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地方的特设文化

2024-10-12

彰显地方的特设文化(共3篇)

彰显地方的特设文化 篇1

引领特色民办教育,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阆中机电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花香暗动、阡陌碧蕊的嘉陵江岸边,滨江路东段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学校——阆中机电职业学校。这是一所集中专、大专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民办学校。他们在短时间里的崛起,创编了民办学校的又一个传奇神话。这与学校创办者段阳宗同志办校的立足点及观念分不开的。他们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为基础。提出的以“以德树人、以技成人、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号召,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校崛起,形成了中职学校的楷模。

一、教育质量的召唤——“广纳”“优送”

民办学校都是自主招生,生源都是分流下来的学生或者问题学生,而学校提出的绝不落下一个学生,不向社会释放一个“包袱”的招生主旨,更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推向了首位。因为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广纳” “优送” 的指导思想,又迫使学校要不断地创新、不停地拼搏!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广纳”“优送”对民办中职学校来说,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广纳”,没有生源,“优送”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送”,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校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广纳”的条件下实现“优送”,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实际出发,加强心理引导,实现教育优化

我校对于刚入校的14、15岁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承受了来自家庭及社会压力,第一步做的就是让他们从分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做好这些,我校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把关爱尊重摆在首位,关爱可消解他们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从这点出发,我校对刚入校的学生扬长避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坚决实施小班化,力求做到“个对个”的师生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行心理引导,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主持小组、健美操小组、舞蹈小组、科技小组等)。在老师辅导过程中,学校提出了: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b、重视教育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刚开始,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C、培养学生干部,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而对学生干部重培养、严要求,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校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把学法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论的安排让给学生,让学生学有办法,学有主动,学有进步。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关。确立学校无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理念,相信学生都是人才,但不是全才。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不断潜移默化,把教师的“教”、“导”变为学生的“思”、“悟”,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规律,学会学习技巧。把学生推向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新境地。

(三)、开放教学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我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式的生产流水线,“学习——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10+35的模式:教师10分钟引导,35分钟留给学生讲演、谈论、参观、实践)。

1、把刻板的时间打破,根据学习和活动的内容设置长课、短课。

2、教室空间多样化,教室并不一定是课桌椅、讲台、黑板的简单组合,是根据课的内容和活动的要求,来选定上课的固定的教室,还是设置的活动教室。课的形式也有大课、有小课而论。

3、学习形式丰富多变,有大小班教学,有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有讲演、谈论、参观、实践等。

4、创办模拟工厂,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观念,创设情境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不仅看到社会的快节奏,人际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还不时碰发出“价值观”的火花,以达到有所体验,学有快乐的最高境界。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校教师坚持教法改革:一是课堂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答疑,以学论教;二是利用教具直观演示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办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教育方针就强调了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职教就业几年累计的经验,中职学生毕业也就十六、七岁,学生到沿海一带就业苦、就业难,而家长还不太放心的情况,也致使职业学校的招生更难。我校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着眼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向地方输送人才的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外在气质:每天早上学生晨练后第一节课:(6:40-7:30)开设了形体组、舞蹈组、健美操组播音主持组。从学生兴趣出发,重塑学生的外在气质及内涵,增加学生多兴趣、多爱好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则是个兴趣小组的另一种展示机会。电子科技小组融合了机电专业、电子专业、建筑专业的学生开创科技讨论(他们一部分加入到学校实际建设操作组中,一部分学生进行科技讨论);而音乐、舞蹈小组的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组的编排;而来自服装专业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探索,进入小饰品想象的发挥空间„„

2、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力的总裁训练班:周六、周日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则是培养学生能力、意志力的总裁培训训练。总裁训练不仅锻炼体能,还增加掌握生活技能、社会商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3、训练仪容仪表、重塑学生的外在气质及内涵:每周的竞赛活动更让学生在机电校的大舞台上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释放出异样的光彩。“我是中专生”的演讲大赛,让所有新生丢掉了分流的包袱,勇敢地

走上演讲台,大胆的抒发自己选择中专的那份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不仅是他们走出了那份阴影,还从心底里充满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憧憬„„那接下来的“放飞梦想”、“我为青春而放歌”、“舞蹈大赛”、“感恩的心的演讲大赛”等等,让孤僻的学生不再孤僻;让猥琐的学生彻底改变形象„„

4、着眼地方旅游,演绎阆中本土文化:以服装专业为导航,机电、电子专业强力配合,发展独特的校本文化。我校是以服装专业为龙头,为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自制服装作品。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再用作品演绎本土文化。在学校的主持下,学生们穿越时空,与巴人会晤、与三国英雄评品人生„„既增加学生的本土文化认知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向地方输送人才。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偏远的农村,没有给自己人生定位的孩子挺多的。但随着地方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筑人才日渐稀缺。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农村孩子,这是一块沃土。学校以地方经济为着眼点,开设了为地方输送人才的专业。孩子们安装水电、工程制图、工程预算、工地实训,忙的不亦说乎。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我校坚持为学生的未来谋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性人才。采用了1+2.5的大中专套读制。目前我校自考学生、成考学生以及中职技能学生向着自己拟定的目标,沿着学校指引的方向„„向着美好的未来冲刺!

我校以低收费、多类别、多专业型为办学特色,以办大、办强、办出特色为办学宗旨。总之,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克服传统教育的流弊,为学生和阆中的发展作出贡献。校长段阳宗同志在管理过程中、“事必躬亲”,他以身作则,虽然事务多,工作繁忙,但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为孩子们的琐碎事情亲劳亲为。大的到学生的前途,(为每个孩子们量身顶做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氛围和工作岗位),小的到孩子们的每餐饭,孩子们的生病熬药。有这样的教育主持者,机电学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彰显地方的特设文化 篇2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情感是一种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 而能量的释放会伴随着特定的体验和表情。即, 能量的释放会转化为行为的动力。性对于人类来说, 一直是较隐蔽的, 这种被压抑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需要释放, 而性感设计正激发了人们的本能情感, 驱动人们产生购买行为。这也就是说, 观众接受了含性元素的设计产品。

三、关于性感设计的社会影响

菲利波恩以设计各类情色家居产品而著称。公众对菲利波恩的这一艺术创意褒贬不一, 有人称之为庸俗的色情作品, 有人称之为艺术实用化的成功典范。可以说, 他本人更多的是在关注艺术创造, 而非商业价值, 但是这些家具却很少有人问津, 也就是说, 它的市场价值并不高。而对于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作品, 人们认为情欲主义是渗透在矶崎新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因素, 并且被披上各种不同伪装形式的外衣。因此可看出, 应用性元素的设计一般都被冠以“色情”。那么, 怎样来看设计中出现的性, 或者称之为色情的元素,

首先, 从设计产品含有艺术性的角度来看, 作为艺术设计元素的“性”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其意义, 应该完全服务于艺术的自由创作原则, 不应以艺术以外的其他范畴和原则来约束。所以, 严格地说, 在艺术设计中, 即使是出现“性”的元素, 也应该同具有浓厚道德伦理色彩的“色情”概念划清界限。

但从设计伦理来看, 性感设计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性是生命之本原, 是崇高而又美丽神圣的, 但同时, 性又常常被认为与邪恶、荒淫、低俗联系在一起, 这又必然使性与道德难以完全隔离开。

那么, 性感设计应把握怎样的“度”呢?

在性感设计中, 性元素的应用究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是人的脸、颈部、胸部、生殖器、腿部、还是整个身体?而在当代社会, 我们称之为道德的、健康的“性”, 是科学意义上的性知识和性体验, 如性知识的普及, 以及维护和发展正统的社会秩序的性的有关言论行为等, 而违反科学“标准”的有关性的东西, 常被视为是扰乱社会秩序, 违反社会法律的, 就是非道德的。艺术地表现性与人体和对下流色情的描写, 应该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许多优秀的现代人体艺术作品, 表现了人被性欲煎熬的饥渴、焦灼;人体内激荡的, 喷薄欲出的生命能量;人与世界无奈、多元的复杂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视觉审美……。而色情并不关心这些, 他们认为把肉体和鉴别性别的身体器官“优美”地表现出来就够了。

另外, 设计师试图迎合用户即消费者的需求时, 必须同时兼顾三重人格的需要, 许多设计为了提供对“本我”的吸引力, 在设计中利用“性的暗示”或其他一些欲望的吸引, 但如果过分强调这一层次, 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超我”和“本我”的排斥, 使其产生焦虑和犹豫不决。所以, 在性感设计中, 不论是金钱至上, 还是奇趣心理, 它应该是表现真、体现善, 这样才可能获得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柳沙编: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杜, 2006、7

[2]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 2005、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人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将会使天下大同。然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地方文化日益得到重视, 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经济衔接的更加紧密。人们开始意识到,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 全球化的同质化和地方差异化是同步展开的, 而且地方文化魅力的彰显已成为全球化趋势中的另一发展契机。地方文化怎样得以保存与发展?改革开放浪潮中, 人们对地方文化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凸现于全球化时代中, 将促使政府、知识分子和各民族精英以及广大民众重视保留、甚至加强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 诸如民族民间饮食、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居建筑、民族民间艺术等。

在这种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 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正在成为各地培育特色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区域竞争焦点已经由一般的发展要素向稀缺性、独特性和惟一性的生产要素转移, 地方文化资源将成为未来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格局中, 在各地发展普遍趋同的背景下, 将九江特有的地方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在一般趋同中寻求文化差异以文化的特色支撑起产业的特色, 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 这将是九江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 也是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九江文化资源丰富, 但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从而使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较低, 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 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 而且很少能走出国门与国外的文化产品展开竞争。所以, 发展文化产业, 启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有效机制, 启动文化市场管理的新机制, 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市场竞争力, 这是发展九江地方文化产业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 充分认识对九江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

从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来理解文化产业是很重要的。我们讲“文化产业”或“文化的产业化”, 并不是从文化延续的角度讲产业化, 而是站在产业的角度去看文化艺术当中有没有足以作为娱乐产品以满足需求的、可以产业化的内容,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部分, 而是把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和今天的文化结合, 体现出娱乐性和时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 文化产业中突破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从今天的时尚内容中获取资源的, 文化产业相当于传统文化、创造性文化与时尚的结合。文化产业是把文化中的某些特性作为一种产品开发出来。这里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我们要选择好的文化。这种“好”的标准并不是文化内涵越浓厚越好, 而是看是否能受到普遍的欢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 九江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举凡婚嫁寿庆、崇宗敬祖、饮食文化、生产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民间歌舞、民间乐器、民间工艺美术, 以及民族语言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 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但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的资本化与开发利用, 当前主要体现在以旅游观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上, 而且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 造成九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原因很多,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的将文化与经济分离的影响, 无视或忽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没有看到文化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二是没有认真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的开发;三是没有建立对文化资源进行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化机制;四是不懂得经济和文化运行发展的规律。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和利用, 积极把握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利用前景。

二、以商业化的视角, 抓住“内容为王”的规律, 注意“内容为王”与“形式创新”的互动, 开辟九江地方文化产业新的格局

文化产业的内容包括信息娱乐、休闲娱乐、活动创意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内容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然, “内容为王”的概念并不是表示赞同传统的所谓“政治思想内容”, 也不表示赞同对某种具有“决定人生”意义的教育内容的强调。这里的“内容”恰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怎样从商业的角度来思考文化艺术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传统的地方文化艺术假如要商业化, 就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些适当的改变。例如, 在巩汉林和赵丽蓉表演的一个小品中, 评剧被弄成带有现代摇滚风格的作品:其中巩汉林扮的是商人的角色, 而赵丽蓉则扮成纯朴的艺术家的角色。这个小品所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必须有人以商人的角度从艺术家身上获取资源, 这就是文化产业一种基本的思考方式。

例如, 九江湖口高腔, 是被誉称京剧“鼻祖”的青阳腔的遗脉, 唱腔拙扑、高昂、刚健、原始, 它不用管弦伴奏, 一般是用锣鼓伴唱, 一唱众和, 杂白混唱, 腔滚结合 (滚调) , 唱腔灵活多样, 曲调清秀婉转, 戏曲语言、唱词通俗易懂, 尤为平民百姓所喜爱。然而, 由于战争、瘟疫和外来文化冲击等多种原因, 青阳腔日渐式微, 基本上已从舞台上消失, 濒于灭绝, 急需抢救、保护和传承。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九江学院已经做了不少的保存工作。笔者认为要使青阳腔保存并发扬光大,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研究年轻人的特点, 然后改变表现形式, 做些形式上的创新, 这才有可能保存青阳腔这种地方文化艺术的精粹, 不让它再萎缩下去。也就是说, 商业包装也是一种创新, 它是文化延续的很好方式, 能使文化艺术真正达到至善至美。包装包括内容的包装和外在形象的包装, 前者的目的是使之扬长避短, 后者是使之外形更美, 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所以, 我们要想做大做强九江的地方文化产业需要以商业化的视角, 注意艺术内容和形式的互动, 从而开辟出新的格局。

三、有效整合九江地方文化资源, 实行产业化经营

发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 关键是要对所有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系统论认为,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存在的。所谓系统整合, 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搭配, 包括好坏、大小、先后、不同性质要素的搭配等。但是一个成功的系统整合不是各要素特性的简单集合和线性相加, 而是通过系统结构的作用, 使系统的整体性优于各要素部分性能之和, 从而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也就是整合构成的系统, 应该产生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新质。发展文化产业, 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 九江拥有许多优势, 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但是这些优势、这些有利因素都是独立存在的、分散的, 还未能整合起来, 只有将文化资源的不同要素、优势有效地整合起来, 才能发挥“1+1>2”的效应。整合文化资源, 就是激活文化资源要素, 将分散、孤立的文化资源系统化发掘考证, 使其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形成文化资源的整体合力, 使分散的、呆滞的文化资源变成系统的、有活力的现实资源, 为包装和项目推介奠定基础。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 九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 主要是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旅游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 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开发的整合上。例如, 九江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星罗棋布着230多个景点景观, 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 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 包括“六区” (牯岭、山南、沙河、永修、九江市区、共青) 、“两点” (石钟山、龙宫洞) 、“一线” (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的大型旅游区。目前发展前景乐观。而在其他方面, 如果我们也进行有效的整合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彰显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常山 篇3

关键词:常山文化;柚都石城

一、以“柚都石城”为名片,浓厚“文化常山”特色文化建设氛围

1.抓设施,促氛围。建立常山胡柚博览馆,全面挖掘和展示常山胡柚的文化渊源。以塔山公园为依托,设立以盆景、假山、石工艺品为主要内容的奇石展览馆,设置常山知名景点的微缩造型、动物造型等为内容的石景园,形成塔山公园、文峰广场和国家地质博物馆为主体的石文化主体公园。

2.抓平台,促传播。每两年分别举办一次胡柚文化节和石文化艺术节。通过召开胡柚推介会、举办中国常山胡柚文化节和胡柚主题文体活动等形式,大力展示胡柚文化的独特韵味。制作一批专题片和外宣画册,扩大宣传渠道和领域。成立特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柚文化和石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切实打响“柚都石城”的外宣品牌。

二、以生态人文为依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四大旅游文化区块

1.以何家乡湖澄祖庙、尚书牌坊、黄冈山为主景点,打造廉政旅游文化区块。收集整理明弘治末年南京刑部尚书樊莹历史资料和廉洁事迹,修复和展示樊莹故居、宗祠、牌坊等遗迹遗物,打造廉政教育基地。以现存廉政景点为依托,积极渗透现代廉政文化,充分挖掘廉政文化底蕴,创作文艺作品,提升廉政文化的理论层面和艺术高度,打响“廉吏之乡”美称。

2.以东明湖、三衢山、芙蓉湖为主景点,打造休闲旅游文化区块。积极创设条件,打造民俗风情园,培养农村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展示民俗精品。促进特色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3.以地质博物馆、金钉子、三衢山为主景点,打造科考旅游文化区块。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文化采风活动,丰富三衢山的文化内涵。

4.以文峰塔、三十六天井和樊氏大宗祠为主景点,打造传统旅游文化区块。保护和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继承和发展板凳龙、钢叉舞、船舞、烟袋舞、跑竹马等民间传统艺术。

三、以创新机制为手段,带动农村基层文化大发展

1.联姻制:即通过文化部门、企业和行政村(社区)之间的联姻结对、资源互补、实行阵地联建、队伍联抓、活动联办,有效解决“文化活动少”问题。如本馆与县移动公司联合组建移动业余艺术团,编排一批精品文艺节目;与县妇联和浙江谷丰房地产公司联合推出“柚都仙子”评选等;各级文明单位以“双百结对”为契机,帮助结对村文体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许多企业、社区同行政村之间也主动合作交流,广泛开展文艺演出、书画笔会等活动。

2.顾问制:企业和村级文化队伍通过聘请文化馆业务干部或各地文艺专家为“文化顾问”,开展专门的辅导和培训,有效解决“文化档次低”问题。如球川镇后弄村通过文化馆聘请专家打造“威风锣鼓队”;天马镇上淤村聘请专家对“胡家神龙”进行重新改造和完善;目前,全县共有“文化顾问”近百名,文艺骨干队伍50多支,形式包括歌唱、舞蹈、乐器、书画、剪纸等。

3.预约制:即更新思路,主动出击,积极做好文化工作的前期调研和衔接工作有效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一方面在年初要求各乡镇、村主动上报演出需求情况,及时掌握群众对于文艺演出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倾向性要求;另一方面主动加强与省市演出单位之间的沟通衔接,统筹制定演出方案,进行妥善安排,尽量避开农忙季节,确保演员演得舒心,群众看得满意。

四、以和谐办馆为特色,服务农村,发挥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作用

(一)理顺关系,发挥职能

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及其人员、是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机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发挥文化馆功能作用,责无旁贷。建立相应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员严格的准入制度。特别是文化馆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龙头业务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文化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负责乡村文化站、文化室的业务指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馆长负责制,让职称和职务与业绩挂钩,实行能上能下制度,理顺县乡村三级文化事业服务网络的从属关系,建立人事、经费、设施管理和事业开展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各自功能作用得以发挥,彰显政府设立的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在全县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文化见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注重学习,提高素质,加强干部自身建设

1.强化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本馆一方面利用每周学习日,馆内办公会议等机会,把理论业务学习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提高本馆干部 的政治思想素质。另一方面,选派多名业务干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班,每年还为每位业务干部订阅十多种业务书刊,为提高本馆干部的专业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馆内队伍管理。制定和完善《文化馆考勤管理制度》、《文化馆岗位责任制》等七项工作岗位责任制及规章制度,着力打造一支懂业务、守纪律、作风正、工作实的文化干部队伍。

3.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专业岗位力量。多方面筹措经费,积极改善工作条件。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基层,挖掘民间艺术人才和艺术素材。

上一篇:阿衰读后读书笔记下一篇:高中经历是一种成长议论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