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

2024-07-25

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共8篇)

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 篇1

谁来保证残疾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前言】:

近年来,我省农村青少年特殊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纳入了普九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但是特殊教育这一块仍然是滞后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个性化教学;三是残疾儿童的家庭一般处于贫困状态,无力支付特殊教育的相关费用;四是有的家长认为,残疾孩子学也无用,因而破罐子破摔;五是残疾儿童失学或流学数量的加剧和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的低下。

究竟是哪些问题阻碍我省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阻碍我省特殊义务教育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目的就在于了解我省农村特殊教育的现状,从而了解我省当前特殊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为我省特殊教育的决策、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农村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我省农村青少年特殊教育整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特殊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我省农村针对残疾青少年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还十分薄弱。关于农村特殊教育的研究更是寥若星辰。中国知网从1999年-2009年十年间发表的题名含有“农村特殊教育”的文章只两篇,尚未发现对我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具有全局性、宏观性的研究。2009年2月6日,教育部“关于就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将“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列为头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强调“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决定》还专门指“发展农村特殊教育。”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撰文指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全局,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里的薄弱环节,农

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又是农村教育里的薄弱环节,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特殊教育,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至8月25日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选取山东省7个地市,100户农村家庭,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我们设计了一份名为《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以鲁东大学文学院的08、09、10级农村生源地学生为主体,每人在所在行政村及周边村落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的选择与作答。因我院学生来自山东各地,使调查问卷更具有说服力,使调查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

四、调查发现:

(一)、山东省农村互联网普及状况概况

所调查的特殊儿童中,57%的残疾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而这些特殊的孩子,16%从未上过学,60%的儿童在为正常人开设的学校里有过短暂的求学经历,只有24%的孩子不同程度的受过特殊教育。

调查中发现,农村智力残疾幼儿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针对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为空白。这与美国100%的0-6岁残疾幼儿都接受到来自政府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和我国80%的普通幼儿能入园接受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随着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出现,更是拉大了农村特殊儿童与城市特殊儿童的差距。

(二)、农村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1、农村特殊教育机构缺乏

调查中95%的孩子没有受过初中以上的特殊教育,其余5%受过初中特殊教育的孩子也多是到城市特教机构接受的教育。而高中以上特殊教育,则只有2%的农村特殊孩子接受过。

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说,目前的农村特殊教育机构太过缺乏。农村残疾孩子上学难的局面亟待解决。

2、特殊教育费用较高

除了教育机构缺乏,调研中暴露出的另一制约因素便是特殊教育收费较高。在调查问卷提出的基础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学费问题、教育体制不完善四项最关心的问题中,学费问题以62%的关注比例获得最高关注度。

而事实上,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这也凸显出农村特殊教育的尴尬境地。

3、特殊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亟待调整

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通常都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

而事实上,对于一部分残疾人士来说,如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比教会一项技能更为重要。

4、特殊教育信息化观念模糊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信息化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不论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特殊教育领域目前经过部分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探讨、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受农村互联网络普及程度的制约,这一观念在农村的普及还有待加强。

(三)、关于农村特殊教育的建议

有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面对,勇敢承担。山东省农村在互联网普及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推广互联网在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可采取如下措施:

1、养成良好意识,正确对待特殊教育问题。

调查中,谈及对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投资情况的了解程度时,仅有2%的人表示非常了解,还有32%的人表示一点也不了解,其他人则处于稍有了解的情况。这充分说明,大家的特殊教育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特殊教育的重视力度

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目前,大多数残疾儿童,尤其是农村特殊儿童主要是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

对于此项情况,政府部门应切实加大力度,采取派遣特殊教育教师到基层服务。举办教育下乡,宣传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政策的双向倾斜。

3、调整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

全国设有的445个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八五”期间使105万残疾人得到了职业培训、报考大中专院校达到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录取率由不足50%提高到了92%。当前困扰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

技术教育、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拓宽职教路子使残疾人在下岗大潮中不被首当其冲。

4、加大对农村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愿意服务农村的特殊教育教师。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同时适应

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教师将是十分受欢迎的。

(五)、调查意义:

本研究意义就在于了解我省农村特殊教育的现状,从而了解我省当

前特殊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为我省特殊教育的决策、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1、了解农村特殊教育现状,填补该方面的调查空白。

在山东省范围内开展实地走访并结合调查问卷、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进行调研如下方面:农村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否跟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特殊教育实施对象的范围也因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而有差异,有的国家或地区提出了“零拒绝”的目标,即认为所有残疾儿童都应该接受免费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义务教育。各级公立学校都要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和有关服务,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拒绝他们入学。中国实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设有盲聋哑学校、低能儿学校或低常儿童班、弱智儿童班,以及工读学校等。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苏州市教育部门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实行“按需供教”。特殊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因此特殊教育也更强调大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目前,大多数残疾儿童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了解农村互联网普及状况,了解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农村互联网普及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互联网的合理利用、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的参考。

2、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为农村特殊教育献计献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要切实分迫切,教育的作用也凸现出来。农村教育有其实特殊教育的滞后,是全社会正在面临的巨大挑战。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如何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特殊教育问题,从而建设好基层文化,对于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总结

特殊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相关。农村特殊教育能否切实有效地解决这项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的农村文化,继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农村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党中央、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农村的特殊教育事业正在慢慢地有所改观。展望未来,通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最终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 篇2

一、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

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指以宪法为核心,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为配套,以县、乡、村扶助残疾人的优惠规定为延伸的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下简称《保障法》)。1994年8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母婴保健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近四十部法律规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内容。全国2 651个县和18 576个乡镇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优惠规定。

应该说,自《保障法》颁布通行以来,在广东省的贯彻执行以及效应度上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对于处在全国经济前沿的广东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以及其他有关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规章制度,省内各市、区、县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管理规定以及优惠措施等,广东省的残疾人事业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但是,相对于其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和创造力而言,面对时代变迁残疾人事业所引发的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广东省在法制建设上依然沿用旧有的法律规章,显然已不太协调。因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迫在眉睫。

1.《保障法》要显示法律的威严和不可违背的特性,措词上需增加刚性和约束力。现有的《保障法》在措词上用到的诸如“建议”、“应该”等倡导性词语,这纯属弹性话语,没有显示出法律的强制性,必须进行修改,使之成为硬性规定。如《残疾人保障法》第3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就是一条建议性规定,很不利于实施。在未来的《保障法》中,只能用“必须”、“须要”,而且要具体,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2.《保障法》的若干条文需要修改,使之规范化。如残疾的标准需要修改和确定。一个国家的残疾人认定标准应该与国情相符合,我国现行的残疾人认定标准是几年前制定的,这个比例与当时的国情和人口相符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省的社会面貌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旧标准已经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先前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残疾标准过于严格,也不够统一,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也为了适应当前广东的发展大局,残疾标准的制定应该统一并富有人性化,应该把军队、工伤、交通事故、劳动保障等系统的残疾人认定标准进行统一,为伤残鉴定、保险、救济等提供依据;以便为实施社会保险及更好地维护残疾人权益服务,从而更充分地体现文明的发展程度。安排残疾人就业要确定具体数字。此外,《保障法》第三章中,必须具体规定残疾人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3.制定单行残疾人权利法规,才能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是需明确制定《反歧视法》。在现实中,歧视残疾人的实例客观存在,特别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时,许多单位宁愿出就业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 因此,必须将《反歧视法》单独制定出来,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将歧视的外在表现形态(直接歧视、间接歧视)以及相应的处罚方式规定下来,方能维护残疾人最起码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保障其不受侵害。其次,尽快制定并颁布《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法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由于没有内容全面的、可统一操作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法》作依据,目前社会保障工作还有不少难题,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因此《社会保险法》制定出台可明确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待遇给付、经办机构、基金的管理和运营,确定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 这些法律的制定对于残疾人的意义更为重大,使残疾人既有社会保障法规的保障又有自身法规的保护,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对残疾人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网络,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4.针对精神残疾人,要出台相应特殊的法规。现行的《保障法》对于精神残疾并没有特殊的保障政策。目前已有上海、大连、青岛等几个城市出台了《精神卫生条例》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治疗规定》等,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缺少依据,给解决精神病患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造成不便,患者的治疗、救助和就业等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广东省目前的精神病人在全省残疾人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必须加快精神卫生以及相关方面的立法,其意义不仅在于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保障对其进行长期治疗的医疗人员的合法权益,更是对保障广东省社会公共卫生和社会公共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和机制

在广东省的各市、县、乡、镇,不论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发展残疾人事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执法难。许多法律发挥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关键就在于制度不健全,该完善的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得不彻底;监督机制不完善。如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当然谈不上很好地落实,而有了完善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和奖励机制,也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1.全省各级人大组织要经常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业务检查,各级政协组织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情况的视察,并形成制度。通过执法检查,促进残疾人保障法及地方实施办法、扶助规定的落实和相关业务的开展。

2.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残联的法律监督职能。《保障法》的执法主体应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残联不是执法主体。但必须明确,残联作为残疾人利益的代表组织,对《保障法》的执行情况具有监督职能。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和持续加强残联的这一职能,对《保障法》执行不力或违背《保障法》的执法主体,可直接向其提出意见或向人大反映,甚至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3.建立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的联络机构,在法律上明确联络机构的职权和责任,发挥其协调和监督作用。残疾人事业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问题不少,其社会性、综合性都比较强,这样一项艰巨的事业单靠民政部门和各级残联组织是难以胜任的。基于此,设立一个由副省长牵头的联络机构以协调社会各方面、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并对各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监督,若此则能大大加速全省残疾人事业的工作进程。

4.建立访问制度,以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鞭策。各级残联每年不定时到用工单位和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随时掌握被安置残疾人就业、教育、福利等情况,监督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措施及其他相关权益的落实,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5.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主要是针对《保障法》中有关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培训、康复、福利等方面的权益进行分类评价,对各门类确定对应的达标范畴,据此分析残疾人合法权益实现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情况,以此来对全省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以及政策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不断增强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为政府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依据。

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普法、执法力度,利用各种形式、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法律和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通过立法、执法和普法三方面的努力,加强广东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促进广东的和谐化进程。

摘要: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非常需要法律法规来保障自己的权益。目前广东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监督体制还有诸多要完善的地方,搞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公正,推动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篇3

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根本指导

残疾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首先应该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当前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与初、中级残疾人教育进行衔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是残疾人,生理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而残疾人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以一种本性的恻隐之心无意识地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智”的要求。目前,很多接受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知识的水平也就是高中甚至不到高中毕业水平。但是我们必须要强调残疾人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不能因为他们具有一些生理障碍就过分地实行“人道主义”,放低要求。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现实下,残疾人大学生也必须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起参与社会竞争,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放低对他们的要求,将会使他们处于永远的劣势。并且,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同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残疾人和健全人具有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和能力,如果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其实是就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反倒违背了“人道主义”中“平等地看待残疾人,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包括受教育、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一原则。

体现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性

残疾人由于其生理障碍导致其认知、思维活动与个性心理具有特殊性。因此,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高等教育要施行特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应该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又要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形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回归主流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的特殊教育理念。另外,还要讲究特殊的教学策略,要针对不同障碍学生的认知思维和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手段。如对于视障学生首先要综合采取多种感官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其健全的感官功能,把教学与视觉补偿相统一,增加其具体体验和直接经验,重视语言指导的原则,善于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科学的语言讲授知识,指导活动和语言训练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可以弱化残疾人的生理障碍,使其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为残疾人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途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让多方面的信息接受补偿其生理障碍造成的限制。所以,残疾人高等教育毕竟不是普通的高等教育,我们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还必须参照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体现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维度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双重维度:“人”与“人才”

作为教育体系终端的高等教育既要为国家社会培养某种类型的“才”,也要为受教育者的人生负责,让受教育者享受生命的充盈圆满。因而,确立其培养目标更应该遵循双重维度,即“才”的维度和“人”的维度。当然两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来。关于“才”的维度,一般以为应包括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知识结构等要求。关于“人”的维度,笔者以为,应涵括人生追求的三个层次——提供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1)提供生存技能: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保证受教育者具备生存技能;(2)提高生活质量:高等教育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就在于不仅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养活自己,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当然生活质量不仅仅指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3)提升生命境界:生命境界是有层次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较深广的人文关怀、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生命意义的体悟与追求,能够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残疾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双重要求

残疾人教育作为一种更为强调人性与人本位的教育,其高等教育更应该强调培养目标的双重维度。笔者以为,遵循前文提到的两个指导思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两个维度可以分别表述为:“人”的维度方面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能实现自我生存,且具有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提升自己生命境界能力的“人”; “才”的维度方面要使受教育者成为能平等参与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

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

重视基本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社会交往是多渠道且用各种感官进行的,残疾人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先天具有一定的障碍,因而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群索居,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对于残疾人来说,如果不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加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和交流,容易使残疾人拒斥外在的世界,走向孤立,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社会交往能力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然对于残疾人来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具有比健全人大得多的难度,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有人将社会交往能力分解成九项分能力: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陌生人交往、认识自己与他人、情感交流、交往规则、交往策略和自我表现。残疾人高等教育至少应该加强学生基本的交往能力,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加强技术应用型的职业能力,提供其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

人必先活着,其他一切才有所附丽,所以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保证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可以实现自我生存,这是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对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尤其是如此。让残疾人“回归主流”,平等地参与社会,是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保证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能够自食其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直起腰杆,去争取属于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切。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观点,社会的人才类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应用型又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种。根据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其培养的人才应是一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任务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把工程型人才的工程设计、规划、决策(广义)付诸实施,使其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产品,为社会谋取直接的利益,不同于技能型人才主要靠体力操作技能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工作,并常在实施工作中承担领导和组织职责。所以需加强技术应用型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其生命境界

广东省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就业金”)的收支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就业金”是指按《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各级人民政府确定比例的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各单位),按照差额人数交纳 “就业金”,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按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职工年人均收入的80%计算交纳用于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政府专项资金。

第三条 “就业金”按属地原则交纳。“就业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并接受本级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

驻穗的中央、省属单位、部队企业应交纳的“就业金”由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承办。驻其他市的中央、省属单位、部队企业应交纳的“就业金”委托所在市、县(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承办,委托收取的“就业金”20%上交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审查,向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金缴款通知书》。交纳单位收到“通知书”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应缴纳款项交到所属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第五条 残疾人“就业金”原则上不能减免,由于特殊原因,确需缓缴或减免的单位,由单位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经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可以给予缓缴或减免照顾。未经批准,逾期不缴者,对逾期不缴部分按日加收5‰滞纳金,逾期一个月,按滞纳金额的50%处以罚款。经多次追缴仍拖欠的机关、事业单位可由同级财政部门从该单位经费拨款中扣缴,企业在未缴足残疾人就业金前,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年审登记手续。

第六条 企业交纳“就业金”在营业外支出列支,滞纳金和罚款在税后利润列支;其他单位交纳“就业金”从单位预算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列支,滞纳金和罚款在自有资金中列支。

第七条 “就业金”专项用于下列支出:

(一)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二)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三)奖励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开支;

(五)经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批准用于有利残疾人就业的其他开支。“就业金”必须按上述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或挪作他用。

第八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就业金”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就业金”的收支管理,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 收取“就业金”,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并加盖本地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印章。

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申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

第十条 “就业金”按政府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计划管理,严格审批。“就业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就业金”.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收取的“就业金”,应按规定交存同级财政专户储存。省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收取的“就业金”按季度于每季后7天内全额交存省财政专户(收款单位: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开户银行:省农行营业部淘金分理处;帐号:82100008;并在缴款单上注明“就业金”字样,下同)。

各市、县(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收取的“就业金”(包括受托收取的驻当地中央、省属单位、部队企业的“就业金”)应按规定期限全额交存同级财政专户,同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上缴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金”按季于每季后7天内上缴省财政专户。

第十一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于每年第一季度前编制“就业金”使用计划,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按计划将资金划拨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帐户,并严格按计划使用。“就业金”年终结余结转下安排使用。

第十二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编制“保障金”收支预决算,经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审核、财政部批准后,报同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上一级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 篇5

第11期

2006年2月22日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编 目 录

●广东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部署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广东省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队医务人员培训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座谈会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会议 ●积极投身排头兵教育活动,争当抽样调查工作排头兵 ●韶关市积极行动起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广东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 精神,部署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

2006年2月17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广东省套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部署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会议由省残联理事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德勤主持。省政府副省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李容根副省长对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前阶段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我省抽调工作与全国的节奏保持一致,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同时,李容根副省长指出了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领导对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市、县(市、区)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地方工作经费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方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够细,有些环节还要进一步跟进。李容根副省长指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有关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和邓朴方同志 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切实做到“六个到位”:

(一)认识到位。李容根副省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李容根副省长强调,新形势下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广东的迫切需要。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扎实开展好这项工作。

(二)领导到位。李容根副省长重申,各市、县(市、区)分管领导即当地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是抽样调查的主要责任人、直接负责人。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的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协调,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调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研究这项工作,把调查工作的人、财、物等落实好,解决好,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职责到位。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任务。要充分发挥统计、民政、卫生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各自优势,在残疾人抽样调查,特别是入户调查阶段履行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四)措施到位。李容根副省长强调,这次调查所采用的工作标准、工作手段都比过去要求更高,近阶段必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确保调查队伍的培训质量;二是保证调查人员稳定;三是认真组织好模拟试点;四是对物资准备工作进行查遗补漏。

(五)资金到位。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地在安排经费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调查的特殊因素,适当加大投入。并参照省的做法,给所辖的经济困难的抽中县(市、区)适当补助。李容根副省长强调,残疾人工作要“特事特办”,特别是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全国有统一的时间进度,不能等;要多方想办法,把所需要的经费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各级调查机构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使用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六)宣传到位。李容根副省长指出,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给社会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要广泛宣传发动,争取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提高调查见面率。李容根副省长要求,各相关市、县(市、区)要精心组织、策划,搞好、搞活三月份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宣传周活动,配合全国统一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 各种宣传阵地,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抽样调查宣传工作,在我省形成一个宣传高潮,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残、助残、扶残和大力配合抽样调查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会上,省残疾副理事长、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孙俊明作工作报告,总结了我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前阶段的准备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人员及在穗参加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省级会场会议;各相关地级以上市、38个抽中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抽样调查办公室人员及调查队调查员、统计员在相关地级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

调查队医务人员培训

2006年2月14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广州市举行。省残联理事长、省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德勤,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孙俊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省卫生厅、省抽样 调查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省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38个抽中市、县(市、区)调查队及省级预备队的33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开班仪式。

孙俊明主任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艰巨性。孙俊明主任强调,医务人员是这次抽样调查的一支重要力量,医务人员的残疾鉴定、康复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调查的质量,甚至成败。孙俊明主任希望医务人员明白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严格培训纪律,认真参加培训,把残疾鉴定的要求、标准吃透,把残疾鉴定的程序、技巧掌握好。

郭德勤理事长会上指出,最新的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广东是经济强省,全国的排头兵。郭理事长希望广东的残疾人抽样调查要把问题想在前,把困难估计足,把工作做在前,把准备做充分,争做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排头兵。

根据全国的统一安排,调查队医务培训兼顾理论,注重实践,公共课统一上,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及医务副队长等专业分开培训,并安排大量的现场实习,让学员接触更多的个案,提高了医务人员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训班历时8天,于2月22日结束。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2006年2月9日,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在广州召开。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省统计局人口科技处处长彭启鹏、副处长刘建民,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副主任龚春光及省统计局相关抽样技术人员参加了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抽样方案和省的实施方案,全省12万人口样本量,38个样本县覆盖除珠海外的20个地级市,包括2个不设区的地级市、12个县级市、12个市辖区、11个县、1个自治县,基本体现了广东城乡比和人口分布特征;38个抽中市、县(市、区)样本单位中,152个街镇、304个村(居)委会的304个调查小区的抽样数据分布,与总体分布较为接近,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偏差最小-0.21%,最大2.01%,小于国家5%的标准,对总体的代表性较高,可以作为本次抽样调查的调查总体。

孙俊明主任在抽样结果专家论证会上说,根据专家评估,我们的抽样结果是科学的,与广东的省情是吻合的。孙 俊明主任感谢省统计系统对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希望省统计系统一如既往地支持此项工作,特别是在下一步的现场调查、数据处理和开发利用等工作中,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座谈会

2006年2月9日,省卫生厅、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联合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座谈会,专题研讨即将在广州举办的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班课程、实习安排。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吴少林、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副主任龚春光,及医务副队长培训导师和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评定专业培训导师参加了座谈会。所有培训导师均为省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鉴定与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分批于2005年11月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导师培训。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广东省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

模拟试点工作会议

2月15日,省抽样调查办、番禺区政府联合召开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会议,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样调查办主任、试点领导小组组长孙俊明,广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梁左宜、番禺区政府副区长万志成等试点领导小组副组长及省统计局、省抽样调查办、广州市残联、番禺区政府相关部门、试点(街)镇、村(居)委负责人和番禺区调查队全体调查员近80人参加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模拟试点工作。孙俊明副理事长、万志成副区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模拟试点在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中锻炼干部、检验流程、摸索经验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全力以赴,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做贡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积极投身排头兵教育活动 争当抽样调查工作排头兵

2006年2月6日,省抽样调查办公室办公会议上,省残联副理事长、省抽调办主任孙俊明希望所有参加抽样调查工 作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正在开展的共产党员排头兵教育活动,勤奋工作,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工作,争做抽样调查工作的排头兵,为高质量完成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做出应有贡献。会议专题研究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务培训、模拟试点、宣传发动等近阶段重点工作。

会上,孙俊明主任强调,20年一次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各级残联、抽调办一定要头脑清醒,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力做好抽样调查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孙俊明主任指出,现在离4月1日正式入户调查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非常时期”要用“非常办法”做工作。要充分调动目标管理、检查督促、分级分类指导及工作简报、网络宣传等多种有效的工作手段,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到队,责任到人。对因经费不落实、准备不充分、工作不得力而影响全省工作进度和调查质量的,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孙俊明主任要求各级残联、抽调办关键时候要不辱使命,站得出,担得起,冲在前,敢争先。

省抽调办常务副主任江明旭总结了前一阶段全省抽样调查准备工作情况,并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详细分工。省抽调办副主任龚春光、省残联宣文部副部长肖培坚及省抽调办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韶关市积极行动起来

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残疾人抽样调查任务

2月17日,韶关市及被抽中的南雄市、仁化县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队代表60余人依时参加全国、省的电视电话会议,并套开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会议。

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建华要求,参会人员会后要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主席和李容根副省长讲话,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入户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现场调查乃至整个调查工作圆满成功。

黄建华副秘书长强调指出,4月1日至5月底的现场调查,是整个调查工作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动员力量最多、质量要求最高的一个阶段。抽中县(市)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马虎不得。如果由此造成失误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进一步认识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纳入议事日程,分级分片负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按照时间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决不拖全省后腿。

(韶关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各地级以上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协调机构,抽中市、县(市、区)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办

残疾人教育调查项目 篇6

广 州 市 执 信 中 学 作 者: 范 彦 君

指导老师;孙远忠 孙晓娟 李瑞贤 二00七年一月十五日

目 录 摘要„„„„„„„„„„„„„„„„„„„„„„„„„„„„„„„„„4 关键词„„„„„„„„„„„„„„„„„„„„„„„„„„„„„„„„4

一、课题的产生及研究目的„„„„„„„„„„„„„„„„„„„„„„„4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4

(一)社会实践——现场采访„„„„„„„„„„„„„„„„„„„„„„4 1.2006年9月27日广州至灵学校„„„„„„„„„„„„„„„„„„„„„4 2.2006年10月26日广州市教研室特殊教育科„„„„„„„„„„„„„„„„4 3.2006年11月6日广州市盲人按摩中心„„„„„„„„„„„„„„„„„5 4.2006年11月10日广州市残联教育就业处„„„„„„„„„„„„„„„„„5 5.2006年11月22日广州市残联理事长„„„„„„„„„„„„„„„„„„„5 6.2006年11月28日再访广州至灵学

校„„„„„„„„„„„„„„„„„„5

7.2006年12月7日“让特奥精神放飞心中的梦想”广东省特奥欢乐嘉年华„„„„5

8.2006年12月16日广州市聋人学校六十周年校庆„„„„„„„„„„„„„„6 9.2006年12月24日广州市盲人学校运动会„„„„„„„„„„„„„„„„„7

10.2006年12月25日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教育中心 „„„„„„„„„„„8

(二)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8 1.问卷调查„„„„„„„„„„„„„„„„„„„„„„„„„„„„„„8 2.数据分析„„„„„„„„„„„„„„„„„„„„„„„„„„„„„9

2.1 群众认识方面„„„„„„„„„„„„„„„„„„„„„„„„„„9 2.2 社会关注方面„„„„„„„„„„„„„„„„„„„„„„„„„„„9 2.3 残疾人受教育方面„„„„„„„„„„„„„„„„„„„„„„„„„10 3.鼓励的话„„„„„„„„„„„„„„„„„„„„„„„„„„„„„11

三、广州市残疾人教育基本现状„„„„„„„„„„„„„„„„„„„„„12

(一)康复方面„„„„„„„„„„„„„„„„„„„„„„„„„„„„12

(二)文化知识方面„„„„„„„„„„„„„„„„„„„„„„„„„„13

(三)技能培训方面„„„„„„„„„„„„„„„„„„„„„„„„„„15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6

(一)存在问题„„„„„„„„„„„„„„„„„„„„„„„„„„„16

1.部分残疾人的心灵存在一些障碍„„„„„„„„„„„„„„„„„„„ 16 2.社会对残疾人的接受度和关注度仍有不足„„„„„„„„„„„„„„ 16 2.1 残疾人渴望零距离接触„„„„„„„„„„„„„„„„„„„„„„16 2.2 社会对残疾人的俯视„„„„„„„„„„„„„„„„„„„„„„„17 2.3 社会对残疾人的仰视„„„„„„„„„„„„„„„„„„„„„„„17 3.政府对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措施、手段仍需继续落实„„„„„„„„„„„17 3.1 在教育方面„„„„„„„„„„„„„„„„„„„„„„„„„„„17 3.1.1 缺乏准确的统计„„„„„„„„„„„„„„„„„„„„„„„„17 3.1.2 特殊教育学位紧缺„„„„„„„„„„„„„„„„„„„„„„„17 3.1.3 特殊教育老师的紧缺„„„„„„„„„„„„„„„„„„„„„„18 3.2 在就业方面„„„„„„„„„„„„„„„„„„„„„„„„„„„18 3.3 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18

(二)我们的建议„„„„„„„„„„„„„„„„„„„„„„„„„„18 1.发挥社会上义工团体的作用——为残疾人架设心灵桥梁„„„„„„„„„„18

2.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残疾人的素质„„„„„„„„„„„„„„„„„18

3.重视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措施和手段——为残疾人营造更优越的就业环境„„„19

4.增加对特殊教育老师的培养——为残疾人受教育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19

五、参考文献„„„„„„„„„„„„„„„„„„„„„„„„„„„„„19

六、致谢„„„„„„„„„„„„„„„„„„„„„„„„„„„„„„„20

七、个人感想„„„„„„„„„„„„„„„„„„„„„„„„„„„21 附录一 调查问卷(5份)„„„„„„„„„„„„„„„„„„„„„„„ 22 附录二 陈开枝主席在聋人学校六十年校庆上的讲话„„„„„„„„„„„„ 27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 ——关于广州市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调查

摘要:我们学校义工部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做义工,感受到残疾人在社会上生活、学习、工作上更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支持,于是决定要对这个特殊群体作更深入的了解。我通过分别采访各特殊学校、特殊教育机构、有关团体、政府部门等,了解到当前我市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在有所养、有所医、有所教、有所乐等方面还未尽人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特殊教育的艰难之处以及社会、政府对残疾人问题的解决还有着措施上的不足、经费上的不够、关怀上的不力等问题。更深刻地体悟到要改善当前我市残疾人面临的状况,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必不可少。

关键词:残疾人 特殊教育 义工 教育就业

一、课题的产生及研究目的

做为学生会义工部部长,我多次组织义工活动,2006年9月27日,我们又一次来到广州市至灵学校做义工,虽依然无法用言语与他们沟通,但与他们一同笑着拍掌,听他们喊着义工姐姐,也为他们的善良纯真而感动,更被至灵校历里“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所震撼,于是,萌发了用笔宣传他们,让社会多一点关爱的想法,经过多次的斟酌,最后,题目确定为“关于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我们通过现场采访有关人员的方式得到与各方面真切相关的资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正常人对此问题的一些态度及看法,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相应结论,通过查找文献,各校提供的资料及网上一些相关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论文论据。下面是我们具体的采访内容和数据分析。(一)、社会实践——现场采访

1.2006年9月27日在广州市至灵学校了解到残疾儿童的基本教育状况,萌发做课题的念头。

2.2006年10月26日到广州市教研室特殊教育科邱举标老师,了解到社会上残疾人的状况以及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3.2006年11月6日到广州市盲人按摩中心,感受到残疾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残疾人士的基本要求:有所养、有所医、有所教、有所乐。

4.2006年11月10日到广州市残联教育就业处,了解到了市残联的基本架构,各层部门的职能,以及它们为残疾人提供的各方面技能培训的情况。

5.2006 年11月22日到广州市残联宋卓平理事长,了解到残联目前在残疾人教育工作方面的取得的成绩与尚未完善之处。

6.2006年11月28日再到广州市至灵学校,了解到残疾人教育工作可喜的方面(不少社会人士特别是各级领导)不仅给予学员们物质上的资助,还给予精神上莫大的关怀,这些活动当中,有一部分是由香港人牵头带起的,如精英E15。7.2006年12月7日参加“让特奥精神放飞心中的梦想”广东省特奥欢乐嘉年华,了解到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状况。

8.2006年12月16日参加聋校六十周年校庆,采访了学校的老师、校友和学生 听到了陈开枝主席激奋人心的发言(附录三)

9.2006年12月24日参加广州市盲人学校第十二届运动会,采访了家长、老师们和善良的学生们,得到了他们对自身受教育状况的感受,以及罗观怀校长对盲校及国家特殊教育的发展的高瞻远瞩。

10.2006年12月25日到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采访符大伟主任,得到更多的关于残疾人就业培训的资料。

(二).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

为了能够从多渠道了解残疾人的教育问题,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五份调查问卷,总共做了两次问卷调查和三次访谈调查: 1.问卷调查

1.1 2006年11月29日

发放对象:广州市执信中学参加高二学生家长会的部分家长,发放方式及内容: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A版本(附录一)发出:300 份;有效回收:188 份;有效回收率:62.7%。1.2 2006年11月30日 发放对象:执信中学高一学生

发放方式及内容: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B版本(附录一)发出:220 份;有效回收:152 份;有效回收率:69%。1.3 2006年12月7日(访谈)

发放对象:参加特奥嘉年华运动会的领导、老师、家长、义工和学生 发放方式及内容:现场发放调查问卷C版本(附录一)发出:26份;有效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100%。1.4 2006年12月16日(访谈)

发放对象:参加聋校六十年校庆的领导、老师、校友和学生 发放方式及内容:现场发放调查问卷D版本(附录一)发出:30份;有效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100%。1.5 2006年12月24日(访谈)

发放对象:参加盲校十二届运动会的领导、老师、校友和学生 发放方式及内容:现场发放调查问卷E版本(附录一)发出:30份;有效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100%。2.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A和B卷的针对对象是正常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反应里看出社会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和态度。2.1.群众认识方面

多数群众对援助残疾人的相关组织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图二十一得到一些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正常人里仅有一点点了解,完全不了解的高达24%,这对残疾人人生权利的保障是一个缺陷,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不够健全,直接或间接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起了威胁。2.2 社会关注方面

当今社会成员的意识。图中可以发现,认为较高的只有少数,占13%,在访问过程当中我们得知,选择A的这部分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关注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了,是很好的现象,体现了较高的水平,而选择B、C 的受访者则认为,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且当中许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继而逐步解决的。

2.3 残疾人受教育方面

残疾人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过教育的残疾人,对他性格的塑造,以及将来面对社会的生存能力是有巨大的帮助的,而在我们身边的残疾人,却是大部分难以拥有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受教育的渠道。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较好,但却缺乏跟踪调查,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图二十四选项C占有大部分,可见人们认为残疾人社会地位还是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歧视的,然而,残疾人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在于B项“受教育水平低,就业难”,却只有13%的意识到,这是发人深省的。可喜的是,在聋校,我们随机采访了14个校友:他们受教育的程度,1个是小学,5个是初中,5个是高中,3个是大学。3.鼓励的话

在五份问卷里,不管对着正常人还是残疾人,我都要求他们回答这样一个内容:“您最想对残疾人说的一句话是”,现把它整理了出来(表一):(表一)

明天会更好 自尊,自爱,这世界也是你们的

克服自卑,自强不息 祝你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身残志不残,您一定能成功 虽不能改变身体,但应该改变心情 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上天是公平的,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全社会关注他们 希望残疾人要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要自强不息,坚强地生活下去 你们也可以创造价值,把弱势变为优势 热爱生活 保持阳光心态,努力发挥自身特长 让我的爱使您幸福 天生我才必有用,社会不会把你们遗忘 自强,正视及理解公平不要放弃自己,人活着是有自己价值 加油吧,我崇拜你们!生命诚可贵,勇敢.乐观面对人生

精神和心理必须是健康 自强自立,才能得到别人尊重,赞赏的目光 共同进取,创造和谐社会 尽自己的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生一样会美好 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努力学习,不要灰心,学到一技之长,前途将会无限 您需要更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佩服你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面对困难克服的勇气 乐趣是自觅 希望社会各阶层多关注残疾人并给予帮助

你的需要牵动每个人的心 不要因为身体有残缺而放弃自己,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成功把握在自己手中 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 现实生活中,你们不应该受到歧视

自强、自主 提升自我,努力才是应对社会挑战的唯一道路

关注聋童,平等接纳 要关心聋哑孩子,政府要关注社会给予空间,特别是教育、工作安排、生活关心。

请多关注这些孩子 大家都来关心我们的残疾孩子,让他们真正融入主流社会正常地生活。

你们是可爱的 多给关心,多提供职业选择,提供教育资源 阳光总在风雨后 社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给残疾孩子

希望社会能平等地爱这些孩子 像关心正常孩子一样关心我们的听障孩子 社会对聋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希望家长多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别溺爱别轻视聋孩子。

多关注聋人教育,参与主流社会。感谢学校的老师多年对我的培养,使我的自身价值逐步提高。

三、广州市残疾人教育基本现状

广州现有残疾人约30万。据2004年广州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大专以上学历的2046名残疾成人中,视力残疾占9.2%,听力残疾占4.3%,肢体残疾占57%,智力残疾占1.5%,精神残疾占28%;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11199名残疾成人中,视力残疾占8.2%,听力残疾占3.3%,肢体残疾占50.3%,智力残疾占2.7%,精神残疾占35.5%。[6]

(一)、康复方面

截至“十五”结束,广州市建立社区康复站144个,90%街、镇建立了社区康复站。本市直接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与训练12074人次,上门服务469户,1593人次,举办康复小组活动81组次,参加残疾人活动1742人次,为社区的残疾人提供了就近、适宜、经济的康复服务。除此之外,还建立市残联直属康复机构,如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儿童孤独症康复与研究中心、市残疾人安养院等,广州康复实验学校也2005年正式运作[6]。采访过程中,我们老师以一位母亲的教子经验觉得这类孩子应该在0-3岁进行干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于是我们的课题又深入到幼教方面(由于期末考复习紧张,下面两个采访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2007年1月9日采访了建立于1996年的越秀区的新运幼儿园,她们接收的孩子从2岁半到12岁,她们招收的主要是自闭症和唐氏综合症的儿童,在这里,他们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成长的空间。2007年1月16日我们又去了海印南苑幼儿园,见到了这所全市唯一的一间聋健合一幼儿园,看到哪些带着耳机的聋孩听到园长的呼叫就跑了过来,一点都不怕生,还给我们唱歌。我们还进了听力检测室、言语训练室,见到耐心的老师正在一对一地指导着孩子。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但又是幸福的,我们祝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能等到这种平等,能够与正常孩子一样得到尊重和关爱。

(二)、文化知识方面

1. 广州市教研室特殊教育科邱举标老师

通过采访,我们大致了解到社会上残疾人的状况以及制度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如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情况、政府目前对残疾人士实施的支持措施等等。目前广州市在校学龄儿童5302人,在特教的有1645人,3000多学生分布在600多所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邱老师非常强调教育对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知识本领,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现在,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城郊及边远地方却还远远未能普及!他鼓励我们将此课题做下去,并考虑将来申请为教研室特殊教育科的课题,他的肯定更使我们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动上。2. 广州至灵学校

多次踏足至灵学校,我们都会带一些折叠的鸽子或糖果,也习惯了与学生们一起鼓掌和欢笑,少了当初那份无知而多了一份理性的分析思维。宋校长和谭主任给了我们详细介绍:广州市至灵学校于1985 年建校,是建国以来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民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近160名。教育方面:学校尽力运用教学设施,自编教材,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所能接受的知识,使其生活能自理。不仅开设4---6岁的早期康复课程,6---18岁的教育康复课程,还有18岁以上的劳动技术培训课。学校还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矫正训练实验、缺陷补偿的康复治疗、符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训练等教学方式受到欢迎;生活方面:老师们最大的希望是他们能回归社会,最低的要求是希望他们生活能自理。这小小的愿望看似渺小,但包含着他们多少心血啊[3]!

可是,18 岁成年后的智障儿童,就业与以后的出路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制度的缺失,社会关注的缺少,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他们的目光是纯净,他们的生命同样是如花的。那么,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也是我进行此课题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我们还了解到残疾人工作可喜的一面:不少社会人士(特别是各级领导)不仅给予学员们物质上的资助,还给予精神上莫大的关怀,而且这些活动当中,还有一些是由香港人牵头带起的(如精英E15等)。

3. “让特奥精神放飞心中的梦想”广东省特奥欢乐嘉年华

这天我们参加省残联和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在越秀区运动场举办的“让特奥精神放飞心中的梦想”智障学生运动会。这次运动会参加的有广州市至灵学校、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广州市残疾人康复院、广州市东山区启智学校、越秀区培智学校、荔湾区至爱学校、海珠区启能学校、广州市芳村区康迪学校、特殊孩子家长发扬爱俱乐部等广州多个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及单位。整个会场非常热闹,“平等参与发挥潜能勇敢表现”、“特奥精神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社会关爱弱儿自强残健同行”、“分享快乐交流技艺促进友谊”、“亲子同行分享快乐增进友谊”的条幅随风飞扬,旁边的宣传画“放飞”“坚强”“尝试”“鼓励”“支持”更是表达了学生家长们的心!运动会上,孩子们家长们都玩得很开心,我们不但采访了到场的领导、嘉宾、老师和家长,并且和学生们交流、跳舞、拍照、画画,家长及老师都充分肯定了广州市目前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有很大进步,但对孩子以后的就业生存都表示担忧,这促使我们更深入对残疾孩子的未来的考虑。

4. 广州市聋人学校六十周年校庆

热闹非凡的场面,但在热闹的校园里,你听不到喧嚷的声音,只是见到他们的手飞速的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我们给校友们派发问卷,我们还跟他们学会了竖起大拇指并向下弯曲两次,就是“谢谢” 的意思,还用纸写字进行交流沟通„„。六楼的庆祝活动更是如火如荼,陈开枝主席的发言振奋人心,学生们老师们的表演精彩绝伦,让我们也深深陶醉在他们的喜悦之中。

后来我们还采访到了学校的戴书记和潘副校长,戴书记作为几十年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很高兴看到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特教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照,热心的她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文件资料供参考。5. 广州市盲人学校第十二届运动会

学生一个搭着一个的肩膀,摸索着向前走去,这是广州市盲人学校运动会举办的第十二届校运会,因校园太小,他们需要步行到七十五中宽广的操场。出场式各年级各展风姿,别具心思的班牌,热情洋溢的入场致词,学生的队列操表演,舞剑舞棍威威生风。赛场上的跑步比赛也很热烈,有的学生过了终点还一直往前冲,有的立定跳远,有的抛实心球„„

现场我们采访了家长、老师和学生,善良的孩子都说他们现在过得很好,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照;老师们表示了对学生的爱,希望社会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家长在心酸的生活中已表现出坚强,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有的送孩子学钢琴,培养一技之长;罗观怀校长对盲校及国家特殊教育的发展的高瞻远瞩让我们深受感动,也看到美好的未来。

(三)、技能培训方面 1. 广州市盲人按摩中心

带着研究课题的精神与邱老师的建议,我们来到了位于天平架的广州市盲人学校开办的盲人按摩中心,这是盲校的实习基地及盲人职业教育基地,也是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再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残疾人的那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关心时事,积极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不卑不亢,力求把自己应分的工作做好。按摩员王旭上的一句话“ 正是因为我身体上有残疾,所以我的意志上更不能残,否则我就是真正的残废人”使我们由衷地为他鼓掌,他的话与行动,也成了推动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2. 广州市残联教育就业处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了市残联的基本架构,各层部门的职能,以及它们为残疾人提供的各方面保障的情况。经过了这次采访,我们的课题资源更加丰富,开展活动的方式也更加系统化。3.广州市残联

这次终于采访到宋卓平理事长,时间虽短,受益非浅。我们更加详尽地了解到残疾人工作方面的缺陷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密切相关,也更加明晰了现时残疾人工作重心何在。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很多原来一知半解的问题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

4.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符大伟主任给我们介绍了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范畴:既提供给广州市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如视力残疾人的保健按摩师、盲文基础、钢琴调律、中医推拿和盲用计算机软件应用;听力语言残疾人的手语、计算机、复转剪裁和摄影师;肢体残疾人的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移动电话机维修员和装饰美工;智力残疾人的服装车缝和汽车美容等,中心每个季度还举办一次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还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专升本、大专等学历教育。热心的符主任还提供给我们一些相关的资料及《文明的尺度——广州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对我们课题组的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有的残疾人的心灵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的

在多次义工及调研过程活动中,我们发现受过教育的学生很善良、乐观、上进,盲校按摩中心的王旭上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有的没有文化的残疾人不仅是躯体伤残,而且同时伴有心灵的紊乱。

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残疾人的行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残疾人的活动场所太少,且在许多场合常常受到歧视,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油然而生。

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普通人要多,且难以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甚至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敏感和自尊心强,易导致他们对歧视的情绪反映强烈,有的残疾人以爆发式情感表现,有的则以深刻而持久的内心痛苦隐藏在心,表现为无助与自我否定。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疾患,往往对残疾同伴怀有深厚的同情,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使同类残疾者容易结为有限的社会支持网络,甚至形成依恋。

这种种心理残疾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群有一种隔离感。这种隔离感使他们更加难以进入社会、难以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从而使他们形成更严重的自卑感,其自身价值也更难以体现。

2.社会对残疾人的接受度、关注度仍有不足 2.1 残疾人渴望零距离接触

在多次义工及调研过程活动中,我们发现残疾人士对我们都非常热情,喜欢拉着我们聊天玩耍等等。后来经过询问才得知,这是因为平时没人来看他们、陪他们。尽管当前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与以往比起来大有改进,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正常人与残疾人的距离,但是仍缺乏对他们零距离的关怀。

许多群众仍对残疾人抱着歧视的态度,使原本形式已严峻的残疾人就业情况进一步恶化。有关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依然对残疾人持歧视性态度,对残疾人就业抱有偏见,把残疾人看成“残废人”,认为他们是社会和单位的包袱。某些录用了残疾人的单位,也不能正确地看待残疾人就业问题,使残疾人的技能无法施展,职业潜能得不到发挥。2.2 社会对残疾人的俯视

现实中,对残疾人的俯视往往是无意中进行的,有时完全是一种“玩笑”。比如说某些上了春晚的经典小品,只为营造喜剧效果,刻意模仿残疾人的形态当笑料。以己之长而笑人之短,演者无意而部分观者有心,残疾人及其亲属看这些所谓逗笑的节目时,即便脸上有笑,笑也是尴尬的,而痛却是深切的!

除去无意中造成的俯视,还有一种是“关心式”的俯视,最典型的是逢年过节时,兴师动众地到残疾人家中去慰问。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一帮人前呼后拥地进入残疾人简陋的屋子,俯身握住残疾人的手,递上慰问品,而残疾人激动得感激涕零,是感动?感慨?还是怜悯?辛酸?不可否认,此举完全出于好意。毕竟是雪中送炭的善行,本无可厚非。然而,在这种行为中残疾人是配角,他们注定是俯视的对象!此类关心不贴心!2.3 社会对残疾人的仰视

所谓仰视,则是为树样板而对某些出类拔萃残疾人的一种拔高式的宣传,实际上“高处不胜寒”和“揠苗不助长”的。一些媒体记者出于好意对一些残疾成功人士进行报道,以残疾特征为切入点,并用一些溢美之语宣传其事迹。报道出来后也许引起的社会效果不错,但却造成这成功人士的亲属朋友的反感,因为他们认为此人的成就与残疾并无必然联系,同时,这些报道也给亲属朋友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一些负面影响。3.政府对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措施、手段仍需继续落实

3.1 在教育方面 相对全国而言,广州市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还是较高的,但在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还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3.1.1 缺乏准确的统计 人口普查中无专项调查残疾人口,相当一部分残疾青少年不在学校,影响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展开。从而使很多问题和工作没能落到实处,间接促成了残疾人在社会中未能得到重视。3.1.2 特殊教育学位紧缺 尽管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都对残疾少年儿童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作了原则性规定,《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残疾少年儿童可以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义务教育学校设特教班和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等形式接受特殊教育,保证适龄青少年能在适合的学校接受教育,为他们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

3.1.3 特殊教育老师的紧缺 目前特殊教育战线上严重缺乏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大部分教师只经过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亟待改进,且教材不统一,没有针对性。尽管目前针对残疾人提出来的“补偿训练”(训练残疾人不足的方面)、“挖掘潜能”(发掘残疾人具有先天性优势的一面)等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推广都极需有特教专业的老师来推广落实,高等师范学校要着力培养多一些从事特殊教育的人才。

3.2 在就业方面 由于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有就业要求也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无法得到合适的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机构网络虽然比较健全和系统,但在具体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上,仍存在“收效甚微”的情况。如福利企业的安置能力大大降低,按比例就业力度不够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绩效不高等。

3.3 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 一些城市次干道未能实施无障碍设施,如天平架盲人学校附近一带;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展不顺,许多新建居住小区未设置无障碍通道;城市十字路口普遍未设置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

(二)、我们的建议

1.发挥社会上义工团体的作用----为残疾人架设心灵桥梁

尽管残疾人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调节心理和情绪的知识,且大部分特殊学校都开设有心理专门辅导的课程,但残疾人的心理障碍问题多是由于缺乏与人沟通而形成的。在当前的社会,义工们是他们倾诉对象的最合适人选。残疾人通过对义工们的倾诉与交流,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以往压抑在心底的情况,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困惑,从而与外界架设起心灵的桥梁。2.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提高残疾人的素质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变残疾人的命运”,这是残疾人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呼声,尽管目前大部分残疾少年儿童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和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但这些“随班就读”儿童在学校属于编外生,他们的学习问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儿童的追踪调查。而城郊一带和从化增城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较低。所有这些要求有关部门掌握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况,在涉及残疾学生教育的各项规划和统计时,用与普通学生相同的统计尺度,其次是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一些专用的教育设备,推行个性化教育教学,师、生比要高于普通中小学,这需要比普教投入更多的经费。除此之外大多数残疾少年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差,要保证他们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就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而目前用于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可喜的是,我们也看到残疾人自身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据残联提供数据,2006年高考有26名残疾生考上大学本科专科,他们分布在不同学校及专业,希望他们进入高校以后能得到高校义工组织的帮助。其中只有3个进入特殊教育学院,这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国家支持高等学校办特殊教育学院,专门招收残疾学生,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生源远远不足。相比较而言,小学中学的特殊教育比较成功,如果这些学院能与相关的特殊教育学校合办,入学率会更高一些。采访中,听罗关怀校长讲到盲校正筹备与中医药大学合办盲人高等按摩班,这也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3.重视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措施和手段---为残疾人营造更优越的就业环境 从采访过程和问卷中可知,社会和政府在优化残疾人生活环境方面已采取了大量措施,且大部分是行之有效的,如就业方面的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和认真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等;社会保障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制度规范化、实施“再保障工程”,实现社会救助经常化等。若能够更加注意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多职业教育培训内容等的一些细枝末节,就更尽如人意。

4.增加对特殊教育老师的培养——为残疾人受教育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不管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共同的呼声就是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带着一颗爱心,在接受短期的特教培训后走上岗位的。对此问题,盲校罗校长提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学院更应该培养多一些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或者在师大和普通高校中将特教课程做为选修课,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来理解关注国家的特教事业。

五、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论》 刘全礼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2.《文明的尺度》 李江涛 蔡国萱等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一版 3.广州至灵学校资料 4.广州市聋人学校资料 5.广州市盲人学校资料 6.广州市残联教育就业处资料 7.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资料

8.http:// 做好残疾人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致谢

1、广州至灵学校 宋校长、谭主任等老师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邱举标老师

3、广州市盲人按摩中心 王旭上等按摩员

4、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宋卓平理事长、阮爱华处长、石红明科长 张婉萍、蒋健、吴秀莲等

5、广州市聋人学校 郑校长、戴书记、潘副校长、全体老师、校友和学生们

6、参加“广东省特奥快乐嘉年华” 全体老师、家长们和学生们

7、广州市盲人学校 罗观怀校长、全体老师、志愿者和学生们

8、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符大伟主任

9、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陶德清教授

10、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蔡国萱教授

11、越秀区新运幼儿园 李园长

12、海印南苑幼儿园 吴园长

13、广州市执信中学 孙远忠老师 孙晓娟老师 李瑞贤老师

14、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级 刘园、丘颢雯、黎嘉玲等同学

七、个人感想: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更加深切地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与我们同处一个地球的另一个群体:残疾人。

过去,当我坐在明洁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每一节课时,我或多或少地认为,这叫理所当然。现在,同样面对着熟悉的课室、面孔依旧的老师,心中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是因为我渐渐认同了一句话:身在福中要知福!过去,当我看见电视上先天性残疾的婴儿、缺胳膊缺腿的交通意外现场,我们或多或少地将“恶心”、“难看”等字眼覆盖同情心。现在,面对着大街上残废的乞丐、康复中心里的残疾人士,却发现心中除了同情以外,还增添了一份喜悦。这是因为我们认同了一个观点: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美好的!

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人心。然而当今社会上,却有大部分人没认识到这点,他们丝毫不吝啬地向残疾人投以鄙视的目光,却吝啬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如今,关于残疾人士的教育问题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如学位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教育制度不完善等等。残疾人同样应该得到与正常人分毫不离的权利。身为高中生,在即将迈入成年的阶段,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趋使着我,要为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而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不仅学到很多东西,还延长了我放飞梦想的起跑线、增色人生。我更希望我的付出,能够换来更多人对残疾人思想态度的改变,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去关注残疾人;能够换来残疾人本身对教育改变命运的认识,从而拿起文化知识来捍卫改变自己的命运。

附录一 调查问卷 1 调查问卷A版本 调查问卷——关注残疾人

尊敬的家长您好,我们是执信中学研究性课题组的学生,我们正做着关注残疾人课题的调查,需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公民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及关注程度。本问卷不记名,请按实际情况勾出答案。

性别: 男____ 女____ 职业:_______ 您居住在____区

1.您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有联系、组织、援助残疾人的相关机构或组织吗? A.有 B.没有C.不知道

2.您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帮助残疾人的活动吗? A.参加过 B.没参加过 C.没组织过 3.您愿意参加义务帮助残疾人的活动吗?

A.非常愿意 B.想过,但未付诸行动 C.很想,但不知道如何参加 D.不愿意 4. 在您所居住的社区或您外出上街留意过有帮助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吗?

A.有 B.有,但不足够C.没有 D.没留意

5.您认为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了与其他公民一样的平等权利吗? A.受到 B.仍不足 C.完全没有

6.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等情况? A.新闻媒体或报纸杂志 B.朋友间的谈论 C.亲自帮助过残疾人 D.其他_______ 7.您了解或学习过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法律法规吗? A.有,很清楚 B.有,但仅一点点 C.完全不了解

8.您居住社区中或据您认识了解的残疾人中是否受过教育以及程度有多高? A.有,小学或初中 B.有,高中或以上 C.没有 D.不了解 9.如果有机会让您和残疾人共同生活一个月,您的态度是? A.乐意接受 B.虽不太情愿,但还会接受 C.不愿意 D.无所谓 10.您认为现在政府、社会对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 A.较高 B.有所不足C.极需改进请写下您最想对残疾人说的一句话: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时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 调查问卷B版本

“关心残疾人”课题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执信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关心残疾人”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我们希望能得到贵社区的支持和合作,帮助我们完成此份调查访问。我们将会把您们的意见及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谢谢!据您了解,您所在社区是否有联系,组织,援助残疾人的相关机构 或组织?()A 有 B 没有

有的话,请写上该机构或组织的主要情况(其名称,工作范围等): 2 您所在社区残疾人数量约有_____ 人。其中属于未成年人约占_____% 3 您所在社区居委会有没有“社工部”等相关组织?()A 有 B 没有 据您所了解,你们社区中的残疾人有否受过教育?()A 有 B 没有

他们的教育程度是?()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高中以上 5 您有否曾经参加过帮助残疾人的相关活动? A 有 B 没有 您认为现在社会和政府对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A 较高 B 有所不足 C 极需改进

再请您给我们提供宝贵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在百忙中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谢谢!200__ 年____月____ 日 星期____ 3 调查问卷C版本

“关注残疾人”课题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执信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关注残疾人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我们希望能对您进行调查访问。我们将会把您的意见及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1 □ 家长:您的孩子有没有在上学? □ 非家长:本人您曾否受过特殊教育? A 有 B 没有()

有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2 您从什么途径得知此次活动?

A 媒体 B 学校 C 亲友 D 其它___________ 3 对此类活动有什么看法? 您认为残疾人现时教育就业的情况如何?()A 满意 B 一般 C 有待改进

如有不足,哪些方面尤其需要改进? 您之前曾否参加(接触)过该类特别针对残疾人的活动?()A 有,次数不多 B 有,次数较多 C 之前没有过 您认为现在社会和政府对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以及所做出得工作情况如何?()

A 很好 B 有所不足 C 极需改进

对此你有何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在百忙中支持我们的工作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谢谢!残疾人运动会2006 年12 月7 日 星期四 4 调查问卷D版本

关注残疾人调查问卷———广州聋校60周年校庆

您好!我们是执信中学高中的学生,现在做着一个关于对残疾人社会调查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希望您能配合填好这份调查问卷,我们会将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谢谢您的合作!

学生:

1、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失去听力的?____________

2、您接受的教育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没接受过

3、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与别人沟通的呢? A.手语 B.写字 C.其他__

4、您平时在基本生活上能自理吗? A.完全可以 B.勉强可以 C.完全不能

5、您认为社会现在对残疾人的关注够吗? A.非常够 B.仍需改进 C.不够

6、您希望政府能够添加什么设施方便您的社会生活呢?______ ★ 您最想对学校、老师或家长说的话:

老师:

1、您认为社会现在对残疾人的关注够吗? A.非常够 B.仍需改进 C.不够

2、您认为聋人孩子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___________

3、您希望社会添加什么措施方便聋人的社会生活?________

4、现在聋人就业状况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5、您认为聋人就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____________ ★ 您最想对孩子、家长或社会说的话: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校庆愉快!2006 年12 月16 日 调查问卷E版本

关注残疾人调查问卷———盲校运动会

您好!我们是执信中学高中的学生,现在做着一个关于对残疾人社会调查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希望您能配合填好这份调查问卷,我们会将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谢谢您的合作!

学生:

1、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看不见的?____________

2、您接受的教育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没接受过

3、您平时在基本生活上能自理吗? A.完全可以 B.勉强可以 C.完全不能

4、您认为社会现在对残疾人的关注够吗? A.非常够 B.仍需改进 C.完全不够

5、您希望政府能够添加什么设施方便您的社会生活呢?______

★ 您最想对社会、学校、老师或家长说的话:

老师:

1、您认为社会现在对残疾人的关注够吗? A.非常够 B.仍需改进 C.不够

2、您认为盲人孩子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___________

3、您希望社会添加什么措施方便盲人的社会生活?________

4、现在盲人就业状况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5、您认为盲人就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____________

★ 您最想对孩子、家长或社会说的话: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运动会愉快!2006 年12 月24 日

附录2:陈开枝主席在聋校六十周年的讲话:

山东省残疾人高等教育 篇7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分为沉浸式 (immersion programme) 和分离式 (separable programme) 两大类型。“沉浸式”的课程设置是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在考虑残疾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性基础上, 强调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分离式”课程设置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分开, 以不同的形式专设职业教育课程[2] 。依据我国残疾大学生教育性质, 宜采用沉浸式 (immersion programme) 课程设置。

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之原则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又要符合残疾人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因此,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除遵循课程设置的一般性原则外, 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我国残疾大学生虽然都是高中毕业或初中毕业后进入高校学习, 但经过对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测试, 结论是:大多数残疾“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只相当于正常学生初中高年级水平;“初中毕业生”知识水平也只相当于正常学生小学高年级水平。因此, 残疾人高职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基础性, 对理论性课程 (如大学语文、专业理论课程等) 的选择要与残疾大学生的实际基础相衔接, 根据专业需要进行适当增补:一方面顺应知识基础学习, 避免残疾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知识学习断层;另一方面为残疾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而掌握“必须、够用”的知识提供保障。

2.灵活性原则

针对残疾大学生的残疾状况、兴趣爱好和志向不同,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具有灵活性:一是灵活吸收“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理论的思想, 规划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要注意残疾大学生与主流社会存在的“隔阂”, 考虑他们毕业后的就业、生活和发展问题, 树立“以社会需要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理论思想。三是根据残疾大学生学习可接受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 灵活调整课程, 保持课程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注重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四是按照残疾大学生的年龄和残疾类别, 开设适应不同程度残疾学生发展需求的个别化课程, 弥补缺陷, 促进共同发展。

3.整合性原则

我国残疾大学生和同阶段正常学生比较, 教学活动开展与达标的难度大、困难多。由于他们身体某个部分受损 (如“听障”等) , 在三年或五年时间内要把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习者特点”三要素确立优化观念, 合理整合。既要注意三要素各自需求, 又不过分执著于某个侧面, 将其绝对化。其次, 对课程设置的体系“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构建, 对各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内在联系统筹安排, 确定要求和比例关系。

4.协同性原则

课程设置必须注意多种协同:一是针对残疾大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知识体系等因素同步思考, 增强整个课程系统效能。二是从整体出发, 注意学科课程之间的协同互补, 以使残疾大学生获得的知识持续增长。三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之间、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之间都要协调一致, 遵照课程本身特点, 合理安排课时和课程内容。四是课程设置协同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 使课程设置更科学, 针对性更强。只有协调好课程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序的整体结构, 才能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

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之模式

1.课程编制“发展+补救”模式

课程编制是课程研究的核心部分, 它关系到残疾人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残疾人终究要“回归社会”, 因此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模式宜为“发展+补救”模式。

“发展”是指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按照健全人的发展过程、学习内容和顺序安排, 给予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同等学习平台, 充分挖掘和发展残疾人潜能, 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生存, 提供有力保障。

“补救”是指课程编制的着眼点放在残疾大学生行为缺陷的补救上, 通过课程实施, 克服弥补残疾大学生的行为缺陷, 扬长避短, 为适应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课程编制以“发展为主体, 辅之以补救”的模式, 力图把发展与补救的课程取向、目标和效能结合在一起。既依循普通大学生发展的一般进程, 又注重残疾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特殊需求。实践证明, 以“发展+补救”相结合的编制模式所开设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电脑艺术设计、动漫等专业课程体现了以残疾人为本的教育思路, 对残疾学生人才培养产生了优势互补效益, 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更加科学和优化。

2.课程设置“系统性+特殊性”过程模式

残疾人教育的课程设置过程既有宏观的系统性结构规划, 又受残疾大学生特殊状况诸方面微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协调好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活动, 就是要把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操作方式相统一, 形成残疾人教育课程设置过程模式。

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过程, 即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建立结构、形成课程文件、实施评价。编制课程文件要根据各课程地位与课时课序, 科学合理地组织彼此纵横关系。

课程设置的“特殊性”过程主要有三方面:

(1) 分析与诊断。

课程设置过程首先要分析社会对残疾学生的需求: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对残疾人就业的文化素质要求;社会生产发展对残疾人就业的专业技能的要求;社会经济与知识的飞跃对残疾人就业的创新、创业素质要求。其次还要诊断残疾大学生的需求, 并根据学生缺陷及其背景差异、特点、状态等方面设置课程, 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过程只有适应这两种需求, 才能体现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类型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2) 确定适应残疾大学生学习的目标。

在分析诊断社会和残疾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各课程目标和规格。

(3) 选择内容。

课程内容要依据残疾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选择的课程应在残疾大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选择的课程必须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选择的课程要针对残疾大学生残障程度和残障类型的不同而增加缺陷补偿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与合理, 课程实施是验证的有效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诸多因素不可能始终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 课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评价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残疾学生评价相结合, 量评与质评相结合。要从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单一与综合、现在与未来全方位审视课程设置。通过课程实施和评价, 不断分析总结问题, 及时改进和调整, 以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日臻完善。

残疾人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高职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残疾人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将直接影响着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深入研究残疾人教育课程, 将进一步拓宽高校残疾人教育路径, 有力推动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茵, 于松梅, 黄丽娇.高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特教, 2005年学会论文集.

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 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一、残疾人高职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有迅猛发展之势。它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意在鼓励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契合岗位要求,以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增强职业胜任力。

湖南省开办专门的残疾人高职教育的院校不多,对这个群体的相关探索还需深入,关于残疾人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也较缺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影响了残疾学生的学习成效及顺利发展。而就业市场及工作岗位对就业者职业知识的运用、职业能力的体现、职业素质的展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产生着巨大的关联。因此,残疾人高职教育要把现代教育理念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这种情况,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选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学生105名及一线残疾高职教育教师15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其原因,探索适合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二、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目的

研究者检索了国内相关研究,如曲学利认为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根据市场相应提高教学档次,实现教育高质量的前提是必须从教育教学上进行改革。[1] 王得义指出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 “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他认为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最大程度地符合残疾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徐赛华则主张在残疾人高职教育课程编制中应采用“发展—补救”模式。[3]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残疾人高职教育独特性的理解正在不断加深,并试图进行尝试性挖掘,这种专门针对残疾人高职类别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的深入及残疾人有效教育的实际执行。同时也可以看出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的形成途径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简单地模仿普通高职的教育模式,而是从各类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出发[4],经过教学方法提炼、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理论深化直至教学过程实践而演绎教学模式。再者,残疾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最终让残疾人成功就业,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教育模式的设计需突出“能力本位、就业导向”[5],也就是说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就业市场“要什么”、残疾学生“怎样学”和教师“如何教”三方面进行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过程,真正地将“学校所教”迁移至“工作所用”。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结合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者确定本次研究目的为:

一是了解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性别、年级是否有差异,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等。

二是了解残疾高职生对就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期望,包括专业就业前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工作经验、讲授和教练结合、实习实训等。

三是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后的情况以及本身现采用的教学方式等。

四是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策略,为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过程

此次研究随机选择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生105人、教师15人作为被试对象。

1.被试学生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有残疾人(听障)高职教育的院校,因此,研究者对该校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在校聋人大学生105人,发放105份问卷,收回105份问卷,删除信息不全的,得到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1.0%。

2.被试教师

研究者对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研部的15名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其中公共课教师5名,专业课一线教师10名。

3.研究过程

发放问卷题项共包含对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的三个模块的评价,共计25个题项,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问卷项目分析结果如表3-1所示。

本项研究在残疾人高职教育部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本人亲自组织进行测试。为了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在测试前向残疾人高职生和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说明了本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集中测试,一小时后收回。

调查完毕,由研究者统一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输入计算机管理,最后采用Excel  2003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对经项目分析后剩余的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是否适合作因素分析。KMO值为0.64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92.756,df=105,p=0.000<0.001,说明其较适合做因素分析。

关于问卷信效度分析,在李克特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是Cronbach's α系数,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11,各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界于0.500~0.509之间,此结果说明,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问卷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考察问卷的内容效度采用罗技分析法来判断问卷题项设置与原理论构想内容的契合程度。考察过程中注重两点:一是理论构建中内容范围是否得当,是否涵盖了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层面;二是内容范围适当的前提下,题项选择能否真正具有代表性。本问卷的预想维度和题项编制是理论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三方面结合、运用的结果,并请特殊教育专家多次修订,基本保证了问卷内容范围的适切性和题项的代表性。

四、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调查结果与分

1.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在此次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性别差异调查中,相关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在不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残疾高职生教育教学模式的年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理论学习状况、实习实训状况在不同年级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残疾高职生就业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就业期望情况如表4-1。

在采访的95名学生中,有51%的学生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他们学习的重心是学以致用,希望老师能更好地教授有关工作实际场景模拟方面的内容;21%的学生认为他们不会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学生认为任何赚钱的工作都可以接受,所以在学习中提不起干劲;还有8%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工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颓废、迷茫、积极性不高。

职业教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认同和学生的期望并未保持完全一致,关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及学以致用思想的深化。

3.残疾高职生对教学方式的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如表4-2。

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过多地讲授而非实践对其技能的增长益处不大。同时,由于教师的其他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对内容的诠释不到位,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例如聋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期待老师创设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

4.残疾高职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

残疾高职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如表4-3。

如表所示,聋生对于技能型和工作经验型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这与他们本身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也与其对工作的期望密切相关。他们对于今后的工作的获得和开展存在很多疑惑,并未认识到理论知识和普通常识与技能获得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职业素质的养成环节必不可少。

5.对残疾高职生课程设置的态度

在访谈中,教师都提到对现有专业课设置的态度,其中95%的教师提出,聋生公共课的开设门数、类别需要调整。公共课的设置需与普通大学生区别开来,根据他们的实际来调整,例如英语的学习、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的学习[7],从课时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都应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以就业导向为关键”。

从表4-4、表4-5中可以看出,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教学计划制订的侧重点不一致。公共课教师大多依据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很少真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在访谈中,他们提到,教学计划的调整难度较大,很难将学生的特点与课程体系的完备性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听障大学生的课程建设意义重大且迫切深远。而专业课教师十分注重技能的提升和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教学计划应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7.现有教学方式

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公共课大多是素质养成类的课程,包括法律素质、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选用讲授,练习大多着重于书面作业,对聋生的素质内化作用不大。而专业课教师根据专业的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重视练习、实习实训的作用,着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对职业素质能力的强调较少。

五、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科学构建教育教学模式,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

1.残疾人高职学校教师要及时、科学地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残疾人高职学校的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在备学生的同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只有深刻认识并关注残疾学生的共性与特性的联系,突出特性,才能让教育教学模式从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正确的实践行为。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普通学生的教学思维,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2.教学要抓住残疾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制订教学计划,选用教学手段,形成独特而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契合残疾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容易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学生的需求把握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设定之初并未形成精准定位,以至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设计不够科学 [8],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针对性不够,尤其表现在最基础的沟通技能“手语”掌握情况堪忧。同时,现有的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普教的情况严重,实效性较低。

3.突出“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设计需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残疾人高职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存能力、生活能力、职业能力、成功就业。因此整个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需体现这一理念,但如今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资源中选取有效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残疾人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探索的重心,采用何种方式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也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学中,由于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常识课程知识的之间的差异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9],“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更能顺应我省的残疾人高职教学实际,也能更快加强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

4.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完善意义重大。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众,因此,学生的态度对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重大 [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认可,但对教师教学层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专业素质比公共素养更为重要,因此需在专业课程部分给予更多关注;由于他们自身特点而形成的直观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对学习操作性和程序性知识更感兴趣,对专业理论及公共理论等文科类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在残疾人高职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课程安排重点不突出,应该加强实习实训的强度和增加实习实训的课时;他们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有时难以沟通。这些反馈如若教师能及时获得,并在教学设计上做出针对性改进,将有利于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曲学利.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途径[J].中国特殊教育,2001,(3).

[2]王得义,徐赛华.残疾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报告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3]徐赛华.浅谈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04,(7).

[4]王玉琼,王玉娥.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6):7.

[5]李若建.高等教育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J].未来与发展,1994,(2):49-51.

[6]郝明君.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6):104.

上一篇:增强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策略下一篇:昆明国际机场申领驾驶证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