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精选3篇)
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篇1
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根据县乡公路的特点,从合理确定公路等级、设计车速、路基路面宽度;优化平纵面线形设计,避免大填大挖;分段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层;尽量利用老结构物;合理布设防护与绿化等方面,提出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作 者:刘艳菲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交通局,承德,067400刊 名:交通科技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U4关键词:设计阶段 县乡公路 降低造价 建议
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篇2
1 山区公路的特点
1)地形复杂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特点。西部山区地形多为鸡爪山,沟深坡陡,地势起伏大,在公路选线过程中,如何选用技术指标,确保指标的均衡性,使路线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避免大填大挖,是山区公路选线的基本要求。2)山区公路的路线方案与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越岭线则是与垭口的控制息息相关,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路线方案及工程方案;沿溪线则是与河岸选择及线位高低关联密切,这些对工程造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3)山区公路的路基大多为高填深挖,土石方量较大。纵坡稍有不同,土石方量跟着变动,其中不但牵涉到边坡问题,还涉及到取、弃土场的征用,生态植被的恢复等问题。4)山区公路的工程方案选择极大程度地影响路线方案,影响工程造价。高架桥和高路堤,隧道和深路堑等的不同采用,可能会导致路线线形极大的差异。5)山区公路地质情况复杂,对不良地质情况的处治是设计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山区公路的地质勘察比一般地区的难度大,要求更严格。
2 降低山区公路工程造价的方法
2.1 路线
路线方案的选定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和前提。平原地区公路路线方案选定指导思想主要是线形舒展,行车舒适,强调采用高标准、高指标。山岭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横坡陡峻、沟谷纵横,高填深挖难以避免。合理的路线方案能够有效地避开不良地质灾害路段,减少土石方及桥隧的数量,同时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降低后期养护的费用。因此选线成为制约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
2.2 路基
高填深挖是山区公路路基设计的关键,路基的高度主要受路线的平面和纵面影响,纵坡的选用直接影响着土石方量的大小、支挡工程量及边坡高度。对于大量的废方,可考虑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利用高填方消化多余的废方,以减少弃土场的征用;对于高边坡,除了考虑支挡加固外,还可适当采用抬高路基以减少挖方高度或适当增加挡墙,通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2.3 桥梁、隧道
山区公路中桥梁、隧道众多,桥隧相接司空见惯。例如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恩施段桥隧占路线比例就高达58.8%。因此对桥型方案、桥梁布孔、结构体系的选择及施工方法都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选择时要进行同深度的比选分析,推出结构安全、经济适用的最优方案。
高填方或高架桥的工程方案对比,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之一。高架桥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没有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破坏植被。但是高架桥的造价比高路堤造价高。在地质条件好、路基边坡能够保证稳定、山区水流对农田冲刷影响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高路堤代替高架桥,但缺点是坡脚较远,占用土地资源,需要建设较长分洪水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权衡和综合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2.4 地质
山区公路的地质情况复杂,开挖以后的实况与勘察报告反应的地质结构常有不一致,容易导致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另外,对特殊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不当,不但会带来工程事故,增加工程造价,并且会遗留工程病害,花费昂贵的整治费用。因此,工程地质资料的外业调查和勘探的准确性以及对特殊不良地质的认识和处理是控制造价的关键。
3 降低造价的设计思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述
八王—百西公路项目位于广西天峨县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斜坡地带,区域海拔高程210 m~1 200 m,属中~低山地貌,沿线地形极为复杂,多为鸡爪山,沟深坡陡,地势起伏较大。项目建设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 m/h,路基宽度8.5 m,为水泥混凝土满铺路面,设计水位以龙滩库区400 m水位控制。
3.2 主要工程量及造价分析
项目路线全长10.180 55 km,路基土石方145.46万m3,隧道1座/200 m,大桥1座/110 m,涵洞52道/589 m,排水砌体2.67万m3,防护砌体6.32万m3。总预算金额15 454.9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1 518.1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2 589万元,平均每千米1 236.5万元。其造价远远高出平原区二级公路。
3.2.1 沿线地形
受沿线地形地貌影响,该项目路基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巨大。路基土石方平均每千米土石方14.3万m3,路基防护、排水工程平均每千米0.86万m3。这是导致本路段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筑路材料
项目沿线岩石指标特性差,大部分不能用于防护结构,建设场地距离石场远,碎石预算单价约140元/m3。由于主要筑路材料料场运距大,道路通行条件差,导致材料单价远远高出普通二级公路价格,成为本路段工程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2.3 隧道工程
罗天乐隧道位于路线起点,接罗天乐大桥,隧道长200 m。隧道与大桥同宽,采用13 m宽度。罗天乐隧道建安工程费1 521.5万元,按每千米造价计算,增加149.45万元/km。
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
本路段水泥路面设计为26 cm厚面层,18 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20 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由于筑路材料昂贵,路面工程总造价达2 350.39万元,平均每千米230.87万元,远远高于一般平原公路。
3.3 降低工程造价的思路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1)取消K4+401林场高架大桥,利用废方填筑路基。取消大桥后,增加填方11.78万m3,增加路面110 m,取消桥梁一座,减少投资约152万元。
2)取消K6+670~K6+748段挡土墙,利用废方填筑路基,增加填方2.07万m3,减少加筋挡土墙78 m,共减少投资约69.3万元。
3)取消沿线钢筋混凝土防撞墙,采用波形护栏,节约101.4万元。
4)取消罗天乐隧道,牺牲部分路段的线形标准对起点进行线性优化。采取起点与罗天乐大桥天峨岸桥头的连接采用交叉口方式,在桥上适当的位置设置比较明显的减速标志,在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限速为20 km/h。新路线方案土方1.32万m3,石方7.48万m3,挡土墙45 m,新增占地24.5亩,总造价约450万元,相比隧道方案可以节约造价约1 071.5万元。
5)对原设计的边沟尺寸重新优化:盖板边沟由原来60 cm(宽)×60 cm(高)变更为50 cm(宽)×60 cm(高);浅蝶式边沟由原设计的60 cm×60 cm×60 cm变更为50 cm×50 cm×50 cm,沟深30 cm不变。由此,土方少挖4.85万m3,石方少挖19.41万m3,边沟砌体减少0.11万m3,共减少造价680.50万元。
4 结语
山区高等级公路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分析项目的特点,研究项目的重点、难点,制订项目的总体设计思想。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在确定方案时,要以节约为指导,强调“安全、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本文从设计环节提出了一些降低工程造价的思路和体会,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节约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治玲,胡国玲.浅谈县乡公路改造中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0):272-273.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交通部公路司.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篇3
关键词:控制强化管理设想
0引言
工程造价是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是反映工程建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我国建筑市场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工程设计阶段又是体现工程造价全过程的集中表现,抓住设计的全过程就是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但在设计阶段怎样加强设计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1对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阶段分为两大阶段,即扩初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扩初设计即为设计前期工作,它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要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而估算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所以投资估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突破这一限额,为此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扩初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的设计,以保证估算层层落实并起到控制作用,保证总造价不被突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原则上是按照扩初设计标准进行,可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设计者又不得不调整某些标准,例如,某综合楼原大厅地面为美术水磨石,甲方接到图纸后,认为改磨光花岗岩比较美观,仅此一项,就使预算超出了概算,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的经济规律,预算不得超出概算,可是实际并非如此,预算超概算似乎是属于极为正常的事情,设计预算不能正常发挥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在整个设计程序中,设计预算是最后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可恰恰在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上是个空白,使整个工程造价出现脱节现象。
2强化设计人员经济核算观念
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又一重要环节,为了促进设计单位和设计者自觉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树立经济核算观念,以达到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2.1有关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术、轻经济”的传统观念,设计的专业人员不能在设计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设计方案的确定很少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又处于被动地按照已完成图纸进行计算,不能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另外,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几年来,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失控“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上级主管部门来讲,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能管理的单位,就拿“三超”现象来说,无论讨论哪一个建设项目时,从主管到基层,明知道这个建设项且国家已批准了多少投资额,但还是无视额度限至,只顾自己的建筑产品符合自己本部门的使用要求,若额度不够,在几经申请投资额,就没有哪个部门过问和解决好这个问题。
2.2部分设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所处的地位,经济观念相对薄弱,在设计过程中脱离实际,结构设计上保守,建筑设计片面追求高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对于自己设计的产品,空间要花多少钱,投资效果如何,更是心中无数,其主要表现在建筑装修上,不能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标准来设计,而是一味追求高标准。例如,在很普通的建筑物上外墙采用大理石,欧式抹灰,甚至采用隐形玻璃幕墙,门窗采用古铜色铝合金。在结构上,在满足了构造和规范要求的同时,还一味追求安全系数或凭经验不进行配筋计算而高估冒算,结果造成了“肥梁、胖柱、深基础”,无原则地加大钢筋的型号和密度。使国家财产毫无意义地浪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定额内体现不出来,造成了建筑工程价格的混乱,尽管有些项目在定额上体现,但定额所含的人工费,机械台班费,材料费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了。
3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原则上是按照初步设计标准进行,可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设计者又不得不调整某些标准,例如某综合楼大厅地面原来设计是美术水磨石,可建设单位接到施工图纸后觉得效果不理想,要求将美术水磨石大厅地面改为磨光花岗岩地面,仅此一项就使预算超出了概算,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的经济规律、预算不得超出概算,可是实际并非如此,设计预算不能正常发挥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可恰恰在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上是个空白,使整个工程造价出现脱节现象。
4解决建筑市场“三超”现象的设想
4.1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对工程造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最终目的。
4.2发挥设计部门建筑经济人员在设计全过程的作用,建议建筑经济人员纳入到整个设计的全过程,同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实际跟踪管理。
4.3建立设计专业人员经济责任制,实行节约受奖,按照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各个阶段,将工程投资按专业进行分配,落实各专业的经济责任制,使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能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在控制造价方面,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方案比较,对任意突破工程造价造成严重浪费和重大损失的应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4.4要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堵塞由于不合理的变更而造成提高工程造价的问题发生,提高设计人员经济核算观念,狠抓并扭转设计过程中保守和浪费现象问题。
4.5从扩初设计阶段到施工图纸完成,直至到工程峻工,不仅设计人员要下现场配合施工,而且建筑经济人员也要下施工现场跟踪管理、设计人员在现场发现图纸与实际有出入或有些材料需代用时,要及时出设计变更通知单,这些设计与变更要与建筑经济人员商量,看投资能否实现,是否控制在投资范围内。
【浅谈设计阶段降低县乡公路工程造价的建议】推荐阅读:
公路测量设计阶段论文09-13
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09-12
优化设计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论文07-03
设计阶段工程成本研究05-29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06-22
做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11-01
工程设计阶段论文12-30
设计阶段之工程管理07-16
配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论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