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记叙文的作文

2025-01-03

描写记叙文的作文(共9篇)

描写记叙文的作文 篇1

在家乡的美食街角,有一家旺铺,店没有名字,里面只卖糖果,小孩们都叫它“糖果屋”。

店铺的老板是个憨厚的胖叔叔,慈眉善目,整天都笑眯眯的,我们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甚至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常听大人们叫他“胖子”,我们就跟着叫。他也不恼,只是拿来一块糖,哄我们叫他“叔叔”。我们也在的长期“贿赂”下,改口尊他一声“胖叔叔”。

说说那糖吧,那糖是我们家乡顶有特色的:锅里煮得是晶亮亮的糖汁,面前摆上一块干干净净、方方正正的大理石,手里握着一把发亮的铜勺。用勺子舀一勺糖汁,细细地倒在大理石上,浇出各种各样的图案:鱼跃龙门、二龙戏珠、、百鸟朝凤,这些都“大图案”要 2元钱才买得到,也有一些“小图案”:自行车、钓鱼、花篮,这些只要花1元钱就可以得到了。等糖汁快干的时候,用一根细竹签按在图案的中央,再等一会,用小铲子一铲就完工了。

拿着这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糖果,我们这些娃儿们是舍不得吃的,捏着细竹签,像宝贝似的到处炫耀,没拿着糖的小伙伴,眼都红了,哭着闹着要自己的妈妈也买一份,偶尔也有一两个调皮、馋嘴的小家伙,趁你不注意“咯嘣”咬一口,你会心疼上好半天呢!

现在我不在家乡念书了,心中越发的思念那糖果屋,想念那香甜入心的糖,憨实的胖叔叔,和得到糖果那一份激动。

在外地我也曾看到这样的糖果,也买了一份尝尝,仍是觉得没有家乡的糖果味道好,现在国庆长假回了家,赶紧买一块,才知道,糖的味道是一样的,但却有另一种味道:甜丝丝的,香脆脆的,一直沁到心里。那可能就是家乡的味儿吧!

描写记叙文的作文 篇2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浅谈记叙文作文细节描写方法 篇3

如行动细节描写: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大致有以下方法:

一是抓住特征,工笔细描。

细节描写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是属于所写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当然也要新颖,切忌一般化。同时,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也就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当然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例如2008年高考湖北省的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作者用“眉飞色舞”“蹑手蹑脚”“趁”“被外婆打手”“乖乖地摆好桌子”这一系列非常生活化的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传达出无限的情思,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文章能够以情感人,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验。

二是精心炼字,以少胜多。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一篇应考作文要求写800字,但出彩的字(词或短语)往往只有“一个”!所谓“一字立骨”,就是因一字(实则词或短语)之功,主旨毕现。如有一篇学生习作《把伤痕当酒窝》:

我下楼找来了一位老人到家里收废品。可当他快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手表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我怀疑是他拿的,便高声呵斥,叫他还给我。父亲一个箭步上前制止了我,并从他包里拿出了我的手表。原来父亲今天上班时看见我的表停了,就拿去换了一个电池。正当我准备道歉时,老人笑了……

题好一半文。此题好在有“象”又有深刻的内涵,好在所统摄的事情很小点化的意义却很大,好在同所叙之事用语不同却有实实在在的植根点——“正当我准备道歉时,老人笑了……”,其中的“笑”字入木三分,含义深刻。而如果能将标题换为“变伤害为酒窝”,就更为精彩了:不仅更能体现“收废品”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还能表现“我”因之而“除去精神垃圾”的勇敢态度。高考作文有时可以“自拟题目”——这是看似不作要求的重大“要求”。标题中有“酒窝”的事物,能支配它的还有“笑”这个动作。文章中写到“收废品者受到精神伤害时,却笑出了酒窝”,一个“笑”字把标题中蕴含的旨意“宽容”显示出来了。

三是巧用修辞,合理想象。

如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赵树理也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让单调走向神奇!

描写乡村的记叙文高中作文 篇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太湖山看风景。太湖山真是巢湖市的一朵鲜花!

古人说得好“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时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挺晴朗的,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我们沉浸在一路的美景之中。快到太湖山,已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迎着清晨的阳光熠熠夺目,它们比金子还要黄,还要灿烂,给人以无比的愉悦感!

下车走近一闻,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无比陶醉。一抬头,我眼前一亮,咦!

路两边的柳树也发芽了,千万条嫩绿嫩绿的柳枝随风摆动,像在和我们说:“快看呀,春天来了。”柳条下,我轻轻抚摸着娇柔嫩黄的柳叶,唯恐碰掉一片。几只小鸟正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着,它们追逐着、嘻戏着,无比快乐。路边的几棵杏树也开满了粉红色的杏花, 就像春姑娘派来点缀大地的使者。还有几棵树开满白色的玉兰花,每朵花有五六片花瓣,花瓣很厚很实,样子非常娇艳,可漂亮了。

乡村,怎能不让我对它感到无比亲切呢!

太湖山麓,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也让我钟情。溪水哗哗地流淌着,那声音甚是美妙,你说溪水是不是在和旁边的石头在窃窃私语呢?我慢慢地靠近溪边,看一看,那里面虽然没有小鱼小虾,但是剔透的涓涓细水已足以体现它的可爱了。溪水碰到大点儿的石头时,会冒出一些泡泡。不过,很快泡泡就破碎了。看着时而急流直下,时而舒缓的溪水,还有那一弯小潭里波光粼粼的水面,我如果是一名诗人,我会极尽赞美之词,去送给这可爱的小溪。

乡村的景色是怡人的,人也是善良热情的。

每年,我都要去乡村去玩几天。村子里的人们都很好客,他们热情而真诚,善良而和睦。乡村生活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热闹。村前屋后的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在一块儿玩耍,大声喧哗,大人们在田间忙忙碌碌,一片热闹的景象。其次的感受就是好玩,看着同龄人会的一种又一种玩的花样,心里很是羡慕。他们会转陀螺,会表演YOYO球。他们胆子也比我大得多,我不敢捉鸡,不敢骑牛,他们敢。看着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玩着各种游戏,我也忘了一切,很快就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乡村生活是美妙的、快乐的,是富有无穷趣味的。

描写掌声的650字记叙文作文 篇5

孩子跌倒了,坐在那里”哇——哇——哇——“的大哭,想必每个家长都会上前把孩子扶起,但是,她没有,她则是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对他微笑。可是孩子毫无反应。随即,她伸出她那双温柔的手,给予孩子掌声,每一声清脆的掌声中都透露出一句话:“孩子,你是最棒的,自己起来,看,妈妈给你鼓掌呢!”作罢,孩子擦干眼泪,走到妈妈身边,自豪地说:“妈妈,多谢你的掌声,是我自己起来的!”此刻,周围的人给了这位母亲最响亮的掌声!

掌声是无国界的……

5月12日的地震是四川变成了一片废墟。四川同胞天天为了失去家园而哭泣,就在那几天里,橙黄色的拼搏,军绿色的努力,使四川人们摆脱了阴影,又站了起来!此刻,就连外国使者也对中国人民鼓掌,这掌声深厚有力,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敬佩!因为,四川人民撑起了龙的脊梁!!

她在笑,因为掌声告诉她,笑,是最美丽的。她在玩耍,因为掌声告诉她,玩耍时最快乐的!

我们都渴望拥有美丽与快乐,不要忘记用美丽与快乐的掌声鼓舞人心,不要忘记用美丽与快乐的掌声告诉别人:“你是最棒的”!

如果掌声可以编制成一条舞裙,我要将它送给那些舞蹈爱好者,因为她们在台上的努力,最应该拥有这条舞裙;如果掌声可以转为关怀,我将把它送给一线上拼搏的战士,因为,只有他们才经受得住!!

描写打针的记叙文小学三年级作文 篇6

爸爸也告诉我,芜湖地区已有学生患流脑死亡,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打针?我说不去,我在家里不出门,流脑不就找不到我了吗!可春节我还要到汀棠公园去玩呢?公园里游客一定很多,病毒万一被我吸进喉咙怎么办?想到这我害怕起来,明天还是跟爸爸去打针吧!虽然痛一下,但我春节就可以到处玩了!

第二天下午,我和爸爸来到医院,这里挤满了来打针的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都袖筒卷得高高的,让医生阿姨打针,一点也不畏惧。但还是有位幼儿园的小弟弟大叫“我不打针”,“我不打针”,阿姨趁他叫喊不注意的一刹那,已将疫苗注射到他的皮肤下,她打针的技术太高名了!

下一个就轮到我打针了,我紧张的要命,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还使劲咬住爸爸的羽绒衣。周围的人都在笑话我,我不好意思地又将嘴赶紧松开。只见打针的阿姨用磨砂石划破疫苗瓶盖,,用针管吸进瓶里的针液。又向外推了两下,挤出几滴针液。然后用酒精棉在我的左胳膊上来回擦几下,再将针头插进皮肤近乎一厘米,我感到一阵刺痛,接着针头已经拔出来了,我紧皱的眉头马上舒展开,阿姨让我休息观察二十分钟再离开。

描写记叙文的作文 篇7

一、借助文本, 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 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其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在教读课文、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让学生悉心揣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文字为什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 把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都如实写下, 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看到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吃到桔子的艰难过程, 拳拳父爱跃然纸上,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细节描写所产生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所接触的文本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篇文章中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在以后写作中也要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传情达意以打动读者阅读的欲望。

二、分析思考, 品读细节,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除领会细节描写魅力外, 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找到打开细节描写大门的钥匙。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是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 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准确生动地修饰和限制描述内容, 达到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如《孔乙己》中的“他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排”和“摸”显然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排”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卖弄自己是规矩人, 但又拮据、穷酸的本相;“摸”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已穷困潦倒到极点, 显示了他悲惨的境地。虽然“排”、“摸”只是一字之差, 但是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没有精心锤炼词语又怎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二是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如《孤独之旅》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 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 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杜小康在家庭衰落之后无奈走上离家放鸭之旅的孤独、无助、胆怯的心里很好地传达出来。三是调动五官。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细腻描摹, 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如《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细腻地描写烘托出人物欢悦而迫切的心情, 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细化过程。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 写作时必须真实地再现动作的整个过程, 把过程细化, 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中的“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把捕鸟的这个过程细化, 传神地写出了捕鸟技术的娴熟, 也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

方法来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归纳完细节描写的方法后, 还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去记录生活中精彩细节的习惯。而且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悉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纳, 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 分散的变为集中的, 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以便在写作时提取。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 把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及时地记录在周记本中。笔者在实践此种教学方法时发现有不少学生通过留心观察日常生活, 把自己捕捉到的细节在作文中细腻地描写出来。如学生在习作《今天我当家》中写道:“我拿出两个鸡蛋, 把鸡蛋的中间部分在碗边轻轻一敲, 然后用双手抓住磕破处用力掰开, 蛋白和蛋黄像两个乖顺的小孩倏地滑进碗里, 我操起一双筷子, 双手像上了发条似的飞快地搅拌着蛋, 筷子撞击着碗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不一会儿, 蛋清和蛋黄就融为一体了。”读着这一段文字, 我们仿佛和小作者一起站在厨房里进行紧张的餐前准备, 这一段文字也正因为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打蛋的过程细化, 同时也运用了拟人、比喻, 调动了视觉、听觉把当时在厨房里打蛋的情境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四、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 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

正如人的十指长短不一, 我们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自觉的同学会在平时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 也会在周记、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增强文章的神韵, 使文章变得更具可读性。但是仍有不少同学细节描写的意识薄弱, 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进行片段训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细节进行刻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 仍然是全面对接中学生的生活, 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在内容上更多关注“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等方面, 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确定片段描写的重点。如针对“考试受挫的情境”、“取得成功时的喜悦”、“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害怕”、“感人的亲情”、“坚持不懈的过程”、“美的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题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片段训练。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原先写作中描写意识比较薄弱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他们细节描写的意识得到了强化, 描写的方法也领会在心上, 运用在笔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描写, 相信在同学们写起作文时也能够得心运手地运用细节描写。

五、修改习作, 锤炼细节, 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古人云:文章不厌千回改。学生要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修改中锤炼细节, 使文章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让细节描写能够为作文添神韵。一篇好文章的细节描写有如下要求:细节要典型, 紧扣文章的中心, 为中心服务, 不能为细节而细节;细节描写要真实、自然、贴切;细节描写要生动、形象。关于如何教导学生修改习作, 笔者的方法如下。一是批注批阅。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不写最后的总评语, 不打分数, 但是在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入题较慢、详略不当、细节不真实、细节不够细腻等处做出批改, 提出要求。二是改后自改。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在集体讲评之后, 要求立即修改。个性的问题, 如细节不够典型等,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同学面批, 指导他们重新选择细节来服务中心。三是互批互改。在老师指出不足, 学生自己修改之后, 很多学生很难再发现自己的不足, 可谓“当局者迷”,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旁观者清”组织学生互批互改, 启发智慧, 交流经验来对文章进行修改。四是讲评佳作。把学生精心修改的作文收上来, 再次批阅, 写上评语, 并在学生习作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处做批注, 把好的细节描写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经过反复多次修改, 可以让学生对习作中的细节做到精心锤炼, 让细节描写生动又不失真实, 使细节描写典型又不矫揉造作, 让细节描写真正为作文添神韵。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 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 这时, 再前进一步,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于细节处见功夫, 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 细致描绘, 反复修改, 及时总结方法, 学生的作文会因细节描写而增添神韵!

摘要: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应加强细节描写,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 借助文本, 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思考, 品读细节,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 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修改习作, 锤炼细节, 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关键词:揣摩细节,归纳方法,观察记录,片段训练,修改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作文智慧[M].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9.

[2]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例谈记叙文的心理描写 篇8

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记叙文的心理描写:

直接心理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直接倾诉衷肠的“内心独白”与用作者的叙述语言对人物作的心理剖析。这两类写法都常用“想”、“觉得”、“沉思”、“纳闷”等词汇,交代或阐明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内心独白”的例子很多,比如,《羚羊木雕》的结尾:“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这种写法,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心理活动,好处是直接敞开了人物的心扉,让读者一眼看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有较强的感染力。用作者的语言进行心理剖析的主要见于用第三人称写的记叙文,如《挺进报》:“陈然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牺牲自己,保全同志。但是报是在楼下被截获的,他关在楼上,如果他站出来,消息来源,秘密孔道,楼下党组织,就会全部暴露,牺牲太大了。”这一段心理剖析对表现文章主题很有作用,它不仅表现了陈然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又写出此时此地的陈然已增长了地下斗争的经验,逐步成熟起来了。

间接心理描写。这是通过人物在一定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其内心活动的手法。其优点是综合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多种手法,行文多变化,而且具有含蓄之美,有利于启发读者的想象。读者需从语言、行动描写的分析中,通过想象,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看《小桔灯》中的一段:

小姑娘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这段文字,表面上写人物的神情、动作,实际上,准确地表现了小姑娘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开始,小姑娘对“我”的来访颇感意外(一“愣”),继而想到“我”来此并无恶意——也许是来探望病中的妈妈吧!于是心中掠过一丝喜悦之情,就“招手”请客人进门了。作者善于捕捉细小的神情动作来折射人物的内心活动,含蓄地表现了小姑娘的懂事、成熟、机警。

借助梦境(或幻觉)描写曲折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手法。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往往能反映人的意识世界中的恐惧、忧虑、思念和愿望。因此,写作者常常通过梦境描写暗示人物心中的隐蔽思想。如《荔枝蜜》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梦境表达了“我”内心的愿望,表明了“我”崇敬劳动人民,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喜欢运用上述种种心理描写的手法,但有时会犯一种为描写而描写的毛病。比如,要么不写,一写就是长篇大论的“内心独白”或“心理剖析”,且不论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是否可能这样“想”那样“沉思”。还有一种是,“以己代人”,硬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笔下的人物,心理活动不真实、不客观。请看习作《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一段:

百米赛跑到了紧张时刻,表哥拼命地跑,他决心争第一。可是,有一个人跑在他前面……突然,跑在前面的那人一个踉跄,倒在地上。表哥心里一喜,加快了脚步。跑到那人身边时,发现那人口吐白沫……“他昏过去了!”表哥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可能有生命危险!他停了下来,去扶那个人。这时,后面的运动员追上来了,表哥心想争第一要紧,拔腿又跑。刚跑几步又停了下来,因为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英雄舍已救人的情景。想到这些,他感到一阵羞愧,便一转身,背起那人直奔医院而去。

这段心理描写不真实,置身于百米赛场上的运动员能有这么多的想法吗?能有如此曲折的内心矛盾过程吗?显然,小作者为了拔高人物形象,使表达更曲折生动一些,硬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了“表哥”。此外,这段文字用第三人称写“表哥”,但写了一系列心理活动,甚至用“内心独白”,并不恰当,这些心理活动只有运用第一人称来写才适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224741)

描写记叙文的作文 篇9

训练题目: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2013安徽)

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3)字数不要少于600字。

训练目标:了解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训练重点:弄清细节描写的定义,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习作指导: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中心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1、凸显人物个性

鲁迅《藤野先生》、契诃夫《变色龙》

2、触动读者心弦

都德《最后一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展示故事情节

话剧《陈毅市长》

4、丰富作品内涵 《孔乙己》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巴尔扎克

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就可见其之重要了!

三、经典回顾: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父亲爬月台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父亲踩黄泥细节“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4、杜甫——以一腔悲愤渲染了武皇开边征调百姓时“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场景;

柳永——特写笔法凸现与心爱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情形;

归有光——以深情记忆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爱。祥林嫂——中空的碗,开裂的竹竿,木刻似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

孔乙己——张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一边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气。严监生——临死时那两根始终不肯放下的手指……

这些细节,因其生动传神的刻画,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四、细节描写的方法指津

1.方法一: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说得非常好!” 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又像沙漠里的一汪泉水,清澈、清凉,滋润我干涸的心;更像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整个心房。我是一个胆小少语的孩子,这个眼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勇敢和自信,嗅着这样的味道,我回敬老师一个微笑。3.方法二: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

4.方法三:变换角度,联想想象

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仿佛在那里,寻找着精神的栖息地,构建着一个新世界,于是我们也随着老师的目光,追索着他描述的世界,走过万水千山,看遍诗词赋文,阅尽风流人物,„„

细节描写须遵循的三条原则:a、真实。b、典型。c、细致。

五、小试牛刀: 1.她骂他混蛋。

①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②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两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小妖精、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狠狠的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六:例文引路

2013安徽中考满分作文:那段温暖的日子

那些零星的记忆慢慢拼凑出我美好的回忆,星星点点的记忆涌现在脑海中,一幕幕往事纷纷浮现在眼前。我静静地回想那些温暖的日子。

九月九日,一个代表天长地久的日子,我认识了她。她是转校生,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微笑淡到不易察觉,似乎在嘲笑着什么。我数学总是学不好,她就像一个老学究一样一题题地教我,还常常装成很无奈的样子冲我叹气:“你怎么那么笨呢?”每每这时,我就会敲她的脑袋。时间就在打打闹闹中慢慢度过。

天气越来越冷了,一向关节不好的我疼得厉害,连走路都成问题。那天上美术课,我悄悄地画了幅漫画,旁边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以后走不了路了,那该怎么办啊?”这句带有玩笑的问话得到了一句朴实、纯洁的答复:“如果你不能走,我会背着你走。”当时不知是源于身体上的疼痛还是心灵上的触动,我的眼睛湿润了。有时候,朋友一句及时关心的话语,会让整个冬天不再寒冷。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因为一点小事而被班主任老师教育,心里很是不爽,闷着头心不在焉地做习题。她在旁边又敲了一下我的脑袋:“丫头,又做错了,你说你怎么那么笨,你在想什么呀,笨笨的你就不知道用笨笨的心吗?”我当时的心情差极了,咆哮起来:“我就是笨,不要你管,烦死了!”我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听见,她的脸顿时羞得通红,扭过头不再说话了。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也不好意思道歉,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冷战中度过。一个早读课上,我写了张道歉的纸条递给她,她看后冲我坏坏一笑:“你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啦?你的那点儿尊严不要了?嘻嘻„„”

前段时间,和她说到这个事情,她微微笑道:“朋友之间,就是要相互包容,其实我没有生你的气,只是在等你的道歉,不然我面子往哪儿搁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友情的开端,快乐的源泉。我们彼此珍惜这份友情。

马上就要毕业了,那些温暖的日子虽已成回忆,但它带给我的感动和甜蜜永生难忘。七:学生习作

那段温暖的日子

正是秋季,遍野绯红时,我大病一场,虽然不算是卧床不起,但也足以让我的父母忧心如焚。

期末的钟声迫近,病痛的折磨令我痛苦不堪。压力与疼痛经常使我在半夜惊醒,这天晚上,也是这样。我无法入睡,静静地躺在床上,月光轻盈地透过窗户,落在窗台上。我翻了个身,望着门上的照片。就在这时,我听见了门锁转动的声音,我连忙闭上眼。借着满月明亮的月光,我悄悄睁开一条缝,看见爸爸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掀起被子的一角,又急忙用手捂住两边的被角。妈妈用手抚摸着我的腿,脸上挂满了笑容,按捺不住欣喜悄悄向爸爸说:“看,孩子今天没有起新的红斑!”爸爸开心地点了点头,刚想说什么,又连忙打了个手势,压低了声音说:“这孩子睡觉不沉,咱们走吧,别吵醒她!”待他们走后,我很快进入了梦乡,但还能清楚的感觉到妈妈抚摸过的地方,一片温暖。

秋天,总是连绵阴雨,温暖的太阳是不容错过的。这不,今天,晴空万里,太阳慷慨地普照大地。妈妈望了望外面的阳光,对我说:“你换一下衣服,我带你下去晒晒太阳。”可是,我家住在六楼,妈妈那瘦弱的身躯早已背不动我了。妈妈蹲在楼梯上示意我趴上去,我犹豫不决,对妈妈说:“我们还是别下去了吧!”妈妈转过头坚定地说:“下去,病人要晒晒太阳,有助于恢复。”我不敢直视她那坚定的眼神,拗不过她,只得趴在她背上。她可真瘦啊,后背的骨头硌得我生疼,从前可不是这样。她艰难地站起来,尽力保持平稳,一步一步小心地下楼。妈妈那并不宽阔的甲板怎能承载得下我这架战机轰轰起飞呢?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的景物逐渐模糊,眼泪顺着我的脸滑到下巴,滴在了妈妈新长的白发上。

“病痛是阻挡不了强者的脚步的!”爸爸严肃地告诉我,看来他是在为我期末冲刺鼓劲。后来的每一天,我都早早醒来,看着太阳一跳一跳地向上爬,温暖的阳光像父母的关爱一样洒满我的心房。爸爸端上精致的早餐说:“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学习!”在我大口吃着早餐时,瞥见爸爸悄悄打的一个哈欠。奋斗了好久,似乎临近中午,爸爸端上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说:“喝吧!”又走到床前,帮我揉了揉我那微痛的额角。他始终知道,我那偏头痛的毛病,一直以来,以他的方式,精心照料。

在病痛与压力交加的日子里,我倍感温暖。

那段烦心的日子

时间如一根魔法棒,轻轻一挥,光阴迅速流转。从懵懂无知到成熟懂事,我就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爱,不知为何变成了束缚的绳索,我就如一只被关在笼子中的小鸟,时时渴望着外面缤纷的世界。

“瑞瑞,饭做好了,快来吃吧!吃好饭继续写作业。”妈妈微笑着,呼唤我来吃饭。“哦,知道了„„”我有气无力地答应着。妈妈无视我的低沉,继续着她的“关心”:“下个星期就要考试了,得赶快把书温习一遍。”“如果能放松一天多好!”我默默地想。“自从上初中以来,7门课齐上阵,我每天周旋于7门课之间,再加上父母的唠叨,老师的严格,同学们的竞争,内心充满了迷茫。可能当一件事变成了被动完成的任务,就很难有趣味产生,没有自由的空间,好比在牢笼里度日,什么时候才有重新飞上蓝天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挣开这沉重的爱的绳索?我一时有点筋疲力尽,有点不知所措,有点心太烦。

这种烦乱的心态眷顾了我好长一段时间。让我觉得学习很苦、学习很累、学习很无味。这次第,怎一个“烦”字了得。于是,内心有一种叛逆的情愫开始萌生。面对爸妈的唠叨,我开始从顺从走向无声的抵抗。我对作业的关注从质量转变为数量。当父母不在家时,我抵制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跨出了家门。但开心不过是一瞬间,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我所想象的简单,只会徒增我的感慨与无奈。所以,这种烦躁的心一如既往,这种外出的次数屡次递减。不知何时,我开始放下书本,从爸爸的书架上找寻一些与课本无关的书籍来打发我的无聊。却不曾想,这些书籍却让我那颗烦躁的心安静下来。也许正如伟人们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思想。从书本中,从间接经验中了解了人生,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读书让我明白了我是在为谁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思想地转变让我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我逐渐从烦躁、迷茫中走了出来。

上一篇: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会上讲话下一篇:导游实习日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