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2024-06-12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精选4篇)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篇1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最近通过国培学习了必修课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这一课程,学后收获多多,感受颇深。通过学习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也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教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篇2

一、小学阶段重点内容

1. 小学低年级

(1)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小学低段认识自我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这主要是由于小学低段儿童的自我意识明显地受到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处于客观化时期。如果小学低段学生的认识自我方面发展良好, 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形成社会自我和角色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重点是生活适应,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 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变化主要是从以游戏为主变为严格的课堂纪律、各种学科教学、各门功课的作业以及众多考试等组成的学习。从直观来看, 学校的规模大了, 同学和老师多了, 教室座位的排列也不同了, 每天校园生活与幼儿园有很大差别, 没有午睡, 代之以午会课, 因此生活适应就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习惯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3) 培养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是礼貌友好的交往基本技能培养。礼貌友好交往的前提是学会倾听, 因为只有倾听才能捕获外界的各种信息, 才能了解对方的思想, 才能在同伴中建立信任, 因此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本身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桥梁, 对人友好是尊重人的表现。可以说, 礼貌友好是一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然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过渡时期, 他们很容易在语言上表现出自私、霸道、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 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建议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增加相关内容, 使学生从小学会简单的日常交际文明用语, 使学生感受到礼貌友好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4) 让学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一般而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具有外显性、易变性和外控性的特点。他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哭得很伤心;一旦遇到开心的事、听到赞美的话, 就会喜上眉梢、破涕为笑。另外, 他们的情绪较多地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他们处于友好环境中, 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如经常受到别人批评, 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 他们对外界表现出较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缺乏对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离开熟悉的家庭与幼儿园环境, 他们的主观需求比较多, 而学校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愿望, 他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因此, 在心理辅导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情绪反应适时、适度的能力, 使他们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2. 小学中年级

(1) 了解自我, 认识自我

小学中年级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从与他人交往中获得自我经验;帮助学生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即“吾日三省吾身”。心理辅导课上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 即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等;别人眼中的“我”, 即与别人交往时, 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觉知的“我”;自己心中的“我”, 即对自己的期许 (理想的“我”) 等活动达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目的。

(2) 培养能力, 乐于学习

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作业负担、学习时间与低年级学生相比有大幅上升, 他们也更乐于发表自己观点。很多老师注意到,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主意了, “顶嘴”的人越来越多, 成绩也开始分化。

第一, 学习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而中年级学生开始有了能力的要求。一般认为,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运算能力等。对于低年级学生, 在听课方面应注意培养其听教师的话和同学发表的意见;在提问方面, 应培养其有疑问就要去提问弄清楚的习惯;在发言方面, 应培养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出问题的答案。到了中年级, 在听课上应重点培养学会倾听, 听懂意义;在提问上, 应培养学生学会提问, 准确描述问题;在发言上, 应培养学生抓住重点, 把自己的主要观点表达清楚。建议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中进行专题的心理训练。

第二,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而中年级学生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乐于学习。要提高学习效率, 取得好成绩, 必须使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这就要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开始学习。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的结果, 如果学习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学生也会没有学习积极性, 此时, 重要的是适当鼓励孩子。在心理辅导课中, 可以使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开展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快乐学习的辅导。

(3) 集体意识, 善于交往

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 它的形成需要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 大多数小学中年级的班级都开始进入形成或发展阶段, 同学之间已经相互了解, 也开始涌现出了一批班级积极分子和核心人物。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集体意识, 也希望通过交往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友谊, 在活动中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因此, 小学中年级的心理辅导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可以设计诸如“集体的力量”、“我的班集体”等主题。

(4) 体验快乐, 表达情绪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情感开始由浅显、外露向深刻、内控方向发展, 这是情感变化的转折期, 也是情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情绪表现为直接、强烈且不稳定, 他们又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情绪, 常常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容易产生情绪困扰, 因此,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学习开始分化的一个关键时期, 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加, 作业负担的逐渐加重, 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学习已经代替游戏成为小学阶段主要的活动方式, 他们的学习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情绪与生活质量。因此, 需要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 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小学高年级

(1) 悦纳自己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 在他们对自我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 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 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喜欢自己;不拒绝自己, 更不憎恨自己, 心甘情愿成为自己, 不愿成为别的什么人。要悦纳自己, 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 特别是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

(2) 学会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他们基本掌握读、写、算等学习技术, 会预习、听课, 写作业、复习, 也会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关心学习结果。他们喜欢观察周围事物, 能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也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然而, 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间接兴趣还有待培养, 要不断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小学高年级的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端正学习动机, 调整学习心态, 正确对待成绩,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青春前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五六年级学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有的学生会对自身性发育及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常感到苦恼, 并形成紧张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会对性发育产生好奇而引起情绪波动, 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这些本属于正常的心理转变, 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答, 他们就会通过浏览黄色淫秽书刊、网页等非正常渠道了解性知识, 产生自责等不良情绪。这阶段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帮助解决学生青春期烦恼, 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4) 学习和生活适应

小学高年级生活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适应, 其中包括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初中阶段重点内容

1. 培养自我认同感

初中生除了身体的变化, 心理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自我意识的变化。斯普兰卡称青少年是“第二次诞生”, 也是指他们发现了一个内心的自我世界。正是这个自我的出现, 使得他们独立性、成人感日趋增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自我认同感培养。

自我认同 (又称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具体地说, 自我认同感高的个体有以下人格特征: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对自己常常有正向的情感体验, 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表里如一, 很少有双重人格。

2. 人际交往

在初中生社会化的过程中, 学会与人相处是一个核心发展任务, 初中生只有通过人际交往, 才能体验到归属感、自尊感、自我效能感与存在感, 才能学会爱、关心、宽容和理解。另外, 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 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往往源于人际关系紧张。有调查表明, 人际关系压力是仅次于学习压力的第二大压力源。

建立和谐同伴关系, 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良好的人际沟通, 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该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尊重、真诚、理解”的六字方针。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初中生的独立性与日俱增, 难免会与父母发生冲突。可通过主动沟通、扩大交流、加强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相信赖等方式化解亲子冲突, 实现亲子良性互动。

3. 情绪调适

脑科学研究最新进展表明, 青少年时期的认知能力发展达到高峰, 而情绪的神经生理机制远未达到成熟, 即所谓“高马力 (认知) 、低控制 (情绪) ”。青少年的情绪容易冲动、两极化, 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格外重要。

情绪管理能力包括对情绪的察觉、表达、调整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驾驭情绪,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 并促进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良好的人与人、人与团体之间的人际交往。

4. 学会应对压力

尽管初中生面临的压力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但许多事实表明, 不少初中生的心理困惑和反抗情绪往往与他们面临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关。帮助初中生学会应对压力:一是尽量减轻初中生的升学心理压力;二是帮助初中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压力源;三是为初中生提供广泛及时的资源。

三、高中阶段主要内容

1.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高中生渴望认识自己, 十分关注自己, 关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并从这些关系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对外部的信息能够批判性地接受。但在自我意识形成、确立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有的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 有的患得患失、过度敏感与依赖他人的评价。这都不利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决定着自我控制, 引导学生通过选择认知角度, 转变认知观念, 来感受积极的自我, 从而悦纳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 形成客观、完整、积极的自我概念。

2.积极应对考试压力

高中生的考试压力来自内心世界的自我期望、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以及社会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容易引发情绪行为问题, 出现学习焦虑、厌学等问题,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尤其是面对考试, 由于过度紧张、担忧, 出现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会使学生临考前情绪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慢、作业经常出错、想要逃避考试、甚至失眠。在考试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而引起思维卡壳, 脑子一片空白, 无法思考, 记忆发生差错, 甚至同时伴有冒汗、呼吸急促、手脚冰冷等生理症状, 影响正常考试。

3. 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与初中生相比,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需求与渴望更加强烈, 并把异性交往作为展示自己性别魅力的方式。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 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高中生, 往往性格比较开朗, 为人热情, 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与同性同学交往的高中生, 往往缺少健全的情感体验, 欠缺与异性沟通的能力, 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 人格发展往往不完善。实际上, 异性交往的经验对个人的爱情观、婚姻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4. 生涯辅导

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班集体 职业指导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技工教育的班主任,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班集体建设工作,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指导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一、建设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无数经验表明:“只有在优秀的班集体里,才能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优秀的班集体表现在:班级中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温馨和谐、努力进取,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充满活力的温暖集体中愉快地成长,不断实现集体和个人目标。如何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在清晰的班级目标下,以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集体活动为载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班级团结和谐氛围。

如笔者所在班为例,入学初就和同学们定下了“每天做最好的自己,打造最优秀班级”的个人和班级目标,从班级各项量化考核管理目标、学习成绩目标、各项技能间竞赛目标等向同学们详细介绍,阐明实现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目标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树立目标之后,通过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项集体活动为载体,让同学们在集体的活动中唱主角,在集体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团结互助、培养友谊,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建设优秀班集体中,还应该以生为本,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指导等措施,系统地推进班集体建设工作。

二、抓重点阶段工作——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在繁忙的工作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如没能较好地抓住学生在校重点阶段的工作,从而无法使班导工作起色。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抓好以下三个重点阶段工作: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

技工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主要以学科教育为主,新生对技工教育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知识相当缺乏。如入学初不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毕业后面对工作岗位不知所措,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造成“毕业即失业”现象。

学生入学初对学校的环境、新的学习模式、自己的专业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此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最好阶段。班主任可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剖析法,或邀请优秀毕业生以亲身经历介绍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认识技工教育,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的目标,做好个人职业成长的规划。

良好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在新生入学后要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要逐条向学生解释每一条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抓细管,按制度执行好班级各项事务。当学生良好纪律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不管是对班级的管理还是学生个人的成长都是相当重要的。

2.抓好学生在校期教育

从当今社会对技工人才用人要求来看,并没有把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放在首位,用人单位更关心毕业生的为人处世、沟通协作、奉献服务、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在校的期间是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应以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实践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特别是高度重视每周班会课思想教育主阵地,精心设计开展每周的班会课内容,把学生培养成“品德+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组织班会课时,应该针对学生喜欢追求新事物、新观点的角度灵活多样去开展,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观点和意见,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加深对主题班会的理解,班主任负责班会的点拨和总结,以提高教育效果。

3.抓好学生离校前教育

从目前就业情况来看,较多毕业生因缺乏对职业岗位认识和良好的就业心态,频繁出现离职跳槽现象,对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带来诸多的不利。笔者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两种心态的教育:

(1)良好的就业心态。当今的学生经历挫折教育少,面对工作的任务和压力经常选择逃避或放弃,接受不了上司的批评,总想着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却又不愿意从简单的工作做起。班主任要在学生离校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要通过优秀毕业生和优秀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经历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所有工作都是从基层做起,从简单的工作岗位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勉励学生充满激情、主动积极、敬業奉献对待自己的职场人生。

(2)终生学习的心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班主任要给学生描绘岗位职业资格从中级工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成长路线,分析从生手、熟手、高手、能手是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谦虚态度,保持求知的渴望,从而在职场发展中游刃有余。

三、总结提高班主任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

班主任工作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却意义非凡。班主任们要不断地学习总结管理经验和方法,用科学管理方法治班,才会让班级管理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1.一线工作法,用眼睛发现问题

班级管理也可说是不断发现班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班主任发现问题不能仅靠班干部的汇报,要经常走进学生宿舍、课室、活动场所。只有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教育。

2.分类教育法,抓“两头”教育,促“中间”教育

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是正常的现象,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教育,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要提高要求,激励他们更加努力,让他们在班里发挥班级模范带头作用;对表现差的那部分同学要加强纪律教育管理,避免出现松散违纪,拖班级后腿现象;对“中间”部分学生,则要多激励,让他们不断努力向优秀模范看齐。

3.读书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青年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困惑迷茫,主要是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足。鼓励青年学生多读书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使其达事理、明善恶、辨美丑,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每周班会课前让两位同学推荐所读好书和分享读书心得,培养读书氛围,打造“书香班级”,养成读书习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四、小结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起着点化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只要班主任们充满爱心与责任,用心去做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不断总结提高班主任工作经验,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家栋梁人才!

让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篇4

08数控(2)班陈冠煌

本学期,我担任08数控(2)班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科任教师的配合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坦途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又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面对成长中的孩子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的现实情况,我注重建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氛围,让学个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和谐的班级生活中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的一点班主任心得体会:

一、加强与家长沟通,从家庭入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

我们班级目前是39个学生,3名女生36名男生,其中有一部分孩子的家庭结构不正常或不合理。如父母有离异的,有长期分居的,也有个别是母亲早年出走从未回过家的,单亲家庭使这些孩子经常性地产生失落感,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多数有了混日子的想法。还有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容易离家出走,容易有被孤立的感觉。还有有的父母是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的,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反抗,最后促成其逆反心理的长成。还有的是这样的:一部分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听之任之,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习惯越来越差,这样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一部分家庭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导致子女心理压力很大,往往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鉴于家庭结构各不相同,对孩子们的了解也是各施其法,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多与家长沟通,从家庭入手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是我们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师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情感铺垫的最好方法。

二、营造良好的班风班纪,让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

争与会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同学间的友谊、集体的活动促进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班风班纪,让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来实践这个目标呢?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有自己的班规班纪,有自己的考核量化细则,有自己的教室环境布置等等。第二是培养优秀的班干部群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班集体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班干部群体正直、踏实、努力才会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正直、踏实、努力。第三是搞好搞活班团课。通过班团课上的一些主题教育,让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增加了不少见识,也为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四是狠抓两项量化管理考核分数。学校和领导们衡量班主任管理班级好坏的一个标准是看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所以我狠抓学生的卫生和纪律,一方面为班级量化考核上台阶做足工夫,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地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开个好头。第五是重视开发、引导学生的业余爱好或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完美的班级如果每个学生都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连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没有,那么也不能称其为好的班级,但是如果学生的业余爱好影响到了学习而不加阻止或者引导的话,那么学生很容易越陷越深,最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说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说说容易做做难。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交流构建桥梁。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

上一篇:游戏设计与制作就业前景下一篇:监狱警察五个过硬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