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

2024-10-05

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精选12篇)

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 篇1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 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笔者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 篇2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保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何况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倘若没有具备有过硬的教学功夫,又怎能为人师表并教育出真正有教养的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在对待学生上,满腔热忱,无微不至;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培训和讲座,汲取新颖且广泛的文化理论和知识,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在生活中,勤奋并善于学习和观察,能够有效地捕捉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学素材,巧妙地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多想,多做,结合教材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保证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开展。

二、了解掌握学生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他们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层次的不同影响,导致他们在后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程度和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学生会因为学校中教师的一句表扬,就回家和家长索要“奖励(玩具、零食或者钱)”,会因为帮助了别人,而索要“表扬(口头的或者书面形式的表扬信)”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小学生思想意识单纯,做好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并非发自内心,他们做好事的思想基础还不牢固。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实际,利用真情实感来唤醒学生的真情,在助人为乐和获得成功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做每一件好事时,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并非是单纯的个人满足和虚荣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原有的单纯、朴素的思想意识升华为高层次的道德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进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中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还是在学习上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

三、拓展教学方法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营造快乐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思品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期待与向往以及师生的快乐天堂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敬业精神是教师对职业的一种尊重,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和全国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抱着一颗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教师才会更好地钻研创新,努力改进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设想,如果一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能对教材有效驾驭。对课堂中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应答,将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事实上,据调查,有许多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是不离教参的。自己上课内容就是教参的翻版。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让学生恹恹欲睡呢?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开阔视野尽情展现,课堂上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置身于这种教学情境。学生自然会凝神倾听,并深受启发,学生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爱上思想品德教师。

二、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经历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过程,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注意新课的引入要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我在教《金字塔下留下影》这篇课文时,以《法老的诅咒》这个故事入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立刻津津有味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于这节课牵涉到的地理知识非常多,有许多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活动中可能有不少错误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识记。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一般会抽出3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掌握支配,学生可以讲所见所闻,也可以表演。然后我才正式开始上课,每节课轮一位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适当的时候。我也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来给学生上课,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来比赛讲课,评出讲得最好的一个小组,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准备上课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同时,教书育人,教师还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老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同时要学会理解学生。孩子们和教师可能有认知和年龄上的差异,要学会理解孩子,学会进入他们的世界,揣摩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不要把自己的错误意识强加给学生。

三、教师要合理评价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即使对学生的不足评价也要“坏话好說”、“忠言顺耳”。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到尊重。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我们教者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他们就多一次进步。教师评价学生,对其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不足背后看到“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声音很响亮;说得不完整,但思路很独特;写得不具体,但字迹很清楚。评价学生有时要适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镜”。看优点用“凸透镜”,并且要时时记着,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优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都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就是一回期待。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4

密溪中心校

曾小平

内容摘要:当今天世界,科技发展,经济腾飞,人们在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初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小学教育者,要从把握小学生思想特点,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等几方面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当前社会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生活琐事仍要家长指点、安排,甚至代劳。这样就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尤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更为不利。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认真把握小学生思想的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而且还在于深入和全面了解当前小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这才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有过程中,既要看到小学生的普遍性,又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应注意小学生的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多样化。过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就是为了升级、升学。当今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对人的要求不只限定在文化程度的高低上,更主要的是人的能力上和品德和修养上。这样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了推动作用。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自觉型、应付型和强迫型。自觉型的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自己去探讨、去钻研。应付型的学生则只是为了服从普及教育的规定而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内在要求。强迫型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也不能学习。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指向遥远的未来,还必须与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出路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不仅与祖国的前途有关,也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多种不同动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知识见闻增广,信息反馈迅速。开放性社会的信息频繁,流通迅速,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增广见闻,开拓思维的作用。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差,但却有很强的模仿性。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信息,用良好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的能力。

二、认真把握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更新

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摆正以下几个关系:

1、开放式和禁堵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社会影响是采取封闭还是开放的不同态度。其实,开放性社会有广阔多样的信息渠道,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场所,已不可能采取封闭式教育。开放式教育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自由化,而是知道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提高识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封闭式教育并不排斥禁堵。对于反动的、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在学校里需要坚决地禁止。

2、培养心理品质和德育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片面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并以此为衡量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了小学生心理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探索、独立、创新的精神和相应的心理品质,不仅是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要求,这是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

三、不断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品德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深处,还要尽可能遵循心理学原则,还要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高度关心。

1、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普遍采取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说,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不能过于坦率直言,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可以进行冷处理,以柔克刚等。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我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期间曾多次运用这种方式,预期的教育效果都较理想。

2、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3、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运用榜样激励,要重视见之于行动,把榜样的激励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运用此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4、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我曾接手过一个班,开始时班级迟到现象严重。我担任班主任之后,向他们提出了“按时起床不许迟到”的要求,并亲自把关。早读上课铃响,我就站到教室门口,对迟到的学生记名批评。一个星期之后,班级已全部消除迟到现象,后来在我经常提醒、督促、检查下,我们班再没有人迟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道德情境,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又越来越好,相应地出现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独立性和意志力差是普遍现象。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经受艰苦和挫折磨练情境,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作业难度,以逐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自制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把学科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课教学,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篇5

1、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并初步感受到在校园生活中与师生分享的快乐。

2、能够文明、有秩序地参观校园,学会与同学、老师有礼貌地交往。

3、知道自己成长为一名小学生了,体会到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初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设施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4、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入小学,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和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一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这本的设计就是要通过感知周围具体事物与环境的变化的美好来引导学生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求学的好奇心与兴趣,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设施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到小学生角色的变化,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全面了解学生入学前、后的不同生活情况;准备歌曲《上学歌》。

2、欢迎新同学图片 放大的课程表 校园实景图

3、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准备一张自己在幼儿园时的活动照片;彩笔;画纸;书包文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我背上了新书包”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校园”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我背上了新书包

1、听歌激趣,揭题导入

(1)、播放歌曲: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动画:上学歌]

(2).交流:上学了,最让你高兴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板书:我背上了新书包。

(3).过渡:背上新书包,上学了,大家终于是真正的小学生了!9月1日真是个难忘的日子。

2、出示欢迎新同学图片,仔细观察图片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谈谈自己成为小学生的感受吧。

学生交流,教师追问:

(1)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2)学校的哥哥姐姐是怎样欢迎我们的?(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结: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非常高兴,热情地迎接我们。

(3)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上学前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小结:看来,爸爸妈妈也对我们上学感到特别高兴,为我们准备了上学需要用的铅笔、本子、笔盒等学习用品。

3、播放课件,谈心情:

看一看,选一选,说一说,现在你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播放课件:心情图]

小结:同学们刚刚进入学校,会有不一样的心情,有的高兴、快乐;也有的同学会觉得紧张、害怕,还有些担心。老师刚上学的时候也有和你们一样的心情,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什么都不了解,还需要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不过,老师相信通过对学校生活的熟悉,你们会很快喜欢学校生活的。

活动二 新生活开始了

1、对比照片找不同: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看照片,找不同]

学生交流,从模样、衣着、生活环境等方面比较不同。

小结:看来,我们小朋友在学校的生活与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2、提问,谈感受:

谁来讲一讲自己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的生活和小学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学生大胆地讲这方面的故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细节发现不同,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

3、翻开新书包,打开文具盒,摸摸新课本,看看课程表,比比现在的学习用品与幼儿园时有什么变化?

4、观察教室里,摸摸课桌椅,发现自己使用的物品的变化。

小结:告别玩具,背上新书包,走进新教室,我们不再是幼儿园的以玩乐为主的小孩子,而要开始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早日适应我们学校的学习生活,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的学好各门功课,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活动三 我的愿望

过度:我们背上书包上学学,来到学校,爸爸妈妈、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你们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想法和愿望吗?

2、老师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美好心愿。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将自己的愿望以写或画的形式全班展示,可贴上左侧墙的“心愿小屋”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6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又如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出示牙模型,请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朗诵儿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四、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让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吧!又如《关心老人》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我关心爷爷奶奶”活动,模仿给老人们梳头、端水、捶背、过马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的快乐,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在《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 篇7

一、网络文化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 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文化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 它的信息承载量高这一巨大优势使得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不必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教学来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 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同样打破了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空间与时间界限, 随时获取最新动态信息、与老师课后互动交流令思想品德的教学融入和延伸至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 网络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 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文化的开放和交互性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外, 也会成为不良行为和虚假信息的滋生地。网络暴力、网上欺诈与个人信息泄露都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一定冲击。由于年龄尚小即便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时也往往会真伪难辨, 缺乏辩证的思维。这样就对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的正确引导产生了负面冲击。

二、应对不良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消极影响的措施

1. 学校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正面普及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作为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教育阵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课堂和课时设置上面就应该增加有关网络环境下德育的环节或者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关于网络和网络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教学的网络文化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出现, 引发学生重视, 给予学生如何对待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再者, 学校的网络和网络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应该有所加强。所以在校园内我们可以大力宣传网络德育的内容和网络文化知识, 在班级中可以开展以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令网络文化的德育教学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努力构建一个宣传和普及网络文化道德教育的大环境。

2. 提高教师网络文化德育素质与知识储备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关键

如今, 小学生上网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和造成了一些小学生以上网为名吸收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何去引导和改善这一局面, 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尽管现阶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教师越来越多, 但是除了对计算机的应用外, 许多教师对网络文化和网络德育工作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 还是停留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传统道德领域的教授。因此, 学校应该有秩序地组织教师进行短期集中或者长期的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德育方面的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 增加教师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储备, 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有序、安全上网。

3. 课堂上增加对网络文化的教学是应对消极影响的重要方式

承接笔者上述观点, 在教学内容上除传统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外, 网络道德教育也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之一。网络德育应该走进计算机的课堂中, 利用计算机课接触电脑和网络的先天优势, 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而在形式上, 教师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束缚, 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播放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文化的影片, 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或者情景模式再现学生在上网中遇到的网络道德问题, 使网络文化的德育更具有效性。

4. 加大对学生网络监督和监管的力度是应对消极影响的保证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篇8

关键词: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开场白一定要精彩,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灵动的声音进行展现,当然,学生的观看和欣赏要带着问题进行,观看、欣赏完之后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例如《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中,可以选取一些可爱的人的脸部情绪图片进行播放,并提出问题:“人的情绪都有哪些?每个学生要至少说出五种并模仿表达出来。”

二、紧密安排,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努力。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的分解和组合,合理安排课堂流程,紧抓每一个知识要点,对重要的知识要点进行随堂提问,例如,教师在讲完《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的知识点之后,过十分钟之后马上随机挑选班级中的五到六名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的语速要紧凑,积极营造一种紧凑、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活动法等。

三、课后体验,巩固教学成果

课后体验,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中,要求学生课下实践的活动较多,有效的课下实践活动是对高效课堂的有力补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行体验,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思想品德课的魅力。例如《学会合理消费》一节中,可以课后组织学生对零花钱的使用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让学生各自发现自己消费的合理性,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堂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益成.谈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2]王艳丽.如何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9

小学阶段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不一样,教授数学与教授品德与生活不一样。课堂上,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认真完成数学作业。而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爱动爱说,课堂常规不好,组织教学费劲儿,教学时课堂用语应该使用儿童语言,我还不会说小孩话,这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一、二年级教师请教,学习低年级组织教学的方法。采取下了措施: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一些班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从握笔、坐姿等基本开始。对学生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话完整。

2、让孩子们喜欢思品课。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10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分享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爱爸爸妈妈的教案。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我爱爸爸妈妈》。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我爱爸爸妈妈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 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创新 篇11

一、扮演角色,引发共鸣

“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品德教学变为活动化”。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内容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就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讓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思想品德的论文 篇12

一、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问卷及统计

1.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问卷

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问卷

(答卷形式:闭卷,独立完成,不用填写学校名称以及学生姓名。答案按自己情况如实填写,你是怎样想和做的就怎样填。)

一、选择题,请在括号内填上你的答案序号

1.思想品德课是否改上语、数、英等课程?()

(1)改上(2)不改上

2.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吗?()

(1)喜欢(2)不喜欢

3.你是否遵守《小学生守则》?()

(1)遵守(2)不遵守

4.你是否随意乱扔垃圾?()

(1)随意乱扔垃圾

(2)不随意乱扔垃圾

5.你是否随意吐痰?()

(1)随意吐痰(2)不随意吐痰

6.你是否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没有这个习惯(2)有洗手习惯

(3)有时洗手

7.你是否喜欢打扫家庭、学校环境卫生?()

(1)不喜欢打扫(2)喜欢打扫

8.你上课是否专心?()

(1)专心听课(2)不专心听课

9.你是否有预习的习惯?(1)有预习的习惯

(2)没有预习的习惯

10.你是否有复习的习惯?()

(1)有复习的习惯

(2)没有复习的习惯

11.你是否会洗衣服?()

(1)会洗衣服(2)不会洗衣服

12.你是否会煮饭做菜?()

(1)会煮饭做菜(2)不会煮饭做菜

13.你是否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劳动?()

(1)喜欢(2)不喜欢

14.你是否喜欢干农活?()

(1)不喜欢干农活(2)喜欢干农活

15.你是否尊敬长辈?()

(1)尊敬长辈(2)不尊敬长辈

16.你是爱护弟弟/妹妹?

()(1)不爱护(2)爱护

17.拾到东西是否乐意交还失主?()

(1)不交还失主(2)交还失主

18.乘坐公共交通,你是否主动让座给老人、孕妇?()

(1)不让座(2)主动让座

19.在公共场所,你是否大声喧哗或追逐?()

(1)大声喧哗(2)没有大声喧哗

20.排队乘车、购物、参观或入场观看节目,你是如何做的?()

(1)插队(2)按顺序排队

21.你的好同学或好朋友叫你一起去做坏事时,你参加还是拒绝?()

(1)参加(2)拒绝(3)规劝

22.别人有困难时,并且你有能力可以帮助,你是否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1)不愿意帮助(2)愿意帮助

23.当你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如何面对?()

(1)想办法解决(2)焦虑(3)放弃

24.当你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如何面对?()

(1)想办法解决(2)顺其自然

(3)焦虑

25.当你与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时,你如何处理?()

(1)打架或吵架(2)顺其自然

(3)让老师或家长处理(4)焦虑

26.你是否喜欢与同学或邻居小朋友交往?()

(1)喜欢(2)不喜欢

27.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见面时,你是否主动打招呼?()

(1)主动打招呼(2)不打招呼

28.你是否有出门关灯的习惯?()

(1)没有关灯的习惯

(2)有关灯的习惯

29.你是否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1)没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2)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30.你是否有节约粮食的习惯?()

(1)没有节约粮食的习惯

(2)有节约粮食的习惯

31.父母给的压岁钱或零用钱,是否全部花光?()

(1)全部花光(2)不乱花

32.晚上、双休日或假期的家庭作业,你父母是否辅导或检查?()

(1)辅导(2)检查

(3)父母不过问学习问题

(4)父母都外出经商或打工不在家

33.平时父母是否对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教育(2)置之不理

(3)父母都外出经商或打工不在家

34.当你犯错或违反纪律时,父母是否对你进行批评教育?()

(1)批评教育(2)置之不理

(3)父母外出经商打工不在家

35.你的父母是否经常打麻将、扑克?()

(1)经常打(2)有时打(3)没有打

36.你邻居中的成年人是否经常用麻将、扑克或其他的形式来赌钱?()

(1)是(2)不是

37.你熟悉的人上网喜欢做什么?()

(1)赌Q币(2)打游戏(3)搜集学习资料(4)聊天(5)浏览其他内容

38.你最喜欢看什么电影、电视节目?()

(1)动画片(2)电视连续剧

(3)儿童故事片(4)体育节目

二、填空题,在横线上写上正确的答案。

1.(1)我国是_共和国,(2)首都是_,(3)现任国家主席是_,(4)总理是_。

2.(1)我国的国旗是_,(2)国旗象征_,(3)升国旗时行_礼,(4)我国的国歌名称是_。

3.(1)我国位于_半球,(2)领土面积有_平方千米,(3)肤色是_人种,(4)人口_亿,(5)有_个民族,(6)香港、澳门是我国的_,(7)台湾是我国领土的_,(8)我国有_省,(9)有_个直辖市。

4.请在后面的空格尽可能多列举出爱国、民族英雄的名字:___。

2.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调查问卷统计表

问卷学生1241人 2012年6月20日

二、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以广东省思想品德教材为例,纵观近几年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经过历年的修正,内容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

2.当前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尊师守纪、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等是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不足之处:

(1)缺乏国家概念。

表现在对国家认识不足,六年级学生有90人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名称,93人不知道首都在哪,101人不认识国旗,797人不知道国旗象征什么,562人不知道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427人不会唱国歌,六年级学生国家概念如此淡薄!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失误。

(2)公德意识淡薄。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互相追逐,乘坐公共汽车未能让座甚至有插队行为,不懂得尊老爱幼,朋友做坏事自己也参与。从问卷调查数据可知,不尊敬长辈的有84人,不爱护弟弟妹妹的有605人,187人插过队,有130人曾被朋友唆使做坏事。

(3)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表现为:(1)卫生意识不强,卫生习惯未能形成。调查问卷1241人,其中201人有乱扔垃圾行为,118人有乱吐痰行为,194人饭前、便后不洗手或有时不洗手,276人不喜欢打扫卫生,从这些数据发现约有1/6学生还未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发现,216人上课不专心,468人没有预习习惯,308人没有复习习惯。

(4)劳动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侧重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去做家务,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这就容易形成孩子懒做家务和缺乏劳动意识。调查中,有94人不会洗衣服,195人不会做饭,212人不喜欢做家务或劳动,620人不喜欢干农活。

(5)节俭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浪费水、电,乱花钱,不爱惜粮食等现象都显示了学生还未形成节俭的习惯。问卷中,237人没有出门关灯的习惯,319人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264人不懂得珍惜粮食,237人全部花光压岁钱。

(6)心理素质低下。

当学习遇到困难或与朋友、同学发生矛盾时,易产生焦虑的分别有95人、94人,可见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脆弱。还有些学生只能接受表扬,稍被批评就消沉、气馁。

三、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1)教育内容缺乏思想性。

部分家长和老师过度注重于基础知识的灌注,忽视了对学生正面教育的培养和引导。思想品德教材中爱国教育、民族精神、好人好事、公德教育等内容偏少。

(2)教育手段缺乏惩罚性。

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本应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但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对惩罚的误解,老师稍对学生进行惩罚,就到学校大吵大闹,导致老师基本上已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只能用单一说理的教育方法,有效性往往不强。

(3)社会风气欠佳。

小偷小摸现象时有发生,打麻将赌博现象举目皆是,1241人问卷中,有417人曾发现邻居用麻将、扑克或其他形式来赌钱。而黑网吧泛滥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电视、电影暴力血腥镜头,令人触目惊心,在小学生心灵中产生极坏的影响。

(4)思想品德教育地位失重。

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学校未能摆正德育为首的地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已被许多学校边缘化,在调查问卷中,有496位学生说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已经改上了语、数、外等学科课程。

(5)师资配置失衡。

据我所知,广东省农村小学都没有招录过思想品德专业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品德课都是由班主任兼职上,可见主管部门的师资配置失衡。

(6)家庭教育失教。

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往往缺乏关注和教育。特别是外出务工者,对孩子的教育更少,家长的失职,往往导致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失效,这也是产生“问题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240人“父母不过问学习问题”,114人属留守儿童,有130位家长平时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置之不理,88位家长“当孩子犯错或违反纪律时不进行批评教育”。

四、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未能摆正德育为首的地位。

在应试教育质量第一的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家长都只能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为中心,忽略、轻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从上述调查数据也可以反映出来,1241位学生中,496位反映思品课被改上了文、数、英,可想而知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思品教育已成为摆设。

(2)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匮乏。

教材内容偏少,形式单一,缺乏励志、爱国、公德等榜样性教学内容,很难打动学生,更难鼓动学生学习好的思想情操。

(3)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直以来,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仅凭简单说教、说理,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学生总觉得教师高高在上,相距千里,自然而然产生逆反心理,令他们对所有劝告之言都难于接受。

(4)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未能形成三位一体。

在教育体系中,包含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基础。现在我们这三方面教育并不一致,未能真正产生互相促进的作用,缺少合力,效果不尽如人意。

五、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1.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

(1)端正教育思想。

农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问题儿童”。因此,德育工作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努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使他们健康成长,主管部门要采取足够的措施促使学校教师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

(2)配备专业专职的师资。

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根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配备足够的思想品德课专业专职教师,以更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增加思想品德的课时。

当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每周为2~3课时,而且往往又被挤占上其他课,低年级应增加1课时,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为必要。

2.建立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绩考核制

(1)制定相应的制度和举措,每学年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一次考核:(1)对校长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考核;(2)对思想品德课科任教师进行考核;(3)对其他科任教师上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成效进行考核;(4)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考核。

(2)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校长、教师评优和晋升的依据。

3.充实品德教材内容,力求丰富而有针对性

(1)把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英雄人物及社会上一些高尚品德事迹编入教材。

(2)把爱国人物事迹编入教材,从而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热情。如“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钱学森拒绝诱惑,不怕美国的阻拦,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事迹。

(3)把雷锋事迹编入每册思想品德教材,使学生学有榜样,从小培养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精神。

(4)把生活中一些高尚品德人物特别是青少年的事迹编入教材。如将广东汕头13岁少年骆伟科徒步南下广州,擦鞋救母的事迹编入教材,用身边生活中活生生的感人事迹教育孩子们,学习他们独立自强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精神等。

4.建立并完善家庭、校园、社会的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要加强和家庭的联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建立学生帮扶与结对制度。鼓励、邀请校内外人员,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个人情况等,在学生档案中,选择自己的帮扶、结队对象。可以是经济上、学习上、爱好上,也可以是道德教育方面、后进生转化方面的,等等。总之,要尽量将社会、家庭的各类力量、资源和优势为学校所用,为培养学生所用,多方面弥补学校自身教育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

5.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可塑性大,养成教育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因势利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应侧重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小培养遵规守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6.教育的惩罚应当合法化,有利于犯错学生及时改正

“教育不仅不能拒绝与放弃正当、合理的惩罚,而应该将其合法化,以使教师能正当地行使自己的育人权,使犯错误的孩子更好地成长”。[1]教育的惩罚应当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有利于填补司法管理的空白,从而有利于青少年法制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惩罚是一种常规的、必要的教育手段,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和社会要客观对待教师惩罚学生的事例,不要横加指责。

7.思想品德教育形式要创新

学校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看爱国故事电影或参观历史博物馆、引导学生阅读民族英雄爱国事迹的爱国书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农村小学生思想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内容的思想品德专题教育讲座;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职能作用等。

除上述之外,笔者认为,还可以使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创新思想品德教育,适应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1)制作图文并茂的寓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动画影视片;(2)在互联网上开设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专栏作为德育的新阵地,分为公德篇、爱国篇、励志人生篇等,把身边动人的事迹制作成视频放上互联网,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李智华等;(3)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专职讲师团,定期到各校进行专题讲座,以及到学校调研、指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

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教师、学校、社会乃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创新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完善小学德育管理措施,有效促进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提高,“促使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

参考文献

[1]李冲锋.论教育惩罚的合法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上一篇:区老科协商务分会2010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考研讨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