等的排出。
2.7、对呼吸系统的的影响
推拿对呼吸系统的调整和增强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合适的推拿可以增加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的通气量。对胸部实施振法和拍法可以增加肺的末端潮气量。按揉缺盆、中府、云门、肺腧,擦膻中等穴位可以增加肺活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8、推拿手法促进乳酸分解
通过对无氧运动生理学机制分析,乳酸的堆积应该是造成无氧运动过后,感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加快乳酸的分解是消除疲乏无力、肌肉酸痛主要手段,而利用物理手段引导,疏通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是消除乳酸推挤的最直接有效办法。
3、推拿手法的运用
3.1、理论意义
在四大类推拿手法中放松类手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放松止痛、活血化瘀、消除肿胀的作用,温通内手法则具有温通经络从理论上来说最为合适。放松类手法常用的有一指禅推法、扌衮法、揉法、缠法、拿法、拨法、搓法、击发、弹法、踩跷法、牵引法。温通类手法常用的有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捋法、点法、捏法、捻法、掐法、振法、拍法、扫散法、推桥法、鸣天鼓、刮法。
推拿的作用取决于三方面;一是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二是刺激穴位的特殊性和推拿部位;三是机体的功能状态。在认识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情况下,按照手法的性质和量,结合治疗的部位和穴位,可以将推拿治疗分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种基本治疗方法。更具运动后出现的现象以及各手法的性质我个人认为“通法”、“和法”、“散法”能对消除运动后的疲劳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通法”、“和法”、“散法”与放松类手法和温通类手法有一定的重合部分,主要以推、揉、拿、按、拍、搓、捋等,所以我选取重合部分的手法来消除运动后的疲劳感。
3.2、实际操作
根据推拿手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运动后先以掌推法开始,以掌着利于需要不为腕关节略伸,使掌部做单方向直线推动,每个部位3-5次,时间大约3-5分钟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螺纹面等部位为着力点,定于体表需要的部位,发力比带动皮肤,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缓和的旋转动作,每个部位6-10次,揉法大约5-8分钟,当患者全身放松的时候在进行下一步。
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者拿捏皮肤,该手法刺激较强作用时间不宜太长,每个部位3-5次,时间大约1-3分钟,接下来以一指禅推法加大刺激,一指禅推法这里选择一指禅螺纹面推法,主要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与需要部位通过小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摆动,使产生的力通过拇指螺纹面传递到需要的部位,使用该手法时要注意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频率快一般120-160次每分,慢移是指拇指在皮肤上移动速度要慢,不要出现滑动的现象,由于刺激强所以作用时间短。一般1-2次就可以。
以拍法使刺激程度达到最大,拍法是以虚掌拍打体表,要求五指并拢,手掌关节微曲,掌心空出来,腕关节要放松,以小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关节后落;腕关节先抬起,指关节后抬起。拍打次数时间以皮肤轻度充血泛红即可。按法,以手掌着力于需要部位,逐渐用力下压,虽然刺激强但是相对来说比较舒适,如需要可以与揉法相结合,成为按揉,每个需要部位以按一次揉3-5次为宜。
以搓法进入推拿尾声,以双手夹住肢体双手着力快速做交替或往返动作,双手用力要均匀快搓慢移,尽量将肢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过2-3次。最后以捋法和摩法结束,捋法以手指或手掌着力与需要部位沿着腱鞘,条索,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每个部位2-3次,摩法用手掌在需要部位做环形有节律的轻抚动作,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慢不宜急。
4、结论
在运动结束后先以走动放松为主,使心率和体温慢慢降下来,在用按摩手法进行物理放松,使用推拿手法放松时应该积极配合,让身体处于最佳放松状态,推拿结束后不应该立即起身,而是静静平躺一小会,推拿后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睡眠才能使身体尽快恢复到训练或运动前的状态。推拿只是辅助性放松方式,放松主要还是以自身积极放松为主。
参考文献
[1]王之虹,于天源.推拿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2]王建芳.运动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7(l).
[3]肖明珠,郭庆芳.动物运动性疲劳方法学研究之———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跑台运动疲劳及恢复期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27(4).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 篇9
保健推拿和治疗推拿, 二者虽然没有严格的界限, 但是各有侧重。保健推拿主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 而治疗推拿主要适用于病人。由于适用的对象不同, 那么要求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保健推拿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 缓解疲劳, 消除亚健康状态, 提高生命质量。而治疗推拿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由于手法的目的不同, 所以, 在手法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不管是保健推拿还是治疗推拿, 均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这是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推拿手法的“心法”内涵, 没有这些“心法”, 那推拿手法仅仅是一些机械动作而已, 有其形而无其质, 只能做到“形似”, 而难以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对保健推拿来说, 手法的柔和性显得尤为重要。保健推拿, 由于面对的是顾客, 所以既要有较好的舒适感, 又要有较好的疗效, 要在轻松舒适中缓解疲劳, 消除症状, 而又没有任何治疗痛苦。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方称为手法也。”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保健推拿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深感保健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比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初学者, 由于没有重视和掌握这一要求, 往往做出来的手法比较生硬, 让人感到疼痛不适, 难以接受。另外, 在保健推拿这个行业里面, 还盛行一种错误的观念, 无论顾客还是推拿师, 都认为推拿力量越大效果越好。殊不知, 推拿手法的力量跟疗效不成正比, 并不是力量越大, 效果越好。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 容易导致手法损伤, 往往表现为局部肌肉僵硬呈硬结状, 不但没有缓解症状, 反而越来越来加重病情。这说明推拿手法具有双刃性, 既能“治病”, 也能“致病”。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今见按摩之流, 不知厉害, 专用刚强手法, 极力困人, 开人关节, 走人元气, 莫此为甚, 病者也以为法所当然, 即有不堪, 勉强忍受, 多见强者致弱, 弱者不起, 非惟不能去病, 而适以增害, 用若辈者, 不可不为知甚。”本文就推拿手法柔和性在保健推拿中的运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推拿手法“柔和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用力要轻柔和缓, 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 刚柔相济。另一方面指推拿的效应, 能给顾客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达到有效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目的[2]。关于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 近代推拿名家朱春霆指出:“手法要因人而施, 因证而施, 因部位而施, 要柔和深透, 刚柔相济, 均匀有力, 以柔和为贵”[2]。他认为:“人虚证虚, 用柔和手法处理不待言, 人虚证实, 也应以柔和的手法为主, 即使人实证实, 也不能多用刚强的手法取快一时, 如果一味蛮用刚强的手法对付实证, 反而会造成气动而成的病证, 甚至无形中转为痼疾, 实证变为虚证”[3]。可见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
首先,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舒适感, 顾客乐于接受。推拿疗法是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跟其它疗法相比, 具有操作方便, 舒适安全, 几乎没有任何治疗痛苦和毒副作用, 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 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 手法生硬粗暴, 也会导致很多推拿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就是疼痛不适, 严重者让顾客疼痛难忍, 难以接受。我们知道, 任何一种疗法, 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都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治疗剂量的积累。推拿疗法也是一样, 根据“手法量学”的观点[4], 推拿手法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刺激量的积累, 这也是“持久”的基本要求, 即单一手法, 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 整套手法, 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 整个疗程, 也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 在具体操作上, 保健推拿往往都按疗程来治疗, 只有坚持做完整过疗程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试想, 如果我们给病人推拿一次以后, 病人疼痛难忍, 而我们事前又没有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病人就不会再接受推拿治疗了, 导致疗程的中断, 我们能取得好的疗效吗?所以, 一种疗法, 病人能否接受和愿意配合很关键。要让病人接受并配合推拿治疗, 首先, 要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事先做好解释工作。其次, 要用比较柔和的手法, 增强手法的舒适感和可接受性。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病人, 对推拿手法往往都不太适应, 表现为怕痛、怕痒等,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能用比较柔和的手法, 让顾客逐渐适应并接受推拿疗法。
其次,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跟其它很多疗法一样, 推拿手法也具有双面性, 即有效性和可能的副作用。只不过推拿的副作用跟其它很多疗法相比要小得多。但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 也会产生推拿意外, 加重病情或造成新的损伤。如过重使用擦法, 就容易擦破皮肤, 造成皮损。过重过长时使用揉拨法, 容易导致皮下出血, 形成瘀斑和血肿。在胸背部使用较重的按压法, 容易导致胸椎的骨折等等。而柔和的手法就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手法的“柔和性”要求手法用力要柔和, 要用技巧力, 切忌使用暴力和蛮力, 用力的大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在病人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由轻到重, 以免造成推拿意外和新的损伤。
再次,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推拿疗效跟用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并不是力量越大, 效果越好。早在1955年, 江静波就提出, 推拿手法的治疗效应是通过皮肤感受器, 借神经系统的应激作用, 引起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进行调整而起作用。推拿手法并不是通过本身直接用力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 而是激发人体固有的调整与自愈机能, 防病治病。所以手法的轻重、力量的大小并不是重要的, 节律性才是关键[2]。在临床上, 软组织损伤, 也就是中医讲的伤筋的病证, 用柔和的手法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经治疗一个女性病人, 平时缺乏运动锻炼, 自诉爬山以后, 双下肢酸痛难忍, 行走困难, 检查双下肢腓肠肌明显压痛。用轻柔的揉法、法及拿揉法进行治疗, 两次以后即明显缓解, 行走自如。这也是中医讲的“筋喜柔而不喜刚”的具体运用。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手法“柔和”呢?首先, 在操作的过程中, 要始终贯穿“柔和”的心法内容, 并用以指导手法操作。在手法练习的过程中, 心里面始终要想着“柔和”两个字, 并细心体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手法就会有很微妙的变化, 逐渐趋于柔和, 这种变化, 在受试者身上能够明显感觉出来。所以说, 学习推拿手法, 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做, 一方面自己做, 另一方面让别人给你做, 对比一下那种不同感觉, 让好的感觉深深地印入脑海, 只有你有这种感觉以后, 给别人做的时候,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相信别人也会是这种感觉, 做到“心中了了, 指下能明”。其次, 要掌握用力的技巧, 多用巧力, 忌用蛮力和暴力。推拿的学习, 是一个去拙取巧的过程, 刚开始学的时候, 用的大多都是拙劲, 是本力蛮力, 这种力量, 做出来的感觉比较生硬, 令人疼痛不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逐渐掌握用力的技巧, 去掉这种拙劲, 手法就会变得柔和而深透。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讲手法的柔和性, 并不是指手法轻而无力, 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 刚柔相济。重的手法, 我们同样可以做得比较柔和, 关键在于用力技巧。在去拙取巧的过程中, 腕关节放松是一个关键, 腕关节放松以后, 自己的本力通过腕关节的弹性缓冲作用, 就变成了一种柔和而深透的力, 做出来的感觉就比较舒适。再次, 通过推拿练功, 可以增强自己的体力及技巧力, 提高手法的柔和性。推拿练功, 历代推拿名家都比较推崇易筋经和八段锦, 通过易筋经和八段锦的锻炼, 可以增强体质及体力。另外, 根据笔者的体会, 太极拳的锻炼, 有助于体会和掌握推拿的用力技巧, 增强手法的柔和性和舒适性。太极拳的用劲及发劲技巧跟推拿手法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如太极拳讲的蚕丝劲和螺旋劲, 推拿手法也有要求, 如揉拨法, 就要求蕴含蚕丝劲和螺旋劲, 在操作的过程, 要求做螺旋状的揉动, 揉中带拨, 或三分揉七分拨, 或三分拨七分揉, 做到柔中带刚, 刚柔相济, 连绵不绝。最后, 要做到推拿手法柔和舒适, 需要勤学苦练, 用心体会, 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参考文献
[1]庞军, 雷龙鸣, 等.从人类亚健康看保健推拿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 (2) :131
[2]胡炳麟.论“柔和”.按摩与导引.2000;16 (1) :2
[3]裴旭海.推拿手法柔和性的生物力学机理探讨.按摩与导引2004;17 (2) :2~4.
【推拿手法实验教学体会】推荐阅读:
推拿手法10-11
中医推拿手法06-21
改良推拿手法08-17
中医推拿的手法及其原理08-31
推拿治疗颈椎病体会09-14
推拿教学06-21
教学手法11-23
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学》考试题12-05
推拿牵引06-03
推拿护理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