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2024-09-17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精选10篇)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1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加快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纪检监察机构全覆盖,在加强对驻在部门日常监督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执纪执法质量、监督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存在一定不足。

主要表现在组内个别干部过去未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面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复杂局面,特别是对执纪执法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特别是发现问题线索能力不足,仅依靠信访举报和上级交办,查办案件质量不高,如在案件卷宗评中,发现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二是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有力。

主要是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方面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规范。如仅制定了《驻在部门廉政谈话制度》、《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驻在部门干部廉政测评制度》等制度规定,在干部请假、组务会议、集体学习等方面未能按照要求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三是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效果不够明显。

在履行日常监督工作中,监督手段方法不多,监督效果不够明显。如大多依赖查账、听汇报、开展检查几种常规方式进行监督,难以发现一些实质性、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在政治监督方面,存在认识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准确、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

四是对派驻单位了解不够深入精准。

在日常监督中,多数以参加会议、开展谈话等形式了解派驻单位基本情况,难以精准了解派驻单位基本状况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对驻在部门政治生态调研,对领导干部的画像更多依据“自画像”和廉政档案等内容,评价不够细致和准确。

二、原因剖析

一是学习不够主动深入。

主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深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法》、《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等制度规定缺乏系统有效学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现学现用。

二是工作创新能力不足。

有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定,但缺乏工作创新的能力,在开展工作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日常监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三是工作标准要求不高。

受职能职责和人员力量的影响,工作中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特别是派驻机构的日常监督目前没有具体和规范的操作模式,大多派驻机构的监督效果都不够明显,长此以往,产生懈怠心理,对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驻的优势发挥不够。

一方面,由于很少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工作,对工作流程了解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实现全过程监督,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部位难以做到精准把握;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与派驻部门打交道,难过“人情关”,有时碍于情面,不想、不愿意严肃监督,一定程度影响监督效果。

五是干部队伍不够稳定。

目前我组现有编制5人,实有4人,且人员稳定性不够,经常性有工作人员长期抽调在机关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难以解决,有些工作疲于应对,难以深入开展,这也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高效运行工作机制。

要根据工作职责,结合派驻部门特点和实际,全面制定相关配套监督管理制度,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努力实现科学化、规制化、制度化管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高素质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证。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理念贯穿派驻机构自身建设,增强派驻机构干部斗争意识和本领,通过岗位学习、参加培训、实战练兵,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内控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推动派驻机构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开展。

三是广泛深入借鉴好的经验作法。

要通过交流学习,广泛深入借鉴各地派驻机构好的工作经验作法,取长补短,活学活用,结合实际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措施,努力补齐短板,切实发挥好监督“探头”作用。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2

1.1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

为了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 确保巡查及时到位, 市国土资源局将执法监察权下放到各乡、镇 (街) 国土所, 并落实了动态巡查责任, 实行执法、巡查零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立案、及时查处。同时还要广泛发动群众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在全市乡镇 (街) 各村委会设立了村级土地巡查员, 张贴公示板, 公布该村土地巡查员名单和电话, 方便了群众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举报, 大大减少土地案件的发生。

1.2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系统

为确保执法监管到位, 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等手段, 实现动态巡查, 移动办案, 提高了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主动发现能力。加强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文档统一管理, 从立案、查处到结案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督办, 确保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及时结案。

1.3全方位提高执法水平, 确保规范到位

《土地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出台后, 市国土局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 并对乡镇国土所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广大干部及职工对土地法律、法规认识, 提高了土地执法监察人员执法水平。

2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国家出台的《土地管理法》, 是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 对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对于拆除或没收的方法, 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结果就是以罚代法, 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是一定强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会产生了只要缴纳罚金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2.2集体土地非法入市, 暗箱操作

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集体土地一般不得随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 必须经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进入市场流转, 一些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 违规上述规定, 往往与村组经济组织私签协议, 以租代征, 造成集体土地非法入市, 暗流涌动。更令土地执法部门不安的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颁布以来, 有关政策、法规及细则相对滞后, 给违法者或某些地方政府钻政策空子, 将更加把土地流入市场, 非法交易, 使部土地改变用途, 变为非农业用地, 促使土地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2.3土地执法人员素质低, 业务能力差

执法水平受执法者业务能力素质影响较大。有些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偏老, 缺乏国土资源管理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土地执法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执法人员必须要事业心强, 坚持原则, 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并熟悉相关的业务知识。在处理土地案件时, 定性不准或处罚程序不当, 越权处理, 严重影响了土地执法水平, 不能很好的适应日益繁重的土地执法监察任务的需要。

3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切实加强对全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 特别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 通过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法律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 增强依法用地, 合理用地, 节约和集约用地意识。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利用电视、广播讲座, 粘贴标语, 悬挂过街横幅, 发放宣传资料, 利用网络等进行宣传, 采取多样化全方位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3.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 市国土资源局及土地管理部门, 每年都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对土地执法人员1 ~ 2 次政治、业务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市级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抓好基层执法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是要加强《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的培训。以达到适应新形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需要, 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业务人员, 更要精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方面的业务, 熟练掌握国土资源的各项法律阿规和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国土资源人员的执法监察水平。

3.3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提高办案效率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问题;对策

一、存在问题

从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施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1)意识薄弱。一些人对实行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清,既漠不关心又缺乏信心,认为纪检监察是“多此一举”,可有可无,“你违纪我不用管,你违法则不用我管。”(2)渠道不多、不畅。上级对下级的呼声、意见不能及时、如实地听到和掌握。(3)呈现“应急式”、“随机式”。出了问题讲纪检监察,不出问题忽视纪检监察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生产经营和执行廉洁自律过程中,存在“一手硬和一手软”现象。认为搞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监督太多会束缚经营者的手脚,或片面的强调企业的特殊性,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严格廉洁自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领导,由于其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部分小单位、小企业更是如此,使得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不够落实,形同虚设。(2)制度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制定相适应的措施来做保证,做到行为有规范、办事有准绳,使其在要求的范围内活动。但目前存在制度操作性不强,宏观强而微观弱,只重形式不重实际内容,一些内容该有的没有、该具体的不具体、该量化的没量化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增大了企业领导人员放松廉洁自律的空间;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纪检监察力度不够,没有有效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责。(3)机构不健全,纪检监督不到位。监督是企业领导干部确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的重要保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力量薄弱,很多企业没有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的工作任务都由党组织代替,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二是纪检专职人员偏少,工作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情况,检查的多,主动开展工作的少。三是企业纪检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一些干部对生产经营的业务不懂,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方面更是薄弱。(4)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缺乏权威性。表现在对领导班子成员不敢监督。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受“一把手”领导,与班子成员一起共事,往往对一般性的监督或对下级监督还可以,对平级或一把手的监督就显得苍白无力,导致了监督的弱化。

三、强化企业纪检监察的对策措施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4

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民法院纪检监察机构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肩负着法院工作人员在审判、执行等工作中的监督、查实、惩处等职责,是法院公正与效率,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对提高法律执行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没能真正发挥出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作用。其存在的问题是:

一、队伍建设薄弱,人员不得力,缺少必要的装备。

法院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体现在机构建设、纪律建设、装备建设和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包括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领导普遍对纪检工作重视不够,认为纪检工作不专业,不职业,不是法院工作主流,可有可无,机构形同摆设、工作流于形式,缺少办案经费,缺少必备的录音、录像设备,严重影响职能的发挥。纪检干部普遍办案能力低,办案方式和手段单一,对办案理念和新形势下腐败案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规律缺乏认识,在查办大要案时显得力不从心,能力不够,方法陈旧,手段不新。法院内部上下级纪检监察部门之间、法院纪检部门与当地党委纪检部门之间缺乏领导、监督、沟通和协调机制,没能形成行业整体合力。

二、制度流于形式,监督检查不到位,难以起到纪检监察作用。

目前从上到下已经出台很多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作用,有些制度不切实际;比如实名举报制问题,自古以来受“莫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影响加之群众怕报复,怕得罪人,怕领导给“小鞋”穿等各种原因造成群众不愿意署名举报;遇到问题绕着走,发现问题相互隐瞒袒护;上级单位在年初给下级部门制定工作目标时,往往以该单位是否出现违法违纪问题来检验衡量其业绩好与否的标准,并实行一票否决,目的是好的,但实践中会造成该单位即使出现违纪违法问题,领导也会不举不究实行内部“摆平”,避免年终评比被一票否决,造成纪检干部不敢管,不能管,不但不能积极主动监督查处本部门违法违纪案件,而是充当违法违纪事件的保护伞;家丑不可外扬,以达到年初上级“零违纪”目标的实现。

三、纪检部门主动监督意识不强,缺少主动监督、敢于监督观念,造成小事不愿管,大事管不了局面。

法院设立纪检监察部门的目的就是要依法查处危害司法公正、侵害当事人利益的人和事,就是要监督和解决个别法官办事推诿、办事不公、作风不实、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问题;然而实践中纪检监察部门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主要原因是纪检监察机构同法院其它部门一样同属本院的内设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地缘人缘以及同属于一个领导管理,难以真正起到监督处理作用。

四、缺乏直管力度。

自古就有“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之说,尤其是在当今理想淡薄、金钱至上风气影响下,加之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处于完善当中,如何发挥纪检监督作用以确保法院审判权执法权有效公正行使尤为重要,一个部门的领导是否公正廉洁,一名法官是否能秉公依法办案、刚正不阿,当事人最清楚;法院的职业要求法官既要廉洁又要公正,廉洁是对每一名法官自身最起码要求,公正是对所办案件的基本要求,法官既要接受法律监督还要接受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群众和网络的监督,目前一些部门领导不怕内部监督而是怕新闻媒体,就怕曝光把自己炒出来,因为媒体监督面大范围广,很容易直接地进入上级领导监督视野,被大领导一批字就会得到重视,而实践中的监督又过多、过乱,目前有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等,这些监督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都代替不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比,内部监督具有线索准、问题实、成本低等优势;但是基层部门的内部监督在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上都受其本部门直接领导,如果一个单位其主要领导对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会造成纪检工作不便于开展、监督不力、范围不广、处罚力度不够的后果。只有形成上级对下级的直接下派和领导,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才会有分量,才会达到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和加强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

一、加强纪检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品德修养建设。培养和使用党性强、作风硬、业务通,水平高的纪检监察干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发挥基层法院纪检监察作用,使其成为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主力军;在法院日常纪检工作中,纪检干部不是无事可做,无案可查,可以通过找当事人谈话,案件回访,也可以在案中、案后接触、了解当事人思想、态度,征求意见;发现当事人对案件承办人有“合理怀疑”,有可能进行举报、上访时,应当及时立案审查或反馈给法院领导、案件承办人,对法官在办理案件中存在违反法官职业道德、失误、瑕疵时要召集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审查、评定、确认并将结果和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并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以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对经纪检部门督促后仍不进行整改,不予落实、办理的,纪检部门可直接立案查处;纪检干部在平时工作中绝不能有等待、观望思想,不能等待问题发生后再处理,要积极主动明查暗访,介入法官执法活动之中,深入群众中回访,定期查阅卷宗,及时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以防患于为然为工作重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全面监督,重点检查,个案突破,有内容,有教训,有经验,有结果,做到警钟长鸣。

二、加大查处力度,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监督标准,做到事前有监督、事中有督办、事后有结论。

纪检监察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法官在办理案件中是否接受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以及受委托从事审计、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的钱物、请吃、娱乐、旅游以及其他利益;(二)是否为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或为律师介绍案件以及向律师借钱、借房、借用交通、通讯工具的;(三)是否有在委托评估、拍卖活动中徇私舞弊以及为案件当事人推荐、指定资产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的;(四)是否违反规定插手、干预、过问案件或为案件当事人通风报信、说情打招呼,严重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五)是否有滥用审判、执行职权,违反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六)是否故意向合议庭、审委会隐瞒事实证据或提供虚假情况等枉法裁判的;(七)是否故意泄露合议评议,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其他审判、执行秘密的;(八)是否有利用司法职权或其他职务便利从事经营活动谋利的;(九)是否业外活动中不遵守社会公德、法纪严重影响法院法官形象的。对以上九种情况的监督检查均由纪检监察部门直接立案查办,一经查实,依纪依法从严查处,同时依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三、建立垂直管理体制。

法院纪检干部应当实行上派原则,纪检干部的人财物统一归属于上级:(一)、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由上一级任免;装备、工资由上级发放;(二)、由省高院统一印发《省高院纪检监察员证》,授权给持证人在规定的辖区范围内参加法院的开庭、执行等执法活动,发现问题有权提出建议也可向该单位的上一级提出书面意见。对本法院设立或聘请的廉政监察员由纪检部门颁发廉政监察员证件,持证人可在受聘法院内参加各部门的执法活动,监督其执法行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5

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执纪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实际,将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监督队伍专业化的问题。

随着转录融合和派驻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内部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也得到了不断强化。新形势下,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执纪监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执纪执法一专多能。当前执纪监督队伍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随编划转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距离专队伍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派驻纪机构检监察干部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的机会相对较少,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执纪监督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矛盾不断突显,问题线索不断增加,随着干部转录一起从各级检察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较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消化积淀的问题线索,只有不断强化执纪审查力量,将专业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安排到案件查办上,执纪监督队伍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

(二)执纪监督机制规范化的问题。

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畅。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分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实现整体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党风政风监督与执纪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工作联动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当前执纪监督大多停留在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层面,难以深入发现问题,要深入、系统、精准地掌握被监督地区和单位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只有探索拓展监督办法,真正实现执纪监督“长牙”“带电”。

(三)执纪监督定位的问题。

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没有站在纪检监察视角剖析问题,有效破解执纪监督短板。一是过分依赖主责部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的行业监督,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财政等责任部门的业务监督,监督发现的问题停留在主体责任部门业务监督视点层面。二是监督没有紧扣纪检监察职责。执纪监督发现的问题很多是主责部门程序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执纪监督变成了为主责部门拾遗补漏,发现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契合度较低,与六大纪律和违法犯罪关系不紧密,没有深入发现或者刨根问底存在问题“表象”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

(四)执纪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

一是执纪监督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更多是运用“第一种形态”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执纪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督,目前尚无准确界定。二是谈话函询后续工作深入的问题。当前由执纪监督部门负责处置的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为主,对于党员干部矢口否认、避重就轻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实践中通常情况是转为初核后交执纪审查部门办理,让“第一种形态”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助长相关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谈话函询工作的震慑力。

二、对策分析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优化线索管理机制。执纪监督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专人管理问题线索,对重要问题线索要严格实行室务会议集体商议、领导层层审批制度,防止有价值的线索流失。二是探索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信息互通机制,由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互相通报办结的问题线索情况,并可在开展重点执纪监督检查和重大审查调查案件过程中,及时通报、交流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对外协作联动机制。针对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对外协作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强化司法、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前置监督职责的履行,提高监督的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运用“四种形态”。

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加强形态间相互转化,切实提高执纪监督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好谈话函询的作用,以采信一批、处理一批、通报一批的方式加强谈话函询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探索“谈话函询+核查”工作模式,选择部分反映相对具体、有一定可查性的问题线索,在开展谈话函询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建立谈话函询倒查制度,凡被反映人有新的问题线索需要进入初核的,对其已了结的谈话函询问题线索一并开展核查。

(三)不断创新监督方式。

探索研究将监督范围扩展到监察全覆盖公职人员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单纯的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到善于挖掘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转变。采取“准初核”“准审查”“准调查”“谈话函询+”“面对面”谈话等方法,增强执纪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精准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中,重点要督促主责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并整改,执纪监督中要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为重点,把执纪监督重点放在违反六大纪律、违法行政、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苗头和问题线索上,让执纪监督工作“长牙”“带电”,充分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6

高思想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切地感觉到,无论是纪检监察部门本身还是被建议单位,对纪检监察建议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纪检监察建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影响纪检监察建议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1、缺乏强制性。纪检监察建议是纪检监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延伸,目前没有相关的条规对纪检建议进行原则性的规定,《行政监察法》对监察建议有一些规定,但由于纪检监察建议本身仅仅是一种建议的形式,而不是命令,所以在效力上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往往被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当作一般性的公文看待,执不执行、认不认真执行都无所谓,有的甚至认为是纪检监察机关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积极的配合。

2、缺乏建设性。由于办案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往往就现象谈问题,未能透过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指出的问题雷同,提出的措施大同小异,对改进工作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痛不痒,肤浅单薄,力度深度不够,指导性不强。

3、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纪检监察建议内容空洞、笼统、虚泛,讲大道理多,缺乏让被建议单位可立即着手实施整改的实质性内容,让被建议单位难以进行具体操作。

4、缺乏严肃性。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本身对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认识不足,重查处轻整改,或对案件一查了之不提整改意见,或对建议一发了之没有进行事后回访与跟踪检查,导致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忽视整改,要么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要么无动于衷、置之不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纪检监察建议的严肃性和权威。

5、缺乏平衡性。纪检监察建议在运用上不太平衡,如就个案发建议的较多,就面上的问题归类分析发建议的较少;就单位发建议的较多,对个人发建议的较少;有的以纪检监察信访结论代替纪检监察建议,导致纪检监察建议的使用越来越不受重视,作用越来越减弱等。

二、对策

任何问题都具有可防性。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在于超前预防,及时制止,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小腐败酿成大腐败。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事先防范的功能,将纪检监察建议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的一个载体、一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对症下药,提高针对性。纪检监察机关在提出建议前,必须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潜在的漏洞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把情况搞清,将问题找准,并通过表面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力求提出的问题准确、切中要害,发出的建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如针对交警部门在向违章车车主收取暂扣车辆停车费但未事先向车主告知,导致车主认为交警部门乱收费的这一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建议交警部门增加向车主发放《暂扣车辆停车收费告知书》这样一道程序,让车主事先享有知情权,那么就能达到一条建议堵塞一个漏洞、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2、内容细化,提高可行性。建议的内容切忌虚泛空洞,讲大道理,要做到内容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能够让被建议单位充分理解和具体操作。比如建议加强财务管理,就要对具体加强哪一方面的管理提出明确的建议,如禁止公款私存、健全发票签报手续、压缩财务开支等,能细化的尽可能细化,能具体的尽量具体,便于实际工作切实改进。

3、规范操作,提高严肃性。纪检监察建议以建议书的形式体现,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种正式文书。首先在格式上要统一规范,分纪检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两种,由办公室统一编号备案;二是内容上要简明扼要,用词要严谨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需要整改的,要注明整改期限,载明整改情况报告回复的时间等;三是程序上要到位。先由承办人拟定建议草稿,由本科室领导复核,再呈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签发。发放时除主送被建议单位外,还要报送该单位主管部门,并制作送达回执,为检查、督办做好准备。建议书与回执均应随卷装订;四是实行建议质量考核制度。把纪检监察建议的质量列入办案业务考核内容,促进纪检监察干部重视建议的制作与建议质量的提高。

4、跟踪检查,提高强制性。一是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相关的文件或条规中将纪检监察建议作为健全预防机制的一项工作明确规定,提高纪检监察建议执行的强制力;二是建议发出部门要做好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促进被建议单位严肃对待、高度重视并认真实施,保证建议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三是实行建议采纳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7

1.1 法制障碍

某些重大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环境监察部门勒令其停产整顿, 但是由于具体的实施权力并不在环境监察部门手里, 因此, 处罚有时会变成一句空话。环境监察部门针对某些拒不执行、死硬不改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缺乏强制手段,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发现污染不能治理, 环境监察人员也只能是“望污兴叹”。

1.2 体制障碍

在体制方面, 环境监察机构目前所处的境地异常地尴尬。众所周知, 执法是管理的关键环节, 没有执法就相当于管而不理, 那么被管的人就可以完全不理你, 这就相当于有治安无警察, 执法是环境监察的保障。但是, 现在的环境监测所处的境地是:横向分散、纵向分离、地方分割。先说横向分散, 这主要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是一种狭隘的做法, 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 甚至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再看纵向分离。各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是事业单位, 没有法定的执法权, 需要执法只能委托执法, 也就是要隔着一层分离层来执行。再看地方分割。污染源的所处地方往往无视环境监察部门的存在, 对环境监察部门采取的是不理睬、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 让环境监察部门感到污染源好像完全不在他们管辖的地方上一样。

1.3 环保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

由于环保部门内部关系没有理顺, 导致监察与执法严重脱节。监察与执法本应是一体, 现在却被切成2块。绝大多数地方存在着环境执法与环境管理的脱节, 环保部门在其内部应有的良性互动没有形成, 环境监察内部的信息数据未能及时共享, 比如, 有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应予以查处的企业, 居然挂着环境评奖先进单位的招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某些严重违法肆意排污企业居然还被作为财政资金大力扶持企业。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脱节。整个环境监察内部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达到内部实时共享信息。在实际环境监察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是环境执法人员不了解环境监测的情况, 不知道哪里有违法应该去哪儿执法。环境执法与环境审批脱节。国家管理部门应该在工厂、企事业单位、个人项目立项时增加环境审批环节, 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有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就是重污染源, 如果有了环境审批, 这样的项目就根本不会通过, 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周边环境被严重污染, 也就从源头上堵住了污染源。

1.4 队伍建设与工作作风不适应

人员素质与专业素养较低, 人才储备不足。环境监察是一个集理、工、法、管、经5大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 但是目前从业人员少有真正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执法不严, 不作为, 失、渎职现象普遍存在;“六项禁令”“六不准”未能深入人心, “犯了再改, 改了再犯”的现象严重;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

2 新形势下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力的措施

2.1 环境监察能力提升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体制

想要有先进的管理必须要有先进的工具。我国传统的环境监察方法是“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 当然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在逐步改善之中。噪声检测仪、多功能执法车辆已经开始在省级机构配置。但是在基层机构中仍然存在着装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察已经完全实现了网络化与自动化。遍布全国的检测装置可以自动监测环境的一举一动, 比如说, 某个地方出现污染, 该区域的环境监察中心的大屏幕就会出现警报, 国家级环境监察中心的系统也会出现警报, 执法部门可以及时出动, 迅速处理, 国家级监察中心也可以实时跟踪处理情况, 监督处理过程, 评价处理结果。

2.2 完善的环境立法是环境执法的基础, 也是环境执法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环境执法也要“旭日阳刚”, 在法律中增加刚性条款切实支持环境监察的执行工作。要加大处罚力度, “违法必罚”。赋予环境监察部门适当权力, 以利于环境监察部门的监察、执行、评价。

2.3 加大执法力度, 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

最需要持续发展的其实是环境资源, 一旦环境资源被污染了, 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 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对污染环境的害群之马绳之以法。在现阶段, 环境工作者要学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舆论、行政等手段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对重点区域严防严管, 对重点企业定点防范, 对整个区域定期巡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做好与政府、法院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多管齐下, 齐抓共管。

2.4 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需要公众参与

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 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下管好环境。具体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积极发展环保志愿者。组建一支或多支编外的环保“协管员”队伍, 不但加强了环保力量, 更加强了环保的宣传, 更加大了发现污染源的可能性。实行信息公开化原则。通过各种媒体, 定期向全社会发布企业的环境行为, 并对处理过程引入全社会的评价监督。要实行有奖举报、重奖举报。要调动群众举报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环保卫士”的积极作用, 举全社会之力将环境监察工作进行到底。

3 结语

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 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国家将环境监理机构统一更名为环境监察机构, 充分说明了对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视, 环境监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摘要:环境监察是环境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与处理的总称, 是在环境管理和征收排污费工作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时期, 践行科学发展观理念,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环境监察又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但目前环境监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8

关键词:专科学校 纪检监督 存在问题 完善策略

近几年来,高校在抓廉政建设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和努力,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高校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现象明显减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如有的院校不重视廉政建设工作;有的院校廉政建设责任制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还有的缺乏相应的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在此情形下,只有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其原因,积极探求对策,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随着一些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院校后,如何与高校的纪检监察制度接轨?如何融入高校纪检监察的体系之中?如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专科院校的纪检监督工作?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

一、云南省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配备情况调查

许多专科学校是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的,多数学校中专体制时没设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基本是由学校党组织抓思想工作,由学校一级领导班子任命、监管学校二级领导班子,财务采购实行领导决定,科室执行的方式。有的是没有实权,有的是没有相应的纪检监察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几乎没有。一些学校领导班子出问题,与学校纪检监督无力是有一定关系的。

笔者以电话采访的方式,对云南省5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7所职业专科学校、3所医学专科学校和1所冶金专科学校进行了调查。其中,5所师范专科学校中,都设有纪委书记,为学校的一级领导班子成员,下设纪检监察处,其负责人为二级班子,4所学校纪检处负责人是专职干部,1所为兼职;17所职业学院,2所学校纪检审计处处长为学校一级领导班子成员,有资格参加学校的重大决策会议,14所学校的处长为学校二级班子成员,不参与校党委会,1所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纪检办公室,7所学校纪检办公室负责人为专职干部,9所为兼职;3所医学专科学校纪检负责人为一级班子成员,下设纪检办公室,具体负责人为二级班子成员,1所为专职干部,2所为兼职;冶金专科学校纪检领导为二级班子成员,为专职干部,有时候兼上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

二、云南省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

1、监督形式单一。以党组织监管党员干部的方式进行监督,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自查监督的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如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每年的党员干部廉洁自查,主要是党员自己写一份自我认识,党支部的小组发言,活动流于形式,既没有对领导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也没有引起一般党员的重视。

2、纪检监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学校的纪检监察室的工作人员是兼职骨干教师,在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纪检督察工作,力不从心;许多学校的纪检审计室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对财务工作不了解,这给纪检处审计学校财务开支情况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地位、作用有待提高。部分学校纪检审计处的负责人的地位很尴尬,属于学校二级班子成员,被学校一级班子的领导在行政上、组织上管着,下级监督上级,难度较大。由于多数学校纪检干部不是学校党委成员或不是学校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会不能参加,许多重大事件校领导做出决定了,甚至已经实施了,纪检处负责人都不知道,只有出问题了,或被举报了,才能进行事后的参与调查处理。

三、完善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策略

1、建立廉政谈话警醒党员干部制度,加强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防止违法乱纪事件的产生,做到事前预防是最好的。有些学校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得很有成效,值得参考学习。如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具体做法是:以廉政谈话警醒领导干部。该校于2007年由益阳卫生学校升格为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机构增多,需要选拔一批中层领导干部,于是学校党委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通过严格把关,选拔任用了18名副处级干部,任命了67名科级干部。为了教育引导新任干部切实增强廉政勤政意识,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反腐、防腐、拒腐防线,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干部任前谈话,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廉政谈话领导小组,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一对一的任前廉政谈话,效果明显。

2、抓思想修养,以廉政教育武装党员干部。要重视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反腐倡廉主题学习教育,对中央、省、市纪委下发文件和反腐败工作、作风建设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和学习。益阳医学专科学校党委将廉政勤政、反腐倡廉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学习。主要做法是:举办副科及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展警示教育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党委书记、校长及党委副书记带头讲课;专门邀请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上廉政教育课;学校纪检审计处牵头创办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专刊;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录像。由于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廉政治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案件的发生。

3、建立廉政监督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用制度管人是最有效的管理,学校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益阳医学专科学校是各部门、处室负责人及分管校领导与校党委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党风党纪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工作暂行办法》,聘任了一批“党风党纪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监督。德宏职业学院是签订《治理“小金库”处、科室负责人承诺书》和建立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文字档案,专门设立“学院纪检举报箱”,每月写一份纪检简报上报州纪检监察局的有关部门,根据上级纪检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学校主要领导外出报告制度,每年各支部上交部分党员廉政读书笔记等。

4、提高纪检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推进廉政事业的发展。纪检监督工作涉及面广,特别是监督财务开支、科研项目经费、各种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涉及部门专业性较强,监察工作难度大。建议云南省高校教育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条件,对各高校纪检干部、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德宏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主编.德宏职业学院党建人事和群团规章制度汇编[P]. 2010-11.

[2]临翔地区法院 段瑾梅.边疆地区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B/OL]. 2008-11-26.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9

浅析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纪检监察机关是实施党内和行政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监督别人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监督。xxx书记在中央纪委x次全会上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深刻认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一、充分认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现状

自恢复纪检监察机构以来,其在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的威信和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群众对此充分肯定。但在自身建设和内部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主观上缺乏监督意识。个别领导干部对内部监督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问题不敢直视,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导致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偏宽、偏软。个别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特权思想比较严重,自认为是监督别人的人,不愿接受别人监督。

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监督办法缺乏统一规范。按照中央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成立干部监督室后,各地对干部监督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文件和规定,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全国来看,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文件或指导性意见。二是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党章》规定纪律检查机关实行双重管理,但上级纪委也有具体工作,对下级不能形成常态监督;同级党委对纪检监察机关往往信任大于监督;下级对上级缺乏有效的监督途径和办法,效果不明显。群众监督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沟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群众监督力量不足。三是监督方式简单。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主要采用绩效考核、述职述廉等方式实施监督,注重工作层面的多,忽视了对思想层面的监督,监督方式不够全面直接,有待改进。

监督的力量比较薄弱。一是监督机构设置不统一。从目前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县级以下纪检监察机关多数没有设立干部监督室,没有形成统一的专门的干部监督机构。二是人员编制不足以胜任这项工作。以长春市为例,干部监督室有工作人员x人,截至上半年,共收到举报件x件,已初核案件线索x件,人员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三是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干部监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掌握信息网络技术、财会电算等知识的专业型人才,熟悉市场经济、现行法律法规,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监督工作职能的发挥。

二、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建议

纪检监察机关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织保证,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充分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才能聚焦主责主业,打赢反腐败这场战争。

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自我监督。一是树立廉洁意识,使之树立主动接受监督意识。通过专题讲座和党课等形式,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有关文件等法律法规,引导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增强自律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打铁还须自身硬。凡要求基层单位执行的,纪检监察机关首先执行,凡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监察干部首先做到,凡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做到的,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首先做到。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提升公众满意度。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深入学习纪检监察工作纪律等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增强自我免疫力。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活动,促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公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改进纪律审查工作流程,加强内部日常监督管理。按照中央纪委关于“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的要求,对所有反映市管干部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逐一清理,规范分类处置工作,完善和细化初步核实、立案检查、移送审理、涉案款物清缴等过程管理,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同时加强干部监督室、案件监督管理室和案件审理室等业务监督部门的力量,认真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的职责。通过实现决策权、调查权、处分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分离,保证办案工作环环制约、管控严密,严防以案谋私。

健全纪检监察内部监督办法,强化制度监督。一是吃透上级精神,探索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从体制机制上筑牢监督防线。二是强化纪律监督。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遵守“四不准”规定,即不准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不准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等事项;不准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不准跑风漏气、泄漏工作中的秘密。强调违反办案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为纪检监察干部架设规范执纪用权的“高压线”。三是严格落实干部轮岗交流制。严格按要求对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等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轮岗交流,加强权力监督,防止出现以权谋私,以案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四是深入落实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层追责。对纪检监察干部公务活动中有违纪行为的,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室主任承担直接领导责任,有关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对有问题的干部,坚决查处,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

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渠道,强化立体监督。一是组织监督。坚持上级监督下级,定期向上级纪委汇报工作,接受上级监督。定期向本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通报工作,接受组织监督。干部监督室定期巡访纪检监察干部,巡访被查处对象,巡访相关涉案人员,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情况,并把结果作为考核、提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社会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为党风政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让监督员为纪检监察干部“号脉”。三是舆论监督。将纪检监察机关业务流程在网站上公开,让群众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纪律审查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纪律审查情况,接受社会对纪律审查工作的监督。四是家庭监督。向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家庭发放《助廉倡议书》,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家属当好助廉“哨兵”,把住八小时之外关。

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原因 篇10

及对策建议思考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监察部门,在党风廉政工作的建设中同样十分重要,通过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完善我国经济体系。而本文主要对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目前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推进党风建设工作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党风廉政水平。

一、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现状

(一)基层纪检监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国企当中会设有专门的基层纪检人员,而这些人员年龄偏大、大多数是兼职,他们处理的案件不多、缺少经验,很难单独处理好实际工作,纪检委员权力受限,需要在工作当中左右逢源,这就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短期内很难提升,涉及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在面临矛盾时往往会动用关系和人情。

(二)基层纪检监察人员积极性不高

纪检监察人员他们的福利待遇不及国企当中的一些部门员工,再加上工作任务比较大,编制少,很难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基层纪检监察人员他们还要面临着生活的压力,而这些因素使他们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业务水平不高

国企中的纪检监察队伍在人员调整和岗位上的变动会相对频繁,这就会使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理论知识无法牢固的掌握,在一些工作技巧以及措施方法上比较落后。

(四)国企对基层纪检监察队伍重视度程度不高

国有企业当中的领导往往只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忽视了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的影响。在日常工作当中没能够及时跟进,而纪检监察工作也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由于没能正确认识纪检监察工作,使纪检监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重要性

国家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企业中难免会存在贪污腐败这类不良风气,有些企业中的高管因此类问题纷纷落马,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国企经济在发展中就需要党政建设,这就离不开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基层纪检监察队伍要在干部贪污腐败上发挥监督执纪的职能,才能形成良好企业风气和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有效提升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党风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调动纪检监察人员的积极性

在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中,国企领导要鼓励和赞扬纪检监察队伍中的人员,以此来增加工作的信心和勇气;还要及时指出工作中的错误,但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一味的指责和训斥会使纪检监察人员心理上受到打击引发,从而引发许多不可估量的后果。另外,领导还要将提高检察人员积极性落实在待遇上,包括物质、精神及政治等领域。一旦将待遇问题落实在实处,他们就能够减轻一些生活压力,感受到与其他国企部门的同等待遇,在日后工作当中能全身心的投入。

(二)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

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想要在工作当中履职尽责,就要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学会总结工作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还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将党规党纪融入到工作当中。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他们自身的作风建设,对于腐败和作风恶劣等行为要严厉打击,从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此外,国有企业当中的领导干部可以对纪检监察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选拔优秀纪检监察人员

在纪检监察人员的选拔上,可以通过考试、组织推荐等形式来进行。人员的数量也要严格把控,择优录取。此外,在企业当中也有许多熟悉企业规章制度的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如果人员紧缺时,也可以将他们选调到纪检监察队伍当中,保障纪检监察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有必要设置相关的考核。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人员有限,在工作中都是各司其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心理上会呈现出变化,这就很难使其在工作当中求进步。而对于纪检监察人员工作的考核难以量化,这就无法用量化结果刺激竞争,导致纪检监察人员的素质停滞不前。以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包括了季度考核、考核、国企各单位的相关测评等内容,但通过对考核结果的核实发现,结果和实际工作效率有出入,在工作中敢于问责、严格监督的干部考核结果并不好,这就使其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心存顾虑,打不开局面。所以在对其进行考核时可以着重考核其工作业绩和纪律作风。工作业绩,主要是包括在反腐倡廉工作当中,能够有效落实宣传教育、信访案件查办等工作;而在纪律作风上主要以在工作当中是否做到清廉自律、秉公用权等内容。考核最终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淘汰不合格的人员,这样既能够保证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还能够侧面引导纪检监察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和作风建设

纪检监察干部要把争做学习型干部作为工作的目标。要不断提高修养以及政治觉悟,对法律法规党章党纪也要有正确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掌握有关于经济、历史、金融等相关方面的纪检监察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理论知识储备量,能为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国企要对纪检监察干部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以此来提高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才能在实际工作当中以身作则,起到榜样效应。转变工作作风正是提升监察干部工作效率的途径之一。在工作当中明确政治方向,践行廉政的生活作风,要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使纪检监察干部在人民群众眼中是具有克己慎行、讲操守、洁身自好的美好形象。

(五)加大对负责人的监察力度

基层纪检监察队伍一定要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纪检监督责任。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均要重视和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对工作负责,将工作中的责任明确、落实到人,要及时向上级汇报问题并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在党组织建设上,也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进行,通过对当下形势的分析,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方针,要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工作中党政能够抓典型集中处理,而相关部门和群众也要积极配合踊跃参与,以此来保证纪检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做好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在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调整,从多个方面来落实具体工作,保证纪律严明、工作高效,从而有效提升整体素质。

四、结语

上一篇:普陀山自助游计划下一篇:高一英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