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

2024-08-11

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精选6篇)

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 篇1

财政总预算练习

(一)1、某市财政在年终结算中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应收乡财政应解未解款项5200002、某市财政局收到上级财政部门通知,将所欠款1,000,000元转作预算补助。

3、某市财政年终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2,850,000转入结余。

4、某市财政局从本级预算支出安排取得专用基金收入400,000元。

5、某市财政局收到上级财政部门通知,将所欠款1,000,000元转作预算补助。

6、某市财政收到下级财政上缴的预算款收入400.000抵前欠款。

7.某市财政局收到出借财政周转金的占用费收入150.000,利息收入100.000。

8.为了平衡一般预算,从基金预算结余中调入资金165.0009、年终将财政周转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22000元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结转后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余额6000元,转入基金科目,10、某市财政收到国库报来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金额920000。

11、某市财政收到国库报来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1,000,000

12、某市财政年终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的贷方余额2,850,000转入结余。

13、某市财政局从本级预算支出安排取得专用基金收入400,000元。

财政总预算练习

(二)1、某市财政局向农业局提供支农周转金贷款为1 000 000元,期限为1年,利率5%。

2、某市财政为弥补预算收支不足,决定调出基金预算附加收入800 000。

3、某市财政在年终结算体制中应上解上级财政款项为160 000。

4、某市财政局借给市公共事业单位部门临时用款100 000。

5、上述借款批准转作基金预算支出。

6、某市财政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专用基金收入300 000。从当月预算支出中安排取得专用基金收入100 000。

7、某市财政委托银行放款给b单位,支付手续费5 000。

8、共收到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基金预算收入200万元。

9、将540000元财政周转金按6%的年利率借给某预算单位,期限二年。

10将560000元已过期转入待处理的财政周转金,然后核

销。

11、决算清理期,发现仍有50000元的一般预算资金和20000元的基金预算款未收到;另发现有一笔80000元的一般预算支出属错支,通知该预算单位退回。

12收回1200000元财政周转金放款及利息30000元。

13.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收到上级财政拨来的按体制应得的预算资金收入55 000元,基金预算收入32 000元。

14.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收到上级财政预付的收入分成款50 000元。

15.按规定动用一般预算结余资金购买国库券90 000元,凭预算拨款凭证回单和同值国库券收据,16.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特种国债45 000元,凭预算拨款凭证和特种国债收据,以前年度一般预算结余购买国库券,到期兑付本金130 000元,利息收入10 000元。

18.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的特种国债,到期兑付本金50 000元,利息收入4 000元。

19.市财政局同意某县财政局申请,借给临时周转金650 000元。

20.将借给所属县的往来款项100 000元转作对该县的补助。

21.市总预算会计根据基本建设计划,拨给市财政局基建财务处基本建设款7 500 000元。

22.接上例,根据基建财务处报来的基本建设拨款报表,转列为一般预算支出6 900 000元。

23.收到性质不清的预算缴款70 000元,列作暂存款。

24.上述性质不清的款项中,有40 000元是市公安局交来的罚没收入,转作基金预算收入。

25.收到财政部拨付给该省的粮食风险基金3 600 000元。

26.财政自筹安排粮食风险基金700 000万元,列入本级预算支出。

27.将“财政周转金支出”账户借方余额62 000元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账户。

28.年终结账,将“财政周转金收入”账户贷方余额48 000元,转入“财政周转基金”账户。

29.根据核定的预算,向市机电局拨入科技三项费用780 000元。

30.市卫生局报来“预算经费请拨单”,经审查同意拨款200 000元。

31将年终财政周转金占用费净收入的560 000元补充财政周转基金。

32.经批准, 核销已成坏账的某项目待处理财政周转金180 000元。

行政单位练习

行政单位练习

(一)1、购入一台价值9000元的办公电脑,以银行存款支付。

2、将一间简易仓库拆除,该仓库原账面价值120000元,拆台过程中支付清理费6000元,将残料售出得现金6500元。

3、接受一外国机构捐赠设备90000元

4、购入三年期国债200000元。

5、兑换一批原值220000元的已到期的国债。(三年期,年利率4%)。

6、收到上级拨入的经常性经费200000元

7、某行政人员预借差旅费10000元。

8、本月购买办公用品18000元,已验收入库。

9、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收到行政性收费300010、上述人员出差归来,退回多余现金2000。

11、将上述行政性收费3000上缴国库。

行政单位练习

(二)1、6月1日,收到财政拨入经费250000元;并将财政拨入经费中的60000元转拨给下级单位。

2、以银行存款支付业务资料印刷费420元。

3、发放本月工资140000元。

4、将自筹基建款300000元转存建行。

5、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850元。

6、上述4题建设项目完工,收到建行转回的剩余资金6500元。

7、将自筹基建款300000元转存建行。

8、收到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30000元,存入银行。

9、将上述款项上缴财政专户。

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 篇2

公共预算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算的实质在于配置稀缺资源, 因而它意味着在潜在的支出目标间进行选择;预算也意味着平衡, 因此它需要一定的决策制定过程 (Rubin, 1990) 。所以公共预算就涉及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资金使用上的选择。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公共预算的研究与整个社会的研究有关:研究公共预算的理由之一就是藉由观察政府支出的方式、过程与优先级, 来了解社会。因此,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 公共预算过程或有不同, 但是无论在哪种社会、哪种制度之下, 公共预算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政府在整个财政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福利水平。而决定政府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对财政收入的预测 (Feenberg et al., 1989) 。

因此本文首先对财政预算领域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论, 然后在预算理论的指导下, 对预测财政收入的模型和方法加以介绍, 进而为我国的预算改革提供建议。

1 公共预算理论

传统的公共预算理论的研究可从3种不同的观点来进行:即经济学、政治学与管理学。这3种研究观点各有其关注的重点, 思考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Caiden, 1990) 。

1.1 经济学

经济学主要对公共预算进行规范性和实证性的研究。最早开始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公共预算的还要追溯到Adam Smith, 他在运用价值、货币、价格、社会分工、交换、工资、利润、地租等一系列经济范畴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 专门论述了君主或国家的费用、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和国债问题, 为公共预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 随着边际分析方法 (Marginal Analysis) 的发展, 经济学的研究渐渐将福利经济学用在探讨公共预算过程中。福利经济学认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是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合理分配。对于私人物品而言, 市场定价是最优、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而对于公共物品而言, 由于免费搭车者的存在, 市场定价机制失效。因此学者们建议可以按照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予以补贴 (Steiner, 1983) 。至于消费者对于公共物品的隐藏偏好问题, 则可以通过投票机制来取代市场机能。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外部性的测量虽非不可能, 却相当困难;投票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却存在很多缺陷, 并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机能的全体一致决定;同时, 由于预算收入的限制, 政府活动的选择常是零合 (zero sum) 游戏, 帕累托效率标准经常是无法适用的;总之, 在经济学范畴内, 如何有效率的提供公共物品, 仍颇具争议。

1.2 政治学

政治学者认为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产物, 因此研究预算应从分析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 以及预算如何被执行出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就是渐进主义 (Incrementalism) 。政治学的研究观点更注重的是预算的政治本质, 因此它考虑的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将预算过程视为渐进行为的政治模型确实有其存在的理由。许多预算的实例显示, 政府预算的编制, 每年度都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为基数, 以递增方式加计而成。

1.3 管理学

为了形成有效的公共决策以及使预算资源更为合理配置, 倡导以预算制度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预算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这种方式的实施也由于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成为可能。应用管理学对预算进行研究, 具体而言就是将预算形式的分类采用功能、绩效、计划 (Program) 等分类进而取代传统的按支出用途分类等方式, 使之涵盖控制、管理、规划等要素。如方案计划预算制度 (Program and Performance Budgeting System) 、零基预算制度 (Zero Base budgeting system) 等。管理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将预算过程从支持政府官僚行政资金的被动角色, 改为积极的决定政府施政计划和目的的工具, 因此预算实际上是理性决策的过程 (Shick, 1973) 。

总之上述3种研究观点, 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济学者无法订出一套实用的标准, 来决定哪些活动最适合于政治决策;管理学者老是面对的是预算改革失败问题;政治学者则永远无法正确的解释预算行为差异问题 (Caiden, 1990) 。

尽管在公共预算研究领域, 财政理论和实践一直没有得到一种清晰的解释 (Seligman, 1926) 。但实际上,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之下, 公共预算的理论建构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下面我们将介绍公共预算领域里的主要理论:渐进预算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预算政治论 (马骏、叶娟丽, 2003) 。

1.4 渐进预算理论

Wildavsky (1964) 提出的渐进预算理论, 使公共预算理论的构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渐进主义学派风靡一时, 并很快成为公共预算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流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预算的做出是渐进的, 而不是全面的。一个简单的智慧是, 支出机构决不会在每个预算年度里根据现有项目的价值和替代项目的价值来积极地评估所有的方案。相反地, 支出机构的预算要求都是建立在上一年的预算基础之上, 并特别关注边际上的增加和减少。”

渐进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政府预算是渐进的、逐渐形成并发展演变而来。而演变的整个过程与政府预算的决策过程紧密结合并最终在预算的结果中体现。理想状态下, 这个过程在反复协商并相互妥协后, 可以使所有参与决策的各方 (包括行政长官、行政人员、各方利益代表等) 均能获益并使相互间利害冲突最小化。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会以前一年度预算规模作为基准并在其基础上做调整, 而行政部门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尽量获得调整的增量部分。

众多学者都对渐进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Davis、Dempster和Wildavsky (1966) 将决策参与者的决策原则通过等式构建之后, 得到了这些原则的运用过程以及结果均符合渐进性, 他们所构建的8个等式代表了包括用来计算预算要求以及国会投票确定拨款等多项决策原则。而渐进模型内含的较强的预测能力在Wildavsky和Dempster (1986, 1997) 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补充后, 也得到了证实。另外, Sharkansky (1968) 和Anton (1966) 在结合各级政府及组织的实际情况后, 发现该模型可以对美国州一级政府的实际预算情况进行较好的诠释;Crecine (1967) 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后, 发现如果财政收入来源对该理论存在限制, 则该理论同样适合对市级政府预算情况的分析。

尽管渐进理论对于公共预算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仍有很多学者提出许多反驳和质疑。反对者对于渐进预算理论的描述和规范能力都持有保留态度, 他们不但怀疑“预算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是渐进的”说法, 也反对“预算决策应该是渐进增加的”建议。另外, 渐进预算的实证解释力高低, 与所分析的数据类别和模型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如Bailey和O'Conor (1975) 、Leloup (1978) 指出, 渐进主义预算模型没有正确解释描述性的数据。Moreland (1975) 和Gist (1974) 认为, Davis、Dempster和Wildavsky (1966) 之所以能认为预算的运用过程和结果都是渐进的, 是因为他们没有控制数据的长期趋势。而一旦控制共线性, 预算渐进主义从战略上所做的解释就无法从Davis、Dempster和Wildavsky (1966) 的相关分析中获得支持 (Wanat, 1974) 。还有学者指出, 即使渐进预算的理论很成功描述大部分预算决策行为与结果, 但它没有解释如何和何时政府预算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 这些偏离渐进预算的决策过程与结果, 比渐进预算行为更重要、更有研究价值。

1.5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众多模型中, 最为关键及最具备代表性的模型是关于公共产品需求的中位选民模型以及官僚预算最大化的供给模型。

1.5.1 中位选民模型

中位选民是指位于所有选民最优偏好结果中处于中间状态的选民。该理论认为中位选民的偏好在简单多数票选规则下对公共产品均衡产出水平起决定作用, 即他们的选择结果通常与在多数决策机制下得到的政治均衡一致。基于此, 预算决策就可被如何使中位选民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所替代, 同时该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支出以及预算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

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有关中位选民的界定是模糊的。虽然中位收入可以被看作是划分中位选民比较有效的指标, 但却不能单一的确定中产阶级与中位选民毫无区别 (Inman, 1978) 。进而, Atkinson和Stiglitz (1980) 认为在选民偏好相同并且其收入与预期的公共支出存在单一的函数关系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中位选民与中产阶级等同;但如果该单一函数关系不成立, 抑或选民偏好存在较大差异, 那么两者之间就无法等同。 (2) 在一个非民主社会里, 如果不存在投票机制的话, 显然中位选民定理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另一方面, 由于简单多数的决策机制以及投票原则的不足, 有时也会导致民主社会的投票机制失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选民的单峰偏好无法决定预算结果, 议程如何设定将起到决定作用。

1.5.2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以“经纪人”假设为基础, 对政府人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政客与官员在预算交易中可能形成的关系也有了详尽的说明。Niskanen (1971) 指出行政官僚的效用函数包括薪酬、福利、名誉、权力、产出、机关管理难易程度等诸多变量, 因此行政官僚如欲追求扩大其权力、薪资福利、或声誉的话, 就必然试图扩大其预算规模, 来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和更多的工作保障给其下属, 以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选民。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行政官僚是理性、自私的, 他们在特定制度环境下, 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 而这种效用最大化是通过预算最大化体现出来的;行政官僚如欲追求其权力的扩大、薪资福利的增加、或是获得其下级机关的支持与合作, 就必须试图扩大机关的预算规模, 藉由资源的增加来巩固其声望;而且通常情况下由于他们与议会等相关部门或利益体已形成联盟, 为了各自的利益, 会采用向对方提供产出来交换预算, 进而使其有能力并且有动力来实现预算的最大化。

在Niskanen (1971) 研究的基础上, Migue和Belanger (1974) 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他们指出行政官员对预算的自由裁量的关注度最高, 与之相对比对整体预算大小的关注度则明显较低。结合他们的理论, Niskanen发展了“官僚自由裁量预算最大化模型” (Neo-Niskanen's Model) , 该模型的含义为官僚的效用是自由裁量的预算和产出的函数。然而, 过去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没有能够为该模型提供有效的支持。 (Blais和Dion, 1991) 。

1.6 预算政治论

由于渐进主义预算模型和公共选择的预算存在着一些缺陷,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解释预算的过程与结果, 提出了“预算政治论” (Rubin, 1990) 。

Rubin (1990) 从不同于渐进主义和公共选择预算理论的角度出发, 把预算形成归结于政治活动的结果。而这种政治活动说明了权利再分配、如何获得选票和最大限度的获取资源都是官僚除预算最大化的目标外极为关注的价值。另外, 由于包括行政人员、幕僚、选民及各方利益体在内的预算参与者对参与预算分配的优先顺序各不相同, 因而导致他们对预算分配结果影响力也不同, 这种公共预算的主要特征决定了政府公共预算是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形成, 如选举、经济形式、公共舆论、突发的天然灾难或政治的动荡等, 而显得难以预料并且变化多端。

Rubin采用将宏观及微观的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由于其主要将政策作为重点关注的目标, 因此其模型可以看作是预算的政策过程模型。鉴于其将宏观及微观的预算因素相结合, 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即包括了预算行动者, 同时也包括了预算过程及环境及对预算决策的影响。该模型中, 假设收入、过程、支出、平衡及执行成为独立的决策因子对预算产生影响, 同时决策因子相互存在前后相继的关系;同时, 还需要考量在不同的决策因子中作为个体的预算行动者的策略与预算过程及环境等因素对预算结果的作用结果。另外, 环境开放度、不同目标的多元行为、主体及纳税人与预算决策者的分离程度、预算文件定义公共责任的有效程度以及对公共预算产生的限制或约束都应作为公共预算过程比较重要的特点而重点考虑。

然而由于该模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各级政府预算, 其有效性自然也就局限于美国国内而尚未得到其他国家数据的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虽然Rubin并不以创建理论为目的, 也没能完善其理论从而形成系统的、连贯的理论或者假说, 但其模型在渐进主义和公共预算理论范畴外的独立性对预算理论的完善能够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而目前, 很多学者则借鉴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对公共预算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使用交易费用理论对赋权型预算、专款专用的问题、如何选择议会制度及如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选择后果进行影响等制度安排来进行研究, 并以此来研究公共预算制定等相关问题 (Bartle和Ma, 2001) 。又如Smith和Bertozzi (1998) 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预算与支出这两个在公共预算体系中的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 并使用美国纽约州的预算数据进行了验证。另外, 包括新制度主义及从政治文化着手研究的理论 (Webber和Wildavsky, 1986、Koven, 1992) 也纷纷出现, 对整个公共预算领域的研究都起到了推进和促进的作用。

2 财政收入预测

理论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学科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些特定问题, 藉由一些假设及逻辑推理, 得到有关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或预测。人们之所以对财政预算的理论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其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藉此来指导政府的实践。

财政收入作为衡量某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核心指标, 可以对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活动总量进行综合反应进而揭示其经济发展水平;鉴于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如果能够对其通过定量分析后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则能够为政府或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里我们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在渐进预算理论的基础上, 来分析和研究国际上在预算实践中, 特别是在财政收入预测当中所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

西方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对财政收入预测模型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类: (1) 关于预测模型本身的改进和方法的研究, (2) 关于模型应用方面的研究, (3) 关于预测不确定性或者准确性问题的研究。

2.1 关于预测模型本身的改进和方法的研究

很长时间以来, 众多学者都致力于对预测模型的完善。陈燕武、吴承业 (2002) 整理了国外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发展主要经历的3个阶段: (1)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济理论来建立相对较复杂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工具变量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2)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 由于普遍反映早期的研究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众多商业化经济计量公司的涌现使完善预测方法成为可能, 众多研究人员开始着手探讨如何改进早期的预测方法。 (3) 在Sims (1980) 提出能够处理宏观经济非稳定数据的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后,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财政收入模型作为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也经历了上述的几个阶段。Downs和Rocke (1983) 通过多元ARMA模型对城市的年度预算变化进行预测, 研究发现虽然多元模型可使用的时间序列较短, 但是和单因素模型相比, 它能更好的将预算变量、宏观经济变量和人口变量联系在一起, 因此预测结果也更稳健;Sexton (1987) 通过建立不同的计量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地方政府财产税进行预测, 结果发现单纯的计量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时间序列模型, 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组合模型的拟合度又要高于单一模型;Duncan、Gorr和Szczypula (1993) 将卡尔曼滤波法和条件独立层次法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改进的贝叶斯预测方法, 用以预测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研究发现改进的贝叶斯预测方法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相比, 前者在减少了时间序列长度的同时仍能提高预测期间内的预测精确度;Auten和Carroll (1999) 考虑了不同时期的所得税税率和税基的弹性, 提出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预测政府税收;孙元和吕宁 (2007) 采用岭回归和SVM预测方法, 对浙江省的一般预算收入进行预测。

2.2 关于模型应用方面的研究

关于模型应用方面的研究, 即研究各国家以及地方预测模型的使用情况、预测模型应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从而为政府引进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提出建议。Shkurti和Winefordner (1989) 在研究美国州政府收入预测时指出, 影响地方政府收入的因素应包括法律、经济和政治因素;Bretschneider和Gorr (1987, 1992) 认为经济、组织和政治因素都会对地方政府收入预测产生影响。其中经济因素主要指和经济周期相关的因素, 如GNP、CPI、个人收入增长率、失业率等;政治因素是指民众和政治家之间、参议员和州长之间的政治竞争。组织因素则是指政府为了进行收入预测而产生的组织架构, 包括预测部门是否会为预测专门聘请外部顾问等。

2.3 关于预测不确定性或者准确性问题的研究

关于预测不确定性或者准确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通过对模型预测不确定性的处理来提高模型预测的可靠性。预测的不确定性或不准确性主要来自两方面, (1) 模型本身的问题, (2) 模型中所选取的变量的问题。Allen (1965) 是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 他对1951~1963年英国的财政预测的准确度进行了研究, 此后, Davis (1980) 在Allen的基础上将时间扩展到了1978年。Armstrong (1985) 指出单一方程和多种统计技术的结合能使预测的准确性大大增强;Auerbach (1996) 认为对预测误差的修正应该来自三方面的改变:即政策的改变、宏观经济预期的改变和技术的改变;Clements和Hendry (1998) 提出了5种根据模型进行预测的误差来源:经济基本结构的未来变化、对模型的错误说明、预测中基期数据的偏差、参数估计不准确以及未来的经济误差 (或冲击) 的累积。Crippen (2003) 指出预算收入预测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和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突然的政策改变 (如总统减税) 等。Ericsson (2003) 总结认为测量预测不确定性在经济学实践中可以产生多种用途, 如评估预计的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改进预测模型、区分预测中的数字准确性和统计准确性等。

3 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制度的变迁

我国的预算制度自新中国建立后就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适应从而不断完善的多个阶段。建国初期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民经济水平, 以逐步恢复为主要目的, 尚无法建立起科学、系统的预算制度。而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虽然我国的预算制度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总额分成、分级包干等不同阶段, 从建国初期的高度集中到70年代过渡为适度下放, 再到80年代以地方分权为主、放权让利等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预算类型, 但都属于以基数法编制的单一预算, 预算管理相对不够细致并导致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相对较低。此时的预算制度虽然有开放的因素存在, 但基本仍为封闭式的, 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转, 毫无效率可言 (徐瑞娥, 2002) 。1992年《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的实施, 标志着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构成的国家预算正式进入到复式预算编制的时代。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立法后, 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分为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 并保留了增设其他预算的可能, 当年, 地方预算也开始实行复式预算编制。同时, 部分地方省市自1993年起, 就根据各自情况开始实行零基预算改革, 其中包括湖北、安徽、河南、云南、深圳等。1998年, 中国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发起地——河北省,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进行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预算改革, 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随后各省市纷纷开始启动地方预算制度的改革, 天津市于1999年开始实行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陕西省成为了首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点;安徽省在全省实施了综合财政预算。这些省市的大胆改革, 无疑大力的推动了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进程。之后, 中央政府于2000年开始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制度, 同时部门预算、区分收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等各项改革措施也由财政部开始实施。可以说, 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及执行情况随着上述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逐渐强化。

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的预算管理一直存在很多的“硬伤”。首先我国的预算编制时间过短。从下达预算编制通知到上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预算草案, 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 这使得预算带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 并且会出现“一年预算, 预算一年”的状况。另外我国的预算明显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现行的预算编制只是采用“基数法”, 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 虽然考虑到GDP增长率等一些因素, 但没有将财政收入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考虑在内, 预测工作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分析, 缺乏客观反映财政收入数量的能力, 而这种不足很可能会形成支出刚性, 限制了政府预算的指导作用。

同时比较国内外对财政收入预测方面的研究, 也不难看到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 具体体现在研究的主体相对单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尚属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初级阶段;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还缺乏系统性, 相互之间的借鉴性不高, 有效的相互促进和改进体系也因此尚未形成。另外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大多以预测地方税收收入为主, 从而对地方财政收入进行研究,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同, 彼此间的研究深度也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 虽然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充分重视预算执行管理, 对强化预算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需要建立起更为系统和科学的预测方法, 进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收入预测模型, 使其能够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以编制合理的预算方案, 最终更为有效的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4 结 语

随着公共预算理论和财政收入预测模型的不断发展, 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弊端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然而正是由于政府预算的复杂性, 使得人们不断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从西方学者的研究看, 他们的共同认识是:预算是政府政策的集中反映, 而预算环境影响预算过程, 预算过程最终影响预算结果;预算过程及结果已经产生了变化, 研究的重点及方向已经从对预算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常规研究上转变到研究预算过程和结果的新变化上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预算制度性质的深入研究, 以及总结现行复式预算制度的缺陷, 进而评价当前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成果和不足上;同时, 国内学者也希望通过研究最终能够建立起适合我国政府预算的理论体系, 实现最终推动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目的。

我国学者对政府预算理论体系和实践的研究刚刚起步, 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成熟的理论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指导, 例如用来说明认为政客与执政党倡导的政策是以选举为目的的公共选择论或者Niskanen通过提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从而得到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官僚必然是预算最大化追求者的等结论;虽然这些结论对我国政府预算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性作用, 但由于政治体制、国情、执政水平的差异, 直接照搬或套用该理论会使研究得不偿失 (袁星侯, 2003) 。

摘要:公共预算在整个公共部门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公共预算管理的发展却非常缓慢。因此, 我们在分析和评论财政预算领域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预测财政收入的模型和方法加以介绍, 以期为我国的预算改革提供建议。

财政总预算会计练习2014 篇3

请根据下列经济业务作相关会计分录:

1、某市财政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当日收到一般预算收入500 000元。

2、某市财政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有价证券100 000元。

3、某市财政因某所属甲单位临时急需资金,借给该单位款项100 000元。

4、某市财政12月份根据下计划预拨给A单位下经费100 000元。

5、某市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基本建设计划拨给市财政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处基本建设款500 000元。

6、某县财政贷放给某用款单位农业类某项目财政周转金100 000元。

7、某市财政因急需资金,向上级省财政借入款项300 000元。

8、中央财政发行的某批国债到期,偿还本金100 000元。

9、某市财政向上级省财政借入财政周转金300 000元。

10、某市财政年终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贷方余额2 000 000元全数转入“预算结余”科目。

11、某市财政收到省财政拨入的粮食风险基金300 000元。

12、某市财政为平衡一般预算,从基金预算资金结余中调入资金100 000元。

13、某市财政收到某财政周转金使用单位缴来的资金占用费1 000元。

14、某市财政年终将“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借方余额1 000 000元全数转入“预算结余”科目

15、某市财政根据有关文件拨付粮食部门粮食风险基金300 000元。

16、某县财政用预算结余100 000元补充预算周转金。

17、某市财政按规定上解上级省财政某专项资金100 000元。

18、某市财政部门经批准用一般预算资金增补财政周转基金200 000元。

19、某市财政年终将“财政周转金支出”科目借方余额10 000元转入“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然后,再将“财政周转金收入”科目贷方余额500元转入“财政周转基金”科目。

20、某市财政年终将“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50 000元(其中,一般预算补助40 000元,基金预算补助10 000元)转入“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科目。

21、某市财政收到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的有价证券到期兑付本金50 000元,利息1 000元。

22、某市财政经研究决定,通过本级预算安排500 000元改为有偿使用,转入财政周转基金。

23、某市财政收回贷放的财政周转金,本金200 000元,资金占用费收入1 000元。

24、某市财政通过本级预算安排专用基金100 000元并专户存储。

财政总预算会计练习题1(答案) 篇4

某市财政2010年12月份的部分业务如下:

1.收到同级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及附表,列示当日收到市属国有企业所得税58万元,各种政府性基金为54万元,收回上某单位的非包干专项经费8万元。

借:国库存款—— 一般预算存款

国库存款—— 基金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借:国库存款—— 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支出

2.根据集中支付中心报来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和中国人民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支当天的工资支出320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2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0万元。

借:一般预算支出——教育

1200

——科学技术

600 ——农林水事务

1000

——城乡社区事务 4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200 3.收到省财政拨来的基金预算补助款17万元。(同时做省财政的会计处理)

市财政: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补助收入——基金预算补助省财政:

借:补助支出——基金预算补助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4.收到所属甲县按体制规定的一般预算上解款9万元。(同时做甲县的会计处理)市财政: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上解收入

甲县:

借:上解支出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3年前用一般预算结余购买的国库券到期,本金为20万元,利息为36000元,款项已存入指定银行。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203600

贷:有价证券——一般预算结余购入

200000

一般预算收入

3600 6.接到省财政厅通知,用于某重点项目的专项上解款多解了20万元,予以退回。(同时做省财政的会计处理)

市财政: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20

贷:上解支出

省财政:

借:上解收入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20 7.收到代理银行的收款回单,市属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共缴入教育收费共计1500万元。

借:其他财政存款

1500

贷: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

1500 8.根据批准的文件,年终预拨98万元给水利局,作为下的农田水利灌溉费。

借:预拨经费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9.将所属某县财政借款66万元转作预算补助。借: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

10.收到性质不清的预算缴款35000元,列作暂存。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5000

贷:暂存款

35000 11.将上季预拨教育局的经费940万元转列支出。

借:一般预算支出

940

贷:预拨经费 940 12.收到市税务局送来的“更正通知书”,列明上述性质不清的收入为工商局的罚没收入,其中有5000元为多收的罚没款,予以退回。

借:暂存款 35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30000 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5000 13.经批准,发行地方性债券500万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500

贷:借入款

500 14.将所属某预算单位的借款的8000元转作支出。借:一般预算支出

8000

贷:暂付款

8000 15.根据年终决算结算单,所属乙县财政局欠解的预算款50万元和应拨付乙县的专项补助款30万元,转作往来款项予以入账。(同时做乙县的会计处理)市财政:借:与下级往来 50

贷:上解收入

借: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乙县:

借:上解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借:与上级往来 30

贷:补助收入

16.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经批准调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结余款160万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160

贷:调入资金

160

借:调出资金

160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160 17.收到人民银行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合计83 000元,具体科目和金额为:“利润收入——建材企业利润收入”45 000元,“股利股息收入——国有控股公司股利股息收入”38 000元。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83000

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83000

18.某省财政收到省属某高校上缴的学费和住宿费,共计260万元。

借:其他财政存款

260

贷: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

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 篇5

2011年上半年,Xx在Xx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目标,进一步适应形势、调整方式,拓宽理财思路,积极培植新兴财源,想尽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全面搞好社会综合治税,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现将2011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和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三、存在的问题

Xx财政税收工作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但在财政税收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不稳。今年以来,由于煤矿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税源基础十分薄弱,给财政税收带来困难;二是税种结构不合理。财政税收不均衡,企业所得税基数较低,增值税额度较小;地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国税欠进度;三是税收质量不高,多数税收靠综合治税,成本较高;四是刚性支出较大。各类项目投入大,工资及遗留问题增支多。这些都给今年的财政收支增加了难度。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任务目标,进一步增强信心,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开拓创新,确保超额完成全年XX万元的任务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培植财源力度。按照XX向四个方面挖潜力、要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高现有企业。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环境优化等措施,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新兴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在上半年引进XX限公司等9家新兴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启动民力,力争全年引进新兴产业企业15家以上。积极围绕XX工业园区和XX工业园搞好服务,大力发展新城经济、总部经济,为城服务、靠城致富。大力发展沿河、沿路经济,鼓励、吸引、扶持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借外力促发展。在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加快XX、XX等民营园项目建设步伐,对占而不建、占多建少的必须尽快收回,对投资强度不够的,督促其增资扩股,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是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继续坚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来抓,稳定基础财源,注重新兴财源,狠抓后续财源,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建立财政、税务、工商、地材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税源动态,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将大量隐蔽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充分发挥综合治税机构的作用,完善综合治税机制,配齐配强协税人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着重抓好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的税收征管,多方协调动态税源,切实做好零散税收、边缘税收的征管。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税费征收办公室的作用,加大建材行业税费征收力度。对于应属地征收的,切实做到有理有据,应收尽收,均衡入库。

三是全面加强财务监管,加大支出管理力度。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坚持“两个务必“,加强机关车辆、燃油、维修、水、电、电话费及日常开支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能办事,切实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靠制度管理工作,靠机制推进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对重大工程实行全过程审计、旁站式管理,增强财政投资的外部效应,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做到聚财有方、管财有道、用财有效。

领导和同志们,完成今年的财税征收任务,事关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财路,广聚财源,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实现既定的任务

目标,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蒲州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2011年6月9日蒲州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财政所所长屈波

各位代表:

受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敬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10年财政工作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群策群力,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动摇,努力搞好项目推进工作,促进了我镇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财政税收工作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完

成了各项财税目标任务。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各项收入执行情况。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总额为1872万元。其中:预算收入380万元;其他专项收入 18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67万元,粮食直补专项收入

640万元。

(二)各项支出的执行情况。2010年实现财政支出总额为1872万元,其中:预算支出667万元,其他专项支出18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为380万元,粮食直补支出640万元。收支相抵,实现了财政的收支平衡,确保了全年各项事业的发展。2010年财政收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展税源调查,掌握税收基础,积极宣传税法政策。二是做到应收尽收,不留余地,狠抓征管工作力度。三是帮扶企业建设,建立新生税源,夯实原有税源,解决企业生产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四是确保了“三农”支出,民政救灾救济,低保、五保、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所需,按标准发放直补资金,积极支持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扶优扶强、逐步壮大的可喜局面,使财政的惠民政策得以落实,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五是确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及工资

按月足额发放,我们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原则,把两个确保摆在突出位置,保证全镇行政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津贴政策的调整及待遇兑现落实,一年来没有发生拖欠工资及其他应拨未拨的现象,发挥了积极的财政职能作用。六是积极支持我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

度。加强旅游景点环境整治,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安排和完成好今年的财政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我镇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调控作用,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我镇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和城乡统筹;加强财政科学精细管理,完善公共财政职能,以财政事业的新发展支持“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全镇预算草案如下:

(一)2011年财政总收入2355万元。其中:预算收入420万元,预算外收入5万元,其他专项收入6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60万元,粮食直补资金收入620万元。

(二)2011年财政预算支出2355万元。其中:预算支出710万元;预算外支出5万元;其他专项支出6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20万元,粮食直补资金620万元。

三、2011年财政工作打算

2011年我镇财政形势十分严峻,资金调度比往年更加困难,要完成2011年财政收支任务困难特别大,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各部门要积极关心、支持财政工作,切实

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增收节支,强化

财政监督,要搞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预算法》的宣传和执行规范与公平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安全与有效是法制社会的重要理念,公开与透明是法制社会的必备标志,贯彻执行《预算法》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义务,既不能随意扩大预算也不能随意缩减预算,财政部门一定要严格固定开支按标准,公用开支按定额,专项支出按预算,财随事专,费随事转,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绝不新增负债,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并不意味着该花的钱不花,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该花时绝不皱眉头,主动买单,算政治帐,算经济帐,算社会帐,算发展帐,算效益帐,尽最大限度把钱花得更好,花出实实在在的效益来,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保重点支出和法定增资的资金需要。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要求,认真安排好财政收支预算,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原则,认真做好“三保”工作:保工资发放、保机关正常运转、保重点支出需要;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事关使用效益和财政收支平衡,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财政资金,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三是

进一步加大预算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运行。

(二)牢牢抓住做大蛋糕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企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财政才能壮大,重点搞好企业税源培植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在为企业服务上争创一流的服务环境,在提升企业内部科学管理上当好参谋,在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上,注资金倡引导,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树立全球一体,开放发展的观念,树立环境就是财富的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树立真抓实干的观念,只有企业做强做大了,财政蛋糕才能做大,才能为支持全镇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故而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坚持旅游强镇、项目推进、招商引

资三大战略,不断拓宽项目投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二是充分运用财税政策,推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三是努力培植新财源和后续财源,建好旅游集中区,实现我镇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四是扶优做强现有企业,积极支持现有企业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势力,扩大投资规模,不断增强竞争优势,为增加我镇财政收入做出

更大的贡献。

(三)精心组织,合理调度安排使用资金,确保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狠抓税收均衡入库,各部门之间要全力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职能作用,同相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到位,收干收尽各项税收应收数,为今年财政收入任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有效化解乡镇债务负担,确保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必须按照年初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确保工资按月发放。四是加大资金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资金管理,严财经纪律,预防腐败现象,使有限的资金安全有序地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五是积极组织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事情,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的投入,加大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六是真正发挥好为镇党委、镇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作用,为镇党委、镇

政府当家理财出谋划策。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虽然十分艰巨,只要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密切支持配合下,在你们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支持帮助下,同全镇人民一道,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工作,2011

财政总预算收入练习 篇6

一、被调研单位非财政性预算收入的种类

非财政性预算收入有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省市级地方财政批准留用的专户核拨资金, 二是单位自己组织取得的收入。由于本研究中被调研单位没有相关的专户核拨资金收入或此类资金所占比率极低, 因此本报告仅涉及第二部分的收入。调研发现, 园林绿化局事业单位组织取得的非财政预算收入按来源分为三类八种:第一类是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如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占地补偿费;第二类是组织单位人力、技术取得的经营服务收入, 如工程收入、销售收入、咨询收入;第三类是兼有前两类收入特征的非财政预算收入, 如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以上八种收入又可以按性质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类收入, 如工程收入、商品销售收入;第二类是财产资源性收入, 如投资收益、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占地补偿费;第三类是劳动服务性收入, 如咨询收入;第四类是其他收入, 如其他收入。

非财政收入流入事业单位后, 弥补了单位的财政资金不足, 维持了单位运转, 是单位能履行事业任务、完成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保障。按照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 对非财政收入的核算管理不应以盈利等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林业局作为事业单位其主收入的工程收入和销售收入等生产性收入, 由于耗费了人工成本或物料成本, 因而又必须准确核算成本, 确保保本经营。因此, 既考虑适当微利的经济利益原则又结合单位事业任务的完成情况, 单位才能综合评价非财政收入的核算管理效果, 才能更好地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发展。

财政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大幅缩减非财政收入中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占地补偿等财产资源性收入的范围, 可能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原则、法规要求等方面, 对各种非财政预算收入类型产生影响。经调查, 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属的34家事业单位中, 自收自支单位的租金、利息等财产资源性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22%;差额拨款单位约占9%;全额单位占1%左右。自收自支单位的工程收入等生产经营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65%, 差额拨款单位约占37%;全额单位占1%左右。

二、园林绿化局局属事业单位非财政性预算收入的特点

2005—2008年, 各局属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总量规模处于递增态势, 以工程收入为主收入的结构保持稳定, 非财政收入主要使用在职工工资福利和项目支出上。具体说, 主要特点是:

1.非财政收入的绝对量处于递增态势, 其占总收入比重的相对值超过47%。2008年局下属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为30 688.78万元, 较2007年的非财政收入24 568.73万元增长24.91%。2007年非财政收入较2006年的17 915.84万元增长37.13%。2006年较2005年的15 620.6万元增长14.69%, 平均每年取得非财政收入22 198.49万元。

2005—2008年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相对值依次分别为:50%、43.52%、50.2%和46.86%。

2.按照来源结构, 非财政收入以工程收入等经营收入为主, 以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等经营国资收入为辅。以2008年为例, 该局事业单位的工程收入约占非财政收入的61%。把其他收入作为归一化标准, 假定取得1万元的其他收入, 则工程收入、投资收益、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占地补偿费、咨询收入、其他收入等八种收入的结构, 事业单位为:12.8:0.35:4.7:0.28:1.38:0.56:0.1:1。其中林场为:0.8:0.7:0.22:0.12:0.49:0:0:1;苗圃为:91.2:0.03:34:1.47:7.7:4.1:0:1;其它单位为:0:0:0:0.1:0.34:0:0.32:1。

3.按照性质划分, 非财政收入以生产性收入为主, 以财产性收入为辅。以2008年为例, 该局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约占非财政收入的83%。把其他收入作为归一化标准, 假设每取得1万元的其他收入, 则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服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四种收入的结构, 事业单位为17.83:2.54:0.10:1。其中林场单位为:1.22:1.52:0:1;苗圃单位为:125.69:12.57:0:1;其它单位为:0:0.33:0.23:1。

4.非财政收入支出使用的总量保持递增, 非财政收入的支出占单位总支出的比重达到40%。2005年至2008年局下属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支出使用总量分别为12 802万元, 16 633.07万元, 21 566.76万元和27 608.05万元, 其中2008年较2007年增长28.01%, 2007年较2006年增长29.66%, 2006年较2005年增长29.93%。四个观察期非财政收入的支出的平均数为19 652.47万元。2005—2008年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支出占单位总支出比重的相对值依次分别为:41.8%、37.99%、40.74%和41.77%。

5.非财政收入支出使用的构成项目。总体看, 该局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项目支出和工资福利支出, 2008年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支出为27 608.05万元, 其中工资福利支出4 033.15万元, 占14.61%, 项目支出22 115万元, 占80.1%。非财政收入在苗圃等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单位中主要用于项目支出和工资福利支出, 2008年苗圃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支出为25 502.93万元, 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 639.91万元, 占10.35%, 项目支出22 115万元, 占86.72%;非财政收入在林场单位中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和补足办公经费, 2008年林场单位非财政收入的支出为1 641.03万元, 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 368.92万元, 占83.42%, 用于补足办公经费222万元, 占13.53%。

6.非财政收入的收支比变化情况。2005—2008年, 该局非财政收入的收支比分别为81.96%、92.84%、87.78%和89.96%。

三、非财政性收入预算管理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999年以后, 国家大力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 四项财政改革区分单位类型, 对非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细化管理, 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它的构成内容, 提高了管理要求。

1.关于非财政性资金是否全部列入单位预算收支范围的问题。对每一项非财政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是否属于非税收入范畴?相关管理部门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财务部门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该局下属事业单位存在同时执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两种情况, 财务制度与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科目设置, 衔接对应不够合理。没有针对不同性质单位采取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表现在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管理现状较乱。调查发现, 部分单位对非财政收入不能够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 有的即使编制在整体预算中, 但在收入、支出运行中并不规范, 资金统筹使用效果不明显。

2.关于现行预算制度影响单位扩大收入的积极性的问题。园林绿化局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核定单位支出主要考虑工资福利、购置设备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而对单位取得非财政收入发生的其他费用如折旧、差旅费、水电费、办公费等间接费用, 从预算支出项目的角度缺乏有对应关系的、明细的补偿科目, 对取得非财政收入的成本补偿不到位, 容易挫伤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之缺乏明确的分配办法, 也会使单位的增收积极性受挫。

3.关于单位预算收支编制平衡匹配的问题。据调查, 该局事业单位非财政收入靠市场取得, 具有不稳定性, 但单位的预算支出具有刚性, 把非财政收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范围以后, 使预算收支编制较难平衡匹配。调研发现, 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 要求单位提前预计其预算收入数量以限定支出数目和结构, 但是由于纳入预算编制的非财政收入来源广、类型多, 非财政收入每年均有上下波动现象, 收入不稳定。而部门预算编制一经确定难以改变, 单位近年来的支出根据预算执行, 具有强烈的刚性, 作为单位预算的一部分, 非财政收入假设在第二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单位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极易影响单位稳定和事业发展。

4.关于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后, 不利于该局事业单位对非财政收入的取得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问题。目前的预算制度要求将事业单位的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对事业支出分项管理, 而并未对经营支出的明细项目进行反映, 不利于对事业单位尤其是自收自支单位经营成本从预算开始就执行控制和核算。

5.关于非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考核评价问题。据调查, 单位非财政收入使用支出核算问题, 缺乏专门的规定管理资金收入的支出核算内容和决算项目。如园林绿化局所属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事业支出, 目前主要反映资金投入在工资、福利、事业费等方向, 相关会计科目能计量财政资金的绩效, 但是关于非财政资金投入使用在这些项目上的绩效、原则, 既缺乏管理的法规又缺乏考评的体系和办法, 不利于加强管理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又如单位非财政资金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对外投资, 涉及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行为有必要进行规范。对外投资行为应受相关的使用管理办法制约, 而该办法至今尚未制定, 其具体的规范要求目前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中没有得到体现。

6.关于预算编制的具体工作实践问题。该局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多凭经验, 缺乏科学论证。导致非财政收支的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对非财政收支项目结构和数量的预算, 多是凭借单位财会人员的经验估计填报, 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易导致单位经费缺口、收不抵支情况发生。

四、几点建议

为促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保证其支出使用合乎规定。需要深入研究政策法规变化, 强化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科学预测收入变化形势,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范预算管理, 才能既拓宽收入来源又理顺分配渠道。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预算管理办法。对于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额拨款单位和执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的差额拨款单位, 要将全部收入与支出统一编制预算, 报局财务处核定。在这类单位中, 非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 对单位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非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 可实行收入上缴的办法, 具体上缴的比例和次数由局财务处规定;对于部分执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的自收自支单位, 实行自负盈亏、按比例上缴费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上缴费用的方式和数额由局财务处规定。

所有单位针对不同收入类型, 采取不同预算管理方式。一是所有单位的非财政资金来源中有涉及运用国资经营或财政资金取得的收益 (主要是租金、利息、占地补偿费、投资收益等财产资源性收入) , 在预算时要参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要求, 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财政部门再按照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财政管理原则, 将这部分资金全额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建议各单位不要再将此类收入直接用于发放奖金、福利、承担费用等。二是对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经营服务性和劳务性收入 (主要是工程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咨询收入) , 预算管理上, 在缴纳税费后, 绝大部分留归单位, 小部分上缴局机关, 但必须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统一核算和管理, 主要用于补充单位的正常经费。财务核算上, 对于部分事业单位经营独立核算组织取得的收入, 可以采取企业资金管理原则, 运用激励措施、实行收支分成、但要加强资金审计监管。对于单位自己非独立核算实体经营取得的小规模收入,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纳入经营收入或相关科目核算。具体可设置8种非财政收入与场圃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对应关系, 进行科目对应转换。场圃总部对有合法收入来源的二级单位, 按照近年来的收入完成情况和政策变化情况, 预测核定年收入任务, 并将确定的收入目标纳入单位统一预算, 对超收收入, 实行比例分成, 超收多留。

2.针对目前财政预算制度对单位取得非财政收入的成本补偿不到位的情况, 要分析不同性质单位成本核算的差异, 在加强成本统计核算的基础上, 向财政部门及时反馈意见, 争取在预算时予以有针对性的考虑。建议实行统一领导、适度集中管理和分开独立核算的非财政资金支出管理体制, 既加强预算工作又促进单位积极性。局机关应建立财务集中审核制度, 对各单位定期上报各项收支情况进行审核, 重点加强基金监管和各单位当期资金使用管理, 规范经费支出和成本管理。各单位应得的企业投资收益、经营收入等非财政收入, 及时收缴和正确核算, 纳入局机关统一管理, 资金分成后各单位保留支配权、使用管理权, 资金收支、结余情况按单位分别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 应正确设置各明细核算科目及时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单位未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 可按非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返还的成本, 具体比例由财务处和单位共同核定。

3.严格控制预算支出范围, 避免因超支引起的预算收支不平衡发生。为防止出现非财政收入不能达到前期预算目标, 而影响单位事业发展的情况, 建议加强下述几项工作:①充分考虑非财政收支增减的因素和措施, 合理测算、认真编制单位年度综合收支预算;②考虑建立部门周转金制度。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 发生运转困难时, 从计财处领取一定数额的周转金, 使用时用周转金暂时垫付, 支出经部门行政一把手签字, 到计财处办理报销手续后, 恢复周转金数额;③要及时向财政部门反映, 适度调整预算科目, 在以后的预算中尽量避免把不确定因素较大的预算收入项目纳入编制范围。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 单位要尽早提出调整意见, 由财务处审核, 及时报财政部门批准;④全局要加强对非财政收入的宏观调控工作。在积极鼓励各事业单位拓宽收入的前提下, 制定总体规划, 正确估计各单位收入项目取得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研究组织开展收入预测、收入能力估算, 努力优化收入来源结构, 拓宽收入来源, 组织实施重点收入项目监控分析和下属企业收入构成调查分析工作, 保证收入取得运营机制的运行通畅和规范高效;⑤非财政收入要实行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 建立健全非财政收支管理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单位要制定内部目标责任制, 责任落实到人。每半年检查一次, 年终进行考核。单位要设置相关的组织结构或专人追踪及时与局机关沟通, 跟踪资金收支动向, 自上而下梳理业务流程、明晰业务来源。从资金流动入手, 各单位要加强对非财政资金的筹集系统管理、核算系统管理、运营管理、分配使用管理, 在每个环节、每个时点对资金的数量和使用结构了如指掌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同时加强信息流处理、反馈、调度、指挥工作, 实现实时、动态、有效的资金管理。

4.对于自收自支单位, 建议实行成本核算, 其业务或经营活动耗费以产品、劳务成果为载体与相应的非财政收入形成对应的归集关系, 计算相应的产品、服务成本, 加强成本项目考核,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全额单位和差额单位来说, 要针对自有经营项目, 建立经营成本账。在经营过程中, 每月进行成本核算分析, 优化管理, 控制成本支出。全额单位对于没有利润的服务项目, 要明确经费的补贴来源及控制额。

上一篇:关于任命村干部的通知下一篇:党支部工作考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