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2024-08-04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精选12篇)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篇1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一直以来,大学就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定义。在人们心中,大学是年轻学子梦想的殿堂,是一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不虚度青春,勇敢拼搏,付出总会有回报.然而,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一些人展翅飞翔,一些人却跌落谷底。

从小,爸爸妈妈就一直在我耳边唠叨:你现在加油学习,将来如果能考上大学,就什么都轻松了。每天辛勤劳作的老师也是,“现在的努力是为以后的舒适做铺垫,入了大学你就可以自由!”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憧憬大学里面美好的生活,自由恋爱,自由学习,就像一只从笼子里面逃出来的鸟儿,欢乐之极。从此,为了这一个美好的梦,我努力奋斗,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我都得学会去面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我一直用来勉励自己的话。因为出生在农村,爸妈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在学业方面他们自然给不了我什么帮助,我只能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丰富武装自己。争做第一不难,保持第一才是最难的,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的我,在高考金榜上却排在了后面。选择汕大,说实话,是当时的一个无奈之举,特别是刚来汕大时,外面破旧的一切引起了我极大的伤感,后悔自己怎么会选择来这里。然而我犯了一个错,看待问题的角度太单一,光凭借一件事情的表象就给它打了分。恰恰相反,汕大反而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我有了太多的第一次,在这里,我明白了我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并且学会了如何跟他人相处,如何去关心一个人。还记得刚跨入大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点警戒,担心自己做不好,并且还秉承着以前害羞怕事的性格。但我喜欢观察,喜欢思考。来自湖南的我,发现来到这里之后,人情冷暖,独特习俗,生活方式,太多的太多,都让我觉得陌生,然而我又不得不接受。远离家人的呵护,缺了班主任的万事关心,除却辅导员的一些建议外,所有事情还是得靠自己去掌控。慢慢地就发现,你不站出来,没人会知道你,没人会赏识你,只有你自己站起来显示自己,大家才会注意到你,你的才华才会被大家所赏识。所以说,在汕大一年多风风雨雨的日子里,我真的经历很多,也学会很多。我变得大胆,变得理性,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别人是帮不了你的。大一是我变化最大的一年,有好也有坏,刚入学时,大家都很活跃,面试各种组织,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借此锻炼一下自己。因此,我也不例外。我参加了两个组织:班上团支书,学院团委会,在组织里面,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学会了如何去独自面对事情,如何处理团队队员之间的关系,哪些场合该严肃,哪些场合可以随意。然而,我也堕落过。爸爸妈妈闹离婚,情感遇挫,那时想到这些,总是一个人躲在宿舍苦,做什么事情都没活力。但最后理性还是占了优。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发现在别人伤感的时候你也跟着伤感没什么作用,特别是他们也看不清自己的时候,你更加不能跟着他们的步伐走,你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做好你自己,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很多自己本来不太愿接受的事情,却又不得不接受。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渴望现在好像在慢慢淡却掉。你会发现,大学里,很多人平时都是很悠闲自在,打打游戏,谈谈恋爱,或是一逢节假日就出去旅游,然后一碰到考试,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通宵加班,过一下书,或是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有关考试内容的消息报导。所以,他们依旧拿高分,依旧可以不忧一切地玩,我不明白这种人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当时为什么选择上大学。然而我也不欣赏那种整天只会学习的人,觉得要想这个社会上立足,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会学习,依旧需要懂得如何在人们中间长期生存的人才。学会如何让跟人交流、相处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取。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帮助你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态度,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根据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这个人的品行,除却那些把自己伪装的很好的人。

大学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自由的世界。就像一辆车,而你就是这辆车的驾驶者,驶向何

方,就看你自己怎么掌控、怎么做决定。大学里面,往往一些人成绩显赫,不断地往上攀爬一些人却始终站在原点,甚置一些人走后退路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整天就跟混日子一样,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可以想象,一个对生活没了激情的人,还何所谓去谈成功的事情。生活中能够抵挡住诱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人。如果我们抵挡不住诱惑,就会完全失去自我,就好比一些人迷上网络时一样,稍不留神,就陷进去了。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消逝,我也在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因为越来越觉得,如果不给自己定一个大致路线,碰到十字路口,我就常常会犹豫,更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其实大一一进来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选的专业不是很对口(土木工程),但那时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又没什么人给你指导,就没想过转专业的事情,但现在却不得不想,我得为自己的人生铺一条路,一条自己能够走下去的路。所以就一直在考虑修第二学位的事情。在选择修哪个专业的上面,我和家人意见发生了分歧。法学,是家里人期待的,因为家里有人在法院工作。然而,我的兴趣却放在了另一门上面。爸妈说:“即使你不喜欢,但你要面对现实,有资源就好好利用一下,”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事情都得靠关系,一些人明明没什么能耐,却依旧能够过的逍遥自在,而一些明明身怀技艺的人却要整天活在担惊受怕中,因为他们担心,他们稍不留神,手中的饭碗就没了。为什么就不能靠自己去争取呢?难道这就是大家所希望的和谐世界?要想追求一个和谐世界,就得什么都服从大众。虽然有很多人动用关系不是本意,因为他们觉得这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古语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大家一惯地响应着这种行为,那它自然会变得理所当然,然而,如果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沿着自己的路线走,虽然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但至少可以尝试,可以对改变存有一线希望。不尝试,就不能断测出任何答案,只能随波逐流。

大学,一个让人走向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让一个人堕落的地方。一个承载着众多人梦想的地方,却同样也让一些人走向了深渊。错不在它,而在于我们人类之本身,合理利用,才

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

专业年级:08土木学号:08111027姓名:罗剑霞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篇2

一周后的作文交流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地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

生1:一开始听到这个作业时,我心里一阵嘀咕:“老师也真是的,这种小事做了又有什么用呢?真想不通!”但是,当星期六我亲身体验时才真正体会到———我错了!我发现爸爸的双脚上满是伤口,里面仍是殷红的。当我用温水轻轻擦拭他的伤口时,爸爸笑了,笑得那样开心。

生2:我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与外婆相处了12年,都是外婆为我洗脚,而我却一次都没有为她老人家洗过,真是惭愧。幸好这次作业,让我真正了解了外婆的辛酸。她那布满老茧的脚上粘着几条止痛膏。当我把这些止痛膏撕下的时候,我惊呆了!外婆的脚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裂口?而我还经常惹她生气,真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生3:我是为奶奶洗脚。奶奶已经75岁了,但还操持着我们这个家,有时还要走到学校里来为我送菜。以前我真的不知道奶奶的脚会是这样: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双脚上布满了皱纹,十个脚指甲乌黑。奶奶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今后我会一直为奶奶洗脚,一直关心她,使她的晚年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生4:我在给妈妈洗脚时,妈妈摸着我的头说:“轩轩,你长大了!”当时我的心一阵颤动,眼泪夺眶而出。长大的感觉真好!

……

听完了学生的心灵告白,反思他们前后思想的变化,我沉思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该走向何方呢?

启示一:生活———作文教学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而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许多值得体味的闪光点,如果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学生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关注这一切。如在一次读报写字课上,有位学生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两千颗爱心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听后学生的反响很大,于是我就请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写出来的文章篇篇精彩绝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非常自觉地关注起这则故事的后续报道,掀起了一场写作热潮。

启示二:体验———作文教学的真谛

体验就是学生在亲历的生活实践中通过感受、认识,在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的作文热情得以激发与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或者以学生所理解的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自己的个性特征。本次作文教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为长辈洗脚,体会长辈的艰辛,学会关心、孝顺长辈。如有位学生从这次洗脚中了解到奶奶的操劳,并毅然决定要经常为奶奶洗脚、为奶奶做事,真正做个孝顺的孙子。正因为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更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所以才有这样感人的肺腑之言。

启示三:生成———作文教学的妙笔

素描训练的感悟与思考 篇3

都说素描是绘画的造型基础。不错,绘画者的造型能力在这里都能直观地体现出来,而且素描有自己的一个知识系统,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去思考、总结、掌握。这种经验的积累,不仅仅在书本当中,还要结合整个训练的过程逐渐去获得。也就是说,并不是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了解了素描的理论知识就能画好素描,我们需要掌握多种技能,要学会运用技能在多个方面的结合,而这些技能

素描训练要求各方面能力的配合,包括造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所以问题来了,对于我来说,素描课程压力还是挺大的,一下子就把短处给暴露出来了。平常不努力用功,画的少,“自然‘笔来得也不是很顺”。

素描的学习应该是思考,而不是默无声息地去画,这就要求我们要深思熟虑,还要有仔细观察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我所缺乏的。这门课程,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自我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

我的素描学习历程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学阶段:最初接触素描是在高一的时候,选择了美术这个专业,课程一开始便是石膏训练,接下来就是静物素描。当时对素描的兴趣还是蛮大的。到接近高考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逐渐过渡到石膏头像、人体头像的学习。老实说,那时候画的作品,没有什么感情在里面,就是很机械地画,只求画面一个强烈的视觉效果。

第二阶段:上了大学之后,大一我们就开始了美术绘画系统的学习。这时候也接触到了许多大师的素描书籍资料。从这时候就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我的作品的艺术性问题。可是鉴于自身太懒,有时候又太忙,放在专业上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多,以至于专业水平还是提不上去。刚开始我们也画石膏头像,由于基础不够扎实,而且捉不准造型、动态,画的外国石膏像还是像中国人。

第三阶段:大学本科一眨眼就过去了,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这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压力。一山还比一山高,人外有人,人才济济。让我最头疼的要数专业方向还有英语了。

素描研究,是我们的一门课程,一开始也是画石膏。有躯干石膏还有头像石膏这两组,我在头像石膏这组,画的作品是最不像外国人的石膏头像了,反而像中国人,这让我很苦恼。

我的第一张素描作品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解决造型和结构的问题。石膏像写生是整个素描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因素主要还是结构、体积、空间和光感的表现手法。要处理好这细微、复杂的造型关系,对造型和技法的掌握就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当同学们都开始上调子的时候,我的石膏头像连基本外形都还没抓好,这不得不让我有些着急。每次画画,总是画的很慢,我知道是我不熟练的原因,所以画得也很郁闷。当我画好外轮廓的时候,里面的结构却又很难表现出来了。画完之后我深深领悟到,画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做得不充分,在绘画过程中就会很被动。

工具材料准备之后,我们不要急着开始,要对石膏像有一个全面的观察。首先要有适合自己的一个视点,可以多个角度观察石膏像,体会它的各种方面、各种效果,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位置。然后要观察石膏的体型结构和整体动态特点。我应该一开始先画一张小速写,感知一下石膏的整体造型的,所以功夫还是不可少。然后观察、联想、研究。比如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从最亮到最暗、从最实到最虚、黑白灰的面积分布、虚实的范围以及石膏像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等等,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有个整体的把握。完成了第二步之后,我们应该利用学习的积累和我们的想象,把对象变成一个形象。考虑画面大的效果是想以光感为主导,还是结构效果来表现。

在整体形象的基础上,再逐步地去确定每一个结构的准确造型和关系,在刻画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不要把某一个部位的轮廓画得过于细腻和死板,局部应该是为整体服务的,不能老盯着一处看,影响画面大的效果。第三步就要注意石膏的光感、体积感、空间的处理了。这一步要通过大的明暗关系和虚实关系来完成。

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既要放松大胆去画,又要很谨慎。如果一开始我有这一个画前的思考,我相信我的石膏像应该可以画得得心应手些。所以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第二幅作品,我们开始转向画人体。首先,我们先画男人体。因为男性人体相对于女性人体的结构更具有代表性,较为明显。

面对模特,我们也应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角度,这样画起来心里才舒服,才会上手些。造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画人体我也花了很多时间。

这幅作品,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好表现手法和结构的问题。艺术处理手段多钟多样,找到合适自己的不容易。除了前面我们了解到的问题,在人体的绘画上,艺术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幅男人体作品,在人物的结构穿插上难倒我了。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腰部结构下,很难把腰部的伸缩特点表现出来,而且在人物的结构穿插方面处理的也不是很好。结构是人体自身的有机联系还有外部显示的起伏变化关系。这种结构要通过线和面的组合来进行描述,通过线面的组合来表现穿插结构、人体层次。如果对结构不理解,那人体的结构部位就会显得别扭。

我的第三幅作品是画女人体,它相对男人体来说结构不是很明显,这时候要突出表现女性美,突出女性的质感。这是我这张作品最大的难点。

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对象或对象处在不同的状态,在观察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画面的效果或者个人绘画风格会有不同的影响。这时候线条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最早的绘画应该是以线条的形式出现的。线条的力量非常大,可以表现对象的质感、虚实、量感、结构、节奏等等。在表现人体美的效果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幅女人体我在刻画的时候就画多了,而忘了用“减”法。只是一味地去画效果,却忘了对象本身的特质---柔美。线条的虚实、穿插、节奏、轻重的关系影响整个画面的结构、韵味和质感关系。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能够用同样的表现手法去营造画面效果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后背》,用线条表现结构、体积和质感,画的生动、概括、准确。虽然他表现的是男人的后背,可是在本质上和女人体的表现是一样的。这不得不说,画面的构成因素有太多的因素侧重点。对线条的灵活运用也是不容小看的。

通过这门课程,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对素描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更是加深了“素描就是一切”的感悟。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思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确实,一幅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融入作者的思想,没有它的形式语言,没有创作时想要变现的灵魂,没有生动的表现,那这幅作品就是平的,就是很表面的了。

美术鉴赏课的感悟与思考 篇4

2012-04-14美 术 鉴 赏 作 业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张效利

美术鉴赏课的感悟与思考

其实早在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美术了,但从小学到大学,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这一学期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收获,感悟和思考。

要进行美术鉴赏,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门类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的基本知识包括美术的属性,美术语言和美的法则。

首先是美的属性,它包括社会性,距离性和主观性。美具有社会性,在社会范围内,人们对于美都有相似的理解和定义。美的距离性,它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美的定义和范畴也是不尽相同的。就像现代人以瘦为美,但在我国唐朝时期,却是以胖为美。也难怪像杨玉环那样丰腴的女人可以被评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以至于,现在的女人都恨不得梦回大唐,免受现在的减肥和节食之苦。美的主观性,我国一句古语说得好“情人眼中出西施”,这就充分验证了美的主观性,美术鉴赏是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的。

美术创作需要各种表现手法,其表现手法被称为美的语言。美术的语言不同于其他艺术语言,它是以空间,材质,肌理,色彩,明暗,形体等构成。美术的语言依附于思想与形象的整体要求,所以它必然既受不同的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氛围的制约,又受艺术家个人气质及世界观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特点。

最后是美的法则。在了解了美的属性和美术语言后,就可以初步的美术创作了。但所创作作品的好坏怎样来评价呢?和其它事物一样,美也有它的法则。美的法则包括统一与对比,均齐与平衡,动感与静感,调和与对比,求心与离心,统觉与错觉。虽然美不是具体的可以触摸到的物体,但美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只有掌握了美的法则才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更深入的鉴赏。

美术作品的诞生就好像物质资料产品生产一样,美术家的创作环节就如同工人的生产环节,美术作品就是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只有被消费者应用,它才能真正成为一件有实质意义的产品。否则,它就只是改变了形状的物质材料,没有艺术意义。同样,美术作品是美术家艰苦创作活动的精神产品,它本身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只有通过观众的鉴赏,才能得以体现,这时美术作品才能成为一件具有真正意义的艺术品美术活动才能称为完整。因此,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体现其价值的重要环节,是美术作品与我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美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在了解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美术鉴赏的意义后,我们先后学习了中国绘画,中国雕塑,中国建筑与园林,中国工艺美术,西方绘画和西方雕塑的鉴赏。在学习西方绘画时,提到了梵高。关于梵高,以前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传记。这是一个短命的画家,他仅仅活了37岁,但他也是一个天才的画家,在他从事创作的十年间,他竟画出1000余幅油画和素描。他实在贫困和病魔的艰难斗争中以自己的生命在作画,那惊人的勤奋,率真,单纯和激越,都化为画面上鲜亮的颜色,旋动的笔触和情感变现的结构。感觉他的一生就像是烟花一样,虽然短暂,但却绚烂地耀眼。“当人们倾注心血和精力去完成一件作品时,那么这件作品就会被赋予灵魂”,那这句话来形容梵高的《向日葵》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的画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向日葵》了。其实说喜欢并不是很恰当,因为第一眼看到它时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整个画面上一丛丛比阳光还要灿烂的深黄到铬黄的葵花,插在淡黄色的陶罐中,整个背景也是黄色的,颜色简单的单纯,热烈,似乎要灼伤我的眼睛。强烈黄色的色阶显得分外明快,饱和而辉煌,充分展现出阳光下向日葵的勃勃的生命力。整幅画似乎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热烈。我想梵高当时在画这幅画时,一定是激昂的,甚至癫狂,因为只有一个疯子才会有这样灼热的情感。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接受的审美享受活动过程,又同时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兴趣的高低,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去进行独立的感知,认识,评判,理解,体味,最后获得独有的艺术欣赏与审美满足。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比他人更为深刻,更为独到的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只有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美术鉴赏活动,才是有力度,有水平的鉴赏行为。

美术鉴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涉及到诸多的问题,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尽享反复的,坚持不懈的鉴赏实践。正如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那样,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我们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提高着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美术鉴赏也在提升着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和人文素质修养。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和经历

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当地的风俗文化。另外,美术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鉴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评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篇5

关于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刊载于《建设监理》2015年9月刊

在当前监理工作环境下,监理的工作时常不被社会、业主理解和认可,监理工作的难度在加大。监理工程师如何明确监理工作思路,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提高监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监理作用,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实现建设目标,一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监理工作实践和体会,通过对监理的充分理解,对开展监理工作必须正确树立“两个重要观点”和“六个要”的工作理念,简单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1 对监理的理解 监理工程师在开展监理工作前,搞清楚监理工作的内涵,明确监理工作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监理从字面上理解,“监”就是监理工程师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查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就是要求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监督好工程的科学有序推进,当然还包括施工、建设单位的行为。“理”就是管理,主要是自己内部的管理,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程序是否到位等。而有的监理机构,有意无意地参与到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中,是不可取的。2 “两个重要观点” 2.1 监理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是确保过程控制记录及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除了要到施工现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设计施工图纸等要求,检查发现和处理解决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问题外,还要让这些工作情况通过记录资料真实地反映出来。它既是以后全面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建设工程一旦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后,作为问题调查、原因分析以及确定责任的重要依据。监理工程师应高度重视《监理日志》的记录。在过程控制中,应对天气和施工环境情况、当日施工进展情况、当日监理工作情况(包括旁站、巡视、见证取样、平行检验等情况)、当日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进行真实的记录。实现资料的闭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2 监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发现上道工序未按审查通过的工程设计文件施工;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通过下发《监理通知单》、《工程暂停令》,组织召开现场专题会议等手段,坚决制止进入下道工序施工。3 “六个要” 3.1 底气要足建设工程监理制于1988年开始试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监局又联合发布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监理工作是有法律依据作支撑的,是建设市场的基础之一。监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监理工程师开展监理工作要底气足,要大胆开展工作,遵循“公平、独立、诚信、科学”的准则,转变工作思路,切实把监理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管理的延伸,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3.2 标准要清监理工程师要理清监理的程序。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监理规划》的要求,依照程序对施工的全过程开展监理工作。对设计文件、工程建设标准要清楚;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安全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各项具体内容要清楚;对建设单位的授权要清楚。监理工程师对自身的监理行为要清楚,对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的行为,对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个人没收非法所得、收缴《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的行为以及触犯法律的行为要清楚。3.3 职责要明依据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监理工程师要明确总监的15条岗位职责、专监的12条岗位职责、监理员的5条岗位职责,以及总监不得将有些工作委托给总监代表的8条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不越权、不滥用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3.4 关系要顺关系要顺的核心是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监理机构是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现场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与施工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一个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各参建单位及政府、社会各方的通力协调和配合。组织协调始终是监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监理工程师应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公平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关系,目的是完成好监理合同约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监理工程师可以运用好以下手段开展好组织协调工作。(1)及时下发《工程联系单》、《监理通知单》等书面指令。下发时一定要注重文字质量,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说清楚,起到传达监理意图,纠正偏差,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作用。(2)开好监理例会。例会召开前一定要谋划好。必要时,事先与各方沟通好,利用场合大、各参建方都在的特点,统筹、协调和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3)发挥专题报告的作用。当现场遇到重大难题时,总监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直送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高层。目的是引起上层领导的重视,对工程负责。一般情况下,此种手段效果很好。(4)约谈施工方项目主要领导。总监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约谈施工方项目主要领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摆问题、讲道理,切实达到解决问题、顺畅关系的目的。3.5 监理要严目前监理工作除“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外,还有安全监督的责任。监理要严,主要体现在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督上。要牢牢抓住这项工作,要做到铁面无私、铁石心肠。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涉及工程建设项目运行的安全和效益。监理工程师应坚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狠抓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施工安全涉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监理工程师必须持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且狠抓落实,真正做到“宁当恶人,不当罪人”。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该审查的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人员资质、质量认证材料等,一定要严格审查;对施工过程中该监理检查的项目,一定要严格检查,一定要实测实量。按照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的规定,该停工整改的,一定要停工;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该报告的,一定要报告。一定要多项措施并举,严格监理,确保安全质量始终可控。3.6 工作要细这里说的工作要细指的是监理文件资料得管理要细。监理文件资料是反映工程成果的重要性文件,是监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体现。一方面考量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和业绩,另一方面也是监理企业、监理工程师加强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项目监理机构应做到“明确责任,专人负责”。采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整理、编制和传递监理文件资料。可采用以下措施将此项工作做细。(1)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各级人员的培训教育,真正做到领导重视,在专人负责的基础上齐抓共管。(2)制定标准和程序,使收集、整理、编制、传递、归档监理文件资料的各环节内容和格式的规范统一。(3)严格实行内业资料责任包保制。明确各级监理人员在内业资料方面的分工和职责,将内业资料与监理人员的考核挂钩。要求每个人搞好自己的“记、账、单”。(4)以“人、机、料、法、环、质量、安全”为要素,搞好各类资料的填写记录。(5)组织内业资料相互观摩交流和检查评比。通过不断组织对内业资料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和相互交流观摩,把好的内业资料复印给大家参考学习。通过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促使内业资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4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对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如何有效地将工作理念真正融合到监理工作过程中,确保监理项目的始终可控,在工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切实发挥好监理作用,还需要监理工程师在具体工作中去理解和实践。

与生活感悟有关的作文句子 篇6

2、人需要冷静。冷静使人清醒,冷静使人聪慧,冷静使人沉着,冷静使人理智稳健,冷静使人宽厚豁达,冷静使人有条不紊,冷静使人少犯错误,冷静使人心有灵犀,冷静使人高瞻远瞩。万不可一味地冷静而缺乏蓬勃的激情。冷静不等同于冷漠。

3、生活简单就是幸福,平常的心态,平静的对待,脸上充满甜蜜,每天送自己一个微笑。有事没事打扮打扮自己,有事没事收拾收拾衣物。打扫达到屋内的灰尘,唱个小曲,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简单就是快乐。

4、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丽,吸一口清晨的清新空气,忘却喧嚣。与好朋友聚一聚,打一个电话给好朋友,寒暄寒暄。放松一下,上上网、打打牌、唱唱卡拉OK、下下棋,钓钓鱼。简单就是幸福。

生活与感悟 篇7

朋友们, 一说起钟表, 就会让我们想起那些美丽、可爱的表盘, 那灵动、精致的表针, 还有Ki t t y猫、美人鱼、米老鼠的外形, 以及它们运转时发出的泉水般的声音……可是你知道吗?所有这些机械钟表的背后, 都藏着一样东西———齿轮。齿轮是何物?在那些精美表盘的背后, 总有几个零件在永远不知疲倦地转动着;在厚厚的盖子下面, 它们默默奉献, 即使是发出嘀嗒的声音, 也要根据主人的要求降到最小……它们是幕后工作者, 是志愿者, 也是跑龙套。最难受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不关注它, 它就是———齿轮。

五年级时, 我就当过一次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齿轮。

那次我被选为学校“英语节”表演队的成员之一, 我奋力练舞, 努力唱英文歌, 因表现突出, 老师还特地把我从旁边调到了中间最显著的位置。我兴奋不已, 更加卖力地彩排, 谁知……在彩排期间, 我突发高烧, 两天没有上学, 在家养病。第三天一早, 同学就告诉我:我被换掉了, 我心已冷了一半, 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临时的呀!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又去问其它同学, 结果还是一样, 我———“光荣退休”了!

退场后的我, 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被抽光了, 整天无精打采的。最要命的是, 我又看见了那演出的服装……多美啊!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本来我可以穿的, 本来我可以演的, 就因为发烧, 就因为替补。从此, 我对那位替换我的同学充满了敌意, 处处和她做对。就在这个时候, 老师安排我调试演出的PPT (背景图片) , 我更加沉默难受了!天知道是谁做得这么难看的PPT, 天知道谁愿意播放这个PPT, 天知道调PPT的人有多大的委屈!

当我情绪跌到谷底时, 负责排练的何老师来了, 她平静地对我说:“知道钟表吧?知道这机械钟的里面有什么吗?”

“齿轮。”我想了想回答。

“对, 齿轮, 它默默无闻地工作, 没有人看它, 没有人关注它, 但它的重要性却没谁能够小瞧, 你调PPT不就是当一次齿轮吗?没有背景及音乐的演出多难看呀!”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从此, 我看到那些穿美丽演出服的同学不再嫉妒, 不再默默诅咒演出那天有人不能来, 不再小瞧调PPT这份工作, 能把PPT掌握好播放节奏的人也很伟大啊!我在调试的同时还指点彩排同学的动作, 我已经在享受当“导演”的过程啦!

表演非常成功, 我除了调试好PPT, 还为大家看管衣物。当我从工作室走回班级时, 班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有位同学对我说:“PPT真漂亮!”我热泪盈眶, 老师对我竖起了大姆指。

有时, 人就要做一个齿轮, 因祸得福, 吃亏是福。

2. 卖花人

每天下午五、六点钟, 只要经过我家所在的幸福路路口, 你就会情不自禁被一个摆有各式各样盘栽的花摊所吸引, 里面有节节斗艳的一串红, 大气外露的菊花, 精致含羞的秋海棠, 浓艳别致的月季, 素雅芬芳的茉莉, 亭亭玉立的散尾葵……这儿的主人是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 脸上却经常挂有灿烂笑容的叔叔。

记得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他坐在轮椅上, 正吃力地想从板车上将花盆搬下来, 他一只手抠住花盆边, 一只手抓住轮椅扶手, 上半身已经倾斜出了轮椅, 我生怕他因用力够花盆而从轮椅上滑下来。突然, 他手上一滑, 花盆从他手中掉到了地上, 花盆倒了, 土也撒了出来。我不禁心中一酸, 为他感到难过。他抬手擦汗的时候, 正好看到我直钩钩的眼神, 他不但没有尴尬, 更没有气恼, 而是坦然地对我一笑, 指着花盆说:“看它, 可真不听话!”我极为惊讶, 心想一位肢体上有残疾的人, 心胸却能如此阳光, 能这样幽默地接纳和包容一切!

我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天桥上看到有的健全人在跪地乞讨, 也曾看到有的残疾人不惜暴露自己伤残的身体来搏得大家的同情, 都不同于这位卖花叔叔, 他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来撑起一片天, 他就像身边的花儿一样美丽又芬芳。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篇8

一、教材方面

之前总会听到老师对教材的抱怨,说得最多的是教材的系统性不强,这个知识不该删,那个知识不该减。对于这种看法,我的理解是:新教材去粗取精,删除的是繁复、艰深的内容,选择了更能体现学科思想与更具现实意义的素材。主导理念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素质。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参与来实现,而参与需要时间。如果教师仍抱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必然会产生上述看法。因为担心考试,就非常不放心,总想将老教材的习题与内容补充进来,结果越教越累,越教越多,最后还要抱怨时间不够。这种理解的后果就转嫁到学生身上,他们只有一个脑袋,学那么多东西能装下吗?不给时间让他体验、总结、反思,能学得透吗?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教材是有缺憾和瑕疵的。比如,案例的选择可能离学生太远、不够鲜活,活动的设计缺乏吸引力等等。我的看法是:教材只是一个模本,当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老师与学生。新课程从来都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已经把教材的部分主动权给了教师。只要能够完成课标要求,案例不合适可以替换,活动不合理可以重新设计,内容单调可以丰富。我们中学的地理组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各年级都积累了大量的乡土地理素材,自编案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程倡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改革者,需要始终把自己放在教材建构者的位置,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不去主动建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话,就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

二、学生方面

1.新课程需要更新观念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学生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甚至认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已经没有参与的欲望与勇气了。所以除了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要花些时间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切实执行新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拿高分,而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表达、交流、质疑、合作的能力。现在的课堂,正是在给他们发展与提高的机会。我还告诉学生: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不会质疑的学生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发现对学生真的是有一定的震撼的。

2.新課程需要全科统一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今年秋季入学第一课,我没讲新课,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洗脑”,告诉学生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及评价方式,特别强调了参与的重要性。刚开始两周,课堂上学生空前活跃。但两周后,热情减了一半,一个月后,甚至出现了僵局,学生在下面讨论很热烈,集体回答问题声音也很洪亮,但个别交流时就很少有人愿说了,原来爱说的也不说了。我很困惑:是我的活动设计不吸引人,调动措施不得力吗?后来通过观察询问,发现有相当多的科目仍然是教师一讲到底,几乎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日子久了,学生自然就又回到被动接受的老路上去了,参与的欲望自然消减,更不可能养成习惯。所以我想必须各个学科、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将一部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听课习惯。

三、教学方面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问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依然学不会的现象呢?是因为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式,导致信息输入通道不畅通,老师的信息传送的渠道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相通。与其这样低效输入,不如让学生自主建构,自我输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活欲望,帮助学生疏通信息接受渠道。我认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正确回归,更贴近教育的科学性。倡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自主获取或建构知识,更符合认知规律。新课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在学生乐学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现在有很多课堂为了活动而活动,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却云里雾里,离课标要求差之千里,这样的课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错误不在活动,错在老师的活动设计不合理,要么目的性不强,要么太大,没有必要的铺垫,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总之,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与归纳法,演绎还要与归纳结合。举个例子:我在讲地壳运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三个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认识相关理论,然后小组合作用身边的东西演示或用绘图的方法解释地壳运动的结果,最后观看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的视频。整个过程通过认识理论、理解理论、证实理论三个环节,逐步对地壳运动有了扎实深入的理解。教师的作用就是导演,只需要激活学生思维与学习欲望,适时点拨既可发挥学生主动性又能让其学得扎实有效。有些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研究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在没有任何知识铺垫的前提下,活动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作为教师,抱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积极改变,没有什么神秘的,要相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东西永远是新的,所以只要我们努力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就不仅能做践行者,还能成为引领者。

军训的生活收获与感悟800字 篇9

如果是阴天或者只出点儿太阳,那也不为过。可是自从军训开始,老天就太不给面子,不是太热就是下雨,而今天我要记录的,就是周五下午的训练。

那天午后,教官“如约而至”。(这里之所以说“如约而至”,是因为教官前一天说过,2:25在楼下整队)

那会儿,天正下着小雨,我们跟着教官走到1号报告厅外的走廊上,随后开始了训练。

“你动什么动?再动,信不信我把你举起来丢出去!”教官冲着一个同学吼道。

底下的同学笑了:那么重个人,怎么可能用双臂举起来?由于随后要站军姿,谁也没有多想。

不一会儿,人群有了细碎的讲话声,教官大声地说:“保持!”我们回答“安静”“保保持持!”“安安静静!”教官接着说:“现在,我们来进行军姿练习。”我心中不禁叫苦不迭:“军姿练习?那不又得站半天了?!”

在练习过程中,又不断有人讲话,教官终于生气了:“全体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跟着教官,下楼,转弯。来到操场,天还在下着蒙蒙细雨。有女生低了低头,立刻就被教官训斥:“头低着干嘛?就是要让你们淋淋雨,看你们以后还会不会乱讲话。”

雨越下越大,身上也越来越湿,而我们却还在做俯卧撑和深蹲。“以后还会不会乱讲话?”“不会……”“声音太小,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们说的话,双手抱头,继续……”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再次上楼。

“以后还讲不讲?”“不讲!”教官又问“讲了怎么办?”一个男生说:“打嘴!”班上顿时一群人憋笑,又一个男生说:“刮打刮打嘴!”一片笑声暗暗传开。

又训练了二十多分钟,教官让我们坐下休息。

“哇!”一声惊呼引着同学们朝那儿看去。原来是教官徒手把邱宝文举了起来!再一想想:教官似乎说过“……信不信把你举起来丢出去……”“天那,这臂力太恐怖了!”同学们惊呼起来。训练完在议论纷纷中,大家回到了教室。

放学一回到家,我就倒在床上。其实并没有累到骨头散架的状态,只是精神上有些疲惫,白天发生了那么多事,还要军训,真有些吃不消。

当时淋雨深蹲的时候就在想:教官让我们做的这些,想必他一定都做过,既然他都能做到,我又为何不能做到?

这次军训,就像一座山,若是翻了过去,就会看到一片“大海”;若是翻不过去,则永远看不到“山”那边的“风景”。

不过很显然,同学们都“平安”地度过了军训的这五天。以后若有军训,同学们一定也都会更加全力以赴的。

读书与生活感悟 篇10

信息技术学院电商1002张文娟

书是一缕阳光,它能融化心间的冰凉,书是一缕春风,它能消除你内心的浮燥,书是一支蜡烛,它能使黑暗的心变得明朗,书是一种营养,它能让你精神强壮,书是一壶绿茶,让我们回味无穷……

无论是温暖花开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日,不管是萧瑟凄凉的秋天,还是朔风裹雪的冬季,我都会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旁边放一杯清茶,手捧一本古香之书,徜徉于书的海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纯真的心灵在这仙境中感悟、升华。

读书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读一本好书。好的书籍,就像一颗不老的的常青藤,永远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好的书籍,就像不谢的鲜花,永远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好的书籍,就像丰腴秀美的佳人,任凭岁月的流逝依然俏靥盈盈。

其实读书就是用心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泪的晶莹,落瑛的飘零,还有生命的沧桑与美丽。打开书,翻开扉页,缕缕墨香醇醇杨柳风,滢滢杏花雨,在心田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着无数感慨的诗行。透过杨柳杏花,我们看到了远方的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

读书就是在如画的风景中捡拾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人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自己,让自己能够驰骋古今,经天地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巴尔扎克的《鸥也妮,葛朗台》吝啬的守财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老渔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林黛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鲁迅的《啊Q正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将我带到遥远遐想中,感受奇妙无限,感受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读书就是充实自我的生活,读书就是让书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慢慢的人生旅途中,书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让你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还可以让你懂得许多人生的哲理。“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让我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海更宽阔的心灵空间。蒙台居曾说过:“没有比书更廉价的娱乐,没有比读书更持久的满足。”书它将陪伴我同岁月抗争与海浪搏击。在经历风雨中挺起身,在大雪塑飞中直起腰,历经磨难,永不退缩。有的人说读书太辛苦,还有的人说读书太美好,我说读书既是一种辛苦的劳动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一切的一切溢入心里,泣入心扉,早就了一个辛酸苦楚、喜怒哀乐的境界,成就了一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

读书需要感悟,读人亦需感悟。感到的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留恋,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迷蒙,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惋惜。漫漫人生长路,似水青春年华。在悠然的午后流动,在静谧的午夜流淌,在晨光熹微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感悟统计与生活 篇11

与统计结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尽管主修专业是经济管理,但我热衷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知道了统计一般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要搜集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的真实、可靠且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就必须学好统计学的科学理论以便指导统计工作。还记得在课后,我常常去图书馆查阅与统计相关的期刊,经常为期刊上介绍的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统计人所感动,并渴望毕业后能投身到统计事业中去。尽管毕业后没能如愿进入统计系统从事统计工作,但由于分配到财政厅主管的一所学校任教,使我能选择心爱的统计学,成为一名统计学的主讲教师。

统计学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

转眼20多年过去了,统计学的教材越来越厚,统计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统计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今,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许多领域,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在学术研究中,统计学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法律诉讼中,常常借助统计的力量来做更有力的说明与验证;在大大小小的报告会上,几乎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依赖于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统计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曾有人把人的一生去掉年少和年老的时间,将真正年富力强的40年时间按睡眠、用餐、交通、购物、看电视玩电脑、看报聊天、洗涮、休息发呆闹情绪、做事等用途进行分组,然后通过搜集、整理数据得到下表。

表中数据是将统计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的结果,初看起来枯燥乏味,但仔细瞧瞧,这其中至少隐含了如下具有深刻含义的信息:①人的1天真正用于做事的时间一般只有2小时,仅占全天时间的8.33%;②人的一生(仅指年富力强的40年)真正用于做事的时间一般只有3.3年,仅占40年的8.25%。可见,人们用于做事的时间实在太少!掌握了这种时间分配规律的人,往往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不少大事、好事。他们常常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为重要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紧迫、不重要不紧迫四种情况,然后按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依次完成,真正成为了时间的主人;而没有掌握这种时间分配规律的人,往往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了时间的奴隶。显然,有了统计的应用,就可以作出更好的决策,避免人、财、物力的浪费,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统计量化应用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面对许多不确定性现象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上是否具有准确的分析和决断。不懂统计的人可能表现出无动于衷,而懂得统计的人却能将眼前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进而作出较为明智的选择。记得有个朋友曾说过如下的故事:一天早上打车出门准备去某地讲课,不巧途中碰上塞车,幸亏他对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脑海中浮现了多条可供选择的路线。对比之下,最终选择了相对较短、堵车概率相对较低的路线,如约赶到了讲课现场,避免了让上百号人傻等的尴尬局面。这位朋友面对不确定性现象作出的决策,其实就是统计的应用。再看看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居家购物,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尤其是大件物品的购买,人们一般会倾向于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然后确定是否购买。这个比的过程,也就是询问了解收集数据、然后据此分析评价作出判断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统计的基本活动过程。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幸亏我懂统计

统计无处不在,只是不懂统计的人自己不知道而已。因为不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轻则闹出笑话,重则决策错误,让无辜者遭受损失。有这样一件事情,那年银行发行大额存单,利率在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提高5%。当时的同期定期存款利率也是5%。有人看到这则启示,立即到银行将自家的即将到期的定期存款全部取出,转买大额存单,盘算着利息翻一翻的美梦。可事后发现银行工作人员结算利息时,并没有按照10%的利率结付,当事人急了,与银行的办事人员大吵起来。这不仅闹出了笑话,还使他们自己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这皆因他们不懂统计,将“百分率”与“百分点”混淆所致。在我的生活中,就曾发生过一件利用科学的统计分组理论挽回职称评审资格的事情:那年我申报了教师系列的教授职称,校内初评险些没过。众所周知,大学里的“教授”是多少身处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都梦寐以求的职称,我也不例外。我将历年积累的学术成果以及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并提交到了学校的人事部门,等候在校内初评的结果。没想到初评榜上无名。我很失望,但我没有放弃。我仔细研究了学校当年有关职称评聘的政策以及人事处在组织职称初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发现人事处在对参评人员进行分组时,没有遵循“互斥”的原则,导致个别参评人员一会以这种身份出现,一会以另一种身份出现,以致我这个处于关键位置参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后来我向学校、纪委、人事处等领导以书面形式反映了这种有失公平的情况。他们不仅没有认为我无理取闹,而且认可了我的理由,并把我的材料送进了教育厅参评。结果很理想,我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审。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不懂统计,就不可能找出令领导们心服口服的理由,也就不可能通过当年教授职称的评审。于是,不由得心生感慨:幸亏我懂统计!

大学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篇12

一、抓住主线, 直面语言, 实施长文短教

我在复习导入、再现“险”况后,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默读课文, 划出船长发出的命令, 联系上下文看看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 读一读船长的命令, 能从中读出什么?

本堂课设计的教学主线是“船长的三次命令”, 通过研读“三次命令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感知事态的发展, 通过品读“三次命令”即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 让学生在各个情境中直接和语言对话, 实现语言向意义的转换。 如船长的第二次命令是一段很有个性的对话, 在这里抽取一词、一句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 才能感受其力量, 体味其情感。 所以, 设计的意图除了读还是读, 让学生在语言整体中把握意义, 通过这样的“在文本核心价值下的教学主线串起的几个教学板块”进行教材的取舍、增减和整合, 实行长文短教。

二、解疑答惑, 突破重点, 品读人物形象

在关注船长的三次命令的同时, 我没有忽视对人物形象有提升作用的句段的品析。 如课文的第30小节中的重点句子:“面对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船长为什么被称为一名英雄? 这是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疑问点和兴趣点。 针对这一问题, 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师读第29小节。 孩子们读到这儿,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么?

生:你为什么没有逃走呢?

生:你是船长, 应该会游泳啊, 怎么就死了呢?

生:“玛丽”号应该放小艇来救援, 为什么没有呢?

师:同学们问了这么多问题, 其实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船长为什么没有逃生? 现在你们就是船长, 再读读课文, 你会怎么解答呢?

生:我要逃走已经没有时间了, 小艇到不了我身边。

师:是的。 轮船下沉的时候会带起漩涡, 掀起巨浪, 小艇根本无法靠前。

生:六十个人都救出去了, 我已经没有牵挂了, 我还是陪我的轮船吧。

生:我和这只轮船生活了好几年, 他是我的朋友, 我不能让他一人沉浸大海, 我要陪伴他。

师:船长把船看成了自己的朋友。 其实, 他有没有机会逃生, 为什么不逃生,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最后走向死亡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 一个手势也没做, 就像一尊黑色的雕塑慢慢沉入大海! 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个别读, 齐读。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让我们难忘的镜头中, 一问, 二问, 三问船长, 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呢?

生:沉着。

生:果断。

生:镇定。

生:临危不惧。

……

师:这样的人我们送他一个称号———

生齐:英雄! (板书)

师:让我们用心诵读这一段话 (出示最后一节)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让学生亲自探索思考, 在自主阅读中挖掘潜能, 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沉浸在一个个难忘的镜头中, 然后一问、二问、三问船长,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船长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更清晰、深刻。 在学生细细品读了船长的命令、对船长的形象有初步的印象后, 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船长为什么不选择逃生呢? 他完全有获救的可能啊? 问题提出后, 学生再次研读课文, 终于感受到:在轮船即将沉没时, 哈尔威船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面对死亡的威胁, 他最终做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 至此, 船长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中。 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品味, 唤醒主体, 升华人物品质

本课进入尾声时, 我设计想象练笔, 引导学生进入事件, 写出在场的一些人心中的想法。 课后听课者大多为学生的发言而啧啧称赞, 认为此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巧妙地让学生通过想象练笔情绪得到了宣泄和释放, 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让船长形象立于学生心中, 可谓一举两得。 但也有老师不这样认为, 认为很别扭:语文教学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心灵表白吗? 学生这样真正进入情境了吗? 还是在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和空话? 在跟进的课堂上, 我改为以“读”为主。

师: (音乐起) 正因为有了哈尔威这位经验丰富的好船长, 才使得船上的60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们得救了。

生:读第29小节。

师: (出示哈尔威图像) 孩子们, 此时目睹着船长徐徐沉入大海的又何止是“玛丽”号巨轮上的人? 还有我们五十五个人。请把“人们”改成“我”, 读。

生:在音乐中再以多种形式读好这一段。

师:面对这样的船长, 你想把哪些词送给他? 学生讨论后小结: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很多时候, 我们习惯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立起来, 总认为语文的德育功能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 局限于听说读写的内容, 如教材选文讲究文质兼美, 听说材料要有文化内涵, 要给人启迪。 其实那些被指涉为“工具性”的东西 (即听说读写进行的方式) 实际上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而且它们往往比前者起着更有力、更持久的教育作用。联系到上述教例, 学生的回答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话语呢? 惊魂未定, 庆幸自己死里逃生大概是多数游人此时心灵的真实写照, 毕竟, 生命是每个人最珍贵、最不想抛弃的东西。 面对死亡, 人的一切犹豫、胆怯都是生命无比珍贵的体现。 唯有这样, 那些勇于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如“谭千秋”、“船长”等才显得高尚、高贵。 在学生幼小心灵还难以承受过多人生风雨的时候, 如此沉重的话题必然压得他们说出与年龄阶段不相符的话语, 说出迎合教师的话语。

汉语文讲究意境、留白, 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 很多时候, 我们的感动往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课堂不是布道场, 当学生通过读书已经能感受到英雄、伟人的崇高时, 又何必让他们进行慷慨激昂状的表白呢? 最深沉的情感是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的, 不会被简单物化成几句口号, 毕竟, 我们更在乎的是学生以后的行为。

上一篇:读《西游记》有感500字作文下一篇:国内汽车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