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24-06-28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9篇)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1

《燕子》精读品析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营韵,走近春天

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头,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馨和甜蜜。男女生对读。

鸟语花香 和风细雨 绿柳轻扬 绿柳舒眉 莺歌燕舞 桃红柳绿 百花争妍 万紫千红 春风拂面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2.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师生对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春的使者——燕子翩然而至,出示课题。郑振铎的散文《燕子》也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你能用四个标题来说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描绘的四幅画面吗?说明原因。

第一幅画介绍了,所以,我起名。

(可爱的小燕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烂漫无比的春天、春回大地;燕子翻飞,燕子舞春;燕子赞春、停歇的燕子等)

二、品词析句,入境悟春

1.让我们走进第一幅画,欣赏燕子帅帅的样子。白板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没有一一来写?

从所填词语,你体会到了燕子外形什么特点?(从整体到部分,美,机灵可爱)

师换词,体会用词语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读出燕子的机灵可爱。

总结学法:抓词句,悟特点;会批注,赏春色;诵佳句,抒真情。

2.根据导学自学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预展。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欣赏春天的画卷。运用学法自学。(1)抓词句,悟特点:默读第二自然段,再对照图,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再用“ ”画出写景物特点的词。

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文章表现了燕子飞行和休息的什么特点?

(2)会批注,赏春色:我从(词)想到,体会出。

结合课后四题,品词赏景。

(3)诵佳句,抒真情:美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去美美地诵读。我来读。

3、展示交流,点拨引导。第二自然段。

(1)、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让我们用歌欢迎它的到来。(播放视频)燕子把我们带到美丽春天。请读第二自然段,再对照图,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风 雨柳 草 芽 花 燕

(2)(出示白板上的第二段不完整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白板上的这一段哪个更好呢?

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被遮盖的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重点引导:

“微风吹拂”的“拂”可以体会出什么?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毛毛细雨 洒落)加上一个 细,一个 洒落 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柔柳怎样了嫩叶?“展开了”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 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 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

(3)教师小结:这样的情景,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4)、课文是讲燕子的,作者这里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美?(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理解生趣)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5)、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小燕子高兴极了,你看我要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呢。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白板播放带有背景音乐的美丽的春景。)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自由练读。

(6)、是啊,春天的美景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有很多文人雅客笔下的春天出神入化,谁来说说你积累到的他们赞美春天的诗句?

学习第3自然段。

(1)、谈话:在美丽的春光里,小燕子们是如何显示他们的活力的呢?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飞行)

(3)、汇报。

重点引导:

(1)燕子飞得快。(板书:快)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板书:“斜、掠过、唧”,引导学生感受飞行时的快和优美的姿态。)

(2)燕子飞得轻。(板书:轻)

(引导从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抓住“偶尔、沾、小圆晕”等词来感受)

4、这一段描写的情景让我们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白板出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学生朗读体会。)(见杜甫《水槛道心二首》)

学习第4自然段。

(1)、谈话:小燕子们飞累了,该歇一歇了,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相关段落。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汇报

重点引导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3)、比较句子。

白板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从“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5)、小结:春天的景致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杨柳,美在春花的绚丽多姿,可是若没有燕子,那要少多少灵气,如独独只有燕子,而没有春天的布景,即使有电线杆给它谱曲,也绝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6)、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魔术师的赞美,来再现燕子休息时的美。

三、编文成诗,赞美春天

文中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请同学们想象这会是怎样的一首歌,写出歌词。

四、拓展阅读,拥抱春天

师:春天,是少先队员铁锹下的棵棵树苗;是竺可桢爷爷眼中的第一朵杏花;是郑振铎家乡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是刘湛秋笔下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的三月桃花水。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健壮的青年。春天,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主题阅读中,走进大自然,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春天,用张开的双臂去拥抱春天吧!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美 活泼机灵 春

春光美 生机勃勃 光

飞行美 轻 快 无

休息美 赞 春 限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2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 让学生潜心阅读, 走进文本, 走进故事, 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 明辨是非善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理解“郑重起誓”“背信弃义”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3.以读为纽带, 采用“分层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 走进故事, 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悟情明理,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4.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 不图报答的品质, 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说、写有机结合, 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 不可见利忘义。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渗透学法指导

1. 默写词语:救命之恩、知恩图报、千恩万谢、恩将仇报。

2. 试着用这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好故事要读出味来,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跟大家分享一下。

4. 小结过渡: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 走进故事, 去品味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1.复习几个词语, 为理解课文做一个情感铺垫;2.交流学习方法, 让学生有法可循, 提高阅读效率;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读书热情。]

二、分层朗读, 体会救命之恩

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调达遇险, 九色鹿是怎么做的?联系“立即”“纵身”等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2.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 调达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调达说的话)

想——读:调达被救起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看——读:联系课文插图, 理解调达心情。

猜——读:省略号表示什么?

悟——读:调达的心情———“知恩图报”

3.九色鹿怎么说的?你认为它的要求过分吗?

4.面对九色鹿的要求, 调达有什么表现?

边读边想, 完成练习:

调达郑重起誓 (语言) :“——”, 然后 (动作) ——, 千恩万谢 (语言) :“——”

5. 小结过渡

当调达落水遇险被救起时, 千恩万谢, 发誓要报答恩人。那么, 他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回报这份厚重的救命之恩的呢?

[设计意图: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理解和感悟, 一方面把调达的感激之情扬向极致, 为下文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 也把调达的感激和九色鹿的淡然形成鲜明的对比;2.抓住故事情节, 紧扣言行, 品析人物, 让学生迸发出情感和思维的火花。]

三、对比朗读, 理解恩将仇报

调达和九色鹿再次相遇, 是在什么情景下?

1. 九色鹿睡得正香, 让我们不要吵醒它, 轻轻地读一读。

2. 梦中醒来, 九色鹿却身陷刀枪斧箭包围之中, 心情怎样?

3. 引读对比:

(课文三、五自然段)

想当初, 我纵身跳入水中救你, 你连连磕头, 千恩万谢地说:

“——”

想当初, 我不求你回报, 只要你不说出我的住处, 你郑重起誓:“——”

完成练习:落水被救—— ()

面对诱惑—— ()

4.没想到自己救起的人竟然恩将仇报!同学们, 你们就是那美丽善良的九色鹿, 对着国王, 说出你心中的仇恨吧!

齐读九色鹿说的话。结合课文理解“竟然”, 并指导练习说话。

5.虽然调达恩将仇报, 但是九色鹿最终还是被救了。让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读读这美好的结局吧!

(1) 结合课文理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意思;

(2) 想象说话:面对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和背信弃义的调达, 国王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1.通过对比朗读, 体味在金钱诱惑下调达的背信弃义, 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愤恨;2.创设说话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3.读、说、写结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实处。]

四、复述课文, 感悟学习所得

1. 自由组合, 分角色读读演演课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可以发挥想象, 进行适当的改编。

2. 同学们, 九色鹿向着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去了, 望着它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想:只有外表美和心灵美结合在一起, 生命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你们此刻一定也有许多的感想吧?那就把它写下来吧。

3. 小结课文:这个故事通过动人的情节, 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 (知恩图报) , 千万不能像调达那样—— (背信弃义) 。

[设计意图:1.读读演演,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 加以改编, 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明白“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 “恩将仇报”将受人唾弃;2.当学生情感达到一定高度时, 不吐不快, 设计一个说话写话练习, 不仅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情感得到了积淀。]

五、板书设计

21.九色鹿

调达国王

落水遇险见义勇为

千恩万谢不求回报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3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注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文本的主旨。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二)过程方法

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三)情感态度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平分秋色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天鹅的资料图片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些天鹅图片。(出示)谁能说说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斯杰潘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斯杰潘老人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破冰的故事。)

过渡: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让我们真正走进天鹅的世界去了解天鹅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直奔结尾,设置悬念

对面近在咫尺的一大群天鹅,手里端着一把子弹上了膛的猎枪,作为猎人应该毫不犹豫地对准天鹅群开枪,但是他最后有没有这么做?(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使他30年来一直把猎枪挂在墙上,从此再也没有去打猎呢?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可以适当做些批注。

(二)品读“老天鹅破冰”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请你先自己读一读,谁先来读。学生读,出示语段一:“……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这是老天鹅破冰的情景,大家都找到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这是沉重的一击,你能把这沉重的一击读出来吗?(生边读边感悟这一击又一击的沉重,为什么可以把天鹅比作了石头,仅仅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在扑打冰面吗?课文3、4自然段还从哪些细节可以读出冰层很厚。)

3.是啊,老天鹅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沉重地击打这如此之厚的冰面啊,我把这段话整理了一下。出示整理诗句: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让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由对“沉重的一击”浅层的反复诵读,使学生体会文字描写的情景,感悟冰层的厚,老天鹅的义无返顾,再现故事悲壮画面。)

4.提升感悟

(1)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里包含着老天鹅的什么呢?根据学生感悟,相机板书,并追问:饥饿勇敢 顽强 意志坚强 强烈的求生欲望 生命 希望……

(2)这样饥饿、勇敢、顽强(指板书)的天鹅,能打动老人的心吗?老人对天鹅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同情怜悯 )

5.提升品读

(1)大家发现故事中的这段话整理成了的是什么?(是一首诗)。老人的心就是这首诗内在的韵味,这份同情与怜悯,这份诗的韵味,该怎么吟出来吗?你来吟

(2)想起曾经打野鸭,打天鹅,打猎的一幕幕,老人又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后悔,自责,惭愧,内疚)再品读。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近距离接触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老人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沉浸其间。)

(三)品读“天鹅群破冰”

过渡语: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深深地打动了老人的心,老人感到后悔,自责,对老天鹅油然而生同情与怜悯,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整群天鹅。(出示语段二:……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1.想像画面,读出画面

(1)这是整个天鹅群们齐心合一起破冰的情景,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又听到了什么呢?

(2)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画面吗?并读出所看到的画面。

(3)听劳动号子,说听了劳动号子的感受。

2.感悟齐心、欢快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天鹅们干得是那样齐心?

(2)天鹅们齐的是什么心啊?

(3)同学们,天鹅们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是感到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的啊,为什么这里却说干得是欢快的呢?

3.提升品读

那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到这破冰的队伍中去,和天鹅们一起去破冰,好吗?引读“这位顽强的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

第一组同学一起来读,

第二组天鹅紧接上,

三四组天鹅一起读,

大伙儿一起来破冰,

师生配合读出韵律来。

4.提升感悟

(1)归纳板书: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天鹅,他们(指板书:勇敢、顽强……并补充板书。)

(2)同学们是什么让天鹅们如此的勇敢,如此顽强(再指板书)?引出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3)那你觉得这里仅仅是一只老天鹅和一群天鹅这样简单的组合吗?

5.小小的冰窟窿在天鹅们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变成了什么呢?引读下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读的层次,提升感悟的深度,使学生沉浸在齐心欢快的破冰场景,感受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三、回读结尾,升华主题

引读结尾过渡:“是啊,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当时老人离它们才……再也没有动过。”

整整30年过去了,这枝猎枪还是一直挂在墙上,它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回读结尾,自然而形象感悟文本的主旨,使学生印象深刻,使教学简洁有效。)

四、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附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老天鹅 老人

饥饿 同情怜悯

勇敢 后悔自责

顽强 惭愧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4

单王村小 蒯 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后羿、嫦娥、逄蒙、威逼、皓月当空、树影婆娑”等词语。

2、通过各种形式的品读课文,感受后羿嫦娥的优秀品质和逄蒙恶人形象。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美,并积累。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品读课文,感受后羿嫦娥优秀品质和逄蒙恶人形象。教学难点:

怎样在反复研读中,从逄蒙的恶中读出嫦娥后羿的善和为民造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说一说。

2.相机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嫦娥奔月,指导“奔”的读音,指导读好课题。

二、认知字词,初步感知

3.检查预习,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词语。5.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好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6.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后羿射日 勇斗逢蒙 嫦娥奔月

三、关注词句,朗读悟美

7.品读“后羿射日”部分:

①课件出示,自由读一读,你能说一说,后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预设:力大无比(板书),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力大无比”?用横线划一划。

③通过关注“运足气力”、“拉满神弓”、“一口气”,指导读好“力大无比”的句子。

8.后羿这样做的都是为了——解除苦难。请你想象,百姓会遇到怎样的苦难?

9.反复引读,体会后羿为民造福的心。

10.正是后羿处处想着百姓,有一颗装有为民造福的心,百姓也爱戴后羿,敬重后羿。人们是怎样敬重后羿的呢?引出“仙药”,什么样的药能称为仙药?

五上语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11.品读:“勇斗逢蒙”部分:

①逄蒙是个怎样的人?读一读3-5节,找出一个词来形容逄蒙。②他的奸诈贪婪体现在哪呢?

③交流反馈:重点研读——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关注“假装”、“晚上”、“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想象平时逢蒙怎样对待嫦娥?现在又是怎样威逼嫦娥?指导读出逢蒙恶的形象。

12.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怎样想?怎样做?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关注“周旋”,想象嫦娥怎样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13.最后嫦娥还是吃下了仙药,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14.学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嫦娥?随机板书。15.反复对比朗读,体会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感受意境,升华情感

16.师配乐读——出示: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17.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指导朗读,感受嫦娥这种勇敢,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8.积累句子,感受这种意境美。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这一段话,体会神话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五、精读课文

勇斗逢蒙

奸诈贪婪

嫦娥奔月

机智勇敢

美丽善良

附:苏教版五上《嫦娥奔月》课文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páng)蒙(měng)的,为人奸诈贪婪(lán),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五上语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远远的月亮上树影婆娑(suō),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后羿连声呼唤“嫦娥!嫦娥!”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五上语文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5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2、(出示插图)昨天,我们随着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去公园观赏了菊花,那公园里的菊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板书:好看极了)。

4、是啊!公园里的菊花真是好看极了。

(1)投影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2)指读,评议,齐读。

5、过渡: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呢?轻声地读读第二段,然后想一想。(学生       自学)

二、学习第二段

1、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

2、学生回答,评议。

(1)投影句子: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2)指读,评议。

(3)投影图片:菊花的颜色可多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好看极了。

3、你们还从哪儿觉得菊花好看呢?

(1)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3)能把这几个词语读好吗?

(4)投影图片1:这是一朵菊花,一朵这个词儿谁来读好?

(5)投影图片2:这一朵又一朵的菊花就叫一朵朵。(指读)

(6)投影图片3:这一朵朵的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丛。(指读)

(7)投影图片4:这一丛又一丛的菊花就叫一丛丛。(指读)

(8)投影图片5:一丛丛的菊花又连成一片又片,向四面展开,越开越多,连成了一片片的菊花。(指读)

(9)指图描述。

4、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读好呢?

(1) 指读(2)分小组读,全班读。

5、你们知道菊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1)出示词语:深秋(指读)

(2)深秋的时候,天气转冷了。听(放录音):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寒风吹在人身上好冷呀!可这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菊花怕冷吗?

(3)投影句子: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4)菊花怎么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谁来扮演一朵迎风开放的菊花?

6、现在你们能把这句话来读好吗?(指读,评议,分男女生读)

7、第二段的第二句话从菊花的颜色、数量、姿态写出菊花好看极了,我们再一起来读好它。

8、公园里的菊花这么好看,这么漂亮,人们喜爱它们吗?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1)投影句子: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2)“舍不得离去”换一种说法就是指什么?

(3)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4)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菊花呢?我们来听爸爸的话。

2、放课文录音,投影句子。

3、听了爸爸的话,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吗?

4、爸爸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把他的话记在心里。

(1)齐读。

(2)(范读)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

(3)谁给老师来示范一下。(指读)

四、学习第四段

1、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

2、板书:更好看了

3、我为什么会觉得菊花更好看呢?

4、指板小结:

五、背诵练习

1、这篇课文的2-3两段写的真美!如果能把它背诵出来就更好了。老师教你们一个好方法,看着图画自己在下面练习背诵。

2、指名两个上台背诵,其他的在下面背诵。

3、小结背诵情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也 开 不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6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小火车开起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爱的熊猫团团和圆圆。瞧,它们来了,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板书课题并读题。)

(2)你们喜欢这两只大熊猫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只熊猫长大了,还有了小宝宝呢!想不想看看熊猫宝宝?

出示图片和文字:“后来,团团圆圆长大了,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

指名读文字,然后说说,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说话:它们一家人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可以提供句式填空。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不仅我们喜欢团团圆圆一家,台湾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它们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找找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人们很喜欢熊猫。

第一件事:合影留念

第二件事:制作纪念邮票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练习说话。假如你们就是这些排队和熊猫合影留念的台湾小朋友们,老师想采访采访小游客们。随机采访:听说你排了很长的队伍才看到熊猫,排了多久啊?为什么你愿意排这么长的队伍呢?假如你是设计师,熊猫纪念邮票上又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呢?

(4)播放微课,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关系,感受两岸人民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机理解词语“团圆”,体会大陆人民赠送熊猫团团圆圆给台湾,表达早日团圆的心愿。

(5)辨析词语:“圆”和“园”。(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

三、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朋、友、对、票。

“朋”字识记口诀:二月朋;用古文字形象识记“友”,注意与“有”的区分;结合早操排队理解“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票”,说说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什么票。)

(2)总结书写要点(教参上的书写要点就很棒。)

(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4)评价、反馈。

四、齐读课文,回顾整体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7

一、字词学习我能行

1.仔 细认读书本 62页绿线和田字格中的 20个 生字 , 按下 面的步骤预习生字。

(1) 看拼音读 , 读准字音 , 重点读准 : “似”、“ 暑”、“抓 ”、“夹”、“捏”、“虏”这6个字的字音。

(2) 记住田字格中10个生字的字形 , 重点记住 : “暑”、“舅”、“俘”、“虏”这4个字的字形。

(3) 圈画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 把它们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借助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束手就擒”、“俘虏”的意思。

2.认真预习后, 相信下面的练习一定难不倒你, 试试看?

(1) 读拼音 , 把相应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 看谁写得既工整又准确。

(2) 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结束 (shùsù) 暑假 (jiǎjià) 夹住 (jiājiá)

似 (sìshì) 的答应 (yīngyìng) 似 (sìshì) 乎

(3) 先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再写出整个词的意思。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因而, 在编制这份教学案时, 对于本课的生字预习, 在预习步骤中, 结合学情, 对于字音、字形、字义都提出不同要求。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做, 还提示学生做什么, 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字词提供了方法。字词部分检测作业的设计, 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有形的田字格恰在无形中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

二、课文内容我知道

认真读一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 , 课 文的第 _____至 第 ____自 然 段写了赶海的过程。

2.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最生动 , 最有趣。美美地读一读 , 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完整地摘抄下来。注意把字写工整、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预习一改以往为读书而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确保学生每一遍读书都有不同收获。而学生在预习中初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梳理的过程。 这一预习作业的反馈将为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做铺垫。“有的放矢”便是这一份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三、课时目标

1. 独 立识记本课生字 , 正确读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 理解 “束手就擒”的意思。

2.学 习用找重点句 、圈关键词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 初步感受赶海的乐趣。

3.体会语气词表达的情趣, 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刚才和大家聊天老师知道, 咱们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向往去海边玩儿。这不,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在海边拍的照片? 大海退潮了, 海滩上留下了小巧玲珑的海星, 妙趣横生的螃蟹, 神气威武的大虾, 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 (师边叙述边课件) 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干什么?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是借班上课, 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可从谈话入手, 通过自己在海边的照片, 以“趣”字引路, 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为解题“赶海”提供道具。

五、预习反馈

1.字词反馈。

2.课文内容反馈。

此环节的教学完全体现教学案“以学定教”的宗旨, 通过对预习导学作业的批阅, 教师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字词的反馈是强化集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要强化解决, 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 也要事无巨细地弄准确, 不留预习死角, 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而课文内容的反馈则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既是预设, 又来源于学生作业中的生成。

六、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1:课 文的第_____至第_____自然段写了赶海的 过程。

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发现, 有____同学认为2~3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有_____同学认为2~4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有_____ 同学认为2~5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把句子读正确;相机指导停顿;再读第五自然段。

2. 反馈2: 通过预习 , 我们发现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最生动、最有趣。同学们都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摘抄下来。打开学案, 把自己摘抄的趣事好好读一读, 读给同桌听。要求:声音响亮;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指名读;相机学习生字词。

这一环节用数据说话, 更具说服力。实际已经从预习反馈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初读感知。不露痕迹地对课文进行初 读指导。虽然是读, 但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强调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点评中相机对预习中强调的多音字的字音、字形加以矫正、巩固,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对长句的停顿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予以示范。同时结合对“束手就擒”一词词义的理解, 逐步向学生渗透理解词义方法, 即查字典中关键字的字义, (“束”和“擒”) 合并字义理解词义, 或者联系上下文 (如文中“俘虏”) 理解。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

3.学 法指导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示范指导第二自然段概 括内容的学习。

(1) 找一找, 在这一段中, 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 讨论明确 , 展示“我兴奋极了 , 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的场景。

(3) 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 总结板书:追浪花。

刚才, 我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法概括了小作者在赶海时的一件趣事。接下来,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步骤:

第一, 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一找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件趣事,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

第二, 反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圈出重点词, 照第二自然段的样子用三个字概括, 写在句子旁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对三年级下的学生来说, 要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 进行学法渗透。这一环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带领学生体验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概括的过程。然后, 总结学法, 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步骤进行自学探究。从扶到放, 循序渐进。

七、合作探究

1.交 流并指导朗读 (相机体会语气词的表达作用 ) , 讨论 相关句子 (指导用小标题概括) 。

(1)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指 名读 , 指导读好语气词 。 说一说你圈的重点词 , 指板 书, 照样子, 你想把这幅画面叫做? (板书:摸海星)

(2) 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不作声, 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 正东逃西窜哩。突然, 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 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3.指导朗读, 读好语气词。

(3) 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低头一看,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它摇摆着两条长须,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 只一捏, 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归纳, 概括:看看这段话, 小作者又在做什么呀? (板书: 捏大虾)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中也有语气词, 你发现没有? 生回答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这两个语气词和这两个相关标点, 你觉得这两个语气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变化? 汇报交流的过程遵循学习步骤进行, 不仅汇报学习结果, 还汇报学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 还引导学生懂得怎么学。来自于同伴的学习经验是最直接的。在指导朗读时, 结合本课教学重点, 侧重于指导语气词的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4.梳理结构, 用语气词练习说话。

(1)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赶海的三件趣事, 赶海仅仅只能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吗?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

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 在这一段中, 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件事串联起来, 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的呢? (随机点红语气词) 赶海很有趣, 作者写得也很有趣, 尤其是语气词的巧妙运用给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三年级的阅读, 段的教学依然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在分步教学后, 从分到总, 回到文本, 引导学生关注段首总起句、省略号, 了解语气词不仅能表情达意, 还能起过渡和衔接的作用。梳理结构的过程, 让学生不仅懂得写什么, 更学会怎么写。

(2) 像这样的语气词还有 :唉、啊、呀、哇 、哈、哼、耶、咦 、哦、哎、嘿等。这些语气词既可以单独使用, 又可以用上几个不同语气把这件事写出来。

(3) 用语气词说话。和一个学生耳语, 引导谈话。

学以致用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指标。本节课重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课堂上创设耳语的情境, 让学生切实经历情感变化过程, 有话可说, 乐于用语气词表达。在引导学生说话的过程中,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认真倾听”,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找重点句、画关键词的方法, 概括出作者在赶海过程中的几件趣事。如果我们把这些趣事连起来说一说, 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在赶海过程中____、____、_____和_____的趣事。

(2) 这篇课文写了在赶海过程中____、_____、_____和____ 这四件趣事。

(3) 这篇课文共写了赶海过程中四件趣事:____、____、____ 和____。

像这样把文中写到的事情简要地罗列出来,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课文就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从一个自然段的概括到一篇文章的概括, 循序渐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语言的表达训练是重点, 本环节给出了三种语言形式, 提供了范式, 让学生遇到类似的概括能有效运用, 从而实现教学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八、当堂训练

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练习。

(1)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 爸爸带我来到了游乐场。

(2) 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多 , 有海盗船、摩天轮、太空车、 碰碰车……首先, 我和爸爸来到“摩天轮”的场地。 () 好高的“摩天轮”啊!站在等候的队伍里, 我既紧张又期待。耶, 真是太幸运了! 今天玩“摩天轮”的人特别少。不一会儿, 就轮到我们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 我们坐进了一个密封的“包厢”里。随着“包厢”越升越高, 我的后背沁出了汗珠, 再看看一向以胆大著称的爸爸, () 他怎么紧闭着双眼, 动都不敢动呢? () , 我突然想起妈妈说过老爸有“恐高症”。他这是“舍命陪孩子”呢。 () 真是难为老爸了! 像过了半个世纪那么久, “摩天轮”总算转完了一圈。我第一个从“包厢”里冲出来, 拍拍胸口说:“太吓人了! ”

(3) 接着 , 作为男子汉的我们又挑战了“海盗船”, 坐上了海盗船, 一开始它只是慢慢地摇晃。渐渐地, 角度越来越高, 最后到了90度, 我感觉我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真是刺激!

(4) 紧张刺激的游玩锻炼了我的胆量, 也让我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爱。

1. 结 合上下文 , 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内 , 写上合适的语 气词。

2.用今天学到的 方法 , 找一找 , 短文写了几件事 , 概括短 文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拓展阅读 篇8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嗨,小伙伴们,我是初初。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其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萧乾的散文《枣核》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表现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刘敬智的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赞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爱国魂;古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的爱国心;而春秋时代的晏子,则通过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

篇篇爱国文,拳拳爱国情。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哪一个人不跳动着一颗虔诚而火热的中国心呢?为了配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初初为大家精心筛选了多篇经典的爱国诗文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饕餮盛宴吧!

【延伸文本】

——《枣核》延伸文本

故乡的水土

林清玄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开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

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著,中国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鉴赏空间]

萧乾的《枣核》采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借助一枚小小的枣核,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故乡的水土》采用类似的手法,将浓浓乡愁寄托于一瓶故乡的水土。剜一捧家乡的泥土,掬一汪家里的清泉,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本文文笔流畅清新,情感醇厚深沉,在平易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读有所思]

1.文中母亲“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这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寄托了什么情感?这里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意写出两句寄托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古诗句,并分析一下诗人是借助哪些意象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课》延伸文本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选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鉴赏空间]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借助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类似的情境出现我国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两篇小说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人物的描写手法却又有类似之处,正是因为小说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读有所思]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他告诉学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而本文中的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截然不同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本文】: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四世同堂》节选

【链接文】: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节选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说说人物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眷恋着祖国》延伸文本

中国文脉之屈原

余秋雨

屈原,是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学冠军。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大诗人,他以《离骚》和其他作品,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杜甫也顶礼膜拜。因此,戴在他头上的,已不应该仅仅是先秦的桂冠。

前面说到,中国文脉是从《诗经》开始的,所以对诗已不陌生。然而,对诗人还深感陌生,何况是这么伟岸的诗人。

《诗经》中也署了一些作者的名字,但那些诗大多是朝野礼仪风俗中的集体创作,那些名字很可能只是采集者、整理者。从内容看,《诗经》还不具备强烈而孤独的主体性。按照我给北京大学学生讲述中国文化史时的说法,《诗经》是“平原小合唱”,《离骚》是“悬崖独吟曲”。

这个悬崖独吟者,出身贵族,但在文化姿态上,比庄子还要“傻”。诸子百家都在大声地宣讲各种问题,连庄子也用寓言在启迪世人,屈原却不。他不回答,不宣讲,也不启迪他人, 只是提问,没完没了地提问,而且似乎永远无解。

从宣讲到提问,从解答到无解,这就是诸子与屈原的区别。说大了,也是学者和诗人的区别、教师和诗人的区别、谋士与诗人的区别。划出了这么多区别,也就有了诗人。

从此,中国文脉出现了重大变化。不再合唱,不再聚众,不再宣讲。在主脉的地位,出现了行吟在江风草泽边那个衣饰奇特的身影,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他不太像执掌文脉的人,但他执掌了;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似乎无处可去,却终于无处不在。

屈原自己没有想到,他给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大玩笑。玩笑的项目有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大家都习惯于称他“爱国诗人”,但他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身后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

第二,他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每年端午节出现的全民欢庆,不分秦楚,不分雅俗。

这两大玩笑也可以说是两大误会,却对文脉意义重大。第一个误会说明,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第二个误会说明,世俗的神祇崇拜也试图借文脉,来自我提升。总之,到了屈原,文脉已经健壮,被“政脉”和“世脉”深深觊觎,并频频拉扯。说“绑架”太重,就说“强邀”吧。

雅静的文脉,从此经常会被“政脉”、“世脉”频频强邀,衍生出一个个庞大的政治仪式和世俗仪式。这种“静脉扩张”,对文脉而言有利有弊,弊大利小;但在屈原身上发生的事,对文脉尚无大害,因为再扩大、再热闹,屈原的作品并无损伤。在围绕着他的繁多“政脉”、“世脉”中间,文脉仍然能够清晰找到,并保持着主干地位。

记得几年前有台湾大学学生问我,大陆民众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游戏,是否肢解了屈原?我回答:没有。屈原本人就重视民俗巫风中的祭祀仪式,后来,民众也把他当做了祭祀对象。屈原已经不仅仅是你们书房里的那个屈原。但是如果你们要找书房里的屈原也不难,《离骚》、《九章》、《九歌》、《招魂》、《天问》自可细细去读。一动一静,一祭一读,都是屈原。

如此文脉,出入于文字内外,游弋于山河之间,已经很成气象。

(选自《余秋雨散文》,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

[鉴赏空间]

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而屈原,大家都习惯于称他为“爱国诗人”的典范,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提出了:屈原“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身后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而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观点一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读有所思]

1.大家都习惯于称屈原为“爱国诗人”的典范,而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对屈原的爱国者形象提出了怎样的质疑?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屈原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四首》延伸文本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②金甲③,不破楼兰④终不还!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②穿:磨破。 ③金甲:铠甲的美称。 ④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鉴赏空间]

本诗是一首气魄恢弘的边塞诗。前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苍茫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既表现将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激烈,又抒发戍边戍边将士驻守边关、舍生忘死、立志报国的豪迈气概。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③项羽④,不肯过江东⑤。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③思:怀念。④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⑤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鉴赏空间]

本诗是李清照的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河:形容黄河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②五千仞岳:形容山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岳:指西岳华山。③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④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⑤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鉴赏空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念祖国大好河山,尽遭胡人的铁蹄践踏,“遗民”年年岁岁盼望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岁岁年年心愿落空。诗人的感慨由虚景生发,明明是诗人北望而有感,却出以遗民“泪尽”“南望”来表达,悲慨之情便更深一层了。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①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②,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③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④。

[注释] ①凭:倚靠。②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③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④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鉴赏空间]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本词的上片抒发作者舍生忘死、以死报国的忠义豪气,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着爱国激情。

(以上四首古诗均选自《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读有所思]

1.这四首爱国诗歌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以死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比较,试着说说唐朝的爱国诗和南宋的爱国诗所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以下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踏破贺兰山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使楚》延伸文本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⑤,请数⑥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⑦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⑧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西汉刘向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注释] ①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②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④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⑤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⑥数(shǔ):历数;列举。 ⑦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指读书人。 ⑧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鉴赏空间]

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晏子使楚》中,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通过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晏子谏杀烛邹》中,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才能,展现出他机智镇定、能言善辩的高超语言才能。

[读有所思]

1.结合本文和《晏子使楚》的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晏子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文中晏子劝谏时的语言高明之处,并说说学了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苏教版《水上飞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后两组的八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分清字形,了解字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认一认5中的前两组八个汉字,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读的字音准。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剩下的两组八个汉字,咱们来比赛看谁学得认真、字认得准,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哪些字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54页。

二、观察图画,凭借汉语拼音,让学生试读

1、请小朋友看图或拼拼音读一读这8个汉字,看谁读得字音准。

2、指名读,其余学生认真听,他读的音准不准。

3、学生自由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理解字义

1、羽 出示羽毛图

提问:谁知道图上画了什么?哪些动物身上有羽毛?

齐读“羽”

2、角 出示“角”图

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动物头上长角吗?

齐读“角”

3、齿 出示“齿”图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了一只什么动物?大象的什么最长?

师述:“牙”就是“齿”,“齿”就是“牙”。你有没有齿?在哪儿?用手指一指。

齐读“齿”

4、革 出示皮包图

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这包是用什么做的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革做的?

▲教师小结:“羽、角、齿、革”都是小动物身上的一部分。你喜欢小动物吗?大家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咱们可一定要爱护这些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哟!

过渡:看完了动物,我们再来看好吃的。

5、瓜 出示“瓜”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你吃过瓜吗?吃过什么瓜?

齐读“瓜”

6、果 出示“果”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桃子、苹果、草莓是水果,你吃过哪些水果?

齐读“果”

7、麦 出示“麦子”图

提问:图上是什么?见过麦子吗?麦子可以磨成面粉,做成好多好多了吃的食品,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食品?

齐读“麦”

8、豆 出示“豆”图

提问:图上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豆类?你吃过哪些豆制品?

齐读“豆”

▲教师小结:“瓜、果、麦、豆”是农作物的一部分,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才种出来的。正如一首诗所讲:(引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事物可以用汉字来表示,生活中有许多学问,以后你们要做个有心的孩子,注意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四、做找朋友游戏。

学了这么久了,小朋友该累了,下面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学生边唱《找朋友》歌,边去找自己的好朋友。

五、读准字音

1、羽 ⑴出示字卡“羽”

⑵带拼音领读、练读、指名读(去拼音读)、齐读

其余字教法同上

2、齐读这8个字。

3、同位互读。

一学生拿字卡,另一学生认读,读完摆好,再指读,

收字卡:一学生收,另一学生读。

4、摘苹果游戏

请学生到黑板上摘苹果,摘到后领读两遍苹果上的字。

六、诵读指导

1、这8个字大家都认识了,你想不想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节奏。

3、教师领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指名读

6、把认一认5中的字连起来读一读。

七、复习巩固

1、咱们一共学了五个认一认,八十个汉字,请打开课本到第137页,读一读这八十个字。

2、教师范读认一认1,学生认真听节奏。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作者邮箱: wangjing5085719@yahoo.com.cn

上一篇:屯升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组合问题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