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2024-12-11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共15篇)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程怀安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逾”、“跋涉”等词;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能辨别出麋鹿;

3.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2.教学难点: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发现法、自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mí)鹿(lù)。

板书课题:17麋鹿

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会介绍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二、学习字词,了解文章梗概。

(一)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看看刚才自己提出的那个问题文中有答案吗?另外还要注意小黑板上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想一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几方面?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阅读情况。

1.(出示小黑板)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句子集中到这段文字里了,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是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两千头。

2.指名读,学生评。

3.解释:(年逾古稀、跋涉、颠沛流离)

4.教师在黑板上写词语。并问学生:同学们能找到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吗?

(1)教师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指名读第2、3、4节。(读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2)教师板书:传奇经历,指名读第5、6、7节。

师:好了,我们看一下,到目前为止,有哪一小节没读?这一节写什么?(麋鹿的生活环境)

(3)教师板书:生活环境,指名读第1节。

5.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三、辨别比较,进一步认识麋鹿。

1.出示一张驯鹿图片,问学生:是麋鹿吗?

2.请再浏览课文2-4节,找出不是的理由。

3.讨论交流。相机板书:角尾毛蹄

4.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其实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

5.想看真正的麋鹿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文中的三幅插图,再读读第2、3、4节中关键语句,把印象最深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5-7自然段

过渡:刚刚我们谈到,文章主要写了麋鹿的哪几方面?从语言表述上来看,你觉得哪一方面最吸引人关注?(传奇的经历)你想了解吗?

1.先请同学们说说这一部分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也就是中心句。中心词是什么?)

2.出示“传奇”。什么叫“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解意:传,有“传说”的意思;奇,指奇异事迹。)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5-7节,并跟同桌谈谈你的理解。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国内:从早就有到几乎绝迹;国外:从相继死去到已经超过头;国内: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1)列表体会麋鹿的经历。(小黑板出示)

时间 情况

3000多前…… 就有--逐渐减少--销声匿迹

1865年 发现了120头陆续被盗往欧洲

19 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2)流落在国外的麋鹿的情况怎样?

(从“相继死去--18头--400多头--已经超过2000头)

5.体悟文中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些图表,接着读一读老师出示的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忧伤、愤恨、感动,然后再浏览课文第5-7节,说一说你的感受。

6.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1)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点拨:(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热爱自然。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五、总结。

(1)学生小结。

(2)麋鹿有传奇的经历,曾经“迷过路”,在以后的路途中,麋鹿还会迷路吗?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

附:板书设计

17麋鹿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四不像”角尾毛蹄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设计说明:

一、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的理解,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品读、交流、感悟。比如,对于麋鹿的外形特点我都力求让学生去从具体的语段中去体会。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从教学环节上来看,我打破常规,顺着学生的思路先教会学生如何辨认麋鹿,再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合乎学生好奇的心理。并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痛恨虐待动物的人们,从而在内心激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2

一、字词学习我能行

1.仔 细认读书本 62页绿线和田字格中的 20个 生字 , 按下 面的步骤预习生字。

(1) 看拼音读 , 读准字音 , 重点读准 : “似”、“ 暑”、“抓 ”、“夹”、“捏”、“虏”这6个字的字音。

(2) 记住田字格中10个生字的字形 , 重点记住 : “暑”、“舅”、“俘”、“虏”这4个字的字形。

(3) 圈画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 把它们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借助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束手就擒”、“俘虏”的意思。

2.认真预习后, 相信下面的练习一定难不倒你, 试试看?

(1) 读拼音 , 把相应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 看谁写得既工整又准确。

(2) 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结束 (shùsù) 暑假 (jiǎjià) 夹住 (jiājiá)

似 (sìshì) 的答应 (yīngyìng) 似 (sìshì) 乎

(3) 先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再写出整个词的意思。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因而, 在编制这份教学案时, 对于本课的生字预习, 在预习步骤中, 结合学情, 对于字音、字形、字义都提出不同要求。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做, 还提示学生做什么, 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字词提供了方法。字词部分检测作业的设计, 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有形的田字格恰在无形中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

二、课文内容我知道

认真读一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练习。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 , 课 文的第 _____至 第 ____自 然 段写了赶海的过程。

2.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最生动 , 最有趣。美美地读一读 , 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完整地摘抄下来。注意把字写工整、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预习一改以往为读书而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确保学生每一遍读书都有不同收获。而学生在预习中初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梳理的过程。 这一预习作业的反馈将为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做铺垫。“有的放矢”便是这一份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三、课时目标

1. 独 立识记本课生字 , 正确读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 理解 “束手就擒”的意思。

2.学 习用找重点句 、圈关键词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 初步感受赶海的乐趣。

3.体会语气词表达的情趣, 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刚才和大家聊天老师知道, 咱们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向往去海边玩儿。这不,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在海边拍的照片? 大海退潮了, 海滩上留下了小巧玲珑的海星, 妙趣横生的螃蟹, 神气威武的大虾, 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 (师边叙述边课件) 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海滩上干什么?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是借班上课, 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可从谈话入手, 通过自己在海边的照片, 以“趣”字引路, 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为解题“赶海”提供道具。

五、预习反馈

1.字词反馈。

2.课文内容反馈。

此环节的教学完全体现教学案“以学定教”的宗旨, 通过对预习导学作业的批阅, 教师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字词的反馈是强化集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要强化解决, 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 也要事无巨细地弄准确, 不留预习死角, 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而课文内容的反馈则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既是预设, 又来源于学生作业中的生成。

六、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1:课 文的第_____至第_____自然段写了赶海的 过程。

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发现, 有____同学认为2~3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有_____同学认为2~4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有_____ 同学认为2~5自然段是赶海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把句子读正确;相机指导停顿;再读第五自然段。

2. 反馈2: 通过预习 , 我们发现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最生动、最有趣。同学们都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摘抄下来。打开学案, 把自己摘抄的趣事好好读一读, 读给同桌听。要求:声音响亮;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指名读;相机学习生字词。

这一环节用数据说话, 更具说服力。实际已经从预习反馈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初读感知。不露痕迹地对课文进行初 读指导。虽然是读, 但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强调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点评中相机对预习中强调的多音字的字音、字形加以矫正、巩固,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对长句的停顿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予以示范。同时结合对“束手就擒”一词词义的理解, 逐步向学生渗透理解词义方法, 即查字典中关键字的字义, (“束”和“擒”) 合并字义理解词义, 或者联系上下文 (如文中“俘虏”) 理解。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

3.学 法指导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示范指导第二自然段概 括内容的学习。

(1) 找一找, 在这一段中, 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 讨论明确 , 展示“我兴奋极了 , 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的场景。

(3) 小作者在海边干什么? 总结板书:追浪花。

刚才, 我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法概括了小作者在赶海时的一件趣事。接下来,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步骤:

第一, 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一找这一段一共写了几件趣事,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

第二, 反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圈出重点词, 照第二自然段的样子用三个字概括, 写在句子旁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对三年级下的学生来说, 要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 进行学法渗透。这一环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带领学生体验读课文、画句子、圈重点词概括的过程。然后, 总结学法, 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步骤进行自学探究。从扶到放, 循序渐进。

七、合作探究

1.交 流并指导朗读 (相机体会语气词的表达作用 ) , 讨论 相关句子 (指导用小标题概括) 。

(1)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指 名读 , 指导读好语气词 。 说一说你圈的重点词 , 指板 书, 照样子, 你想把这幅画面叫做? (板书:摸海星)

(2) 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不作声, 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 正东逃西窜哩。突然, 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 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3.指导朗读, 读好语气词。

(3) 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低头一看,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它摇摆着两条长须,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 只一捏, 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归纳, 概括:看看这段话, 小作者又在做什么呀? (板书: 捏大虾)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中也有语气词, 你发现没有? 生回答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这两个语气词和这两个相关标点, 你觉得这两个语气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变化? 汇报交流的过程遵循学习步骤进行, 不仅汇报学习结果, 还汇报学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 还引导学生懂得怎么学。来自于同伴的学习经验是最直接的。在指导朗读时, 结合本课教学重点, 侧重于指导语气词的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4.梳理结构, 用语气词练习说话。

(1)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赶海的三件趣事, 赶海仅仅只能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吗?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

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 在这一段中, 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件事串联起来, 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的呢? (随机点红语气词) 赶海很有趣, 作者写得也很有趣, 尤其是语气词的巧妙运用给这篇文章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三年级的阅读, 段的教学依然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在分步教学后, 从分到总, 回到文本, 引导学生关注段首总起句、省略号, 了解语气词不仅能表情达意, 还能起过渡和衔接的作用。梳理结构的过程, 让学生不仅懂得写什么, 更学会怎么写。

(2) 像这样的语气词还有 :唉、啊、呀、哇 、哈、哼、耶、咦 、哦、哎、嘿等。这些语气词既可以单独使用, 又可以用上几个不同语气把这件事写出来。

(3) 用语气词说话。和一个学生耳语, 引导谈话。

学以致用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指标。本节课重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课堂上创设耳语的情境, 让学生切实经历情感变化过程, 有话可说, 乐于用语气词表达。在引导学生说话的过程中,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认真倾听”,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找重点句、画关键词的方法, 概括出作者在赶海过程中的几件趣事。如果我们把这些趣事连起来说一说, 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在赶海过程中____、____、_____和_____的趣事。

(2) 这篇课文写了在赶海过程中____、_____、_____和____ 这四件趣事。

(3) 这篇课文共写了赶海过程中四件趣事:____、____、____ 和____。

像这样把文中写到的事情简要地罗列出来,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课文就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从一个自然段的概括到一篇文章的概括, 循序渐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语言的表达训练是重点, 本环节给出了三种语言形式, 提供了范式, 让学生遇到类似的概括能有效运用, 从而实现教学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八、当堂训练

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练习。

(1)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 爸爸带我来到了游乐场。

(2) 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多 , 有海盗船、摩天轮、太空车、 碰碰车……首先, 我和爸爸来到“摩天轮”的场地。 () 好高的“摩天轮”啊!站在等候的队伍里, 我既紧张又期待。耶, 真是太幸运了! 今天玩“摩天轮”的人特别少。不一会儿, 就轮到我们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 我们坐进了一个密封的“包厢”里。随着“包厢”越升越高, 我的后背沁出了汗珠, 再看看一向以胆大著称的爸爸, () 他怎么紧闭着双眼, 动都不敢动呢? () , 我突然想起妈妈说过老爸有“恐高症”。他这是“舍命陪孩子”呢。 () 真是难为老爸了! 像过了半个世纪那么久, “摩天轮”总算转完了一圈。我第一个从“包厢”里冲出来, 拍拍胸口说:“太吓人了! ”

(3) 接着 , 作为男子汉的我们又挑战了“海盗船”, 坐上了海盗船, 一开始它只是慢慢地摇晃。渐渐地, 角度越来越高, 最后到了90度, 我感觉我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真是刺激!

(4) 紧张刺激的游玩锻炼了我的胆量, 也让我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爱。

1. 结 合上下文 , 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内 , 写上合适的语 气词。

2.用今天学到的 方法 , 找一找 , 短文写了几件事 , 概括短 文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3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认识“羊字旁”。

2.能正确认读两首儿歌,初步了解内涵。

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二)学习新课

1.认读词语

(1)出示图片一:看,第一个新朋友来了,这是“人”。谁来读一读这个字?

(2)指名读,齐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撇”和“捺”就好像人的两条腿正在走路,你们记住了吗?

(4)出示工人工作的图片,指导看图说话:瞧,(出示“工人”)这就是“工人”。你们能读准这个词吗?

生动的图片,对理解“工人”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拓展,更加深了学生对“工人”的理解。再创设情境,看图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出示“从”: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二个新朋友,它和第一个朋友是有关系的。看,它们走在一块了。

让我们帮“从”找个朋友——“跟”。“跟”和“从”合起来就是“跟从”。什么叫“跟从”呢?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小朋友跟从老师做广播操。你们会用“跟从”造其他句子吗?(由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感悟词语的含义。)

小朋友们真热情,第三个朋友不请自来了,(出示:众)你们从这个字中看出了什么?原来是它们三个朋友走在一起了。像刚才一样,我们也给“众”找个朋友——“群”。“群”也是个生字宝宝,(出示带田字格的“群”)你们谁能读准它?其实“群”有很多朋友的,比如——

(6)指名说:羊群、牛群、人群。

(7)引读理解:很多的羊就是“羊群”,很多的牛就叫“牛群”,很多的人就是“人群”。

学生对“群众”一词不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组图,了解“群”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再把“群”送回词语里,理解“群众”,从而感悟“众”的含义。

2.学习“群”字

(1)出示“群”字:“群”是什么结构?它的右边是一个新部首,叫做“羊字旁”,一起认识它!(领读)

(2)出示带田字格的“群”字:瞧!生字宝宝住进田字格里啦!让我们仔细观察,把它写漂亮吧。(学生观察)

总结“群”的书写要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3.学习“众”字

(1)出示“人”“从”“众”:两个“人”合成了“从”,三个“人”合成了“众”,相同的字合起来还能变成另一个字,中国的文字还真奇妙!但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时,也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左边的“人”的“捺”变成了“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群”“众”两个生字笔画繁多,利用拆字法,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生字,乐于接受复杂的生字,从而喜欢识字。

(三)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认读生字,有人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大声读儿歌)

2.出示生字:“条”“黄”“变”“成”

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你们会读吗?谁来认一认?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可以适当停顿一下。比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读起来会更棒!

3.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去掉拼音你们也会读吗?谁再来试试?一个组读,声音比一个人响亮多了,力量也比一个人大多了。这就是众人一条心!如果我们全班一条心一起读,一定能读得更棒!

4.质疑:“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黄土真的能变成金子吗?

有质疑才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想怎样解决问题。“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本课的重点句,也是难点。

5.深化主题:一个人搭积木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三个人一起合作,一会儿就能搭好,这说明团结的力量很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引读)

6.再次出示儿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大的力量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都能做得特别好!让我们再充满感情地读一读吧!(从课本向生活延伸,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学习生字“条”“黄”

1.出示带田字格的“条”“黄”: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把“条”和“黄”读得很准确了,那这两个字你们会写吗?

先看“条”这个字,你们怎样记住它?“条”如果要住进田字格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看起来很美观呢?

2.学生描红、练写

再看“黄”这个字,你们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注意点:“草字头”下面的“横”要长,最后的“撇”和“点”要对称。

4.学生描红、临写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词句的方法,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非凡之处,体会他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人生经历的写作方法。

2.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体感知非凡

1.(齐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复习词串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一位非凡的科学家霍金的?

二、了解成就,感受不断求索

过渡: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1.读读第四小节,找一找霍金取得了那些成就?

交流,补充资料

同学们,霍金的每一项成就都是那么辉煌,课文仅仅选取了其中的三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霍金非凡的成就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霍金(一起读)

此时,我们再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你想说什么?让我们怀着对霍金深深地敬仰读好这段话。(齐读)

2.你知道霍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4-7小节,划一划有关句子,想一想(生自读思考后交流)

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霍金就是靠着一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说“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更因为„„。他不断求索的„„感动了大众。”(再次引读)

四、品读语言,感受伟大人格

1.一位女记者在一学术报告结束前“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

但是(引读第10小节)“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大家都在等待霍金的回答,那霍金是如何回答的呢?让我们一齐把霍金的心声表达出来。(齐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指导朗读

3.哪句话最让你激动?(交流)

4.去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是全中国人心碎的日子,看看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转瞬间学校变废墟,家园坍塌,有的了爸爸、妈妈,有的失去了老师、朋友,有的变成了残废,他们亲身感受着命运的残酷。霍金不能写字,不能说话,但他牵挂着这些孩子,想对孩子们说几句话,假如你就是霍金,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在老师下发的纸上尝试着写一写。

孩子,交流。

霍金来信勉励经历地震灾难的人们。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起读)

无论生活多么糟糕,人总能有所作为。只要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课文我们知道,虽然命运残酷,但霍金凭着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成为了一个(齐说)非凡的科学家。

六、作业

课外阅读(选其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设计:

命运残酷 轮椅上的霍金 成就辉煌 非凡的科学家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生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看图想象,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体会法

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卡片

录音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教学进程: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3)三读课文,要求能但到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3)出示字词:

清晨

看见

晶亮

惊奇

柔嫩 丰满

牡丹

送给

冰花

时候 点名读,相机正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4)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三,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前3个生字“见 他 丰”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见”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麋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6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五: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

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 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找麋鹿特点,出示图片使学生对麋鹿外形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读,练习讲解,当众讲解。针对如何练习讲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同座互练,指名上台讲,评论,再请学生上台讲,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对于学生能力采取了不断地锻炼,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7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因此, 让学生潜心阅读, 走进文本, 走进故事, 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 明辨是非善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理解“郑重起誓”“背信弃义”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3.以读为纽带, 采用“分层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 走进故事, 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悟情明理,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4.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 不图报答的品质, 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说、写有机结合, 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 不可见利忘义。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渗透学法指导

1. 默写词语:救命之恩、知恩图报、千恩万谢、恩将仇报。

2. 试着用这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好故事要读出味来,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跟大家分享一下。

4. 小结过渡: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 走进故事, 去品味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1.复习几个词语, 为理解课文做一个情感铺垫;2.交流学习方法, 让学生有法可循, 提高阅读效率;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读书热情。]

二、分层朗读, 体会救命之恩

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调达遇险, 九色鹿是怎么做的?联系“立即”“纵身”等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2.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 调达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调达说的话)

想——读:调达被救起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看——读:联系课文插图, 理解调达心情。

猜——读:省略号表示什么?

悟——读:调达的心情———“知恩图报”

3.九色鹿怎么说的?你认为它的要求过分吗?

4.面对九色鹿的要求, 调达有什么表现?

边读边想, 完成练习:

调达郑重起誓 (语言) :“——”, 然后 (动作) ——, 千恩万谢 (语言) :“——”

5. 小结过渡

当调达落水遇险被救起时, 千恩万谢, 发誓要报答恩人。那么, 他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回报这份厚重的救命之恩的呢?

[设计意图: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理解和感悟, 一方面把调达的感激之情扬向极致, 为下文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 也把调达的感激和九色鹿的淡然形成鲜明的对比;2.抓住故事情节, 紧扣言行, 品析人物, 让学生迸发出情感和思维的火花。]

三、对比朗读, 理解恩将仇报

调达和九色鹿再次相遇, 是在什么情景下?

1. 九色鹿睡得正香, 让我们不要吵醒它, 轻轻地读一读。

2. 梦中醒来, 九色鹿却身陷刀枪斧箭包围之中, 心情怎样?

3. 引读对比:

(课文三、五自然段)

想当初, 我纵身跳入水中救你, 你连连磕头, 千恩万谢地说:

“——”

想当初, 我不求你回报, 只要你不说出我的住处, 你郑重起誓:“——”

完成练习:落水被救—— ()

面对诱惑—— ()

4.没想到自己救起的人竟然恩将仇报!同学们, 你们就是那美丽善良的九色鹿, 对着国王, 说出你心中的仇恨吧!

齐读九色鹿说的话。结合课文理解“竟然”, 并指导练习说话。

5.虽然调达恩将仇报, 但是九色鹿最终还是被救了。让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读读这美好的结局吧!

(1) 结合课文理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意思;

(2) 想象说话:面对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和背信弃义的调达, 国王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1.通过对比朗读, 体味在金钱诱惑下调达的背信弃义, 激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愤恨;2.创设说话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3.读、说、写结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实处。]

四、复述课文, 感悟学习所得

1. 自由组合, 分角色读读演演课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可以发挥想象, 进行适当的改编。

2. 同学们, 九色鹿向着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去了, 望着它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想:只有外表美和心灵美结合在一起, 生命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你们此刻一定也有许多的感想吧?那就把它写下来吧。

3. 小结课文:这个故事通过动人的情节, 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 (知恩图报) , 千万不能像调达那样—— (背信弃义) 。

[设计意图:1.读读演演,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 加以改编, 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明白“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 “恩将仇报”将受人唾弃;2.当学生情感达到一定高度时, 不吐不快, 设计一个说话写话练习, 不仅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情感得到了积淀。]

五、板书设计

21.九色鹿

调达国王

落水遇险见义勇为

千恩万谢不求回报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8

1. (课件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2. 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拥有这样一支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3. 用不同的感受(亲切地、高兴地、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题“假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字眼。让学生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课文的期待。

二、 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寻食遥远、饿得哭泣。指名读,你对哪个词特别有感觉?说说你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 (出示)第二组词这些词语:快乐地成长、操场上奔跑、草地上游戏。读着这些词语,感觉心情如何?

4. 指名分节轮流读课文。

5. “我”用神笔实现了哪些愿望?结合初读检查中的词说一说。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先后呈现,是通过自学检查来完成的。第一组,隐含了一位残疾儿童的痛苦形象;第二组,暗示了儿童重获新生的快乐形象。教师让学生说出读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想出”那个“意象”。

三、 品味吟诵,读中悟情

1. 愿意读第1节的小朋友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小树(指课件),将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2. 读着第2节,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另一幅画面?

3. 看动画(小鸟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鸟妈妈飞累了,落在树枝上休息),指名再读。

4. 指名读第3节,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只坐在屋里”,意味着什么? (不能奔跑,不能游戏,少了伙伴,少了快乐……)

5. 想象:早晨,西西坐在窗前的轮椅上,看见了什么?他在想些什么?傍晚、星期天、下雪天,西西坐在轮椅上……

6. 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7. 应该有一双好腿,但是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8. 此时此刻,你想为他做点什么?读整节诗。

【设计意图】想象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形和心情;跟着西西轻快的脚步走出去,想象西西的所见、所感、所做、所思……这一系列想象语境的创设,为学生架起了一座诗意语文、魅力语文的桥梁。

四、 延伸文本,仿说拓展

1. 创设情境,接听“爱心桥”热心电话,用“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我要给( )画( )……”的形式说话。

求助电话1:干渴的小树

求助电话2: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

求助电话3: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2. 热线电话铃声不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马良的一支神笔,你还想画什么?

3. 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我”善良的心、博大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面对“干渴的小树”“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展开想象后,在特定的心境中(我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想象的角度在增加,想象的广度在拓展,想象的精度在提升,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一个“爱”字!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9

苏教版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

2、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中的词语读音。

渐渐

郊外

追逐

打滚儿

逮蚂蚱

嗓子

(二)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边听边划出不懂的字词。

(三)教学第1自然段。

、师范读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可以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带()去郊外游玩。

3、理解“郊外”。

4、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第2-3自然段。

、带读第2自然段。

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一望无边蓝蓝的天空。

天空还是怎样的呢?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边”这个意思?

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

可真美呀!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师范读第3自然段。

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出示: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这句话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教学第4自然段。

、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

4、指导朗读。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大家……多开心啊!

5、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

6、学习课文中“有的……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提供句式: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大家玩得多开心呀!

(2)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

〕,有的〔

〕,大家做得多认真呀!

指名口答(通过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

三、总结全文、你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板书设计:

、秋游

天空美

蓝天

白云

农田美

同学们

游玩

开心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0

1.学会4个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会音节的拼读方法,能正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重难点: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离江阴不远的无锡,有一座灵山大佛,你去看过吗?能跟小朋友们介绍一下那儿的情况吗?

2.有一天,小红也跟着爸爸去看大佛,不仅看到了大佛,还懂得了不少知识呢。3.(出示情境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4.学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大佛能看不能摸。5.读词语,初步感知b p m f四个声母。6.出示 b p m f。

二、教学声母

1.出示表音表形图。

(1)仔细看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跟着读一读:bō,波浪。2.指导读b的音。

(l)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与单韵母的发音有什么不同?

(从今天起,我们要认识拼音王国里的一个大家族——声母。声母的发音与单韵母不同,要读得又轻又短。)

(2)学生朗读,感受。(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发b时,先双唇紧闭,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发出的声音极轻极短。)3.指导识记b的形。

(1)看看声母与图片,比较后,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解笔画:先写竖,再写半圆。(3)指导编口诀:右下半圆bbb。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P m f。

(1)通过观察表音表形图,识记声母的字形。(2)指导读音。

发P时,方法同b,只是送出的气流比b强一些。(用手掌放在嘴前感受气流。)发m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流出,声带颤动。

发f时,上齿挨着下唇内壁,让气流从唇和齿的小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3)指导编口诀。

右上半圆P P P;

两扇小门m m m 一根拐杖f f f。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四线格中的声母,观察它们的位置。2.完成《新课标作业设计》第二题。

四、练习巩固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1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元认知解读

掀开语文书的扉页, 赫然显现“致同学”:“开卷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导语也说:“今天, 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作者与编者之意图豁然, 第一篇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阅读文学作品的大门。选文开头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 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又说“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 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众所周知, 阅读对话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从七年级新生的元认知角度看, 文学之门其实并非关闭着, 早在小学学段就打开了, 许多童话、寓言、文学故事、优秀诗文, 经反复诵读, 早耳熟能详, 有的背得滚瓜烂熟了。不过, 教学时应告诫学生:比较以前与今后的阅读, 一是量的积累扩大, 过去1~6年级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现在7~9年级再背诵80篇, 而且篇幅大有增加;课外阅读, 过去读145万字左右;现在继续扩展到400万字以上。二是质的提升, 过去重在识字、积累词语, 粗知文章大意, 初步把握内容, 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现在则欣赏文学作品, 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获得有益启示, 对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三是方法的改进, 过去重在背诵、初步理解, 默读每分钟300字; 现在将注重体味、推敲、感悟与运用, 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且要经过综合实践, 合作探究专题中的疑难问题。

二、第一篇课文后“练习三”设置疏漏

这一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与理解, 命题意图很好, 可是表述中存有错误:“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这段文字, 不仅说理深刻, 而且多处运用排比的句式来加强语势。仔细研读原文后, 学生和老师都会发现, 规定诵读范围内4个句子, 排比句式却只是第3句一处, 绝不是多处。教学中, 可借此引导学生区别骈句与排比的不同: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 用以增强语意、铺叙事物的, 若两个是骈句, 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才是排比。

三、《繁星》“探究·练习二”命题误导

且看, “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 把星天比做母亲, 把星星比做朋友, 并和它们谈话。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 望着星天, 我会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2.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3.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根据编者的意思, 上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显然与下面摘录的三句话一一对应, 即认为1、2、3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其实不然。第1句话, 把星天比做母亲的怀里, 本体与喻体都出现, 相似点是温馨甜蜜, 无疑是个比喻句。第2句话, 前半句把星星比做我的朋友, 突出其亲密和谐, 也是比喻;后半句“常常和我谈话”, 赋予星星人的特性, 才是拟人。第3句, 写星星对我“霎眼”, 星星“在小声说话”, 是连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同星星的信赖与知心。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 (即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碰到这一问题, 课堂上恰好师生互动, 开展一次“比喻与拟人分辨”的讨论, 最后得出共识: 比喻依赖两事物的相似点, 重在喻, 本体、喻体与比喻词三部分中, 喻体必须出现;拟人根据事物特征仿照人, 重在拟, 由本体 (被拟事物) 和描写拟体的词语 (称人或人格化) 构成, 而拟体 (人) 则在句中不出现。

四、《安恩与奶牛》课文“探究一”

“作家的创作总要体现他的思想或情感。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什么?”编者的参考答案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想提醒人们, 要爱护动物, 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这一主题思想的理解是否失之偏颇?文学即人学,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安恩牵一只奶牛到集市上, 她严词拒绝不少人的购买, 与奶牛相依为命, 体现了她性格的淳朴、善良与慈爱;说让奶牛跟同类聚聚, 散散心, 可事实上没有做到, 叙写奶牛的孤单伶仃, 也正是衬托安恩的孤独与寂寞。因此, 教学中学生提出见解: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发展要关注老人的孤独, 重视寂寞老人的精神需求。毫无疑问, 作为教学点拨者的老师, 我们要肯定这一结合文化背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

五、“二”“两”误用与“契”的注释错误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中“二”是序数, 表示排列顺序在第二位的, 在这里必须用基数“两”, 表示总共两则。第二单元与第五单元还有同样的错误:“现代诗二首”、“《梦溪笔谈》二则”。《刻舟求剑》“注释④【契 (qì) 】雕刻。”这个解释大错。古汉语里“契”与“雕”可以互训, 但现代汉语中, “雕刻”是一种艺术, 指用刀子或凿子在木石、金属、象牙、兽骨上刻上图案、花纹等。寓言中楚人决不会在船上雕刻, 只是作个记号罢了。显然, 这里注释错了, 可改为“用刀刻”。在现代汉语日益规范化的今天, 对这两个常识性错误, 我们教学时应该迅速纠正。

苏教版四语上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 篇1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弄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指导看图,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情境。

2、板书课题,并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投影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初步弄懂词意,读准字音。(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4)学生分组自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探讨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2)探讨句子的朗读情况:(投影出示,课文中的两个长句,讨论在什么地方停顿,并做上记号。)

(3)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听课文录音,思考:本课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组讨论交流后,再汇报。

4、生字指导

(1)易混淆的字

冻 博 袖 谈 栋 搏(2)易写错的字 碑:右上不是“白”

煌:左边是“火”

(3)指导描红 沸 博 宣

三、作业设计

1、生字描红

瓦 栋 央 泽 严 宣 政 府

2、比一比,再组词。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3

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

2、比较“礻、衤”、“宀、穴”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难点

⒈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⒉能够区别形近偏旁。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一组易于混淆的偏旁。

3、看图熟读词语,能借助图画来理解词语,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请学生收集一些神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冰冷冻”、“江湖海”、“晴晾晒”“看眼睛”。说说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文识字。板书课题:识字7(齐读)

二、初步看图表,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表,即课文最上面的图表及四组插图,看看分别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观察,比较偏旁

学生认真观察表格中的图画、古文字、今文字,比较“礻 衤”的异同。

2、图上画了什么?“礻”的古文字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示字旁。“衤”的古文字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衣字旁。

3、指导学生读准偏旁的部首。“礻”读作示字旁,“衤”读作衣字旁。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前两组)学习第一组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

2、相机出示有关词语的卡片(神话 祝福 祖先)贴在相应的图的下面。

3、要求:读准音节,看清字形。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5、让学生认读生字,正音。学习第二组

1、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词语,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3、规律:这几个字都带有衣字旁。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神仙、祖宗)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礻)第二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衣服)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凡是带有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宗有关;凡是带有衣字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福、裙、裤、衬、衫,请生读,扩词。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这5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复习衣字旁和示字旁的书写要领:第一点对着横撇的折处。横撇的夹角要小。衣服都有两只袖子,所以衣字旁的右边都有两个点。

3、师边范写边讲解要领。

4、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名叫“鸟岛”。(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去拼音读)西部 陆续 因为 人类 伸手

玉白色

青绿色(这两个词在这里都表示蛋的颜色,出示蛋指名上台辨认。)

捉到 幼鸟 拾到 鸟蛋(指名读。引读。鸟会飞会动,所以用“捉到”,蛋就在地上,所以用“拾到”)闻名 中外 筑巢 安家 养育后代 各种各样

密密麻麻(2)读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随机正音。其他小朋友听好有没有读准。

三、教学生字。出示生字:

1、自由读,指读,齐读。

2、分析字形。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部”、“拾”

分析字形要点: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宽右窄,一个左窄右宽。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苏教版麋鹿第一课时 篇15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象木兰说服家人 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2. 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 花木兰是女儿家,她 女扮男装,替谁去 从军?出示木兰头 像,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整体上感知 木兰的形象。二. 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3. 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3)说说每段的意思。三. 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1. 指名读。2. 口头填空。花木兰()。3. 小结。

上一篇:中小竞争情报服务商发展之路下一篇:退货盘点工作任务描述